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检测十篇

时间:2023-03-26 10:08:38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篇1

【摘要】梅毒作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见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综述,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实验室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对性价比高的检测方法,同时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报告,从而实现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原;反应素

目前临床主要依赖血清学检测结果来实现梅毒诊断的早、快、准。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这方面以前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过,但基本上是侧重于就其中几种检测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本文拟就当前梅毒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做一个较为通俗详尽的阐述。

依据所用抗原的不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主要分为两大类: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宿主迅速对螺旋体表面的脂质做出免疫应答,在3~4周左右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这些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型混合抗体。反应素对机体无保护作用。未经治疗的病人,其血清内的反应素可长期存在,经适当治疗后可以逐渐减少至转为阴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主要就是测定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故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及再感染。但是感染梅毒后,心磷脂抗体出现晚于特异性螺旋体抗体,晚期梅毒时此类抗体又部分转阴。因此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不适于诊断一、三期梅毒,潜伏期梅毒也不敏感。另外此类试验的特异性稍差,有生物学的假阳性反应,如疟疾、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回归热、鼠咬热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假阳性。目前多数医院仅将其列为梅毒的常规筛查试验。

1.1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是从牛心肌中提取的心拟脂,适量加入胆固醇及卵磷脂以提高敏感性,通常称这种抗原为心拟脂抗原。VDRL试验属于微量玻片法,可作定量及定性试验,需用显微镜读取结果,是唯一推荐用于检测脑脊液反应素的试验,对诊断神经梅毒具有重要价值。1.2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所用抗原为标准的牛心肌脂抗原,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异性与VDRL相似,优点是肉眼即可读出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大量标本检测,进行梅毒的筛查。缺点是当抗体含量过高时,易出现假阴性反应,即前带现象(prezone phenomenon),导致漏检,对潜伏期梅毒、神经梅毒不敏感。1.3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所用抗原也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异性与VDRL相似。血清不需加热灭活,节省操作时间,但主观性强,易出现漏检。

1.4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所用抗原是从牛心提取的心磷脂和从鸡蛋黄提取的卵磷脂及胆固醇,试验结果清晰易读,简便快速,稳定性好,TRUST法比RPR、USR效价测定高一个滴度[1],缺点是许多因素影响结果,如高脂血症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血清均可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2]。

2 梅毒螺旋体(TP)抗原血清试验

采用梅毒螺旋体作抗原,是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这种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一般用作确认试验,用以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或IgM抗体,该抗体即使患者经过足够治疗,仍能长期存在,甚至终身不消失,血清学反应持续阳性,因此不能用于疗效观察。2.1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利用间接血凝法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只要有微量的抗体(血清通常用作1∶80以上稀释)就可使致敏的红细胞发生凝集作用。试剂制备过程排除了各种非特异性反应,因此TPH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用的梅毒血清确认试验。缺点是试剂成本较高,操作较繁琐,且易发生自凝现象和生物学假阳性。

2.2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原理与TPHA基本相同。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的明胶颗粒替代TPHA试验中致敏的红细胞,此致敏颗粒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文献报道[3],TPPA的特异性为96.9%~99.8%,敏感性达90%以上。

2.3 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是根据双抗原夹心免疫层析原理,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TP重组抗原,在玻璃纤维上吸附胶体金标记TP重组抗原,样品中的TP抗体首选与金标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顺膜渗透至包被反应区,与包被TP抗原结合,形成由胶体金抗原-TP抗体-抗原组成的紫红色反应带。本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好。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近年来随着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抗原的研制成功而建立的方法,同时利用酶的放大系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其测定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在99%左右[4]。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将梅毒特异性抗原包被在微孔板上,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故可用于早期诊断。TP-ELISA方法操作简便,不受样本中纤维蛋白和溶血等影响,一次可进行批量样本的检测,用酶标仪分析,客观准确,结果便于保留及标准化管理,可用作筛查和确认试验。因此TP-ELISA方法被公认为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的首选方法。 其它诸如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记试验,梅毒基因诊断技术等血清学检测方法由于对实验室的要求比较高,检测时间较长等因素,限制了他们在医院的推广应用,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3 讨 论

梅毒作为性传播疾病(STD)的一种,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选择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检测方法来及早、准确地诊断梅毒尤为重要。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检测方法其临床意义又不尽相同。调查显示多数临床医务人员甚至于部分检验工作者对这方面都感到困惑。鉴于此,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当前梅毒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旨在帮助相关人员在熟悉各种检测方法后,能够根据自己的检测需要和实验室的客观条件选择相对敏感、准确、全面的检测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董雅荣,李桂娥,马季,等.TRUST与USR、RPR在梅毒筛选试验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2):114-115.

