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40

电机实训总结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机械臂;工程教育;CDIO;电气专业;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1],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加严格。《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必须加快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技术瓶颈[2]。这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并且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必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来取代人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信息加工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3],加快培养满足企业要求、具备工程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相关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4]。为此,在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将CDIO工程项目思想应用到电气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5]。

2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项目教学法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欧美院校提出的一种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由汕头大学在2005年最早引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6]。CDIO以从产品研发开始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的有机联系为主要方式学习工程理论、方法与经验[7],主要以培养学生适应工业企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操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系统理念等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CDIO工程教育理念尽可能采用接近工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综合性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训练的载体。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项目实施过程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案列教学法相似[8]。其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完整接近企业实际综合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在理论水平、协作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集体相互协调合作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从专科学校升级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上更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有服务企业与社会的工作能力,以适应今后工作中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9]。为此,通过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训项目中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定位为导向进行设计。以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企业评价反馈为主要教学效果及评价,不断完善和健全项目考核机制,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训教学案列与项目。

3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对江苏艾邦机器人有限公司、徐州金刚机器人有限公司、徐州赛义维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其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机器人设计、机器人应用程序开发、机器人售前售后服务以及现场操作等4类需求,如图1所示。本文主要对电气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开发。3.1实训项目平台简介。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采用工业下料机械手臂系统,主要由电源系统、控制器系统、检测系统、流水线系统、机械手臂机械结构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组成。其涉及机械学、电气学、力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适合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变频调速技术、伺服电机理论、单片机知识、CAD技术、PLC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系统的设计、维修及应用等,适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3.2电气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根据机器人应用岗位特点及技术要求,将综合实训项目分为3大模块:(1)基础设计模块主要完成电气原理图设计、应用软件安装、基础硬件安装以及CAD图纸制作等内容;(2)应用开发模块主要完成机械手臂程序开发、PLC基本组网、网络通信组网设计等;(3)综合应用模块主要完成机械臂各模块的组成,机械与电气模块的设计、安装与维护,机械臂与PLC之间的通信、伺服电机的控制以及各检测模块的安装与使用。

4工作下料机械手臂实训项目设计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如电子产品装配、建筑材料、化工等生产型企业,经常会利用机械臂来实现物料的运送,从而达到减人增效、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4.1实训任务描述在生产流水线上,若有产品到来,检测系统模块通过信号线,传递信号给控制器系统。控制器给流水线系统发出指令,流水线停止运行,而后再发出指令,驱动机械手臂将产品取走。检测系统检测到产品被取走,通过信号线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流水线流动。如此步骤周而复始。4.2实训方法设计。(1)案例教学法。采用工厂生产线实际案列讲解机械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情况,让学生自己通过案例理解工业机械臂的作用、设计需要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知识储备清单,明确综合实训目标以及实训方法,并向学生列出所需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拓展校外实训场地。由于校内实训平台有限,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的实训场地,并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实训教师,从而增加实训项目自生的实用性,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3)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由于现代企业需要高度的协作精神,尤其是大型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多家企业协作。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组织3-5人的项目团队,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分工协作推进实训项目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分工交流达到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4)任务驱动法。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以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结果。学生将实训项目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并逐级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养,通过任务驱动法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行为方式的培养。实训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徐州工程学院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正确摆放实训工具、仪器设备,不带与实训项目无关的物品与设备,注意用电安全,实训结束整理好相关实训平台,做好断电等工作。通过实训项目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良好行为规范。4.3实训任务实施过程。针对工作下料机械臂实训项目,在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主要分解为如下任务:相关知识储备过程、系统硬件及电气原理图设计、机械臂应用程序设计以及机械臂的测试4项任务。4.3.1相关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工作主要是为了对工作下料机械臂的安装与调试做准备。包括认识机械臂相关的元器件:电源、传感器、控制器、步进电机、机械收、生产线模块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知识;应用软件编写以及测试工具的使用等。4.3.2系统硬件及电气原理图设计。机械臂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最小模块电路、复位电路、红外模块电路、步进电机电路、伺服舵机电路。其中,步进电机电路包括驱动器和步进电机两部分,伺服舵机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与伺服舵机两部分。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工协作完成整体电路的设计。4.3.3机械臂应用程序设计。根据系统硬件电路组成,本系统软件部分包括各模块初始化程序、红外检测程序、步进电机程序,机械手臂控制程序。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4.3.4机械臂的测试。机械臂的测试过程主要包括系统接线、参数调试以及红外模块调试、步进电机调试和机械手调试等内容。在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各模块初始化程序、红外检测程序、步进电机程序,机械手臂控制程序等的编程与参数调整等工作。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编写部分测试程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开拓学生程序设计的思路。4.4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本实训重在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养成工程素养,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综合实训考核中,实训指导教师和项目组成员之间对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和客观的实训记录,因此对学生实训的评价可以采用项目组成员互评、系统方案设计、测试过程评价、实训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对于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学生,增加企业工程师的评价内容,由指导教师和企业项目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共同评定。

