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08:01:30

制冷技术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篇1

1.1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应用

发展冰蓄冷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空调设备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迫切需要。空调用电量已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60%—70%。当前由于能源紧缺,电力紧张,空调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就利用非峰值电能,使制冷机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将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显热与潜热的形式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时,即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冷负荷的需要,用来储存冰的容器成为蓄冷设备,冰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对用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在且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1.2低温空气源热泵在城市供热和制冷上的应用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基于逆卡若循环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节能、环保制热技术。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经系统高效集热整合后成为高温热源,用来取(供)暖或供应热水,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空气源热泵使用范围广,产品适用温度范围在-10-40°C,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以正常使用;热效率高:产品热效率全年平均在300%以上;热泵产品无任何燃烧排放物,制冷剂选用了环保制冷剂R417A,对臭氧层零污染,是较好的环保型产品。因此,低温空气源热泵特别在北方夏热冻冷的城市供热和制冷有着广泛的应用。

1.3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

如今,星级宾馆、酒店,都设有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供应,多数情况下冷、热源分别设置,用冷水机组提供冷源,蒸汽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众所周知,冷水机组在运行时要通过冷却水系统排出大量的冷凝热,在制冷工况下运行,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这部分冷凝热输出的65度的热水作为生活热水,会是一条变废为宝的节能途径。

2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及控制

当代的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型的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新的财产占有方式和分层结构、形成新型的权力和组织管理结构,技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是客观必然的。人类有了其他一切生物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精神和语言,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人类也必须对技术的负面效应做出回应。

彻底消除科技的负面作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科学技术活动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结语

人类利用技术手段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然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问题是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其活动对自然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供适应自然规律的、有科学预见的、可调控的人类行为,使其所产生的后果,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使自然界更好地造福人类。马克思主义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人类依靠科技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摆脱困境。人类谋求发展的能力是无穷的。然而,科技的力量的发挥和发展是要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的,它要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约束。所以,当代科技发展必须遵循马克思所说的统一的“人的科学”的宗旨,才能真正克服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发展的正面效应。制冷技术的发展和臭氧层保护就是近代史上技术进步和全球合作的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其技术进步和控制技术进步后果的合作机制也将成为人类的财富,并将为解决其它重大问题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制冷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冰箱维修技术 一体化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8-02

随着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为使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而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做好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本文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如制冷与空调、电气运行、机械制造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成为社会中的技术型先锋做好准备。电冰箱维修技术是制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对于学好其他的专业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结以往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制冷教研组认为可以在这门课中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抽象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大都有抵触情绪,而对于实训操作方面却很感兴趣,因此,可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中进行一体教学的实践,也可以为后面的空调器原理与维修、制冷与空调作业、冷库、中央空调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经验。

二、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制定教学目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的制冷班又称“申菱班”,制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到广东申菱空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一部分人到制冷空调公司从事安装、维修工作。我们首先明确了学生的专业岗位方向主要是“生产、安装、维修”,然后结合企业的意见明确制定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标。

通过征求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国顺制冷设备公司、梧州格力空调公司等企业专家的建议,确立制冷与空调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的学生是在生产第一线、服务第一线从事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调试、系统运行管理,低温物流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员。整个教学计划的思路是:紧密围绕市场,以培养学生小型制冷和空调设备原理及维修技术职业能力为主线,技能应用能力为主体。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上,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使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与国家制冷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根据制冷与空调专业设定的教学目标,制冷教研组全体教师在一起共同讨论,确定电冰箱维修技术和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制冷的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知识,掌握电冰箱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电冰箱的检修工具和仪器;掌握制冷管道加工、制冷管道的气焊技术和电冰箱维修过程的各种技能;熟识电冰箱制冷系统的检修过程,掌握电冰箱基本维修技能,能对电冰箱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维修;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以往的教学中,制冷专业在第二个学期的专业课有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一般是由两位教师担任。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只是学习制冷和空调方面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制冷原理等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验和实训,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枯燥。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是以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制冷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有必要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这一门基础课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一门课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教学。否则,不仅教学的内容容易脱节,同时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制冷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融合在一起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具体安排上,将所有排列出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列出重点、难点、技能的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在教学的课时安排上,安排每一周12个学时,为了方便教学和减少辅助时间,安排每周3个早上连续4个学时的教学时间,充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

