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06:18:09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

钢桥面铺装与公路路面及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不同。钢桥面铺装指在钢桥面板上铺设的不足10cm的沥青混合料层。在钢桥面板上,由于车辙荷载引起的变形较大,容易产生流动性车辙。同时,受严酷气候条件的影响,钢桥面板容易出现开裂等情况,因此,钢桥面板铺装材料必须能够承受这种变形的反复出现,与钢板变形保持一致,提供一个稳定、耐久、抗滑的路面。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应用十分广泛。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英文名:GussAs-phalt,简称GA,指在高温下进行拌和,依靠混合料自身的流动性摊铺成型,无需进行碾压的一种高沥青含量与高矿粉含量、空隙率小于1%的沥青混合物。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具有对钢桥面板优良的追从性和粘结性能,在国外广泛的应用于钢桥面铺装,还可用于城市街道人行道的铺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矿粉和沥青含量比一般的混凝土要高,成型后的空隙率小且内部不连续。在220℃~250℃的施工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和易性,使用摊铺机整平,无需碾压即可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用于钢桥面铺装具有良好的抗低温和抗疲劳开裂性能,特别是耐低温效果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好很多,温度越低效果越好。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常用作桥面铺装的下层,在重交通条件下,还可以作为基层,上面加铺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使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进行桥面铺装,整体性能和防水性能优良,服务期内的维修量很小,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在本文中,以常用的“特殊的涂膜类粘结剂+GA+SMA”铺装结构为例,介绍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钢桥面铺装的施工工艺,以期借鉴。

2施工工艺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属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最大优点在于与钢板连接成一体,与桥面变形具有良好的随从性,不会出现其他形式铺装的裂纹。适用于大中型桥梁,尤其是大跨度的斜拉桥和悬索桥及拱桥钢桥面铺装。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的应用上,施工工艺与普通沥青混凝土铺装大相径庭,区别在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需使用专用摊铺机和运输车。“特殊的涂膜类粘结剂+GA+SMA”是日本常用的钢桥面铺装结构的一种。该铺装结构充分利用GA的防水性、整体性特点,在对钢桥面板喷砂除锈后,纵横向涂布一遍粘结剂对桥面进行封闭,而无需进行任何的防腐层施工。在太原北中环桥施工中,钢桥面铺装结构采用了:喷砂除锈+英国进口甲基丙烯酸树脂(MMA)防水粘结体系+3.5cm浇筑式GA10+3.5cm高弹改性沥青SMA10。

1)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前,可使用吹风机对粘结层进行吹风和干燥,以确保其干燥整洁。对污染的油迹应及时擦洗。精确测量,准确定位侧限挡板的高度,以确保摊铺厚度。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开展人员培训和调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等。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工艺和摊铺设备完美结合是施工质量的可靠保证,必须使用专用的Cooker车和铺摊机等。

2)混合料生产。将集料加热后称量,按照配合比加入适量矿粉进行干拌,可使得矿粉温度提高将其中水分排除掉,将干拌时间控制在10s~20s为宜。再将沥青喷入后湿拌60s~90s后即可完成混合料的生产。当混合料拌和使用的是未加热的矿粉时,则石料应按290℃~330℃的标准进行加热。混合料生产完毕后,将出料温度控制在220℃~250℃为宜。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拌合温度高且时间长,对温度控制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拌和楼具有较高的拌和及耐高温能力。生产完成后的混合料粘性较大,在每次生产完毕后,应及时彻底清除粘附在设备上的混合料。为减少粘附,可在生产前将隔离剂涂刷在运料车、储罐或卸料斗等内壁上。

3)混合料运输。浇筑式沥青混合料运输必须使用专门的设备Cooker,该设备主要包括搅拌、加热和搅拌罐储存三部分。在装料前,应先将Cooker温度预热至160℃左右。混合料装车后,应不停的进行搅拌,将混合料在运输途中的温度控制在220℃~250℃之间。在施工中,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不得对桥面产生污染,同时要求混合料的卸车温度不得低于220℃。因此,应安排专人在其进入施工现场前对混合料进行温度测定及对运输车轮胎及底板进行清洗。否则,应立即驶离。混合料在Cooker车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停留。在施工中,按照1h~3h进行控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40min,总的等待时间不得超过5h。

4)混合料摊铺。这是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由于混合料自流成型无需碾压,进行铺摊作业须使用专用摊铺机。专用摊铺机主要包括自行牵引、摊铺和前置布料三部分。摊铺前,摊铺机应提前半小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60℃~200℃为宜。在施工中,混合料的流动性容易使部分空气封闭,且温度较高,封闭的空气膨胀形成气泡。应安排专人紧随摊铺机将气泡及时戳破,确保混合料与下层之间形成有效粘结。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横向施工接缝。必须停工时,先在接缝处放置与摊铺宽度相同长度和高度的挡板,混合料紧贴固定后的挡板并人工抹平,通过敲打将混合料击实,待冷却后将其拆除。在接缝处继续施工前,先对接缝处混凝土加热,待其软化后,开动摊铺机进行正常摊铺。对接缝处出现松散麻面情况,应人工进行处治。混合料具有流动性,为防止混合料的侧向流动,需设置边侧限制,待铺装层冷却后拆除。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混合料流动导致的皱皮现象,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变化及时对摊铺温度进行调控。为避免混合料的污染,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应穿戴鞋套。

5)SMA上面层施工。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后,进行SMA上面层施工。

3结语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2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 柱

混凝土的浇筑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施工,对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中对混凝土的普遍青睐,使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成为工程人员不得不注意和不断提高改进的部分。目前混凝土的浇筑已经有严格的施工标准和要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找到了目前最完善的施工方式,施工负责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确保混凝土浇筑工艺按现行标准进行。以下是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注意事项和具体浇筑工艺。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同时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并随时填写施工记录。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之一是浇筑需要连续进行,现代的大面积、大体积施工中,施工量较大,或者技术、设备或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连续浇筑,如果间歇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初凝,就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施工前要事先确定好施工缝。另外,施工过程往往较长,这中间的温度难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防止温差造成有害裂缝,也需要设置后浇带。下面就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法做出基本介绍。

