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12 05:46:49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改革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引言

2005年11月10日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许多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艰难跋涉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正进入快车道,职教的春天已经来到。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中职教育的目标也变得清晰: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但是,我们知道,教育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从宏观上说,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其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从微观上说,要着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从事中职教育工作二十年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要大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熟练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

平心而论,目前中职传统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教学模式还较为普遍,教学中偏重内容的学科系统性,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目标呢?

笔者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刻感到,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必由之路。下面就一体化教学作一论述: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 ,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它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有以下几点区别:

1.课堂活动

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活动方式,而是以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的课堂方式。

2.学习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的方式,而是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3.学习状态

不是刻板的、满堂灌式的单纯接受型学习,而是学生边做边学、活跃的探索式学习。

4.教学反馈

不是教师学生单向传递,而是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多向的、及时的交流。

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形式

一体化教学在实际运用中通常有两种形式 ,即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要求高的教学。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即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这两种形式对理论实际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际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这两种形式均可使用。课程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教师一体化要求低。中职学校应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我校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将课程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都由一个教师承担。

当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要求创新,也大可以借鉴传统的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五、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2.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验实习分别进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课题往往不符,会出现理论是这样讲的,而实践又练的是其它的,出现理论与实践互不影响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使同学们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

4.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实现“要我学”为 “我要学”的转化。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就具有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目前职业学校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胆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校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

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采纳、教学技术、技巧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推广、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与达成效果等几方面内容。

总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当然,实施一体化教学还要考虑到实施主体——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教师要不断总结归纳适时调整,灵活地开展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也可以视各学习小组完成情况而不同。基本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芳芳. 中职化工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 [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戴秀芬. 中职电子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索 [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3] 郭娟娟. 中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福建轻纺,2009(8).

[4]郭娟娟. 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探讨 [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2

【关键词】船体装配工艺;理实一体化;探索;实践

船舶建造与维修专业开设的《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船体装配工种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普遍问题。

1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目前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通常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室运用课本,粉笔,黑板照本宣科,讲授《船体装配工艺学》理论知识,内容单调,往往理论课很长时间后再安排到车间进行实训教学,甚至跨学期。安排实训内容单一,仅安排焊接、气割实操。缺乏综合技能实训,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训脱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

1.2 中职学校学生多是中招落榜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差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由于生源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知识吸收。如学生数学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等较差直接影响了船体装配测量、装配施工图识读等教学。

1.3 教材滞后于生产实际,甚至脱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改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材中的一些工艺方法已在实践中落后,甚至淘汰,在教学中存在内容“过时”或不贴近生产实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校培养的船体装配工种学生难以适应现代造船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教学实践,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由“双师型”素质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让学生边学专业理论边学习操作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围绕实习课题讲解,用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的学习,所授理论知识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为了掌握操作方法、完成实训操作任务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3.1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整合课本知识,注重实用原则,采用模块化

根据大纲和培训目标要求,在深入了解造船企业的船体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着知识够用、会用原则,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现有理论和实践教材进行整合,对理论偏深,内容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如删除装配基础知识中的船体建造的外部条件、铆接知识、装配工序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将教材整合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安全要求等三个模块知识。每个模块设置相关课题,每个课题又有若干个项目组成,包含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如:基本技能模块内容设置装配工具,气割,焊接,火工矫正,起重知识等五个课题。装配工具课题有划线工具,度量工具,手工工具等三个项目。知识目标:熟悉各装配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技能目标:掌握各装配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内容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3.2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职业氛围

将理论教室、实训室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营造船体装配生产一线真实职业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在实训场地设置授课场所,构建既能集中听讲,又利于分组实训的教室,理论教学区配置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区配备装配操作工具、仪器设备以及操作耗材。把部分设备放在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和演示,如装配工具、装配测量仪器使用等。对于重型设备,借助模型演示。如分段、总段的装配工艺,船台的装配工艺等。对实训中装配工艺操作不具备现场操作条件的利用计算机图片展示、仿真动画、视频播放以及到船厂现场参观教学增加职业体验。

3.3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培养过硬师资,突出“双师型”

理实一体化教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老师完成。这就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会说不会做”,实操教师“会做不会说”的弊端。本人作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每年都利用暑期到造船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参加各种造船工艺培训讲座等。学习掌握船体装配新工艺,熟悉新设备,紧跟企业工艺技术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勤学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先后获得船体装配高级工、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4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考核评价等。现以船体装配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模块―分段装配课题―底部分段装配项目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4.1 在理论教学区集中学生,通过投影仪播放课件,展示底部分段实物模型,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先讲解底部分段类型,在船体上的位置,组成构件名称,表示符号,装配过程,质量要求等基础理论知识。再通过制作分段模型,增加感性认识。

