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6:35:41

软件产业论文

软件产业论文篇1

为打破几十年来,国内“硬件不做CPU,软件不做操作系统”的现象,中国国家高技术智能计算机系统专家组日前以国家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联合攻关,这为新世纪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大发展吹响了世纪的号角。

中国科技大学的金西老师,获邀参加了中国国家高技术智能计算机系统(863-306)专家组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自由软件发展战略研讨会,并作了演讲。现在我们将其在会议演讲文稿及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发展动态综述出来,答谢读者多年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同时衷心祝贺我国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在新世纪蒸蒸日上。

1国家鼓励的主要产业政策

国家鼓励的有关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第十条支持开发重大共性软件和基础软件。国家科技经费重点支持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大型应用软件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属于国家支持的上述软件研究开发项目,应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项目承担者。

第十一条支持国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外国企业联合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

第四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一)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二)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μm的。

2软件产业

2.1我国软件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将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软件将会成为突出体现一个国家经济优势的产业。我国软件业在1990年软件的销售额仅为2.2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软件市场总销售额增加到176元亿人民币,增长79倍,每年的发展速度都在20%以上;2000年中国软件市场的销售额约225亿元人民币左右,较1999年增长27.8%。软件产业做为支柱产业的形象越来越明显。

2.2我国软件业与印度软件业的差距

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国外软件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独立自主开发的软件所占比例还很小。早在1998年的统计资料就表明软件产品市场销售额为138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世界软件市场份额的1%;软件产品出口约为6500万美元,而同期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已达到26.5亿美元,约是我国的40倍。2000年印度软件产业销售额达57亿美元左右,出口达39亿美元,这比我国2000年销售总额要多40%左右。

2.3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态度

软件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各国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发达国家,软件业已超过钢铁、汽车和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在中国信息产业中,软件市场尚不及硬件的20%,软件产业发展的滞后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视。

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谈到,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国际信息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由以硬件为主导向以软件为主导过渡,软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软件产业方面,正在发生着由销售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以Linus为代表的共享软件的出现,促使软件由垄断封闭型开发,向社会开放型的开发方向演化,这代表已在网络上合作进行研发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迫切要求不甘落后的国家,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软件开发实力,壮大自己的软件产业,在未来经济和产业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软件园在国家整个软件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牵引作用和示范作用都已得到体现,软件园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当地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集中发展是实现软件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软件产业是以智力和人力为主要经营资源,以知识和信息为经营载体,以创新为主要经营特色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知识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指出,软件产业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1)软件产业以人才为本,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软件技术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软件产业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必须在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的不断创新中取得发展。

曲副部长还指出: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软件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1)尽快制定配套的软件产业政策,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2)通过设立软件专项基金等措施启动市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3)重视对软件的产业化、软件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培养。

(4)强化行业管理、严格质量控制。要在系统集成商与软件开发商中大力推广ISO9000和CMM认证及软件企业的资质认证,以及对系统集成工程要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5)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3CMM模型

3.1CMM的由来

软件是知识产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软件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是超乎想象,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过程。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N/SE)受美国国防部的委托,开发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为软件工程过程管理和实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CMM主要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企业中的以软件能力为标志的软件活动。它能帮助软件企业改进和优化管理,在提高软件开发水平和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软件生产工程化。根据软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CMM框架用5个不断进货的层次来表达软件组织活动的行为特征及相应问题,其中初始层是混沌的过程;可重复层是经过训练的软件过程;定义层是标准一致的软件过程;管理层是可预测的软件过程;优化层是能持续改善的软件过程。在CMM框架的不同层次中,需要解决具有相应层次特征的软件过程问题。因此,一个软件组织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然后才能针对该层次的行为特征解决相关问题。任何软件组织致力于软件过程改善时,只能是循序渐近地向相邻的上一层进化;而且向更成熟层次进化时,原有层次中那些已具备的能力还应该保持和发扬。

3.2CMM的国际地位

CMM已得到了国际上普遍的认可,并对计算机软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可以通过对软件组织软件能力的评价、软件过程的评估及改进,提高开发软件产品的能力和质量,是我国软件企业走向世界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软件业和印度相比出口额差别很大,其中原因很多,就企业自身管理而言,我们比印度差得更多。从行业本身角度来看,印度软件行业导入CMM模型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已有72家企业通过了CMM4级和5级评估,其中印度就有24家,通过CMM模式的管理,印度大幅度提高了其软件开发能力及软件产品的质量,保证了向美国和欧洲软件出口的高速增长。与此相比,我国软件企业2000年前只有北京鼎新公司通过CMM2级认证。

我国的软件开发整体水平是印度十年前的水平,软件生产方式普遍是手工作坊的软件生产过程,处于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混沌状态。外部环境的改善、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资金问题的改善,给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但外因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在我们抱怨资金缺乏、不堪税赋、人才流失等问题时,应该好好的反思软件企业的自身问题,用CMM作为一面镜子去发现、查找、评估企业在软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缺乏的是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也就是突破CMM2级的问题。实施CMM是软件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素质,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是软件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3.3中国的CMM认证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2000年中国自由软件发展及应用战略研讨会上,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的经理在演讲中公布,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基于“软件能力成熟模型”(CMM)开展其业务的软件开发机构。CMM由五级组成,第一级为最低,第五级代表最高水平。目前,大部分软件组织通过的认证属于一级或二级。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已于2000年9月通过了顶级(五级)评估,成为中国首家达到顶级的软件企业,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印度之后第三个拥有顶级企业的国家。那位经理特别强调整个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完全是由中国人组成,中国人也能做到CMM顶级。

会上,有不少软件开发商质询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说,CMM2级认证过程需百万美金以上费用,有没有这个必要吗?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用一组数据展示其在向争取高级别认证过程中的大幅提高效率作了肯定的答复,也就说明了,随着项目复杂度的日益增加,“软件能力成熟模型”已经成为及时和高品质软件产品的保障,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象征。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不仅在公司内部使用“能力成熟模型”,而且积极倡导并推广该模型的应用,同时为国内外其他软件组织提供软件工程方面的咨询服务。

CMM的思想、原理、工具、方法无疑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必将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评估、认证、引导以及软件企业内部的优化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集成电路产业

4.1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推进到深亚微米领域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进入深亚微米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加工微细化

微细化的关键是光刻。据研究,光学光刻的极限是0.12μm。通过开发短波长光源、大数值孔径镜头、变形照明、移相掩膜以及先进的抗蚀剂工艺技术等已将光学光刻推进到实用线宽0.25μm,可满足256MDRAM制造的需要。日立公司已用这些技术实现了0.13μm的线宽。

2.硅片大直径化

芯片尺寸随着集成度提高而增大,使圆片能分割的芯片数减少,导致成本增大。世界各大IC厂商集团经讨论决定将新世纪第一个主流硅片直径定为12英寸。

3.加工环境、设备及材料超净化

随着加工微细化、超净要求越来越高,如线宽为0.25μm时,要求硅片缺陷尺寸小于0.05μm,工艺气体>0.02μm的杂质每立方英尺少于1个,对生产环境、设备以及各种气体、化学品、原材料等的尘粒及杂质都有严格的限制。

4.生产线自动化、柔性化

加工的复杂性、精度和净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线自动化4.2新材料、新器件研究

除了Si和GaAs、InP等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之外,近年来SiGe、SiC和金刚石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SiGeIC在高速、高频、低噪声、低电压工作等许多方面其特性比GaAsIC更优越,而且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特别是与Si工艺兼容,可沿用成熟的Si工艺技术和设备。目前SiGeIC技术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品生产。IBM已建立了SiGeIC制造线,1994年中已可商品生产。IBM已采用0.25μmBiCMOSSiGe工艺和HBT工艺进行IC设计。据报道SiGe器件能在高达125GHz的频率下工作。而且还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及其它光电子器件。AnalogDevices公司已可提供1GHz12位D/A转换器,据说其功耗仅为GaAsIC的1/4。SiGe技术将扩大市场,并经济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应用的要求。

SiC的材料性质使它适于制作高频、高功率、耐高温、抗辐射的器件,并可制作发光器件。近年来在材料和器件研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对SiC的MOSFET、MESFET、JFET(结型)以及双极晶体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还在进行实用化研究,在SiC衬底及外延层质量、肖特基接触、低阻欧姆接触、刻蚀技术及SiC/SiO2界面等器件制造工艺方面都还需做大量实用化工作。

作为Si器件后的新型晶体管的研究也在广泛地进行,如量子器件、超导晶体管、神经网络器件、单电子器件、塑料晶体管及柔韧型晶体管等等。

4.3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与投片

国内通过引进、吸收,已经有了可以投产0.35μm甚至0.25μm线宽的集成电路工艺线,正在建设中还有更小线宽的工艺线。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已具有几百万门级集成电路的前端设计能力。相信通过类似像CPU一类大型集成电路设计、投片试制,将对我国微电子事业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5信息家电的发展与动态