1、施工缝的留设。

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工艺适用于多种建筑和建筑中的多个部分,现代建筑的结构多样,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混凝土工程,浇筑工艺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工程中采用不同工序,注意不同事项。这里仅对三项最常见的混凝土浇筑类型做出简介。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应由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是设备基础,承受的荷载较大,对整体性要求高,故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同时,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容易由于内外较大的温差产生裂纹,而混凝土在温度下降时收缩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减少混凝土收缩并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都采用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042-02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B1和B2地块两部分。其中B1地块共四栋建筑,一栋地上12层,地下2层,其余均为20层,地下2层。B2地块共四栋,两栋地上12层,地下2层,其余为20层,地下2层。本工程中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

2 混凝土浇筑施工

2.1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模板清理隐蔽工程验收核查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2.2 混凝土的泵送工艺

1)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布置泵管,是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2)泵管的布置原则是尽量保证管道最短,弯道最少;3)为保证输送的效率,在向上输送时,要保证地面的水平泵管长度不小于10m~15m,以抵消反坠冲力的影响。并在出料口附近的输送管上加一个止流阀;4)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大于25mm,以免堵塞泵管。为保证泵管的正常使用,每次混凝土泵送施工完后,都要清洗泵管,泵管的清洗主要采用水洗,当水压不够时,则采用气洗,但必须注意,水洗和气洗两种方法不能同时进行;5)混凝土泵送前,应先开机用水湿润整个管道,而后投入与混凝土等强度的水泥砂浆,使管壁处于充分滑润的状态下,再开始泵送混凝土。

2.3 混凝土浇捣

1)混凝土自由下落倾落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若混凝土浇筑自由下落倾落高度大于3m时,必须采取串筒或溜管等措施;2)混凝土浇筑时,应遵循分段分层连续浇筑的原则,每层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为1.25倍振捣器作用部分的长度,且应小于500mm;3)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应遵循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的原则,振捣时还应顺序逐点移动进行,均匀振实,不得遗漏。一般移动间距为30cm~40cm,且不得大于1.5倍的振捣作用半径。对上一层混凝土进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上、下层间的接缝。表面振捣器移动时,其移动间距应确保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4)混凝土应连续不断地浇筑,若无法避免间歇时,应尽可能地缩短间歇时间,并必须确保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浇筑完毕;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且应确保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2.4 柱、墙混凝土浇筑

1)柱和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在柱和墙的底部浇筑5cm~10cm厚的砂浆,砂浆为浇筑混凝土配合比减去石子,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厚度应在50cm以内。振捣时应防止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棒触动钢筋和预埋件;2)当对高度大于3m的柱和墙进行浇注混凝土时,应使用串筒或溜管进浇注,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安装溜槽进行分段浇筑,每段高度应小于2m,每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洞口模板封闭严实,并用柱箍箍牢;3)柱墙混凝土浇注应一次连续不断浇筑完毕,若需设置施工缝时应设置在主梁下面设计要求的部位。在梁柱节点接头部位的梁板混凝土要按柱子的强度等级浇捣混凝土,并用钢板网作混凝土的临时隔断缝;4)浇筑完后,应及时整理伸出的搭接钢筋,使其恢复原位。

2.5 梁、板混凝土浇筑

1)使用“赶浆法”对梁和板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时由一端开始,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2)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较密,梁柱节点处浇筑所用的混凝土宜使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3)浇筑板砼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浇筑板砼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砼;4)一般楼板不留施工缝,若遇特殊情况必须留缝时,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用钢丝网挡牢;5)施工缝处已浇筑砼强度等级大于1.2MPa时,才能继续浇注和振捣砼。应对施工缝处已浇筑砼的表面进行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砼,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6)混凝土的振动棒插入时要快插慢拔,振点均匀排列,顺序前进,均匀振动。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一般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30cm~40cm ;7)板面混凝土随浇随抹平,在板面纵横方向每隔2.0m用短钢筋设找平标记一个,以便找平时控制楼面标高。

2.6 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混凝土的浇筑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浇筑的同时应先底板混凝土进行振实,底板和踏步混凝土应一起浇捣,保持混凝土浇筑连续向上推进,同时应抹平踏步上表面;2)确保连续不断地浇筑完楼梯混凝土,应在多层楼梯梯段的1/3处设置施工缝,且垂直于梯板面。

3 施工质量控制

1)配合比的设计应按《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进行,为使砼更加密实,有效提高砼的强度,应适当掺加矿粉,最后确定其理论配比;2)对设计配合比应进行多次试配,考虑砼的坍落度、保水性、粘聚性等因素,微调砼水灰比,在保证砼强度应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其可泵性满足要求,确定施工配合比。试配时同时试配出冬季施工配合比;3)各种材料的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的规定,所有原材料都必须经过复检合格方可使用;4)砼搅拌站应有专班,由商砼站总工负责,对砼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5)每车砼到现场后,经监理或我方检查坍落度后,方可入模,且生产运输均匀,尽量不使砼浇捣断档,不压车;6) 混凝土的泵送除应满足2.2小节中的要求外,正常泵送过程中,宜保持泵送连续性,尽量避免泵送中断,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也要保持泵送连续性。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充满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在泵送混凝土时,水箱应充满洗涤水,并应经常更换和补充;7)砼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根据混凝土的湿润状态确定,混凝土应保有足够的湿润,养护期应大于7d,防水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14d。

4 结论

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实例,以及笔者从事施工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以及混凝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工程实践效果表明,对本工程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解决同类工程的施工问题提供较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4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应用和施工质量控制都是其关键的环节。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1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施工必要性、施工技术要点、混凝土选择、施工具体要求、施工问题处理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1.1施工必要性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应用有着自身的必要性。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即建筑工程的整体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众所周知基础建设和房屋建筑等工程能够得以顺利的进行离不开混凝土的支持,这意味着混凝土的好坏将会在不同严重影响结构物的质量。除此之外,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施工必要性还体现在随着我国居民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商品砖,混凝上施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来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可靠的工程品质。

1.2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进行需要对于相应要点进行合理的掌握。在施工技术要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于钢筋的配置情况即其具体的疏密情况有着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在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清晰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与钢筋完全解除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保证的施工目的。即如果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和钢筋出现较为炼制的离析,则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崩开、钢筋锈蚀等问题,从而最终使得钢筋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对UI与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合理的掌握与应用就能较好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1.3混凝土选择

