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素质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6:26:01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1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不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形成性格孤僻;还有些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长此下去,教育产生的所谓“人才”不过是唯命是从的工具而已。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高校承载着对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双重重任。为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大学教育中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全面性人才。

(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十以来,国家的大学教育方针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非专业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知识更新、专业更新加快,知识老化、专业老化的周期缩短,大学生只重视专业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现在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的扩大,要求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目前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所有的职业都面临快速高效的压力等等,这些社会需求都需大学生具备大量的非专业知识。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才”,既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健全的非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面向社会需求和个人成功,非专业素质教育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体系

1.观念体系的内容观念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体现,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观念体系的实施深化思想政治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把影视作品及当前实事引入课堂,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以解析与正确引导,真正的把思想政治理论引入学生的头脑及内心。

(二)品格体系

1.品格体系的内容品格体系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进取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思想观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己的未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

2.品格体系的实施

(1)名著阅读进课堂。学校每学期推荐6—10本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名著进课堂,每周安排学时由班主任引领学生阅读,阅读后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写读后感,期末纳入学分考核。

(2)名人讲座进入校园。学校每学期安排国内成功人士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分享事业成功历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学生与名人零距离接触,来感染和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坚定信念,培养坚强意志。每学期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身边的先进个人针对自己的先进事迹以报告形式给学生汇报并与学生分享,这样,即激励了先进个人又激发的整个学生群体。

(3)教师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的言行对学生品格的影响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真实而积极的经历为例子来影响学生,这样对学生培养优良的品格是非常有帮助的。

(4)开展爱心活动。在校园开展多种爱心奉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节假日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以奉献爱心的社会公益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知识体系

1.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体系是指专业知识以外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

2.知识体系的实施

(1)把非专业的知识学科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把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学科列入选修课中,并计算学分,形成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2)建立分层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学校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利用假期对大一——大四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社会锻炼,以增强和提高他们的非专业知识。

(四)能力体系

1.能力体系内容能力体系是指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适应社会、谋求生存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是大学生能力体系的基本因素。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及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等。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谋求发展、规划人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业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等。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力体系的实施:

(1)“写作与口才训练”进课堂。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大学可以将应用文写作内容纳入大学语文和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中,并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适当侧重讲授内容,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如优秀简历评比、外出调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能力、活跃学习氛围。大学可以将演讲与口才训练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采取课前演讲、个人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模拟等多种形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内容分为学院指定和班级自选两种,依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此项口才训练活动作为必修课考核,其中,课前演讲主要在一年级实施,个人演讲主要在二年级实施,主题辩论和角色模拟主要在三、四年级实施。各班辅导员负责日常训练,并做好记录,班主任负责期末效果考核,各任课教师也要在课堂中有意识训练学生口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演练平台。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为了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首先,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结构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有职理论课程,还要有实践活动课程和模拟实战课程等,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行多层面教育,既要有态度层面还要有知识层面更要有技能层面。最后,加强全员育人的队伍建设。在专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基础上,可以定期邀请职业生涯规划知名专家或高级职业指导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3)建立社会实践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学应建立与知识体系实施中相同的社会实践体系学校。以上四种能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分不开的,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功。

(五)方法体系

1.方法体系内容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2.方法体系实施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出好成绩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是高分低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为此,大学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

(2)改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换。其次,改变教学方法,由过去传统的“讲授法、分析法”向“案例法、启发法和研讨法等”转换。综上所述,以上五种体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三、结束语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2

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宽度、扎实的通信专业英语相关专业知识,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的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在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同时,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品德、终身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与沟通能力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和培养目标,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2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以品德、知识和能力为培养目标,突出科教融合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指导相关人才培养及实践工作。

2.1学品德与学知识相结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程人才应具备的品德包括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学生通过在学习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遵守道德、信任、责任感、坚持原则、自我意识和自我完善的个人品德。培养好的品德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言行,爱国守法,恪尽职守,服务社会,事实求实,严谨治学,关爱学生,诚实守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课程设置

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依据通信专业英语课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体系,目的是实现学生对该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能力培养,提升素质。