目前,最有量产效益和时代特征的信息产品应是与Internet上有关的信息家电(InformationAppliance),如Web可视电话、Web游戏机、WebPDA、WAP手机、STB(机顶盒)、DVD播放机、电子阅读机等。

5.1信息家电的定义

在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下,加上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一些产品的形态变得更加轻薄短小、简单易用且价格低廉,我们称这些产品为信息家电(InformationAppliance,IA)。一般可认为,那些低单价、操作简单、可通过因特网发送或获取信息,将逐步分割或替代PC的某些功能,并能与其它信息产品交换资料或讯息的产品可统称为IA。

5.2信息家电的分类

IA产品按类型可大致分为:

(1)网络电视(NetTV)。(2)网上游戏机(Internetgamingdevice)。(3)智能掌上型设备(Internetsmarthandhelddevice)。(4)网络电话(InternetscreenPhone)。(5)ConsumerNCclient等。

因此,综合市场上对于IA产品的认知条件与需求要素来看,IA产品具下列4点特性:

(1)处理器发展趋向低成本、高整合性与低耗能。

(2)整合数字与模拟处理的技术。

(3)较PC更强调通讯能力。

(4)利用软件增加产品的差异性(高附加价值的关键)。

5.3我国IA产品的应用情况

据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市场信息中心(CCID—MIC)分析和预测,到2003年我国有4723万人需要不通过计算机而实现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信息家电的核心,仅机顶盒一种产品的市场容量就达2000万台,市场估值达到40亿元。其它家电如VCD、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如果都实现信息化,嵌入式操作系统每年将带来上百亿元的收入。

CNNIC最新统计我国上网人数1680万,每半年可增长100%,2000年底将达到3000万,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目前,机顶盒(Set-TopBox)是最接近家电的IA产品,从增加电视遥控选台功能,到配备MPEG解压缩功能、数字加密功能,未来可能整合在数码电视中,很可能成为家庭信息、娱乐中枢。

目前,国内有很多IA的开发厂商正加大投入、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特别是一些外资大公司积极和国内电器方面的大公司合作推出很具竟争力的IA产品。

5.4嵌入式Linux在IA上的应用开发前景

(1)与硬件芯片的紧密结合

新世纪的智能设备已经逐渐地模糊了硬件与软件的界限,SOC系统(SystemOnChip)的发展就是这种软硬件无缝结合趋势的明证。随着处理器片内微码的发展,在将来可能出现在处理器片内嵌进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

嵌入式Linux的一大特点是:与硬件芯片(如SOC等)的紧密结合。它不是一个纯软件的Linux系统,而比一般操作系统更加接近于硬件。嵌入式Linux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地具备了嵌入式RTOS的一切特征:实时性、与嵌入式处理器的紧密结合。

(2)开放的源代码

嵌入式Linux的另一大特点是:代码的开放性。代码的开放性是与后PC时代的智能设备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代码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源代码可获得上,Linux代码开发就像是“集市式”开发,任意选择并按自己的意愿整合出新的产品。

对于嵌入式Linux,事实上是把BIOS层的功能实现在Linux的driver层。目前,在Linux领域,已经出现了专门为Linux操作系统定制的自由软件的BIOS代码,并在多款主板上实现此类的BIOS层功能。

嵌入式Linux技术的普及发展,为国内单片机工程师在软件功能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为软件引入了TCP/IP网络特性,引入了软件操作系统的健壮性,这都极大增加了系统的功能和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3)嵌入式Linux与硬件芯片的紧密结合

对于许多信息家电的应用来说,嵌入的性能指标是最难满足的,只有靠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与装配密度来解决。

嵌入式Linux与标准Linux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嵌入式Linux与硬件芯片的紧密结合。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难点,也是嵌入式Linux技术的关键之处。嵌入式Linux和商用专用RTOS一样,需要编写BSP(BoardSupportPackage),这相当于编写PC机的BIOS。这不仅仅是嵌入式Linux的难点,也是使用商用专用RTOS开发的难点。硬件芯片(SOC芯片或者是嵌入式处理器)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代码开放的嵌入式Linux的成功。信息家电的发展,必然导致软硬件无缝结合趋势,逐渐地模糊了硬件与软件的界限,在将来可能出现SOC片内的操作系统代码模块。

随着处理器片内微码的发展,在将来应出现在处理器片内嵌进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很显然模块将具有安全性好、健壮性强、代码执行效率高等特点。着眼于未来的信息家电等智能设备的发展,我们基于对嵌入式Linux技术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嵌入式处理器以及SOC系统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发挥对EDA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芯片的深入研究,正在对SOC片内进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代码的植入研究。此类的研究有可能减轻系统开发者对BSP开发的难度要求,并使得嵌入式Linux能够成为普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而大大提高嵌入式Linux的易用性,大大提高其开发出的高智能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也大大提高智能设备的计算能力、处理能力。

(4)解决好软件开发问题

目前,中国众多的家电厂商以制造业为主,当投身IA领域之际,首先面临了不擅长的软件开发工作,找到容量小、稳定性高且易于开发的操作系统对于大家至关重要,嵌入式Linux核心则扮演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的角色,这是一个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到目前为止,它可以支持二三十种CPU,众多家电业的芯片都开始做嵌入式Linux的平台移植工作,在网络方面一般要支持TCP/IP和标准的以太网协议,支持标准的X-Window和中文输入。建议开发商选择一个成熟的方案提供商,从而达到降低开发平台门槛的目的。众多的开发商在成熟的开发平台上可以较为容易加入用户的应用程序,形成个性化、系列化的应用产品。

(5)自身开发实力的评估

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有没有技术积累优势?有没有将待开发IA产品有关领域的整合能力?产品有没有可重用性、模块化?有没有成系列化的可能?有没有市场和售后服务保证?最终用户群的拓展范围有多大?

解决好这些问题后,关键就是开发人才梯队的建设,资金融入等运营管理问题。

软件产业论文篇2

软件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理论方法技术在不断演进,软件产业在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也在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提升。由于软件产业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软件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软件人才的竞争,软件行业企业核心职业岗位对软件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端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科软件人才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达不到这样的层次,而学术学位软件硕士研究生侧重于科学研究,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等难以快速适应软件企业对技术骨干的现实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正是针对这样的人才需求,为软件企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

教育部规划建设的应用科技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端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中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我校正在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我们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办学定位就是要针对江苏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南京市打造“世界软件名城”对高层次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为软件企业培养能将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改进、创新和再创造的软件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软件企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地方软件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

学术学位培养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针对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学校、科研院所等,人才目标定位为专家、学者、教授、研究员等。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特定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培养的是能将知识、技术应用到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就业去向主要是专业知识技能要求高、职业素质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培养出来的人才目标定位为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

学术学位培养强调理论修养,重视知识的创新,注重探索研究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旨在培养相关学科的研究型人才。而专业学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知识的应用,培养以理论知识、方法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核心的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具有高层次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简称ITSS分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并力求标准服务于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于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我国信息技术服务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简称ITSS)中“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规范评价指南一一设计与开发服务”中将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设计与开发服务的职位体系分为六个职位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不同的级别,具体包括:

1、软件项目管理:

4级——项目经理,5级——高级项目经理,6级——资深项目经理

2、软件架构设计:

5级——软件架构师,6级——资深软件架构师

3、软件需求/系统分析

3级——需求分析师,4级——高级需求分析师,5级——系统分析师,6级——资深系统分析师

4、软件开发

1级——助理软件开发工程师,2级——初级软件开发工程师,3级——软件开发工程师,4级——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5级——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

5、软件测试

1级——助理软件测试工程师,2级——初级软件测试工程师,3级——软件测试工程师,4级——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5级——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

6、软件交互设计

4级——交互设计工程师,5级——高级交互设计工程师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的就是各个职位系列中的4级及以上软件人才,培养规格是以软件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软件企业高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计算机和软件理论基础与知识水平,具有一定软件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善于团结合作和组织协调,具备很强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将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软件企业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改进、创新和再创造的应用创新型高级软件人才。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学术学位培养以学校为主,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参与科学研究。专业学位应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强调理论结合实际,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引入企业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企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把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岗位实习紧密结合。

在信息产业、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南京、江苏、长三角区域的信息产业和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我们要针对软件行业、软件企业对高层次软件人才的需要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依托软件行业、软件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来培养人才,借助企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把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岗位实习紧密结合,走产学研相融合的办学道路,探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新途径,形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机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软件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具体而言,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校企合作

(一)校企联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通过成立校企联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可以把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技术应用前沿和热点等引入学校,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促进学校教学内容的更新。

(二)企业科研项目驱动学校人才培养

企业为赢得市场往往需要不断技术攻关和研发投入,而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攻关和科研能力,可以将企业的研发项目引入学校,驱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这对中小企业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三)学校人才定向服务和支持企业发展

