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22:56:01

照明工程论文

照明工程论文篇1

1.1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首先引入了先进而成熟的限额设计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限额指标,工程项目的概算不能超过预算的5%;其次对工程设计合同进行科学管理,在合同里写入投资控制内容,包括控制成本的方案等,规定主要的设计概算内容应在认可的前提下进行,并量化出具体的设计违约责任。

1.2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

首先,该工程在招标阶段即十分重视对投资的控制,以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进行科学严格的审核,在合理的范围中选取低价承建者中标;在项目施工之前,就确定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投资和支出的控制管理,并将预计的支出值和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对比,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当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投资控制偏离计划时,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了施工成本控制流程。其次,把好审批关,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更进行预控,对变更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批。如果发生的变更会为工程增加过多的造价,则应对这些变更进行限制。基于此种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变更导致的造价仅增加5%。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合理化的索赔程序使损失降至最低。在本工程项目过程中,索赔事件仅发生两起,涉及到工期3天,金额5万元。

1.3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竣工阶段,应充分在工程结算管理上把好关,尽量保证结算质量。本项目在结算阶段,引入了两级审核,即一次初审与一次复审的成本管理,若发现结算的依据不充分,或者出现了不包含在合同之中的造价部分则应严格审查,将结算值现定于可接受的范围。

2工程项目的采购控制管理

2.1合同的制定

在本案例中,涉及到的采购有物资的采购、工程采购以及服务采购。引入的采购模式属于“甲定乙购”。其中,在本项目的工程采购以及服务采购过程中,通过完善的招标,对各个参与方进行选择。在采购过程的支持下,业主方把项目过程转移到承包商,在合同的约束下和工程各方建立联系。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以下一些合同:经统计,该项目在工程实施中,合同共计30份,合同的种类已经可以覆盖该工程项目所有阶段,从而极大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合同的管理

本工程为了加强合同管理,设置了专门合同管理岗位,此岗位的职责是为合同审批流程以及文件管理负责,并以信息化的方式录入合同并提供必要的查询和检索服务。在重要合同签订之前,必须在系统中进行基于标准流程的审批,实现管理的透明化与严谨化。

3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

照明工程项目的使用时间长,因此对于质量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本项目结合照明工程的特点,为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质量监督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并通过合理的管理将质量隐患消灭在未发生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将质量因素和主要涉及到的各参与方联系起来。本工程设定了五类参与方,分别是工程项目的业主方、工程质量监督方、工程监理方、工程项目设计方和施工方,构建了质量目标管理系统其中,工程质量监督方是受业主方的委托,对此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抽查,以合理的检查措施和管理方式来对施工各参与方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管理。该工程项目在实施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的达标。

4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管理

安全生产、安全施工是照明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我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做到预防为主。首先,工程项目在选择具体的承包者时,便严格审核施工方所拥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调研查询该施工方的生产安全记录历史等资料。在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建立了严格精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以安全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使项目参与各方均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方面的职责。为了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安全管理,业主方也制订了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必要的救援预案。以每周为单位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并在一周之内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抽查,一旦发现生产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则立即对其责令停工整改,并提交整改方案和整改报告,直至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复工。如果整改不达标或者延迟,则应承受经济处罚。在严格的安全制度的管理之下,至今该项目尚未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5结束语

照明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照明工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31-02

一、引言

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光源与照明行业发展迅猛,向着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1]。近几年,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半导体照明专业技术人才[2,3]。

本文针对照明工程内容丰富、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设计了一套囊括理论教学、软件仿真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和综合测评考试方式相互结合的一套教学体系,使单调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直观,使考试不再是一张考卷而是一个综合的考评系统。

二、课程教学改革

“照明工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光度学、色度学、电光源、照明灯具、照明计算、照明光照设计、照明测量等内容。单纯的理论讲授虽然能实现知识的传承,但是却很难让知识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难免枯燥单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程尝试了三个有机结合:照明基础知识和照明测量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照明设计和仿真相结合。

1.照明基础知识和照明测量相结合。照明基础知识部分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如光通量、光强、照度、亮度、色温、光谱分布等。尽管书本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和完整的公式推导,却很难给学生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为此,在教学中做了下面尝试:在讲完光度学和色度学等内容后,马上安排课内专业实验,如积分球的测量、分度光度计的使用。积分球系统包括积分球、光谱分析部分、电源控制部分。积分球根据直径的不同,可以用来测量不同大小的电光源。它能完成电光源的光电色的测量,从而使得光通量、光谱分布、色温等概念数字化或图像化。图1所示为一个LED的光谱图和色品图,从而利于学生掌握色度学、光度学的相关概念。

分布光度计系统由旋转主机、控制机柜、探测器、计算机4部分组成。该系统可在C轴和γ轴双轴自动旋转下,自动描绘光强分布曲线、三维光强分布图、自动测定光束角、光通量、电性能参数,可导出探测器光谱光视效率函数匹配曲线测试报告及配光曲线相关文件。图2所示为一个LED的配光曲线,从而加深学生对光强、配光曲线等概念的理解。

2.书本概念与实物相结合。传统电光源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白炽灯、荧光灯、高压钠灯等。所以在讲授电光源部分非常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概念和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但是随着半导体照明的发展,LED照明逐渐进入大家的生活。由于LED的制作工艺和封装类型不同,LED的种类丰富繁杂。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LED,专门购买各种类型的LED,在授课时一边展示一边介绍,以加深学生对LED的认识。

3.照明设计和仿真相结合。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为了提高照明设计的水平,采用TracePro和Dialux仿真软件,针对特定的灯具和照明环境进行仿真设计和分析,建立系统完善的照明设计方案,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完善理论的教学思想。

4.照明灯具设计和灯具设计软件TracePro相结合。照明灯具设计主要是反射器和折射器的设计,属几何光学中的非成像光学系统的设计。TracePro是一款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非序列光线追迹软件,由美国Lambda Reseaarch公司开发,普遍用于照明系统、光学分析、辐射分析及光度分析。根据非成像原理和灯具配光要求,设计反射器或折射器,导入灯具设计软件TracePro,导入电光源,对照明效果进行追迹分析,实现从光源设计到灯具设计的过程。图3所示为利用TracePro所做的手电筒照明光学设计。

5.照明光照设计和照明设计软件Dialux相结合。在光源及照明学习中,运用Dialux等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照明场景设计,具有非常好的观察便利性以及设计方便性。Dialux是一款由德国软件公司开发的专业照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拥有最为广泛的灯具厂家支持,免费灯具库已涵盖了飞利浦、欧司朗、雷士、欧普、亚明等当今世界各地主要照明厂商的完整产品型录。Dialux也是当今市场上最具功效的照明计算软件,它能满足目前所有照明设计及计算的要求,从而完成从灯具设计到特定场所照明效果的设计。图4所示为一个教室的照明设计效果图。

三、课程考试改革

课程考试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及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结合本课程内容的特点,在考试形式和评定两方面做出了改革尝试。

1.考试形式和内容。传统的考试形式是全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学生普遍寄希望于考前划范围和讲重点,短时间内的突击复习,靠强化记忆来通过考试,而记忆力好的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较高,学生的成绩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2.考试综合评定。考试综合评定系统包括:第一,改革成绩的考核方式,改变一次期末考试就决定成绩的方式,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其次,调整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确定最佳比例;最后,注重学生反馈,积极促进考试结果向教学效果方向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通过对“照明工程”教学改革中的三个相结合以及综合考试系统,使学生对电光源发光原理及其光电色特性有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在进行的灯具及照明效果的仿真实验中,学生针对不同环境需求进行仿真设计,并最终得到了比较好的照明效果,锻炼了光学设计的能力;在团队项目实践考试中,学生相互协作,完成照明设计任务,不仅加深了光学设计的认识,也培养了团队意识。本教学改革的尝试,不仅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也促进了本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冠英,李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173-175.

