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发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22:44:00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1

摘 要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市场格局,现有文献在统筹视角下的理论分析还不成熟。经过本文分析,笔者认为,城乡投资不平衡是导致城乡商贸二元分立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为:社会投资的分布偏向城市,导致社会消费量总量与增量都多发生于城市,少发生于农村,城市消费繁荣,商贸流通业态发达,农村消费低迷,商贸流通业态单一,形成城乡商贸的二元分立格局。现实的经验证明了上述逻辑,因此,应该通过城乡投资的动态平衡来消除城乡商贸的二元分立,形成双向互动的商贸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勾画了城乡商贸的统筹蓝图,进一步发现了实现城乡投资动态平衡的内在含义,以及城乡投资动态平衡在统筹城乡商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乡投资平衡 城乡商贸 均衡发展

一、引言

(一)背景

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事实是二元分立格局。就商品市场而言,二元分立格局及其影响在宏观、中观、微观上都有表现。宏观上表现为市场数量、交易额和消费水平总量上的差异;中观上表现为商贸业态结构的差别;微观上表现为农产品卖难与工业品买难的实际矛盾,以及城乡利益的实际冲突。

(二)统筹视角下的细分视角研究

统筹视角本身是一大创新,在这一视角下的细分视角研究是对统筹视角的深化,也是对统筹视角下理论分析不足的补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1.交易效率视角。

2.制度视角。

3.共生视角。

4.流通成本视角。

(三)本文视角及创新

本文旨在从城乡投资视角分析城乡商贸,笔者希望通过初步分析城乡投资的分布对城乡商贸发展的影响机制,勾画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蓝图。

本文研究基于这样的逻辑:一、流通的发展与消费相关,更与生产,尤其是流通业本身的生产要素配置相关。二、以刘易斯模型为代表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关注了城乡关系的生产方面,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假说和相关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二、城乡购买力分布与城乡商贸发展:理论分析

(一)城乡投资分布与城乡商贸发展影响机制

社会的投资在城乡市场上的分布并不是平均或均衡的,并且受生产率、产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当投资分布偏向城市时,会对城乡商贸发展产生影响。

本节的分析将表明城乡商贸统筹的目标是城乡双向互动,同时,本部分还将说明城乡投资动态平衡的含义,及其在促进城乡商贸实现双向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因为抓住了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独有特征而在解释其经济增长上大获成功。二元理论模型尤其关注了发展中国家生产方面的不对称性,刘易斯模型是开创也最具经典性。该模型是这样展开的: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无限劳动力供给,一方面相对于资本和土地来说,劳动力有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另一方面农业劳动者的工资仅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现代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高,工业部门只需要提供略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就可以得到劳动力供给。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出,一方面促进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劳动率,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整个经济部门实现增长。

(二)城乡投资动态平衡及实现条件

通过城市投资向农村的转移,使城乡市场边际消费倾向趋同,收入增加拉动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城乡市场中趋同,农村市场潜在消费力全部释放。

最后,实现城乡双向互动、投资动态平衡蓝图,路径在于促进城乡投资平衡度向农村偏移,依靠投资效应、产业效应,以收入拉动消费,以消费带动流通业发展。

三、城乡投资分布与城乡商贸发展:现实分析

上文的分析说明了城乡投资不平衡是导致城乡商贸二元分立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为:社会投资的分布偏向城市,导致社会消费量总量与增量都多发生于城市,少发生于农村,城市消费繁荣,商贸流通业态发达,农村消费低迷,商贸流通业态单一,形成城乡商贸的二元分立格局。上述逻辑是否有利于改变城乡商贸二元分立,实现城乡双向互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经验检验。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事实是城乡二元分立,主要表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第一,农村的商品市场总数大于城市商品市场总数,但是农村商品市场数一直在萎缩,呈现减少趋势。计算可得,2000―2008年,农村商品市场总数以平均每年5.5%的速度减少,2004年更是达到14.5%。第二,城市市场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在不剔除价格水平因素下,二者都以9%的速度增长,城乡市场消费水平差距没有缩小。第三,城市商品市场交易总额和场均交易额都高于农村商品市场相应指标。第四,城乡商品市场运行效率差异明显。

四、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市场格局,现有文献在统筹视角下的理论分析还不成熟。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城乡投资不平衡是导致城乡商贸二元分立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为:社会投资的分布偏向城市,导致社会消费量总量与增量都多发生于城市,少发生于农村,城市消费繁荣,商贸流通业态发达,农村消费低迷,商贸流通业态单一,形成城乡商贸的二元分立格局。现实的经验证明了上述逻辑,因此,应该通过城乡投资动态平衡来消除城乡商贸的二元分立,形成双向互动的商贸流通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商贸建设,应当以实现城乡双向互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城乡投资平衡度为抓手,以促进城乡消费市场的活跃带动流通业发展与流通体系对接,最终实现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与城乡双向互动流通体系。

而且,要提高城乡投资平衡度,实现城乡投资平衡,进一步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要在全面提高城乡购买力的同时,着力提高农村购买力。

另外,促进城乡投资平衡,还要改变传统的城乡分割做法,以小城镇化带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布局,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南岳,张琦.城乡购买力配置研究.财贸研究.2005(2).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64-02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相关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原因

谈起绿色贸易壁垒,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刚开始其实并没有“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专业名词,其相关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术贸易壁垒之中,所以绿色壁垒其实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2]。从其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切需要改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世贸组织也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im to improve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pollution by setting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methods.They cover objectives such as energy efficiency,emissions performance,waste minimization and recycling,forestry management,and soil,wildlife and natural habitat protection.Becaus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et specified targets,they provide greater certainty about outcomes for the environment。”[3]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国开始考虑实行贸易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GATT和WTO的运行,关税壁垒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应运而生[4]。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经济污染也给环境问题带来伤害。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其中WTO和GATT在对外贸易中也对环境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浪潮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主导优势,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尖锐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得不考虑从别的国家获取资源。另外,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便让检验不合格的进口产品限制在本国市场之外,因此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体现状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大,而且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来说差距较大。2006―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全省总出口额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产品总出口额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过10%,这种趋势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

随着河南省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扶持,农产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农产品达93.1亿美元,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数已达17余家,位居全国第二。从出口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小麦、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农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6]。从2011年情况来看,河南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分别达到7.12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场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比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产品还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际国家开拓市场,加快农产品出口。

(三)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随着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技术和人才要求较高,而河南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加工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额由2008年的15多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28多亿美元,并且超过了传统贸易方式。

三、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另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形成统一的出口市场,限制了河南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广泛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同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众多市场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而自愿组成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社会团体[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便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为本国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也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但目前只有4家,郑州市2家,南阳市1家,濮阳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步伐,对于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传统贸易方式。因此,农产品出口不注重对环保质量的检测,很容易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出口国家的检测标准而遭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限制。而且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也较低,所以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促使农产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标准的加工贸易发展,对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十分必要。

(四)适应市场化潮流,开展绿色营销

现如今,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比较关注的营销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因此,开展绿色营销也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可针对贸易国特定的绿色壁垒,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探索相应的绿色营销方式,研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形象,形成一个绿色营销体系[9]。在推广绿色品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10]。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环境体系管理标准,在制定环境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使标准能在国际社会中普遍适用[11]。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是对外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国家,所以河南省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标准,使农产品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这样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农产品检验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标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 严艳荣,刘成群.绿色壁垒对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SWT0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3] WORD TRADE ORGANIZATION.Harnessing trad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greeneconomy[J/OL].https:///english/

res_e/publications_e/brochure_rio_20_e.pdf[J/OL].

