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信息化十篇

时间:2023-03-30 20:26:57

财会信息化

财会信息化篇1

关键词:财会信息特征;财会信息管理

一、财会信息的质量特征意义与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成为了竞争的关键要素,而财会信息更是人们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不论是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还是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财会信息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企业在财会信息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财会信息的信任程度,阻碍了投资与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财会信息管理不仅是单个企业取得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于其他信息,财会信息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就是引发财会信息管理问题的根源。本文首先分析了财会信息管理问题,然后从财会信息特征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强化措施。

二、由财会信息特征而引发的财会信息管理问题

(一)财会信息的过程性和滞后性影响信息准确性

财务报表上的每一个项目金额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会计工作而获取的。从经济事项发生到填写凭证,到登记入账、编制财务报表再到生成最终的财会信息,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体现了财会信息的过程性。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人参与,经手人众多。而众多经手人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习惯各不相同,只要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人出错,就很可能会导致最终生成的财会信息不准确。企业会计对各项要素进行计量时通常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因而财会信息整体上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情况,很难反映企业当前或者未来的状况,这就是财会信息的滞后性。管理者制定战略计划和投资者制定投资计划更多地都是关心企业现在的财务情况和未来的财务发展前景。因而站在当前或者未来的角度看,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会信息都是缺乏准确性的。

(二)财会信息披露的动机性影响信息真实性

虽然上市公司披露财会信息是一项法定义务,但每个公司自身都具有一定的披露动机。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处于不同时期,其财会信息披露动机会有所不同。有的是通过披露财会信息展示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增发股票做准备;有的是通过披露财会信息为自身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商品的销售;还有的是为了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做准备。各种不同的披露动机都驱使着企业尽其所能将财务业绩变得更加可观,从而不少企业会开始对其财会信息进行包装甚至粉饰。对于一些重大的负面财务信息,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操纵各种业务活动来予以掩盖或向以后期间转移,进而达到特定的信息披露目的。企业信息披露的动机性大大降低了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也使得人们对财会信息的信任程度逐渐下降。

(三)财会信息的私有性和隐蔽性影响信息可靠性

财会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很多相关数据和资料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是一种由企业自身所掌握的私有信息,从而具有私有性特征。而财会信息的这种私有性特征也决定了其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隐蔽性。简单来说,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项做出了强制披露的规定,但实际的披露选择权仍然掌握在企业的手中,企业可以选择充分披露,也可以选择部分披露。而这些信息毕竟是产生于企业内部,外部机构难以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控,也就无法判断其是否对相关事项进行了足够充分的披露。由此可见,财会信息的私有性特征和隐蔽性特征使得企业拥有了较大的操纵空间,从而降低了财会信息的可靠性。

三、从财会信息特征角度加强财会信息管理

(一)优化企业会计计量属性,提高财会信息的准确性

计量属性是导致财会信息滞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滞后性则严重影响了财会信息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应当优化企业的会计计量属性。从理论上来讲,在对企业各种经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是比较多的。其中,历史成本是按照经济事项发生时的金额进行计量,比如企业采购的某一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购买时支付价款金额来确定。而重置成本则是按照现在重新进行该项经济事项所应当发生的金额进行计量,比如某一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现在购买所需花费的价款金额来确定。从实务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做账时应当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只有明确规定的少数事项可以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这就是导致企业财会信息不准确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优化企业会计计量属性,可以适当调整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对于价值变化不大的会计要素,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而对于价值变化较大的会计要素则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或者现值等其他计量属性,以便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其财会信息的准确性。

(二)加强外部审计,提高财会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财会信息披露的动机很可能驱使其对财会信息进行包装和粉饰,从而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财会信息真实性,使广大利益相关者更加信任企业所披露出来的财会信息,就应当加强外部审计,扩大审计市场,增加高质量的审计。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就好比企业与财会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双方提供建立信任的机会和平台。一座坚实的桥梁能够为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增强财会信息的有用性。建立信任的前提就是提高财会信息的真实性。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以专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财会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重大的财会信息包装或粉饰行为,从而为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合理保证。为此,需要加强外部审计,使审计市场上高质量的审计越来越多。首先,应当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资质的审查,确保审计机构的基本专业资格。其次,完善审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审计行业形成以审计质量为基础的良性竞争。最后,要加大对审计违规的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并对违规的反面案例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好警示教育。一旦外部审计质量得到提高,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就能够随之得到提升,企业和财会信息使用者之间也会逐渐建立信任。

(三)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

财会信息的私有性和隐蔽性使得企业具有较多的披露选择权,只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才能够改变现状,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分为一般财会信息、重大财会信息和特殊财会信息三个方面展开。一般财会信息就是目前财务报告的主体内容,包括各财务报表及附注。在披露制度中应当对披露格式和要求做出详细规定,使各企业披露的财会信息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可比性。而重大财会信息则是针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要求其进行充分说明。在披露制度中,首先要对重大财务事项的认定进行规定,说清楚哪些是重大财务事项,从金额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并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企业可能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其次,要对重大财务事项需要披露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一般应当包括整个经济事项的简单说明、涉及的金额以及后续影响等。特殊财会信息则是介于一般财会信息和特殊财会信息之间的一类信息,不属于一般财会信息,会对企业造成一定后续影响,但金额又没有达到重大财会信息的标准。此类信息的披露要求可以略低于重大财会信息,但也应当包括事项说明、金额以及影响。其中,该经济事项的后续影响应当予以重点说明,要对各种可能进行分析。

四、结论

财会信息的滞后性、隐蔽性以及披露的动机性等特征引发了诸多财会信息管理问题。为了加强财会信息管理,应当从财会信息特征的角度采取恰当的措施。首先,通过适当调整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各种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地反映其财务状况,提高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其次,提高外部审计质量,能够使财会信息的真实性随之得到提升,企业和财会信息使用者之间也能够逐渐建立信任。最后,随着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财会信息的私有性和隐蔽性会有所减弱,从而其可靠性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竺达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

财会信息化篇2

当前,各行各业对财会流程都有一定了解。首先财会工作面对的是外界客户,而这些客户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还包括企业的外部人员,同时还需要面对不同部门或是不同单位开展工作。企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一般分为三块内容,分别是业务开展、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企业运行中会存在很多的业务流程和大量的业务数据,但是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会应用到这些数据和信息,并会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到下一个处理的步骤;会计工作会对信息的各个流程充分结合,在开展管理时会对经营的步骤及时掌握。此外,影响企业管理活动质量和效率的还有会计流程的设计、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等。