学校按照企业所需定向培养高层次人才,人才毕业后即可投身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企业资源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要较好的实验环境、条件、技术和设备支撑,并最好能有实际生产环境来进行实习实训,为此,可以将企业资源引入,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降低学校的实验条件投入,避免浪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作为回报,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科研、技术等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四、人才评价标准

学术学位人才评价标准的核心是学位获得者是否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开展科学探索、研究和创新,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需要。而专业学位人才评价标准的核心是学位获得者是否具备了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备了从业的基本条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特定领域高层次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要。

具体而言,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学术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在以下方面应有所不同:

(一)毕业论文

学术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为主,学位论文强调理论价值和在未知领域的原创性发现和探究。而专业学位论文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具体问题或者实际需求选题,强调创新性的设计和应用,突出实践过程、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可以结合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产品创新等,采用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产品设计、项目开发、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主要考核毕业论文工作的技术含量、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成果

攻读学术硕士学位学生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参与纵向课题申报和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学生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参与横向课题申报和研究、解决企事业单位实际问题、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社会服务、自主创业等。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学生的成果考核,还可以将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设计开发的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等纳入考察范围。

(三)职业资格

专业硕士学位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针对特定领域高层次职业岗位培养人才,职业性是专业硕士学位的特征之一。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可以将是否获得软件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人才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引导学生积极对接职业需求,获得职业资格,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软件产业论文篇3

关键词:CDIO;软件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软件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是软件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世界知名的软件企业规模都在万人以上,且从业人员的层次呈金字塔结构,如美国微软公司拥有约九万名的全职员工,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更是拥有24万余名雇员。软件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尽管中国的软件人才较多,但是真正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依然严重匮乏。因此,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任务。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国内外的实践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是适合工程教育特点的,已经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

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遵循构思、设计、实施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工程一社会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的思想,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内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能够满足软件产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对于软件工程教育的认识

工程是综合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以创新思想对现实世界发展的问题求解。而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软件工程教育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属于横断学科,软件的渗透性和软件的服务性,不断催生新学科,发展新产业。软件工程是软件产业的支撑学科,具有交叉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②软件工程教育兼具科学教育属性和工程教育属性。软件工程的科学教育属性是引导学生对人类意识与智慧进行科学理解,增强学生运用软件本质特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基础研究人才;软件工程的工程教育属性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等科学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与方法,提炼、固化知识来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培养的是软件工程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③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的逐步优化升级,软件人才的结构和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软件产业不仅需要编程、测试人员,更需要设计、方案架构人员,还需要具有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因此,软件工程教育必须依据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先于市场变化预测和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

2、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CDIO以产品研发至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标准体系的教育目标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突出体现复合型、多层次和国际化特点,遵循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软件产业或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技术知识、个人、团队交流和系统制造4个层面,建立并优化课程体系,具体方法是:①面向软件产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定义能力等级,使工程能力的培养遵循一个有序的能力增长过程。②以能力等级为线索,形成层次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③课程体系包含相互支持的课程,通过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④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规范与软件产业或行业需求的高度统一。以软件工程专业规范为基础,合理选择知识点和知识单元,以覆盖软件工程核心知识体系,强调软件工程的根本性和永久性原则保持稳定,以适应学科的发展;结合软件产业或行业的领域需求,设置若干个有应用背景的专业方向,以适应企业需求。⑤“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与要求突出循序渐进、渐次推进。在校内实验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基础工程能力;在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业化素质。

3、构建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3.1 定义能力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全面掌握软件系统知识和必要的硬件系统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结构要求: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学、专业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软件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产业和市场发展规律,了解社会科学、计算机法律法规。②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获取知识、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③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此,定义能力培养目标,如表l所示。

3.2 理论课程体系设计

本着体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原则,将能力划分为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过程与系统的构建能力等3方面,设计了9个课程系列,每种能力对应的课程系列为:基本个人能力含数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理论等3个系列,人际能力含人文素质,外语等2个系列,过程与系统的构建能力含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应用等4个系列。

(1)人文素质系列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中、特概论,企业管理基础等课程,通过人文素质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软件工程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并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身心素质。

(2)在外语系列中开设两门课程,通过加强外语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写作和听说强化,增强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文档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3)数学系列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一定的建模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处理事物现象的意识。

(4)软件开发工具,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等3个系列覆盖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EEK的十大领域知识,突出专业知识的集成性,能够满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软件需求、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设计与构造、人机交互、软件测试、软件过程、软件进化、软件质量和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分析、设计、构造和实施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在计算机基础理论系列开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及逻辑、片上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软件工程理论系列开设软件工程过程、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等课程;软件开发工具系列开设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软件工程技术系列开设数据库、统一建模语言等课程;软件工程管理系列开设软件项目管理、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等课程。

(5)为满足学生的能力、个性、兴趣和爱好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上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结合主流软件技术和应用领域,在软件开发应用课程系列中设置软件开发J2EE技术方向、软件开发.NET技术方向、嵌入式方向、物联网方向、移动计算方向和金融保险方向等多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均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软件开发J2EE技术方向的必修课包括JSP程序设计,ERP原理及设计,轻量级J2EE框架spring,基于MVC的Web开发,软件开发.NET技术方向的必修课包括C#.NET程序设计,ERP原理及设计,程序设计,NET客户端框架结构,嵌入式方向的必修课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方向的必修课包括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中间件技术原理及应用,通信与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移动计算方向的必修课包括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移动云计算导论,移动云计算的移动增值服务概论,Andriod平台移动云计算开发,金融保险方向的必修课包括金融学,保险精算,JAVA高级编程,保险理论与实务。

3.3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软件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CDIO强调学生的工程能力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或直观的技能,而是二者的综合经验。因此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理论课程实现,而是更加强调“案例牵引、项目驱动、团队合作”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学院积极与国内著名的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积累项目经验。“两段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流水线”方式渐次推进,内容与要求渐次深入、提高,其结构如图1所示。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年综合设计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基础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实验:完善课程实验的教学规范与技能要求,保证单元实验之间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能力。

课程设计:使课程设计内容具有真实项目成分,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

学年综合设计:根据每学年所学课程,设计横跨多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践活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要充分贯彻软件工程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校外工程实践基地: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的校外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项目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业化素质。

生产实习:以真实项目内容和环境为背景,并根据软件企业所需要的开发工具不同、软件架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应用领域不同和就业岗位不同,使用项目案例进行项目实训,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工程经验、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问题。

毕业设计:学生在软件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使毕业生了解企业文化,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4、结语

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色:

(1)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软件产业或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将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将理论和技术作为实践的背景,突出强调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和加强,强调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

软件产业论文篇4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侵权;保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更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计算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就计算机本身的构造而言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计算机产生以来,其硬件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不论是材质还是计算机的体积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在今天决定计算机发展已经不在硬件技术,二是软件技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软件产业开始出现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对人类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已经影响乃至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尽管我们和计算机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关于什么计算机软件的定义确实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乃至在学术界都没有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早在1978年颁布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对软件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认为软件由计算机程序、程序说明和程序使用辅助材料构成。从《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只是从程序及与之相关的部分进行规定。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计算机软件也作出了越来越全面的解释。我国2001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将计算机软件定义为“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化成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文档则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从这一定义和《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法》中的规定相比较,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软件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认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对软件做出了解释,认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和有关文件。程序是计算机运行的命令和基础,基于程序的作用和性质,又可以将程序分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所谓源程序是“指用诸如C、Java等编程语言,按照一定的逻辑运算规则编写成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它可以被受过训练的编程人员阅读和理解,又可以被计算机中的编码器自动无误地编译为以0或1表现的指令序列。”目标程序“则人类被无法辨识却可由计算机等具有数字逻辑信息处理功能的装置理解和执行。”由此,可以看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用来计算机运行的语言编码。从这个角度出发,使得软件和硬件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特征。

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有着明显的区别,软件是一种智力成果而且对硬件材料的需要不高。这种情况就使得计算机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低成本和可复制性的特征。当然计算机软件的特征不仅仅这些,唐少文在其硕士论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中对计算机软件的特征做总结,认为计算机软件主要有这样四个特征:1)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和作品性;2)计算机软件思想与表达的不可分割性;3)计算机软件功能价值的多样性;4)计算机软件的易侵权性等。并认为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极快同时有着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制作中,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很容易出现侵权现象。而且“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技术特征是体现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而非运行的结果上,加上许多算法和设计方法又是软件人员熟知的,因而计算机软件的侵权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要提供侵权的证据较为困难。”这就更增加了计算机软件中的侵权行为和现象。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防止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现象,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早就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可以说自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商品出现的同时,其侵权行为也随之出现的同时,关于如何防止此种行为,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就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在长期的实践中,关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有了一定方法和模式。在众多的方法中,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最为普通,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措施。专利制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种典型的制度。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着如下的优势:

1)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专利制度本身比较完善,这样在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时候,就可以避免那些因为制度本身缺陷而造成的弊端。同时专利制度本身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而这一特征正好符合计算机软件是知识成果的特征。

2)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在一定程度保护专利申请者的经济利益。计算机软件的巨额的经济效益,已经在今天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合乎现实需要的软件对生产生活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专利制度的独占性,可以保证软件的开发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享受软件的经济利益,提高其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利用专利制度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软件的本质是程序,这就意味着程序不同软件也就是不同的,但是其运行的结果却可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在进行专利保护的时候,很难对软件是否侵犯了其它的专利做出判断。所以,仅仅利用专利制度是难以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的。

利用法律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保护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法。由于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制成了运行程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本身也是一种著作。基于这种认识,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也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最早是利用著作权法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菲律宾,它在1972年就将计算机程序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后,这种形式就开始逐渐的为其他的国家所接受。在这种措施的推行中,美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以来,美国都是计算机的强国,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中引领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美国于1978年在国会通过了修改的著作权法,将计算机软件纳入版权法的保护范围,并力主其他的国家也采用这种形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在《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两个主要的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中,也都将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列入到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当中。基于这种理念,利用著作权保护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软件也能算作一种著作,但是它和传统的、严格意义的著作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计算机软件本身是一部著作的同时,也是一个工具。这种情形就意味着,我在软件的运行中,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具体的运行和思想。那么在利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的时候,所能保护的主要是编写程序的代码,对其创作思想很难进行保护。不仅如此,软件最核心的价值是使用,出售其使用权也是获得经济利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版权保护并能禁止软件的非法使用,或者说是禁止不了使用者使用盗版的软件。同时在目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极快,而软件的开发固然需要原创性,但也不能够闭门造车。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期限太长,同时源代码的不公开,都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由此,可以看出从著作权的角度进行立法固然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来进行保护。在历史的发展中,商业自身形成了健全的发展模式和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销售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将其纳入到商业行为当中,利用相关的商业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也是一种非常合适保护措施。为了保证软件的知识产权不被非法使用和窃取,我们可以采用商业机密法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计算机软件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至关重要。尽管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软件自身和开发的特殊性,使得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侵犯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从一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是在对其保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因此造成技术的闭塞,进而阻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进步。

注释: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3]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4]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5]唐少文,《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赵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应明,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软件产业论文篇5

4月21日,ISO OOXML标准维护负责人Alex Brown表示,Microsoft Office 2007并未严格遵守OOMXL这一国际标准。

早在去年7月,微软OOXML进入ISO快速通道之初就已有人表示,一旦微软的OOXML成为国际标准,那么,以ODF、UOF国际开放标准为执行标准的文档将如何实现与OOXML文档的精确转换?而国内办公软件厂商又将如何跟得上微软的标准脚步?其他厂商又如何打得破00XML由事实标准转变为国际标准的神话?

一系列问题曾让以红旗中文2000、中标软件、永中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相关厂商随着微软OOXML投票日期的临近而难以成眠。

采访中,部分国内办公软件厂商曾透露,早在OOXML尚未通过国际标准通道时,已有部分国内的企业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支持“国产”标准UOF,一方面也在内部做与OOXML标准相兼容的各项工作。甚至有厂商说:“其实,OOXML已经成为了事实标准,无论它能否成功过关我们都将根据用户需求做兼容性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使OOXML成为国际标准,微软对其做了多次修改,也正是由于这多次的修改让微软忽略了Microsoft Office 2007的标准执行。对微软而言,能够“创造”OOXML成为国际标准,那么使MicrosoftOffice 2007严格遵守这一标准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Brown事后表示,“微软已经意识到,成为标准社区的‘好居民’会给它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他说,微软在服务包时修改了officeXML文件格式就已经向业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希望微软能在短期内将Office 2007的所有生成文档符合ISO/IEC29500标准。

而且采取积极措施促使OOXML成为世界标准将有助于微软保持绝对的桌面办公软件产品的份额。(郝艳)

“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论坛”战略研讨会,将在5月6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旨在总结和交流“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研讨我国基础软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围绕“全球化企业集团化管控”主题,由财讯传媒旗下媒体支点网、《GIOINSIGHT》主办的2008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高峰论坛将于5月10日在上海举行。

IEEE第43届世界通信大会(ICO2008)将于5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IEEE旗下通信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举行。

2008中国(广州)国际信息产业周将于5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广交会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引领时代”为主题。

“CCSISF2008中国重庆软件与信息服务博览会”将于5月22~25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另外,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论坛同期举办。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软件产业链,以用兴业,促进软件产业做强做大”为主题的《2008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定于2008年6月1 2日~1 4日在中国北京展览馆举办。

软件产业论文篇6

关键词:人力资本;过程改进;组织绩效;软件企业

引言

随着当今时代的全球化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软件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迅速变化,同时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如何在这种动态多变的生存环境下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升组织绩效,成为许多软件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构建核心能力以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软件过程改进越来越多的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国务院早在2000年就了18号文件,从产业层面出台了一些鼓励软件企业进行过程改进的政策和措施,以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如今我国软件企业引入过程改进已近20年,上千家软件企业实施了过程改进的活动。国内外学者也针对过程改进的影响因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效果展开了不同的研究。虽然现有的研究肯定了过程改进对软件企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在已有的文献中,缺乏以中国软件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软件企业过程改进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为软件企业最为复杂的业务过程,软件过程是由彼此关联的各类活动所构成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之间既有严格的时间先后关系,又是互为条件、互为反馈、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关系。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在这一复杂的网状关系中彼此协作,设计和执行软件过程,追求过程效率的持续优化。由于软件过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软件企业在设计和推进过程改进的同时,如果不注意对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投入,也会影响其实施过程改进的效果。因此在研究如何成功推进软件过程改进的同时,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对过程改进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同样值得研究。一些学者认识到人力资本对软件过程改进的影响作用,并根据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没有从系统角度对人力资本与软件过程改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过程改进以及组织绩效纳入一个综合的模型,推演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

1理论模型构建

1.1人力资本和组织绩效

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和保持的重要因素。Snell和Dean认为人力资本意指拥有技能、经验与知识且对于组织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员。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中,为了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公司必需拥有具备专业领域知识与经验的人力资源,对于知识密集型的软件企业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在人力资本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否能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大量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组织的人力资本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员工能力、员工行为、员工努力程度,通过甄选高质量员工,并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可以培养并改善员工的技术能力,执行力和工作态度,使得组织的战略决策都能得到有效执行。人力资本是组织特有的,难以被复制或者替代的重要资产;当企业人力资本得到提升时,组织就具备了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从而为组织绩效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基础。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1:人力资本对组织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1.2人力资本和过程改进

过程改进是一种系统化的、涉及组织变革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现有的过程改进理论认为人员,工具、设备和方法是达成组织目标的三个重要因素。有效的过程可将人员、工具、设备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过程改进涉及对组织现有架构和流程的调整,通过战略、市场、组织、人事、技术以及产品的调整进而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质量,充分发挥经济资源的最大使用效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然而现有对过程改进的研究往往将人员和过程视为两个割裂的部分,忽视了人员对过程改进的作用和影响。有效的过程改进包括过程改进的设计和实施两个部分。组织进行过程改进设计的时候常常要采取突破常规的思考方式,审视现有过程的不足,并设法使改进后的过程达到新的水平和高度。这一过程的成功依赖于高管的支持和过程设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有效的过程设计需要过程设计人员了解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现状、组织的战略目标并且思考新的过程如何满足组织未来发展的需要。新的过程一旦确定就需要加以贯彻执执行。过程执行人员的能力、行为规范以及工作态度都会影响过程执行的效果。过程执行人员的能力越强,越能够成功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降低过程改进中出现的风险,从而提升了过程改进成功的可能性。IBM、通用电气等公司的实践也证明组织人力资本是保证过程改进设计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此提出如下假设:H2:人力资本对过程改进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1.3过程改进和组织绩效

