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00:34:02

数据库设计论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1

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按照论文当中标注的先后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码,用方括号标注序号,如果作者反复引用该文献,在论文当中用同一序号标注就可以了,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谭怀远.让Oracle跑得更快2——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冯建华.数据库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康诺利,何玉洁.数据库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任巍.铁路巡检作业信息实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2)

[5]谭峤.SQLServer数据库性能优化研究[J].硅谷.2014(08)

[6]林元彦.SQLServer数据库性能分析与优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靖.浅析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2]曹志锦,王永梁.基于RS485的多级串行通信实验系统设计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5):65-67.

[3]李金靖.浅析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4]ThomasM.connolly.数据库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亚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谢星星,朱婵.PowerDesigner系统分析与建模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2]李波,孙宪丽,关颖.PowerDesigner16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77.

[4]郭东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160.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2

一、实验情境设计

某小型企业已建立采用B/S结构设计的销售管理系统,其后台数据库名称为example,products表和orders表是example数据库中的两张表。要求用户a~e能登录数据库服务器并按照设计的访问控制权限访问相应的服务器及数据库资源,访问用户及权限设置如表1所示:表1用户及访问权限设置表

二、实验技术分析

本实验主要实现在SQLSERVER中对数据库安全性的管理问题。首先明确SQLServer中身份验证的种类和实现步骤,然后再熟悉为用户分配登录账号和权限的操作方法,对于SQLServer安全性的各种管理,尤其是对数据库访问控制操作有深入要求。要管理数据库安全性,必须了解各种账号和权限,因为安全性就是通过它们的分配来实现的。所以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用处非常重要。(一)SQLSERVER身份验证模式SQLSERVER身份验证模式指SQLSERVER如何处理用户名和密码的问题,SQLSERVER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模式。1、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只可以使用Windows身份登陆连接到SQLServer,由Windows操作系统对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我们知道,SQLServer和Windows同属于微软公司的产品。当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连接到SQLServer时,SQLServer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信息验证账户名和密码,用户不必重复提交登录名和密码。这种验证方式的弊端在于若采取B/S结构服务器,远程客户机无法连接到服务器,这时须使用混合验证模式。2、混合验证模式,即可以同时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Server身份验证。使用具体验证方式取决于在最初通信时使用的网络库。如果一个用户使用TCP/IP进行登录验证,则使用SQLServer身份验证;如果用户使用命名管道,则登录时将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1]图1SQLServer安全性决策树通过以上两种身份验证模式,用户如果想使用指定的登录名称和密码连接到SQLServer,SQLServer会按照图1所示的安全性决策树进行安全身份验证。本实验中要实现在采用B/S结构设计的销售管理系统中让不同的客户端用户能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库资源,所以身份验证模式可以设置为“SQL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二)账号和权限1、登录帐户登录账户是让用户登录到SQLServer服务器中用的账号,如果用户不能登录SQLServer的服务器,也就不能访问该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资源。在实验中,需要创建登录帐户logina~logine,让这些帐户都能登录数据库服务器。2、数据库用户一个SQLServer服务器下面可以建多个数据库。能登录到SQLServer服务器,不一定能访问到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在实验中,需要创建数据库用户userb~usere,使这些数据库用户都能访问sample数据库。3、角色为了便于管理数据库的的权限,SQLServer提供了若干“角色”,“角色”就是用一种方法来把用户集中到一个单元中,并在此单元上应用权限。SQLServer提供了预定义的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创建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在实验中,用到如下两个固定的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sysadmin固定服务器角色的成员可以在数据库引擎中执行任何活动。db_backupoperato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备份数据库。由于本实验中用户a需要访问控制全部服务器资源,即用户a要求完全的数据库服务器访问权限,所以用户a应设置为固定服务器角色sysadmin的成员之一,使之成为服务器的超级管理员。用户a的安全访问流程如图2所示。图2用户a安全访问流程用户b要能备份数据库,可以将其添加到数据库角色db_backupoperator中,用户b的安全访问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c与用户d都要访问数据库中的表,所不同的是具体的访问对象及访问权限,在实验中可以创建两个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R1和R2,将用户userc、用户userd分别添加到R1角色R2角色中。4、权限在为用户和角色分配登录帐户后,还必须为他们分配权限以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权限详细地说明了可以让用户使用哪些数据库对象,并可以对它们进行哪些处理。用户在数据库内的权限取决于用户帐户的权限和该用户所属的角色成员。在实验中为R1角色授予查询、修改products表的权限,为R2角色授予查询orders表的权限,为用户usere添加访问products表、orders表的权限。用户c~用户d访问数据库资源的控制方式如图4所示。图4用户c~用户e安全访问流程