2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模式有很多局限性,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极速变革,传统模式的产生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会计工作的开展顺序有要求,会计人员不可越级开展工作,因此很难使企业的各个体系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并会阻碍信息的传输,最常见的表现是信息传输的单一性,体系难以构成,因而使每一个体系彼此处于分隔状态。还有一方面,不能准确的体现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比如,在开展业务时,这种传统的体系只能把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局部信息反映出来,会导致信息的缺失。最后就是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有所反映,企业的流动资金会慢于物流信息,因此,财务部门就无法与其他的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会计信息的收集是缓慢的过程,一般只能在工作开展以后,才会对后来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对账等,财务报告的步骤是首先进行后台处理和加工,在完成了后台处理后才能交给使用者。

3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内容

首先,要提高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实施会计管理中要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统一的构建标准。信息化财会流程优化要对原来的信息进行保留,对原来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和处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的制作也可以用会计软件数据的接口来设置,数据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可以通过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实现,这样就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流程都能更加高效及时。其次,要适当的对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复杂或是无用的环节可以省略,从而构建一个简单高效的会计操作流程。还可以应用会计流程的再造,对会计记账的凭证等一些环节简略处理,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使信息重复处理的现象消失。在对财务会计的流程实施优化以后,在开展经济业务时,企业的业务部门就可以对确定下来的财务票据收入到会计业务专门使用的数据库中,再运用财务会计一体化模型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并将信息自动转换为记账的凭证,并在记账凭证中保存好。但是企业如果需要会计报表,数据的获得就可以通过报表生成系统自动从数据文件中生成。可以应用具有动态效果的会计平台模型实现会计流程的优化,因为构建财务一体化需要这种模型把各项业务数据进行转换,一般都转换成记账的凭证,这样可以保证财务工作和业务开展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可以将控制方法纳入企业的经营中去。首先可以把会计控制的各项标准纳入到数据系统中。在设置的初始阶段,财务工作人员可将控制标准纳入数据库,在发生经济业务时,信息系统下的事件接受器会接收到信息,控制器就会依据数据库的控制标准对企业的经营合法性自动判断,从而对控制提供支持。

4结语

财会信息化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应用计算机会计软件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计算机等智能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的功能;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步告别了手工记账的时代,开始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与财务软件投入使用并逐渐成为会计人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迄今已经过20多年时间的发展,尤为难得的是,20多年来财务信息系统功能上一直完善和成熟,展现出难得的持续性与健壮性。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仅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然而,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财务管理的核心应是具有“管理”功能,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财务部内部的管理问题,而是面向全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应该是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还是处于电算化水平,只注重“核算”职能,并不能与企业战略目标及管理需求相融合。财务软件只是在财务部门内部使用,与单位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共享与通信。已明显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1 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

1.1 现有财务管理软件的局限性

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功能还不完善,虽然能完成大多数帐务处理,但和财务部门业务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一些业务只能进行手工处理,重复性劳动过多。获取的财务信息来源较多,相互之间独立,没有形成系统,数据不能共享。财务软件提供的数据信息较为简单,提供的数据统计不够直观全面。一些数据还要进行人工处理,容易造成数据误差。财务核算人员需要根据大量的业务单据整理后的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加重了财务人员的手工工作,另一方面业务处理核算过程延缓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1.2 电子表格等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目前,不少财务业务无法通过现有财务管理软件完成,只好利用电子表格(如Excel)等简单工具进行数据管理,电子表格通过在单元格之间建立链接关系,避免大量的手工基础运算,在汇总效率方面体现了电子化管理的优势。但电子表格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表格编制较为随意,数据准确性无法及时核对,编制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第二,电子表格信息难以集成与共享,无法进行数据跟踪,安全性较弱,协调性不强,不能满足过程控制。

另外,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人工编制报送纸质报表或通过电子邮件,人工报送报表最大的弊端就是浪费人工,数据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可能出现误差,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造成整个流程都需要进行修改。

1.3 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信息化的巨大差距

作为财务人员,往往习惯遵循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愿意或者不敢于进行管理变革。甚至认为使用计算机处理电子表格或使用财务软件处理财务工作就等同于财务信息化。或者听从某个软件公司鼓吹一个概念,画一个“大饼”,购买一两套软件,表面上文章做足,好像取得很大进展,实质上只是小打小闹,与原来工作模式相比,除了劳民伤财,毫无实质进步。

财务信息化,不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快捷的软件工具,而是引入一套规范化的工作标准和科学地工作方式。重要的不是量变而是质的跨越。

2 财务信息化的跨越之路

2.1 谁来主导财务信息化

财务信息化实施的主导者不应该是软件公司,也不能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必须是财务人员,这一点非常重要,多年的教训告诉我们,财务信息化的最大误区就是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人员或某个软件公司,而把真正的用户放到辅助参与地位,结果是实施过程声势浩大,四处调研,天天开会,方案报告一大堆,看上去很美。等到项目结束,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中看不中用,只好打着升级的招牌不停修改,绑架了用户。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因为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六十年代我们依靠算盘、计算器等简单的计算工具能设计出原子弹,现在的一台普通的计算机,性能超过计算器何止千万倍,又有几人能设计出原子弹那。事实上,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财务管理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真正决定财务信息化成败的是管理大师,而不是计算机专家。

主张以财务人员起主导作用。是因为财务人员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务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将财务人员精通的财务管理技术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二者融合在一起共同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坚决废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思路,强调以财务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融合。才能保证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2.2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

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既然核心是管理问题,就要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财务管理体制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在工作中偶尔也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制度和流程虽然早已制定,内容不可操作,无法落地;有的工作找不到制度依据,只好遵循所谓不成文的规定;财务体制建设也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根基和难点所在。

财务信息化的目标就是模拟实现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与流程。因此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是根本,是支撑。首先就要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并进行变革创新。好的制度和流程不光让人看的懂,还能落地,好操作。管理流程梳理清楚了,制度明确了,然后建立健全财务信管理息化岗位,建立一套与财务信息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职责范围,这样的话,财务信息化就成功了一半。

2.3 财务信息化路线图计划

主导人员明确了,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了,是不是实施财务信息化就能成功那?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并非如此,首先要弄清楚通过实施信息化我们要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正确合理。然后还要把需求说清楚,不仅财务管理人员清楚,计算机技术人员清楚,还要让其他部门清楚。目标确定了,规划制定了,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要学会变通,学会调整,财务管理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大方向确定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要适度灵活。通过微调适应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绝不能一条路走到黑。

大方向确定了,只是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框架,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量力而行,逐步应用推广。按照这个思路,勾勒一个可行的路线图。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实现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见效快的项目或模块,基础打好了,人员的认识到位了,再开始顶层的项目实施,实现。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先实现财务核算,报表管理等模块;然后实现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等模块;在核算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再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最后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实现财务分析与财务决策等,提供给管理高层,用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综合国内外众多案例来看,财务信息化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改进、试验、实践与完善的过程。

