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十篇

时间:2023-04-10 08:44:50

电机与拖动基础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1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05-02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自动控制系统”、“现代交流调速”课程的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教学效果普遍较差,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学交互的信息流具有不对称性与复杂性。在教学交互过程中,教学内容信息基本上是流向学习者的量远远大于流向传者教师的量[1]。这就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师生信息交互的现状,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扼杀,他们对学习感到厌烦,创造性被泯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无从谈起[2]。另外,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下应付考试。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整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教学资源,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教学模式 完善平台建设

(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大力推进精品课网络视频平台建设,按照“慕课”的模式将每章节的重难点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最终采用二微码扫描的方式链接播放,学生预习章节内容时,采用PBL教学法[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遇到问题时观看微课,如无法解决问题则通过课堂平台解决和微信群求助信息。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反转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翻转课堂模型[4],以此流程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需要摸索了一套反转教学组织流程图。该教学流程分为个人自主学习―平台探究学习―课堂问题探究―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馈五个阶段。以此课堂平台主要是教师为组织者,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收集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后给出研讨内容,总结课程的重难点,在课上师生讨论分析,并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实践平台主要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做大纲规定的实验,实验内容与实验的仪器设备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学生要提前观看相关仪器的使用说明,教师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成绩;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统一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进行,在电机学课程上完后进行。课外实践则由任课教师组织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科研活动,最终在课程结束时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上精品课网络视频平台查找资料,平台提供了电机应用的参考文献、成熟的电路图及程序代码,学生登录去下载并参考设计,遇到问题时可以和群内教师交流,实现平台间互动的机制,图1所示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源和平台设计。

(二)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利用一个PPT,从头读到尾,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要求,学生普遍不会运用仿真分析,无法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此要求课程组教师教学中大量使用MATLAB、PSIM和虚拟等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分析特性曲线,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建模的方法,例如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起动分析,可以搭建仿真模型讲解起动过程机械特性、速度和电流变化过程,这样既能深入地探讨研究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MATLAB工具解决问题,如搭建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起动模型,可以观测电机起动的机械特性曲线。

(三)改革考核手段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多年以来采用期末考试一张卷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综合考虑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占总分的60%,实验课占20%,实践课占20%,理论课考核包括预习笔记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别为30%和70%的比例。实验课考核学生完成课内实验的情况,由任课教师指导完成;实践课考核学生完成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围绕电机方面的实际应用设计,要求学生用实际作品演示,根据结果给出总成绩,三人一个小组,内部组员决定各自得到的分值。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知识体系

(一)强化基础内容教学

电机学的原理从磁路入手,以介绍机电能量转换原理为基础,深入地阐述了变压器、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原理,课程的侧重点为电机的物理本质和分析方法。由于学生没有开设电磁场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电机学及拖动控制时,对于提到的概念和公式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好。通过在第四学期开设电磁场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分两学期开设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础,13级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善,相对于12级的学生,13级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提高,且具有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开设电机方面的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机原理基础上控制电机,为此,我们对电机学内容进行了难易点、重难点划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是重点讲授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的电磁关系、工作特性及电机的等效电路等,对电机的绕组结构及磁动势等部分只做简要阐述;二是对直流电机的换向等难点进行重点讲授[3]。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问世,一批新型电机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实际,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围绕步进电机、直流无刷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等开展科技活动,但我们教学内容的重点在直流有刷励磁电机、交流异步绕线电机等方面。由于资金等原因,学生在课外无法进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在讲授传统电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特种电机理论,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使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有机衔接,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感觉学习不再枯燥。

在电力拖动内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电机的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上。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与实际接轨,分析大功率直流提升系统(2800KW)应用于煤矿主井提升系统,分别对电枢串电阻起动和调压起动进行分析;大功率交流变频系统(540KW)应用于皮带运输系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说明能耗制动时,变频器通过电阻消耗能量的实现方式,回馈制动采用前级PWM变换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方式;围绕恒转矩负载特性,说明变频器基频以下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恒功率调速;使学生对课程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以及体系内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后续“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课内外实践结合,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五学期学完电机学课程后,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安排了电机制作实践课程。在设定好异步电机设计要求后,给学生提供机械构件和相关材料后,由学生自主设计电机的参数,并动手制作绕组,完成绕组下线、绝缘铺设、电机安装、绝缘测试、空载试验、满载试验等测试。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对电机结构和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一实践活动,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注重学生对实际的电力拖动系统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5]。以

BUCK降压变换器为主电路,采用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定子串电阻起动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的电机正反转控制器;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器;鼠笼异步电动机的Y-起动控制器;设计了以DSP为控制器的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以及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等特种电机控制系统。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受益匪浅,理论课成绩提高12%,省级科研立项比例比前几年提高35%,电子设计大赛获奖率比前几年提高32%。该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目标。同时该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慕课”本土化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内在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对教学的反思,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2012.

[2]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

育与现代化,2004,(2).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

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4]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dz0rbkpy6tam/

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2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实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60-02

我们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并努力形成自动化专业鲜明的教学特色和自己的执教风格,实施“厚素质底蕴,强专业基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念。我们坚信没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健全与实验教学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较先进的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并开出了许多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

结合本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配合学院重点对实验室设备、实验教学及其各方面进行的全面细致检查,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强化实验教学,不断积淀和加强实验教学的理念和作风,进一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文总结过去指导《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实验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实践表明,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很难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恰当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简言之:书本得来终觉浅,实验实践出真知。《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和研究《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理论,使学生掌握各类电机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我们会结合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加以分析,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工作岗位的不同,其从事的技术工作领域会有所不同,如可以担任运行、制造、设计、研究等工作,既要看到这些工作有所区别,又要看到这些区别也是相对反映这几项工作的互相联系,不能截然分开与严格区分。应该强调的是,这些工作都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只有具备较强的实验实践能力才能推动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个人的技术水平才能得以不断地提高。我们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清楚,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支持着《运动控制》和《工厂供电》两门课程。我们把上述认识及对专业的情趣渗透给学生,感染着学生,只有学生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实验的重要性认识清楚,才能激发其浓厚的实验兴趣,并认真完成每一项实验内容。

二、实验内容充实,教师指导有力

当实验内容充实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两个小时的实验中,始终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首先学生要认真听讲实验内容和要求,到学生自己动手时,需要认真连接线路、记录数据和绘制曲线,丝毫不能懈怠,让同学们感到两个小时过得很充实,每次下课时都有个别组来不及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所以他们就都能自觉做完余下的内容,之后才肯离开实验室。当然这也与我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有关,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在实验中受到良好的训练。另外,充实的实验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直流发电机实验包括:他励直流发电机:测空载特性、外特性、调节特性;并励直流发电机:观察自励过程、测外特性等;单相变压器实验包括:测变比、空载特性、短路特性、负载特性等;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实验包括:日光灯法测电机的转差率,测量定子三相绕组的冷态电阻,测定定子绕组的首末端、空载实验、负载实验等。

为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会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现象,或者对实验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若经过思考,尚且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老师会给予正确的指点,并系统的加以分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自己得出结论或与同学们开展谈论得出结论。通过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或指点学生思考的路径,最后师生均会受益,即“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对实验中动手机会较多的线路连接,要求学生遵循如下原则。