4.1.1 识读分段工作图及相关数据。将学生分组,以某船厂700TEU集装箱船205P\S底部分段为例,每组分发该分段工作图,【设问】该分段的结构组成?先安排学生自主识读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段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对照图纸,一一解读。

4.1.2 熟悉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在学生充分识读图纸信息的基础上,【设问】该分段的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如何?安排分组讨论,介绍船厂的实际装配施工工艺过程,从胎架制作到构件定位装配,再到完工检测,对照传统工艺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工艺的革新。

4.1.3 制作分段模型,模拟装配过程。在学生充分识图和熟悉工艺过程的基础上,运用牛皮纸进行模拟胎架划线和制作,分段外板定位,划线,安装纵横构架,完工测量等分段模型制作,体验装配过程。制作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每组制作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结合现场如此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改正。使学生对工艺理解上升理性层次。

4.2 在实训操作区进行技能训练,增加职业体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2.1 教师强调操作要领,装配工手工工具的使用,焊接、气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

4.2.2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分解步骤,说明原因。

4.2.3 学生分组,一般3~5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配合教师,模拟生产安排本组实操。

4.2.4 指导学生随老师操作顺序识图、划线、切割、定位、焊接、检验等。

4.2.5 学生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方法,安全以及劳动态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辅导,如学生划线方法,夹紧顺序,定位测量,焊接间距,气割质量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可将装配定位好的试件运用气割拆除,可以重复使用耗材,也可锻炼气割和定位焊技能。

4.2.7 课堂测评。项目训练结束,采用口试和操作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测评。口试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提问底部分段的结构名称,外板如何定位,构件装配方法等,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装配现场操作,并进行现场打分,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4.3 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安排学生到船厂进行观摩,观看底部分段装配生产工艺过程。丰富职业体验。与现场技术工人进行互动,让所学知识技能对照生产实际,得到升华。

4.4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准确把握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在每个教学课题结束后,进行学生考核评价,考核时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学中采用理论40%,实操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后教师进行分析存在问题,提醒需要改进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

5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改善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现场快速准确读图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装配测量、焊接、气割、火工矫正等动手能力大有提高,近年来学生在船体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中通过率高达95%以上。安全操作意识也加强了,在装配实践教学和实习中均为零事故。实习和就业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船体装配岗位在顶岗实习中,“上手快”,表现突出,就业后,“磨合期”缩短。

6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特点,由于还在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受到教学管理理念、“双师型”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局限,特别是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中,大型船体装配教学分段,起重设备,音响设备等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置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今后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定会取得新的进步,为船舶行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中职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梯.船体装配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2]金仲达,吕学奎,车冬华,闵微.船体装配工艺与操作[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3

【关键词】数控铣技术;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

一、数控铣教学理论基础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高,同时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加大重视,因此人们对教育的方式及对学生的期望也在提高,那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对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所改进。首先,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我们必须摒弃它,“填鸭式”课堂模式不仅使老师疲于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效果并不明显,且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其次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体会理论的涵义,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自我的操作技能,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学习他们所需要的技能训练。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即: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认识和训练。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多个一体化,其中包括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师、师傅为一体;学生、徒弟为一体。那么我们重点说一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的操作能力训练。举个例子,当教师完成了一堂理论课的教学后,在学生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再进行一堂实践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结合理论,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且提高操作技能。这一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知道过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严重脱节,现在得到了解决,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缩短理论知识向时间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真正的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以致用,将理论与时间更好的结合。

二、数控铣教学的实践内容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一种教学模式。

要想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们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点就是要有可以操作的硬件设备和车间环境,且车间配备了理论教学所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和足够的理论教学知识。

二是管理模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也就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的分离,所以要解决学生只懂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动手操作,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是有与实践相关且相适应的教材。因为教学随时有可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学校建议教材由本校老师编写,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穿插到一个一个的实践课题中去,这样可以与教学活动进行进度相适应,同时教师也可以选用一些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并以之为主的新式教材。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并大大减轻其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数控铣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数控铣教学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很多,因此工作量也很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的状况也比较多。二是将理论结合到实践的过程中,有些理论与实践不容易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更加难以吃透知识,同时又耗费了时间和人力。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影响及相关的解决办法。一是工作量大的问题。第一点因为工作量偏大,情况又难以控制,那么我们建议减少每个班级的人数,在每个老师的能力范围内,给其相应的学生数。因为每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都有不同,在制定授课计划和重难点时也不同,所以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老师的特点,和其擅长与什么样的学生打交道,分配到他的班级去。第二点我们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积极上进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教育方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知识基础,且其本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要相当的熟练;对本专业的发展有深切地了解,懂得如何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

