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09:58:14

智能电子论文

智能电子论文篇1

实施CDIO理念的载体就是目的,它是让学生以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践的、主动的方式对学习进行开展。智能电子专业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它是一门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高职院校为使专业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提高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对CDI0理念进行大胆的尝试。CDIO理念是在工科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可对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思路、办学理念和课程专业进行有效的调整。高职院校职能电子专业首先要面临的是,对专业的CDIO适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将CDIO分类建立在正确的适用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进行适度的、科学的目标指引,推进改革的实施。在CDIO改革中,应以“实践导向”为基础,建立CDIO项目的过程管控体系,将CDIO应用有效落实到基层教学实体中,保证目标的实现。而以上环节是相互影响、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基础是系统的过程管控和适用性评价,使专业CDIO教学改革能够持续、均衡和系统的推进。

二、实施CDIO实践教学模式对策

1.树立现代工程教育观和实践教育理念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凸显出时代特征,协调发展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和知识,完成4个转变:一是将教育以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为中心转变为工程素质教育;二是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三是注重共性教育转变为全面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四是从对科学系统性的重视转变对工程综合性的重视,从而提供新型的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以培养出更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建立“电子特色班”,培养电子工程意识摒弃“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紧密结合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自主参与的原则,可建立3个特色班,主要包括应用电子专业2年级学生。将工程培训放在课余时间进行,把工程实训项目和非验证性工程实验作为培训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性、工程性和主体性高度重视。告诉学生相关课题的不同方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共同探讨,将学生对电子工程意识有效的激发和调动起来,科学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3.引导工程实践入门,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高职院校智能电子专业应与大一新生的特点相结合,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可开设引导性课程,具有高标准和高起点,引导工程实践入门。帮助学生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精华尽早的领略,使他们能对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亲手制造。例如,可在第一学期对电子技术概论等课程进行开设,目标是将学生的兴趣和工程意识激发出来,重点是对电子工程的技术精华和工程理念进行讲授。同时,还可将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可成立“电子专业工程意识教育团队”,抽调专业骨干,形成了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展现现代工程的特点,同时制定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

4.建立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对实践项目进行更新电子类专业的授课应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与板书的结合,教学方法是实验操作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帮助学生对应用课程知识深刻理解。可在智能电子类专业中进行实践探索,建立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实习专业实验实训考工顶岗实习。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到校外实训基地,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报告、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开展讨论和座谈等,帮助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熟悉和了解,对本专业应该掌握的技能和基本知识充分的认识,使学生对电子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在第二、三学期对专业实验进行开设,适时更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对电子专业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综合型交叉的多学科实训进行开设,对学生电子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第四学期,在训练学生专项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专业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对综合型交叉的多学科实训进行开设,使学生的大工程实践技能得到增强。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考工,如无线电装接工和维修电工等,在考工过程和考工训练中,对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掌握进行培养。第五、六学期,对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各项工作,如设备维护、电子产品生产、研发等,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视野更加开阔,有很高的主动性,不仅对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了巩固,同时还使自身的使命感和职业感得到了加强,为将来的择业夯实了基础。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智能电子专业在CDIO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目前智能电子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创业创新电子人才的培养,将CDIO理念有效的融入到智能电子专业的运作、实现、设计和构思等方面,强调做中学,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在项目构思方面,根据智能电子有较强专业性的特征,以创新为先导,符合CDIO理念。在项目设计方面,其核心是设计文案,智能电子同样需要对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策划网站及设计商务工具等,具有很强的工程属性。在项目实现方面,将实现可视化功能作为根本。目前很多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网络,这使智能电子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智能电子论文篇2

一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部分和ATIS对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进行共用,但是交通管理人员主要使用ATMS,它可以实时监视道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气象状况以及交通环境等,结合搜集到的信息,来控制交通。

二是先进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本系统可以对公共交通进行有效的改善,结合实时交通信息流,来将更加便捷的公交系统提供给旅客。

三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车辆控制系统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本系统包括车载传感器、车载计算机和控制执行机构等诸多组成部分,借助于车载的传感器,行驶过程中的车辆就可以对与其他车辆以及道路设施的距离进行确定,车载计算机处理这些信息,向驾驶人员发出报警信息,如果出现了紧急状况,还会强制车辆制动。

