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9:18:09

赛事范文篇1

旨在宣传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企业风范和促进其业务发展,更以本次活动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的客户之间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娱乐、休闲、交流、协作平台,发展和推动高尔夫运动。

赛事介绍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

承办单位:大连博世高尔夫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某报社或电视台

赞助单位:某产品赞助商

二、活动构成

1、比赛时间:2005年5月21日(星期二)

2、比赛地点: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A场

3、参赛选手: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大客户中的广大高尔夫爱好者

4、参赛人数:40人

5、比赛项目:18洞一回合个人比杆赛

6、比赛纪念:颁奖时发放每人照片(带相框),赛后赠送比赛光盘一套

三、奖项设置:

总杆奖(前3名)分别有奖品和奖杯

净杆奖(前3名)分别有奖品和奖杯

最近距离奖(1名)分别有奖品和奖杯

最远距离奖(1名)分别有奖品和奖杯

BB奖(1名)奖品

幸运奖(10名)奖品

(可以适当加些趣味奖,达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40人-中奖率51%;30人中奖率-70%

四、比赛规则:

1、比赛依据中高协审定规则、球场当地规则及赛事机构的特别规定(具体详定,由于是联谊活动,规则可规定的宽松,趣味些);

2、按自报差点相近者进行分组(差点按新贝利立亚方式计算)。

五、赛场布置:

1、条幅2条印本次赛事名称(会馆正门上方一个,颁奖典礼一个)

2、拱形门1座印本次赛事名称

3、气飘2个印本次赛事名称或赞助商名称或贺词

4、赛场主背板印本次赛事名称、主承办单位名称和赞助商名称

六、主办/承办双方责任:

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提供活动经费并对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博世高尔夫管理公司:负责赛事的筹备和组织,报名或媒体报道

七、比赛框架:

地点:大连金石高尔夫球场10号发球台

时间:2005年5月17日早8点

邀请人员:1、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的主要领导

2、大连市高尔夫协会主要领导

3、大连博世高尔夫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参赛选手

5、媒体记者

6、主持人(1名)

进程:

8:50—9:00选手签到领取饮料

9:00—9:201、所有参赛选手下场

2、主持人宣布开球仪式开始并介绍组织机

构,介绍嘉宾

3、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领导致辞

4、市高协领导致辞

5、XXX为本次比赛开球(主持人宣布)

6、主持人宣布开球仪式结束,比赛开始

9:20—9:301、设立最远、最近球道,安排插旗

2、工作人员催场,每小组发球台合影

3、每5分钟一组出发

9:30—11:30选手比赛(前9洞)

11:30—14:00午餐时间(在金石会馆)

14:00—16:00选手比赛(后9洞)

16:00—18:00选手赛完交流时间安排淋浴

18:30——19:30颁奖典礼(主持人主持)

赛事范文篇2

关键词: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武汉军运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城市成为国际大型赛事的东道主[1]。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可以全面推动和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同时也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2-4]。由于大型赛事活动受天气制约,气象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赛事的顺利开展,促使气象保障服务成为大型赛事组织实施和运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成为近年来气象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5-8]。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武汉军运会)于2019年10月18―27日举行,赛事为期10d,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9],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的一场重要的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因此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实践工作,就如何做好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气象部门进一步做好大型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发挥气象部门的服务效益。

1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概况

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需求是通过服务需求对接会、单项竞委会走访、问卷调查、测试赛服务等多形式、多渠道跟进式对接形成的。“1+4+7+6”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具体包括:1个总体工作方案,预报预警服务、观测与信息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等4个系统筹备建设实施方案,指挥运行办法、中心工作方案、赛事运行规则、风险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宣传科普、新闻管理、赛事服务团队组建等7个指挥运行工作方案,服务实施方案、开闭幕式、协同观测、公共突发事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测试赛等6个保障服务实施方案,以及重点工作排期表、赛时工作手册等,为服务系统建设和赛事气象服务提供了重要保障。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筹备期,调研服务需求、编制服务和设备建设方案、建设服务团队、开展宣传科普等;二是实施期,试用业务系统和服务流程,制定《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手册》初稿并开展培训,完成观测、监测设备和信息网络建设等;三是演练期,对各个系统进行服务演练,完善后期保障方案;四是实战期,重点围绕开(闭)幕式、各赛事跟进式服务;五是总结期,进行服务效益调查、总结等工作。

1.1智能化的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赛事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气象部门形成了由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1.1.1预报预警服务系统。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包含五个子系统,分别为气象服务系统、智能天气预报系统、短时灾害天气智能识别预警系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和预报服务一体化平台。气象服务系统为决策部门、军运会执委会、各竞赛委员会、运动员及公众提供精细、智慧、个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满足军运会赛事活动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要求,实现了观测数据和模式产品的可视化显示、赛事高影响天气的自动识别与分类预警、精细化到场馆(地)气象预报产品自动制作分发等功能。智能天气预报系统以实况监测网格化和精细化格点预报为支撑,融合云图、雷达、自动站、区域站、闪电定位等综合观测数据,按照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需求,叠加多种行业数据,实现了“可视、直观、精细、智能”的智慧气象应用和预报预警格点化、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短时灾害天气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实现了雷暴云团的识别和追踪,通过集成侧重点不同的多家临近预报,以最快形式为预报员提供决策支持,并对军运会举办期间易发的雷电、短时强降水等突发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系统是基于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STMAS(SpaceTimeMultiscaleAnalysisSyatem),融合了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滚动提供预报时效12h、间隔15min、1km分辨率的预报产品,以满足精准化、针对性的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数据支持、实况监测分析、服务产品管理以及运维监控等功能模块提供了统一的集成环境。1.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武汉军运会期间,气象部门首次在国内开展了重要活动保障气象协同观测,以湖北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为依托,以安徽、江西、河南、湖南、重庆、陕西六省(直辖市)为补充,形成相互协同、立体的区域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除了启动卫星、雷达、高空等常规气象要素加密观测外,气象部门还调集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毫米波云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全天空仪、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等7类25套新型观测设备补充观测,重点布设在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汉南通用航空机场、武汉空军机场及裁判点。同时,根据赛事服务需要,新建暑热压力、水温、湖面风、沙温等11个专项观测站,实现了比赛项目观测的全覆盖。1.1.3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满足了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大数据、广交换、强运算、高稳定的技术要求。其中,中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及存储子系统具备每秒120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峰值和500TB配套存储资源,强有力地支撑了数值预报模式的运算处理和大数据的存储交换,提升了现有网络系统容量、速度和容灾备份能力。同时,武汉市气象局与武汉军运会信息中心网络专线的建立,也为气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1.2多样化的军运会气象服务产品

武汉军运会期间,参赛国家的政府官员、军方代表、运动员以及裁判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外地观众和游客云集武汉,气象部门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根据服务重点的不同,可将气象服务产品分为五大类,如表1所示。1.2.1专报类气象服务。专报类气象服务包括重要活动气象服务专报和各项赛事气象服务专报,为重要活动或赛事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信息,内容涵盖天气实况监测、特殊赛事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场馆(地)天气精细化预报、天气形势展望及指数预报(包括空气质量等级、空气污染扩散指数、紫外线等级、交通指数、旅游指数等)。武汉军运会期间重要活动主要指2019年10月18日的开幕式和2019年10月27日的闭幕式。为了保证开(闭)幕式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供了中长期天气趋势滚动预测、排练期间各排练场地每天逐小时天气预报、开(闭)幕式现场逐小时、逐3~6h天气预报、开(闭)幕式现场当天天气实况(如实时提供0~70m垂直高度间隔5m的风向风速)等精细化气象服务。赛事活动气象服务是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重点工作。武汉军运会比赛项目有室内项目和户外项目两类,而户外项目中包括陆地、水上、空中项目。因此除了为主要比赛场馆(地)提供滚动更新的常规气象服务外,还为特殊赛事,尤其是户外赛事提供了非常规的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例如,军事五项(低空飞行)300m的高空风预报,跳伞比赛场地0~3km的不同高度层上的高空风预报和垂直能见度的预报,马术、现代五项的热压力指数预报,沙滩排球的比赛场地的沙温预报,公开水域游泳、帆船比赛、铁人三项的水温、风速预报等。1.2.2通报类气象服务。通报类气象服务主要是针对未来24h武汉市天气情况的概述性预报,提出未来24h天气情况可能对相关比赛场馆(地)和比赛项目产生的影响。1.2.3决策类气象服务。决策类气象服务主要面向政府决策部门、执委会,内容涵盖军运会期间天气气候背景分析、天气影响风险评估以及季、月、旬、周中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或天气预报以及重大天气过程预报。1.2.4常规类气象服务。常规类气象服务主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旅游出行提供参考,包括城市天气预报、气象生活指数预报、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1.2.5应急类气象服务。应急类气象服务主要面向各级政府、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执委会,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及突发性事件下的应急气象服务报告。

