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13:00:17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1

1.1施工企业存在的质管问题

有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质管工作时,始终存在着部分风险较大的环节。有部分企业工程建设实行承包制度,内部的项目部门仅给予企业部分管理类费用。此种转包挂靠的方式致使施工企业自身的质管力度遭到了严重削弱,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全面保障。还有部分企业自身就不具备工程施工资格,待投标成功后便采用挂靠施工的方式,也同样无法对整个工程质量实行有效管理。虽然现今市政给排水施工正在迅速发展着,其内部结构也在逐渐发生着调整变化,许多分包型企业已完成了到总包企业的华丽转变。但是这些新兴的总包单位在工程建设质管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薄弱环节,各类问题值得人们着重关注。

1.2工程监理工作效率低

在工程质管活动中,监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是在现今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有部分企业借用各种名义拒绝监理管理,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的突出化,致使工程质管效率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其后期的投入使用也是在无法令人放心。

2市政给排水工程质管对策

2.1增强质管意识

第一,需进一步加强工程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职责心与使命感,帮助其充分了解到给排水工程属于城市发展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此工程一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对整个社会及群众均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及损失。第二,施工企业需对工程质管相关经验充分学习并灵活运用,不断完善工程质管工作,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平。第三,科学灵活的运用反面教材,给工程施工企业敲响质管警钟,督促其加强质管意识,从而全面确保给排水工程整体质量。

2.2加强给排水施工管理

2.2.1施工准备

第一,施工现场挖槽的垫层、支护。在工程开挖之前,需对其地下管道、电缆等进行全面排查,将需进行调整处理的结果及具体时间、方法告知所在地域业主。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确认,对于一些开挖区域实行全面保护,迁移一些建筑物,从而有效确保开挖工作的顺利性。第二,混凝土基础在浇筑后所呈现出的形状为水平式,因此需先行进行安管施工,之后再进行浇筑处理。运用相关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运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平施工操作。在基础操作后的2h内不可沾水,且需对其实行全面养护。第三,在挖槽施工时,需做好相关的管道类设施准备。沟底土暴露于外界时间不宜过长,从而避免造成大量损失。

2.2.2现场管理

第一,由相关负责企业对各施工单位在相邻施工区存在的管线碰头状况进行协调处理,明确具体的施工时间、地点、工作人员及质检活动等。第二,总负责企业对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进程进行统一化的协调处理,确保各施工方能够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在必要情况下,还需对施工任务进行合理调整,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进度能够处在标准范围内。第三,总负责方对各分施工方的用电、用水、防洪等措施进行统一化确定,确保整个施工建设道路的畅通无阻。

2.2.3质量管理

总负责方应与施工方、建设方一同进行工程的质量管理。第一,对整个给排水工程全面实行“停、检、检”制度。每当施工至质控点后便先暂停施工,施工企业质管部门对其进行质检,待确认合格后在将情况报告给承包企业的质管部门,与其一同进行现场质检。待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再次施工。第二,对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监管,确保其健全完善性。定期进行施工质检评比工作,运用经济方式进行质管奖惩。第三,对于一些工程建设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及易损坏之处,需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论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全面保护。

2.3加强监理

2.3.1组织成立专业监理工作团队

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在实施进行中具有极大的难度,且其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此项工程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大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对某一方面较为擅长,因此相关监理工作效率较低。针对此问题,相关监理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促使其实现一人多能,有效提升监理工作效率。

2.3.2加强监理设备储备

工程的质管工作在进行中是无法脱离各类先进设备的。要想真正监理出优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先进设备仪器缺一不可。所以,在监理工作中,相关监理企业需加强对监理设备的储备,将专业技术人员与先进检测设备实行有机结合,促进监理方式的现代化发展,提升质检专业水准。

3给排水工程常见技术问题

第一,管道偏移或积水。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测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误问题,在施工中避让操作处理中将会致使一些建筑物出现位置偏移或坏死倒坡状况。第二,回填土的沉陷。回填土的沉陷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在回填检查中未做到全面严密,未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分层式的夯实施工。在回填施工中其所运用到的材料质量不过关,含水量控制存在问题等。这些因素均对整个压实最终效果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出现过大沉降质量问题。

4给排水工程技术控制对策

针对给排水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第一,管道偏移或积水。针对此类问题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为:在工程施工前依照相关规范对交接桩进行反复测量及全面保护。在放样操作中,需对施工地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充分考量,依照设计规范及埋置深度具体状况进行放样施工,确保复检后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在施工中需依照样桩进行施工,对轴线、纵坡进行明确测量验收。第二,回填土的沉陷。针对此类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为:在回填施工中需依照其具体的施工部位及施工环境条件进行填料、施工机械的科学选取。当遇到一些较为狭窄的沟槽时,可运用人工打夯机器进行夯填施工处理。另外,对施工材料含水量科学控制,确保其超出量不应应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当进行雨后施工时,需先进行排水处理,之后再实行分层式的随填随压。