[4] 桑玉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胡红月.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6] 何学松.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2).

[7] 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J].中国商贸,2010,(4).

[8] 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9] 吕玉花,毛健.行业协会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J].经济导刊,2010,(6).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3

关键词:农贸市场 运行风险 防范 措施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人们在农贸市场购物时,如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不合格,那么必将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还会增加消费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例如海南“毒豇豆”以及河北“瘦肉精猪”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必须把食品质量安全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他迫使我们一丝不苟地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以过硬的质量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下面笔者就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针对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近些年来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就有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多压力大这一原因。各种副产品、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商品都在农贸市场中集中交易,并且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的文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对于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不是很了解,导致了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对于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工作存在着应付以及躲避的心理。此外,由于农贸市场的食品来源具有复杂性,销售渠道具有多样性,销售工作具有快捷性,所以,在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举办者的食品安全管理难度,也对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管人员的个人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贸市场的各个角色都必须充分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明确农贸市场的举办者、监督管理者以及市场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农贸市场主办者、农贸市场经营者以及农贸市场监管者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实行关口前移,督促副食品、猪肉、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相关的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进货的台账登记,实施有关商品的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从源头上保证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市场举办者要根据贸易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施,对相关的食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坚决

不能上市交易。还要对农贸市场食品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其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鼓励他们了解法律,从而促使他们做一个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农贸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2011年4月20日上午11点左右,株洲合泰涵洞东侧的曙光农贸市场突发大火,过半市场被大火烧毁,殃及20余户经营户。株洲火灾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此火灾事件也告诉我们农贸市场运行中,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做好农贸市场运行中的消防安全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火灾的发生,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一场大火可以将农贸市场烧得荡然无存,使很多人倾家荡产。因此,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

人口大量的快速向城镇集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农贸市场发展的步伐,政府的各项措施和市场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贸市场的建设。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

1、防范农贸市场消防安全要长期建设农贸市场消防队伍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现今农贸市场的消防队伍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农贸市场消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国的农贸市场消防队伍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消防队伍的发展,导致我国农贸市场消防队伍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城市消防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防队伍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无论是领导还是消防人员,都要积极投身到消防队伍的建设中。现设消防队伍不是表面工作,而是切实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工作,工作建设更需要长期性的完善和重视。

2、建设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和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领导要重视消防工作这一块,要不间断地进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规划,完善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并督促落实。在农贸市场尤其是在百货小商品经营区块,必须要设置消防栓和自动消防喷淋系统,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无论是消防设施的建设还是消防人员的培养,都需要长期性地投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平常的工作中不要松懈,长期保持警惕,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器材的不足和人员能力不足耽误及时的救援工作。

3、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工作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由于卖鱼摊点氧气泵及电子秤的普遍使用,农贸市场内用电范围在逐步扩大,涉水摊位插座裸露潮湿、市场内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出现,严重威胁公共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些经营者会向顾客出售烟花爆竹、烟草等易燃易爆物品,由于农贸市场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营存在的风险性大,增加了农贸市场火灾危险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农贸市场运行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以及规范的消防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就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工作。

三、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

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并且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市场举办者与公安民警一直为消除农贸市场运行中治安风险而努力着。但是,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治安安全的风险天天存在,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浅谈。

(一)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公安机关一直在为保证农贸市场的治安安全而努力,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想要构建和谐的农贸市场,就必须要对农贸市场治安问题进行正视。作为我国重要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的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过程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治安防范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农贸市场的社情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农贸市场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特点进行很好的把握,进而采取相对的治安措施,最终对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控制。作为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农贸市场的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进行统计,在统计过后要进行分析,并通过开会研究农贸市场所出现的治安问题,最终能够尽可能防范农贸市场的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

想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治安管理人员可以从“强化素质、规范执法、健全机制”这三个环节入手,对执法队伍以及执法水平正规化建设水平进行提升,因此,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要加大公安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高效、统一以及灵敏的便民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范、危机处置以及预警研判等工作机制体系。对于治安形势变化要随时适应,要分析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四、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

农贸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第三者风险这一问题,所谓的第三者风险就是指农贸市场的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存在的意外风险。第三者风险是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中无法预料到的一种风险,这就要求农贸市场管理者完善其管理方式,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预防。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过程中,完善制度,依法操作。如果已经出险,就要及时抢救、 及时报险,要注意与第三者沟通的问题,避免第三者发生争执或者冲突,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从第三者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解决纠纷和争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时,要提升农贸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同时也要依法处理,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实施农贸市场安全措施时,要做到坚持动态管理、动态宣传、动态设计,还要重视农贸市场中建筑物的质量,及时修理损坏的路面,做好跟踪保洁及时清扫路面垃圾,防止跌倒滑到事故的发生,强化对于火灾等安全隐患排除和治理工作,并且重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必须要根据安全措施设计的要求以及安全演习的方案,运用网络计划这一措施,很好的分析农贸市场安全组织设计情况以及安全措施管理进展情况,结合农贸市场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实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原则。保证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良好实 施才能够很好的保证农贸市场运行风险防范整体质量。

(二)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应急措施

很多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事故都是由于农贸市场运行中应急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工作时,应该着重分析农贸市场主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且要注意农贸市场建筑、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在农贸市场建筑物存在的风险中,农贸市场建筑事故类型主要有:机械伤害、透水、坍塌以及中毒窒息等等,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农贸市场内人流拥挤导致运输工作面积狭窄、空气污浊导致的空气能见度低以及货物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衔接不当、车辆调度工作不到位等等因素都是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中,笔者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接着从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以及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浅谈,笔者又从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以及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晓萍,陈志军,王立媛,王若燕,潘国绍,郁欣.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食品中铅镉砷铝污染现状及分析[j].疾病监测, 2008,(02)

[2]王宏志.农贸市场改超市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3]邹琴,刘守亮,秦启发,骆胜超,杨素林.环境与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的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01)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4

关键词:农贸市场 运行风险 防范 措施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人们在农贸市场购物时,如果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不合格,那么必将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还会增加消费者与农贸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例如海南“毒豇豆”以及河北“瘦肉精猪”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必须把食品质量安全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抓,他迫使我们一丝不苟地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以过硬的质量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下面笔者就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针对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近些年来农贸市场中食品安全问题却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就有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多压力大这一原因。各种副产品、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商品都在农贸市场中集中交易,并且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的文明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对于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不是很了解,导致了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对于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工作存在着应付以及躲避的心理。此外,由于农贸市场的食品来源具有复杂性,销售渠道具有多样性,销售工作具有快捷性,所以,在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举办者的食品安全管理难度,也对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

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和监管人员的个人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贸市场的各个角色都必须充分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明确农贸市场的举办者、监督管理者以及市场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农贸市场主办者、农贸市场经营者以及农贸市场监管者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者,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实行关口前移,督促副食品、猪肉、水产品以及农产品等等相关的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进货的台账登记,实施有关商品的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从源头上保证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市场举办者要根据贸易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检测设施,对相关的食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坚决

不能上市交易。还要对农贸市场食品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其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其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鼓励他们了解法律,从而促使他们做一个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

(一)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农贸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2011年4月20日上午11点左右,株洲合泰涵洞东侧的曙光农贸市场突发大火,过半市场被大火烧毁,殃及20余户经营户。株洲火灾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此火灾事件也告诉我们农贸市场运行中,消防安全工作不容忽视。做好农贸市场运行中的消防安全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火灾的发生,保护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一场大火可以将农贸市场烧得荡然无存,使很多人倾家荡产。因此,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二)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

人口大量的快速向城镇集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农贸市场发展的步伐,政府的各项措施和市场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贸市场的建设。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做好农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