5结束语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际应用

1开设现代学徒制班,完成身份认证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完成学生身份认证为重点。首先,学校可建立现代学徒制班,在班级成员筛选过程中可由校企双方决定。我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班,共筛选学生40人。与此同时,我校还与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并对学生进行双重身份认证。其次,我校还进一步细化了人才培养主题,与对口企业共同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实训基地中引入了多个模块,使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以“纯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这一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工作前,我校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展示目前常见的几种车体驱动结构(传统驱动结构、电动机-驱动桥组合式结构、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结构、轮毂奠基分散驱动结构),并让学生借助相关建模软件进行绘制,总结电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原件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车体结构掌握这四种驱动方式的优劣势。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动汽车驱动原理,企业指导教师还带领学生亲临车间,依托实物讲解,帮助学生突破专业难点。以“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驱动结构”为例,该驱动系统由同轴式、双联式基本形式。同轴式驱动系统电机轴为空心,通过电机左端的输出轴连接履带、减速齿轮、差速调整器实现系统运行;双联式驱动系统则由两台用词电动机直接引导,依托电机旁边的半轴带动车轮运转,差速器位于电机内部中心。讲解过程中,企业师傅还播放了具体的汽车直行、转弯的模型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使其进一步掌握车体驱动系统内部元件工作原理及前驱(F-F)、后驱(R-R)两种驱动模式的优点,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优化课程安排,提高专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要点,如将重心放到核心课程方面,如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力辅助系统、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等。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课程为例,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介绍高压系统开发流程,从功能设计、零部件开发、量产预测多个角度入手。我们可将目光放到功能开发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要评估其风险,在此基础上得出功能安全目标及相关需求。其次,我们还要教学要求设置教学任务,其一,新能源汽车电路基础元件识别;其二,新能源汽车电路识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北汽EV200纯电动汽车的相关参数,学生通过说明说能够明确了解动力电池的相关参数,如供应商基本信息、电芯类型、标称能量等。同时也能了解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与最大转距、不同充电方式的时间(如慢充与快充)、动力性指标(半小时内的最高车速、0-50km/h与0-100km/h的加速时间)等。在电路基础原件识别过程中,我引入了图1所示的整车结构图与图2所示的主要部件。通过认识相关部件能够使学生扎实理论基础,为其今后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加强实训教学,促进专岗衔接

新教育背景下,学生可以将学习分为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校内学习,另一个是校外学习,通过这两种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把学习“工作化”、将工作“学习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首先,在学生初次进入学校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述“招工即招生”这一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对自身的身份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转换。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还要树立实训内容及“工作任务”的理念,将不同理念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时,教师可借助实训基地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电机内部磁钢、定子、转子的转速进行测量,总结电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入异步电机的相关知识,并向其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鼓励学生根据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进行思考、探究,并总结二者电机的异同点(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大、工作状态稳定,不过多消耗电资源等)。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实训为例,我带领学生深入了相关企业,并让学生跟随企业师傅学习,了解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防护系统各个元件。与此同时,还要给学生演示电动车充电步骤、安全继电器安装操作、给学生讲述故障模拟系统的诊断方法及保护装置的安装步骤等。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其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4开展技能竞赛,促进优质资源整合

首先,我们要明确技能竞赛项目与核心课程的对接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竞赛题目的出题方向(详情见表1)。其次,我们也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竞赛开展经验,如北京汇众承办的“北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教学转化”研修班,在此基础上引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如:永磁同步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同轴式/双联式驱动系统故障检修及内部零件更换等。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该校还聘请中国汽修行业协会的专家为本次竞赛评分,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对此,我们也可借助技能竞赛之力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

5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5.1合理选择企业,签署特定协议

现代学徒制的亮点就是实现校企的深度结合,要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就要充分调查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现状,并调查当地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并向企业工匠“取经”,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例如,我校经过长期的筛选选择了两个合作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位四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徒、准员工、正式员工,在此过程中还要签订特定的协议,详情见图3。

5.2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确定好合作对照后,我校选取了若干名优秀教师,同时,企业也推送了多名工匠,共同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也要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以“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我将学生带入了相关企业,在企业资深师傅的领导下,孩子们了解到当前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了解到了该种汽车的四个主要目标,如降低油耗、实现低排放、实现低成本、提升驱动性能。与此同时,学生还深入分析了内燃机与电动耦合功率分配的最佳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深入4S店考察,了解混合式汽车的销售状况,与销售员交流其性能及是使用优势,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校也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如建立政、行、企、校四方的有机联合,同时还要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专业教学路径。此外,在平台创建过程中,我们还要集“产、学、训、研”于一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相关岗位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教师要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从课程内容的调整、实训教学的开展、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多个角度入手,完善课程内容,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奎.新能源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04-205.

[2]王昕灿,胡慧慧,王锦华,孙旭.现代学徒制新能源汽车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19(13):34-35.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际应用

1开设现代学徒制班,完成身份认证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完成学生身份认证为重点。首先,学校可建立现代学徒制班,在班级成员筛选过程中可由校企双方决定。我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班,共筛选学生40人。与此同时,我校还与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并对学生进行双重身份认证。其次,我校还进一步细化了人才培养主题,与对口企业共同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实训基地中引入了多个模块,使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以“纯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这一知识点为例,开展教学工作前,我校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担任指导教师,为学生展示目前常见的几种车体驱动结构(传统驱动结构、电动机-驱动桥组合式结构、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结构、轮毂奠基分散驱动结构),并让学生借助相关建模软件进行绘制,总结电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原件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车体结构掌握这四种驱动方式的优劣势。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动汽车驱动原理,企业指导教师还带领学生亲临车间,依托实物讲解,帮助学生突破专业难点。以“电动机-驱动桥整体式驱动结构”为例,该驱动系统由同轴式、双联式基本形式。同轴式驱动系统电机轴为空心,通过电机左端的输出轴连接履带、减速齿轮、差速调整器实现系统运行;双联式驱动系统则由两台用词电动机直接引导,依托电机旁边的半轴带动车轮运转,差速器位于电机内部中心。讲解过程中,企业师傅还播放了具体的汽车直行、转弯的模型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使其进一步掌握车体驱动系统内部元件工作原理及前驱(F-F)、后驱(R-R)两种驱动模式的优点,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优化课程安排,提高专业能力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要点,如将重心放到核心课程方面,如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力辅助系统、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等。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课程为例,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介绍高压系统开发流程,从功能设计、零部件开发、量产预测多个角度入手。我们可将目光放到功能开发过程中,要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要评估其风险,在此基础上得出功能安全目标及相关需求。其次,我们还要教学要求设置教学任务,其一,新能源汽车电路基础元件识别;其二,新能源汽车电路识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北汽EV200纯电动汽车的相关参数,学生通过说明说能够明确了解动力电池的相关参数,如供应商基本信息、电芯类型、标称能量等。同时也能了解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与最大转距、不同充电方式的时间(如慢充与快充)、动力性指标(半小时内的最高车速、0-50km/h与0-100km/h的加速时间)等。在电路基础原件识别过程中,我引入了图1所示的整车结构图与图2所示的主要部件。通过认识相关部件能够使学生扎实理论基础,为其今后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加强实训教学,促进专岗衔接