3 结束语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实现生产力跨越首先需要实现的突破;财务信息化也已成为会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整个会计工作中具有穿针引线、上下联通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会计管理之中;另一方面,我们要使财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当然,也要清醒认识到财务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财务核算、企业全面预算等不少会计信息化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随着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相关标准的实施,虽然为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数据进行分析决策提供良好技术支撑,也对财务信息化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适应新的需要,又要兼顾历史,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无法快速适应与拿为己用。实际上从会计电算化到财务信息化,重要的是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的一个质变的跨越。 不管怎样,正是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会计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带来变革的压力与机遇。我们已经经过20多年的会计电算化的适应与提高,是时候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彻底告别算盘和计算器,告别重复琐碎的人工操作了。对财务管理人员而言,财务信息化目标实现并不难,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以及坚持变革的勇气与智慧。

参考文献:

[1]朱奇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若干问题[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

财会信息化篇4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财务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事和深度利用,是核算型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向基于网络应用的决策管理型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发展。同样,笔者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就是基金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管好、用好基金的必由之路。

一、基金的会计核算特征

基金会计核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会计核算主体是基金本身,而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基金会计核算的这一特征是由基金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所说明的内容是:1.基金既不属于政府,也不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是用于全体参保人员;2.基金财务会计工作首先是要对所有参保人负责;3.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具备开放性;4.基金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海量的数据;5.基金的安全管理及保障支付能力必然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相应地,其对基金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财务会计于系统”)建设的要求是:1.必须满足管好。用好基金,确保基金安全的需要。2.必须满足明细核算到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收入、支出、结余的需要;3.必须满足参保人员缴费情况、待遇享受情况的历史查询需要;4.必须满足安全、快捷、甚至实时地处理海量数据的需要;5.必须满足为政府部门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提供预测、决策支持的对要;6.必须满足接受社会各方监督的需要。

显然,要做到这些,财务会计子系统必须与社会保险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业务子系统”)实现无缝连结、数据共享、互相支持和监督,并能提供决策支持。也就是说,基金财务会计必须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由基金会计核算特点决定的。

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

社会保险业务从单位、个人参保登记到享受待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基金财务会计从价值方面核算反映基金收、支的财务状况,反映社会保险事业的管理工作成果,从而形成了社会保险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之间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的工作关系,并决定了财务会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两者密不可分。只有建立一套与业分子系统互联直通、资源共享、互相有效支持和监督、电子化数据处理,并提供预测、决策管理支持的快速、高效的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干系统,才能满足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

但是,基金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从一开始就是与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互相隔绝,不相往来。这与基金财务会计核算特点扼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首先,对于社会保险财务会计来说,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只是部分地减少了会计人员记帐、自制报表的工作量而已。而对于大量的社会保险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仍依赖人工逐笔输入,特别是成千上万张社会保险费征收、拨付单据的到帐处理仍需手工进行逐笔确认计算,并要在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既重复劳动,又容易增加出错的机会,造成收、付信息的不真实。

其次,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基金会计核算海量数据的需要。例如,《社会保险舍计制度》规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应按社会保险对象个人设置明细帐,核算每一个社会保险对象的个人帐户收入、支出和结余憎况。经办机构财务部门的总帐上不单独反映的,应以建立个人帐户台帐的方式,单独反映个人帐户的缴纳及积累情况。对于这些以十万、百万计算的会计核算数据,比如,参保单位的缴费数据,个人帐户的收入、使用、结存情况,离退休个人应付台帐等大跨度的历史查询,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也无法向有需要的社会保险对象提供开放性的信息查询需要。

再次,通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实现财务会计与业务部门的相互监督。由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与社会保险业务干系统两者互不相通,财会部门无法监督业务核定的每一个单位、个人的收、付数据与会计收、付数据是否一致,而业务部门又无法监督财会部门是否按业务收、付数据进行收、付款处理。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脱节、无法监督,不能满足基金的规范管理需要。

最后,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财会部门级的系统,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数据联结口,信息仅限于财会部门使用,电算化系统成了事实上的信息孤岛。财会电算化系统进行预测、分析时,无法取得业务数据的直接支持,直接削弱了财会电算化系统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

可见,传统的通用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无法满足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

三、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正如前面所述,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决定了基金财务会计必须实施信息化管理,社会保险财务会计信息化就是社会保险财务会对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社会保险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要向业务干系统的互联互通横向扩展,另一方面也要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决策管理纵向延伸,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基金财务会计的信息化。

(一)与业务干系统无缝连结,数据完全共享和高度统一

在网络运行环境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而是与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有着“血缘关系”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负责按照严格的数据生产流程产生基金应收、应付数据源,并存放在中心数据库。基金财务会计于系统则从中心数据库中完整地将业务子系统产生的应收、应付数据(表现为各种应收、应付台帐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供给外部关联单位,如银行、地税机关等进行收、付款处理,并负责将外部关联单位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如成功或失败原因等信息反馈给业分子系统。这个信息的反馈是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对数据的到帐确认处理来完成的。

从业务子系统到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整个数据处理流程中,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进行到帐确认时,只是将数据的到帐标识、到帐时间等更新到中心数据库的应收、应付台帐数据表中的相关字段,并从中心数据库的应收、应付台帐中直接读取相关数据,生成会计记帐凭证,进行会计核算。

从业务产生应收、应付数据的金额,到产生会计的核算金额,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工的介入点,会计的核算金额与业务最初的数据源金额保持绝对一致。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通过共享一个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两者的无缝连结和数据的完全共享及高度统一。

(二)与外部关联单位的数据信息实行电子化处理

基金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涉及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经办机构、税务机关、银行、邮政、医院等众多部门。不但数据处理的环节众多,而且数据量庞大。其中,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卡注资数据、养老保险的离退休金社会化发放数据往往是以数十万、上百万计算的。要做到成千上万条数据处理得既快捷,又安全准确,靠人工传递、处理是绝对做不到的。在社会保险事业蓬勃发展,需处理的征收、拨付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行电子化数据处理才是财务会计人员安全、有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进行会计核算的惟一出路。

要实现数据信息的电子化处理,就要将财会部门需要对外处理的数据进行合理、细致的分类,然后按分类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相应的电子化处理数据程序开发要求,并与数据对应的外部关联单位约定统一的电子数据处理及结果反馈格式等,从而实现磁盘文件或网络电子数据交换。在成熟份电子化数据处理条件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银行、地税机关、邮局等外部单位交接的数据资料可以简化为一张软磁盘,一张汇总表、一张支票或进帐单。

