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十篇

时间:2023-03-24 08:21:26

小学阅读

小学阅读篇1

关键词:阅读心理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论述文章开始之前我需要对阅读心理学进行简单的阐释。首先阅读可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而被广泛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而本文所指的阅读心理学就是从心理学研究中直接引用,在概念上可以定义为“对阅读活动中的各种心理想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阅读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从阅读中获取信息或者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探究。

一、阅读心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阅读心理是指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阅读过程中接受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一个人在六岁以前语言能力发展很快,成长到10岁以前也会以比较慢的速度继续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语言能力变慢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却在并行发展。语文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已经进入语言的学习当中,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将生活中耳濡目染得来的知识资料转化为人文素养,如何掌握阅读技巧。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偏差在于过分地强调了积累,而忽视了科学的整合。阅读心理学的引入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阅读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具体到以下六个方面:词的认知、句子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篇章理解、元认知技能和动机、社会因素对阅读的影响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这几个方面。

二、阅读心理学视角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开展的思考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之所以要将阅读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就是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这也是新课改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自觉或不自觉地占据了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阅读心理学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的研究者,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接受能力,进而思考如何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表明将阅读心理学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在学习《落花生》一课后,教师通常会问同学“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学实践表明,这时多数同学会回答“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低调但实用”,但也有部分同学会提到“想要成为像桃子、苹果一样的人,既实用又漂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例如对于想成为像“桃子、苹果”一样的同学一笔带过或者不予理睬,直接肯定要像落花生一样,以强调教学主旨,也有一种虽然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肯定,但最终还是将答案引入主题,教师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虽然处于同一个班级,每位学生思考的方面都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想成为“又漂亮又实用”的人实际上是对真善美追求的反映,教师在此时是应该予以鼓励。打击或不理睬看似能在短时间内反映在卷面上的高分,实际上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加强对于阅读心理学中理论的开发应用

将阅读心理学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是新课改以来才逐渐兴起的,在此之前很少被关注。两者的结合既是心理学实践上的一大进步,更为语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由于开始时间较短,有许多阅读心理学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未被运用,即使运用的部分也会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实践中的偏差,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尚未被发现的理论,如“散文的遗忘比诗歌快,但遗忘的发展可能有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是散文快于诗歌,后期是诗歌快于散文”,对于教师讲解散文与诗歌的课程安排会产生影响,同时对于学生背诵任务的完成也能有科学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授之以渔”远重要于“授之以鱼”,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学生学习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段落,例如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古诗七十首”等,却忽视了学生学习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偏差。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语文教学,能将语文教学向前推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张必隐.中英文阅读理解之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2014,4(5):12.

小学阅读篇2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通常在一、二年级主攻识字,多数孩子在这个阶段完成了上千字的识字量。

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大人常犯的错误是:误将识字量与阅读能力等同起来。如果一本书中绝大多数字孩子都认识,那么大人认为孩子肯定能轻松地读懂。实际上并非如此。独立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

曾经坚持为孩子读书的大人,有的也会在这个阶段停止了这项活动,认为继续为孩子读书会养成他的依赖性。结果常常是造成了一段时期的阅读真空:刚刚开始独立阅读的孩子一方面失去了大人的帮助,一方面自己举步维艰。留心观察这个阶段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常会去选择类似笑话、脑筋急转弯这样的短篇读物,或者干脆翻出以前大人为自己读过的幼儿读物。

引导孩子独立阅读,首先要有足够的耐性和宽容,允许孩子从尽可能简单的读本(甚至比以前大人念过的更简单的读本)开始,同时需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大人自己也要尽可能参与阅读。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阅读的动力,如提供足以引起孩子兴趣的书,或者与孩子共同聊书,为他们做一个阅读记录,适时给予鼓励甚至物质奖励等。

在这个阶段,最好不要停止为孩子大声读书,这是让孩子尽快提升阅读能力的最好手段,能够推动孩子尽快进入自由阅读的境界。

另外,一、二年级孩子的读物应该根据他的生活体验基础和现有理解能力来选择,孩子可通过阅读间接式地了解世界。这类读物的特征一般是故事线索简洁、尽量贴近孩子的生活、字号足够大、配图比例足够多,家长还可以帮助理解故事的线索发展变化。

