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专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08:15:18

检修专业论文

检修专业论文篇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检修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在全国各高等职业院校实践多年,不少院校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批高职毕业生从中获益。作为教学改革重点之一的课程体系改革硕果累累。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课程结构彰显了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实施由以学校为本逐渐向以学校为本和以企业为本相结合的方向转移。

本文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分析了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节点。

一、专业需求调研

课程能否满足企业、行业需求,能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课程体系开发的首要条件。在课程项目化改革之前,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和行业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研是首要任务。

比如:截止2010年底,江苏省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2.1万家,其中一类、二类、三类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分别达1407、3848、11175家,机动车维修总辆次达到2738万辆次,机动车维修总产值达到115亿元。江苏省共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检测及相关领域从业人数每年以8%的幅度增长。因此,我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时,积极与江苏省及“长三角”周边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检测业等产业发展相适应。

二、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辐射地区企业、行业的调查,立足“长三角经济带”,依托上汽集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市场进行调研,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即课程目标。

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检测工、汽车机械维修工、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服务顾问。然后,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研究其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确定了156个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结构分析

依据职业领域课程的特点与结构要素,校企合作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按照“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的开发团队、任务引领型项目内容的开发、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评价、多种形式的教学载体等六个主要特征,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7个主要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21个行动领域(职业能力)。比如:将车速表检测、轮重检测、制动检测、灯光检测、喇叭声级检测、侧滑检测以及人工检验等汽车检测项目,根据目前汽车检测行业分类,归纳为安全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底盘输出功率检测、油耗检测、悬架性能检测、最大转向角检测归纳为综合性能检测行动领域;将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柴油车烟度检测归纳为环保性能检测行动领域。课程结构不再是传统的课程整合,而是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四、课程内容分析

由专业带头人、企业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小组,通过对江苏及“长三角地区”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调查,对就业岗位(职工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的内在联系,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递进规律,将21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0个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由一系列工作任务构成。学习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情境,因此设计学习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将各学习领域按照递进顺序排列,打破学科性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顶岗实习等组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五、教材内容分析

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后,下一步是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材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

教材分析就是对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某一单项素质或单项能力进行分析,列出其全部操作步骤、活动内容、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素质,即将职业能力分解成相应的技能、知识与态度,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对这些技能、理论知识和态度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技能和知识模块。

六、教学过程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学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妥善的规划、组织、协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后,按功能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主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四大模块课程,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个教学模块项目化,以模块内的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可以克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工学结合,就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每一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获得。

学院与扬州市一流的汽车服务企业合作,采用“车间现场、真实情景”的情境教学、实物教学及行为导向等教学手段,把课堂搬进汽修工厂、汽车检测站车间,使“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一体化”。由“教师与工程师一体化”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根据工作过程开发专业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坚持“教、学、做、考”合一的原则,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对未来职业岗位任务和环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与职业人一体化”。

检修专业论文篇3

[论文摘要] 按照我国中长期客运专线网规划,福建省内的快速客运专线有5条, 作为即将配置并担当动车组单位之一的福州车辆段,笔者认为,应在确保既有车正常的检修生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从制度准备、试运行准备、检修作业等方面提出做好动车组检修管理工作。

随着铁道部和福建省政府新一轮铁路建设合作协议的签署,福建即将迎来新一轮铁路建设高潮,预计沿海铁路客运专线温福段将于明年六月、福厦线将于明年底分别开通运营。目前,福州南动车运用所和福州客技站动车应急检修设施即将全面开工,预计福州车辆段明年也将配属crh系列和谐号动车组。为积极准备迎接新线及新设备的运用,确保动车组安全、有序运行,提高动车组检修质量和运用所检修效率,笔者在学习兄弟车辆段所属动车运用所的管理、运用和检修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动车组检修管理提出了如下建议:

1 完善制度,建立动车组一体化检修管理模式

动车组运用整备包含动车组检修、三电检测、车体内外部保洁、集便吸污等多个方面,涉及车辆、运输、客运、机务、电务、铁通等多个部门,应以动车运用所调度为中心,形成专业负责、整体联动的动车组运用维修体系和动车组一体化检修管理模式。

1.1 健全规章制度

在动车组上线前,对运输、客运、机务、工务、电务、安监等部门的专业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进行梳理与对接,形成动车组综合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检修作业等基本制度及作业标准,根据铁道部《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动车组专项检修作业办法》,结合我段配属的crh动车组运用、检修实际,反复对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工作标准进行细化。制定《动车组一次检修作业程序》、《动车组机械师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动车组专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和检修作业程序,为 crh 动车组的运用检修提供可靠的作业标准,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理顺动车组运营组织、检修联动和作业互联互控等结合部问题。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检测监控手段,对动车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建立故障分析制度,形成超前预防的安全机制。

1.2 优化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实现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就是要涵盖动车所内车辆、机务、电务、客运保洁和工厂售后服务的所有作业程序,涵盖从入库到出库的全过程。对各单位之间的作业衔接进行梳理和重点卡控,设置质量卡控节点,在流程中安排必要的质量卡控节点,将质量控制落实在过程中,以节点质量保出库质量。采用“节拍”时间管理,核定各作业环节的作业时分,从入库的诊断检测、保洁作业、检修作业到联检出库各个工序要有合理的时间节拍。针对先洗车、后进库和先进库、后洗车两种情况,分别制定两套动车组检修流程,可考虑滤网清洗作业采用换件方式,最大限度实现检修和整备平行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1.3 建立结合部协调机制

定期召开协调联络会议,不断理顺作业关系、提高作业效率。机务、车辆、电务、铁通各工种间并行作业,严格落实结合部五项制度:人员入库“准入制”;每日作业计划制度;平台作业制度;供断电制度;一级检修作业流程制度。动车组开行后,建立站段每周协调联络会议制度;完善动车组应急处理体系,对动车组故障、事故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实作演练,形成紧急情况下反应迅速、应急有序。严格联检试验,对影响行车的关键设备进行重点测试,防止动车组带病出库。

2 加强培训,组建专业检修队伍

一支高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的动车组检修运用队伍是确保检修质量、维系动车组品牌的根本保障。前期我们就要对动车组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培训,以适应动车组这一复杂技术检修运用的要求。

2.1 建立动车组运用维修人员培训机制

公布标准、公开选拔、择优录用,按部、局统一部署,组织从技术干部、维修骨干、随车机械师三个层次的培训。在北京交大、西南交大进行理论培训,在工厂和铁路局进行实作培训,上岗考核。对管理干部培训的重点是加强动车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是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故障诊断、判别和处理能力;对随车机械师、地勤机械师的培训重点是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检修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汽修专业 微型企业 实训

问题的提出

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这表明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安康市虽属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全市保有的各类机动车辆也已达43.5万辆。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及国家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的政策利好,[1]都极大地带动了汽车维修、检测、配件等服务行业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吸纳了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和企业下岗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汽车维修市场。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这些从业人员大部分缺乏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维修技能、职业道德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安康市某县的调查,全县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总数达500余人,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却不足40%,而且受过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教育或专业技校毕业的人员所占比例不足30%,维修企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远低于《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必须达到的60%。大部分从业人员技能均为师傅带徒弟形式,在自由式摸索中提高,成才周期长,现代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只能由少数人操作,大部分技工只能从事普通车辆的维修。维修过程中过分依赖经验来判断故障,盲目拆卸零件,没有完善的作业程序,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产生质量纠纷。技工人员素质的偏低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影响了维修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当前,现代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技术已普遍使用,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高科技含量增大。新的维修设备、工艺、技术以及高科技含量的电子化检测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传统汽车维修工难以胜任现代汽车的检测、维修与保养工作。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现已招了八届学生,形成了一整套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和实训体系。该专业的创设和发展,填补了本地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为初高中毕业生提供专业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农村孩子实现跨出贫困、成为工薪阶层梦想的最佳途径。