混凝土选择对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混凝土选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针对不同结构物和建筑工程不同的强度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和相应的施工设备。举例来说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群殴相应混凝土强度等级要高点(C4O一C50)。除此之外,在混凝土选择的过程中对于低层建筑、装饰混凝土、室内地面混凝土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5一C30间就可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1.4施工具体要求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有着具体的施工要求。这集中的体现在了施工缝的限制与后浇带的具体要求。即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各种大面积浇筑结构物开始逐渐变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原料限制、人员限制、施工机械限制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浇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提出相应的施工要求就能确保即使没有一次浇筑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工程质量。除此之外,在施工具体要求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停工、开工过程中固结的混凝土会造成很大的生产问题,因此这意味着建筑工程人员应当注重在生产过程中预留相应的施工缝从而能够更好保证施工质量。另外,在满足施工具体要求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的结构物的多样化并且各类拱、壳、薄壳等机构对施工要求较高,因此这意味着在此类的建筑物施工作过人员需要确保施工工艺的应用能够满足温度、湿度、工期等具体的施工要求。

1.5施工问题处理

施工问题的有效处理才是有效确保混凝土工程浇筑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施工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于耐久性的提高还需要施工和材料设计的有效结合。除此之外,在施工问题处理的过程中当进行工程实践过程时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有效避免因养护不当而引起的早期干裂问题,即通过延长浸水养护时间并且通过及时的养护以及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相关措施,来促进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得到的有效预防与解决。

2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提升桩基浇筑质量、优化建筑结构、提高施工要求、进行养护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2.1提升桩基浇筑质量

提升桩基浇筑质量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在提升桩基浇筑质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于不同结构物的浇注工艺建筑结构采取不同的桩基浇筑顺序。除此之外,在提升桩基浇筑质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当确保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的确保一次浇筑,而不应当留下缝隙。另外,在提升桩基浇筑质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浇筑顺序是从四角到中间,来使混凝土和钢筋接触充分,混凝土中没有气泡,来更好地确保最后形成的结构基础更加稳固,从而能够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混凝筑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持续提升。

2.2优化建筑结构

优化建筑结构对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优化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高层结构、多层结构建筑物的浇筑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顺序应该是竖向结构。除此之外,在优化建筑结构的过程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浇筑过程中先进行浇筑柱然后进行浇筑梁和板。另外,在优化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确保台阶式基础上的各层浇筑层均匀斌奇怪振捣结实,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效率的有效提升。

2.3提高施工要求

提高施工要求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提高施工要求的过程中鸿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提升混凝土浇筑的具体质量和品质。除此之外, 在提高施工要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施工工艺和浇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提高施工要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将混凝土建筑物进行整体分层浇筑,或者是采取二次振捣法来保证建筑物的强度,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可靠性的不断进步。

2.4进行养护工作

进行养护工作是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清晰浇筑成品的养护普通商品硅的标准养护期是30天。因此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应当注重严格把握周围环境和空气温度、湿度等容易改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过人员应当注重确认减值结构具体的使用年限,从而能够根据其具体的使用寿命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养护策略。另外,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棉被包裹、炭火炉加热、电热毯加热、加筑保温层等方式提高周围环境温度,达到养护混凝土的目的,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2.5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进行质量监督工作才能促进工程质量得到确实的保障。在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商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越来越好,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相应的质量问题。因此只有通过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才能有效确保问题的真正减少。除此之外,在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把握不同工程的不同点并且根据钢筋布置状况、浇筑类型、结构物用途工程量要求、工期要求等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合理性的快速进步。

3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和建筑工程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内容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l]陈学渊,陈军.自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J].建材与装饰一施上技术,2012,(5):25一27.

[2]刘海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闭.科学论坛一科学与财富(电子版),2011,(22):18一 19.

[3]范冉,常泰山.浅析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大科技-研究园地(电子版),2012,(14):44一46.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5

【关键词】施工缝;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

1.引言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板、梁、柱还是墙等,均要求从上到下进行浇筑。而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或是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有时不可避免要进行分层分段浇筑。不同时间浇筑的混凝土由于初凝时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结合面即为施工缝。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的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 对提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缝如果妥善处理,结构的整体性能得到保证,不会影响其安全性和使用性,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若处理不当,就会埋下隐患。如在汶川地震中,出现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破坏现象,常见的有:框架柱施工缝处呈现一圈水平裂缝, 下截面处部分混凝土剥落, 露出柱横截面;楼梯距平台段三分之一处(留设施工缝处)出现水平裂缝[1]。其原因大多为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酥松、接茬明显、渗漏水等。因在施工缝处的处理不当,施工缝极易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抗弯、剪能力及耐久性和使用功能降低,破坏很容易先在施工缝处产生,同时由于新老混凝土间变形不协调,引起很大的内应力,甚至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再考虑到施工质量易良莠不齐,能否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和施工质量,是保障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2.施工缝对结构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由于施工缝的存在,混凝土构件上形成一道天然的缝隙,无疑会对混凝土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施工缝的力学性能,Monks W L、沈蒲生等及Mattock Alan H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4]。其中,有施工缝混凝土构件的抗拉强度经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证明,无论施工缝面是否铺砂浆层,在施工缝处去除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的情况下,均不低于整体浇注混凝土;而有施工缝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也没有表现出与整体浇注混凝土构件的明显差异。在纯弯荷载作用下,施工缝对构件的变形能力及极限弯矩均没有影响,构件的裂缝宽度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构件的破坏截面均不在施工缝处;然而,当构件上有施工缝时,其抗拉强度将被显著影响,施工缝面的抗拉强度为整体浇注混凝土截面抗拉强度的41%-86%。即使结构构造相当好, 施工缝处的抗拉强度也会低于一次浇筑的混凝土。无论使用何种施工缝面处理方式, 施工缝的抗拉强度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同样,施工缝对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在施工缝处, 剪力通过黏聚力和摩擦力来传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对抗剪强度只有轻微影响。虽然经适当的处理,如在施工缝面使用黏结剂及粗糙的施工缝面均能对构件的抗剪强度下降进行一定的弱化,然而无论处理得多好,有施工缝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也不会超过整体浇注混凝土的85%。并且,在循环剪力作用下,如果接缝面的黏结破坏, 剪力的传递性能会疾速退化, 能传递的剪切强度只有单调荷载作用下的 60%。因此,保障接缝面足够的粗糙度和良好的黏结是非常必要的。

3.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及对比

3.1《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新旧版对比

我国GB50204《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三版规范在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992版的第4.4.19 条明确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应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软弱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 在浇筑混凝土前, 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 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2002版及2011版的第7.4.5条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确定。综合上述三版规定,可以得出,新版规定对于施工缝的处理方式留出了更大的灵活度,而旧版规定则综合考虑了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两方面因素, 可以作为施工缝留设位置及处理方式的参考。