新教育背景下,学生可以将学习分为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校内学习,另一个是校外学习,通过这两种学习模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把学习“工作化”、将工作“学习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首先,在学生初次进入学校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述“招工即招生”这一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对自身的身份有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转换。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还要树立实训内容及“工作任务”的理念,将不同理念传达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时,教师可借助实训基地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电机内部磁钢、定子、转子的转速进行测量,总结电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入异步电机的相关知识,并向其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鼓励学生根据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进行思考、探究,并总结二者电机的异同点(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大、工作状态稳定,不过多消耗电资源等)。以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实训为例,我带领学生深入了相关企业,并让学生跟随企业师傅学习,了解电动汽车高压安全防护系统各个元件。与此同时,还要给学生演示电动车充电步骤、安全继电器安装操作、给学生讲述故障模拟系统的诊断方法及保护装置的安装步骤等。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其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4开展技能竞赛,促进优质资源整合

首先,我们要明确技能竞赛项目与核心课程的对接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竞赛题目的出题方向(详情见表1)。其次,我们也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竞赛开展经验,如北京汇众承办的“北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教学转化”研修班,在此基础上引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如:永磁同步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检修;同轴式/双联式驱动系统故障检修及内部零件更换等。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该校还聘请中国汽修行业协会的专家为本次竞赛评分,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对此,我们也可借助技能竞赛之力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

5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5.1合理选择企业,签署特定协议现代学徒制的亮点就是实现校企的深度结合,要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就要充分调查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现状,并调查当地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并向企业工匠“取经”,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例如,我校经过长期的筛选选择了两个合作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位四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徒、准员工、正式员工,在此过程中还要签订特定的协议,详情见图3。

5.2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确定好合作对照后,我校选取了若干名优秀教师,同时,企业也推送了多名工匠,共同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也要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以“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我将学生带入了相关企业,在企业资深师傅的领导下,孩子们了解到当前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了解到了该种汽车的四个主要目标,如降低油耗、实现低排放、实现低成本、提升驱动性能。与此同时,学生还深入分析了内燃机与电动耦合功率分配的最佳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深入4S店考察,了解混合式汽车的销售状况,与销售员交流其性能及是使用优势,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校也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如建立政、行、企、校四方的有机联合,同时还要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专业教学路径。此外,在平台创建过程中,我们还要集“产、学、训、研”于一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相关岗位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教师要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从课程内容的调整、实训教学的开展、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多个角度入手,完善课程内容,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奎.新能源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04-205.

[2]王昕灿,胡慧慧,王锦华,孙旭.现代学徒制新能源汽车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19(13):34-35.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云班课;积极教学法;参与式学习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革新,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岗位需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堂教学更应贴合岗位能力标准并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多元化评价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高职院校探究的趋势。

1教学现状与不足

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需求,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列举如下:(1)理论知识学习枯燥乏味。传统模式以教室、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只完成课时任务,双方缺乏互动交流,课下没有反馈,课上仅有被动回答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实践教学被轻视,课程知识偏重理论。实践学习因为《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性质限制,安排实践教学较少,由于实训课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驱动电机实训台架有限,部分学生无法训练或训练较少,导致进度不一会,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不能专注于驱动电机实训练习,从而厌学、弃学。(3)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检修维护技能日新月异。企业一线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课本知识无法满足学生拓展的需求,此外,忽视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目标被迫降低。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4)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以“最终成绩”给学生打分,即依据期末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回答问题等来判断学生学习成果,但是学生即时学习掌握情况无法及时反馈,自学能力不能很好体现。无法高效,全程,全覆盖进行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很容易陷入教师自我单一评价,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分析。

2基于“云班课+积极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根据已修订的课程标准,结合1+X证书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工模块,通过调研报告中企业对学生能完成的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所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根据学习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结合学生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电驱岗位要求,完成驱动电机故障检修任务。笔者设计了以翻转课堂为载体,蓝墨云班课信息技术平台为辅助手段,积极教学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方案。课前发现与提炼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线上自主完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任务单在平台资源库“预习”,完成课前测试“练习”,结合讨论区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和提炼典型问题疑难点,调整课中内容。课中通过“学、练、思、评、拓”探究与解决问题。教师将课前的典型疑难点在课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灵活调整指导策略,层层递进的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以真实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出现故障为例构建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态度或行为掌握解决问题的要素,分组讨论并依据任务工单安排实操,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进行协助并根据所面临的不同场景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铁人精神等思政要素融入其中,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实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能力本位培训为基础,真实反映企业岗位工作环境中应掌握的多个能力。小结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来总结驱动电机故障排除的重难点,上传到云班课平台,作为平时成绩。课后产出成果,提升质量。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开展教学问卷调查结合平台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优化实施策略,保障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将驱动电机故障检修的课件、视频、动画及课后复习题上传到云班课资源平台以便学生复习,见图1。

3“云班课+积极教学法”模式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以《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内部运行过程为例,将云班课及积极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将班级的42人划分为6组,每组7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3.1课前预习