5结语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工程;管道;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00-0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类专业[1],此专业和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有一定的交叉。专业水处理方向和环境工程有交叉,取水工程和水利工程有交叉,建筑给排水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有交叉,给排水工程结构和构筑物与土木工程有交叉。因此,专业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立足点。而专业中的管道类课程是本专业特有的课程,从各高校就业情况来看,亦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管道类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水泵及水泵站等,因此,合理安排这几门课程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管道类课程特点,大胆设想,提出基于“设计理念”的管道类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组特点

管道课程组几门课程一直以来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课程特点是理论不深,以工程实际或规范讲解为主。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管道设计、管理、的基本能力[2]。

二、存在问题

由于课程组存在如上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拥有工程实际能力的教师。因此,在长期的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晰,尤其是设计类课程,仍旧定位成“灌输式”课堂教学。

2.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和不适用,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注重理论,实践方面虽有涉及,然不系统,亦跟不上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3]。

3.学生平时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点较分散,很难通过知识点学习形成工程设计的理念。

4.教学无序、枯燥乏味,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教学不生动、形象,造成学生想学,但学的累、学的苦、学的没效果。

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工程类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理念、动手能力及查资料能力,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将很难再发展。

三、改革建议

针对课程的特点和长期形成的问题,根据给排水委员会的指导性文件要求,研究符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和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构建“三改变”和“三层次”的立体化管道课程群教学体系。

(一)“三改变”工程应用型课程教学

1.改变各课程的区域鉴定,融合相关内容,集中相关理论

目前,管道类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管网工程、水泵及水泵站等课程,根据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文件,重新梳理知识点。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出发,以现有教材和国家规范为依据,对目前管道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

(1)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水泵房设计融合到水泵与水泵站课程内。

(2)将建筑给水排水中的市政小区给排水设计融合到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内。

(3)将建筑给水排水-给排水管网系统-水泵及水泵站作为整体,构成水的社会循环中管道主要内容进行讲解。

2.改变课题群的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用当场提问式面试、看图识错、工程案例直接进行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最终给一个成绩作为其课程主要成绩。教师成立管道课程组,以一个组长,三个组员组成(其中1个为校外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打分。然后结合学生部分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以此作为其最终成绩。

3.改变实践类课程设计单一化、简单化

目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几人同题、几人同工程等现象,所给图纸简单化,远离工程实际化。几人同题时,存在相互帮忙相互抄袭;几人同工程时,存在学生设计完后有诸多矛盾,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所给图纸简单化,很难让学生得到实际工程的锻炼。因此,需要统筹这几门管道课程,设计出一些综合性又不失实际工程性的课题,争取每人每题,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能有较好的工程设计锻炼。

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当围绕实际工程和课程实际设计内容来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单位,不能任由学生去一些工地或设计院但只是坐在那里不干活或是老干同样的活。需要和本地的大型建筑企业和设计院签订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实训平台,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二)“三层次”立体化课程教学

1.基础理论学习

几门管道课程理论在整合完成后,既要有难点理论的详细讲解,又要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要以典型工程实例为主线,以课程理论为基石、以规范和图集为补充,进行实际工程分析,讲解。从而突出理论学习的工程概念。

通过图片、视频和现场教学等措施,加深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理解,力求将其简单化、形象化。此部分的设计理念讲解深度以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深度为主。

2.综合设计实践类教学

将课程设计集中设置,通过综合工程题目,对其进行设计,锻炼学生的统筹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从而对以实际工程为主线的理论讲解进行强化和工程实际锻炼。为下一步的工程实习作准备。此部分的设计理念讲解深度以扩初设计深度为主。

3.面向实际工程的教学

通过设计院、自来水厂等单位,将经过两层次锻炼的学生进行实际工程教学。以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尽快适应设计工程类工作。此部分的设计理念讲解深度以施工图设计深度为主。

四、改革框架体系

管道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根据上述改革方案,制作出如下改革框架体系图。改革过程中要求整合团队,把握各个进度和深度,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

结语

本次改革通过对本专业几门主要管道类课程进行整合、调整,运用现有的工程实例,将这几门课的讲解重点放在实践、设计上。并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阶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受到了较多的实践能力锻炼,不再停留在理论上,上手能力增强,拿到图纸不犯憷。较好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3

专业理论知识

近几年自己坚实的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对国内外给排水专业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给排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及供水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在***年十月本人参加全国给排水协会主办的给水水质深度处理研究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对饮用水质深度处理技术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主办的《******》培训班脱产学习,对熟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法规、条例及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在一九九九年秋参加讨论“黑龙江省估价表”(市政工程部分)编制方案讨论工作,对我省市政工程定额编制和完善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给排水管道施工分类进行明确,施工界限清楚。在****年参加了“******”的五个月理论基础学习。在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年三月份起,负责***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开发区供水量***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延寿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年四月为配合哈尔滨市路桥改造重点工程,组织各施工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保质量、资金紧的情况下,完成了DN200~DN900的给水管线***米施工任务,提前工期十五天,工程总造价***万元,为新建路桥工程提前顺利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受到了哈市路桥指挥部及领导的表扬。在***年五月完成了***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土建及工艺管道收尾工程和内业资料整理验收及决算审定工作。***年六月先后负责****专用给水管线DN300全长***米及专用煤气管线φ300全长2200米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为****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年七月配合***高速公路管理局**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公里,投资***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滨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