2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作用

为了更加智能化的管理运输系统,就需要将智能运输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给应用过来,它可以促使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得显著提升。国外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日趋成熟,但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因此,就需要深入研究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的综合智能化运输系统大力发展,以便改善投资环境,推动我国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具体来讲,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在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中,综合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更加的实时和高效。借助于高新技术,可以有效改造传统的运输系统,将电子信息技术的纽带作用发挥出来,有效连接各种运输系统,形成的新型综合运输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和社会化程度。它可以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效能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这样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就可以被高效利用起来,促使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具体来讲,包括这些优势,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得到提升,交通堵塞得到减少,交通运输工具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同时,道路运输网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3我国发展综合智能运输系统的策略

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运输和管理中,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如今,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诸多的领域,如铁路系统、公路系统等等,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分别构建的,没有联系起来。因此,在对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进行构建和发展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来综合管理和协调各种交通方式,将网络化技术给应用过来,发展综合智能运输系统。一是对综合运输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强化,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贸易往来以及经济互补性,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特征日趋明显。在新世纪,将会综合化物流系统,那么就需要革新交通运输,将全新的交通运输模式给应用过来,有效集成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系统将会促使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给应用过来,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将自身技术经济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由一个承运人组织来转换和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为了促使综合运输体系得到构建和完善,就需要对法律法规明确制定,打破条块分割,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配合协调不同的运输方式,企业的综合运输也是允许的,并且为了促使运输职能的交叉得到实现,还可以采取兼并或者充足等方式。二是实现城市交通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在城市交通系统中,铁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它不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不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就需要对现代铁路运输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促使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特点得到实现。如果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将汽车作为主导,那么就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很多国家如今开始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将高速轻轨修建于各个主要城市之间,并且电气化改造部分铁路,将市郊铁路构建于市区和郊区之间,很多城市的城郊轨道运输系统都比较的完善,可以将市中心与城市周边有效的连接起来。铁路可以促使城市之间的联络得到强化,世界各国也充分重视了城市之间的旅客运输。我国铁路运输量方面,城市间的客运需求也占据了一个较大的比例,那么铁路也需要向市区内延伸,用轨道交通来有机联系城市间交通和城市内交通。要紧密结合城市内或市郊的公交运输以及轨道系统和城市外的交通系统,互相补充,这样小汽车所担负的客货流任务方可以被全部取代或者部分取代,以便合理增长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促使城市交通得到有效缓解。如果是大城市地区,有着较多的人口,那么为了促使转运换乘更加的方便,就需要立体配置铁路和城市交通,互相裂解,促使综合性快速运输系统得到有效构建。

4结语

智能电子论文篇3

(一)文献回顾

大多数学者认为废旧、废弃手机应该被回收,主要原因是存在环境潜在危害,其零部件也具有一定再利用价值。我国在手机回收方面面临着以下瓶颈:手机数量巨大,存在更换频率快、地区差异大等特点;政府、手机制造企业、用户的回收意识不强;手机回收信息系统不健全,存在较大的信息失真现象;手机回收市场管理混乱,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现有回收过程存在较大分散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技术困难性等特点;零售商回收具有盲目性,通常不经过筛选,将智能手机与其他电子产品混杂,造成回收过程中二次破坏等现象。针对手机回收存在的诸多问题,许多学者分别从政府、社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了提高回收效率的建议。王亚涛等建议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该项活动进行约束,加大手机回收宣传的力度。江彩红等建议政府建立集中配送管理中心,供应商与零售商形成联盟,减少资源浪费,保障零售渠道稳定。唐瑞等提出应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手机回收意识,并制定出能有效进行手机逆向物流的规章制度。吉亮提出在回收过程中应贯彻生产效益原则,谁生产谁受益谁负责,从市场经济角度来对回收的责任细分,对手机用户以利益为诱导让其参与到手机回收体系中。部分学者针对我国手机回收现状,设计了一般手机回收物流体系,但没有考虑到当前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智能手机回收的特点。

(二)智能手机回收影响因素

影响智能手机回收的因素较多。从回收时间看,回收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支持力度、宣传度、用户回收意识,回收途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回收速度、回收包装、回收成本、回收处理技术,回收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再销售渠道、再销售成本。从回收主体看,来自政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政策法规、税收减负、技术支持,来自回收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智能手机性能、回收的安全性、处理技术、回收成本、处理成本,来自手机用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智能手机性能、回收价格、回收途径。