本文于2010年开始起草,通过开展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以及对微型企业实训资料的整理,探索了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职汽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优化本院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建议。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校外实训调查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确定了如下实训教学方案:第一学期开展汽修设备及工具使用介绍,进行技能技巧实习;第二学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习;第三学期进行汽车变速器拆装训练,第四学期进行汽车电器维修实训,第五学期进入企业实习四至六个月,第六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大于1年,超过理论与实践2:1的标准。

笔者跟踪调查并监督了2010年以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情况,将每班第五学期四至六个月的企业实习资料汇总成表1、表2:

企业资质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739.1-2004》维修企业的资质。这个资质在上述微型企业场所公示。

企业类别,是指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第三条,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第四条第十六款: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表1依据调查企业从业人员数划分。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以微型汽修企业为主。这是几年来教学系部、学生和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

原因分析:安康作为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大中型规模企业可供校外实训。即使是4S店,也属中小型企业。截至2014年10月底,安康区域内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740家,其中一类21家、二类126家、三类593家,另有摩托车维修店面149家。这里面占主体的二、三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均属微型企业。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在实训教学方面比4S店做的更好。学生反映, 4S店只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如擦洗车辆、打扫车间卫生、给维修工打下手等,甚至有学生下企业实习时洗了一个月的车;还有的实训企业不让学生参与任何工作。总之接触不到实质内容,学生的意见很大,他们更愿意选择到二三类维修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调查发现,小微型维修企业主积极性高,他们愿意接受经过初步专业培训、文化基础较高、又有汽车方面基础理论的职业院校学生,乐意安排学生更多实际操作机会。因为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学徒工,易于管理,边培训边工作,“上手快,进步快。”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我院学生在校外实训后期,曾有多人受维修企业主指派,随师父或独自外出执行紧急维修救援任务。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也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职汽修专业微型企业实训的实践与思考

1.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

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依照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遵循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八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形成了本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微型企业,实现学生、企业、学院的多赢。

从学院的角度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获陕西省“民生工程”项目的支持,现有汽车维修与检测中心一个,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器、底盘拆装、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示教板等实验实训室七个。配置比较完整的汽车维修专用工具和设备,能够为合作企业的外协维修提供便利,与合作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从企业角度看,核心人才是决定微型汽车维修企业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些企业在经营中常遇到如下因果循环的问题:相互挖墙脚造成核心人才(主力师傅)的频繁离职,进而损害在职员工的士气,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进而形成新一轮的员工跳槽或哄抬待遇。接受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有助于缓解人才流失问题对微型汽车维修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实现企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看,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实训期间,企业主一般安排是主力师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师傅愿意教,学生乐学,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相长。学生发现课堂学习的理论在工作之中有“用武之地”,更加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克服轻视理论学习的偏见,激发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校外微型维修企业实训期间,学生能跳出自己的象牙塔,与企业老板、经理、厂长、技术人员、客户等紧密接触,初步观察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方式,亲身感受到诚信做事做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与同事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到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为毕业后就业及创业提供参照,提升就业软能力。笔者通过八年的对专业办学实践和校外实训的调查发现,以校内实训为基础,第五学期企业实习四至六个月,学生技能提高的相当快,部分学生能在维修企业独立开展专项维修。八年来,学生在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时,中、高级工一次性通过率达81%,一次就业率达100%。

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微型维修企业主、指导师傅以及实训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了下列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在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改进:

(1)应加强汽车电器技术和单片机教学与实训。汽车已成为高科技的结晶,特别是电器技术和单片机的应用已经使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空气悬挂系统、自动巡航系统、自我诊断系统等复杂的系统,加上世界各个汽车制造厂商每年不断地推出新的车型车种,使得汽车维修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凭经验、凭感觉修车已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修车的标准作业程序是:接手故障车,询问故障现象,用专业仪器与设备对汽车进行整体分析,得出最准确的诊断,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对其解体检修,装配试车。调查发现,安康本地这类人才急缺,因此建议在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器技术和单片机教学与实训课程,特别是汽车电器电子系统图识别与分析检测等相关知识的理论、实践教学进行加强。这样才能做到维修时对症下药,避免盲目蛮干。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维修观念,不能局限于机修、电工、钣金、漆工等工种,否则将难以适应现代汽车发展呈现出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状。此外,要利用学生热衷于网络参与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网上答疑、网上咨询和网上查询,并对学生进行网上培训,实现维修技能的不断更新。

(2)注重专业细分及模块化教学。在初步培养学生汽车维修与检测技能,构筑起学生专业通用能力的平台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采用“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组织模式,提供模块化课程结构,如机修模块、电器模块和汽车美容模块(包括喷漆、抛光、打蜡、装潢等),这三个模块代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三个不同职业方向,使学生的个性选择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学生进入实训企业时,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进行强化学习,以适应微型汽车维修企业专项 “精修”的生存之道。改变择业时某一专项(如机修)人员拥挤,其他专项(如电脑、电器)人员严重短缺的状况,顺应汽车维修行业、特约维修店和品牌认证店的发展趋势。

(3)学生微型维修企业实训的安全教育与风险控制。调查显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校外实训风险主要是维修实训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学生实训是在生产一线操作,技术性强,机械电气设备操作危险性大,加之对操作规程不熟练,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劳动法》和2003年版的《工伤保险条例》对此没有专门条款。实践中,我院采用学生医保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分担学校、实训企业、学生的伤害风险,消除汽修企业接纳实训学生的顾虑,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无论学生医保还是学生意外伤害保险,都是事后救济,而且报销范围限于急诊和住院治疗,然而大多维修实训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属于轻微伤,达不到报销标准,学生只能自己承担,仍可能引发矛盾。因此,应时刻高度重视学生微型维修企业实训的安全教育,风险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实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管理经验,做好实习(训)岗前培训和实训中的安全警示等。我院的做法是:根据微型汽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结合学生校外实训方案,共同制定实训安全培训方案,将其作为进入实训企业后的第一课。笔者建议在政府层面引入保险机制,开发专门的保险项目,确保校内外实训安全,或者借鉴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做法,建立实习(训)生工伤保险基金。实习(训)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或视同工伤条件,在劳动部门做出实习生工伤认定后,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享受工伤补偿,由实习(训)生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

(4)发展微型汽修企业,促进市(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小微型企业已成为提高就业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文件出台,为促进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政策保障。本届中央政府已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措施。陕西三级政府也都设置了中小型企业促进局,指导和服务本地小微型企业发展。随着西汉高速、西康高速、十天高速和安康至川陕界高速先后在安康境内建成通车,安康已彻底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山门”,成为连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所有这些都为本市微型汽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汽车行业各类注册企业数量激增,汽车维修用工需求旺盛。安康市中小企业促进局2013年组织开展的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融资难、人才缺、创新能力不强等瓶颈和难题。[2]其中,人才紧缺问题最为凸出。这对于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前景无疑是最为有利的消息,该专业近年招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率高达百分之百。

安康工业基础薄弱,属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出务工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外从业的劳动力人数达68.6万人,超过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家庭收入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本地小微型企业,实现就地劳动力转移就业,既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职业技术培训的观念还相当严重。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初高中毕业学生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外出从事低收入工作,难以真正实现家庭脱贫致富的梦想。安康本地发展微型汽修企业,吸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政府可以扶持宣传,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安康本地其他行业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提升本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文件, 2012年4月。

检修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电力检修 风险控制 问题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03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工厂还是企业,用电需求逐渐增多,加强电气企业电网设备电运行的管理和电力检修的风险控制是提升电力行业供电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电力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良好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电力检修人员在实际作业中,需要加强电力检修作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进一步降低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一、 电力检修概述

