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00:50:31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

首先,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比如:函数依赖、范式、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其次,数据库课程中的前后内容关联性较强,比如: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参照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的结构体系进行,关系模式的构建需要符合范式要求,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数依赖关系等。最后,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有的基础理论最终都要应用于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库编程等在内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领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教学内容零散、孤立,学生很难达到系统化了解和综合运用的境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要求所设计的案例,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1)描述教学关系,需要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并编制数据表,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3)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4)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视图,需要应用SQL语言;(5)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不能遗漏。

2.基础理论的讲解。

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3.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4.总结和评价。

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1)案例维度,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2)教学过程维度,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3)绩效维度,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三、结语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践;应用文;教学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下,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实例:《通知的写作》

在笔者所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近几年,“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进入中职应用文教师的视野,并逐渐得到推广。籍此本人以《通知的写作》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2.1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要以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任务能让学生马上置身任务情境之中,使学习更直观形象,更易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设置富有趣味性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通知的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情景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设置了“校园十大名嘴演讲比赛”、“学校游泳池开发,办理游泳证”、“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三个情景任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增强亲切感,调动学习积极性。

2.2 分析任务、提出解决方法,完成任务

分析任务和完成任务的阶段是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结合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以致用的过程。要完成本组的通知写作任务必须要联系到一些知识点、要分析课本例文,包括通知的用法、通知的分类、本组情景任务属于那种类型的通知、通知的正文写法、拟写通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教师在则扮演教练员的角色,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例文,引导学生找到情景写作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后,将其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本组情景任务展开讨论、学习,模仿课本例文展开任务的写作。

2.3 总结评价、体会收获

在评价的环节,笔者采用自我评价,组间互评与老师点评相互结合的方式。课堂上注意观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查阅了相关笔记例文,是否有自主探索精神,是否有与组员协作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其对写作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如何等,进行适当的点评,使学生从任务分析到任务完成,都能收到老师的阶段性评价。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与评价别人,强化协作意识。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的变化与优势

3.1 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学生难以领会,更难提掌握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设置几个任务情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进行模拟,少了强制性和压迫性,多了选择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例文和创设的趣味性的任务情境,先自学,自主地从情境、例文,课本知识框架等去与组员共同构思、谋篇布局,完成一系列的写作过程,然后到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劳动成果,讲构思、谈体会,让教师和同学点评,改正。小组分析任务,自行选材、立意、构思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如何从例文中归纳写作要点和框架、如何把握情景中的素材,如何构思和表达,最终将写作意图和内容呈现出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成功地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2 教师从“讲授者”变为“观察者”、“引导者”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做一名讲授师。教师充分备课后,吃透知识点,在课堂呈现给学生,学生习惯了接受,但是能否能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否实现学以致用,传统讲授式课堂无法检验。而在任务驱动教W法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更多时候是“观察者”与“引导者”。其实与以往讲授型课堂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的备课量是增加的,教师首先要充分分析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该目标设置既能体现本课知识点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任务情景;其次要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完成任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学的突破点,这样方能在学生分析任务,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最后确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评价完成任务的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是主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互动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教给学生的是各种获取知识点的方法与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区别。

3.3 教学方式从“理论传授”变为“任务驱动”

在以往的应用文教学中,教学方式较为程式化,教师注重于讲授“为什么”和“是什么”,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知识点”和“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这些弊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我实践,学生是通过自我学习与训练来获取新知识的,而不是教师灌输,核心的知识点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会牢牢印记在其脑海,并能在课堂上经过自身实践来加深与巩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我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任务的完成,强化了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内强了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了学生知识与心智共同成长。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广泛参与,注重亲身体验,学生在体验中领悟课堂内容,在参与中掌握知识要点。这一教学方法适应了学生的认知的规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切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应用文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中职应用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当然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相信广大中职教育者和笔者一样,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前行,定能找到更多、更有效、更完善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倪佳佳.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董玲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3]张松祥.情境设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战策略.

