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规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05:01:18

厂房规划

厂房规划篇1

结合我区实际,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规范厂房区建设意见的通知》豫政办〔〕6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使用规范厂房加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意见》郑政文〔〕134号)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规范厂房建设作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着力构筑中小企业投资守业和衔接外来投资项目的有效载体,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厂房建设的原则、范围、规范

(一)原则:规范化厂房区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总体规划。

(二)范围:全区工业聚集区都必需建设和推广规范厂房。其中一期建设200亩。

(三)建设规范:新建规范厂房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使用规范厂房加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意见》郑政文〔〕134号)文件规定建设。规范化厂房建设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层高原则不低于3层。

三、规范厂房的开发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一)政府主导模式。自行招商。

(二)单一模式。即交给企业自行运作。

(三)政企联合模式。风险共担。政府以土地入股,开发商投资建设,成立股份制公司。

企业、投资开发商、银行四方联合互动的原则。一期工程实行区政府牵头组织。

投资建设及征地款的前期支付,区政府负责料理前期征地、规划的各项手续。规范厂房的招商工作(征地款将于企业向银行实行按揭或企业直接购买时收回)

结合自身生产需求,企业根据规范厂房建设要求。与开发商签定建设协议,量身预定规范厂房,并向开发商支付定金。

依照规划要求,投资开发商向政府交纳保证金。投资规范厂房建设(待工程完成90%时政府将退还其交纳的保证金)

银行与购买方签约料理规范厂房的按揭手续。

四、目标任务

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年6月底完成工业园规范厂房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年年底一期工程实现交付使用。

五、组织机构

进一步加快建设工作进度,为切实加强对我区规范化厂房建设工作的领导。根据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惠政会纪〔〕10号)要求,决定成立区规范厂房建设指挥部(详见附件)具体负责规范化厂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六、任务分解

各工作组要明确时间进度,第一期规范化厂房建设分三个工作组。齐头并进,同步开展工作。

(一)规划土地建设组

组长:

责任单位:区规划分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交通局

责任人:

完成工业规范厂房园区内的道路及排水主体工程修建。任务:做好规范厂房建设用地的规划、用地手续操持。

规范厂房建设所需的各项环评手续,时间要求: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规划的申报、审批手续。建设规范厂房所需土地的集体土地使用证的操持、申报国有工业用地的各项手续;8月底前完成规范厂房园区内的道路、排水工程建设;11月底前完成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料理工作。

(二)征地弥补拆迁组

组长:

责任单位:

责任人:

任务:完成项目用电工程、被征地村民弥补及围墙的建设

征地村民的弥补工作,时间要求:年6月底前完成开工前的用电工程。施工场地围墙的拉建工作。

(三)项目组织协调组

组长:

责任单位:区经委、财政局、商务局、各镇办

责任人:

统筹工程进展,任务:沟通协调联系。建立规范厂房项目库,做好工业项目的引进

督促开发商完成开工前的厂房设计;7月初正式开工建设;7月中旬完成规范厂房项目库建设;12月底前完成第一期规范厂房建设任务。时间要求:年6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入驻单位的筛选并与开发商实行对接。

七、保证措施

厂房规划篇2

【关键词】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立面设计;通风设计

1.引言

对于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全长的生产工艺、交通运输以及建筑群体景观等综合考虑完成。同时应当确定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以及相互关系;合理地组织人流、货流,避免出现交叉以及迂回问题;对于道路设计方面还应当同时满足消防要求。针对厂房的各单体设计,则应当结合总图布置的要求从而确定出厂房平面布置,以及厂房立面设计等。

2.项目概况

某办公厂房规划用地位于海南省西南部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内。地形基本呈长方形,长173米,宽77米。用地范围内为空地。工程现有场地内无建筑物,只有一些野生植物,地势高差较大。建设场地内不存在基岩或强风化岩,场内无对兴建综合楼和厂房不利的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水、电、气、交通等各方面配套也没有大的困难。规划用地为13333.33平方米,拟建总建筑面积为6052.05平米。用地性质为工业厂房用地。现状界内用地上为空地,较平坦,东北部地势较底。

3.厂房设计理念

针对本厂房项目处于新加坡-香港-上海-大阪国际海运主航线的中间位置;同时洋浦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6级以上大风率仅为0.06%,各种工业污染易于控制与处理,环境代价低,投资成本低。为此对于本厂房的建筑设计,从理念上设计出的厂房应当显示洋浦独特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特征;兼顾工业发展与人类自身舒适性;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对于厂房的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运用超前的建筑美学设计理念,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创造高起点、高标准的木业包装企业。运用当代技术手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实现新型包装业的鲜明特色。

4.厂房设计布局实施

(1)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对本厂房总体规划设计上,首先整个用地的规划风格采用了现代的处理手法,显示现代工业的一种美感,在简洁的造型中不断地蕴含着对于物流中心规划的缜密思考。简洁而不简单,这正是国际化的一种表现,建筑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同时,又体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于设计主旨的把握。对厂区入口设计上,把主要出入口位于规划用地西侧,次要出入口位于用地西北侧。同时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构筑物,增强入口的导向性,引起人们的注意。

(2)功能分区设计。结合本厂房功能分区,把本厂房规划分区为办公区和厂区。厂区占据规划用地大部分面积,其中厂房面积为3936平方米。厂房分布于区内东南角,这样减少了对综合楼的交通及噪音问题,同时也方便货物进出、节约交通面积、提高交通效率。该规划设计共设有三栋厂房,都设有环形消防通道。厂房均为一层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烈度为7度;其中2号、3号厂房为丙类仓库,可存储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难燃烧物品及不燃烧物品,其它仓库均为丁戊类仓库,可存储难燃烧物品及不燃烧物品。办公区(综合楼)位于主要出入口的西侧,包括办公室、食堂及宿舍,满足功能需求并方便与外界以及各厂房之间的联系。

5.厂区单体建筑设计

(1)厂房的采光设计。对于厂房采光设计,首先应考虑采取天然采光,白天厂房室内可以通过窗口而取得天然光线。由于天然光线质量好,可有效地降低电能消耗。当天然采光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设计辅以人工照明。厂房的采光设计就是根据室内生产对光的要求来确定窗口的大小、形式及其布置、保证室内采光强度和均匀度,以及避免眩光。厂房采光面积的多少,应根据不同生产情况对采光的要求,按采光系数的标准值进行计算。对厂房的采光方式主要有侧面采光、顶部采光如采用天窗;混合采光如采用天窗加侧窗,即使采光面积相同,但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导致采光效果也不尽相同。