1、防范农贸市场消防安全要长期建设农贸市场消防队伍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现今农贸市场的消防队伍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农贸市场消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我国的农贸市场消防队伍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消防队伍的发展,导致我国农贸市场消防队伍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城市消防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防队伍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无论是领导还是消防人员,都要积极投身到消防队伍的建设中。现设消防队伍不是表面工作,而是切实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工作,工作建设更需要长期性的完善和重视。

2、建设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和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领导要重视消防工作这一块,要不间断地进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规划,完善农贸市场消防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并督促落实。在农贸市场尤其是在百货小商品经营区块,必须要设置消防栓和自动消防喷淋系统,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无论是消防设施的建设还是消防人员的培养,都需要长期性地投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平常的工作中不要松懈,长期保持警惕,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器材的不足和人员能力不足耽误及时的救援工作。

3、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工作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由于卖鱼摊点氧气泵及电子秤的普遍使用,农贸市场内用电范围在逐步扩大,涉水摊位插座裸露潮湿、市场内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出现,严重威胁公共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些经营者会向顾客出售烟花爆竹、烟草等易燃易爆物品,由于农贸市场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经营存在的风险性大,增加了农贸市场火灾危险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农贸市场运行中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以及规范的消防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防范农贸市场消防风险就要规范安全用电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工作。

三、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

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并且强调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以及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市场举办者与公安民警一直为消除农贸市场运行中治安风险而努力着。但是,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治安安全的风险天天存在,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风险的措施进行浅谈。

(一)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行中,公安机关一直在为保证农贸市场的治安安全而努力,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农贸市场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多,想要构建和谐的农贸市场,就必须要对农贸市场治安问题进行正视。作为我国重要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的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过程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治安防范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农贸市场的社情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农贸市场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对农贸市场的治安特点进行很好的把握,进而采取相对的治安措施,最终对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的控制。作为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农贸市场的刑事案件以及治安案件进行统计,在统计过后要进行分析,并通过开会研究农贸市场所出现的治安问题,最终能够尽可能防范农贸市场的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

想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治安管理人员可以从“强化素质、规范执法、健全机制”这三个环节入手,对执法队伍以及执法水平正规化建设水平进行提升,因此,农贸市场治安管理人员要加大公安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高效、统一以及灵敏的便民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范、危机处置以及预警研判等工作机制体系。对于治安形势变化要随时适应,要分析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四、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

农贸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第三者风险这一问题,所谓的第三者风险就是指农贸市场的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存在的意外风险。第三者风险是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中无法预料到的一种风险,这就要求农贸市场管理者完善其管理方式,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预防。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过程中,完善制度,依法操作。如果已经出险,就要及时抢救、 及时报险,要注意与第三者沟通的问题,避免第三者发生争执或者冲突,作为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从第三者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解决纠纷和争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防范时,要提升农贸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同时也要依法处理,既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笔者就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风险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实施农贸市场安全措施时,要做到坚持动态管理、动态宣传、动态设计,还要重视农贸市场中建筑物的质量,及时修理损坏的路面,做好跟踪保洁及时清扫路面垃圾,防止跌倒滑到事故的发生,强化对于火灾等安全隐患排除和治理工作,并且重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农贸市场日常运作中,必须要根据安全措施设计的要求以及安全演习的方案,运用网络计划这一措施,很好的分析农贸市场安全组织设计情况以及安全措施管理进展情况,结合农贸市场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实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原则。保证农贸市场安全措施的良好实 施才能够很好的保证农贸市场运行风险防范整体质量。

(二)防范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要求采取应急措施

很多农贸市场第三者风险事故都是由于农贸市场运行中应急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工作时,应该着重分析农贸市场主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且要注意农贸市场建筑、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在农贸市场建筑物存在的风险中,农贸市场建筑事故类型主要有:机械伤害、透水、坍塌以及中毒窒息等等,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农贸市场内人流拥挤导致运输工作面积狭窄、空气污浊导致的空气能见度低以及货物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衔接不当、车辆调度工作不到位等等因素都是在进行农贸市场应急措施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中,笔者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食品安全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接着从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的重要性以及防范农贸市场运行消防安全风险措施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消防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浅谈,笔者又从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做到正视治安问题以及防范农贸市场中治安风险要加大农贸市场管理执法力度这两个方面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治安安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对防范农贸市场运行风险之第三者的风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周晓萍,陈志军,王立媛,王若燕,潘国绍,郁欣.2005年浙江省绍兴市食品中铅镉砷铝污染现状及分析[J].疾病监测, 2008,(02)

王宏志.农贸市场改超市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邹琴,刘守亮,秦启发,骆胜超,杨素林.环境与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降解的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01)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5

关键词: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现状分析 未来展望

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比较优势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各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以进行交换,可以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即存在着国际分业的利益。一国可以通过农产品贸易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农产品。

(二)要素禀赋理论下的世界农产品贸易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当充分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并出口该种要素密集型的农产品,获得一定的竞争性。由于每种差异性产品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同,这就决定了没有贸易时,农产品的产量就会受到市场的限制,不能取得规模经济的利益。

(三)产品周期理论下的农产品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变化过程,以及贸易国之间比较优势的转移趋势,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模仿、扩散在贸易格局中的决定作用。发展中国家应该模仿发达国际的技术,利用本国土地、劳动力或者技术等要素相对丰裕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制成品贸易。

(四)规模经济下的农产品贸易

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个国家在其他各方面都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同样会发生。农产品贸易扩大了市场销售量,进而扩大农业生产以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得各国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产品种类的增加中都可以获得福利收益。

二、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特点

世界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的一些特点,比如,总量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农产品贸易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产品贸易的商品构成日益多样化;粮食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呈下降趋势;跨国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动植物检疫国际公约日益完善 。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1995-200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呈稳定增长趋势。2004年以来进口量增长尤其迅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但也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

(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占有绝对优势。(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三)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劣势:(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无序,低价竞争;对他国的需要和要求缺乏了解和重视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主观原因 : 首先,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传统封建文化影响太深,这对迅速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变更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阻碍。其次,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的认知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是造成了一些贸易的不良状况。最后,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无形中对我国的出口对象进行了约束。

客观原因 :在客观方面,主要是外国农业保护主义者大肆泛用WTO规则造成的。为了维护国际市场自由公平贸易,WTO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三个协议,各国家与地区以此作为保护自己产业不受进口实质性损害的有力武器。这又客观上给进口方泛用这些条款提供了借口。进口方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泛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协定》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这对我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形成障碍。

五、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展望

我们可以展望中国农产品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未来可能都会有所增长。

第二,从长远看,中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我国不可能大量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

第三,随着国内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变化,中国对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将会有所增加。

第四,由于大国效应的作用,我国市场和贸易情况对世界市场有显著的影响。

第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水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将可能持续增长

第六,受收入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中国居民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对肉类和其他副食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第七,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双边、多边、地区和区域的经济合作。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们要更好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当今的世界新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好的把中国农产品贸易所特有的自身优势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最终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亦华. 应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战升级的对策[J]. 江南论坛. 2002(08)

【2】李中. 韩国农产品贸易面面观[J]. 广东社会科学. 1995(03)

【3】韩勇,虞斌.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 学术交流. 2003(07)

【4】龚新蜀,李坤.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聂亚珍. 经济全球化与农产品贸易[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6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B