三、实验过程

该实验需要每人PC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win7,实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SQLServer2005或SQLServer2008。请学生务必用每个用户的身份进行登录、比较操作以校验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实验过程的正确性。

四、实验总结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45-02

一、引 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等,还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信息存储与信息检查、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等新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和方法,本文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实践、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设计数据库、学习和使用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开发新型数据库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探索

1.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目标,以及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广、深、新、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有特色的教学内容,解决了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存在的“窄、浅、旧、轻视系统实现技术和新技术”问题。

(1)“广”。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不但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语言、数据库设计技术、关系数据库等基本内容,还深入讲授系统实现的理论、技术和算法,也讲授数据库领域新技术。

(2)“深”。在教学中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的深度,深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理论和算法的讲授,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新”。将数据库最新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4)“用”。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了与各个知识单元配套的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完成每个题目,设计相应的软件构件,并最终把软件构件整合成原型系统。

2.教学内容改革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学会使用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方面的深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追求学以致用。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操作、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内容。

(2)数据库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熟悉某种大型数据库产品,如Oracle、DB2、SQL Server等,能够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上设计并开发应用系统。

(3)数据库实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实现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查询处理和优化技术、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等,并利用理论课上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

(4)数据库新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数据库新技术,如并行数据库、Web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嵌入式数据库、数据流等,并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关系代数及SQL语句的使用、实体-联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理论、逻辑数据库设计、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及查询优化技术。学习的难点在于关系数据库理论、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对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等相结合,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针对数据库设计一章,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模式设计理论一章则采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则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对传统的板书、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立了教师的备课电子资源,使教师方便地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能方便地利用电子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讨论,进行实验的准备,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和效果。电子资源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前沿专业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指导实践,通过课程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学生需按照实践讲义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际Oracle或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作业与测试多样化。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练习、阶段测试、实践测试等学习方法,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课堂思考和课后练习是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测试理论课的阶段测试和课程实践的阶段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及时解决。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和专题授课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CAI课件、教学案例源程序及开发文档、教学网站、习题库、试卷库、案例库等。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通过课件浏览,初步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达到预习效果;通过网上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实现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应用系统及原型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获得数据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跟踪和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实践课程的设计思想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开设了实践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目的是解决数据库实践教学三个关键问题:①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②将数据库应用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③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该实践课程为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技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2.实践课程的目标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使学生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将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践课程内容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针对教学内容的关系代数及SQL语句部分,要求学生在Oracle数据库上建库并使用SQL语句完成各种数据库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关系代数的定义,熟练掌握SQL语句的使用。②针对数据库理论及数据库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例来巩固教学环节中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③针对数据库实现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实现”这一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深入领会数据库实现技术。④针对数据库新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据库新技术。

4.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课程实践,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8人。每组学生均需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组内按照系统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任务划分。每一项实践任务都有规定的完成时间,完成一项任务后方能开始下一个任务。每一项实践任务结束后,学生都需提交相应的书面报告。在全部实践内容完成后学生提交最终文档。

教师指导方法如下:①按照预期进度,在每一项实验内容开始前,提醒学生做好预习,设计好实验方案。②每一个实践项目开始时,教师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实践指导,讲授设计要点及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③在学生的自由上机时间,针对学生随时出现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指导。④每50个学生配一个实践指导教师,能够保证实践指导和考核的顺利进行。

5.考核内容与方法

对上述每一个实践项目分别进行考核,对每个实践小组的每项实践项目都按照实践讲义规定的内容和步骤逐一检查。每个实践项目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照考核标准中规定的实践项目的分值,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进行下一个实践项目。

课程实践的重点内容为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占整个实践分数的80%。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数占实践总分的20%,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整个实践课程的提高部分,在前两部分基础上附加10分,满分100分。组中每名成员的分数按照相应实践项目的分值折算成百分,每组视两个系统的总体功能完成情况为组中成员的分值加权。