1.先串联主电路,再并联支路。即由电源开关开始,连接主要的串联电路,如电枢回路;如变三相,则三根线一齐往下接;如变单相或直流,则从相线或正极性端出发,逐一经过主回路各段仪表、设备,再返回到另一端。

2.要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交、直流类型,选择电流表或功率表电流圈的量程,并联支路则接电压表及功率表的电压圈,经过几次实验的训练,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对起、停电机的注意事项,在特别指出后,报警或烧断熔断器的现象明显减少。

3.读取数据应力求准确,一般一个同学读数后,另一个同学应加以校正,并指导学生对读取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是否与预测的实验结果大致吻合,若不吻合要分析其原因。通过实验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完成一次实验,绝不是走进实验室,连一下电路,读一些数据而已。在每年的实验教学中,都有学生向老师表示,很愿意做实验,在实验中受益匪浅。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懂得,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地思考一些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的问题,而不被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所包围,要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一种创造性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让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而是教与学两方面和谐统一的过程。

三、实验报告力求规范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打下一个基础,对以后参加工作和科学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我们要求学生要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撰写清楚整洁,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实验要求,在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免错填了数据。

2.实验报告要有实验结果分析,把实验所测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在5%以下)就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具体分析找出原因,是计算错误还是测量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

3.在实验报告上每一项实验都应有结论,可以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图,标出所选的电路参数,要有验算过程和设计说明。需要绘制曲线时,刻度、单位要标注齐全,比例合适、美观,并针对曲线作出相应的说明和分析。

5.最后要完成实验指导书上的思考题。在上交实验报告时,指导教师要给出预习成绩和操作成绩,并签名,否则无效。经过老师的严格要求后,同学们都能及时交上规范合格的实验报告,保证实验最终环节的顺利完成。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构建一套内容先进、适合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薛晓萍.电机与拖动实验课的开放式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洪晓英,刘成永.《电机与拖动》实验教学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11).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3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故障排除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是学习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它涉及到的内容与学科较多,且实践性较强,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线路,都是由最基本的控制线路组合而成,学生只要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路线,就能熟练的解决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所遇到的故障问题。

1电力拖动系统的概念

拖动是指用各种原动机带动生产或工作机械(负载)产生运动以完成一定的任务。电力拖动是指各种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的拖动方式。

1.1电力拖动系统的构成

电力拖动系统有四个部分组成:电动机、电机控制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工作机械等。

1.2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结构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是由电机及负载、电力电子变化器、控制器、检测、反馈装置等结构组成。

1.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目标及本质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调速系统)控制的目标是速度,电动机速控制的本质是对其输出转矩的控制。

2分析电路的原理结构

想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电路的原理结构去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就必须让学生先学会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把电气原理图与电路的工作原理琢磨透,同时,在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的时候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并给出解答,只有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路故障实训排除故障的技能。

2.1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依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去查看电路出现的故障现象,确定故障点的大概方位;然后再根据电路工作的原理去分析故障点所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几个,是否是多个故障点所造成的电路故障;最后要求学生确定故障点及故障原因后进行排除故障,完成后让学生对这次故障点排除做好总结,从中找出故障点的原因。

2.2故障排除与技能训练

2.2.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类型及现象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为软故障、硬故障、间接性故障等三种类型。软故障是指除了电源、制动器、以及电动机出现问题以外,大部分故障原因出在了机械动作失灵、触头与压接线出现接触不良及脱落、电器元件没有适当调整等现象。硬故障是指导线、电动机以及电器元件出现明显的冒烟、发热发烫、有焦臭气味甚至局部冒火花等现象,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大部分是短路、接地、过载等击穿绝缘层烧坏或者导线所致。间接性故障是指局部元件老化或接触不良及脱落等现象造成的故障。

2.2.2故障技能训练

在做故障技能训练之前,老师必须给学生做好安全教育训话,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故障技能训练时以自身安全为主,其次是指导学生熟练的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给学生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排除故障示范,最后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技能训练,学生做完之后并对此次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技能训练进行分析总结。

2.2.3分析故障点范围的方法

分析故障点范围的方法是排除法,排除法是指在做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的技能训练时,要对故障原因进行排除分析,首先分析故障出现的方位,是电器的原因还是机械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查看故障点其中是电源出现问题还是线路出现问题,如果是线路出现问题,准确分析是主电还是控制线路出现问题,又是控制线路的哪个环节或者元件出现问题,最后对故障点进行修复。

2.2.4查找故障点的方法

查找故障点的方法有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短接法等三种。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技能训练时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训练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查找故障点方法,盲目地使用各种仪器或者测量仪等没有章法的去检查故障,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兴趣。由此可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训练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根据所观察的熔断器内熔丝是否熔断、各连接螺钉是否松动、安装的线路与原理图是否一致、接触器铜片有没有脱落、线路有无短线等。

在指导学生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寻找故障点实验过程中,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了解学生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训练的掌握程度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让学生再做一次故障排除技能训练,运用设置多种故障点的方法,人为的在线路上设置元件出现故障、线路出现故障,让学生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训练做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为以后学习复杂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奠定扎实的基础。

2.2.5对故障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测

在对学生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对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良好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技能训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训练时要有目的的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其次根据原因分析是电器元件还是电路出现故障,再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判断故障点的大概范围,最后对故障点进行修复解决。这样环环相扣的思维方式,不但可以节约学生进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技能的时间,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训练的兴趣,使学生对以后学习复杂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技能训练时有目的的对故障点出现的问题进行测量。

在做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技能时,要对故障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序的检测,首先要检测机械的电源是否出现故障,其次检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否出现故障,再次检测元器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然后确定故障点的大概位置,最后依据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设备的动作顺序缩小故障点的范围找出故障点,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并正确处理好故障点所出现的问题。

2.2.6分析故障点出现的原因并修复电路

一旦确定了故障点的位置,就要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其原因是否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电源开关已失灵;机械动作是否失灵;触头与压接线出现接触不良及脱落;电器元件是否适当调整;导线、电动机以及电器元件是否出现明显的冒烟与发热发烫;有焦臭气味甚至局部冒火花;局部元件老化或接触不良及脱落等。找出电路的各种故障原因后,对原因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对电路进行有序的修复,完成修复工作后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进行运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操作要求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再次出现故障),直到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能够正常运行为止,才算修复成功。

最后,要求学生对这次的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故障排除》的教学实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对电力拖动系统概念的了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故障排除的技能训练、分析故障点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故障点排除的方法、故障点的修复工作等。

3结语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故障排除是一种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故障排除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丽强.电力拖动生产实习教学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122-123.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4

一、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知识是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基础的,牢固地掌握电工基础知识,为电力拖动课程学习带来方便条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易于理解和掌握,难度相对降低,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电工基础知识中的串联、并联、混联知识,电与磁的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交流电路相关知识,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及电工测量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深入的了解、掌握及应用,为电力拖动内容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常用低压电器

机械设备完成任务不同,工作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使用电器的规格、数量、型号、种类有所区别,所以,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的分类、种类、用途、特点、性能,主要应用场合,与其他电器的区别,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和认识。