3.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新旧版对比

我国行业标准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新旧版标准对施工缝的规定也进行了一定的变化。1991版第5.2.1条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5 MPa, 如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 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然而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物结构中,为了达到“强柱弱梁”,要达成这条规定是不甚可行的。第7.3.4条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应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或在梁、板面标高处留设水平施工缝。在2002及2010版第13.5.8条中规定:混凝土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大体积混凝土及结构复杂的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留设施工缝。同时规程也指出,凡是梁柱节点之混凝土强度低于柱混凝土强度较多者, 皆必须仔细验算节点区的承载力, 包括受剪、轴心受压、偏心受压等, 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 应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并且把施工缝设置要求划出,归入《混凝土结构施工指南》中,作为指导性意见。

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9.7条规定,混凝土墙体、框架柱的水平施工缝,应采取措施加强混凝土的结合性能。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的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4.施工缝常见处理方法及施工工艺

综合各新旧版规范,可以得出基本结论:施工缝应设置在受剪力、弯矩较小的部位,尽量避开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部位。同时还应考虑施工工艺限制,在指定部位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还应充分考虑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等因素,避免裂缝的产生。

4.1对于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情况,我国规范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处理施工缝与节点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处理方法有[5]:

(1)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高出不超过5MPa时, 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起浇筑, 使节点混凝土强度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相同,将施工缝留设在柱脚或者梁底;

(2)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高出超过5MPa不超过10MPa,且柱四周有现浇梁时,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起浇筑,并对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

(3)当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梁高出超过10MPa时,将混凝土交接面设在梁上,节点处混凝土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再浇筑强度等级低的,并严格控制在节点混凝土初凝前浇捣梁板的混凝土,并在梁板混凝土处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增加混凝土交接面处的密实性,减少因变形不协调产生的内应力。柱的施工缝可以留设在梁底或者梁板面, 当在梁底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柱内混凝土要浇至板的上表面。

4.2处理施工缝时,常用的施工工艺为:

(1)混凝土浇注间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其强度未达到1.2MPa 时,不能继续施工。此时继续施工会影响混凝土强度提高,破坏产生的裂缝将不可恢复,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 严重影响施工缝的质量,永久性降低该部位混凝土的性能。但是, 由于在工程施工现场缺少可靠的检测手段和保证满足这一条件的技术措施,实际上很多时候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还未达到 1.2MPa, 就又继续浇筑了。对这一问题, 施工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现象, 常常被忽略[6]。

(2)混凝土浇注间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强度达到1.2MPa 以上: 高、低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留设成垂直面和倾斜面,垂直面要在交接面处加封堵模板(钢丝网),混凝土浇筑前先将钢丝网用铁丝绑扎或点焊在附加钢筋上, 距离柱边缘500 mm或者距离与梁高相同的梁内, 该距离可视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适当调整。钢丝网的孔眼在 15 mm 左右。钢丝网可以形成高粗糙面,大大增加结合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同时便于截成小片和钢筋穿插,又利于混凝土排水排气减压,增加密实度,浆液可以从网眼微冒,但不跑浆;钢丝网可以作为永久性混凝土模板留在构件中。

其具体实施步骤为:将钢筋上的水泥浮浆刷净,对先期混凝土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将混凝土面凿出不规则走向的凹槽,凿毛深度控制在 20mm 左右,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咬合力;将原浇注混凝土表面上的水泥浮浆、松散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等清理干净。可以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进行处理,马上用钢丝刷或压力水在拆模后清洗表面水泥浆,使石子显露出来。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以提高接茬部位黏结强度,避免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紧密结合;将旧混凝土表面用清水冲洗,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状态,但仓内不能有积水,否则会改变施工缝处的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浇注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水泥砂浆,该砂浆厚度为10-15mm同标号水泥砂浆,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石子在水平施工缝处聚集而影响混凝土强度。也应先在垂直施工缝处刷一遍水泥浆( 水泥:水=1:0. 4);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分层布料、细致振捣并综合运用二次振捣、模外振等方法将施工缝附近新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使其紧密结合。浇注复杂部位的混凝土时还应提前预留空间和高度标示已便于下料和振捣。浇注高大墙身时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

5.结论

鉴于施工缝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及施工缝对结构构件抗剪及抗拉强度的显著影响,正确地处理施工缝对于维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可或缺。虽然我国规范对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施工缝的处理方式在实际现场施工时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施工中,为对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必须对现浇结构的施工缝进行仔细和恰当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孙治国,王东升,李宏男等.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4):114-124.

[2] MONKS W L.Treatment of construction joints[J].Concrete.1974, 8( 2) :28-30.

[3] 沈蒲生, 王济川, 韩建炎.施工缝预留方法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1990, 17( 11) : 25- 27, 22.

[4] Mattock, Alan H.Cyclic shear transfer and type of interface[J].Journal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1981, 107( 10) : 1945- 1964.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6

关键词:空心板梁聚苯乙烯泡沫芯模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段改建工程包含有新国道107分离式立交桥和贾鲁河大桥两座桥梁,共计有240片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其中新国道107分离式立交桥设计为4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32片,贾鲁河大桥设计为3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208片。

2工艺特点

聚苯乙烯泡沫材料自重很轻,外观尺寸可按要求自由加工,施工工序简单,施工成本低。在常规的空心板施工工艺上通过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材料作填充内模,将空心板内部空间完全填充密实,可以减少后期水害对梁板内部的侵蚀作用,增加桥梁的耐久性;同时还能在不改变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作业难度,加快作业进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提高工程质量。

与传统“钢芯模”相比,“聚苯乙烯泡沫芯模”施工工艺不需要拔除芯模,简化了梁板施工工艺,节省了人工与时间,提高了施工功效;避免了传统钢芯模抽拔时容易扰动混凝土的现象,提高了空心板施工质量;有效控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聚苯乙烯泡沫芯模的应用还方便了横隔板的设置,可提高空心板承载能力,减少或避免板底裂缝的产生。

与“空气胶囊内模”相比,“聚苯乙烯泡沫芯模” 施工工艺不需要充气、补压、放气、脱模等环节,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进度快,操作过程易于掌握,不需要专业人员控制充气程度、上浮度、脱模时间等要点;可以同时进行多块预制,不需拆模,节省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易于固定,能准确保持空心板内径尺寸,有效提高底板、顶板、腹板厚度合格率,避免了空气胶囊内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浮、偏位或胶囊充气后局部鼓包导致的空心板顶板、腹板局部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产生的严重质量隐患,保证了工程质量。