(三)教师、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很重视制冷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在人员、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教研室起用既精通制冷专业理论,又熟识操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负责这一门课的一体化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学实践基本是在实训室进行,由于制冷专业2010级只有一个班共33位学生,教学场地、教学设备都能够充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的监督。在教学监督方面,教研室和教务科全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问题很快就给予解决。经常对学生进行了解,询问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意见,在跟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确保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将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冰箱维修技术这两门课的内容分解为13个教学模块,这些教学模块内容不是随意拼凑的,也不是按照课本先后顺序排列,更不是简单地将课本的内容进行分解,而是按照知识结构和电冰箱系统的工艺流程按顺序将各个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罗列,也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制冷考工考证的内容进行安排的。

电冰箱主要是由箱体、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的,教学的主线是先进行冰箱制冷系统教学,再到冰箱电气控制系统教学,然后再到整体冰箱的教学。在冰箱制冷系统的教学中,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先从制冷管道加工技术到制冷管道的焊接及排污到制冷系统的检漏,再到制冷系统的抽真空,然后到制冷系统充制冷剂,从而完成整个冰箱的制冷系统的教学。在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各模块的教学中,也是按照认知规律,先熟识电冰箱的控制电路,再到各电气部件的原理及检测,然后到电冰箱控制电路的连接及检测,从而完成冰箱电气控制电路的教学。最后,进行简易电冰箱的组装、调试和故障的检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电冰箱的基本知识、制冷的理论和原理等部分内容融合相应的模块中去,使整个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33位同学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为3人,小工具人手一套,大一些的工具设备基本上是每个小组3位同学共用一套,每个小组3个同学之间在每一个模块既要进行单独的练习,又要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真正融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的技能学习为主线,教师只是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解决了以往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的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一体化教学方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

四、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办法

在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的考核中,淡化理论考试,以技能考核为主。在完成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后,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技能的要求和标准,考核采取的是一一过关制。在期末这一门课的考试,按照考工考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考试,同时,也增加职业素质考试,强化实践技能考试,考试标准完全参照生产一线的技术要求制定。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五、电冰箱维修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笔者从事制冷专业的教学工作有十多年,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强调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再到现在的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学生有厌学情绪,专业技能普遍较差;以实验、实训为主的教学,虽然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也没能真正解决学生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学生是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和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接受一体化教学后到企业实习实训,均能很快适应不同的技术岗位,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制冷专业的学生在岗位适应性、技能水平、团体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水平都比以往各届学生都好。

总之,中职学校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中职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一体化教学,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立群,彭爱红,李利花.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制冷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宾泽云,覃维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C版),2010(30)

制冷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RAP 冷再生 乳化沥青 泡沫沥青

1 前言

截止2012年底我国公路里程已经突破41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万公里。在我国已建成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中,沥青路面的比重最大。每年12%左右的沥青路面的维修改建产生大量被铣刨下来的旧沥青路面材料(RAP),采用合适的再生方法,使得这些RAP得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重新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RAP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沥青路面再生

2.1再生方法

根据美国沥青再生协会(ARRA)的定义和分类,将沥青路面再生分为:冷刨法,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冷再生,全厚式再生。

2.2冷再生的优缺点

冷再生主要指对原路面进行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热能的使用。冷再生具有如下几个显著优点:

(1)可用于处治多种路面病害类型。

(2)可大大减少路面中反射裂缝的出现。

(3)可在不改变路面纵横线形的前提下改善路面的结构承载力。

(4)可减少路面施工过程中对能源、集料、沥青等的需求,从而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5)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环保。

3 冷再生方法

3.1乳化沥青冷再生

3.1.1乳化沥青概述

乳化沥青(简称乳液)是由两种互不相容的物质——沥青和水通过机械分散而制得的沥青乳浊液。

乳化沥青主要由沥青、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组成。乳化沥青按微粒所带电荷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类;按破乳速度快慢又可分为快凝型、中凝型和慢凝型3种,而快凝型又有快凝(QS)和速凝(RS)之别。

3.1.2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有效地解决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延长沥青面层使用寿命。

(2)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拌和、施工工艺简单,在路面压实后可以立刻开放交通,缩短了施工时间又保持着同样良好的养护效果。