照明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人因工程、大型超市、环境设施、优化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83-01

1 引言

零售商市场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从最开始的百货商场,连锁零售到如今的超级市场的模式。超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其商品的多样性迅速成为人们采购的首选方式,超市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理念。可是经过实地考察后也发现了很多大型超市依旧存在很多人因方面的问题,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照明色彩环境设计不恰当,这些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超市市场竞争力,所以以人为本的人因学的相关理论就可以为超市的空间布局,照明色彩环境设计等方面提供可行的方案指导。

2 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及其发展

2.1 人因工程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是研究人、机器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科学。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生理及心理学、医药卫生学、人体测量学、系统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成果,这不仅使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初具模型,同时也决定了人因工程科学综合且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的领域。该学科的研究目是在保证环境中人的安全舒适与健康的前提下,设计出高效合理的人机环境系统。[1]

2.2 人因工程的发展及其在服务业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的萌芽于泰勒(F.W.Taylor)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以及吉尔布雷斯夫妇(F.B.Gilbreth)的动作研究,在工业进步的时代,社会的潮流总是让人去追赶机器的进步,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注,会使人出现工作消极疲惫的现象。人因工程学的兴起于著名的“霍桑实验”,标志着工作效率研究迈入了新时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人因研究使得生产方式从人依附于机器,到以人为本的机器为人而设计的新阶段。

3 大型超市的特征

超市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类型,它与传统的制造业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着以下几点典型特征:

(1)大型超市,作为零售行业最主要,最为典型的销售模式,其产品包罗万象。也正是因为它的种类繁多才使得大型综合超市成为消费者出门购物的首选之地。所以,合理有序的将商品进行分配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2)尽管不同超市在商品布局有所差别,但商品种类和商品价值都大同小异,即超市是服务业的一种,它不能提高商品价值以及为商品提供附加价值。所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与服务是如今大型超市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4 人因工程技术在大型超市中的移植应用

4.1 优化收银台和货架布局

人因工程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为了使各种与人体尺寸有关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2]

根据人体测量学以及作业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对A超市的调查后发现:A超市人行过道的宽度设计中存在一些货架过道,商品区域内的通道过窄。在收银台处,狭窄的空间和拥挤的穿梭的人流,客流交汇易造成拥堵,所以需要增加收银区缓冲区域的面积,设立排队区域并且用显目的颜色标识。

4.2 超市照明和色彩环境设计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成果中我们得出,人的兴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照明情况的影响。照度作为评价照明情况的基本指标,是衡量超市照明环境是否适宜的重要手段。照度的设置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一是要满足最低能见度,二是要避免眩光。[6]

以调查的A超市为例,其光照环境如表1所示。

由此计算平均照度为1172.9lx,最大照度3117-最小照度337=2780lx远大于平均照度, 所以A超市照度不均匀。

将所测得数据与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比较发现,部分区域过道照度应该提高,而商品的局部光照应该降低。

除此之外,避免眩光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A超市中的眩光主要有玻璃展柜的反射眩光以及商品展台与过道亮度对比过大的反射眩光。应该通过适当调整光源位置,以及减少光源亮度对比来消除。

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对人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色彩与人的情绪都具有丰富性,但在这其中也并非是无章可循。事实上,每种色彩在人们的脑海中都有其普遍包含的情感内涵,我们要把这种情感内涵运用在色彩设计中。正确表达出商品的特质,增加顾客消费的可能性。

4.3 控制噪声和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利用声级计测试A超市的购物区的噪音情况,在日常情况下,人流量较小,噪声测试为60分贝上下,满足人体工程学对噪声环境的管控标准,但在节假日,或者超市促销活动期间,超市内的噪声显著增强,甚至可到达86分贝,在这种环境中,不但会对人的听觉造成一定的损伤,还会使顾客出现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良好的空气环境在顾客的购物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对A超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水产,肉食区的腥臭味十分明显,并且水产肉类区与熟食区的距离较近,影响了顾客对于糕点熟食的购买欲望。对此,人因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布局上,使水产肉类区远离糕点熟食区,以防止鱼肉类食材的腥臭味影响到顾客消费者挑选熟食以及糕点;其次,要按时更换鱼缸中的水,如果出现死鱼要及时的捞出,保证鱼缸水的干净清新。超市还可以摆放空气清新剂等,对不良气体进行稀释;最后,注意通风换气,良好的换气系统可以保证超市的清新卫生。

参考文献

[1] 郭伏等.人因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曹琦.人机工程.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3] 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宋组祥.工程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阮宝湘.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阮宝湘编.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朱祖祥主编.人类工效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照明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改;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技校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各个技工院校都在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地开发实用性、有价值的课程。这些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探究性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的上课地点从教室挪到了实验室,先是讲一大堆的理论,然后老师做示范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再模仿老师做一遍,没有掌握的,教师会再做一次示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后的工作中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而真正的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传统教学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者分段实施,在教学上各成体系。理论课程在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师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实训课程在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虽能动手操作,但对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而且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训课程并不在同一时段。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统筹,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一体化设备及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先要开发教材。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并适用于电工技能工作室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工技能工作室配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卡片张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协调工作。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具备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可以尝试开发电工技能工作室,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而且融入企业现场管理的诸多因素,将工作室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实作区、理论教学区、物料管理区、讨论区、信息检索区。

实作区:可以在原电力拖动实验室的基础上,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扩建而成。实作区共设实作小组10个,每个小组配备电动机实训工具2套,实训操作电路板及元器件2套,可供4至6人完成操作与试车。

信息检索区: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在实作区新建信息检索区。主要由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文字资料组成,包括各类专业教材、参考资料、学术期刊等,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阅,也可供学生深入研究。

理论教学区:可设理论教学教室一间,供10个教学小组完成教学,期中每个小组配备桌牌一套,由组员自行令名并写上小组座右铭,以此共勉。教学区还可配备多媒体教学用具与白板一块,用于教学和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在相应区域内学习和工作,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电工技能工作室多媒体主控台的设计非常实用,该主控台除了控制工作室内各工作岛及其他教学设备电源外,还备有视频网络系统,教师可随时监控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备使用异常情况。另外,多媒体主控台的VGA切换器课也可方便切换投影不同电脑设备的画面,在展示环节的应用十分便捷。在电工技能工作室,可开展“照明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动力系统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装调与维修”“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机床电气线路安装、测绘、运行与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教学活动。针对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这门课,学校选取了“家庭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公共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户外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授课过程中,每次上课,教师都会引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接到任务以后,分组讨论怎样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出问题,思考“怎样做和为什么做”,再通过查阅、收集咨询区资料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最后的评价打分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企业7S管理制度在一体化课堂中的融入,让学生提前体验了现代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课堂的主体也由老师变成了学生。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照明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 参照依赖;预期理论;后悔理论;文化;目标

分类号 B849:C91

1 引言

传统的决策理论假设认为人们的决策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的,但是大量的经验和实证研究表明人们的决策过程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隐含着一定的参考标准,对决策方案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也是以某个参考标准为依据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是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的。Kahneman和Tversky(1979)最早对参照依赖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他们让两组不同的被试回答下面两组问题:第一组中,假设你现在有1000美元,除此之外你可以选择下面两项。A,一定获得500美元;B,50%可能获得1000美元,50%一无所获。第二组中,假设你现在有2000美元,除此之外你可以选择下面两项。A,一定获得500美元;B,50%可能获得1 000美元,50%一无所获。从净收益来看,两项是等价的,但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一组中84%的被试选A,在第二组中69%的被试选B。