一、 产业内贸易理论内涵及类型

“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相对稳定,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大大提高,已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额的70%以上,具有相似特征的贸易额大幅增加,出现了很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内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基于规模经济与需求偏好相似以及产品差异性国际贸易理论,也被称为“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或者“双边贸易”(two-way trade),它是某一特定产品类别的贸易现象,也是同一国同时进口并出口同一类别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 限定了“产业”的范围,目前理论界存在产业分类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根据消费替代标准,把具有相似用途的、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产品替代另一种产品的所有产品视为一个集合,这种具有充分替代性的产品集合就被定义为某种特定产业;二是根据生产替代标准,认为使用大致相同的要素投入或要素组合生产出的产品集合就是一个产业;三是技术标准,一般把通过相同的生产方法或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集合看成一个产业。可见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或产品的集合。对于产业的不同界定也就影响了对产业内贸易的不同理解,目前学术界对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产业内贸易的类型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根据产品同质和异质的区别,可将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的产品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或者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的同一类商品,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有完全相同的消费偏好。这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通常发生在产业间贸易中,但因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中。

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异质性,是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而在投入要素上具有很大相似性。具体可以把异质产品分为三种类型: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而根据产品差异的不同,其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二、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基本的指标是Grubel和Lloyd( 1975 )提出的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以下简称G-L指数), 该指数较适合某个单一时期, 是一个静态指标。为了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一定时间跨度的产业内贸易水平,Bruelhart (1994)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下简称B指数)。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产业内贸易的结构,相关学者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VIIT )。本文根据汤姆和麦克杜威尔( Thom &McDowell )(1999)给出的方法对其进行测算。

2.G-L指数分析

(1)G-L指数分析

GL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1],当它等于0时,该产品的全部贸易都表现为产业间贸易;当它等于1 时,该产品的全部贸易都表现为产业内贸易;GL 指数大于0.5, 表明农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则表明产业间贸易占优势。由表1可知,SITC Rev.3 的22章农产品各年均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贸易方式,但大多数章的农产品属于产业间贸易,说明这13 章农产品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仍旧是按照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的。

(2)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据Bruelhart指数计算的结果1997-2008年间中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也是比较低的,除1997-1998年以及2003-2004年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略大于0.5之外,其他年份的指数值都在0.5以下,1997-2008年间该指数均值为0.39,说明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农产品总体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这和上面根据G-L指数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数据来源:根据1997-2009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到

三、促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仅仅按照静态的比较利益进行分工和贸易还是远远不够的,它会造成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因此,逐步实现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格局,发展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是我国把农产品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要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就要发展培育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交易载体。政府必须花大气力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运用现代市场交易工具进行农产品交易方式改革的探索,如进行远期合同交易和期货交易,从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的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中心以及调节供求等经济功能,提高交易效率。

(二)规范竞争秩序,改善农产品投资环境

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公开、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按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增强透明度,还应制定相应的竞争政策,规范市场。同时政府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规范行业形成各种自律性中介组织。主动调整行业内竞争秩序,以此来增强行业内协调能力和一致对外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国际惯例,从而推进我国农业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三)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升级带动产业化升级, 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一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学习农产品种植专业技术、掌握农产品买卖相关政策提供平台; 另一方面,应调整研究与开发模式,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所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加大应用性技术开发的力度,帮助农业企业提高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参考文献]

[1] Verdoorn,P.J.“The Intra-block Trade of Benelux”[M].in E.A.G Robinson(E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Size of Nations,London,1960:291-321

[2] Michaely,M.“Concentr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Amsterdam:North-Holland Company”,1962

[3] 褚鹏鹏.山东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7(1).

[4] 陆文聪,梅燕.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 2005(12).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7

按照《全市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指导检查第九组的部署,市商委机关从11月20日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为切实找准市商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商委党组按照“五对照、五检查、五查找”的要求开门纳谏,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到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向全市商贸流通系统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市商委党组于12月29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市商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委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建设大市场,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在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引导生产、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__商贸流通取得了新的发展。到20__年底,全市社零总额1661亿元,是20__年的1.95倍,接近翻一番,规模列全国第二十二位,西部第五位,直辖市第三位;商品销售总额3869亿元,比20__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幅达16.7%;商业增加值458亿元,是20__年的2.5倍,占到全市gdp的11.1%,比20__年提高1.8个百分点。20__年,全市商贸流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风景这边稍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零总额2064.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增速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排名可从第4位上升到第3位;商业增加值560.95亿元,同比增长16.1%;商品销售总额实现5013.19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市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员272万人,在全市非农行业中处于吸纳就业第1位。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商委构建新格局、开创新局面、提升新形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理清思路、科学决策,构建“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今年由委领导带队,先后深入到23个区县、27家商贸企业、3个直属学校调研,同时开展专项调研40多次,共形成调研报告16个,为全面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精心谋划总体思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一保一建三打造”的商贸流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到20__年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市政府出台了以“一保一建三打造”为核心内容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商务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编印专题简报下发全国。三是召开高规格的商贸流通工作会议。《决定》出台后,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商贸流通工作会加以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到会安排部署。同时,对总体思路进行了细化,分别制定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和打造购物之都、美食之都、会展之都三个子规划及保障市场供应和农村商贸网络体系建设两个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创商贸流通发展新局面

一是城乡商贸网络建设开局良好。在13个区县开展试点,召开了綦江现场工作会,全面推开城乡统筹六大商贸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市39个区县展开,龙头企业达到43个,建设改造配送中心55个,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店10000余个, “联合采购中心”1个。争取商务部将__纳入了全国“家电下乡”试点项目,并已正式启动。二是“购物之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设区县商圈16个,商业特色街96个条,乡镇商业中心20个,社区商业中心32个。着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预计年底达到“百亿商圈” 2个、“百亿市场”3个、“百亿企业”3个,亿元以上市场达到120家。三是“美食之都”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引导推动火锅美食城建设,加快“__火锅”集体商标申报和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中国水煮鱼之乡暨美食文化论坛和__市农民工服务技能大赛。全面展开酒家酒店等级评定,新批特级部级酒家8个、一级部级酒家1个。全市住宿餐饮业预计实现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20.9%。大力推动石柱建设火锅原辅材料生产基地,种植火锅原材料21万亩,加工原辅材料3万吨,预计实现产值6000万元。四是“会展之都”建设开始起步。启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规划,推动渝北“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规划建设工作。举办各类展会172个,直接收入预计6.9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相关行业实现收入27亿元,增长14%。会展企业较上年末增加15%。五是市场供应量足平稳。在

春节、国庆黄金周,雪灾、地震、毒奶制品等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和检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立重点保供企业250家,确保了市场供应。加强市场分析,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周、月、季分析制度,编写《商务天气预报》58期。六是农商对接成效明显。组织召开农商对接会6场,收集整理农产品购销信息751条,签约2.45亿元,达成多种农产品、日用品的基地直采协议。与家乐福签订了20__年在渝采购1500万元农产品的合作备忘录。充分利用《新农村商网》,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共15个区县86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通过网上购销信息198条,成交金额5000多万元。七是商贸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建立外资商贸企业库和商贸流通项目库,收集商贸流通项目204个,筛选100个重点项目。协助筹办香港商贸流通企业投资__经贸洽谈会。今年新引进商贸外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八是企业改革指导有力。指导各区县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目前,已完成全市1007户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任务。九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加强了与行业协会的对口联系,制定农家乐、摄影业两个行业标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开展品质检验培训,开展肉类酒类流通综合执法检查,检查企业、超市385户,没收假冒国家名酒1878瓶,货值53万余元。狠抓高危行业监管,出动危化执法检查16800余人次,查处较大隐患1200余条,督促整改到位率达96%,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十是人才培养“双五工程”正式启动。加强人才培训,举办全市商贸流通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及执法、专业培训,共培训商贸执法、危化品专业、屠宰专业、特许经营、民爆器材等专业人员及各类商贸人才12600名,为5年培训5000名领导人才和50000名专业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举办青年人才论坛,商贸系统5篇论文入选__市优秀论文奖。十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多次召开区县商贸流通部门、行业协会、大型商贸企业座谈会,研究、商讨启动内需、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及时谋划和实施“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五大工程,开展迎春购物节、年货大联展等十大促销活动和实施10+20会展项目,积极应对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不利影响,促进商贸流通平稳较快发展。十二是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在今年“512”特大地震灾害中,市商委及时组织价值1436万元、167车次、1361吨的救灾物资紧急运往灾区,实施“__粥棚行动”,组织三批共300人的__餐饮服务队,深入地震灾区一线免费提供热饭菜83万余份,得到各界人士赞誉,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市委、市政府表彰。

