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十篇

时间:2023-03-29 12:19:19

农业行业

农业行业篇1

投资要点: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光明。

2、农垦改革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

近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议题涉及农业现代化等“三农”领域诸多关键改革领域。

本次会议传递出了众多极具价值的信息。首先,未来农业种植方式或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大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原有的过度依赖高投入肥料的竭泽而渔的种植方式向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循环种植模式转变。同时,未来农业补贴力度会继续加大,并推进合理的农产品定价机制,保护农业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配套农业金融服务、担保制度等将帮助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另外,今年中央将农垦改革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从产业发展战略方面来看,农垦系统将遵循“内和外拓”的发展战略。在国内方面,农垦系统将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区域内高度辐射,通过战略联盟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国际方面,农垦系上市公司将借助国家资本的力量积极拓展海外影响力。目前来看,“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中国农垦天然橡胶联盟”已经组建完毕,而以农发种业等为代表的农垦系统整合平台也在并购整合领域大展拳脚。

推荐:ST大荒、冠农股份、亚盛集团、海南橡胶、新赛股份。

汽车:蓝筹市场地位稳固

投资要点:

1、 行业渐入成熟期,龙头地位长期化。

2、 零部件稳步发展寄望产业升级。

随着汽车行业从高速转为中(低)速增长,商用车、乘用车细分行业先后进入成熟期,并带来三个重要转变:盈利波动性降低、龙头公司市场地位长期化、市场份额逐步向龙头公司集中。由于国内制造体系完备、内需市场庞大、部分龙头公司进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正循环,中国的汽车产业正逐渐崛起,开始进入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的阶段。

从细分领域来看,下半年,重卡销量同比增速再度转负。“三驾马车”中,更新需求继续释放,但国四排放标准升级导致的提前消费与经销商加库存行为减弱。2015年,政府将继续稳投资以稳增长,对重卡需求有所支撑。

同时,零部件稳步发展寄望产业升级。汽车行业中长期向上、国际产业转移、后市场爆发共同支撑零部件长期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和汽车电子等新兴子行业对零部件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汽车行业蓝筹估值仅对应2015年8倍PE左右,仍处于A股市场低位,全球汽车行业的底端。中国汽车市场未来2-3年有望保持6-8%的平稳增长,行业蓝筹市场地位稳固。推荐低估值行业蓝筹: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宇通客车、华域汽车、上汽集团、福耀玻璃、威孚高科等。

银行:员工持股改善治理结构

投资要点:

1、商业银行法修订上报有关部门,存贷比口径进一步放松。

2、银行市场员工持股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期,有关部门已经将商业银行法的修订上报有关部门,内容或涉及存贷比的取消和银行混业经营的放开。按照第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商业银行法的修订上报人大常务委员会,可能上升作为条件比较成熟的法律草案。受此消息刺激,存贷比口径的进一步放松和个别银行试点混业经营将大概率发生。

另外,进入2015年,银行市场化改革最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对市场将带来新增内部资金:上市银行的员工持股的股票来源主要方式是二级市场购买和向员工定向增发。如果股票从二级市场购买,考虑到国有大行的自由流通盘较小,增量资金边际上对于5大国有银行的股价利好程度更加显著。

员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改善上市银行的治理结构,有效的将高管的长期利益同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保障了优秀的管理团队的稳定。

2015年银行股的投资重点不在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收益再平衡。就存量而言,资产负债表风险价值重估以及实际资金成本下移带来银行的股息率相对实体资金成本的溢价率回归中值,预计将带来银行估值15-20%的提升。推荐中国银行、招商银行。

环保:政策利好行情复苏

投资要点:

1、 新环保法执行层面更加有力,行业景气度高涨。

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管理指南印发,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近期,环保部审议并通过了环保法的相关配套方案,这将使新环保法在执行层面更加有力,监管的严厉化带动行业健康化发展,加上水十条、第三方治理等政策预期的加强,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

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生产作业活动,日前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

农业行业篇2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但供求却日趋紧张,原因在于耕地有限,农业设施薄弱使得粮食增长有限。通过粮价上涨提高生产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进而实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使我国经济驶上持续发展轨道,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粮价以每年10%左右速度上涨。

我国农产品供需趋紧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导致食物链延长,粮食需求量稳步增长,我们预测大约年增需求1%左右。目前食品中用于主食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而肉蛋奶等副食品占食品消费比重逐步增加,目前饲料用粮占到国内粮食总量的36%(其中玉米达70%以上),预计到2012年饲料用粮比例将达到40%以上,饲料产业的增长必将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

农产品供给增长极为脆弱。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04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增产(继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10987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54641万吨,较2009年增产1559万吨,同比增长2.9%;但是供求形势日趋紧张,原因在于供给增长的有限性、约束性和需求增长的持续性。一是我国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并且人均耕地面积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二是近些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设施抗灾害的能力薄弱。

