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20:41:20

财政学课程论文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1

「关键词财政学;学科基础;课程体系

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

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就决定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是当代财政学的主流。首先,从西方财政学科的发展演变历史考察不难发现,财政学与经济学具有无法割裂的天然联系。从亚当·斯密将财政学发展为一门学科以来一直到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出版《公共财政学》期间,财政思想和财政理论均是在经济学著作中予以阐述。在经历单独冠以“公共财政学”之名的阶段后,以1959年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财政学再次与经济学融合发展为公共经济学,进一步突显财政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演变,促成了财政学科研究在随后20多年中的壮大与繁荣[1].其次,从财政学的研究任务看,财政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西方理论对财政产生原因的解释,政府主要是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存在,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作为分析市场资源配置问题的逻辑与范式同样可以在财政领域运用,构成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以及费用分摊的理论基础。因此,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成为联系和沟通财政学与经济学的主要桥梁。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于财政学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独立与成熟,如李嘉图(Ricar do,1817)的公债效应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收归宿分析;埃奇沃斯(Edgeworth,1925)的关于税收对生产企业的效应分析;拉姆齐(Ramsey,1927)的最优商品课税理论;莫里斯(Mirrlees,1971)的最优所得课税理论等等。[2]

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

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

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

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

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7][8]如《税收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张 馨 美英财政学内容体系之演变特点[J] 财政研究,1996,(3):20-25 .

[2]加雷斯·D·迈尔斯 公共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张 馨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

[4]高培勇 “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 财贸经济,2002,(12):33-36 .

[5]王世运,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J] 财政研究,1996,(3):17-19 .

[6]刘明远 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1998,(12):34-36 .

[7]李樱木大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财政学科建设的思考[J] 辽宁财专学报,2003,(1):59-61 .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2

关键词:财政学课程;教学优化

一、引言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为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绘制了蓝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资源由“专用”向“共享”的转变,同时也对高校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财政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财政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对于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课程结构上,财政学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五学期,与前后期专业课程衔接性较强,在学生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目前,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时代下,财政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解决这些实际教学问题,提高财政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是一项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二、互联网环境对财政课程教学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下,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普及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条件等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各教育教学平台呈现着“知识共享”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互联网实现了各类丰富的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教育平台对课程数据的整合,财政学课程的文本、视频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率地收集整理,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学习环境下对于相关课程资源的需要,实现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的“共享”。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上,通过慕课检索,学生可以便利地获取到经济学专业、管理学专业下的财政学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这样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将知识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实现资源跨时间、空间的交流。体现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上,在线教育平台能帮助缩小各个学生在地区、时间上的差异,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亦可以认为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2]。

(二)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刘革平等认为,互联网+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和学习理念两个方面[3]。在技术支持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延伸了课堂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范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数据采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在线多人协助活动,交互不仅仅在师生之间,课堂指数,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可以促进“跨界学习”。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学习理念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从“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教学目标逐渐识型人才培养转变为能力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转变为师生对话型,使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

(三)教学条件

互联网环境冲击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对课程实施的硬件设施条件就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课堂中,黑板,粉笔,教材就足以构成基本教学条件了,而如今的课堂,我们对于多样化教学的强烈需求已经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具实现,从多媒体放映到智能黑板,到翻转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在不断的迭代革新。其次,在师资层面,互联网和环境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当下新技术新变化的适应能力,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设备,还要注重使用的效率,时机、频率、与教学内容的配合、对教学对象的针对性等。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从业者,只有不断的调整与思考,审视当前新形势下对课程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质量。

三、互联网环境下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影响着财政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滞后

财政学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在主要框架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变革,但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的更新换代,国际经济环境与财政政策亦是瞬息万变,财政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是相对滞后的。财政一词源于拉丁文Finis,在十五世纪末期的英国得到发展,形成财政理论体系,西方的政府干预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等等对于财政学学科的系统构成具有着重要影响。但财政是一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若仅以西方经济学理论讲授财政学课程,缺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教育,将导致理论脱离实际,未来学生难以运用财政学理论知识解释中国的政府财政行为。同时,财政学的课程教材版本繁多,但大多数教材都面临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一则知识点滞后,例如在新版教材中,财政收入理论中关于营业税的描述仍然存在;二则财政统计数据滞后,对于财政数据的分析描述上,部分教材缺乏新的数据与图表;三则案例分析素材滞后,对于财政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部分亦缺少合适的案例分析素材。

(二)教学手段较单一

目前,在高校的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但仅仅凭借着部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尚不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财政学科课程教学中,相较于互联网环境下现代化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财政学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是较为单一的。一方面,教师依然习惯于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组织教学方式,在教这样学过程中,学生仍然是被动的一方,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财政学课程中的各种概念与理论,仅仅停留在老师单方的讲授与思考中。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课堂讲授,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如上种种因素都或将导致教学手段单一的结果。