****年十月被***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

****年四月至十二月承担国家债券投资1.3亿元,完成城市给水管线19公里,配合哈市路桥重点工程,先后负责道里区新阳路给水管线DN600,全长2公里;道外区北环路给水管线DN500,全长2.4公里;南岗区建设街给水管线DN700,全长600米;花园街给水管线DN300,全长1.1公里。为市政路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部分工程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工程。

***年完成了***国债投资2500万元的城市管网15公里的改造工程,配合市政路桥工程和位移给水管线5公里,投资1000万元。在哈市应急供水工程中,参加前期可研报告的技术资料整理,技术方案的论证,现场勘察河床和水文地质勘察等大量技术工作。***年新建城市给水管网工程中,先后负责十余条街的工程编制标底、招标等工作。

***年二月新建***应急供水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提出技术问题十九项,其中一、二厂水塔工艺、室内配套项目技术问题采纳八项。三月份开始办理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开工手续十八项。四月份对一、二水厂取水塔进行江面勘察钻探工作,新设二水厂至三水厂输水管线DN1600施工图审查、会签招标工作,在审查施工图纸中,对二水厂大坝恢复,地势在18米坡差的地方需设挡土墙采用毛石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此处管道复土符合设计,穿越大坝管道设计方案,过河沟顶管及穿越铁路四处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了施工图的不足之处,当时就被专家采纳,提高了设计施工图纸的水平。五月份至十一月份输水管线DN1600开始施工,全长10公里,主要负责现场技术、前期障碍物处理(其中动迁42家,节省资金2600万元)、技术内业资料、管线穿越四处铁路涵洞及工作管安装工作。如哈尔滨市自来水管道工程公司施工的DN1600过河家沟顶管中,当顶进8m时,遇到有毒气体影响人身安全和施工进度,经过大气检测必须采取防毒措施进行施工,本人先后走访哈市大气检测中心、哈市消防支队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最后研制出顶管防毒新技术施工方法,使该段施工按计划完成。防止了安全和毒气事故的发生,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在九月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城市给水管网八条街的编制标底及招标工作,十月份又新建一水厂至二水厂输电线路联络线工程和二水厂至城乡路一次变输电线路工程现场技术调查、地域情况调查、“三通一平”、前期施工手续。其中,动迁临时占用企业12家,节省资金300万元。这次哈市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8亿元及***年市区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此项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均属于部级大型建设项目工程,为哈市供水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业绩与成果

****年三月在***给排水技术交流会上“浅谈不断水施工技术应用”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同年刊登在“黑龙江土木建筑”杂志上发表,举办单位是黑龙江省给排水情报网。

***年七月被评为***********

*****年十月“提高铸件工艺出品率,降低防寒井盖成本课题”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QC成果证书。

****年三月****出版社的《****》一书中编写在“聚合铁铝与其它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第一章中的第九节。

****年二月研制“卡子三通”给水管件获哈尔滨市科技成果证书。

*****年四月,于****工业大学编制****应急供水工程环评报告,主要负责原始资料调查,技术数据提供,现场技术情况勘察等技术工作。

******年十二月撰写的论文“有关含铁地下取水构筑物问题分析”在****年《*****》杂志第一期发表。

****年十二月于****大学化学学院合作论文“环境水样中砷的化学形态分析”在****年《****》(地球科学板)杂志第二期发表。

*****年一月参加****QC成果大会上宣读“降低哈尔滨市应急供水工程造价QC成果报告”课题被评为***优秀QC成果奖。

******二年三月撰写的论文“石灰碱化法在除铁锰降低水的总硬度中的应用”一文,在《*****》杂志第一期发表。

四、其它

****年七月被评为中共****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年六月被评为中共****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4

Abstract: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one of the city to normal oper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citi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process, the co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ffectively the city and to ensure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do thei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st control.

关键词:市政给水工程质量成本控制

Key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quality,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市政给水工程的第一要义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疯狂增长,导致近几年全球水资源供求失衡,水资源短缺现象频发,水危机日益严重,如果再不加以整治,提高城市给排水工程质量,加大节水措施,则很容易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围广,重在实际应用方面,它包括水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生态功能、节水工作、水质及其相关的高新技术等,涵盖社会生活的各大领域,承担着我国水危机的重担。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侧重于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技术为依托,再加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促进城市、城镇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让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开展。

二、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市政给水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供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市政给水工程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1、市政给水工程缺乏规范化管理

由于近几年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市政工程项目的出现也方兴未艾,然而,正是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速,导致工程行业各类监管力度不够,给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巨大影响。比如,多数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单位大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授权单位,而有些施工单位不按规定执行基本的建设程序,也不执行相关的规定制度,业主未及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手续等,给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2、市政给水施工单位负责人质量意识薄弱

许多负责市政给水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质量意识较低,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只关心项目利润多少,而忽视了给水工程的质量水平,从而无法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给水条件,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些给水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资质,质保体系不健全,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擅自变更设计,使得给水工程的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继而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供水,严重影响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安全。

