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测试十篇

时间:2023-03-28 14:00:38

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篇1

关键词 体质 体质测试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所以体质测试显得尤为重要。体质测试的结果易于检查和对比,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功能,为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使这一任务的实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我区从2000年开始对学校进行体质抽样测试。2004年3月31日,区体育局又在我校举行了大规模的体质测试抽样调查。

1 调查与研究方法

2004年3月31日,区体育局对我校三年级三班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测试人数34人,每人都测试了身高、体重、台阶指数、肺活量、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和立定跳远,每个指标都按照国家体质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根据分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体质测定综合结果(见表1)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

所占比率 23.5% 38.2% 32.3% 5.8%

―――――――――――――――――――――――――――――――――――――――

身高标准体重评定结果(见表2)

―――――――――――――――――――――――――――――――――――――――

总评 正常 偏轻 偏重 超重 特重

―――――――――――――――――――――――――――――――――――――――

总人数 27人 0人 3人 1人 3人

―――――――――――――――――――――――――――――――――――――――

所占比率 79.4% 0% 8.8% 2.9% 8.8%

―――――――――――――――――――――――――――――――――――――――

台阶指数测定结果(见表3)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7人 7人 10人 10人

―――――――――――――――――――――――――――――――――――――――

所占比率 20.5% 20.5% 29.4% 29.4%

―――――――――――――――――――――――――――――――――――――――

肺活量测定结果(见表4)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7人 9人 17人 1人

―――――――――――――――――――――――――――――――――――――――

所占比率 20.5% 26.5% 50% 2.9%

―――――――――――――――――――――――――――――――――――――――

握力测定结果(见表5)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3人 2人 12人 17人

―――――――――――――――――――――――――――――――――――――――

所占比率 8.8% 5.8% 35.2% 50%

―――――――――――――――――――――――――――――――――――――――

背力测定结果(见表6)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23人 9人 2人 0人

―――――――――――――――――――――――――――――――――――――――

所占比率 67.6% 26.5% 5.8% 0%

―――――――――――――――――――――――――――――――――――――――

坐位体前屈测定结果(见表7)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

所占比率 2.9% 17.6% 35.3% 44.1%

―――――――――――――――――――――――――――――――――――――――

50米跑测定结果(见表8)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22人 8人 4人 0人

―――――――――――――――――――――――――――――――――――――――

所占比率 64.7% 23.5% 11.8% 0%

―――――――――――――――――――――――――――――――――――――――

立定跳远测定结果(见表9)

―――――――――――――――――――――――――――――――――――――――

总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未合格

―――――――――――――――――――――――――――――――――――――――

总人数 0人 3人 12人 19人

―――――――――――――――――――――――――――――――――――――――

所占比率 0% 8.8% 35.3% 55.8%

―――――――――――――――――――――――――――――――――――――――

2.2分析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体重、背力、50米跑这几项优秀率较高,分别达到79.4%、67.6%、64.7%。而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未合格率较高,分别达到29.4%、50%、44.1%、55.8%。

1) 50米跑优秀率高,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短距离跑内容的安排较多,学生练习机会较高。

2) 身高标准体重正常率高,表明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的饮食方面更加注重营养搭配,同时,学生合理的体育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未合格率也偏高,达11.7%,说明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或者未能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3)台阶指数未合格率高,表明学生心脏功能较差,预示着长跑、球类等活动练习的较少。

4)握力未合格率高,表明前臂及手部肌肉力量较差,也就是说哑铃或健身球等类型的活动开展的较少。

5)坐位体前屈未合格率高,表明躯干、腰、髋等部位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柔韧性较差,因而得知学生做操、压腿、弯腰等类型的活动练习的较少。

3 结论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校的体育工作总体是好的,学生体质较好,合格率以上达94.2%,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调整。

1) 三年级学生的体质属于中等以上,优秀、良好与合格的比例占据了大多数,未合格的比例只有5.8%。表明学校的体育活动、课外活动以及校外的体育运动给学生们带来了良好的体质。

2)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短距离跑的练习比较侧重,对耐力跑、球类和健身类活" 动内容安排的相对较少。

3) 存在部分肥胖儿童,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4) 教学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比重分配与面向全体学生两方面。

4 建议

1)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场地设施,从教学内容入手,制定全面而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尤其是要加强耐力跑、球类和健身类等活动内容。

2) 在教学形式上,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更多的孩子积极的、自觉的投入到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来,从而逐步建立起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家长能够积极的、有针对性的配合学校工作,以利于促进儿童更好的健康成长。

4) 建议在以后的体质测试中,配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各种领域的达成都进行全面的测试,使教师在教学中有否注意实现多个方面的目标,有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都得以进行验证,力争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测试,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体质测试篇2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健康;体育教学;下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91-02