(4)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3.2泡沫沥青冷再生

3.2.1泡沫沥青概述

沥青的发泡过程实际上是在膨胀腔内完成的。需要选择膨胀比较大、半衰期较长的发泡条件来制作泡沫沥青。这也是进行室内发泡试验的最终目的,即寻找某沥青得到最优良发泡效果时所采用的发泡条件,这个发泡条件一般称为最佳发泡条件。最佳发泡条件一般由沥青温度和发泡用水量组成,最佳发泡条件下的发泡效果称作最佳发泡效果。

3.2.2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优点

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路面技术,泡沫沥青冷再生具有多种优点,主要如下:

(1)可用于处治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优质和劣质的路面材料以及回收的路面材料等,通过泡沫沥青稳定处理,可增强待稳定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等;

(2)通过稳定处理旧路面材料,可解决废弃物的堆置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并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泡沫沥青冷再生过程中,仅需加热沥青,集料等不需加热和烘干,因此可以有效节约能源;

(4)由于泡沫沥青在稳定材料中的特殊分散方式,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可节省沥青结合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泡沫沥青结构层施工期间无挥发物产生,利于环保,且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小;

(6)泡沫沥青结构层早期强度增长较快,施工后可立即开放交通(交通量不大的情况),无需长时间的专门养生。

3.3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比

在原材料方面, 2种冷技术所需原材料都容易获得,乳化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筛分为0~9. 5mm和9. 5~37. 5 mm两档材料,而泡沫沥青冷再生段所用RAP没有筛分。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面,种2冷再生混合料采用完全相同的强度、水稳定性等等设计标准,设计流程也基本相同,只是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有所区别。

在施工工艺方面,泡沫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小,并且养生时间短,最多3 天后即可加铺上部结构,在改造工期紧张情况下有时间优势,主要的施工控制点是泡沫沥青的生产质量。但泡沫沥青冷再生需要沥青加热和安全措施,以及专门的泡沫沥青发生装置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拌和设备。乳化沥青冷再生的特点是施工控制相对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在国内接受程度高,重要的施工控制点是碾压的时机和含水量的控制,并且设备不需要专门改造。

在工程成本方面,乳化沥青再生比泡沫沥青成本高10%左右。

4 结论

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陈述了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并着重阐述了冷再生技术中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以及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于其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它们的优点进行了简要论述。针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需要通过中长期跟踪检测计划来对两种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使用效果来进行更全面评价。深入研究冷再生结构强度形成机理,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旧路面,与旧路调查资料一并建立数据库,研究出适用的再生方案,逐渐建立一个再生结构组成模型,为以后冷再生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A Nataatmadj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0th Annual Meeting .2001.1: 7-11.

[2]拾方治,赫振华,吕伟民,等. 泡沫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2004(10).

[3]日本道路协会.日本路面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指南,王元勋、张文魁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4]黄建跃,刘先森.谈发展沥青再生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公路,2003.

[5]吕伟民,严家汲.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任文清,张向军,王宪利.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施工技术,2001.

[7]祁贵珍.沥青路面的再生工艺及其配套设备.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3.

[8]郝合瑞.旧沥青路面材料冷再生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4.