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句子翻译的准确理解以及相关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语法掌握是所有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法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语法教学包括语法结构分析、语义的理解,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法、理解语意,培养学生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的能力。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与教学内容的设置相辅相成。课堂时间的安排如下:每学时100分钟,包括50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学习检验”和30分钟“学习小结”。“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学生在通过学习培养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学习检验”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学习小结”将所学真正落到实处。

2.4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学习的方法和侧重内容因人而异,应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中,通过自己体验知识的获取与探究过程,不断反思与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专业能力、交际能力,提升素质。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学习检验-学习小结”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传统的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自主学习由“任务式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组成。任务式学习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涉及三部分内容:文章涉及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回答课后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首先,学生通过手机、掌上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自主学习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并了解专业知识与技术发展。其次,通过迅速浏览的方式找出文章涉及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再通过对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根据课后的问题返回到文章中经过分析、综合、应用,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任务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生活案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习获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培养了专业知识与能力,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并具备信息的习获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个人技能与态度、独立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学习检验”。

“学习检验”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习获的经验反馈给老师和同学,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好学提升为对问题的深思,并提出问题,解惑答疑。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巩固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学习小结”。

课堂时间最后30分钟由句子翻译和学习小结两部分组成。学生翻译的句子是从各种相关专业资料中精心挑选的和本课程知识相关的句子,它是所学内容的巩固或补充。此外,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包括生僻的词汇、含糊的语法、阅读技巧、想法,及习获的相关专业知识等。学生只有主动学、主动思考、主动做,并认真地进行学习小结,将知识内化。

2.5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任务式、提问法式等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仅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个人品德、专业能力与素质以及交际能力与素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6改革考试制度

专业英语课程实行开卷考试与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制度,是检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过程性考核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专业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将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过程性考核评价中采取的形式涉及课堂表现、课堂互动、阶段性学习测验。课堂表现指考勤、课堂纪律、听课表现等;课堂互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阶段性学习测验指自主学习、作业等。根据课程进度及所讲内容,出思考题、布置作业题,在课堂或课后完成,给出成绩,记录在案。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表现20分+课堂互动20分+阶段性学习测验50分)(40%)+(终结性考核开卷成绩100分)(60%)。

3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3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4

一、成功素质教育: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走进武昌理工学院,首先映入笔者眼帘是其风光如画的校园,一幢幢别致典雅的欧式建筑点缀在湖光山色之间。早听说该校与拥有未名湖与博雅塔的北大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果然名不虚传。沿成功广场拾级而上,“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及“成功素质教育”的镀金标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昭示着该校的办学特色,使笔者进门就受到强烈感染。

什么是成功素质教育?该校校长赵作斌教授首先用学者式的语言给笔者做了概括性介绍: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修补素质缺陷,确保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搞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让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真正做到让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创立者,赵校长开宗明义指出了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中国高等教育的落后,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软件的落后,是教育理念的落后,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怀着教育报国的理想,1999年在筹创中南分校伊始,赵作斌校长就提出要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的发展,并先后赴美、英、日等国考察,注重中外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在经过深入理论思考基础上,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2009年1月,经过近10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专著《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形成。

成功素质教育是否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有什么特点?它与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有什么关系?赵作斌校长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了笔者的提问:成功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高等教育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等弊端而提出的。它不是仅仅在专业教育课外,以某种形式的人文知识教育、心理教育等代替素质教育,而是一种高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两个同步推进’,即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同步推进。”

“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就是以成功素质教育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知识本位”教育向“素质本位”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灌输传承知识”向“开发内化素质”的理念转变;从专业知识教育向专业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从片面专业教育向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理念转变。二是建立高素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两个同步推进”。四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提高培养质量。五是创新育人机制,实行素质导师制。六是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实行素质学分制。

该校教务处长李继宗教授,通过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向笔者解读了“两个同步推进”:

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传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层楼”模式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双子座”模式。其基本模式可概括为“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两大系统”,即专业素质教育系统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系统;“三大要求”,即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或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四组课程”,即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修课和辅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五大体系”,即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

为实现“两个同步推进”,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强化核心课,突出实践课,通过一系列要求,强化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专业素质培养,实现从专业教育向专业素质教育转变;在非专业素质教育方面,将素质理论课和素质实训拓展课纳入课程体系,进课堂、记学分,从而赋予非专业素质教育“法定地位”,避免空泛化、课外活动化或仅仅只是人文知识讲座等弊端;在培养目标上,结合指导学生生涯设计,每个专业乃至每个学生确定了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定向培养。