(三)深化教育,转变作风,提升商贸系统新形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此,今年以来,针对去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倒数第三的实际情况,委党组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开展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活动,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注重思想建设。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活动实效。坚持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和专项业务学习,召开学习会议35场次,演讲会3场次,撰写调研报告17篇、心得体会48篇,办板报12期。在全市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和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重视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了机关职能及处室设置;组建了全市商贸流通系统专家咨询库;完成了直属单位机构岗位设置工作。机关5名同志走上了处长、副处长领导岗位,6名同志晋升为调研员,14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5名干部外挂、上派。完成了财经职业学院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事业单位公招人员30名。全年发展新党员10人。三是注重作风建设。委党组召开市商委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20__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下发《20__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责任制》,出台保障供应、抗震救灾物资监管等纪律规定。班子成员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廉洁自律示范作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商委系统今年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四是注重制度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制定印发市商委机关管理制度10个,出台了市商委招投标管理办法,推进机关规范运作。五是注重机关建设。开展“三创建”和“六型”机关建设活动。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改善办公条件,推进机关现代化办公,机关保密、档案工作、稳定、安全生产成效明显,群团和老干部工作特色突出。六是注重形象建设。加强对商贸流通的宣传报道,全年各级媒体和主流网站采用商贸流通宣传稿件10000多条次(篇),特别是在__电视台《商贾传奇》、《手足》等电视栏目中播出的“粥棚行动”专题片和出版《__粥棚》纪实、《大爱无疆》画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论文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汇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汇编》等书籍,提升了商贸形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存在一些不到位、不深入、不平衡的情况。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市商委按照“五对照、五检查、五查找”的要求,从有利于反映真实情况、有利于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查找问题,分层次召开行业协会负责人、区县商贸 主管部门、直属企事业、协会秘书长等座谈会4个,向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800余份。同时,在机关内部召开专题支部组织生活,委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以上途径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149条,整理为50条,其中,肯定性意见31条,建议性意见17条,批评性意见2条。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商贸发展环境欠优。商贸流通发展的盘子不大、资金短缺,政策支持不多、项目扶持较少。社会对商贸工作的认知度不高,老百姓、企业对商委工作了解不够。长期制约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流动资金、贷款问题没能得到具体的解决。主城核心商圈的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对商贸老字号企业在改制、拆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帮助支持不够。商贸规划工作在宣传、执行、完善等环节的工作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区县商贸部门编制少、人员老化,与其他部门相比差距较大。在实施各项工程、推进各种创建活动时,如“双进”、美食示范街等活动,缺乏相关的鼓励政策和配套资金,区县难于开展工作。会展统筹管理力度不够,各类展会的展位费过高,不利于会展业发展。

(二)商贸发展规模不大。商贸流通产业规模不大、总量偏小,聚合辐射能力不强,对经济社会贡献率还不够大。商贸大市场、大集团、大企业虽然有较好基础,但其辐射力和竞争力亟待增强。培育重点企业的措施不够多,诸如对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培育发展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划;对商贸龙头企业、商贸大市场没有建立领导、处室联系制度;对商贸流通大市场和骨干企业在工商管理、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力度不大,缺乏富有西部特色在西部地区顶尖的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三)城乡商贸发展失衡。农村商贸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商业设施规模小、档次低,特别是边远乡镇和行政村,商业网点不足、商业业态单一、商品质量较差、商贸服务欠缺,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的工作任重道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商对接、农村市场和商业网点改扩建的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有待健全。商业网点规划、设置要因地制宜,应根据人口、交通、经济等发展状况确定,不宜一刀切。对区县商贸流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较弱,对欠发展区县和少数民族区县的政策倾斜不够,全市各片区、各区县商贸流通没有做到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四)商贸发展质量不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商业比重较大,电子商务发展较慢、现代物流规模不大、连锁经营农村短腿,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大力发展;商贸信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区县、乡镇和村级商贸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会展设施不足、会展企业较少、会展规模不大、品牌展会不多,特别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商贸文化欠缺,还应培育一批具有__地域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提升__商贸的档次和品位。

(五)商贸对外开放不够。思想不够解放,商贸领域对外开放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力度不够,指导区县商贸流通部门招商引资较少,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入驻__不多,到区县发展的知名商贸企业更少;“走出去”发展步伐缓慢,市内本土商贸企业走出__发展的不多,跨出国门竞技的更少;商贸领域对外交流不多,举办的高规格、高层次的大型交流会、知名会展较少。

(六)商贸行业管理乏力。商贸流通执法队伍不健全,缺乏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手段。商贸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出台力度不够,《生猪屠宰条例》、《液化石油气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以及《__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应加快出台等。商贸执法文书不统一,影响执法效果。区县商贸主管部门缺乏保证市场供应的具体手段。行业管理和机构职能改革力度不大。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引导和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商贸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约束有待强化,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机制和渠道没有建立,自限不够。

三、存在问题的主客观方面原因

分析上述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一是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忙于应付日常工作,静下心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党的政策、方针、路线较少,特别是自学理论的主动性不够,有时满足于集体学,会上讲,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商贸流通工作不够,在运用理论武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商业文化、电子商务、商贸规划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三是对系统内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不够,交任务、压担子多,在思想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紧的问题,导致一些同志不能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提高。一是领导班子和成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面对新问题、新矛盾,缺乏深层次思考,工作方式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如对今年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估计不足,应对的办法不多。二是在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上,在立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抓好当前工作上还有一定欠缺,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的高水平运用。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是个别同志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做工作,“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企业管理”的工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服务的实效性、针对性还不强,造成一些工作与基层脱节,某些政策、措施和办法对基层指导性不强。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处理具体问题、具体事例上听汇报多,实地调查少,没有真正做到沉下身子。

(四)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区县商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商贸工作的合力不足。二是商贸执法队伍的缺位,执法手段的缺失,导致行业监管不够落实。三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完备,商品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公平、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商贸流通的全面发展。