我国粮食需求的增长体现在国内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但依然供不应求,我国粮食净进口量近些年持续增长。粮食(小麦、玉米、大豆合计)由2005年的净出口556万吨转变为2010年净进口244万吨。大豆净进口量由2005年的2621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5463万吨。粮食按亩均产量450公斤计算,大豆按亩均产量115公斤计算,2010年需要增加耕地4.8亿亩,占2008年国内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8.3亿亩的26%,由此可见距离满足国内主要农产品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国内粮豆供求紧张形势不容乐观。

国内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提高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促使价格上涨。近些年来农资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种子、农机具以及动力用柴油价格持续上升,劳动力价格也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成本随之提升,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到2008年粮食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人工和化肥上升幅度分别是147%和94%,而同期粮食平均售价仅上涨48%。

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小麦、玉米、大米、大豆和豆油价格相继创历史新高。尽管2010年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距离2008年高点还有很大空间。2010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旱灾,澳大利亚蝗灾,加拿大沥涝灾害等导致粮食大量减产,短期看由于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各国宽松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在短时间内对粮价起到拉升作用,国际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这将影响到我国粮食价格,尤其是会对大豆和玉米价格将产生重大影响。

农产品价格长期受到压制,需要合理回归。我国农产品价格自2000年初到2010年底总体涨幅75%,而房产价格大约上涨5倍左右,煤炭价格大约上涨7倍左右,石油等价格大约上涨2.5倍左右,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具有资源品、能源品的属性,价值被远远低估,国家在控制CPI指数时,一个重点就是控制粮价上涨,粮价受到压制,有着回归合理价位的内在需要。

政府允许粮价在可控情况下上升。我们看到国内粮价存在不合理的低估、目前粮食生产成本还在快速提高,考虑到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政府在粮价问题上态度逐步明朗:允许粮价在可控情况下上升(这从近年国家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可见一斑)。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粮价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以我国近邻韩国和日本为例,2007年日本和韩国的大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5.9倍、7.2倍。

解决我国农业供需和升级的关键点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总体极为分散,劳动效率低下,生产缺乏统筹规划、缺乏科学性,产业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优质农产品比例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粮食价格,使广大农民重视粮食生产,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养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种业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中至关重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相对耕地极为有限,并且肥沃农田更是匮乏,亟需提高土地单产;我国还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攸关民族兴亡的政治问题,因此发展种子业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种子是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基石,只有培育出优质的种子,才可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消费升级促进养殖业发展。目前我国肉类人均消费量在35公斤左右,远低于欧美100公斤左右的水平,在国家鼓励消费、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指引下,使得肉类、蛋奶、水产品消费量将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畜禽养殖业存在波动周期,基本上3-4年为一个周期,从2010下半年来猪肉价格走势来看,猪肉价格进入新周期的上升通道,养殖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2011年第12周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在350元/头震荡。主要是受瘦肉精事件影响,猪价下跌而饲料价格则继续上涨,养猪盈利水平继续被压缩。而2010年第12周头均盈利为-149元/头,进入150元以上的深度亏损区间,同比来看2011年生猪养殖盈利大大好于2010年。

林业资源供需缺口待补。我国木材及其制品的消费迅速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及纸张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据测算,到2020 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4.77亿立方米,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1.5亿立方米左右。如此巨大的需求缺口,仅依靠进口和节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立足国内,统筹安排好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用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

农业投资策略

种植业:关注隆平高科、丰乐种业、北大荒

看好种植业主要在于粮价上涨、种子行情看好、种子业新政出台预期等,拥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业公司则在粮价上涨过程中直接受益。

预期种子行业政策将促进种子业大发展。种子行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2010年国家将种子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对大型种子公司极为有利。2011年2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强化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这些政策正式出台将给种子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种子业将会拉开大整合序幕,业内的无序、恶性竞争、整体盈利能力弱的形势将为之一变,种子行业将迎来长期景气周期。

种子价格将持续上升。一是粮价将持续上涨;二是种子行业政策促进行业整合;三是近两年种子余种与需求比例较低。从短期看,目前两杂种子库存较低,已经过了去库存阶段,种子价格在2010年已经有所上涨,尤其是品质优良的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涨幅更大,预计2011年种子价格将继续上行。

养殖业:关注新五丰、大湖股份、好当家、新希望、圣农发展、亚盛集团

看好养殖业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养殖业受益消费升级(前面已论述);二是渔业受益通胀,且公司大多拥有水域资源。渔业受益通胀:水产品成本受通胀影响较小,一般上升幅度远远低于通胀水平,比如说天然淡水鱼生产,基本不用投入鱼饲料,成本受通胀影响小;同时因为水产品价格涨幅往往高于通胀幅度,企业盈利能力会大幅提升。水产养殖企业多数拥有大量稀缺的水域资源:我国水产养殖业多数都拥有大量水域资源,这些资源常常是最适宜进行水产养殖的水域,在水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水域资源的价值突出,并将持续增值,单就这些水域就是上市公司一笔巨大财富。