为激励和促进学生自觉培养成功素质,该校每年举办一次“成功素质展示节”,作为全校学生展示成功素质的重要平台。正在展示节现场的该校党委书记郑鹏飞教授,向笔者简要介绍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

素质导师制是指该校改革传统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建设一支集品德教师、素质拓展培训师、素质测评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五位一体”的素质导师队伍。这支队伍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以非专业素质教育为内容,通过“五导一管”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克服“失败因子”,修补素质缺陷,从而实现学生工作由“管”到“导”、由“教化”到“内化”的根本转变。

素质学分制是指扬弃传统的只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评价的学分制,改用素质学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的测评指标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指数,包括显性素质学分和隐性素质学分,或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各表现为理论课程学分、实践课程学分、行为表现学分三个方面,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是素质学分构成的基本内容。正如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教授所言:“素质学分制将是对传统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实施必将推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

谈到如何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该校十佳教师、湖北青年教学能手张毅如数家珍:教学内容贴近时代要求,贴近社会需求,贴近学科前沿;教学手段特别是实验、实训、实习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将励志激励法(成功引导法)和失败因子消除法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育人方法;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战式教学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将自主式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学习方法等等,无不让笔者耳目一新。

二、过硬的教育质量初步显现出新模式的人才培养优势

中央领导最近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成功素质教育是否具有人才培养优势?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笔者走访了该校9个二级学院,走访了老师和学生,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典型,犹如一首首赞歌,谱写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华丽乐章。

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学校成功素质展示节上展示的创新成果1600余项,其中,有9项国家新型专利证书;16项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是湖北省连续两年获一等奖的独立学院;13项成果荣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领先于全省独立学院;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655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校共有30名学生在湖北赛区获奖,其中6名学生获一等奖;2009年和2010年,在全国高校算量大赛中,该校学生共获得2项一等奖;在“首届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中,该校学生获得五个奖项;在2010年湖北独立学院测量大赛中,该校学生包揽了两个一等奖;学生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李小波同学一人就发表12篇;百余名学生在校外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摄影、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涌现了“学生作家群”。学生方舒创作出版6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崩溃》,受到著名作家的赞誉。……

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曾被媒体称为三本“最牛本科生”的该校商学院05级孙志同学创下了多个“奇迹”:大学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与专家一道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在校本科生受邀参加“孙冶方诞辰一百周年经济理论研讨会”;多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并先后获得1.4万元校长特别奖学金。在给母校的留言中他深情地写道:“应该说我进校时不算是一个优秀学生,是素质导师和班级导师的点拨引导,学校的独特教育方式,使我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个性优势得以发展。成功素质教育成就了我。”

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吴开胜教授告诉笔者,学校较过硬的教学质量是与成功素质教育形成的良好学风和校风分不开的。全校学生平均到课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英语四、六级考试达到零作弊,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被评为优秀考点。笔者走访中看到教学楼窗明几净,校园秩序井然,所见学生彬彬有礼。随行的校团委书记徐拥华介绍,文明礼貌是成功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几年来,该校基本消除了高校顽疾――课桌、厕所垃圾文化,形成了无烟校园。在该校拥有4000多个座位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座无虚席。面对笔者的随机走访,正在查阅资料的法学0902班副班长张新平同学说:“在这里,提高成功素质、追求成功目标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正是这种“自觉行动”,使优秀团队和优秀学生不断涌现。

该校商学院2005级工商管理实验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2007年以来,该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4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全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学生先后获得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宫晓芳同学自强奋进的先进事迹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称号;学校也连续4次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和“湖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这在一所民办高校是不多见的。

让我们还是聚焦该校的“出口”毕业生的情况吧:

笔者注意到,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关资料显示,武昌理工学院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当年全省普通高校平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超过半数毕业生成功进入大、中型企业及国家事业单位就业和考取公务员。他们中不乏像聂本勇和刘超同学分别考取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的公务员的实例。如英语专业的徐海平同学,是2007年世界植物园大会志愿者翻译中唯一的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是在世界女排总决赛在宁波所招的4名翻译之一,还是环球雅思的教师;会计专业09届毕业生黄平面对国家电网的招聘官时自信十足,最终从众多名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被录取的一名三本高校学生。该校学工处处长王海涛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价值观、使命感、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在就业竞争中对成功恰能起到关键作用,学校的成功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正是凭着优秀的成功素质,该校的酒店管理和高护等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是100%高质量就业。

明确把促进学生创业成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该校的特色,也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笔者从该校校友会了解到,该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已涌现出一批资产过百万的校友,其中仅商学院2007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班中就有5人,形成了一个校友“创业群”。如杨争国同学自2006年10月创办武汉星时空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来,到2009年年底,已累计在武汉、长沙和南昌创办了6家公司;被同学称为“最牛内衣王”的解砾同学创办的纯派生活(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被武汉某知名集团以1200万元并购,26岁的他就跻身于千万富翁行列。面对笔者的走访,该校商学院08级学生谌哲对未来充满信心:“学长的成功经历使我感到,面对社会的挑战,拼搏精神、诚信品格等非专业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我现正在创业实验班选修,相信我扎实的专业素质加之过硬的非专业素质,毕业后一定能够驾驭环境,发现和把握机遇,取得创业成功。”

该校成功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整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没有把学生考研作为教学质量来刻意追求。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该校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升,仅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09届两个班89名学生中,考取研究生就有30名,占总人数的33.7%。

张孜仪,该校文法学院法学0404班学生,从本科生到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再到考取博士研究生,仅用了5年的时间。庄晶璇――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顺利考取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硕士研究生。该校商科在全世界排名一直居于前列,在中国招考的对象仅限于“211工程”的高校学生,庄晶璇同学的入选打破了这一先例。

在从这里告别母校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中,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当中,有世界著名高校的博士生,有国家机关已走上领导岗位的公务员,有大型企业的高管,有创业成功的企业老板,有已经拥有文学著作、学术论文、创造发明成果等各行各业的骨干。在素质拓展基地,该校非专业学院副院长黎育松教授向笔者解读了学子们成功的原因:“在成功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潜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因而更显得自信,毕业后就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三、专家评价和社会赞誉折射出新模式的创新价值

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几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多次进行了有关报道,在百度等网站中输入“成功素质教育”,网页达数千万条,10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领导、专家到该校考察交流,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考察后纷纷题词或发表文章。这里,笔者列举搜索到的部分专家意见以飨读者:

2008年12月10日,湖北省教育厅主持了由该校完成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以著名学者、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运用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经验,结合本校办学实践,提出并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及其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于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对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对我国独立学院乃至一般高校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经查新检索证明,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5月30日,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梅生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了署名文章《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文章认为,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根本任务,从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两大系列,全面培养学生“五大体系”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大学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对于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对高等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带来新鲜的血液和营养。

2009年6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成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成功素质”为切入点,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明确化具体化,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和方法,实行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的有益尝试”,“其经验值得借鉴。”

2009年6月15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刊发了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教授的文章《一种引发高等教育革命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认为在工业经济背景下专业化特征的高等教育,是对农业经济背景下综合性特征高等教育的一次革命。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必然孕育新的革命:从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成功素质教育从专业素质教育到非专业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到个性发展,全面推进综合性素质教育,“必将对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带来全方位的冲击,从而引发对传统高等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2009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在《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对成功素质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他认为,成功素质教育从素质的内涵挖掘入手,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探讨成功的本质及其规律,赋予素质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创立全新的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既是“具有突破意义的理论创新”也是“具有样本意义的实践创新”。2009年11月,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教授率20余名博士生来到中南分校,专程就成功素质教育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理论有创新,实践也做得很好。”他希望该校成为一所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的大学,在成功素质教育的培养下,使得更多学生将来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并欣然题词:“祝贺成功素质教育实验成功。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生成才”。

在该校展览馆,笔者看到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杨叔子、吴宏鑫、严陆光等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丁石孙、张全景等各级领导到该校调研讲学、考察时就成功素质教育所作的讲话、留言或题词,对该校成功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跻身高等教育工作几十年,常常对那些孜孜不倦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拓荒者心存敬意,为他们的成功而深感高兴。近日读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作斌先生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深有这种感觉。掩卷长思,仿佛看到一个崭新的高等教育形象正在展现。