(三)智能手机回收渠道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回收渠道主要有:小商贩+废旧手机作坊(小型商贩回收后贩卖给手机处理作坊)(以下称模式1);手机运营商设点回收(以社区为点,进行有偿回收)(以下称模式2);以爱回收网、淘绿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网站上标明各种可回收智能手机价格,由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回收)(以下称模式3)。其中,模式1和模式2将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回收混杂,没有明确区分,只在回收价格上略有不同;模式3是一种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新型智能手机回收渠道,尚处于发展初期,靠大量融资维持,目前几乎没有盈利。

二、智能手机回收模式研究

针对上文所述三种智能手机回收渠道,考虑当前所处电子商务环境,我们提出三种智能手机回收模式。

(一)电信运营商或手机制造商自行回收

该回收模式中,电信运营商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服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主要涵盖华为、酷派、中兴等手机制造企业。主要依靠各大电信运营商或手机制造商(下文简称制造商)自主回收,这种方案是单一线回收模式,参与回收主体只有电信运营商、制造商与智能手机用户。也可理解为:电信运营商或手机品牌商分别向智能手机用户回收废旧智能手机,且以有偿方式为主,如以旧机换新机、旧机抵话费等。回收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对智能手机的回收过程中物流成本进行良好管控。

(二)手机处理商+物流商联合回收

手机处理商(以下简称处理商)主要指部分手机再加工企业。物流商主要指专门的快递公司。处理商主要负责回收资金、费用及后续处理工序,物流商负责流通问题,确保回收的智能手机能及时、安全到达处理商手中。此种回收模式的主体同时包含了手机处理商和物流商,即两者同时参与一个回收过程,该模式也采取有偿回收,如现金等额交换。

(三)政府+回收电商+物流商+智能手机用户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为回收创造宏观环境,给予各参与主体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回收电商主要在互联网上构建网络平台,进行智能手机回收信息整合并对外,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回收信息,并与物流商合作,保证回收时间,以吸引用户参与回收。用户根据平台所提供信息,自主选择行为,例如回收价格查询、回收物流商选择等。从以上描述发现,这一回收方案的最大驱动力在于消费者的自主操作、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通过前文分析,将智能手机回收模式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根因素层、子因素层、方案层。目标层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智能手机回收模式,根因素层为回收服务、政策因素、物流成本,指标层选取了5个具体指标进行评价。我们通过对模式1电信运营商或手机制造商自行回收,模式2手机处理商+物流商联合回收,模式3政府+回收电商+物流商+智能手机用户共同参与求解,旨在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

四、结语

智能电子论文篇4

关键词:无人值守;配电站;智能化系统;改进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章标识码:A

数字化变电站在我国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大好形势下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为了确保新型智能化电力设备的经济、高校、安全运行,应放眼正常操作、操作步骤、处理事故的方法等等,对适合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技术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以提升事故的决策能力与处理经验。为了智能化变电站的可靠供电与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并提高新的技术在智能化变电中应用的适应性,变电中所面临的是如何维护智能化变电中的状态正常运行。以先进的分析技术、信息化、自动化为前提,对输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调节、保护、测量等功能进行高效、可靠、灵活的操作,最终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等,这就是智能化变电站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先用先进的职能设备,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整体变电站的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数字化。通过使用智能设备,变电站实现了计量、检测、保护、控制、采集、测量等一些列常规功能,另外还是先了设备的智能评估和在线监测。

一、智能化改造前概况

500kV某数字化变电站工程是一座全面采用IEC61850标准及其GOOSE技术的国家电网公司的数字化变电站示范工程。一般变电站示范工程更注重于可靠、安全、可推广,而不同于一般的变电站试点工程。500kV兰溪变是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成功实施基于IEC61850标准的试点工程基础上稳步向前迈进的一大步。500kV某数字化变电站工程于2009年7月9日顺利投产。500k兰溪变实现全站网络跳合闸,实现不同厂家继电保护、监控等智能化设备的互联互通,解决了设备的互操作性问题。其中兰溪变一期工程500kV 1000MVA主变2台,500kV出线2回,220kV出线8回(两回尚未投产),35kV电容器一组,电抗器2台,所用变3台。采用典型的500kV接线形式:500kV一个半断路器接线,220kV双母线双分段接线。

二、 智能化改造工程内容

1、智能化改造目标

1)打造数据全景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供各高级应用子系统进行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存取访问及向调度系统进行上送。

2)研发高级应用功能:在信息一体化平台之上实现智能开票、一键式顺序控制、智能预警与故障综合分析、源端维护、一次设备智能诊断等高级应用功能。

3)实现主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应用电子式互感器;研发安装变压器、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装置,并开发智能组件,实现高压场就地布置;研发、安装35kV智能组合开关;研发、安装全站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为状态检修、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服务。

