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新闻十篇

时间:2023-03-15 06:04:02

赛事新闻

赛事新闻篇1

媒体服务也就是媒体运行,是为得到国际委会认可的前来采访奥运会的全世界的媒体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即“在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内,通过为注册媒体提供最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保证对运会进行最佳媒体报道”①。随着大型赛事规模的日益扩大,媒介服务由原来为记者提供新闻素材到现在提供包括新闻、食宿、交通、医疗、安保、通讯甚至旅游等服务,这可能算是所谓的媒介服务的“发展”和“进步”。但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媒介服务的根本任务还是为媒介提供信息服务――比赛前为新闻机构提供工作设施安排、各种服务的详细信息以及东道主的文化和社会等背景资料;比赛期间及时准确地提供比赛成绩、运动员传记资料、相关比赛成绩、其他官方信息;为记者提供无干扰、专业的工作环境、记者席位的分配、混合区的管理、赛后新闻会的管理等。从越来越专业细化的信息服务项目中,可以看出都是主动型的服务,而为在大赛中发生突发事件提供的信息服务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大型赛事组织来说,显然应该及时给予关注和补充。

在北京奥运会上最大的突发事件莫过于刘翔退赛事件。而这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事件通过在最短时间里召开新闻会的形式得到较有效的解决。大赛的新闻危机公关告诉我们,危机发生后赢得胜利的最好方法是在消息聚集成为难以克服的障碍之前向公众公布消极消息。因此,大赛危机事件出现后尽快安排新闻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媒体服务方式。②

随着现代体育的高速发展,在体育领域发生的社会、体育暴力事件特别是体育赛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迅速增多。大众传媒希望了解越来越多的体育信息以及社会公众对体育事件的知情权,希望得到申诉的意愿更加强烈。这些需求在客观上希望大赛组委会能够通过媒介服务以某种恰当的形式进行满足。

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已经在我国体育行政管理系统建立并使用的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为大型赛事媒介服务中被动型信息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大型赛事媒介服务中建立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化条件下,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质是体育信息公开制度。对于赛事突发事件,实行“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高效和精心准备的信息,有利于在新闻服务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谋划、统一,用“一个声音”说话,协调大赛组委会和媒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扩大公民知情权,既可以融洽体育部门与新闻单位的密切联系,又可以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现以及无谓的炒作,为控制负面报道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出现的危机,对于正确引导舆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对于诸如东亚运动会、亚运会、现代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③的“媒介事件”。而且围绕这些运动会的召开和主办、筹办,大会组委会已经与各类媒体建立起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因此,在媒介服务中建立“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可行的并将会是一种拓展信息传播工作的有效形式。

体育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

目前,有研究表明,制约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体育新闻的专业人才。④其主要原因是对作为体育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没有很好的把握。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信息管道,他应该是整个部门中对“媒体是怎样看我们的”和“我们要让媒体知道些什么”这两件事最为了解的人。⑤在此基础上,作为体育新闻发言人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必须通晓体育知识。体育新闻发言人,必须通晓体育知识。他可以不是运动员出生,但必须熟练掌握所代表组织的业务知识、技术知识、历史、发展现状等相关知识。不同级别的体育新闻发言人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还有所区别。对体育知识通晓的能力是体育新闻发言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其他诸如政策理解能力、媒介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媒体沟通与公关能力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得以发挥。

政策理解能力。在大型赛事中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定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相当部分的体育事务还涉及国际法律。因此,体育新闻发言人要具备很强的法律、政策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并且能够把这些基本的政策运用于具体的赛事信息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熟悉承办国的法律和政策,同时,能够知晓国际相关法律、体育事业发展全局,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善于高瞻远瞩与公众对话,对国家、经济、文化等政策了如指掌;能够对各类体育信息了如指掌,知道体育新闻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还要知道针对事件的社情民意、舆情动态和可能面临的下一步媒体追踪或传播危机,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能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塑造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媒介素质。作为一位体育新闻发言人,在媒介素质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熟悉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史的主要知识;二是掌握新闻传媒业务知识和技巧;三是树立新闻法制意识和具有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因为,首先媒介素质可以使体育新闻发言人懂得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体育新闻,应当什么样的体育新闻,怎样适时、适当、准确地体育新闻,从而提高体育新闻工作的质量;其次,媒介素质使体育新闻发言人懂得怎样与新闻传媒打交道,怎样回答记者提问,与新闻传媒和谐相处、正确交往,使新闻工作事半功倍;再次,媒介素质还能帮助体育新闻发言人不断总结经验,从新闻传播理论的高度,去正确总结和分析体育新闻工作的具体案例,不断提高,反复实践,把体育新闻工作越做越好。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同新闻传播人员广交朋友,是提高新闻发言人媒介素质的有效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努力把希望报道的消息传播出去,这是体育新闻发言人工作的目的之一。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体育新闻发言人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宣传能力、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在新闻传播日益先进的现代信息社会,体育新闻发言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记者的采访,在必要的会议和场合发表演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随时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地答辩一些问题,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口才就表现出其重要性。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有时需要具备快速起草文字的能力),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

此外,表达过程的幽默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对体育新闻发言人语言表达起着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体育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体育赛事组织、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料、关系全局安危成败的重大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等特点。当体育突发事件产生时,体育新闻发言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公众做出反应,这就必须发挥体育新闻发言人思维敏捷、在很大压力下保持冷静卓越的临场应变能力。

首先,体育新闻发言人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体育突发事件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因此,体育新闻发言人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将体育突发事件的真相按上级部署公之于世,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

其次,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表现在向上级汇报体育突发事件以及建议上级做出何种反应时,既能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能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能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能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能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能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

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体育突发事件,对体育新闻发言人现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能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相关当事人、政府(或管理中心)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有选择性的)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进行新闻通气;其次,在体育突发事件后,能使大局仍然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不会因为某一突发事件而影响整个赛事的良好运行。

媒体沟通与公关的能力。体育新闻发言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沟通,及时准确地把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各个方面,最终让公众能有效地理解体育组织。体育新闻发言人媒体沟通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二是需要学会在沟通时的“换位思考”,三是能与沟通对象产生频率一致的“共鸣”。

如今的媒体种类越来越多,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可以有效传播公关信息的媒介。作为一个好的体育新闻发言人,务必要了解各类型的主流媒体,并制订长期的沟通计划,在媒体有需求的时候能够进行及时的响应。严格意义上,体育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更像是一种伙伴关系。体育新闻发言人在理解媒体的需求后,需要更有效地将合适的新闻信息反映给记者,帮助记者在稿件和选题方面进行更好的把握。而记者在考虑新闻的传播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体育新闻的特殊需求,并将媒体的选题信息及时地与体育新闻发言人进行沟通。

在大型赛事媒介服务中体育新闻发言人培训的设想

对于东亚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媒介服务中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过程,是构建赛事组委会媒介服务中信息管理部门和媒体之间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合作关系,促进信息透明、公开,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传播权的过程。体育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具体工作,除了要针对体育新闻发言人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新闻会组织策略与技巧外,还应注意培训体育新闻发言人在全球传播时代从宣传到传播的理念转换,以及体育新闻发言人的传播策略。