三、市政给水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落实问责制

提高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首先企业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企业文化,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和贯标,把质量控制贯穿各个环节,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其次,要在工作中提高员工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认识,自觉接受质量管理。同时要想真正的提高给水工程质量还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给水工程不论大小,项目业主方必须指派项目负责人对质量进行管理,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头上,出现质量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从根本上提高给水工程质量。

2、强化监理职能,提高工程质量

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当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理单位应对给水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监管能力。在监管过程中,监理单位应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采用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控制工程进度,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施工过程中各个单位的相互关系,提高市政给水工程的质量。

3、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总承包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对项目施工质量负总责,对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一切与质量密切相关的环节进行严密有效的监控。如在给水系统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当对造成损坏的部位进行科学论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政府质监机构也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市政给水工程施工方案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对关系质量的重要环节要进行控制,保证其符合现行给排水施工规范的要求。

四、市政给水工程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给水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核心

给水工程成本是给水施工企业在给水工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其中主要包括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对各个项目进行规划、监督、调动和控制时的费用开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让有限的资金起到无限的作用,实现盈利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胜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将成本降低至最低、质量提高至最优,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才能成为最后竞争的赢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进而使施工企业的产出水平得以提高。

(二)、市政给水施工成本的控制方法

1、强化质量管理,控制施工全过程成本

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给水条件,保证给水工程质量,是市政给水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也树立其单位形象关键时刻。因此,市政给水施工单位应对质量目标有理性的认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要不求最快,但求最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明确各个环节成本的构成情况,确定成本构成中的重要成分,进行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确定成本超支和节约的情况,逐步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全面有效地保证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合理使用资源,树立全员成本控制

材料管理部门应对给水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要在工作中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

结束语:

市政给水工程必须从个个环节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陆成.论给排水工程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2007(23).

[2] 张云波.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J].才智.2008.(17).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给水排水;给水排水管网系统;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中给水的输送、分配和污废水、雨水的收集、排放等问题,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调查对象及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充分了解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对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学习情况,作为本课程改革的依据。我校2014级给水排水学生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完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结合其学习的经历进行了不计名问卷调查。学生共40人,发放问卷调查表40份,回收35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和学习情况等。

2调查结果

从问卷调查表分析可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2.1教材选用情况

根据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我校采用《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3版,严煦世主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发现本教材内容偏重于指导性,对于侧重于工程实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讲,存在着理论知识偏多、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另外,部分内容不可避免地与现实工程技术有一定的距离,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冷热水、暖气管材之一的聚丁烯管(PB管)及其施工在教材中未提及[1];课程内容编排上,同一章节中会同时出现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知识点,知识跳跃性较大,不利于基础性偏差的学生学习。

2.2教学内容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较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管网设计的基本技能。94%的学生要求此课程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由于教学安排的限制,授课方式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教学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脱离,如新型管材和施工安装方法难以向学生进行介绍,学生也很少能到工程现场去体验,致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达不到教学目的。

2.3教学方法

由于学时限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为主进行教学,致使教学信息量大幅增加,学生精力过于分散,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对教学重点把握不牢[2]。调查表明88.6%的学生建议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方法;63%的学生更愿意采用案例性的教学方法。因此,仅仅通过理论性教学是无法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2.4考试形式

根据学院教学改革要求,该课程考试拟采用半开卷形式,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通过问卷调查表明:48.6%的学生要求采用开卷、28.6%的学生建议采用半开卷、22.8%的学生愿意采用闭卷;48.6%的学生要求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40%的学生要求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11.4%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占10%,考试成绩占90%。通过调查发现近半数学生希望开卷考试,这与学院教学改革是有差别的。

3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问卷调查可看出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在教学中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以下教学改革。

3.1合理选用教材,有机结合各教材优点

调查表明:66%的学生建议采用《给水工程》(第4版,严煦世主编)和《排水工程》(第4版,孙慧修主编)为主教材,辅助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材。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使用情况,《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2部教材基础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强,整个教学内容和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理论性较强,它虽然有给水排水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缺点,但也有内容较新、部分实例讲解详细的优点(比如有关多水源计算例题),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能将这3部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

3.2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促进课堂教学

在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际工程,如给水管网中比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的计算、管径的选择和水力计算、管网平差的计算等,通过实例讲解更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因为学生对理论内容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授课教师需要通过工程实例和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对已讲的或者即将讲到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更容易接受案例教学方法。在进行排水管网污水流量及其管径计算和埋设深度时,双师型教师可将平时做的一些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带到教室,边授课边讲解图纸,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与时俱进,要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如新管材、新工艺的讲解;如讲解第6章给水管网工程设计时引入最新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讲解第9章排水管网时引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及其他相关的标准及规定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要求结合起来,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3]。