另外,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可以与外部关联单位进行网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交换和核算。实时交换应收、应付数据信息和核算征收、拨付到帐数据,不仅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险设的征缴效率,缩短社会保险状的征收到帐周期、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足额和按时支付的必要技术手段,而且是社会保险制度内在的要求。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先缴费,后享受待遇。这也是社会保险制度得以存续的基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参保人持旧时,必须先确认参保单位、个人已经缴交了社会保险员,才可能准确计算其所享受的各项待遇。比如。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注资额,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金额,失业救济金额等等计算都与其实际的缴费年限、徽记额多少直接挂钩。必须实时进行核算。记录参保单位、个人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特别是计算待遇当月缴费的实时到帐,才能准确计算其享受的待遇,最终解决社会保险待遇的实帐计算和支付问题。否则,在未见其缴费的情况下,就按参保年限来足额计发参保人的待遇,必然会造成基金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与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互相支持和监督,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毋庸置疑,基金无论是对参保人,还是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监督,是基金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基金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环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基金收支管理的主体,必须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形成财务和业务相分离的自我约束机制。但是,在社会保险收、付数据量十分复杂、庞大,以及数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易事。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面对基金收支发生的海量数据,如何实现基金财务会计的实收实付金额、到帐标识、到帐时间与业务部门经办的应收应付台帐的金额、到帐标识、到帐时间保持一致,、防止重复、甚至虚假收入和支付的情况发生。显然,靠手工操作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很大的困难,必须借助电子化监督。况且,社会保险收支业务,并不像一个生产企业般有看得见的生产流程、产品实物、产品数量等。业务部门又是凭财务部门对参保单位、个人的缴费记录来办理其社会保险待遇。只有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和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实现相互间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堵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的漏洞。为此,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必须精心设计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严格业务和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操作流程,使之环环相扣。互相监督。

具体来说:l、财务会计部门所要征收或拨付款项的应收、应付数据必须取自社会保险业分子系统形成的应收、应付台帐资料。2、财务会计部门对实征的数据和实付的数据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进行到帐确认和会计核算处理时,在共享数据库中直接取其对应的数据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收、支数据首先是业务办理产生的,其次是会计核算的每笔收支业务只能在共享数据库中取数

一次性生成会计凭证3、若有重复收、付处理,系统则自动会报警。3、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自动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的时候,将会计的到帐时间、记帐凭证号、财会操作人等信息反馈到共享数据库中,并能在共享数据库中查询到上述信息。4、业务部门通过统计报表的基金实收、实付金额与财务会计的基金实收、

实付金额进行核对和监督。其中,通过常设会计记帐凭证金额与业务数据应收。应付金额的唯一性的对应确认,是堵塞基金收支业务漏洞,实现严格的系统内部控制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在进行应收、应付数据到帐确认处理时,直接由成功收付款的业务应收、应付台帐数据自动生成常设会计记帐凭证。另一方面,由纸质会计原始凭证创新出电子化会计原始凭证的概念。即,凡是涉及基金正常收付(指有业务应收、应付台帐)的会计记帐凭证,都必须附有一张电子原始凭证,列示该张会计记帐凭证的明细组成资料。这些资料是电脑直接在共享数据库取数生成,没有人工介入点。因此,如果会计主管审核某张会计记帐凭证金额的真实性,只要点击出该张会计记帐凭证的电子原始凭证查看便可辨别出来。再一方面,会计记帐的信息也会同时反馈到共享数据库中,业务部门可以看到会计部门在何时做实收实付处理和进行会计核算,或者收付不成功的原因,并对会计部门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可以这样说,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基金管理成败的关键;不建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管好用好基金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基于网络应用

网络平台是基金财务会计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是基于社会保险机构局域网lan或内部网intranet的应用,并可向internet延伸。

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部本身要建有一套网络系统,包括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data-base server、应用程序处理服务器transaction server、web server等。数据和应用程序集中存放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部各专用服务器中。

其次,下属分支机构通过宽带网、光纤网,或者是帧中继、拨号上网等方式与上级机构联网。下属分支机构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查询打印、到帐确认、填制记帐凭证、记帐、结帐等并发操作。

再次,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还可以为 web server提供开放性信息,通过intranet接入internet,向外界可开放性的信息。例如,参保人员的个人帐户应收、实收、余额资料,参保单位的应缴、已缴、欠缴资料,单位和个人的应付待遇和实付待遇资料等。参保单位、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参保情况的网上查询、打印、对帐和办理有关业务等。

最后,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还可以与外部关联单位网extranet连接,如银行电脑系统、地方税务部门电脑系统(如果实行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等进行数据信息的加工、交换和查询。

(五)支持决策管理

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最主要特征是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信息的深层利用。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利用财务和业务各种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基金的收入、支出走势分析。找出基金收支的盈亏临界点,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首先,要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和财务预测功能模块。在定量预测分析法的基础上,按照财务预测的目的和项目,根据可利用数据信息与预测目的之间的数理和逻辑关系,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并据以组合成财务预测功能模块,通过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预测功能,而且可以进行反向预测。

财务预测功能模块有效运行的前提是比较全面地占有历史数据,要求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有足够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在与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数据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很容易从中心共享数据库中准确地取得各时期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参保人员年龄分布、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比例、征缴率,待遇享受人数、享受待遇人员年龄分布、平均待遇水平、待遇标准等指标数据。同时,人工可以输入必要的宏观政策变量指标和调整、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等。预测的结果包括输出预算报表、基金收支的未来走势、某个时间的基金收支平衡点、达到某个基金收支规模需要的社会保险缴费和待遇支付的政策措施等等。通过建立测算模型进行财务预测的好处是比较科学,避免人工预测的主观随意性,精确度较高。

其次,要建立社会保险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就是将财务分析的专门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程序化,系统地对社会保险财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对基金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反映财务管理、预算执行中的成绩、问题、差距,从而分析原因,掌握规律,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完整的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必须包括财务报表、财务状况说明书、财务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财务分析功能模块可以输出社会保险各种报表,计算基金各种财务指标,提供各种一目了然的图形分析图等。通过财务分析模块,建立一套完整的基金财务历史指标数据库,随时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提供决策支持的关键,就是利用财务和业务各种历史数据信息,建立合理的测算模型,对基金短、中、长期的收入、支出走势进行分析,找出基金收支的盈亏临界点,为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为主观意志的决策行为。

四、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方案

基金财务会计子系统信息化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技术人员根据社会保险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自主开发;一种是与专业财务会计软件公司合作,进行二次开发。

第一种实现方案,功能设置、操作界面等完全按财会人员的要求量身订做,应该说能够按照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需要进行开发。问题在于,一是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自主开发;二是就算有技术力量进行开发也会因为经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程序实际运行不稳定,要经常进行小修小补,操作用户使用并不满意。三是在通用会计核算功能和操作界面的友善性上,更难以达到通用财务会计软件的性能指标。