林业:关注吉林森工和升达林业

看好林业主要原因:需求大于供给带来的投资机会;政策支持林业发展;碳汇提升林业价值。林业处于成长期,需求旺盛:2010年全国木材供应缺口达1.42-1.69亿立方米,目前林木产业在我国正处于成长期,随着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林业下游产业需求趋于旺盛,国内需求快速上升将有力推动该行业的发展。政策支持:政府于2010年积极推进林业改革,明晰林业的产权,极大调动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促进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随着林业产权的明确以及林地流转可能性的增加,林地的资源价值有望获得提升,拥有林地资源的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森林碳汇提升林业资产价值:一方面改变林业企业投资回报方式,从一次回收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每年以固碳水平转换成现金流入,从而减少林业的经营风险和提升其回报水平。另一方面,碳汇交易预示着木材价格上涨,从而改变林业企业的收入水平。

农业行业篇3

目前,农行云南省分行2013年新入行大学生培训在省分行培训学校如火如荼展开。今年与农行签订就业协议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和合同制柜员均要参加入职培训,人数约400人。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了农业银行对公、零售、三农、信贷、财会、运营等主要业务技能和知识,还安排了公文写作、服务礼仪、柜面业务操作演练等技能训练。培训期间还穿插了演讲比赛、从业经验交流等内容以促进学员整体技能的提升,并为参训学员搭建了模拟银行,通过自荐和模拟竞聘等形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

着力推进私人银行跨境金融服务

目前,农行云南省分行私人银行部已面向全省私人银行客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内容覆盖移民、留学、境外投资等业务及相关咨询。为进一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该行特邀海外合作银行——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为辖内业务骨干开展了一场跨境金融服务讲座。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是农总行跨境金融服务的合作银行之一。通过双方银行的合作,一是为农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加拿大移民、子女留学、跨境投资等相关服务;二是为客户在离境前预先开立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个人账户和申请信用卡,便于客户离境前汇款;三是为客户提供出境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从而形成为客户提供贯穿国内外的全程私人银行尊享服务。

首笔黄金租赁+境内调期套保业务成功办理

日前,在农行省、州分行的全力支持下,农行祥云县支行为祥云县黄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了200公斤黄金租赁及境内调期套保业务,为客户融得资金5267万元,成为农行云南省分行首笔黄金租赁+境内调期套保业务。受客户委托办理境内调期套保业务,锁定到期后黄金偿还成本,能防范黄金价格波动风险,为县域中小企业同类型客户的融资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农业行业篇4

北京展区共分为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和会行走的农业共六大区域,按不同的主题,每一区域都精心布展,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北京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方面的成就,同时展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多姿多彩的一道道景观。

产品创意

以区县划分展位,展示每个区县创意农业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每一个展位都各具特点,让人眼前一亮。

海淀展区里,大大小小的手工风筝挂满了墙壁,最吸引人的是“北京精神”风筝组,不仅美观,而且用不同植物寓意北京精神,使人印象深刻。展台上,记者惊奇地看到东北的特产——人参,带着新鲜的茎叶摆在篮子里,原来这是北京海淀区山水稻香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来的,这家合作社专门从事药用植物开发,除人参之外,还有藤三七、穿心莲、罗勒、食用薄荷、藿香、巨麦、大黄、黄芩、紫苏等加工好的药食两用保健特菜。

丰台区展示的鲜花水果篮、鲜花蔬菜篮,让美丽的心意与美味的食材结合在一起,加上方便的电子行销,完美的物流配送,使这样的结合既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又体现了现代农业实用多效的特点。

平谷展区当然以桃为主,这里的桃子大得让你不敢相信,一个个水水灵灵,让参观的人潮停下了脚步,慢慢了解“平谷鲜桃”的8年成长故事;有桃子还不够,由于桃木资源丰富,桃木如意、桃木剑等工艺品也在展品之中;还有“老北京火烩葫芦”和“工艺葫芦”等。

通州区的展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驻足,因为这里不仅展示了具有文化味道的各种手工制品,还有并不常见的、纯手工制作的弓箭展示,弓、箭相配精美极了。

昌平展区最有特色的是利用废石渣、石粉等工业废料做成的再造石装饰品,这些石头曾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首都机场T3航站楼也有他们的雕塑;摆放在展台上的干花把鲜花的自然美长久保留下来,受到参观者的好评;还有少见的筷子画,是由多种筷子、山桃枝和山桃核组成,作品既精美又环保。

怀柔展区顶部装饰着一圈九渡河镇带来的手扎灯笼,装点出喜庆之意,让人大饱眼福;香草世界展示的各种名贵香花异草更让您的嗅觉得到极大满足;现场制作的陶艺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体验。

密云展区突出合作社的风采,这次参展的有养蜂专业合作社,种出“七色薯”的甘薯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黑花生、黑薯、黑土豆、黑小米、黑玉米等产品研发的“黑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更有“百年栗园”柴鸡、柴鸡蛋等有机食品的展示,把过去皇宫专享的贡品送入每一个家庭的厨房,真可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延庆展区为我们带来了“妫水女”品牌,展示了妫川豆塑、陶艺、蛋壳漆画、药枕、根雕、芦苇画、羽毛画、核桃工艺等做工极为精细的手工艺品。