[2] 李钰.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比较[J].广西预防医学,2001,7(2):122.

[3] 孙立平,陈胜明.两种梅毒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47-248.

血清学检测篇2

梅毒属于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又称梅毒螺旋体。梅毒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大致分为非特异性的类脂质抗原试验和特异性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两大类:①类脂质抗原试验即以牛心磷脂等为抗原,检查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如RPR、USR、VDRL、TRUST等,常用作初筛试验。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即以纯化TP抗原,检测特异性抗TP抗体,常用的有TPPA、TPHA、TP-ELISA、FTA-ABC等,用作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初筛试验中VDRL因操作麻烦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RPR检测操作简单有同样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因而被广泛应用。TP-PA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是目前公认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但试剂较贵,检测时需将标本作系列稀释,不利于大批量标本检测,且以肉眼判断结果,自动化程度低。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TP-Ab)其特异性,灵敏度与TP-PA相近符合率也高,而且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是大批量标本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也是住院患者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我们于2008~2009年间,在我院住院的各科各年龄段患者中常规进行了RPR和TP-ELISA法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于2008~2009年间住院患者,包括各科各年龄段共1320例。

1.2 方法 住院患者抽血,用TP-ELISA法进行梅毒筛查,并检测RPR(血清作倍比稀释)。RPR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公司,ELISA试剂购自厦门新创公司,均为“国药准字号”试剂。TP-ELISA用北京托普DEM-3型自动酶标洗板机洗板,用北京新风ZS-3型板式酶标仪读取OD值。两种方法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1320例各年龄段患者标本中,TP-ELISA共检出阳性65例,检出率4.92%。65例TP-ELISA阳性标本中,检出RPR阳性33例,检出率50.7%。其余32例RPR为阴性。RPR阳性标本再将血清作倍比稀释后重检,RPR>1:8为6例。

3 讨论

各种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并不能在梅毒的不同病期检测出抗类脂质抗体或抗TP抗体,据报导RPR在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85%、100%、75%。在一期梅毒早期和晚期梅毒潜伏期可呈阴性。RPR即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抗类脂质抗体的出现较特异性抗体迟。而梅毒特异性抗体(TP-Ab)出现早,消失迟,即便进过正规抗梅毒治疗,仍可检出其特异性抗体。在65例TP-ELISA阳性标本中,只有33例(50.7%)检出RPR阳性。其余32例RPR为阴性。RPR阳性标本再将血清作倍比稀释后重检,RPR>1:8为6例。由于采用TP-ELISA法,梅毒治愈多年后仍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因此,对确证活动性梅毒,监测疗法,发现治疗失败的病例和再感染方面使用RPR是有必要的。

血清学检测篇3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中图分类号] R759.1;R44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121-02

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伴随社会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我国的梅毒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梅毒的检测准确率及特异性对梅毒的治疗及防疫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就两种梅毒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为提高梅毒诊断及检测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1 一般资料

1.1 标本来源

60份梅毒血清标本来自昆明市疾控中心确诊的梅毒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4~72 岁。平均(37±12.4)岁,其中Ⅰ期梅毒20例,Ⅱ期梅毒33例,Ⅲ期梅毒7例,空白对照组来自昆明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者。

1.2 仪器及试剂

BL1575型酶标仪、KJDZ-C型振荡器,HHW-420型恒温水浴箱、BL680型洗板机,TPHA 试剂盒及TP-ELISA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标本检测及评价

每份标本采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同时检测,标本检测按试剂说明书倍比稀释加样检测,ELISA 作平行双孔,TPHA≥1∶80 为阳性。评价两种检测方法采用敏感度及特异度,敏感性=梅毒患者阳性例数/梅毒患者总例数;特异性=非梅毒患者阴性例数/非梅毒患者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检测敏感性95.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敏感性96.6%,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检测特异度96.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特异度10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特异性高于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见表1,2。