课前,任课教师将此次课程学习内容上传到云班课平台,在平台上提醒上课同学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开启课前讨论组,规定在课前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包括完成本节课的预习练习题,观看本节课的课件、课前任务单、微课、动画等。自主学习完成后,有疑难点在课前讨论组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汇总学生的重点问题,对学生的课前复习题与课前预习题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平台预习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为课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将课前测试的结果结合往届学生预习情况,采集形成独有的数据,进一步掌握学情,安排好课程重难点,从而使课中教学不再处于单向“迷雾”中,纵向拓展了教学时间,横向补充了教学资源,使师生课前预习环节落实到实处。

3.2课中强化

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并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的组助教长及记录员同学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设定某型新能源汽车电机出现故障,经查是永磁电机过温故障为情境,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习目标,依据任务工单,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随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决电机过温故障任务,完成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诊断流程图、故障诊断与修复、故障案例分析及小结等多个步骤,教师作为协助者参与到每个环节,依据真实性能力评价量表不断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是否满足能力标准,对疑难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参与感。每个项目完成时,本节课课程内容小测验,检验学习效果,各小组完成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由小组进行互评,随后让每组代表对所学内容进行战士评估,教师再总结点评。将“形成性评价”及“真实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3.3课后巩固

在云班课平台上传驱动电机故障检修的拓展资料。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参加各项赛事。并邀请企业导师将岗位工作上的真实案例分享在资源库,录制工作视频,鼓励学生苦练技能,提升自我,见图2。

4积极教学法改革成效

4.1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翻转课堂的驱动电机课程积极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运用到工作任务中去。X证书要求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程教学专业核心能力逐一对应教学目标,逐步修订细化。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环节及评价方式,积极教学法模式下,有利于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专业知识更新。

4.2学有所成,达成学习目标

“混合教学+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了解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典型的工作任务及职业素养,在1+X证书模拟考试题库中考试合格率达到100%,将专业实践应用到实际中,注重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养成,培养追求卓越的高技术职业教育人才。

4.3学有所获,提升专业影响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故障检修的学习,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及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积极参与教师创新创业类课题。不断提高学生故障分析和检测诊断的能力,提高创新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既能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5特色与创新

5.1主动学习

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地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大数据精准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使教师在活页教材、1+X证书、企业岗位需求背景下,灵活使用系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及技能,优化驱动电机故障检修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将实践教学环节和工作岗位教育理念融入到积极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精心,开展有序,为学生传授最新专业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主探索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以情景展示、小组协作、岗位模拟等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利用网络寻找资料,线上交流学习方案,组内讨论重难点问题,还是设计实训操作工单,拍摄岗位实践操作视频。对生生及师生间的互动明显增强,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更进一步的贴合企业岗位工作需求,胜任工作。

5.2全员参与考评

云班课平台从多维度、全方位记录学生学期学习报告,无论从个人综合评价雷达图,还是精准个性化的画像(勋章体系)等功能。从非视频资源学习、视频资源学习、签到、测试、讨论答疑、头脑风暴、投票问卷、作业/小组任务等,反映学生学期学习记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全面系统的激励与评价体系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提供动机,平台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无论在积极教学法的使用还是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起到巨大作用,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监督学生自主学习、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功效显著。

5.3落实课程思政

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新能源汽车资源、校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更广阔更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学习平台,特别是以后到工作岗位,有不清楚的问题,就能进入云平台资源库查阅资料,更新专业知识。资源库内丰富的内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思政教育得到落实。学生在结束院校学习生涯后,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也可以将工作岗位的关资源反馈到云平台上,使后来的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课程教学更新,紧贴实际需求,打下基础。

6反思改进

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日新月异,随着中职改革、高职扩招等政策的颁布,高职生源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也应当随企业要求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学期课程诊改工作量表,将师生教学学习活动中的疑难点进行总结优化,完善云班课平台建设,以翻转课堂为载体,将积极教学法深入应用到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课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创新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娟,张炳意.基于蓝墨云教学平台的实验(训)课设计方案研究——以高职《汽车构造》课程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3).

[2]王嘉,黄如君.信息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9(9).

[3]郝照,张炳意.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证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9).

[4]张栩梓,柯裕伟.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20(5).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

本研究仅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一、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做一下比较。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按国家要求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内涵可在课程实施中加以评价,这里不作比较。2.汽车专业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专业课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汽车各个系统的共性所能列出的四个系统。按照系统化教学方式应采用发动机、底盘、电气、电力电子驱动四个系统进行教学,但由于要突出新能源专业核心课,人为的将发动机、底盘、电气三个系统作为专业课统一在“汽车构造”“汽车电气”“汽车电控系统”来代替,而将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课程独立成专业核心课。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包括“汽车机械制图或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等。下面针对四门课如何开设加以说明:(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未作知识更新,在直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高压直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在电工交流电部分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交流供电网电路及其防护;电工学中电机部分只有异步电机,未重点补充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直流无刷电机课程。最后,要将晶闸管内容转置“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中讲解,晶闸管明确为电力电子元件。(2)“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据统计截止2020年几乎没有一家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基础课的重大失误,是脱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家汽车教学标准的一个证明。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等全是电力电子方面的应用,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资源,导致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无法照猫画虎。(3)“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大部分都开设“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但在内容上未做出相应的改变,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单片机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缺失上的失误。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变频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未来智能汽车零部件等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类的并行单片机,而非8051这种串行单片机,从而未开设本课程;二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先例,无法照猫画虎。(4)“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汽车总线技术应用基础”在内容上未做及时改变,属内容缺失。追其原因一是不知道新能源汽车在LIN/CAN/FLEXRAY/MOST/ETHERNET等五种网络的都有应用,而仅对LIN/CAN内容进行。目前的状况是总线共有7层,按要求高职高专只要掌握第6、7层即可,实际第6和7层没有做到电路原理和应用相结合,这即是教材开发的问题,也是师资问题。4.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目前全国有三种类型的专业核心课实施方式,优缺点如下:(1)第一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纯电动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燃料电池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纵向发展的类型。方案看起来新能源汽车特征明显,但实际操作时重复内容需要加以避免。(2)第二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原理与检修”《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整车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这四门课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进行开设课程,缺点是将电池、电机这种教材中一章级别的内容上升为一门课程有升级内容的趋势。不利于高职高专定性不定量学习的宗旨,也易割裂电池、电机等彼此之间的联系。(3)第三种是将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共性和特性全部提取出来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气构造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力电子驱动系统构造原理与检修”四门课程作为核心课,本质是按新能源汽车共用的技术基础进行开设课程,是未来所有汽车专业开设的课程。目前这种方案中不能明显体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并不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突出显现的情况,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届时人们不再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5.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课。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汽车研发服务、生产制造与装配、售后技术与服务三个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方向应侧重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服务工作、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汽车售后技术与服务工作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内容研究,而不是将新能汽车的结构、原理本身要做明显的专业区别,因为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燃油汽车除电力电子驱动系统外,并无区别。6.其他拓展课。目前,通常将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车联网技术等作为拓展课,不再说明。

