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十篇

时间:2023-03-17 21:36:03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篇1

2013年初,国际科学权威杂志《自然》(Nature)了“新年新科学”,预测在新的一年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科技发现中第一位便是干细胞试验。

而在2012年12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他的获奖也实至名归,因为他的发现对于干细胞研究领域太重要了,有了iPS细胞,一些严重的风湿病、瘫痪、脊髓受伤等疾病才有了被治愈的可能。

近期,山中伸弥与Linux操作系统创始人努斯?托尔瓦兹共同荣获了2012千年技术奖。这一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以表彰在科研或发明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或团体。此外,山中伸弥也于去年在美国获得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技术专利,有效期20年。这也是日本相关技术在美国获得的首个专利。

干细胞与医学

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在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

但到目前,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大多数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进入三期临床的有30多个产品。主要临床研究集中于骨科、皮肤、心血管、癌症、糖尿病、创伤修复、血液病、泌尿系统、牙科、眼科等领域。

更多的干细胞领域的科学证据则给传统的医学带入了新的视角。比如2012年6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跟踪技术寻找到了血管疾病的真正罪魁祸首。一种以前未知类型的干细胞——多功能血管干细胞是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

这是第一次有证据表明血管疾病其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这项工作应该彻底改变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所以目前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科学基金中对于干细胞的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立项工作。这也为之后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开启干细胞产业大门

2012年5月17日,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Osiris公司生产的”伯如凯茂”干细胞药物上市销售。

该药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经发达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异体抗宿主病的非处方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并获得了在该领域长达8年半的独家生产类似产品的排他性权利。这种药物主要针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症)、克罗恩病、急性放射性并发症、I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病等病症的治疗,是目前惟一批准的具有修复心脏病后组织损害、保护Ⅰ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细胞和修复肺病病人肺组织疗效的干细胞治疗药物。

2012年6月和9月,继在加拿大市场获批之后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西兰医疗管理局和瑞士医药管理局也批准其在本国进行合法销售。Osiris公司的动态也受到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集体敬礼。而这也成为了干细胞产业的大门开启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众多知名企业嗅到了干细胞产业的商机。就在2012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与细胞动力学公司(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CDI)签署了一项许可协议。根据协议,GE医疗授权CDI开发、生产、销售源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细胞分析检测产品及模型。这些产品及模型可用于药物发现及毒性筛选。

干细胞产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处于上游,干细胞制备主要原料脐带血储存;第二部分处于中游,干细胞提纯制备;第三部分处于下游,干细胞介入治疗,这一部分都集中在医院。

目前,上游的脐带血储存和中游的干细胞提纯制备技术相对成熟,中国北京,天津,广州,重庆、上海等地都建立了脐带血库。目前一份新生婴儿脐带血干细胞保存20年费用约2万元。北京脐带血库建立于1996年,是卫生部批准的首家脐带血库。

到2012年,北京脐血库库存达到15万份。北京市留取脐带血的孕妇数量占当年分娩量的比重已经达到了近20%。目前北京脐血库已经建立起中国脐血查询网,数据库系统已收录了2.3万份配型数据。

而中游的干细胞提纯制备技术也基本成熟,目前免疫磁珠分离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下游的介入治疗阶段,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的研究趋势来判断,临床级细胞的获得与培养、功能性成体干细胞的获得、iPS细胞治疗策略、干细胞治疗临床实验设计与应用、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基础、肿瘤中的干细胞确定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美国《新科学家》报道称,第一例含有iPS衍生细胞的临床试验可能在2013年开始。日本神户市理化研究所发展生物学中心的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计划利用iPS细胞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

目前,中国干细胞治疗临床实验及应用主要的研究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总医院等。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心脏功能缺损修复、神经修复、软骨修复、视网膜再生、皮肤再生、人工肝构建、胰岛损伤修复等。

令人欣喜的是,在现有的研究技术条件下,一些技术发展得相当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功地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脊髓损伤、糖尿病等。2011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扎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分化培育成视网膜细胞,然后在两名失明患者眼里各植入5万个视网膜细胞,术后一名患者如今能独自行走、用电脑、倒咖啡,另一名患者能辨识颜色。