[9]周斌. 沥青路面冷再生方法研究.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拾方治.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再生基层的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制冷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天津商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60-02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北京商学院的制冷专业,1980年在天津商学院重建,分为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冷冻冷藏工程两个专业,1986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制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68年申报成功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666)。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相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天津市“制冷技术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制冷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制药研究所、包装技术研究所为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经、法、文、理六大应用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诚信做人的复合型、创业型高级应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食品冷链技术各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以及低温物流行业的相关课程建设,构建依托制冷及低温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突出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的,适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发展需要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食品冷链的关键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收集国内外著名大学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资料,形成与国内制冷行业单位的反馈与沟通机制,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宽专业方向,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整合主干专业课程,增加能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在主要专业课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名师的评选,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各种设计大赛、强化实践环节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构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食品冷链技术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强化整合主干,突出特色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分层次建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课程;分模块开设管理、经济、商学、创业类等选修课程;分专业方向扩充专业选修课程;利用科研成果充实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等主干专业课程和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课、模块课平台和特色课程的关系。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制冷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本学科团队的科研成果速冻技术、预冷技术、冰温储藏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2.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本专业系列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自动调节、食品冷冻工艺学、冷冻技术的最新进展、低温技术基础、冷库建筑、专用制冷装置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做好制冷装置设计特色教材、制冷空调实验教程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本专业教学网站,构建一个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特色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4.创建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面向装置实体的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和接触装置的具体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弥补了教室内平面教学的不足,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拟在“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等主要专业课中实行双语教学,积极引进优秀的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外语应用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常规机制,加大力度资助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切实加强对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办学单位一线进行学习交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进修和访问;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运用学校的有关政策,改善团队的合作体制,完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相互提高。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培养教学名师,鼓励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深造,提升学术水平;在“成功企业家论坛”和“制冷周”等活动的基础上,聘请制冷领域内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完善团队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内外两套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内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金工、电工电子、专业、毕业)、课程设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基础、军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针对学生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分年级设计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将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科技竞赛、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综合素质学分、社会调查与服务、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内外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和学科发展,利用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争取共建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新开实验台数量,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学科发展优势带动实验室建设,利用行业发展带动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能够不断更新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筹集经费,成立专门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进人专业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D杯制冷空调设计大赛、人环杯空调设计大赛、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开拓视野,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坚持每年组织制冷空调创意大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实习基地,选择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案例和设计课题,加强对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鼓励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基地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定专职教师,全过程指导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车间,由工程师授课,工人师傅指导,进行实际演练。积极提高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水平,严格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全面实现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成绩评定、答辩、文本保存等环节的网络化管理。

(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天津商业大学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为宗旨,坚持培养掌握较完备的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食品冷链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技术应用 技术发展

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空间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空间制冷技术得以大幅度提升,成为我国空间领域探索的关键技术。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去探析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概况

1.1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含义

由于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有时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为了使得制冷设备与被制冷对象之间的耦合性处于理想状态,就需要比较理想的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为:低温探测器,超导器件,低温电子学设备等。

1.2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发展的切入点

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遥感仪器被被使用到航天器上,无论是红外探测器,还是射线探测器,乃至是超导量子探测器,都是比较先进的空间仪器设备。从理论上来讲,宇宙环境特点表现为高真空,超低温,而上述设备的低温光学系统温度远远高于环境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域的目标信号就有可能扰,使得探测工作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空间低温制冷技术就因运而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光遥感系统温度,使得本身的热噪音,热干扰处于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探测精度和进度的提高,这是目前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研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要求

从理论上来讲,探测器的噪声来源于载流子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辐射噪声,积极采取措施去降低探测器和光学系统的温度,可以实现噪声的降低,使得探测器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由于一般探测器的波长比较长,制冷温度应该控制在较低状态。如使用与对地遥感的红外探测器,其工作温度应该处于液氮的温度区域,才能够获得最佳的探测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空间低温制冷系统将会对于设备的结构布局和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达成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探测器设备工作状态的稳定和安全。具体来讲,空间低温制冷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其一,保证制冷系统的温度,功率,体积,质量和功耗处于合理范围内部;其二,保证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其三,保证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寿命,并且处于免维修状态;其四,保证运作质量较高,不会产生过大的振动,噪音和电磁;其五,保证工作状态良好,适应于空间微重力;其六,保证能够满足航天器的工作模式需求。

二,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研发,一直都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重点,在空间制冷技术发展的四十年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航天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如空间辐射制冷器,斯特林制冷器,脉冲管制冷机,固体制冷器,逆布雷顿制冷机等都相继出现;现阶段,已经有十多台辐射制冷器被成功的使用到气象卫星上,处于运作状态,成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主要制冷方式;空间斯特林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性能也不断完善,也在试验性卫星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已经转向于工程应用环节;脉冲管制冷机正处于研发状态,中科院理化的双级脉冲管制冷机,可以将最低制冷温度肩带16.1k;逆布雷顿制冷技术也处于不断探索和研发的过程中。

三,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阶段,运用于航天器上的低温制冷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辐射制冷器;其二,固体制冷器;其三,超流氦杜瓦;其四,机械制冷机;其五,吸附式制冷机;其六,He-4He稀释制冷机;其七,绝热去磁制冷机。下面我们以前三者的性能发挥和缺陷的角度出发,探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3.1辐射制冷器