(三)教学条件较落后

就财政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条件问题,我们可以从“物资资源””与“人力资源”两个方面来说,在“物资资源”方面,在互联网硬件设施上,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尚未实现全面覆盖,在互联网硬件设施的配备上,如宽带覆盖、带宽配置、等,仍有待各高校投入资金建设。在实验实训设备上,目前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大多集中在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尽管财政学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实践课程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在“人力资源”的方面,即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问题是高等教育行业中的通病,如何吸引复合型人才进入到教育行业,如何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人才,是改善财政学教学条件的另一难题。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下,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条件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校园这一方天地中,如何打破各种界限,突破财政学课程学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仍有待思考。

四、互联网环境下财政学课程教学优化路径分析

(一)更新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

潘泓静认为,财政学课程具有较强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与较强的时代性等特点[4]。故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保证其内容与现行的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的适时更新尤为重要。一方面,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理解。例如,在财政支出的知识点中,可以由当下生活现象中的热点话题引出知识。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慕课、微课等在线课堂,可以进一步丰富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纸质教材的滞后性难以避免,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授课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适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创新财政学课程教学手段

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是实现财政学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翻转课堂、微课等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以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财政学课堂的延伸。另一方面,财政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而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为有效实现财政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校方可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尽管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财政学的课程设置均为理论课时,并没有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但财政学是一门与实际经济政治活动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其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如:税收制度、财政预算等内容,可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借助于财务软件、税务软件的实践操作,实践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国家的税收活动。此外,教学条件的改善还可以从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多个角度出发,共同创建高校课程建设的新篇章。

(三)改善财政学课程教学条件

互联网环境下对于教学条件的改善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设施更新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任务,要实现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要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最终实现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的逐步普及。当然,教学条件的改善既需要物力,亦需要人力。在师资力量上,一方面,我们需要将人才“引进来”,互联网时代下对即是“人”的竞争,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企业人才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以实现师资力量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对于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来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储备,实现对于师资的自我培养。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3

[关键词]财政学;问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举例教学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财政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是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应用经济学。西方财政学理论及其体系形成较早,一般认为,1663年威廉•配第出版的《赋税论》为财政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标志着财政学理论的诞生;1892年巴斯塔布尔《财政学》、1898年阿当斯《财政科学》和1928年庇古《财政学研究》等著述的问世,标志着较为完整的财政学体系的形成;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财政学的分析基点和根本思路从履行国家基本职能转到政府如何提供公共品与服务上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的财政学理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2次会议正式确立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体系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一、财政学课程简介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以经济学为核心,兼顾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从我国教学方案的安排中,财政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财政学专业,财政学是作为专业理论课,起着衔接经济学与财政专业课的中介作用;对于经济学专业、各财经类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财政学是必修的8-10门核心课程之一。目前,本课程授课对象广泛,经济类专业不论中专、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均开设此课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财经类本科生的课程安排来看,财政学通常是在学生先修完一些经济学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时,财政学课程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税法学》、《公债经济学》《公共预算》等课程奠定了基础。财政学从内容上看,以现代公共财政的支出、收入、管理、体制和政策为核心。一般包括财政概念和职能、财政支出理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理论、税收原理、税收制度、非税收入、公债、公共预算、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内容。财政学不是简单地介绍财政本身的收支问题,而是讲授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如何通过自身的特殊机制来实现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运行规律。财政学课程具有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实践性较强等特点。

二、当前财政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财政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实用性不强。因此,对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根据有关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选择了一般,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了非常满意,另有近1/3的同学非常不满现行的教学方法。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课程本身内容较宏观,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方法,比如讲授法。轻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中,我认为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方面,内容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可能会引起学习兴趣的低下,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如果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即使枯燥的课程也可以讲授的很生动。发言代表确定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大家针对给定的话题自由讨论。每组讨论结束后,由发言代表按次序站在讲台上进行发言,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表述给大家。最后在各组发表完意见后,教师应做好结论的归纳与总结工作。将结论的要点一一明确,对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缪慧星.浅谈关于《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14(6).

[3]周伍阳,谢德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初探.中国市场,2013(22).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68-02

特色人才培养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财政活动范围不断变化,财政学科研究的对象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财政学科发展以及财政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何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当前财政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对地方性高校的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一、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界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素养和较好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财政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财政税务管理、财务会计核算等方面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处理财政和其他相关工作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突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财政、税务、会计、信息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首先,开展课程群建设。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注重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构筑宽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财政学、中国税制的发展优势,建设财政学、中国税制两大课程群,彰显各自教学特色。其次,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理论课程设置。在理论课程设置上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原则,除突出专业知识课程外,还重点加强了对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增加跨学科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在突出专业知识方面,在专业主干课程上系统地设置了财政学课程,同时,从2011年起将财政专业选修课程分为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两个方向;强化学生的财务会计基础方面,除专业基础课中安排了会计学课程外,在专业骨干课中还安排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专业限选课中开设成本会计等课程;增设跨学科选修课,将审计、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纳入学生的选择范围,如审计学、ERP原理与应用等。二是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幅增加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学分和课时,实践课程的学分占全部学分的比例达到21‰同时将专业综合性实验作为必修课程。三是增加财税专题讲座。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展专业深度,每年都邀请国内财税专家给学生做多场专题讲座。