3 讨论

梅毒是性传播传染性疾病,在建国后伴随卫生防疫工作的进展得到很好的控制,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多,血制品使用增多加之社会观念变化,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梅毒螺旋体检测是诊断梅毒感染的重要指标,梅毒螺旋体感染后3~6周后患者血清内即可有足够浓度滴度的抗体表达,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对于梅毒的诊断及疾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是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标准方法,是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包被纯化后梅毒菌株成分,滴加样本后样本中的抗体与菌株结合,凝聚于明胶颗粒,用于梅毒抗体的检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能够敏感地反映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滴度,但其在相邻滴度的判断常与检测者的主观感觉有关[2]。在本组标本的检验中,其敏感性达到了95%以上。酶联免疫吸附法利用双抗体夹心法能够对抗体的滴度起到放大作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但在本组资料中其敏感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能够扑捉到早期出现的低滴度的IgM抗体,可能对于梅毒的早期诊断更具有优势[4]。在特异度上,酶联免疫吸附法高于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可能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抗体的放大作用有关。本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特异性上优于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更适宜于梅毒患者的确诊,但两种方法在敏感度上类似,用于梅毒的筛选还要根据各级机构的具体设备及技术条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曹付群,张振武. 驻马店市1997~2006 年淋病、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策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50-151.

[2] 曾英.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1054-1055.

[3] 孔丽蕊. 3 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8):1119-1120.

[4] 胡艳文,邢双,于晓红. 梅毒血清学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评价[J].山西医学,2009,10:942.

血清学检测篇4

关键词 β-HCG β-HCG检测试纸(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β-HCG(化学发光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73

Abstract Objective:ββ-HCG test strip(colloidal gold) and β-HCG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to 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Methods: β-HCG(AFP)test strip(colloidal gold method)with β-HCG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pregnancy of 100 women and serum samples β-HCG mole detection.Results:β-HCG test strip(colloidal gold method)detected 37 cases of positive samples,β-HCG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method is also detected positive in 38 cases,sensitivity of 94.29%;ELISA detected positive in 20 cases,sensitivity 57.14%.β-HCG test strip colloidal gold method detected 37 cases were positive in 1 case confirmed as negative,the specificity was 99.9%;ELISA detected 22 positive cases,2 cases confirmed as negative,a specificity of 99.32% two methods in 38 cases with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positive by confirmed there 1 case was confirmed as positive samples for the β-HCG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and β-HCG test strip(colloidal gold method)method failed inspection,Conclusion:β-HCG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sensitivity is far greater than β-HCG test strip(colloidal gold method)method,while the specificity is not very different,β-HCG test strip(colloidal gold)is more suitable for blood β-HCG screening.

Key Words β-HCG;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对100份早孕妇女和葡萄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β-HCG检测。

试剂:ELISA试剂盒,胶体金试纸,发光试剂盒,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50例筛查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酶联采用法和β-HCG检测试纸,胶体金法法进行检测,对其中一种或两种试剂检测阳性的标本采用β-HCG化学发光法。

结 果

敏感性与特异性,见表1。

讨 论

一般正常人β-HCG放免测定值<3.1,如果>5就可以考虑受孕可能,如果>10基本可以确定怀孕。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HCG是妊娠时所分泌的特异性激素,所以β-HCG可用于协助宫外孕早期未破裂的诊断。正常发育的绒毛所分泌的HCG量很大,每天的滴度不断的快速上升,每48小上升66%以上。即如果β-HCG每2天增加的量>66%,可以诊断为宫内妊娠;而如果增加的量<66%,则宫外孕或宫内孕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宫外孕,由于输卵管肌层菲薄,血供不良,HCG分泌量很低。每天升值较少。48小时上升