体育素质测试是当地体育局要求各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检测的数据要上交到体育局,以便对本地区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有一个分析和判断,对全地区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学有一个科学的指导依据。下面本人将某中职学校1995年、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及2010年的体育素质测试某一个班平均成绩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15年时间,学生100米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秒58,铅球下降了0.49米,800米下降了15秒,仰卧起下降了12次。为什么社会在发展、物质在丰富、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在下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有影响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进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电视、手机、电脑进入了平常百姓家,花样繁多的电视节目、动画、电视剧、青春剧、网络游戏等,占有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业时间。随着经济收入进一步的提高,原来只有官员、富商才能享用的小轿车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学生上学、放学都有车接车送,下车坐电梯上楼,大大减少了运动时间。尤其是网络游戏,孩子非常着迷,自制力量差的孩子,几乎沉溺在网络游戏上,不愿意上课,甚至逃课进网吧,有的学生,甚至在就寝时等老师检查完后偷偷溜出寝室,通宵上网,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这些新鲜事物所吸引,哪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身体锻炼呢?父母给的生活费用大部分送到网吧了。

二、家长和学生个人因素也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我国自1993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到2000年,大部分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极度痛爱,生怕孩子受到苦和累,上学、放学接送,回到家送水、送饭,不愿意孩子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更不愿意参加各种业余体育运动培训,一来担心孩子受伤,二来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在这种“温暖”的呵护下,孩子依赖思想增强,且表现极端自我,更不愿意参加各种锻炼,怕苦、怕累、怕脏,吸收的营养又得不到消耗,导致超重及肥胖的学生增多,过度地呵护导致学生的自理能力非常差,心理承受能力极端低下,受不得批评,一不顺意,就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在中学、中职、高校中自杀现象也不是个类。另外,在很多大、中学的学生因患上忧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而辍学的学生,也屡见不鲜。

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1.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思想。只有读好了书,才会有好的出路。如果某孩子爱玩,这孩子就不会得到老师喜欢,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也不愿意他们的孩子与之交朋友,因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其影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到了基层,实行起来,却十分艰难。国家屡屡要求为学生减负,不能占有学生的课余时间,可各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制约,实行减负,仍然是一句空话。上面提出不能搞奥数培训,不能搞课业补习,实际上执行起来仍然很艰难。哪个中学、高中、甚至小学没有“培优班”、“重点班”、“宏智班”?学生一进入中学校门,就要进行分班考试,根据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小班教学,为什么?为重点学校培养优秀学生,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生源,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能不这样做吗?从学校的立场来讲,没有错,受害是谁,是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有重点大学,一、二、三、四类大学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能避免得了么?公平是相对的,希望学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这些客观事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教育需要改善的,不然,“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2.繁重课业的影响。中学课程多,当然作业就多,一天的教学内容学生能消化吗?不能,那么,只有利用早、晚自习以及课余时间来加以弥补,甚至还要“加班加点”,哪里有时间来进行身体锻炼。可以说,中学阶段就是一场“消耗战斗”,为了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度过一个“苦难”的青春。

3.体育课程地位的影响。体育这门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际位置极底,是“小课”,是“副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需要以数据来加以证实的话,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就知道,一学年按照36周计算,每周两节体育课,90分钟,一年满满算来也只有54小时,一年才两天多点时间上体育课,能学到多少体育知识?能锻炼出强健的好身体么?能增强出良好的体质么?学生又能提高多少运动技能?由此而知,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师、运动设施,能受到多大重视?

四、改善对策

1.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8小时,老师应该要求、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必须在10点半以前睡觉,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证孩子有精力进行学习和锻炼。课外作业要布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讲精、讲细,便于学生消化。这样,课外作业就会少很多,留给学生锻炼的时间就多了。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没有体育素质,再好的技术和技能也发挥不了作用。力量、速度、耐力是运动基本。在体育教学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意识。体育课是伴随学生最长的一门课程,等学生走向了社会,就不愿意锻炼或不会锻炼了。教师传授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后,使其能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坚持锻炼和会锻炼。

3.加大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开发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要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优良的运动环境和优质的运动器材,也是对学生的一个吸引。如果场地简陋,环境又不好,那就没有什么运动兴趣,想器材没器材,要球没球,要拍子没拍子,哪有运动心情?

4.加强体育师资的培养和体育课的管理。体育教师是体育锻炼的主体。每次课带领着几十个孩子锻炼,所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要监督、管理,切实将制定的教学计划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体育运动总是与时俱进的。体育老师的思想、教学方法和理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体育教师自己不仅要学习,学校也应该提供老师再学习的机会。这样,与学生的思想也和拍。

5.积极开展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在抓好体育课的同时,还要抓好课间锻炼和课外锻炼,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要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要求每名学生每周不少于3次课外锻炼。真正做好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会下降的。

体质测试篇3

关键词:鄂东高校;体质测试;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12-01

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鄂东高校学生测试结果与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为科学决策鄂东高校体育教学方向和内容,正确指导学生自我锻炼方式提供依据,以确保鄂东高校体育教学健康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黄冈师范学院2007年在校大学生9508人,其中男生3573人,女生5935人。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黄冈师范学院2007年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质测试总体评价等级比较

表1 学生总体评价等级统计比较表(%)

从表1可见,鄂东高校学生总体评价等级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评价等级仅及格率无统计学差异外,不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均呈显著性差异。鄂东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对的均衡:两头少,中间多,呈正态分布状。鄂东高校男生和女生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四个等级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鄂东高校男女生体质现状优于国家体质测试的男女生标准。