新闻发言人的传播策略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因为传播策略最终决定着体育新闻发言人体育信息传播覆盖面的效果广度和影响受众的深度。在传播策略的培训中,学会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实质上是保证了体育信息传播实现从“被动应付”、“强势灌输”到“主动沟通”、“互动传播”。在全球传播时代,明确体育信息管理部门与媒体的角色和关系定位,应该意识到媒体既非赛事组委会的朋友,也非赛事组委会的对手,更不是赛事组委会的敌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16个字:积极合作、讲求策略、维护利益,实现双赢。⑥通过培训,能够让受训者进一步了解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游戏规则”,从而使他们善待记者,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媒体,实现赛事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益。[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东亚运动会媒体服务研究”(批准号:20092904)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吴文峰、、徐宇浩、孟滢、张晓丹、杨珍、刘欣、张未靖、王瑜、范久红]

注释:

①李嵘:《从新闻管理到媒体服务――运会媒体运行观念的改变》,《新闻记者》,2007(11)。

②殷旭:《浅谈北京运会的媒体服务》,《四川体育科学》,2009(2)。

③丹尼尔・戴扬[美]等:《媒介事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④饶旭华、廖慧平:《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现状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

⑤李希光:《新闻发言人要做哪些事如何做专业新闻发言人》,《新闻与写作》,2007(4)。

⑥《史安斌教授谈新闻发言人培训班》,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qkjc/649359.htm

赛事新闻篇2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一直在与时俱进,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媒介技术的逐步发达,媒介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我国体育新闻则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充分满足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为体育传媒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娱乐性特征以及体育消费服务的形式,使体育与经济结下不解之缘,也拓展了现代体育的丰富内含,体育产业化和体育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适应新的经济和消费需求,赛事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转变

随着人们对新闻资讯的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已经由传统的准确、及时的基本要求提升为音像、图文、综述等立体的资讯传播,体育赛事新闻报道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由传统赛事新闻扩展为赛事报道、比赛项目“娱乐性”的传播等多项内容的整合,是赛事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经济利益的驱动,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社会教化 、 政治宣传的功能不断萎缩,娱乐功能则大大加强 。中国的体育新闻要在日益多元和复杂的大众文化结构中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就必须适应这种大众文化的娱乐化潮流。以球类比赛为例,国际、国内各级球类赛事、相关表演、球类游艺、球类竞技等都应成为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既要包含专业球迷喜欢的高级别专业赛事,也要有轻松愉快的娱乐项目;既要有技战术解析方面的专业内容,也要有活泼搞笑的场边花絮。

二、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娱乐化赛事新闻报道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一)一方面:目前,大众文化的长足发展使得融入了娱乐元素的体育新闻的内容与形式更有市场,更具“卖点”,于是符合消费主义快乐原则的娱乐化新闻迅速蔓延。体育新闻娱乐化便是新闻报道娱乐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表现,娱乐化已成为体育媒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从娱乐化特征看: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特征就是使人们获得关于体育的快乐体验,在目前我国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娱乐性成为竞争的一大因素,这并非完全是坏事,在某种方面其亦体现出了人文追求,并体现出了正面效应。例如:央视体育频道举办的《天下足球》等栏目就充分地体现出了娱乐性,在一周足球新闻汇总的情况下,以各种娱乐化的手法解读足球,加入了各种故事和花絮,让人看起来更加轻松有趣,也让一些并不懂足球的人也许会由此对足球产生兴趣,不仅体现出了娱乐化特征,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深度,代表了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

2、从成功案例看: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最早以《南方体育》的表现最为抢眼, 其中“狂 2000 ”、“甲 A”等博得了不少喝彩, 于是各地纷纷效仿, 争相娱乐化。娱乐报道目光也从场内投向了场外, 报道内容也由单一的成绩报道扩大到整个比赛的全过程。比赛本身的结果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 那种“唯冠军至上”的体育报道退出了报道的中心, 取而代之的是多视角的分析比赛结果产生的原因, 使体育回归到最初的趣味性上来。还有 “黑哨”和“”等娱乐消息的报道, 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 现在它们由于具有新的信息价值且符合受众猎奇偷窥的心理, 反倒成为关注度颇高的体育新闻。体育报道的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的的多元化格局。

3、从顺应时展看: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就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受众获得有关体育的本能的快乐体验 。它是进入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 ,是媒体市场竞争的结果 ,是符合体育宣传报道的自然现象 ,坚持健康的体育娱乐新闻报道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能激发正面社会效应,体现人们的人文追求 ,彰显体育文化的魅力。例如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创办以来, 围绕着“让体育频道更好看 ”的目标 , 对体育频道的外在形式 、 制作方式和节目编排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创新。《天下足球》开设了《绿茵重量级》、《绝对巨星》、《看球听歌》等子栏目 ,从不同视角看足球, 让一场场的足球赛生出了斑斓的色彩。而 《足球之夜》栏目围绕足球话题 ,在报道体育赛事的基础上 ,加入娱乐元素, 再现球迷的快乐与悲伤以及赛前赛后的故事和花絮, 表达对球迷的人文关怀 。在叙述故事和展示情绪的过程中 ,尤其在其面对重大矛盾和冲突时, 《足球之夜》总是冷静思考 ,在娱乐化的同时体现出特有的深度。

4、从最终实现带来丰厚利润的结果看:由于娱乐是大众兴趣和利益需求的最大共同点,是体育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因此,体育新闻作为媒体生产的一种商品,要想在激烈竞争中求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取一定的利润,就必须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也就是广大民众对体育娱乐新闻产品的偏爱和喜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为了吸引受众,体育媒体不断挖掘体育的娱乐内涵,多抓一些赛场之外体育明星的鲜活素材,以报道内幕和解释性报道作为重点,报道的目光从赛场内投向赛场外,报道内容也大大扩展,报道策略逐渐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大搞娱乐秀场,去取悦讨好受众,以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读者需要。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众多体育媒体纷纷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牢牢抓住大众注意力,注重“眼球经济”,以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赛事新闻篇3

[摘要]:预测性体育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受众喜爱、规模与影响日趋扩大的体育新闻传播形式。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成与发展是体育赛事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也是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与受众需求的必然结果。预测性体育新闻尽管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可能的真实,当这种可能的真实经过检验成为现实的真实,其新闻价值会进一步递增。具体表现在服务受众与彩民、扩大媒体自身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面对媒体体育新闻日趋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各媒体体育新闻为拓展传媒空间而展开的激烈竞争,预测性体育新闻悄然兴起并渐成气候,主导及影响着报纸体育新闻的版面、电视体育新闻的时段、受众体育新闻的需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体育新闻现象。本文拟就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式、成因及新闻价值进行探析,从而把握体育新闻新的发展倾向和一般规律性。

1.预测性体育新闻数量繁多、形式多样

预测性体育新闻是指对即将发生的体育赛事的过程,尤其是结果的预测性报道。在新闻的基本特性中真实性是最重要的特性和价值要素,体育新闻当然也不例外。但与一般新闻相比较,体育新闻不仅包括对已然事实的客观反映,更包括对未然事实的客观反映,即对体育赛事结果的预测。在其他新闻活动中也有预测性新闻,如经济新闻预测股票的升降涨跌和经济的繁荣低迷等等,但其规模和具体的运作形式远不能和体育新闻相比。

在电视媒体中,每遇大型赛事,如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比赛的时候,预测性体育新闻已成为电视台吸引受众、引导受众观看赛事的重要节目。Www.133229.coM如2000年奥大尼亚悉尼奥运会开幕前以及比赛期间,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在奥运会前和奥运会期间精心制作类似“奥运前奏”、 “奥运大家猜”、 “奥运倒记时”(中央电视台)、“今日视点”、午后视点“、”明日视点“(上海卫视)、“奥运猜猜猜”(上海东方电视台)等与奥运会有关的竟猜节目。

