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指导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5:50:34

预习指导论文

预习指导论文篇1

一、 授学生以渔,分类指导

预习是学生寻求知识的主动行为,教会学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做以下几点指导:

1.预习内容要具体,形式要多样且富有变化。如教学生预习《藤野先生》一课时,要指导学生口诵心思,圈点查问。一读,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二划,划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词语;三查,查字典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四想,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五问,在预习中把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准备课堂提问讨论。

2.预习时要把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结合起来。字、词、句、段、篇等单项知识只是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学生预习时,应注意加强基础综合练习,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活学活用,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如预习《论美》这一课,我们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提出自学提纲:a.说说文章论述了哪几种美?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b.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c.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使学生既能理解词义,又训练了思维,还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3.根据三类课文的不同学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语文新《课标》中对于讲读、略读和选读课文的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预习指导时,三类课文要有所区别。略读、选读课文的指导我们可以粗线条一些,进行一般性的预习即可,有时可以只引导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进行预习;而讲读课的预习指导,特别是重点部分应当细一些,应该要求学生全文预习,力求做到既有一般性的预习,又有难点和重点训练项目的预习,并把后者作为预习的重点。如预习《曹刿论战》这篇讲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了解重点部分是“论战”,然后根据三个思考题所提示的内容,认真圈读相关的重点词语:①文章描写鲁庄公目的何在?②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③文章为什么把战争经过一笔带过?

4.及时评价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一定要认真检查,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采取批改评分的方法,只要有点滴可取之处,就给予“优秀”,加以鼓励,并争取在正式教学之前把预习作业发给学生,便于交流。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进行分类归纳,并在课堂上做不同的处理。如果它与学习重点、难点有关,就结合讲读课文检查评比;如果它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般性问题,就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予解决;而那些与学习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机会交换意见。

二、教预习之法,细化雕琢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种能力如何获得、阅读习惯怎样培养,根本途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常用的自读方法有:

1.查读法。把不会读、不能理解的词划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查出这些字词的意思,结合上下到基本理解和掌握。在预习课文时,首先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勤查字典的习惯,看准每个字词,每个句子,每个标点,一点也不马虎。一边读,一边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疑读法。“学贵有疑”,学生在自学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因此,在讲读课文时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和用词造句等方面提出问题。课前指导预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做好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并在上课前整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在课堂中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预习指导论文篇2

一、激发动机,培养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激发预习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时,采用有效的方法、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课题激趣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课题为什么把两者放在一起?它们分别是谁对什么作出的评价?你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请同学们认真预习,把课文读几遍,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并把疑问画下来或写出来。

(二)精彩提示语激趣

一些课文可通过“精彩提示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捞铁牛》一课的提示语:“打捞沉在河底的船只或重物,现在做起来并不太困难,可是,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宋代,就有人能把沉到河底的铁牛捞上来,多么了不起!他是谁,是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的呢?”――既是赞颂,又是设疑。《鲸》的提示语:“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就是鲸。”――是惊奇,也是简介。又如《再见了,亲人》的提示语:“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了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是点明中心。这些课文内容的提示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却拨动起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只要对这类语言稍加改造,就是很好的授课导入语。

(三)以图激趣

在布置《跳水》一文的预习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举枪瞄准的是小孩的父亲,并问你们可曾见过一位父亲举着枪,瞄准儿子还说在三下之内向儿子开枪的故事吗?这位父亲不疯也不傻,是一位机智勇敢的船长,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父亲非得向孩子开枪吗?事情的结果怎样?请你们通过预习去了解。

二、教给方法,提高预习实效

预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因此,即使学生有了强烈的预习愿望,教师还应根据年级预习要求、教材特点、每课的问题提示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切实提高预习实效。

(一)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目的是帮助他们把握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解惑、存疑,最后师生协助解疑。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用的预习方法是看、读、想、画四步环节预习指导法。看――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课文、插图、注释、练习;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障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想――逐自然段品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画――画出读不懂的句子,记下想不明白的问题,课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以《趵突泉》为例,可设计如下预习提纲:1.看。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中的哪些景物?2.读。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遇到 “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想。逐自然段品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趵突泉的什么?4.画。画出读不懂的句子,记下想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上与教师、同学讨论。通过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记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写。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谋求预习策略,提高预习实效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导读: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对照有关的注释读课文。对一些有特色的语句试着有感情地去朗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好象在等待回来”一句,引导学生用有感情地朗读。