(2)厂房自然通风设计。通风有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鉴于对厂房采取机械通风依靠通风机来实现通风换气的,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风力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来实现厂房的通风换气,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办法,但易受外界天气条件的限制,通风效果不够稳定。除个别的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厂房和工段采用机械通风外,对于一般的厂房应当采取主要通过自然通风为主;辅之以简单的机械通风。为有效地组织好自然通风,在剖面设计中应当能正确地厂房剖面形式,合理布置进风口、排风口的位置,使外部气流不断地进入厂房室内,迅速排除厂房内部的热量、烟尘等。

通常情况下,对于厂房的室内自然通风的形成是热压作用和风压作用的综合结果。从组织自然通风设计的角度看,风压通风对于改善室内环境的效果比较显著。但是,由于室外风速和风向经常变化,在实际通风计算时只考虑热压的作用,尽管各个风向的频率不等,但是风可以从任何方向吹来的。考虑这点出发,本厂房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各个方向都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合理地组织气流,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同时本厂房为了有效地增大厂房内部的通风量,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尤其是夏季主导风向的影响。

一般来说,进风口正对出风口布置,会使气流直通,风速较大,但风场影响范围小。把进风口正对着出风口的凤称为穿堂风。如果进风口、出风口错开,则风场影响范围增大。避免出风口都开在正压区一侧或负压区一侧的布置。为了获得舒适的通风,开口的高度应低些,使气流能够作用到人身上。高窗和天窗可以使顶部热空气更快散出。室内的平均气流速度取决于风口的开口尺寸,通常取进风门面积、出风口面积相等为宜。

(3)厂房的立面处理的关键在于路面的划分、门窗的形式。对于厂房的墙面大小、窗墙比例以及材料质感、明暗色调;门窗大小位置以及组合形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厂房的立面效果。在厂房外墙面开门窗一定应根据交通、采光和通风的需要,结合结构构件,利用柱子、勒脚、挑格线、遮阳板等进行设计,使厂房立面简洁大方,比例恰当。工程实践中,立面设计常采用垂直划分、水平划分和混合划分等手法,具体如何划分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一定规律,如开带形图形成水平划分,开竖向窃结合垂直划分,开方形窗形成有特色的几何构图或较为自由的混合划分。

6.结语

在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业设计的重要部分。仅仅地把建筑设计局限在以简单拼凑方法将限制了建筑设计的创造性。通过结合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厂房设计应当采取全局着眼的统筹安排,为生产与生活筹划室内、外空间的工作采取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同时应当把厂房立面等设计成现代化具有特殊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厂房规划篇3

【关健词】厂区规划;生态;设计要求;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094-02

工业厂房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业厂房的设计与规划应满足一些基本要求。近年来,工业正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现代工业厂房发展迅猛,通过对种种表现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厂房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出明晰的发展趋势。

一、厂区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对每个厂区来讲都是件大事,规划既能描绘反映现实,又能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不仅是工厂建设所依据的蓝图,也是整个企业的缩影;既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全盘构思的体现,又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工厂就可以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混乱而不合理的建筑定位,整体布局形成理性、有机的统一体,给人以清晰明快、有条不紊的印象,从而实现合理布局、科学有序、条块分明、近远结合的建设目标。规划顾及现实与发展,考虑到远景建设的需要,在厂区平面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各建筑单体比例和谐、轴线合适,从而使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步入理性轨道。厂区规划的必要性不在于规模的大小,无论大厂区小厂区都应该有厂区规划,大厂区有大厂区的规划,小厂区有小厂区的规划。合理规划不仅对初期建设投资及续建资金的准备与投入具有明显节约作用,也对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产品可信度大有益处。

二、厂区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对我国工业厂区,国家明确提出,工业厂区开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不应很严重。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厂区开发量大,未能及时而有效地制定相应实施法规,故而仍造成许多遗憾。工业厂区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担忧。因此,我们在对工业厂区进行规划时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可以运用保护原始地貌走势、重视规模林地建设、开拓绿色经济、实施适应气候的生态策略和保留原状生态环境等措施,使重视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均衡观念在工业厂区规划中得以体现。

1、依坡就势,保护原始地貌走势

原始地貌不仅是地形景观问题,它还是自然水系存在的根据。改变了原始地形,有可能会破坏水系的水源,切断了水系走向,那些赖以水生存的植被也可能会失去,由水系带来的湿地也可能会失去。失去的这些自然资源也许不在我们项目用地范围内,可能在水的下游,但环境概念是一个整体的大范围的概念。水系是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保卫水源是创造和维护水系的最重要的手段。水源不单纯是泉和水的上游,基地的汇水势态也是重要的水源,而水势态是要依靠原始地貌来保持的。破坏了原始地貌走势,就破坏了水系。这里所说的,是保护原始地貌走势,并不是保护原始地貌,因为工业厂区的开发建设不可能完全维护原有地貌,但规划在改变地貌时,地貌的总体走势、汇水分配比例不宜改变,这样,水系资源才不会消失。许多设计常挥手挥出一片湖面,形状怎么美,水面多么大,但它是否能存在?能否持久存在?并没去考虑。水面应根据汇水面积和降雨量来设计,当然可以考虑中水、净水的适当汇水、补充。同时还应根据降水和蒸发量的平衡,以水深和水面大小来调整蒸发量和降水的平衡关系。还应考虑水系流径和土壤渗透的损失。

2、重视林木、重视规模林地建设

植被可贵,而林木在植被中最为可贵。成片的乔木林与相同面积的草坪相比,它们的制氧能力相差26倍。此外,成片乔木林在水土保持、保护地表植物、保护空气湿度等方面有着特别的作用,是草坪、花卉、灌木丛都无法比拟的。

大片草坪上的孤立乔木也有一定的生态平衡作用,但它更主要的是景观作用。而要追求生态平衡作用,重点是重视规模化乔木林地的规划与建设。人们把这种林地看成是城市的绿肺,所以在工业厂区规划建设中,成片林地的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点。曾经一时,草坪广场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城市广场上设立大片草坪,工业厂区也大做草坪。草坪广场与硬地广场相比,当然要好得多,但与树木相比,就生态能力而言,那太微弱了。草坪需要很多水去养护,有时还要加入除虫剂和肥料,由此又相应带来一定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人均用地紧张的国家,国土资源应当被有效的利用。土地是重要资源,土地的有效利用是和高效利用是生态观念的重要出发点。在绿地规划中,集中成片和建立规模化林地是绿地的土地高效利用的手法,是一种生态观念的体现。