同在2000悉尼奥运会期间,各级广播电台也是不甘落后,各种前瞻性展望和预测性新闻更是被精心设计,成版成块地被端到受众的面前。如上海广播电台的“赛前诸葛亮”、“奥运天天猜”、东方广播电台的 “奥运猜猜猜”等,一个个精致、鲜活、别致、连贯性强的栏目,紧紧地吸引着听众。有些电台为了吸引听众参与,甚至与赞组单位或声讯台联手合作,推出各种奥运有奖竟猜。

在报纸体育新闻报道中,由于没有电视的直观和网络的迅疾,在报道比赛消息速度方面落后于电视和网络。但在现代媒体的强烈竞争压力下,仍然另辟溪径,寻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战场——前瞻性报道。而其中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赛前分析预测性报道,更成了前瞻性体育新闻报道的亮点。首先是各级媒体对奥运会、世界杯等几年一次大型运动会的预测报道“大动干戈”。紧接着对各级联赛如我国足球甲级联赛、篮球联赛,以及意甲、德甲等,在每周比赛开始前,不仅《体坛周报》、《足球》、《南方体育》等这样的专业体育报,各地地方报都是不吝版面地对几十支球队进行预测、分析。如今年3月9日2002-2003赛季甲a开赛前,《中国体育报》从3月5日开始,开设了“新赛季甲 a联赛展望”系列报道,分别对新赛季的球市、俱乐部、外教外援、新现象(德比大战)以及冠亚军的争夺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预测;3月8日的《足球》的“甲a前瞻”栏目用了2版面对14支球队(一支轮空)7场比赛进行详尽分析、预测。另一个国际赛事预测栏目,也是足足2个版面,对意甲、德甲、西甲以及英超和足总杯共三十多几支球队进行了预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0月22日我国发行足球以来,大江南北不仅球迷踊跃研究足球新闻购买,连以前不是球迷的“彩民”,也开始为买而研究有关足球预测新闻。相应的各种足彩预测报道也出现了。如中央电视台的《足球彩经》、广东电视台的《足球大赢家》……等。所有的大型综合网站也纷纷开辟足彩专栏,如新浪网的〈足彩〉专栏,雅虎网的〈足彩〉等。各地日报也新辟各种形式的“足彩”专栏,如《中国体育报》的“中国体育专版”、《华西都市报》的“宝典”、《成都商报》的“足球”等,其版面少则一版,多则数版。各专业体育周报更是不惜花大力气新成立专门的足彩报道组或编辑组,甚至出报中报,如《足球》之《大赢家》,《南方体育》之《500万》,《体坛周报》之《体坛彩报》等等。

当然, 预测性体育新闻不仅大量报道足球,还广泛地涉及其它各种体育赛事。如3月4日,太平洋那边的两支nba球队丹拂掘金队和达拉斯小牛队的一场常规赛,因为两个中国篮球运动员王志侄和巴特尔分别在两支球队效力,于是国内的各级媒体在赛前开始大肆渲染,直把这场比赛称为王志侄和巴特尔之间的较量,由不得你不能感受到这场比赛前的紧张与刺激。

2.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成因

任何现象的发生和发展都可能与一定的条件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成因也有其内在的与外在的必然条件或原因。就其内因而言,它是其报道对象——体育赛事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其外因则是近些年来体育新闻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受众需求刺激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的各项体育运动赛事的时间、地点、参赛人员、比赛项目、比赛规则等都是提前规定了的, 而其比赛内容又总是周期性循环的,这与普通新闻产生在时间上的偶然性、突发性和过程内容的不确定性显著不同,它使各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有足够的时间在赛前进行准备,并对比赛的各个方面进行仔细地分析与预测。

在其他新闻活动中,也有一些新闻事实是周期循环固定的,如每年一次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等等,但除了时间和地点事先确定外,其内容就绝不能像体育比赛一样每年都是那几项固定的议题反复讨论。而体育比赛则总是相对固定的,无论是我国的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和排球联赛,还是英超、意甲、德甲以及世界杯、奥运会、欧洲杯,除了举行的时间和地点都是提前规定的外,其比赛的方式和对运动员的要求,基本上也都处于一种长期固定的状态。比赛过程中各方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比赛规则,在规则的允许下合理地运用技战术。另外,体育比赛的主角——运动员,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体育明星们,常常成为体育新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报道重心。每遇比赛,他们的状态成为媒体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乌克兰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自1983年赫尔辛基世锦赛开始,连续17年霸占世界撑高跳高的“掌门”位置。在这17年中的世界撑高跳高比赛,只要布勃卡参加,冠军便会被世界各大媒体预先授给他,而通常情况下,媒体的预测会八九不离十。

人们常说体育比赛就如戏剧般跌宕起伏,情节生动。但戏剧中演员的动作、剧情的发展是被规定了的,而体育比赛不是。著名好莱坞悬念大片导演希区柯克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能与一场足球赛媲美。”[1]如今年本赛季的世界四大顶级联赛战已经到了联赛的最后阶段了,仍然不见一骑绝尘的球队。以往赛季“一支豪门领衔一台戏”的传统剧情已被打破。虽然西甲、皇马占据着积分榜榜首,但后有俩支气势汹汹的追兵,瓦伦西亚和拉科鲁尼亚随时有可能超出;在意甲战场上,也是罗马、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好戏;在英超同是曼联、阿森纳、利物浦三足鼎立的局面;德甲战场上也是硝烟密布,扑朔迷离,令今年的冠军大结局悬念丛生。可以说今年本赛季的欧洲联赛已具备了成为另一部好莱坞惊险大片的素材,同时,也为预测体育新闻准备了上好的材料。因此体育竞赛过程的悬念性和比赛结果的难以预料性,是体育赛事吸引各媒体注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生预测性体育新闻的重要条件。

另外,受众的需要也是预测性体育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大众传媒由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发展,各媒体对受众需求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各媒体的利益与生存。2近些年来社会文化的娱乐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体育新闻已走出以往“赛事消息报道”的局限,在传播内容上表现出日益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体现出体育报道题材的广泛化、体育人物的明星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新闻传播符号的丰富化等特征,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预测性体育新闻正是这种娱乐化形式的体现。各大媒体的预测栏目或节目正好满足了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娱乐需求,迎合了广大受众对充满悬念的竞赛结果的无限想象、好奇和猜测的心理。同时在足彩报道中,媒体的预测报道更关系到数万彩民的经济利益。彩民们希望媒体的预测报道既科学准确,又经济便利,对媒体的预测性体育新闻寄予较高的期望。这又促使各级媒体展开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预测报道竞争,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或彩民。

3.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满足社会需要的总和。它包括两个过程,即:[2]新闻价值要素过程;新闻价值表现并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3]预测性体育新闻因其预测的对象是受众所关心的未曾发生的体育事实,而具备了突出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的新闻价值要素。它的新闻价值直接表现服务受众与彩民,扩大媒体自身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

服务受众或彩民。正如各媒体的经济股票版为股民服务一样,体育新闻预测版或资深记者与专家作出的各种预测,引导受众在观看赛事前,尽可能充分地熟悉比赛双方的情况。新出现的各种足彩预测报道是彩民们在购买每期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彩民们在购买足彩前,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思索、反复对比数家(电视、网络或报纸)资料,最后下注的过程。于是,在每周销售截止前,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各式各样的足彩预测报道成为体育新闻的主要内容。