机体β-HCG含量正常情况下应该<4mIU/ml,酶联免疫法检测最低下线6mIU/ml,化学发光法法可以检测到0.5mIU/ml,胶体金法可以检测到5mIU/ml根据临床上的经验β-HCG增高幅度,早孕妇女和葡萄胎患者都会增高,但增高的幅度不同,持续增长时间不同,葡萄胎患者可以从几十~几万mIU/ml,但可以随病情的好转β-HCG可以从术后1个月下降到1000~2000mIU/ml并很快恢复正常,而葡萄胎患者患者从发现β-HCG增高并不及时治疗,可以从几十到上千并且迅速发展,很快从发现到2个月内就可以上万,并且随时间延长β-HCG持续增高并不降低直到死亡,为了早发现性葡萄胎患者,如早期对葡萄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预后一般都很好,为了早期发现葡萄胎患者所以应每年对建康人群进行β-HCG检查,而酶联法费时且敏感度较差,化学发光法法敏感度高但成本高并需专用设备度,化学发光法法和胶体金法的敏感无显著性差异,而胶体金法具备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的优点完全可以用着β-HCG的筛查。

血清学检测篇5

【关键词】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本文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于2009年6~12月住院的6988例患者,年龄最高96岁,最低1 d,平均53岁;男168例,女200例,男女比例为1:1.9。

1.2 试剂 TRUST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ELISA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TPPA为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所有试剂均经过卫生部生物制品鉴定所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查。阳性者再用TPPA确诊,并检测TRUST(血清作1∶1、1∶2、1∶4、1∶8稀释)。ELISA阳性,TRUST阴性标本再将血清作1∶16、1∶32、1∶64稀释后重检,以排除前带现象所致的假阴性。3种试验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在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

1.4 仪器 Alisei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意大利SEAC公司生产),梅毒旋转震荡器,恒温水浴箱。

2 结果

ELISA法检出380例,阳性检出率为5.44%,经TPPA证实阳性368例,两种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阳性符合率100%。380例阳性标本进行TRUST法检出阳性270例,阳性符合率为71.05%。

3 讨论

3.1 近年来,我国梅毒的患病率快速上升。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正确地评价,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1]。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约4~6周血清中即可产生抗类脂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临床梅毒检测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 TRUST,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TPPA, ELISA等)。

3.2 ELISA方法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重组TP蛋白酶多肽作为抗原,将TP重组抗原包被在微孔测定板上,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TP抗体作出诊断,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达100%和99.5%。TPPA是将纯化的致病性梅毒的精致菌株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本组TPPA对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93.8%;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100%;潜伏梅毒的阳性率为100%。TRUST是用类脂质为抗原以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的方法,检测的是梅毒非特异性抗体。TRUST在一、二期梅毒的检出率可高达96%~100%,而在一期梅毒潜伏期及晚期梅毒中的检出率仅为60%~85%[2]。本组TRUST对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仅为80.0%,二期梅毒达到阳性率为98.0%;潜伏梅毒的阳性率为8.3%,如果仅以TRUST作为梅毒血清学检查,将会有相当一部分梅毒患者被漏诊和其他一些疾病患者被误诊,将延误其临床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TPPA是目前公认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其缺点是成本较高; ELISA试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结果易判断,全自动或手工操作都可以保存读板后的原始数据等优点,是大批量标本筛查的理想方法;而TRUST对于一期梅毒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笔者建议3种试验方法结合应用能更有效地提高梅毒检测效果,对及早确认梅毒患者和进行治疗及防止梅毒蔓延十分重要。

参 考 文 献

血清学检测篇6

关健词:人间布氏杆菌病 虎红平板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3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26-01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共患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传染病。布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人间流行以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显著下降,90年中期及21世纪后疫情回升趋势愈加严重①。近年来平桥区疫情同全国一样呈上升态势,年发病人数达2011年来最高峰,为加强疫情监测早发现并规范管理降低布病的慢化水平,提高重点人群自我防治意识,遏制重点地区布病发病上升势头,平桥区疾控中心根据2013-2014年河南省布鲁氏菌防治实施方案,于2014年8月下旬对全区重点乡镇的畜牧养殖场、屠宰场、皮毛加工厂及散养户的高危人群进行布病的筛查工作,由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高危人群进行采集血样,并由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此次调查检测共采集血样400份,其中男性367人,女性33人。现将血清学检测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被检血清:从平桥区10个重点乡镇高危人群中提前采集血清400份,并保存冰箱待检。