3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施工中采用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再安装聚苯乙烯泡沫芯模,然后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的二次浇筑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浇筑制梁台座安装侧模板安装底板和腹板钢筋穿钢绞线钢绞线张拉浇筑底板混凝土安装聚苯乙烯泡沫芯模安装顶板钢筋浇筑腹板和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养生预应力放张封端

4聚苯乙烯泡沫内模施工工艺

4.1施工准备

内模采用10~12.5kg/m3的发泡聚苯乙烯作填充内模,形状根据空心板梁的结构尺寸提前向生产厂家订购,进场后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前应将聚苯乙烯泡沫内模用透明胶带对接至设计长度,防止污染存放。

4.2入模

在梁板钢筋和外部模板制作安装完毕后,聚苯乙烯泡沫芯模暂不就位,等待空心板梁底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利用梁板设计钢筋和架立筋,准确安装聚苯乙烯泡沫芯模和定位钢筋,加固牢靠。安装时要迅速,以免底板混凝土达到初凝。

4.3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集中拌制,拌制出的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控制在8~12cm,采用平车运输,龙门吊吊送混凝土进行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从台座的一端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单片从跨中向两端进行,选用平板式(浇筑底板和顶板)及插入式振动器(浇筑腹板)振捣,振捣时防止碰撞预应力筋、模板及其他预埋件。

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按每层15~30cm分层进行浇筑,同时严格控制每层浇筑时间。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在1.5m以上。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达到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状。

在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同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5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浇筑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一次下料过多出现的漏振或过振,漏振会影响混凝土密实度,过振则会导致聚苯乙烯泡沫内模上浮或偏移。

(2)二次浇筑工艺中注意加强工序的紧密连接,快速安装聚苯乙烯泡沫芯模、绑扎顶板钢筋,确保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二次浇筑。

(3)腹板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两侧对称振捣,以防止聚苯乙烯芯模左右偏移,确保空心板腹板厚度及各部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4)聚苯乙烯泡沫芯模在板梁内平移时容易产生破损剥落的碎渣,应注意及时用吹风管吹除。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7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法 裂缝 处理 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change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building gradually to top, large, complex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large volume concrete is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housing construction,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etc. field widely.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volume concrete, often appear cracks and other quality problems. Grasp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processing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crack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for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

一、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超过1m以上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施工整体性要求十分高,混凝土结构体量较大,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水化热,出现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容易引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着体形大、混凝土应用量多、钢筋密、结构厚等特点。因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本文中,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工程综合效益。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振捣、养护三个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

当前,很多工程项目中在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时,其浇筑多选择泵送形式。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温度及坍落度,保证混凝土不存在分层与离析现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及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多采取混凝土分层浇筑工艺,在分层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并做好振捣措施,保证浇筑质量。混凝土分层浇筑形式主要分为斜面分层、分段分层与全面分层三种。

1.斜面分层

如在工程施工中应用斜面分层浇筑方式,则需要将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在混凝土自由流淌的过程中,形成斜面。进行斜面分层混凝土振捣作业,需要从底部逐渐向上部振捣。斜面分层浇筑混凝土方式多应用于长度较大的建筑结构中,这种浇筑方式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主要应用于不大于500mm的结构中。

2.分段分层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工艺多在结构厚度偏低,浇筑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下应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沿长边方向,将浇筑区域分为若干段,从底层开始浇筑混凝土,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长度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定长度后,进行第三层混凝土浇筑,直至完工。

3.全面分层

全面分层浇筑工艺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将整个模板划分出若干厚度相等浇筑层。混凝土浇筑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逐层浇筑,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完成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分层中,一般可以将其每层混凝土厚度控制在500-800mm范围内。

(二)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艺

因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体量较大,在进行振捣作业中,可以应用多个振动棒,合理安排振捣工作,避免漏振,振捣效果以泛浆为佳,保证振捣效果。及时安排混凝土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减少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艺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主要包括保湿法与保温法两种形式,其中保湿法应用最为广泛。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及浇水。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应用,合理安排养护时间,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控制在14d以上,矿渣水泥子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1d。通过设置混凝土温度测量器,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温度温度控制测量,采取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属于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整体性能影响较大。通过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并不是在荷载作用下直接产生的,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及膨胀变形。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且在结构约束作用下,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从而导致裂缝出现。总的来看,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不当、内外温差较大,养护不当等属于裂缝的主要成因。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尤其是在选择混凝土水泥品种时,应尽量选择凝结时间较长、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控制集料质量,保证骨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第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用冰水或深水井水进行拌制,降低集料搅拌温度,设置遮阳棚防止骨料暴晒引起骨料温度较高,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重要措施;第三,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缓凝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第四,在混凝土中掺入化学添加剂,改善混凝土整体质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及抗碳化能力,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第五,优化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避免在分层浇筑时出现冷缝等问题,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减少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可以提高浇筑层散热效果;第六,在混凝土浇筑中预留降温孔,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将冷却水注入预留降温孔之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内外温差,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第七,做好养护措施,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合理控制养护时间,避免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采取裂缝处理措施,减轻或避免裂缝对结构造成的破坏,实现工程质量。裂缝处理的措施较多,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填充法、化学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注浆法等。其中表面处理法分为表面贴补法及表面涂抹法两种。表面贴补法在防渗堵漏处理中十分适用。填充法主要是利用修补材料,对较宽裂缝进行直接填充,其费用较低,作业十分简单。注浆法在处理混凝土裂缝中应用较为普遍,对不同裂缝处理效果较好。化学灌浆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浆,可以有效提高结构整体性,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如裂缝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裂缝的存在对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等造成较大,此时则需要采取结构补强法进行裂缝处理。结构补强法主要包括预应力法、锚固补强法及断面补强法三种。针对裂缝大小及危害程度,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保证建筑项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为此,需要合理安排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应力,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减少裂缝,应在合理安排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应用添加剂等,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度应力;第三,加强振捣效果,重视混凝土养护作业,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裂缝,保证工程质量。

在本企业进行高炉基础及热风炉基础等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决定采取分层浇筑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混凝土添加剂与减水剂的应用,并投入毛石,毛石占混凝土总体积的1/3以上。毛石的应用,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增加混凝土强度,较少裂缝出现。通知实践发现,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毛石,可以为企业结缘投资700m3×260元,在保证大型设备基础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工程综合效益。

