三学期制十篇

时间:2023-03-26 15:35:01

三学期制篇1

关键词 高校 三学期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1

Discussion of "Three Semesters" Reform

GAO Dongd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With respect to the two-semester system, the trimester system is an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imester system reform on the basis of origin,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ree-term system reform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from the ideological awareness, regulatory framework,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aspects pointed out three-term reform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conduct proposals on college trimester system reform.

Key words college; three-semester system; reform

1 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缘起

1.1 “三学期制”改革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

三学期制起源于美国,1736年威廉玛丽学院尝试开设第三学期。随后哈佛大学等一些院校也陆续试行三学期制,但系统采用三学期制进行教学的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三学期制不仅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随着三学期制优势的凸显,世界上实行三学期制的国家越来越多。

1.2 “三学期制”改革是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两学期制。尽管两学期制的众多优点使其成为众多高校的首选,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迈进,教育资源越发显得紧张,高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三学期制由于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受到青睐。另外,三学期制可以增加学生选课的数量和选课的自主性,促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1.3 我国高校对“三学期制”改革的实践

我国高校的三学期制改革起始于1985年,当时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顶住各方压力尝试三学期制改革。厦门大学在1985~1986学年曾尝试三学期制,延边大学在1998年试行三学期制,宁夏大学在2001年实施三学期制,2002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在两个学期之间增加小学期。随后,吉林大学、山西大学、西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50多所高校也开始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已经进行三学期制改革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有“两学期+暑期学校”、“两学期+工作学期”、“两个长学期+短学期”三种,最后一种模式,即我们常说的“2长+1短”模式是被高校采用最多的模式。

2 高校进行“三学期制”改革的优点

(1)有利于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培养质量。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元,课程结构更加优化科学,学校可以将理论性强、需要长时间讲授的课程放在长学期,将个性化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学术讲座等放在第三学期。三学期制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较充裕的时间保证,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学期制改革,使得有能力多学习的学生可以多修多选课程,在鼓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实施。

(2)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专业素养。高校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学术前沿,知道专业热点。三学期制改革增加了学期的数量,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上课的学期,不仅有助于解决教师教学、科研、访学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使教师在某一时段内有相对宽裕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做某一件事,所以三学期制改革促进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3)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激发学习兴趣。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必定会增加课程的数量,丰富课程的种类,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学生在校总周数,又可以通过学习时间的合理调整,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学习机会。

(4)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提高办学效能。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可以将课程内容少、学时相对集中的课程或专题讲座、个性化课程等安排到第三学期进行,提高了教室、图书馆、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加强与外校的合作交流,或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安排教师学生外出学习。三学期制与国际和国内一些知名院校的学期体系也比较吻合,有利于学校对各种优质资源的引入与利用。

3 高校进行“三学期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

相对传统的两学期制而言,三学期制是个新生事物,在一些进行三学期改革的高校中,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这种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把三学期改革当成解决高等教育中各种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两学期制中存在问题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后就会迎刃而解。第二,把三学期制改革作为紧随高教改革潮流的一种形式,认为进行三学期制改革,一方面可以向著名高校看齐,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媒体和世人的眼光,起到宣传的作用。第三,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三学期制改革的认可度不够,认为三学期制改革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学期,意义不大。第四,学生对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不了解,认为把传统的两学期改为三学期,加快了学习进度,加重了平时的学习任务,占用了他们的自学时间或休息时间。

3.2 规章制度上不够健全

三学期制和两学期制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都要重新制定,因此在实行三学期制的过程中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在短学期上课的时候,一般天气都比较炎热,教师的课时费应该如何计算。第二,有规章制度,但其中的漏洞较多,如学校在短学期开设的课程一般是个性化特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课程,这些课程上课形式灵活,课程内容不固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由度大,那么如何对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第三,规章制度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于全国进行三学期制改革的高校不多,因此在进行三学期制改革时可以学习参考的对象不多,如果忽视了学校之间的差异,照搬其他学校的做法或对其他学校的规章制度略加修改便拿来套用,其结果只能是规章制度不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3.3 执行操作上不够熟练

三学期制改革是由多个复杂环节构成的,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更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在改革过程中,执行操作上的不熟练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对所负责工作的不熟练。三学期制是个新生事物,不仅打破了以前比较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甚至一些工作环节和工作中的关键节点都要改变。从理论上讲只要工作认真,从两学期制改革为三学期制在执行操作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熟悉新事物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第二,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不熟练。实行三学期制牵涉到学校的多个职能部处,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中各个部门之间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配合得非常默契,三学期制改革后,由于工作上某些环节和时间的变化,频频出现部门之间配合不力的现象,致使广大师生颇有怨言。究其原因还是对工作不够熟悉,执行操作上不够熟练。

4 对高校进行“三学期制”改革的建议

4.1 充分调研,科学分析

三学期改革绝不是简单地在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学期或把两个学期拆分为三个学期,三学期制改革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是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培养方式的改革,是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三学期制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考验。因此,进行三学期改革绝不可心血来潮或盲目赶时髦。在学校进行三学期制改革之前要成立调研小组,收集国外国内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对那些办学情况与本校相似的高校甚至可以派人去实地参观调研以获得更多详实的资料。为了把工作做得扎实,还可以在学校组织各个层面的座谈会,以充分了解广大师生对三学期改革的观点看法及意见建议。在调研和座谈结束后就要进行科学分析了,可以借用SWOT分析法形成本校的研究报告,说明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学校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会带来什么机会、会产生什么威胁等。