2.导思:对照课后“思考?练习”的部分内容,了解新课要学些什么内容,边读边思考。如《新型玻璃》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预习思考的:①从课题中知道文章介绍的是什么?②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3.导画:将自学中的疑难词句,不理解的问题划下来,或引导学生尝试把课文的思路画下来。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可布置学生在预习时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又如预习《第一场雪》时可布置学生整理出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思路: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

4.导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习字词,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等。如学习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革命影片等途径,每人收集一个革命故事,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

三、展现成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是一个细致耗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动脑思考、动笔写画,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总希望得到回报,他们渴望的是什么呢?是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渴望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因此要创设能充分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把预习的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多向交流、评议的形式,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预习成果,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预习成果进行汇报。内容可以是小组成员预习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形式通常有三种:

(一)汇报式

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

(二)交流式

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

(三)辩论式

预习指导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有效预习——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山斧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推行以来,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主体多元发展性教学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全面铺开主体多元教育实验的突破口。

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而“五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我认为有效充分的预习可以说是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山斧。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方传递,而是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师生相互参与、双向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指导思想,以激活教学过程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小学教学论文,师生形成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

所以有效充分的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我在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下册《25 海上英魂》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上网查百度视频电影《甲午风云》,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体官兵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查字典、成语辞典查出“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的本义,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两个词语在贯穿全文的爱国思想中起到的灵魂和统帅作用,从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出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

摘要加入复习,这样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引出新知,在预习新知中运用双色笔依据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梳理知识树,以达到掌握部分新知,明确重、难点问题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而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我们指导学生预习通常有以下五种方法: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②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小学教学论文,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③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④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论文范文。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这样做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例如语文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

为了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充分的预习,老师提前针对预习的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以下是我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下册《22 左公柳》时的导学方案:

五年级语文《左公柳》导学提纲

1、自由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本课字、词。

我理解的词语有:

 

2、再读课文,想一想:左公柳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从中体会到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在句子一侧做好读书笔记。

3、左公柳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具体描写左公柳特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左公柳的特点是:

我是这样理解的:

4、反复阅读左宗棠说的话,小组讨论:左宗棠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他要表达自己的什么决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5、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通过导学方案,学生在有指向性的引导下充分预习了课文,课堂交流和展示十分热烈,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过去,我们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制约着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多地介入和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而然要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而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小学教学论文,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适当的支持点、兴趣点和思维点;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整合,掌握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策略、方式和思维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要以导学案为抓手,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同时,为使“教师导学和学生预习”双边活动有机衔接,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预习方法、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情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有时可能课堂上生成的不是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就要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灵活调控课堂,不能照搬模式。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老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是预习工作是否准备充分。有效预习——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山斧。

预习指导论文篇4

一、认真学习调节教学理论

只有认识到调节教学在教学实践上的突破性,才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学习理论时要重点学习调节教学的结构,明确“自学释疑”这一环节是下面三个环节的基础。“自学”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释疑”是关键,师生共同解答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训练操作”是重点环节。“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让学生动口动脑;“操作”是让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反馈矫正”是四环节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对学生进行回授补差,及时让学生当堂达标过关。“延伸迁移”是调节教学的发展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要达标过关,而且要将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延伸迁移。总之,此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调节教学系列式框架结构模式。

二、如何渗透调节教学理论

在调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汲取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调节教学模式。

1.精心设置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上课的开讲是成功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的成效。怎样设计导语呢?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激趣导入:即从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歌曲、对联、典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沁园春・雪》、《〈白毛女〉选场》可从歌曲入手;《论雷峰塔的倒掉》可从白蛇、许仙的传说入手;《事事关心》可从对联入手……(2)悬念导入:设置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急于从文中寻求答案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死海不死》一文可提出下列问题:死海在什么地方?死海为什么称“死海”?死海为何不死?死海将来会“死”吗?(3)背景、作者介绍。如《最后一次演讲》、《挥手之间》等。(4)挂图导入。如《中国石拱桥》可出示“赵州桥”挂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出示十座浮雕挂图。(5)实验导入。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让花儿在酸液中变红,在碱液中变蓝,由此导入新课。