1.3多元化的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渠道

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部门建立了多个军运会气象服务渠道,如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系统,为空军五项、海军五项、沙滩排球、帆船、马术等各赛事以及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提供精准、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网,实时更新可视化、服务多样化数据产品,可查询武汉六大赛区多个场馆(地)赛事天气、气象指数、气象新闻、旅游天气等中英文双语气象服务信息;武汉军运天气微信小程序在军运会期间,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获取精细化预报、场馆(地)天气预报、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务产品,以及基于用户位置的气象预警产品;充分应用融媒体平台,“湖北气象”“武汉气象”等微信、微博新媒体,电视天气预报、12121天气语音电话、中英文双语电话服务热线等传统媒体,在全媒体上提供气象服务信息。此外,气象部门还派出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组,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决策建议和咨询服务。同时,利用比赛场地的布告栏、大屏幕等平台,滚动更新场馆(地)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

2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特点

2.1特定的气象风险

气象条件对赛事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影响体育项目的确立、比赛场地的选择、赛事日程的安排、比赛过程的监督等。武汉军运会竞赛项目为历届最多,其中大项27个、小项329个。各种比赛项目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应的气象风险也不一样,这些无疑加大了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复杂程度。如沙滩排球比赛前需要测沙温,东湖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前要测水温,帆船比赛前要测湖面的风向风速,射击比赛前要测能见度等。当沙温、水温、能见度等气象因素达到一定标准时,赛事才能顺利举行。

2.2特殊的服务对象

武汉军运会为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运动会,还包括参赛国家的政府官员、军方代表、裁判员、志愿者、记者、外地观众等。面对众多来汉人员,气象部门除了要为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外,还要为城市运行管理部门调度、指挥、联动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如为外地抵汉以及武汉本地的公众提供观赛、出行等方面的气象保障。

2.3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为了保障各项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军运会设立了体育、安全、公安、交通、旅游、新闻、文化等多个机构单位。不同机构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的属性,向气象部门提出针对性、特殊性的气象服务需求。服务对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重点集中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3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经验总结与探讨

通过对武汉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总结分析,未来在对大型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时,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3.1持续发展预报技术,提升预报能力

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技术手册》第二十章“城市保障”中,专门列出“(七)气象保障”一节,对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预报是实际工作中的关键,要持续发展预报技术,不断提升预报能力,着重强化局地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方面的建设。

3.2需求导向内容,增加气象服务的多面性和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型赛事的举办包括筹备期、赛事期和赛后总结三个时期,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贯穿始终。气象部门应深入分析三个赛事时期,明确不同时期的重点需求,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融入,为其提供更为全面和多样的服务产品,使气象服务更具靶向性、精准性。

3.3完善细化大型赛事气象服务实施方案

气象部门应根据上级单位指导文件,建立健全队伍组织,细化工作小组,逐一分解具体气象保障任务,明确分工到个人,制定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并配备应急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跟进修改并完善,为做好赛事的气象保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4气象保障服务由专业化向公众化转化

为大型赛事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气象保障服务向公众化转化,需要大力丰富公众服务的手段与形式,拓宽气象信息传播的渠道与载体,并及时向公众提供和赛事中精细化的天气实况与预报内容。

参考文献:

[1]肖建华,郭明武,彭清山,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测绘地理信息综合保障服务技术实现[J].测绘通报,2020(7):143-146,164.

[2]方永侠,范承.智能网格预报在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气象服务保障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6):33-34.

[3]张永恒,薛建军,温显罡,等.重大活动决策气象保障服务探讨[J].阅江学刊,2013,5(2):36-42.

[4]马晓琳,马中元,黄水林,等.庐山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27(3):117-124.

[5]王希娟.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分析与探讨[J].青海环境,2017,27(4):202-205.

[6]章国材,张卫红,王金星.气象与北京奥运保障工作[J].中国科技奖励,2005(1):66-69.

[7]徐国强,魏荣庆,贾丽红,等.基于模式预报倾向的预报系统设计与初步试验[J].气象,2014,40(4):433-439.

[8]武玉龙,付亚楠,刘旭阳.智能网格预报的研究评述与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3):77-78.

赛事范文篇3

关键词:无障碍;体育赛事;口述脚本;脚本创作

无障碍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卞麦克逊首倡的“正常化原则”形成,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简单分为听觉障碍和视觉障碍,两者各有其对应的用于实现影视内容可及性的无障碍翻译方式。口述脚本是在不干扰原有声音讯息的情况下,将影片中的内容要素通过文本形式呈现的描述解释,是将视觉画面转化为声音符号的重要中介和载体,是影片艺术价值信息传递的关键。文章主要论述视障人士无障碍翻译方式中关于实现内容的口述脚本创作研究。

一、中国无障碍口述影像脚本发展现状

在传播学的相关领域中,对视听语言的无障碍传播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影视内容的可及性问题,也就是实现内容的无障碍化。笔者对口述影像研究、体育赛事传播、广播体育解说、口述脚本研究等相关论文进行查阅,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研究和市场实践都处于空白状态。然后通过关于无障碍体育解说的调查问卷和小范围访谈视障人群,了解其对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看法,得出无障碍体育解说的研究存在空白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现阶段关于无障碍口述脚本缺乏系统性研究,主要在国内的无障碍电影相关论文中提及,未关注无障碍影视中介转化的质量关键是口述脚本的创作解说。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学者对无障碍经典影视的研究主要从无障碍事业的发展现状、口述电影影视脚本创作或口语翻译、广播体育解说特征三方面入手。归纳起来,这些文献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一是无障碍影视事业发展现状和对策。高晓虹(2020)、蔡雨(2020)、马波(2016)、吴宗艺(2015)、谢桢桢(2015)、袁丽华(2019)、潘祥辉(2019)、李东晓(2019)等学者对现阶段无障碍影视事业的发展及现状、概念界定作出分析;袁丽华对无障碍电影服务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总体而言,呈现出对无障碍影视事业特别是电影事业的宏观关注,缺乏对体育等其余节目科普影视的关注。二是口述电影影视脚本创作或口译研究。符艺(2014)阐述口述影像的需求性和现状不足;鄢秀、罗康特(2019)提出口述影像理论在各国的研究现状实践情况以及研究的可能路径;马波(2016)提出无障碍电影脚本的撰写原则,但宽泛无实践经验支撑;丁方舟译文(2014)具体提出视听翻译和无障碍传播的具体操作以及新发展案例。总体呈现出对口述影视现状、转换机制的分析,但缺乏对口述脚本内核撰写原则的分析。三是广播体育解说特征探析。武学军(2010)提出电视体育解说的文本构成分析,提出文本分析的策略,以常人视角进行审视;刘卓、王异(2013)浅议广播体育解说特点和技巧,从视听空间、语言节奏、话语容量方面进行探讨,总体呈现出以常人视角分析广播体育解说的概念,未考虑视障人士。国内研究无障碍传播内容较国外起步晚,主要以电影影视传播为载体,未充分考虑其视障人群的特殊性。转译研究逐步应用于外语翻译研究,其应用面逐渐拓宽。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对无障碍影视的内容不局限于电影,发展较早、比较全面[1]。在全球范围内,欧美国家的无障碍影视服务发展具有周期长、内容形式多样、体制完善的特点,提供主体多为残疾人服务机构,大多起源于20世纪。以美国为例,影视制作的主体多为广播电视公司,通过主要的卫星电视网络进行口述服务的播送,服务始于1989年美国波士顿公共电视台。英国对于无障碍的影视服务起源于1995年的残疾人歧视法案,通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其体制愈加规范,其中明确规定所有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中至少有10%的节目有无障碍影视,即加字幕、手语以及语音描述。欧美国家无障碍影视的服务内容不限于体育,涉及电影、电视、戏剧、综艺、纪录片等方面。

二、视障人群对无障碍经典体育赛事口述脚本的需求现状

笔者于2021年4月对无障碍体育解说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调查[2],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调查设置多选、单选、填空、问答等题型,发放问卷遍及多个年龄段和多种文化背景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以年龄16~25岁的女性受众居多。42.86%的受众表示从不收听体育类广播,53.57%表示偶尔收听,只有3.57%的受众经常收听体育类广播。原因是部分人本身对体育不感兴趣,而喜欢体育的受众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体育赛事。51.79%的受众通过电视了解体育比赛,26.79%的受众使用新媒体,14.29%的受众使用广播。调研中有55.36%的受众有兴趣收听体育赛事解说方面的广播。因此,体育类广播有一定的受众需求,但受众的关注度和喜爱度不高。受众中有73.21%的人没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无障碍体育解说。在收听体育赛事时,有64.29%的受众表示听不懂。98.22%的受众认为非常或者比较有必要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体育解说。因此,提供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具有必要性,也有很大的市场空缺,提高无障碍体育解说的专业性和吸引力是研究突破的重点。受众中有82.14%的人更倾向于听到活泼的解说语言,17.86%的人群倾向于听到端庄稳重或者其他语言风格的解说。因此,在口述脚本的创作中,应当注重语言文字的幽默感和活泼性,同时加强和观众的互动。在听体育解说时,超过69%以上的受众都更希望听到关于“比分”“运动员信息”和“战况”的相关信息。因此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关于运动员场上的细节信息和概念性的战况掌握是让受众清晰了解赛事的关键。82.14%的受众不希望在同一场比赛中听到固定不变的解说词。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固定的解说词是受众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录制解说和现场解说这两种形式应当随着场景变化,这要求解说员具有即兴创作的能力。