如:低压断路器(自动空气开关)集线路控制和保护功能于一体。当线路正常工作时,它控制该电路的通与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过载、失压等情况时,它自动跳闸,切断该电路以保护电路和电器设备。它的特点是操作安全,安装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动作值可调,分断能力强,动作后不需更换元件。

1.低压断路器分类方法

低压断路器分类包括:按结构分、按操作方式分、按极数分、按安装方式分、按其所在电路中的用途分。一般情况按结构分类,低压断路器结构由触头系统、灭弧装置、操作机构、热脱扣器、电磁脱扣器及绝缘外壳等部分组成。

DZ5系列断路器由三对主触头,一对常开辅助触头和一对常闭辅助触头组成。主触头串于主电路中,用来接通和分段主回路的大电流。当电路出现短路、过载故障时,断路器自动跳闸切断工作电路。

2.低压断路器的使用

低压断路器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断路器的热脱扣器用于过载保护。

(2)电磁脱扣器用于短路保护。

(3)欠压脱扣器用于零压和欠压保护。

(4)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及意义。

(5)低压断路器的选用。

(6)低压电路器的安装与使用。

(7)低压断路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还有一些常用的继电器,特别是时间继电器,常开、常闭、常开延时闭合、常闭延时断开和一些保护继电器,教师都应该详细介绍和讲解,包括它们动作值的调定等等,学生都要较好掌握。

三、电路知识

学生要掌握电力拖动课程内容,电路图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之一。绘制、识读电路图,是电力拖动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茫然、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电路种类多,越往后学习电路就越复杂,难度也越大,电路越难理解,难以记忆。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制动和调速控制线路及原理,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异地控制线路及原理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讲电路,讲原理,更要讲学习方法。学生要注重简单电路的学习,基础电路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着手,讲解电路的结构原理。该电路较为简单,学生易于绘制、理解和掌握。之后,可以引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比较,该电路添加了手动按钮、接触器、控制电路等内容。电动机的运转不再由低压开关手动直接控制,而由按钮、接触器配合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强调与前面电路的区别和不同之处。重点讲解按钮、接触器、控制电路及主电路中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讲解按钮、接触器的配合和作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再进行稍微复杂一点电路的教学。如: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教学。它与点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当手离开启动按钮后,电路可以连续正转运行。在电路上的区别是: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与启动按钮并联,增加了自锁部分,同时专设了停车按钮。该电路与点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自锁电路的作用是该电路教学的重点内容,应当反复强调。经过以上电路的教学,学生对电力拖动有了初步的概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最终,一些复杂电路的教学,掌握与前面所学电路的区别,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四、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是电力拖动教学的又一不可替代的环节。实践为理论服务,理论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通过实操过程的示范、讲解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的结构、组成,巩固理论知识内容,对电路的工作过程更为清晰,对电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更为透彻,对常开、常闭、自锁、互锁、串联、并联、主电路、控制电路、等电位点概念的认识更为清晰。

电路安装注意事项:电器布置合理,其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该控制机构是否美观,是否紧凑,更重要的是线路连接的整齐规范程度。合理的电路布局可使布线简捷、成本降低、电路结构紧凑、整齐、便于安装和故障查找。布线安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等电位点的安装。电力拖动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支路较多,等电位点概念需要特别加强,若按支路来接线,接线过程很易出错,很易搞混,难度相对增加。学生思路不清楚,接完哪条路,该接哪条路,有时会一塌糊涂。若采用等电位点方法,利用等电位点来接线,在电路整个接线过程中,只认等电位点。同一等电位点的不同接点,按字母、数字编号,依次进行、逐点接线。这样既方便了接线作业和接线程序,又不易出现接线混乱的情况。大大缩短了接线作业过程,其质量保障也大为提高。第二,电路接点处的连接。导线接头部分的长度对线路的质量和美观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导线接头部分太长,电路易产生不安全隐患,易出现触电、短路等不安全因素,且影响电路的美观程度。但若导线接头部分太短,在节点处常易出现接触不良,断路等现象。所以,在做接线工作时,要把握好连接导线部分长度的处理。第三,按钮处接线。按钮处接线较为繁杂,按钮接按钮、按钮接触头、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等,较容易引起接线混乱。把等电位点中不同接点按顺序接线(依次连接),注意按钮的常开、常闭,按钮的进线与出线,必须连接接线端子。

五、电气动作试验

接线工作完成之后,线路工作是否正常,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要经过电气动作试验后方可确认。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线路外观检查良好,不允许有其他杂物参与其中(试验线路整洁,不许有废导线及其接头、废触头、螺钉、塑料等存在),工作电路一定要清理干净。第二,试验场地整洁。第三,按电路工作顺序逐项进行试验。

六、排除故障

排除故障是电力拖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学生要熟悉电路的工作程序,熟练操作电气动作试验。按下哪个按钮,哪个指示灯亮,哪个接触器线圈得电,其接触器动作,沟通哪条电路,哪个电器投入工作,线路的控制关系如何,要一清二楚。是电源问题,电路问题,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线圈动作良好,控制电路工作正常,问题出在主电路。若线圈不工作,接触器不动作,则为控制回路故障。加上仪表的测量,排查范围会逐渐缩小,最终可确立故障点的确切位置。

通过以上电力拖动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电力拖动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新台阶。理论水准大为提高,动手能力大为加强。使得电力拖动教学内容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

上好电力拖动技术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是授课教师的责任。笔者根据电力拖动教学的体会和实践,就电力拖动教学质量的深化与提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知识是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基础的,牢固地掌握电工基础知识,为电力拖动课程学习带来方便条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易于理解和掌握,难度相对降低,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如:电工基础知识中的串联、并联、混联知识,电与磁的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知识,交流电路相关知识,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及电工测量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深入的了解、掌握及应用,为电力拖动内容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常用低压电器

机械设备完成任务不同,工作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使用电器的规格、数量、型号、种类有所区别,所以,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的分类、种类、用途、特点、性能,主要应用场合,与其他电器的区别,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和认识。

如:低压断路器(自动空气开关)集线路控制和保护功能于一体。当线路正常工作时,它控制该电路的通与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过载、失压等情况时,它自动跳闸,切断该电路以保护电路和电器设备。它的特点是操作安全,安装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动作值可调,分断能力强,动作后不需更换元件。

1.低压断路器分类方法

低压断路器分类包括:按结构分、按操作方式分、按极数分、按安装方式分、按其所在电路中的用途分。一般情况按结构分类,低压断路器结构由触头系统、灭弧装置、操作机构、热脱扣器、电磁脱扣器及绝缘外壳等部分组成。

DZ5系列断路器由三对主触头,一对常开辅助触头和一对常闭辅助触头组成。主触头串于主电路中,用来接通和分段主回路的大电流。当电路出现短路、过载故障时,断路器自动跳闸切断工作电路。

2.低压断路器的使用

低压断路器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断路器的热脱扣器用于过载保护。

(2)电磁脱扣器用于短路保护。

(3)欠压脱扣器用于零压和欠压保护。

(4)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及意义。

(5)低压断路器的选用。

(6)低压电路器的安装与使用。

(7)低压断路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还有一些常用的继电器,特别是时间继电器,常开、常闭、常开延时闭合、常闭延时断开和一些保护继电器,教师都应该详细介绍和讲解,包括它们动作值的调定等等,学生都要较好掌握。