4.2 精心设计,分步推进

三学期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尽管国内外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但毕竟各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资源、管理制度存在差异。因此进行三学期改革要站在全校的高度,精心从顶层设计各种制度和方案,分步推进。改革的第一步是广泛宣传、统一认识,使校领导、各级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对三学期制有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从而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三学期制的实施;第二步是选取试点、积累经验,尽管学校在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前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并制定了详细计划,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情况,选取试点有利于积累经验弥补不足;第三步是全面实施、科学运行,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运行过程中的漏洞进行弥补,建立各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联动机制,使三学期制在全校顺利实施。

4.3 服务先行,以人为本

进行三学期制改革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改革,同时也是创新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的一次机会。要使三学期制改革取得成功,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就是三学期制改革必须让师生感受到切实的益处。对大多数高校而言,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一般都在夏季,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夏季的天气相当炎热,教室和学生寝室需要有空调设备才能保证工作和学习效果;而且夏季对饮食卫生的要求也相当高,学校食堂必须加大成本,确保食物的卫生与安全。这些细节看似小事,却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服务思想与服务理念,因此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三学期制改革必须服务先行,以人为本。

总之,三学期制改革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并不能以是否进行三学期制改革来评判一所高校的优劣。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三学期制改革,要从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考虑改革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以使三学期制改革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得到教职工生的拥护。

参考文献

[1] 张婷姝.中国大学三学期制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4-98.

[2] 李永东,李智兰.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4):36-39.

三学期制篇2

关键词:三维动画;后期制作;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30-01

三维动画作为新兴的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三维动后期制作的学习当中。这样也带动了三维动画后期制作的教学工作,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来招收更多的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动画产业还很薄弱,在三维动画后期制作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改革的措施,促进三维动画事业的发展。

一、三维动画后期制作教学的现状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三维动画事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应用上也不如国外纯熟,客观上限制了动画事业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这方面人才许多高校都开始增设动画专业,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课堂教学中也难以避免。

(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够

三维动画后期制作是整个动画制作中的一个环节,包括多方面的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些后期制作的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但是我们的教材却没能也跟着一起更新。许多课本上的内容都过于陈旧,严重缺乏典型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的例子也都过于的老套,早已经不具有代表性。

多数时候教师只能讲解基本的框架,更多主要内容只能靠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的教学状况是远远落后于教学要求的。理论知识传授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操作,学生在亲自实践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教师自身素质不过硬

古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教师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要是教师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都不够纯熟,又怎能让学生提高道行呢。现在的许多高校的师资队伍都不能达到专业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教师本专业学习根本就不是动画专业,只能算是半路出家,这样的师资队伍是不能胜任教学的。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环节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三维动画的制作,尤其是后期制作是很重视实践的,因为即使是同一个题材的片子,每一同学都可能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因此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指导。如果只是依靠一个讲、一个听,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是没有帮助的。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

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进,改变现在的教学状况。所以对三维动画后期制作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来提升授课质量。学生只有受到更专业的教育才能学到更专业的技能,毕业以后才有可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

(一)优化教师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自身的专业知识过硬才能带得了学生,学生也才能信任、尊重教师。教师也要随时为自己充电,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动画行业是一个更新周期非常短的行业,也许几天就可以流行一种新技术,因此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案。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吸收先进的思想,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把最新的信息带给自己的学生们。

教师之间也要开展竞争上岗,把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留下,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低的教师则要予以淘汰。只有激烈的竞争作为刺激,教师才会更尽心尽力,在教学的工作上才会不遗余力,也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教师的队伍得到优化,教育水平才会提高,学生们也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专业课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解放学生的双手。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应该灵活多变,让学生自由发挥。有很多时候学生的创意、想法会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三维动画后期制作其实就是在考验人的创意。教师应该把理论讲解变得简单、易懂,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亲自动手。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会自己总结出结论,同时也积累了素材和经验,在以后走在工作岗位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操作起来驾轻就熟。

三、总结

总之,我们在三维动画中的制作、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三维动画后期的专业课教学中,更是要不断的强化改革,要使三维动画后期制作的教学工作适应三维动画的发展,为影视制作培养大量更专业的人才。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在实处,推进三维动画后期制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艳春.浅谈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6).

[2]周惠萍,张文平.动画教学模式探讨――贵州大学教改案例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10).

三学期制篇3

(1.南华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2.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机电与工程系,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提出“三学期制”的办法,阐述三学期制下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整合,提炼实践任务,营造实际工程环境,以及多元化考核等方法措施,该方法在南华大学2014夏季学期得以实施,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三学期制;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0 引 言

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均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们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为了使学生既掌握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相关技术的理论,又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通常采用“理论”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做法是将各种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两周内进行。

这种安排有以下问题。①期末通常是学生最繁忙的时间段。期末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四、六级备战和准备多门课程的考试。②期末学生通常很疲劳。经过几个月理论课程的学习,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有所下降。③期末实验室安排比较困难。期末通常有好几门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容易产生冲突,使学生必须有所“取舍”。④实践教学目标不易达成。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实践项目往往较容易;而且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往往敷衍了事,因此达不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目的。

采用相对独立且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全身心投入,从而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而采用“三学期制”这样的短学期,正是相对独立且集中的教学环节的一种方案。