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商委党组对商贸流通工作主管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新认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商贸流通工作融入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构建商贸流通“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加快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建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__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直辖市,商贸流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始终把商贸流通工作纳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__科学发展”的大局,服从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__商贸流通有好又快发展去思考、去谋划、去行动,使商贸流通工作成为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商贸流通“一保一建三打造”新格局,加快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建设。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在商贸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以之为指导,正确定位工作,统筹谋划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实现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划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民生服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突破商贸工作薄弱环节、破解商贸流通发展难题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商贸流通又好又快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商贸流通工作存在的差距还较大,城乡统筹发展、内外统筹推进的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格局在我市还远未形成。农村市场发展滞后,对外开放度不高,已成为商贸发展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应对,切实解决。要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方式,协调有关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破解各项商贸工作难题。要牢牢把握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方向,及时梳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解决制约商贸工作科学发展的全局问题、重大问题、焦点问题,使商贸流通工作切实得到提高,使全市商贸发展又好又快,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引领商贸流通工作科学发展能力作为坚实基础,不断增强推动商贸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近几年来,“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商贸系统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到本领能力、从为民宗旨到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为推动商贸发展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但在我们自身素质建设方面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要在强调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培训、更加注重深入调研、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创新等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着力构建有利于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作为重要要求,促进商贸流通发展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商贸流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要认真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积极推进商贸流通工作创新,努力形成“一保一建三打造”的商贸流通工作考核机制、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商贸特色的监督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制度成果保障商贸流通工作科学发展。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商贸流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商委党组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形成工作总体思路,这就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流通工作全局,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以“一保、一建、三打造”为抓手(即保障市场供应,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体系,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会展之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__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的基本框架。即到20__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0000亿元、10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总数35家、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60个;商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商贸从业人员突破300万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5000亿元,把__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之都”、中国“美食之都”、西部“会展之都”,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流通现代化。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三个方面的整改措施:

(一) 抓思想解放,树立五种意识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商贸的科学发展,我们将通过树立五种意识促进思想的解放。

一是树立政治意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是行动的向导,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自觉。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深入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市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促进、保障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大发展。

二是树立大局意识,完善市场供应体系。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讲政治、讲大局,加强动态监测,强化应急储备和预测预警,引导市场供给和需求,维护市场稳定。确定保供企业,签订保供责任书,保持动态平衡,制定合理的贴息或者补贴的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和应急所需。在元旦春节期间召开全市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确保市场商品供应充足,维护节日市场稳定。

三是树立协调发展意识,推动城乡统筹商贸网络建设。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商贸差距为目的,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充分调动各区县和乡镇的积极性,逐步摆脱农村商贸滞后的现状。到20__年,全市基本实现各区县(自治县)商贸“十个一”、乡镇商贸“五个一”目标,即区县政府所在地在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个品牌展会等。各乡镇在20__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引进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 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边贸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

四是树立全面发展意识,着力推进“三都”建设。着力培育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到20__年,力争百亿商圈、百亿市场、百亿企业分别达到5个、16个、8个,五十亿商圈、市场、企业分别达到7个、10个、7个,初步形成长江上游“购物之都”的基本框架。着力打造美食街,丰富菜品体系,发展数字餐饮、主食配送,改造提升传统餐饮,培育餐饮文化,争取到20__年,建成中国火锅美食城、10条中华美食街、20条市级美食街(城),创建100个部级酒家,初步形成中国“美食之都”的基本框架。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场馆建设,着力培育知名会展品牌,做大做强__会展企业,力争到20__年,会展业完成产值14.5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增加收入120亿元以上,展会展出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形成西部“会展之都”的基本框架。

五是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商贸上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外资商业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学习借鉴外来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与国际市场接轨。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拓展市外市场,建立市外境外营销网络。积极培育大型连锁集团和龙头连锁企业,鼓励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切实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型市场的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促进全市商贸流通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

(二)抓工作统筹,突出五个重点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就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商贸,促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协调并进。

一是建设施,搭建农村商贸发展平台。一是建设区县商圈,打造区县商贸流通发展集聚区,力争到20__年,80%的区县都建成一个规划合理、功能完善、业态齐全、交通畅达、人气较旺的商圈。二是建设区县商业特色街,引导区县规划建设各类专业特色街,并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培育,争取到20__年,每个区县至少有一条特色鲜明、商气浓烈的专业特色街。三是建设各类市场,把农村市场建设作为公共设施建设对待,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思路,采取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办法,规划建设区县各类专业、特色市场,活跃农村流通。四是建设乡镇商业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专业特色市场和边贸市场,力争到20__年底,每个乡镇都形成一个乡镇级商业中心和一个以上交易市场,繁荣农村市场、活跃农村商贸、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布网点,搭建城乡统筹网络载体。按照县县有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网点的目标要求,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以大中型连锁企业为载体,以县(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争取到20__年末,全市基本建成区县配送中心50个、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2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以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网点为依托,积极整合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销社购销网点、再生资源回收门店等多种网络渠道,吸纳邮政、通讯、农技、中介、医药、维修、餐饮等多种资源,构建农村日用品下乡、农资供应、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强主体,培育农村商贸发展主力军。一是动员城市商贸流通企业、超市和市场下乡进村,到农村开设连锁经营网点,开拓农村发展空间,发展农村商贸。二是大力培育本土商贸企业。采取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舆论引导等办法,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扩张欲较强的区县本土商贸企业,予以重点培育,使其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商贸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引导和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利用打工积累,回乡开店、经商创业。四是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村经纪人。大力发展各地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选派专门的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引领其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定期不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采取措施吸引城乡能人志士到农村经商、贩运,充实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队伍,成为发展农村商贸的重要力量。

四是活农贸,积极推进“农商对接”工程。一是利用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和“__商贸网”,适时开展全市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组织“农商对接”,根据区县大宗优势农产品产销季节,举办农商对接暨农产品交易洽谈会;适时组织开展区县滞销农产品专场推介促销活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发起“中国西部农商对接会”,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地方农产品销售区域,通过开展“农商对接”活动,发挥商贸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动员主城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大型超市、大型市场,到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贴牌产品,签订农业订单,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实现农商互动。

五是抓投入,合力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创新投入机制,开拓多种渠道,整合多方力量,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业主投入一点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商贸的投入,形成多方合力。一是积极争取商务部对农村商贸的投入。抓住国家投入4万亿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抓紧收集区县商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打捆包装,积极向上推荐,努力争取商务部的投入。二是充分调动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投入。三是切实整合各部门资源和投入,合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充分发挥市级商业发展资金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大力向农村商贸倾斜,争取到20__年底,对农村商贸发展的投入累计达1亿元以上。同时,整合各部门在农村的流通资源,协调电力、交通、邮政、通讯、供销社加大对农村商贸的投入,为农村商贸流通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动员和鼓励业主到农村投资建商业中心、市场、商场、农家乐等商业设施、开办商业网点,齐心协力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

(三)抓队伍建设,做到三个加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完成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既是对全市商贸流通干部职工队伍的重大考验,也直接关系到“314”总体部署在商贸领域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我们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的成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在提高“五力”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以事业凝聚人心,统一思想,以工作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保证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要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队伍管理能力。三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创新力。做到敢于创新思路,善于创新管理,勇于创新机制。四是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切实增强各部门和全体干部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优劣好坏的重要标准。五是提高领导班子的公信力。做到公平公正办事、公平公正用人、公平公正待人。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8

关键词:城市农贸市场;共性问题;建设对策

一、前言

城市农贸市场作为重要的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主要场所。我国城市农贸市场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农贸市场的食品质量、购物环境、服务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农贸市场已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的要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城市农贸市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家商务部也制定了相应的农贸市场建设验收规范从宏观上加以指导,城市农贸市场建设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农贸市场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情况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农贸市场为例,通过对地方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农贸市场管理者、农贸市场经营户、城市居民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研、深入访谈。对41家农贸市场发放41份管理者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收回率100%;通过对农贸市场经营户的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53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07份,有效收回率93.9%;通过对农贸市场消费者的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9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56份,有效收回率95.1%。

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共有41家农贸市场正在运营,其中清河区10家,清浦区11家,淮阴区4家,淮安区11家,开发区5家。从所有制性质看,国有性质的有9家,占22.0%;集体性质的有9家,占22.0%,私有性质的有23家,占56.0%。从摊位结构看,7654个固定摊位中:肉品摊位570个,493家经营户;蔬菜摊位2806个,1858家经营户;水产品摊位530个,385家经营户。