[4]周炫.“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0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中国目前正面临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其中外语能力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在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我国的刘润清教授曾指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纲要》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辽东学院为例,试图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立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简介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最初由我国的文秋芳教授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中提出,在2013年的论文《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中就输出驱动假设的内容和理论依据以及如何实施又做出进一步阐述和论证。这一理论基于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中对输出四大功能的认同:“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检验语言假设;3)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4)培养对原语言的反思能力。”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和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在假设的出发点和挑战对象上却有着明显不同,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定的输出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注重二语教学效率问题的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上尤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辽东学院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

辽东学院是一所由多所大、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发展已久的其他本科院校,因知名度不高很难吸引高分学生,很多学生入学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从2007年开始,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辽东学院积极响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建并使用“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3”是指每周3学时的课堂教学,“1”是指每周1学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X”是指学生每周至少2小时的网络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网络教学,但只能用于视听说的教学,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在课堂借助多媒体授课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信息量越来越大的读写教程内容的讲授并要完成相关的各种练习,时间有限,导致很难在课堂专门化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和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得到大幅提高。

3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3.1 明确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

作为新建的二本院校,根据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辽东学院在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期间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其中的一般要求,对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听、说、读、写、译的均衡发展为教学目标,强调先输入后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主张教学以输出为出发点,同时也把输出设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对输出,尤其是对写作这种输出方式的轻视,并把写作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每一堂课,结合读写教程的课文内容,保证每堂课的教学都设定进行相关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等输出训练的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改善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课文涉及的写作知识只是一带而过的现象。

3.2 提高课堂教学的输出效率

与专业英语的授课不同,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单独的写作教学课时,只能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写作输出效率来进行弥补。输出驱动假设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保证课堂教学输出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前对写作输出方式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具体实施中的正确引导。辽东学院目前正在使用的是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内容比较新颖,以第一册第二单元Text A 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为例,本单元主题有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学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年龄相仿,容易产生共鸣。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自己日常和父母之间有无思想代沟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结合课文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模式,最后再由学生完成一个小段落的模仿写作练习,并选择典型范例进行点评。

3.3 增加自主学习的输出练习

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初、高中阶段不同,除课堂学习学生还要求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在当前辽东学院“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每周要求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主要关于听说这两个方面,而对写作并没有具体要求,可由任课教师自行进行安排,有的教师因课程紧张可能会忽略对学生课后写作任务的布置,即使有的教师课后有写作任务,主要也是和四、六级考试相关的应试作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如能对学生课后的写作输出练习加以关注和引导,将会是对课堂写作输出方式和内容的必要补充,最好能结合内容新颖的输入材料,如:撰写英文电影观后感、书写听力材料摘要等,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的写作输出练习。此外,对于学生这些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4 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学生需要接受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英语的学科发展也需再步入一个更高的台阶,输出驱动假设这一理论恰好致力于同时满足社会、学生和学科发展的各自需求。英语写作能力是W生未来能够成为国际化人才所需的重要素质之一,对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辅助设施基础都相对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J].外语界,2008(2):2-9.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统计学 任务设计 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atistics Teaching under Task-driven Method

GAO Linhai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20)

Abstract The tast-driven method can make good result in statistics. Fistly, the essay introduce some questions in statistic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econdly, it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n practice teaching importantly; lastly, it appraise the application result.