小学二三、四年级:特别留意,投其所好

这个阶段可能是孩子阅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有些孩子经过这个阶段的稳步发展,渐渐成为嗜书的书迷,在不久的将来,逐渐达到接近成人阅读者的熟练程度;还有些孩子却始终徘徊在阅读的起步阶段,或者渐渐与书疏远,如果将来没有很好的机遇,将可能一直对阅读不抱什么好感。孩子与故事天生亲近,他们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们发现书中有好玩的故事,有很多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会乐意亲近书的。

但问题在于,对于缺乏经验的入门读者,通过书去探索的动力相对还比较弱,因为这种探索必须很主动,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经验作支持。比方说,一个喜爱侦探故事的入门小读者,他可能根本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到下一个适合的阅读目标。而现代孩子的生活世界,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情,电视、网络、还有电子游戏,都可以很轻易地疏远孩子与书的距离。

想让孩子们走上阅读之路,大人需要给他们更强有力的鼓励和引导。在这个阶段,大人应该尽可能给孩子们幽默、轻松而且高品味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阅读趣味,一方面给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所以在这个阶段,大人需要特别留意“投其所好”,有能力的最好多与孩子开展阅读后的交流。

小学五、六年级:培养扩胜阅读的兴趣

如果孩子已经累积了相当的阅读经验,并且也很喜爱阅读的话,在这个阶段通常会表现出某种独特的阅读个性,比如说偏爱读某种类型的书,偏爱读某位作家的书,偏爱读某一主题的书。在这个阶段,大人需要注意,一方面帮助孩子开展基于主题的拓展阅读,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拓展阅读的兴趣面。

小学阅读篇3

一、结合看图训练阅读

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音像等,并且大部分插图、动画、音像就是声情并茂的故事。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借到了没有?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壁虎去借尾巴的?它说话的态度怎样?它们为什么不借给它尾巴?后来怎么样了?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结合思维训练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夏夜多美呀》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蚂蚁为什么哭呀,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小蚂蚁是在谁的帮助下回家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蚂蚁回家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小蚂蚁回家的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各抒己见。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思维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三、结合说话训练阅读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生读,读后,我说:你读得很认真,只是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头脑中没有出现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大家想象一下,乌鸦“到处找水喝”,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像,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我看见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有的说,我看见乌鸦一会飞到树林里找,一会儿又飞到山上去找;有的说,乌鸦一边找,还一边说:“渴死我啦!哪儿有水呢?”有的说,乌鸦一边找,一边说:“水真难找哇!”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了乌鸦因口渴难耐而着急的心情,这时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乌鸦非常焦急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结合表演训练阅读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小青蛙、啄木鸟、水牛、蜜蜂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从小青蛙寻找答案过程中认识到了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是最快乐的事。

五、结合画的训练阅读

小学阅读篇4

关键词:段落层次;段意归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71-0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年推进,小学生阅读越来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针对这个任务,现就本人的教学作出一下指导,希望能对学生有些许的帮助。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4、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5、因果式。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小学阅读篇5

一、 设计精美实用的记录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读课外书时及时做笔记并且乐意做笔记呢?一方面,为学生设计规定格式的阅读记录卡,主要包括好词积累、精彩句段、读者心语三个栏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记录卡,有图文并茂注重卡片美感的,如书签卡、摘录卡等,有挖掘内涵展现作品魅力的,如心得卡、荐书卡等,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记录形式。多样化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记录了学生阅读的经历,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 多维建立使用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的记录需要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完成,其内容是全面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历程,必然要丰富而充实。因此,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家长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以集体的名义给家长发了一封《致家长信》,希望他们支持和配合阅读记录卡计划,从而塑造“书香儿童”,营造“书香家庭”。在信中,对家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一是减少或取消额外作业,以便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在书海中遨游;二是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创造适于阅读的良好家庭氛围;三是在孩子们有阅读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经过沟通和交流,家长们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有效推动了阅读记录卡的建立和使用。