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存在的困难。因为有些理论是很抽象的,很难通过现实操作的方法实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那么就要求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量,且细心。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时的给学生解决疑难,增补知识,使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扎实。

参考文献:

[1]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413.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4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原因 实践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各方面因素决定的。

1.1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工业革命以前:古代及行会学徒制的兴衰;②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中叶:学校职业教育的形成与普及;③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双元制的兴起、以立法方式确定职业教育体系;④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知识经济、终身教育思潮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1]。我国职业教育相对落后,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程,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德国双元制的变种。

1.2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要求“认真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3当前经济形势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转型期,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正在被淘汰,代之以环保、低能耗、高效益的高科技企业。这些新兴行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人工成本已不再便宜,这就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要求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变革要求。

1.4职业院校学生现状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过去十几年,职业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到2008年8月,就有100万初中生(占初中生总数的42.6%)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个比例和当年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生比例相当。但是,面对整个社会不认同职业教育的现实,绝大多数初中生选择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2]。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纪律差,他们本来就是传统教育的失败者,再用传统教学模式教他们,效果可想而知。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学院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形成与企业对接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各专业重新分析定位了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在对徐州市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依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就业岗位、人才需求、职业资格需求分析,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服务区域行业、企业、产业的理念得以具体落实。根据对区域内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面向岗位或岗位群,依据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序化课程设置,聚焦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与企业对接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3]。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反馈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教师,通过“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教师培训”三大平台,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形成以双师能力为基础,从骨干教师到专业带头人,再到教学名师的教师培养模式。目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逐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2.3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

开始每个专业选择一个班作为试点,其他班作为参照。对一体化班级进行听课、评课,对反馈意见好的教师,组织在全校讲示范课。通过推进,现在所有班级均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从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兴趣和教学的质量等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老师把理实一体化的课上成了实习课等。

3.结语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尽管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但现在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社会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关晶,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4,(01).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5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数控教学;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3-01

职业学校重视专业课建设,重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就业岗位,所以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视技能水平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讲完一条条指令、练习一种种编程方法之后,进行机床加工练习。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一体、交互进行,充分体现出老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并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以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教学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主要的教学步骤如下:要点讲解——操作演示——仿真练习——操作训练——内容总结,讲练过程体现形式:讲解——练习——再讲解——再练习——总结。

一、要点讲解

将内容要点作一系统讲解,提出重点、难点,强调注意事项。

加工练习时,以铸造、锻造成型毛坯或以前练习的形状相同的旧零件作为毛坯,既练习了课题,也节省了材料,而且与工厂实际加工零件相联系,学生练习的兴致也比较高。

在讲解G73指令适用于尺寸不是单调递变(G71指令不能单独完成)的零件时,一般以球头手柄或哑铃形工件为例(图在此略)。知识点上,先向学生讲解编程时与加工成型零件的不同之处,再让学生思考是否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试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编程加工。

二、操作演示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方法。在理论知识要点讲解完后,有针对性地演示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所听到的要点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可加深学生对理论要点的理解。比如G73指令用于成型零件加工,通过实际演示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指令的加工轨迹、循环次数、加工效率等,也可有效避免学生独立编程及加工时走弯路。

三、仿真练习

通过数控仿真系统的使用,便于学生检查指令格式及程序的正确性,也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错误,降低实际加工危险性。

四、操作训练

学生模拟加工结束后,总结编程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强调实训时必须掌握正确加工方法、必须将操作安全牢记于心,之后分组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实训。通过实训,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并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及操作的安全性。

巡视过程中,对每位学生操作次数、工件质量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自觉性,督促练习效果。

五、内容总结

总结需要掌握的理论要点、仿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实训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等,针对各种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使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当天遇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通过讲解、模拟、操作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让学生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习兴趣。且通过边练习边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建平,郁志纯.数控编程与加工一体化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6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理实一体化 技校课程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一些不足,很多知识停留在理论及课件图片上,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对于药用植物与炮制后的饮片无法对接辨认。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基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教学模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学校中药种植基地,将药用植物学应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教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药用植物学课程涉及的药用植物众多,而且很多药用植物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陌生,仅靠课堂上理论的讲解,结合书本上的黑白中药手绘画起到的认知效果较差。笔者学校在教学上采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方法,依据江浙地区较为常用和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重点解析,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药用植物的辨认过程中,提高上课效率。这对于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帮助很大,使他们能够很快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成为到岗即上岗的高技能技工人才。