Key words task-driven mothod; statistics; task design; effect

1 统计学教学的存在问题

1.1 学生学习与职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其矛盾体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对统计学科中众多公式的学习存在厌倦和畏惧心理;对统计学的目的和应用不明确,认为统计学只是一种专业的理论课,需要背诵很多公式和原理;没有意识到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社会和将来的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职业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强化对统计的分析能力,需要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师教学思路与职业目标存在的矛盾

统计学在高职院校中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统计调查与分析等多种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思路的存在,以及学校经费和场所的限制,很多教学教师怕麻烦,教学仍停留在课堂理论学习的阶段。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多过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等,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缺乏用统计思维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缺乏用统计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现在很多统计学的教学中,都大量应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但是相对于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更有优势。案例分析法与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学生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的理论和公式原理,达不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是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任务。任务驱动法是让理论配置任务,侧重在于实践的能力,减少了理论讲解,需要学生主导、主动地完成任务。通过目标任务的驱动,来推动教学的完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每章节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先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储备讲解,然后布置和监督学生来完成任务,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2.2 统计学课程中的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我校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其主要的应用模式为:

(1)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大改变。教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①相应的学时延长,延长到110课时左右。延长教学和学习的时间,为学生的任务完成提供了保障。②理论课时比例减少,实践的课时占比上升,实践课时占到了60%。③任务完成的地点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改变成课堂、机房与社会调查形式的并重。④上课的方式,增加了统计软件excel等的应用。⑤对学生的考核也发生改变。以小组的考核为主,个人的考核为补充;分值中过程考核占比70%,结果考核占比30%。

(2)每章节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法的驱动效果,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合理、可行。既要考虑学校条件的限制,又要结合统计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统计调查的对象应该让学生能比较熟悉,统计数据的直接和间接取得就比较容易,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就能够完成。每章节中任务的驱动,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方式,取得统计调查的数据。学生要到社会、企业和图书馆、网络中去取得数据,才能应用统计的原理来分析问题,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3)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需要按照任务的设计原理,做到任务目标的明确,让任务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每章节的任务应该有多个,便于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和对比。以指数分析章节中“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为例,我院统计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为(见表1):

表1 任务驱动的过程演示

通过对“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的任务完成,学生达到:(1)掌握指数分析的原理和作用;(2)理解CPI的实际应用,对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结果有更全面的认识;(3)认识到CPI的结构和不足。(4)对统计软件的应用更进一步。

3 应用成效

任务驱动的教学在我校经济管理系进行了近两个教学年度的实行,效果还是比较明显。通过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座谈和调查,主要的收获是:(1)学生对统计学有新的认识:结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生觉得忙但很有趣;活学活用,能用统计的知识具体分析身边的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数据,提高了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开始关注社会中统计数据的公布,提供资金的见解;有部分学生考取了统计资格证。(2)教师的职能得到了改变:理论课时减少,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从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转为对学生实践的讲解、监督和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3)达到了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践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任务驱动的推行,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任务设计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些任务的设计不成功,则驱动的效果就不明显。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强化任务驱动,来完善统计学的教学。任务驱动的定量效果,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评价。虽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实践证明在统计这门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中,任务驱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经营管理沙盘项目” 资助

注释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5

摘要:文章在“流体力学”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能力训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肯定了该模式对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教学;任务驱动法;流体力学;任务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69-03

一、引言

“流体力学”课程是针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为核心,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解决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涉及到的理论内容较为繁杂、理论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经过三年以来的授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同时由于“流体力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在讲解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该专业的相关领域。如果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连最基础的流体力学知识都不能掌握,那么工程应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先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基本的概念和方程,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讲授内容进行消化。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当时能听懂、课后会练习,但由于课后练习都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的,没有及时与本专业的工程相结合,因此,学生往往不能根据实际工程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学了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知识点,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基本上把所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这样很难实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想,笔者针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现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实践。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围绕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互动式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提出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动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学校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即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理论教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背景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采用以工程案例为先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掌握流体的基本规律及其工程背景,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图1所示。

任务设计:在“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尽可能反映真实工作状态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情境中,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更积极真实的意义建构。结合该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设定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课堂任务。本能力培养项目先后通过流体流动显示等装置的简单操作到不同边界水流特征的观察、典型流动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参数测定分析等实际工程应用,保证了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1)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视化教学软件,并结合动画演示,将各种流动形态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多讲、细讲重要知识点,全面解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务必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流体力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同时将专业领域的工程案例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任务实施为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让理论教学为工程应用和岗位服务。