Kim认为组织学习就是组织通过采取有效的行动而提高组织能力的过程。组织过程是由独立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通过过程的链接形成组织的行为主体.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必须通过学习,不断地调整与改进自身的过程,以提升自身的绩效。过去行之有效的组织过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变得不适应,并制约企业的发展。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可能由于因循守旧,对市场变化视而不见,或者即使有所注意,也因决策迟缓,各部门互相掣肘而无法及时应变,最终失去发展的大好时机。过程改进是企业基于内部流程视角的一种过程绩效度量,是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连续、渐进的优化和改善.通过持续实施过程改进,可以优化组织的资源配置,控制管理和协调成本,建构更为有效的信息传递链,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改善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制造业的过程改进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工业工程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改善过程的品质,来改善过程产物的品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已得到了制造业实践的佐证。Law和Ngai的研究也认为,组织通过实施过程改进可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H3:过程改进对组织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综上所述,本文的整体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讨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组织的过程出发,探讨了软件企业人力资本、过程改进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并构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1)近来年我国软件企业普遍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但总体而言我国软件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与我国软件企业的过程管理能力欠缺有很大的关系。但对于软件企业而言人力资本的提升固然重要,但随着软件开发需求的复杂性越来越高,项目及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依赖个人能力的开发方式已经无法应对这种挑战,企业需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软件过程,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将个人能力转变为组织的过程能力,提升协同工作效率,这样才有可能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提升组织绩效。(2)过程改进的效果也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包括策划和实施过程改进的相关人员。提升人力资本有助于软件企业更好地实施过程改进。这也正是目前国内软件企业实施过程改进所忽视的问题:国内软件企业在实施过程改进的时候往往不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在过程改进的关键岗位,如QA(质量保证)和EPG(工程过程组),也没有部署恰当的人力资源,从而影响了过程改进的实施效果。(2)软件行业是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需的技术含量高且多为不易转化和分享的隐性知识,随着软件过程及产品日趋复杂,软件开发也早已脱离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当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组织绩效往往依赖于员工个人能力,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研发产品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规模增加之下员工之间分工、沟通和协调成本的增加,人力资本对组织总体绩效的直接作用愈发显得重要。作者在长期过程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随着软件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本和过程改进对软件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都越加明显。对于我国软件企业而言,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能力,选择适合的过程改进模型和裁剪方法,因地制宜地实施过程改进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改进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绩效。

3研究展望

软件产业论文篇7

【摘 要】随着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全面推进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中国的民航业也继续高速发展。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民航英语方面产生更多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发民航英语类手机应用不仅与当前的行业发展形势相契合,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文章将从市场基本情况、软件设计与开发、市场营销和后续维护、风险与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民航英语类软件的开发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航英语 软件设计 运营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99-03

全球化和经济化的社会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带动了民航业的大发展。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民航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团队的调查报告以及万方数据库内的相关文章。文章采用全面的原始数据搜集方法,对摘要和全文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讨论分析民航英语类手机软件开发与运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之后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在信息高速发展、手机更新换代迅速的时代,手机APP是手机的营养大师,是“低头族”最离不开的手机伴侣。“活到老,学到老”,寻找到一款好的手机学习软件,更是“手机一族”关注的热点。若是开发者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能迎合用户心理的手机软件,定能在众多App软件中占有一席之地。该APP是一款具有英语新闻播报与下载功能的民航英语资讯软件,主要提供播报民航英语新闻的服务,为对民航信息动态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获取信息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达到促进民航知识的宣传及推动民航业发展的目的。

一 APP软件的应用背景分析

APP软件开发之前的开发环境及市场前景分析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发一款软件更是需要在开发之前做好调查,以免在课余有限时间内“竹篮打水一场空”,导致应用开发方向上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与资源的浪费。因此创业团队对于软件应用环境的调研与分析尤为重要,为软件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软件应用工具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报道,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2.4个百分点,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手机APP软件与电脑软件的出现相辅相成,但手机软件因方便快捷的特点应用率居于PC软件之上。英语民航资讯APP突出特点为新闻的实效性,可供用户随时随地看新闻,学习英语。轻巧、易携、实效,是该软件制胜的关键点,因此选择开发手机APP而非电脑软件是本项目的首选。

2.手机系统分析

对于英语民航资讯应用的市场拓展,首先需要从民航院校的师生开始。对于该人群手机系统的调研是当务之急。据2013年至2014年中国民航院校400名师生手机系统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安卓系统比苹果IOS和其他手机系统占有率更高。

图1 师生手机系统调查

据图1可以看出安卓手机系统用户比其他手机系统用户广,由此可以推断开发安卓系统手机软件成品下载率相对较高。因此设计者决定在民航新闻、民航热点信息及相关评述、民航实事的追踪报道等民航信息的英汉翻译研究的基础上,以基于安卓技术的手机App软件的形式提供相应服务。

3.手机软件应用类型分析

目前手机应用市场提供下载的手机软件类型多种多样,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0059003)

大致可分为游戏、教育、生活、旅游、音乐、新闻、社交等软件类型。创业团队针对民航院校400名师生手机软件类型的调查数据如下:

图2 师生手机必用APP软件

据图2,新闻讯息类和学习软件类的手机APP软件的使用率较低,原因在于用户始终没有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类软件,并且在学习软件中,英语学习软件占大多数。而民航英语资讯App软件的创新方法正是通过结合实时通信类、新闻讯息类、学习软件类APP为一体,以英语实时民航新闻和地道中文翻译为特色的一款学习软件,便于用户随时随地交流学习心得,通过民航新闻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二 民航英语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1.产品整体设计思路

软件特点。首先民航英语软件是一款新颖的民航英语类软件,通过该软件搭建一个民航及英语的双通道提高平台,随时随地地帮助软件用户了解最新民航动态的同时提高英语能力。其次针对国人外语应用能力的不足,通过该软件交流平台的运用,(包括翻译新闻、发表见解、提出或解决问题等方式)达到真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最后,该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搜索英文版民航新闻及翻译过程烦琐的问题。由于该项目的覆盖面极广,研究内容涉及与民航相关的各个专业的知识并与国家、社会、民航方面实时接轨,所以不仅适合民航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对整个民航院校的广大师生及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甚至社会中爱好英语的人群起到帮助作用。

2.手机端软件设计

第一,功能设计。该手机APP作为一款民航英语类软件,能支持用户注册与登录、新闻资讯上传和撤销上传操作、新闻材料英汉互译等功能。除此之外,使用者均可对新闻进行文字评论。

通过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可实现智能的人机交互,用户根据系统提示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完成注册登录和上传评论等各种事宜。客户端界面中有三个按钮分别负责添加新闻、查看已传新闻以及退出系统。

各按钮功能如下:添加新闻:负责将新闻上传;查看已传新闻:可以查看已经上传的新闻及记录,并且可以对已上传的新闻进行相关的操作,如删除、查看等;退出系统:退出客户端,注销用户。

第二,功能实现。该民航英语APP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及时给予响应,将用户所需数据传递给客户端,显示在交互界面上。系统与用户进行人机对话,一问一答,通过不断的请求与响应,获得最后处理结果,以此来实现人机交互的舒适性。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信息,操作(单击)相应按钮,系统接到操作请求后立即回应,并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处理结果。用户可以根据处理结果进一步输入信息和操作命令,操作具有灵活、直观、便于控制等优点,系统能提供提示信息,逐步引导用户完成所需的操作,直至达到用户预期的操作效果。当用户对新闻进行文字评论时,客户端会将用户输入的文字(数据)发送给服务器,保存在数据库中;语音评论则先由客户端进行录音,然后将该录音文件传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保存起来。客户端提供面向用户的接口,满足用户的一系列请求,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力图呈现APP的人性化,使得人机交互方便舒适;而服务器端面向系统管理员,由其进行定期整合与维护,不对用户开放,对于用户是透明不可见的,使程序的良好封装性得以体现,只为用户提供能进行便捷操作的各个服务接口,用户不必关心其具体实现细节。服务器采用当前主流的框架:Hibernate、Struts 2、Spring;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

Hibernate是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而Struts 2以WebWork为核心,采用拦截器的机制来处理用户的请求。Spring则是一个轻量级的Java 开发框架,采用分层架构的形式。

各框架主要功能:Hibernate:负责mySQL数据库的相关操作;Struts2:负责处理来自客户端(用户)向服务器提出的一系列请求;Spring:统一管理数据库交互的增删查改方法。数据库中共有四张表,分别为用户表、新闻表、文字评论表、语音评论表。

各表构成如下:用户Users表:用户名(以用户手机号作为用户登录名),密码;新闻News表:新闻题目,新闻作者(出处)、时间、图片、新闻详细内容,对应的文字评论,对应的语音评论等;文字评论Commnets表:用户的用户名(手机号)、评论时间、评论内容、具体对应哪条新闻;语音评论Voice Comments表:用户的用户名(手机号)、评论时间、评论的语音内容、具体对应哪条新闻。

客户端接口共有四个:新闻记录列表接口:提供客户端的新闻列表数据。新闻内容详细信息接口:提供详细的新闻内容。文字评论接口:负责新闻文字评论的处理。语音评论接口:负责新闻语音评论的处理。

3.软件内容的选择

第一,材料选择。在民航资源网英文民航实时监测网页中可以发现大量民航英语新闻,为翻译提供了充足的原始素材。然而实时更新的英语新闻资源鱼龙混杂,并非所有新闻都能够满足项目需求,考虑到民航英语手机软件的受众是民航从业人员及广大英语爱好者,在选取翻译材料时要充分考虑,综合新闻的专业性、时效性等诸多因素,甄选出时效性强、价值高、可读性强、专业背景知识及难度要求适中的民航英语新闻进行翻译审校。除了网络资源,同时翻译团队也应从相应的数据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章进行翻译,例如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议论文和期刊全文数据库,AV-DATA全球航空法规全文数据库皆为相当可靠的材料来源。