三、无障碍经典赛事口述脚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足球经典赛事2016—2017赛季西甲第33轮,皇马VS巴萨上半场的比赛进行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台本创作,以一男一女搭配的方式进行画面配音解说,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四点原则方法。

(一)充当合格把关人,满足受众“五感六觉”

口述脚本是视障人群和解说员之间的中介,但视障人群的生理特性导致其理解力低于常人,因此通过时间、站位、比分、同步性等要素提高其视障人群的理解力尤其重要。影像播放前,要向听众介绍赛事背景(赛程、对阵双方、现场情况、对阵历史、本场看点等)。撰写脚本时应充分发挥对现场的全方位感受,不仅满足视障人群的视觉、听觉需求,还要发挥其触觉、嗅觉、味觉、知觉(下意识)的作用,让受众仿佛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把关人的信息传递作用,让视障人士拥有尊重感、高贵感、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影像播放中,画面内容元素多样,在脚本创作中主要人物的具体方位、赛事进程时间、对阵双方异同、人物表情动作、战时比分等都需要解释清楚,但如何取舍需要撰写者进行考量。在介绍站位时,可将球场看成坐标系,通过东南西北几个方位让听众相对准确地确定球的位置。例如,【画面04:00】(裁判吹哨)解说:主裁判吹响了比赛上半场比赛的哨音,本场比赛皇家马德里身穿白色队服,而巴塞罗那身着的是红蓝相间的战袍。此次对决是齐达内和恩里克的第三次碰面,此前两次皇马主帅都彰显了玄学大师的本色,本赛季两队在伯纳乌的碰面,皇马在常规时间最后一分钟凭借拉莫斯的头球抢走了一分。而上赛季皇马更是最后时刻十人应战,但是C罗绝杀巴萨2-1取胜。现在球场左边的是身穿白色球衣的皇马战队,右边的是身穿红蓝色球衣的巴萨战队。双方将争取把球攻入对方半场的球门。现在左边皇马的站位是433,意思是从左到右,后卫四人、中场三人、前锋三人。而右半场的巴萨战队的站位也是433,则是从右到左,后卫四人、中场三人、前锋三人。在赛事进程关键节点介绍时间发展和展示比分,让听众了解时间和赛事的进度;赛事中人物的争执或突发情况,人物表情是最直接的体现,但要明确其表情的真实内涵客观分析。在影响播放后,总结本场赛事的输赢情况和本场赛事的精彩看点,期待未来的最新赛事和发展,引出体育赛事竞争的魅力和顽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视障人士的精神。

(二)增强受众愉悦感五要素

愉悦感的影像描述是由文本创作的忠实度、可信度、客观性、故事性以及通畅性共同决定的,这些要素构成了无障碍赛事解说特有的审美空间[3]。视障人群的心理诉求具有形象期待,通过影片中的主人公本身找到共鸣的故事点,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可以提高听众的忠实度,如选取残运会的体育赛事更能提高其关注度。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应保证脚本的逻辑清晰和分析客观,让听众听懂赛事、清楚赛事走向,如先天性盲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只能通过非视觉因素构建,应避免使用“红红的太阳照射在绿油油的草地”这类表达,增强听众黏性。在大部分的体育赛事中,难免有来回进攻的无聊画面,而重复的文本结构容易引起听众的反感,因此在脚本创作中,要融入对阵双方的人物故事或情感纠葛,使之生动有趣,起到补充赛事信息的作用。传统的无障碍传播过度强调技术力量支撑的信息可及性,由于忽略了传播的社会环境中特定的人的因素,对信息传播的通畅性考虑较少,很难顾及视障人群的愉悦感,导致大部分受众无法听懂解说。

(三)“固定脚本+即兴发挥”

现阶段,国内无障碍影视具有现场讲解和录播两种模式,两者各有优劣,而录播模式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标准化,提高影片质量,批量生产便于推广[4]。具有操作性、共享性、指导性的口述脚本能够提高赛事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但在同一场比赛中,82.14%的受众都不希望听到固定不变的解说词。在口述脚本创作中,固定的解说词是受众不易接受的形式,因此录制解说和现场解说的两种形式应当随着场景不同,要求口述脚本创作具有“固定脚本+即兴”的空白发挥。体育赛事本身具有及时性,因此每个画面的快速捕捉和信息补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充分考虑现场的解说情况和受众的听感现状,根据固定脚本及时调整解说策略。要实现口述脚本内容的智能化、社会化,在固定脚本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录播脚本的优势,避免听众对固化表达感到乏味,在固定脚本中划分一定比例的互动环节和即兴的语言表达空间,实现变与不变、客观和主观的紧密结合。在即兴发挥的过程中,对于原始影像中的信息和原声要合理把控节奏,输出传播者的个人情感,将情感传播融入公益、影视传播中,在立足本土国情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体育的无障碍传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共情和公益传播相结合。

(四)有一定的留白

口述脚本虽具有“眼睛”的作用,但过度用眼也会疲劳,在脚本创作中应删繁就简,突出主要人物以及赛场的关键节点信息,留有一定的空间弹性。同时视障人群针对速度进程较快的运动项目,无法加快反应球场变化、梳理进程和关注重点信息,因此口述脚本中学会把握主要信息尤其重要。过于细致地描述场景或动作会让脚本显得繁杂,不利于受众接收主要信息,因此要注重内容选择的问题。特别是在赛事开场高歌主题曲、观众鼓掌呼喊声、结束高唱国歌时应保持一定的留白,给现场足够的空间弹性和尊重。媒体文化学者海尔斯提出的“超级注意力”就适用于此,通过焦点迅速转移,在多任务间的跳转+信息多重性、刺激性、趣味性的内容设置,能提高视障人群对枯燥口述内容的耐性,防止“信息过载综合症”引发注意力危机。留白能够有效缓冲注意力危机,给信息的传者、受者双方提供喘息机会,从而取得更高质量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新时代无障碍体育赛事解说口述脚本需求大、市场空缺大、相关研究空白。无障碍口述脚本的创作是应对无障碍体育赛事版权问题、传播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能为新闻传播、特殊受众赛事传播的发展带来启发。该研究成果若得到广泛应用,将会成为体育公益营销的一大渠道,以体育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影响体育产业及社会生态,同时为体育解说和赛事传播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波.浅议无障碍电影[J].当代电视,2016(3):110-111.

[2]袁丽华.基于无障碍电影的残障人群服务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0):89-91.

[3]爱丽卢曼,丁方舟.从视听翻译到无障碍传播:实时字幕、口述影像与声音字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4):27-29.

赛事范文篇4

赞助提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同仁堂大连国医馆

大连博世(BOSS)高尔夫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大连博世(BOSS)高尔夫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辽宁省高尔夫球协会

大连市绿茵高尔夫球会

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元大酒店

赞助单位:XX品牌汽车

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

太平保险公司大连分公司

比赛地点: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

比赛时间:2005年4月29日

参赛人数:300

参赛选手:政府领导、中外知名人士、企业家、商业人士(含白领、高级经理)

跨国公司驻华办事机构CEO、驻华使节及广大高尔夫爱好者

二、赛事意义

此次比赛是2005年春天的第一场大型高尔夫赛事,辽宁省和大连市相关领导也参与到本次活动,汇集大连市高尔夫精英选手、丰富大奖、人性化赛事、隆重演出项目(舞狮表演、菲律宾乐队歌手)等,是一次机具意义的大型体育赛事,必定会掀起2005的高尔夫运动热潮。

本次活动旨在为广大球友提供一个绿色、休闲的互通平台,营造一个感受健康、交流协作、探讨商机的氛围,达到切磋球技和增进友谊的目的。

三、赞助形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赞助单位提供**品牌汽车保险一份

赞助单位提供2名人员监管和维护汽车(包括提前一天驾驶放置球道)

四、赞助回报

1、参赛选手每人获赠纪念品一套,内装赞助单位高档宣传资料一份

2、赞助单位可设立参赛选手报名处,可推荐选手(客户)、可对外宣传

3、比赛场地球道设立4米*3米广告牌一个(赞助单位提供资金)

(喷绘形式,广告内容双方协定)

4、邀请2名赞助单位领导为嘉宾身份参与赛事,颁奖并致辞

5、开球仪式主背版画面体现赞助单位字样

6、所有媒体报道中体现赞助单位名称

7、赛后每人一份纪念光盘中体现组织机构名单等

五、赞助实施

1、赛事筹备期间(2005年4月10日—4月25日),双方保证赞助及回报工作完成;

赛事范文篇5

关键词:体育赛事资源;资源类型;区域配给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健康有序的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赛事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配置基础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赛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入挖掘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合理选择体育赛事对促进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赛事资源