(三)推行“读、写、议、评”教学方法。“读、写、议、评”教学方法是基于“高校教学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要求,贯彻“两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探索高校教育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中逐步摸索形成的一套教学方法。“读、写、议、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不应只注重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留有思考的余地,在尝试与体验中认识理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读、写、议、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丰富教学形式、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具体操作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导读阶段、写作阶段、讨论阶段、点评阶段。导读阶段主要是通过布置学生大量--阅读课外的专业书籍及文章,增加专业方面的信息量,拓宽视野,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写作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归纳及写作能力,写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读书心得、观点综述、专业论文等。讨论阶段是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点评阶段包括学生互评与教师评议,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相互评议,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时的多少灵活布置阅读材料,科学地安排写作内容及组织讨论,讲求实效。“读、写、议、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专业写作能力、综合素质有较大帮助,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等为手段,以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平台,将第一课堂实训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了“认知—实践—创新”的多层次、多种类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具备财经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思维、财税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建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实践发展规律,我们构建了一套“认知—实践—创新”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有财政税收综合模拟实验室、财政信息化实验室、增值税防伪税控模拟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在财政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20多个“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财政局和税务局、观摩财税实践操作、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以及聆听学术报告和撰写读书笔记、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以科研和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组成科研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申报学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构建课堂学习、实验室模拟与实践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校级及以上各级的科研创新项目、“挑战杯”项目、公开,给予物资、学分奖励),定期举办全校性“财政学”小论文比赛。通过上述措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财政学本科特色人才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一)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经过近5年的努力,广西财经学院财政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较显著成效。财政学、国家税收这两门课程已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社会保障学课程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财政系教师所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财政学重点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2009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编写的《公共财政学》教材获得2006~2008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参与撰写的著作《广西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研究》获得2010年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广西财政厅每年重点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10多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5年来,学生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0%,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好评和高度评价。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

(二)存在的不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

1.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不够突出。广西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有别于以培养高水平的学术性人才为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学,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所处区位,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专业设计和办学形式上要有较强的为地方服务的针对性。从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来看,虽然明确提出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但培养目标并没有突出广西的区域特色,与其他兄弟省份的地方财经院校基本雷同。在课程设置上,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衔接也不够紧密,与地方的需要有一定差距。

2.相关设施的投入不能满足需求。在特色专业教学过程中,随着本专业招生人数的扩大、科研项目的增加,相关配套设施还无法及时跟上,如师生可查阅的专业图书资料尤其是国外最新前沿的专著和期刊数量还比较少,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考试指导还缺少固定场所和设施等。

3.实践和实验教学有所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多数是从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经验,自身尚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专家能手。虽然也有教师到财税等实际部门进行短期实践学习或挂职锻炼,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普遍。另外,在实践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已有的基地主要分布在财税部门,企业实习基地不多有待加强。有些实践和实习基地虽然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却没能真正运作,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未能接触真实的业务流程。

三、完善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突出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办学的地域性特色,在专业建设上,必须清楚为哪些地域服务,并明确这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基本趋向、结构。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注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广阔前景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目前广西财经学院财政学特色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这一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对财政学学生的培养既要面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理财人才,又要适应广西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教育,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能吃苦”是指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磨炼;“能创业”是指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并善于开拓创新。

(二)增加投入完善教学科研设施。为了更好地培养特色人才,必须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配套措施。增加经费主要依靠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经费支持,通过申报学科建设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等方式获得建设经费来改善有关教学可以设施。另外,也要考虑从二级学院的经费中拿出一定资金来增加投入,包括加强资料室建设,增加必要的图书资料的订阅和采购。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资建设,积极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动手操作的全方位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上,要密切与实际部门的联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一方面,形成教师“走出去”制度,要让每位教师定期到实际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或实践学习;另一方面,要从实践部门聘请一些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学生实践教学老师。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5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

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山东财经大学的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1.

[2]王晓洁,王泽,龚志斌.华北高校第九届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观点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123-125.

[3]张清慧.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96-97.

