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3 13:21:26

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篇1

【关键词】行动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总体规划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是战略性规划,重点在于中长期的发展控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具体依据,但必须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编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项目在物质空间上的定位和落实为手段,偏重于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状态的描绘,是终极蓝图式的规划[1],规划实施的指导性差,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着或被违反或需反复修编的境况。

1现有规划体系的缺陷

总体规划的蓝图不可能与城市发展道路完全相符,首先在于城市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其次在于总体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终极性定位和静态思维,忽略了实施过程和实施机制;最后,在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如近年来城市与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推动机制还不健全、受政治因素影响大等。根据总体规划而来的详细规划依然无法摆脱这种缺陷。为了突出规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强化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但近期建设规划更多还是作为总体规划基础上的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的罗列,实施的指导作用仍有不足。

2海盐开展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

2.1工作组织与运作程序

《海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是2004年3月经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通过的,在第一轮近期规划完成后的2009年,由海盐县规划管理部门牵头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调研工作,力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把3-5年内城市建设任务在开发重点、方向、时序、空间上进一步落实与明确,并确定重要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提出2009~2011年建设规划及后两年的延续考虑。该调研报告最后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议,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海盐县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形式确定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2重点几项工作

2.2.1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通过对过去5年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客观评价,认为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海盐县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规划目标实现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公共投入不足且不集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道路框架、土地使用、城中村、城市特色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2.2.2确定城市发展策略

基于海盐县在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定位,及交通区位进一步改善、填海围垦工程的实施等,同时正逢国家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利机遇,力求加大投入和拆迁、建设力度,实现城市框架形成、功能提升、特色显现的目标,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两路两区”为中心引领城市开发建设新局面,以外接高铁内畅路网提升区位价值,以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市功能,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充分融合彰显城市特色、品位。

2.2.3确定重点发展地区与重大建设项目

到2011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主城区的主要道路框架基本建成,建成主干道路约38.7公里,形成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交通联系启动建设;在25KM2建成区范围内形成设施齐全、建设节约集约的城市功能区;重要区块、路段城中村问题基本解决,完成农房拆迁约3700户 ;通过整理可腾出约1万亩建设用地,力争3年内3000亩经营性用地推出,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不少于1500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房地产开发三年实现100亿的建设投资规模。

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连续性,2012-2013年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滨海新城中央水系景观建设,为区域开发营造环境;城北功能区围绕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商贸、物流等产业综合区;研究启动东西大道改城市道路。

2.2.4保障规划实施的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

将城市规划从法律文件上升为全县性的城市建设行动指南,确保了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的、动态、连续和各方参与的规划体系,不断提高规划、经营、管理城市的水平。积极引导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加大征迁与安置房建设力度,以“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相结合加快改造城中村,确保各类项目的实施。

2.3实施效果

通过首个三年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01亿投资,156个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得以加强,提升城市功能,带动老区提升、新区开发的旗舰项目纷纷建成,海盐成为浙北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

3对于行动规划的思考

3.1行动规划的概念

行动规划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被定义为“在地方层次上解决问题的、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并体现了“规划和行动走到一起并相互融合”[2]。行动规划具有短期性和直接性特点,与传统规划侧重终极蓝图、体现静态思维相比,更注重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控制和把握,特别为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实施所需要,成为城乡规划体系中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3.2行动规划的意义

海盐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符合了当前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首先,它维护和促进了总体规划的实施;其次,它的多元化目标促成多赢的局面,对于政府来说,实现了培育和发展城市竞争力、吸引投资、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等政治目标,对于市场来说,给予更加清晰的市场预期(城市发展重点、每年推出土地等信息公开明确),对于市民来说给予更可感知和把握的家园近期建设计划,居住环境和配套功能得到迅速改善;最后,它将平面蓝图增加了时间维度,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3.3行动规划改进方向

回顾海盐县首轮(2009-2011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特别在计划决策和制订阶段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增加实现目标多样性;加强实施机制的研究,保障措施和方式的多元化。在第二轮(2012-2014)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有所改进。

4 结语

加强动态规划研究和编制,有助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辨证解决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战略性、原则性内容,在总体规划中体现;变的是战术性、具体性内容,以不断适应现实环境,最终还是服从于战略规划所确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晔华,闫旭东,赵旭花.从终极蓝图到滚动规划[J].山西建筑,2007(10).