1.1.2 试剂: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抗原由市疾控中心统一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购进,批号为201401,灭菌生理盐水,所有试剂在保质期内使用。

1.1.3 主要仪器和器材:清洁脱脂玻片、中试管、加样枪、吸头、试管架、玻璃杯、1mL、10mL吸管、恒温培养箱等。

1.1.4 检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著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规定的检验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阳性和可凝者作试管凝集试验确认,滴度为1:100及以上方可确诊为阳性。

1.2 试验方法

1.2.1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原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又称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试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抗体的凝集活性,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方法: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出现可见凝集反应就判断阳性。

1.2.2 试管凝集反应(SAT):

1.2.2.1 将每份初筛阳性和可疑者的血清取6支小试管,放于试管架上;第一支管加生理盐水2.3mL,第二支不加,第三支到第五支各加0.5mL生理盐水,然后用加样枪取0.2mL被检血清加入第一管中混匀后各取0.5mL加入二、三管中,第三管混匀后再吸0.5mL加入第四管中,以此类推到第五管吸0.5mL弃去,此时血清稀释倍数从第二管开始到第五管分别为1:12.5、1:25、1:50、1:100。

1.2.2.2 将试管凝集抗原充分混匀后,做10倍稀释,然后从第二管开始每管加入0.5mL,加入抗原后,血清最终稀释倍数从第二管开始为1:25、1:50、1:100、1:200,第一管为血清对照,第六管为抗原对照。然后充分混匀,放于37℃恒温箱中20~22小时取出,在室温放置1~2小时后观察结果。

1.2.2.3 阳性、阴性对照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相同,做抗原对照的目的是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为判定准确,同时制备凝集试验标准比浊管,作为判定透明程度的依据。判断标准是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

2 结果

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7份,可疑4份。

2.2 试管凝集试验:阳性7份,阳性率为1.8%。

2.3 阳性分布:全为男性,年龄在20~60岁之间,其中有7个乡镇检出。

3 分析与讨论

3.1 国外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布病获得满意结果,试管凝集试验(STA)一直是各国用做布病的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实践证明RBPT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用基层大面积检测,但其特异性不高,受试验温度、凝集时间相对较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易准确判定结果,只能作为初筛;而STA是比较稳定、特异且敏感的方法,可检测血清中抗布鲁氏菌IgG、IgM、IgA三类免疫球蛋白抗体,且操作简便,判定容易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采用RBPT和ST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更加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②。

3.2 在实验过程中,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溶血、无污染,存放血清处温度不能超过10℃,采血后应于3~4日内进行检测,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效价降低。在实验操作时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所用器材要清洁、干燥,试剂的加量一定要正确,放入恒温箱的温度和时间都按要求,否则都影响结果。同时要有实验对照。

3.3 从检测结果来看,布病阳性的全为男性,以青壮年为主,地区分布呈散发,都是畜牧养殖人员,由此可见,布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在养殖业里,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男性较女性多,且女性在生活细节上较男性认真仔细;他们在饲养过程中与畜之间接触频繁、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特别是产羔季节,接羔助产中不注重防范,意识差,病羊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环境中,极易造成人间布病的流传。

3.4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出阳性患者,说明平桥区养殖业里确实存在人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布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甚至终生不愈,因此,早发现,早检测,对布病的防治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血清学检测篇7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ALT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在以往的研究中,报道过PreS1Ag与HBV-DNA阳性率的比较,及PreS1Ag与HBeAg的比较,但是还未发现把PreS1Ag与HBV-DNA、HBeAg以及ALT做比较研究其价值及临床意义的报道,本文通过对HBV-DNA、HBeAg、ALT的检测结果分别与PreS1Ag标本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

采用促凝管采集空腹静脉血清或血浆标本。拒收重度溶血、脂血或样本量过少的标本。经HBV-DNA检测500例阳性标本,其中男性331例,女性169例,年龄9-90岁。

2、病例分组

500例HBV阳性情况分组:A组205例,为PreS1Ag阳性并“大三阳”;B组152例,为PreS1Ag阳性并“小三阳”;C组为67例,为PreS1Ag阳性并HBcAb阳性,HBsAb、HBeAb阴性或阳性;D组76例,为PreS1Ag阴性并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