1 相关研究综述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中,每个学期长度大约为20周,多数课程开设时间在16周左右。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节奏慢、效率低、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师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知识更新、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1]。根据调查和资料显示,已有50多所高校采取了类似的改革[2-4]。这类改革多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5],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软件工程有关的课程改革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教学内容上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专业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文献[6]从人才培养标准矩阵出发,对数据库技术系列课程的设置作了探讨。文献[7]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从实践教学上看,金梅提出了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基于工程实践的课程设计模式,以此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8]。也有很多学者借鉴CDIO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对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探索[9-10]。课题组也通过整合相关的实践教学[11],使用实际的项目,对数据库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尝试。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软件工程有关课程的改革从教学内容和强化实践等几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探索大多数情况只是就某一门课程展开。

2 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三学期制”改革,是将夏季学期设定为集中实践教学阶段。以此为契机,整合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使用实际工程项目为任务,通过模拟企业开发过程,学生团队分角色完成任务。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整合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

在集中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实践训练,而且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均安排在这个阶段进行,为有关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可能。

数据库作为软件系统的核心,它往往和软件开发紧密相关,对它的设计也应从系统的高度进行考虑。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做法是单独对数据库的设计进行训练,并给出一些需要使用SQL编程实现的要求,由学生编制相应的存储过程、函数或触发器来实现这些要求。这样下来,学生往往不能将数据库部分置于整个软件系统之中。经过实践训练后,也无法在程序中正确连接数据库,正确嵌入和使用SQL语句。

此次实践改革的思路是结合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项目,这样实践项目就是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训练,各门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程序设计课程重点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编程实现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关注学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及CASE工具进行软件分析设计的能力的培养,数据库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包括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设计,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项目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完成项目。

2.2 从实际项目中提炼实践任务

实际的工程项目通常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把已完成的实际项目提炼成适合学生团队完成的实践任务,是能否顺利实现此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实践教学导师组均为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课题的教师,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已经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参与完成并正在运行的“教务在线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进行提炼,根据模块将其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项目,提供给学生团队选择完成。在实践任务的提炼过程中,把握全局性并将各学科的知识点放置在任务中,使学生受到系统

的训练。具体分解结果见表1和表2。

序号子项名称具体要求

1人事管理系统实现对员工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的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的功能

2指标体系管理实现指标体系的录入、修改、删除、审核和查询的功能

在以上各子项中均要求:录入应能够实现界面录入以及批量导入;修改应能实现单条记录的修改和多条数据的批量修改,以及相关数据的级联修改;删除应能实现单条记录的删除和条件筛选的多条记录删除,以及相关信息的级联删除;查询应能实现不同关键字的基本和组合查询,各查询均要求实现模糊查询。

在实践任务分解过程中,考虑到子项不应太复杂,所以将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尽可能去除,使各模块成为能够独立完成的子项,以便于学生团队分组完成实践任务。

2.3 通过模拟企业开发环境,学生以团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用社会岗位的要求,需要在校期间给予足够的企业环境下的工程实践训练。我校正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12],在此基础上,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IT企业环境,将有关实践教学任务置于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要求学生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不同的学生扮演实际项目中的不同角色,有分工、有合作,协同完成项目。并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实现企业化管理,使学生熟悉和适应企业环境。

2.4 评价考核方式多元化

通过与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整合,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整合,另一方面可由多门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在实践任务实施过程中,从不同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在实践任务过程中和完成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考核。其一,关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性评价。其二,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技能分,还包括态度分、形象分、团队分、创新分等。学生在实践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是导师组考核学生成绩的依据。

3 结论与展望

目前,南华大学正实行“三学期制”改革。以此为契机,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在相对较短的夏季学期集中进行,这将有利于解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在2014年的夏季学期得以顺利实施。同以往各学期相比,有以下显著的变化:①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投入明显增加;②项目的进度和代码的质量要高于以往,但也存在个别问题,例如,各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能相互错开,而不应相互交叉,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一个项目的实现。

此次课程改革探索基本取得了成功,也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对时间更合理安排以及对开发过程更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能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卓越计划下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XJK014BGD066);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三学期制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4XJG-YB12);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14CZ003)。

第一作者简介:刘征海,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fringe@126.com。

参考文献:

[1] 陆自强, 赵燕妮, 雷兴刚. 地方农业院校开展“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78-81.

[2] 娄琦. 基于东南大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市场周刊, 2013 (12): 170-171.

[3] 王小凡, 高经纬, 文晓宇. 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对实践性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 36(1): 10-12.

[4] 李会明, 邓伟, 李少华. 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12(1): 88-93.

[5] 谢毓湘, 栾悉道, 魏迎梅. 从加拿大大学教育看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 259-260.

[6] 刘婷婷, 李长仪, 张立涛.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 48-50.

[7] 赵云, 张地.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1): 86-88.

[8] 金梅, 郭媛, 滕艳平. 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3, 33(1): 84-86.

[9] 张晖.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5(2): 163-166.

[10] 应宏.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3(6): 139-140.

[11] 刘征海, 徐卓然, 肖建田. 基于团队学习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8): 218.