这部专著的本质要义是把非专业素质教育摆在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地位同步推进,把个性发展摆在与全面发展同等地位同步推进,着重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根本弊端表现在:一方面,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一刀切”式的要求,“一锅煮”式的灌输,“一把尺”式的衡量,忽视了学生的潜质开发,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弊端是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反差很大,也难于培养出顶尖级人才和世界级大师的重要原因。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素质教育道路。然而,时至今日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一般号召和理论研究上,或仅仅是在专业教育课外,以某种形式的人文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代替素质教育,未能根本上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樊篱。唯有在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上进行全方位改革,整体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正是基于对传统高等教育弊端和现实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缺陷的深入剖析,《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系统提出了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定位为促进大学生成功,培养成功人才。作者将大学生的成功称之为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四部曲”,通过成功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将来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第一次将大学生的素质分为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并提出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分别涵盖“知识、能力、方法、品格、观念”五大体系,每个体系又包括相应的具体要素,如“观念体系”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等。这一分类不仅突破了过去在高等教育中人们将“知识、能力、素质”相并列的一贯认识,而且相对于以往关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提法更符合大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和形成规律,更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便于在实践中把握和操作。

这部著作着重阐述了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在当今社会人才素质结构上,就是要求人才既具备专业素质,又具备非专业素质。科学发展观反映在人才的教育培养上,就是既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又要注重非专业素质教育。大学毕业生在“学业人”、“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化中,在驾驭社会环境、发现和把握机遇争取成功的过程中,非专业素质往往起决定作用。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书中关于在实践中对“同步推进”系统探索的专章叙述,更让人耳目一新。在作者创制的“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模式,为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两条线”模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及学分的安排上。都体现了“同步推进”,让非专业素质教育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地、进学分。在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总体目标下,不仅要确定相应专业的专业素质培养规格,也要确立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规格。书中还特别强调,“同步推进”首先要求将传统“专业教育”转化为“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念和专业品格,即按“五大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专业素质教育中树立远大志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信心和毅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优良的学习品格。这说明,“同步推进”不是对专业教育的削弱,而是对专业教育的优化和深化。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中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一条腿走路”,《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把“同步推进”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表述为“两条腿走路”。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把促使学生“五大体系”全面发展与个性特征充分开发作为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一方面,成功素质教育坚决摈弃只注重专业知识灌输的应试教育做法,按“五大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充分开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的潜质,再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中学化学; 专业素质;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15-01

一、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理论研究

作为一名从事化学专业基础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

1. 接受较长时间的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专门训练,具备较强的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基础。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的化学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化学科学与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与方向、化学科学与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化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历史与现状。具备应有的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其中包括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

2. 具有关于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化学教师必须掌握关于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 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其中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开发能力以及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4. 具备较强的化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化学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实际教学的情境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教师应认真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探讨教书育人的新规律、新方法,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

5. 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化学科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技术和方法等都在不断地发展着,化学教师要承担起新课程赋予的各种责任就应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

6. 具有专业人员而非学科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新课程的实施旨在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化学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致力于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生动的学习情景;致力于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致力于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行为及情感体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 实践研究

本研究分别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问卷设计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调查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行为及其对自我行为效能感的认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行为;教师对自身专业人员权利履行情况的认同。为使调查结果有较高的信度,调查采用不署名的方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发放时间为2008年7-8月,问卷的发放范围较广,参与问卷调查的192名教师分别来自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20个地市的65所中学的化学教师,其中完全中学教师49人,全日制高中教师103人,全日制初中教师40人。问卷共发放200份,共回收19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

从调查结果来看,化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脱离教学实际,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相对滞后,继续教育培训的评价环节比较薄弱。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核重外部硬件轻内部软件,对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行为在经济上、时间上给予的支持不够,在问卷调研的同时,我们对部分教师还进行了个别访谈,对一些用问卷无法说得很清楚的问题及一些问卷中问题较大的部分进行访谈,确保了调查范围的广泛性、调查对象的随机性、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竞争体制的长期存在,致使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专业成长行为等方面偏离了自己的专业职责。由于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它方面的发展往往不被重视,教育观念的偏离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单一,单方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致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教师无瑕他顾,也必然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建议