2.2 学生运动素质指标评价等级比较

从表2统计结果,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台阶测试四个测试项目,鄂东高校学生样本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鄂东高校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率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平均水平11.7%,反映鄂东高校学生胸部发育程度、肺部用力呼吸能力、呼吸肌的强弱和全身的体育锻炼水平均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总体水平;鄂东高校学生的握力体重指数优秀率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8.3个百分点,反映鄂东高校学生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相对薄弱,鄂东学生肌肉总体力量水平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及格率高于国家测试标准26.33%;鄂东高校学生的立定跳远优秀率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水平近9个百分点,反映鄂东高校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发育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鄂东高校学生的台阶试验良好以上率82.39%高于国家测试标准4个百分点,反映鄂东高校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较好,具有较好的抗疲劳能力和恢复能力。

2.3 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比较

表2 学生项目总体评价等级统计比较表

鄂东高校学生总体、鄂东高校男女生样本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身高标准体重的“正常体重率”评价等级无统计学意义,其它营养不良率、较轻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四项评价等级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鄂东高校学生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58.45%)的比例高于国家体质测试城镇标准(50.87%),与国家乡村学生标准接近(57.01%)。这与鄂东学生样本生源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不优的实际高度吻合。鄂东学生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比例高达30%~40%,远远高于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20%的比例。学生在食堂月平均饮食消费不足150元达到41%,不足100元更是高达22%。故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用,完善国家奖、贷、助、免、减资助体系,保障学生基本的生长发育的营养所需,是现阶段我们务必重视的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鄂东高校大学体质测试总体评价等级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国家测试标准。

3.2 鄂东高校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优秀率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握力体重指数优秀率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立定跳远优秀率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水平;台阶试验良好以上率远远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3.3 鄂东高校学生营养过剩的学生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的比例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3.4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主动性。教会学生一项自我锻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训练总局.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1996.

体质测试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质健康测试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22-03

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07年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颁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国家《标准》的实施,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2012年9~12月,该校体育教研室对2011级、2012级学生共5530人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对学生体质测试的要求。本文拟通过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标准》测试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而提出体育教学改革建议,为实施以岗位体能为需求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测试方案

(一)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2289人,其中男生1588人,女生701人;2012级学生3241人,其中男生2253人,女生988人。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以2012年9月的为依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共2289人,测试为2277人。其中12人因脏器疾病、身体残缺、畸形、脚踝扭伤、大腿拉伤等原因不能参加测试。因测试仪器问题,2012级学生体质测试于2012年12月25日结束。数据需要从纸质填写转为特定电脑的系统数据,该工作量较大,时间周期较长,截至2013年1月3日,2012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录入仍在进行中。为此,本文只分析2011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但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组教研室全体老师在2012级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到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测试方法

1.现场测试法。主要测试如下内容:身高、体重、肺活量,主要是运用相关仪器进行测试;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在规定的场地进行测试;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2011级学生主要利用周末时间在和平与官塘两个学区进行测试,2012级学生主要在课堂上随机进行测试。以上项目测试过程中,体育老师均在现场组织与指导。

2.访谈法。运用访谈法和学生交流,主要了解学生如何配置自己的课余时间,是否从事体育锻炼、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喜欢体育项目的类型、对体育老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需求等。

3.对比法。分析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学生体质数据,并与国家2007年以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各项数据进行对比,运用SPSS软件分析独立数据T检验、均值等。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9.00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分组资料采用正态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二、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身高状况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和人体纵向高度的主要形态指标。中国人的身高在20~29岁时处于最高和稳定状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多数处于该年龄段。测试数据显示,大二男生的身高为171.13cm±5.16cm,女生身高为160.00cm±7.1 cm,与国家2007年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相比,分别少了0.17cm、2.4cm。究其原因,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多数来自广西,受到地理位置、气候因素等综合因素影响,身高略低于全国平均身高。不过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至2012年大二学生的身高数据对比显示,该校大二学生的身高呈增长趋势。

(二)体重状况分析

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和重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适宜的体重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多项数据显示,体重过胖,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体重过轻,是营养不良或患有疾病的重要特征。调查显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女生与国家女学生体重标准差距不大,但是通过访谈及观察学生生活习惯得知,除极少部分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外,多数女生平时不太注意饮食,为减肥而节食,女生体重存在偏瘦情况。大二男生的体重均值为61.39kg±9.16kg,P

(三)肺活量状况分析

体质测试篇5

摘 要 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两所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总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与学生高考入校成绩有一定联系,在校期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体育课的设置形成必然关联。

关键词 高校 体质健康测试 分析

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国民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在社会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下降趋势[1],大学生作为体质健康测试最直接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在整体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跟踪调查研究,为提高高校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一阶段7818名,大二阶段7500名,大三阶段6010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一阶段4598名,大二阶段4548名,大三阶段4205名。人数变化与测试年排除退学、转学、留级后的参加实测人数为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翻阅有关报刊书籍,网上查询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资料访谈调查法:与学校负责测试数据的专职教师联系,调取与测试相关项目相关的数据。访谈提纲:(1)数据选取学校的2009年学生入校基本情况;(2)数据选取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3)数据选取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其中包括参加测试工作人员和学生情况,仪器使用以及后期数据录入处理情况;(4)数据选取学校体育教师对于学生体育课开设的建议和终身体育观念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数据选取学校领导老师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营养,健康三方面和在校学习成绩,就业比率等的关系。