三学期制篇4

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作以下回顾:

一、 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抓好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抓好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本学期教务处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监控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本学期教务处严格执行教育局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

2、加强常规检查。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检查,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作。校领导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课堂检查制度和及时反馈制度,保证教学正常秩序。

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每月对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本学期特别增设了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表,就备课方面(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及教学反思)及作业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经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执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抓好考试质量分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质量分析注重学科教学情况、注重学生学习个性需求,我校对每次大型考试都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分析到各科目各任课老师,对平均分、及格率、增长率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下一阶段提出具体量化目标,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合作,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认真对待平时的单元检测,做到严格监考集体阅卷,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我校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并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按照学校制订的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及相关评定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并做好存档记录。

5、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管理。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让每位组长明确了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同时要求每位组长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多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每月一次教研组会议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学习,让教研组例会真正起到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6、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头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的公开课与以往有所改变,学校领导带头示范课,让全体教师学习观摩讨论,然后由各教研组长上课,最后推广到全体教师上高效的课。

7、强化了集体备课,整合了教学资源。加强了教研组建设,抓实了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备课组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实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组员不得无故缺席,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服从组长分工,主动承担组内工作。努力做到“五定” 、“五议”、“六有”,“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扎实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毕业班年级的教学工作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关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明年中考继续创辉煌”做好文章。教务处人员经常开展随堂听课,做到及时看、经常听、随时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扎扎实实抓好教学质量。重点抓好毕业班的班风、学风建设,为形成好的质量意识创造条件。针对毕业班的具体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探讨我校毕业班成绩与改进措施,争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以研兴教,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知识修养和文化内涵。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征订的教育报刊杂志,开展日常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教育教学营养。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服务、先导功能,推动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以研兴教,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的条件,积极为教师提供论文评选,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出自老师、学生之笔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应运而生。本学期里,在各级各类评比中,我校教师有20多人次撰写的论文和设计获奖或发表。这个在农村初中也是比较少见的,这说明学校的教科研力量强大,有力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但求实效不求形式。

2.教研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教研意识进一步加强。

3.组织教学方面,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增强,不管纪律或管不住,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三学期制篇5

关键词:三学期 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一、引言

北京、上海、重庆等众多的本科院校率先实行了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三学期制,使得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推动了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于是,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地探索并试行三学期制。因其具有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校企科研共同发展,使得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完美实现。

二、三学期制

所谓的“三学期制”,是指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学期。各个院校根据季节、校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划分。通常,秋季(9月中旬―1月中旬)、春季(2月中旬―5月中旬)和夏季学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三学期制通过缩短教学周期,增加学期数量,来减轻由于学期过长带来的疲劳,同时便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思维活跃度和敏感度而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三学期制下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时间分配

我院将在多个专业中开展三学期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时间安排没有固定模式,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和专业特点制定安排方案,原则上每年执行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全届共9个学期,培养全程有6个学期在校学习,三个学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执行中根据企业忙闲情况可能还有微调。表1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时间分配表。

四、三学期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期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能脱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考虑校情;

(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企业忙闲;

(4)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

五、结束语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相比,以企业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的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复杂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企业共同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基于三学期制思想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万兵 科学咨询 2014.6

[2]高职院校实施一年三学期的必要性探析 杨代强 东方教育 2014.10

[3]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 周楠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4]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探索 黄东 广西教育 2012.2

三学期制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学期;改革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众多的本科院校率先试行了三学期制,使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推动了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鼓励高职院校试行三学期、分段式的教学改革。

2 传统的两学期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学期制采用的是两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成春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假和暑假隔开。每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为20周。这种传统的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运用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校企合作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1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学习的效率低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而,传统两学期制一方面使得整周安排的各类专业实训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学周期长且僵化使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实施缺乏灵活度,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行业企业差距大、综合素质提高难和学习效率较低。

2.2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难提高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教学周期安排下,由于教学任务贯穿整个学年,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进度,几乎抽不出时间到兄弟院校参观交流,到高校、企业参加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也得利用教师个人的休息时间、假期等来进行。因此,教学任务繁重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改能力、科研水平都难以提升。

2.3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难优化

在两学期制下,教学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强调各专业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统一性,限制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信息、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配置与调整,也约束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师资、课程、设备等各项资源的利用。

3 一年三学期的探析

3.1三学期制的概况

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所谓的“三学期制”,是指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学期。各个院校根据季节、校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划分。通常,秋季(9月中旬―1月中旬)、春季(2月中旬―5月中旬)和夏季学期(6月中旬―8月中旬)。

3.2三学期的优势

3.2.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

一学年三学期,教学周期长短结合,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可以让高职院校各专业更好地契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既可以做到以“学生学好”为标准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同时,也可以让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交错结合。在长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在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短学期中安排技能训练、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使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形成先有对知识的认知,再强化系统的、专业的技能,经过经验积累与理论的提升,螺旋式上升,逐步养成职业素质。

在三学期下,因为长学期缩短,所以课程授课时数自然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对课程重新规划,项目化设计职业单项、综合技能培养型的课程,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还可以利用长短学期的结合安排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培训及考证,模拟与各类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培训,从而丰富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更加强化了学生技能的培养。

3.2.2有利于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淡旺季。长短结合的三学期可以根据行业的淡旺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工学结合,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熟悉专业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在企业设备相对空闲时,可以安排历史一体化课程;在企业生产所需时,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实习。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行业优势和专业技术等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技术的新动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格局的调整。

3.2.3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校企科研共同发展

在三学期下,由于教学时间安排分段,因此在学生进行集中实践学习的时间段内只需要较少的教师授课和管理。这样一来,有更多的教师可以腾出时间或进行知识进修,或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转变成“双师型”、“双教型”教师。

另外,分段式设置教学模块,使学院在教师学年工作中可以有专门的时间段安排科研工作,也保障了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的制度落实到实处,缩短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对接的零距离。三学期的合理安排让原本只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管理实践,为上课收集案例等教学素材,收集横向课题素材,开展与企业间联合的科研管理活动。