Kahneman和Tversky(1979)在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中首次提出“参照点”(referencepoint)的概念,预期理论是在对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一系列修正的基础上提出的描述性的决策理论,预期理论由两个重要的函数构成,即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价值函数是被试对同等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心理效用的现象形成的“S”形曲线(张军伟,徐富明,刘腾飞,蒋多,文桂婵,2011),即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的表现曲线。在价值函数中,参照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认为决策者的效用是依据财产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变化而不是财产的现有量决定的,如果决策者感知到他的现有财产高于参照点,就会感觉到收益;相反,如果感觉当前的财产低于参照点,就会认为受到了损失(Kahneman & Tversky,1979)。在上面的选择中个体在两个问题中获得的净收益是一样的,但两组选取的参照点不一样,导致个体的选择结果也不同,第一组的被试以1000美元为参照点,倾向于风险规避,第二组则以2000美元为参照点,倾向于风险寻求。参照依赖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如损失规避(Maggi,2006;Neuman & Neuman,2007;Gimpel,2007;De Giorgi& Post,2011)、处置效应(Kliger & Kudryavtsev,2008;Aerts,Campenhout,& Caneghem,2008;Chiyachantana & Yang,2010)、安于现状偏差(Apesteguia & Ballester,2009)等,因此对参照依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预期理论中,参照点可以是决策者的现状(Tversky & Kalaneman,1991,1992;Hsee &Abelson,1991)或者是抱负水平(Siegel,1957)。研究者根据参照点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如Yates和Stone(1992)将参照点分为现状参照点(status quoreferences,),即个体以当前所处的现实情况(当前财富水平、当前绩效水平、当前健康水平等)为参照点:非现状参照点(non-status quo references)。即指没有客观现状参照的情形,如个体以目标绩效、期望或者抱负水平等这些对未来情况的感知作为参照点(何贵兵,于永菊,2006)。Dholakkia和Simonson(2005)总结了消费领域中的参照点,并提出隐性参照点(implicit reference points)和显性参照点(explicit reference points),前者主要包括购买者方面的期望价格和品牌等,而后者是指卖方采用的最低价格等(Tamanidis,Owusu-Frimpong,& Marciniak,2010)。此外,由于实际选择的复杂性,进而产生了对多种参照点的研究,如多重参照点对管理者的决策影响(Huang & Tseng,2007)、多重谈判中的参照依赖(Gimpel,2007)。

除了上述的分类研究外,在行为经济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参照依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Baucells,Weber,& Welfens,2011;Viscusi &Huber,2012)。如在保险需求中,研究者发现个体会将现状和全额保险费用作为自己选择的依据(Schmidt,2012);在医疗保健方面,研究者发现通过引导决策者对当前和未来可能损失的参照点的改变,使他们采取医疗治疗从而减少患病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改变病人的参照点使病人接受预防性的健康检查(Schwartz,Goldberg,& Hazen,2008);在谈判中,由于参照依赖的存在,实际的谈判经常受到第一出价的影响(张志学,王敏,韩玉兰,2006),同时,谈判的结果也影响到参照依赖,当谈判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评价时可能会改变谈判者的参照点,从而使谈判者适应心理感受。积极的情绪对参照点的影响使谈判者倾向于达成一致,可以促进谈判(Johnson,Ilies,& Boles,2012);在企业的奖金制定方面,由于参照依赖的存在,员工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奖金进行评价,其结果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以及随后的工作效率(Ockenfels,Sliwka,& Werner,2010)。

从上述可知,参照依赖效应是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的,由于其普遍性和稳定性,对其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阐述参照依赖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当前参照依赖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 心理机制

参照依赖的概念自提出之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包括提出者Kahneman和Tversky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当前关于参照依赖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预期理论、后悔理论和三阶段参照点理论。

2.1 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用以解释风险情境下的决策的一种理论模型。价值函数是预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函数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1)财富是递增的;(2)参照依赖,即个体解释决策选择的收益或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3)表现出损失规避,即在对心理效用的改变上,同等的损失比收益的作用大一些;(4)具有敏感性递减(diminishing sensitivity)的特点,即在损失和收益区域内,边际价值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DeBorger & Fosgerau,2008)。在价值函数“S”形曲线的中点,即被试既不感到收益也不感到损失的点则为参照点。参照依赖的主要特点就是损失规避和敏感性递减(Schmidt,2012)。预期理论对于参照依赖现象的解释在于参照点的确定,最初他们认为参照点即为决策者的现状或者期望,人们在决策时将决策结果与现状或期望作比较,从而表现出参照依赖行为。

该理论首次阐述了参照依赖的现象,并得到后继研究的证实。在预期理论的基础上,Tversky和Kahneman(1991)提出了参照依赖偏好(reference—dependent preferences)模型,说明了在风险决策中由于参照依赖而出现的损失规避现象。在该模型的基础上,Koszegi和Rabin(2007)也提出参照点是个体的一种理性预期,认为参照点以一种内生性的规则存在于任何环境中,并且认为参照点是关于近期信念(recent beliefs)的结果,例如,一个员工如果期望获得5000元的薪水,实际拿到了4000元时,会认为是损失:对于纳税人而言,期望交的是3000元,实际交了2000元的税时,则认为是收益。由于个体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们认为参照依赖是一个随机分布的函数(Koszegi& Rabin,2006,2007;Banerji & Gupta,2011)。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当被试期望越高的时候工作也会越努力,然而,当计件工资和固定工资相等的时候,许多被试则停止工作(Abeler,Falk,Gotte,& Huffman,2011),也说明了参照点是个体预期的结果。

然而,预期理论提出并确定了参照点,但是并没有阐述参照点如何随时间变化。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或期望并非固定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所以对动态参照点的适应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释。此外,对于期望作为参照点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性的结论。在近期的研究中,Apesteguia和Ballester(2009)认为参照点相当于决策者的默认选项,最后一次的选择确定了一次的参照点,认为采取当前的决策是根据与默认选项相联系的顺序偏好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期决定的。

2.2 后悔理论

后悔(regret)是个体在生活中体验较多的一种负面情绪,是个体在想象出如果选择其他行为会产生比当前更好的结果时产生的一种由认知引发的消极情绪(Zeelenberg,1999)。在行为决策中后悔理论强调由于没有选择另一种方案而导致的“后悔功能”的存在,认为每种决策结果都会产生一种相反的(选另一种)联系,并进行比较,如果决策的结果好于选择另一种可能的结果,就会产生收益的心理感受,否则会产生损失的感受。后悔理论对参照点的解释最早由Bell(1982)、Loomes和Sugden(1982)提出,他们认为后悔程度是以先前的替代选择或目标为参照点得出的,当得到的结果是不愉快的(那是之前我们可以做出不同选择的)时候,后悔就会被唤醒;相反,如果另一个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人们会感到高兴(Van Diik & Zeelenberg,2005)。

后悔理论得到了相关研究的验证,Huang和Tseng(2007)进行了多重参照点决策中后悔的实证研究。他们让公司的管理者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后悔程度的评定:杰克是一个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销售主管,他正在考核几个潜在的分销商。筛选搜索后,他只考虑三个公司ABG,并决定与A合作,主要因为他期望A能提供比其他公司更高的销售增长率(他认为A明年能增长6%)。一年后,A的销售增长是3%,B却是12%,G下降了4%(这两个都被两个竞争者雇佣了),杰克现在对和A合作感觉怎样?其结果表明:管理者在对那些由于不同行动产生的可能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后悔情绪;销售人员在判断他们后悔的时候采用的是多重参照点,当评价他们的决策后悔时采用社会比较和暂时信息比较,认为管理者的事后决策后悔主要是由相对于参照点的得失引起的,而与得失的程度无关(Huang & Tseng,2007)。后悔理论从情绪的认知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参照依赖现象,然而该理论对于先验构建的参照点解释不如预期理论那么有力。如:人们将预期作为参照点时,并不知道将来结果带来的情绪体验(比如,消极)。

2.3 三阶段参照点理论

三阶段参照点理论(Tri-reference-point theoryTRP)由Wang和Johnson(2012)提出,他们认为在风险决策中要考虑三个参照点的影响,现状(SQ)、目标(G)和最低要求(MR)。TRP理论认为决策者同时希望超越目标、提高现状、保持在最低要求之上。这些参照点将结果分成:失败区域(在最低要求之下)、损失区域(在最低要求和现状之间)、收益(在现状和目标之间)、成功(达到目标或以上),在每一区域都有特殊的价值功能。并且假设到达目标和低于最低需求有一个心理上的效益,例如:一个售货员完成了她的目标,她可能确实得到了奖金增加了她的主观价值体验,但是同时,工作满意度、赞扬、职业安全感等等则是额外产生的效用;然而,如果她的收入在维持生计之下即低于MR。那么与主观体验相联系的价值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使工资的数量和效用没有直接的影响(Wang & Johnson,2012)。