2 陈玮玮.行动规划:完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方法探索[J].规划师,2007(9).

三年行动计划篇2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市安委会《关于印发<邵阳市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邵市安委〔2014〕8号)、县委会《隆回县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隆安字〔2014〕16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我镇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大宣传、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治、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层创建,以下简称”四大三基“)。

一、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四大三基“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监管的各项政策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但当前我镇安全生产的现状仍然是:一方面,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存在、事故易发;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基础脆弱、基层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基础性、本质性、长效性的工作亟待加强。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我镇实际,通过扎实推进”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在安全生产领域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努力治标又着力治本,既着力解决重点行业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又切实解决其它领域的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在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向好的前提下,为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大宣传、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治“为抓手,以”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层创建“为保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效防范和遏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6年,全镇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控制在县控范围内。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机构队伍建设、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等得到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一是标本兼治,重在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筑牢科学管理的安全防线,加强监管执法,深化专项整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大幅度减少事故总量。二是整合要素,综合治理。整合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类政策、资源、技术、人文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推动”四大三基“计划全面落实。三是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完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性、责任心,形成安全管理的强大合力。四是重点突破,务实推进。坚持”求真务实、认真负责、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安监作风,坚决反对安全监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要盯住重点问题,攻坚克难求突破,又要稳打稳扎,务实推进见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

1、抓好面向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宣传。镇党委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每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至少安排一次安全生产专题辅导报告。镇安监站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安全生产及重要信息。

2、抓好面向社会各界的安全生产宣传。镇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媒体通气会,在广播、电视、报刊、电台、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动向、决策部署。充公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及时曝光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各部门要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巡回宣讲,在集市和村(居)展示或悬挂安全生产宣传版报、标语,向居民编送一批书刊、画报、光碟,推进安全生产知识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

3、抓好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生产宣传。要定期编制一批安全生产警示短信向属地企业负责人发送,突出宣传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报事故案例和安全生产预警信息。集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若干规定的宣传,定期进行巡回宣讲,切实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4、抓好面向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宣传。督促企业利用自有广播、电视、墙报等方式,在车间和厂区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督促高危行业企业建立每天班前检查和训话制度,建立职工举报奖励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要为员工至少讲一堂安全生产课。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

5、实施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程。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脱产学习、委托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到2014年底,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矿山和危险品以及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100%持证上岗,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费用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到2015年底,企业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对安全培训责任不落实的企业,依法给予处罚;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厂长(矿长、经理)。

6、实施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统筹安排安全监管人员参加市、县安监局举办的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班和安全监管专题业务培训班,相关部门也要分行业开展培训。到2015年,全镇安全监管人员100%持行政执法证上岗。

7、实施干部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工程。坚持每月在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日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课。镇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参加市、县安委办每年举办的专题业务培训班。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8、全面落实企业隐患自查自改的主体责任。2014年,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推行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制度,建立违规扣分、群众举报、核查抽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明确企业自主查隐患、部门抓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动企业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切实解决隐患排查”政府热、企业冷“的问题。

9、建立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工作机制。制订领导干部带队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镇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每年至少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次以上,协调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和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10、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常态化。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常年检查组,每月至少检查1次。镇安委办分行业领域组成常年暗访督查组,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集中督查。针对重点地区和行业领域,突出重点时段,不定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11、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规范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湖南省安全生产行政检查暂行办法》规定的检查内容、方式、程序、要求和责任,规范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全面开展”有计划、严要求、规范化“的安全生产行政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12、创新安全生产大检查方式和工作流程。坚持”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开展安全生产暗访督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复查。坚持”全覆盖、深排查,列表格、建台帐,签责任、严追究,下文书、速交办,促整改、抓到底“的五步工作法,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备案和复查验收制度,建立大检查闭环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整改资金,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把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整治到位。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

13、深化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建立”打非治违“驻点督导制度,各部门每年选择一批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由领导带队开展”打非治违“驻点督导。2014年起,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打非“行动。建立联合”打非“机制,着力解决矿山无证开采、项目无证建设、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等突出问题。