6.课程效果

(1)该课程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有71名学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数据库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14名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美国等国外大学数据库方向的博士生。目前,有很多人已成为学术界的骨干。8人已分别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20余人已是多个高等院校的副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

(2)该课程为提高学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110名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0%)从事数据库相关的研发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受聘于IBM公司、微软、ORACLE公司、朗讯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也有一些人受聘于联发、华为、联想、金山、神州数码、亿阳等国企和合资企业。很多人已成为企业骨干和领导。

该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程建设的积极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程建设设想,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实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游晓明、刘 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改的研究和实践[J].教学研究,2004(5)

2 陈树平、侯贤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5)

3 段华斌.《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2008(2)

4 王 力、袁 嵩.《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教书育人,2006(14)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CDIO;数据库;课程体系;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下学院等4所大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过4年的研究而得出的成果。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构思、设计、实践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的学术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Initiative)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有助于解决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可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数据库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紧密,与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数据库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专业每个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数据库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IT企业需求的情况,我们在数据库课程新体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 将CDIO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许多大的现代企业,他们对年轻工程师所需的品质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企业界要求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主要包括:了解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和工程制造过程;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

目前,我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直接相关课程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程序、数据库大型实验周、软件工程、UML可视化建模。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设置的专业课程里单科性课程太多,理论分析学时过多,过分注重单学科课程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相反,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课程少,训练学生的直观判断力和工程经验、工程意识的教学环节少,但都是以“知识点”的形式串接在各相关理论课程单元之间,学生很难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种工程教育模式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社会极不相适应。因此,高校工程教育陷入怪圈:一方面产业界缺乏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大学毕业生抱怨在学校没有实践机会,学习空洞理论,求职无门而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将CDIO理念引入到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围绕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将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铺垫更宽广的职业道路。

2 构建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新体系

2.1 课程新体系目标

数据库课程体系主要目标是基于软件工程理论,让受教育者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方法学和工程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并能应用到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且高效地开发软件并进行有效维护。培养学生数据抽象和数据建模能力、一定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较强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课程新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

2.2.1 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程序设计、UML可视化建模和软件工程作为集成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软件工具应用和工程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理论――应用――工程设计方法的教学主线。

此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基础篇、系统篇与设计篇与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应用开发篇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数据库设计概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与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同工程设计方法的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相对应;同时将软件工程中各个阶段的文档进行规范说明,并以UML为实例在各个阶段予以讲解,从而可以看出数据库实践开发过程中所贯穿的软件工程理念,且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中具体实现。具体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2.2.2 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训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讲授课堂理论知识,还在教学过程中,将大案例的工程设计问题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步骤,分析案例中的工程任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步骤完成任务,最后形成工程设计方案。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选择优秀设计向学生展示,与科研案例进行比较,点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实战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选择小型的数据库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项目,教师为学生发放项目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包括项目需求和项目设计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设计方法按步骤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组长要组织组员进行方案论证和软件设计,要求撰写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技术报告、软件使用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不断交流,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在整个实践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成功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寻找设计中存在的差距。

2.2.3 加强教学辅助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项目组开发了网络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平台包括软件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电子教案、示范案例演示、优秀设计演示、设计小知识、小项目任务要求和互动天地等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技术平台。其中示范案例演示了教师的真实科研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路,另外学生还可以参考真实科研案例中的实际文档内容,更加清晰地理解演示中的系统设计思路;在“工程设计”的“课程设计”中给出课程设计任务的任务书以及文档书写规范,“设计小知识”根据学生选择的开发语言把学生提出较多的软件实现问题以示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动天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并在以后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数据库及其应用;三维案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34-02

0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而《数据库及其应用》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注重学生数据库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本人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多年,下面就该课程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期末考核的方式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1《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高等院校的《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利用PPT和黑板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和对所学课程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是很高。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造成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数据库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首先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创建和表的创建,并且这部分内容在一开始的时候,介绍的时间还会很长。由于这些内容枯燥无味,不便记忆,有些学生还没开始去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刚开始就放弃了。

1.3传统的考试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管理体制下,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仍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院校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太注重提高自己的数据库实践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改革思路