二、学校中药种植基地:理实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现场教学是主要方法之一,是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延展。学生可通过现场学习,增加对新植物、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凭借笔者学校自身拥有的中药种植基地,依据基地内种植的中草药,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感性认识,通过在基地内现场教学,自己动手养护植物,更能了解植物的外观、习性、药用部位、药用功效。比如对于益母草的教学,涉及叶形、叶裂、叶片互生、叶子异性同株等概念。通过理论教学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其中定义及识别方法,但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现场教学,学生经过“望、摸、比、辨”很快就能将这些知识消化并运用。这就是理实结合高效率的体现。

三、教学效果巩固:中药调剂兴趣小组

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与炮制后的饮片从外形上相差巨大,很多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后却无法辨认出其炮制后的饮片,这对今后在中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为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实现药用植物和药用饮片识别的无缝对接,学校结合中药炮制技术、中医药基础两门课程,建立了模拟中药房环境的中药调剂兴趣小组,让学生做到炮制后的饮片与其药用植物能共同对接识别,并且传授称药、包药等相关技能。兴趣小组通过每月定期举行组内竞赛,以赛代练,增加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调剂兴趣小组的形式不仅是中药识别理论教学的一种知识巩固,也是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体现,通过模拟药房环境教学,让学生提前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以理实结合的方式培养出高素质高级技工人才。

四、理实一体化成果检验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为了检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也为了检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学校特色的“技能运动会”上,增设了中药识别和调剂比赛项目,通过单味饮片、混合药包的辨认、药用功效描述等方面来考察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技能运动会”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在比赛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身培养成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效率和成果最大化,是今后各课程及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为培养高素质高职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在其施行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德军.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2(48).

[2]张九春.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J].医学教育,2012(7).

[3]赵春江.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

[4]谢芳.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3(9).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7

关键词:汽车修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汽车修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作为以汽车维修为专业的中职教育为龙头的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汽车装备的更新认识,以适应我国汽车技术发展的迅猛趋势。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用直观的接触、感性的认识来提高学生的汽车装备认知知识,并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操作、摸索训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全面掌握。

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重要性

我国在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在加大扩展中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在积极探索各种模式以提高中职教育水平,提升中职技术人才的全面素质。目前,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能力构造层次不一,由于扩大化的中职生源导致教学方法难以对学生形成普遍影响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大。普遍学生都对中职所学专业理解能力不强,随意性、懒散性比较广泛,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发展方面跟不上中职教育的知识水平,对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望而却步,不敢涉及。基于这种现状,学校要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感觉思维,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实际场景,在实践中讲解基础知识,在实习操作中完成知识的理解。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整合模式

1.学校要本着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不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正确的能力训练,教师通过关注其能力培养过程,进而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教学人文主义的渗透。

2.学校要推进“手脑风暴”教育特点,用强化的实习操作来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演示汽车工作原理,用创设性的情境为大脑思维开拓更广的渠道,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跃跃欲试,迅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渗透。

3.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将汽车专业教室划分四大功能区:汽车构造讲解区、动手拆卸实习区、故障判断检测区、最后整车完工区。汽车构造讲解区即是用多媒体工具讲解汽车构造原理、零部件构成以及汽车发动全过程;动手拆卸实习区即要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拆卸工具,对至少一台整车进行拆装和调试,按工艺要求参数对汽车构造进行熟悉操作;故障判断检测区是要配备综合分析仪对发动机故障进行排除检测,实施故障处理;整车区即是以与汽车市场相衔接,配备与市场相适的主流车型和工具。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目的的专业性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同时,理实一体化教学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辩证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但也还应看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设备不足、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景科.汽车维修专业中途实习的构想和实施[J].职业技术,2007(02).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理实一体 教学设计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要解决专业的定向性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学生必须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理论后实践,或者纯理论。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甚至跨学期,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结合,同步完成。降低了学生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上的误差,优化了教学过程。通过设计贴近课堂的实训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设计情境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感悟其中的道理,掌握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习实训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边讲授边操作,按照实际岗位操作设置实训室(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的配置),在实训室中可以使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优化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高。它适合于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尝试采取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职业院校,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把握好具体的教学环节,只做口头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要做好理实一体化,首先需要明确建构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目标如何定位,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要明确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和平台,设计什么样的学法,学生才能“我要做”。即让学生有做的机会,利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做,通过讲解能做、会做,学生才能“我要做”。因此理实一体应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教给谁?即分析学习者