1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电力、特种设备、燃气、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15、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以矿山开采、建材和家具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粉尘危害、高毒物品和重金属职业危害专项治理。2014年,重点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排查摸底申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专项检查,全面摸清底数;2015年,重点开展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现状评价等专项检查;2016年,重点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及个体防护等专项检查。

16、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包干负责制和举报奖励制度。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领导带队包干负责的方式,每年选择一批重点企业挂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精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充分发挥政府”12345“公众服务电话和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平台作用,强化落实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资金,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监督。

(五)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基本建设

17、加快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建设。按照省市县安排,2015年底完成现场监督检查、职业危害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分析等执法装备的配备;2016年底前落实办公业务及保障用房及执法交通专用工具。同时,加强特种设备、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及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装备建设,完善城市消防站配备建设。

(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18、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规范镇安监站建设,开展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确保机构、编制、经费、装备”四落实“,做到有人干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建立和落实村级安全生产专干制度。严把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入口关,加强业务教育培训,优待关心基层安监人员。

19、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隆回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从定期学习、工作分工、年度述职、事故追责等方面加强配套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乡镇党委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两次以上专题汇报,乡镇政府班子会议每年至少听取四次以上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提高安全生产指标在绩效考核、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单位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的权重,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要认真落实党委分管或联系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严肃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严厉查处事故迟报、谎报、瞒报行为,建立安全生产事前问责制度。

20、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落实安全专项经费提取和使用等经济政策,推动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曝光制度,对存在严重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发生安全事故的,在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资金安排、融资扩股、品牌评定、评先评优时予以限制。

2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推动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在2015年前全面达标。对创建达标的企业进行抽查,不再具备条件的坚决摘牌。

22、完善安全社会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到2015年全镇重点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积极鼓励建材、机械、烟草、电力、特种设备等行业企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3、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应用。按照省市县要求,2014年底前,完成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尾矿库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动态管理联网监控系统;2015年底前争取完成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道路交通动态监控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铲装、非电起爆、干式排尾等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24、加快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坚决关闭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五小企业“,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能。

(七)深化安全生产基层示范创建

25、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完善创建标准,严格考核验收,加强对口帮扶,强化动态管理,坚持数量服从创建质量。到2016年完成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并通过县级验收。

26、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村组、示范工地等创建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社区(村组)、示范工地、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平安农机、平安校园等创建活动。

四、保障措施

27、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安全生产”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领导小组,由镇长罗运河任组长,副镇长颜少江任副组长,镇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镇安监站,由镇安监站条刘伟臣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推动、督促、指导、考核”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抓好工作落实。

28、健全投入机制。各部门要整合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尾矿库治理、信息化建设、科技推广等专项资金,采取财政保障、按规定从工伤保险统筹资金和安全生产责任险中提取事故预防费用等办法,完善”四大三基“投入保障机制。从2014年起,根据工作情况由镇财政部门安排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督促企业提足用好安全费用,保障企业层面”四大三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

三年行动计划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部署。按照“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坚持“六看六确保”和“四个严”的基本要求,聚焦社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强化产业支撑,确保“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注重日常考核,确保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脱贫目标。

1.精准施策,完成脱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度脱贫计划,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杜绝脱贫不实、脱贫不稳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帮扶计划,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把精准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到项目,实现精准化管理,完成年度脱贫攻坚计划。

2.巩固提升,实现稳定脱贫。对脱贫户做好巩固提升,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使脱贫户实现稳步脱贫并逐步达到富裕。

二、重点任务

(一)动态管理。一是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更新。按照省市下达的年度脱贫计划,调整完善滚动脱贫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边缘户人群大排查,杜绝“漏评”;定期开展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信息“回头看”工作,杜绝“错退”;切实抓好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实时监测脱贫人口信息,开展脱贫人口收支测算、统计分析,杜绝“返贫”。

(二)提升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提升数据质量,做到国办系统、扶贫手册、纸质档案、贫困户口述与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相一致。

三、重点项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必须加强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支撑,增强贫困户 “造血”功能,拓宽其稳定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落细攻击点位。

1、在我社区扶持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经过精准识别后的建档立卡且自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经过社区干部的摸排走访,我社区2018年产业到户自种自养的贫困户有18户,;产业扶贫其他产业1户(经营小型服务室)申请补助资金3000元/年