2.1改进教学方法

《数据库及其应用》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数据库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又要有足够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岗位需求,在校期间就应为学生提供能完成上岗实践的学习环境。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三维案例”教学方法,即将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模块:包括理论课程的“案例教”、实践课程的“案例学”以及课程设计过程的“案例做”。通过课内理论环节的“教”,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学”,课程设计的“做”,三者联动,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三维案例”教学模式,彻底撇开目前教学中将理论同实践分开的做法,重点突出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应该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定。所以在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三维案例”教学方法,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的设计等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库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内容可由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是介绍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具体操作,主要是指SQL Server 2000系统软件;对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具及实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案例贯穿是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查询优化技术,模式分解等内容,避免学生刚开始学习该课程时接触大量的概念而过于枯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教务管理系统”案例贯穿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对象(表,对象,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等内容;在课程设计的阶段,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允许同学们自行分组,各自分工进行。这样将数据库课程的各个知识点系统地分解到具体的各个案例中去,避免了相互独立的各个章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知识点零散,从而使同学们在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革考核方式

《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但是往往单纯的笔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很多考试成绩很好的同学,但在数据库的设计方面却很薄弱;而且有很多与实际十分相关的操作只能上机课完成,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进行。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他们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最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能通过考试。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实践操作的练习。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应该增加上机考试模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平时成绩拆成两部分:学生上机考试得分(占20%)和平时成绩(占20%),笔试(占60%),这样来计算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因此只有平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勤动手和思考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本文讨论的教学改革措施已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任课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加强实践学时的比例,通过丰富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真正的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东梅.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19):156-157.

[3]毛嘉莉,李明东,赖晓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1,4(32):385-387.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ACCESS数据库,软件开发,水电管理系统

 

0 引 言

随着社会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更加频繁,各单位对应用数据库编制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Office 软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通用程序之一,Access 程序是由微软推出的一种桌面型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功能很强大的系统开发工具,具备了系统内存小、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等特色。利用Access 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很多基层部门。笔者所在单位,在水电管理工作中一直手工计算,工作效率较低。为适应时展需要,单位引进电脑等一批硬件,用于信息管理。笔者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发了《水电管理系统》软件系统,此系统适用于windows xp+access2003 环境,已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论文范文,软件开发。

本文分析了ACCESS 数据库在水电管理系统中应用,介绍了用ACCESS 数据库中的查询方法对水电表读数进行多种方式的查询的方法,并讨论使用ACCESS 开发水电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为ACCESS 数据库在类似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1 系统的设计

1.1总体设计

为适应单位实际操作人员特点,本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采取多窗体模式,界面简单、方便操作。水电管理系统的设计由以下几个窗体组成:主窗体,欢迎界面,登录窗体,数据录入窗体,数据维护窗体,报表打印及数据查询等。

实际操作人员通过运行安装后的水电管理系统程序,首先进入欢迎界面和登录窗体,输入密码验证身份后进入主窗体(如图1所示)。在主窗体上方分三大块,分别对应各自的功能模块窗体,包括数据录入功能、数据查询功能和报表打印功能;下方为数据结转功能、数据维护、退出系统等。单击菜单按钮后会自动弹出相对应的窗体。

1.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主要对数据库的逻辑进行设计,它是面向用户的,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单位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 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能正确反映数据之间关系、数据冗余度低、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

(1)数据库结构定义[1]: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有:支持联机事务处理的操作型DBMS;支持数据库存、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 功能的大型DBMS;支持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根据用户需求选择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字段名称、字段大小、数据类型、默认值、有效性规则、有效性文本、关键字等。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照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实际操作中,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论文范文,软件开发。数据表设计不仅要满足数据存储的要求,还要增加一些反映有关信息、操作责任、中间数据的字段或临时数据表。

(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2 系统的实现

水电管理系统是应用在单机系统上的,所以只需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在该数据库基础上建立数据表、查询、窗体、报表等对象[2]。

2.1数据库的建立

打开“Office”选择“Access 2003”,在Access窗口中选择“空数据库”,以“水电管理”为名存盘,即可以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2.2表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B/S结构;ORACLE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保证正常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得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由于高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校对毕业生的毕业导师选择和论文选题流程没有一种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一个高效的基于Web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择和完成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