财会信息化篇5

一、基于受托责任视角的财政透明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政府的重要职能是作为人行使公共资源的管理权。根据委托理论,委托人将资源委托给人进行管理,让人在相应规定下行使使用权,其背后的基础条件是要求人遵守委托契约的制约条件并承担受托管理责任。

(一)政府的委托问题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委托关系因信息不对称而受到了较大影响,政府的信息优势地位滋生了较严重的问题,而社会公众由于力量的分散和信息不完整导致其监督职能难以履行。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兼具“经济人”的特征,这导政府部门既享有资源的使用权,又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职位及社会地位等外部因素来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并不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委托契约相矛盾。

具体而言,政府作为人所存在的委托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所做决策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二是其付出的努力与其所获利益不匹配,存在搭便车的行为。社会公共治理领域中的问题,如腐败、贪污等,除了人的利益驱动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人通过信息不对称能够有效制约公众的监督职能,使其决策不受外界影响,例如以信息保密为借口来掩饰决策失误或。信息不对称行为不仅滋生了官员腐败和政府效率低下等问题,还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所带来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政府信息的不对称,切实发挥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披露政府会计信息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措施。所谓政府会计信息,是指将政府作为核算主体,参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工具,对各级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资金运动情况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活动。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债权债务人等等。政府会计信息的功能是向社会公众反映其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要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过去切蛋糕模式向预决算制度、集中采购制度以及监督考核制度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模式的转变需要以财政透明为前提,只有确保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使政府行为得到有效监督,才能促进政府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行使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因此,我国财政透明度不仅要求政府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等资金管理工作,还需要政府反映其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所需涵括的内容。

会计信息披露是提升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手段。然而,公开披露并不一定能够使公众充分了解政府财政的真实情况,这取决于披露的方式与信息的质量。不同的披露方式在信息公开、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而信息也有定性和定量之分,不同性质的财务信息质量不一。因此,除了量化信息,定性分析也同样重要,以提高披露信息的价值。建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有效缓解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公众监督职能的履行力度。财政透明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而财政信息披露系统是保证政务透明的关键机制。财政透明是政府良好执政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良好执政的关键,从全局上稳固现有状况,促进长期成长的重点。从时间上来说,政务透明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既要保留过去的信息,记载现有的信息,还需要预估未来的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持续性和可追踪性,为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资料。这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灵活性和应变性,增强对风险的警惕性。透明的财政体系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促使政府在政策选择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二、财政信息透明化背景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从定义上,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采取公开化的手段,借用特定的信息媒介,将政府的财政状况与工作情况提供给社会大众。从形式上,这些信息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展现,系统地反映了政府所承担的委托责任,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政府财务报告内容方面,政府应该区分哪些信息是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要将这些信息纳入到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来,从而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管理活动。

(一)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政府向公众披露政府活动有关的会计信息,是履行受托责任,是政府的工作职责。由于社会大众对政府政务具有不可动摇的知情权,信息公开是必须的。与此同时,还要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在建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框架时,首先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定信息披露原则,从而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情权也已经纳入了硬性的法律系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一个信息封闭的状态,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披露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信息具有机密性,大部分信息未能如实公布。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预算诚信法”、“财政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信息披露责任。

(二)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 由于政治体制与管理方式的不同,各国政府会计信息核算的基本原则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外政府的政府会计核算系统多是按照国情设置。以美国为例,专门设置了政府会计和报告编制编译组,用以监管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和信息披露质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于大量的实践调研分析后提出权责发生制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财政透明度。由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实践经验,国外发达国家和先进组织为我国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自身国情国策,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核算系统。

(三)建立反映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政府建立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目的是要缓解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公开相关信息以便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到政府的相关活动,使政府活动在监督环境下运行。与此同时,基于政府公开的会计信息也能够对政府工作进行问责与激励,最大程度为社会大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有利于缓解公众问责的矛盾。因此,我国应该从国际惯例学习建立政府会计披露目标与政府的问责机制,以反映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四)基于发达国家会计信息披露经验确定披露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透明度手册》的规定,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包括五个部分:(1)政府开展各项活动信息:预算内和所有预算外活动、合并财务状况、两个以上可比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接下来两年中各项活动的预算。(2)公共部门必备活动的财务信息,这些公共部门需要政府承担一定的补贴费用,因此也应纳入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3)政府负债情况及关联活动(比如政府担保)、政府对外资助和税收减免。换句话说,政府会计信息应披露或有负债,以及可能会令政府承担相应支出的承诺“隐性赤字”费用。(4)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表编写要求如实、全面呈现各项资产、负债信息。(5)综合信息。在这五个方面,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都要采用统一标准,并提供全面的财务报告。此外,除了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是量化信息和定性信息组合,还应该涵盖其他的非财务信息。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为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但是,成功的模式不可复制,加之我国国情具有独特性,外国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我国实际情况,并摸索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体系。

三、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化问题

基于市场经济与民主社会对诚信、责任的迫切需求,政府应当尽快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会计信息的需求。考虑到我国的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力,政府受制较小,这为政府的非透明办公创造了契机。信息不足大大增加了政府活动的黑箱操作,从而抑制了政府经济活动的效果与效率。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既包括政府没有明确的财务报表,缺乏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也包括相关信息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有待完善 政府行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大,与公众联系的更广泛,政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越多,会计信息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越紧密。当前,我国会计预算系统的重点在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导致所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不仅要关注上级政府部门整体决策的需求,还应当兼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相关的信息,将无法对政府行为行使有效的监督。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信息时代,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也随之提高,这进一步增加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快速性、完整性的要求。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水平还远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政府综合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二是政府整体资产负债情况及财政收入能力;三是政府信息处理能力;四是政府监管的合法性。目前,我国政府所公开的信息还仅仅停留在预决算部分,社会公众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我国目前并没有完整的政府政务系统,多只有预算系统和决算系统作为主要财务管理工具。而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管理的工具之一,无法统计与公开所有的重要财务信息,如隐形债务。

(三)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欠佳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为政府及大众决策提供方向,进而达到信息需求方的要求。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标准是对会计准则的遵守程度。信息会计准则作为制度化的要求,一旦违反,将使信息偏离正确的轨道,将使用者和投资者引入错误的方向。现实中,我国政府会计信息在真实性上还远远不够,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会计信息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大量信息处理的要求。

(四)政府会计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基于委托理论,因为信息不对称及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立场的不同,政府相关部门有操纵政府会计信息的动机与机会。为缓解这一困境的重要工具就是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审计。通过政府审计机构在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真正的信息完整和准确,使政府所公布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缓解政府的受托责任。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重点在于专注性,也就是强调特定的信息以及信息质量。但是,往往忽视了信息需求方的客观要求,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供需对接。