增加了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预测性体育新闻既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同时又增加了体育新闻的魅力,拓展了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如之前提到的奥运会前或期间的各种电视预测节目,不仅为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扩大了该节目的影响力,也丰富了电视奥运报道节目的内涵。而在现代媒体的激烈竞争中,预测性体育新闻则为报纸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片天空,甚至在报纸体育新闻界,已经形成“做前不做后”的趋势,即大量进行赛前报道,少量报道赛后。随着足彩的发行,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相对于电视、广播和网络更得彩民们的宠爱。因为电视和广播“播完就完”,无法容彩民们细细研究,而网络除了普及率有限的原因之外,也没有报纸经济划算。这使得“集预测性报道于大成”的足彩报道大大拓宽了报纸体育新闻发展的空间。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每期大赛或每轮联赛前,受众对各媒体作出的预测结果或趋同或否定,或亲自参与预测竟猜栏目的制作,从而提高了广大受众观看赛事的热情和兴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长期地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足球的发行,各级媒体不遗余力地对每期足彩进行预测,同时对怎样玩足彩和每期中奖情况进行大肆渲染,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购买,使得一些以前从不关心体育事业的也开始关注体育。这样不仅增加了足彩的销售量,也扩大了体育的影响,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大量的预测性体育报道的文本考察发现,预测性体育新闻是一种独具魅力、具有一定新闻价值、颇受受众喜爱、规模与影响日趋扩大的体育新闻传播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体育竞赛自身的规程性、悬念性的必然反映,也是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与受众需求的必然结果。预测性体育新闻虽然涉及的是尚未发生的事情,但由于它们是经过分析客观事物的历史与现状(竞赛双方的势力,水平等)探求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预测。因此,有理由认为,预测性体育新闻尽管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可能的真实”。尤其当这种“可能的真实”经事实的检验成为“现实的真实”后,预测性体育新闻的新闻价值会进一步递增。体育新闻的预测性就是从”可能的真实“到”现实的真实“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与反映了体育新闻独特的报道形式和鲜明个性特征。

[注释]

[1]郭超人.《体育新闻选》.新华出版社,1999(1)

赛事新闻篇4

报道数量

从报道数量上来讲,《广州日报》在亚运期间关于“刘翔”的报道多达25篇,《朝鲜日报》只有2篇报道,英国《路透社》关于刘翔的报道一共有9篇。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往往直观地体现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定性。新闻标题和新闻主题也是密切相关的。路透社报道标题中出现“保送”“康复”“老将”“宽慰”“栏架”“三连冠”“伦敦金牌”等能够表明事件情况的关键词。由此可见,路透社针对“刘翔”的报道标题不局限于事件本身,而侧重于报道刘翔对伦敦奥运会的期望。《朝鲜日报》的两篇报道标题是“刘翔,能否飞翔在亚运赛场?”(2010.11.11)、“王者归来 刘翔男子110米栏夺冠”(2010.11.25)。11日报道的标题对刘翔在亚运赛场上的表现提出质疑;25日的报道标题使用“王者归来”是对刘翔的一种肯定。韩国新闻媒体对“刘翔夺冠”的报道经历了一个“质疑――肯定”的过程。《广州日报》的新闻标题大部分都是从新闻事件出发,对事件本身进行评论,相较于海外媒体赛后报道不注重比赛结果而言,本地媒体对比赛结果则是浓墨重彩的渲染,“飞人归来”“王者气概”等形容多次出现,在标题中就体现了报道方向。

主题

报道主题是对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阐述,反映了报道的侧重点。统计分析报道主题可以了解媒体对事件的根本看法,分析媒体对事件主题的界定和对事件的定性。通过对样本的分析,三家媒体涉及五种主题,分别是赛前预测、场外动态(衣食住行,花絮新闻)、预赛新闻、决赛新闻、决赛之后(人物评价与塑造)。

在刘翔比赛前期,路透社的报道热衷于铺垫中国民众对刘翔的期望,主题温和,持观望态度。在“刘翔夺冠”后,路透社侧重于突出刘翔在民众层面的影响力、夺冠后的观众反响以及刘翔夺冠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等。《广州日报》对“刘翔”这一新闻人物采取了全方位报道的态度,热情近乎吹捧,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归来的完美的聚像。而同为亚洲媒体的《朝鲜新闻》则对刘翔“明着质疑,暗着讽刺”。作为西方主流媒体的路透社虽然赛前对类似刘翔的参赛资格等事件也做出了一些质疑,但是就其总基调而言,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客观公正,多了几分硬新闻的色彩。

图片的使用

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不论是表现比赛还是塑造人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图片运用来看,路透社所选用的图片主要集中在“比赛中”以及“夺冠后”这些新闻价值的核心部分,客观中立真实地表现了赛事本身。《广州日报》的25篇报道中,共有17篇配有图片,有些报道还不止一张配图。图片多以刘翔个人形象为主,特别是比赛时跨栏的瞬间被当做刘翔本人的标志性动作。和外媒挑选的皱眉、撇嘴等表达不满情绪的图片相对应,出现在国内媒体上的刘翔多以正面积极的形象示人。除了赛场上的图片外,生活照也是体现其幽默乐观的一面,与外媒有较大差别。《朝鲜日报》的图片对刘翔没有多少关照,在刘翔夺冠后还用了一组“科学”图片来证明“刘翔的天赋不足”,有一定的新闻偏见。

总体来看,在对“刘翔夺冠”进行报道时,所有新闻配图都不止一张,这一点中外媒体在配图上采取的方法一致。阅览者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方式在网上阅览更多图片,说明了“刘翔夺冠”具有相当大的新闻价值和关注度。从中国媒体的表现来看,图片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着重突出了刘翔在过去比赛中的辉煌战绩,现在的刻苦训练,生活中的乐观向上,赛场上的一往无前和夺冠后的“王者归来”,将刘翔的形象打造得非常完美。相比较而言,路透社的图片所选取的景别则更为合理,有亚运会的全景,也有刘翔在比赛场上的身影,突出新闻的核心价值,客观中立。

关键词

媒体通过选取某些关键词能够强化主题、凸显报道对象和塑造媒介形象。

通过统计、分析路透社对刘翔亚运会比赛时所使用的高频关键词,考察路透社对刘翔个体媒介形象及参赛影响的建构,结果是“退赛”“伦敦”“信心”。路透社在报道刘翔时,习惯性地冠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退赛运动员”的头衔,并将民众对他在2008年表现的失望与此次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期许进行对比,以此表明此次比赛对刘翔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开赛前和夺冠后,报道都强调了刘翔信心十足、轻松参赛的表现。通过对新闻人物的描写,可以平衡之前“退赛”风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新闻更显客观、立体。

“1300万美元”是北京奥运比赛前保险公司为刘翔所投的保险金额,是《朝鲜日报》11号报道的关键词,而另外一个关键词“科学制造的‘天才’”,出现在刘翔夺冠后,认为刘翔是靠国家的科技训练达到世界水平,多体现出一种黑色幽默和不屑的态度。《广州日报》围绕刘翔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阅读报道文本,并进行归纳、合并同义、近义关键词后,最终确定该报反映体育人物和赛事影响的高频关键词为 “伤病”“夺冠”“王者”等。