第二,材料翻译。民航英语翻译是英语向汉语的转换翻译,要求译者不仅具备民航知识,更需要具备英语词汇和句法的扎实基础,翻译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学习新知识、新表述和新词汇。有一些从未见过的词句表达远非其字面意思,而是有其固定的文化内涵,翻译时若只翻出表层意思,就无法传达其中真正内涵,更有甚者,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笑话。民航英语新闻因其专业性和时效性对译者提出较高的民航专业知识要求。一些专业术语词汇、组织机构名称、公司厂商名字等都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储存,以免翻译过程中逐字查找,手忙脚乱,效率低下。

新闻英语的语言简洁精炼,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删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响内容完整与准确的词。此外,新闻语体语言清晰,不能模棱两可,更不应晦涩难懂,但同时,新闻语体又讲究表达有力,因而翻译时必须在用词上多加锤炼,表现出新闻文体的特质,将民航英语新闻归化处理,使其符合汉语新闻的语言特点,增强可读性。民航新闻英语翻译需要译者对英文原意了然于心,然后经过转化,用母语加以表达,与其说是一种翻译,不如说是一种创作,一种确定了意义的创作。

三 市场营销和后续维护

1.软件市场营销

该软件如果投入正式运营,运营团队面临的主要成本包括以下几点:(1)运营团队需要支付开发者的劳务费用;(2)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软硬件以及后续维护所需的软硬件的费用,例如开发者所需要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数码产品等;(3)开发出的软件需要在相应的软件商店通过审核并且上架,这需要缴费获取开发者资格并提交软件;(4)软件投入市场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运营团队必须支付广告策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费用;(5)软件在后期运营中所需维护费用也需要考虑在内等。

盈利方式假设。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智能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客户端软件应用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不同于以往的销售市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性:(1)市场细分更加彻底,用户的需求被不断细化,能创造出海量的手机软件,企业对产品开发主要依据用户需求展开;(2)市场进入门槛低,极易被模仿,竞争激烈,顾客损失是常见的现象;(3)应用软件的使用依附于手机,消费门槛较高;(4)软件消费为一次性消费,用户以下载安装的消费形式来拥有产品;(5)产品价格低,且大部分免费,因而产品的经济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产品本身,其附加价值――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和体验――更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民航英语软件的营销策略为先争取Android平台的安卓市场上架,通过免费的形式吸引用户下载,先保证产品的下载量。再通过产品的优秀用户体验产生用户黏性。使用应用内支付解锁功能、应用内投放广告等方式保证营收,而主要的计费方式为计算软件的下载量以及软件带来的广告流量。

2.软件后续维护

一款系统软件除了设计、开发,还有漫长的维护和升级,软件的后续维护成本并没有确切的数值,但是后续维护却又切实地影响到软件的用户体验。软件的后续维护成本是指使系统得以正常进行的日常开支,包括系统操作运行人员及管理人员工资、系统每项具体应用所耗用的辅助材料费用和电费等。系统维护分为环境维护、意外事故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对这三种维护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都统称为维护成本,包括维护人员的工资、维护所用的工具费用和材料费用。英语学习软件存在的后续成本有:管理人员工资、维护所需的硬件费用、维护硬件产生的网络费用和电费。

参考文献

[1]陶涛.民航英语特点及翻译策略浅谈[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6)

[2]邓晓熹、肖凌.近二十年国内民航英语研究述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2)

[3]韩富宁.中国民航信息化系统现状及发展展望[J].硅谷,2013(17)

[4]张力丹.基于体验营销的移动客户端营销――以美图秀秀为例[J].现代营销,2013(6)

[5]段力鲡.智能手机社交类软件市场前景探析――基于武汉市调研数据[J].统计与管理,2013(6)

软件产业论文篇8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在2005年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新闻会上表示,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为2300亿元,比五年前增长了2.8倍,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印度和韩国。软件产业作为中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自2000年6月国家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以来,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软件出口由2000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8亿美元,五年增加6倍。

赛迪《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及其绩效分析》报告表明,截至2004年末中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0221家,截至2003年底全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约62万人,占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408万人的15.2%。全国共建立了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及176个部级重点软件企业,形成了软件产业的总体布局。北京、上海、深圳和大连成为软件出口的高速增长区域。未来中国GDP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以7%-8%的速度稳健发展,10-15年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球2000强企业中的大多数将落户中国。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只占1%-2%,远远低于现达国家平均6%的比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软件产业的份额也远低于美国软件产业40.2%的水平,比韩国在国际市场所占的比重还低。进入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利润开始明显滑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软件业进入“调整期”。事实上,我国软件产业随着发展的加快,逐步在国际IT业务、产业规模、IT人才培养等方面暴露出了很多先天不足,而这些方面影响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南有深圳高交会,北有大连软交会”。作为国际IT界人士聚会的国内一流展会,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以下简称软交会)为中国和海外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让中国企业不出家门就可以与国外企业亲密接触,谋求合作;让海外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拓展中国市场;使中国软件业成为中国GDP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也为世界软件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产业的盛会

第三届软交会将由国家商务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承办,大连市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执行。此前,软交会已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在大连成功举办过两届。

软件交易会的举办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在首届软交会开幕前,明确批复其为部级展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临展会,在亚太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国际合作部长峰会暨企业家高层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为第二届中国软交会启动开幕,并听取中国软交会工作情况汇报。国家各有关部委及各省市政府对中国软交会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商务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周济、国信办常务副主任曲维枝以及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中国贸促会、中国视协、中国民族文化促进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工作机构的十几位部长,在首届软交会期间国内就有16个省、3个直辖市、19个软件重点城市的代表团以及全国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共计2210人参加,平均每天约有5000人次前来参观。第二届每天的专业观众数量均在8000人左右,甚至在开幕第二、第三天,观众人数较开幕式当天还有突破,展场内人头攒动。每天接近闭馆时间,还有观众匆匆赶到,在展台前交流洽谈,意犹未尽。其中上届国际数码娱乐及应用技术展览会更是吸引了100余家国内外业界机构和厂商,展出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接待来自海内外的专业观众20000多人。

中国软交会也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前来参加展会各项活动的有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朝鲜、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秘鲁、尼日利亚、摩洛哥等22个国家的代表。国内客商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国际展区比例达到33%,海外参展企业53家。参展企业汇聚了14家位居世界500强的国际著名IT企业:微软、IBM、英特尔、惠普、戴尔、西门子等。国内参展企业也达数百家,其中包括联想、东软、用友、金蝶、盛大等业界领军企业。

除展览外,首届软交会还组织了国际信息技术暨企业家论坛、大连国际软件人才教育与培训论坛、大连中日软件企业洽谈会、中韩信息技术合作论坛暨洽谈会、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说明会等12项主题活动。第二届的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国际资本IT产业投资金融高峰论坛等论坛更是精彩纷呈、名家荟萃,论坛会场爆满,有人站着听完了持续几小时的会议。

企业的舞台

软交会为中外客商营造了宽泛的交流环境,创造了开放的交易平台,首届就实现成交额10.8亿元人民币,协议金额32亿元人民币。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日中部、韩国安齑科技园分别与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韩国GNS株式会社与青岛望世界系统有限公司签署了100万美元出口合同;香港即时集团和大连大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LINUX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赠送2万套价值1300万元的LINUX软件给教育机构,并在2003年底在大连建立100人左右的LINUX研发中心;北京中信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连远东数码有限公司签署了HCMN/TOSSP认证流程软件的购买合同。

第二届展会的展览面积达到22000平方米,较首届翻了一番。展会大大提高了其质量和层次,吸引了2万多个优质买家,其中涉及国内所有省市和22个国家和地区,人员75%为公司决策要员或中高层管理、营销、技术人员。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300家传统企业了264项需求项目,累计金额39亿元。据大连市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统计,第二届展会期间共有107家企业的185个项目成交,总成交额达到60.2亿元人民币,出口成交额3.3亿美元,其中2004中国卡通产业论坛暨大连国际数码艺术周系列活动签订项目合作意向就50多个,协议金额达3.2亿元人民币。

第二届国际展区的比例由首届的10%增加到31.69%,第三届预计是35%以上。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展企业数量达到53家。参展的国际著名企业数量较首届有显著提高,其中排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由首届的4个增加到14个,如微软、IBM、英特尔、惠普、戴尔、西门子等。第二届参展的国外企业、国内其他省市企业、大连企业比例分别为31.69%、51.41%、16.9%,改变了本地企业唱主角的局面。各省市参展团以及联想、东软、神州数码、用友、金蝶、盛大等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军企业成为展会上的亮点。80%的企业对展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展台效果异彩纷呈,接近国际一流展会的布展水平,不仅为业界人士交口称赞,也为市民提供了一次感受现代科技氛围的难得机会。数码艺术分馆更是内容新颖、精彩连连。很多企业因对观众人数估计不足,资料及名片准备有限,连续几次紧急加印,仍满足不了需求。不少展商遗憾地表示,明年资料和名片一定要准备充足。