(一)电力检修概念

电力检修主要由发电部分、供电部分、变电部分和配电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的检修工作都配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电力检修分为大修和小修两种情况。负责小修的电力检修机构组成人员不多,主要负责电力设备的安装、电力设备的维护、电力设备故障检修等。因此,对负责电力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二)电力检修的风险控制

无论是电力生产还是电力检修,都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尤其是电力设备运行中会因为设备自身问题或者设备操作人员的影响而出现故障问题,常常会发生跳闸事件。另外,外界天气变化情况也是影响电力设备是否完好的重要因素。比如雷雨天气会破坏供电设备和线路,进而导致电力设备无法正常供电,甚至会发生大面积停电情况,因此电力检修工作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停电事故,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便。电力检修就是对电网设备结合专业检修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与检修,及时处理电力运行中的电能供应不足、停电等问题,从而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检修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电力检修的风险控制,针对电力企业电力检修实际情况构建体系化、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降低风险事故率和保障电力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二、电力检修中的风险问题

(一)作业风险

电力设备分布在电网的各个站点,因此无论是检修地点还是时间,都不确定。且电力检修工作大部分需要高空操作,虽然电力检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岗位培训。但是由于检修环境的不熟悉,就会容易出现恐高或者疲劳等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高空作业,作业安全风险问题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二)自然灾害风险

电力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电力器具是否齐全是影响电力检修工作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由于电力设备受外界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泥石流和暴雨等自然灾害问题,就会增加电力检修工作难度,从而影响电力检修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没有树立防范意识

电力检修工作具有风险系数大、时间集中、作业难度大等特征,因此除了对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一定要求之外,还需要检修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但是电气企业电力检修队伍主要由专业检修人员和劳务工人员组成,劳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安全技术,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电力检修的危险性。

三、加强电力检修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结合电网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站在多角度分析和识别电力检修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电力设备中的潜在风险问题,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相关策略,能够提高电力检修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所谓风险识别就是风险发生之前或者风险正处于萌发阶段,结合电力检修工作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析和控制风险源头。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电力检修人员还是电力设备操作人员,都应及时识别设备风险和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有利于加强现场安全控制

站在电力检修人员自身角度来讲,在展开高空作业和检修工作之前,应佩戴安全帽、安全防护用具等,比如绝缘手套、绝缘鞋,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保障个人安全。在陌生环境和恶劣环境场所,检修人员应提前检查检修环境,并做好停电、安装埋设等安全措施。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认真检查围栏、地线等,从而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的控制工作。

(三)提高检修人员的整体责任意识

检修人员是展开电力检修工作的主体,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对电力检修队伍的技能和责任意识培训,从而达到提高检修队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目的。比如电气企业在闲暇时间组织检修人员参加相关教育培训,并对新入职的员工加强岗前和岗位培训,尤其是劳务工,加大对培训活动的资金投入,聘请电力专家指导检修人员如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检修人员整体责任意识的目的。

结束语:

在电力检修中,电气企业需要站在多角度考虑电力检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电力检修环境恶劣和时间集中问题,需要电力企业结合电网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相关策略,提高电力检修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针对检修人员责任意识不高这一问题,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检修队伍的素养和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修人员整体责任意识的目的,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春雨,戴晓江.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检修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2:20.

[2]智小兵.电力检修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10.

[3]周施佳.电力检修与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信息,2012,03:13-14.

[4]王洪云.过程识别和控制管理技术在水电机组检修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12,05:97-101.