TRP理论扩展了预期理论中价值函数只有一个参照点的情形,考虑了多个参照点的影响。从该理论可以看出,个体在风险选择能够使他们有机会移动到参照点之上的时候会表现强的风险寻求的趋势;同样的,人们在相对安全选择中为了确保他们有机会保持在参照点之上会表现风险规避。此外,TRP认为在这些参照点上边际效益的程度不同,最大的改变在MR,之后是G最后是SQ,这种假设基于进化的理论,也符合人们“安全第一”的观点(Wang,2008)。其他研究者通过对大学生对就业的薪酬制度的偏好和选择也对三参照点理论的独特推断进行了检验(王晓田,桑轲,2009)。Koop和Johnson(2010)用实验数据证明了有三个特殊的参照点(SQ、G、MR)共同影响人们的行为,但没有得出同时用三种参照点的强有力的证据。

2.4 其他理论

预期理论、后悔理论和三阶段参照点理论都对参照依赖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研究者也在实证研究中证实了这三种观点。除了这三种机制外,标准理论(norm theory)、信息加权模型(informationweighting function)和程数说(route)也对参照依赖做出了一定的解释。标准理论由Kahneman和Miller(1986)首先提出,其观点认为参照点既可以是先验的,也可以是在事件发生后针对结果构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是采用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方式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假设,一般以反事实条件句的形式出现,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而且其激活是自动化的过程。标准理论认为对每个刺激物,人们都会在特定的结果中寻找他们自己的标准(norm),即参照点,所以,当个体对某一事件做出选择时,另一个未选择项会自动激活,并成为参照点作为个体比较的依据。标准理论对参照依赖的解释主要是从事后对反事实结果的构建方面说明的,由于反事实思维具有易得性(availability)(陈俊,贺晓玲,张积家,2007),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将其假设的结果作为参照比较的对象,然而在参照依赖方面的后续研究并不多;信息加权模型是在预期理论权重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aucells et a1.,2011),该模型认为参照点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权的过程,在认知过程中,受到个体不同感受和经历的影响,不同的信息被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一个信息的权重函数,参照点的形成就是个体形成权重函数的过程。他们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测量参照点,研究了在消费领域中个体参照点形成的函数,认为参照点是若干个因素的函数,包括买入价、当前价、最高价、最低价和平均价,其结果表明:买入价和当前价格的权重最大。决策者对参照点的更新是对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反应,更新收益比损失快。Gneezy(2005)也提出历史最高价决定了参照点,支持了该模型。该模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参照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权函数,我们可以用新的信息动态解释参照点的更新,因此可以很好地解释参照点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但是,对于参照点若干因素的确定局限在外源性的因素,部分内生性的因素如:交易习惯、性格特质、过度自信等对函数的构成考虑不够,需进一步的研究;程数(route)是指同一拥有物(possession)(可见或不可见)经过拥有者的次数(刘欢,梁竹苑,李纾,2009),该理论主要是通过对损失规避的解释来说明参照点的动态变化,认为程数通过改变心理感受的强度影响了损失规避的程度,也就是程数的改变使得参照点产生变化从而导致了损失规避现象的出现。刘欢等(2009)通过实验验证了损失或获得的程数发生变化时,损失规避的行为会发生变化同时引起心理感受的强度也不同。程数说从新的角度对损失规避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也从侧面表明了损失规避过程中对参照点的选择可能是由程数所决定,然而目前我们还很难对参照点的变化进行直接的测量和检验,无法更深一步说明程数和参照点之间的关系,需将来更为细致的研究。

3 影响因素

参照依赖的现象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者也对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情绪状态、文化、目标、认知对象的特点等。

3.1 经验

人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做一些决定,同时又受到所做决定结果的影响,这就使得以后的决定或多或少的受到以前所做决定的影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态度体验、知识积累和认知加工的方式等经验都会使得参照点的选择有所不同,所以经验是影响参照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网上在线进行球员交换的研究,发现一个心理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是将最低价格作为参照点(Trautmann & Traxler,2010),人们从经验出发,当出现最低价时,自然联想到收益。Rosenkranz和Schmitz(2007)研究发现在谈判中卖家公开的最低价很有可能被买家作为参照点影响其愿意支付的价格,支持了经验的影响作用。研究者通过研究参照点价格对公司合并和收购的影响发现,股票价格的最高值在合并和收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说明了经验的影响。决策者由于知识和风险经验不同,也会影响参照依赖的程度(Baker,Pan,&Wurgler,2011),Kwon和Lee(2009)研究了金融产品中参照依赖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认为个体的主观知识在参照信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主观知识低的情况下,会忽略客观属性的知识,参照点不会对产品的评价产生影响。个体的知觉水平低可能阻止其使用外部参照信息,然而,消费者如果相信他拥有知识(高的主观知识),则在安全参照的情况下有积极的影响,在风险参照中有消极的影响。两种知识之间的差异可以引起更大的评价偏差(Kwon & Lee,2009)。综上所述,经验对参照依赖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2 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和决策过程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一致的观点认为,在高风险情境下,积极的情绪多与损失规避的行为相联系;而在低风险情境下,积极的情绪则会增加风险寻求的行为(Johnson et a1.,2012),也就是说情绪的状态会影响个体对参照对象的选择。Johnson等(2012)研究了决策者的初始情感状态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决策评估以及这些评估又如何影响他们的情感状态。他们的结果表明:人们总是事后改变他们的参照点,并且依据他们的决策结果重新定义得失,如果一个可选的参照点使得他们的决策结果是积极的,他们就会选择。也就是决策者倾向于选择可以使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或者修复消极的情绪状态的参照点。在积极情绪中,以结果是输为参照点的被试满意度比结果是赢为参照点的更高,说明决策者在进行评估时,积极情绪者比消极情绪者更多的集中于反事实的可选择的参照点(接受比赢的结果好或者比输得结果差)。这表明了被试在结果评价中依据是否会赢或者输采取不同的参照点。被试集中在赢的结果中,使得他们维持积极的情绪或者改善消极的情绪,输了的被试集中在他们没有选择另一个可能会输得更大的结果上,这种方式使得被试能够维持积极的情绪和修复消极的情绪,这就和情绪管理理论一致,因此他们认为,情绪管理的认知机制可能就是参照点的选择。也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状态间接塑造了消费者最后选择的结果,因此情绪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参照点的选择(Tarnanidis et a1.,2010)。Carnevale(2008)的研究也发现在谈判中,积极的情绪会使谈判者的参照点移向收益的区域,从而使谈判者更愿意去让步,更快的达成一致;而在消极的情况下,谈判者往往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使其参照点移向损失的区域,不利于一致的达成。从上可知,情绪状态对参照点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在参照依赖现象中起着关键作用。

3.3 文化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决策也会存在差异,研究者对参照依赖也进行了跨文化研究。Arkes,Hirshleifer,Jiang和Lim(2010)通过问卷调查和以现金作为奖励的实验中发现亚洲人比美国人的参照点适应性要强。在损失和收益相同的条件下,所有国家的被试对收益的参照点适应性更强,相对与亚洲人,美国人对于新的价格表现了更大的适应。他们从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方面做出了解释:认为人们都有享乐最大化的情感趋向,而不同的文化在这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文化在人们认清现状和偏离参照点最大限度的享乐中起到了调节平衡作用。对于亚洲人适应强,可能是由于亚洲人的损失规避较小从而使他们增大了享乐的效用。从参照点适应的理论可知:由于损失规避小,随着损失的增大,而灵敏度递减,个体感受到的痛苦就小。另外,不同文化下人们形成的观点使得亚洲人有更大的可塑性而美国人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偏好和人格。例如,中国人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而美国人则希望现实符合他自己的想法,因此导致亚洲人更容易适应(Arkes et a1.,2010)。