1.1体育赛事资源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体育赛事的经济属性,对其基础——体育赛事资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以往对体育赛事资源研究的界定,虽然表述存在差异,但基本都认为体育赛事资源是投入到体育赛事中各种要素和条件。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的本质是生产要素,进而可以将“资源”概括为具有价值、可被人类开发利用、并能够创造经济或社会价值的一切生产要素。从这个角度讲,体育赛事资源是一个经过开发利用、可以创造一定赛事效益、满足赛事相关利益者诉求的复杂体系,它不仅指可直接用于生产体育赛事的要素,还包括潜在的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一切赛事生产要素。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潜在生产要素转化为直接生产要素,并对现有生产要素使用范围、价值进行深入挖掘。1.2体育赛事资源类型及构成。在体育赛事资源分类上选取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有学者将赛事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而有人从社会资源中析出人力资源作为单独一类;有学者根据资源存在属性、运营主体属性、生产属性、资源所有权属性、资源发挥作用属性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了详细分类。赛事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是以体育赛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体育赛事运营过程的核心是对赛事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在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分类时可以考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这既有国家对赛事资源的配给、管理,也包括承办者获取赛事的一切支撑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资源在赛事运营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赛事本身的文化特点与举办地文化特点相结合开发特色赛事已成为很多城市发展体育赛事的切入点。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赛事资源分为赛事授予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市场经济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经济载体,反映出来的正是对这些资源的整合、配置与再分配。

2体育赛事与资源开发配置

2.1体育赛事类型。分类是对研究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因具有研究者的某种主观性,并无统一标准。体育赛事是以竞技比赛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关于体育赛事的分类,认识角度、研究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标准,按赛事规模分为超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和一般性体育赛事,按赛事项目可分为综合性赛事和单项性赛事。划分标准的不同,同一赛事可以归入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体育赛事对赛事资源需求侧重点不同,影响也有所差异,把握住各类赛事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配置赛事资源,以实现赛事效益最大化。在探讨赛事类型和赛事资源关系时,既要考虑到赛事的规模、影响力,又要兼顾不同赛事市场特点。结合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发展情况,按层次标准选取了国际性体育赛事、国家性体育赛事和地区性体育赛事,分析不同类型赛事资源开发配置的特点。2.2不同类型体育赛事资源特点。2.2.1国际性体育赛事。该类型体育赛事包括以奥运会、亚运会为代表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也包括世界杯足球赛为代表的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这类体育赛事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参赛单位,规模大,竞技水平较高,整个赛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筹划时间较长;赛事对举办地各类资源要求较高,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多集中于国际化大都市,而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多集中于有良好该项目文化底蕴的城市;赛事筹办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作用,成为赛事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赛事参与者人数众多,不仅运动员、服务人员、观众人数多,所影响的人群也较多较广,媒体关注度高;赛事市场化程度较高,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开发模式,其赞助商多为国际知名企业;赛事对举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2.2国家性体育赛事。该类型体育赛事包括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和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多以省市、自治区为参赛单位。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规模大、项目多,赛事筹办需要多方调动协调,公共资源参与度高;赛事所有权多掌握在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在赛事申办、组织中起主导作用;参与者众多,受到媒体和赞助商的关注度较高,有较为固定的市场开发模式;赛事承办地多为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赛事对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举办地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相对规模小,项目单一,赛事承办权多为该项目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对举办地资源要求相对较低。不同赛事的影响力和市场化程度不同,单项体育职业联赛受关注程度高,能吸引大量观众,赛事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相关产业链发展潜力大,赞助资源充裕,商业运作较为成熟,如果运行良好能带动当地及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性的单项锦标赛、选拔赛等赛事受关注度低,影响有限,市场开发相对滞后。其他诸如马拉松赛、帆船赛等商业性体育赛事,受项目普及度和自然条件制约,发展情况不一。2.2.3地区性体育赛事。主要指省级及以下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包括省市级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企事业单位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这一类型运动会相对规模小,对各方面资源要求相对较低,但因群众直接参与度高,具有更广泛的参与主体,受欢迎程度高,赛事组织、推广相对容易;这类赛事直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受到政府和体育管理机构更多重视,具有极大地潜在商业价值,也成为企业提升荣誉度的重要渠道。

3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法律依据

3.1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鉴于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发体育赛事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已提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并具体提出:支持地方发展特色赛事、鼓励企业举办商业赛事,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品牌赛事。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体育赛事,各省市纷纷响应,为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协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赛事无形资产开发的水平和效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正式颁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的限制。此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体育赛事资源中的前提基础资源——赛事授予权更加开放,带动了整个赛事市场的发展。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给,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包括举办权在内的赛事资源可进行交易流转。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促进了我国体育赛事民间化,对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给起到了积极作用。3.2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承办者的法律保障。体育赛事资源的充分开发,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群体性活动,各平等主体间都有各自利益需求。明确资源开发承办者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规范、约束其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才能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到赛事资源开发上,促进我国体育赛事的繁荣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奥运会、全运会为代表的赛事资源,其资源开发承办者多为政府职能部门;一种是商业性或群众性体育赛事资源,其资源开发承办者为企事业单位或中介公司。所适用法律责任因承办者不同而有区别。在我国现有法律系统中,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资源开发承办者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以行政主体身份参与到赛事开发中,是国家权利在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上的运用,性质决定了对这类承办者以行政管理为主,其履行的是行政责任。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将赛事资源开发委托给运营公司负责,在政府与运营公司间形成某种契约关系,运营公司要遵守相关的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约束,同时也依据双方契约享受赛事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使用权等。由企事业单位或中介司负责赛事资源开发,与政府委托开发一样,依开发过程中具体内容受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制约,并依法享有对赛事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关利益。当然现有法律条文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关于赛事转播纠纷,虽有《物权法》、《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给以保护,但这些法律条文的权力逻辑体系又与体育赛事产品属性不符,在执行中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结果。因此必须不断修改完善以《体育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政策规章,为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因素对赛事资源开发的意义

4.1政治因素。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并受其制约,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内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对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和改善与各国关系,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国际政治地位稳步提高。依靠稳定的政治背景,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以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受到国际体坛的关注,一些重大的或极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先后在我国举办,带动了国内体育赛事的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体育赛事开辟了广阔的国外市场。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深入挖掘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打造赛事品牌,提升赛事价值,这既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需要。4.2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是其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体育建设的发展得益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以2016年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基础建设带动了体育赛事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国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328场,参赛人次近280万。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体育赛事的参与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开发利用各种赛事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当今城市提高竞争力、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实的巨大需求与赛事资源的稀缺形成鲜明对比,为解决矛盾,就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不断开发新资源。4.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体育赛事资源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人类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总和,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教育文化水平、行为方式等要素,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精神需求特点。体育赛事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功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体育赛事的发展又受一个国家或地区已有文化环境的影响。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壮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着浓厚的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厚的赛事资源。而不同地域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为赛事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契合点,可容纳各类型体育赛事。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和把握,才能使体育赛事资源更加丰满。

5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地域配给

5.1我国现阶段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赛事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社会各系统、各行业的和谐。和谐社会理论落到地区发展上强调的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由于多种因素,我国现阶段地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不仅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带间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地域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文化形态上,各个地区都具有本区域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建设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的同时,要注重地区发展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应,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文化资源,与地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理论。由于体育赛事在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打造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举办体育赛事正逐渐成为城市宣传营销、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实践证明盲目不加选择的进行赛事开发,往往适得其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赛事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同,对所具备的赛事资源要求不同,在选择体育赛事时,要对本地域现有及潜在的赛事资源进行全面了解,结合本地域的经济文化特点、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各种赛事影响因素,合理选择体育赛事。5.1政府对不同地域赛事资源配给发展的意义。“新资源观”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运用这一观点,在利用体育赛事资源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赛事资源的层次问题,而在利用不同层次赛事资源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到资源的地域配给和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而我国正在转型时期,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完善的体育赛事市场环境。尤其是国家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赛事资源配置,必然会出现地域配置失衡现象。一方面少数城市集中了大量赛事资源,不利于体育赛事市场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不考虑自身实际,跟风引进体育赛事,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也难以发挥出体育赛事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赛事资源地域配给中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大型体育赛事对各项资源要求较高,需要承办地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对这一类资源进行配置时,要综合考虑承办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状况、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赛事运作经验、各项保障能力,通过审批权控制赛事资源配给。在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资源配给中,政府更多从宏观上,通过制定政策、计划、监督管理来导向资源配置,为此要加快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小结

赛事范文篇6

关键词:马拉松赛事;城市品牌营销;上海

近年来,我国城市马拉松运动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小规模到如今的全民参与;同时,我国人民开始从最初的静态生活方式转变为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促进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而且满足大众体育发展需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业余体育赛事,开展马拉松等项目赛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推动国家举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鼓励体旅融合发展。这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政府支持紧密关注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和马拉松项目的发展,并在各地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和体育国际化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体育和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使体育赛事作为现代城市营销的主要力量。城市管理人员越来越关注如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实现自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多体育赛事中,马拉松因为其独特的营销优势,成为各级城市争相举办的体育赛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作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和国家金牌赛事,具有强大的产业影响力,是一个将赛事成功转变为城市营销的典型案例。本文将站在城市营销的角度,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来探讨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带来的影响。

一、马拉松概述

(一)马拉松赛事相关研究

马拉松运动是为纪念雅典士兵而设立的活动项目。进入21世纪,马拉松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较高。马拉松赛事属于群众参与性体育赛事,根据内涵主题分类,属于旅游节事中的一种——以康体游玩为主题,其多以体育、运动、休闲、康乐为主题而展开[1]。本文以上海国际马拉松为主要案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马拉松参与人员。马拉松赛事人数规模从数百人到几万人不等,国外研究者将这类主要是大众参与的赛事称作大众参与性体育赛事,我国研究者通常称其为群众性体育赛事。马拉松赛事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赛事,常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对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较显著。