二、课程实施

目前,系统化分层递进、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过程考核的教学方式是普遍认同的先进教学方式。1.系统化分层递进。目前系统化分层递进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化,或者将汽车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内容划分理解为递进。典型的错误之一。机电分开教学,非常不利于整体认识,同时易受更换教师的影响,极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分层递进正确的理解应是第一阶段对汽车的构造和电控部件的元件进行全面结构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整体认识,这层只是认识的浅而以;第二阶段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深入学习,比如系统原理图、电路图、诊断等。对于专业基础课,由于要求不是很深,教学定性而不定量,就不要再分层教学了。2.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适合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封装模块。存在的问题:一是模块定义发生错误。如一个汽车部件就是一个模块。这样的模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一个模块放到现实学习中没有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就失去了模块化的意义。二是限于学时就采用挑选模块的教学方法,而不采用通过课程开发或新教法来降低学时。3.理实一体。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存在将在理实一体教室上课叫做理实一体教学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理实一体教室的作用。原因:设备维护不到位,不能用,无法用;教师不具备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不能制定典型实训教学案例;学生过多,教师无法边进行教学边进行管理,导致教师不愿上实训课。部分教师不愿上实训课,上实训课也不能实现在实训中把理论知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4.过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是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必须进行的改革,没实施过程考核的必须实施过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学校专业课仍没有按过程考核实施;大部分实施过程考核的学校中很大一部分考核还是答几道问答题或上车找几个部件就成为了过程考核,过程极其简单,没有典型的工作任务。职业技术学校的过程考核是以学生毕业后一、两年最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的必选项,从必选项的操作学习中掌握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目前的状况是任务不具有典型性;典型任务的数量不准确;典型任务的实施达标率;还有造假现象。5.网络资源平台。在网络化学习时代,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资源的内容是否满足使用需要是教师教学能力成果展现的一个集中体现。目前学校情况是:一是无网络平台;二是有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质量差;三是盗版别人的资源使用的问题严重。

三、总结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高职教育;专业建设

1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及相关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石油资源消耗骤增,2016年石油对外依赖度首超过60%,每年原油进口量约2亿吨,并有继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80%。为了解决能源、环保等方面日益严重的问题,2012年7月国务院根据汽车产业结构现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而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2013年四部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动力,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不限行限购措施。在一系列政策调整下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万辆跃升到2016年半年产量为17.7万辆,更有专家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1950万辆,汽车保有量也将占到5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迅猛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迫使部分传统汽车技术人才进行转型,造成了新能源技术人才之间水平差异拉大。企业不仅需求技术研发、制造人员,更需要销售、维护、保养环节中的技术人才。以杭州为例,其推广新能源汽车已达13600多辆,售后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厂家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相关企业与4S店缺乏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维修人员。目前,杭州有20余家具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个别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授课内容包含了部分新能源技术课程,正是由于职业院校新能源课程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滞后,导致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教育不适应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不能更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加快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进程,已成为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2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需求分析

2.1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步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被投放到市场,消费者也更多的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消费。汽车公司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巨大,而且对零配件生产、整车组装、整车检测、营销推广、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也在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后,需要进行不断的维护及故障排除,以维持其良好的行驶状态,这就急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售后人员。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的需要量与现有高职新能源汽车教育发展状态形成鲜明对比,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立远远落后行业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以适应行业需求。2.2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分析。汽车产业主要由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组成,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销售赚取利润,售后服务也是主要的获利渠道,其中售后服务又包含了维修、保养、救援、信息咨询及保险等一系列环节,所有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服务岗位。同时随着售后服务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汽车技术服务岗位被不断的细化,技术服务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符合从业标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从业根本。目前,比亚迪、新大洋、奇瑞等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促进了很多售后服务岗位的产生,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紧缺。目前,各大4s店及汽修企业所能提供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售后岗位有多个,如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2.3开设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应用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而且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而对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加快相关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及实训室的建设进程,以应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问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定位目标