2、产业扶贫到户园区带动类有11户,

3、金融扶贫扶贫小额贷款共22户,申请了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带动,

4、帮助8户9人申请了贫困户在校子女教育助学扶贫,其中帮助了2名在校大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还有2名本科生申请了宣州区建档立卡困难大学生助学金,

5、就业扶贫外出务工转移就业补贴合计10户10人,

6、社保兜底(五保、低保、残补、护理补贴)合计27户

7、健康工程“351”政策合计11户,“180”政策合计12户

8、生态保护(护林员)2人,生态保护(巡河员)1人,

四、方案目标

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强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确保精准发力、吹糠见米。补齐突出短板,紧扣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与农委、人社、金融办、卫计办、教体局、民政局、林业等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确保我社区全覆盖。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增强部门合力。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社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增强与农委、人社、金融办、卫计办、教体局、民政局、林业等相互配合沟通合作,数据共享,统筹协调,确保我社区全覆盖。

(二)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干部培训。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同时加强对干部队伍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脱贫攻坚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根据省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县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系统化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9年,全县新时代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教育总体水平全市领先,跻身苏北教育第一方阵。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新建幼儿园1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所,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办教育资源全覆盖,公办学位100%保障。教育信息化及技术装备达到省Ⅰ类学校标准。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以上。

优质教育长足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中考优生率稳步提升。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双一流”大学达线人数每年增长20%,“双一流”学科达线人数年均增长10%,本科达线率稳步提升,文化一本达线人数每年增长5%,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师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加强。坚持内培外引,实施“1224”人才培养工程,三年内新增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市名师名校长12人,名特优教师后备人才20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0人。成立名师工作坊15个。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发展。

1.继续优化教育布局,着力增加公办教育资源。积极应对适龄儿童入学高峰,按照“坚持省标、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科学规划城乡教育布局,重点加大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机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2019年,新建幼儿园10所,新建中小学6所、改扩建学校12所,逐年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育资源全覆盖,公办学位100%保障。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到2019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整体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校

园建设为统揽,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育装备建设,全县中小学校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全面达到省Ⅰ类学校标准。加强“三通两平台”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运用水平,开展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3.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2019-2019)》及考核细则,实施“优质+薄弱”结对联动策略,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深入推进姜堰两地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4.加强规范引领,促进民办教育特色发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以奖,鼓励引导民办学校走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同时,认真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监管,建立民办学校财务定期报告、审核制度,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水平逐年提升,着力推动全县民办教育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内涵素养提升行动,推动优质教育长足发展

1.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加强学生户外活动组织,注重眼睛健康保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下降,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二是强化学生审美情绪培养。加强美育教育,

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大阅读课程开设为抓手,逐步推进双语阅读走向全科阅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文明习惯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三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四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共建,形成科学的心理咨询、疏导、教育等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2.普通高中提质增效。设立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并顺应高考改革的新特点、新变化,整体谋划高中学科设置和师资配备;整合全县优质学科资源,加强课程研究,切实提高高中教科研水平;加强对自主招生、奥赛等研究与指导;加强对县内七所高中学校的研究,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校一策,指导学校在合作竞争中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姜堰区高中深度合作,建立与省内外高中名校、“双一流”大学合作机制,为学生搭建最好的学习平台,创造最好学生条件。到2019年,创建省高中课程基地2个,姜堰高级中学创成省三星级高中,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双一流”大学达线人数年均增长20%,“双一流”学科达线人数年均增长10%,本科达线率稳步提升,文化一本达线人数每年增长5%。

3.学前教育规范普惠。组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统筹推进学前教

育发展。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继续加大省优质园创建力度,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到2019年,新增省优质园12所,省优质园占比达90%以上,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85%以上。

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按照建制度、补短板、提质量、创特色的思路推进内涵发展。全面实施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集团内统一教研,统一考核,推进大集团竞赛制度,更大力度激发义务教育办学活力。着力打造特色学校,充分依托洪泽湖及洪泽湖湿地、淮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春到上塘纪念馆等本土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在提炼精神、丰富内涵上下功夫、显成效。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完善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落实好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中考成绩全市保持第一,优生率不断提升。到2019年,创建省级课程基地6个,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5个。