(二)城市品牌营销与马拉松赛事

城市品牌营销是指,将进行企业或商业营销的战略思维引用到城市的品牌建设当中来,通过分析城市内部优劣势,全面考虑内外环境,提炼城市资源要素,浮现城市品牌的核心人文价值,形成自身城市品牌,为满足目标群众对于其要求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采用精细化的营销策略来推广的一系列活动[2]。马拉松是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下,展示城市底蕴的赛事[3]。马拉松赛事是创建和推广城市品牌的绝佳平台,可以集中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使得城市文化品牌效应最大化[4]。

二、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影响

本文根据马拉松相关媒体报道和文献资料,总结了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CIS)理论应用于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逐步发展成包含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城市行为识别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城市CIS理论,因此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包括3个识别要素。1.城市视觉形象要素城市视觉形象代表着城市的静态符码,设计和优化城市外观,直接向观众展示城市最佳风貌。其功能不仅具有最直观的视觉欣赏价值,还有从再造的视觉方案来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马拉松赛事能够通过赛道展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还可以通过传播媒介的影响,如马拉松赛事前期宣传以及线上直播等,增加城市的曝光率。2.城市行为形象要素城市形象行为按照主体不同,分为政府行为、市民行为、企业行为3种。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居民行为形象对城市行为形象影响较大,其次是企业行为,最后是政府行为。首先,居民是城市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其次,企业行为对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的关键。在马拉松赛事中,企业赞助是马拉松赛事营销的代表之一,通过赛事曝光,企业行为也随之曝光。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的赞助商分为4个等级,其数量为21家,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商业前景向好。最后,影响城市马拉松运动的政府行为因素有两个:一是政府在赛事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二是马拉松赛事是检验政府各部门统筹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从创办到2013年,上海国际马拉松一直由上海市体育局组织。直至2014年,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上海马拉松的独家运营承办方。总而言之,在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城市居民、企业、政府三者的行为,这三者与赛事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赛事的成功能给城市形象带来公众的赞誉。3.城市理念形象要素城市理念形象要素是城市形象构建的核心,包含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城市人文社会风气等[5]。其通过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把城市理念形象表现出来。综上理论分析,城市马拉松要想影响城市理念形象,就必须做出全面努力。城市马拉松的出现给每个城市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了成功举办马拉松赛事,整合城市所有资源,打造一张优秀名片,使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二)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管理的影响

要从品牌维护和品牌规划两个维度评价马拉松对上海城市品牌管理要素影响效果。一是品牌维护影响。马拉松的举办促使上海有效开展旅游品牌维护工作。二是品牌规划影响。体育赛事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关键支撑,是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马拉松赛事对上海旅游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政府旅游发展基金,推动上海旅游强市的进一步发展。

三、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概述

本文选取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作为案例是基于以下原因:①本身蝉联田径最高奖项——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及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已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城市体育赛事营销中的标志性赛事;②23年的办赛经验让上海国际马拉松成为一项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已相对成熟,它的营销系统更加全面与完整,做相关研究也更有依据性;③上海国际马拉松与文化融合发展,升华城市的包容性,极大地丰富上海城市精神。

(二)数据来源

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以前学者设计的量表进行分析,并对文献中的量表项目进行整理和总结。本文严格遵循问卷设计原则,将调查问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另一部分是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的影响要素。本文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如朋友圈、上海马拉松赛事相关微信群、QQ群等进行调查,抽样调查的对象为与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相关的群体。共得到102份问卷,有效问卷83份,占比为81%。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进行相关要素的检验,将有效问卷的答案逐一作描述性统计,分析、整合各种要素的从属,达到本文的检验效果。样本调查的基本情况为: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分布合理,受教育程度分布恰当,居民与非居民比例也合适。1.马拉松赛事对上海城市品牌形象营销影响分析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中,城市视觉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理念形象3项综合得分分别为3.88、3.85、3.66,由此可知,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对上海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效果明显,总平均分达3.81,是3项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一项。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城市视觉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理念形象3个方面。(1)城市视觉形象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是从外滩金牛广场出发,终点设在上海体育馆;每年11月份参加人数数以万计,更有不计其数的观众会沿途为他们加油助威。沿途会经过很多风景优美的街区,如静安公园、淮海中路、黄浦江滨江步道等。对参赛者来说,即使是没有跑完全程,感受周围景观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对游客来说,在关注马拉松赛事的同时增进对上海城市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大幅度减少对全新游客营销的时间和成本,所以在城市品牌形象评分中城市的视觉形象占据第二有理有据,在赛道设计中增加更多的人文景观,使其意义重大。(2)城市行为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对于非上海居民在城市品牌形象影响中评分最高,达3.79分,这表明上海为了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三方合作,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政府职能部门负责配合组织体育赛事,制定相关政策,非政府组织负责具体赛事,这既顺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市场发展,并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企业方为马拉松赛事提供赞助,反之赛事为企业提供传播渠道;企业向外传播积极的企业形象过程中,也展示了上海城市的综合经济、科技实力等,丰富上海城市的品牌形象。民众广泛参与赛事,促使这项赛事蓬勃发展,也对外传达了一种城市积极健康的现代化气息;上海居民满怀热情地欢迎到场的游客们,希望把上海这座城市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世人。(3)城市理念形象虽然城市理念形象的评分在三者中最低,说明其还有发展空间,但数值不低。马拉松体育赛事的举办大大提高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金融中心”“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体育之城”等品牌形象。此外,城市通过这种对设备、环境要求低的跑步类体育运动,传达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将马拉松运动的体育精神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密切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个上海体育之城形象,使之成为最健康的体育城市之一,同时凝聚了上海人坚持不懈的毅力与精神,向外界传达上海这座城市的核心价值。2.马拉松赛事对上海城市品牌管理影响分析马拉松赛事对上海城市品牌管理的品牌维护有所欠缺,综合得分为3.42,在品牌规划这项影响效果比较明显,综合得分为4.04。所以,马拉松赛事给上海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上海应该紧紧抓住此次基于,在政府的主导下,解决发展的基金问题,全面规划城市品牌形象,使其对上海整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3.马拉松赛事对上海城市品牌营销影响分析整体来说,马拉松赛事对上海整个城市品牌营销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综合评分为3.75。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传播、品牌转型、品牌优化5方面的综合得分分别为3.49、3.40、4.39、3.37、4.12。4.建议马拉松赛事是体育赛事中的一种,是存在于城市的特殊体育活动,对举办城市来说兼具机遇与挑战。如何把马拉松赛事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本文借助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1)管理者要提高城市营销的意识城市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城市品牌营销意识,认识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在提升城市品牌方面发挥的作用,为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和城市品牌的共同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上海国际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也是提升上海国际知名度的宣传平台。从而,上海借助国际先进的营销模式,进行广泛的媒体宣传。(2)借助知名体育赛事,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在城市品牌建设与升级过程中,需要通过体育赛事品牌的有效转型和细化,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内在价值,作为城市自身的标志和品牌。在城市品牌营销过程中,可以借助品牌化的体育赛事,将城市体育的优势和特点推广到外界,使外界能够了解一个地区体育文化的优势,从而认可其城市品牌形象。只有将城市与体育赛事有效地结合起来,赛事中融入城市要素,城市中含有赛事要素,实现在体育赛事了解中认识城市品牌,在体育赛事的宣传与举办过程中营销城市品牌。(3)加强品牌管理和维护借助大型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大规模投资效应,可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备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举办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以营造热闹氛围,市民是城市旅游的窗口,因此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必须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如马拉松赛事,赛事才能顺利举办,为游客提供最热情的态度和最好的服务,进而推广城市品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多层次城市发展规划,规范体育赛事市场,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城市品牌的维护和规划需要资金保障,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品牌维护提供条件。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基于品牌的相关理论,本文分析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影响要素,并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从参与者角度出发,测评出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营销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建议。第一,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竞相举办马拉松式的体育赛事,以提高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第二,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品牌影响的评分显示,城市品牌形象效果是最明显的,表明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能够提高城市品牌形象,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第三,城市管理者应提高城市品牌营销意识,协调相关部门,实现城市品牌与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合作营销。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城市品牌的管理与维护,通过城市马拉松来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并且增强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展望

国内学者对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影响的研究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本文补充了对城市品牌营销影响的研究。由于时间和研究能力有限,笔者只是针对游客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未对政府、企业等其他对象进行研究而使研究不是很全面,这可以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对于城市品牌的营销影响也可以从赛事举办前、举办中、举办后3个时间段进行阶段性分析,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2003(5):26-34.

[2]KellerKL.StrategicBrandManagement:Building,Measuring,andManagingBrandEquity[J].JournalofConsumerMarketing,2008(3):263-272.

[3]李红军.马拉松: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N].九江日报,2019-10-30(4).

[4]林香菜.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对提升厦门城市品牌价值的效果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5):72-76.