结合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针对本研究揭示的问题,笔者对提高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以下建议:

更新教育理念,引入切实有效的适用于素质教育的竞争体制。有什么样的竞争体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引入切实有效的适用于素质教育的竞争体制,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会朝着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的方向发展。有关调查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近年来社会生活情景问题和学科综合问题成为中考与高考的命题方向,化学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提高非常明显。

继续教育、成人师范教育应注重实效。首先,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结合。化学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最需要的是能直接运用在课堂上的好经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先给教师一些好经验,再指导教师运用理论来讨论分析这些经验,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及反思能力,这样才能引起教师的兴趣。其次,承担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双面手,既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样才能克服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让学习的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教学是需要理论来支撑的。没有理论上的提高,再好的经验也不能让其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师。最终,还应有一套有效的测评体系。这套评价体系不仅仅要体现它的鉴定、定向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出它的论断、调节、激励、教学及交流等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考核。对化学教师的考核,应站在专业的高度,运用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考核,从根本上消除在继续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实质性学习的错误行为,才能有利于教师们专业素质的发展。在经济和时间上多给予支持。教师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减轻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就不会受到打击,培训效果自然会好。总之,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及教师评定委员会等机构,应当创造一个能让中学化学教师走上专业自主成长之路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迅速发展以便胜任新课程赋予的新角色。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交流,引进外资,对外投资等国际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外经贸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日趋明显,尤其是具备专业素质的创新型的外经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外经贸专业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外经贸人才,已引起社会有识之士及高校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是国家外经贸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一般是中小外贸公司、外资企业,而优秀人才将有可能跻身于跨国公司、驻外企业的行列。因此,培养具备全面成功素质的国际化外经贸人才,明确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是贯穿国贸专业师生教与学的永恒的主题。

一、什么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所谓成功素质教育的教学观,是指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塑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 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 如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行为能力、身心素质等)。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共同构成成功素质, 两者缺一不可。

二、国贸专业的专业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的内涵分析

结合高校国贸专业的教师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成功素质,也就是要学生掌握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学生首先应该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全面学习国贸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国贸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国际货物运输与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商务函电,外贸口语,海关实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等基础理论及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系列基础知识;具备跨文化沟通、商务信息处理、国际市场分析决策和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掌握国际市场开拓、商务沟通、商务合同执行、商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专业成功素质,仅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及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例如对学生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及对话能力的培养,目前国贸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的盲区是很多学生四六级都过了,但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依旧较差,且并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在应聘面试中不能读懂信用证,简单的英语会话也结结巴巴,甚至紧张得开不了口;或进入工作岗位后,写一封英文商业信函语法单词错误百出,制单过程中简单的专业术语看不懂或写错,直到这时才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此外,国贸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一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excel,word,ps等软件在国贸专业中的应用,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外贸单证、跟单、业务、报关、报检、货代等岗位对制单的要求,目前多数学生步入外贸外企专业岗位后首先面对的是基础工作如制作单证或简单的会计做账,统计等基础工作,专业技能培养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的基础功能,例如excel的求和、排序、分类、快捷键加减乘除等功能,word的文字编辑及排版,ps(photoshop)的剪切编辑,图片修改等功能。

三、国贸专业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观的内涵分析

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其体系已经相当完善,有教学实体、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保障等,院系对相应专业学生实施系统的专业教育。相比之下,非专业素质教育则是极易忽视或根本不受重视,即便是有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是零散的。但非专业素质教育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它比专业教育更重要。

所谓非专业素质,是指先进的理念、优秀品格、能力体系、知识及方法体系。先进的理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拼博精神。优秀品格,包括人格,道德品质、心态、心理素质、毅力、修养、气质、风度、诚信等。能力体系指领导、协调、沟通、表达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进入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和成本来进行岗前及岗位中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目前,很多外企十分重视考查、培养人才的非专业素质,甚至在应聘中出一些令人乍看匪夷所思的题目来考查应

聘者的创新素质、道德素质、行为能力、身心素质、情商和逆商。相对国企,外企在培养新员工的非专业素质方面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方案,培训被企业当做福利给予员工。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小学初中到高中通过应试教育选拔的人才,某种程度忽略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而遗憾的是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本来应该从小抓起,在我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可以是说耽误了孩子们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近来,一名7岁美国小女孩在妈妈支持鼓励下学习自我创业,摆摊卖柠檬水却遭相关部门干涉,却被美国的网民们热议政府干预行为并大力支持这对母女,其实美国教育课程中从小学开始,实践课程占到整体课程内容的1/3~2/3以上,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是否有相关运用机制鼓励孩子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我创业能力呢?