利用宇宙的冷黑背景,去实现被动降温的制冷装置。其主要优点在于部件无运动,使用期限比较长,可靠性比较高,功耗比较小,没有噪音,对于空间红外遥感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其缺点就在于对于航天器轨道,飞行姿态和安装位置有了过多的限制,使得地面试验难度加大,因此,应用范围比较下载。在未来空间低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辐射制冷器能否再次发挥重要作用,就在于:改善和调整辐射交换的面型结构,视场的扩大,使得地球辐射和阳光辐射处于较低状态,使得过程中的耦合热损降低,实现制冷量的提高。

3.2固体制冷器

固体制冷剂的升华作用,产生冷源,已达到比较好的制冷效果。其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额外消耗航天器的能源,没有振动反应,结构简单,不会受到轨道的局限。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制冷剂有氮、氢、氩、氖等。当然,其也存在部分缺陷和不足:固体制冷器的工作寿命取决于制冷剂的数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质量变化出现卫星质心变化,使得航天器处于不易控制的状态,使得其应用前景受到局限。专家学者应该积极针对于这些方面开展研究,以保证固体制冷器处于更好的应用状态。

3.3超流氦制冷器

利用超流氦的热机效应,以探测器为对象,实现低温冷却的系统,其冷源来自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潜热。其优势在于:能够富于与多种探测系统,运行时间长,能够经受住恶劣的发射力学环境考验,在航天器姿态控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其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将辐射制冷技术和机械制冷技术纳入系统各种,以便营造良好的轨道空间环境,实现蒸发速率的降低,实现工作寿命的提升。

3.4其他制冷技术

对于机械制冷技术来讲,其发展方向应该在于实现制冷效率和可靠性的提高,控制污染,降低振动和干扰,发挥散热效果,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吸附制冷技术来讲,其发展方向在于实现工作时间的提升,保证连续提供冷量;对于绝热去磁制冷技术来讲,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1000以上的热开关研发上;对于氦稀释制冷技术,应该将精力放在容器体积的扩大,工作寿命的提升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现状还是比较理想的,发展前景也是很乐观的,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的钻研精神,实现空间低温制冷技术的创新,以满足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田刚,闰春杰,霍英杰,等.星载斯特林制冷机污染控制工艺研究嘲.真空与低温,2010,16(1):42-46.

[2] 颜鹏达,陈国邦,董晶晶,等.斯特林型两级脉管制冷机的改进[J].低温工程,2008,(5):7~10.

制冷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技校;专业技术;一体化教学;必要性;开展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45-02

近年来,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习专业技术,掌握技术技能,成为技能人才,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共识,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正逐年递增。以学校为例,近几年报读的学生每年都在2500人以上,且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技能证难考”的“三难”局面,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按时毕业,影响就业,对技校的声誉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对专业技术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课程为例,探讨技校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懒散、不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对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分开施教,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1)专业理论课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听,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很差;2)生产实习课学生开始有点兴趣,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学习过程中很快觉得学习难度大,跟不上,然后慢慢放弃;3)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4)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理论与实习未能很好结合起来,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实习起来很费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推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开始接触课程阶段理论结合实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一体化教师兼任理论实习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保持一致性及连续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有就是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不好,但实操能力强……面对这些差异,一体化教学老师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长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扬长补短,使学生整体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一体化教学是专业技术课程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与实习结合教学,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内涵很丰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要做好专业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教学内容选取

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需要,结合每个学校教学实习设备的实际情况去选取,重点考虑中、高级工技能考核内容,专业理论知识要为专业技能服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遵循“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过多、过繁、过深。以“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为例,目前采用的教材涉及的理论内容知识面较多、范围较广,单是基础知识部分就包括电工知识及电子技术知识、热工知识等,多而繁杂;制冷原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包括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循环、实际循环、压焓图等知识,理论性太强,往往令初入门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强化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制冷设备维修工实用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某些章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直接省略;重点选择制冷设备维修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管道加工、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及电路系统的检测,家用冰箱及空调器一般故障的检修等。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一体化教学要使教师从“单一讲授型”向“学生行为的引导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向“手脑并用的主动实践型”,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须灵活,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自进入课堂后,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一些制冷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可以在学校网站的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课件及视频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通过WIFI接入学校网站的学习频道,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及爱好,自行选择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多渠道接受课程学习。