3、绿色经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工业厂区开发中,如果花很多土地去建设园林绿地,很可能会减少开发商的经济效益,而影响开发者探询生态道路的积极性,就会使生态观念的落实遭受挫折。因而,应当在较大面积的绿地建设中,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发展速生林木、经济林木、果木及依靠植被的产业,以绿养绿、以园养园,才能使园林绿地建立在充实的经济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

工业厂区开发建设是一种市场行为,因而在工业厂区规划中主张贯彻落实绿色措施,也应贯彻以经济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成规模的工业厂区、高科技厂区应当成为综合性城市区,而不宜仅规划成一个纯工业区。而作为综合城市区,将绿地建设成为以绿色经济相辅的绿地应当是有前途的,是有生命的。

4、适应气候,实施建筑的生态策略

生态观念不仅体现在规划上,同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厂区规划也在建筑设计上引导它们实施和采纳适应气候的生态策略。在工业厂区中的建筑,有些因工艺要求需要很大的空间,建筑很长很宽,很难以小进深建筑满足要求;还有的建筑需要特别的人工环境,如洁净等需要,这就不能采用自然通风。但是,只要有牢固的生态观念,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功能要求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适应气候的或有限度适应气候的建筑。

比如,在南方很多厂房都达到几万平方米、近十万平方米规模,像这样的大厂房是不可能采用空调的,而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又如何保证工人的生产环境条件和适应气候呢?设计采用了较大的层高,大多达到8 米高;并普遍采用高大天窗作为采光和排风口,在建筑四周围护墙的下部设置大面积进风窗或进风门,以构成低部进风、顶部排风的自然通风条件。四周外墙的上部不设窗或仅设固定采光窗,以防止通风短路而减弱自然通风的效果。

5、尊重自然,保留原状生态环境

工业厂区规划设计中,有时会遇到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而作为厂区又无能力去整理和改造,也许是将来的事,也许是更大范围各高层次的事。作为工业厂区范围无法控制的环境,不宜在规划中轻意改变,否则会造成其它意想不到的问题。澳大利亚一位建筑师说:要轻轻地把建筑放在大地上。其实,在规划中,在满足工业厂区功能要求时,轻轻地尽可能少的扰动大地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三、工业厂房在设计时应满足一定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工艺是工业厂房设计的主要依据,生产工艺对建筑提出的要求就是该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在建筑面积、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剖面形式、厂房高度以及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厂房所需的机器设备的安装、操作、运转、检修等方面的要求。

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工业厂房的坚固性及耐久性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年限,由于厂房静荷载和动荷载比较大,建筑设计应为结构设计的经济合理创造条件,使结构设计更利于满足坚固和耐久的要求,并且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改建扩建的可行性,严格遵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及《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柱距、跨度、柱顶标高等),以便采用标准的通用的结构构件,使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从而提高厂房工业化水平。

3、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要保证厂房内部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对散发出的有害气体,有害辐射,严重噪声等应采取净化、隔离、消声、隔声措施,美化室内外环境,注意厂房内部的水平绿化,垂直绿化及色彩处理。

四、现代工业厂房发展趋势

1、工业厂房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采用高科技及设备以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产品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和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采用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利用高科技材料,满足工业厂房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工业厂房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厂房规划篇4

为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优化工业生产布局,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结合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我镇实际,制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槐泗镇创业园规划建设面积60000平方米,建成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100%,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创业园。

二、建设模式

创业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产权、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开展,采取镇、村共建的模式,镇和村共同作为投资主体。镇负责土地征用、平整和水、电、路、围墙、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各村负责建设标准化厂房,并交纳每平方米40元的配套费(在区奖励金中扣除)。标准化厂房建成后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标准化厂房只可租赁不得出售。

三、推进措施

1、规划布局。创业园建设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集约高效、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创业园内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行政办公、商务活动和仓储用房实行统一规划、设施共享、配套共享和资源共享。标准化厂房在尊重各村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设计,原则上每村2500平方米左右。

2、资金筹措。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和规划设计费用由承建村自筹,各村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精心算好创业园租金、税收的收入账和建设、资金、管理等成本账。

3、建设要求。各村要按照规定通过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确定施工单位,并由镇纪委监督标准化厂房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合同报镇审核。各村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工程竣工后由镇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各村必须对工程质量、安全施工进行全程监督。

4、厂房招租。各村在规划建设创业园标准化厂房的同时要及时开展招商招租工作,吸引广大中小企业及外来投资项目落户创业园。入园项目须经镇审核,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高耗能的项目不得进入创业园。各村与承租方所定协议须报镇备案,并严格按照相应规定收取租金。

5、运营管理。创业园的物业管理由镇企管站统一负责,管理机构和物业的运营费用,由各村按照标准化厂房面积每月每平方米0.25元收取,向企管站交纳。

四、奖励办法

1、创业园标准化厂房经验收合格后,兑现区给予的奖金。

2、涉及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区级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审批费用按照区相关文件规定减免。

3、入园企业新增税收镇级留成部分按50%返还给村。如由村招引外资企业入园,则按注册资本金实到帐外资数每100万美元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给予所在村奖励。

五、其他

1、创业园标准化厂房由村主动申请,经镇审核批准后在规定区域建设,闲置不建设的,视同放弃相关权利。

2、创业园由镇村共建,创业园的土地所有权归镇政府,标准化厂房的产权归各村所有。创业园的土地及标准化厂房不得用于各类抵押或抵偿。各村不得以任何形式出让标准化厂房,违规出让的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厂房规划篇5

为加快镇村(居)工业项目集中,盘活镇村(居)存量资产,提升标准化厂房建设水平,推动镇工业集中区、农民创业园和村(居)创业点建设,实现镇村(居)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中集约、特色化发展为导向,以规模企业培育为核心,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以存量土地盘活为基础,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强镇战略,促进镇村(居)工业项目集聚、产业集群。

二、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镇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税收2千万元以上。从现在起至2015年底,每年在全镇实施“4445”工程,即:每年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税收500万元以上。

(一)镇村(居)工业经济年度重点发展目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不少于4个,实现新增规模工业销售不少于0.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税收不少于500万元,新增外资企业和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分别不少于1个。

(二)镇村(居)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集中年度目标。新建两层或两层以上标准化厂房不少于4万平方米,落户镇工业集中区或农民创业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4个,新增村居创业集中点不少于4个。