由于软交会的规模效应,本届软交会开幕前,不少展商已经向组委会提前预定了展位,如:惠普、微软、北京大学、韩国KOVWA展团、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联想等企业和展团,在上届他们就表示明年还要继续参展;惠普、现代等企业也已预订了今年的参展位置。有的企业上届只定了两个展位,现已提出预定今年的12个展位,并希望预定连续5年的展位。据初步统计,今年的近1000平方米的展位已经在上届展位尚未结束之前被抢先预定。

人才的凤桐

人才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驱动力,软件企业的强大必须是以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为基础。据中日IT人才教育研讨会最新数字预计,2005年中国IT人才缺少42.5万人,今后每年也至少会有20万人的缺口。当我们为中国在软件人才数量上的巨大缺口而焦虑时,另外一个严峻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在IT人才结构上,尽管中国最近几年加大了对IT人才教育培训的力度,政府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成立了35所部级软件学院和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但在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的“橄榄形”,即软件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严重短缺。软件人才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我国IT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结合中国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现状,第三届软交会将举办中国国际IT人才招聘洽谈会。数百家IT企业将设置人才招聘展位,进行现场招聘。从全国各地前来应聘的IT人才将达4万人左右。IT企业与IT人才的面对面交流,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选择提供了空间。

同时,本届软交会还将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办以“构建IT教育与产业发展和谐生态链”为主题的“2005年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届时,上百家国内外的IT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政府领导人、知名计算机专家学者、大学校长、人力资源公司、猎头公司等代表将与IT企业高层领导探讨IT人才的定向培养和长期合作,探讨把先进的理念融入到IT人才的教育培养中。此外,2005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也将与软交会同期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500位海外学子参会,企业也借此机会寻找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

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在企业、培训机构和人才之间搭建了一个重要桥梁。通过软交会,企业可以与教育机构和人才形成互动,根据需求向IT教育机构定制人才。同时,软交会把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软件人才,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信息的平台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传统企业提高应变力与竞争力的需要。中国有着全球发展最快的、行业广阔的信息化应用市场,国内外软件厂商通过一种竞合的博弈在这片市场里共同探索和抢占商机。赛迪顾问的报告指出:从行业投资情况来看,制造、电信、银行、政府以及教育等行业是IT投资较大的行业。

软交会作为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交易平台,一直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为展商、行业用户提供更实在、更优质、更高效的展会活动和服务,努力促成项目合作,为IT企业提供发展机会。第三届软交会在招展的同时,加大了对行业用户的邀请力度,通过广泛的渠道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客户邀请网络,共同致力于行业用户的邀请工作。据了解,目前软交会已发出近百万份专业观众邀请函,确定参加软交会的专业观众已超过3万人。

根据目前我国的行业信息化现状,展会将举办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论坛暨行业峰会,针对参展的IT企业集中关注的应用领域,如:金融、制造、教育、冶金、电力、通讯、政府、物流、零售等,举办行业峰会,邀请行业用户与IT生产企业面对面交流,创造有效交易机会。

软交会为IT参展企业和行业用户搭建了交易平台,建立了沟通渠道。为达到最佳交易效果,组委会全面了解了IT企业的参展目的和展示内容,探寻参展企业的目标客户及行业范畴,有针对性地邀请行业用户。参展企业在与行业用户达成卓有成效的交易对接时,还可通过与行业用户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把握行业的特点,了解各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各个行业IT需求最新变化,从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确定下一步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同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用户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来满足自身的独特需求。第三届软交会汇集国内外IT精英,众参展企业将同台竞技,为行业用户量身定制,提供最具价值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多方位需求。第三届软交会必将掀起参展企业与行业用户间的对接热潮,将为参展企业开拓新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精英的聚会

前两届软交会的主体活动均取得超乎预料的成功,汇集了大量的政府、业界、学界等各方面的精英。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亚太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国际合作部长峰会暨企业家高层论坛是交易会期间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商务部部长、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国信办常务副主任曲维枝、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政府部长级高官在会上先后发表演讲;几个国际著名IT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先后发表演讲,使峰会成为名副其实的IT界国际高峰会议。会上,与会各国通过并发表了以推进亚太地区在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大连宣言》,这对各国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软交会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办,充分体现中国软交会直接面向东北的特色。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项目需求会,吸引了众多的传统企业和IT企业,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会上共需求项目264项,累计金额达39亿元,促进了传统企业和IT企业的交流合作,被誉为交易会中最具实效性的会议之一。

由国家商务部主办,体现中国软交会国际化特色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对接会,成功地实现了国内六大软件出口基地近100家软件出口企业与以日、美为主的近100家国外软件发包企业的对接。会议期间,美国INTEL、日本集富亚洲、美国环球投资等国际著名公司与大连海辉科技等国内企业纷纷达成合作意向。

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汇聚了一大批教育界、IT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全国软件学院、软件职业学院、培训机构的200多位院(校)长。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教育论坛为软件企业和教育搭建了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桥梁,有利于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双赢。

国际资本IT产业投资金融高峰论坛云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家和企业家。他们在经过市场调查和项目评估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成“项目团队”前来参会,借助论坛对目标企业展开各项前期考察,详细讨论合作方式和投资方式,并初见成效。

国际的智慧

正如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所言,必须将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国际化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的销售总额达到了2200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了34.7%,虽然对日软件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但就去年的情况来看,对欧美的出口正在逐步增加。

为了配合中国软件产业国际化的趋势,第三届软交会将举办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国际合作部长峰会暨企业家高层论坛、国际IT人才教育培训高峰论坛、国际物流信息化应用论坛、中国国际软件版权保护论坛等国际论坛。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将再次出席峰会并讲话。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信办等国家部委的部长将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主管IT业国际合作的政府部门部长级官员一起,探讨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合作前景,形成国家政府间软件产业领域的广泛沟通与交流,牵动各国企业间的项目合作。峰会还将邀请数位在国际IT领域具有超强影响力的著名企业家到会并发表演讲,为业界提供了解全球IT业发展走向和IT领域国际合作动态的难得机会。

同时,本届软交会还将召开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年会,邀请国外IT发包企业和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出口企业对接外包项目;举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研讨会,邀请国际软件业重点发展区域的专家和代表与会,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爱尔兰香侬、台湾新竹等,共谋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之路,为中外软件企业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

目前展会组委会已经邀请了20多个海外组织作为交易会的海外支持单位,通过他们组织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促进IT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突出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参观代表团可以利用软交会的平台,与国内企业建立沟通和合作。目前,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爱尔兰、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新西兰、加拿大的参展团和企业已经确定;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参展展团也已确定;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外,印度、新加坡、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阿联酋等国家的参观团组已报名。展会期间将有十几个国家的百余个海外企业的数千名客商参展,其中汇聚微软、惠普、IBM等近20家位居世界500强的国际著名IT企业。届时中外IT精英济济一堂,国际化色彩浓郁,智慧的火花在这里激剧地碰撞,无限的商机在这里产生。

筑四个平台

最近记者从第三届软交会组委会获悉,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明确指出:在大连举行的软交会要为中国IT产业的发展搭建“四大平台”――要成为IT业国际外包项目发包、接包的交易平台;成为外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寻求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IT企业和行业用户对接需求项目的平台;成为IT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IT人才对接交流的平台。

软件产业论文篇9

[关键词] 软件过程改进中小型软件企业CMMI

软件企业只有对软件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将过程规范化并不断改进才能在预算的时间和成本下生产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其竞争力。

我国绝大部分软件企业属于中小型软件企业,它们管理软件过程的能力还比较弱,软件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国际上采用的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如CMM/CMMI是软件过程改进领域的重要成果,它是适用于软件企业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的重要标准。但是,这些模型主要是针对大型软件企业的,对于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软件企业并不完全适合。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显得非常重要。以下在分析中小型软件企业特点和借鉴CMMI和SPP理论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面向国内中小型软件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Framework,SPIF)。

一、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特点

我国的软件组织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软件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人员少,一般在20人~150人之间。流动性很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像大企业那样健全,经常是一人多职,既做开发人员,又做测试人员,甚至还作设计人员。

2.资金不足,难以进行企业级的大规模的过程改进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

3.软件过程不明显,甚至没有明确定义的软件过程。一个项目甚至整个企业是以少数技术骨干为支撑,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开发人员一般对技术比较重视,而对软件过程则表现出不关心。