有研究发现与北美投资者相比,中国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当价格下降的时候买进而当价格上升的时候卖出;与美国人相比,中国被试或者亚洲的被试,更倾向于预测损失之后会有收益,或者说收益之后就会有损失,这些差异在初始价格变动后人们对股票的估计价格和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有着重要的意义(Ji,Zhang,& Guo,2008),也说明不同文化下对参照点的适应存在差异。此外,Hsee和Weber(1999)对中国人和美国人风险偏好的研究也说明了不同文化对参照依赖的影响。综上可知,文化也是影响参照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目标

我们知道目标可能会作为个体的一个参照点,因此个体设定的目标不同也会影响参照点的选取,如:两位电脑销售人员上一季度的销售额都是500台,A希望这一季度的目标是600台,B的目标是700台,而这季度末两人的销售额都是650台,此时A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B则认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有研究者认为个体设置的不同目标,可以改变个体的选择偏好,最终会影响他们的行为(Tarnanidis et a1.,2010);Heath,Larrick和Wu(1999)也提出个体目标的设置导致了参照点的移动,从而出现参照依赖现象。由此可见,参照依赖受到目标的影响。

3.5 认知对象的特点

有相关研究提出,个体对不同参照点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备择参照点,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相对于购买意图,价格的分布更能影响判断,当判断价格的吸引力时价格的分布范围会强烈地影响判断任务(Suk,Yoon,Lichtenstein,& Song,2010),即不同的价格分布会对个体参照点的选择产生影响:还有研究者认为消费者面临的可供选择的产品分类越多,决策就会变得越模糊,也越不确定(Tamanidis et a1.,2010)。最终使得参照点的选择严重受到产品种类多少的影响。由上可知价格的分布、产品的种类等这些认知对象的特点也会影响到个体参照依赖现象。

除上述因素以外,有研究者认为年龄(Suzuki& Kume,2008)、性格特质(Baucells et a1.,2011)、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和风险认知(张文慧,王晓田,2008)也对参照依赖有所影响。另有学者对孕妇的参照依赖偏好和损失规避进行了研究,结果是否适用男性并无验证(Neuman & Neuman,2007);也有学者研究了男女对工资收入的参照依赖现象,发现并无性别差异(Georgellis,Gregoriou,& Tsitsianis,2008,),但其他领域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参照依赖现象的出现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具有情境依赖性(Johnson et a1.,2012),因此,情境是参照依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对此的研究不是很深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 小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参照依赖是指人们对自己得失的判断不是依据可能结果的绝对效用值,而是以偏离自己参照点的方向和程度来决定的,结果在参照点之上,会认为自己是收益的,之下则认为自己是损失的。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此现象的研究也遍及各个领域,如:价格评估、品牌选择(Arkes et a1.,2010)、谈判、人事招聘(Johnson et a1.,2012)等等。经研究者的验证,预期理论、后悔理论、三阶段参照点理论、标准理论以及信息加权模型和程数说都可以对参照依赖现象的心理机制进行很好的解释。预期理论首次提出参照依赖现象,并认为个体将预期作为参照点进行比较;后悔理论从后悔情绪的产生角度对参照依赖现象给予了说明;三阶段参照点理论通过三个参照点来对参照依赖进行解释;标准理论则是从人们决策时反事实思维方面进行了解释:信息加权模型从认知的角度来说明个体在决策时根据对象不同的权重来构建参照依赖的函数;程数说则从损失规避的角度来对参照依赖进行了说明。此外,情绪状态、经验、不同的文化、目标和认知对象的特点都会对参照依赖现象造成影响。未来对参照依赖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和探索。

第一,加深对参照依赖中参照点产生根源的研究。首先,参照点是预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参照依赖的表现离不开参照点的确定,尽管在预期理论中,主要是现状作为参照点,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参照点的多样性,然而关于专门参照点的理论却不多(Holmes,Bromiley,Devers,Holcomb,& McGuire,2011),对预期理论应用的关键也是对参照点的选择(Schmidt,2012)。关于参照点是否是内生性的,研究者的意见也不一致(Viscusi & Huber,2012),因此,以后的研究应关注此点;其次,预期理论中的参照点,主要是单一的参照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当比较对象较多时,个体选择哪种作为自己的参照点即多重参照点也应是研究的重点,但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Huang & Tseng,2007),此外,也有学者研究了预期理论中价值函数和多重参照点的关系(Koop &Johnson,2010),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参照依赖行为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但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现实的复杂性往往会使决策者的判断出现多种可能性,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现场研究来丰富多重参照点的理论;最后,参照依赖是由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还应深入研究,特别是复杂的情境因素。

第二,深入研究参照依赖的神经机制。大脑有相应的脑区对应决策判断的过程,但是关于参照依赖的神经机制研究不多,我国学者采用实验法探究了大脑监控系统如何对事件的好坏以及好坏程度进行评定的。结果发现反馈相关的ERP成分不是反映对绝对信息的加工,而是反映以赌注所在的区间为参照点的相对信息的加工。其研究表明了FRN所代表的效价评价的参照依赖效应,从神经机制上揭示P300所代表的数量加工的参照依赖效应。虽初步得出被试将赌注所在的区间作为参照点,却不知道在心理上被试将多大的区间范围看作是参照点(向玲,王宝玺,张庆林,袁宏,2008),,在未来的研究中,可综合运用ERP、fMRI及PET等技术手段,多方位的来探讨参照依赖产生的神经机制。

第三,加强动态参照点和多重参照点的研究。我们知道参照依赖的适应依赖于参照点的变化,其变化的复杂性也是将来研究的重点,有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检验了工人对工作场所属性参照的动态调整,提出了动态参照点的一个指数平滑转换回归的模型(Exponential SmoothTransition Autoregressive),得出调整的速度随着参照点的距离非线性增加,对工作满意度变动的调整快于收入和工作时间(Georgellis et a1.,2008),动态参照适应过程的表征和内部转换的机制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动态的管理决策中,参照依赖的作用也是未来关注的焦点(Goldfarb et a1.,2011);对多重参照点的研究也是将来研究的方向,Wang和Johnson(2012)在单一参照点的基础上所做的三阶段参照点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复杂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否还有更多其它的参照点在其中起作用,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照明工程论文篇6

本刊主要发表学术水平高、研究方法新颖的论文,中、英文均可,且优先发表有基金项目的论文(特别是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同时,欢迎汽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撰写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综述与展望性文章。

本刊内容定位

综述・展望 研究・开发 设计・计算 试验・测试 材料・工艺・设备 节能・排放 安全・碰撞

振动・噪声 车身・造型 汽车电子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新型式汽车

稿件要求

为保证本刊的学术水平以及满足相关检索机构要求,对来稿作如下要求。

1.必须有创新性、学术性、探索性,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2.应包括以下项目:英汉对照题目(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英汉对照作者姓名、英汉对照作者单位、英汉对照摘要、英汉对照关键词,关键词最好3~5个。

3.来稿以5 000字以上为宜,最低不少于4 000字。

4.请附论文责任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并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产生的论文首页页脚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具体格式执行《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5.摘要包括中、英文,执行《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英文不超过150个单词。摘要采取第三人称表述,重点报道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具有独创性的具体结果和结论。摘要首先写出作者的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写出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所用的方法,包括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等;最后,写出体现作者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结果和结论,以突出论文的创新、独到之处。

6.为了方便读者检索、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请注明论文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上查找。

7.参考文献执行《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建议引用本领域近年研究成果,中文和其它非英文参考文献必须要有对应的英文表述。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8.本刊为全彩印刷,因此请作者在投稿时使用彩色图片。论文插图必须清晰、规范,请不要以(JPG\BMP、TIFF)格式插入Word文件,应以矢量格式插入Word文件(照片除外),鼠标双击图时可链接原软件。矢量格式有:*.ai、*.eps、*.fig、*.dwg、*.org、*.vsd等。作者照片必须为标准一寸免冠彩照,最好为白底。