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了解了本专业特定岗位的技能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认真,对专业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对于专业工作内容的体验和认识,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2)完成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在对学校“流体力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基础上,完成了“流体力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网址观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课件和课后习题讲解内容;该网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即学生通过网站提出疑问,教师实时在线回复问题,促使教学网站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拟定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任务驱动项目,同时编写了环境工程“流体力学”实训教案。除了与流体力学相关的普通实验的技能实训之外,增开了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流体力学综合训练任务:如氧化沟中典型的水动力学现象观察分析、环境工程学科典型管嘴和孔口出流的水力计算等,这些教学任务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了专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任务的巧妙设计会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1)教学任务要有针对性:在设计的任务中,所列出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出岗位专业需求的典型性,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实时把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动态,能够根据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选取较为典型的岗位训练技能作为设计任务,这样做能够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围绕岗位专业技能而开展。(2)任务设计需考虑包括如校内实训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任务实施范围等一系列与学校硬件相关的场地条件的可实施性:“任务驱动”教学一定程度上需要学校或学院的相关行政部门能够提供固定的技能训练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料查阅收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模型加工和实验条件等。(3)任务设计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由于学校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和约束,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妥当安排好任务的具体实施时间和期限,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设定的任务,并由此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此外,教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岗位专业能力的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的考核指标应多元化。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应遵循“重视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次之”的原则。对学生和各小组进行多元评价,采取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最后点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整个评价过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和能力评价。

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因为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和共同进步。最后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实施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同时要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理论知识的讲解应渗透到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在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际教学时,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渗透到每个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关键的知识点讲清楚。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相关的内容,其中有难度的理论可以由教师先进行简略介绍,同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查找途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课程的应用背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

四、结语

总体来说,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随着“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流体力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也将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线,精讲多练,同时要不断寻找适合各专业岗位需求的可实施项目,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教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丛燕青,孙培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86-86.

[2]程志辉,李霞,姜磊.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研究,2013,(5):67.

[3]代红,陈刚,肖建修.“电机学”中“交流绕组”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85-87.

[4]刘秋满.如何提高工程力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1,(35):277-2.

[5]吴青萍,张慧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8-40.

[6]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30-32.

[7]陆永利,陈蕾,杨红卫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尝试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1047-1049.

[8]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23):115-117.

[9]廖艳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专业第二课堂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5,(3):67-70.

[10]徐海娟,张天波,王汉道,等.任务驱动模式在“环境微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11]薛琴.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198-198.

[12]李秋梅.任涨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品牌,2015,(4):197-197.

[13]徐坛飞.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23-24

[14]张志俊.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高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20-122.

[15]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收稿日期:2016-11-25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制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6-01

相对来说,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时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效果,教师更加关注最后的结果,而过程并不是他们所能够掌控的。学生在目前的学习当中,已经将教师看做是一个辅的教员,而不是马首是瞻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环境的改变,很多的课程都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当中,取得一个积极的成果。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到《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思维优势,并且对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此,该文主要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机械制图》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1 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应用的时候,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务设计。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任务设计对后续的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第一,精确地分析教学内容,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任务目标。《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讨论和分析,教学内容应该以“圆弧连接的画法和平面图形的画法”为重点,同时以4课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目标为“按照正确的绘图步骤绘制图形,会光滑连接圆弧”。任务目标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目前的《机械制图》偏向于实践,并且很多的知识点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难度,同时在实际应用当中,也提高了考量标准,按照上述的方式来进行,相信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第二,分析学生特点,确定任务项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的时候,并没有办法一次性学会,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同时逐步增加实践。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教会学生画作图基准线,确定图形位置;其次是教会学生绘制手柄的后端与前端;最后是画尺寸标注。每一个部分的教学,都要有理有据,务必让学生亲身体会、透彻理解。