房山展区展出的豆制品及杂粮产品,完整地表现了集产、学、研、种、加、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特色之路。

门头沟展区主打的是文化创新牌,大小不一的镜框里圈住色彩斑斓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半浮雕造型的“羽毛画”,也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麦秸画”、“宣纸烫画”、“玻璃画”等;还有来自妙峰山玫瑰谷,以玫瑰花为原料的纯露和精油等产品。

大兴区展示的是著名的“京城面人由”,引来很多参观者拍照留念;展区墙上挂着工艺精美、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画作,细看发现原来都是用原色碎花布剪裁拼贴而成的;还有五谷杂粮画,是以各类种子和五谷杂粮为原料,通过黏、贴、拼、雕等手法制成的画作,十分逼真。

顺义展区的“吉祥八宝葫芦”、“北京砖雕”和漂亮的“蝶翅画”等,还有很多有特点、有创意的产品沒有说到,这让记者很为难,仅仅北京展区中的产品创意区就让记者在不知不觉中逛了一个上午,由于这样的创意农业精品展在京为首次推出,展出内容又极为丰富,而展出时间却有限,记者不得不加快了脚步,尽量全面地把这次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记录下来。

包装创意

北京展区的包装创意区是专门针对农产品包装而设立的创意精品展区。展区面积并不大,却包含了北京多家知名农产品企业近百种品牌的特色包装。这里展示的产品包装,绝不仅仅是精美、实用那么简单,每一个包装都是一种理念,每一个品牌都有一段故事。平谷挂甲峪村的包装体现了自身优势资源与创意理念的有机结合,提升的不仅仅是农产品包装,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挂甲峪新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梳理了挂甲峪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取向。鲜绿安给包装植入区域产业符号,产品及包装品质坚持专业标准和经典理念,明确营销定位,追求单位高价值和示范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整个展区将特色的活动主题“故事”及“口碑”植入包装,是品牌传播的生动补充,为更多知名品牌建立自己的行销模式搭建平台。

园区创意

顾名思义,在园区创意的展区介绍了不同主题的创意园区。北京鹿世界主题公园以“赏鹿茸,鉴世界之最;戏百鹿,寻童年之趣;品鹿肉,享寿星之福;观鹿苑,探文化之路”为主题,集养殖、产业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农民技术培训、公众科学知识普及、旅游、鹿文化鉴赏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北京七彩蝶园则是一个美妙的蝴蝶世界,有活体蝴蝶观赏区、蝴蝶科普世界、蝴蝶文化区、蝴蝶放飞广场、DIY体验区等。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也能让人感受蝴蝶纷飞的美好。在与这种美丽生物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还可以体验蝴蝶的七大优秀品质。番茄联合国里汇集了世界多个国家上百种不同特色的番茄,颜色形态各异,在品尝异国番茄美意的同时感受番茄文化。四季花海里大块大块色泽艳丽的花海镶嵌在四海镇如画卷般的青山绿野之中,打造了北京最大的花卉主题公园,花开季节或登高以观花海,或步行以穿花丛,或采菊以访陶翁,或摘花以赠亲情,陶醉其中,怡然自得。小毛驴市民农园,种植方式采用自然农业技术,遵循种养结合的原理,为市民提供蔬菜配送和菜地租种服务,倡导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农业行业篇5

2012年,农药行业产量稳中有升、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满足了极端天气、病虫害偏重等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需求。 一、产量稳中有升,年中小幅波动 2012年,我国生产农药(原药、折纯,下同)354.9万吨,同比增长19%。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81.3万吨,同比下降12%;杀菌剂14.4万吨,同比下降7.1%;除草剂164.8万吨,同比增长41.5%;其余剂型94.4万吨,同比增长54.2%。

从年度走势看,上半年,受市场需求拉动,农药生产保持在较高水平,除1月份外各月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三季度,市场转入销售淡季,产量环比下降,由6月份的32万吨逐步下滑至9月份的26万吨;四季度,受东南亚及南美市场需求拉动、国内农药冬储等因素影响,生产逐步恢复到较高水平。二、产值稳步增长,效益大幅增长 2012年,农药行业实现产值2440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石化产业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2113亿元,同比增长22.1%;生物源农药327亿元,同比增长42.1%。全年实现销售产值2363亿元,产销率96.9%。

2012年,我国玉米粘虫、水稻病虫等病虫害较往年偏重,农药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扬,如草甘膦价格年均涨幅达40%。全年行业实现利润175.3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年提高近1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农药147.6亿,同比增长36.7%;生物源农药27.7亿,同比增长60.1%。行业资产利润率10.7%,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三、投资小幅增长,发展势头放缓 为进一步优化农药产品结构,2011年颁布实施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列为限制类。同时有关部门联合进一步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管理措施,明确了自2011年10月底撤销(撤回)苯线磷、地虫硫磷等10种农药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停止生产。虽然全年行业投资仍呈一定增长态势,但发展势头放缓,调控措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逐步显现。