3.数理统计法:原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数据由Spss13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采用均数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逻辑分析法:原始数据处理过程,对于严重偏离实测结果的数据,提前进行删除,提前解决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乡市区所选取的两所高校,新乡学院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同一级学生在校三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都出现了大一到大二显著上升,大二到大三阶段略微下降的情况,这是数据表现出的最直观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得到了很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体质健康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到了大三,随着体育课的结束和就业实习压力的增大,以及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导致体质健康水平有所下降[3]。在所有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中,如果能将两年制的体育课模式延伸出去,将学校俱乐部建设正规化、课余活动常态化等措施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将体育与学分紧密挂钩,通过调节学分所占比例使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贯穿所有在校时间,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4];在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发现新乡学院2009级录取的专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为69.72分,高于本、专科共同求和取平均值的67.27分,这说明高考文化课分数线的设定与录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联系,虽然在某些省份试推行的将体育考试纳入高考总分的提议备受争议,但为了提升整体国民的体质健康素质,体育成绩必须受到足够重视;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的变化虽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但学校对运动队建设和对体育积极分子的奖励以及体育积极分子的带动作用都应当有充分的认识,让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提升起到对于不及格率的鞭策和带动作用,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5]。

参考文献:

[1] 肖正.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2.08:85.

[2] 谭作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问题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1.28(5):461-463.

[3] 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937-939.

体质测试篇6

二、测试项目:身高体重,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此五项的数据代表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三、测试数据:身高体重:男生营养不良0,较低体重20,正常体重160,超重56,肥胖4;女生营养不良0,较低体重54,正常体重63,超重2,肥胖1。

表1:男生240人

表2:女生 120人

四、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1.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男生低体重者占总人数的8.3%,正常体重占66.7%,超重者占23.3%,肥胖者占1.7%,营养不良者为0。女生低体重者占总人数的45.8%,正常体重占52.5%,超重者占1.7%,肥胖者和营养不良者为0。统计结果说明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极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男学生超重者比例比较大,原因为日常饮食营养不平衡,摄入体内的热量增加,锻炼过少,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女生的低体重者比例过大,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型而在日常的饮食时少吃或者不吃造成体重偏低的结果。

2.表1、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耐力素质明显偏低,优秀率仅为男生4.6%,女生5%。而应该占绝大多数的良好率仅为男生42.9%,女生13.3%,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总和不到总人数的50%。与之相对应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结果也不理想,优秀率为男生3.3%,女生1.7%。良好率为男生50%,女生20%,优秀率和良好率的总和同样不足50%。反映力量素质的握力体重指数测试结果同样偏低,优秀率为男生7.5%,女生3.3%。良好率为男生44.2%女生13.3%。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肺功能体重指数三项成绩偏低。只有反映学生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测试结果较为正常,优秀率为男生12.5%,女生11.7%,良好率为男生75%,女生61.7%。

3.结果分析:耐力素质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耐力水平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测试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肺功能机能水平总体偏低。这三项指标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项测试中的三项,也就是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偏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第一,学生对健康的概念认识不清,认为只要不得病就是健康,没有认识到身体形态、机能、基础素质才是健康水平的主要要素。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互联网等活动上,体育锻炼时间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第三,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造成摄入体内的营养成分不均衡,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

4.建议:为了使学生的健康水平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概念。第二,科学综合的评价学生的个体体质健康状况,对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发学生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三,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建议增加体育课的教学时数。第四,指导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体质测试篇7

一、测试对象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在校134名学生进行测试,将所测有效数据统计分析。

二、测试内容

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安排三项测试内容:立定跳远、双手向前抛实心球和50米*8往返跑。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总成绩分析

如表所示,全区参与测试的人数为2260人,我校本次测试六年级学生人数为134人,全区总体合格率为80.23%,优秀率为10.5%,我校总体合格率为96.05%,优秀率为8.71%。总体我校学生体质达标合格率较高,但存在优秀率较低的不足。

(二)学生达标测试单项成绩质量分析

1.立定跳远成绩测评分析

由表可知,全区学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为1.658米,我校平均成绩为1.65米,全区合格率为76.2%,我校合格率为97.1%,全区优秀率为14.8%,我校优秀率为12.69%。由数据得知,我校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较好,基本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但存在优秀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学生参与了体育锻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良好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导致优秀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2.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成绩测评分析

由表可知,全区学生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平均成绩为6.151米,我校平均成绩为5.95米,全区合格率为72.8%,我校合格率为91.04%,全区优秀率为8.6%,我校优秀率为3.73%。由数据得知,我校学生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成绩偏低,虽合格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但平均成绩和优秀率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说明此项目是我校的薄弱项目,教师教授有一定的难度,技术要求较高,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场地器材的限制及安全的要求,影响学生掌握技术的整体水平。