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其模块的划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户的操作。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公共数据处理平台等模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教师出题、论文题目的审核、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审核入库、毕业论文审核入库、毕业论文查询等模块;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有:个人查询、课题查询、网上指导、请假手续、重要通知、论文格式、论文上载等七个模块。所有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体现了开发者对数据库建模的思路。而且在运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即数据库信息(如课题、老师、学生、论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单独进行的,在各院系之间及院系与教务部门之间却没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统概述

(一)总体规划

基于对目前其他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总结其长处,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案。该系统方案基于Web技术,不仅要面向学校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解决各部门已有的或将建立的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统结构应具有跨平台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机制。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一平台上对毕业论文的信息进行方便地沟通与交流。同时,系统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要有效预防由于Web技术的应用而引发的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这种结构中,应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的请求页面指令后,就向数据库服务器请求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数据交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之整合成页面再返回给浏览器[2]。该结构主要特点是:客户端实现零维护,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软件程序、数据库、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组件都集中在服务器,用户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无需其他软件,即用户以Web页面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该系统是通过DCOM或HTTP远程调用服务器端组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体实现上,应用服务器使用通信线程来提供查询并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获得结果。应用服务器接收从客户机通过Web浏览器或其他界面软件发来的信息请求,并连接到服务器上。接着对请求进行处理并从服务器返回信息。然后,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断开并把请求的信息返回客户机。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如果许多客户机都在频繁请求,可以对这种配置进行更改,使应用服务器能预先与数据库连接,以降低每次处理客户机查询请求时建立连接所需的开销时间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涉及毕业论文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的申报、选题、论文上传、论文批阅、在线答疑等功能。其相关的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三、系统的相关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

由于系统内部数据流量大,数据检索要求高,用户通过浏览器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数据信息的响应时间也要满足需求,在该系统中,表示层使用ASP用来开发网页,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8.i以来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线程服务器体系结构,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体数据。因此从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

在具体实现上,系统整体ER图设计如图3示。

其中,教师数据表包括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所属学院(系)、科研情况、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教师基本信息情况;学生数据表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电话、电子邮件、登录密码等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管理员信息表包括ID号、用户名、密码等;课题信息表包括课题号、课题名称、所属院系、申报教师、规定人数、实选人数等;论文信息表包括论文号、论文名称、学生姓名、所属院系、指导教师等信息。

(二)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的设计是创新性的使用了双树型结构实现的,即在前台的WEB系统界面中,针对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进的ORACLE数据库技术展现了“左-右”双树型菜单。其中,左边的菜单树上是学生姓名及其已选课题,右边的树则是其他已申报的备选课题,通过此双树型结构的界面设计,学生在方便的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毕业研究课题,而且还能很便捷地对其选报课题进行修改或调整。同时,由于该双树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简便性,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查看帮助文档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相关的操作。

(三)安全设计

任何一个应用系统都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学生档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安全性,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实现。

1.分级授权安全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授权安全管理,用户分五种权限: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学生、过客。用户登录系统时,让用户录入用户名(或者是帐号)和密码,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级认证体系对各级用户分级授权,同时各级用户的操作痕迹相互制约,并采用双密码保证超级管理员密码的内部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体现在它对用户、权限、角色和用户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户是由管理员建立并授权的一个数据库帐户,每一个企图使用Oracle的用户都必须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帐户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帐户和口令连接数据库成功才能操作数据库对象。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一个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赋予数据库中所有已经存在的用户和新创建的用户。在系统中通过修改该配置文件,对数据库所有用户都限制为使用特定资源。

3.Web服务器安全保障。Web服务器的安全依赖于校园网的安全,同时对web服务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网用户通过校园网的VPN技术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在校园网出口处部署网络防火墙,同时在Web服务器上主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系统进一步防护和监测。另外,通过定时的安装补丁、及时升级、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了Web Server层和操作系统的安全。

四、系统性能的优化

由于系统基于B/S三层架构,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应用服务器采用多线程通信技术,实现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预先连接,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5]。在该技术的具体实现上,采用的是抢先式多任务,使得系统能执行多个进程,而每个进程也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且进程中的线程是并行执行的。系统不停地在多个线程之间切换,由于时间很短,看上去多个线程是在同时运行。使用这种方法时,客户机不需要与数据库始终保持连接,应用服务器只有在进行请求并接收请求的结果时才与数据库保持连接。空闲进程并不占用网络资源,网络流量显著减少,可以更快地进行查询处理并且响应时间得到了改善。多线程服务器和连接管理器用于保持与服务器的固定预先连接,这样连接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这就更加有效地保证了各级用户在不同地点可以同时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五、结论

本文所讨论研究的高等院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系统。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高等院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社会上也能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8):54-56.