[4]樊丽明,石绍宾,李齐云.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26-31.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6

目前,我国各高校办学特色日益趋同,“千校一面”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得各校相同专业大同小异,缺乏自我特色,不利于学生的选择,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合理竞争。开展通识教育,可将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设置在通识课程之中,也可将高校所在地域传统文化灵活穿插在通识课程里。这样可为打破“千校一面”的坚冰提供一条捷径。

二、《财政学》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劣分析

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财政学是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地位处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属于专业基础课范畴。财政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政府经济行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方面的影响,因而可称之为国家理财学或政府理财学。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分配规律。通过财政学课程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提高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拓宽知识结构,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素质。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类课程,其知识内容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理论体系完整、严谨的特点。它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因而也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必须掌握的社会知识。从此而论,财政学应该作为通识课程来向所有高校学生讲授。另外,财政学课程专业性很强,内容广泛,与经济学相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要将财政学全部内容介绍完毕,需要大量学时。而通识课往往课时有限,在极为有限的学时里要将财政学讲好、讲精,就必须做到在通识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索教学规律;突出重点,围绕专题,开展必要的实践教学,并将财政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三、《财政学》通识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实例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高校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通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课时的有限性,在财政学通识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1.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财政学通识课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经常是一知半解,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财政学通识课学生基本上是非财经专业学生,经济学基础比较薄弱,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弱化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的方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

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都和财政密切相关,财政学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能极大增加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单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全面系统地了解财政学;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财政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领会国家的政策。通过案例介绍、讨论及点评,学生们会从现实到理论,从家庭、企业到政府,从点到面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有关内容。

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得到提高,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4.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目前高校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性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小组活动。通过组内的群体互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意见,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包容,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向他人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掌握必要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无疑大有益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通识课中的运用

1.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财政现象,这些现象都由一定的财政规律所支配。财政学案例就应该选择这些财政现象进行编排。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符合经济实践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经济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甚至是有争议的事件。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的财政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熟练掌握财政学的理论,并通晓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路灯”和“公地的悲剧”等案例,可以引出公共物品特征以及公共物品的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问题。第二,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在通识教育中,案例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难以在现有知识体系内展开分析,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第三,案例应有系统性。在财政学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所有案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针对所讲的财政理论,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并有序地选择和编排。

2.案例呈现

财政学案例的呈现既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的知识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类知识时引入,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引入。例如,在讲授转税收支出之前,就可以介绍英美国家二战之后税收支出的案例,使学生由西方国家的相关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政府税收支出的作用;在讲授税收原则时,则应先讲解理论,后呈现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强化对税收原则的理解。呈现的财政学案例,在内容上要求有比较完整的情景过程;在形式上大多以文字描述,也可辅以适当的表格和示意图等;在呈现方式上可以给每个学生印发文字材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

3.小组讨论

案例的分析讨论是财政学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应于学期开始初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其负责组织和协调。案例先以课下分组讨论呈现,小组成员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又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小组讨论结果要形成文字分析材料或PPT,在课堂发言汇报。对于同一案例,由于知识基础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别,不同学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要组织好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去掉案例的非本质内容,揭示其本质特征以及案例与财政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案例中的主要内容与相应的财政理论联系起来,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在小组讨论形成文字意见或制作PPT过程中予以指导。

4.案例总结与归纳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7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86-02

目前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财政学课程,但是针对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较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进行探索和谈论。下面就对现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的几点肤浅认识,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

随着时展,教育形势和环境发生改变。一方面是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时过境迁,90后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90后学生张扬的个性、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日渐提高,他们既关注教师的学术能力、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课堂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关注老师的服饰、讲话方式等是否符合他们的习惯,更关注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价值以及自身能力的培养。作为财政学的教育者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时刻意识到时代在改变,教育对象也在变化。只有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才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日益竞争的就业环境,企业用人标准的提升体现在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日渐增多。财政学教育者应该意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因此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也必须迎合市场要求。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

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财政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演变成盛装理论知识和观念的“容器”,尽管目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也只是改变了盛装与灌输的手段而已,根本上还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材选定、备课方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课堂平等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力争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培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三)课程要求不一

财政学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是各个专业对财政学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区分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应偏重于公共理论,会计学专业更偏重于税收知识的讲解,总之,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

二、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一般院校在财政学教师的绩效考核方面都普遍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积累的最终结果是财政学教师不再认真备课,更不认真授课,结果势必会影响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素质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型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但是,随着学科的逐步细化和高校教师的高速增长,很多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素质明显满足不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样也会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财政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财政学的教学方式普遍都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适应90后的教学“胃口”,更不满足社会需求。

(四)教学内容

一般财政学的教学内容有财政基本理论、财政收支理论、税收制度、国债、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等部分,从西方引进的理论知识偏多,穿插的前沿知识不足,实践应用较少,而且内容更新速度慢,滞后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考核机制

财政学的考核方式和一般学科一样,普遍采用闭卷考核方式,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倒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改革完善的措施

(一)健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能有效地鼓励优秀者,鞭策后进者,提高每个教育工作者及整个学院的教育工作效率。高校管理者应在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科学的设计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反馈制度,做到实际意义上的令行禁止、奖罚分明。