3.50米*8往返跑成绩测评分析

由表可知,全区学生50米*8往返跑的平均成绩为108.1秒,我校平均成绩为106.627秒,全区合格率为91.7%,我校合格率为100%,全区优秀率为8.0%,我校优秀率为9.7%。由数据得知,我校学生50米*8往返跑成绩较好,是我校的优势项目。平均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基本持平,但合格率远远超过全区平均水平,优秀率也高于全区水平。说明50米*8往返跑是我校的优势项目,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单一、枯燥形式影响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我校学生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总体成绩较好,需要继续保持巩固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文轻体”的现象。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游戏课,对它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体育课不像语数外等文化课,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学生对体育课成绩优秀的追求欲望不是很高,家长只看重学科成绩,普遍对体育课不重视,进而导致只重视主课,忽视体育的现象。

2.学生营养过剩,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造成我校学生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测试,成绩偏低的原因中,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劳动活动大大减少,造成营养过剩,出现“小胖墩”等肥胖问题,加之家长们的宠爱造成了学生抵制负荷量较大的运动心理,使其体质下降。

3.学校场地设施的限制,环境的影响,造成学生练习密度低。

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练习密度较低,掌握的技术要领还存在不足。实心球要求较为宽敞的空间练习,然而受学校场地的局限,以及环境的要求使得课堂学习实心球的练习密度较低,整体成绩较为不足。因此,体育教师需安排合理课时,寻找人少的时间进行实心球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水平。

(二)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加强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体育课是一门考试学科。加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们减轻“重文轻体”的观念。教师加强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方法,丰富组织形式,提高练习强度,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体质测试篇8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基本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坐在计算机前的时间不断增长,而使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这种状况在青少年学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为3-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被花费在聊天、看电影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学生上网时间的增加将会使体育锻炼的时间缩短,从而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如何使青少年学生从电脑前离开,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1979年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活动,自此以后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活动;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为体质与健康调研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撑,据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总体呈现良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却并未得到缓解,仍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仍然存在,且近视总人数以每年6%—8%的速度递增,学生近视的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根据调查显示,长时间玩手机和电脑以及身体锻炼意识差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学生体质健康的概念与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超过80%的学生对对正常健康状态下身体各种生理指标值都不清楚,更不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以实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前高校体育课主要采用分项选修课的模式,以某一种或两种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只能改善和促进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而不能使身体所有部分都得到有效锻炼。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生的体质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在不断修正完善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中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引导作用

3.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以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只有设立了目标清晰的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表述方法,常常使用“初步体会”、“基本掌握”“基本学会”等表示程度较为模糊的词汇来反映教学水平的高低,这些不明确的表述使得教师不能明晰教学思路,无法做好教学设计,也使得教学效果很难被检测出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其中身高、体重及肺活量属于必测项目,具有强制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身体形态;针对男生和女生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测试项目,女生要从50米跑或立定跳远中选择一项来测试,还要从台阶试验或800米跑中选择一项测试,男生则是从台阶试验或1000米跑中选一项,明确了学生需要进行的测验项目,规定了合格标准,这样就使教师有了准确的教学方向,注重学生在教学后产生的变化,是否能学到知识、获取技能,使工作更加规范、统一,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打造体育特色,将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聘请专业教练到校任教,补充学校师资的不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制,以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是体育锻炼的最主要渠道,很多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是不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考虑该项体育课程容不容易过关、是否给高分、老师好不好相处等因素。构建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机制的体育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改变以竞技运动成绩为教学和考核的依据,加强对运动健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使体育教学过程回归到传授、学习健身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上,打破按竞技运动体系编写的教材内容,形成活泼、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热爱体育的思想,体验体育的快乐,把增强体质寓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

3.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评价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体育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如果单纯的把成绩考核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指标,则会把师生关系变为畸形的雇佣关系,既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存在着科学化不足的问题,将学生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绩效的指标,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而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又有着专业性极强的特点,通常是学生在对体育教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结合自己的好恶做出的主观评价,这就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失公允,有失公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完善可以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将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结合起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运动负荷,还能够完善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前向分数看齐、向升学率看齐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3.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虽然不少大学生都有加强体育锻炼的想法,但因为懒惰和没有时间等原因,每周锻炼超过10小时的学生只占整体学生的5%,大部分学生只有在应付体育考试的时候,才会刻意增加运动量,其他时间很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将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与毕业证、评奖及评优相挂钩,如果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达不到标准,则无法拿到毕业证,从而引起教师、家长及学生自己对身体锻炼的高度重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上好体育课,运用所掌握的各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健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学习和锻炼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体验知识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4.结语

好的身体机能是保持健康生活的最基本条件,青少年学生体质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引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体育教学理论和指导教学实际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小东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朱永莉,薛斌.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看云南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思想战线.2008(S4).