[2]杨永,梁金钤.基于B/S模式的通用试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4):143-145.

[3]马薇,娄雨.Oracle数据库容灾备份中的流复制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2,28(2):182-184.

[4]刘昌平,范明钰,王光卫.可信计算环境数据封装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赵建伟.γ遥测数据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3849-3851.

作者简介: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8

一、 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部分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关系代数、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这一部分强调的是理论和基础,当然也设计了一些实验,但主要是验证性的和较小的设计性的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作相应章节的习题之外,还要适当的给出一些应用实例,启发学生在课外去查阅相应资料,为下一环节的数据库应用做准备。

在数据库应用部分中,我们主要以典型的Oracle、SQL Server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开发工具,以几个具体的应用课题为目标要求学生选择性的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学生在实际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现在各高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适当采用多媒体授课,一方面可以增大知识信息量,把原先难以在课堂上表达清楚的内容生动的演示出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采用,也有必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

学生的外语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要求,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目前,有大量的著作、期刊、论文都是英文原文,快速、准确的获得科技前沿信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我们结合国际合作班教育进行了双语教学尝试,积累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三、实验和课程实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不断交流的过程,实验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桥梁,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除了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之外,我们还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除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之外,从提高综合能力出发,我们增加了综合性课程设计。通常,学生必须成立几个工作组,共同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这些系统要求学生在工作组中必须考虑现实社会问题所涉及的开销、安全、效率等。增设数据库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

四、考试和考察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是我们注重学生多方面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因为担心考试而整天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这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摒弃考试这种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式,但这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除了数据库原理部分采用常规考试以外,我们还增设了课程设计考察、答辩、提交论文等多种不同的方式。

常规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程设计考察主要验收学生所设计的系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答辩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阐述主要内容;提交论文是对课程设计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深刻分析,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按照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五、科研

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一举两得。我们努力注意最新技术的引入,同时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从一些科研任务中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在课程中进行了讨论与实验。当然,这部分实验对于需要解决的题目来说还很不够,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利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工作。科研带动了教学,加强了教的目的性,也提高了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也推动了科研,带着问题的教学势必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六、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除了本课程的前序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以外,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还包括《软件工程》《OOP方法与技术》《可视化编程》《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或是本课程的后续课,或是并行课,有的需要本课程的知识,有的为本课程提供一定的支持。因此,我们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在学习完《数据结构》,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熟悉一种编程环境之后,尤其注重与《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必须把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数据库建设中来。运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开发数据库系统,一方面为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可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另外,有了《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便可以较为容易的形成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思想,同时亦可构建基于C/S或B/S计算环境的网络数据库等实用系统。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应用性教育;课程改革;数据库课程

数据库类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多方面内容。数据库技术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如何改革、设计数据库课程,使之适应应用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发展和系统产品的研制应用,数据库学科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可以按照应用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设计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设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理论、素质、能力等多类型、多视角构建。目前国内计算机课程与技术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的问题如下:

(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毕业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对软件平台不熟悉,既无法很快从事应用开发及数据库管理工作,又不具备参与数据库设计工作的能力,对概念、术语、理论都知道一些,对DBMS也略有了解,但不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

(2) 按照理论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模型抽象,实践教学多是针对SQL语言或某些技术环节进行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往往对抽象的理论有模糊印象,但没有建立起应用体系的概念,不具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学习效果不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概念和理论抽象难懂、逻辑性强,他们很难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某些知识点,如安全性、完整性、范式理论、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等内容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学生只能体会到概念和某些局部功能,无法深刻体会各个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2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2.1课程定位

