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血清物品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

时间:2022-11-09 09:15:00

深究血清物品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

血清药物化学主要是研究血清中的化学物质,观测血清中外源性活性物质及其作用和代谢规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1989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提出了“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1997年,国内发表了“中药及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一文,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及理论。近十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其研究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1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现状

1.1血清药物化学在单味中药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国内提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之前,就已有学者对远志、越桔、白术、东北红豆杉、地黄等单味中药展开过研究。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将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应用于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1.1.1茵陈蒿口服给药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esculetin,DME)为茵陈蒿汤的主要血中移行成分,药效研究证明其具有利胆、抗炎、利尿、降血脂等一系列茵陈蒿生药的药效,因而认为6,7-DME为该方的主要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1.2当归给药血清中,藁本内酯二聚物、藁本内酯、z-Butylidenephthalide、z-6,7Epoxyligustilide和falcarindiol等5个物质的相对含量比原药中高,分析这些成分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它们有可能是当归的药效活性物质。

1.1.3土茯苓唐氏等对单味中药土茯苓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表明,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的物质很可能为原型成分,即药效成分。

1.1.4补骨脂王氏等对补骨脂的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吸收入血,是补骨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与药理研究结果相符。

1.1.5大黄给药后大黄药材共检出22个成分入血,其中大黄酸含量最高,其他蒽醌类成分含量较低。无论给大鼠的灌胃样品是大黄游离蒽醌提取物还是大黄结合蒽醌提取物,存在于大鼠血清中化学成分是相似的,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为主,提示这些成分可能是大黄抗内毒素的主要药效物质,但是大黄入血成分可能并不全是其抗内毒素的有效成分。

1.1.6大青叶大青叶水煎液灌服大鼠含药血清中的特征峰代表物质主要有3个,且通过比较色谱和光谱图,在相同的保留时间下,含药血清与灌胃药液没有相同的物质,表明以上3种物质均为大青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它们有可能是大青叶的药效物质。

1.2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

1.2.1复方安替威胶囊研究表明,给药血清中产生19个药源性成分,通过体外抗SARS病毒实验证实,以这19个血中移行成分为主的有效部位群是复方安替威胶囊抗SARS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发现绿原酸、黄芩苷既是入血的主要成分,也是众多代谢产物的前体化合物,因而推测它们最有可能成为药效物质。

1.2.2六味地黄丸研究表明给药后从血中发现了11个入血成分,对这11个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成功地分离鉴定了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2.3复方五仁醇胶囊给药后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全部来自君药五味子,其中8个为制剂原型成分,包括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其余5个为代谢产物,这13个药源性成分很可能是复方五仁醇胶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1.2.4黄连解毒汤经黄连解毒汤样品及其含药血清对比,初步确定了10个来源于复方的原型成分,尚有几个代谢产物,但一些原方剂中的主要成分并未在血清中检测到。说明中药复方在体内的物质基础,并不只是原方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代谢产物或者其他成分才是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

1.2.5醒脑滴丸给药后,血清指纹图谱中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d含量较高,同时在血中也分析出醒脑滴丸天然冰片中的右旋龙脑,与文献报道的药效作用相关,说明上述成分应为醒脑滴丸入血的主要有效成分。

1.2.6双参宁心方给药后,在血药指纹图谱检测到的15个血中成分中,确定了人参皂苷Rg1、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4个成分,通过心肌细胞抗缺氧/复氧损伤实验发现这些成分能降低LDH漏出率,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它们可能是血清中主要药效物质。

1.2.7归苓片给药后出现了12个入血成分。当归中的内酯化合物LevistolidA,白术中的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茯苓中的茯苓酸,都被检测为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为归苓片体内直接作用的药效成分。

1.2.8枳术丸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13个化合物,其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要入血成分,相关研究表明枳术丸中橙皮苷、柚皮苷为枳术丸治疗腹胀、心下痞、胃脘痛等的药效物质基础。

1.2.9复方茵陈蒿汤应用血清药物化学,对茵陈蒿汤进行了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找到并鉴定了21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苦藏花苷酸、京尼平龙胆二糖苷和色原酮类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均为栀子中固有的成分;绿原酸类物质和色原酮类6-Dementhoxycapillarisin是茵陈蒿中固有的成分;化合物CapillaridinA有烯炔结构,由茵陈和大黄共同产生。

此外,还分别有学者对克感利咽口服液、甘草附子汤、降脂宁、银翘散、生化汤、生姜泻心汤、冠心II号煎剂等复方中药展开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2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血清药物化学的优点:①能防止中药粗制剂本身理化性质(各种电解质、鞣质、不同的pH值、渗透压等)对实验干扰,能模拟药物体内过程,实现体外实验的有效性。②可避免直接体外实验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有些直接体外药理实验有效的成分,存在不能被吸收或代谢后失活的可能;而有些成分在体外试验中无效,而经吸收代谢后可转化为活性成分,或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而发挥药效,因而体外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但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还是有其不足之处:①从胃肠吸收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是进入血浆,而非血清;②凝血过程有一系列酶生成,同时刺激白细胞释放溶酶,这些酶可能降解某些中药成分;③制备与灭活血清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物质损失,因此,血清药物化学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研究中受到限制[21]。④血清药物化学主要适用于研究通过血液而起治疗作用的中药,而对于一些有效成分不通过血液起作用的药物,如一些外用药、靶向制剂和直接刺激胃肠道药物则不太适合用此方法。

3展望

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开创了中药复方研究的新局面,为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技术支持;而开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中药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这个黑匣子。中药指纹图谱现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新模式和研究体系,如果利用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血清药物化学相结合,就能更加清楚地阐述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对于任何一个实验方法我们都不能说它是唯一或者主要的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所以存在的问题除了想办法去解决以外,还要尝试找寻其他方法,多种方法需要彼此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药复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