2012年5月,美国Pluristem Therapeutics公司一名罹患骨髓疾病的7岁女童进行干细胞疗法治疗后,其病情显著好转。截止到2012年,北京市脐血库已为临床应用提供400余份脐带血,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6种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研究,北京市脐血库已经成功挽救了400位患者的生命。

综合来看,目前干细胞的治疗技术正在中国和许多国家积极地展开。中国的863和973计划中,干细胞领域是立项最多的一个。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地推进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干细胞治疗篇2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伦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33-02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按照干细胞功能可以将它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1]。按照其分化潜能和来源不同,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2]。

干细胞研究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七大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在近年来取得的突破,为罹患重病和不治之症的病人带来了希望。目前,除某些种类的干细胞治疗,如骨髓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患者时已作为临床常规应用外,大多数干细胞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3]

成体干细胞主要通过细胞移植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和构建人工组织或器官。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该手段可以治疗组织、器官损伤和许多疾病。[2]

1 干细胞治疗疾病举例

1.1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4]

1981年,Evans等[5]首次成功从延缓着床的小鼠胚泡建立了多能干细胞系,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并且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被称为胚胎干细胞。

在临床上,Piccini等[6]将人类胎儿脑组织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国内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胚胎干细胞的应用价值。[7]

胚胎干细胞的优势在于其具备无限增殖与分化的能力,但是存在着伦理学、来源缺乏等问题。

1.2 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是基于胚胎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的发现及其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功。但由于胚胎干细胞从伦理上和细胞的分化变异上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进入临床仍困难重重。现在研究重心已转移到成体干细胞尤其是自体干细胞的治疗。[8]

2 干细胞治疗相关伦理问题

从以上疾病小例中可以看出,干细胞治疗相关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抛开其科学上的优劣不谈,伦理上存在的巨大争议确实也成为了干细胞应用上的一大难题。

2.1 不同国家对不同来源干细胞的政策 见表1。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人们对干细胞治疗疾病是持一个乐观的态度的,但是由于干细胞的特殊性,及其受到伦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问题在伦理学上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

应该说,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是存在伦理学争论的主要原因。因为乐观的态度必然抱有一个应用于实践之中的想法。但是支撑这个实践应用的因素又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发展本身。一个合格的产品必然还具有其社会效应,社会效应就必然伴随着人类的各种不同的因素来影响作用它,如伦理、利益等等。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干细胞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伦理的发展不应该成为干细胞科学研究以及社会应用的障碍,而是应帮助我们更合理地、更文明地使用这一手段,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

我们也希望,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干细胞应用于治疗疾病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周锋,毛新志,郭继海.干细胞来源引起的伦理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4,(8):89-90.

[2] 杨建英,雷万军,赵玲.成体干细胞在医学领域应用现状.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1):1534-1536.

[3] 朱伟,田一飞(译),胡庆澧(校).干细胞临床转化的指导原则.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1,1(1):98-115.

[4] 李海斌,石炳毅.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进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173-177.

[5] Lee SA,Lumelsky N,Studer L,et al.Efficient generation of midbrain and hindbrain neurons from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Nat Biotechnol.2000,18(6):675-679.

[6] 田增民,刘爽,李士月,等.人神经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9):957-959.

[7] Reynolds BA,Weiss S.Generation of neurons and astrocytes from isolated cells of the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Science,1992,255(5052):1707-1710.

[8] 曲伸.2型糖尿病现代治疗进展.上海医学,2010,33(8):731-736.

[9] 许志伟.人类干细胞之伦理原则与监管政策(上).医学与哲学,2006,27(2):1-5.

[10] 李才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与对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3.

[11] 朱希山,赵春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之争.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57-59.

[12] 沈铭贤,林志新.胚胎干细胞研究能否得到伦理辩护.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6):5-10.

[13] 谭三勤.脐血造血干细胞采制、应用的伦理分析.医学与社会,2007,20(9):63-65.