三、 多举开展阅读活动

本着“借两本看百本”的原则,班级将学校图书室的阅读资源“搬”到教室,设立了“图书银行”。为了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多措并举:发动学生捐出自己心爱的图书,建立“爱心书角”;推荐阅读书目,鼓励孩子们去书店自在畅游;为了弥补课余时间的不足,开展了晨读、午读活动,每天早晨和中午各20分钟,孩子们享受阅读的欢乐;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个读完传给下一个,让好书在孩子之间漂起来。

四、 多效推进阅读记录卡的使用

定期进行课外阅读检查,一是看看学生阅读记录卡的使用情况;二是交流读书的体会。当孩子们把自己的阅读记录卡拿出来,除了比谁积累的多之外,还有很多学生会畅谈自己的体会。检查活动往往变成了展示交流,气氛热烈,掀起新的读书高潮。

五、 在反思中完善

当然,也会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如有的孩子不能准确、精练地描述所读书目的内容;不同孩子因阅读的速度不同或书本的厚薄不同而导致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有较大的差距等等。在反思的基础上,我思考了几点改进和调整的设想:1.将阅读记录卡的使用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教学中的过程性资料也纳入阅读记录卡;2.建立读书日报告制度,每天确定固定时段安排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或一个情节。

小学阅读篇6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很重要,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更大,因此此课题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小学阅读教学的价值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的研究价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阅读教学就是很重要的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文的能力。(2)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有益于他们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我们在语文课本上所学到的文章都是很经典的,而且文质都很优美,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一方面可以学习文章的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思维的启发也有一定的意义。(3)阅读教学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阅读教学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启发自己情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对于他们的审美情趣有一定的提升。(4)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是小学生学会阅读,进行终身阅读的基础。在小学时期就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受益终生。

1.2小学教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较高的阅读素养,首先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压力大,现在业余生活的丰富,教师心情浮躁,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的缺乏这些所谓的原因,使得当前的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较高的阅读素养。其次是教师读书范围狭窄,大部分老师只阅读他们自己的参考书,并没有更多地涉猎其他课外的书籍,使得教师的人文素养偏低。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自己也应该跟着学生一起阅读,产生共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动学生的情感。

(2)教师不能自己独立研究课本,过多的依赖于教学参考书,一味的根据教学参考书来进行教学,缺乏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教师在讲课时缺乏创新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很少阅读教学以外的书籍略显功利化。

(3)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味机械式的讲解知识,学生得不到情感的引导,不能产生共鸣,学生阅读兴趣淡化。

(4)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忽略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教师进行讲解时害怕学生听不懂过于繁琐,教师提问也过于频繁,更多的是侧重于课本内容,很少问为什么,使得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活跃。

(5)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阅读量较少。学校图书馆的新书数量小,而且种类较为单一,再加上开放时间较短,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首先应该学会远离浮躁,静心读书。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得以提高。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多读书,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合理的规划,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另外,还要平复自己浮躁的内心,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先做必做的,净化自己的心灵来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素养;其次,要读书万卷,教学有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应该热爱阅读,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也会爱上阅读,读书能使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书,丰富自己的语言来带动学生;再次,还要进行广泛阅读,进行科学选择,要直面经典,要关注现代,要注重人文,要重视专业;最后还要厚积薄发,读写结合。阅读是进行写作的必要前提,写对读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进行读写结合提升自己阅读教学的能力。

2.2语文老师要依靠自己,独立深入地研究课本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靠自己来分析文本,解读文本,不要过度的依赖参考书,使自己有一定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另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与学生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语文老师应该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是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自己。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要建立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最后教师还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一定的环境,使学生爱上读书。

2.4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通过个人活动的方式,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其次,还要提高阅读的质量,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书籍进行阅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使阅读形式多种多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

小学阅读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是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学会积累的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但同时,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载体介入,以及信息量的扩涨,至使有些小学生出现了“阅读迷失”。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以“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阅读教育。