三、电路知识

学生要掌握电力拖动课程内容,电路图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之一。绘制、识读电路图,是电力拖动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困惑、茫然、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电路种类多,越往后学习电路就越复杂,难度也越大,电路越难理解,难以记忆。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制动和调速控制线路及原理,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异地控制线路及原理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讲电路,讲原理,更要讲学习方法。学生要注重简单电路的学习,基础电路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着手,讲解电路的结构原理。该电路较为简单,学生易于绘制、理解和掌握。之后,可以引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比较,该电路添加了手动按钮、接触器、控制电路等内容。电动机的运转不再由低压开关手动直接控制,而由按钮、接触器配合实现自动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强调与前面电路的区别和不同之处。重点讲解按钮、接触器、控制电路及主电路中与手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讲解按钮、接触器的配合和作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再进行稍微复杂一点电路的教学。如: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教学。它与点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当手离开启动按钮后,电路可以连续正转运行。在电路上的区别是: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与启动按钮并联,增加了自锁部分,同时专设了停车按钮。该电路与点动正转控制电路的区别在于:自锁电路的作用是该电路教学的重点内容,应当反复强调。经过以上电路的教学,学生对电力拖动有了初步的概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最终,一些复杂电路的教学,掌握与前面所学电路的区别,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四、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是电力拖动教学的又一不可替代的环节。实践为理论服务,理论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通过实操过程的示范、讲解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的结构、组成,巩固理论知识内容,对电路的工作过程更为清晰,对电路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更为透彻,对常开、常闭、自锁、互锁、串联、并联、主电路、控制电路、等电位点概念的认识更为清晰。

电路安装注意事项:电器布置合理,其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该控制机构是否美观,是否紧凑,更重要的是线路连接的整齐规范程度。合理的电路布局可使布线简捷、成本降低、电路结构紧凑、整齐、便于安装和故障查找。布线安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等电位点的安装。电力拖动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支路较多,等电位点概念需要特别加强,若按支路来接线,接线过程很易出错,很易搞混,难度相对增加。学生思路不清楚,接完哪条路,该接哪条路,有时会一塌糊涂。若采用等电位点方法,利用等电位点来接线,在电路整个接线过程中,只认等电位点。同一等电位点的不同接点,按字母、数字编号,依次进行、逐点接线。这样既方便了接线作业和接线程序,又不易出现接线混乱的情况。大大缩短了接线作业过程,其质量保障也大为提高。第二,电路接点处的连接。导线接头部分的长度对线路的质量和美观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导线接头部分太长,电路易产生不安全隐患,易出现触电、短路等不安全因素,且影响电路的美观程度。但若导线接头部分太短,在节点处常易出现接触不良,断路等现象。所以,在做接线工作时,要把握好连接导线部分长度的处理。第三,按钮处接线。按钮处接线较为繁杂,按钮接按钮、按钮接触头、串联连接、并联连接、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等,较容易引起接线混乱。把等电位点中不同接点按顺序接线(依次连接),注意按钮的常开、常闭,按钮的进线与出线,必须连接接线端子。

五、电气动作试验

接线工作完成之后,线路工作是否正常,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要经过电气动作试验后方可确认。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线路外观检查良好,不允许有其他杂物参与其中(试验线路整洁,不许有废导线及其接头、废触头、螺钉、塑料等存在),工作电路一定要清理干净。第二,试验场地整洁。第三,按电路工作顺序逐项进行试验。

六、排除故障

排除故障是电力拖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学生要熟悉电路的工作程序,熟练操作电气动作试验。按下哪个按钮,哪个指示灯亮,哪个接触器线圈得电,其接触器动作,沟通哪条电路,哪个电器投入工作,线路的控制关系如何,要一清二楚。是电源问题,电路问题,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线圈动作良好,控制电路工作正常,问题出在主电路。若线圈不工作,接触器不动作,则为控制回路故障。加上仪表的测量,排查范围会逐渐缩小,最终可确立故障点的确切位置。

通过以上电力拖动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电力拖动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新台阶。理论水准大为提高,动手能力大为加强。使得电力拖动教学内容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电力拖动;提高学习兴趣

电力拖动课程是本校中级电工和高级电工的一门重要基础主干课,也是为后面学习机床线路和PLC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电力拖动课程的课本学习过程是先学习器件,再学习基础控制线路,最后是机床控制线路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上是将机床控制线路的学习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学生往往出现学完基础控制线路后,过一段时间再学习机床线路时,学生对基础控制线路基本都忘记,对机床控制线路的教学增加难度.由此可见,学生对电力拖动的基础控制线路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没有完全理解。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融入实际设备中,便于学生理解和灵活掌握知识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地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地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动性及过程的动态性与结果多元性等特点。

二、 实施过程

(一)案例教学中任何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作为学生主体的学习者亲自实践,通过运用自身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独立自主的深入案例,做出决策,这就体现了案例教学法突出的实践性与学生主动性的特点。

在电力拖动课程中,有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学习,在授课中,先讲解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以及线路的控制特点,使学生对控制线路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紧接着由学生按照布线图组装配电盘,对双重连锁控制线路进行实作练习,目地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观察器件的动作过程,加深对控制线路的理解。通过以上的过程学习,学生对双重连锁控制线路的学习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有的学生会有疑问,在实际的机床线路中有用双重连锁的吗?为了让他们能意识到我们学习的基础控制线路,对机床控制线路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我采用将本校的Z5125A立式钻床引入到课程中。学校因录制视频的需求将钻床进行改造,录制结束后,需要恢复原有的控制要求,因立钻的主轴是双重连锁控制,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只起到指导的作用。首先是画图,以前在课堂上是,教师画出基本控制线路图,学生根据原理图画出布线图,根据线路图进行配线调试。而现在学生根据控制机床要求,以及现场的混乱线路,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需要测量线路,进行现场画图,与传统教学正好相反,应该说难度又更高了一层。我们在学习基本控制线路时,只接触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而在混乱的机床控制线路中,有主电路、控制电路、照明线路、指示线路,在测量线路时,对于线路的测量,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反复测量比较,讨论研究,才能保证正确率,才能保证现场画出的图纸与课堂所学的线路有可比性。可见案例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案例内容的情景性使得学习者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主人翁的角色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着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的探讨当中,整个探讨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进行对话,这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着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每天都工作到晚上6点多,才正确的画出主轴双重连锁控制在机床实际中的原理图和布线图!因此,“案例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本身也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探讨中,使得学习者在实践中能够更灵活的掌握理论和技能,同时能够切身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二)案例教学中往往隐含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问题解决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家在探讨中会不断发生思想的碰撞,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原理图和布线图,进行拆线和接线。接线完毕后,要进行通电前的检测。在测量电源相线与相线时,发现有阻值,学生判断线路有故障,不能进行通电。部分学生怀疑自己接线出现问题,反复拆接,始终都有阻值;有部分同学怀疑自己画出的图纸与实物不相符,又在反复测量研究图纸;还有部分同学怀疑电源线出现绝缘损坏情况,要求更新电源线;教师指导研究图纸,精确分析线路,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以上几种方法的实施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和耗材,择优选择最佳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大胆的放弃传统的测量方法,先测量主电路,再测量控制电路的方法,而是逐点测量有阻值的测量点,不管是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还是照明电路,拆一根、测一根、接一根,这样既可以避免线路接线错误,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查出阻值到底在那一个点产生。同学们按照此方法不断的拆,测量,研究,最终确定是由于变压器的原边阻值而影响同学们判断电源线路的阻值。同学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们意识到原来他们画的原理图,接线图没有问题,接线方法没有问题,测量方法没有问题,只是在分析阻值时,忽略了变压器的原边阻值。通过此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配电线路的接线方法有无数种,测量方法有无数种,关键是分析研阻值的大小方法很重要。 案例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和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究和决策获得知识,同时对指导教师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能使教师在原有案例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和启迪。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新素材对原有案例进行改变和充实,形成新的案例。通过本案例教学让我意识到,在开始的基础控制电路授课中,应逐步将指示电路,照明电路等辅助电路充实到基础控制电路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接线方法和测量方法上不能局限性太强,方法只能给予指导,采用哪种方法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小结