干细胞治疗篇3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一年内百万人中会出现13.3~45.9人脊髓损伤,我国一些城市发病率更高。脊髓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同时也适合考虑用干细胞移植治疗。我们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60岁,受伤后到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时间,最短的为3个月,最长的为15年。

干细胞移植疗效好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修复损伤的脏器和组织。而且自身干细胞移植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的疾病多有惊人的效果。

美国研究人员2008年就已指出,脊髓损伤后,如果脊髓中的干细胞被诱导分化成更多的愈合细胞和较少的疤痕细胞,将有望开发出一种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新法。

在手术、药物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和合并症的预防基础上,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提取相应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再大量扩增,通过短期培养,移植回患者体内或损伤部位,来修复和代替受损或坏死的组织细胞。被移植到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就像种入身体的种子,在血液循环微环境调节下“入乡随俗”,分化为正常的组织细胞,从而改善或恢复患者截瘫部位的部分功能。

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将产生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脑、脊髓局部的微环境,增强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力量,肢体的运动功能较术前有所提高。

多数患者感觉平面下移,皮肤温度恢复到接近正常。由于植物神经功能损伤而导致的性低血压、排汗功能障碍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尤其是高位颈髓损伤患者,体温调节接近或恢复正常。对于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大小便障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如严重的便秘得到缓解,大便容易解出,能够更好地感知和控制小便。

使干细胞移植更简便

以往做脊髓干细胞移植,需要通过手术切开的方法,暴露脊髓损伤部位及其上下两端的部分正常脊髓组织,在直视下进行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但也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等不足。

头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是主要针对高颈段脊髓损伤独创出来的一种干细胞移植方式。通过头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将干细胞移植到皮质脊髓束走行的附近脑功能核团内,通过影响皮质脊髓束,从而影响受损伤的脊髓。此外,还可以采用静脉干细胞移植术,将制备好的干细胞悬液通过静脉进行输注治疗,使干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对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瘫痪肢体肌肉组织起到营养调节作用,但多为头部或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术的辅助治疗。

干细胞治疗篇4

463医院探索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患者今年5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肺心病6年。入院后诊断其合并肺心感染、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专家们经认真分析,决定为其实施颈外静脉导管干细胞移植术。医生从患者骨髓中分离出内皮前体细胞,第一次植入后,次日患者病情即已减轻。10天后进行第二次干细胞移植,术后肺动脉压力已从57毫米汞柱降至50毫米汞柱,喘息、气短的症状明显减轻,病情逐渐好转。

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合并血癌

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癌症的效果已露端倪。但此前进行的干细胞移植多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当用于治疗癌症病人时,移植的干细胞有可能被自身癌细胞污染,导致移植失败。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将健康人的干细胞移植给病人,以帮助其恢复、重建造血系统。但需要经过配型、避免排异等环节。

最近,天津市肿瘤医院李凯副主任医师、梁彦副主任医师等,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国内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惰性淋巴瘤合并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成功。该患者入院时生命垂危,已无法从自身提取干细胞。经过医生的筛选,其姐姐与其HCA配型位点全部相合。医生便从其姐姐外周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并经过科学严谨的预处理,在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后移植到患者体内。由于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丧失对感染的抵抗力,医务人员将患者转移到无菌病房,精心护理,并积极预防和排除可能出现的肝静脉闭塞症等并发症,以及超急性排异反应。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只出现了轻微的排异反应,染色体检查已转为正常,标志着植入的异基因干细胞已经存治。

准确预测癌症复发转移

癌症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几乎不可能根治,几乎都会复发或转移,最后失去治疗意义。因此,探寻准确预测癌症复发转移的技术方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由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专家学者的协作研究,建立了我国肝癌、乳腺癌复发转移预测体系。该体系应用至今,几家医院的肝癌、乳腺癌总体复发预测诊断率已提高到70%以上。据项目负责人、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刘银坤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较多用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B超束发现肝癌的复发转移,但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依靠检查淋巴结形态、肿块大小、雌激素受体等,也不能确切的反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专家们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血清学技术,发现了骨桥蛋白、细胞角蛋白--19、ERb等敏感和特异性的肝癌、乳腺癌复发转移分子标志物或联合标志物群,建立了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以多分子综合分析为特征的肝癌、乳腺癌转移复发预测体系,不仅使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令人满意。他们还采用CDNA芯片技术首次建立了肝癌转移预模型,在原位癌阶段预测转移倾向的准率高达90%。

生物人工肝显现光明前景

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等,是目前医疗难点之一,由于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而且只有少数病人能够接受肝移植,因而患者死亡率极高。据临床统计,目前重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平均死亡