2.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一般在课内进行。指导预习,一是要注意常规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如查阅参考书,使用工具书,圈划批注、审题分段等,使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全文内容;二是要设计好预习思考题,使学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研究课文的重点,启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三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文言文的预习要着重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课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在预习之后,教师还要了解预习的结果。常见的方法有:(1)课堂上学生预习时,教师在教室巡视,随时查看,了解预习情况;(2)将预习本收回查阅;(3)根据学生答问、演板等表现,了解其对错、深浅。教师根据学生从预习中反馈出来的信息,指导学生共同解答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进入研习新课阶段。

3.研习新课。在此环节中,教师主要运用提问、点拨、讨论、讲解、书面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练习”,认真阅读、思考、讨论、答写。研习新课主要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要注意信息的反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就点到为止,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问题,通过提问指点,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学生“思之不得”时精辟讲解;对于推导步骤过多的问题,就设置一组台阶式小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书的孔乙己反而成了废物,以至于了此残生呢?”这时,学生大都表情茫然,双眉紧锁。反馈证明此处较难。我马上让学生考虑“封建科举使孔乙己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周围的人(长衫主顾、短衣帮)对他有何看法”,这就排除了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进行调节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预习指导论文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学法;课外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应当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论的注入式学习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预习,养成习惯

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预习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完成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的重、难点,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留在课堂教学中探讨解决,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课堂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如《赤壁之战》这篇课文,在课前预习中,我根据单元训练要求“理清课文的条理”,在要求学生理解字词、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周瑜为什么要用火攻?怎样进行火攻的?”这样既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让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上述问题,并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段、篇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既可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提出:“文章是怎样介绍外洞的?”让学生预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有关语句概括出外洞的特点,达到了本段的教学要求。课后预习:应及时提出对下节课或下篇课文的预习要求。总之,在预习要求的设计布置上,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指导学法,扶放结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自己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帮助学生对所授知识进行理解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即抓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其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关键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是这样做的:在对讲读课文进行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分析指导,在学生对本段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或帮助学生归纳出学法。然后扶放结合,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学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教学课文《田忌赛马》时,抓住文章的关键句“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等。分析第一次比赛的过程和田忌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概括出学法,在对第二次比赛的理解时,让学生根据学法进行自学,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从扶到放,既摆脱了依赖教案的传统模式,又减轻了学生硬接受知识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自己要学的知识。在阅读课文的学习时应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进行自学训练,教师可提出:“你在自学中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学会这篇文章的?”此类问题,在学生对自学学法的概括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心。为了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课堂上还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或自由发言,培养其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课堂中还应加强双基训练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理解内容上的指导,加强学生进行“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只有在学生的“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以及读写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为更高层次的训练要求打好基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

三、课外阅读,学会自学

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如书、报,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归类,给学生提出适宜的学习要求,进行自学,以扩大“自主学习”的训练范围,逐步达到“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课前;预习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也随之不断加快,因此,关注小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中的预习情况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语文预习是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已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现笔者将研究小学语文生命课堂中的课前预习策略。

一、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在语文生命教学的进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己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当讨论某一问题时,看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讨论的最终结果一样时,就会增加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可见,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的一个前提就是充分认识到预习的作用,并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一些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功效,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其根本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语文预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生命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生命教学进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本质上而言,语文生命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倘若教师不能在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生命教育。因为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当多,这样就让很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生命课堂的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在生命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悬念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其自读能力

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自读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进程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明显与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本质相违背。因此,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不断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教师在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两到三遍,仔细思考课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文时,一定要认真指导他们将课文读通顺,然后从整体的角度去感知,对课文的整体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

第二、指导学生析读课文。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进程中,教师应充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能在独自阅读的进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譬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预习思考题目:“小女孩究竟点燃火柴几次,每次点燃火柴时他都看到了什么场景?”“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局究竟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这正是语文生命课堂所倡导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以此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一一解决,课文的内容也就能够理解透彻了。

第三、指导学生赏读课文。语文生命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而培养自读能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譬如一些课文的段落写得十分精彩,可指导学生认真反复地阅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譬如舒庆春先生的文章《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写作者初次看到美丽的草原景色,文辞优美,意蕴丰富,教师可在这篇课文的生命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草原》这篇文章,认真思考舒庆春先生笔下的草原美景究竟是怎样的?”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想象草原美景的样子,直到最后能够背诵。在语文生命课堂中指导学生掌握赏读课文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预习能力。