体质测试篇9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存在很大误差,主要原因为:各级领导对学生体质测试重视程度不够,测试者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测试流程不规范,测试人员态度不够认真,仪器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测试仪器系统存在误差,受试者参与程度不积极,场地布置不合理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数据;数据误差

中图分类号:G804.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2-0069-0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旨在通过体质健康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有效地处理分析,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测试成绩,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数据库中为自己的体质状况找到合适的定位,更好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量大、环节多、要求高,其“生命线”在于测试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因此,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是体质健康测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数据测试、数据处理及上报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数据的准确性大大下降,给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分析及处理带来很大困扰,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情况分析

1.1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每年上报的学校数量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五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覆盖学校各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并要求将测试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上报。近几年我国学校上报情况如表1所示:2011~2014年(截止10月31日)我国学校总体上报率分别是42. 61%、56. 48%、83. 71%、90. 93%;我国各个省份上报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如201 1年江苏省上报率最高为98. 7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率最低为3. 77%;2012年上海市上报率最高为93. 11%,北京市上报率最低为8. 60%;2013年贵州省上报率最高为99. 66%,北京市上报率最低仅为0.05%; 2014年吉林省上报率最高为100%,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上报率最低为69. 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自2011年至2014年学校总体上报率虽呈增长趋势,但各个省市之间的上报率却相差很大,各省市上报数据失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1.2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准确性分析

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七条规定:教育部应进一步完善数据复查制度,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数据抽查复核工作。2013年教育部首次委托第三方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复查,分别在全国32省市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抽查结果表明:抽查数据与学校上报数据有很大的出入,全国抽查测试成绩与校测试成绩的吻合度不到26%,有些省市上报数据的吻合度甚至不到10%,浙江省以76%的吻合度排名第一,江苏省仅以75%的吻合度排列全国第二名。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在现行的体质测试以及数据上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误差,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某些省份的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更是存在严重误差,有的还存在严重造假现象。

1.3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各个学校上报人数情况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第五条要求:实行全体学生测试制度,在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覆盖全校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以及数据上报工作。但由于测试对象、数据处理、上报系统、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在数据上报过程中,有效数据人数逐级减少,对数据上报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江苏省某大学2013年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例,我们对该校的在校生人数、参加测试人数、数据上报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校当年参测人数占在校人数的86%,还有14%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加测试。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10所学校数据上报状况,这10所学校不仅承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统计、上报工作,而且还要承担江苏省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上报工作,繁重的工作负担导致了工作人员疲惫和厌烦情绪的产生,数据上报质量从而难以得到保证,其他省份中小学上报情况同样如此。

1.4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态度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态度决定了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尽力程度,如果学生认为测试只是在走过场,测试过程中学生很难做到尽全力参加各个项目的测试,测试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状况。对江苏省10所高校100名测试人员及1000名受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分别为90份和971份。分析发现:有69. 8%测试人员认为体质健康测试频率较高、工作量过大、测试持续时间过长,对测试工作存在倦怠现象,测试态度不认真,操作仪器不规范,执行标准不严格,甚至谎报数据、弄虚作假等。72. 6%的受测学生认为体质测试是短期行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不大,用“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测试工作。极少数同学甚至通过各种方式规避测试或者测试造假,比如,通过开具虚假生病证明等方式规避测试。另外,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导致数据失真。譬如,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多数学生借用肘部撑垫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座;在座位体前屈测试中,部分学生膝关节弯曲、用单手前推游标或者双臂突然前伸,在做肺活量测试时不能最大吸气或呼气等。

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误差原因分析

2.1我国各个省市学校上报率失衡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省市在执行教育部提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文件时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不够统一。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对其数据录入及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严格按照录入和检测标准进行操作,致使学校上报质量出现问题。其次,相关部门对学校测试工作的督导力度不够,在数据测试、统计、上报的过程中不能给予测试学校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导致学校的数据测试、统计、上报工作难度加大、质量下降。另外,教育部规定各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应通过网络窗口进行结果上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络设备、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网络设备落后,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力不够,导致学校上报工作延迟等。以上均为我国各个省市学校上报率失衡的关键因素。

2.2 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存在造假现象

教育部2014年6月1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为加大学校对学生体质锻炼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自身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教育部每年编制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种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的制度,导致了很多高校存在体质健康数据造假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将任务下发到学校,学校为顺利完成考核,将任务下发到各位老师,在数据上报过程中负责老师及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会出现弄虚作假、擅自更改学生成绩等行为。如:因学生测试结果较差,教师不易完成学校下发的任务,教师便将成绩更改后上报学校;部分学校如果整体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会修改成绩。

2.3 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学生逃避考试

学生体质测试是教育部下发到每个学校的必要任务,每所学校都应该配备专门负责的领导老师,对测试工作进行随时检测、督查。但由于各学校领导老师工作繁重,无法分身兼顾,最后出现由某个部门领导、几个体育老师以及几十个普通学生组成测试团队。测试机构的缺乏、测试员能力的不足为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困难。专门负责领导老师的缺乏将会导致学校宣传工作不到位,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够认识到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种理由逃避测试。测试机构匮乏及测试员能力不足将会导致测试数据可靠性降低、无效数据比例增加等等。以上原因均为上报数据与在校生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关键因素。