结论

在“刘翔夺冠”这一典型的成就报道中,《广州日报》采取的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时间长”的报道方式,极力为受众打造一个由低谷重回巅峰的民族英雄形象,报道风格皆为激扬向上型,同时注重细节的描写。图片选择上,选择的角度为平视与仰视,使得人物形象伟岸高大,体现了自上而下的传播秩序。总体而言,《广州日报》在成就报道上选择将人物符号化,彰显人物性格,努力将人物多元化。《广州日报》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在标题中使用了一些新潮的词汇“萌”“鸭梨”等;在信源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虽然这些报道依然有一些宣传的意味,但是这样的“软宣传”要比生搬硬套的“硬宣传”更具有新闻的特点。《朝鲜日报》对刘翔夺冠的报道只是简单地平铺直叙,同时又表现出对刘翔的质疑。没有选择本届亚运会与刘翔相关的内容的图片,甚至在夺冠后,用“图解”的方式来质疑刘翔只是“高科技产品”,体现出了韩国媒体的新闻偏见。路透社关于刘翔的报道较客观公正,虽然在赛事之前对刘翔的参赛资格提出了质疑,但是总体而言属于客观推理。在赛事开始之后,路透社强调新闻现场的叙事,紧紧抓住“竞赛”这一最基本的核心,通过客观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体精神,戏剧性细节描写又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图片选择上有全景,有特写,完整地诠释了亚运会。

赛事新闻篇5

关键词:新闻写作 修改 简明

文章写作,要反复修改。新闻写作,更应不厌其烦。校园新闻尽管篇幅短小、主题单一。然而,要想写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修改是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看下面一则刊登在某高校校刊上的新闻。

“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朗诵比赛圆满结束

XX学院“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朗诵比赛总决赛于2010年12月14日晚在我院小礼堂成功落幕。XX学院院长XXX、党总支副书记XXX、副院长XXX、院长助理兼学生科科长XXX、学生科副科长XXX出席了本次活动,并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生科老师担任比赛评委。

本次比赛特邀XX学院语委办XXX老师担任嘉宾,还得到了XX市电视台、XX区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并亲临现场给予报道。

决赛在XXX院长的讲话中拉开了帷幕。选手们将澎湃的激情、声情并茂的表演、悠扬的乐曲和曼妙的舞蹈融合在一起,使现场高潮迭起,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完美的听觉、视觉盛宴。

比赛在学生会总会干部表演的诗朗诵《感恩母校》的动人旋律中结束。特邀嘉宾XXX老师为大赛做了精彩细致的点评,并就朗读比赛的技巧和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据悉,7号组选手XX、XXX、XXX、XXX朗诵的《祖国啊,用青春的名义歌唱》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本次比赛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得到了院领导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这则新闻在写作上优点诸多,可是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大有仔细修改的必要。

(一)标题不够准确

新闻标题要求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

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三点不当之处:一、“锦瑟华年 弦歌徐吟”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属于运用典故,而不是新闻的内容。因此,应当把它作为引题,独立成行,以引出正题来。二、这次比赛是朗诵诗歌的,这一新闻的基本内容必须在正题中标明。因此,应当在“朗诵比赛”前加上“诗歌”二字。三是应把“圆满结束”改为“隆重举行”。写新闻,要准确把握报道的角度。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场比赛,最恰当的报道角度是“举行”而不是“结束”。因为,对于一场比赛,读者最关注它是否举行、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它既然已经“结束”了,又何必再去关心它呢?当然,假使是在较长时间内举行的一次活动,如艺术周、文明月、文化年等,报道时以“结束”为角度则是恰当的。

(二)导语不简明扼要

新闻的首段是导语。导语的写作要求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显示出来。导语的作用是“导”,最忌讳写得长。

这则新闻是对一个简单的事件进行报道,只需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基本事实和结果写进导语。也就是说,首段只写第一句即可。第二句的出现,既不合乎导语内容“最重要”的要求,也不符合语言“简明、扼要”的要求。此句可以另起一段,作为导语下面的主体部分的内容之一。

(三)主体部分内容主次不分

主体是导语的展开,要求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的叙述。由于新闻主体部分涉及的内容方面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内容芜杂,二是不分主次。

这则新闻的第二至五段是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主要缺点是没有采用新闻通常运用的“倒金字塔”方法来写。

所谓的“倒金字塔”方法,就是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安排新闻的内容。因此,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内容的顺序应当调整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四段的第二句――第二段。因为第三段写比赛开始和开始后、第四段写比赛的结束,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这一过程是事件的根本,所以,应当最先写。第五段写比赛的结果,这属于事件的本体,故应次写。第四段的第二句的内容是事件的延续,也属于事件的本身,应该接着写。第二段是对事件所涉及内容的交代,所以,要放在最后。

(四)第三段写作欠缺细致。中对比赛开始后的情景写得不详细,这段是比赛最基本内容所在,应当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比赛中最精彩的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可惜此处只写了一句话。

赛事新闻篇6

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主且具国际化视野

现代体育的涵盖面已非常广阔,除了竞技体育之外,还有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多方面内容,但竞技运动永远是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最主要的内容。以央视5套的《体坛快讯》、《体育新闻》、《体育报道》、《体育世界》四档节目为例,每天竞技报道的内容至少占90%。竞技运动具有天然的悬念性、新鲜性、趣味性、刺激性,决定了受众对竞技运动新闻报道的需求取向,同时也决定了电视体育新闻必然要突出竞技报道以吸引观众。

遍及全球的各种体育赛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为电视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如在国际体育综合性竞赛中,有最具影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世界杯足球赛、世乒赛等单项国际竞赛几乎包括了目前在全世界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和赛制,几乎每天都有一项国际大赛举行。同时各国还有本国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国内赛事。而且,这些竞赛的组织者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为竞赛的开展筹集更多的经费,还不遗余力地开展公关活动,邀请电视媒体参与,从客观上也造成了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竞技化。①

目前,国内外电视媒体的电视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已从国内体育延展到国际体育。为了更好地报道国际体育赛事,许多电视机构走出国门进行报道。如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期间,国内电视机构也设置前方演播室。2004年雅典奥运会,央视在雅典、北京各设立一个演播室,其中,雅典演播室向国内传送第一手的赛事信息并制作晚间奥运特别节目。此外,在F1、环法自行车赛、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等国际著名赛事中,都有中国电视记者现场采访的身影。中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开始具有国际视野,体现了国际性的特色。②使这些节目都有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观众好评,促进了节目的发展。

节目素材来源灵活多样

目前,国内电视体育新闻从内容上看,主要有赛事新闻、会议新闻、各级体育组织的相关活动新闻、群体休闲体育新闻以及体育公众人物新闻等。这些体育新闻节目根据各电视台自身具有的实力,会采用自制或部分自制的形式来完成。当然,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自制能力在我国是最强的。目前,国内各电视台在制作体育新闻时,其素材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现场自行采集素材、购买素材和联合制作。现场自行采集素材的方式一般适合于发生在该电视台所在地的体育新闻事件。由于央视具有强大的经济、人才、技术实力,所以其很多体育新闻素材都可以做到现场自行采集,而地方台则因为种种条件限制,现场自行采集素材的能力较为有限。

国内各电视媒体包括央视在内获取体育新闻素材的另一个来源是购买节目素材。由于国内外赛事繁多,出于制作成本方面的考虑,国内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不可能每场重要比赛都派记者到现场采集体育新闻素材,在制作国际体育新闻时,多从ESPN、美联社(AP)、CNN、TNT等海外体育节目机构购进节目素材进行加工,这使购买素材的电视媒体使用该素材时极为方便。据统计,京沪粤等地电视台,每天平均购买国际体育新闻(带国际声的视频素材)达10条左右。③而在制作国内体育新闻时,则多向兄弟台购买或交换,在缺乏国内其他地区的体育新闻素材时互通有无已经成了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界的行规,就连央视也经常无条件地使用各地方台提供的体育新闻素材。