率为30%~40%,晚期患者更是高达70%~80%。

干细胞治疗篇5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年至今对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肝干细胞移植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2例。另外选取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对照,给予综合基础治疗。

其具体方法是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50~100ml分离提纯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入肝脏,待移植后1、2、4、8周对其进行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不良反应的发生。未移植组作为对照。

结 果

移植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见表1。

症状改变:腹水减轻6例,食欲改变7例。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仅1例术后出现发热、恶心,2天后自行缓解。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讨 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肝脏自身剩余功能已经不能承担正常的功能运营。肝功能表现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异常,依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而不同。肝硬化失代偿期应多卧床休息,不可再工作或劳累,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如果不经治疗,任凭肝硬化发展,5年后有70%~80%会死亡。但是积极治疗,包括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再结合抗病毒、预防出血、保肝等,配合肝硬化对症饮食,可以大大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存活时间。

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症状表现为:①慢性肝病面容:此类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受累,多表现为皮肤干枯、面色灰暗黝黑,部分患者的面部及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出现色素沉着,尤其是眼眶周围的色素沉着更为明显;②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肝功能严重受损,性激素失衡:性激素代谢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③肝硬化失代偿期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这也是性激素失衡导致的;④肝硬化失代偿期出血倾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常有出血倾向,可出现反复鼻出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严重者成为血肿。这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由于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机制发生障碍,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加,凝血机制也发生障碍,共同导致;⑤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管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尤以食管静脉曲张最危险。由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薄,很易破裂导致大出血。其来势凶猛,出血急而多,常涌吐而出,若来不及抢救,常危及生命,约半数病人死于首次大出血;⑥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往往会出现腹水,俗称肝腹水。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肝腹水量越大,反复次数越多,预后越不好。

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以保肝对症、预防及纠正并发症的疗效不甚理想。而近年来兴起的原位肝移植技术尚存在供体有限、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及高额的费用等不足,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促使医学工作者寻求一条有效、价廉、安全的治疗途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诞生了。

干细胞治疗篇6

【关键词】干细胞  移植  抗衰老

【abstract】stem cells are one of the major hot spots of today’s cell biology. this review statement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stem cells.

【key word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ti-aging

        衰老是人类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的数量减少,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下降,提示干细胞生理性衰老可能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1]。衰老程度可通过外观、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相关指标、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进行检测。如反映抗氧化能力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含量等。sod是机体内重要抗氧化酶之一,其活力和含量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丙二醛能引起突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以此反映体内自由基产生和老化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丙二醛生成并增强sod活性而对抗衰老。所有这些因子的改变均由于其特定的功能细胞老化、功能下降,及没有足够的干细胞对其进行及时更新所致。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子代干细胞,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医疗技术被《科学》、《自然》等杂志评为21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是攻克各种传统医学力所不及的重大疾病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技术。2007年英国科学家anastasia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成体干细胞对人体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成体干细胞减少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2009年罗利民等[2]以新生儿脐带血分离出的间质干细胞,通过尾静脉输入60coγ射线照射组小鼠体内,照射后当天再次输注人脐血间质干细胞,证实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辐射造成的脾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脾脏细胞分裂增殖,加速脾脏细胞修复。

        同年李艳菊等[3]采用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模型,由大鼠尾静脉输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3×106个,每周1次,共4次。实验证实msc回输到衰老大鼠体内能够归巢到肾脏组织,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所以msc分泌vegf可能是其抗肾脏衰老的机制之一。

        2010年李军等[4]将胎鼠源干细胞连续3次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超声检查心脏,检验sod活力、丙二醛含量、gsh-px活力,各器官做解剖学检查及组织学衰老程度比较评分。结果示移植组小鼠存活日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移植3个月后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心脾质量指数,器官组织学衰老程度评分结果以及血生化指标皆优于对照组,证实移植小鼠胎鼠源干细胞能有效地延缓小鼠衰老进程。 

        杨春等[5]将脂肪源干细胞(adscs)经尾静脉输入亚急性衰老治疗组大鼠中,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no、il-2水平及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证实异体移植adscs可有效增强大鼠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衰老。