从事外经贸企业工作,非专业素质比专业素质重要,专业素质经过一定的培训可以获得,非专业素质却是从小养成的,并非一蹴而就,应该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形成一定的培养考核体系。总之,专业素质不可或缺,非专业素质应该融合在专业素质中进行培养,成功素质教育分为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好比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健全有力,才具备完整的成功素质,否则就是跛腿。只有践行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才能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备成功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8

新音乐课程的价值是以审美为核心。思想品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培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高等师范学院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观念,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除了要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比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如今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不仅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使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带来难度。有的学生注重技术的掌握,轻视理论的学习,认为只要能唱、能弹、会跳就可以了。其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在教学工作上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对专业以外的知识进行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所以说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把音乐理论知识学好,还要掌握音乐知识以外的技能。

三、高校音乐教育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注重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以每一个学生为教育目标,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及其潜能的培养。前苏联着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对人的教育。”所以说音乐教育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并心情愉悦为出发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审美意识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说到底,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在音乐教育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非智力要素的诸多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强的品质,这种品质又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存,这将会在他们的人生中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及帮助。

四、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素质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音乐课程中提出了“注重实践”的理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是学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改革高校理论教学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论大多是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单调。课堂教学可以诸如一些弹奏或是播放乐曲,以此来增强课堂的活跃性,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模拟并进行教学实践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锻炼,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这样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的角色,学到的理论知识也难以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中。社会实践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要有得力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要有评比和总结,要将它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来规划和建设。音乐教育的实习时让学生担任独立教学,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以此从中得到锻炼。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肩负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使“通才”与“专才”统一;坚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应用化、复合化时代精神,使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统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积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通、专平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均衡。个性和谐全面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发展。在功利主义高等教育哲学影响下,大学教育普遍过于专业化,轻视通识教育,影响创新人才培养。多年来,受专业教育思想支配,理工类专业单纯进行专业教学与研究,几乎不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人文知识,对民族文化及世界优秀文化缺乏了解,文化艺术修养缺失;文科类专业几乎不开设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对科学发展史的基本了解,缺乏把握生活中科学知识的能力。在大理科和大文科内部又细分若干狭窄的专业,彼此间共同的文化基础知识课程很少,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很窄,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科学素质,文科的学生也不一定有足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一般都存在素质上的缺陷。[1]因此,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也就是加强大学的通识教育,成为大学教学思想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不断改革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要建立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四年制本科总学分为:理工科185分左右,文科175分左右,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素质课程四大类,其中通识课45学分左右,专业课75学分左右,教师教育课20学分左右,素质课50学分左右。通识课是指全校公共课、文科或理科公共课,专业课是指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素质课程是指全校公共选修课、综合素质教育课和专业方向课。在这个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已打破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语和体育三足鼎立的格局,学科范围大大拓宽。专业课的比重比原来有所降低,通识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夯实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