四、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优化建议

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加强,无论是国内信息使用者还是国外投资者都对我国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财政透明度反映了一国政府的治理水平,也能够给投资者以积极的引导,通过创造宽松舒适合法的经济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处于较低水平,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持续公开政府会计信息,从而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的受托责任,同时也能够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基于受托责任视角,可以从下四个方面优化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一)建立双重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以及历史因素都会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产生重大影响。会计信息的根本目标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对于集权国家而言,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要是政府部门,因此,其政府会计信息往往不公开。在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为人民服务”展开的,政府代表着人们权利的行使者,政府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但不是唯一需求者,不能因为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而忽略了对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公众对于政府财政信息的需求日趋强烈。因此,我国应当基于基本国情建立双重导向政府会计报告目标,即政府会计信息应兼顾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只有同时兼顾这两个目标才能够确保政府所披露的财政会计信息符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够缓解目前预决算体系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局面。

(二)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是会计信息核算的前提。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两大基本原则。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往往采用权责发制来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削减了利润与现金流之间的相关性,容易滋生财务风险。国外发达国家在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上,往往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在构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平台时,也应当采用这一会计核算基础,以提升信息质量。在引入权责发生制过程中,可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如按预提原则对国债利息支出进行分期确认,对未来社会保障需求分摊到当前财政年度等,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控制政府的短期行为。

(三)明确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 为信息评估提高了衡量标准。信息的真实性是首要标准,如果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整个会计披露系统都将是无效的。除此之外,信息的完整性与可理解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明确规定;(2)明确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质量特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确保信息使用者能够有效利用相关政府会计信息; (3)统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真实性;(4)加强政府会计信息从业人员的教育,确保相关人员对数据的敏感度。只有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得以满足,才能够确保信息使用者取得有用的会计信息,有效地了解政府运行的效率、当前社会经济状态,才能够对政府部门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缓解政府的受托责任。

(四)引入政府会计强制审计制度 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除了加强内部控制外,还可以通过独立外部审计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抽样审计是当前最为常见的审计方法。当时,由于抽样的数量有限,而且样本不能保证涵盖所有特征,使得这种方法下的审计结果可靠性不高,达不到社会大众的要求。那么,审计方法是未来政府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引入强制审计的鉴证制度,以弥补抽样审计带来的缺陷。通过对政府财政信息的独立审计,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来源的独立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资金运转以及审计过程的效率,有效遏制的现象,增强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敦促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是一项非常复杂与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会计信息体系的改革,还需要其他配套机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在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信息披露的目标,在确定的目标下采用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同时确保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才能够使得政府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独立审计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琦、王森林、李琳娜:《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10年第8期。

[2]赵西卜、王建英、王彦、曹越:《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及需求情况调查报告》,《会计研究》2010年第9期。

[3]张琦、张娟:《政府会计改革:问题、对策与建议――政府会计改革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4]韩鹏、彭韶兵:《研发信息披露质量测度及制度改进》,《财经科学》2012年第7期。

[5]张国兴:《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3期。

[6]陈凌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探讨》,《财会研究》2008年第8期。

[7]黄小芳:《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系统设计》,《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7期。

[8]黄晓芝:《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发展探讨――兼论国外政府会计财务报告经验借鉴与应用》,《财会通讯》(综合・上)2011年第1期。

[9]刘佳:《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9期。

财会信息化篇6

在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下,网络环境的发展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传统的企业财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革新。随着会计信息化逐渐被企业应用,企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企业的整体运转也在不断加快。在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时,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应与会计信息化形势进行紧密结合,将现有的会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突出企业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1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

通常情况下,在流程再造之前,首先要对原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将再造的方法、范围与深度进行确定,这样对于准确地找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能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鉴。流程的再设计是指从流程分析和诊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着手,对现有的流程不断改进,进行再设计。在流程再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施控制,要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工作方法融入其中。流程重组的实施是一项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艰巨又复杂的过程。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是它的主要任务,如果实施成功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

2 企业会计信息化形式下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模式下必须经过严格的流程顺序,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够逾越的。劳动分工论指导产生了这种从塔底向塔顶层层传递的流程,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不仅将核算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割断,而且使会计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和一致性大大地降低,由此可见,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在会计工作中危害的严重性。

2.2 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因为从前会计体系和技术的制约,会计流程应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制约,传统的会计流程只能对于某一部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但是却无法采集业务流程的整体数据,所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不能够得到准确以及全面的反映。在传统的会计流程下,企业在经营某些业务的过程中,只能得到与该业务有关的部分信息。有限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判断,除此之外,因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的缺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因为提供会计信息的片面性而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3 缺乏实时控制

通过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动信息通常都是滞后的,信息的不及时导致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相互分离,另外,在业务发生以后,不能及时地采集会计数据信息,信息加工的滞后又导致加工出来的信息缺乏使用性。收集到的会计信息必须进行各项深加工,不能及时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使传递的信息也缺乏使用性,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一些财务信息可能还会起到给决策带来误导的负面作用。

2.4 核算子系统缺少连贯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实行顺序化的业务流程下的劳动分工,它是手工账务系统的一种,财务工作者在该种流程中按照各自的分工,沿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工作。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半手工账务系统阶段有了一个开始,但只是对手工会计流程简单模仿和照搬,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建立的?S多独立的子系统之间是互相割裂、彼此分离的,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

3 会计信息化形势下财会流程的优化办法

3.1 加快财会信息化的数据化建设标准

新的财务会计流程能够实现数据的资源共享,它是通过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来实现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都是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来进行设置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使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得到逐步实现。

3.2 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企业的财会流程制定除了在编制记账凭证环节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样能够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在一个良性高效的环境下进行互相传递和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数据量的重复工作,还能在会计信息流程下充分为财会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让经济业务在发生过程中就从业务部门的数据库中传输到财会部门的数据库中,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流程来自动形成记账凭证,把原始资料保存在财会的系统中,如果财务部门需要进行表格的核对时,就可以直接从自己已经转化过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即可。

3.3 打破顺序化的业务流程

事件驱动是指当某一特定的事件的代码进入工作程序时指令才开始执行。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能够按照使用动机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不同的事件,同时每一种事件都设计了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如果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需要某种信息的提供,优化的财务会计流程则会根据不同事件驱动进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应用动态会计平台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它能够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使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3.4 实施实时控制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时的财务控制策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中去。财会人员在初始设置时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标准嵌入相应的数据库当中,事件接受器当经济业务发生就能将事件信息接收到,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控制器会自动判断经营活动是否合法以及合格,从而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经营活动过程安排财会人员,充分发挥实时控制的作用,在该过程中,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的辅助下,财会人员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经济过程的实时控制,从而为抵御经营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财会信息化篇7