赛事范文篇7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争;赞助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意识到必须重视宣传,并积极做宣传,然而宣传方式和投入力度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有学者认为,体育赞助将是当今社会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近几年来各高校体育赛事在企业赞助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吸引了许多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前来观看,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本身带来人气,增强比赛氛围。赞助企业投资高校体育赛事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总体而言,随着赞助商加入高校体育赛事,极大地增强了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会群体的眼球,多方赞助资金数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提高了体育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1-3]。

1赞助、体育赞助及高校体育赞助的概念

赞助是社会组织用提供本钱、产品、设备、设施和免费服务等方式无偿赞助社会事业及社会活动的一种活动,是一种信誉投资,有利于企业改善社会关系。体育赞助我们可以理解为赞助商(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体育赛事或运动队提供系列服务支持,例如:资金、技术、设施、设备、产品和相关服务等。同时,体育赛事或运动队允诺赞助商享有相应的权利,包括赛事中进行广告宣传。笔者认为体育赛事赞助是一次平等合作,这种合作由商家和体育组织之间以付出和回报等价交换,以达到共同获益,这也是体育组织、商家、中介机构、目标受众之间的商业互动过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赞助某个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并为其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从而借助这项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校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属于体育赞助对象的范畴之内。有些学者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界定为:商业资本(企业、公司、个人)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被赞助方包括体育赛事、运动团体、场馆器材等)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商业关系,通过交换资源达到互相得益的双赢目的。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种性质,只不过相对于职业体育赞助和竞技体育赞助而言公益性稍强、商业气息不太浓厚罢了。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为对象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查阅各大体育院校学报和科研刊物,统计和分析了很多高校体育产业和赞助方面的资料,为这次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

2.2.2问卷调查法

在山西具有代表性的七个企业和商家(飞利浦、安踏、红牛、可口可乐、李宁、特步、大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几年高校体育赛事有过赞助的企业或商家负责人,通过预约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规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体育赛事赞助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赞助的内容主要是实物和现金为主,大型、水平较高的体育赛事中才存在技术赞助。这些赞助商偏好影响力较高的高校体育赛事,权衡各大高校师生素质水平可以发现,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这三所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表着山西高校体育赛事的最高水准。第二,赞助商基本都是以财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主。第三,山西高校体育赞助商主要通过媒体报道、广告宣传和冠名等形式作为回报。第四,山西高校大规模体育赛事相对较少。总体看来,高校体育事业的赞助规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2影响企业对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因素

3.2.1企业对待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态度

通过调查有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史的企业,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对此事件态度比较积极,接近一半的企业态度一般,又有少数企业对待此事表示无感。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对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很有兴趣,企业可通过体育赛事使本公司形象得以宣传、展示,能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这有利于后续产品的销售。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对投资体育赛事态度一般或无好感,这表明仍有些企业并不了解体育赛事,这将会影响企业对高校赛事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数目。

3.2.2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选择因素

当企业投资一项高校体育赛事时,会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如学校软件以及硬件实力,社会影响力、声誉等。在现今社会中,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方式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当代社会更加注重诚信,投资方首要关注合作者的诚信度和信用度[4-5]。另外除了信誉,投资者也将体育赛事运作水平列入考虑范畴,因为投资的回报直接受赛事经营水平的影响。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时,运动方面的项目尤为重要,考察对方是否适合赞助,赞助商首要考虑该赛事是否会提高企业产品的销量,企业文化精神是否与此赞助吻合。举办体育赛事规模大小以及参赛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受众(社会群体和高校师生)关注度,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知名度。

3.2.3企业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金额的承受度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受近几年煤炭行业的低迷,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特别是大规模企业现在负债累累。由于煤炭经济遭遇寒冬,使得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的企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加上企业相对保守,缺少激情和冒险精神,从而对赞助体育赛事缺少了解,难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对7所企业和商家问卷调查发现:1.5万元以上的企业投资只占5%,1~1.5万元的占10%,0.5~1万元的占47%,0.5万元以下占38%。此外,由于企业内部严密的管理体制,很多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相关企业高层领导,无法得到有效沟通,系列服务赞助方面受阻。另外,一些企业即使与学校已经取得联系,但与其他企业相比,实力较弱,也想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导致无法得到相应赞助。

3.2.4企业对于高校体育赛事回馈利益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与赛事组织者合作之后对于所得回馈并不是很满意。结果表明:赞助商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支持高校体育赛事并没有做到相应对等的系列服务支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另外,对于企业自身所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仍需改进完善[6]。从企业方来说,对于赞助高校体育事业的预期回报过高、过急,要求马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看不到效果就打退堂鼓。因此,企业的满意程度就较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山西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已初步发展,但总体来讲还不太成熟、发展稍微落后、运作水平较低。现阶段高校体育赛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赛事的吸引力不足、企业意识不够、赞助中介机构缺乏。但随着高校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体育市场环境日趋完善和发展。综合以上因素,山西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还是很具发展潜力的。

4.2建议

山西高校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化的运作中,高校和政府可以在一些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在政策、条款等方面,从而可以调动赞助企业的积极性。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机构,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加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行列,从而影响更多企业投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这件事中。另外,企业在选择高校体育赛事时要主动出击,不要错失良机,在选准赞助体育赛事项目的基础上,运用高校的学生积极宣传企业的文化,坚持长期战略规划,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巩固品牌形象,以此达到企业和高校双赢的目的。

作者:王英俊 支 强 单位: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李红涛.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6):126-128.

[2]李刚.中国企业赞助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绩效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J].体育科学,2014,34(8):22-33.

[3]王义平.武汉市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现状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25(5):20-22.

[4]张景亮.体育组织营销赛事赞助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5-7.

赛事范文篇8

1.体育产业规模较小河南省GDP发展平均增速在9%以上,2012年河南GDP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地区第一,但是河南省体育产业仅占GDP总量的0.5%,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协调,发达国家中,越是发达的地区体育产业在GDP总量中占的比值越大,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的比重越大,没有形成体育产业聚集区。

2.举行大型体育比赛的体育场馆缺乏体育场馆设施是举办体育赛事的载体和基础,也是进行全民健身运动的依托,河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河南省一共拥有体育场地为37192个,人均场地1.13块每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2平方米。以现有这些标准场地无法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3.缺少专业体育赛事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需要专门的体育管理公司和专门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推广宣传到赛事产品的输出,都不可或缺体育人才的支持,当前我省体育市场上相对亏缺体育管理与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和专家,急需一批既懂市场经营管理工作,又懂体育赛事项目运作的专门性人才,推动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赛事资源的开发,拓宽体育赛事的经营模式,在政府的导向下,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二.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O分析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十八大后,建设中原经济区被正式批复,对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体育产业发展都是发展机遇,中原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共享和整合成为可能,如此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整合优势促体育赛事的发展,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力度能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构建。

2.河南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努力使全省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事业和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河南建设体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三.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T分析

发展体育赛事,机会与挑战并存,体育赛事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新时期城市转型化发展,使体育赛事成为城市转型和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与其他地区成熟的体育赛事发展模式相比较,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致命的体育品牌龙头产业,没有形成相对稳定规模的体育产业集群,各个城市间体育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水平还不够,许多体育赛事在其他城市和地区开展的时间相对较长,河南省要想打造品牌的体育的赛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自己省情、合乎市场需求的体育赛事。

四.结论

赛事范文篇9

商业赞助是大型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通过赞助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开展品牌国际传播,是国际成功品牌提升国际美誉度、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助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品牌走上国际舞台,离不开体育赛事的平台。早在1981年,中国进出口公司选择与日本相扑协会合作,将相扑比赛命名为“中日友好景泰蓝相扑大赛”,并且通过向冠军颁发景泰蓝奖杯的方式来向日本市场传达中国景泰蓝的价值。1984年,健力宝作为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饮料,随队来到了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新闻》对健力宝在内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五种运动饮料进行了报道,并称之为“魔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运动饮料在国内外的传播。1999年,李宁公司参加了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体育用品博览会,首次以品牌准入的方式征战欧洲市场。2000年,大维集团冠名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红双喜、双鱼、王超、天津汽车等多个品牌投放了赛场广告。这一系列的举动展示了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决心和品牌国际化手段的初步尝试。体育赞助的方式有很多。第一,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重大赛事的赞助商。如2016年,国际足联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成为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万达也获得其后四届世界杯的顶级赞助权限。第二,各大赛事的区域赞助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亚洲区域赞助商名单中就出现了雅迪集团、指点艺境等中国品牌。第三,赞助某国球队或签约特定球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华帝股份赞助了法国国家足球队,万和电气赞助了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四川长虹赞助了比利时国家足球队;TCL签约巴西球员内马尔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蒙牛签约阿根廷球员梅西作为全球品牌代言人。第四,与相关转播媒体平台开展合作。如蒙牛、vivo、长城汽车等品牌均认购了中央电视台“世界杯广告资源”。中国品牌在国际重大赛事中的国际传播,其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在重大国际赛事中的广告露出,是一国企业和品牌发展的直接体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和品牌全面出现在各大国际重大体育赛场,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紧密相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韩国三星成为国际奥委会TOP合作伙伴,一跃而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其背后是韩国经济的腾飞。其后,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企业和品牌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逐渐淡出,2008年和2012年的欧洲杯分别只有2家日本企业成为赞助商。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2020年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品牌全面出击,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国际传播十分积极。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宁赞助西班牙男篮。2004年,联想斥资6500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个奥运会TOP赞助商,并以更大力度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伊利赞助北京奥运会为其带来10年的黄金增长,不仅迅速成为国内行业第一,还在2015年跻身全球乳业8强。2016年,中国体育用品品牌361°作为官方支持商,成为里约奥运会及里约残奥会官方制服提供者。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17家赞助商中就出现了7家中国企业的名字。