“应用性教育”与“学术性教育”的重要区别是,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性人才[1],主要类型有技术应用、复合应用、服务应用和职业应用。这种为社会生产一线服务的人才,一方面要掌握某一领域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来看,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二者都以学科为基础,但应用性本科教育更强调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应用性本科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平台对培养应用能力的支撑作用。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学科与应用并重的一类高等教育。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强调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既强调学科基础,又重视应用能力。前者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打好学科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理论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术性知识,后者提高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应用能力。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建设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设计应用性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如下工作:第一,明确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应用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专门能力;第二,分析、确定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性知识,包括经验性知识和工作过程性知识。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有三类角色: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DBA)和数据库设计师。应用开发人员是在DBMS上开发信息系统的一组专门技术人员,能够利用DBMS提供的接口开发应用系统。DBA负责维护系统,对于大型数据库系统,则需要非常有经验的高水平DBA来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中、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往往需要专门的数据库设计师,他们要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技术,熟悉DBMS及开发平台的特性,需要有实际经验。DBA和数据库设计师都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经过本科教育的学生难以达到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要求,这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概念,并通过简单的设计、数据库管理的实践,掌握知识、理论,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学生参加工作后,一般以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或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工作为起点,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才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库知识理论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DBMS本身功能的设计与开发。DBMS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基础软件,对系统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现阶段,在服务北京市信息产业的定位之下,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不是重点。

2.2课程目标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应用性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应用能力和学科素质。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学习、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在掌握相关课程、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较熟练地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能够参与数据库设计工作。在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后,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工作。

3构建数据库课程体系

目前,数据库教材及课程教学基本都是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编排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后半部分介绍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也有一批研究型院校使用的教材以理论为主。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数据库学科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学科体系,研究领域涉及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多个方面。立体化的学科体系决定了我们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型、多视角的。

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不能是研究型本科教学内容的简单删减,也不是以某个DBMS软件为核心的软件使用培训,而是要按照数据库应用人才的能力需求,从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重新构造课程体系。

表1是将数据库知识体系与相关能力重构后得到的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是应用能力。

数据库课程改革不是简单按照角色的知识、能力要求重新组合课程单元,而是按照培养目标进行优化、取舍、重组。例如,在数据库理论体系中,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发控制、备份与故障恢复等内容是面向DBMS设计的,面向应用的教育可以简化这部分内容,只介绍基础概念,不必详细分析原理。

4课程教学设计

4.1教学方法

数据库技术的立体化对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内容多,即有抽象概念,又有应用技术,学生在短期内接受并掌握课程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很大困难。因此,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一般到抽象。根据思维与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先讲关系数据库模型,后讲SQL语言的惯例,先介绍SQL语言的查询,并在给定的具有良好结构的样例数据库上进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查询的含义,再学习关系代数形式化描述,然后学习查询优化的一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样例数据库,为学习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

(2) 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讲授数据库设计时,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与设计实际案例,讲授数据库设计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设计数据库,在完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阐述设计思路和方案。教师适当点评并予以引导,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建构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4.2实践训练

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必要。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两部分。

课程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吸收和消化,主要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操作。综合实践教学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重点是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从数据库设计到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概念,有利于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应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4.3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课程、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能够参与数据库设计的工作。在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之后,能够承担DBA和数据库设计师的工作。

基本要求

基本素质:

具有工程意识和素质

具有团队合作的品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基本理论、概念、方法: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理论

关系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设计方法

应用能力:

安装、配置、使用一种DBMS

使用SQL语言管理、访问数据库

通过接口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安全性、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设计

课程内容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库与SQL语言

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编程

关系数据理论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管理(安全,备份与故障恢复)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教学策略

课堂授课:常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实验:学生个人独立完成SQL、安全性、备份与恢复的实验

开放设计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库设计,按照答辩和设计报告评定成绩

综合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开发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撰写设计报告,以项目验收方式评定成绩

5结论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存储和检索的原理方法、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掌握数据存储与前台应用的综合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发展应用性教育的要求,对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职业规范道德、团队分工协作等素质,对推进应用性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继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使之适应应用性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林. 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构想[J]. 北京教育(高教),2006(02):35-36.

[2] 许明月. 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 教书育人,2007(2):97-98.

[3] 王育坚,鲍泓.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8(10):134-136.

[4] 鲍洁,梁燕. 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5):47-49.

[5] 高林,鲍洁. 应用性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88-90.

[6] 陈红梅.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14):126-128.

[7] 李雪婵. 高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J]. 教育评论,2008(3):100-101.