(三)镇村(居)盘活存量土地年度目标。盘活存量土地不少于40亩。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水平。按照“统一规划标准、统一外观设计,集中连片、集约用地”的原则,规范镇村(居)标准化厂房建设。

1.科学规划。镇标准化厂房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镇里规划建设镇工业集中区;人口集中、盘活存量土地面积较大的村居,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条件比较好或有少量盘活存量土地的村庄,规划建设村居创业集中点。标准化厂房建设设计方案必须报经招商办、国土、村建等相关部门审核,并经镇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批准,上报县里审批后方可施工。标准化厂房建设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新建厂房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2.集中布局。对盘活的存量地块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避免零碎分散使用。镇工业集中区连片建设的标准化厂房不少于3万平方米;农民创业园连片建设的标准化厂房不少于1万平方米;村居创业集中点连片建设的标准化厂房不少于0.5万平方米。镇标准化厂房建设原则上60%建在镇工业集中区,30%建在农民创业园,10%建在村居创业集中点。

3.节约用地。新建的标准化厂房必须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单栋标准化厂房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0。

(二)盘活存量土地,强化用地保障。充分挖掘全镇所辖范围内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满足标准化厂房建设用地需要。严禁在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上建设标准化厂房,严禁建设单层厂房。

1.盘活存量建厂房。对企业厂区存量土地以及镇村(居)宜工零星存量土地,包括原有企业闲置场地,废弃的校区、村部,关闭的窑场、矿业塘口,镇机关办公场所内的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利用,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

2.整理庄台建厂房。对宜工且条件较好的村庄庄台进行整理,腾出存量土地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

3.插漏补缺建厂房。对以前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区内已转为集体存量土地的空闲土地,用于新建标准化厂房。

4.拆旧盖新建厂房。对年久失修以及利用率不高、有安全隐患的厂房进行拆除,用于新建标准化厂房。

(三)加快项目集中,推动集聚发展。大力推进镇工业项目集中,凡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年纳税达到l万元/100平方米的项目,向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凡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向农民创业园集中;凡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三来一加”项目,向村居创业集中点集中。入驻新建标准化厂房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报经镇、县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得入驻,不纳入目标考核。

(四)加强帮办服务,壮大规模企业

1.跟踪服务。强化培育规模企业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挂钩帮扶措施,重点解决企业资金、用工、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加快申报。积极引导和鼓励拟培育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对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为规模企业。

3.规范管理。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按章纳税,对投产不达效、不进规模、不在本地开票纳税的企业,对照合同予以清理到位。

(五)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

1.标准化厂房建设补助、奖励。凡完成新建标准化厂房年度目标任务且符合集中连片建设标准的村(居),对新建的2层标准化厂房,按最高1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对3层及3层以上的,按最高15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补助以分期借款的方式先行支付,其中,厂房第一层完工时拨付借款总额的40%,厂房全部竣工时拨付借款总额的30%,企业投产达效时拨付借款总额的30%。对逾期未开工、未竣工,或已建成标准化厂房未充分利用的,借款予以追回。对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村(居),每建成3000平方米奖励3万元。

2.用电扶持。凡利用村居庄台闲置土地、废弃厂房新建标准化厂房并兴办“三来一加”项目的,在用电设施建设和电费上给予优惠,费用按最低标准收取。

3.规模企业培育经费奖励。对完成规模企业培育年度目标任务的村(居),每新增1个经市统计局认定且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奖励村(居)2万元。

4.税收优惠。对利用村居创业集中点新建标准化厂房兴办“三来一加”项目的,给予其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返还、后两年减半返还的优惠,先征后返。

5.金融支持。对符合用地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标准

要求的标准化厂房、规模企业及“三来一加”项目,金融部门给予优先贷款。同时,镇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集中区开发公司,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与经营融资,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四、考核奖惩

(一)考核内容及计分

镇村(居)工业项目集中考核目标共有九项,分别是:新建两层或两层以上标准化厂房面积,20分;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进入镇工业集中区或农民创业园工业项目个数,10分;新增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并经市认定的规模工业企业个数,20分;新增盘活存量且合法用地土地面积(对违法用地的实行一票否决),10分;新增村居创业集中点个数,10分;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0分;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20分;新引进外资企业个数,10分;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个数,10分。以上考核得分上不封顶。考核计分计算公式:得分=∑(各分项目标完成数/目标数x分项分值)。

(二)考核实施及奖惩

实行季度观摩、年度考核兑现奖惩的办法,每季度末,由三套班子、定村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进行评比。位于全镇前二名的村(居)党支部书记,报请党委授予“村(居)工业发展明星书记”称号。年终评比前二名且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村(居)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提拔,并安排到镇直机关兼职。对季度观摩评比倒数后三名的村(居),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两个季度观摩评比倒数后三名的,给予支部书记黄牌警告,对年度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且倒数后三名的,给予村(居)支部书记诫免谈话,降职为副书记,并视情采取组织处理。鼓励个人引进老板建标准化厂房,每建3000平方米厂房按投资额1%奖励,同时做为招商引资任务考核,优先评优。

五、组织保障

厂房规划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国土资源和统计工作座谈会,对如何依法用地、集约用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用地要素供给控制日益突出的矛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十分必要和及时。这既是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举措,更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我们将从自身职责出发,严格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鼓励集约用地的意见》精神,积极加强规划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在具体工作上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规划控制,提高土地利用率

对于新建工业项目,我们从三方面控制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从严控制分散用地和零星用地规划审批。在工业项目选址时,原则上停止零星工业布局建设用地审批,通过规划控制加快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点集聚。同时允许企业充分利用规划工业用地内的闲散用地如荒地、废弃河溇、池塘、不成片又无法耕种的零碎用地、破产企业闲置用地等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办理规划用地手续。

二是从紧控制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对新建工业项目,改变原来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只设上限的管理方法,在选址阶段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时,对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既设上限又设下限,避免企业占地圈地,浪费土地。

三是从实控制企业搞“小而全”。对工业企业厂区内的广场面积、办公、生活配套设施按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同时禁止企业在具体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职工住宅等设施,引导企业合理、科学、集约利用土地。

二、鼓励加层改造,提高土地容积率

针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些企业工业用地内容积率不高、土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我局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加层改造和拆旧变新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容积率。

一是鼓励厂房单层加层,对在原有一层厂房基础上进行加层改造的,先由勘察、设计单位对原有建筑技术资料进行分析论证、荷载验算,再提出具体安全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由我局做好建筑质量上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对拆除原一层车间、厂房,原地改造新建多层车间、厂房的,允许企业可以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批。