3.1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综合行业特点、产业组成、岗位要求对专业进行定位,围绕学生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要面向生产及售后岗位,从事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营销售后等工作。因此,在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2培养目标。近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致力于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专业建设要紧随行业需求,同时要贴近技术发展趋势,依据技术发展路线及方向,统筹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特点进行专业建设。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维修等技术工作,具备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原理与国际标准,掌握汽车装配、零部件生产过程,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能。学生所学知识涵盖电机驱动及控制、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电池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使学生成为能从事制造生产、营销售后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4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1教学场地布置和教学设施的配备。高职院校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及行业需求为根本,对应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教学要求,建立一体化学习实训基地。学习实训基地具有三大功能区:理论教学区、台架教学区、实车教学区,分别负担起理论教学、入门检测训练及企业实际检测训练。学生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向系统、传统系统、刹车系统、充电机等。学习实训基地要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实训基地可以容纳5个小组开展学习实训,每小组成员可为5到8个人,可以容纳30到40名学生同时学习。实训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一套、新能源汽车实训台5台、诊断仪5套、实训汽车5台、举升机5台及相关充电系统5套等。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走校企结合的产学研之路,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嫁接。4.2师资及学材的配备。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发展,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配备2名实训指导教师。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同模块需求,统筹可以利用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源,依托主机厂售后人员培训基地,推行校企产学合作与顶岗实习,对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等级等方法,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根据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对软、硬件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编排或引进教学内容,选择配套教学参考书以及与实训室相匹配的企业技术资料,以保证新专业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4.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开发。(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专业岗位群课程设置要涵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机械制图、车辆组装与检测、车辆电器模块构造与维修、动力电池维护与保养、电动汽车电机构造与检修、混动车辆构造与原理、纯电动汽车电力控制系统检修等。(2)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含三方面:整车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维护检修。三个方面囊括整个汽车产业链,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就业范围,同时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3)学习领域地制定按照新能源汽车专业生产、销售、检修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汇总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完成学习领域内容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充分分析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检测、维修等相关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让学生经过学习后,能顺利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培养。2)学习领域的组成。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构建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核心课程有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储能装置与管理系统检修、电动汽车电子电力辅助系统检修、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及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3)单元情景设计。学习领域及内容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将教授内容与真实工作相结合,设置案例、项目和任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总结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产生,构建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对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壮大。

参考文献

[1]宫玉斌.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17,(5):35-36.

[2]郑毅,欧咏梅.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6,06.

[3]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

[4]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75.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7

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因此逐渐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所推崇,该方法也逐步被引入到国内外许多重点院校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专业实训课程应用的可行性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口参与学习和实践,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动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承担不同的角色,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分组合作,对学习的详细内容进行总结、演示和评价。通过此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极大地提高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会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交流发电机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学校项目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改版教材,适时合理地在课堂上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该项目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要首先确定学习领域得学习目标

目前我校汽车专业课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在进行实训之前,学生应该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或者经济掌握一部分相应的知识,实训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可结合参与实训的学生数量合理,分配实训设备,同时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相应的安全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小组操作,教师可知道学生变换学生承担任务的角色,以达到所有学生都获得实训操作的机会。例如汽车故障诊断综合性实训,由于实训设备价值较高,设备数目有限,因此分组人数可以适当增加。教师可以依据实训项目制定实训的内容、计划安排、时间日程,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帮助设定研讨的项目。

3.2训练的目的

在此次实训中,我们只使用了两台汽车,成果展示获胜的团队首先操作,设定限定的时间,要求组中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工角色,突出侧重,分别扮演汽车维修厂,服务站或者4S店接待员、技术总监、维修工、检验员等不同的角色。后两组扮演汽车用户或车主,提出故障现象并寻求帮助解决,解决过程中可以提出有关使用性、知识性、服务性的问题,要求予以解答。

3.3时间

10个课时,4节理论课程,6节拆装及检修操作课程。

3.4训练步骤及要求

(1)学习预备知识。在实习课中,要求理论先行,只有在掌握理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训。学生先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视频资料,认识汽车的各个零件,学习拆装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训课中自主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由学生自己依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点,准备实训所需要的工量具,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资料,制定相关学习方案,确定拆装步骤,检修方法。(2)教师给学生分配好设备、工量具和工位,实施工位人员设备责任制。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一共提供新旧两辆汽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量具,并对学生进行编号,分组,然后各就位的学生再对所在小工位的设备及工量具进行检查报告,实行接收、操作、交付责任制。(3)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上课思路和要求。这一步骤很重要,由于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最后跟着老师的正确思路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4)行为导向法的实施。在没有任何示范教学的情况下,使学生利用旧的汽车,依照第一种工位分配的方式,自主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边观察边摸索汽车故障的诊断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记录测量数据,在拆装学习中,如果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可先记录下来,最后询问老师。(5)当学生用旧的汽车完成练习故障诊断后,教师应该转变工位布局方式,给学生用新的汽车进行练习。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汽车设备的损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又是一次新设备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6)设备学习和维护责任化。学生应该保护好自己工位的设备,一旦出现设备损坏,由本工位的操作员负责。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动手维护设备的能力。(7)成果的汇报、总结和评价。最后,老师要根据学生成果展示进行一次认知的综合总结评价。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导,并且资料的查阅,检测方法的确定,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完成。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8

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来上海有一个月了每天都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可编程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plc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plc这门课程。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而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增加了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专业课教材使用方面,没有成熟、统一的技校配套教材。如何在技工学校教好这门课程?现在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plc教学的一些见解。

教学过程中,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技工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担任《plc原理及应用》很多教师采取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势必也就造成了言者津津,听者昏昏”教学局面。

尤其是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就要求我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电力拖动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plc应用有关的机床拖动图片,连成一幅作品,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供学生参观他所做的成果。

用于教学的plc教材,知道。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互得益障,教学效果不好。

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为此。重新自编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上百个plc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其内容包括了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plc实现控制的线路,所用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plc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plc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其中也包含几个最简单指令的学习)第二单元以电机自动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等四个实例为学习对象,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知,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目前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加之所做的实习实训都是简单验证式”或“机械重复式”方面的项目,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依葫芦画瓣”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线路连接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至少我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与plc技术应用密切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plc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程在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技工学校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上多下功夫。技工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和习惯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从而使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广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现场指导,或者督而不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在实习实训中所遇到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交教师评判,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电梯、机械手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这些实例都是来自我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懒。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对学习的追求往往来源于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东西,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若能有兴趣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把兴趣的东西引入课堂,这些东西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又不偏离教材,学生对所学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越浓,从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跟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从开始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逐渐地由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竞争意识巩固所学知识