3.3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实践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方法,因为多媒体有时播放太快,学生不易掌握重难点,而板书又过于生硬,无法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教学方法,可以取二者之所长,多媒体可实现图文并茂,将课件中收集的工程实例及其设计图纸、各种管材、管道附件、附属构筑物、管道施工现场等相关资料以实例、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呈现,使学生了解我国给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工程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了解不同管道的施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板书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板书可作为多媒体的补充,突出重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管网平差、天正给水排水软件的使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进行管材及施工维护方便的教学时,因受教学实践的限制,学生无法到工地现场体验,教学中,教师可穿插一些新管材的施工维护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形、声、色、文字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实践证明,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能更有地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4完善考试形式,真正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为后续教学改进的依据,因此在考试形式上要不断完善。调查发现有48.6%的学生希望采用开卷考试,28.6%的学生建议采用半开卷考试,48.6%的学生要求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其原因主要是学院前几年均采用开卷的方式,学生养成习惯,且部分学生考试无书,心里不踏实;这也与平时学习掌握情况有关,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占比高,抱着考试成绩不好,希望通过平时成绩来提高总成绩的心态。为了让考试达到真正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情况的目的,可让学生带一张A4纸,上面有一些应用公式为考试所用,因为考试不是考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是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该课程考试采用半开卷的形式更为合理。平时成绩的评定也要注重多样性和规范性,平时成绩占比可适当提高,从而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结语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不但是后续水质工程学课程的基础,更有着重要的工程实践指导意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学中存的问题,对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这门课程作了一些教学改革探讨:合理选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考试形式。通过这些教学改革,希望使学生深入系统学习该门课程,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作者:李建平 黄向阳 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参考文献:

[1]覃晶晶.提高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科教导刊,2013,4(14):78-79.

[2]汪振双,赵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问卷调查及教学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9(24):169-170.

[3]许春红,应一梅.《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计[J].广州化工,2012,40(4):111-113.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公共品;消费行为;结构化理论

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自给性消费水平高而边际消费倾向低这一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主要采取政府出资、政府主导的方式,容易产生行政行为的低效率。而且,在以往的理论分析中往往忽视这样一个现实: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公共品使用者——农民的行为意向经常是被忽略的,其结果是导致公共品供给难以符合农民的意愿。因此,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需要将使用者的行为意向这一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本文应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农村居民的行为反应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并以一个失败的饮用水工程为例证,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使用者的心理结果和行为意向,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提出管理建议。

一、结构化分析框架

社会学理论认为,行动者个体不是被动服从于制度的安排,其对制度主观能动的反应能够导致制度的变迁。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将宏观制度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行为惯例

消费者行为是处于既定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中的,规则的制约可通过日常行为惯例表现出来。这里将行为惯例分离出文化导引和制度变迁两个维度。

1,文化导引。农耕文化已经根植于农村居民的心灵深处,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给自足”、‘重俭黜奢”等消费理念以生活惯例的形式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对于饮用水、烧柴等自然赋予的物品,农民一直持有无偿使用的观念。

2.制度变迁。免费用水等消费陨例体现出的是村庄中的传统消费制度。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公共品供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要或多或少的付费,这与原有的消费惯例相冲突。在制度变迁中,农民的行为会做出适应性反应,他们的行为后果也会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

(二)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

心理与行为运作机制是在文化导引和社会比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最终归结为特定的农民理性。

1.社会比较。现代传媒和农民工的流动所带来的外部信息正在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开始向往健康、舒适的生活模式。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农村居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公共品供给提高生活品质。当然,较高期望也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失望和不满,在经历公共品供给失败之后,他们将会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2.农民理性。农民理性是农民采取行为的心理基础。scott认为农民的经济行为奉行“生计第一”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而不是理性经济人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林毅夫认为小农的行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行为却恰恰是外部条件限制下的理性表现。我们认同林毅夫的观点,农民在外部条件限制下,会按照传统惯例做出消费行为,但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呈现理性经济人的特征。

(三)消费行为

按照吉登斯提出的行动者的分层模型,消费行为是由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合理化及动因所构成的一系列过程。

1.行动的反思性调节。在公共品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不仅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而且对公共品的供应者存在同样的行动期望。他们会根据公共品消费的后果和其他人的反应来不断地反思、改变和调节着自己的消费行为。

2.行动的合理化。农村居民对公共品消费行为始终保持着理论性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3.行动的动因。传统消费惯例以及具有农民理性特征的心理和行为运作机制会形成特定的行动动因。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特定的行动动因会驱动农村居民采取符合理性的行为。

(四)意外的行动后果

受自身能力和信息的限制,消费者有意图的消费行为会产生意外的后果。公共品的消费可能经历意想不到的失败,而且农村居民会将这种消费失败归因为公共品供给决策和管理的不当,并根据这种后果决定未来的行为。

(五)未被认识的行动条件

未被农村居民预料到的意外后果会以反馈的形式成为以后行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条件。换言之,这些意外后果会促发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当然,下一步的消费行为可能是继续合作,也可能是退出公共品的消费过程。

二、一项饮用水工程的例证

(一)工程介绍

该饮用水工程位于长春地区东南部,该地区居民一直饮用浅层地下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要求。工程始建于2001年,覆盖7个相互毗邻的自然村落,为407个农户2187人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采取深水机井汲取的方式,通过铺设地下管线将水引到407个农户家中。资金来源分为财政拨款和农户自筹两部分,市县两级财政共出资20万元,每个农户支付350元的管网费,在运营之后,每户每年需支付3.5元的管理费。管网的铺设采取农民出义务工的形式,农民和工程部门都不需要付费。