国内各电视媒体特别是各地方台获取体育新闻素材的第三个来源是联合制作,利用这种方式,各地方台避免了因为人员、资金紧张而导致的素材严重不足的劣势,使自己的体育新闻素材丰富起来。

多时段、多频道直播

在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强调时效性,一般都会采用直播。目前,绝大多数电视台的体育新闻节目都已采用了直播,但这种直播相较于严格意义上的直播只能是一种准直播或假直播,因为这些体育新闻节目中的各条新闻几乎都是事先做好的,然后在整档节目直播时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串接而已,这与真正的体育新闻直播中必须有来自体育新闻事件现场的实时音、视频信号是存在巨大差别的,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观众的收视兴趣。这说明我国的电视体育新闻直播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运用纯熟的体育新闻直播尚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广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多时段、多频道直播形成了传播强势,深刻地影响了受众的收视习惯与爱好。目前,国内体育新闻已经由过去的单一时段播出变为多时段播出,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1989年,央视第一次推出《体育新闻》,只固定每天录播5分钟。2005年9月5日起,央视体育频道全新改版实现24小时连续播出,并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增加了新闻的播出量,把中午的《体坛快讯》从15分钟延长到25分钟。这样,央视体育频道基本形成了早、中、晚、夜、午夜5个时段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在早间《体育晨报》(7:00)、午间《体坛快讯》(12:00)、晚间《体育新闻》(18:00)、夜间《体育世界》(21:30)、午夜《夜间体育新闻》(24:00)直播多档新闻,从而构成全天候体育新闻播出的完整覆盖。当然,各时段体育新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非是对首播体育新闻简单的重复,而是实施对其的更新、补充与持续跟进。多时段的滚动体育新闻减少了信息的损耗,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提高了素材的使用率。电视体育新闻直播从单一时段到多时段,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信息量。这也是央视成为世界一流体育电视媒体的显著标志。

一档电视节目要有效地吸引观众,扩大节目影响,增加节目覆盖面和扩大收视群体,就应该采取多频道播出的组合传播策略。深谙此道的央视在其体育新闻节目播出上就采取了这种传播方略。央视在体育频道之外的其他频道固定播出体育新闻节目。CCTV新闻频道在13:30(直播)和0:30(录播)播出25分钟的“体育报道”;CCTV-1每天22:00的新闻节目中有固定的体育板块;CCTV-9和CCTV-E&F(西法频道)一天播出7档时长15分钟的外语体育新闻。这是对单一频道播出的有益补充,是资源内部整合和优化的内在表现,也是体育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它还可以压缩投入、提升效益、挖掘新的市场空间,体现了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多样化,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利益最大化。与体育专业频道相比,其他频道的体育新闻组织方式更为灵活多样,而且其他频道如新闻频道等的观众群体更为庞大,容易形成局部的收视率高峰,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该电视媒体的影响。

节目编排日趋合理

节目编排是电视频道“版面结构”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频道的传播理念和对受众需求的理解,关系到每个节目和节目整体效应的发挥。观众是一个频道最终收视效果的实现者,能够赢得观众的电视频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在进行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尽量考虑到影响观众收视行为的多种因素,根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特点,巧妙编排体育新闻,以期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所以,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应具连续性。④

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在编排时应遵循电视新闻“峰谷”编排原则,从而增强观众的收视兴趣。而在我国,即使是代表我国体育电视最高水平的央视所制作的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其编排也不尽合理,没有完全遵循“峰谷”编排原则。以下是2010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18:00播出的《体育新闻》的条目:

1.《丁俊晖中巡赛第一轮惨遭淘汰》

2.《湿度制造难度》

3.《法拉利木偶戏》

4.《明确的车队指令干扰了比赛》

5.《国际汽联规定车队的无线电通话必须公开》

6.《我们没有可以让车》

7.《惯犯法拉利犯规却不长记性》

8.《F1运动员、车队实时积分榜》

9.《康塔多终成三冠王》

10.《感受“环法之美”》

11.《点球噩梦 困到卫冕冠军》

12.《又是冤案 英格兰球队又吃亏》

13.《吴鹏根、徐林胤组合收获本赛季第二金》

14.《皇马送别古蒂》

15.《汉堡网球公开赛 格鲁贝夫首尝冠军》

16.《全国女排锦标赛小组赛赛况》

17.《广州亚运会网络票务销售开通》

18.《王老吉亚运时刻――釜山亚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冠军黄秋艳》

19.《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上演“小鬼当家”》

20.《男篮青年联赛 广东大胜山东》

从这一档体育新闻节目的条目顺序编排中不难看出,我国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是按照“先国内,后国际”的原则,比如在以上的20条新闻中有关F1赛事和环法大赛的新闻明显比2010年斯诺克中国巡回赛的新闻重要,但依照我国特有的所谓编排原则,《丁俊晖中巡赛第一轮惨遭淘汰》这条新闻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而一些为观众所关注的重要新闻却被放在次要位置。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央视的这档体育新闻在编排时也运用了“峰谷”编排法,做到了张弛有度,并且注意了在“新闻峰群峰谷”之间运用了“同类组合原则”,比如把F1赛事、环法大赛这种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的新闻集中安排在一起,形成组合结构和传播声势,有利于节约时间并突出报道主题。此外,这档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应用了“形式差异原则”,比如在有关F1大赛的由6条新闻组成的一个新闻段中为了依照观众的收视心理来编排节目,特别重视了节奏的控制,注意了不同新闻报道形式的组合与搭配,比如图像新闻《法拉利木偶戏》与电话采访《明确的车队指令干扰了比赛》、口播新闻《我们没有可以让车》与电话连线前方记者《国际汽联规定车队的无线电通话必须公开》、消息《F1运动员、车队实时积分榜》与新闻背景分析《惯犯法拉利犯规却不长记性》的穿插,这一变化多端的节奏利于观众保持持续的收视兴趣。

一直以来,人们对新闻的深度报道都存在着一个误解,就是只有类似《新闻调查》那样的节目形态,只有在单位节目中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才是深度报道。其实不然,为了使自己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裁多样化,央视就在其最重要的一档体育新闻节目中插入了体育新闻评论,2003年6月14日央视体育频道首次在18:00的《体育新闻》中加入了子栏目《体育今日谈》,时长5~8分钟。这个子栏目是新闻性的体育评论。它选取最新发生和出现的体坛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为话题,由主持人吴为和罗宏涛进行相关评论。这个体育新闻评论节目推出伊始,使国内业界的专家、学者无不欢欣鼓舞,惊呼我国体育电视报道终于出现了新闻性的体育评论,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终于有了深度报道,但或曲高和寡,或对收视率提升促进不大,目前这个子栏目已销声匿迹了。虽然如此,央视体育频道毕竟在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编排丰富化和报道深度化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去运作这类节目,才能使节目受到受众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注 释:

①罗晓帆等:《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运作模式的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②刘晶等:《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特点及成因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9(6)。

③张德胜:《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及其改革》,《新闻知识》,2008(2)。

④徐威主编:《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赛事新闻篇7

关键词:体育新闻报道 里约奥运会 娱乐化 人文理念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00-01