三、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关于农贸市场选址的合理性,国内学者尹元元(2009)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农贸市场数量少、布局规划不合理;李卫兵(2008)分析了桂林农贸市场规划滞后、布局及结构不尽合理;马超益(2010)分析了南宁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根据淮安农贸市场问卷统计显示:只有43.4%的农贸市场经营户对农贸市场选址合理性表示满意,只有51.5%的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交通便利性表示满意,现有的农贸市场布局已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其原因在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原有的与旧城区相配套的农贸市场格局已被打破。一方面,新建社区缺失农贸市场这样的配套生活设施,导致老百姓购买生鲜农产品极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老城区的改造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周边的原有居民拆迁,消费者较以前大为减少,农贸市场空摊率高,致使部分农贸市场无法正常运营,改行或搬迁,形成了老百姓买菜难、农贸市场卖菜难的局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城市农贸市场缺乏整体规划,出现部分农贸市场相距百米的现象,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2.设施不完善,难以达标。马云甫(2005)分析了传统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存在安全隐患;金玉姬(2013)分析了磐石市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发展严重滞后;刘智超(2013)分析了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存在诸如露天式、摊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根据淮安农贸市场问卷统计显示:只有31.3%的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给排水设施满意,只有30.3%的消费者对农贸市场卫生环境满意,只有42.9%的消费者对农贸市场通风满意,有73.3%的经营户和有83.6%的消费者认为现有的淮安农贸市场需要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的两大利益相关者―消费者、经营户对淮安市农贸市场现有硬件设施不满意。有34家农贸市场停车场面积低于1000平方米,有些农贸市场甚至没有停车场,出现农贸市场外停车乱占道的现象,加剧了农贸市场周边道路的阻塞。

3.对农贸市场的管理与农贸市场的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易造成安全隐患。李丹(2013)分析了内蒙古农贸市场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负面效应严重;王艾青(2014)分析了地方政府对常德市农贸市场监管组织不统一。农贸市场的归口管理部门不统一,政府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对农贸市场的开办缺少准入机制,对农贸市场的具体运营缺乏有效监控,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即时掌握农贸市场运行状况。政府职能部门应理顺关系、明确分工,对农贸市场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迅速解决农贸市场遗留问题,健全管理农贸市场的运行机制,做到对农贸市场管理有序。对自发形成的马路、露天农贸市场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对农贸市场周边的路摊应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保护农贸市场经营户的利益,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对淮安农贸市场消费者问卷调查,有83.3%的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源头安全性非常关注;消费者对农贸市场满意的影响因素,顾建华(2014)通过因子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模型,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农贸市场服务因子、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因子、农贸市场商品质量因子显著关注。通过调研显示:农贸市场的内部管理极不规范,部分农贸市场的内部布局不合理,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对入市商品索证、入市经销商索证、不合格产品处理等进货管理,各农贸市场的要求不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部分农贸市场台账也不齐全,可追溯性差,易造成农产品安全隐患。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农贸市场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提高农贸市场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农贸市场管理者、经营户的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经营户的计算机信息化操作技能。

四、农贸市场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突显农贸市场公益性质,切实加大对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政策性投入。农贸市场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贸市场是鲜活农产品重要的零售终端,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有60.8%的消费者每天都进入城市农贸市场消费,农贸市场是“菜篮子”工程,建设好城市农贸市场不但可提高地方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城市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城市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情况看,农贸市场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的投入大、回报慢、效益低,单靠市场机制内在作用对农贸市场建设配置资金的纯市场化模式难以突破当前城市农贸市场建设与升级改造建设资金颈瓶的制约。建议地方政府将农贸市场列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投资范畴,每年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基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农贸市场与城市开发、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进一步发挥国有农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彰显其民生公益性地位和主渠道作用,国有农贸市场在竞争中能不折不扣地贯彻地方政府的政策意图,贯彻落实有关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为其他性质的农贸市场树立标杆,能够影响和促进整个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全面提升。

2.注重稳步推进,阶段实施、重点突破、以点促面。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改造的思路,把握任务节奏,稳步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对于现有农贸市场进行综合实力排序,排名前列的优先加以改造,对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的国有农贸市场给予政策支持,改造升级、规划新建并进,使现有农贸市场达到商务部标准化农贸市场规范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生鲜大卖场、连锁超市为补充,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基本满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基本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基本满足城区居民需求的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经营机制。

3.扶持流通主体,加快发展速度。农产品的可追溯,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必将带来生鲜农产品单位成本的上升,根据淮安农贸市场调查显示:74.2%的农贸市场消费者不能接受农产品的价格提高;通过对“农改超”接受意愿的调查,消费者考虑到“农改超”会使农产品价格提高,有56.6%的消费者不愿意接受“农改超”模式;通过对于对农产品检测费用的调研,有74.2%的消费者只能接受价格提升在原有的10%以下,价格的大幅提高易引发消费者对政府的不满。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肉、禽、蛋、鱼、菜基地化、专业化、定单化生产;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资金、技术、良种、服务等方式,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建立高效畅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和发展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于一体的与零售终端相配套的统一配送系统;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损耗和费用,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运营成本,使城市广大消费者受益、满意。

参考文献:

[1]李卫红,唐优泉.浅谈桂林市农贸市场改造与管理[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金玉姬.吉林省磐石市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

[3]马云甫,杨军.传统农贸市场改造的必要性、原则与模式[J].农村经济,2005(2).

[4]李丹,杨亚楠.内蒙古区域农贸市场物流发展状况研究[J].经济论坛,2013(10).

[5]刘智超.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11).

[6]尹元元.提质改造长株潭城市群农贸市场的对策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7]王艾青.城市农贸市场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4(11).

[8]顾建华.城市居民对农贸市场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4(12).

[9]尹元元.提质改造长株潭城市群农贸市场的对策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9

关键词 公平贸易 意义与困难 互助扶贫贸易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一、 公平贸易理论

公平贸易(Fair trade)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国际公平贸易联盟给公平贸易下的定义为:公平贸易是一种在谈判透明化和尊重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合作的一场运动,目的在于改善小型农业生产者的地位,促使国际贸易更公平。

2001年,FINE对现代意义上的公平贸易进行了权威定义,它认为公平贸易是一种基于对话、透明及互相尊重基础之上的贸易伙伴关系,它旨在追求国际贸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公平的贸易条件、确保被边缘化的劳动工人及生产者(特别是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和劳动工人)的权益为基础,致力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平贸易致力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更加公平,所有这些要求发展互助扶贫贸易,与反贫困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 铜仁市开展公平贸易的意义与面临的困难

(一)铜仁市开展公平贸易的意义。

国际公平贸易的开展是为保护发展中国家小型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在铜仁市开展国内公平贸易,意义重大:

1、加强铜仁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通过发达地区人群消费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现贫困户的脱贫。

2、通过在铜仁市的贫困地区建立互助扶贫贸易合作组织,提升贫困农户的组织化水平,提升这一群体在市场贸易中的地位,减少农产品销售中的中间商盘剥和农户间的相互压价。

3、通过互助扶贫合作组织,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或有机农产品,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环境的保护,减少全球化及现代性对地方文化及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4、通过互助扶贫合作组织,引起铜仁市对贫困地区生产者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加强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社会互动。

5、通过互助扶贫贸易,为铜仁市贫困地区的农户日后真正参与到国际公平贸易中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二)铜仁市开展公平贸易面临的困难。

1、铜仁市乃至中国缺少相关的经验及开展公平贸易的人员。

2、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十分复杂,受各国贸易壁垒、贸易补贴等措施的影响,国际公平贸易的开展、实践受到现实的冲击,当前发达国家倡导的自由贸易并不是互惠贸易。