       许婷婷等[7]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入小鼠体内,6个月后观察比较骨髓切片及pparγ蛋白表达情况,切片显示实验组骨髓脂肪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 pparγ蛋白的表达量也较低,实验证实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抑制小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的脂肪化,有望应用于抗衰老研究。

        综上五个临床实验研究,几乎得出相似的结果:对于进行干细胞移植以抗衰老在动物身上是可行的。实验表明注射干细胞后血清sod、no、il-2水平及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器官组织学衰老程度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虽然在诸如鼠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差异、免疫反应、怎样控制细胞的增殖,部分移植的干细胞发展成脑瘤[8]以及利用胚胎干细胞存在着社会学及伦理学方面等问题,但这些都不能抹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希望。虽然干细胞作用机制、细胞类型、移植方式、移植时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公布,我们有望看到干细胞移植可使人们延缓衰老,改善衰老的组织器官,而使这种获益是确定的、持续的、安全的,可以在临床中放心应用仍需要大家的努力。虽然我们仍旧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是干细胞移植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治愈此种疾病的希望。

        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就是支持与储备系统的不断消耗过程,干细胞以其特有的多潜能分化性质,可使衰老或病态器官组织重新恢复健康,而人类就有望同时拥有长者的智慧及青春的活力。多利羊的成功,使我们坚信这些设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7、8]。

参 考 文 献

[1]张敬军,刘焯霖.《干细胞的应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 ,20(8) :1522-1526.

[2]罗利民,布林.《人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脾脏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3卷第1期.

[3]李艳菊,胡亮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中华肾脏病学杂志2009,25(3):241-242.

[4]李军,张洹.《移植胎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抗衰老作用》生理学报2010,62(1):79-85.

[5]杨春,李东飞.《异体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的抗衰老作用》解剖学报2010,41(1):87-92.

[6]许婷婷, 周艳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髓脂肪化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4):816-818.

[7]gretchen v.rat brains respond to embryonic stem cells[j].science,2002,295(5553):254-255.

干细胞治疗篇7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有糖尿病足病的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方式开展治疗。

结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结论:对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方式开展治疗,其治疗方式安全、简便,且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治疗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糖尿病足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2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64-01

为了对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方式开展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从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1.7±5.4)岁,糖尿病足病病程3天~5年,平均16.84个月。选取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糖尿病足病的诊断标准以及WHO中制定的糖尿病足病诊断标准[1];②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肾、肝以及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患者;③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均无特异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集患者自体的骨髓250ml左右,对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使用,采用梯度离心法将其有效分离,配制为单核的细胞悬浊液,约有45ml作用用来进行移植,计数单核细胞的总数量在为每毫升(5~9)×108,对患者的下肢缺血肌肉开展局部性注射[2]。所有的患者在术前的30min进行10mg的吗啡肌内注射,并均进行一次自体干细胞移植,同时为患者提供血塞通、前列地尔等药物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患者表现临床症状为:患者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冷感、疼痛以及皮温和ABI;患者临床体征为:溃疡愈合的面积大小;实验室的检查为: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清晨进行空腹采血,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tPA、纤维蛋白原以及PAI-1进行检查。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外理,计量数据以均±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接受完一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对其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项指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详细数据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在干细胞移植前后多项指标中可以看出,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的3分左右,患者的冷感降低了3分左右,患者的间歇性跛行降低了2分左右,而患者的皮肤温度升高了2℃左右,ABI升高了0.4左右,患者自身的皮肤温度以及ABI则是出现而来不同程度的提升。治疗前后,干细胞移植前后多项指标中,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跛行以及ABI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患者血液中的Fib、PLT、Hct和PAI-1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后比治疗前分别降低了1.00、40、0.20、10.0左右,而患者的tPA指标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升高了约6.4左右。治疗前后,患者的Fib、Hct、PAI-1以及tPA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中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疾病,一般年龄在50岁左右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该疾病[3]。患该病的患者狭窄的血管多呈现为阶段性的分布情况,病变情况较为严重,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时常伴有远端流出道血管闭塞的现象发生[4]。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糖尿病足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方案,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部分的患者遭遇截肢或者降低截肢平面的局面,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也充分证明这种治疗技术具有可行性[5]。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患者血液中的Fib、PLT、Hct和PAI-1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患者的tPA指标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患者的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谷涌泉,郭连瑞,张建,汪忠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1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07(11):123-124