Study on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in Database Courses

YUAN Mei, SHANG Xin-na

(School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数据库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Android,MVC,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面对Android手机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等类似的软件出现在手机终端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同时其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作为传统WEB应用,也必将在手机客户端上得到应用。

一、构建系统的整体框架

(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技术手段:系统采用C/S结构,MVC软件开发模式,前台使用Eclipse开发,后台服务器使用Servlet编写服务器,同时用Tomcat作为服务器,前台客户端环境使用的是Android控件[2]。通过JDBC来调用Mysql数据库,来实现手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采取的技术是JSON技术,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JSON是完全独立的文本格式,而且还使用了一个语言习惯类似C家族(包括C,C+ +,C#,Java中的JavaScript,Perl,Python和等)。这些特性使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读取和写入,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问卷调查法。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系统应该实现哪些功能以及后续的系统的完善等。

2.资料和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解决系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3.科学实验法。用黑盒和白盒的方式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

(二)整体框架。

本系统采用MVC框架,该框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续的扩展和修改,细化的结构分支为:

1.用户管理:添加用户,用户信息修改。

2.论题管理:上传题目,修改题目,审核题目,选择题目。

3.论文管理:论文上传,论文下载,论文审核。

系统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二、数据库设计

系统运行的核心是一个稳定运行的数据库,数据库设计的优良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状况[3]。

(一)数据库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用户管理、论题管理、论文管理上。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满足要求并且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总结得出基于Android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要满足如下数据库需求:

该系统的用户有:管理员、学生、教师。其中教师和学生用户的编号都要能唯一标识出人物身份。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用户的姓名都应该是一个非空集合。论题和论文中必须还有教师的外键约束。

(二)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数据库需求分析,可知本系统的实体有管理员实体、普通用户实体、论文实体。

E-R模型的组成包含三个元素:实体、属性、联系。E-R模型用E-R图表示。实体是用户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事务,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

从数据需求分析中得出系统的实体属性图,遵循三范式原则,对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整合,得出E-R图。

(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之后,就要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模型转化成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本系统采用的是MySQL数据库,定义管理员表、普通用户表、论文表、题目表和选择表,具体表的设计这里不再详述。

三、各模块的设计

(一)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含了用户的添加及删除、基本资料修改和个人信息主页,也是对本系统用户的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登录等操作的必备模块。

系统将根据登录用户角色的不同为用户分配相应的功能。本系统的所有角色都是采用的登录名+密码的方式进行登录。管理员,学生,老师都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验证登陆。

Android登录界面采用的是线性布局LinearLayout,需要设计本界面按取登陆按键需要跳转到论题信息模块,本系统编程时是用setContentView的方法实现的页面跳转。

(二)论题管理模块的设计

论题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含有论文题目的申报、论文题目修改、论文题目审核、学生选题。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选题环节的关键。当老师通过该系统发表课题,课题通过审核后,学生用户可以选择课题

选题界面的布局采用的是LinearLayout中包含RelativeLayout布局文件本界面需注意选择论文后跳转到申请提交界面页面跳转同样采用setContentView方法[4]。

(三)论文管理模块的设计

论文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有:论文上传、论文下载和论文审核。是实现师生间相互传送文件的基础。该模块布局文件同样是采用的LinearLayout

以上三个模块设计好后,接下来需要实现数据库的连接,这里主要用到数据库连接类DBConnection.java 来实现,其中主要是字符串url、user、password作为参数,然后再去调用DriverManager类的getConnection方法[5]。最终返回一个数据库连接对象,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使用工具类DAO来实现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增删查。

四、系统测试

这个系统的测试使用了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两种测试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黑盒测试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下列试验的目的:

(1)系统整体功能测试:检查各个功能模块是有遗漏的功能。

(2)接口检查:检查输入输出的信息是否符合规范。

(3)数据检查:检查数据结构是否正确并且对外部信息的访问进行验证。

(4)性能检查:检查性能要求可不可以得到满足。

五、结束语

智能手机的各种app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更多的各类管理系统都已经从WEB端拓展到了移动设备终端上了。相信在今后,基于Android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将在高校中有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卢海东编著.Android应用开发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 Paul Deitel著 Android应用开发案例精解[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 Baron Schwartz.高性能MySQL[M] .浙江:宁海元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