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情况的存在,使得开展国际公平贸易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各种危机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萧条、消费者消费水平急剧下降,降低了消费者对价格较高的公平贸易商品的消费数量,导致小生产者蒙受经济损失。

4、任迎伟研究指出,道德消费意愿与道德消费的实际行为之间的数量差额被称为公平贸易商品的道德消费缺口。要想减少公平贸易商品的道德消费缺口,需要具有较高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而目前铜仁市贫困地区的人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

由上述可知,铜仁市贫困地区的小农生产者虽符合国际公平贸易生产者的条件,但开展国际公平贸易以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的生活状况面临着很多挑战。

三、 铜仁市发展公平贸易的途径

(一)宣扬公平贸易理念,发展互助贸易。

贫困地区的农户在农产品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公平贸易提倡对话、透明、相互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在铜仁市的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社会互助美德依然存在,贫困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互助现象,这也使得将公平贸易理念引入互助贸易成为可能。因此,建立一个对话、透明、相互尊重的贸易平台迫不及待,通过这一平台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坐在一起商讨并确定价格,互利互惠,使得互助贸易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成立互助组织,开展扶贫贸易。

1、利用互助组织,促进生产的标准化。

通过互助组织,将贫困地区的农民联合起来,解决了生产产品的单一性和不可持续性,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通过成立资金互助社,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组织性和科学性,实现了资金和技术的共享,同时以互助组织的名义与公司企业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为互助贸易提品支持。

2、利用互助组织,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

通过互助组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标准化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同时,公平贸易理念要求在消费者中宣传倡导社会良知,互助组织利用其资金和人员对产品进行宣传,赢得消费者信任,为互助贸易提供市场支持。

3、利用互助组织,成立资金互助社。

资金的短缺严重抑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成立资金互助社,将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对农民进行放贷,解决互助组织社员资金需求问题。将各个村级互助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互助贸易提供资金支持,解决社员资金短板问题。

4、利用互助组织,加强宣传作用。

贫困地区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多不会使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导致生产出的产品虽然很好,但由于缺乏宣传和推广,出现滞销等情况。互助组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具,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互助组成员,同时互助组织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将农产品信息传递到市场上去,尽量多的宣传其产品,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充分发挥铜仁市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贸市场发展论文篇10

一、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创新的原因

(一)农产品供给面临需求瓶颈

如今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农产品供给面临需求瓶颈。一方面,世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增长,据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鄄ganization, FAO)测算,1965-1995年间,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实际平均年增长率为4.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2.8%。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等,很难在短期内转移到其他部门。因此,农产品的供给刚性增加。另一方面,在恩格尔定律的作用下,农产品市场需求却接近于饱和,增长空间不大,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相对减少,国内要求对农产品贸易实施保护的政治呼声日益高涨。为了优先保障国内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份额,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缓解国内紧张环境,各国政府不得不创新非关税措施,以期合理、有效地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口。

(二)思想意识变化促使非关税措施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思想日益多元化,这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创造了新的外在环境。人们的健康、安全、环保等意识不断加强,尤其对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环保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们思想意识的这些变化,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国纷纷结合各自的现实国情制定了相关法律和规则。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环境和贸易立法基础和条件不同,它们在农产品质量、生产经营环境和安全卫生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也就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客观上为各国创新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提供了可行路径,并成为了当代农产品贸易摩擦的重要根源。

(三)WTO规则使非关税措施创新合法化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形成了以WTO《农业协议》为中心的农产品多边贸易规则。这些规则原则上倡导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主张其成员国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措施。尽管如此,WTO规则仍然为其成员国实施一定程度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留下了一定的可行空间,这使得成员国政府可以合法化地创新非关税措施。例如,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明确规定成员国(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贸易限制措施以保护居民、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种规定就为农产品进口国创新非关税措施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催生了所谓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创新路径

当代,世界农产品市场不景气,关税、进口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受到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严格约束。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在国际规则许可的框架下,主要从以下路径积极地创新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如今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已经制定了保障农产品安全、卫生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规则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了更加严格苛刻的技术法规、质量认证、检疫程序、食品标签、包装要求和环境标志等,从而强化对进口农产品的贸易限制。由于各国工业化程度、科技水平、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创新的重要路径。

(二)知识产权壁垒

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是国际农产品市场创新出的又一非关税措施。例如,2004年日本《关税定律法修正案》出台,规定未经许可私自将日本国内登记品种拿到海外种植,然后把收获物出口到日本时,海关将有权禁止其进口。日本的这种做法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创新的路径正在由一般性产品延伸到其源头―――专利产品。

(三)食品反恐壁垒

国际政治关系的日趋紧张为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创新提供了现实路径―――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借口来限制农产品进口。例如,美国于2003年规定美国和外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及仓储的企业,如果其产品供美国居民及动物消费,就必须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办理登记注册手续,而且要求外国进口食品在运抵美国之前,必须向FDA通报,否则将遭美国海关扣留。这些规定名义上是审查各类食品企业的政治背景是否与国际恐怖势力有关联,但在客观上却增加了食品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延长了通关时间,成为了现实的贸易壁垒。

(四)反倾销措施

WTO倡导公平竞争,允许其成员国针对出口国的倾销行为征收反倾销税。有了国际规则的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运用反倾销措施排挤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农产品出口实施歧视性的反倾销措施―――在正常价格的选择上采取替代国制度,在替代国的选择上却很不公平,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而且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很大。这样的反倾销措施有效地限制了相当部分极具价格优势的农产品的进口。

(五)社会责任壁垒

社会责任壁垒是当代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创新的可行路径。欧盟等发达国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个国际性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符合一定的社会责任标准要求,要求产品生产能够尊重人权、改善劳工工作环境、提高劳工福利待遇。这种国际标准使得各种打着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等政治化口号的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采用。这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及贸易将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六)动物福利壁垒

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动物福利问题。例如,鸡场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2只,欧盟相关法律却规定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理由是饲养密度太大,鸡会感觉到不“舒适”。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开始利用这些规定,创新出了所谓的“动物福利壁垒”,迫使那些向其出口相关农产品的贸易国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缩小国内市场开放程度。

(七)舆论壁垒

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是限制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农产品贸易非关税措施的可行路径。近年来,部分国家经常利用其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本国农产品,故意妖魔化部分外国农产品,舆论引导本国消费者更多地消费本国产品,降低对进口农产品的消费偏好,从而达到限制农产品进口的目的。

三、启示

(一)以史为鉴,认清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的实质和规律

历史证明,自由贸易理论上的发展和实践中的推行是大相径庭的。从规律看,只有经济极其繁荣、强大的国家才从自身利益出发暂时性地倡导自由贸易。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国家口头高喊自由贸易的口号,暗中实施贸易保护。特别是二战后的发达国家,尽管其间具体政策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保护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因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繁荣而改变,而且这些国家正在不断地创新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措施。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必须始终重视农产品贸易的战略作用,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贸易的保护和支持,这是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非关税政策创新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二)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妥协中求保护

必要的自由贸易有利于竞争,有利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相对开放和竞争对推动我国农业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农产品贸易放于更开放、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持续的发展。但是,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同时,政府绝非不作为。尽管当今部分国家的确按照WTO的要求普遍降低了农产品关税水平,但是,其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水平并没有因此相应地提高,相反这些国家政府普遍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加合法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对本国农产品贸易的保护。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坚持市场机制的原则,在鼓励自由竞争的同时,学会巧妙地妥协于国际规则,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贸易保护非关税政策。

(三)学会驾驭贸易保护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