由于上年施工及新开工项目较少,2012年农药行业完成投资349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低于石化产业近21个百分点;施工及新开工项目分别同比下降12.1%和11.8%,较上年回落7.2和7.5个百分点。四、外贸增速回落,结构有待改善 2012年,我国进出口农药96.6万吨,贸易额3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8.7%,双双较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6.89万吨,进口额5.9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1.2%;出口89.7万吨,出口额2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8.2%。除草剂作为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出口量59.9万吨,同比增长19.4%,占产量的36.3%;出口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8.8%。 虽然2012年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新高,贸易顺差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但农药出口平均单价仅为3188美元/吨,只相当于进口平均单价的1/3左右,这表明我国出口的农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农业行业篇6

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亮表示,农药企业搬迁入园是大事,也是难事,国家必须加强政策激励、资金支持、规划引导、组织协调,无论是搬出地,还是迁入地,都要为企业搬迁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搬迁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的做好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昊华公司急于搬迁,公司领导四处寻找近半年时间,但至今尚未找到适合承接地。目前,公司迫切需要解决企业搬迁承接地、搬迁改造的土地需求、搬迁资金需求、职工再就业等问题。”袁亮感到很纠结。

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勇深有体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搬迁入园工作。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支持农药企业搬迁与改造升级相结合,实现绿色搬迁;二是要做好长远规划,引导企业搬迁过程符合安全、环保要求;三是将农药企业压缩过剩产能、高毒农药退出等纳入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支持范围,给予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实现搬迁与优化产能相结合,促进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搬迁到农药资源短缺的西部地区,实现资源需求平衡;五是降低相关规费,减量减免搬迁企业相关费用,确保一搬就活。”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德军指出,农药企业搬迁入园是行业大势所趋,原则上符合集约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环保集中治理,对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促进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首先,必须注意土地规划与区域规划的一致性。由于过去区域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不统一,可能导致项目性质与土地性质的不一致,导致项目落地手续难以衔接。其次,必须避免形成集中污染。由于农药企业的各自生产的产品性质、产能大小等方面的差异,生产工艺悬殊,产生的污染物和特征因子纷繁庞杂,园区三废处理装置众口难调,难以用同一种治理方案处理不同农药企业不同产品的三废,可能导致园区无法按照预案进行三废统一治理,形成一家三废不达标,牵连所有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因此,处理三废的主要任务仍然以本企业各自分别处理为主,园区集中处理为辅。同时,多个企业扎堆聚集,对局部环境容量带来挑战,各个企业即便达标排放,汇集在一起可能造成园区整体环境恶化,排放总量超标,反而约束限制了园区企业的发展。再次,必须为搬迁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媒体不间断的对农药妖魔化渲染,导致大众对农药误解颇深,园区对农药项目普遍存有抵触排斥情绪,不分青红皂白的拒绝农药项目入园落地,即便已经入园的企业,新上产品项目普遍遇到巨大阻力,企业发展步履维艰,阻退和遏制了园外农药企业入园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农业行业篇7

依据农业行业国家职业,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推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按照农业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教材、鉴定题库“一条龙”的工作原则,我国已经形成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技术支持体系。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既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它对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依据和背景

1.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规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业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国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定,开展农业行业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农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农业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制定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2.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的背景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提出要“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随着我国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评价必须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建立科学、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而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正是评价农业技能人才水平的标准,也是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没有国家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就无法编制相应的培训教材,从而无法实施教学培训及其鉴定工作,那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贯彻“三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现状

1999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大典》的要求精神,农业部从2000年到2010年底,组织专家已经完成并颁布了7批76项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其中国家职业技能标准56项,农业行业职业标准20项。牛肉分级员、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微水电利用工、宠物医师、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农业技术指导员、小风电利用工、肥料配方师、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等9项职业,属于1999年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新增的职业,这些职业都是紧紧围绕农业部当前的重点工作,并且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另外还提出了8项新职业申请建议并已上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这些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涉及种植业、畜牧饲料、兽医、兽药、农机、农垦、渔业、农村能源、乡镇企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这些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这些职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体例规范,内容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原则。同时,根据农业科技发展进步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培训、鉴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

三、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作用

国家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标准体系,属于法规性标准,是农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鉴定的基本依据。它为各级农业技能鉴定机构及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加快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的联系,促进劳动者就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农业行业的有序实施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一个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是编写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鉴定试题库的依据和基础,为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落实实施。正是有了完善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和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逐年增加。截止2010年年底,农业行业取得不同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已经达277.7万人次。

2.农业职业技能标准促进了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带动和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大大改善了农民的技术结构,有利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在种养业方面的收入。甘肃省农业厅依据农业技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联合甘肃农业大学在玉门市啤酒花生产基地建立啤酒花骨干师资及乡镇干部培训基地,并制定“啤酒花种植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地方标准”,使基地具备了人才培养鉴定评价的功能;依据农艺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生产基地与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所联合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培训基地,并制定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地方标准”。他们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生产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大规模人才培训,广泛普及了种植新技术,大力推广了新品种,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其中玉门市啤酒花生产基地啤酒花亩均产量从2009年的1.2吨增加到2010年的1.5吨,亩均效益从2009年的4200元提高至2010年的6000元,全市农民年人均从啤酒花产业实现纯收入从2009年的1400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0元,啤酒花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从23%提高至34%。