一、小学生阅读也“迷失”

作为信息受体的小学生也存在“阅读迷失”的情况。

首先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在我们所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接触到飞速增加新闻的信息,急剧攀升娱乐信息,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以及快速更新的科技信息,小学生作为个体接受的信息严重“超载”。

其次是因为我国应试教育习惯,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体的地位,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语文阅读出现了学生不阅读,只听老师在讲课的怪现象。小学生的“阅读迷失”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行为中努力变革。

二、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同时,兴趣也是学生终身受益于语文的最佳途径。用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意识的少儿来说,情感尤为重要,他们对教师都有一种神圣的崇拜。所以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心灵上的“良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上的“益友”,讲台上是“良师”,讲台下是“益友”。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总能善于理解和尊重学生,总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总能善于了解学生的困难。通过这些努力,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隔阂,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期盼感。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点点滴滴都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学生也会将对教师的崇拜、神圣、渴盼转化成一种新的阅读兴趣。

2.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由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赋予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3.注意课外阅读的延伸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 除了在课堂中加强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阅读延伸教学, 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把现有的延伸到过去或者未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紧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教材上的课文是无法让学生锻炼出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鼓励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联的资料,这样不仅对补充他们的语文知识有所帮助,同时还可以巩固课内阅读的效果。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小学生累积到更多的好词好句,为他们今后写作业奠定了基础。如今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素材可写,或者不知道写什么能打动读者,如果之前有过丰富的阅读经历的话,在大脑当中就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等到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4.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参与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作为小学生,他们天真单纯,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从内容上应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童话、寓言、童谣等,并让学生结合读,画一画、写一写;中高年级则要推荐趣味性、情节性、知识性更强的读物。我们还可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好书推荐”,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大概内容,利用每天放学后几分钟上台推荐。在推荐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被深深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这种形式不仅不拘谨,还会跃跃欲试争着向大家推荐好书。这样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逐渐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而言, 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们来讲,从小培养对语文的阅读能力是头等大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得以体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提升, 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最终收获阅读带来的小小成就。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净慧小学语文课题组.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中发现?协作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导刊, 2005,(07)

[2]徐春凤.让阅读课堂教学呈现生命活力[J].教育艺术, 2010,(03)

[3]徐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 2006,(03)

小学阅读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6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的。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是这样详细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每次阅读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四、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小学阅读篇9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语文是各门学科之母。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的教学目标,更是各个学科进行不断深化的基础。小学教学是开发小学生思想启蒙的基础性教育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阅读是一种靠读者视觉去感知课文并能从思想上把握文章内容实质上的意义以及表达形式的认知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认知世界、发展创新性思维等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具备它本身所独有的特色,而正是这些特色使学生能够在课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得到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赋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广阔思维的海洋中把潜在的自我创新能力搬到课堂,不仅仅教给了学生认识母语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有利于坚实学生创新思维锻炼的原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制定了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①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②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③注意积累、背诵、个人情感体验、交流与合作。小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阅读将对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是新课程中一个热点问题。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总结,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技巧。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持久性不够,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可以提倡多角度阅读。读出情趣,应当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充分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发挥兴趣的作用,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三、培养怀疑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各抒己见。学习贵在对所学的东西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关键,是学生从传统的思维中学会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分析问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各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也可以使阅读教学有情有趣。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篇10

怎样进行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小学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而阅读可以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乐趣。在教学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世界的同时获得快乐,让阅读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让字词教学未阅读打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特点是短句多,以词代句多。识字教学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词,并且适时引导扩词成句,扩成超过单一意义的句子,甚至句群。平时就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言语运用起来,并成为字词教学的重要补充,实现课内外的融合,立体地进行字词教学。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把有一定情节的内容加进去,激发兴趣,让学生继续扩展。这样,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说出或写出一段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意思的话。这样的做法持之以恒下去,往往会形成孩子们别具特色的课间言语游戏,那就会取得更加大的成就。为学生创设情景,以词带句,并能用句说话,为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