(2)实例举证法。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应对本门课程积累大量丰富而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联系起来,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使学生觉得专业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教学中,当进行到制冷系统的检修章节时,列举现实生活中制冷系统维修、维护服务的所有项目,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服务的市场价格及成本构成,还有当前市场上制冷维修耗材及供应商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当前制冷设备维修行业的概况。列举一些本校毕业生通过创办空调冰箱修理店取得成功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制冷设备维修行业有广阔前景。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后,会有信心和决心学好技能。

(3)分组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项目的实操实验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实操实验结束后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并推选代表上讲台具体分析实操实验的得与失,其他组人员有疑问之处可发问,被提问小组要作出答复。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技及互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使学生对课程的难点快速掌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对制冷系统进行管道加工时,在割管、扩管、焊管实操项目中,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加工项目,各组代表现场评分,选出最好的工件及最差的工件,然后由相关的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

(4)角色交换法,在分组实操实验中,小组内人员各有分工,包括组织者、操作者、数据记录者等。人员的角色不断互换,每个学员都有机会扮演各种角色,让大家明白实操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要求每个人都要很快融入角色中,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全队失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促使某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因为怕影响团队的成绩而不得不去学习。例如,在冰箱充注制冷剂的实验中,要求每组要做四次以上的实验,组长制订实验方案,确定组员的分工,然后指挥组员去实施,得出结果后记录下来。做完一次后再由新的组长重新组织,重新分工进行,最后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差异。这种教学法可以把同学间互相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开放式教学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部门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本地及国内知名的企业进行多渠道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及早对接,更早融入社会。这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例如,学校与格力空调、海信空调长期合作,还与市区大中型的冷气设备经销商、电冰箱空调器维修店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商场、维修店参观及见习,让学生了解制冷设备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及售后服务过程等,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及眼界。还邀请企业一些技术人员及维修点的师傅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学校还创办“海信空调冠名班”,直接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需求及保障学生就业。

三、结束语

总之,推进专业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愿教、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加快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对专业技术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有诸多好处,是一件切实可行的事情,自从2010年学校对“制冷设备维修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技能考证通过率从原来的62%一下子升至95%以上,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莹.浅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制冷技术论文篇7

关键字:制冷课程;多媒体教学;教学的组织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应用几乎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运行和维护制冷与空调设备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竞争的大潮后,社会对制冷空调设备的安装、维修、管理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而要学习人工制冷方面的知识就必须了解制冷的原理。我校在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1990年经批准开始招收大专生,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

2010年,我校“制冷原理与装置”获批为教育部能源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专业基础课,“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地位十分重要,共有64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人工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循环特性的知识,具有简单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能力,获得有关制冷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运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该课程是本专业方向学生的一直以来都是本校制冷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

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的是,《制冷原理与装置》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有较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它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紧密相关,同时它又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且系统是非均衡的、动态的,而且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应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据统计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将是全球同行业内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武汉将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制冷空调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允分考虑了专业方向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