3.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加快了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基础工作,按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和组织命题都要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广大职工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能、发挥才智的舞台,为人才的成长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近年来,农业行业开展了橡胶割胶工、农机修理工、沼气生产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的全国技能大赛,涌现了全国劳模、2010年全国技术能手刘金凤(2008年全国割胶技术状元),2010年全国技术能手李雄伟(2010年全国割胶技术状元)等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加快了农业技能人才成长速度,促进了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是开展农业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农业职业培训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的开发都是依据农业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编制的,并据此指导培训,通过培训,使劳动者掌握标准中某一等级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据对商洛市持证人员跟踪调查,其配种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配种员平均一次输精受胎率由过去的74%提高到81%。北京市为杜绝焚烧玉米秸秆,实现循环、绿色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按照“一机配备两人”的规定,对近年来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民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玉米机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2009年的玉米机收只占到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到2010年玉米机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机械收获率达到了57%,其中单机单季作业面积平均在700亩左右,单机最高达到2700亩。

5.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引领农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农业职业院校教学的改革。各类农业职业院校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将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中,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对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使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总结职业技能鉴定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讨职业技能鉴定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实施了职业技能鉴定“证据包”制,即将农业职业技能标准的考核内容逐项分解到学生相应的实践教学中,学习完一门实践技术课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绩点。学生取得一项职业资格鉴定的所有绩点后,参加综合测试,成绩合格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立交桥”。

6.农业职业技能标准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

农业行业篇8

大专学历,储蓄所储蓄员。年月参加工作,年到农行工作,先后干过经济警察和储蓄员的工作。

有必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年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及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为完成明年更大的工作目标做好充分准备。下面我向大家做述职报告。

发展袋记卡客户名,截止末。第三方托管名,开借记卡1张,网上银行客户名,经销安全3万。吸储500万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个人的工作成果是与我储蓄所的发展分不开的思想上。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行纪行规,政治上要求进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自己能忠于职守,工作上。严于律已,工作勤恳,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遵守农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响应上级行的有关号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

自从参与工作以来,学习上。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刚工作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没有满足于现状,由于学习勤奋刻苦,效果优良。不但掌握和提高了金融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钻研业务,把学到金融知识融会到工作中去,使业务水平不时提高。积极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金融企业形象。

农业行业篇9

(中国人民银行东宁县支行,黑龙江 牡丹江 15720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农发行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且无法回避的瓶颈式制约因素。为此,我们结合农发行发展实际,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进面探索农发行改革的方向。

一、农业发展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关于职能定位问题

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先后经历了“全方位支农”、“专司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三个发展阶段,职能几经调整,但是职能定位始终没有明确,导致农发行履行职责目标和行为边界不清晰。由于农发行职能定位不清,业务范围不明,信贷投入力度不够,制约了支农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农发行的长远发展。

(二)关于业务界定问题

目前,农发行的业务初步可界定为政策性业务、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政策性业务是指为支持客户执行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任务而发放的,政府给予相应利息、费用、损失等补贴的贷款;准政策性业务是指为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支持市场化粮棉油收购,促进产销衔接,维护重要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稳定,由农发行自主发放、风险自担的贷款;商业性业务是指农发行在国家允许的业务范围内,由农发行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业务,主要是对涉农的一些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贷款,目前也包括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贷款。从目前来看,这种业务界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准政策性业务问题。自2004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农发行开始了准政策性业务的探索,准政策性业务一度成为农发行履行政策性职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家对准政策性业务没有明确政策规定,只把准政策性业务算作商业性业务,使准政策性业务同时具备了政策性业务的刚性和商业性业务的风险。二是商业性业务问题。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其自身利润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大,商业性业务“趋利避险”的特质,可能会导致农发行渐渐抽离农村,远离“三农”,这势必会弱化农发行政策性的职能。

(三)关于风险控制问题

近年来,农发行深化内部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违规经营仍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工作失职导致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被骗取或挪用,有的地方分支机构向不符合贷款主体资格或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但主要还是制度安排缺陷。目前,农发行没有设立董事会,组织上缺乏专业化的决策和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科学的风险管控手段和相对缺失的激励机制,致使农发行发展之路颇为曲折。

(四)关于政策保障问题

农发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承担着较大的政治责任和业务风险。一是资本相对于贷款规模来说补充不足,资本充足率较低。二是财税政策补偿空白。目前,对农发行没有任何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

(五)关于监管问题

政策性银行监管的一般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提高金融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政策性银行由银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尚未建立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但是,银监会并不负责制定、贯彻具体的产业政策,作为监管主体,往往会忽略农发行的政策性性质,而比照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进行。