检修专业论文篇6

1)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有机统一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具有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有机相统一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备课时专业教师除了要对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非常清楚外,还应该对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实训技能熟练掌握,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来讲,专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钣喷等实体结构,还要考滤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以及实训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教学性和职业性相统一

中职专业课针对的行业和职业不同,其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会有很大的差距,专业教师在备课前、备课中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企业生产制度、生产流程、学校的实际教学设施设备、专业计划等具体情况对专业教材做出相应的修改和编排,而在备课过程之中,专业教师需要有教学性和职业性相统一备课的基本规范,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融入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汽车检测站等实际情况,为学生进入企业工厂作好铺垫。

3)差异性和共同性相统一

当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学校门槛相对较低,这些刚进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素质修养差距较大,具有一定差异性。中职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掌握,不但要对一个班学生的差异性深入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到一个班学生上课的同一性,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或者存在偏科的状况,专业课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浅谈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有效备课吴王东(重庆市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不但要考滤他们的差异性,也要考滤到他们的共同性。

2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有效备课的措施

教师备课通常情况下是一种结构化的行为过程,专业教师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才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把学生的“学”当成备课过程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基于这一原则,专业教师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事项:一是中职学生到底“学什么”,即要给学生做好目标定位;二是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到什么程度,三是学生应该“怎么学”,即备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技巧、步骤。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专业教师备课应当考滤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中职学生对专业的职业要求

职业岗位标准主要是基于岗位分类及岗位工作内容基础上,制定相对应标准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管理和控制。职位标准不仅是上岗人员从事职业岗位的依据,也是用工企业在员工使用上的基本依据。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大批合格有用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也是重要的任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对职业标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方面。理论知识方面除了机械基础、发动机结构、底盘结构、电气设备结构、电工电子基础外,还包括专用工具使用和一般工具的使用,文明生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实际操作方面除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发动机总成检修、底盘总成检修、电气设备总成检修外,还包括汽车各零部件、汽车各总成的简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能。

2)在备课过程中要融入生产过程和企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要求

以汽车维修方式来分,汽车汽修企业的维修方法可以分为就车修理法和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就车修理的方法一般来说生产的规模比较小、生产的效率不是很高,采用此法修车的多为承修车型较为复杂的修理厂。汽车总成零件更换修理法生产批量大、效率较高,但需要一定的零件总成作周转用,用此办法维修车辆的多为维修车型和送修企业单位单一的大中型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就作业方式而言,还可以分成综合维修法和专业分工维修法。综合维修作业方法对工人的技术上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然而工人的熟练程度是比较难提高的,生产的效率通常较低。小型的汽车维修企业通常会运用综合维修法,较大型的现代汽车技术服务公司和某车型的4S店则一般会采用专业维修分工法。所以老师在专业备课的时候应当熟悉汽车维修的要求和汽车维修的工艺流程,将这些融入到备课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将来能更快适应维修企业实际的需求。

3)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明确教学对象情况

中职学生是专业教学的主体对象,专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的主体对象,备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关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对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加以关注。专业教师必须放弃以往的灌输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应当随之改变,专业教师要树立为中职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思想,要将传统的重点备教材转换到重点备教学对象即中职学生上来,立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备好课。

4)教学的关键是备好专业课程标准

检修专业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水电站设备检修 多媒体仿真 管理系统

论文摘要:为了提高水电站设备检修的专业化、产业化以及检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保证设备检修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在总结当前设备检修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将水电站检修培训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按照专业检修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要求,设计开发了水电站设备检修仿真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通用程度高、培训效果生动具体、实用性强等优点,为设备检修培训和专业检修管理提供了一套高效、实用的辅助工具。

1 引言

水电站设备检修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可用系数,提高电站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设备、新产品不断地在发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对水电站设备的检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水电站设备检修来说,由于不同电站的设计水头有所差异,其电设备类型、布置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设备检修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目前,水电站设备检修的总体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水电站设备检修的专业化、产业化。为了提高检修效率、效果与技术水平,建立专业化的检修团队是非常必要的。从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考虑,要求各行业有明确的专业分工,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检修管理也是如此。专业化的检修团队能够在提高设备检修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检修成本。(2)检修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管理科学的发展,其相关理论与技术逐渐在水电站设备检修中得到逐步应用,形成了设备检修相关的仿真培训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化辅助工具,给设备检修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带来便利,提高设备检修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效率。然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些专业化辅助工具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在实际设备检修工作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实施效果也不尽理想。