(二)提高整体教师质量

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加强学习与外部交流。可以采用校领导、系主任和同事三级听课制度和反馈制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解决,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完善知识体系,积极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与社会实践。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机会,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拓展财政学教师的视野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

财政学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多、广、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方法的比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实现素质全方面的提升。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能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讲授内容,形式多样、生动,信息量多而大而且更新速度快,与实际联系紧密。

(四)更新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及时补充财政前沿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在日常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除了重点详细介绍成熟的财政基本理论外,也应该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并做到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验证理论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应该有侧重点,如国贸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国际税收方面的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重点介绍税收原理,具体的税制就可以略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讲述公共选择理论,简单讲解财政政策等。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8

关键词:专门院校;专业法学人才;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66-02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专门的政法类大学,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二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三是以专门院校里的法学院系,如吉林大学法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等。通常政法类院校是以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特色,而专门类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体现自身的特色,即要培养出专门、专业法律人才。本文仅就专门院校专业法学本科课程改革谈本人之粗浅看法。

一、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办出特色,要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学校要有特色、高水平,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自身的选择。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法律人才为数众多,但高层次、高素质、专门法律人才短缺却尤为严重,培养法学专才已成为大势所趋。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如下:

(一)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纲要》还要求:“……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培养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专门院校专业法学本科课程改革是当务之需。

(二)专门院校法学专业本科课程改革是合理配置法学教育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中已有650余所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或离职量最多的10个专业,占本科失业量的44.0%。失业或离职者最多的5大专业依次是: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专门院校法学专业如果不根据现实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只能造成法学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负担。

(三)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改革是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由于职业的关系每年都能接触到来自专门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感触颇深:建筑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分不清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医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财经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竟搞不清中国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区别……可想而知专门院校法学教育的失败。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现象也比较突出:税收案件中法官、律师不懂增值税发票;建筑纠纷中法官、律师不懂建筑主体结构、承重结构;医疗纠纷中法官、律师不懂医疗常识……社会急需专门、专业化的法律人才。而专门院校对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专门院校的法学专业要扬长避短,走专门化特色化的法律专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课程设置。只有这样专门院校的法律专业才有生存的空间与市场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法学专业大学生的需求。

二、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法学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专门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到社会对专门、专业法学人才的实际需求。不少专门院校的法学课程开设没有专业特点,基本上是人家开什么可我们就开什么课程。没有对专门院校的法学课程的开设进行可行性分析,致使已开设的课程比较混乱,没有做到与法学专业的融合与衔接。以财经院校法学专业为例,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照搬、照操政法类、综合类大学的法学课程体系,其结果,专门院校培养的学生法学不仅基本功底不及其他政法类及综合大学,专门、专业法学知识也没有凸显出来。一方面,造成了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对专业法学人才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所占学分或课时的比重明显偏轻。要做到专门院校法学专门化,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以财经院校为例,要打造特色财经法学人才,财经类基础课程应该纳入学科基础课程当中。比如,财经院校应当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学科纳入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范围之内。设想在没有开设金融学、会计学、税收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或在所开课程学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给学生开设金融法、会计法、税法等课程,只能使学生掌握的法律规范与经济学理论相脱节。

(三)专门院校专业法学课程严重缺失。专门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将本专业的法学课程作为开课的重点,开全专业法学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凸显专业特长,又可使法学专业符合本专门院校的特点,满足于本专业的法律需求。但在实际上,各专门院校对本行业的法律课程重视不够。以财经院校为例,目前财经院校中,体现财经法学特色的财经类课程的设置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财经类法学课程类别划分。各院校虽都开设财经类法学课程,但课程类别各不相同,有的为必修课、有的为选修或任意选修课,还有的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同时财经类课程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较大,财经类核心法学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大部分学校在第三学期才开始安排此类课程。财经类课程没有结合相应的法学课程开设。

三、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改革对策

(一)准确定位本专门院校的专业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的培养需专门院校应该在办学过程中准确定位,一是学校类型定位。学校要根据区域、行业的需求,选准自己的定位。二是办学层次定位。如财经院校法学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热门,许多高校都争办这个专业,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特色和优势,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三是在办学规模上要考虑把资源集中到学生培养、提高质量上。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的龙头,学校如何保持优势的特色学科,是学校特色非常重要的内容。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注意在经济、管理的学科交叉中寻找特色,凸显优势。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法学专业特点

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类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适合本校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使课程结构既科学、合理、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应细化大专业下的小专业,体现财经特色的课程设置,重新整合专业方向课,以突出财经类法学的优势。将限制性选修课作为专业方向课的学校,应增加其总的学分和学时,在总量上提升财经类法学专业方向课的比重。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及开课时间