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千里之行。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公司领导和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从我实习过程来看,有以下心得体会:

适度的压力是动力的泉源。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知道。任课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单元过关制度来增强学生学习的适度紧迫感。每个课题教学的最后环节是课题小测验,测试内容与课题大至雷同。一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验。实施单元过关制度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曾有这样一个事例:一名学生在单元过关小测后,突然停下正在参与的足球比赛,跑到笔者身边来,求证他刚想到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当他得到肯定的答复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由此可见,任课老师应通过单元测验,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有较大的动力,学习效果好。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对课题的掌握情况,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也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plc应用能力,以适应上岗要求。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综合应用性”因为一个实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往往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括机、电、液、气等内容,而且还会因行业不同控制要求也有所不同。故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把机械、电工、电子、液压、气动和计算机等知识与plc技术进行有机地联系,扩大实习实训课时的比重,逐步加大学校相关设备的投入,建立较为完备的plc技术仿真实训室,从而为“plc仿真项目开发”实训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plc仿真项目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亲自编程、实际接线和仿真调试,并对运行过程中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在plc技术应用领域“零距离上岗”最终教学目标。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作者在电工专业《plc应用》教学中改革教材,以精选出的实例为重点实施课题教学;丰富教具,运用合适的教学辅助手段,尽量运用直观教学;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plc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岗位要求。上海科研单位和工厂的实习实践,使我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让我增长了很多实践知识,很有收获,也很有感触。几天的活动中,至少强化了一个观点—发展经济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有知识,也要有技术。这次的实习,也增强了一个信念—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中国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感谢两位老师对我悉心照顾和帮助,此。这些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我支持和关爱,教给了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帮助,就没有我暑期实践活动,没有他讲解,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

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却是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一大难题,于是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

还有我感触很深的就是认识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差距,除此之外。内陆和沿海的差距,认识到资金和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一个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到科研环境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性等等。

一、刚接触一样新东西,要有信心把它做好,不要退缩。其实再难的事只要有信心,肯用心,积极主动就一定能做好!我刚开始项工作的时候,也感觉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难,常常都摸不着头绪。但我仔细地想了想,万事开头难嘛,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确实是这样。所以,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便开始了实际的行动,努力地学,有不懂的就问,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就通过各种途径去弄明白,根本就不怕别人笑话,因为我知道,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就像一张白纸,我要用各种颜色的笔去描绘它。二、实践才是活生生的东西,通过实践,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甚至比理论上的更简单。条条框框的理论看起来很乏味,有时也难以理解,但自己亲身去实践,去操作,慢慢地就会变得很熟练,大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开始看到那测试流程时,觉得很烦琐,很多东西都是一头雾水。但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那么简单!所以,我现在觉得,单纯理论上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是无法真正透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就算你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起什么作用!不把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就等于没有真正的东西。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9

1.教师要首先确定学习领域得学习目标

目前我校汽车专业课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在进行实训之前,学生应该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或者经济掌握一部分相应的知识,实训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可结合参与实训的学生数量合理,分配实训设备,同时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相应的安全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小组操作,教师可知道学生变换学生承担任务的角色,以达到所有学生都获得实训操作的机会。例如汽车故障诊断综合性实训,由于实训设备价值较高,设备数目有限,因此分组人数可以适当增加。教师可以依据实训项目制定实训的内容、计划安排、时间日程,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帮助设定研讨的项目。

2.训练的目的

在此次实训中,我们只使用了两台汽车,成果展示获胜的团队首先操作,设定限定的时间,要求组中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工角色,突出侧重,分别扮演汽车维修厂,服务站或者4S店接待员、技术总监、维修工、检验员等不同的角色。后两组扮演汽车用户或车主,提出故障现象并寻求帮助解决,解决过程中可以提出有关使用性、知识性、服务性的问题,要求予以解答。

3.训练步骤及要求

(1)学习预备知识。在实习课中,要求理论先行,只有在掌握理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训。学生先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视频资料,认识汽车的各个零件,学习拆装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训课中自主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由学生自己依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点,准备实训所需要的工量具,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资料,制定相关学习方案,确定拆装步骤,检修方法。

(2)教师给学生分配好设备、工量具和工位,实施工位人员设备责任制。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一共提供新旧两辆汽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量具,并对学生进行编号,分组,然后各就位的学生再对所在小工位的设备及工量具进行检查报告,实行接收、操作、交付责任制。

(3)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上课思路和要求。这一步骤很重要,由于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最后跟着老师的正确思路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行为导向法的实施。在没有任何示范教学的情况下,使学生利用旧的汽车,依照第一种工位分配的方式,自主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边观察边摸索汽车故障的诊断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记录测量数据,在拆装学习中,如果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可先记录下来,最后询问老师。

(5)当学生用旧的汽车完成练习故障诊断后,教师应该转变工位布局方式,给学生用新的汽车进行练习。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汽车设备的损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又是一次新设备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设备学习和维护责任化。学生应该保护好自己工位的设备,一旦出现设备损坏,由本工位的操作员负责。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动手维护设备的能力。

(7)成果的汇报、总结和评价。最后,老师要根据学生成果展示进行一次认知的综合总结评价。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导,并且资料的查阅,检测方法的确定,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完成。