(六)关于法律问题

农发行支持的是弱质行业,面临诸多的风险考验,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目前,国家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1994年制定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也没有完全执行。依法合规经营缺少法律依据,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合规管理。

二、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农发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这应当成为农发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职能定位。建议进一步强化农发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属性,将农发行定位为:体现政府支农意图,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筹集信贷资金,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按现代银行体制机制运作,专门为“三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成为政府支农的有效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的主要载体,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之一。

(二)明确农发行的政策性业务范围

“三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投入不足是“短板”,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专司政策性业务。可以由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共同成立农业政策性信贷委员会,建立集团决策体系,定期对政策性业务范围进行规范、调整。政策性业务范围的调整可以依据以下标准:一是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二是界定为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业务的补充;三是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考虑盈亏,力争保本微利;四是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分类界定农发行的业务范围。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农发行既有政策性属性,同时具有银行和企业属性,是区别于财政性的或行政性的一般属性。这要求农发行在发挥国家赋予的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的前提下,必须适用和遵守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框架,形成董事会、管理层、执行者、监督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高效率地完成政策性目的。二是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增强风险管控手段,提升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能力,最终形成统一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科学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准确衡量决策机制、管理人员及员工个人对于银行所做的贡献,科学设计收分配机制,调动农发行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政策性银行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农发行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国家注资,补充农发行的资本金,同时明确农发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二是在税收政策上,建议制定政策性银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的税收等可用于充实资本金。

(五)建立政策性银行监管体系

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整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监管体制,由财政部监管为主,或者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政策性银行监管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或年度经济计划,统一考虑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来源、融资规模等问题。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监管体系,则应在监管标准中增加政策性银行是否及时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贷款投向是否合理等内容,研究制定适合政策性银行的监管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农业行业篇10

1.1农业科技创新

1.1.1杂交水稻品种闵行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市、区科委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南繁北育,先后育成上海市第1个杂交粳稻寒优湘晴、上海市第1个两系杂粳组合闵优55、上海市第1个杂粳香型组合闵优香粳,以及闵优128、秋优金丰、秋优118等高产杂粳组合,均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杂粳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深受上海及周边地区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目前累计种植面积达66.7万hm2,为上海及江浙地区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杂交粳稻秋优金丰于2006年通过品种审定,2009年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至今已累计推广种植2.3万余hm2次。寒优湘晴1989年通过品种审定,因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单位欢迎,目前是上海市主推品种。2013年秋优金丰推广面积达7333.3hm2,其中上海市种植面积7053.3hm2;寒优湘晴种植面积6886.7hm2,667m2产量600~700kg。1.1.2蔬菜品种从2008年起,闵行区在多年地方特色品种选育的基础上,遴选了7大类17个品种作为航天育种材料开展品种创新研发,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航育番茄品种闵粉一号已通过品种审定,航育101和航育102青菜已通过田间审定,再经过2~3年的选育,将会成为适应上海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青菜耐热品种杂交组合也表现优良,有望2~3年内培育出新的耐热品种;经过选育的太空芹102和太空芹106芹菜品种符合上海市场的消费要求;正在选育的耐热、耐寒及春季耐抽薹甘蓝品种,预计2~3年将会育出表现优良的品种。以航育基地场为平台的青菜雄性不育系及转育杂交新组合,于2010年育成耐热青菜品种闵青101,通过品比和示范种植,与日本进口华丽品种相比,具有耐热耐湿、抗逆性强、品质优、纤维少的特性。2012年,闵青101青菜通过品种审定,目前已建立繁种基地,已于2014年夏季在闵行区推广。1.1.3花卉组培技术闵行区花卉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种植优势,组织培养技术及康乃馨种苗生产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现有种植面积近86.7hm2,供应全国20多个省市,年总产值约1亿元。近年来,闵行区不断加大科技和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种源花卉的科研与生产,争取到国家、市、区级科技项目近90多万元,扶持了包括振东园艺、闵行区苗圃、广缘园艺场等在内的重点企业5家。为此闵行区的种源花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培苗及扦插苗的国内占有率达20%左右,组培苗年产量从100万株到300万株,康乃馨年产量从4500万株到6000万株,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左右。1.1.4上海白猪保护性开发上海白猪是上海开埠以后本地猪种与约克夏、苏白猪等杂交,并经过100多年的自然选择和10多年的人工选育而育成的地方兼用型品种,其肉质鲜嫩味美。为做好上海白猪的保种育种工作,闵行区农委加强对浦东正义猪场的监督和指导,确保110头上海白猪原种群体,生产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其中1头种公猪在上海市种猪良种登记中评为第1名,同时该场被农业部评为标准化猪场,成为上海5家标准化猪场之一。为进一步推进上海白猪种质资源体系建设,闵行区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上海白猪技术服务小组,制定专项服务方案,完善上海白猪系谱资料,加强生产性能测定,建立专门化品系,探索分子标记育种新方法,为上海白猪的科学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5ERP数字农业管理系统通过市级蔬菜标准园的创建,逐步在闵行区推广ERP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合作社通过ERP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可以理顺内部计划、生产、质检、物流、配送数字化关系,提高了合作社的工作效率,提升合作社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与已有蔬菜追溯系统相连接导入或输出相关数据,构建了准确的第一手数据,完全实现对上、对下的农产品追溯,而且追溯范围可以是整个流程或任意节点。闵行区农业资源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的系统开发,实现了闵行区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闵行区涉农补贴数据管理系统、闵行区农业资源数据GIS应用分系统、闵行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农委OA办公系统、闵行区都市农业发展信息分系统六大子系统的各项功能,突出了“一场一档”、“一村一档”的全程管理功能。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实施,将提升闵行区农业资源数据管理共享信息化水平、农业生产监管水平以及农业生产决策水平,并对整个上海农业数字化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1.2.1广泛推广杂优化技术近年来,闵行区水稻种植面积1333.3hm2,其中97%为杂交水稻品种,常规稻种植面积仅占3%。通过推广应用杂优化技术,全区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89.1kg,再创历史新高。自2005年推广杂优化技术以来,水稻单产实现连续8年递增。1.2.2广泛应用农业机械闵行区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05年以来,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3595多万元,其中市级补贴投入1295多万元,区级补贴投入1250多万元,农机合作社自筹资金850多万元,新增高速插秧机45台、自动育秧流水线17套、育秧盘45万个,更新新型大中型拖拉机114台、收割机46台、配套农机具240多台、新型植保机173台,同时实施政府对农机作业补贴3580多万元。这些措施较快地优化和提高了闵行区农机装备和技术水平,使全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率突破了95%,新一轮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面积突破了98%,农作物秸秆禁烧和全量还田为主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闵行区蔬菜机械化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闵行区蔬菜生产实际,在区航育基地、100hm2绿叶菜基地建立2个蔬菜现代农机装备示范点,引进新型蔬菜自动育苗流水线、蔬菜播种机、蔬菜移栽机等蔬菜农机46台(套),重点在蔬菜育苗、耕整田、播种移栽3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蔬菜机械化生产,以缓解劳动力紧缺问题。1.2.3推进3年环保行动计划闵行区积极推进3年环保行动计划。(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循环农业技术,落实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每年推广商品有机肥11000余t,应用面积1600hm2。每年推广BB肥1200t,应用面积1666.7hm2次,减少了化肥的盲目使用。(2)实行绿肥轮作制度,绿肥种植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3以上。绿肥的推广种植为培肥地力、解决茬口矛盾、化肥结构性减量起到了积极作用。(3)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近40个品种,基本做到粮食、蔬菜病虫防治药剂全覆盖。新农药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降低了在用农药的毒性,也为食用农产品安全长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4)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普及率达98.8%,秸秆打捆综合利用达2.6%,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全面有效控制了秸秆焚烧现象,减少了大气污染,保障了环境空气质量和空中及道路的交通安全。(5)每年在全区范围内推行绿色防控综合应用技术1013.3hm2次。