2 任务实施

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来教学《机械制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认为,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阻碍和教师的教学阻碍,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牢固掌握,并且深刻记忆。首先,引导任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同时加以指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和应用。其次,演示任务。学生要想充分的掌握《机械制图》当中的每一项知识,就必须根据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教师在演示任务的时候,要用三角板和圆规等教具,在黑板上按照步骤去绘制和讲解图形,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时,及时的讲解,避免落后。第三,执行任务。当教师全部讲解结束后,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并且不要设置过高的目标,基本上与他们现阶段的能力和理论相结合即可。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软硬兼施”,硬性规定必须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其他方面的窍门则以灵活的方式去授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零件图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读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陈述自身观念,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导。之后,教师对读零件图的方法进行讲解。最后,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为学生留存操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3 任务总结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到《机械制图》的讲解中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任务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众多的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同时不要完全肯定,避免展示作品的学生出现骄傲心理。之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优点,形成良性的互动,一边竞争,一边互相学习,一边进步。通过互相总结、点评,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最后,教师展示出最正确的做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因为小问题影响日后的应用和后续学习。《机械制图》的各项知识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关键在于灵活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否则很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4 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并没有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原因在于上述的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没有良好的配合,有时候是“头重脚轻”,有时候是中间内容过于空泛,有时候是总结的不彻底,与前面的教学相违背。在日后的教学当中,首先要从《机械制图》的本身出发,既不能与大纲相互背离,同时又要符合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各项标准。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有些知识在教师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双方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出现错乱。以后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发挥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并且遵循稳扎稳打的方式。

5 结语

该文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长期的应用效果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越来越理想,很多的难点和重点,都能够通过一些连续性的任务或者是关键性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减少了硬性教育的不良后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水准。

参考文献

[1] 赵明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分层递进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使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是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学生应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意识、知识、技能和相关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我国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代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任务,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根据现代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二是科学性。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模式建立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三是突出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模式应该适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

二、中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介绍

任务驱动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早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被称为“范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主要根据较清楚的、较好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是构建理论在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是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提倡教师把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任务中,把完成任务当做教学活动的中心。

2.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概括为:(1)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中,学生是信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任务的设计者、任务情境的设计者、学习平台的提供者、任务的评价者、课堂的控制者。(3)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设计。

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使用分层递进策略的措施

1.教师要充分备课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设计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动态分层

教师在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可能比较早,但是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接触计算机较晚的学生有所关注。例如,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层次的学生。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例如,对于那些接触计算机较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模仿性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使这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驱动教学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四、小结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实施中职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分层递进策略,教师就必须在充分理解驱动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2]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础英语教学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说”,认为通过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可以习得语言,这一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然而,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习得就自然会产生,输出仅是输入的副产品,不是外语习得的条件。1985年,Swain基于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具有重要意义;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获得语言的准确性。

基于“输出假设”,文秋芳教授在2007年的“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包括三个子假设,认为语言输出是外语学习的动力,“说、写、译”技能的发展是“听、读”技能发展的动力源,“听、读”活动是“说、写、译”的中介或手段,以语言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有效。

此后,国内学者纷纷在各自的教学领域探索输出驱动理论的课堂和教学应用。方芳、夏蓓洁(2010)研究了输出驱动理论在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文秋芳教授在2013年发表了《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外语界,2013),2014年又对该理论做了修订,发表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实践》(中国外语,2014)。文秋芳教授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流程及其方法和评估重点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英语课堂中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具体实施,并且在新假设中完善了“输入”的概念。这一理论对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英语教学状