[2]齐立行,董宗俊,汪忠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2(09):151-152

干细胞治疗篇8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1  BMSC向心血管组织细胞分化

    大量实验数据表明,BMSC一旦暴露于多种生理或非生理性刺激下,进一步分化的细胞显示心肌样细胞的几种特征。在这些条件下,体外分化的BMSC 显示出肌管样结构和时间依赖性同步跳动特性;电子显微镜分析揭示这些细胞具有心肌细胞样超微结构包括典型的肌小节,中心位核和心房颗粒;并呈现发育心肌细胞的几种功能特征包括肽类物质的产生、多重结构收缩性蛋白的表达;它们也显示出至少具有窦房结样和心室样细胞兴奋能力[1-3]。

    已明确介质和直接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均可诱导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通过与人类心肌细胞共培养,已经证实干细胞可以获得心肌细胞样的表型特征为表达重链肌球蛋白、βactin及肌钙蛋白T。然而,当BMSC在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下培养时,仅能观察到βactin 表达。因此,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对于促使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基因谱系的心肌环境或微环境的信号传递是必须的。而且,人BMSC呈现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偶联并通过特殊的缝隙连接与心室肌细胞偶联[4,5]。实验观察到培养的心房和心室肌心肌细胞与从BMSC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样细胞具有惊人的细胞及分子相似性,为更好地理解原始成体细胞和BMSC源性心肌细胞之间的细胞对话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证实BMSC不仅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其前提细胞(vSMC/PC)、祖细胞和内皮细胞。这些细胞类型均与血管系统发生有关,包括血管的生成和扩张。研究表明,新vSMC/PC形成出现在血管周围间质干细胞分化后,呈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依赖性过程; 随后又发现, 在心肌内注射BMSC 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揭示注入的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vSMC/PC 和内皮细胞,同时可观察到血管密度的增加[6]。与此相似,给慢性缺血的狗心肌内注射BMSC可产生血管供应增加的效应并改善心功能。免疫荧光分析揭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出现共区域化,与肌细胞却不存在共区域[7]。因此,这些数据表明BMSC成为心梗后病人大量心血管组织细胞成分的一个理想的供体来源。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继发新生血管形成和心功能改善的机制与BMSC引起的生长因子的旁分泌有关[8-10]。已经证实,FGF2,一种主要的有丝分裂蛋白,是由BMSC产生,并分别刺激定型和未定型的BMSC持续休眠和增值[11]。未定型的BMSC代表休眠前体的少数细胞群,而定型和成熟的BMSC产生大量的终末分化的间质细胞系[12]。

    以上阐述BMSC 具有分化为几种心脏表型细胞的潜能,多数情况是根据冰冻组织样本的免疫组织学分析显示固定细胞的细胞系的特殊细胞标志的共区域化的实验依据为基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实BMSC 注入后在受体心脏检测到的已明确的免疫表型是肌原性和(或)血管细胞系分化的真正显示且不是假象。在骨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方法学进一步发展后,相似的观点已引起广泛争议。因此,目前有必要借助一种合适的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重复及稳定的方法学检测进行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此将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诸如骨髓造血干细胞横向分化为心脏表型细胞继而影响心肌再生[13,14]。

    2  临床前研究

    啮齿动物如羊、狗、猪或猴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细胞进行心脏移植是可行的且有助于改善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15]。这些细胞类型包括自体同源的未纯化的骨髓、骨髓单核细胞、纯化的骨髓来源的细胞(CD34+ 和(或) CD113+)、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肌原细胞。虽然可以变更移植方法(经心肌内、冠状动脉内或静脉)、移植细胞的数量和受体的心脏状态,但移植后的免疫或毒性反应仍然不能检测。

干细胞治疗篇9

英国研究人员开展的首个干细胞治疗中风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目前正准备申请二期临床试验。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9名缺血性中风患者参与了此次试验,他们接受干细胞治疗时已患中风半年至5年,而中风超过半年的患者通常被认为很难康复。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将神经干细胞注射到患者脑损伤部位,希望能有助于健康组织的形成或启动人体自我修复机制。结果显示,5名60~80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缓解,其认知、平衡和运动能力有所恢复。此外,这9名患者均未出现细胞及免疫方面的不良反应。