地方高校要大力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以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改革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扩展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改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宝鸡文理学院从1995年开始调研论证人文、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问题,确立了“以人文素质课程为核心,文史哲课程为基础,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为两翼”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加大选修课开设比例,使选修课课时占到总课时的30%,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和讲座,把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教学改革成果及时吸收固化于教学中;开辟第二课堂,要求学生读名著、看名剧、听名曲、学名歌、赏名画。把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和素质教育课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开设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教师教育类和艺术素养类课程,近4万人次的学生选择修读。完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模块,普通教育设置26门素质教育基础选修课,强化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学;专业教育开设26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要求学生修读20个学分,提高专业素养;教师教育开设15门教师教育选修课,拓展学生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综合教育引入必修机制,开设9门素质教育必修课和100门素质教育选修课,重点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积极探索符合教学目标和能力发展实际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五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组织学生就学习的内容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学;校内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联系质量高、有特色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实践、观摩学习;常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相结合,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2]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理论教学。开展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重学科专业理论、轻教育理论和训练,重知识传授、轻创造能力培养,重必修、轻选修,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其它教学环节的“五重五轻”现象,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反思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形成适应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和生存意识,主动参与和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即研究者”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真理的探索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未来教师;改变文理分类过于明确、重理轻文和专业口径狭窄的倾向,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结合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的现状,设立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对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格、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进行系统研究,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指南,以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学科教学论教师为培养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培养平台,以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持续开放的教师教育模式。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完善既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理论教学相融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和要求。二是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将原本分散在各系教研室和各门课程的实验室,按功能相近的原则整合资源组建实验中心,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三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分散在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按学科组建综合性实验课程,充实反映实验教学和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四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好演示性实验,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措施。师范类专业坚持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第一学年以教师口语和书写表达技能训练为主,第二学年以提升学生现代教师素质素养为主,第三学年以课堂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训练为主,第四学年以课程考试与学生评价技能和教学改革与研究技能训练为主;工科类、管理类、艺术类实践课按计划组织实施生产实习、金工实习、工商管理实习等;理科类实验课做到验证性实验环节完备,创新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程设计结合实际解决应用性问题;文史类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目的明确,经费保证。六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

四、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相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地方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大力宣传和弘扬“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大学生创新活动暂行规定,明确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创新学分;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介绍先进的科技、教育、文化知识和最新科研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行研究型教学,加强实践课程考试力度,将课程小论文、课程实习、研究性实验等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设立实验开放专项经费,鼓励学生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173个,并列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磨炼意志,锻炼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举行大学生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科技作品制作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有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明确的指导思想,有效的实施途径,使我院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共公开272篇,其中核心期刊28篇;获奖142项,其中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奖6项。

五、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

1.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添适应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内容,充实反映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及学科交叉、知识渗透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整合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传统知识内容和培养能力内容,形成成熟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课外指导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加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课程建设。实施重点课程建设与改革工程,有计划地开展重点课程建设活动,确定重点建设课程,遴选精品课程,并将精品课程的全部资料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了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程教学现代化水平,扩大课程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建成的网络课程向学生开放,基本实现网上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加强实验课程建设,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规范实验课教学活动,压缩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设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已占有实验课程门数的比例大幅提高。通过分类建设优质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快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步伐。

3.狠抓专业建设。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创建名牌的原则,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以师范专业为特色、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布局与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带动优势专业和名牌专业的发展。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是:巩固师范专业,扶持工科专业,建设名牌示范专业,适度增加并切实办好新专业,培育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实现专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加强专业设置管理,适度增加专业数量,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多学科专业体系。

4.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长效机制,保证培养合格师资。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办法等质量保障制度;坚持党委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制度;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完善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制度;坚持学生、同行教师、领导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教制度;明确院、系两级质量管理职责,构建由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同行教师、教研室主任、学生信息员等六个评价主体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持久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评选优秀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活动;落实教学与教学管理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严格考试管理,坚持教考分离,严把考试质量关。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地方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掌握知识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实施“三结合、一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专业素质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今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具有较为完善的人格的与时俱进的音乐人才。

一、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旨在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一是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点,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

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二、要着力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上高中起就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音乐人才不能不具备一

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更不能是科盲,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学校开设了音乐声学、计算机音乐、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等课程,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着力培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

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架构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架构的设置,要与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协调、相一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当代人文艺术、音乐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教育专业学生所应有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路来设置。一是设置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二在保证学科体系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规划、发展和建设四个系列的课程群,即音乐理论与技能基础课程群、作曲技术与指挥课系列课程群、声乐表演与教学课系列课程群、钢琴演奏与器乐课系列课程群;三是将教育科学课程,如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论作为必修课;四是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美术、写作、教师语言艺术、电化教育、意大利语、德语、音乐美学、童声合唱训练、东西方音乐文化史、音乐学概论、MIDI技术与制作、现代录音与录音技术、舞台艺术、教师口语、中学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育管理等。

2.改革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二是科学施教。我们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和声立体美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我们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在第一学年就安排一周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二到四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使之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把考级作为原动力,以提高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