1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对工作方式的影响。我国企业传统财务信息管理的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处理会计财务信息,这种工作方式不仅处理信息的速度慢,而且财务会计信息处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数据处理结果误差大,财务提供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化被引入企业财务管理之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处理速度明显提高,且利用会计信息化专门软件处理财务会计数据,完全解决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可明显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会计财务软件功能越来越多,企业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之后可与互联网互联,从互联网数据库中实时收集工作需要的信息,实现对企业经营项目的跟踪成本控制,解决企业项目经营费用跨期分配难题。此外传统企业会计获取一些重要的市场相关财务信息,会与其它网络企业、虚拟网络企业等短暂合作,项目经营活动结束后立即解体。会计信息化引入企业后企业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企业财务管理可通过供应链会计信息化系统实时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不再需要与其它网络企业的联体合作,可明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会计信息化运用进企业后可明显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精确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企业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1]。1.1.2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技术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系统之后,可实现企业财务数据的数字化SWOT分析。数字化SWOT分析可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劣势、市场机遇与威胁,快速定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全面、客观、真实的参考数据,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会计信息化可快速、准确、清晰的处理数据,可统一财务报表,方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收集整理数据,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统一的财务格式、标准,可减少企业财务部门与各部门的矛盾、冲突,实现企业经营信息的一体化。基于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可实时为企业提供全面、客观的财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为企业的前瞻性决策提供及时的精确数据参考[2]。1.1.3对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影响。会计信息化被引入企业之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选择现代化财务管理软件,将选择的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快速预测、测算企业财务经济,通过财务预测、测算平衡分配企业投资、筹资、资金运营和利润。扩大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范围,将统计工作整合进财务管理,可将企业财务管理从传统的企业经营项目历史再现,转变成企业经营项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程管控。此外会计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它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企业透明化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财务管理中的现象。

1.2负面影响

虽然会计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存储和采集功能,可明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它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化管理可实现企业的最优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业务、统计等部门的统一管理,但是信息共享可让企业所有人都能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会计信息化系统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内容和决策流程,企业势必不能瞬间习惯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制度失效、工作人员无法立即适应新系统,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虽然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是网络黑客、非法攻击等也在同步发展。企业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需要与互联网互联,这给黑客、非法攻击等制造了盗取企业财务信息的机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很可能会遭遇黑客等的非法入侵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瘫痪,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通信网络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大多是光纤,虽然光纤比电缆等传统传输介质的性能安全、可靠的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一些故障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包丢失,使企业财务数据失真,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3]。

2企业应对会计信息化采取的措施

2.1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企业应支持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财务管理理念消除或者减少会计信息化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比如引入信息理财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要求企业加强和网络信息安全公司的合作,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遏制黑客的非法攻击和病毒的入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引入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新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技能,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公民素质。加强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从外界引进精英人才充实企业的财务管理队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2.2加强财务信息风险管理。针对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企业应加强企业财务信息风险管理。通过思想道德、诚信等素养的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心,以降低企业财务信息外泄的风险。完善企业财务信息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管控财务信息安全的机构,加强财务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和网络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升级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强化企业的信息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风险管理,明确会计信息共享平台披露的范围,避免企业重要财务信息泄露。规定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权限,加强企业财务数据库的管理,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5]。

3结语

我国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先后引进信息化技术,构建基于供应链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彻底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内容和决策流程,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的精确性,使财务管理数据能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它与互联网的互联为黑客、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使企业财务管理混乱。针对会计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加强与安全网络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企业财务信息风险管理,尽量减少或者消除会计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周淑芹

参考文献

[1]王淑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6):72-73.

[2]皮惠琼.实施会计信息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2010(9):249-250.

财会信息化篇8

一、我国县乡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管理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应体现在模型化、多视觉、大数据和灵活性四个方面。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县乡财会管理,往往只注重于自身内部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忽视了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会核算软件版本不够统一。县乡财务部门及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财会软件,这不仅会给部门单位间的数据对比、财会汇总分析等带来不便,也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学习负担,影响了会计人员在各单位之间的流动和交流,使财会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有增无减。

(二)财会信息未能实现一体化,财会信息的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各部门单位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及自身的行政办公管理的财会信息,尚未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县乡的财会管理信息系统与自身的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地衔接起来,未能实现二者的有效集成,使各部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审查、支付管理和报账管理等信息系统相对较为独立,未能有效地整合为共享数据信息系统。

(三)财会信息的服务功能薄弱。由于在财务软件方面基本上是以核算软件为主,没能形成财会共享的数据系统,加之县乡财会信息的孤岛现象较为严重,致使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工资支付等方面均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使部门单位的财会管理功能、控制功能及信息服务功能显得相对薄弱。

(四)预算控制不够细致。现有的县乡财会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停留在会核算方面,但在预算执行控制方面不够细致。虽然已经实施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信息系统,但在财政部门统配的管理系统中,预算只细化到预算单位级别,项目的支出管理比较粗放。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把报批的项目进一步分解细化为子项目,并在具体对应到预算单位的内部科室时,难以实现按照子项目的预算,对预算单位的内部科室及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精细控制。

(五)经费的申请和报销效率较低。在县乡的财会管理信息工作中,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报销,没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对经费的申请和报销,虽然通过纸制单据的流转,但由于手工记账管理无法及时准确地比对预算批准的限额和实际支付的金额是否相符,这就不可能为领导的审批工作提出及时准确的财会数据支撑。

二、加快我国县乡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几点设想

(一)建设县乡政府各部门单位共享的统一财会信息平台。统一县乡政府各部门单位统一的财会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财会信息门户,形成统一的财会管理平台。这样,能够对会计科目体系、辅助核算项目、记账凭证模板和财会管理审批流程等核算和管理规则,建立统分结合的分级管理机制,实现各基层单位的财会规范化管理。由于各部门单位的财会管理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统一,能够为县乡财会管理提供统一的信息环境。从而可实现各部门单位共享一个财会信息平台,一套财会产品,避免重复投资,降低财会信息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二)实现财会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的一体化。首先,应依托人员、资产、预算标准、专项指标和财会数据史料等基础信息库的支出,通过仔细认真的分析,产生合理的预算申报资料,确保资金从预算环节开始,就能实施细化管理。其次,应建设以财政预算为龙头,逐级分解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分解后的部门预算为载体,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实现预算、预算执行和决算的平稳过渡管理。年终决算时,依托财会信息系统,定制相关的决算表,自动从财会核算系统中,获取相关的决算数据,使核算与决算有机地衔接起来,彻底消除财会信息的孤岛现象。