4结束语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实施一年三学期有众多的好处,既解决了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提高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因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优化难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一学年三学期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邓学国科技资讯 2007(35)

[2]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 周楠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3]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探索 黄东 广西教育 2012.2

三学期制篇7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

答:学前教育国十条下发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资源快速扩大,投入大幅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5%,社会普遍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但总体上,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比较突出,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等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家规划1亿左右人口进城落户,将带来资源结构性短缺,城市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将面临资源不足和普惠不够的双重压力,必须在巩固一期、二期行动计划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保持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2.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既要遵循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针对当前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等新需求,强调调整幼儿园建设规划,优化幼儿园布局,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公益普惠。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既要发挥公办园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也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办园体制改革,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三期行动计划关于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对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普及和普惠两个指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这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指标。

二是体制机制目标,理顺管理和办园两个体制,建立成本分担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机制,落实政府在规划、普惠性资源配置、投入、队伍建设、监管及推进公平等方面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质量目标,建立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有三項。

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按照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占比,扭转公办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民办园,不断提高普惠性民办园在民办园中的占比,通过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满足绝大多数幼儿都能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条件保障问题。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各类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解决学前教育内涵发展问题。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研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三期行动计划在扩大普惠性资源方面提出了哪些政策举措?

答:针对当前普惠资源不足的现状,《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地区、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建设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每个乡镇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办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健全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城市,落实国务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要求,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城镇小区建设要按需要配建幼儿园,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和管理环节突出存在的问题。

二是支持机关企事业、城镇街道集体办园。要求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继续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扶持和监管并进,引导民办园提供稳定的普惠性服务。

6.三期行动计划在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各地按照学前教育国十条提出的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要求,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扭转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不投入或少投入的状况。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欠账较多,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主要是用于资源建设,幼儿园保运转、保工资、保发展的问题仍存在很多困难。三期行动计划在继续扩大普惠性资源的同时,把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生均拨款、资助、收费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作为着力点。

一是建立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推动各地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和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解决幼儿园日常运转和教师基本待遇保障问题。

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優先资助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

三是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7.三期行动计划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答: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意见》要求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

一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在编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地方探索创新,通过采取核定编制、购买服务、区县统一招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十条和《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切实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并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

三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确定培养规模和层次,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8.三期行动计划在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加强幼儿园监管,是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是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要研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建立科学导向,引导各地完善分类定级质量评估体系,激励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县级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营养膳食、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推进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三是健全教研指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落实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研指导网络。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

三学期制篇8

关键词:近代数学教育;兴办学堂;癸卯学制

从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设立到辛亥革命(1911)清朝统治,这50年的时间里,中国近代的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通常以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为界将这个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兴办了许多学堂,通常被称为晚清兴办学堂时期。第二阶段几次制订和修改了学制,通常被称为清末初订学制时期。本文通过讨论这两个阶段我国数学教育的概况、成就,论述了我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晚清兴办学堂时期(1862-1901)

1.时代背景及教育概况

道光二十年(1840)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从此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屡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外,还允许列强国家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

在此期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洋务派。他们以“自强”新政为名,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此,还开设了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甲午中日战争后,在洋务派中形成了要求“变法图强”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改良派在文化上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兴办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这一时期内,英、美、法、俄等国以传教为名,在宣扬《圣经》教义的同时,把西方科学文化带到我国,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慢慢向着正规化、世俗化和贵族化转变,在我国土地上创办了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种学堂。同时为了满足教学需要,1877年专门成立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从1877年至1890年13年的时间里,“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出版了包括《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形学备旨》、《八线备旨》、《代形合参》在内的十余部算学教科书①。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清末书院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一方面书院的山长多是庸陋之师,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大多数书院均以八股文为主要教学内容,所学没有实际用处。所以改革教育、创设学堂、废科举、办学堂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开端,我国先后建立了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的学堂、为培养军事技术人员设立的学堂、普通学堂、中学堂、小学堂等许多学堂。另外,在此期间内我国还自编了《学算笔谈》、《算学课艺》、《算学报》、《中外算报》等数学书报。

2.四十年间我国数学教育的成就

从同治六年(1867)同文馆设置算学馆起,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大约40年的时间,是中国数学由我国古算学转变为西洋数学的一个过渡时期。

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了很多学堂(习称洋务学堂)。洋务学堂旨在培养交涉翻译、编练新军以及军工制造等方面的实用人才,数学成了它的重要课程之一。洋务派们主张以算学为本,在所创办的大多数学堂中都开设算学堂。受其影响,一些书院在教学与考试中也添加了数学内容。尽管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却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起步与探索。

洋务学堂培养出许多数学方面出色的学生。如毕业生杨兆,他撰写的《须曼精庐算学》,涉及椭圆三曲线知识、天文历法、重学、几何、垛积、不定方程等方面的内容,其演算方法融贯中西。他在测量方法研究上有自己独到的成果。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教会教育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影响中国的一个重要通道,它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教会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服从侵略者的知识型人才,养成中国人民崇拜外国人的奴化思想,最终使中国及世界“基督化”。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比中国固有的封建传统文化进步,尤其是西方文化精髓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把中国人民从封建教育中解放出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受到普遍重视。这些正是我国传统教育所缺乏的。

当时,我们实用的数学教材及参考书,共计十余种。其中除三种古算书外,作为教学用的主要是美国传教士编的六本数学书。但是由于翻译者对西方书籍中的符号及书写格式不敢大胆采用,自己另外制造的比较繁琐,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困难,阻碍了我们的发展进程。