第四、根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设计预习提纲。一些学生对语文预习缺乏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读能力。而要做到此点,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才能达成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务必要根据生命课堂的特征结合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才能有效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帮助其形成语文预习的良好习惯。譬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出以下预习提纲:①朗读。放声朗读《咏柳》,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句尾的押韵;②认真思考。一定要注意诗歌中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譬如对“妆”字、“绿”字、“裁剪”一词的理解,认真思考每句诗的含义,弄清楚每句话的大意;③解释、质疑、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每句诗,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最后借助想象去领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④背诵和朗读。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最后达到背诵的目的;⑤默写诗歌。学生在背诵诗歌后,让其默写诗歌;⑥要求学生回忆预习的全部过程,并运用这一过程继续学习第二首诗歌《宿新市徐公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如能参考上述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定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曾清生(1963-),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大安乡中心小学,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预习指导论文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预习;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抓好语文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第一次课前预习的指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可能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他们的预习也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我在一开始教学前就抽出一节课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并做到反复多次,循序渐进,形成课前预习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指导学生预习,形成预习模式

1.“读”就是阅读课文。

这是预习环节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我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粗读“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圈、点、勾、划、记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句子、段落并标疑以便在听课时引起重视。划出优美的语句和用得好的词语,并边读边思考这些语句为什么用得好。另外还可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特别是针对相对长的课文,标出自然段序便于上课时师生讨论学习。

2.“查”就是查找积累。

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字词困难,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等。特别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前查资料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范进的言行举止,准确把握这一艺术形象。

3.“思”就是思考质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这里所说的“思考”不是单一的某个环节,而是在整个的预习过程中都要思考。读课文时要思考,查资料时要思考,对遇到的疑惑要思考。如学习《曹刿论战》时?,我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曹刿和谁论战?论的是哪一次战役?论述了关于战争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还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知识的不同类型整体思考课文的内容。如学习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我指导学生思考:“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哪些特点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预习内容都带有鲜明的文体特点,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掌握了这些写作规律,也就逐步学会了自学。

4.“写”就是做好预习笔记。

在预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以加强预习的效果。写生字组词以检查对字形字音字义的理解和巩固;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以做好语言的积累;写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以检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的概括和组织能力。如学习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就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后用不超过100字的语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让学生做预习笔记,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三、优化预习的检测与评价,保障预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口头检测与评价。

我在上新课时都要设置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老师提几个关于新课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上《孔乙己》时,我就提问学生对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口述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样的督促检查既引起了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又给这节课的教学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预习展示交流也互相起着激励促进的作用。当然,每次课堂上提问检查后,我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口头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如“你昨天的预习很认真。你今天的回答真棒!”等话语。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的下一次预习。

2.书面检测与评价。

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口头检测外,还可进行预习情况的书面检测与评价。上课中我可以让学生当堂听写生字生词,以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预习情况;还可以不定向地抽查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的书面预习作业,并作以简单的评价,这样我不但知道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让学生知道了教师很重视预习环节的开展。

3.小组检测与评价。

预习指导论文篇8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拥有话语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一些语文课上,合作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或分工不明确,糊里糊涂,一片混乱:或虚晃一枪,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或无味地争执不休,放任自流……这样的合作学习,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一、合作学习需要预设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预设,教师就会盲目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匆匆,部分学生主宰讨论,讨论不深入等现象,教学成为信马由缰的活动。只有精心预设方案,教学活动才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进行。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对合作内容、对学生、对合作目标、对教学方法等进行预设,编制好合作的方案,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例如《忆江南》这首词,诗人白居易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的春天随处可见,岂止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就能概括?词中的一个“好”字,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教学时,我预设这样一个问题:“江南好”,到底好在哪呢?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展开合作,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谈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春天场景,展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江南春天,既丰富了想象,又活学活用了许多古诗词。

预设让教学过程有计划,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按照预设的方案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活动,课堂就容易变成“填鸭式”的满堂灌,抹杀了学生的智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限选了合作过程的丰富性和生成性。