4.结束语

电机实训总结范文篇10

1引言

职教二十条的出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目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把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教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和大学的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给我国的环境与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有关院校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为新时期的全面、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专业建设背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一项战略行动。人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汽车业有两百万名员工,其中17万名新能源员工,预计到2025年的需求为120万。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维修工人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人的入职标准不科学,再培训机制不健全,汽车维修和测试专用设备的使用、电池和控制系统的测试、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测试,以及汽车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的测试和应用技能,这些都会对售后服务的质量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当前社会、汽车企业和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新能源汽车时,仍然是以传统的汽车知识为依据,从产业发展和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大部分教师都是以理论解释为主,很少有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都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比如汽车的大致结构、汽车配件的性能、故障诊断与维护等等,都是在理论上无法实现的。在我国高职高专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训练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尚处于研发阶段,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动手能力、新技术的研究与学习。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知识的全面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显然缺少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程。同时,由于缺少实习机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都不高,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1]。一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院校数量较少。相对于企业而言,职业技术学院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近年来才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同时,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供应量也在逐年增长。二是缺乏专业基础课程,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学时间比较晚,大学的人数也比较少,而且许多大学都在忙着开发新能源汽车,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上,市场开发能力往往不够。此外,目前许多高校仅增加了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新能源汽车基础课程,如自动力电池与能源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课程开设较少,专业核心课程少,知识面窄,专业性差等。

4高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拥有率低,维护资料不能传递,且典型故障对象难以识别;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汽车不断更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类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课程,基本上是“机电双管齐下”,容易导致学生“机和电都不太懂”的尴尬局面,缺乏新能源汽车的固有特性,达不到学习目标。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还在坚持传统的车辆测试与维护专业,这与现实需要有较大的差距。在课程发展上,一些高职院校只在常规车辆上增设了电池、引擎等课程,而没有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一般课程。从以往的工作任务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活动中,存在着“纸上谈兵”的问题。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区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辆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市场需求,制订出适合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能源汽车职业培训项目,将校园学习与社会实际无缝结合,确保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效果。

5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结构的差异

传统汽车的结构与功能可分为变速箱、底盘系统、车身部件、内外饰件、娱乐安全及舒适性系统等。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相似之处。第一,动力总成。新能源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动力系统。与传统的内燃机一样,新能源车采用的是新的洁净能源,而传统的汽车则是通过燃烧汽油或者柴油来产生电力。相对于这两种技术,电机节能、加速性能好,而且电机不会对汽车侧造成污染。同时,电机的性能曲线具有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定的特点,与车辆的动力要求完全吻合,无需与传统的变速箱相匹配。电机和变速箱相比,电机和变速箱结构更加简化,所以各部件的可靠性得到了改善,维修工作量也得到了降低。第二,底盘系统。从底盘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车和常规车差别不大。这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的电动车都是以传统的车辆为基础的。在传动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基本上是沿用了传统汽车的结构。只用电池和高压电线代替了汽车的油箱和油管,并去掉了其他设备。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这一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例如,在线控转向技术中,将会去掉机械式转向柱,而在采用了轮毂马达技术后,整个齿轮箱就不会再有这种系统了。第三,车身和内部装饰。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内外饰件与普通汽车一样,对汽车的钣金制造及涂装没有太大的影响。第四,休闲设施,安全、舒适。在低电压方面,娱乐和保安系统没有明显的改变。在新能源汽车中,采用了高压电池,并增加了对高压电力的保护。在舒适系统中,传统的汽车空调制冷是通过发动机皮带轮驱动的,而在新型汽车上,发动机的热量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电动汽车、车载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制热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高压空气压缩机可为汽车降温,并能提高PTC的温度,这些都是高电压的电器部件。由于新能源汽车中的高压电子元件,它的舒适性和普通汽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鉴于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新能源汽车在结构设计和维修方面与常规车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6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1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其在求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人才短缺的现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水平。学生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技能、技能、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在考试中加强对工作的适应性。高职高专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2]。首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和社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需求,并与国家培养改革课程体系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在保持所需的科目、拓展所需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缩短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目标开展理论教学、增加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建立高效的教学系统、强化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技能等。其次,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为目标,立足社会需要,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新理论、新知识,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以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传统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把科学的考评制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最后,根据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在新能源开发、能源开发、能源技术改造等方面,增设相应的选修课,以提升人才的素质。

6.2对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培训器材和场所应符合基本的学习和教育需求(每个班级40名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时间里,使用不同的仪器,根据发动机,底盘,电气,性能测试和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进行划分。校园实训基地的基本结构是:汽车实训工作区、发动机拆装测试工作区、底盘训练工作区、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区、汽车装备实训工作区、新能源汽车实训工作区。第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必须符合学员的实习(训练)需求,例如:有关岗位、工作内容等,主要在4S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或维修店进行。第三,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要大力建设校外、校外的上市基地,使公司的职能、企业的多样化。高校校园基地的职能多样化,既是教学课程基地,又是学生实践基地,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的源泉和产业化基地;校园内有国企、外企、私营三大类。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企业品牌,并获取专业的品牌知识。

6.3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结构、性能、电气控制、高压保护、检测、运维等方面,对车辆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还要使学生对新能源的应用领域、研究现状等方面有更多的认识。以及下面几段对趋势和目的的探讨。教科书中所展示的专业知识是一成不变的,但在实践中又会发生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要求学生从其结构、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还要注意从个案中总结和运用到实际中去。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老师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方向与同学们分享,并使他们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建设与时俱进的崭新的、完整的、现代化的知识系统。在培训课程中,教学内容应与理论充实、创新能力强的理念相结合,并结合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技能要求,对每一门学科的知识、技能点进行重新编排,以保留其精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并具有企业家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科研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立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并能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反省与研究,培养创造性思维[3]。

6.4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来指导、引导、激励、积极思考,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首先,可以在相关的研发、维修、诊断、测试等领域中,通过分组讨论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情景解说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的生动、逼真,达到线上、线下的融合,扬长避短,改变传统教学场所以及学习、学习固定时间的弊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选择。最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企业共同努力,让老师走出去,让公司的专家们走进来,老师、公司的专家们共同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

7结语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急需大量的理论、技术人员、观念等方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深入改革,新能源技术要与时俱进,改革教学体制、模式、内容,以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更多的科研项目,加大师资力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香莲.“1+X”证书制度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时代汽车,2020(23):54-55.

[2]崔广磊,李超,白树全,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