电力拖动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学生画出原理图,配出配电盘,通电试车成功,标明学生已掌握本模块的理论点和技能点,而是应当教会学生通过学习配线和调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探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案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倡导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一种不断走向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互相协作、取长补短,而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今后的电力拖动授课中,要尽量将基础控制线路的学习,以机床控制线路的部分控制线路为拓展基础,以案例的形式呈献给同学们,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6

关键词 电机与拖动 教学方法 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能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事各种自动化工程的必备基础。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且课程涉及电学、电磁学、力学、机械等内容,具有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学习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一直是该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做了深入探讨。

1 从绪论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电机与拖动”课程的学习有足够的认识,在心里上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绪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播放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从外观上认识电机及变压器,并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它们,如教室里的电风扇、家里的洗衣机、商场里的电梯、生活小区的供电变压器、手机充电器等。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对电机及变压器有了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画展现电机在工业流水线上的应用,如:轧钢生产线、钢板剪切、港口装卸、饮料灌装等系统。在学生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再介绍电机、变压器、电机拖动的定义、能量转换关系、基本功能及特点。通过这种感性引入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好“电机与拖动”课程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授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 以工程应用为依据,精选教学内容

“电机与拖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加之电机的种类繁多,各种新型电机层出不穷。课程内容多,且涉及电、磁、力等物理概念,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较难掌握这些内容。如何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了解、学好、应用好电机,这是教学中碰到的首要问题。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从打好基础理论基础、突出工程应用等方面考虑。

2.1 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对电机结构的理解

电机和变压器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于电磁场实现机电能量转换及电能传递的装置,故对其的分析自然涉及电、磁、力、热以及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在课程的基础部分,重点讨论了铁磁材料的磁化饱和现象、铁芯损耗等,说明硅钢片作为电气设备铁芯的原因。强调电磁学的三个基本定律:电生磁的安培环路定律、磁生电的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作用产生力的电磁力定律。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学生对电机和变压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2.2 根据工程应用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电力电子、材料、数控等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机及电机拖动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电机相继出现,如: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青睐,故在教学中,抽出一些时间来介绍这些新型电机,为学生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及就业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另外,可调直流电源及变频电源的发展,使传统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及调速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例如: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教材主要介绍电枢回路串电阻的方法,而对降低电枢电压起动的方法叙述较少。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讲授。又如交流电机的调速,着重讲授目前在工程上应用较多的变频调速方法。根据电机技术的发展、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适时加强、更新教学内容,对学生是有益的。

3 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当今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言堂”显得太古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尤其是电机拖动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

3.1 情景式教学,直观感性

电机及变压器结构的讲解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铁芯、绕组、附件……往往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为了使讲课生动、学生容易入门,教师将实物带到教室,如不同形状的硅钢片、铜线,还有拆开的旧电机,定子、转子、滑环、电刷及换向片等等。教师对照实物讲解电机的结构,学生能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现场装一装。当讲解完电机工作原理后,将教学电机通电,电机开始运转……采用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光学得快、记得牢,而且对学习也有了浓厚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对比式教学,印象深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知识是离散的、非结构化保存的,这些知识没有形成相互间有机的联系,不利于巩固和综合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适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分类,使其系统化,掌握各知识要素之间多重化的链接方式。在讲电机拖动时,采用对比法教学,防止学生越学越乱。如在异步电机等值电路推导时,可与变压器等值电路的推导过程进行比较,对旋转的转子作处理后,其分析方式就与变压器类似了。通过比较教学法,理清思路,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不是那么难学了。

3.3 启发式教学,条理清晰

以点带面、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机拖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性能比较的思路进行教学,如讲解电机的起动,首先强调电网及负载对电动机起动的要求,然后分析电机直接起动存在的问题,进而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即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后总结采取这种措施达到的效果,即性能分析。这种讲课思路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相一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电机原理讲完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二相(或单相)绕组通入二相(或单相)电源产生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磁场?单相异步电机是如何工作的?三相异步电机工作时缺相与停车时缺相产生的后果一样吗?等等,讲清这些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很大兴趣,对学生今后解决工程现场的突发事故很有帮助。

4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

对于“电机与拖动”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十分强调动手能力,由于“电机与拖动”实验涉及到强电,在实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操作规程,正确选用测量仪表,排除简单故障,以达到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的目的。在实验设备上,既有几十千瓦的大电机,也有几十瓦的小电机。根据实验室条件,在设计实验内容时,从认识实验、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到拓展实验层层递进,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程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在认识实验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实验设备及配电柜,并现场感受大电机的起动、运行过程,当55KW的交流电动机(采用降压起动器)带着48KW直流发电机起动时,电机发出的隆隆轰鸣声,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基本实验环节主要是论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如变压器短路、开路参数测定,直流电动机及交流电动机固有特性、人为特性、工作特性的测定等。电机机组由三台(交流绕线异步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及发电机)3~4KW的电机同轴组成,其中的直流发电机+电阻箱作为模拟负载。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测试特性,还要阅读理解电机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掌握继电接触线路中自锁/互锁的作用,学会接线及查线方法,科学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等基本技能。综合实验内容为直流电机的四象限运行分析,帮助学生综合理解电机的各种运行状态。通过电机机组+电阻箱,实现直流电机的基速以下串电阻、基速以上弱磁调速,电动机的能耗制动、倒拉反转及回馈制动。该实验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对学生和教师都是考验,但对学生来说收获很大。拓展实验主要是控制电机方面,如: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及细分步工作分析等。

采用工程上使用的电气装置与设备,设计工程上常用的电机运行状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小组,合理分工,认真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认清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不断强化工程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才能将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感念具体化、书本的知识工程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在“电机与拖动”教学中,教与学同样重要,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以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锦波,张承慧.电机与拖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7