4)实现辅助系统智能化:开发智能巡视系统,实现开关闸刀位置检查和对一次主设备红外测温等功能;实现电子围栏、空调、门禁、火警、积水、户外柜温湿度、烟感、温感等辅助系统智能监控;实现接地线、紧急解锁钥匙智能管理;应用太阳能板和屋顶光伏发电技术提供站用应急电源;对站内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绿色照明;实现户外柜内温度及工作环境的智能调节。为智能化的运行巡视无人值班提供前提条件。

2、信息一体化平台

500kV某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主要用于将变电站内的实时监控SCADA子系统、故障录波子系统、电能量子系统、在线监测子系统、视频安防等辅助子系统的各种数据源进行统一接入、统一存储、统一处理等综合管理,建立统一的变电站数据处理平台,为各智能应用和远方系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访问接口。

3、实现智能告警与故障综合分析功能

智能告警的实现通过对全站采集的海量的模拟量、开关量等信息进行过滤、挖掘分析,运用单事件告警关联与多事件高级智能推理技术,研究告警信号之间的逻辑关联,给出简明扼要的告警信息,以及相应的建议。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功能提供故障诊断和定位(包含故障相别、故障测距、故障电流等)、设备动作情况的监视和评判(包含保护动作情况,重合闸动作情况等),提出可行的故障处理建议方案,提交完整的故障分析简报。

4、实现一次设备智能诊断 主要实现功能: 1)基于信息一体化平台获取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的数据; 2)对被监测一次设备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形成实时、小时、日、周、月数据曲线; 3)综合利用设备测量结果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结合环境条件,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一次设备的状态可视化;

4)以模块形式嵌入一体化平台,独立运行。

5、自主研究开发智能巡视系统

智能巡视系统由智能巡视小车和智能巡视控制分析后台组成;智能巡视小车安装视频摄像头,用于视频监视,安装红外摄像头,定期对主变进行红外测温,监测变压器油枕、变压器套管、本体和连接引线的红外测温情况;对隔离开关定期进行红外测温,定时自动测量检查刀闸的各关键部位的温度,为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实时监测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智能巡视小车具有移动定位功能,利用二维坐标定位系统,通过控制软件和预先设置的设备坐标,将智能巡视小车准确定位至高压场的预定位置;与顺序控制功能互动,在需要操作某设备时,自动将小车运行至现场设备附近,取代运行人员核对设备操作后状态。

控制分析后台负责控制巡视小车的动作行为,接收小车拍摄的视频和红外图像进行图像识别、温度识别等工作。500kV某变电站在控制分析后台还开发了IEC61850模型与服务接口,与信息一体化平台、监控后台实现互动。自动完成一键式顺序控制,定期上传设备巡视结果。

三、 结语

本次500kV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试点工程在原有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二次设备、高级应用功能及辅助系统等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优化了信息采集及交换方式,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提高了变电站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抵御各种事故风险的能力,构建了具有信息化特征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具有自动化特征的主设备智能化,开发了具有互动化特征的源端维护、智能巡视等功能,初步形成了如何将常规或数字化超高压变电站改造为智能变电站的典型方案和经验体系,为超高压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柠源.浅谈接地原理在继电保护专业的工程应用[A]. 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2] 殷建刚,陈邦达.湖北电气化铁路供电运行情况及对系统影响的分析[A]. 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3] 宋福海.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性能校验分析[A]. 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4] 曾次玲,谢培元.母线保护及其整定计算若干问题探讨[A]. 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智能电子论文篇5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嗉涌斓谋尘跋拢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对于我国而言,在工业机械工程发展过程中,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机械工程逐步过渡至现代电子机械工程,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机械工程开始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来,此项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意义同样非常确切。本文即围绕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与关注。

一、人工智能的概述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以及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全新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所追求的是了解智能的本质,并研发出一种与人类智能高度相似的智能机器。从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不断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明显扩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下所带来的一系列科技产品将成为人类智慧的“容器”。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意识结构的变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使意识论研究领域明显扩大。人工智能终端作为一种全新形态的机器设备进入人意识器官范畴中。人工智能技术下,除了能够完成人脑的一部分意识活动以外,甚至在部分功能上较人脑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如对信息进行处理,以及采取行动的速度,以及对动作和记忆的准确性等方面。除此以外,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还为未来ICT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指导,包括云计算、深度学习、以及智能算法等在内的大规模网络应用成为ICT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可通过构建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的方式,促进互联网领域的飞跃式发展。