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分析以及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等等。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困扰是:学生已知的内容,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平等地沟通,以确定学生的已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未知(达到目的过程中还不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知(能达到什么程度和目标)、想知(预计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和怎么知(用什么方法获取知识)。

以农产品促销教学设计为例:学情分析:多数学生为村干部,年龄在18~35岁之间,初中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和阅历,有些同学还有自己的公司,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将自己已有实践经验同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必须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在讨论、争辩、模拟、思考中自己感悟、内化知识,而不能照本宣科硬性灌输。

2.教什么?即设计学习情境和教学目标

任何一节课,教学开始阶段都存在着知识的衔接和学生情感投入的问题,尤其在学生最初集中注意力时间,中职学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通过设疑,促进学生思考;利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借助观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农产品促销教学设计为例。

认知目标是了解促销的策略及方法;

能力目标是能够结合当地农产品制定具体的促销策略;

情感目标是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激发学生对营销的兴趣和增强将来从事营销工作的信心。

3.怎么教?即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课程导入――凤头:引入清晰,目的明确,快速有效、吸引注意;过程――猪肚:解决几个问题:是否能人人兼顾?是否考虑差异性?是否能解决重点?是否能突破难点?是否有学法指导?课尾――豹尾:依托重点提炼升华,运用情感启迪深化,拓展链接课后迁移,巧妙答疑首尾呼应,树立榜样画龙点睛。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任务法”和“分组法”设计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法驱动”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任务以后,通过分组,在学生自己围绕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给予指导,增强了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农产品促销教学设计为例:

经事先调查把学生按照生源地分为四个团队,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组建模拟团队。每个团队指定一名队长,由队长迅速组织本团队成员坐在一起,领取一张4开的白纸和一盒彩笔,结合各地的农产品,根据特点展开分析、讨论拿出促销的方案,写在白纸上。完成后粘贴到黑板上,各团队推选一名代表讲解,老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最后根据各团队的促销方案,由师生共同点评各团队的优缺点,并共同归纳出产品促销的概念以及促销的常用策略和方法。

仍然以团队为单位以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的方式展示不同的推销技巧。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场景:

A:柜台推销笨鸡蛋 9元/斤

B:展销会推销苹果5元/斤

C:到超市推销新鲜的菜花2元/斤

D:上门推销大枣25元/斤

做成题签,由各队队长来抽签,然后每组选2名同学交叉扮演推销人员和顾客(客户)。以现场演练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团队的推销方式更为消费者喜欢,更具有技巧性。由其他三个团队点评,教师点评打分的方式分出胜负。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所在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模拟团队促销演练,在预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眼、脑、手、口并用,并能在模拟过程中有所感悟。

4.怎样教?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即课前准备营造气氛,贴近企业情景导入,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评价反馈收获感悟。

学习评价设计:评价什么,才能改进,评价只停留在教学的某个环节,还是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很显然答案是后者。四种评价的方式:项目评价法、量归评价法、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学习成果评价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可见,学生的成绩由技能训练的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评定标准,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训、考核三者同步进行。

教学设计是一项发挥教师才智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造性工作,教师要能够针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探索“理实一体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课堂中,有利于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弘.职业教育中理实一体教案设计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5).

[3]周宁.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浅谈[C].职称论文,2012.

[4]周明星.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9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设计

中职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让基础一般的中职生学习数学比较困难;可能是学生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也可能是学生受身边环境的影响,认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处,放弃学习数学;当然也有别的因素或者综合原因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不愿意学,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情况。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生活体验联系,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和学生专业有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生活中学数学知识,在兴趣中思考问题,通过交流探讨获得学习能力,最后把数学变为有用的工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我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精神,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与其他老师一起对现有的中职数学教学进行尝试。以下是我对设计好我数学和生活、专业、实践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一、学什么样的数学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掌握必要职业技能的学生。他们有各自的专业,需要的技能也不尽相同。数学作为一个基础文化课,从代数到几何,从函数到图像,包含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同的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也大不一样,比如学电子商务的专业学生学习计算和统计知识更加重要,而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函数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则更有用,机电类的学生对函数、几何知识要求更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教学生人人有用的数学呢?答案是肯定的。选择人人有用的数学可以使得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让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