考虑到本专业方向所涉及的制冷基本上属普冷范围,因此本课程以目前广泛使用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为重点内容,比较全而地阐述了制冷技术的热力循环过程、制冷剂与载冷剂、双级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吸收式制冷循环、制冷设备结构特点以及常用制冷装置等内容。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制冷技术有较全而的了解,对于目前比较少见相变制冷、热电制冷、涡流管制冷、空气膨胀制冷、固体吸附制冷的原理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课程中还简单叙述了其他制冷循环如吸收式制冷循环、压缩式气体制冷循环、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工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循环特性的知识,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热力计算方法,具有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制冷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常用制冷剂的性质以及应用场介,对混介制冷剂的特性有般了解,对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及制冷装置有般了解,为今后进行课程设计及实习环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用上,本课程以满足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考虑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制冷教材很多,较具代表性的教材有韩宝琦教授主编的《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王如竹教授主编的《制冷原理与技术》、郑贤德教授主编的《制冷原理与装置》以及雷霞教授主编的《制冷原理》等。原先选用的是雷霞教授主编的《制冷原理》,该教材的内容基本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但缺少制冷装置的介绍。为此我校刘佳霓教授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了《制冷原理与装置》教材,而其他几本书则作为课程的主要参考书,提供给学生课后选读。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上,“制冷原理与装置”需要与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起来。首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需先修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及“流体力学”,在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将会顺利很多。其次把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验课程结合起来,我校在大二的上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分别安排有制冷原理实验,我校制冷技术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建设比较完善,为制冷学科学生安排的主要实验课程有:①各种制冷压缩机的实物结构;②电冰箱制冷系数测量实验装置;③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制冷仿真实验台;④小型冷库制冷系统实验装置;⑤中央空调综合实训装置;⑥分体和柜式空调拆装实验;⑦小型风冷热泵空调机组;⑧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生产性实训室;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实训装置;⑩常规中央空调生产性实训室。这些实验和参观一般和“制冷原理与装置”课程的上课时间安排在同一学期,每个实验安排1~2个课时,以便于学生可以理论结合实验,对上课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实验比较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比较理性的认识。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很强,各种循环的热力计算,各种原理图、公式、图表所占的比例很大。例如,制冷循环需要利用许多图形或动画来展示。以前上课在课堂上现场手工绘制图形分析一个循环和书写计算公式,浪费大量了的课堂教学时间。现在在上课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用粉笔绘图,充分借助于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穿插使用图表、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教学,还可以将各种设备图纸及照片等通过投影仪清晰地投放在屏幕上,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抽象阐述过程,而以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来表述原理和理解原理,营造了一个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由于学生受到了感官刺激,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空间概念也得以拓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认识问题和理解原理的难度。例如,在压焓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八线用不同的颜色绘出,方便学生上课是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各种知识点。在介绍各种压缩机设备时,以前完全靠教师的口授无法形象的表述各种压缩机的运动,这时可以多利用电脑动画,将螺杆压缩机、活塞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等不同压缩机的运动情况生动的表现出来,加强学生对运动部件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发现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等几方而精心准备,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本文仅仅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些体会,如果要更好地上好“制冷原理与设备”这门课程,并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制冷技术论文篇8

英文名称:Refrigeration & Air-Condition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制冷学会;西南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612

国内刊号:51-1622/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制冷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 食品冷链 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体系

引言

随着现代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储存适量的熟食(或速冻)物品用来节省用餐时间,以适应节奏的变化。这也使得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使速冻食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食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得到认识。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我国的食品冷链起步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诞生了我国食品冷链的雏形。30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易腐类食品年产量差距都相当明显。资料显示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冷链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至少750亿人民币。

2.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同时,由于欠缺专业冷链知识及配套措施而盲目跟进,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2.2与食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

目前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主要依靠的法规标准是1988年颁布的《速冻食品技术规程》和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食品冷藏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在冷藏标准制定上的滞后是整个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因素,在监管上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我国有相当多的一批食品物流企业无法经营。

2.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我国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2.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及技术陈旧落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3. 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3.1加强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我国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3.2制定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质量

针对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制定以GAP、GVP、GMP、HACCP、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3.3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将催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3.4提高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技术水平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要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速冻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已迫在眉睫,论文探讨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对能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Masahiro Saito,Masayuki Sato,Katsuhiro

Sawada.Variation of flame shape and soot emission by applyin g electric field[J].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2010, (4): 10~15.

[2] 顾茜姣,苗艳芳.食品冷链的发展方向[J].制冷技术.2010,(3):23~24.

[3] 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5):37~39.

[4] 全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3):6~8.

制冷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LonWorks;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前言

近年来,中央空调设备功率及数量持续加大,以至于其能耗也在持续提高。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国内建筑物能耗已经占据总能耗的30%以上,在具备中央空调的建筑物中其能耗也已经占到了70%左右,并且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所以,分析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技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要不断地强化其功能的完善,注重节能因素,科学合理地降低投资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

1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构成,以夏季空调制冷为例:通常中央空调的循环水系统关键是包括着两个水循环系统,也就是使用敞开式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及使用封闭式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以及制冷机组和风机盘管与冷却塔。需要进行降温的房间之内会装设风机,这里的风机关键是进行冷空气吹入至房间,进而能够促使房间内热交换程度加快便于实现降温。

工作原理,为了能够促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非常舒适的范围之内,冬季的室内温度过低时中央空调体系会把循环热水送进风机盘管中,再将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循环经过风机盘管时,对应低温空气同样是和风机盘管铝片实行热交换来把风机盘管铝片热量传送于低温空气中,促使低温空气在进行加热之后送进房间之内,促使其室内温度得以有效升高;在夏季的室温过高时,中央空调系统就会运用水泵把经过制冷器主机所提供的冷冻水循环式送进风机盘管内,以便于在温度降低时风机盘管之内铝片及循环进的室外高温空气进行接触时能够展开热交换,最终将所得到的冷空气送进室内进行降温。