这个时期学校纪律严明,有作息制度和考试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成绩优劣有赏有罚。学生遵守纪律、勤于学习。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及格者是极少数。

在此期间,我国与日本之间的学术交流频繁。我国自编或翻译的数学书早已传入日本,日本数学书有些也传到了中国,起了互相学习和推动的作用。

这个时期有不少优秀论著出现。如李善兰在同文馆任算学总教习时,除亲自授课外,还写出了不少水平较高的论著,集为《则古昔斋算学十三种》,曾受到西方学者称赞。华蘅芳曾任天津武备学堂教习,两湖书院教员等职,也写了不少高水平论文,集为《行素轩算稿》。

当时还进行了教育改革,主要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把传统的书院、私塾改为欧美的班级授课制;把四书五经改为科学技术知识。由于时代的要求而创设学堂,从而执行了实用主义教育。在教育改革初期,学制系统尚未建立,科举制度尚未废除。这个时期内,我国的教育宗旨及长期规划并无明文规定。

二、清末初订学制时期(1902-1911)

1.概述

该时期数学的传统私人传授与著书传世虽仍在继续,但已经不是主流。翻译西书、编译丛书、出版杂志、办社团成为数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对数学知识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在此期间,共制订了三次学制。第一次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而真正付诸实行的是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第三次是宣统二年(1910)即清朝灭亡的前一年颁布的《改制学堂章程》,因清朝告终而并未实行。清末初订学制时期各种学堂主要以癸卯学制系统为准,它成为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标志着中国人知识结构的巨变。

癸卯学制共分三段七级,包括蒙养院的四年,共有二十九年至三十年。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共三级十三年,分为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第二段为中学教育:设中学堂一级共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到十二年。

癸卯学制与1900年日本实施的学制如出一辙。在该学制中,算学各分科的课时、内容安排如下:

由上面的学科安排可以看出,算学在各阶段的教学中都占有很主要的位置。各阶段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知识衔接与现在是基本吻合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皇帝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自此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完全废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本时期数学教育的成就

自初订学制至清朝灭亡(1902-1911)的十年当中,制订学制三次,还制订了课程门类、教学时数及教学要点等,使教育行政有规有矩,教学安排有法可依。废除科举制度后设立学部,这些建设性的改变使我国教育转向正规的起点。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颁布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教育宗旨,它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实用主义教育。“尚实”是设置数学科的根据。至癸卯学制颁行,各级各类的学堂都不同程度地教授数学课程,数学教育普及起来。

这个时期的教会学校进入了成熟时期,其数学教育的成就有明显的提高。开设的数学课程不仅时间较长,而且内容丰富,程度较高。如12年制的镇江女塾有11年开设数学课程,内容涉及算法、心算、代数备旨、行学等科目。

这个时期,数学教师群体已经形成。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逐渐成为数学教师的主体。他们较早期的数学教师具有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更强的专业化思想。关于数学教学法,虽然当时没有参考书,但教师们并不满足注入式,有些教师已采用了启发式。在这一时期,采用英文原版教学者不算太少。教师备课是很认真的。由于本期学堂发展较快,教师供不应求。有些大中学堂聘请欧、美、日本人充当教师。那时外国教师的水平一般并不高,只是走在了我们的前边。

当时,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成绩令人满意。中学生在寒暑假回家后,经常遇到农村父老向他们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要求他们回答。如鸡兔同笼问题,盈不足问题,混合比例问题,面积问题,体积问题等等,他们很快用算术、代数、几何等方法列方程代公式得出答案。他们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一时期,中学数学教材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但翻译的多,自编的少。在前一时期主要采用美国传教士的书,在本时期主要采用英国、日本的教材。就质量来比较,译本的内容优于自编本的内容。在数学书的编排方面,已采用了各国通用的数学符号,从左到右,横行排版,这是一件划时代的大革新。在采用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四种教科书中,内容不逊于欧、美、日本的中学数学水平。

注释:

①古书中所谓数学,是指今天的算术;所谓算学,是指今天的数学。本文所在时期古名称还未消除。

②分类科的第一、二、四类学科不学数学。

参考文献:

[1] 李兆华.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 董宝良.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4] 魏庚人.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三学期制篇9

关键词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 体操教材 队列与体操队形 演变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1学制的演变――历史背景

1.1清朝末年

1902年8月15日,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制订的《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史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名义正式颁发的学校系统文件,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备的从蒙学到大学层次递进的学校系统,是中国新学制的开端。“壬寅学制”秉持“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和“端正趋向,造就通才”的设学宗旨,将学校划分为三段七级。初等教育阶段包括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4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年;大学堂之上设大学院,年限不定。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虽经公布却未能实施。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将修订好的学堂章程颁布,这就是《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它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只有中学堂一级。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大学堂和通儒院。《奏定学堂章程》深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带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也有对日本学制不少的抄袭痕迹。

1.2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公布“壬子癸丑学制”学制系统。整个教育期共18年,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校4年和高等小学校3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段,只有中学校4年或5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段,只有大学一级,分预科和本科,共6年或7年。该学制施行到1922年,是中国教育史上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精神,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

1922年学制文件名为《学校系统改革案》,亦称“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在普通教育方面一反清末民初依照日本学制的模式,而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单轨制形式。壬戌学制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 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的演变