三、机械电子工程及人工智能分析

1.机械电子工程特点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机械电工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机械电子工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机械电子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机械电子产品构造复杂程度不高,产品占地面积有限,能够改变传统意义上机械电子产品占地面积大且外观笨拙复杂的特点,对优化机械电子产品工作性能也有重要意义;(2)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高。在电子工程、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相互融合的背景下,设计人员能够更为全面的决策设计方案,促进机械电子工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如,将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一来能够促进机械电子工程在管理体制层面的发展革新,二来能够促进机械电子技术在管理层面的发展进步,综合价值突出。

2.人工智能特点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以及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的全新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所追求的是了解智能的本质,并研发出一种与人类智能高度相似的智能机器,研究对象包括图像识别、语言识别、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专家系统等多个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高新科学技术,为大众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实现与不同群体的沟通,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改革创新提供动力;(2)人工智能技术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对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积极价值;(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应用会促进行业市场的扩大,吸引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机械电子工程中人工智能应用

1.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不稳定性是机械电子工程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该特点的存在导致机械电子工程系统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之间的关系难以准确地描述出来。由于建设规则库方法、学习并生成知识描述法以及数学方式推导法这3种传统机械电子工程系统描述方法在严密性与精确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往往难以满足机械电子工程系统日益复杂的描述需求。但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与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融合对于解决系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问题有非常确切的优势。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相结合已成为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与趋势之一。

2.模糊系统及神经网络系统

模糊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模糊集合,设计工具为模糊理论。模糊推理系统具有模糊信息的处理功能,在自动化控制、数字处理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模糊推理系统创建模拟人脑的相关功能,并分析语言信号,在网络结构的依托下无限接近连续函数,并遵循域至域的映射规则对信息进行储存。但模糊推理系统在应用中具有连接性不固定的特点,计算量偏小,因此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

神经网络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的关键分支之一,神经网络将信息分布于网络上的主要模式是神经元的兴奋模式。在神经网络系统干预下,可实现对信息的分布储存以及对动态信息的协同处理。神经网络系统可在确保行为丰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精简结构,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功能直接模拟大脑结构,并分析数字信号,在各个神经元间构成点对点的映射关系,进而达到提高信息数据输入、输出精度,并提高计算量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机械电子工程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现代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必须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为依托,达成双赢的理想局面。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关注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不断开拓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把握两者发展中的相通点与共同点,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国强.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供水设备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7):252.

[2]韩斌.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6):254-254.

[3]孙伟.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70-70.

智能电子论文篇6

关键词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104-02中国论文联盟

1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运输系统智能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电子化和信息化智能运输系统(inelligenttransporta- tionsystems- its)包含7许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技术,是现代交通运输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从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功能看,现代的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框架主要由以下基本系统组成。

1.1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更进一步,当车上装备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时,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自动选择行驶路线。

1.2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这个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的,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文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

1.3 先进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apts)

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交通、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的效率,在实时交通信息流的基础上,向旅客提供便捷、经济、运量大的公交系统。

1.4 货运管理系统

这里的货运管理系统是指以高速运输网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效组织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

1.5 紧急救援系统((ems)

紧急救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2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作用

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它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使原本分离和独自运行的各种运输系统(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纽带,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综合运输系统。它使整个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使社会能够高效地使用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增加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降低交通运输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道路运输网的通行能力以及提高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

3 我国发展综合智能运输系统的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及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更趋一体化。新世纪将是综合运输的时代,将形成物流系统的综合化,交通运输面临新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新的运物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集成。综合运输系统由此成为各种运输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经济优势,开展有序竞争的动态平衡系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衔接,应由一个承运人组织完成。

3.2 实现城市交通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

以汽车为城市主导交通运输工具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效应,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在城市公交体系中已经或正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主要城市之间修建高速轻轨,对条件许可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建市郊铁路。许多城市拥有较发达完善的城郊轨道运输系统,成为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周边、航空港的重要运输网络铁路是加强城市间联络的纽带,世界各国都把城市间旅客运输作为重点。