当然,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与实践结合,不是说不需要学习和本专业无关的数学知识,毕竟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对现有数学教学模块进行分类,分为基础数学和专业数学。基础数学,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最基本的了解,能利用工具进行计算,可以减少相关的教学时间。专业数学和专业知识结合,先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利用专业模块,用数学工具计算、设计、解决相关专业的问题,教学过程依托书本,又不依赖书本,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知识进行强化教学。不管是基础数学还是专业数学,都不仅限于某一个专业,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其他专业中的应用。

二、与专业知识结合,做好精心准备

既然数学要和专业知识结合,教师就必须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一些了解。如果专业知识比较难,至少也要知道哪些专业知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我教机电专业时,在请教了专业教师后,我把函数图像、三角函数、多面体旋转体、导数的应用与机电知识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比如讲解三角函数图像时,与电工基础正弦交流电结合,让学生了解周期与频率,通过图像直接观察,通过计算得到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峰值,通过观察得到相位差。当然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探索,才能找到更适合的方式,这就需要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制定目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处问题情境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够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会使学生产生“这就是有用的数学”的感觉,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未必全部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但是这些与专业联系不大的知识也同样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实践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游戏发现规律,可以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一些结论,还可以是分组竞争情况下对问题的研究。比如在讲等差数列时,一位老师创设了“数青蛙”游戏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比如在讲多面体旋转体时,一位老师拿出简单机械零件,设计让学生完成零件的设计图,既分析了性质,又让学生作图;比如讲解指数函数时,一位老师通过让学生折纸,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变化规律。

创设情境,无论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是联系不大的知识,都要使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能很好地互动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

四、组织好学生探索交流,寻找数学理论知识

在创设好了情境,学生开始思考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向着学习目标前进。这时候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的结论。对于学生互相之间对结论的质疑、争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最终在班集体的交流之下得出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步骤,而且是对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的成就感。

五、归纳应用,提倡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需要的是有用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数学相关的知识后,可以先创设一个类似的应用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独立或者几人分组一起协作地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应用知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是学生开拓创新的基础。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比如在教正弦定理后,可以让学生仿照例题设计一个用正弦定理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用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数学方法)得到结果。

六、关于考核评价的一点思考

理实一体化教学篇10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论教学

在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关键所在,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人才培养向技术应用型方向转变,在“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理论对操作的指导意义,出现了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若不加以指导,则很难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必须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动机,提高专业理论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探索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方法,在此提出几点,共同切磋。

一、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

1.教学中,注意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动机。

把学习目标教育与工作目标教育联系起来,明确专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明白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是工作中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2.教学中,用生产中的实例教育学生。

教师可分析实际生产中的一些事故,使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没有理论指导的操作是蛮干,不仅会耽误工作,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事故。通过分析实例,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主动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

3.教学中,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在讲授每一节理论课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内容在专业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对实践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理论的价值,引起学生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对每节课的目标和意义了解越清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运用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就越强。

二、知识讲解要深入浅出,突出使用性

1.职专的学生多数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没有学习动力,他们学起专业理论来比较困难。

2.目前的教材,过于重视学科体系:内容偏多、偏难,不适合当前中职生源的实际情况;“四新”(知识、技术、材料、工艺)不新,未能充分反映当今的科技发展;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培养基本技能的内容与要求不足。有些理论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生产要求适当删减,突出实用性。国家已经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大纲,新教材也陆续出版。新大纲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彰显职教新特色,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三、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前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独创了“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每当看到学生积极讨论、争相展示的场景,我都很激动,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普高的学生一样自信。每当看到学生埋头练习、等待发言的景象,我都很欣慰,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普高的学生一样努力。……“三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

1.三项基本原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

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体,以教师和教师的教法为主导,以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线。贯彻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学定教的教学程序设计思路,教学组织体现因人施教、分类推进、异步指导、强化知识、技能训练,注重教学实效。

2.三项基本要求――“方法灵活、情趣浓厚、寓教于乐”。

课堂组织形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符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优势,激发学生情趣,课堂调控有序,师生共创快乐课堂。

3.四个基本环节――“预习―讨论―展示―反馈”。

预习:按照学案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达到预习目标,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讨论:围绕预习目标、疑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答疑解惑,体现生生互动,以强带弱,学生参与率高,力争达到全员参与。展示:各小组按教师分配的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预习、讨论的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巩固拓展知识,提升能力水平。反馈:教师根据情况适时评价、总结、提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