二是鼓励厂房改造升级。对因企业发展或新上项目需要土地的,鼓励企业通过拆除破旧房、改造老厂,利用内部整理和企业间土地余缺调剂,新建标准厂房、车间。

三是加强单层车间、厂房建设规划控制。除项目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外,不再对建造单层厂房的用地进行审批。同时也鼓励技改项目尽量利用现有厂房、土地,对以技改名义搞扩建和新建的用地一律不再进行审批。

三、挖掘土地潜力,适当降低绿地率

针对土地供需矛盾,我局通过调整工业项目的绿地率控制指标,充分挖掘企业用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适当降低新上工业项目绿地率。工业项目规划审批时原绿地率控制指标为:城区,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3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5%以上;村镇,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0%以上。经过调整,现工业项目绿地率指标统一调整为20%—30%,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5%以上,必要时绿地率最低可控制在15%,个别项目带征绿地面积较大的,含带征绿地的绿地率可不超过25%,同时对平原镇和山区镇采用不同的绿地率指标,山区镇的工业项目绿地率在平原镇的基础上再下调5%。

二是对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允许参照现时绿地率指标执行。同意企业在符合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等方面消防规范的前提下,利用超面积的绿化用地建造厂房,解决企业发展建设使用用地需要。同时由我局协助消防部门做好规划总平面消防安全初审把关工作。

四、做好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集约用地

一是在规费上进行优惠。对超过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1.0标准50%以上部分建筑面积涉及建设的行政性规费、技术服务费实行减半收取。对企业拆旧建新的,原一层车间、厂房建筑面积已交的有关费用,在新建多层车间、厂房中允许折抵。

厂房规划篇7

关键词:电子洁净厂房;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洁净度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16)02-0015-03

作者简介:胡尧(1982-),男,湖南常德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母恩喜(1978-),男,河南商水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0前言

近年来,电子产品发展很快,向大屏幕、平面化、薄型化、高清等方向发展迅猛,大规模集成电路,已从微米发展到亚微米,现今纳米级集成电路的研制已逐渐投入批量生产。所以,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建筑设计,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本文就结合实际项目设计经验对电子洁净厂房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分析。[1]

1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特点

厂房设计的根本原则是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电子洁净厂房有三个最主要的特点:第一,生产工艺对建筑体量的要求越来越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第二,对于环境的洁净度、温湿度、防微震都有严格的要求;第三,在电子产品如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件等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甲苯、丙酮、硅烷等易燃易爆物品,火灾危险性较高,它们对洁净厂房构成潜在的火灾威胁。[2]第一个特点带来的现实问题是:

(1)如何根据工艺要求及场地情况合理布置各功能分区,使其满足生产工艺的流线要求,同时有利于厂区内物流运输的统一规划。生产区应靠近动力站、硅烷站、固废站、废水站等建构筑物形成的辅助区,既有利于安全便于管理,又使复杂的管线便于和主厂房联系,满足工艺布置要求。

(2)生产区厂房体量大,每层建筑面积约4万m2,如何合理定义火灾危险性等级及耐火等级,划分防火分区,组织安全疏散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个特点带来的现实问题是:

(1)洁净室里面对于环境的洁净度、温湿度要求很高,如何控制洁净度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很重要。

(2)防微振控制非常重要,电子产品生产精密度要求非常高,微小的振动都会对洁净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第三个特点带来的现实问题是:洁净厂房的面积大、体积大,常有易燃易爆材料使用;且其平面布置、空间布置曲折,更增加了疏散路线上的障碍,可能延长安全疏散的时间;又有各种精密、贵重的设备和仪器,一旦失火,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2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难点分析

根据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的上述几个特点,分别对其进行分析。电子洁净厂房的火灾特性决定了防火的重要性。

2.1电子洁净厂房防火分区设计

防火分区是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分隔构件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洁净厂房的建筑防火分区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洁净室为保证厂房的洁净度,避免开窗形成密闭的空间,保证气密性。这样导致火灾发生后,大量的烟气令人窒息昏厥,而外墙无窗难以发现室内的火灾,对疏散和扑救都不利,所以《洁净厂房设计规范》[3]GB50073-2013第5.2.10条明确规定:洁净厂房同层洁净室外墙应设可供消防人员通往厂房洁净室的门窗,其门窗洞口间距大于80m时,应在该段外墙的适当部位设置专用消防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GB50016-2014第7.2.5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0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

(2)洁净厂房设有人员净化、物料净化设施,各生产区域因洁净度等级差导致建筑内部区划分隔复杂,建筑内部平面布置曲折,工作人员平时出入要通过曲折迂回的路线,增加了疏散路线上的障碍,延长了安全疏散的距离和时间。所以《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第5.2.8条明确规定:安全出入口应分散布置,从生产地点至安全出口不应经过曲折的人员净化路线,并应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

(3)洁净厂房设备密闭性良好,并设有气体或可燃蒸汽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时,应按丙类设防。可见,电子洁净厂房的定性为丙类建筑。根据其火灾特性,为了保障财产、人身的安全,严格控制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5]GB50472-2008第6.2.1条明确规定:洁净厂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随着洁净厂房的面积越来越大,且生产工艺无法分隔,防火分区面积大大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丙类生产的电子工业洁净厂房的洁净室,在关键生产设备设有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以及回风气流中设有灵敏度严于0.01%ob/m的高灵敏度早起火灾报警探测系统后,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电子洁净厂房大都是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洁净室生产区与下技术夹层以多孔活动地板和华夫板进行分隔,作为空气通道的空间,故根据其构造特点和用途,上下技术夹层和洁净生产区可以作为同一个防火分区。除洁净区外的其它设备支持区防火分区面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丙类厂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值确定。

2.2电子洁净厂房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是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建筑内人员因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室内的物资也要尽快抢救出来。《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洁净厂房的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生产层、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室的安全出口数目,应符合《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相关规定。

(2)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安全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设观察玻璃窗。

(3)丙类生产的电子洁净厂房,在关键生产设备自带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以及回风气流中设有灵敏度严于0.01%ob/m的高灵敏度早期火灾报警探测系统后,安全疏散距离可按工艺需要确定,但不得大于第2款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的1.5倍。此类厂房由于生产工艺设备体积大、连续性生产、自动化传输等因素,致使要实现厂房内任一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十分困难;厂房中操作人员较少,人员密度极低,且人员流动巡查。因此《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在满足规定前提下,安全疏散距离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不得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的1.5倍。这个疏散距离为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需考虑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实际行走距离。另外在防火分区及疏散示意图上应表示消防救援口,消防救援口的设计应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3电子洁净厂房洁净度设计