9.稿件刊出即付稿酬。被录用稿件的版权(包括纸质版权、电子版权和网络版权)归《汽车工程学报》所有。

照明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光源与照明;教学方法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Yang Guanghua1, Niu Pingjuan1, Li Yulan2, Fu Xiansong1

1.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Academy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Tianjin, 300161, China

Abstract: Lamps and lighting professional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ary that include knowledge about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d industrial design and other subjects, and its industrial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people's working lives. Making enterprises’ demand for talent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situational approach, students can be taught intuitively by using DIAlux and other design software about the indoor lighting, square lighting, museum lighting, hotels, other multi-scene lighting and road lighting, and risen from intuitive to the theoretical range. It is completed at last to integrate with th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learning, leading and learning by self, rational learning and perceptual learning,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 teaching methods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及文化的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以灯具为代表的光源照明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在汽车、道路及景观照明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各类光源也为室内外环境增添了美丽的景观和色彩。由于照明光源的使用需求较大,应用领域及环境复杂,涉及知识非常广泛,在实际设计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才能使其在安全、可靠、舒适方面得到保障。光源与照明专业就是学习如何利用及制备传统光源,创新性地制备和利用新型光源的专业,通过学习,学生能并把恰当的光源应用到各个领域,能够使照明达到节能、环保、健康、安全及美观的要求。它是国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并形成了非常庞杂的产业集群。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及工作中,人们自小到大都在接触光源及照明,包括白炽灯、荧光灯、金卤灯、钠灯、汞灯以及LED光源等,对光源与照明的基本应用非常熟悉。然而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很难较好地把握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转换关系,提升设计及应用水平,妥善处理实际应用中包括光健康、光污染等问题。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丰富的多场景照明环境中,直接感受各种灯具的应用、各种使用场所的布局和结构、各种装饰材料的组合关系,加深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在光源与照明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 情境教学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3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加或减少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1-3]。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作用来进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入学生的意识之中,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由于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是人为有意识创设并经过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认知。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调动学生情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学生本身的自我认知活动。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与之相区别的是,演示教学法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展现效果。

光源及照明专业主要内容包括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低压钠灯、大功率LED等光源与灯具的教学,还包括室内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演艺照明、汽车电子照明等照明场所及情境教学,实践性强。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实物、图片、场景视频、现场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并且伴有教师的特定讲解,会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健康情绪,从而对课程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2 应用方法及程序

2.1 DIAlux软件及半导体照明

在光源及照明学习中,运用DIAlux等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照明场景设计,具有非常好的观察便利性以及设计方便性。DIAlux是一款灯光照明设计软件,可免费获得,适用于所有灯具厂家提供的灯具(如图1所示)。DIAlux也是当今市场上最具功效的照明计算软件,它能满足目前所有照明设计及计算的要求。此外,专业的照明设计软件还有:AGI 32,Light Star,Lumen micro,Autolux及Inspire等。

图1

在照明应用中,除了传统照明之外,半导体照明是目前最重要的新型节能光源,已经进入销售及应用,在背光照明、便携照明以及室内外照明方面均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和荧光灯一起成为主要照明光源。在照明环境中,如何充分考虑这些新型光源的特点、相互代替性以及新的灯具及环境搭配等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讲解,如果能配合情境进行深入讲解,教学效果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2.2 照明设计要求与企业实际分析

为了服务企业,培养应用型中高工程技术人才,照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为此,我们专程到全国各地的一些企业和公司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现代照明中所用的灯具种类型号非常多,在某一情境下可供选择的灯具不可胜数。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灯具的设计除满足照明中的安全可靠、长寿命、照度、色温、显色性等基本需要之外,还应考虑安装的方便性、造型的美观性、受众的特别关注点、灯具材料的新颖实用性以及节能环保等诸多特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创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精神必须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从而提升环境与人之间的亲密度,最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在调研中发现,灯具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是灯具材料、灯具造型、光型设计以及与环境相匹配的材料光学反射特性。学生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及实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

2.3 情境法教学法的应用

照明应用中有许多不同的情境,需要分别创设情境,通常归纳为以下几种:

2.3.1 家居及工作间生活展现情境

室内照明中最主要的应用为家居照明和写字楼照明,这两类室内照明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境。家居照明分小、中、别墅等不同户型,侧重点根据主人喜爱的风格决定,更多的是温馨安适;写字楼等室内照明属于工作照明,主要以肃穆冷静为出发点。室内照明的设计把在现场的人们带入相应的场景,或为放松,或为紧张集中精力,从而能够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从这些照明场景中选取一些典型场景,采用不同照明灯具进行照明,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配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把这些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加学生对情境的基本认识,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就可以增加学生的设计视野。

2.3.2 广场照明景观演示情境

设计广场及宏大的场所照明需要广阔的思维,应以主要建筑物为中心,设计必要的辅助背景,考虑到白天及夜晚的不同,形成白天风格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夜晚景观则以轮廓性为主,从而演示某一特定场所情境。由于情境的场景通常较大,需要分析光源的应用种类、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广场的应用性质,一般以大功率的高压气体放电灯辅以局部照明的LED光源,从主要照明和背景照明入手,构建演示情境,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2.3.3 博物馆再现情境

以博物馆及画廊等为代表的静态照明情境以静态美为主,表现出历史、自然、内涵、时间的凝滞等概念。在这种情境中,丰富的光线表现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用计算机软件再现实际及仿真情境,实际上是把照明设计内容形象化,并随之塑造个人的设计风格。

2.3.4 饭店酒吧情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交流需要不同的场景。中国人有着特定的文化,通常以餐饮时的交流为商业交流的主要方式,这时的照明设计以富丽堂皇、风格独特的文化格调,配以辅助的照明,使人处于放松及舒适的情境。由于与西方交流的增加,以私人交流隐私为主的酒吧等也在逐渐增加,这种情境下更多注重安静、隐私、不同空间的隔绝和共享,给人以文雅的感觉。这些情境的照明更多地需要LED的多色照明辅助,需要情境的表现力。

2.3.5 演艺表演情境

舞台表演中需要更多呈现动态的效果,通常需要辅以不同的光影表现力,此外还需要音乐音响的配合。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而用计算机控制的灯光照明与音乐配合,一起渲染艺术表现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为关键的是选取的乐曲与不同照明在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这种动态表现需要更为精妙的灯光照明配合,所以需要非常复杂的位置配光以及不同功率照度的光源。由于演艺剧目多种多样,所以照明表现也应给予具体配合,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必须能够呈现出多种表演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演艺照明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把握,也对舞台照明的复杂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

2.3.6 道路、工厂等公共照明情境

道路及工厂照明更多的是强调安全性、高效性以及节省成本等特点,这些情境与以上情境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客观、简易、够用,不需要更多的表现力。因此,在这些情境教学中更多的是考虑照明标准规定,包括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必须详细分析照明标准要求,并用相应软件仿真,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应的照明标准的设计原因及目的。在情境设计过程中,把各种相应光源分别表现出来,运用这种直观手段,再辅以教师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展现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观的感受得到增强。

3 照明情境教学需要考虑的相关原则

为了更好地使照明理论和情境教学相结合,需要考虑以下应用原则[4-6]:

3.1 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人的认知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其刻苦学习和钻研精神,使他们有意识地努力学习,还要分析如何调动情感、兴趣、愿望及潜能等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无意识促进作用。两者统一在一起,会从两个方面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无意识学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影响力。无意识与有意识统一,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人的学习思维与联想既有秩序,又在自由驰骋,这就达成了情境教学追求的目标。

3.2 快乐学习原则

根据人们认知思维活动,其学习效率与心理激素水平是相关的。当教师在轻松情境或气氛中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够使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找出创新点,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照明设计中的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锻炼并最终达到目标,并且尽可能减轻其学习的心理负担。

3.3 主导与自主并列原则

情境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是主体地位。在当前阶段,可以安排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其余多数时间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完成理论及基础内容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及探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考虑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保持教师角色的权威性,又能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考虑其学习接受能力,但这种学习是一种接收后慢慢消化的过程,大学的课程往往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所以先主导后交流,先引导后自主是大学学习的教学主线。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

4 结束语

光源与照明是一个新兴的特色专业,具有时代感和传统精神,它和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要做好专业教学工作需要下大工夫,从多种有益的教学方法入手。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应用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光源及照明环境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模糊转变为精确和深刻,从喜欢到专业。应从快乐精神、主体精神及意识培养等几个原则入手,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兼机制和特点分析[J].教育科学,2003,19(5):24-26.