3、材料

(1)酶标仪:芬兰雷勃MK3型;

(2)水浴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

(3)洗板机:上海科华公司出品,型号为ST36WT,仪器校准请参见仪器操作规程。

(4)试剂:使用深圳月亮湾公司提供的配套的HBsAg试剂盒,规格为96test/盒,2-8℃贮存,有效期6个月;在效期内使用试剂。

4、方法

(1)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方法操作。

(2)按编号依次加入稀释血清和阴、阳性对照各50 l于相应孔中,空白对照孔加50 l洗涤液。振荡均匀,置37℃30分钟。

(3)洗涤: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设置为5次,洗完后在吸水纸上扣干。除空白对照外,每孔加酶结合物50 l,振荡均匀,置37℃30分钟。

(4)洗涤: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设置为5次,洗完后在吸水纸上扣干。每孔加显色剂A、B各50 l,振荡混匀,置37℃ 10分钟。

二、结果

500例中HBV-DNA的阳性率为85.2%,PreS1Ag的阳性率为84.8%,ALT的阳性率64.2%,HBeAg的阳性率为75.2%。在100例中HBeAg阴性,ALT正常患者中,PreS1Ag阳性为21人,检测其HBV-DNA阳性患者为19人。

三、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和X区,目前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的检测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前S1抗原主要是存在于血清中完整的HBV表面,位于大分子蛋白N末端。在HBV慢性携带者血清中,小蛋白分子与中蛋白分子比例相同,而在急性肝炎中大分子蛋白高于前两者20倍,提示前S1抗原含量升高与HBV复制有相关性。前S1抗体可作为HBV被清楚和感染趋于恢复,病情趋于好转的重要指标。所以,前S1抗原阴转和前S1抗体阳转越早,HBV患者病程越短、预后越好。

本研究500例HBV阳性患者中,PreS1Ag检测阳性为423例,占84.6%,PreS1Ag和HBsAg其肝功能指标增高(ALT>70U/L)的人数明显高于阴性者,说明HBV-DNA阳性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其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可将PreS1Ag和HbeAg检测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间接指标,对于预后及药物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ALT是肝细胞损害灵敏指标,急性肝炎时, ALT活性与病情相关,慢性肝炎轻度增高。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肝感染的早期,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的指标。在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PreS1Ag阳性患者的肝功能ALT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患者,在临床上PreS1Ag检测,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对了解乙肝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窦亚玲,李永哲,刘志肖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14-716.

[2]赵受英,孙永祥.203份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前S1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08):716-718.

血清学检测篇8

目的 通过对3 4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方法 运用微粒凝集试验,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 3 470例患儿中检测出1 054例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30.37%,其中男622例,女432例,0~2岁组、3~6岁组和6~14岁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0%、43.16%和50.79%;男女阳性检出率之间和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凝集试验 免疫球蛋白M

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综合征,仅根据临床表现常难与病毒、细菌和结核感染鉴别,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对2007年1月~11月3 470例门诊和住院患儿采用明胶微粒凝集试验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进一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07年1月~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儿共3 470例,其中男2 280例,女1 190例。年龄0~14岁,其中0~2岁1 985例,2~6岁1 170例,6~14岁315例。

1.2 方法

取患儿静脉血2 ml,取血清作为待检样本,采用明胶微粒凝集试验检测MP-IgM,Serodia MycoⅡ(MycoⅡ)诊断试剂盒由日本瑞比欧株式会社生产。操作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稀释度≥1∶40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各年龄组间病例的阳性率比较运用SPSS 10.0软件包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

1 054例MP-IgM阳性患儿中,6~14岁阳性率高于2~6岁组和0~2岁组,见表1。表1 各年龄组MP-IgM检测结果(略)注:与6~14岁组比较,a:χ2=145.60,P

2.2 不同性别间MP-IgM阳性检出率对比

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见表2。表2 不同性别之间MP-IgM检测结果(略)注:与女性比较,a:χ2=30.09,P