近年来,在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中,各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日渐提高。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求职时仍面临尴尬境地,他们在听、读方面的语言优势已不复存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说、写、译方面的表达性技能更符合职场英语需求,更具有社会功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入校时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面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压力。由于专业四级考试考核的重点是输入性的听和读的能力,广大师生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注重听、读、写方面单项技能的培养,对于说和译则不够重视。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输入性传授为主,以教材课文为中心,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写作时思辨能力缺乏,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存在语言实践不足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忙于应试,在基础阶段未能做到全面发展,写和译等输出性语言能力发展不足。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后感觉专业课程很难,知识面狭窄,学习动力降低,学习后劲不足。基础阶段发展不足对学生后期发展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专八考试通过率大大低于专四考试通过率;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和求职过程中暴露出说、写、译等输出性技能差,并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中,有必要引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把输入型教学转变为输出型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提高语言运用水平,为高年级课程和日后就业打好基础。

随着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输出性能力要求也在提高。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整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输出技能要求在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于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已掀起了一股新的教改热潮,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实践运用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理论所强调的“输入与输出结合,以输出为驱动”,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基础英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下一步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语言的输出比输入对语言能力发展的驱动更大,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写作和翻译技能为驱动力,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鉴文秋芳教授对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输出驱动理论”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有如下方面:

1.更新教学理念。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课堂教学围绕教材的局面,树立学生主体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促进语言输出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综合能力。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比较被动的情况,教师不能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搭建语言输出的平台。在基础英语课堂上,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给学生设计相应的输出任务,提供完成输出任务所需的帮助。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的模式获得相关文化知识,首先教师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并告知具体的输出任务和评估标准,然后组织学生课后阅读,指导学生讨论和编写书面报告,最终在课堂演示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和协助作用,通过写书面报告的输出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2.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需要突破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中语言单项技能的训练,创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技能训练模式,引入语言文化背景教学。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听和说是同时进行的,读和写也是分不开的,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化背景。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文化,学生的五项基本技能训练是根据专业四级考试分开进行的,综合训练不够,单项技能训练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尝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语言文化,创设语言输出情境,在语言情境中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例如把听力和口语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某一环节等,把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以语言的输出实践为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

因此,课前需要强调预习环节,采用任务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语言实践教学;课后创建复习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环境。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存在入学成绩较差,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基础英语是专业主干课程,在保证输入性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语言输出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输出实践,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输出任务,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提高综合素养。

4.优化评估体系。把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学生的成绩不再仅由试卷决定,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的自主性等都将与期末考试一起纳入总评成绩,使评估更客观、科学。

在优化评估体系时,有必要细化评估的标准。针对书面和口头的输出任务的不同,在评价时,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或课堂中出现观众开小差的现象,有必要让课堂观众参与评估并提供反馈信息。

四、基础英语教改反思

通过在实验班的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发现进行教改的课堂比传统的课堂要活跃许多,强调语言输出任务的完成和综合性评估,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主动性。但是随着教改的进行,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有学生依赖他人帮助,课堂时间容易失控,教师面临新挑战等问题,这些新问题有待广大教师和学生继续共同努力改进。

参考文献:

[1]方芳.能力本位,输出驱动与英语专业课程群建设[J].山东外语,2010(3).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

[3]黄源深.思辨的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夏蓓洁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6]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和建议外[J].语界,2013(6).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任务驱动;教学

1 前言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高等学校工程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并且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相对复杂、抽象,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任务驱动法是将课程任务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机械专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将课程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根据其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架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实践任务等驱动下开展教学的方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以知识的构建为基础,通过以提出问题、提出任务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目标的教学方式。将任务驱动法教学导入《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框架下,将总体目标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安排。

3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方法

3.1 根据职业特点确定能力培养目标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机械专业类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将材料的加工与热处理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根据专业和职业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更加重视课程的学习。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机械工程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件加工的全过程、了解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根据零件要求合理选择热处理方式,实现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与课堂上的学习的整合,在教导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3.2根据岗位需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对于未来机械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行业与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与学生的岗位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本校所开《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总学时为63学时,其中的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学的基本知识、机械工程常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与复合材料等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对其中一些理论性强、岗位实用性较差的内容进行压缩,为了满足现代岗位的需求,及时补充新知识,确保教学的时效性。