(二)消费规则的变化

在传统封闭的村庄生活中,自给自足是最合理的生存选择。饮用水一类资源在村民的心里认同为自然的赐予,吃水不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饮用水工程出现之前,村民曾经用两种方式汲取饮用水,早期的公共水井和后来的各户自用的手压井。在饮用水工程之后,以前存在的不花钱饮水的惯例则发生变化,以后的岁月中,吃水要支付少量的现金。

(三)农民的心理和行为

在‘重俭黜奢”的文化传统下,虽然低收人约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但村民依然坚持朴素的生活方式。虽然村庄中的水质不好,但是一代代人就是在这方水土里成长,因此长期以来没有谁会投人大笔资金改善饮用水质量。不过,由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现代传媒的影响,新一代农民开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深水机井的费用较高,需要2000元,很多农户都搁置了打深水机井的计划。他们认为,虽然水质不好,但是还没有达到需要动用2000元来改善的程度。在新的规则之下,每户要支付350元的管网费,每户每年要交纳3.5元的管理费。与打深水机井相比,要便宜的多,支付成本相当于打一口浅水井的费用。因此,村民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吃水规则。

(四)意外的后果

该工程将水源地选择在一处适应打深水机井的低洼地带,以保证未来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工程于2001年秋季完工并开始正式供水,整个秋季和冬季该工程都正常运行。但在2000年前后,正是农村种植水稻收益高于玉米的时候,在水源地周围,十几户农民将原来的旱田改成水田,并且灌溉用水也是采取深水机井的方式。2002年夏天的降水较正常年景大幅减少,水田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过度开采,饮用水工程由于水源不足出现供水中断隋况。在整个夏季,饮用水工程处于半停业状态。在停水的时候,农民们重新启用了自家的手压井。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之后,饮用水恢复正常供应。但在年底,在工程部门收取管理费的时候,双方出现了分歧。分歧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认为整个夏季的间歇性供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变,责任在于工程部门,所以.不应该交纳管理费,而工程管理人员认为间歇性供水属于不可预测事件,不应该涉及到管理费的正常收取;二是农户认为他们交纳的钱是350多元,应该得到很好的服务,目前的服务质量不能令他们满意,而工程部门认为先前交纳350元是管网费,与管理费无关,每户每年3.5元的管理费已经很低了,即便偶尔中断供水,农户也没有不交的理由。双方争执不下,农户不能得到在未来正常供水的承诺,很多农户拒绝交纳每人每户3.5元的管理费。因此,在该工程供水一年多之后,饮用水工程停止了运行。

(五)目前的状况

在饮用水工程停止运行之后,农户重新采用手压井的供水方式。饮用水工程部门撤离,机井和管线闲置。同期,粮食的市场价格出现变化,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而水稻价格维持不变,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种植水稻的收益,因此农户纷纷将水田改种玉米,地下水供应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饮用水水源不足问题已经不存在。但是,工程部门已经撤走,当地政府也没有重新运行饮水工程的计划。在农业税免除之后,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农民的收益提升。富裕的农户开始考虑提高生活质量,为提高饮用水品质,一些农户自家投资2000元开凿深水机井。尤其是盖新房的农户,在盖新房的同时,必定选择开凿深水机井。当然,大多数农户还是引用浅层地下水。

(六)未来的趋势

在过去,农村居民饮用水经历了公共水井和自家手压井两个阶段,而未来的趋势如何还很难预料,但必定是以下两种模式之一:一种是农户采取个体行为方式,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口深水机井,就如同现在每家每户拥有一口手压井一样。这种模式符合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但是成本较高。另一种模式是依靠国家投资或者是引导农民采取集体行动的做法,兴建饮用水工程,集中供水。这种模式与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相违背,但具有规模效应,成本较低。

三、研究结论和局限

(一)研究结论

1.面对消费规则的变化,农村居民会选择适应。传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对传统消费行为予以理解和引导。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消费意愿。

2.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往往具有行政行为的低效率的特征,从项目的投资到后续的管理往往缺少科学性和持续性。而公共品的质量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共品供给质量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一个失败的尝试可能促使农村居…民回归到原来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下,而这种消费模式从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是不经济的。

3.农户具有分散行动的传统,一些农户会在某些公共品供给的领域自行采取行为,比如说农户打深水机井的行为。而公共品的提供属于集体行为,在未来的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这些富裕的农户可能会拒绝参与公共品工程,因为他们已经自行解决了类似于饮用水问题。因此,公共品供给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时机过迟可能失去对部分农户的吸引力,在参与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公共品的规模效益无法充分的发挥。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7

《给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在其他相关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笔者所在的天津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将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自身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有一些侧重和关注问题。本文对此提出改善教学质量的建议,以期更好服务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