体育新闻的概念在业界中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体育新闻是对新近或已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体育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的体育赛事、体育法律与规则、体育理论研究、体育运动场所建设及体育运动工具、体育团体活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展开及运动员、教练员的活动与生活动态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邝云妙,《高级新闻写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等等。而针对奥运会的新闻报道相对来说较为集中,要求也更高。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体育新闻的报道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关注传统优势项目,对新兴体育项目的报道仍有欠缺

从时间顺序上,2016年里约奥运会第一天大众关注点放在了有望冲击首金的射击项目上,随后紧接着多报道游泳、乒乓球、跳水等有希望夺金项目。这些项目自上世纪以来一直被国人所关注,人们对于比赛流程和评分细则也十分熟悉。而马术、沙滩排球、高尔夫等新兴运动项目却鲜有问津。以8月17日为例,晚8点的皮划艇静水预赛、半决赛以及晚9点的马术团体障碍赛决赛在转播时均让位给了晚8点30分开始的田径预赛及决赛。这样情况下,观众在第一时间没有观看赛事转播,其后也很难有机会和想法关注这些比赛,那么体育新闻报道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选手冯珊珊在里约奥运会高尔夫球比赛中夺得了铜牌,这是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奥运第一人”。而体育新闻采访中对冯珊珊的赛后采访和人物专访方面均有所欠缺,这实际上是一个让高尔夫运动走进公众视野的良好契机。从微博搜索量上来看,人们对这一事件的了解程度几近为零,“冯珊珊”这个名字也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同样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吴敏霞的报道从数量上和广度上都明显更胜一筹。而大众接触到高尔夫球的机会和跳水的机会显然都不算太多,并不是因为接触程度较少导致报道数量的缩减。

针对这一问题,解决办法其一是立足大众文体需求,提高转播资金投入和创新手段的应用。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除保留原有cctv5套体育频道外,更增加了cctv5+、cctv风云足球频道等多套频道,但仍存在转播途径相对较少的问题。面面俱到是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存在,但中央电视台作为可以取得奥运会转播权的一个部级电视台,应该在充分进行观众需求调查基础上进行转播赛事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电视转播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电视、广播等途径受到频道、频率数量的限制,但门户网站、APP应用等可进行多个体育赛事的实时转播,其同时可利用高端品牌作为赞助商来保证转播利润。对于新兴项目和观众较为陌生的项目,赛事解说员要充分考虑到受众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多进行普及性解说,对于专业术语应有一定的解释。电视传媒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还应充分发挥媒介 “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的功能。在满足受众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和获取技体育资讯需要的同时,也能提供充分的社会体育方面的相关讯息,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道,引导受众参与社会体育,培养受众科学、全面的体育观,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薛文婷,《体育新闻不等于竞技体育新闻――对体育电视新闻报道中社会体育缺位的质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6月]

二、“唯金牌论”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仍较为严重,人文精神有待提高

相较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届奥运会观众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傅园慧的突然“走红”、张继科的“睡不醒”便是很好的证明。这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对赛事进程、参赛选手的讨论和评价在微博、天涯甚至是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上都有了体现,表现出了实时性、互动性的特点,而在之前几届奥运会中,观众与电视媒介只是单向的传播,对于赛事的讨论只能是在人际传播中小范围扩散。

中国的体育记者存在一种通病,即评论时多意气用事,情绪化的词句较多。 也正因如此,一些记者养成了写新闻稿件的套路,赢了就喜,输了就批,绝对的将比赛的胜负作为写报道的标尺。

2016年8月6日,大多数目光集中在了杜丽身上,更有多条新闻指出中国今年“双保险”拿到奥运首金。而赛事结束后,对于杜丽未拿到冠军一事,报道多用了“遗憾”、“痛失”等相关字样,很少有媒体祝贺杜丽拿到银牌、易思玲拿到铜牌。反观2004年雅典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拿到首金的分别是杜丽、陈燮霞(2017年1月13日因尿检呈阳性,奥运金牌被剥夺)、易思玲和张梦雪,报道通常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总结他们夺取首金之路。较有经验的运动选手一方面受到伤病困扰,而另一方面则是体育新闻报道中对他们关注太大,失败和成功只差一步,其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

对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中央电视台也曾明确提出:宣传中国体育形象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报道方针,就是要大力宣传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英雄事迹, 达到激发全国人民爱国主义热情的目的。目前人们正处在追逐中国梦的路上,一方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奥运健儿奋勇拼搏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是“唯金牌论”的观念我们应当逐步避免。未来的体育新闻报道,更多的可以将视野着眼于那些真挚感人的与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在创作中,更多地触及到赛场外观众的态度、场上的风云变幻与教练的喜怒哀乐,从更多的人文意义上挖掘运动员的魅力;关注体育比赛人物的家庭、婚恋、母子情感、父子情感,以及竞赛的间接参与者。

三、娱乐化及边缘化现象过于严重

冯艳丽在《论体育新闻的娱乐性与娱乐化》中对娱乐化和过度娱乐化两个概念的分析代表了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她认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本意,应该是承认大众传媒和体育的娱乐功能,使体育新闻恢复娱乐属性和功能。对体育新闻娱乐属性和功能的认同,是一种顺应体育和新闻规律的正常回归,具有必然性。但伴随着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误读,即片面突出体育新闻的娱乐属性和娱乐功能,而淡化了体育新闻的其他属性和功能”。

随着商业的发展,各大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黄色新闻”特征,奥运会报道也不例外。让体育逐渐平民化、大众化,丰富人们的生活,不代表可以完全放任体育新闻报道低俗化、过度娱乐化。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许多“体育新闻报道”读完后发现以感情为全文线索,或者是有很多并非直接叙述的“暴力词汇”。在中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诸如“痛斩”、“复仇”之类的词语随处可见。体育新闻中的暴力化用语极易造成人们“体育就是暴力”的错觉,或至少给这种错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在美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这种暴力化用语言要少的多。

针对这一问题,应分清体育新闻报道和人物报道的不同之处,人物专访可以结合奥运人物的成长环境、情感方面等问题进行采访和写作,而体育新闻报道作为新闻,应该抓住重点,反映与赛场有关的事实。为了追求强烈的受众的关注,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让受众感到好奇、有趣,这种策划报道也是要建立在新闻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有些报道给人的快乐只是单纯的感官刺激,这是低层次的娱乐。因此,重视体育新闻娱乐性报道的“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避免庸俗化和媚俗化。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体育新闻报道较之前已有了巨大的进步,人文视角下的采访和报道已崭露头角,随着大众传播的继续发展,人们对新兴项目兴趣渐浓。而另一方面,众多媒体已避免商业环境下体育新闻报道商业化的继续深化,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体育新闻报道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

注解:

1.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邝云妙,《高级新闻写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薛文婷,《体育新闻不等于竞技体育新闻――对体育电视新闻报道中社会体育缺位的质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6月

4.黄罕],《中美报刊体育新闻报道比较》,《新闻界》,2008年4月

5.陈治,《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演变与反思》,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4月