5.职业教育创新转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招生制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氛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及对口高考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发展。加快与省内名校

合作,积极申报并加快推进专业群建设。扎实推进“四全工程”培训,助力精准脱贫奔小康;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与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新格局。三年内,创建省级专业群和现代化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争创部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定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以上。

(三)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推动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教师队伍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引导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增强职业归属感、荣誉感。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素养提升。全面开展双百教师发展、教干素养提升、骨干教师领航、教育技术应用、新老教师助力的“五大工程”,系统化开展教师培训,三年内所有教师全部轮训一遍。成立名师工作室,定向培养年青教师、教学骨干,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县财政给予课题研究经费保障。三年内,新增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和市名师名校长12人,名特优教师后备人才20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0人,成立名师工作室15个。

2.发挥校长引领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坚持“选好一个校长,配强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提升一所学校”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强化校长责任,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党性锤炼活动及各类培训活动,夯实校长、教干队

伍基本功。成立名校长工作室,举办“校长论坛”、“名校长沙龙”等,提升校长专业素养。完善校长考核机制,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管理模式,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3.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从农村学校抽调教师的惯性动作,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推进城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师资均衡;强化教师职称评聘与教书育人实绩和乡村学校任教年限挂钩,积极探索高职低聘、全员聘用等制度,今年不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教师不再兑现岗位工资,鼓励教师在一线发光发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边远学校教师补助计划,充分发挥乡镇教师周转房作用,提高乡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措施,保障用人需求。创新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对“双一流”高校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简化招聘程序,采取直接面试方式进行招录。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进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抓好辖区内教育质量,全力做好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各单位要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要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

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2.加大经费投入。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每年用于教师业务培训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向高中阶段、薄弱地区、薄弱学段、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资助精准度。探索建立全县教师大病救助基金,全力保障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落实乡镇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关注高中教师工作强度,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师延时津贴。

三年行动计划篇5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和一起来看看吧

为贯彻落实省、州、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奔小康”的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十大行动”的政策要求,根据“瞄准特困对象、实行低保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细化目标责任,将社会救助与扶贫制度有效衔接,做到社会保障工作与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现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落实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健全工作机制,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按照县委、政府部署,经党组研究,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的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历年来,制定印发了《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和《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计划》,对全县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扶贫的对象范围、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政策措施、资金筹措等作出规划和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举措。

(二)强化操作程序,确保低保兜底“两线合一”。为确保“两线合一”,坚持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和定期核查制度,完善低保进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低保工作程序,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做到“家家到、户户落、谁入户、谁负责”,确保对象准确,情况清楚。经扶贫移民和民政局多次比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属于政策兜底的已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2018年-2019年8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30484人次,累计保障资金508.95万元。其中:2018年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19956人次,保障资金332.6126万元;2019年1至8月,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10528人次,保障资金176.3374万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实现了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

(三)落实残疾扶助政策,确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到人。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使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手中,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对符合发放生活补贴对象的残疾人由乡镇初核,残联复核后,按照生活补贴逐年提高按月发放的规定,已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足额发放生活补贴。2018年1月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339人次,发放生活补贴78.331万元,其中:2018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720人次,发放生活补贴45.76万元;2019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619人次,发放生活补贴32.571万元。同时,已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一级残疾对象按照每月不低于100的发放标准,二级残疾每月不低于70的标准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5.422万元,其中:2018年为8429人次,发放重户补贴70.208万元;2019年1至9月为6644人次发放重户补贴55.214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低保保障对象的界定存在困难。一是个人收入不好确定。除农业收入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打零工是随着季节、市场行情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计算方法。二是调查取证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情况,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农民会隐瞒一些收入来源,这对最终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一定影响。

(二)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我县贫困对象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摸底准确性要求高,贫困户真实收入情况核定工作难度大,加之我县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返贫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畴,导致需要救助的返贫对象不能及时予以救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局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汇总情况。城乡养老保险局、县残联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议事日程,集聚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衔接,加强工作督查督办,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篇6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统称“残保金”)收好、管好、用好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扶贫政策的落实问题,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效果,切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最大化。