1.课程内容介绍。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组成、布置原则、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管网系统计算及管材选取等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同时具备从事给水排水管网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的初步工作能力。根据我校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结合就业市场的要求,目前课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教材使用情况。教材方面,选择《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张奎,张志刚等编)作为主要教材。以《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主编)、《排水工程》(第四版,孙慧修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廷耀主编)等作为参考书。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上,学时数经历了从72学时到48学时再到54学时的变化,一般设置在第6学期或第5学期。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水力学基础等课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侧重水、大气、固废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水力学部分先修内容掌握不是很充分,对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掌握得不好,另外,第六学期之后,学生忙于考研复习、找工作,难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本课程学习上;相对而言,本课程计算部分内容较多,例如给水管网设计中的管网平差计算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2、缺失实践教学环节。为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这一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同样也应体现在给排水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当中。实践教学通常包括专业实验课、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内容。专业实验课教学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课程设计通过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工程规范、计算方法等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知识链条。受限于学时、师资和实践场地等客观因素限制,目前仅有课堂教学,这即与本科生培养目标相悖,亦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教学样式单一。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受到现场实习场地的制约及工程施工周期特点,很难组织起与课堂教学相应的工程现场实习。同时,针对学生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已在众多领域证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增进与学生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程改革的初步建议

1.课程设置。就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而言,与传统的建筑给排水、室外给排水等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课程并不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这对给排水工程的教学开展较为不利。本课程的第三章为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这一章的内容自身较为重要,是前期基础课程的总结及知识体系的强化,如果先修课程水力学基础等学时设置更多,学生掌握得更为牢靠,则这一章内容可用1~2个学时完成,而把更多教学学时安排在后面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尤其是污水管道计算等内容上。针对目前状况,笔者认为应加大前修课程水力学基础等学时,对于流体力学、工程制图等课程,应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并且缩小本课程与这些先修课程的时间间隔。这样,学生的相关水力学背景和知识架构已经建立起来,则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部分就可以适当减少学时,进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给水管网、污(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上,学生遇到涉及到的一些教学难点、重点才不会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3.完善实践教学。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带学生进行现场实习等环节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工厂中给排水管道工程方面的设施、设备、材料等,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任课教师注重有关工程方面施工的现场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收集整理,鼓励学生对身边的有关给排水工程施工多加留心观察,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切理论知识尤其是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都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止步于书本,一方面学生会陷入抽象晦涩的理论而不知所云、难于理解,另一方面脑海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很不牢靠,只是疲于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物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给水管网设计及平差、污水雨水管网设计等内容结束后布置相关设计题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给(污、雨)水设计量不同,所处区域不同;同时引导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中的不同设计和计算部分,并视教学课时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交叉完成其他同学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引导同学就各组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既可以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 ,又可以锻炼同学的讨论概括和表达能力;而且可将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主要依据。

3.拓展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给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在污水(雨水)管网学习中为学生介绍英、法等国发达而规划周全的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大都建成于一百多年前,至今仍在稳定运行,有效保证城市基础市政功能,甚至于巴黎的下水管道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却连基本的排水功能还不能满足,以上事实直接折射出我国排水管网在规划、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社会事件问题背后蕴含的原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学科内容与工程实践的紧密关系,为以后工作科研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1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市政给排水的主管单位未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普遍存在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归根究底是部分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在违背自身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此外,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还有大肆偷工减料,擅自更改排水系统管道设计线路的现象严重存在。

(2)部分施工企业不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控能力。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利市利民,促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主体应是施工企业,且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应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在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自制能力有限,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并不具备承担工程建设施工的能力,但却能中标的现象;此外还在不同施工企业之间存在转包或分包代管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大大削弱施工企业的现场把控能力,给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并加大管理难度。

(3)监理机构并未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建设单位一般会委托监理机构对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监理机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从而造成监理机构的职能缺位和匮乏。

2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

(1)市政给排水工程准备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阶段,要求对施工设计图纸做到全面掌握和了解,做到周边公共设施的保护工作,以及测量放样等工作。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开工之前要完成的工作是熟悉会审设计施工图纸,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以后的施工中出现问题。在熟悉会审设计施工图纸时,是与业主单位,设计院,监理机构进行四方会审之后,再进行技术交底。再者,对图纸的构架进行全面掌握和熟悉之后,应深入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现场,对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比如了解所选建材的尺寸,井数量以及建材走向等等,同时还要对工作面开挖的面貌和地质等进行仔细观察。此外,应特别注意电线和煤气的交叉口部位,并要提前做到防护措施和提醒标志。专业技术人员还应经常性的复核图纸桩号,并进行重新测量,这是其位置和高程的误差能够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的有效保证。另外,在整体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具有导向性的重要环节就是放样测量,因此做到严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放样测量作用的有利保障,施工人员在将拟建地地面的可见障碍清除之后,便可以进行放样测量工作。

(2)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根据现场开挖土质的差异性,开挖深度,以及沟槽边坡放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管道沟槽的开挖与支护,同时在开挖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分析其经济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在开挖深度超过3m或地质情况复杂的沟槽,施工单位应对此现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支护和开挖计划。在处理超过5m的沟槽开挖机支护时,施工单位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在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的原则下,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另一方面,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选择管材,管材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特别是在施工前,在准备好相关附件的前提下,在参照测量放样的中心线的基础上,进行下管施工。其管道安装的智慧操作必须交由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对管道下管的方向进行严格控制,必须保证安装的质量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相一致。