关键词:港口机械拖链系统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港口机械的不断发展,更多节能降耗的产品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其中拖链系统就是其中一个很好地例子。其实拖链系统由于他的紧凑美观、低噪音、方便安装维修等诸多优点早已在如数控机床、机械手等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上得到应用。拖链外形似坦克链,由众多的单元链接组成,链接之间转动自如。单元链节由左右链板和上下盖板组成,拖链每节都能打开,装拆方便,打开盖板后即可把各种管线放入拖链。还可以使用分隔片,将链内空间按需要分隔开。原先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简称场桥)普遍采用的拖令结构,与拖链系统相比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譬如拖令结构采用的是悬挂式电缆,不是很美观和紧凑。另外拖令电缆固定处不但要承担电缆的自重,还需要承受小车运行过程中以及风力影响下产生的晃动甚至碰撞,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随着港口机械向节能降耗方向发展,结合场桥的使用工况,拖链系统在场桥上也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制造的场桥使用拖链系统的已经高达85%以上。虽然拖链系统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如何确保拖链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并不容易,我们必须在整个场桥总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为此,我们以常用的IGUS拖链系统在场桥上的应用为例来探求装配对其正常运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保证措施。

分析拖链系统在场桥制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钢结构制作阶段

由于该拖链系统是以龙门架主结构作为基础,其基座是以大梁上平面的小车轨道为基准的。如图所示。每一个基座到大梁轨道的的水平距离(X)以及垂直距离(Y)是通过大梁平台支撑、七字架以及两根槽钢装配焊接来保证位置尺寸的。该结构形式每台场桥拖链侧大梁一般平均分布有十五处左右,而且最终每个基座都需要与小车轨道的直线

度以及拱度保持基本一致。若水平和垂直距离偏差太大,拖链槽板定位尺寸就难以保证,浮动头自由滑动的距离就会受到限制,很容易导致水平滚轮损坏,加剧拖链的磨损。所以基座是整个拖链系统的基础,一旦出现超差现象,会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的装配。

(2)拖链槽板的安装阶段

拖链槽板是对拖链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部件,它的装配质量也不容小觑。拖链本身是塑料制品,而槽板是由一段一段不锈钢折边板拼接而成的,如果装配不好,槽板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是破坏。其在装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1. 槽板内开档尺寸不符合安装图纸要求;2.槽板拼接后的直线度超标;3.固定槽板的沉头螺栓没有紧固等。以上这些问题会导致拖链无法正常落槽、异常磨损,甚至损坏拖链。

(3)拖链的拼接阶段

场桥上的拖链通常有10米多长,通常生产厂家在发货时采用分段装箱,然后到总装现场再进行拼接。在现场拼接过程中按理说按图施工即可,可往往还是出现一些错误,如:移动端的前三节装反;中间链节拼接不注意正反等问题。这些错误如果不加以认真检查,直到调试阶段才有可能被发现,造成返工困难。若没能发现链节装反还会发生拖链侧翻的事故。

(4)浮动头的组装阶段

浮动头的组装主要问题就是固定浮动头的四组直线轴承存在不同轴、不平行的问题,两根滑杆不能左右轻松滑动,使得浮动头卡死,容易使拖链与槽板的一侧异常磨损。

(5)电缆的敷设阶段

场桥的拖链电缆有动力电缆,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等各种规格型号,在敷设阶段易出现以下问题:1.不同类型的电缆重量也不同,敷设时若不按图纸施工,随意布置,会导致拖链内电缆一侧偏重;2.电缆在拖链内过紧或者过松;3.拖链内电缆与分隔片间隙过大或者过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缆受力、扭曲或者磨损。

二、提高拖链系统的装配精度措施

(1)提高钢结构制造精度

拖链系统装配的基础就是钢结构基座,我们除了从设计上确保基座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外,严格控制钢结构制作精度也尤为重要。重点抓好:1.大梁的直线度及拱度在标准范围之内。按照钢结构制作标准大梁旁弯≤5mm,小车轨道直线度≤4mm,大梁拱度满足设计要求,尽可能做到圆顺;2.基座与大梁轨道的水平距离以及垂直距离控制在±5mm;3.基座的位置及其水平度。以上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激光经纬仪、卷尺、水平尺、线锤等加以检查。

(2)注意拖链的拼接及槽板的安装要求

加强拖链拼接的检查,拼接前注意拖链的型号、长度、分隔片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拼接过程中注意拖链前后、左右的拼接顺序,拼接结束吊装之前再次对照图纸复检。避免高空不必要的返工。

槽板的装配我们可以通过样棒来检查开档尺寸,细钢丝检查直线度。注意样棒的尺寸要比拖链宽度大4~6mm。直线度检查时要以两端槽板中心为基准,中间槽板通过基座腰形孔来调整,把直线度控制在5mm以内,不得有急弯。调整结束后及时按规定力矩紧固螺栓。力矩抽查不少于50%。

(3)严格控制浮动头的装配质量

浮动头的装配质量最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控制:1设计方面:主要保证牵引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它是是保证浮动头正常工作的基础;2.直线轴承座、上下连接板等加工的精度以及现场的装配质量。这些是保证滑杆轻松滑动的前提。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牵引架的现场定位尺寸要确保浮动头在拖链槽板中心,最大偏差不要超过±5mm;用水平尺检查浮动头的水平度;下连接板与槽板的间距要大于10mm等。

(4)严格按照要求敷设电缆

电缆敷设应该留有15%的剩余空间,让内置电缆等可以自由活动,在半径方向上对拖链不产生拉力。直径差别大的导线应该分开铺设,重量平均分布,必要时可用分隔片分开。一般在施工过程中仅需要按照电缆的敷设位置图严格施工,选用合适的固定夹加以固定即可。电缆在拖链内部要做到松紧合适,通常以电缆在拖链弯曲处轻靠外侧横杆即可。另外固定和移动端还要留有约0.5~1m余量,便于调整。

(5)调试阶段

场桥调试阶段的检查可分为两步:试车前对整个拖链系统进行一次复查。重点复查电缆的固定、槽板螺栓的紧固、浮动头有无卡滞以及脂有没有到位等情况。正式试车时,还要密切监视拖链的动态运行情况,是否有异常磨损或异响。发现问题,需及时停机检查,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调试。

(6)其他

还有一些细节方面其实也相当重要,譬如:固定端安装时需要把上平面的定位铁环去除;固定端的电缆夹不得超出拖链高度,必要时移位固定;与电缆接触的部位都要打磨圆滑或者加保护套。这些小问题都会使拖链移动时发生异常磨损,也要加以重视。

总结

拖链系统看似简单的一套系统,但是他的每一道装配质量都至关重要,否则会大大缩短拖链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整个拖链的报废。本文仅以场桥常用的IGUS拖链为例,分析了拖链系统的装配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分析研究总结这些问题,对提高拖链系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有很好的意义。随着节能降耗的技术产品在港口机械上的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相信未来更多的高效节能型的港口机械会得到全世界码头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港口机械和大型钢结构制造通用技术检验标准QW/GSZA-01-2012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8

关键词: PLC;教学

PLC这门课程除了抽象之外,还牵涉到较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但思想活跃、性格开朗、爱好动手的中职生该如何施教呢?经过本人多年的实训教学实践和探索,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好与PLC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学习PLC这课程,除了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掌握好电子与电工的基本电路知识与技能,特别是掌握好电力拖动知识与技能,所以一定要与科组教师共同努力,认真制订好教学计划,切实抓好相关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熟练分析电子与电工的基本电路,熟练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知识与操作技能。

