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时间:2022-07-07 15:07:31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摘要]首先通过分析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对财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然后对目前高校在进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时尚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培养理念的创新,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4+3”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财会专业;“4+3”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跨国跨地经营,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模式应运而生。如何提高企业的财会工作效率,财会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运营,新时代下,对财会人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核算为主的财会专业人才将慢慢地被智能化所取代,而具备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成为财会人员必备的能力。“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高校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样在工作以后才能够独立自主地不断获取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会专业人才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而除了基础的核算,兼具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成为社会所需。高校的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依据,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重点,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将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静态不变的,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考虑学生的特点,在一定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订并使之成熟、完善。

二、现阶段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不足

(一)财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输送数智化财会人才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给财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都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环境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主要以传统的财会专业核算为主,向社会输送的主要是传统财会人才,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虽然目前的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老旧,跟不上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缺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课程体系

目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去看,还不太能适应数智化时代对学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内容还是比较传统单一,主要以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为主。比如:通过《财务会计学》这门专业课,主要教会学生传统的制造企业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而缺少了新时代下一些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等的介绍,业财融合等如何进行在教学中较少涉及。同时,实践课程比例分配不均,虽然高校也在不断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还有一些实践课程不管是内容设置还是实践软件的使用,都是比较陈旧的,实践课程质量并不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实践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应当进行调整,通过高效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社会、适应新需求。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738所(教育部官网2021年8月),高校目前开设有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分别有1387、712所(来源于高考网)。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新增大数据和云平台元素,如开设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等新课程,但是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不仅仅懂财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性、数智化财会人才是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三)财会专业教师数智化能力欠缺

从职称结构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832982人,其中正高级242951人,副高级550705人,正高级与副高级总计占比约43%,中级、初级、未定职级共1039326人,占比57%。从年龄结构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年龄情况如下:29岁及以下195067人,30-34岁328120人,35-39岁383097人,这三项累计占比约50%。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占比多,职称相对较低,同时,具有双师型、企业背景的教师更少,受教师自身的观念、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身数智化技术和思维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财会教师,大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能够进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也较少,而财会学科的特点对财会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等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仅要不断学习扩充专业知识基础,同时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会使得教学脱离实际,只是纸上谈兵,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局限于理论研究,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数智化能力的培养,很难培养出用人单位、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4+3”人才培养模式

(一)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一些重复率较高的、比较繁杂的财会核算工作,例如传统的单据录入或者是填制凭证等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不仅具备财务核算能力,同时兼具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级财会人才。人才培养应当突出对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提升,充分利用好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契机,培育出复合型、数智化财会人才,提高财会人才的综合素养能力,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应当根据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会人才需求与就业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培养目标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拟从四方面入手进行建设与优化,构建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4+3”人才培养模式。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智能化、大数据时代,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同时传统的财务软件更新换代,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学好财会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大数据相关的知识。所以,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应当加入数据库、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可视化等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以专业知识体系为依据,再结合财会学科自身应用性强的特点,以专业核心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主线。通过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与大数据分析有关的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人工智能领域。通过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设置,在对财会人才培养时既满足“业财融合”的需求,也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三)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可以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收集案例,在课上采取案例教学法,让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积极的场所,让课堂不再是静悄悄的满堂灌。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每个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再选定组长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领导模式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翻转课程教学法

(1)录制微视频,采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外自学课前录制微视频,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发放学习任务,学生课前自主进行学习。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实验,也可以提前录制演示视频,如从财会专业传统的实验,填写凭证、账账核对、账簿的装订等,还有其他会计软件的演示,都可以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录制微视频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独自参照教师的演示进行实验,这样达到更加直观、高效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得以提升。(2)丰富课堂活动除了微视频的录制,教师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同时通过丰富课堂活动实现多元化的互动模式。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多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积极思考、参与课堂的机会。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沟通交流。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为教学带来了机遇,丰富的线上资源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支撑,利用第三方平台,互联网技术设备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线上实现课前预习,利用线上平台录制微视频,进行教学资源库的积累整合,将微视频等教学资源课前在网络平台上,同时提前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可以按照学习要求完成预习。这样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同时通过多次重复观看,学生扎实掌握了学科知识。课中结合线上平台的有关功能,进行签到、抢答、选人等实现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作业、测验等,同时可以课后延展案例等,不仅仅督促了学生课后的复习,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需要终生学习,比如财会教师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一些专业职称证书等的考试,不断提高、夯实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对于财会专业的教师而言,还应当紧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教师自身的数智化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此外,还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且培训应当是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是平时教学安排较少时,安排财会专业教师到当地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通过培训、通过挂职锻炼,不断提高财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给传统财务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现实环境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财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输送数智化财会人才、缺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课程体系、财会专业教师数智化能力欠缺等,最后提出“4+3”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刘瑞 单位:晋中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