二、中国品牌在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中的表现

本届欧洲杯赛场上,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十分抢眼。欧足联的官网显示,本届欧洲杯的官方赞助商共有12家,包括缤客、可口可乐、喜力啤酒、海信、卡塔尔航空、TikTok、vivo等。其中有4家来自中国,创下欧洲杯历史上最多中国企业赞助的纪录。同时举行的2021年美洲杯,4个主赞助商中,中国企业也占其三。本届东京奥运会在中国受到高度关注,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此次奥运会在中国近邻日本举办,没有时差,方便观赛;第二,此次奥运会恰逢中国暑假期间,加之奥运期间中国南京、郑州等地疫情抬头,大量中国民众取消原本计划的外出游玩,改为“家里蹲”,客观上增加了观赛时间;第三,本届奥运会因疫情原因没有现场观众,全球观众都只能选择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主办方通过OBSCloud(奥林匹克转播云)、3D全息投影、3D运动员跟踪技术等新技术提升了电视观战的体验感。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品牌与中国运动员一样,表现十分抢眼。在本届奥运会中“登上领奖台”的中国比赛服品牌有李宁、安踏、匹克、粒子狂热、卓比奥斯、HODARLA,恒源祥则为难民代表团定制了开幕式服装。而在奥运会器材中,红双喜、泰山体育、张孔杠铃等中国品牌分别出现在乒乓球、拳击、举重赛场上。东京奥运期间,巴西男足违规拒披匹克领奖服一事受到广泛关注,匹克方面与巴西奥委会进行了交涉。作为我国重要体育品牌,匹克体育与巴西、乌克兰、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新西兰、比利时、冰岛等7个国家奥运代表队合作,为其提供奥运代表团装备。除了7支代表团,匹克体育还赞助了中国现代五项国家队,德国、尼日利亚和伊朗男篮,塞尔维亚女篮、女排,以及塞尔维亚和拉脱维亚的男子3×3国家队等单项运动队伍,成为了签约奥运代表团数量中国最多、世界第三的运动品牌。“无观众”奥运为中国品牌国际传播带来新机遇。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原因不接受现场观众,现场空场意味着今年转播赛事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互联网+体育”的暴发。第一,“无观众”奥运让运动员的身体和服装成为更重要的“媒介”。通常情况下,奥运比赛的观众主要分为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电视镜头除关注运动员外,还有大量镜头是给现场观众的。而今年现场空场,让原本给现场观众的镜头也都集中在了运动员身上,所以运动员会被镜头更多聚焦,身体和服装的每个细节都会被放大。注意此次奥运会的电视镜头不难发现,给运动员的近距离特写镜头明显多于往届。乒乓球选手马龙在比赛中因“毛巾掉毛”粘在脸上而上了“热搜”;奥运冠军杨倩的小黄鸭发卡火遍全网,订单量暴增400倍。第二,赛事器材获得更多曝光机会。与运动员身体和服装受到的关注同理,赛事器材因更多特写和镜头而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如中国品牌红双喜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连续6次为奥运会提供赛事器材的中国品牌。此次奥运会,为乒乓球、羽毛球两大项目提供了赛事器材。乒乓球赛场上,发球时球员手中乒乓球上“红双喜”的字样多次被特写镜头捕捉。体育赛场既是运动员竞技的赛场,也是各国竞技和科技实力的竞技场,更是体育制造业技术比拼的平台。安踏、李宁、红双喜、张孔杠铃、天速地胶、瑞豹自行车等国产体育品牌均在赛场上大放异彩。第三,赛事转播成为香饽饽,网络平台成为传播新渠道。无现场观众直接推动赛事转播更受关注。以往赛事转播主要依靠央视转播,专业且权威,但互动较差。本届奥运会中短视频平台迎来爆发式增长,体育、游戏、娱乐完美融合,在互动性、故事性和话题性传播方面均有新突破。

三、品牌国际传播助力中国软实力提升

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不能只靠专业的外宣媒体,更应该依靠全社会的资源,要调动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国内和国外、机构和个人、国企和民企等各方面的力量。其中,中国品牌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和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软实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疫情常态化和部分国家对华封锁的叠加影响下,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中国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综合国力与之还不相适应。具体到企业领域也是如此。企业规模和营收是企业的硬实力,当前,中国企业硬实力已取得长足发展。2020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中,美国企业有121家,中国企业133家。企业品牌与产品质量、企业形象、品牌价值密切相关,属于软实力。2020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品牌占204席,法国品牌45席,日本品牌44席,中国品牌43席,位列全球第4位。可见,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地位与中国企业实力不匹配,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匹配。广告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品牌的活跃度折射出“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得十分活跃。早在2010年,中国英利集团就赞助南非世界杯,“中国英利”四个字反复出现在球场广告牌上。其后,中国品牌在世界杯、欧洲杯、奥运会上高频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调侃“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可见中国赞助商的活跃程度。2020年以来,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西方国家对疫情的控制整体不够给力,而中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广告反映企业当前实力,也反映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可口可乐、联邦快递等传统国际品牌依然是本届欧洲杯的赞助商,西方品牌实力还在,但数量和影响在降低;中国品牌数量和受关注程度在上升。这正是“东升西降”国际格局发展态势的具体体现。中国品牌国际传播步伐加快。欧洲杯赛场出现中国品牌广告,体现了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值得肯定。这些广告通常中英文交替出现。一方面,中文广告主要是面向中国观众,属于“出口转内销”。中国电视观众基数巨大,对欧洲杯保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英文广告主要是面向西方受众,是为了推动品牌国际传播,开拓海外市场。2016年首次赞助欧洲杯的海信在赛后收益颇丰,海信在欧洲五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品牌认知翻番,在海外11个被调查国家的知名度从31%上升到37%。2016年海信在欧洲杯的广告词“海信电视,中国第一”曾一度引发争议,却成为教科书式的品牌国际传播案例。营销界人士认为,海信在欧洲杯传播“第一”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彩策划。首先,根据定位理论,传播“第一”是效率最高的品牌塑造途径,“成为第一”总是胜过“做得最好”。因为,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他们相信“第一”优于其他品牌。消费者犹豫不定时,都有寻求“他人之证”的从众消费心理,外国消费者也不例外。其次,欧洲杯是中国企业很少涉足的全球三大赛事之一,在这个大平台上,海信还是个新品牌。海信要告诉全球消费者几个层面的信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优势是什么?可以说“海信电视,中国第一”这八个字很好地传递了三个层次的信息。自2006年提出“大头在海外”战略以来,海信海外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海信目前在欧洲已经形成以德国市场为总部,辐射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海外公司的销售网络,同时通过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土化。2018年8月,海信正式完成对欧洲家电巨头Gorenje的收购。通过赞助2016年法国欧洲杯以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海信的品牌知名度在欧洲市场大幅提升。品牌国际传播助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英国作家道格拉斯说过,透过广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理想。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展示中国品牌,有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一方面,一国的品牌,是该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国际传播是该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广告“霸屏”,能够逐渐提升中国软实力。另一方面,品牌价值观折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理念和优秀文化,如中国品牌广告牌中出现的“相信相信的力量”,或许能够给疫情影响下的各国民众带来希望和信心。2018年,蒙牛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其品牌负责人强调不仅仅是去打一场营销战役,更是希望借助体育传递健康、能量等信息,是向全球展现中国乳业的重要机会,更是让世界重塑对中国乳业信心的一次展示。而此次2020年欧洲杯的赞助商包括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其体育营销远远超出球场上的广告牌,还精心安排了许多线上活动。如抖音设计的线上活动口号是“WhereFansPlay”,就是为了解决球迷因疫情无法聚集看球的痛点,让球迷在抖音平台聚起来,体现了品牌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担当。

四、结语

中国品牌通过赞助国际重大赛事开展品牌国际传播的实践是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供支持。第一,进一步积极通过体育赛事开展国际传播。体育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国际体育赛事是无国界的国际化传播平台。体育和体育赛事是超越语言、民族和文化的,体育赛事可以让品牌快速实现不同市场、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跨越。下一步,需要更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中国品牌利用各类型、各层级国际体育赛事开展国际传播。在国际合作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品牌的作用。品牌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形成特定的品牌认知共同体。中国高度重视通过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大型展会为自主品牌搭建国际传播平台;持续推动品牌走出国门,提升产品硬实力的同时打造品牌软实力,通过中国品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通过中国品牌展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通过中国品牌和中外品牌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和相互理解。第二,品牌表达的“国际化”与“中国化”的平衡。此次在欧洲杯赛场,中国品牌广告往往中英文交替出现,同时注重品牌表达的“国际化”与“中国化”。中国品牌即便是在国内,也有大量国际化表达;在国际舞台上,则可以有许多中国化的表达。中英文版本广告交替出现,兼顾了国际传播与中国元素。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可能会进一步被这些广告牌吸引,进而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增强对中国的好感和亲近感。第三,掌握国际传播中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平衡,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品牌国际传播。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主要由官方机构来开展,而实际上民间的国际传播更容易取得效果。在一些国家,民众在接受信息时,对政府的“宣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受欢迎,就是因为她的视频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传播。相关部门应为中国品牌国际传播创造条件,做好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除中国品牌和奖牌比拼外,此次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各种“可爱”表现也让奥运会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绝佳载体。如杨倩在首日夺金后双手举过头顶“比心”,短跑选手葛曼棋在赛场上以“哪吒头”吸引广泛关注,孙一文在领奖台上用鲜花与左邻右舍干杯……这些温馨、可爱的表现,在奥运会的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可爱的中国人形象,这些都是体育赛场上的中国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王炜.体育营销:中国品牌刚上路[N].人民日报,2006-12-18(15).