根据目前设备检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专业检修产业等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检修人员培训周期长:设备检修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对检修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和要求。目前,检修人员一般只能在项目检修过程中长时间的现场培训才能独立开展检修工作,缺乏有效的培训手段。

1.2 专业检修单位的标准化管理程度不高: 标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节约企业运行成本,对于专业的检修单位来说也尤为重要。然而,国内许多专业检修团队还未引入标准化管理的思想,影响了单位的管理水平。

1.3 水电站设备相关资料的管理不完善:设备的基本参数、运行状态、检修历史记录等相关资料是设备检修的最重要的信息,对设备检修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是设备检修人员需要参考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电站的运行周期较长,上述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或无法得以完整的保存,其调取过程也相对繁琐。此外,对于发电设备的专业检修单位来说,需要同时对多个工程的大量设备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管理。

2 系统设计思想

针对目前设备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本系统采用如下的设计思想。

2.1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服务器上存储设备检修记录等重要信息,客户端存储电站基本资料、机组技术参数、规范规程等公共数据信息。

2.2 用户权限分级控制,针对不同的用户等级设定不同的权限。如临时用户对系统资源仅具有访问权限;检修员用户可以添加检修记录;审核员用户对检修员的检修计划进行跟踪审核;管理员用户可以添加、修改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资料。

2.3 将检修人员培训与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相对较完整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2.4 将多媒体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检修培训中,直观、生动的展现关键检修技术。

2.5 同时对任意多个水电站的检修信息进行单独管理,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6 系统能够使专业检修单位进行检修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2.7 系统针对检修业务的管理应覆盖检修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3 系统的主要功能

用户按照系统管理员设定的不同权限进入系统后,可以对任意检修项目相关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共包括九大功能模块,相关功能说明如下。

3.1 电站基本概况:通过文本、图片和影音文件对电站概况进行说明。

3.2 设备检修仿真多媒体培训:通过3D动画和虚拟互动展示,将发电设备的结构特点、安装过程、拆卸过程、检修要点等信息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用户快速的了解和掌握发电设备的检修技能。

3.3 检修规范标准:该功能模块用来存储检修相关的规范标准信息等文档资料,包括规程规范、公司制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修模板、常用标准表格等,用户可以根据标准和需求自定义文档结构。

3.4 检修准备:该模块主要对检修项目的基本信息、工作计划、机组状态、施工计划组织(包括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图纸资料、施工网络图等、验收清单、特殊项目验收标准;专用工器具及设备、备品备件、消耗性材料和办公用品生活设施、车辆)、管理制度、现场准备、检修费用申请、合同文件等内容进行管理,采用标准业务管理流程,具有新增、修改、提交、审核、退回、删除检修项目等功能,按照用户在检修项目中的职能采用按流程控制,达到检修项目管理的要求。

3.5 检修过程管理: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已经启动检修项目的管理,包括出勤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安排、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检修记录分析、检修启动、工程竣工交接、大修简报等内容。

3.6 检修记录及总结:该模块对任意工程的设备检修记录、检修项目竣工报告等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工程项目检修的历史缺陷记录、文档、图片等重要资料,作为项目检修的重要参考。

3.7 检修评价:包括职工评价、管理者评价、顾客评价、综合评价等。

3.8 资料统计打印:系统提供的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按照本企业的情况定制的工程及检修资料的汇总,用于保存和打印所需的文档资料。

3.9 条目管理以及用户管理:该模块属于定制模块,管理员用户可以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管理系统中标准文档分类、检修项目流程、文档模版等内容;此外,还可以按照不同检修人员在检修项目中的具体职能分配和调整不同的系统操作权限。

4 系统特点开发完成的水电站设备检修仿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4.1 可系统地反映某一固定区域发电企业典型建筑物及发电设备的分布情况、基本信息。

4.2 为区域发电设备检修标准化、规范化检修管理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发电设备检修的全过程管理。即含检修准备、检修过程管理、检修记录与总结、检修评价四大模块。