五、结语

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发普遍。然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因其体积大、混凝土应用量多、钢筋密、结构厚等特点,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从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合理浇筑工艺,做好振捣工作,及时安排有效养护。在大体积施工中,裂缝属于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质量问题,本文在分析裂缝成因的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实践证明,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采取措施控制及处理混凝土裂缝,在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春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8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和浇筑时间较长,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到位,易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本文浅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技术控制要素,以期降低工程质量风险。

1 施工工序及要点

1.1 施工准备

在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要点,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对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调试,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责任内容交底;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艺要点等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对施工单位报审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审批,对施工单位现场主要人员的配备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进行审查。

1.2 施工工序

地下水位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工序为:基坑排水清理基坑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混凝土浇筑养生。

1.3 施工要点

1.3.1 基坑排水。降水发排水分为7类,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挖基较深,坑壁不甚稳定的粉砂和细沙土质基坑,土层渗透系数为10-80m/d,通常采用坑外深井泵井点降水法开挖,降水深度较深,效果好。排水方法选择主要以地质、水文以及施工环境等情况确定。

1.3.2 清理基坑。在进行混凝土封底前,应清除淤积在基坑坑底淤泥和积水,并采取防水或排水措施,确保支模、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在无水条件下施工;基坑严禁超挖,开挖完成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处理后的基坑应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沉降。

1.3.3 支立模板。模板安装应保证结构物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内侧表面平整干净,线性顺直,不漏浆;模板支撑应规范,以保证模板在浇筑过程中不至于变形和走动。

1.3.4 绑扎钢筋。钢筋绑扎间距应均匀,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并紧贴主筋;不得随意切割主筋;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扎丝方向应向内侧各个方向错开,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

1.3.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每层布料均匀,避免成堆浇筑;分层浇筑时,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之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分层浇筑有利于混凝土散热。

1.3.6 养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及时采取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过程中里表温差不大于25℃,以防止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养护时间应根据使用的水泥品种控制,不利季节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2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控制

2.1 材料要求

水泥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温度;粗集料宜选用粒径为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集料采用水洗中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掺和料选用I级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早起水化热;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

2.2 配合比设计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及塌落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了完善粗集料级配、合理提高掺和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含量设计理念。所配置的混凝土现场塌落度控制为160-200mm;拌合用水控制为137kg/m3:水胶比控制在0.55以下;施工前配合比经验证7天强度31.5MPa,28天强度45.0MPa,满足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设计方案进入实际施工。考虑混凝土体积较大,浇筑时间长,西部地区早晚施工温差变化比较大等情况,配合比设计进行多次优化后确定最佳方案。

2.3 钢筋加工及绑扎

钢筋下料前,对各种规格的钢筋长度数量按照施工图进行核对;钢筋的下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数量、规格集中在加工棚中规范进行;加工时充分考虑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钢筋加工采用机械化加工设备,保证钢筋加工精度;加工好的钢筋运输至现场进行定位、绑扎成型;绑扎、安装时准确定位,钢筋绑扎间距均匀。严禁改变构件的配筋率,严禁随意改动钢筋长度、切割主筋和构造形式。

2.4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各种衡器的计量应准确,各种配料数量允许质量偏差严格按照《公路蚝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水泥±1%,粗、细集料±2%,水和外加剂±1%进行控制;砂石集料的含水量每日开工前测定一次,以后每隔4小时再测定一次,混凝土用水量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调整。混凝上拌合物须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严禁存在离析和泌水现象。

2.5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浇筑速度和浇筑工作不间断需要;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时仍保持和易性、均匀性和规定塌落度。

2.6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现场采用分层浇筑,浇筑厚度控制在300mm,浇筑顺序沿中间向两边逐渐推进;振捣器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器位移间距控制在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控制在50-100mm,每点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不可过振。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尽快覆盖洒水保湿养护,并立即开始开通循环水进行降温,通水冷却时间15天,测温管须有露出承台表面一定的安全长度。

3 混凝土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易产生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等质量缺陷。水分易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诱发钢筋锈蚀,降低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进行温度控制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后期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整体质量。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温度设计和温控检测设计,温度设计和温控检测设计应全面考虑工程现场环境条件、施工配合比、工程用原材料、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等因素。(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通常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内降措施通常考虑一是选择中、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二是合理增加混凝土掺和料和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有效降低总体水化热;三是在承台内布设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凉水,并进行温度监测,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结构开裂。外保措施一是利用内部降温的循环水蓄水保温,其温度可基本满足外表混凝土保温的要求;二是加强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裂缝。(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每天定时对各测温管进行定期温度测量,内表温差控制在25℃以内。

4 结束语

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其受地质、水文、施工季节等客观条件影响也较大,本文仅对施工工序、要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合理采取预控措施。

参考文献

[1]JTG/T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预控手册(混凝土桥涵分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9

关键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作为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和施工难题,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自身的施工工艺,更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实现和其他各种材料配合使用。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是当前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混凝土施工的前提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一般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到各种相关施工质量和施工措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过程记录。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骨料、细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过均匀拌合、浇筑密实,并且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之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有时候为了增加混凝土某些特性方面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各种外加剂。浇筑作为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重点,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和不同部位的浇筑方法

㈠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

1.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工艺: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2. 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工艺: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到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查卸料泵送至浇筑部位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㈡ 不同建筑部位的浇筑方法

1. 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柱高3 米以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米时应采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洞模板封闭严密,并用箍筋箍牢。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2. 梁板混凝土浇筑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浇筑。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3.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能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二、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和工艺

㈠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 混凝土申请:浇筑混凝土前,预先向搅拌站办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是否加抗冻剂以及浇筑时间等。

2. 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电工,随时检修。

3.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工拌和振捣用工具,以防出现意外施工缝。

4. 检查墙、柱插筋位置、数量,预埋件的位置、数量,预留洞的位置、数量,及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支撑系统强度、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㈡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1. 混凝土浇筑由远及近,随着混凝土浇筑,泵管及架子逐渐拆除,按区域流水施工。

2. 混凝土浇筑量大时,板及墙厚度较厚,为了防止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出现,除了设计上采取措施外,在施工操作上控制浇筑层厚度,并通过测温记录与保温覆盖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3.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为18~20cm,采用的浇筑坡度为1:6,泵车同时向后退着浇筑,泵口之间的距离应保证接软管后能左右交合。

4. 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道浇筑带前后布置三道振捣棒,前道振捣棒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砼密实,后道振捣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5. 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它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

6.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混凝土振实,应根据混凝土公司提供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cm。

7. 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混凝土振实,而下层混凝土气泡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

8. 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

9. 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面流到坑底,随混凝土向前推进,从集水坑或后浇带处抽排。