[2] 栾香武.浅谈情境教学法[J].教育探索,1995(5):34-37.

[3]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4] 赵洪冰,王忠福.以人为本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126-128.

照明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工法;编写;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自1984年引入工法管理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宣传阶段、工法试行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1]。施工一线人员流动性大,初次参与工法编写的人员常常不得要领,如何快速掌握工法编制要点,编写出高质量的工法,展示企业施工水平和施工能力,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一个台阶。

2、工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技术应用方法[2]。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施工;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工法的核心是施工工艺,其中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质量安全及治疗控制标准都是为工艺服务的;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工法不等同于技术总结和论文,而是成功经验关键技术研究的提炼和精华,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的格式编写。

3、工法选题

3.1选题原则

课题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工法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枢扭,关键工法的选题应满足以下原则:①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②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③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④经施工检验的专利及发明的成果提升。

3.2选题范围

工法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土木工程相关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等;②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等;③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商业、会展中心、航站楼等;④住宅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3.3选题步骤

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写的是子系统,工法选题一般来说经历三个步骤[1]。① 梳理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性要强,可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也可是某个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② 网络排查类似工法,专业网站或政府机关公布的已通过评审的各级工法名单;③ 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参照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报奖等流程。

4、工法编写常见误区

常见工法编制存在以下误区:①前言冗长;②特点模糊;③范围不清;④原理不明;⑤操作要点不对应;⑥材料设备繁杂;⑦质量控制泛泛;⑧安全措施不周全;⑨环保措施不全面;⑩效益分析太片面;⑪应用实例针对性差;⑫工法与方案、总结或论文混淆;⑬文本不规范[3-5]。

5、土木工程工法编写要点

部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6]。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科研立项情况、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专利发明、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工法的特点是指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的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特点,更不是机械设备或装置的特点。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着重说明工程性质,如公路、铁路、厂房等;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及施工中的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和节能环保等要求方面。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不扩大范围增加误导读者;不限定过狭窄影响推广价值。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表达应科学有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操作要点必须是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操作要点应与工艺流程的程序基本对应,工艺技术的关键工序应列为工法操作要点,各操作要点作详细介绍。必要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作翔实的说明。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此外还应强调该材料在操作要点中起到的作用,以证明该材料在工法技术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水土保持、大气或噪声污染、人员职业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保和节能效益。

①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物料消耗、机械购置或租赁、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效益是指与其它方案相比投入减少,安全风险降低等。

②社会效益是指工期缩短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提前竣工对社会的贡献,

③技术效益是指对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开辟了困难条件下某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④环保和节能效益是指满足现行环保节能相关要求,节约水、电、煤、油等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对降低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贡献。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论文与总结、方案、论文的比较:

工法与施工技术总结、技术论文、施工方案格式和内容不同。

施工技术总结是施工单位结合某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关键技术进行的总结,写法是先介绍工程概况,后叙述施工方法,最后总结经验和体会。工法强调的是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技术论文是作者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 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技术论文可以是施工前、施工中或施工后的技术总结,数据可以是计算分析或者是估算,并不一定要有操作性。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的作用。

施工方案是针对特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出材料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参数标准,紧紧围绕特定项目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工法是针对经过成功实施的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提炼与升华,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推广价值。

(13)行文规范:

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①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②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工艺原理与示意图宜采用三维线框图绘制,除应用实例外不应过多采用施工照片。

③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④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6]。

⑤文稿统一使用A4纸排版,页面整洁、无错字、漏字。流程图及示意图清晰美观,建议采用与OFFICE兼容性好的VISIO软件绘制。

6、结语

在工法的编写前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写过程中对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对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升华,成文后的工法要反复研读、修改、提高。部级工法均经历了企业评审、修改提升,省部级评审、提档升级,土木工程工法的编写人员应仔细琢磨专家评审意见,博采众长,善于总结,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希顺.《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编写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裴勇军,张志强.施工工法编写要点 [J]. 《山西建筑》2007.02

[3]秋枫.浅析工法编制的十大误区[J].《建筑》2009年第14期

[4]徐浩,施工工法编写技术 [J].《施工技术》1997.11

照明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规划许可建筑;采光妨害;判断标准;忍受限度论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53-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1月任某购买住宅楼。2001年11月某单位欲住宅楼南侧建筑楼房,任某及其他用户予以阻止。同年11月15日,某单位与住宅楼代表王某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其所建楼房不得影响住宅楼采光。但某单位所建楼房建成后,影响了住宅楼的采光,经任某等住户向有关单位反映,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某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该单位将楼顶檐遮光的部分拆除后任某主张其采光仍受到影响,故向法院提讼并申请委托有关部门对日照时间进行鉴定。2005年12月,当地气象局对任某住房日照时间时数得出测定结论:在有效日照时间带内,任某冬至日日照时数为0.2833小时,小于国家标准GB50180-93日照时数1小时。但某单位提出该建筑取得行政规划许可,且经当地规划市政设计院的鉴定证明案涉建筑物之间间距符合当地日照间距标准,因此主张不承担采光妨害的赔偿责任。该案历经一审、二审、二审法院再审、申诉再审四个诉讼程序,耗时7年,现已申请最高院再审。一审法院和申诉再审法院认为某单位所建住房对任某住宅日照时间数小于国家标准日照标准数1小时,故判决采光妨害成立;二审法院和再审法院认为经当地规划市政设计院鉴定,案涉建筑物之间间距符合当地日照间距标准,故判决采光妨害不成立。

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在于规划许可的取得是否对邻人采光妨害构成免责事由?如果不构成,那么规划许可建筑妨害邻人采光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对受害邻人如何进行民事救济?由于保护采光的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在采光妨害案件审理中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力,因此有必要对采光妨害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我国关于采光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自20世纪初,各国除了以私法的民法规范对建筑物采光的相邻关系加以调整外,还以大量的具有公法性质的行政规范对其进行规制。私法调整主要是指以民法直接调整,公法规制是指由作为公法的环保法、建筑标准法、城市计划法等规制[1]。由此可知,我国采取的是公法与私法并行调整的双轨制模式。私法以《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从相邻关系规范保护采光权,公法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要求对采光权加以规定。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只是原则性地赋予公民采光权,但无论从公法还是私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采光妨害纠纷都存在问题。

首先,从公法角度来看,前文案例中,一审和二审法院之所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判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属于部门规章的国家标准在认定建筑物侵害采光权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以清晰的说明。比如国家标准中关于日照时间和建筑物间距孰优孰劣在司法判定中存在模糊的认识。笔者认为,虽然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制定了有关住宅采光日照的具体标准①,包括日照时间规定和建筑间距。但其解决的是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其可以作为民事案件裁判的逻辑大前提,其有关规定不应直接作为判定采光权是否受到侵害的依据,也不是民事侵权认定的标准,只能作为参考[2]。

其次,从私法角度来说,《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几无二致,只是《物权法》明确规定建筑物不能违反国家有关工程标准,可见我国立法部门将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作为是否构成采光妨害的依据。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工程建设标准是动态的,《物权法》不宜全国划一地规定僵化的具体标准[3]。较为灵活的办法由建设部规定规章和国家标准,立法本意是既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又便于适时修订。但正如前文所述,司法实践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存在模糊性,且由于立法技术、部门利益保护、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种种原因,这些规定大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4],导致同案不同判。以致前文案例中即使满足建筑间距、符合规划许可要求的采光妨害是否构成侵权仍然难以做出有效判断,足以说明现行私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规划许可建筑侵权的判断标准属于立法疏漏。