二、抓好PLC的认识教学

在了解电力拖动的逻辑应用控制后,我们可以带PLC的实物与学生讲解,用电力拖动常用的控制例子应用于PLC,用PLC代替电力拖动逻辑布线的方式来实现逻辑功能控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 PLC综合应用中。将电力拖动中的定时器、计数器、或其它的传感器的信号转送到PLC中,由电脑运算处理后,再决定输出的问题。为了更加具体形象直观,我们还可以应用三菱PLC的仿真软件(FX-TRN-BEG-C)来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初步明白PLC与电力拖动的差别,在控制应用上,通过程序的编写方式,能将电力拖动的应用的硬件,综合起来的应用处理与控制。这样,会让学生觉得, PLC比电力拖动应用方便很多,通过程序减少了的布线,线路界面简单,然而,难点就在于逻辑程序的编写。

三、抓好PLC课程的入门教学

在学生了解PLC的基本结构、组成、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方式及PLC各时间继电器的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初步了解PLC的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的应用、PLC与计算机的程序连接与下载等问题,使学生从一个曾经认识的硬件引入到程序代用环境与方式中之后,可以让学生开机运行设备,通过监视模式来观察设备中每一个部件的吸合运行情况,使学生对实训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工作性能有所了解。

1.引导思维的方法

以电力拖动点动与连动控制为例如图(1),对于电力拖动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这个图很容易理解,我们主要重点是讲解控制电路部分如何引用PLC的代替控制如图(2)。

在图(2)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图为(A),PLC的接线图为(B),PLC的程序梯形图为(C),但是这三者之间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与等效公式差不多。在电力拖动里面用的是电子元器件,而在PLC里,就是通过虚拟的程序来表示, PLC的硬件实体,就是一个对外界的信号输入并根据用户编写的程序,经过运算后,用一个相应的输出代替电力拖动的复杂布线实现的逻辑处理。如果在今后的生产中,要改变一些生产中的操作和应用的变化,在电力拖动的电路中就要改变连接的线路来实现,这样就浪费相当多的资源与人力和时间;但是在PLC中,只要通过改变程序就能轻易实现,这也是PLC比电拖动控制的最大优势。

在教学应用中,PLC的入门尤其重要,然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在初步编程时,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有些学生,自己不会编程,却能看懂别人编写的程序。对于这类学生要重复讲解,让学生从文字到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不然,PLC复杂联锁的程序和功能指令程序运用将会是一个难点。

如图(3)中,左边是电力拖动的接线图,而右边,是PLC的程序梯形图,在两者之间,PLC通过程序的方式,来实现电力拖动通过布线来实现的逻辑功能,用简单的程序解决电力拖动的复杂布线,把需要的信号输入到PLC的硬件中。将学生曾经学习过的电力拖动知识,用PLC来实现,使他们的思维转变过来,让他们对PLC有个简单的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从复做几次,让他们熟悉PLC,从而为今后的PLC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当学生熟悉PLC的基本梯形图编程,都能通过PLC解决曾经在电力拖动中学习的功能电路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如在较长的程序梯形图编程中,梯形图的联锁关系相当复杂,会有部分学生无法分清相关的联锁关系,思考起来相当困难,常常在编程的时候写的程序无法应用,或者某些程序工作起来不到一分钟就无法正常工作,又或者有一些程序只在第一次工作的时候成功,而程序返回再工作的时候却失败。以上种种问题让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很困难,为什么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程序在硬件中运行却会发生种种问题?因此,这方面也应该作为一个重点讲解与培训。如PLC中多线圈输出,置位指令用了之后,不能复位,甚至某些梯形图元件中,某段程序让输入线圈为0为1同时出现,在PLC硬件运行时是会出错的,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应该重视,要对学生作重点培训,让学生能编出更稳定的程序。

在联锁复杂的梯形图程序应用中,通常我们会引入到PLC的功能指令与梯形图结合起来一起编写程序。对于功能指令而言,也是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功能指令的英文,对中职理工类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都较差,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已经形成一个自卑心理,很多学生,看到功能指令是英语的,都不能认真对待。在这方面,只能对学生们有技巧地由学习理论到实验相结合的培训,让他们将刚刚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立刻在PLC硬件中实验,或者在实验中做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叫他们编写洗衣机、电磁炉、有时间控制的微波炉、窗帘控制程序等等,让他们将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相关事物,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做出来。

在梯形图与指令相结合的程序中,尤其要让学生理解功能指令的优点,不然学生会用学梯形图的方式来模仿指令的方式,在教学应用中,要多点培训功能指令在PLC硬件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做实验比听理论更能让学生感兴趣,也是培训与引导他们的更好机会,因此,上实验课时我常常以分组的形式来教学,让他们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做得好的,讲解自己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互动形式,使学生从中取得相应的方式技巧。

四、抓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在PLC实训课中,让学生对照程序找输入输出点、线路,动手练习接线;让学生分步拆装实训装置,先易后难,让学生了解每个实训部件的安装与功能,学会调整与检测实训装置,在安装实训装置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根据程序的功能运行设备,进行调试。调试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实训装置安装好后,常常会出现程序写入 PLC后,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这就需要静下心来,了解实训装置的功能,分析程序,检查故障出在哪里。根据故障情况,检查 PLC程序工作是否正常,再检查对应的输入输出点的接线安装情况,以及电源和按钮模块是否正常,来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使学生理解程序,学会检查分析故障,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更灵活地从实践操作中,了解PLC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抓好知识点的小结教学

在PLC平常的训练与应用中,那些学习好的学生,除了认真对待学习之外,常常会总结每一次实验:某条程序的优点,或程序的某些部分可以独立起来,可以应用到其它的程序中去等。作为教师,我常常也在这方面为学生做了不少的培训,如叫他们编写一些独立程序,这些是在很多程序方面都会应用到的;或者在一些简单的程序中,限定编程元件不能够用,让他们用其它方法做出来,使学生们对程序的元件更灵活的运用。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一个深入的总结,为将来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编写更稳定的程序。

六、结束语

在PLC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往往来源于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东西,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若能有兴趣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应用中,本人只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个相应的教学,常常以多媒体方式和直接在实验室,将教与学相结合运用起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现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变革。作为一名专业课程的教师,本人深切感受到只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勇于走下讲台,走进实验室,甚至走向生产第一线,积累第一手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家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9

电力拖动 研究性学习 中职教学

一、《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

电力拖动课是一门具有强大理论基础的学科,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课程。我们首先要从总体上对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考察理解,然后再针对各部分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1.《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

所谓电力拖动有被叫做电气传动,它是一种拖动方式,这种拖动方式是以电动机为原动机拖动机械。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达,在个别生产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下,原有的动力拖动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对机械的要求。所以这种电力拖动便应运而生。正好符合时代工业的发展,满足技术的需要,能够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电力拖动渐渐地将蒸汽机、柴油机等作为原动机的设备,成为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原动机。本课程将主要是希望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原理、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能熟练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并能对常用故障的进行检修等相关操作电动机单方向运行控制线路是最常见和基本的线路,对后面的线路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是学习控制线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到现实工作岗位中在短时间内学习并能够独立的完成以上的操作过程,或是在相关领域内能够融会贯通,为岗位的需要打下基础。