2 基于LonWorks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该空调机组所控制的相关现场总线系统工作原理是温湿度控制器测出温度以及湿度之后,再经过运算得到对应阀门调节输出,此时的输出是经过Lon网络送至对应智能阀处以产生阀门开度。智能阀数量以及空调系统结构有着极大的关联。开关量控制器是用在启停机组上的,以便于有效监测空调实时状态以及进行警报。

2.1 系统硬件设计

关于智能阀门设计,相关智能阀门应该是直接连接于Lon网络之上的,并经过Lon总线接收其阀门的开度指令,此指令是以网络对应变量形式出现的。智能阀门关键硬件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智能阀门是要求对应运算量和储存容量较少的,所以运用了神经元NeuronMC143120芯片和FTT-10A式的双绞线变压器耦合收发器,还有其电源是运用了LM2575式的降阶电压调节器芯片,其在进行滤波之后可以获得非常稳定的+5V电压,串行A/D转换器是使用TCL1549芯片,这样可以充分的满足于对应阀门开度有效控制精确度,继电器是使用了JGX-1F型式的固态继电器,该型号的继电器驱动能力较大且生命周期较长。

2.2 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有效实现

温湿度控制器是最关键的主控制器,其是要求具备较大储存空间以及处理能力,所以是使用了3150CPU模块。关于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的实现应该分为两大部分,节点内部功能,这包括着相关模拟量采集以及处理和显示,并且具有四个PID回路,可以充分的达到参数修改以及运算和网络变量形式输出结果至其余控制器或者是智能阀处;还有就是主控制器,也就是温湿度控制器务必要具有及上位机可以通信的功能。依据其工艺技术的要求,温湿度控制器之内具有专门开辟的储存区域,这是存放上位机组态之后所形成的相关程序链,并且控制器经过详细分析程序能够对储存区域之内各类数据展开分析,再合理的调用子程序来充分实现各类功能及完成控制。

3 中央空调节能理论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是经由制冷主机以及冷却泵和冷冻泵,还有冷却塔风机和风机盘管所组成的。应该说其制冷主机是经过压缩机来促使制冷剂快速冷冻循环水温度降低,通常通过制冷主机进行制冷之后的水温度大约是7摄氏度,这也是中央空调的冷源提供场所。冷冻水泵主要是将冷冻水进行加压至空调系统的对应末端系统,冷却水是经过冷却水泵将对应制冷主机中热量充分带走,通过冷却塔将这些热量有效的释放至空气中,之后就会回到冷水机组中。冷却风机能够合理的带动空气进行快速运动,经过空气带走冷却水热量,同时能够有效促使蒸发以致水温迅速降低。温度降低之后相关冷却水会进行再次循环,并进入制冷主机中,再次带走制冷机所存在的多余热量。

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说是多变量复杂且时变的系统,相关过程要素主要是非线性以及大滞后、强耦合的关系。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集合论以及模糊语言变量、模糊逻辑推理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理论,能够充分的适应于中央空调各个方面控制要求及需求。

模糊控制下的变频调速技术能够充分达到中央空调水系统极好的温差变以及压差变和流量变的运行模式,可以促使控制系统具备极高跟随性以及应变能力,还能够依据相对被控制的动态过程特性识别来自主调节其运行参数,以便于得到最优化控制效果。模糊控制能够充分地适应于多变性特征,不过也正是因为该类复杂非线性才促使模糊控制极好地控制并克服了对应被控中央空调各个方面的要求及需求,进而实现极高的控制能力以及最佳运行状态。停机控制也就是确保空调区域完成运作后还能够具备较为舒适的环境,并有效计算出能够提前停止空调的最长时间。并且,在停止运用空调区域之前就有效控制区域空调关闭。

4 结束语

现今基于LonWorks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技术在该行业中的反响极大,LonWorks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且便于容错,全数字化及通讯距离较长和多节点等诸多优势。空调产品以及系统也都使用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说所有的空调系统都有安装计算机控制设备,这样能够有效的依据其负荷变化来调节冷量以及水量,进而有效的保障节能以及最佳运作状态。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不断涌现出各类效果极好的控制方式及技术,这些控制方式及技术能够提供新的活力为空调系统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文生.汽车客运站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技术与控制系统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