为了培养法律专才,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应当有别于专门法律院校。笔者认为,专门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可分为通识课程、法学基础课程、法学专业课程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中又按照重要程度分成选修课、必修课等,开课的次序、时间应当本着先一般通识课、后法学基础课、最后到专业法学课程这样的程序进行。具体对策如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是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不分院校、专业,所有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体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语、计算机等。对法学专业而言,为了给后续的法学教学打下基础,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也应当列入通识课程范畴。专业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将这些通识课程划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都可作为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而法学基础理论、外语等则应作为通识必修课。同时对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必须规定必修的学分。除外语、计算机课可在以后学期根据需要继续开设外,其他全部通识课程均应当在大学一年级修完。

2.法学学科基础课

专业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除了要开设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14科核心课程外,还应开设司法文书、外国法制史、律师法、法官与检察官法等课程。这些法学学科基础课也可以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可将法学专业的14科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他课程作为选修课,同时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必须规定必修的学分。全部法学基础课程应当在大二全学年修完。

3.专业法学课程

如果说专业院校中通识课程和法学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没有差异的,那专业法学课程将是打造法学专才的核心与关键。各专门院校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对本行业、部门法学人才的需要,设置法学专业专门化的课程体系。以财经院校为例,财经院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开设并强化财经特色,以经济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作为课程开设的重点。可将经济法律规范划分为经济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市场秩序法、经济管理法、社会保障法等。作为经济组织法内容包括公司法、各种企业法等。作为宏观调控法,包括财政预算法、税法、价格法、金融法等。作为市场秩序法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作为经济管理法包括会计法、合同法等。作为社会保障法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每一部分又可根据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再做细分。比如,金融法,内容可含银行法、票据与结算法、担保法、保险法等。这些课程也可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授课时间应当安排在大三及大四第一学期。其他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法学的实际需要选课、开课。

当然,专门院校要培养出专业法学人才,对策及措施还有很多,比如,论文写作和实习环节。论文写作应要求写本专门院校相关行业法律论文,医学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就可以围绕医疗法,而建筑大学的法学专业则可以建筑法为方面来确定选题撰写论文。毕业实习也应当有针对性的到医疗、建筑公司等单位实习……这样就能比较好的将所学专业与实践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不仅要一批具有一定法律理念、精通和熟悉市场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更需要既通晓本行业、专业知识又懂法律的法律专才。专门院校法学本科专业可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定位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重在课程设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悟真,张西道.财经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及改革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9

各 专 业 公 共 课 及 共 同 课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天)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公共课

03709 04183 02197 00018 02199 00009 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00023 00020

高等数学(工专) 高等数学(工本) 高等数学(一)

02198 04184 03708 12656 04729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经管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语文

00012 00043 00015 00420

英语(一)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英语(二) 物理(工)

面 向 社 会 开 考 专 业(专科)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天)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

020105 金融

00075 00073

证券投资与管理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2 00065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 00041 00066 00074

企业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货币银行学 中央银行概论

00043 00060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财政学

2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147 00058

人力资源管理(一) 市场营销学

00146 00065

中国税制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 00041 00145

企业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00043

企业管理概论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3

020203 会计

00067 00157

财务管理学 管理会计(一)

00146 00065

中国税制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00041 00155 00070

成本会计 基础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44 00043

企业管理概论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030112 法律

00242 00247 05679

民法学 国际法 宪法学

00261 00223 00245

行政法学 中国法制史 刑法学

00243 00260

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00244 05677

经济法概论 法理学

5

030301 行政管理

00147 00292 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 市政学 管理心理学

00107 00341

现代管理学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277 00182 03350

行政管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研究方法

00312 00012 00040 00043

政治学概论 英语(一) 法学概论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6

030403 公安管理

05679 00359

宪法学 保卫学

00354 00361 00245

公安学基础理论 公安法规 刑法学

00357 00356 00260

治安管理学 公安管理学 刑事诉讼法学

00358

刑事侦查学

7

040101 学前教育

30005 12344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2339 30006 12348

幼儿园教育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低幼儿童文学

00874 00393 30003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30001 30004 00390

学前儿童保育学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8

040103 小学教育

00405 00409

教育原理 美育基础

00406 00407 00410 00413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 现代教育技术

00417 00415 00408 00411

高等数学基础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395 00416 00418 00412

科学.技术.社会 汉语基础 数论初步 小学班主任

9

050102 秘书

00345 00058 00163 00854

秘书学概论 市场营销学 管理心理学 现代汉语基础

00341 00315

公文写作与处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510 00182

秘书实务 公共关系学

00040 00144 00509

法学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 机关管理

10

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29 00031 00535

文学概论(一) 心理学 现代汉语

00530 0053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古代汉语

00506 00531 00534

写作(一)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11

050120 藏语言文学

12359 12361

因明学入门 诗学

04425 00530 12360

藏族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古词·词藻学

00589 00829 04420

藏语语法与修辞(藏文文法) 藏语写作 梵文基础(梵文)