2.《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

电力拖动课程是要在强大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实践性授课,实践性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在版图上画图多媒体动画示范授课,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途径,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所制订的目标。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课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在进行实践课时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重复性的讲述,细心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性的教学,这对老师的授课工作加大了原有的难度,并且还要在操作过程中耐心的辅导每位同学,强调实践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操作必然要接触电,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保证安全的先关问题,也是基于此处,很多学校减少了实践操作课,但这对课程的教授是不利的,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对操作技术掌握一知半解不够通透,反而事倍功半,所以在操作课程中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配合,提高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按照课程的大纲顺利进行。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内涵

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模式,是更注重如何学而不是怎么样更好的教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主要是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特别是自然科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其中由于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吸收课程要求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同时能激发同学在此方面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指引可以带领学生通向一条更为广阔的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的习惯,渐进式的注入独立性的和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技术科技,这也是对实用性和研发性人才的另外一种培养和发现形式。但这种研究性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可能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自主性不强的同学会对这种研究性教学有逆反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引导下的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这还需要老师及时沟通和疏导心理问题。

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中职《电力拖动》教学

根据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能将研究性教学成功地引入到电力拖动的课程,作为一种主流式的教学,将会对中职教育的创新式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电力拖动课程中就成为中职院校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布置给同学去准备,题目的拿捏既不能太过于简单易行,这样失掉研究性的意义和设立价值,同时又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太过于有难度的问题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去细致地拟定问题。其次,学生跳出答案的疏导变为问题的提出,多元化的课程深入,要在不同课程中同时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最好将最终的考核也设立成类似的模式,或是将部分课程结果和表现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积极努力地配合教师授课。最后,老师要对最后的总结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报告给同学,要分析出不同小组的优点——鼓励同学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今后的学习。对于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国家项目或专利,最好大家都能通过论文的形式来自我总结,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通力配合。若想将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贯彻实行就要将这种思想落实到多数课程中去,不能浅尝辄止,在少数课程中以任务的形式敷衍了事。老师要改变思想,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引导加鼓励的双重教育模式,提出需要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假设,这是对人才的一种培养,对今后的工作岗位输送人才的一条不错的选择。作为学生也要秉着对自身负责的态度,积极地配合老师,主动地进行课业思考,深化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熟练地掌握课程要求的技能,通过在研究中自主学习,让更多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头脑中,不失为一种快乐兴趣学习法,既轻松又培养了自身综合素质。

电机与拖动基础篇10

【关键词】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与变化,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与成效非常显著,因而被广泛推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从传统教学方式上,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均已经非常成型。如何实现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教学也被广泛研究与实践着,下面本论文将针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进行阐述。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理论教学一般分为四个模块:常用低压电器元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而在技能训练中,我们经常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拖动电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拖动电路,以及典型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的识图、控制柜中元件的布置与安装、电气接线、故障排除为主要训练项目。从教学设计角度,理论教学往往先于技能教学,但是还是难免存在学生学过后,只是短暂性记忆,等到技能训练时又要重新学习。一体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就可以马上通过相关实训项目训练得到验证,可以有效巩固学习成果。所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作为成型的教学科目进行一体化教学是容易实现的。那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学科一体化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呢?

1.低压电器元件教学

低压电器元件在传统理论教学中一般主要介绍常用元件的结构、原理、图形文字符号及相关技术参数等。如若进行一体化教学,应该以实物呈现用类元件的不同结构、规格、尺寸及应用场合,使学生对低压电器元件有最起码的感官认知。还要使学生有主次的熟悉并掌握典型设备和生产线中所应用的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内部结构、原理,电气接线部分。可通过万用表测试低压电器元件的电气接线部分的好坏,观察外观,判断其是否可以应用,并能准确判断其故障可能所在。如果可以维修或恢复,学生可以练习拆卸低压电器元件,并重组使元件恢复原有的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如果不可恢复,应能够给出合理的理由,并能按照原有应用进行更换(注意低压电器元件的技术参数、类型、型号等要满足要求)。如存在低压电器元件的铭牌破损或看不清楚的情况,学生还应具备元器件选择的能力,对于元器件的选择可作为学生能力提升项目进行。

2.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在讲解由低压电器元件逻辑连接的电气线路前,要简要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图(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识图以及绘图规则。而后开始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每种控制线路应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说明。基本控制线路教学过程如下:

(1)讲解各个拖动线路的基本控制环节的工作原理,如自锁、点动、联锁、电气互锁、多地点启停、自动往返等;

(2)电气原理图的识读,电器布置图的识读,电气安装接线图的识读;

(3)根据电动机的拖动控制线路所给低压电器元件及电器布置图进行低压电器元件的布件;

(4)按照电气原理图或电气安装接线图进行电气接线;(接线要符合安装工艺,更要符合现有生产实际。对于所用导线的选择学生应该掌握,根据实际经验进行导线截面、类型、颜色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常用线口诀进行。)

(5)所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调试。对于简单基本运行电路可以应用万用表(数字万用表或者指针万用表),利用电阻测量法(选用欧姆档,要注意欧姆档位要合理选用,需要考虑线路中负载阻值。)进行检测,判断所安装拖动控制电路能否正常运行。如果测试现象表明可以正常运行,再上电试验,用以验证检测是否正确,并观察拖动控制电路运行是否正确。而当检测现象表明安装电力拖动线路不能正常运行时,要能够根据现象判断上电可能出现故障,分析故障点并排除。这样可有效避免盲目上电试验,可能造成元件或设备的损坏,甚至扩大性事故及不安全因素。

(6)电力拖动线路的故障排除。该步骤是在步骤5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以在已经安装完毕的,试验好的拖动线路上面人为的设计故障(如元件损坏、压接导线绝缘、导线露铜过长、导线虚接、电源故障(缺相、不送电模拟停电)、不按电气原理图接线、漏接或多接线等),巩固学生用万用表测试控制线路能力,准确检测故障,并排除故障。

3.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

讲解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需要介绍各个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要求及机床功能、结构(最好学生具备简单操作典型机械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学)。识读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对于典型机床而言,其电气原理图一般包括电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照明电路,在图面上还包括电磁元件的触点索引等,这是有别于基本电力拖动电路图的。应根据机床的具体电气控制要求、机械性能要求,进行所有电气设备、低压电器元件的选择;或能根据给定的电气设备,低压电器元件,按照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进行线路的安装。当然,电气控制盘或控制柜,走线要符合机床机械结构的装调。同样,在完成电气接线后,要进行调试与检测,仍然要不带电测试、校验。在准确排除故障后再试验。当然也可以参照基本拖动线路进行设计故障训练,所设计故障可根据现场设备可能常出现的故障进行。

以上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学科整个学与做过程中,每个操作项目均应给出教师考核标准及学生自我考核标准及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分,学生能结合实际评价自己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学习及训练项目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给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作为参考,哪些项目和哪些环节是学生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容易疏漏或是不易掌握的内容,可以有轻重的、有层次的讲解和训练,也可通过重复训练进行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陈跃东,郎朗,孙新柱,陈孟元.《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5月.第32卷第3期.98

[2]黄艳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中故障检测方法的分析[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考试研究,2011年第36期.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