二、目标任务

就业规模扩大,就业质量提升,扶贫措施有力,扶贫标准提高。

1、2016-2018年每年的目标任务: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就业50名;扶持“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5个;公益性岗位就业残疾人岗位补贴(包括残疾人专职委员)66人;培训有就业需求残疾人50名;奖励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10人;补贴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社会保险费50人。

2、2016-2018年三年的目标任务:力争建设阳光助残扶贫就业基地、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各1个。

三、主要内容

(一)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工作。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试点的通知》和残保金使用管理等有关规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公示工作,并逐步对全县残保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

(二)探索建立残疾人就业岗位预留制度。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带头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促进全社会形成公平就业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引导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岗位预留制度。2016年,积极开展岗位预留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范围。

(三)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县人社部门从每年的公益性岗位中按不低于10%比例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对安排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用人单位,按其实际安排的残疾人人数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应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适当提高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

(四)加大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奖励力度。非福利性企业用人单位超过省政府第165号令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与残疾人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可根据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按该残疾职工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倍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奖励,其中对安置重度残疾人或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按新增安置两名残疾人计算给予奖励。

(五)加大残疾人创业扶持力度。对残疾人个人及其家庭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零售、修理、餐饮、盲人医疗按摩、电子商务、网络电商等各类行业和职业的残疾人个人及其家庭给予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原则上只能领取一次残疾人创业扶持补助,确需重复领取的,由县残联会同同级财政等部门依据创业项目规模及资金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同一残疾人累计领取残疾人创业扶持补助次数不得超过2次。多名残疾人共同创业的,可依据有关协议或合同,按创业残疾人人数累计计算。

(六)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经县级及县级以上残联、人社、财政等部门认定的具有残疾人就业培训资质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残疾人均可免费参加。残联、人社和财政部门应综合考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及培训后实现就业的人数,给予技能培训补贴。

(七)加大残疾人社保补贴力度。对申报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城乡家庭困难残疾人,按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综合补贴。其中,对盲人按摩企业为从业残疾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对个人缴纳的部分给予50%的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5年。

(八)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扶持建设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见习、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事务、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县残联将会同同级人社部门积极向市争取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到2018年至少有1个基地落户。对符合条件的,依据基地内残疾人就业人数,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孵化基地不超过5万元的补贴,补贴不超过3年。

(九)深入开展以赛促就业活动。每年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适时举办全县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依托全县竞赛活动,联合县直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优秀残疾人创业典型和自强模范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宣传自强、自立、拼搏、成长的模范事迹,激发残疾人积极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

(十)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援助联动机制。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对象认定范围。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及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整体水平。

(十一)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就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残疾人辅就业单位生产经营或专产专营。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辅就业单位产品或服务。广泛宣传辅就业的意义,促进辅就业健康发展。2016年,将适时启动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开展专产试点,逐步建立优先采购残疾人福利性产品或者服务目录。

(十二)健全残疾人扶贫基地长效运行机制。制定《残疾人扶贫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扶贫基地准入门槛,定期评估扶贫基地运行情况,完善扶贫基地长效扶持政策,创建一批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的扶贫基地。县残联、财政部门将根据扶贫基地吸纳和带动残疾人就业情况,予以适当补贴。

(十三)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政策。继续实施对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发放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符合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条件的残疾人,可按照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康复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投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手工艺制作、零售商业及各类服务业项目。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信贷支持。通过小额到户贷款扶持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项目。

(十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动员领导干部、党员、团员与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结对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谋划扶贫增收项目,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扶助贫困残疾人脱贫。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残疾人群体创业就业,是贯彻落实民生之本、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的客观要求。为此,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残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残疾人群体创业就业、共赴小康。

三年行动计划篇7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上下功夫,通过统筹推进新型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主要任务

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专业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和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重点分2个专题和1个专项整治深入推动实施。