3 讨论

由于MP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尤其是肺外并发症使病情复杂化,且一般在给予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一定时间效果不佳时,才考虑是否为MP感染,易导致误诊误治[1],因此M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主要包括MP培养法、PCR法和MP-Ab的检测。MP快速培养法利用MP生长代谢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判断MP生长,但假阳性较高,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阳性率已达到了7.9%,其中真菌所占比例最大(主要为念珠菌),已达到71.1%[2];而分离培养时间长且检出率低,达不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目前,定量PCR检测MP-DNA因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被认为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3],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但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且价格较高而不适宜临床推广。MP-Ab主要是检测MP-IgM,因抗MP-IgM是机体受MP感染时最早出现的抗体,于发病1周左右即可检出,10~30天后达高峰,12~16周转阴[4]。这对于1周的病程易造成漏诊,故若检测出现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MP感染者,应动态检查,以免延误诊治。另有报道[5]认为测定MP-IgA抗体可能更有价值,两者同时测定,可提高MP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目前尚未普及。

MP主要通过含有支原体的呼吸道飞沫或长时间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周期大约为4年,潜伏期2~3周,其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易感人群。从本组结果可以看出,3~14岁组MP阳性检出率(44.78%)明显高于0~2岁组(χ2=254.76,P

参考文献

[1]张凤莲,张莉,付惠玲,等.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快速检测方法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2):119-120.

[2]谢国艳,高志生,郁淼,等.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评价[J].世界感染杂志,2005,5(5):444.

[3]Beersma MFC, Dirven K, Van Dam AP, et al. Evaluation of 12 commercial tests and the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for Mycoplasma pneumoniae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G (IgG) and IgM antibodies, with PCR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J]. J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5,43(5):2277-2285.

[4]曹玉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3-204.

[5]曹兰芳,徐凌云,卢燕鸣,等.肺炎支原体感染4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143-146.

血清学检测篇9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化学发光法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的危害较大,我国又为乙肝的高发区,约占世界HBV感染者的一半。乙肝病毒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能导致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HBV标记物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检测HBV-M使用较多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ELISA法。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化学发光法更适用于需要进行定量、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患者标本,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炎标志物与ELISA法有何差异尚无明确的结论。本研究分别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标志物,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乙型肝炎的筛查、临床诊断、指导用药及其判断预后等不同目的的检测选择一种更为快速、准确且节约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就诊的HBV感染者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47岁。其中单独HBsAg阳性5例,单独抗-HBe阳性11例,单独抗-HBs>1000IU/L的5例,单独抗-HBs>10IU/L但

1.2仪器与试剂

1.2.1仪器美国雅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

1.2.2试剂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肝炎标志物ELISA试剂盒;ARCHITECT-i2000 SR乙肝标志物配套试剂。

1.3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1.3.1 ELISA法所用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于有效期内使用,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要求进行,并记录结果。

1.3.2化学发光法将所收集到的血清用美国雅培全自动酶免分析仪ARCHITECT-i2000进行检测,乙肝六项标志物的定值质控血清购自雅培公司,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试剂要求进行并记录结果。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乙肝结果比较乙肝两种方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1%、92.31%、95.38%、81.54%、92.31%。经配对χ2检验HBsAg、抗-HBs、HBeAg、抗-HBcIgM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注:*表示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常规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为五项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是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HBV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HBV标记物的早期、准确、定量检测对乙肝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HBV-M的变化是评估乙型肝炎感染后病情转归的重要依据,也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目前国内检测HBV-M使用较多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ELISA法。ELISA法的优点在于它操作简单、适合于大批量标本的测定,并且成本低廉,其灵敏度也较好。但在临床检测中的ELISA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①操作过程中各个微孔反应板的间隔小,容易污染,易产生假阳性结果;②无法定量,灵敏度相对较低;③由检测原理带来的前带现象无法解决;④无法完成HBV感染的动态观察以及低水平HBV感染指标检测,只能满足临床对单纯阳、阴性结果的判断。随着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其在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简称CIA,是以吖啶酯(AE)及其衍生物标记单抗,AE分子中的活化基因与抗原或抗体末端氨基共价结合后,生成的标记物化学发光活性强、稳定性好。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等优点。