3.3 以任务过程为导向的组织教学

任务引导型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教学组织,需要采取问题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学导入,让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课程组织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组织中,以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教育行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分为相应的项目组,从而完成教学。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根据项目布置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3.4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在《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差异化教学,以异质小组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任务导向式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情况为基础,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安排,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相应的教学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3.5 以任务为导向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导向的实验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原有实验主要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的提升有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加入以任务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材料,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企业典型应用为载体, 实现以实例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借助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课堂讨论,以将学习过程转化为 “企业现场情景的再现”, 实现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的学习目标。

3.6 以学生创造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主,为了确保学生得到提升,取消传统的书面考核,而取代以综合性应用知识的考核,能够深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发展。采用项目报告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考试,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且就此开展资料搜集,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任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通过“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本校近年来开展《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任务教学,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开展等方面开始,结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情况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树明.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为例[期刊论文]-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4)

[2] 李蓉.陈志平.张巨勇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堂教学改革[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作者简介: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任务驱动;成就激励;教学模式;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在C语言的教学上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教材讲课、上机练习课堂学过的知识,最后笔试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会片面地重视语法知识以及考试中容易考到的知识点,甚至会出现不会写程序的人考试分数很高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编程思路的培养,以及学生上机编程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给学生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或者以后参加工作留下了隐患。随后有专家在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只是一种迫使学生去接受任务,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任务,最终完成任务的目的,没有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积极性,学生实质上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本文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和成就激励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问题,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老师只是在流程上把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组织项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使其得到成就感,以成就感来驱动学生自觉地、自发地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 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2.1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盛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其特点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其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一些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成就激励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人的行为受着动力体系的驱动,其中主要是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自我动力”的启动主要靠成就感的激励。

本文针对“任务驱动”中缺乏自我激励的元素,提出了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任务式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成就激励的元素,使学生不仅能够完成现有的任务,并且能够得到成就感的满足,最终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

(1)教师引导学习知识

教师提出项目任务需要包含的知识点和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做一些概念和方法上的概述。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可以提出基本任务和进阶任务。对于大多数同学只要求完成基本任务,而对于那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完成提高任务,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2)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根据兴趣建立试验项目

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制定项目任务,但必须包含本次学习的知识点,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些任务不但要包含对所有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而且要稍难于知识点,这样有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合理地、分层次地制定相应目标,使所有学生在自己的项目上有所收获,都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就感。

(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自己的小组项目

“分组合作”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分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项目上,特别是学生在完成一个较大型的学习任务时,更需要分组合作。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大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完成自己的项目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如果学生有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集体解答,个体问题可以逐个辅导,但是必须遵循以引导为主,以示范为辅。

(4)学生和老师交流讨论

完成任务时,各小组提交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答辩。各小组自己指定组长,对该小组的任务进行描述,并说明该任务用到了哪些知识点,以及有没有自己创新的地方。最后进行现场答辩和软件演示。答辩时从软件的设计思路、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团队协作中的一些问题等多个方面制作幻灯片,由老师和小组提问。根据展示的软件作品和答辩情况,由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打分,成绩将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到期末成绩中。这样既增强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大家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5)总结反馈

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出发点,比较容易忽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所以最终的总结和反馈非常重要。每一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可以作为下一次的铺垫,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成就感的同时掌握好知识。

3 教学试验结果

3.1 实验内容设置

针对C语言中较难掌握的数组排序章节以及指针和数组的关系章节,在校内取了3个班级,分别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授。最终对学生掌握知识点进行考核以及对学生的成就感进行调查。实验的设置如表1所示。

3.2 实验结果

最终的试验结果以笔试考核、上机考核和成就感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笔试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机试为100分,成就感问卷分为:A厌恶此教学模式;B毫无兴趣和成就感;C有成就感但不强烈;D有强烈成就感。调查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笔试和机试的成绩上,传统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更占优势,而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差不多。在机试成绩中,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相比,效果更明显。在成就感调查结果中,基于成就激励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明显高于传统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