3.3 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实现合理运输

为了综合物流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物流系统意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第二运输企业需要提高货主意识和服务质量,并改善与货主的相互关系;第三,要逐步建立运输者与货主间的战略联盟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四,要重视不同范围的拓展,发挥铁路在综合物流中的特殊作用;第五,积极发展运输制;第六,明确政府和企业在综合物流中各自的作用。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4 实施交通运输集团化战略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形成,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合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企业组织。要实现大距离的“门到门”运输,要以铁路为骨干,以公路为基础,各种运输方式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加强国家的监管和调控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行“大公司、大集团” 的战略,国家的监管调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国家的调控范围应主要体现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审批重大建设项目、确定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收费标准的原则等。中国论文联盟

培育运输市场,优化竞争环境,也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实施企业集团战略的目标应该是重建有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要使各种运输方式尽早进人运输市场,并尽可能使其处于同一竞争基础上,为各种运输方式提供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论文联盟

4 结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系统,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和综合化,是提高我国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率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沈兰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2]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智能电子论文篇7

【关键词】数字智能化变电站;调试;合并单元

伴随着电力方面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方法,形成了现今较为科学、先进的数字智能化变电站。其可以降低各类电源并网过程中的干扰,让电网更加安全稳定运行,让用户获得更加稳定的电能,从而提高用电的质量与安全。以下简要论述了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定义、结构及相关调试方法,仅供参考。

1 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定义

数字智能化变电站是基于综合型变电站发展、升级而来的。在原有的综合型变电站基础上,整合智能电网的要求,充实变电站的自动化,进而实现变电站的数字智能化性能。数字智能化变电站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结构,其一为一次设备,其二为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数字智能化变电站是以通信规范中的IEC61850为基础,将变电站内部含有的智能电气设备资料进行共享,同时实现互相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数字智能化的变电站同以往的综合型变电站相对比,优点在于可以使变电站的信息监控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传递实现原地化、分散化及光纤化,从而使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性能更佳。

2 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

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网三层,两网指的是过程层网及站控层网。三层指的是过程层、间隔层及站控层。每一层都是由与其相对应的电气设备及SMV及GOOSE所共同组成。其一,过程层。过程层一般包含的设备有合并单元、互感器、智能终端等,主要用于进行电气量的动态收集工作,同时对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控制,执行发部的控制命令等;其二,间隔层。间隔层包含的设备有计量设备、自动安全设备、测控设备、保护设备等,主要用于对过程层的资料进行整合、运算,分析,判定,控制。同时其还具备判定全站和各个间隔闭锁的功能。在执行资料的传递运输过程中,同时实现站控层网与过程层网间的网络通讯性能;其三,站控层。站控层一般包含的设备有主机设备、操作站、远程设备、五防主机、网络通讯分析及记录系统、保信子站、卫星对时体系等,主要用于利用实时获取的全站资料,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每隔一定时间把数据转存至数据历史记录表中。依照相关需求把实时的动态资料送至调控端。接纳电网调控中心所发部的命令,同时将其落实在过程层及间隔层中。对闭锁控制性能进行全站操控,实现无人监管,人机互动等性能。另外,站控层还能够对过程层、间隔层中的二次设备进行在线修改参数、维护等功能。

3 影响数字智能化变电站调试效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调试人员开始进行变电站设备的调试时,大体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单体设备的调试;其二,互联设备的检测;其三,整组设备的检验。一般包含的内容有:对合并单元的输出精确度进行调试,检测报文的规范性;对守时精度及对时精度进行检测;测定GOOSE报文的规范性,测验交换设备的延时特性,检测测控保护设备接口通讯的功率,测定设备的动作时间,检测设备的基本性能,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的检测,高级使用的检测等。

3.1 开展设备出厂前联调是提高现场调试效率的重要手段

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前期准备内容大多集中在生产厂商提供的智能电子设备模型及设计部门提供的虚端子方面。在此过程中,为确保各个生产厂商所提供的智能电子设备模型的准确,设计部门提供的虚端子应精准,关联图应正确。

全数字化变电站引入了很多新型设备,传统上的常规互感器被电子式互感器大量取代。电子式互感器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次绕组,所以在现场试验中,常规互感器试验中的一些试验项目,比如二次绕组变比、极性、绝缘电阻测试、直阻测试等在电子互感器试验中不适用。现阶段的现场试验中,电子式互感器基本上还由厂家提供标准互感器合并单元,利用测试数据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所以现阶段的互感器现场校验还需要厂家进行指导。