(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一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二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重要论述作为学习重要内容,通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专题学习和职工集中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深入系统宣传贯彻。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工委宣传工作重点,精心制定宣传方案、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四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县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方案》《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实施细则》。五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坚持创新方式加强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安全生产“强基固本”专题。一是广泛实施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工程,秉承“小手拉大手,以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带动全社会安全素质的提升”的理念,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构建全民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网络。二是组织开展风险隐患大家防行动,深入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活动,激发各层级各环节各岗位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你管我”为“我管我”和“我也管你”;通过随手拍、举报、相互监督等形式,引导员工当安全生产“啄木鸟”;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营造人人关心安全,全力消除身边安全隐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消防安全整治(配合相关部门抓好落实)。一是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施“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2022年底前分类分批完成督办整改。二是集中开展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物流仓储等重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能力提升达标活动,2022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等,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2022年底前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15日前)。6月15日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对本辖区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力求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总结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将党的十以来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街道分年度总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情况,并于相应年度12月1日前报送县安委会办公室;2022年12月1日前,街道对三年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形成专题报告报县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三年行动计划篇8

一、土壤污染现状

近三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一是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污染急剧加快,二是农业耕地土壤污染也急速增长。我市辖区内工业企业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矿产品加工企业、矿山企业等污染对场地造成的污染;农业耕地土壤污染涉及到全市农业用地,主要是化学肥料、农药的过度使用。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酸化、胶体分散散,土壤结构破坏,造成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根据市域实际情况,对相关企业提出强制性技术升级和从严的污染防治要求;对不符合城乡规划的涉重金属企业,要逐步关闭和搬迁。同时历史遗留污染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入口关,控制重金属污染隐患的产生。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在建项目或者未经环保“三同时”验收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在环境敏感区域禁止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重点防控企业逐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三)强化污染治理,加快解决突出的污染问题。一是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矿山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强化达标排放整治,每年开展一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依法关闭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停产整顿一批已经造成严重环境危害的企业,确保现有企业的达标排放。二是妥善处置矿山类危险废物。对各类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对象实施无害化处置或实现达标排放,三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污染土壤问题。(四)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防范各类污染风险。严格规范企业环境管理,督促重点防控企业及时报告原料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同时,针对该类企业,实行专人专管,一季一监测,一月一申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均要求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对污染设施的运行情况,实行每月监察一次,并要求企业做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监测工作中,除了生态类建设项目需要长期跟踪土壤污染以外,其他建设项目还没有较为详细的土壤环境管理规范及环境保护要求。近两年颁布的农药、制药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始详细规定了建设项目土壤本底调查的要求,但除此以外的其他行业环评,土壤本底调查仍然较为主观。特别是早期立项的水泥厂、重金属企业未开展详细的本底调查。(二)土壤环境管理不规范。一是城市场地土壤污染管理办法有待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存在潜在污染风险的工业场地用途发生变化,场地被大批量转为商业、住宅用地。但为进行土地调查,未明确要求开展土地性质变更环境质量评价,未能促进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地资产价值挂钩,尚未形成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三)土壤污染责任的认定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避免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预防土壤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未涉及土壤污染应有的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基本法没有明确规定土壤污染的责任者、污染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问题,没有提供可操作的土壤污染责任追究、认定、赔偿程序。从近期土壤污染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全国典型土壤污染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有些污染企业的责任主体属于“国有”,污染对象是“国有”性质的土地,土壤污染责任则无法追溯到具体的污染者或责任人。

三年行动计划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3号)《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川安委〔2020〕7号)《甘孜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甘孜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甘安委〔2020〕3号)《康定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康安委〔2020〕7号),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及甘孜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以学论述、抓清单、抓整治、抓基础“一学三抓”为主要任务,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深入推进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在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小康康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主要任务

推动我镇辖区内各机关站所、各村“两委”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强化镇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强化重点安全风险管控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认真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全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并组织开展讨论,做好记录。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并安排专题学习,分批组织各村组干部开展轮训。二是深入系统宣传贯彻。我镇党委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宣传工作重点,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结合上级部门有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形成集中宣传声势。三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甘孜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康定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会议制度。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强化“三大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四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修订完善安全设防标准。深化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执法体制改革。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动员部署(2020年4月至5月)。认真领会康定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个专题和10个专项整治方案文件精神;召开我镇安全生产安排会议,部署启动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第一时间制定我镇的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

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对我镇辖区内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企业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集中攻坚(2021年)。动态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综合应用“人防+物防+技防”的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结合各地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制度成果。总结全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生产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转化为法规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三年行动计划篇10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