洁净厂房设计时如何控制洁净度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尤为重要。针对洁净室污染的颗粒主要来源分析控制洁净度的途径。

(1)人员净化的流线。洁净厂房内的人员净化应遵循由外至内逐步洁净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生产人员通过门厅进入换鞋,更外衣区域后进去准洁净区,在准洁净区更洁净服通过空气吹淋后进入洁净生产区,在平时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人员净化的流线,避免由于人员行走路线逆转所带来的交叉污染。

(2)物料保证洁净度。洁净室设备及物料的入口应独立设置,不应与人员出入口混杂,对于搬入洁净室的设备和物料在进入洁净室前需进行净化处理,建筑设计中需考虑物料净化用室,物料净化用室与洁净区之间应设计气闸室或传递窗,净化后的物料通过气闸室或传递窗进入洁净区,确保物料的搬入不影响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

(3)保证围护结构系统的密闭性。减少构造缝隙以及加强缝隙构造的气密性。除了控制洁净室尘粒外,对于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以及室内装修的做法也非常重要,洁净厂房洁净区的装修材料不得采用释放对电子产品有影响物质的材料,材料表面应不起尘,不积灰,构造设计应尽量减少凹凸,另外由于装修材料很多都为高分子合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对于洁净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在装修设计别是地面设计需考虑消除静电的有效措施。同时墙面与地面交接的地方,为了避免灰尘的聚集,在洁净区装修中宜采用弧形的踢脚。

3结语

在满足规范要求下尽量合理布置工艺流线,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并布置消防安全出口。在电子洁净厂房设计中为了达到洁净生产的要求,保证洁净生产所需的洁净度、温湿度等,还涉及到暖通、气体动力、电气、给排水等其他各专业的系统设计,另外结构专业对于防微振的控制措施考虑也非常重要,每一个洁净厂房的设计,需要各专业之间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赖林忠.大型电子洁净厂房建筑设计浅谈[J].河南建材,2014(4).

[2]晁阳.科学建筑设计是洁净生产重要保障[EB/OL].[2009-10-13].17153503216.html

[3]工业和信息化部.GB50073-20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4]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厂房规划篇8

为加快推进全镇工业项目集中工作,推动镇工业园区、农民创业园区和村居创业点建设,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和标准化厂房等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中集约、特色化发展为导向,以规模企业培育为核心,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以存量土地盘活为基础,促进镇村工业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推动全镇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年度目标任务

新建两层或多层标准化厂房不少于15万平方米;在镇工业集中区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6个,其中亿元签约项目3个,亿元开工项目2个,亿元竣工项目1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不少于1.8亿元;新引进外资企业1个,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个,外资注册不少于30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

三、工作措施

(一)盘活存量土地,强化用地保障。充分挖掘各村所辖范围内的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严禁在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上建设标准化厂房。1、盘活存量建厂房。对企业厂区余量土地以及镇村宜工零星存量土地,包括原有企业闲置场地,废弃的校区、村部,关闭的窑场、矿业塘口,机关办公场所内的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利用,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2、整理庄台建厂房。对宜工且条件较好的村庄,对庄台进行整理,腾出存量土地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3、查漏补缺建厂房。对以前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区内已转为集体存量土地的空闲土地,用于新建标准化厂房。4、拆旧盖新建厂房。对年久失修以及利用率不高、有安全隐患的厂房进行拆除,用于新建标准化厂房。

(二)坚持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水平。按照“集约用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标准、统一外观设计”的原则,规范标准化厂房建设。1、集中布局。对盘活的地块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避免零碎分散,镇工业集中区连片建设两层标准化厂房不少于30000平方米,村居创业集中点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连片建设标准化厂房不少于6000平方米。2、节约用地。新建标准化厂房必须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多层厂房,每一栋标准化厂房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跨度不低于16米,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密度不低于55%;对有特殊生产工艺要求的,经批准可建一层,檐高在8米以上,或满足工艺要求亦可。鼓励建设4层以上、集中用地100亩以上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3、统一规划设计。新建的标准化厂房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由镇统一上报县经信、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审核,经批准后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确保新建厂房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三)加快项目集中,提升项目质量水平。大力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年纳税达到8万元/亩,向镇工业集中区集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向农民创业园集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三来一加”项目,向村居创业集中点集中。对凡入驻新建标准化厂房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先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得入驻,不纳入目标考核。

(四)加大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包租2年,如果建标准化厂房没有项目的,政府按每年60元/平方米付租金,在厂房竣工后一次性付清当年租金。如厂房建成后的前两年,厂房已出租或出售,政府仍按60元/平方米付租金,连付2年。带项目建标准化厂房的,从投产后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中再奖励60元/平方米。

四、组织保障

厂房规划篇9

【关健词】旧城改造;规划建设;方案;建议

引言

加快旧城改造是改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迫切需求,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化解用地供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旧城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现实性很强的工作。规划对旧城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效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旧城改造原则,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完善旧城的空间环境,挖掘资源,突出旧城特色,并结合旧城区改造规划,对规划区范围内“城中村”、分散的村民聚居点改造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1 改造背景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批复精神,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111.2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55.2平方公里。市区为“一体两翼”城市结构,由旧城区、新城区、南部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四大版块组成(图1)。

本文所指的市区旧城改造是指对111.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地段、城中村以及不符合规划分散的村民聚居点进行改造。

1.1 “十一五”期间,旧城改造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步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1.1.1 重点部位城市形象迅速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大(小)淖河周边区域改造、文游台广场建设、新河、北澄子河、盐河风光带建设、净土寺塔广场建设、秦邮路提升提质工程、运河东堤风光带建设、北海新村、南海新村整治工程等一大批群众瞩目的热点、难点项目,有效提升了市区重点部位的城市形象,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1.1.2 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0年,我市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项目3个,累计新开工面积10.43万平方米,竣工项目3个,竣工面积10.4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共解决129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全市廉租住房在建面积0.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0.94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投资0.21亿元,全市累计有142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政策。

1.2 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在旧城面貌逐步改善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存在的问题:

1.2.1 旧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尚不彻底

在文游路以西的旧城区,至今仍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存在,主要有:经纬纺织公司、水泵厂、肉联厂、酱醋厂、电器仪表厂、塑料编织厂、神游制衣、益民食品厂、港口机械厂、京杭电缆厂、成辉服装有限公司、天元服装有限公司、铸造厂、电机厂、兽药厂、弘扬服饰、食品加工厂、高路宝食品厂、祥盛制衣、土产公司木材站、染料化工厂、冶炼厂、金属制品厂、平安开沟机厂、银湖食品有限公司。从规模上看,水泵厂、肉联厂、酱醋厂、电器仪表厂。除经纬纺织公司等规模较大外,其余均为零星小工业,工厂效益多数欠佳,有部分老厂区已出租作它用;从工业门类上看,旧城区街坊内多为食品、服装、印刷和电子等轻工业和手工业;从空间分布上看,旧城区内工业分布零散,大多与居住用地混杂,对城市形象影响较大。

1.2.2 “城中村”现象依然严重

村民住宅分布零散,布局不紧凑,很多村民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向拓展,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完善,建筑风貌与城市环境不相协调。

1.2.3 道路网络尚未健全

傅公桥路北延、佳醇路、蝶园南路、花湾路等一批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尚未启动,不仅影响群众出行,而且也影响旧城改造。

1.2.4 旧城改造缺乏系统性。地块改造模式基本上是在原规划路网不变的条件下,且各自为政。由于改造工程缺乏相应的系统规划,导致空间环境、市政、交通等处于混乱状态,老街无旧城风貌特色。

2 高邮市区旧城改造规划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目前已经相应编制了《城南、城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中部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南经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邮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面积已基本覆盖城市规划控制区。同时编制了《高邮市住房建设规划》,为合理启动旧城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2.1 文游路以西的旧城区改造规划:

《高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明确提出,高邮市旧城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文游路以西的区域。具体范围是:西至京杭大运河,北至文游北路北上坡,东至文游路,南至文游南路南上坡,面积8.33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明确了旧城区法定范围,做好该区域范围的旧城改造规划工作,对于我市创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1 旧城区的规划框架

在不改变传统风貌与格局的前提下,重点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及其环境,健全旧城区道路网络,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加快旧城区企业退城进区,形成以“一条主脉、两个节点、三个历史街区、四条轴线、六个生态人文景区”的总体旧城格局(图2)。

一条主脉――古运河;两个节点――两个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盂城驿、当铺;三个历史街区― ―城南历史街区、城中历史街区、城北历史街区;

四条轴线――北门大街、中山路、南门大街(历史文化轴), 文游路(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轴), 府前街(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轴),通湖路(城市商业轴);六个生态人文景区――森林公园景区、大淖河景区、人民公园景区、蝶园景区、东塔景区、盂城驿历史人文景区。

2.1.2 旧城区的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地段及其环境,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改善生活环境,发挥名城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及商贸业,促进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2.1.3 旧城区的功能定位

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核心区域;城市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地区;具有传统特色的居住场所。

2.1.4 旧城区的规划原则

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实行“有效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

有效控制:对8.33平方公里的旧城区进行有效控制,全面保护旧城区的整体传统格局与风貌;积极保护:按照点(文物古迹、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线(水系、传统街巷)、片(传统建筑群)、面(历史街区)结合的方式,积极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及其环境;

合理保留:保留并整治虽然建筑质量较差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以及建筑质量较好但与传统风貌不够协调(尚未产生强烈冲突)的建筑;

全面改善:对旧城区进行逐步整治,使旧城区的交通状况、市政基础设施及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对影响城市风貌的“城中村和生产用地进行逐步改造,形成和谐统一的城市面貌。

2.2 文游路以东(旧城区以外)的区域改造规划

旧城区以外的区域是指文游路以东的规划控制区。该区域包含严格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目前,旧城区以外的规划控制区主要由城市中部生活区、城南经济新区、经济开发区三部分构成,此区域内的“城中村”数量相对较多,主要有武安社区、新联、新华、宝塔、高谢、丁庄、文游、花王、杨桥、奥林、新城、黄渡等12个,共18237户,70147人。

2008年,市政府下发了邮政发(2008)28号文件《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区内居(村)民个人住宅建设规划控制管理的意见》,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个人建设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对该区域的规划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淮扬镇铁路线型的调整,有必要对原有的《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建议调整方案是:

2.2.1 将民房建设控制区范围调整为整个城市规划区,分严格控制建设区和一般控制建设区。严格控制建设区为邮政发(2008)28号文件确定的严格控制区范围(除文游路以西8.33平方公里外,文游路以东严格控制区面积46.87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建设区为严格控制建设区范围以外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的S237以东,高速公路以西,八里河庄台以南约56.05平方公里)。

2.2.2 规划调整后严格控制建设区范围内规划的保留庄台由88个调整为12个,规划安置小区7个,规划控制按邮政发(2008)28号文件执行;一般控制建设区范围内规划设置村民庄台集中布置点4个,需建房户一律到规划指定的村民庄台集中布置点建设。对一般控制建设区范围内的村民庄台集中布置点分别由高邮镇、城南经济新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2.2.3 位于城市主(次)干道两侧规划红线外各100(50)米、城市广场规划红线外200米范围内以及城市主要出入口、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的危房户一律停止审批原地建设。

3 高邮市区旧城改造方案

3.1 文游路以西的旧城区

文游路以西的旧城区改造分为城南、城北、城中三片来分别推进:

3.1.1 城南片:改造范围:北起琵琶路,南至大寨河,西起京杭运河,东至文游路。该片区面积142.85公顷(2143亩)。该片区待改造面积达25.4公顷(381亩)。改造地块主要有:

城中村2个:馆驿路周边地块(167亩,拆迁346 户,63937平方米),邮中西侧地块(124亩,拆迁170户,26312平方米)。

退城进区项目1个:邮中北侧地块(约90亩,拆迁75户,单位4家,14500平方米)。

此外,结合馆驿路的改造,大力推动盂城驿扩容工程,对柳荫禅林节点进行保护性改造。

3.1.2 城北片:改造范围:北起国雄路,南至通湖路,西起京杭运河,东至文游路。该片区面积127.7公顷(1916亩),规划对其中的城北历史文化街区予以保留,对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区域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对远离历史街区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塑造更新的城市面貌。该片区改造面积达85.3公顷(1280亩)。该片区总拆迁面积达63.76万平方米(其中经营用房2.56万平方米,居住用房53.38万平方米,办公及生产用房7.82万平方米)

3.1.3 城中片:改造范围:北起通湖路,南至琵琶路,西起京杭运河,东至文游路。规划对其中的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予以保留,对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区域积极保护,合理保留,重点改造蝶园路、文化宫路周边区域。