6.谢洪,《论人文奥运理念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

7.黄罕],《中美报刊体育新闻报道比较》,《新闻界》,2008年4月

赛事新闻篇8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了体育强国,体育健儿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大大激发了国人对体育运动事业的热情,使得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我国体育发展和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新闻课程教材编写严重滞后,导致体育新闻专著和教材稀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体育新闻也是近年来高校新兴的一门学科,体育新闻报道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及其体育文化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由张英撰写的《体育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一书,为研究体育新闻报道对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体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参考。该教材从提高体育新闻写作能力出发,力求根据新闻采访和写作要求,在新闻写作基础上注重体育新闻的特点,并结合体育运动和比赛的特点,阐述了体育新闻报道如何做好采访与写作工作,论述了广播与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的解说问题。该著作在体例上突破了新闻写作格式,阐述了体育新闻报道的规律。作者以大量新鲜的体育新闻实例分析,详细论述了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而对于非赛事的报道,作者又采用了报纸和网络上的例文,阐述了宽泛的体育新闻报道领域,论述了“大体育”概念的传播。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体育新闻写作的著作,可供高校体育新闻教育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共分为六大编十一章。第一章详细阐述了体育新的概念与性质、特点与分类、意义和现代体育的诞生,以及当前我国体育新闻写作的发展趋势。该章针对体育新闻概念阐述了其定义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阐述了体育新闻具有时效性、娱乐性与情感性等特征。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赛前报道、专访、预测消息、动态消息、预报消息和赛前花絮性报道等内容。第三章介绍了赛后报道、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和赛事报道知识必备等。第四章重点阐述了群众体育和娱乐体育新闻报道。第五章阐述了体育法制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原则。第六章概述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新闻报道例文分析。第七章论述了从纯体育视角转向经济视角的体育新闻报道、在体育现象与经济现象交叉点上找新闻、借助经济文化传播新的体育发展规律等问题。第八章论述了广播电台的体育新闻报道,具体阐述了广播体育新闻报道的优势与劣势、主要类型和应注意的几点原则。最后三章分别论述了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与类型、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对策、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网络体育新闻写作、体育记者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体育新闻记者要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特点和作用,提高体育新闻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体育新闻的结构,了解和掌握新闻评论的任务与特点、分类与选题、立论与论证;了解体育评论的目的和任务、选题和立论、写作与体育解说、体育评论和新闻评论的异同等。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体育新闻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锻炼热情、促进体育运动形式多元化发展与传播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还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引导作用。体育新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热情,拓展他们的体育知识,增强他们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体育新闻在文化层次上的独特性,它可以塑造大学校园的体育氛围,指引大学生体育行为,弘扬体育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体育道德,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体育新闻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还能促进他们良好的人格形成,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互爱意识。由于体育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育新闻对体育赛事的精彩报道,还能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热爱和对体育健儿的崇拜,从而弘扬爱国精神。体育新闻对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新闻和体育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体育新闻推动着体育文化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要采取一些体育新闻传播管理措施:要做到正面与负面报道、大众与竞技体育和谐统一;不断提升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统一体育新闻传播中的自律规范等。总之,《体育新闻报道》利用一些详实具体的报道事例直观地向读者阐述了所要表达的观点,这些具体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具有一定的深度,报道的方式和写作手法也是比较独特新颖的,著作中涉及很多实用的资料和问题,可为大学生和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陈浩/硕士研究生,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赛事新闻篇9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公开赛新闻会。在**举办**公开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更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活动的厚重期望,同时也是丰富和拓展**广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提升安宁康养品质,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关注***。

本次公开赛是由***主办,***承办,****执行。

出席今天新闻会的领导同志有:******

参加今天新闻会的媒体有:*******。

对各位领导、嘉宾、新闻记者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会有三项议程:*****。

公开赛将于*****开启征程,该项比赛在举办规格、赛事奖金等方面也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这离不开*****支持,下面请****为本届赛事致辞。

.................................

感谢***的精彩致辞,相信在****的领导下今年的比赛将更加精彩!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离不开*****对赛事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有请*****先生致辞。

.................................

感谢****的精彩发言,同时也要感谢*****对本届赛事的大力支持,希望******公开赛在******的带领下,成为一张响彻全球的体育赛事“名片”。

接下来有请******介绍******公开赛赛事

.................................

听了*****对******公开赛赛事的整体介绍,相信******公开赛将会办得更好,办出高水平!

赛事新闻篇10

整合不是简单地汇总赛事信息,而是过滤、优化信息。移动社交媒体对赛事信息的传播形式有直播、精彩视频推送及大标题新闻等,所以,移动社交媒体可以整合足球世界杯、国际篮球赛事等信息,以独家专访、新闻原创等方式吸引和引导用户,或是采用视频、图片和文本等多媒体方式重新编辑优化赛事信息。

手机被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称为“补偿性媒介”,意为补偿传统媒体不可能实现的内容和功能。然而,当前的移动社交媒体只是门户网站或传统媒体的附属品,传播的新闻内容也只是对它们的重述,移动社交媒体被当作分发新闻的一种方式或是渠道。

在分析用户市场的基础上,以手机为依托的移动社交媒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建豆个性化、补偿化和区别度高的原创节目,提升传播信息的广度与独特性。所谓提升就是创新,而非“文字搬运”,移动社交媒体要利用手机的智能化,以人的智力创新编辑新闻内容,创豆特色品牌栏目。

2.扩展新闻对象,应该多角度地进行赛事报道

不同体育爱好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移动社交媒体仅关注部分赛事或明星是无法满足众多体育爱好者的不同需求的,应该扩展新闻的报道对象。同时,在传播赛事内容上,移动社交媒体不能只推送赛事结果及预告赛程,应该多角度地进行赛事传播,如进行历史数据的统计、战术的分析和赛事的盘点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新闻的权威’}生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达到对体育爱好者传播体育知识的目的,引发体育爱好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共鸣。整个传播过程也不能为追求传播速度或信息峰值而抛弃内在质量,避免与其他媒介内容的同质化,要有创新性内容。

3.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的个性化特色,提供定制化的内容

与传统媒体不同,手机针对性更强,私密性更好。这一特点也使得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个人可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定制信息内容或设置页面,实现个性化的赛事传播体验。

移动社交媒体中的自定义频道虽是对个’}生化定制的体现,但是也仅是依赖用户单方面进行的设置。移动社交媒体可以通过分析用户浏览的时间或习(贯爱好产生的数据,基于个人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由于每天都会有多项体育赛事进行,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加减或取消某项赛事频道,取消关注某位运动员或俱乐部的相关信息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提高用户阅读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过剩信息的压力。基于用户习(贯和需求主动推送个性化信息流,可以使体育赛事的传播实现效率的提升。

体育赛事传播的一大卖点就是比赛现场的高清图,为了增强体育迷们的鲜明豆场及个人归属感,移动社交媒体可以依据用户的个人需求实现将某个球员、球队或赛事LOGO的高清图设置为背景或主题。

4.提升新闻编辑的个人素质,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

在体育传播商业化的今天,移动社交媒体的新闻编辑不应为博取点击率而滥用新闻自由的权利,而应充分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色优势,真实、专业、客观和公正地编辑赛事新闻。移动社交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主要依赖互联网平台,而网络平台对体育赛事传播的监管有一定的难度,从当前移动社交媒体下体育赛事传播的发展状况来看,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建豆完善的体育赛事传播管理机制,加强内容和平台的监管力度。由于体育比赛自身的竞技’}生,用户不仅希望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及时获得比赛结果,而且希望能体会到比赛现场的激烈程度,所以说赛事新闻的标题及正文都应达到再现赛场意境的效果,让用户得到全方位的体验。

5.突出移动社交功能,提升用户使用瓢性

手机作为最易携带的移动通信工具使得移动社交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微信、微博已是体育迷间互动的重要渠道。体育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摇一摇等作为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渠道,使得更多的体育迷为了参与互动交流和接收赛事信息,根据个人爱好而订阅不同的公众号。除了微博和微信,其他形式的移动社交媒体也应该扩展互动空间,增加多种类型的社交板块或是社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