二、生成让合作学习更有效率

“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课堂应是动态生成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眼界、兴趣、特长等参与合作学习,这就使教学过程具有差异性、不确定性、创造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合作学习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方案,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通过讨论,让不同的思想汇合、碰撞,使课堂精彩纷呈。如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难点在于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后,为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张扬个性,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以“你觉得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更需要怎样的人?”为辩论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分为正反两方合作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课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也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成让教学过程更灵活,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生成,忽视预设,没有选择合作的内容和时间,讨论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那么课堂虽然气氛异常活跃,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实质内容和真实意蕴,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少。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学生通过审题、读文、质疑,确定了探究的主题为:“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爸爸却非要让“我”将鱼放掉,这是为什么?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作者钓到鱼距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爸爸不想违反这里的规定。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面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给予及时点拨:如果作者和爸爸悄悄地把鱼收起来,那么并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大鲈鱼呀。这样一来,学生探究的思路一下子畅通了,继续深入探究,理解了:父亲是为了对作者从小进行严格教育,使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合作学习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基于教学过程的计划性,而生成是基于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精心预设能让合作学习有目标,提高合作效率;教师的有效指导能让合作更有价值,生成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陈永林.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预习指导论文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对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尝试与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

以往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学生死记硬背,围着教师转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是教学上的“拦路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显,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启发指导学生自学,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把班级学生按前后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竞赛小组,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写自学读书笔记,勇于发言讨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参与了学生的“学”,学生也参与了教师的“教”,使“教”与“学”相统一,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在指导学生生动活泼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课堂教学讨论中如遇到难点,学生一时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或“收场”,要从多方面启发诱导,相信并指导学生消除疑难。教师要尽可能少讲几句,多引导学生讲问题、谈看法。在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精讲、点拨,使学生领悟、升华,这样,师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不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探究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并有助于培养自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四是要求背诵的句段能熟读成诵。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各学科的作业较多,加上其它活动类课程的开展,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常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

三、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中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过把瘾”,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沉迷于“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猎奇”或“过瘾”,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

第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不多。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书刊特点采用相应的读法,以达到花较少的时间读较多书的目的。阅读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配套的课外读本以及一些主题深刻、构思巧妙、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文章要“精读”。而对于课内学习关系不大的读物则采用“略读”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预习指导论文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87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高中英语六环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初步形成了高中英语六环节的本土化教学模式。甘南州支教期间,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课堂开展六环节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雏形。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独特性,根据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特殊性因素开展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一,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合作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二,所谓六环节,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六个主要环节: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巩固训练、总结提升、学习评价。

二、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个环节:预习反馈。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数量,提示单元的重点、难点,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并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结合预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课堂教学中,预习反馈必须及时落实,否则,它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预习反馈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把课前预习同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预习检测情况引入新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形式,可采用集体分组讨论,适时点拨指导,相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检查。在预习检测环节,教师留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复习提纲进行回忆,独立完成思考题及书后的练习题,这旨在考查预习的效果如何。三是小老师在课前协助教师检查小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上课后汇总给教师,教师则根据学习预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学习材料,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学习,学会自我检查、分析错误,并对错误进行纠正,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反馈或是留到下一步咨询小组的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注重W生生成资源的收集,注重学生基础性和技术性的错误,待展示点拨阶段时,强化练习。

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可与小组内成员展开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先由主持人整理团队成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发现的问题由一人讲,大家听并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再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在探究性学习阶段,教师要随机参与到小组里,及时收集生成的学习资源。具体来说,教师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是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倾听的方式了解学生讨论的问题,并了解结果的讨论;二是探究性学习结束后,各小组负责整理讨论结果的学生把本组讨论的结果写在学习卡上交给老师,教师快速分析、判断各小组讨论的结果,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在探究性学习环节,时间要控制在10至15分钟之间。

第三环节:展示点拨。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或讨论的结果;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解题思路或讨论的结果。师生通过讨论做出明确的判断,并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在展示点拨这一步,教师要尽量少发表意见,激励学生积极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不要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第四环节:巩固训练。教师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设计分层检测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检测问题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明显的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要求要适度降低,当堂检测结果就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之一,课堂检测时间不少于8分钟。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针对本节涉及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梳理。

第六环节:学习评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最好用英语来评价自己,或者复述学到的英语知识,对于后进生则可以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将单词、课文大声读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三、取得的成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种语言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认知规律、语言转换、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复杂性,学生由于不同语言的混淆势必会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实施高效课堂必须解决这种障碍。

英语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师生的角色也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英语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英语六环节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展示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四、思考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选择要切合教学实际,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六环节教学模式适用的课型包括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探究课。

临潭县与甘肃省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到英语知识机会少,认为英语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联系,甚至有个别学生觉得学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在实施六环节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获得教学成功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