10. 泵送混凝土排出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定要认真处理,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在砼终凝前,用木抹子压光,使收缩裂缝闭合,然后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厚度根据混凝土温差值而定。

三、 建筑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㈠ 现场搅拌混凝土时砂、石料中若含泥量超标,应在混凝土浇筑前三天冲洗完毕,并在施工前按照规范要求取样和准确测定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从用水量中扣除含水量,准确增加砂、石料的用量,严禁边冲洗边拌制混凝土。

㈡ 大体积混凝土要注意控制施工冷缝的产生以及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在25 度以内,冬天保温措施要跟上,可以覆盖麻袋片、草栅等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夏天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要进行测温工作,可以埋测温计。如果通过计算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肯定超过25 度,可以通过埋设冷凝水管采取水循环的方式进行降温。

㈢ 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天浇筑混凝土。在天气多变的季节施工为防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㈣ 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时不得碰到钢筋或模板;罐车在等候进场时必须熄火,以减少噪音扰民。夜间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噪音作业,对强噪音设备(如混凝土地泵),加设隔音棚遮挡。

㈤ 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污水井,罐车在出场前均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减少粉尘污染。沉淀后的清水需重复使用。

四、结语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施工措施日益完善,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各种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也日益完善,各个施工环节逐步成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点。在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从配料、拌和、运输到浇筑,这些环节中,其中最关键的施工环节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工作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特别是混凝土表面不允许饰面时,浇筑工作就更为重要。而在建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混凝土的配比要符合浇筑的要求,现场浇筑过程要保证质量,浇筑后的养护也要细致。因此,只有通过精心的施工组织和周密的计划,搞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才有可能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李军.浅谈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与施工问题 《建材与装饰》.2012

[2]吕春海.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2013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0

关键词:斜坡屋面斜度单面支模 双面夹模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近几年来,建筑设计为追求外立面与周边绿地的整体协调效果,造型新颖、曲线多样的坡屋面结构大量呈现在群体住宅建筑尤其是别墅群中。但建筑公司在施工中,往往由于坡屋面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易造成屋面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极易引起渗漏。

2 工程概况

某地产集团深圳已建高端豪宅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36477.50平米,主要由低坡住宅、高坡住宅、五层叠拼住宅、八层复式住宅、八层平层住宅、幼儿园及商铺组成,包含24栋住宅和1栋幼儿园,其中7栋8层住宅、7栋5层住宅和10栋3层别墅。

该工程天面大部分采用斜坡屋面,坡度最小30°,最大64°。斜坡最长7.85m,屋面板厚仅150mm,采用C30混凝土,施工难度大。

斜坡屋面的施工难点主要体现在钢筋的配料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筑。因本工程作为豪宅项目,质量要求极高,且业主要求工期极其紧张。为此,项目部根据组团施工特点,先期选择了2栋楼进行斜坡屋面施工试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进和大范围施工。主要采用单面支模方法进行30-45°斜坡屋面施工,采用双面夹模方法进行45-64°斜坡屋面施工。

3单面支模斜坡屋面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3.1 工艺原理

本施工工艺与普通楼板施工方法类似,即采取安装斜坡底面模板(必要时再在钢筋面上附加一层钢丝网)进行砼浇筑、拍实,通过控制砼配合比、分层设置快易收口网等方式防止因斜坡坡度而导致的砼滑落、离析现象。

3.2材料要求

针对坡屋面板厚较小,钢筋较密的特点,结合设计要求,斜屋面采用补偿收缩砼(C30细石+UEA),技术要求如下:

1)砂宜采用中砂,并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砂率控制在0.42;

2)粉煤灰掺量小于22%;水泥用量大于275kg/m3;

3)UEA高效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9%;

4)斜屋面梁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0mm~120mm;

3.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3.1工艺流程

3.3.2操作要点

(1)模板工程操作要点

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处采用座浆处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2)钢筋工程操作要点

因斜屋面板厚一般较小,扣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剩余两层钢筋内间距很小,如本工程仅有70mm,再加上马镫、混凝土塌落度等的影响,混凝土的下料阻力很大,影响了混凝土浇捣的密实度,特采取如下措施:上下层钢筋错位绑扎;在双层钢筋网之间应增设有效的支撑马凳筋,支撑马凳筋为Ф12,间距不大于600mm×600mm,同一方向上的支撑不少于2道,且距板筋末端不大于150mm;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接触点采用点焊,同时在其周边2~3道范围内的上、下层钢筋网也采取点焊,以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

(3)混凝土工程操作要点

考虑到斜屋面斜坡较长,为保证浇筑质量,避免产生冷缝,应在斜坡长度方向上每隔1m设一道快易收口网,分层、绕屋面循环对斜坡屋面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有必要时,可适当考虑添加缓凝剂,避免混凝土搭接前产生冷缝;采用φ30小型振动棒振捣,选派找平大工,即时跟进拍密实;浇筑混凝土时在模板面上口临时设置50cm高的挡板,避免浇筑时骨料滑落。

混凝土养护应在初凝后立即进行,前期盖湿麻袋,后期淋水养护7d,从而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淋水养护7天后,在操作架撑脚与砼板面交接处,凿出喇叭口凹槽,割掉撑脚钢筋,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添加适量防水剂)分层填压抹平。

4 双面夹模斜坡屋面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4.1工艺原理

考虑到斜屋面坡度超过45°时,如若采用单面模板施工工艺,由于坡度太陡,在振捣过程中往往造成混凝土滑落、离析现象,因此,为保证屋面形状和厚度,必须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施工工艺。

本施工方法是在按要求安装好坡屋面底层模板后,再沿环屋面处按要求安装好面模并预留适当宽度适中的浇筑槽,然后依据坡屋面的走向沿坡底至坡顶的方向布置竖向龙骨和横向钢管,竖向龙骨与底层模板间通过限位止水螺栓进行夹固、定位,以此来控制结构的厚度及安装面层模板的依据。中间预留的浇筑槽面模按放样结果事先分级预制,安装时将事先预制的面层模板摆放进竖向龙骨之间,通过铁钉将面层模板与竖向龙骨钉牢即可。泥水工绕坡屋面四周从预留浇筑槽浇筑已安装好一级模板的混凝土,木工绕坡屋面四周封闭浇筑槽,每封闭完一层浇筑槽后即可从第二级浇筑槽浇筑下一层混凝土。采用逐层浇筑、逐层封闭的方法、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4.2材料要求