(三)不断强化县乡财会信息的服务功能,提高财会信息的监管水平。围绕这一问题,要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做到实时的财务分析,努力提高财会的监管水平。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会报表的信息系统、主管账务的查询分析信息系统和领导决策的分析信息系统,结合财会数据形成分析信息图表,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取和展现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这样,既能方便领导从全局纵览各部门单位的财务状况,也容易追溯扑捉到具体的财会疑点及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具体事项,从而使财会信息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二要重视专项资金项目库的财会信息集成,使专项资金项目的执行过程记录、专项资金的绩效跟踪和专项资金拨付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全面细致地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展现和分析;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应适时地跟踪检查,并结合财政资金的需求顺序和使用时间,进行严格的资金拨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达到强化财经纪律,提升财会信息服务功能的目的。

(四)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要认真细化、严格控制,实现预算执行绩效的动态管理。对于县乡的经费预算指标管理,要细化分解到内部科室、责任人和子项目。应把部门的计划审批和费用报销,作为重要的控制点,依托信息系统,审批资金计划;依据预算指标和计划,对费用的报销实行精确控制。应改变事后由预算单位对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负总责的做法,形成由具体责任人对具体的预算项目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精确负责的新局面。进而实现预算指标的绩效动态管理和部门计划指标的绩效动态管理。

财会信息化篇9

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通过现代网络环境实现的财务信息化预算、分析、核算以及决策、监控的职能0具体的说,财务的信息化可以通过整合复杂的企业管理流程,改进财务的管理方式,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的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做出实现最大化利润价值的财务策划。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按照系统化的观点构建新的财务会计及管理模式的过程。单一的财务会计及管理核算并不能充分地满足企业运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从而给企业因为不能及时地做出决策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风险。与此同时,也阻碍了企业资金的流通管理。所以,为了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加快财务会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在企业中,经济效益和管理理念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发展的。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财务运算、核算的速度,当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财务会计及管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环境对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不仅建立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及管理模式,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2.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并成功地运用于企业经营运作中,企业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并且紧密融合的状态。随着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个企业要逐渐地走向强大,就必须不断强化财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地提供财务数据,并实现所需数据的财务核算,以期做出正确的抉择。因为财务的信息化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并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增强了财务会计及管理的时效性。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企业的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变革的产物。传统的财务会计及管理方式造成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孤立和隔绝,因而往往出现信息数据的重复收集与核算,这样既不利于财务的统一有效管理,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因此建立财务会计及管理的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也可以拓展财务会计及管理的空间,并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1.企业领导以及相关的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虽然互联网已经普及,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还只是停留在通过计算机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记录、汇总以及制作报表上,还并没有真正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这种状况说明,财务的管理并没有进人到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的实质。现阶段运用计算机对财务的管理最多只是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整理效率,而根本无法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决策。

2.财务信息化的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标准的不统一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数据不能共享。这种标准的不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总部与分公司之间的标准不统一。其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标准不统一。前者使得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不能快速适当地做出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管理的效率。后者则导致数据和资料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递,无法在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的需求。

3.缺乏具有实战性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除了具备硬件上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既懂得财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对其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的破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财务信息系统快速地、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上。

4.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滞后。只有开发出融人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二合一的统一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才可以建立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的时候,软件的开发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并不能够按照管理者的设想,使其在技术上跟上理念的更新。

5.财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企业的财务对于企业的存亡来说,有着生死攸关的作用。所谓数据的安全保密性,指的是在企业未授权的情况下,他人有意地破坏或者篡改数据,或者将数据窃取,并提供给他人的行为。由于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可能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这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除了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外,还需要企业积极的创造条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文化和管理理念的财务会计及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于企业领导的培训。企业要建立财务会计及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首要任务就是让领导转变思路,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宣传的力度,并开办学习班,以成功的典型为代表做现身说法,以达到改变领导观念目的。

财会信息化篇10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医院大都推行了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但医院的领导层都不太不重视这一建设。他们认为医院的重点是临床治疗部门和医技科室,这是医院的硬件部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作为医院软实力的会计信息化并不需要重点发展。要减少医院的经济支出,在工作过程中就只能关注总账和报表,根据医院的阶段性收入和支出情况核算。而缺乏对会计信息化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信息收集、财务管理和决策指导等方面都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高,这严重影响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二)专业人才的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应用会计信息化中,会计人员的相关能力更要具备。但现在我国医院的会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之前手工操作的会计人员,对电算会计还比较陌生,实际操作就容易出现问题。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必须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否则故障难以继续。而医院也很少会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就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比较缺乏,影响具体工作。(三)系统缺乏规范性。医院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和软件操作还需要规范。一般一部计算机上只有一个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操作人员会受到权限的限制。但现在的医院一般都是一个会计软件设置两名以上操作员,以此方便进程工作,还有的医院不设置操作权限限制,工作人员只需进行账号间的切换就可以操作,这样医院的财务信息就很容易出现缺失错乱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医院的财务核算,更严重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二、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处理信息方式的改变,实现了账目整理、核算、记录工作的信息化,对医院财务会计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医院要重视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明确其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在医院财务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小组,学习落实会计信息化技术,强化财务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会计部门可以加大会计信息化的宣传,推动医院财务会计事业的发展。(二)加大培训力度。医院要加大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现有财会人员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最好可以进行财会岗位工作人员的脱产、长期培训,为其提供系统全面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提高医院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其他的财会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和窗口人员的培训就可以是短期的,只需具备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知识即可。而且医院也要加大引进财会人员的力度,对于高等院校高学历的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医院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引进,充实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借助高等院校的优势,培养系统维护和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壮大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的人才队伍。(三)完善系统功能。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划分要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和功能开展,标注科室的功能,并登记其收入支出,再结合科室工作的不同性质将其分类,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医院的科室间是独立的,成本核算方式也不尽相同,要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制定统一的核算方法,通过数据的汇总,医院得到的数据分析就更加准确,从中也可以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建设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要对资金流动的统计分析进行完善,把握资金的流动方向,明确医院资金使用的方向,再根据工作的不同需求改进财务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流动的动态显示,科学控制医院的资金。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也可以制定会计制度报表,实现数据汇总,并严格控制业务的具体收支,汇总交换数据,制定科学的报表,实现医院的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医院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进程、财会人员的培训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实行了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医院财务工作更加方便。因此,要推动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财务会计发展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作者:翟慧敏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住院处

参考文献

[1]王一栋,吴林初,牛伟新.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对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3,(01):82-84

[2]罗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4,(02):75-77

[3]陈欣,蒋妍,赵颖.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81-182

[4]金哲子,于润吉.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必须靠信息化建设支撑[J].医院院长论坛,2010,(06):3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