谭璐等[2]比较了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结果发现两者灵敏度基本相似,对HBsAg,抗-HBs,HBeAg及抗-HBe的检测相互符合率均在95%以上,但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的自动化程度比ELISA法高,并能定量检测HBsAg和抗-HBs,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监测病情。彭仕芳[3]等对11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和抗-HBe四项指标,结果显示化学发光法检测各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ELISA法,化学发光法对血清HBV标志物的检出阳性率高于ELISA法,特别是对HBeAg和抗-HBe指标的检测。

本文两种方法测定肝炎标志物,只有抗-HBe在两种检测方法中有差异(P

综上,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且都能满足临床需要,从方法学角度和自动化程度看,化学发光法技术优于ELISA法,但由于仪器、试剂较昂贵,不同目的检测应选用不同的方法:ELISA法可用于健康体检,术前肝炎病毒筛查等;化学发光法可用于肝炎患者的疾病监测、指导用药、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巧莲.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报,2008,9(11):82-85.

[2]谭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94-295.

[3]彭仕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标志物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8-35.

血清学检测篇10

【关键词】 弓形虫病;抗体,原虫;患病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5-0-0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是呈世界性分布的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e Zoonoses),也是最常见的机会致病寄生原虫之一。据血清学调查,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5%~50%,我国为5%~20%[1]。为了解延安大学医学院新生Tox感染情况,笔者采用ELISA法对2007级408名新生进行了Tox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延安大学医学院2007级入校新生408人,其中男生148人,女生260人;陕西籍353人,其他省籍55人;城镇233名,农村175名。年龄为16~21岁。

1.2 方法 所有血样均为前臂静脉采血2~3 mL,常规分离血清后,-20℃冰箱保存待检。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Tox抗体ELISA试剂盒由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产品批号:20071015)。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后经酶标仪在450 nm处测OD值,可疑者重复。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每次检测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血清Tox抗体检测结果 学生Tox抗体总体阳性率为4.41%,男生血清Tox抗体阳性率为4.05%(6/148),女生为4.62%(12/260),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

2.2 不同籍贯学生血清Tox抗体检测结果 陕西籍学生血清Tox抗体阳性率为4.25%(15/353),其他省籍学生阳性率为5.45%(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

2.3 城镇与农村学生血清Tox抗体检测结果 城镇学生血清Tox抗体阳性率为2.35%(5/213),农村学生为6.67%(13/195),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

3 讨论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感染Tox[2],感染情况主要与居民的文化、饮食习惯等有关。国外报道,人群Tox感染率为0.6%~94%[3];我国属低感染区,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几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证实有本病的存在,人群感染率为1%~57.6%。我国正常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下,平均感染率为5.17%,感染人数可能约有6 000万[4]。正常人体Tox感染多为隐性,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虫体便大量繁殖,入侵除红细胞以外的各组织细胞内寄生,造成各种组织的广泛炎症,从而出现临床症状,这一现象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生阳性率为4.41%(18/408),略高于黄菱等[5]的报道(2.05 %),稍低于申丽洁等[6]的报道(4.50%)。男生Tox感染率为4.05%(6/148),女生为4.62%(12/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ox感染与性别无关。Tox感染是否与学生不同籍贯有关,因本次调查的外省籍学生人数较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源于农村的学生血清Tox抗体阳性率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大多数农村家庭都饲养猫、狗等动物,且人与之接触密切,以及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和饮食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据有关分析表明,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饲养宠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Tox感染机会也随之增加[7]。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比上世纪也有很大的改善,如将肉爆炒片刻即上桌,时尚吃野生动物肉,开始偏好农家菜,生菜拌酱,菜未洗净或未经过烹煮,出去郊游烤全羊、乳猪时食入半生肉,吃火锅、烤肉串及涮肉时半生不熟等,均易引起Tox感染。因此,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学生防病的健康意识,尤其要改变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Tox感染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古钦民,阎丙申,赵惠芬.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研究进展.医学动物防制,1997,13(2):55-61.

[2] ELON J,PEISER J.Toxplasma and toxplasmosis.Harefuah,2003,142(1):48-55.

[3] 胡昌仁.人体寄生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128.

[4] 于恩庶.中国弓形虫病.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2000:1-33.

[5] 黄菱,李燕兵,张炜.银川市732名大学新生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分析.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24(3):213-215.

[6] 申丽洁,李伟.大理学院新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11):9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