4.企业从事的软件生产呈现明显的领域特征。中小软件企业经常是给特定用户开发为其专门使用的软件产品或承接大的软件企业的子项目,而且这些软件产品和项目常集中于某一领域,因此在该领域企业往往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

二、构建SPIF的理论基础

1.CMMI的过程域(KPA)。CMMI过程域分为四类:过程管理类、项目管理类、工程类和支持类。

过程管理类的过程域可以分为基本的过程管理过程域和高级过程管理域。基本的过程管理过程域包括组织过程焦点(OPF),组织过程定义(OPD)和组织培训(OT);高级过程管理过程域包括组织过程性能(OPP)和组织革新和部署(OID)。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也分为基本的和高级的两种。基本的项目管理类过程域包括了项目策划(PP),项目监督与控制(PMC)和供应商协议管理(SAM)过程域;高级项目管理类过程域包括集成项目管理(IPM),风险管理(RSKM),集成团队(IT)和定量项目管理(QPM)。

工程类过程域包括了各工程领域的开发和维护活动,集成了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它包括了需求开发(RD),需求管理(REQM),技术解决(TS),产品集成(PI),验证(VER)和确认(VAL)等过程域。

支持类过程域涵盖了支持产品开发和维护的活动。支持类过程域也分为基本的支持类过程域和高级的支持类过程域两种。基本的支持类过程域有度量与分析(MA),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配置管理(CM)。高级的支持类过程域包括组织集成环境(OEI),原因分析和解决(CAR),决策分析和解决等过程域(DAR)。

2.SPP理论。SPP(Simplified Parallel Process),“精简并行过程”是林锐博士于2002年提出来的。SPP是对CMMI3级以内各过程域的内容和要求做了“精简”处理而创作出一种“软件过程改进方法和规范”。它由众多的过程规范和文档模板组成,主要用于指导国内软件企业进行软件过程能力的持续地改进。CMMI是SPP的主要参考标准,但是SPP并不是对CMMI进行简化处理后的结果。两者都是用于指导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论,CMMI主要论述“应当做什么才能使软件过程能力达到CMMI某种等级”,而SPP则论述“应当怎样做才能使软件过程能力达到CMMI3级水平”。

三、面向国内软件企业软件过程改进框架(SPIF)的建立

1.SPIF中的过程域(KPA)组成。SPIF(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Framework)的建立是基于CMMI2、CMMI3级中的KPA,SPIF中的KPA分别是需求管理、需求开发、系统设计、代码实现与测试、项目策划、项目监督与控制、立项管理、结项管理、度量与分析、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配置管理,本框架结合了中小型软件企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SPIF中各KPA的分析。

(1)需求管理过程域。需求管理过程域是许多过程域实施的前提,如果需求以失控的状态进入软件过程,那么从源头上就失去了项目的质量保证,而好的需求管理能避免需求范围界定不清、需求变更失控等不利局面的出现。其目的是管理项目的产品和产品构件的需求,标识哪些需求与项目计划及工作产品之间不一致。通过适当的步骤,确保需求在项目的各个层面上动态地保持一致,一旦出现不一致,则启动相关的处理过程域,使其调整到一致。

(2)需求开发过程域。需求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域,它的质量决定了研发产品的方向。如果需求没有把握准确,不仅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返工,而且上市后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必然使企业利润的获取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其目的是产生和分析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组件需求。

(3)系统设计过程域。系统设计过程域是对产品的体系结构、用户界面、模块、数据库等进行设计,从而在需求和代码之间建立桥梁,指导开发人员去开发产品。

(4)代码实现与测试过程域。代码实现与测试过程域的目的是根据的用户需求,系统架构,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并测试整个系统的代码,确保产品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5)项目策划过程域。项目策划是对人员角色、任务进度、经费、设备资源、工作成果等做出合适的安排,制定出一些计划(包括高层的和细节的),使大家按照计划行事,最终顺利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其目的是为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行动纲领(即项目计划),使所有人员按照该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6)项目监督和控制过程域。为了保证软件系统在预期的工作量内按时保质的完成,需要定期地对其主要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整,跟踪的对象通常有规模、工作量和成本、计算机资源、进度、风险和软件工程技术活动等。其目的是通过周期性的跟踪项目计划的各种参数,不断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当项目实际进展状况明显偏离计划时能够及时适当地采取纠正措施。

(7)立项管理过程域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判断并采纳符合企业根本目标的立项建议,提供合适的资金和资源,使立项建议成为正式的项目,并进行相应的筹备活动。反之,拒绝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立项建议,避免浪费人力资源、资金和时间。

(8)结项管理过程域。结项管理过程域是对项目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清算,以利用可复用的软件成果;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如评估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质量、项目对企业的贡献等,评估报告可作为考核项目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总结经验教训,将产品入库,形成组织财富。

(9)度量与分析过程域。现代软件工程理论认为,要想控制软件质量就必须进行软件度量,软件度可分为产品度量、项目度量和过程度量。它们分别对软件产品质量、软件项目实施质量和软件过程质量进行量化,软件度量是成功实施过程改进的保障。其目的是在于发展和维持度量能力,以便支持对管理信息的需要。

(10)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引入的动机是为了有一个相对独立于项目的成员,能够以第三方角色保证项目组成员遵守事先的约定,遵守作业流程以及对产品制定的标准和规则,这就好像社会中的司法部门,起监督执行的作用。其目的是使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客观了解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确保所策划的过程得以实施,从而支持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11)配置管理过程域。配置管理过程域目的是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3.框架中各KPA的流程。各KPA流程都由角色小组负责,流程中包括产品(输入和输出产品)、主要步骤(主要活动或任务)和度量(见图)。

输入产品是指执行该流程的任务(活动)所需要的数据和文档,包括其他流程生成的工作产品级组织的各种规范和模板。进入准则是指进行该流程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如所需的工具,资源级任务分配等。主要步骤是指完成该流程的产品所需要进行的相关工作,结束准则是指结束此流程所要满足的条件,度量主要是指对当前流程所花费的主要工作量的统计,准确地度量出工作量,既可以掌握当前流程的情况,对于今后估算其他数据也有重要意义。

KPA的流程关系描述图

4.SPIF各KPA与CMMI2、CMMI3的对应关系(见表)

SPIF的KPA与CMMI2、CMMI3级KPA的对应关系表

四、结束语

本文给出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是在综合考虑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以CMMI和SPP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其目的是帮助国内中小型软件企业提高软件能力成熟度。今后的工作需要在更多实践的基础上对SPIF进一步规则化和细化,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并且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建立和完善适合具体软件企业的裁剪指南。

参考文献:

[1]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Integration (CMMISM),Version 1.1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CMMI-SW,V1.1),Staged Representation,2002

[2]Dennis M.Ahern,Aaron Clouse,Richard Turner 著.CMMI精粹―集成化过程改进实用导论(第二版)(陈波 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121

软件产业论文篇10

一、研究背景

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涉及了从客户沟通,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到最终软件维护等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既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均将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学习作为软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能力,为未来从事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各类工作,提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可以说,学好软件工程,对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二、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软件工程课堂教学当中,部分院校采用纯理论课堂讲授的授课形式,另一部分院校则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方法学,即传统的软件工程学。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学来说,很多新的知识方法还涉及不足,特别是软件模型化,构建技术,UML统一建模语言等等一些当下社会流行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同时,实践环节较少,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也是软件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可供该课程选用的合适的实验项目甚少,所以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所达到的效果与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软件工程是一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性学科。涉及软件生命从萌芽、成型、成熟、生命结束的各个周期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学习者似乎能听懂,可听完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真正需要动手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晦涩。与实际的应用需要相脱节,学生对很多知识理论,只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消化,更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中究竟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具体又该如何操作。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一方面与课程理论研究性较强有关,另一面也与教师本身长期在院校从事较单一的教学工作,缺少工程项目经验,脱离实际的生产及软件开发场景,难以将理论与现实情境很好的结合传授给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也集中体现出了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理论及运用理论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不能将软件工程的理论充分运用到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导致设计开发的软件和撰写的文档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错误百出。

三、改革思路

(1)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新兴软件方法不足等问题。结合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改善软件工程教学现状,研究传统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占的课时比例及应当讲授的内容,增加研究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及讲授的方式、内容和课时量。(2)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不足,学生学习停留于理论阶段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增强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与一些软件开发的实训课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现实认识。(3)研究并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课程停留于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运用,学生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请教并邀请相关企业的软件资深从业人员,与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交流活动。以企业中实际可行的软件项目为案例,为学生讲解软件知识,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的融入实践当中。并加深学生对课程、对当今计算机领域流行的专业知识及未来从业方向,对计算机专业从业现状的认识,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4)研究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不能合理规范化完成设计的问题。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相结合,在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重视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以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过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力求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达到模块化、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

[2]崔含鼎,梁仕云.现代教学系统工程模式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