[2]种昂.海信总裁贾少谦:赞助欧洲杯是海信全球化战略的选择[N].经济观察报,2021-07-05(22).

[3]王龙云.世界杯也是一部“中国制造”成长史[N].经济参考报,2018-06-12(3).

[4]中国品牌规模性参与国际赛事赞助,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6-22(1).

赛事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酒店行业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酒店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相互促进作用,不单能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都有一定的贡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增强体质。在人民资本实力增强,对酒店行业产生的效应也有较好的上升潜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各区镇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广州市体育资源相当丰富,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赛事水平高,体育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体育服务业占整个体育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意识增强,体育人文底蕴厚重,人们对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性很高,城市体育建筑与体育文化交相辉映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比赛赛事在此举办。因此,大型体育大赛的商业化、职业化发展对酒店的多元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当今的现代社会,酒店行业的发展已经反映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指标之一,由于酒店已慢慢成为城市中对外来人员了解城市的一扇服务窗口,它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愈发深远,对大学体育赛事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酒店行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相互关系。为此,专门抽取了广州合兴酒店、旺东假日酒店、裕达酒店、柏高商务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作为主要的调查酒店,并在这5个酒店中选取了在大型比赛期间入住率作为实地走访对象,为定性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酒店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实地访谈法。走访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天河区等城区了解各区举办大型赛事情况,访问组织各赛事的组织机构,详细了解各区大型赛事门票消售情况。2.2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的方式对大型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归纳了广州市的大型赛事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市举办大型赛事的构建提供研究依据。2.3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定性地对大型体育赛事和酒店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3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横向关系

3.1酒店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组成部分。酒店是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具有基础性服务职能。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来看,它将酒店行业理解为在商业性、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住宿,同时也提供膳食的建筑物。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的形式不一样。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大型体育赛事成为酒店最为重要的客源之一,它为完成高质量的体育竞赛提供了重要保障。它们为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志愿者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旨在更好地服务于赛事,为观众提供一个完美的竞技比赛。酒店行业是大型体育赛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结构中固定收益的经济点,因为体育赛事的秩序册当中涵盖了饮食、休憩的场所。如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需要入住酒店,促进酒店业及其与赛事衍生行业的发展,两者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统一的联合体。酒店具有满足人们的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功能以及接待功能。保障了旅客生活条件需求和服务好赛事需要[1],其已经在体育赛事举办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来看,酒店行业和大型体育赛事深深的捆绑在一起,两者不能独立生存,形成了命运发展的共同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3.2酒店是大型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组成部分。体育是存在于当今社会里特有的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而不断壮大。从最初原始的运动活动到了发展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的运营性质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化、职业化运作的气息愈加浓厚,赛事的多元化功能不断被挖掘。由于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和人们的关注程度使得大型体育赛事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的功能得到体现。参照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运动竞赛的出现发展,促进和加快了体育赛事的产生,两者之间有链接式的关系。也可以说体育赛事是运动竞赛长时间的变化发展的产物。事实上,随着体育竞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化运作的逐步加深,运动竞赛活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体育运动竞赛再也不是单纯由运动员、裁判员参与的竞技活动,而是观众、媒体、赞助商、组织者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集商业、文化、娱乐、竞赛等众多活动于一体的复杂的、综合性的体育盛会。

4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资源纵向关系

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资源的纵向关系,是一种间接关系,非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中间媒介产业的外在联系。首先,是体育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体育赛事中大量信息流的集聚为酒店业带去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国际体育赛事的引入促使酒店业不断进步与发展,并与世界先进水平标准接轨;其次,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酒店行业是一地与外界进行信息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刺激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除了体育赛事文化本身的交流外,还有更多的非体育赛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如服饰、文字、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对酒店行业发展理念有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最后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型体育赛事的引入,必然引起酒店经济性功能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即有效地带动非体育赛事资源之外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体育+旅游、体育+消费、体育+饮食”等一系列组合,即体育赛事+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当下办体育赛事的一种发展趋势。

5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相互促进作用要素

5.1市场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任何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它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给市场带来了运行活力,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赛事和酒店行业,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酒店的有力支撑,而酒店行业也需要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效益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两者形成了一种典型市场供求关系。在需求端,由于体育职业化发展,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给体育竞赛增添了更高的观赏性,加上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不断升级,现场观看、电视转播、互联网平台播放等多渠道传播,促使体育社会群体迅速增长,加速了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在供给侧,由于竞技体育赛事具有身体对抗强度大、竞技程度高、比赛奖金丰厚等特点,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给观众一个完美的观赛体验,为此,赛事举办方进程安排不能过于紧密,否则运动员的身心疲劳不能得到充分恢复,会给体育赛事的观赏程度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体育赛事的访客和球迷的心理预期水平。而酒店为参赛运动员、裁判员、球迷、游客、志愿者、赛事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既能让体育赛事与酒店间形成良性互动、也能减少双方时间成本,为双方带来益处[3]。5.2高效管理。高效管理是成功实现体育赛事与酒店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作为供给端的酒店行业,高效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体育赛事活动主体、体育赛事活动客体、体育赛事的中介三个方面。在赛事活动主体方面,它主要包含了参赛运动员、裁判员、赛事管理者、志愿者、技术官员及相关赛事工作人员。于此,要求酒店管理者要与赛事活动主体形成一个积极有效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的衔接,紧跟每天赛事进度,并且要对相关可能发生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案措施;其次是体育赛事活动客体上,它包括了零散体育球迷、球迷协会组织、新闻记者、游客等体育赛事之外的相关人员,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客体管理主要体现在入住酒店后的服务水平,尽可能地满足其各方面要求,以求得对酒店的高度认同感;在体育赛事的中介上,主要有不同级别的赞助商、体育新闻网站及与体育赛事相关的行业协会,它们是联系体育赛事组织机构与酒店的中间枢纽。基于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服务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服务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体育赛事的评价和兴趣[4]。因此,高素质的酒店职工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不但能提升体育赛事观众的忠诚度,还能实现体育赛事与酒店业长期稳定互动式的发展。5.3条件支撑体系。在国家政策红利、体育人口需求红利、价值观念升级红利的共同影响下,体育赛事与酒店业实现互惠共赢则需要一个基础条件支撑体系。它包含了两个基本支撑体系,一个赛事硬性支撑体系,另外一个是赛事软性支撑体系,前者指的是确保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及专业设施、酒店硬件服务设施等,如酒店内的健身配套服务设施、娱乐休闲配置、安保措施、酒店的性质及规模大小等。而软性支撑体系是指保障两者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它包括与体育赛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育信息网络通畅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常见的考虑问题有酒店的居住环境、酒店与比赛地点的距离、酒店去竞赛场地途中的交通状况、酒店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由此可见,硬软性支撑体系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5],是共同完成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5.4媒介引导体系。媒介引导体系是体育赛事与酒店业实现实时互动发展的信息保障。具体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广告传媒[6]。它是体育赛事与酒店双方互相了解的开端,体育赛事通过报刊、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介体育竞赛信息,而酒店根据所获取信息适当组合旅游产品以满足体育赛事的商务需求,两者实现初步互动;其次是体育赛事中介组织。由于它的目的与功能的不同,可以有票务、宣传、会展等相关中介组织,它们是组织、协调体育赛事与酒店等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机构;再次是体育赛事行业协会。它们是保证体育赛事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重要组织,其提供的行业标准及行为准则为体育赛事不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酒店业的创新经营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6建议

6.1鼓励城市多种形式举办体育赛事众所周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及必要的社会资源参与,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确实会带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可尝试在社区、单位或者企业承接开展校级联赛或市级单项赛事等形式的小型的体育比赛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举办大型体育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并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进来,让居民可以在本社区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一方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促进社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氛围。6.2推进赛事组织机构与酒店行业交流渠道据实地走访了解到,在举办大型体育城市中赛事机构与酒店行业的交流信息还不够深入。因此,会造成对入住酒店的运动员、观众不够了解,不能提供多元需求优质服务。为了让酒店更好地服务体育赛事,提高体育赛事的服务质量,酒店服务于体育赛事的职能作用愈加突出,同时,也能够让大型体育赛事体现其运行的专业化及高效化,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赛事产业链,与酒店建立完善的合作共赢平台,加速酒店行业充分了解体育赛事的运作情况,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华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酒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

[2]徐成立,刘买如,刘聪,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36-41,73.

[3]董丽丽,田静,徐成立.历史回顾:近现代以来大型体育赛事与中国城市化[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7):567-570.

[4]陈玲.会展业与酒店业的服务体系互动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08(7):30-32.

[5]马勇,陈静.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4(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