父母长寿的人不易得癌

一项国际性研究发现,父母长寿的人患癌的几率会比其他人低24%。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爱荷华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选取了参与美国人口健康与退休状况调查的9764人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人的平均年龄为70岁。结果发现,如果志愿者的母亲活过91岁,父亲活过87岁,那这些志愿者年老后患癌症、糖尿病或遭受中风的几率都大大下降。

研究者认为,除了遗传,长寿的父母可能饮食和作息习惯更健康,很少吸烟和酗酒,这些都让孩子们从小就从中受益。

55岁最快乐

人们常说“美好人生从40岁开始。”然而,英国牙齿健康基金会完成的一项调查发现,55岁后的人生最快乐,笑得更多。

研究人员以2024名参试者为对象的微笑调查发现,55岁以上人群比其他年龄组笑的次数更多,其中50%的人每天笑10次以上。这表明我们接近退休年龄时的生活更好,逐渐开始摆脱工作压力。而55岁以下的人群不仅笑的频率更低,而且更可能是“强颜欢笑”,在老板面前更是如此。1/7的人坦言,在老板面前的微笑是假笑。这一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无疑是快乐的最主要杀手之一。

调查还发现,女性比男性笑得更多。只有2%的女性表示自己从来就不苟言笑,而男性中这个比例为6%。

晒太阳可改善哮喘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小组称,哮喘患者晒太阳的时间可能会对疾病产生影响。患哮喘的人会因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而导致症状恶化,而多晒太阳可能提高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的含量。维生素还可以使哮喘患者免疫系统过度活跃的部分平静下来。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进行相关实验证实此推论。

女性常补钙寿命增两成

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女性常补钙可延年益寿。

麦吉尔大学大卫·戈尔茨曼博士及其同事对9033名参试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在研究期限内,1160名参试者死亡。与不经常补钙的女性相比,每天补钙1000毫克的女性早亡危险降低22%,但在男性参试者中并未发现这一现象。

女性补钙与延年益寿之间存在极大关联,补钙途径(药补与食补、处方补钙药与非处方钙片等)关系并不大。当然,补钙并非多多益善,每天补钙超过1000毫克并不会起到额外的保健作用。

偏食植物油易患心脏病

众所周知,偏食动物油易导致动脉硬化与冠心病。近几年,营养学家通过研究又发现,偏食植物油同样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糖尿病。

日本国立营养研究所的山口贤次做了一个极有说服力的试验,他将140只鼠分成两组,一组喂食动物脂肪,另一组喂食植物脂肪。45周后,前组死亡率只有18%,而后组则高达60%。只吃植物油的鼠群之所以死亡率高,是因为血管脆弱、多器官失血而造成的。

干细胞治疗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1岁-69岁,中位年龄42岁。肝硬化失代偿期30例,child-pugh分级:a级6例,b级16例,c级8例;肝功能衰竭4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衰竭2例。病因:单纯乙肝病毒感染25例,单纯酒精性3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酒精性4例。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0例,脾大伴脾功能亢进18例,脾切除1例,肝硬化腹水25例(其中腹水感染6例),睾丸鞘膜积液2例,胸腔积液3例,败血症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内科综合治疗。治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

        1.2 抽取骨髓或采集脐血  在专门的穿刺室内,从双侧髂后上嵴以不同角度、不同深度量抽取骨髓约160ml-200ml;采集脐血在手术室进行,量约80ml-100ml。

        1.3 干细胞分离  在层流室的超净工作台上操作,采用sfda批准的骨髓、脐带血细胞处理试剂盒分离干细胞。干细胞数量3.0×106/ml-4.7×108/ml。

        1.4 干细胞移植  所有32例均在介入室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经肝固有动脉介入后把干细胞输入病肝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1例,异体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1例。

        1.5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指标包括: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图、腹部b超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  32例患者骨髓或脐血采集、干细胞分离及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点出血1例,穿刺点皮下淤斑4例,穿刺侧肢体感觉不适3例,右下肢水肿2例,呃逆3例,肝性脑病2例(因术后食欲增加后大量进食蛋白饮食而诱发),术中发现小肝癌2例,并行tae(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有轻微的肝区不适,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消失。