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发展与整体建设,更成为衡量城市化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针对当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给出改善和加强其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应解决措施。

(1)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程序。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准备阶段中,应集合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加强各方的意见交流和沟通,这主要是使各方能够深入了解和熟悉工程设计示意图,保证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进行,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打下有利基础;另一方面,各个参建方还可以就设计图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谈论,最终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就目前而言,我国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已经有相关具体的质量检验标准出台,特别是现场施工中的质检专业人员,必须对这些质量检验标准做到深入了解和掌握,在熟悉掌握的前提下,严格监督,控制及管理施工中的各个工序和每个环节,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质量的工程施工。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要及时制止,并监督施工单位解决和修真。

(3)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建立标准。从目前来看,在工程建设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监理机构,并未具有与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相对应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同时大部分的监理人员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与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并不对应,并不能满足其施工质量的实际需求。基于此,致力服务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监理人员,应在不同工程项目中,不断总结和归纳监理工作经验,并与其他监理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同时进行谈论与研究,最终促使建立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标准。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无论是在给排水系统方面,还是在消防供暖系统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巩固与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市政给排水工程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和深入推进,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稳定及可靠的基础。基于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其施工质量的管理,要客观的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正确审视问题本身,才能更好的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9

关键字:CAD;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 i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CAD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design has played a key role, because of its accuracy, reduce man-made error,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also bound to the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ion, intelligent. However,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D technology today, we should make clear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AD software for municipal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relates to mechanics, software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computer graphics and drainage design theory knowledge, also with the engineering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decision-making knowledge; for the intelligent CAD software system,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databas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field, wide coverage, so the CAD software could not cover all of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rea, so there is still to category, designated behavi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uggestions aimed at problems of CAD technique to use, drainage project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unicip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AD;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内容日趋复杂,传统的设计与管理方法已很难满足日益提高的要求。 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更由于其本身的准确性,减少了人为的误差,所以CAD技术的开发也势必会向着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但是,在CAD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市政给排水工程的CAD软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应用领域,涉及数学、力学、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学以及给排水设计理论知识,还与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工程决策等知识有关;对于智能化CAD软件系统,还涉及到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理论、人工神经网等;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领域多、覆盖面广,所以CAD软件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市政给排水领域,所以目前仍旧要分类别、划行为进行开发。本文针对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实施管理中的运用、发展趋势等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提出了一点建议

1.CAD技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简介及发展现状

1.1CAD技术

CAD技术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由于其精确的绘图效果、简便的操作系统,因此CAD技术不仅仅在工程设计中,在机械部件生产、电路设计、力学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从90年代开始,微机发展迅速,处理能力不断加强,这使得CAD的普及成为现实,并提供了一种功能强大的绘图设计环境。此外,在设计内容上,也不在局限于常规室内给排水设计,逐步发展到能进行室外排水、热水供应、消防、雨水、泵站等集绘图和设计为一体的整体工程。同时计算机也加强了标准化,改进了设计质量,还广泛应用于图形的修改,使设计人员摆脱了机械记忆和大量、单调的查资料工作。但无论过去或今后的应用领域如何变化,CAD技术应用的目的始终如一,即不断提高工程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给水工程管理论文篇10

⑴主要内容: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水输水管与给水管网设计计算;净水厂处理工艺设计;二级泵站设计;城市给水工程总概算和成本估算。

⑵设计要求:

a.设计说明计算书:

概述,包括设计依据、自然状况及原始资料、设计要求。给水工程规划,包括水源、水厂位置选择、输配水管网定线,调节构筑物确定。给水管网,应包括水量计算,用水曲线,供水曲线绘制,管网平差,平差校核计算,选泵,清水池容积计算(方案中设水塔或高地水池时,包括水塔、高地水池容积计算),方案比较、选定。给水处理,应包括给水处理方法的阐述,处理工艺流程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说明、水厂总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卫生防护带的确定。水泵站,包括水泵与电机的选型、布置,吊装设备选择、泵房设计计算。总概算和成本估算,根据概算指标做城市给水工程的总概算和成本估算。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应分别编写。

b.设计图纸

给水工程规划总平面渲染图。

净水处理厂工艺平面图。

水处理厂总平面及高程布置图。

主要净水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一泵站工艺图。

给水管网等水压线图。

滤池平剖面图。

2.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0版,第1、3、4、9、10、11、12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986版,第1、3、4、9、10、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7(1997年修订版)。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版)。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0].《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11].《总图设计标准》GB/T50103-2001。

[1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13].《给水排水工程项目概预算及经济评价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姜乃昌、陈锦章,《水泵及水泵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6].李圭白、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周金全,《地表水取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严煦世、赵洪宾,《给水管网理论和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何寿平,《移动冲洗罩滤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徐彬士、李同德,《虹吸滤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许京骐、陈培康,《给水排水新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3].许保玖、安鼎年,《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