2闵行区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闵行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逐年提高,但从深度城市化和农业生态精品化发展要求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1农业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闵行区在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上虽然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可喜的成果,但在根本性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高端研发上尚有薄弱环节,如高抗、高产、优质、短生育期的小麦品种等亟待攻关解决,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业务创新能力也亟待提高。

2.2农业从业劳动力紧缺矛盾日益突显

农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区域内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劳动力紧缺情况普遍存在,且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和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应用的重要瓶颈。

2.3农业组织化经营程度有待提高

闵行区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虽然位居上海市前列,但种植产业仍存在分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应用率的提高,对农业生产安全监管和农村环境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4镇村农技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镇级技术人员专业性相对不强,村(场)安全技术岗位的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基地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在新技术推广、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执行效率上相对较低。

3推进闵行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

闵行区要加强对蔬菜生产的研究和科技推广,到“十二五”末,努力使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达到80%以上,蔬菜保有量生产面积力争全面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要加快实施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改造,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起50家蔬菜标准示范园。示范基地面积以2~3.3hm2为起点,因地制宜把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组建成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推动蔬菜的规模化经营,把实施蔬菜标准化与推进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以规模化带动农业科技进步。

3.2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通过“一场一品”建设,积极组织好各类品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让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市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努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信誉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名牌,授予优质产品标志,实行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品牌带动农业标准化实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3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进程,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发挥机械优势,提高蔬菜生产经济效益,使农民增效增收;进一步加大对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设备和机械化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重点推广的蔬菜农机具,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闵行区配套补贴到90%。加快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和蔬菜新型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以进一步降低蔬菜生产劳动力成本。

3.4强化推进农业生产科技化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改革农技推广机构,整合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资源,着力培养1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推广效率高的技术队伍,通过横向协作联合,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力量,为闵行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咨询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引导力度,如加大杂交稻推广补贴力度,增加制种基地成本补贴政策,以减轻制种企业成本风险和经济压力,为杂交稻等技术的推广创造一个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