4.3 典型发电设备检修仿真多媒体动画,随时为检修或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

4.4 开放的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性强;各用户根据自身情况,由其管理者自由进行权限管理。

4.5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4.6 可方便地进行网络化使用和管理;管理者不必亲临现场,由点检人员上传各种信息到系统,管理者便可及时掌控现场情况,对事故抢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

4.7 用户、现场作业人员、管理者三个层次的综合评价,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项目管理水平。

5 结语

水电站设备检修仿真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推进检修项目的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多媒体仿真和虚拟技术应用到检修技术培训之中,大大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培训效果。此外,将该系统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了检修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自系统投入实用化运行以来,检修项目的业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项目检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节省。

检修专业论文篇8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检修专业论文篇9

【论文摘 要】汽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时要与时俱进,深度的优化和改革汽车专业教学。加快和完善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引言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但我国仍是一个汽车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不断进行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并且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能适应汽车行业并且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推进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种原因如家庭困难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本来汽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比较抽象,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更加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令学生们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汽车各个部分的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些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汽车专业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讲课,把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转变为了具体形象化,同时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为以后的实践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稳步完善硬件设施

现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很落后,导致硬件和软件的不协调发展,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很多学校尤其缺少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汽车的检测维修已非传统意义的检测维修,因此需要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学校购进了几百万的检测诊断设备,完全能够完成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现在的汽车专业师资有一定的欠缺,汽车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缺少双师型教师,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行业在迅速发展,所以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会面临着知识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各个学校也在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进修培训,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及组织同类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互相促进教研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联谊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各个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快双师结构的建设。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很快的建立起“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平行交换、岗位轮训”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1+1+1+1+1+1(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课程内实习)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班,按照企业的标准,学校实施教学和培养。这些培养模式有的在我们学校实施已取得相当的积极反响。

5.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各个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从而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让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专业课老师编写符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或者说是工作页,这样可以不选用其他的教材。同时也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共同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这个层次需要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三、结论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改革和优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维修技能。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交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还可借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检修专业论文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之一,相应的带动了社会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实行实训教学改革,既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专业技术教学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对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期为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实训教学;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方面比较欠缺,影响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探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训教学课程内容落后

当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之一,随着需求的不断的增加和个性化设置的不断创新,汽车产品在外观、功能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来说,这就增加了检测和维修的内容,但是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上,实训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二)实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师讲解仍然是很多院校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手段,即便是在实训操作训练阶段,也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训练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重复教师的动作,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也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锻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没有实际上的动手操作,很多时候的实训报告也是敷衍了事,实训的目的没有达到。

(三)实训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条件比较落后,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实训设施设备欠缺,没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缺乏与校外相关企业的有效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去企业进行实训实习的机会。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很多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工作的,在理论教学方面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在开展实训教学的时候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加上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整体实训效果较差。

二、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一)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改革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改革的重要方面。首先,要根据当前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丰富和设定实训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生产量、检测维修记录和工作经验总结等对实训课程进行设计,让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确保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其次,要对实训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完善,从汽修专业结构、未来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训训练。

(二)创新实训教学方式方法

要对过去单纯的讲解式实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灵活多样的实训培训方法。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仿真演练、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对实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座谈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实训技能的交流,进行经验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对学生开展自主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条件是否完善关系到实训教学改革是否顺利,是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设施基础。学校要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学生的数量和实训课程要求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健全校内实训条件,争取为每个学生都能够提供实训机会。很多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无法建立高标准的实训基地,这时学校就要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完善,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训机会,可以与企业协商,在规定的课时时间内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实训条件,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参与企业生产的机会。

(四)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队伍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训培训,学校可以利用假期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加强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实习教师还能够对专业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师综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学校应当从企业中引进一部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实训兼职教师,为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智力支持。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努力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训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实训教学指导。

三、结语

当前社会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应当从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伟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邵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5(,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