三、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采光权的相关问题

(一)规划许可可否构成侵权的免责事由

如前文案例,某单位以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证明其建设项目手续合法,以其建筑取得合法规划许可作为其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其一,否定说,即规划许可不可作为免责事由。本案一审和申诉再审法院持该观点。原因在于认为行政许可只能证明符合公法上的行政规定,不能证明其没有对邻人采光造成妨害。其二,肯定说,即规划许可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原因在于受到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的影响,因为建筑行为本身已获得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并且通常情形下,规划部门在规划时已经考虑了邻人的采光利益,规划许可建筑物通常不会违反当地住宅建设标准的规定,其“行为违法性”难以成立,因此不构成侵权。本案二审和再审法院持该观点。可见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现行立法没有对这类特殊采光妨害类型的判断标准进行明晰的界定所引起的实务裁判的混乱。

笔者对此问题持否定说。依据如下:由于我国学者对此问题较少论及,因此借鉴国外学说,法国理论界认为许可在许多情况下都是考虑受侵害以外的人的利益而发给的[5]。该国判例也支持这一理由,进一步认为:许可是在保留第三者权利的基础上发给的。德国州法也规定许可仅在保留第三人的私权的前提下才能授予[6]。由于我国行政许可法没有将其作为原则加以规定,因此规划许可的合法性存在质疑。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邻人采光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行政机关违法许可,主要有审查不严和越权审批两种情形,审查不严是指在规划方案审批时对建筑高度和间距的综合考虑不足,对现状地形、地物和规划情况了解不细;越权审批是指明知建设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利用职权违法审批。2)行政机关许可后疏于监管,导致建筑单位擅自加高、延长、移位。3)规划技术条件所限。住宅建筑间距是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组团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指数。以间距来衡量日照标准虽然考虑到了房屋间距与日照小时的相关性,但这很难概括房屋的各种排列方式产生的结果,很可能出现建筑间距明明符合法律的规定,而实际上的确存在着采光权侵害现象[7]。那么以此合法性存疑的规划许可为依据的建筑行为自然不能作为免责事由,因此即使存在规划许可,但如果侵害邻人采光权,仍然要承担侵权责任。

(二)规划许可建筑侵害采光权的判断标准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无助、公平合理的精神处理相邻关系,但该规范过于抽象,一旦相邻各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该条款难以作为确定侵权的裁判依据和标准[2]。《物权法》第89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立法确定以国家工程标准作为判断侵权的标准,由于标准的不合理和模糊性,导致司法判决不统一,影响司法权威。在取得行政许可的情形下,标准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且由于工程标准本是判断建筑侵害采光权的专业技术上的参考指标,其是否构成采光妨害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这就需要引进新的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在此笔者建议引受经过日本裁判实务发展起来的“忍受限度论”,以通常的忍受限度作为采光妨害的实质标准。即采光妨害如逾越社会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则属违法,构成侵权;反之,如未逾越社会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则受害邻人负有容忍义务,即阻却违法,不构成侵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建筑物相邻关系较传统的土地相邻关系具有更加复杂的权利和价值冲突,其实质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忍受限度论也体现出浓重的“利益衡量”色彩[8]。因此引受该理论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兼顾个人,他人和社会利益,力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引入忍受限度论也能更好说明规划许可不能作为免责事由,因为日本理论界对违法性的判断是根据“忍受限度论”,在因日照妨害引起侵害时,采取对加害人、被害人、以及地域性因素等进行比较衡量,只有在该损害超出了一般人通常应该忍受的限度时,才认为该妨害行为具有违法性[9]。

忍受限度论多以采光纷争地的地域性、被侵害程度、土地利用的前后关系、损害回避的可能性以及加害建筑之有无公共性等事情作为依据进行综合考量其限度的边界。由于我国司法历来对自由裁量权持谨慎态度,笔者建议对忍受限度论进行改造适用以求更好适应我国实情。鉴于法官的审慎和克制,需要以某种依据作为主要标准进行初判,在此基础上考量其他因素进行利益衡平。由于忍受限度论中的被侵害程度主要是以日照时间作为标准,且我国《物权法》也规定建筑不得违反工程标准,妨碍相邻建筑采光。因此将工程标准中的日照时间作为主要标准较为适宜,前文案例中一审和申诉再审法院以日照时间未满国家标准1小时为由判决侵权成立是适当的。

综上,规划许可建筑侵权判断标准的构建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层次划分,即以当地有无规定日照时间为标准。首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日照时间地方标准的,以当地标准为主,一般来说,地方标准不应低于国家标准,且由于地方标准通常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以及城市规模大小等因素,因其兼顾法律稳定性的要求和采光利益的保护,将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较为妥当。其次,在没有日照时间地方标准的地区,原则上仍以国家标准为主,但由于地方的差异性特征太大,应结合个案进行具体判断,忍受限度论的相关因素考量也就体现了其价值功用。以下简要说明忍受限度论的具体运用:

第一,采光纷争地的地域性。日本《建筑基准法》将所规定的基本地域由4种改为8种,①由于该种划分过于繁杂且在我国实用价值不大,因此将地域分为工业、商业和住宅地域更为简便易行。一般以工业区的居民所要求的忍受程度最高,商业地区次之,最低的为住宅地区[1]。一般而言,采光妨害发生在工业和商业地域,基于确保土地的高度利用将优先保护居住环境的理念,不易构成采光妨害;而在居住地区则相反。比如日照时间即使低于国家标准1小时,工业和商业居民应适当提高忍受程度,保障该地域的经济功能和土地利用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二,房屋利用的先后关系。受害邻人修建住宅在前,而加害人修建住宅在后时,基于既得权不可侵原则,采光妨害较易成立;反之,加害人在前,受害邻人在后,即使低于国家标准1小时,侵权也难以成立。换言之,明知会发生采光妨害而仍在其近旁修建住宅,因采光妨害要求赔偿时,一般不予承认。民法理论称为自甘冒险或危险引受[1]。

第三,采光妨害可否回避。所谓损害之回避可能性,指以采光妨害之发生能否回避作为侵权的重要指标。加害人对于邻人采光妨害的发生,本来能够加以回避而不回避时,采光妨害较易成立。原因在于可以推知其有重大过失或故意[10]。

第四,加害不动产之有无公共性。部分特殊性质的建筑物如城市标志性建筑、高架桥等,由于城市规划的特殊需求及公共利益的需要,一般不适用采光标准的规定。此类建筑物造成的过量采光遮挡,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建筑采光标准规定中都不认为构成采光妨害,当然需向光线被遮挡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合法使用人进行合理补偿[11]。

结语

目前我国采光妨害纠纷日益增多,鉴于我国采光权保护的立法不完善,对其理论探讨较为滞后,司法实践也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统一的裁判规则[11]。特别是规划许可建筑采光妨害纠纷中的法律问题亟待厘清和规范,本文立足我国立法现状和参考日本相关判例学说对其进行探讨,总结如下:首先,基于行政许可应在保留第三人权益的前提下授予,鉴于行政许可在妥善保护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上存在质疑,规划许可不应成为采光妨害的免责事由;其次,由于我国私法对采光妨害构成仅以工程标准为依据,规划许可建筑侵权无法得以有效救济,在此引入“忍受限度论”作为采光妨害的实质标准,同时将工程标准纳入其中,形成与《物权法》接轨的综合判断机制,以期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与公民权利之间进行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99.

[2]孙国富.采光权的意定与法定[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12):244.

[3]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05.

[4]王荣珍.规划许可建筑采光权纠纷的法律问题[J].行政与法,2006,10.

[5]陈华彬.法国近邻妨害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近邻妨害制度及其完善[C]//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16-317.

[6]金启洲.德国公法相邻关系制度初论[J].环球法律评论,2006,(1).

[7]杨山林.《行政许可法》视野下的采光权保护[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张小羿.环境权视野下的相邻关系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28.

[9]罗丽.日本日照妨害救济法理及对我国的启示[Z].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照明工程论文篇10

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