07591 04371 00585

藏族近代文学 藏族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

12

050207 英语

00595 00596

英语阅读(一) 英语阅读(二)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00522

英语写作基础 英语国家概况

00794

综合英语(一)

13

080621 消防管理

00031 00018

心理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41 12397 00054

公文写作与处理 消防法规 管理学原理

12404

化工安全技术基础

12402 12405 00034

消防安全管理概论 城市消防规划 社会学概论

14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02318 02316

数据结构导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30 00342

电子技术基础(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2 02141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23 02120

操作系统概论 数据库及其应用

15

080706 通信技术

02269 02344

电工原理 数字电路

02340 02361

线性电子电路 通信技术基础

02354 02275

信号与系统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362 02277

通信新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16

100701 护理学

02901 00488 02997

病理学 健康教育学 护理学基础

02903 03179 03000 02996

药理学(一) 生物化学(三) 营养学 护理伦理学

02998 02864 02113 12656

内科护理学(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001 02899 03002 03003

外科护理学(一) 生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一) 儿科护理学(一)

面 向 社 会 开 考 专 业(本科)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天)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

020106 金融

00058 00079 04183 00067 00073

市场营销学 保险学原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财务管理学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6 00054

国际金融 管理学原理

04184 00041 00066 00078

线性代数(经管类) 基础会计学 货币银行学 银行会计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2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58 00067 00151 00009

市场营销学 财务管理学 企业经营战略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9 00150 0005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金融理论与实务 管理学原理

00055 00154 00145 00153

企业会计学 企业管理咨询 生产与作业管理 质量管理学

00144 00152 00051

企业管理概论 组织行为学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3

020204 会计

00058 00067 00162 00157 00009

市场营销学 财务管理学 会计制度设计 管理会计(一)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50 00149

金融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6 00160 00155 00159

成本会计 审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00158 00051 00161

资产评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

4

030106 法律

05678 00249 00230 00264

金融法(一) 国际私法 合同法 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27 00259 00262 00265 00246

公司法 公证与律师制度 法律文书写作 西方法律思想史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3 05680 00258 00167

外国法制史 婚姻家庭法(一) 保险法 劳动法

00169 00226 00233 00228

房地产法 知识产权法 税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5

030109 监所管理

0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12561

矫正原理与实务

00935 0093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 中国监狱史

00015 00933

英语(二) 罪犯改造心理学

6

030302 行政管理

00318 00024 00067 00320

公共政策 普通逻辑 财务管理学 领导科学

00341 00319 00315

公文写作与处理 行政组织理论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 00321 00277 00316

公务员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 行政管理学 西方政治制度

00312 00040 00034 00322 00323

政治学概论 法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中国行政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7

040112 小学教育

00464 00405 06231 00431 07340

中外教育简史 教育原理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教学设计 教育哲学

00407 00458 00465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小学教育管理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6180 00448 00468 00466 00472

学校管理心理学 学校管理学 德育原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比较教育

06159 00467 06230

教育社会学 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艺术教育

8

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00540 00818

美学 外国文学史 文献学

00530 00536 00819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古代汉语 训诂学

00816 00538 00539

文艺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7 00541 00532 00815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西方文论选读

9

050111 藏语言文学

00854 12362

现代汉语基础 西藏地方史

00429 04969 00590

教育学(一) 梵文 藏族文学史

00547 00277

外国文学(欧、俄苏部分) 行政管理学

00012 10522

英语(一) 藏文翻译理论

10

050201 英语

00087 00600

英语翻译 高级英语

00836 00831 00795

英语科技文选 英语语法 综合英语(二)

00832 00840 00842 00833 00841

英语词汇学 第二外语(日语) 第二外语(德语) 外语教学法 第二外语(法语)

00603 00604

英语写作 英美文学选读

11

080622 消防工程

12417 00163 00024

灭火技术与战术 管理心理学 普通逻辑

12409 00107 12411

建筑防火 现代管理学 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

02275 12414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消防安全管理学

12416

消防技术装备

12

080707 通信工程

02194 02363

工程经济 通信原理

02356 02373

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通信网

02367 06201

微波技术与天线 移动通信

02364

数据通信原理

13

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5 02331 02318 04747

网络操作系统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 04749

数据库系统原理 网络工程

02379 04732 04751 00900

计算机网络管理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页设计与制作

04741 04742 03142 02369 02333

计算机网络原理 通信概论 互联网及其应用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软件工程

14

100702 护理学

03203 03202 03006

外科护理学(二) 内科护理学(二) 护理管理学

03009 03200 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 预防医学(二) 护理学研究

03201 03005 04435 00182

护理学导论 护理教育导论 老年护理学 公共关系学

03010 04436 03011 03007 03004

妇产科护理学(二) 康复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二) 急救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

一 类 助 学 开 考 专 业(专科)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天)