同时,提前驻厂参与合并单元出厂联调,能及早发现合并单元装配上的一些错误和不足,是减少现场调试工期的重要手段。

3.2 选择合适正确的调试设备,是保证现场正常开展调试工作的前提

在智能化变电站中,保护装置电压、电流模拟量的输入由来自合并器的光数字信号代替。传统的保护测试仪只能输出模拟量,不能直接输出数字量。因此,需要购置使用符合IEC60044-7/8的FT3、IEC61850-9-1和IEC61850-9-2标准格式的光数字保护测试仪,直接从保护装置的光纤以太网口输入调试。据了解,部分光数字保护测试仪输出的数字信号仅支持IEC61850-9-1、9-2标准,而以这两个标准传输的数据传输时延不确定(400?s-3ms)、无法准确采用再采样技术、不同间隔间数据到达时间不确定,显然不同间隔间数据的时间同步性很难满足保护装置的要求。因此以IEC61850-9-1、9-2标准传输的数据只能用于没有跨间隔数据要求的保护装置和测控、仪表这一类二次设备。当对如变压器差动保护,母线保护等单元调试时,现采用的是IEC 60044-8传输协议中规定的高速串行FT3传输协议标准来传输数据。这一类保护装置的测试目前只有通过传统保护测试仪加模数转换器实现数字电压、电流信号的输入。

3.3 注重设计单位和设备厂家的及时沟通和全面交流,确保从采样、传输、汇集运算等各个单元环节相扣配套,才能防止现场调试时返厂窝工。

全数字化变电站中所涉及到的设备供应商更多,但是都要同时满足IEC61850的通讯规约,设备集成商和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接口调试就更为复杂。现场调试的重心工作可能要从以前的二次回路校验调试转为软件方面的信息共享调试。调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设备厂家和保护厂家在硬件配合或数据采样方式上出现一些差异,不得不由其中一家厂家负责变更才能完成下一步调试工作。不论是设备返厂改造还是重新修编著SCD文件,短则一周,长则上月,这样的工期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4 总结

总而言之,因为数字智能化变电站同以往的综合型变电站调试技术相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方面有很大区别,所以需要生产运行单位和调试人员规范生产,增强技能,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规范认真科学设计、生产、施工,才能保证新建数字智能化变电站的顺利并网投产,才能提高电网的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欣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

智能电子论文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就电气行业而言,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总的说来传统的自动化控制存在一定的劣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自动化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极大的促进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理论基础,接下来讨论了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势,最后探讨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1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理论基础

所谓智能化技术指的就是将人工智能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融合到一起的一种科学技术,现阶段人们刚开始将智能化技术引入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化技术是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得到的成果,具体来讲包括:控制技术、信息理论、生物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等等。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宗旨就是使得机器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之下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可以自主的开展一些操作行为。一般来讲人们会使用具有智能化能力的机器来完成一些危险性相对较高的操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人的安全性。

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化研究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第二,对相关电子电气技术的研究等等。在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目前有些智能化技术已经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了应用,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融合了智能化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具有下述优势:首先,系统的控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投入,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再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显著降低;第四,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2智能化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优势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智能化技术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总的说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不再需要建立控制模型

在智能化技术未面世之前,人们在电气工程领域使用的是传统控制方式,传统控制方式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包括:第一,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不是很容易实现;控制模型中经常存在一些无法控制的变量。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构建的控制模型和系统实际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出入,控制模型无法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这样最终的控制效率也就相对较低。智能化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智能化的控制器中,人们不再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处理,这样也就避免模型不准确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控制器对系统的控制精确度。

2.2便于对电气系统进行调整控制

在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时,由于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在控制过程中智能化控制可以实现对控制过程的动态调整。这样的动态调整过程可以有效的保证电气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提升其工作能力。除此之外,融合了智能化技术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相关人员只需要远程通过数据来操控整个控制过程,技术人员完全不需要在控制现场开展相关操作。

2.3智能化控制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智能化控制在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很高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就智能控制器而言,当相关人员向控制器传入不同类型的数据时,智能控制器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给出合适的控制输出,从而实现对电气系统的有效的控制。总的说来,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具体的控制对象,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如果更改了控制对象,那么控制效果就可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相关人员一定在明确系统中的控制对象,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智能控制系统。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在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以及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已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3.1智能控制

人们将智能化技术融入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这样技术人员就可以对电气系统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无需工作人员参与控制过程,控制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智能控制不但在电气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也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2优化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化设计中,智能化技术也发挥了作用。现阶段,相关人员借助CAD技术和一些计算机软件实现对电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不方便修改的劣势。此外,人们在优化设计中还可以使用遗传算法,保证了设计结果的有效性和最优性。

3.3故障诊断

现阶段,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故障的有效诊断。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在故障真正产生之前一般会出现一定的特定现象,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上述特定现象进行有效捕捉,从而实现对故障的预警。

参考文献

[1] 蒋敦旗.浅议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v.11;No.32032:106.