1)梁板模板采用胶合板,规格为915mm×1830mm×18mm,竖向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双拼,面层模板侧压骨采用300mm长的50mm×100mm方木。

2)止水螺栓规格可采用φ12,止水片规格采用50mm~80mm ,配蝴蝶扣或螺母,形成固定支撑体系。

3)支撑采用φ48钢管,其间距、排距经计算后确定,并按规定布置好水平撑及拉撑。

4)针对坡屋面板厚较小,钢筋较密的特点,粗骨料宜采用5mm~20mm碎卵石,塌落度控制在140~160mm,易于浇筑密实。

4.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3.1工艺流程

4.3.2操作要点

4.3.2.1模板工程操作要点

(1)分层厚度的确定

已封模板的宽度与预留浇筑槽宽度之和成为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见图1,第一层除外),控制在1520~1830mm(915mm+915mm,即二块胶合模板规格)。其中浇筑槽宽度最大为一块胶合模板宽度,已封模板宽度控制在915mm(一块标准模板规格),这样既能较好地处理混凝土的下料难度、振捣难度、模板后封闭的稳定性以及确保每层混凝土的施工不出现冷缝等矛盾,又有效地节省了材料。

(2)浇筑槽位置的确认

按分层厚度的确定原则可大体确定浇筑槽的位置,但还应考虑如下几方面:1)水平框架梁、水平次梁等的水平方向混凝土梁上口均应设置混凝土浇筑槽。否则梁内混凝土无法振捣密实;2)按图1留设后封模位置,否则振捣棒很难正确插入梁内或板内振捣,从而引起混凝土不密实;3)浇筑槽由上向下排列,同时天沟等复杂处也应留设浇筑槽。

(3)竖向龙骨、止水螺杆设置

竖向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双拼,布置间距依据预制的面层模板模数级而定,竖向龙骨双拼间的空隙用小木条夹钉(见图2及1-1剖面图)。

竖向龙骨与底层模板间固定采用对拉螺栓高度限位加焊止水片,限位止水螺栓采用Ф12,布置控制在600mm~800mm左右,浇筑槽内原则上不设限位止水螺杆。这种做法不但能保证结构厚度,还能延长渗水路线,增加对渗透水的阻力。止水片与螺栓应满焊严密。

(4)后封模板封模施工

1)封模流程:清理浇筑口边混凝土向浇筑口内放入预制好的封口模板对齐复核,用铁钉将侧骨与斜坡面竖向龙骨钉牢由上至下插入锁紧钢管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2)注意事项:压紧后封模板用的钢管应在支设整体模板时预先放入,以免后期无法放入。后封面层模板经放样予以事先预制好,不足处经现场放样后确定,这样一方面便于模板安装、周转,节约材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混凝土浇筑及在施工中检查混凝土浇筑是否密实,可适当的减少混凝土上、下层搭接时间,减少冷缝产生。

后封面层模板预制时两侧边加钉300mm长的50mm×100mm侧压骨,宽度应小于浇筑槽10mm(两端各5mm),以便于面层模板安放。安装时将面层模板的上边缘与竖向龙骨的下边缘对齐,通过铁钉将面层模板的侧压骨与竖向龙骨钉牢(见图2及2-2剖面图)。

4.3.2.2钢筋工程操作要点

⑴为了避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板面钢筋下陷,保证板筋的有效高度,在双层钢筋网之间应增设有效的支撑马凳筋,支撑马凳筋不小于φ10,当板筋≥Φ12时,间距不大于1000mm×1000mm,当板筋<Φ12时,间距不大于600mm×600mm,同一方向上的支撑不少于2道,且距板筋末端不大于150mm。

⑵钢筋相互间应绑扎牢固,以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接触点采用点焊,同时在其周边2~3道范围内的上、下层钢筋网也采取点焊,以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

4.3.2.3混凝土工程操作要点

(1)在檐口搭设宽850mm的操作架,并同时作为安全防护架。在屋面径向设置4条600mm宽的斜道,上钉防滑条,按施工操作进程随时移动;在面层模板上钻Φ20mm@500mm的排气孔,防止水化热的影响。

(2)浇筑混凝土时,以斜屋檐为起点,绕屋面一周循环浇筑,浇筑完一层后即可封闭上一层预留面层模板,逐级逐段封闭面层模板,然后逐级浇筑混凝土,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对于结构尺寸较大的,周长较大的坡屋面,应在施工前根据每层混凝土浇筑的速度,计算好浇筑时间。如有必要时,可适当考虑添加缓凝剂,避免混凝土搭接前产生冷缝。

(3)采用小型振捣棒(Ф32),使得振捣棒在600~915mm宽的浇筑槽内自由插入,并在150mm厚的板内(钢筋间的净距离为70mm)振捣混凝土,同时能避免棒径过大,振弯钢筋。浇筑过程中采用小锤敲击检查是否已浇筑密实。

(4)待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拆除面层夹模板,拆模时应小心,严禁乱撬,以免造成止水螺栓松动。拆模后由抹灰工以刮尺、铁板收面,加浆压面。

5 对比分析

以上通过工艺原理、材料要求以及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各分项工程操作要点分别将双面夹模和单面支模施工方法进行对比,从中不难发现,单面支模主要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来克服因斜屋面坡度而产生的混凝土滑落、离析等现象,通过人工拍实的方法保证屋面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和表面平整,通过后期防水加强处理消除施工缝部位、操作架撑角部位等薄弱处的渗、漏现象,整个过程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在45°斜屋面施工过程中,为达到同样的质量要求,单面支模施工方法相对于双面支模施工方法,模板、人工投入费用大大降低了,施工周期也大大缩短了,有效地保证了工期的实现,规避了工期延误的巨额处罚。

而当斜坡屋面坡度超过45°,此时,难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流动性来克服混凝土的滑落、离析等现象,应采用双面夹模的方法。采用本施工方法其投入费用相对单面支模要增加投入22%左右,施工周期相对也增加了45%;但是相对而言,采用双层模板后,可提高浇捣混凝土工效,降低混凝土因滑落而造成损耗,以及表面不平整增加的抹灰量,避免了屋面防水卷材铺贴时出现空鼓。从长远上看则克服了以往施工中给坡屋面混凝土结构留下的渗、漏隐患,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避免了以往由于结构渗、漏而返工修补所造成的延误工期及其经济损失,其创造的潜在经济效益远大于增加的投入。

6 结束语

本工程已全部完工,斜屋面施工质量达到预定效果,获得业主方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