10月24日(星期一)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

030112 法律

00242 00247 05679

民法学 国际法 宪法学

00261 00223 00245

行政法学 中国法制史 刑法学

00243 00260

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00244 05677

经济法概论 法理学

2

030301 行政管理

00147 00292 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 市政学 管理心理学

00107 00341

现代管理学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277 00182 03350

行政管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研究方法

00312 00040

政治学概论 法学概论

3

050120 藏语言文学

12359 12361

因明学入门 诗学

04425 00530 12360

藏族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古词·词藻学

00589 00829 04420

藏语语法与修辞(藏文文法) 藏语写作 梵文基础(梵文)

07591 04371 00585

藏族近代文学 藏族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

一 类 助 学 开 考 专 业(本科)

考试专业及课程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天)

10月24日(星期一)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财政学课程论文篇10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在我国,普遍认为研讨式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确定研讨主题,展开研究讨论,用以开拓思路、创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财政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济类专业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财政学课堂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诸多教学瓶颈,亟需以研讨式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加以解决。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瓶颈

1.财政学课程教学的特点。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类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也要能理论结合实践,运用财政理论和财政工具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评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学习财政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财政学作为专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支,有着与其他经济类课程不同的、特殊的学科特性:①特别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的是作为资源非市场配置的政府配置;②特殊的学科基础,财政学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有着较深的联系;③特定的制度背景,财政学的学习研究离不开相应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背景。财政学所独有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财政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财政学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脱离社会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培养目标。

2.财政学课程教学瓶颈。传统的财政学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财政学课程枯燥的理论和与实践运用的脱节是教与学的重大障碍。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对怎样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将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单纯接受者,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门理论性强同时又对实务要求高的财政学课程。长期以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展开。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授课缺乏创新性,致使教学效果缺少务实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被动和单调的教学氛围下学习,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衔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技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探索运用研讨式教学法等新兴教学模式,使之符合财政学学科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研讨式教学法能破解财政学课程教学瓶颈

1.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和观点认同。这种模式不仅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研究、探索,从而体验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过程。在运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及质疑,释疑,要及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求知。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2.研讨式教学法注重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应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教学过程与现实问题解决过程类似。创设问题情境,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问题演示—问题探究—互助学习—构建知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情境,启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结合财政学特殊的学科特性,尤其是特殊的制度背景,包括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背景,使课堂讲授与社会经济实情相整合,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真实社会经济情境中的研讨式教学。财政学研讨式教学必须确立明确的研究问题,并且必须是当前财政领域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为增强针对性、时效性,财政学课程教学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去设计研讨题目。

3.研讨式教学法改变单调的教学形式。在财政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学生讲,大家评,教师总结或师生对话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研讨式教学,在研讨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挥个性,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和激励性。研讨式教学法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教学双方就共同关注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样有利于规避传统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研讨式教学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其组员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然后就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教师以平等的组员身份加入各小组的讨论之中,鼓励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小组集思广益,把本组讨论研究结果与教材提出的观点想联系,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多元教学形式;在课后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连续状态,而且学生也能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查阅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研讨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

研讨式教学在我国本科教育中还处在探索阶段,由于本科生人数相对较多,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一味灌输的僵化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实行差异化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一般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果学生过多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师生比太大,老师也不太可能去参与每组的讨论。相对于小班学生来说,老师也不可能在大班课堂上给每组发言并点评的时间,讨论更多地要学生在课堂后进行,课后讨论相对来说没有课堂讨论的效果好。课后不一定每个组员都有时间去参与讨论,也不能像课堂讨论那样,学生可以从其他组的讨论中获得启发,课后讨论也不能像课堂讨论那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本科教育已普遍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国家,每组课后讨论的结果通常是以作业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再在以后的课堂中选择少数几个组发表讨论结果。课后讨论的效果在很多方面都远不如课堂讨论。在学生相对比较少的学期,教师很容易组织课堂讨论,人数少的小班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课堂气氛相对人数较多的大班来说要好很多,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因此对于大班课堂最好能将大班分成几个小班,那样运用研讨式教学的效果会好很多。在本科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受学生所在年级的影响。年级越高,效果越好。相对来说,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程度和心理素质都比低年级学生要好些,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讨论的深度也都要更好些。另外,高年级学生年龄相对来说大些,心理更成熟些,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热情也更大些。因此,需要更好引导低年级学生,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课堂讨论的热情和参与度。需要更好地启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要更多地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以讨论主题为中心,自主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得到初步研究结果后,师生共同就主题成果进行初期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要着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既要多鼓励他们的参与,将他们的讨论参与度与学习成绩挂钩,又要多督促他们课后多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1).

[2]刘晔.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5).

[3]李瑞芬.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4).

[4]田管凤.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大学教育,2013,(1).

[5]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

[6]汪劲松.创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