[2] 綦振宇.解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14.

[3] 靳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v.25;No.31902:128.

[4] 翁娟.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No.27704:225.

[5] 李鑫.试论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No.35035:51-52.

[6] 杨振兴.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3,v.5;No.8807:143+133.

智能电子论文篇9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智能控制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智能控制技术是近三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技,通常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专家控制、遗传算法等)发挥作用。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控制思想,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有着其自身不可忽视的优势:科技力量强大;综合多种学科的优势形成独特的自身优势。如今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社会经济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环保与能源系统等。

1机电一体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应用侧重点:(1)在萌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二战带来的机遇――在二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出现了许多性能相当优良的军事用途的机电产品。这些机电结合的军事用途的技术在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的经济的恢复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有这样的一个基础后,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2)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人们主动的利用3C技术的巨大成果创造出了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日本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3)智能化阶段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新阶段迈进,在人工智能技术及网络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基础上,机电一体化技术又向前进行发展进化,开辟出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大量的智能化机械产品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智能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选择、模糊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普遍,甚至还出现了混沌控制的产品。在这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以智能化为内核进入二十一世纪。

2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

(1)自从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后,科技力量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快节奏的要求促使人们把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进行结合,服务于人类社会。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控制器与受控对象。其中受控对象包括:机械本体、检测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器则由认知、信息处理和控制三部分组成。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结合起来,这样的做法不仅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其自身的不足之处,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业化的生产,满足人类需求,同时为人类社会工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前状态下,我们除了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机电一体化当中,还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许多的新思想、新理论,进而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智能控制技术是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种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传感器和软件的三者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而是融合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交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与综合技术。它与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相容,更可以发挥出产品的作用,最大限度开发其利用价值。其中,信息处理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龙头的信息处理技术是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所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机械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理论的结合,是机械设计理论的发展,在智能控制的技术管理下,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减少工作量,优化整个工作流程。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智能控制系统与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使用智能控制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的――不仅在加工效率上提高到了一个层次,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在传统的方法逐渐不适应与当今时代的时期,运用新兴科技是当务之急。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对智能控制系统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开发出更高效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李航,孙厚芳,袁光明,林青松.智能控制及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智能电子论文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所谓智能是指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这八种智能,因而人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八种智能的组合方式和程度不同。

当前随着五年制高职的快速发展,高职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给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传统的从数学推导或理论分析来得到相关结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抽象而又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才能突破目前高职教育的瓶颈。通过融合多元智能理论于传统教学,用多元的视角来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能力,而且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培养出更多研究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1.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具体地表现在:没有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教师的讲课来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学生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来看待学生的发展等。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智力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强调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能力,就为当前职业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和承认教学平等性提供合理的依据。为此,我们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就是要把学生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职业需要出发,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轴组织教学。而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协助者、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

2.拓宽思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迹,每一个个体的智能组合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思考问题的差别。而我们日常教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甚至一项技能规范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和表现,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拓宽思路,尝试寻找各种智能的渗入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的需要。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动画播放、实验演示引入自然观察智能;通过编写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口诀引入言语-语言智能;通过实验操作、电路安装引入肢体-动觉智能;通过波形图、矢量图的绘制与分析引入视觉-空间智能;通过课件配音引入音乐智能。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一堂课上运用全部的八种智能,但应至少要用到三种以上智能以关照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需求,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能用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1页)

来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学习和训练效率。例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见表1)。

3.突破传统,采用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强的导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所以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标准,而因大力开发多元化、全方位、甚至立体的评价网络体系,在多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要注重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显性考试与隐性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口试成绩、笔试成绩、学科特长分等部分组成。对于专业技能的评价为了避免学生认知领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其实践操作技能测评的成绩,教师可以提前公布测试题,然后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电学原理和评定标准后,将不同智能强项的3~4个学生分成一组,鼓励学生进行训练和互评。与此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准备和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操作熟练性、数据记录规范性及相关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考核成绩由自我考核、实验小组考核和教师考核等部分组成,其分值权重为2:4:4,突出小组考核重要地位,强化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考核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Linda Campbell等著.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

[2]罗静.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初探[J].教书育人,2006(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