2.1清朝末年

1903年,由于吸纳西方学制,主要是日本学制,《蒙学体操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整本书的学习都是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属性。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章,共三十七节课,含整顿法(队列和体操队形)、矫正身体术和两套徒手体操。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均设置在整顿法部分,位于第一章。本书中共配图48幅,较为清晰、形象,再结合文字形容,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动作。

1905年学部成立后,清政府积极地学习国外的课程教学技术,改革并完善清朝末期的教学学制,主要借鉴日本的学制。1906年的《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整本教材的课程内容按学年排列,分为四学年,每学年三个学期,教材内容交叉排列,如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内容为准备运动、弧状运动、垂悬运动、平均运动、行进法、肩胛运动、腹部运动、躯干运动、跳跃运动、器械体操、呼吸运动。教材的呈现分为两个部分,先呈现一学期的总体内容,即把一学期所要教学的标题呈现,然后一项一项详细解说。从整个四学年的内容看,其内容都包括以上的各个方面,只是具体内容不同。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均设置在准备运动部分,位于前三学年每学期各项运动之首,前三学年每学期分别教授二至三个动作不等。

1907年《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第一册,本书游戏为主,凡8课,每课授一星期,每四星期复习一次。年终四星期开运动会,以两星期复习旧课作为预备,最后两星期选择适宜之日执行:并两星期6小时为4小时择日行之,可供初等小学第一年之用。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主要设置在前两课,其余的游戏部分穿插有少量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部分内容有一幅配图,为多人场景图并画了器械,有的还用虚线标明前进路线,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动作。配图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发饰、衣装多种多样,但因以大场景为主,所以人物偏小,五官不太清晰。教材以游戏为基础,用有趣的方法培养学生。

2.2民国时期

兵式体操的弊端越来越大,逐渐衰退,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也相应减少。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是徒手操跳跃运动的第一个动作。

1931年《柔软体操》,软体操一套共12个动作,包括准备动作3个,上肢动作、下肢动作、改正动作、躯干动作、躯干四肢同时动作、快速动作、舒缓动作、呼吸动作各1个,待所有动作熟悉后,可增加动作数量、上下肢躯干联合运动。教材文字配有图片辅助理解。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位于徒手操准备运动的第一运动。

1936年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 (第三册),包括三个动作:一二报数、由一列横队变两列、(排列)圆形排列。内容设置在徒手操中,作为演练之前的整队和队形安排。

1936年高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 (第一学年上学期),包括两个动作:一二报数、(排列)圆形排列。内容设置在徒手操中,作为演练之前的整队和队形安排。

3队列及体操队形的难易度情况及演变

3.1清朝末年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所订《教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操,以肄武事”。兵式体操中包含队列练习部分。1903年的《蒙学体操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中“练习种种体操,必先教授整顿法”也体现出队列及体操队形很重要,是基本体操教学不可缺少的。原书中队列与体操队形部分内容丰富,难度从易至难,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原地队列练习,到行进间队列练习,从单个动作到动作组合操练(成套)。此时兵式体操开始发展,队列及体操队形练习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

1906年的《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前三学年每学期分别教授二至三个动作不等,难度从易至难,循序渐进,先是简单的单个动作,如:整齐法(向左右看齐),速步前进(快速前进),再是组合动作,如:转向前后进(先左右转再前进后退),之后就是动作的连续演练,类似成套。如:“整齐法、右(左)三(四五)步前进”。相比于之前,原书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更加繁多,难度稍有提高。

1907年《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第一册,本书游戏为主,每个游戏中都包含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难度很简单,说明队列及体操队形内容发展良好,已经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其他部分,不是只拘泥于枯燥的教学,增加了趣味性,更适合儿童学习。教材以游戏为基础,用有趣的方法培养学生。

3.2民国时期

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是徒手操跳跃运动的第一个动作。

1931年《柔软体操》也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位于徒手操准备运动的第一运动。

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各学校从体育课中一率剔除兵式体操。队列及体操队形练习因此不被重视,不作为具体教授内容出现在教材中。1936年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第三册)仅包括三个动作:一二报数、由一列横队变两列、(排列)圆形排列。包含在徒手操中,作为演练之前的整队和队形安排,没有详细的教学内容。

1936年高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 (第一学年上学期),仅包括两个动作:一二报数、(排列)圆形排列。包含在徒手操中,作为演练之前的整队和队形安排,没有详细的教学内容。

4队列及体操队形的分类

4.1清朝末年

1903年的《蒙学体操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将队列及体操队形分为三类:静止上动作、行进上动作、预备体操之诸件。静止上动作包括:会集法(集合)、整容法(立正)、左右整准法(向左、右看齐)、复正法(向前看,口令“向前看”)、左右转向法(向左、右转)、转回法(由后转向前)。行进上动作包括:足踏法(原地踏步)、停止法(立定)、前行进法(齐步走)、后行进法(后退)、侧行进法(向左、右横行)、方向变换法(整列向左、右转弯)、急步法(跑步)、换脚法(正面或侧面行进中,学生用后脚斜接前脚足跟,接着前脚跨出,照常行进)、编成二列及复于一列之法(行进中一列纵队变二列纵队,行进中二列纵队变一列纵队)。预备体操之诸件包括:分列法、报数记法(报数)、矫正术及徒手哑铃球杆诸体操中布置疏列法(分列法、停止法、复正法、右整准法等。体操队形散开)、矫正术及徒手哑铃球杆诸体操中复归原列法(演习完毕,收队,以右边排头为基准向前看齐。挟器械同理。)、队法(解散)、休息法(稍息)。按现代队列及体操队形分类,就是除体操队形:分列法(队中被选为排头的,带领后面人单成一列,类似行进间由一列纵队变多路纵队)、徒手哑铃球杆诸体操中布置疏列法、徒手哑铃球杆诸体操中复归原列法这三个动作外,其余都是队列练习。