城北片与城南片的改造有着本质的区别,城南片的待改造地块较为分散,以地块为单位,而城北片的待改造地块较为连贯,可以街区或街坊为单位实施改造。建议改造实施时序为:

首先,对城南片区的待改造地块分期挂牌上市,对该片区内的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工业企业退城进区。

其次,对城北片区进行整体改造,以街区为单位滚动建设,逐步推进。

最后,对城中片区(蝶园路以西区域)和旧城区其它区域进行改造。

3.2 文游路以东(旧城区以外)的区域

目前,规划建成区以外的规划控制区主要针对零散的村民庄台进行改造。开发区范围内的村民庄台逐步拆并,一部分进入安置小区,其余的进入统一划定的村民聚居点集中安置 (图3)。

高邮镇:6个保留庄台,3个安置小区,1个庄台集中布置点。

经济开发区:4个保留庄台,2个安置小区。

城南经济新区:2个保留庄台,2个安置小区,3个庄台集中布置点。

3.3 政策措施

3.3.1 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依据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市政府可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并作出征收决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根据《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故提请市政府对旧城区范围内的需改造地块和城中村及早制定房屋征收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定年度征收范围,将征收范围内的房屋提前测绘到位,做到有法可依,避免违章建设造成的拆迁成本加大,保障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有序进行。

3.3.2 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不在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范围之列,按城中村进行改造。

4 建议

结合高邮市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在资金筹集方面,可以参考通过设立基金的方法进行常年的、经常性的旧城改造和更新。通过企业和各个地方政府的公开竞标,可以使得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更加主动,利于双方交换观点的交换。政府通过方案也可以对企业产生吸引力,加快当地的改造,还可以将规划及更新决策的权力交还给地方,并且在强调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同时,将本地社区人士或组织看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一极,使得更新目标有了更强的社会性。

4.2 旧城改造和住房政策相结合。就严格意义来讲,旧城改造也是住房政策的一部分,从总体上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高邮市的住房问题。在完善动拆迁政策,完善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的同时,从全局上把握旧城改造政策和廉租房政策、商品房政策,比如旧城改造的土地和安置房源方面和廉租房政策相结合,旧城改造的居民和廉租房居民进行互补,在安置方面进行交叉融合,可以很好的解决廉租房的“贫民窟”现象。

4.3 引导和提高居民参与程度。在国外众多国家的城市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是非常重要,处于基石地位。居民广泛参与零星旧里的改造与更新,鼓励居民不仅作为改造与更新的参与者,而是以开发者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投入项目的策划、勘察、设计、投资、实施与管理等各个环节,有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而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法规上的指引和公共行政方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在政策上给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在继续发挥土地储备机构骨干作用的同时,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与旧城改造,加快实现改造主体的多元化。

厂房规划篇10

“三旧”改造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厦门也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以科学布局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闽南特色宜居城区。厦门市政府已于2011年5月4日成立了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林国耀任组长,各区政府也参照成立区“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及日常工作机构,这说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旧”改造工作,为我市海沧台商投资区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有利于扫清改造中的障碍,促进“三旧”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三旧”改造规划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进行编制。首先进行“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并列表造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围绕我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对“三旧”改造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城乡环境。“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后,还须依据“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其次,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三旧”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三旧”改造方案。“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应包括改造范围、改造目标、改造后的功能定位、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规划控制要求、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和道路规划、历史文化遗迹、自然生态保护等内容。

厦门岛外四个区由于这两年比较大规模地进行产业调整和优化,旧厂房的改造十分迫切。

目前厦门市关于“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比较滞后,严重制约着旧厂房改造的速度和方向。以下关于加快立法、推进厦门市岛外四个区旧厂房改造提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订有关旧厂房改造的实施管理细则

厦门市有关“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急需修订,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 目前,厦门本岛“三旧”改造执行的规范是2011年3月3日制订的《厦门市本岛工业建筑使用功能临时变更审批管理办法》(厦府办〔2011〕41号),该管理办法不适用岛外四区。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执行的是2005年10月13日制订《厦门市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土地用途变更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厦府办[2005]251号文)。以上两个管理办法之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后者,已明显制约着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进程,也阻碍到了厦门市城乡一体化、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

2、 厦门市规划局2012年5月8日答复给市人大代表柯友升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3号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旧厂房改造的建议》)的答复函提出制订《厦门市“三旧”改造项目近期实施规划》,并将编制《厦门市“三旧”改造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细则》,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范“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的程序和条件,包括:1)明确“三旧”改造项目准入门槛,确定改造项目的改造模式;2)明确“三旧”改造项目拟改造的开发强度控制和公共设施配套要求等;3)制定“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和规划成果内容要求,并建议有必要的项目须编制建筑日照分析和交通影响分析报告。但是该两份政策文件至今未见公布实施。

二、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尽快与省里相衔接

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与福建省的相对照,可以发现有些部分不一致甚至有的相抵触。比较明显的有两处:

1、 “三旧”改造的范围和主体方面:福建省最新的关于“三旧”改造政策是2010年11月20日制订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闽政〔2010〕27 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里明确“按城乡规划需改变用途的用地,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上的旧工厂、旧仓储、旧站场等建设用地以及城市市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属于“三旧”改造的范围, “三旧”改造主体包括:政府实施土地收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单位依法开展改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造。而厦门市规范旧厂房改造的上述两个管理办法限定受理对象为“国有建设用地上土地用途为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的建筑”,将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排除在受理对象之外,“三旧”改造主体的门槛设定与省里相比明显偏窄,大大局限了“三旧”改造的范围。厦门市岛外四个区内有部分旧厂房、旧村庄属于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厦门市相关政策不修订,该部分“三旧”就无法改造。

2、 对旧厂房改造的扶持政策方面:省里《意见》里规定:“原土地使用者利用现有工业厂房用地举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可以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对扶持的对象和扶持方式非常明确。而我市的相关政策只规定受理对象须“符合政府鼓励发展第三产业、营运中心、旅游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政策导向”,这只是在受理对象范围上做一定引导,但是未明确具体扶持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

三、区级政府应该制订适合各自辖区实情的扶持政策,对旧厂房改造做操作性更强的方向性引导

1、确立以创意产业园为主要引导方向:旧厂房到底选择改造成什么类型的商业地产,又如何将这一类型的房产做得有特色有竞争力,并能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和项目客观条件进行周密分析与强力策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园因其不改变基本建筑主体所以改造资金投入小、改造周期短,其投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升值潜力也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