        2.2 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移植治疗术后1-2周,患者一般情况改善,临床症状开始好转。2个月后,患者腹胀缓解或消失29例(91%),乏力缓解或消失30例(94%),纳差缓解或消失29例(91%),精神、体力好转30例(94%),肝病面容好转19例(59%)。

        2.3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改变  移植治疗术后 1-2周,患者肝功能多项指标开始好转,至治疗术后2个月,血清白蛋白升高26例(81%),血清转氨酶降低15例(47%),血清总胆红素降低16例(50%),凝血酶原时间缩短13例(41%)。

        2.4 治疗术后生存率  存活31例(97%),死亡1例(3%),于治疗术后12周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及胸腹腔感染)而死亡。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已将干细胞移植治疗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并有不少应用于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治疗,而且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petersen[1]等最早发现接受骨髓移植的鼠肝内存在骨髓来源的肝细胞,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theise[2]等在小鼠试验中发现移植的骨髓细胞在体内不但能分化为肝细胞,而且能分化为胆管细胞。lee kd[3]等通过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肝细胞,参与细胞再生,从而可以治疗肝损伤性疾病。朱顺康[4]等对36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 8周alt、tbil、pt较前明显改善,术后 12周alb出现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乏力、纳差、腹水等情况明显好转,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而脐血干细胞由于具有:1.较骨髓源性干细胞更原始;2.来源较广;3.取材方便;4.增殖能力强,在体内外均有极强的向肝系细胞分化的能力,而且移植后在体内也具有长时间持续扩增的能力;5.治疗安全、有效;6.费用较低;7.无免疫排斥反应;8.供者无痛苦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关注。kakinuma等[5,6]将脐血单核细胞移植入肝损伤小鼠中,4-55周时均在肝内检测出人白蛋白mrna,在移植后20周时肝细胞内出现了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阳性标志;并将人脐血干细胞分别注入到暂时肝损伤和慢性肝损伤小鼠体内,结果注射3周后暂时肝损伤小鼠肝脏内检测到人肝样细胞,而慢性肝损伤小鼠有更多人肝样细胞表达。teramoto[7]等将来源于脐带血的有核细胞用含hgf等的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1周后,可以检测到albmrna,3周后免疫染色检测到alb和ck19阳性细胞,表明有肝祖细胞的存在,类似于卵圆细胞。

        本临床研究采取经肝动脉途径肝内移植自体骨髓或脐血干细胞,并观察移植治疗术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32例重症肝病患者移植2月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白蛋白升高,一部分患者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仅1例死于严重并发症,而且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干细胞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患者经干细胞移植后疗效佳,其具体原因不明,可能是患者病情严重、肝脏结构破坏或肝内微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移植的干细胞定植、分化障碍等。另外,由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时间较短,尚缺乏大规模、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仍存在不少需要探索的问题:1.大量的基础实验均基于动物实验,对于人体尚不清楚;2.干细胞在肝脏中的具体分化过程及能否有效的调控;3.在疾病状态下所分化肝细胞的功能及存活时间;4.移植细胞的种类、特性、数量与疗效的关系;5.肝脏微循环中影响干细胞定殖、分化的因素;6.干细胞移植的长期安全性(主要是致瘤性)及有效性等。本研究只是初步的临床观察,未设有对照组,而且观察时间有限,故还需要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证实。总之,随着肝干细胞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临床应用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参 考 文 献

[1] petersen be, bowen wc, patrene kd, et al. bone marrow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hepatic oval cells[j]. science,1999,284 (5417) :1168-1170.

[2 ]theise nd,badve s,saxena r,et a1.derivation of hepatocytes from bone marrow cels in mice after radiation-induced myeloablation[j].hepatology,2000,31(1):235-240.

[3] lee kd,kuo tk,whang-peng j,et a1.in vitro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ology,2004,40(6):l275-l284.

[4] 朱康顺,单鸿,何可可,等.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2):1863-1865.

[5] kakinuma s,tanaka y,chinzei r,et al.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as a source of transplantabl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j]. stem  cells,  2003,21 (2):2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