1906年的《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没有明显的分类,按现代队列及体操队形分类,原地队列练习只有向左右看齐,原地踏步(足踏),其余为行进间队列练习,无体操队形练习。

1907年《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第一册,原书无分类,按现代队列及体操队形分类,队列包括:进退之法(前进后退)、左(左转弯)、右(右转弯)、立(立定)、少息(稍息)、快跑(跑步)。体操队形包括:绕游戏场而进(绕场行进)、螺旋形(螺旋行进,开口螺旋形)。

4.2民国时期

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原书分类为徒手操跳跃运动。

1931年《柔软体操》也仅有一项队列练习:跑步,原书分类为徒手操准备运动的第一运动。

1936年初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 (第三册)无分类,按现代队列及体操队形分类,队列包括:一二报数,由一列横队变两列。体操队形包括:(排列)圆形排列。

1936年高中男生体育教授细目 (第一学年上学期)按现代队列及体操队形分类,队列包括:一二报数。体操队形包括:(排列)圆形排列。

5 队列及体操队形的教学目标

5.1清朝末年

1903年的《蒙学体操教科书》初等小学堂学生用书,强调养成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教育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关注儿童身心发展。

1906年的《新撰高等小学体操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是增身体之强健,练刚勇之英气,历勇往之气,养坚韧之力并且使学生心理上能活泼之精神、敏捷之智能,养爱国心,养尚武之精神且使之运用策略,沉着,协同相助友爱,养优美之情趣,练习注意力,晓以爱惜公物、遵守纪律之义。教材培养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及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

1907年《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第一册的教学目标是:在身体方面:增身体之强健,练刚勇之英气,历勇往之气,养坚韧之力。在心理方面:活泼之精神、敏捷之智能,养爱国心,养尚武之精神且使之运用策略,养成义气,敏速,沉着,协同相助友爱,养优美之情趣,练习注意力,晓以爱惜公物、遵守纪律之义。开我国现代体育教材自主研发先河。

5.2民国时期

1917年《新制体操教本》的教学目标是:谋身体及精神之健全:

(1)解剖:使身体各部位平均发育,养成端正姿势;

(2)生理:完全发达各器官之技能,以身体之健康保护而增进之;

(3)心理:令动作机敏耐久,精神快活刚毅;

三学期制篇10

关键词: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日常管理;学习信心;心理辅导;学习氛围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讲,班主任是核心领导,班主任对于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及班级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里,我就将个人的亲身体会与同仁们分享,希望会对毕业班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白高三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高三第一学期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经过假期的休整,身体状态普遍较好。对高考和上大学充满了憧憬,这一时期应该说学生信心满满,劲头十足。在这一时期,我找来了上届高三毕业班用的《招生简讯》《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等书籍,让学生参考,召开主题班会“我的大学”,让学生选定自己理想的大学,明确近年来该大学大概的录取分数。同学们自己制作了卡片,写上了自己想上的大学,并表了决心。这节班会课,大大提升了士气。与此同时,我利用集会、小班会、晚自习等时间,与学生交流复习方法。第一轮主要是复习教材,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第二学期开始进入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同样要从复习方法上加以指导,第二轮复习重点是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记忆和操练;第三轮复习重点是实战演练,要研究高考题的特点,把握好做题的节奏和顺序,努力提高准确率,把会做的题做好,把能得到的分都得到。

二、班级日常管理不可忽视

进入高三,必须保证班级的稳定性,稳定压倒一切,良好的作息习惯、纪律意识和稳定的班级环境是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必要保证。虽然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在为期一年的总复习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引起行为上的变化,有时会有迟到现象,晚自习也会出现个别学生走动或说话的情况。毕竟,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反复性,每当出现状况时就及时纠正,并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只有人人自觉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三、信心是学生坚定而自信地经受煎熬和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各种诱惑,坚持不懈地完成备考复习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由于高考复习周期较长,在不同的时期自然会有不同的心态。一次次考试、一次次考验和挫折,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进入高三后学生普遍有压力感和紧迫感,在学习方面,他们普遍比较主动,但随着高考总复习的一步步推进,学生的焦虑感也日益加重,有时还会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迷茫或信心不足,尤其是在第一学期的12月和第二学期的前4个月,学生会出现较强的“高原期反应”。也有学生把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看成是只有自己碰到的问题,会更加紧张,这样的心态往往会动摇他们的意志,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必须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让学生认识到出现耳鸣、头昏等现象是正常的,毕竟复习比较紧张,会耗费较多的脑力和体力。

四、创造高考氛围,制造压力,鼓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班级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年里,我利用主题班会、板报墙报、励志名言警句等活动和形式,在第一学期主要是制造压力和紧张感,在第二学期主要是鼓舞和激励学生。如:第一学期的墙报上贴着学生们制作的“我的大学”卡片和励志名言。百日誓师大会后又制作了“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的横幅,让学生宣誓,签名后挂在教师后面,以警示和激励学生。在第二学期又制作了“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挂在教室前面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努力拼搏。除此以外,还制作了高考倒计时牌,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