2.4 学生测试态度不认真导致体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成绩

经调查分析,72. 6%的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识不够,不能够正确了解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不能认真对待测试。测试前准备活动是指在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运动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在运动之前适当地得到活动,为各种运动动作做准备。它能够有效减小测试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准确性。对江苏省10所高校10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在测试前做过针对性的热身活动,有13%的学生在测试前进行过简单的热身活动,84%的学生未在测试前做过准备活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缺乏测试前进行准备活动的意识,缺乏对准备活动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

2.5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流程不规范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

测试流程的规范性是指: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测试员应该按照严格的测试流程进行测试,避免测试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经研究发现:由于体质测试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较高,每所高校的测试人数大约都在10 000名以上,在测试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测试点人数分配不均衡现象。测试人员往往会根据测试点人数的多少来进行测试项目的选择,以此来加快测试速度,但会导致测试程序混乱,某些测试项目之间出现相互干扰,致使测试数据出现误差。

在体制测试的过程中,场地布置的合理性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对测试场地的布置没有明确的要求,只有个别省、自治区国民体质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测试总体场地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比如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对总体场地的明确要求是:场地宽敞、平坦、明亮,有利于仪器的摆放以及人员组织与分流。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总体场地的明确要求是:形态与测试要设置在安静的场所,尽可能是集中式靠近。由于在《国体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总体场地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场地安排过程中各个省、自治区的场地布置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立定跳测试中有沙坑和硬性场地之分;50 m测试中有逆风测试和顺风测试之分,这些因素都将间接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质量。

2.6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自身存在系统误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质测试中的人力操作仪器也逐渐被电子测试仪器所取代,大大地提高了体质测试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但是,电子测试仪器自身也存在着系统误差。比如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数据庞大,测试仪器往往超负荷工作,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下降。测试仪器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校正维护,但由于众多的局限性学校很难配备这样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很难对仪器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因此,在测试大量人员之后,仪器操作员只能够对仪器进行简单的维护处理,致使测试数据产生误差。

3 降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误差的措施

3.1 提高学校上报率,缩小各省市学校上报率的差距

数据上报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数据充分、合理、精确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为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各省市学校上报工作的管理,加强各省市对数据上报工作的正确认识,努力把学校上报工作纳入到各省市的常规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各省市考评指标的一部分,为数据上报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贫苦地区一些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比如:加大政府对不发达地区进行体质测试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其配备相应的网络设施,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通过以上方法与途径,以求在提高全国学校总体上报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各个省市之间学校总量上报率的差距,以此来减少因地域差异影响造成的数据误差。

3.2 加强对数据上报的审查与复查制度

为保证数据上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数据上报的准确性,教育部门应完善对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首先,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上报数据的审查制度。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应该督促教育部门及所属学校全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以及数据上报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逐级对数据上报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经过严格审查和核准之后再进行提交。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对上报数据的复核制度。教育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部分地方或者学校上报的数据进行数据重测,与上报数据进行复核。对上报数据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较高的地区以及学校进行表彰与奖励,对数据上报一致性较差的学校进行批评指正,并且责任到个人,使其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社会监督机构的建立,积极利用电话、新闻媒体、第三方机构对学生体质测试的监督,以此来提高数据上报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3.3 加强数据测试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在体质测试过程中要求:监测工作实施全程监控;在各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中增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质量监控工作组;各个学校要按要求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质量监控小组,监测期间,要确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控工作;在学生体质测试现场安排现场检测;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各级质量监控监测工作组应根据要求,成立若干个督查组对各个学校的测试工作进行督查,省级质量监控组织重点采取抽查的方式,市级以及县级质量监控组织应采取巡查或者随即抽查的的方式,来加大巡查力度。督查内容包括:监测组织工作,测试人员配备,师生员工参与度,场地设备配置,监测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在督查的过程中,各个督查组应该深入到学校根据督查要求进行现场督查,同时应对督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将督查结果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能够及时对检测工作做出整改。

3.4 增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及仪器操作能力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经进一步增强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各校应该委派校长或者副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第一责任人,以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指导思想,认真细化体质健康测试方案,协调安排各方面有效资源,指导、监督、协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增强领导重视程度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大体质健康测试的资金投入,增加测试人员的劳务补助,切实提高测试人员积极性等。

测试人员对仪器的熟练程度以及规范操作程度直接影响着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测试队伍的操作水平是保证测试质量的关键。在体质测试之前学校应通过PPT介绍、专业操作人员演示示范、现场实习等途径对操作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以此来提高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在培训时,应采取测试人员、测试仪器、测试指标三固定的方式进行操作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测试人员对测试项目的熟练程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因测试人员不同而带来的操作误差。在体质测试过程中新补充的人员必须接受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杜绝临时学习上岗。对条件较好的学校教育部支持建立专业化的测试、服务队伍,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测试。

3.5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测试积极性

学校应该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动员大会、体质测试方面的讲座、体质测试培训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此之余,也应使他们清楚意识到体质测试成绩与自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测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校评优评先活动,连续多次不合格者将推迟毕业等。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调动受试者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体质测试结束以后学校可以在各个年级根据测试成绩的情况,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团队给予相应奖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团队给予有待提高的警示。

3.6 测试教师应有效组织测试者在测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减少肌肉组织的黏性,提高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在体质测试之前,有关人员应该组织受试者针对测试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比如:在测试之前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慢跑预热;在座位体前屈测试之前进行踢腿、压腿等专项练习;在立定跳远之前进行单腿跳、跨步跳以及助跑跳练习;在50 m测试之前进行高抬腿、小步跑等专项练习。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为机体运动提供充足的氧气,延迟运动疲劳等。

3.7 规范测试流程和科学布置场地

规范的测试流程,科学的场地设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还能有效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在测试流程上国家虽然没有相关的文件说明,但应按照技能一形态一素质的顺序进行。如果在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人员拥挤,应该在同类测试项目之间进行调整,尽量避免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场地的布置上国家文件没有明确规定,但各个省市之间应相互借鉴,发扬其优点、摈弃其不足。比如:座位体前屈、身高体重测试仪器应该放置在室内通风、宽敞、明亮的场所,立定跳远测试场地应该选用沙坑场地,50m测试应选测顺风测试等。

3.8 采取措施提高测试仪器灵敏度和准确性

各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对仪器的规格和要求进行订购,禁止订购未经教育部认证的厂商产品。虽然绝大部分学校的测试仪器都是经过国家认证的,但是误差是任何仪器都无法避免的,每一台仪器都有一个老化、数据准确性下降的过程。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学校测试人员应按照操作说明对仪器进行正确使用,定期对测试仪器进行检查、校对、维护,它是提高数据准确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肺活量测试过程中要求,每10-15人测试完毕后需用棉球及时擦干气筒内部,避免污垢堵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组织测试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校对、维护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培训学习,或者配备专业的检测、维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定时对仪器进行检测、维护,有效减少测试仪器自身原因造成的误差。

参考文献:

[1]董杰,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若干问题的思考一相关现状与对策[J].博硕论坛,2012(13):3-5.

[2]王凤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3):90-92.

体质测试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测试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31-02

体质健康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结构的健康状态。体质测试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体质测试本身结构和内容的适应性与科学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的质量,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究在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管理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激励机制,有助于完善体质测试的管理体系,进而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一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共性问题

高校体质测试工作是一项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活动,影响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困难和障碍既有实施主体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1.部门协调不畅通,宣传力度不到位

由于对体质测试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不少学校盲目地执行,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如部门与部门信息的畅通程度、沟通方面是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测试工作人员准时到达测试地点,而有些学生还没有来或来的学生与测试名单要求不符。还有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出现冒名顶替等问题,在测试过程中,教师和测试管理人员十分繁忙,不能发现同学代测现象。因此,应定期利用中心宣传栏对《标准》进行解读,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介绍科学锻炼身体的常识,在课余体育活动中指导学生科学健身的方法。

2.测试人员不专业,培训工作需进行

要想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个体健康状况,除了要考虑测量仪器的质量因素外,测试人员的专业性要得到保证。从对各高校的走访中发现,有的高校为了压缩经费,体质测试全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更有甚者只选测了一至两项,其余全是“盲”填,这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为此要严把测试项目关,加强体质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确保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要把体质健康知识、仪器操作的能力以及利用《标准》的知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列为高校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以适应体质测试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因此,建立适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体系,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系统。

3.测试仪器的数量和质量难保障

与测试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是指构成测试的场地、器材、人数等,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合理性、协调性和相依性的关系,其中场地、器材是最基本的保证。访谈得知:测试时仪器出故障时有发生。测试仪器生产厂商应加强研发,设计出基层学校买得起、用得好、售后有保障的系列产品。在实施体质测试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管理,周密地安排测试时间,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精心养护,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评价机制缺失,锻炼效果差

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局面,是提高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有效途径。而现在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与激励机制并不健全或缺失。学生对体质测试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甚至是厌烦,进而导致锻炼积极性不高,锻炼效果自然就差。

二 建立“达标争优”的激励机制模式

1.建立课余辅导制度,便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要想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仅依靠体育教学是不够的。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规化的体育教师课余辅导制度,能促使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更具有操作性,有利于提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教学部或体育教研室,在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应当把辅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列入计划,恰当合理地安排人员、场地器材,准备专业资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计划。要帮助学生解决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2.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建立相关资料库

要构建“体育课堂+课余体育”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课余体育运动。并据此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将体育参与度作为体育考评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推行新的体育教学考评方式,推动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开展。

3.建立促进体质测试工作的激励机制模式

体质测试的实施除体育部门外,还涉及多个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在学校体质测试的管理方面,应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奖惩完善。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奖励。教育部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对没有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都是“一票否决”,而高校则还没有类似的评价机制。对于拖后腿,影响体质测试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在查清问题后,要严格处理。

各院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际,有选择地进行删减增加项目,以利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结束语

应该说高校体质测试实施情况较好,基本按照文件的精神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测试仪器的数量和质量欠缺、部门协调不畅,测试成绩的反馈不及时、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测试监督、测试人员专业性欠缺、测试时间安排不当等问题。应建立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激励机制,促进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实施。应构建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弥补体质测试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促进大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加强对体质测试的引导工作,建立常规的课余体育锻炼辅导制度,改革传统评价方式,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还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宣传体育的知识和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舜.长沙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