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资料范文
时间:2023-03-25 01:1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建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因此,在这09岁末、结构封顶之际,对本工程资料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展未来工作实为必要。
工程伊始,为保证本工程资料工作有条不紊、标准规范地进行,本工程编制了《资料目标设计》、《资料编制统一标准》以及《施工及资料管理流程》。《资料目标设计》明确了本工程资料的整理编制目标(结构长城杯)以及收集、整理、编制范围还有各个资料编制的具体要求;《资料编制统一标准》对本工程中各个资料的字体、间距、方案的封面和内部审批表、交底的格式等等格式都进行了统一规定;《施工及资料管理流程》明确了施工过程中工程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等各个资料各个环节的责任人,由项目经理签发,是工程资料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地强有力保证。
说易,做难。虽然在工程初做了充足地准备,但由于各个资料相关人员工作经验、水平参差不齐,不管是资料的编制填写还是流程地执行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流程中个别环节执行不力,造成上下环节脱节。如混凝土拆模报告有时不能及时从试验室取回,影响了拆模申请,继而又延误了现浇结构外观尺寸检验批验收。
二、工程资料的编制填写不够严谨。如试验报告中个别代表数量缺失;检验批中个别检查项目数据过于虚伪,一看即假;个别资料附图不够详细、清晰。
针对如上问题,工程过程中采取以下四个措施应对:
一、明确责任分工,督促流程执行。
二、及时收集整理,及时问题反馈。
三、定期资料整改,再次资料核查。
四、目录及时跟进,完美资料归档。
通过以上措施,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坎坷而又圆满地通过了一次次检查。
对于各个资料的填写要求,资料规程及长城杯指南中都有详细要求,在此不一一重复。现仅通过本工程地探索归纳,对各类资料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概述如下。
一、施工技术资料严格受控。
施工技术资料是指导正确、规范、科学施工的文件,以及工程变更情况的正式文件,而且变更、洽商、图纸会审要经过设计、建设单位签字,施组、方案要经过公司级审批,交底要施工队签认。一旦遇到工程纠纷或其它特殊情况,此类情况是解决纠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因此,对此类资料要严加管理,一般不外借,谨防丢失,不得不借时,执行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
另外,本工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变动频繁,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展、工程结算。如果因为变更、洽商传不及时而造成经济损失,那么整个项目部的辛苦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因此,一定要及时把变更、洽商发放到项目部相关人员手中,并由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以交底形式传达到施工最前线的施工队。
二、施工测量记录要图示详尽。
施工测量记录是确保工程定位、尺寸、标高、位置等的资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由于放线的疏忽给后续施工带来麻烦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测量资料一定要有详尽的图示以确保测量施工的准确。如楼层平面的放线记录,洞口放线要画剖面简图,注明放线的标高尺寸,应有平面简图,若是平面放线要求注轴线尺寸,说明墙柱断面尺寸、门窗口位置尺寸,轴线控制线和墙柱边线尺寸,若是外墙、门窗洞口放线要画剖面简图,注明放线的标高尺寸。
三、施工物资资料要齐全有效,有可追溯性。
工程中物资种类繁多,且来自不同厂家,把好物资质量关,便为整个工程质量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各种物资进场均要提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因为这些物资全部来自外单位,因此,此类资料的可追溯性尤为重要,鉴于此,资料质量证明文件要尽量使用原件,当不得不使用复印件时,要清晰、齐全、有效,并且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并注明进场时间及使用部位。
四、施工记录内容要详细具体。
施工记录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各种检查、记录等。记录中的内容要详细具体,不可泛泛而言,并要与技术交底保持一致,如钢筋绑扎隐检,要写清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及垫块绑扎和钢筋除锈等情况。当出现数据时,要计算出具体数值,避免使用规范性语言。当发生变更、洽商时还要写清变动内容并注明其编号。
五、施工试验记录要及时、齐全。
施工试验合格是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的前提条件。如钢筋连接试验报告是钢筋安装检验批验收的前提,混凝土试验报告是混凝土施工检验批验收的前提。所以施工试验记录要按部就班的进行,以免遗漏,影响后续施工。
六、检验批验收记录检查项目要填写齐全。
检验批是工程验收的最小单位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因此检验批中各项评定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检验批中各个应检项目不应漏填。如有预埋件部位的钢筋安装检验批中的预埋件项,有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检验批中的施工缝项。
在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对资料员来说,将收到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归档,编制分项目录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在本工程中采取以下两个措施应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
一、编制动态资料总目录,便于资料检索。
资料总目录以规程中的类资料分类,具体到盒内每册资料。资料总目录随施工进度、资料的增加,不断更新,并在总目录中每册资料后设备注栏,标明每册资料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总目录,对所有资料情况一目了然。
二、分项目录采用Ecel编制。
一般人都用Word编制目录,但与Ecel相比其效率及功用就望尘莫及了,Ecel编制目录的优势主要如下。
1、操作简便快捷。首先其同一窗口中多工作薄模式就为统一分类管理资料提供不少便捷,另外其单元格自动填充、自定义数据格式功能更使其快捷操作如虎填翼。如输入“2007年11月15日”,自定义数据后只需输入“9-11-15”即可显示“2009年11月15日”。
2、协助统计汇总。利用其“筛选”功能,能按条件进行数据筛选汇总。如要查询钢筋连接试验报告见证批次是否够,只要在筛选条件中选“见证”,Ecel便将所有见证试验报告列出来,用见证试验报告数除以总报告数,便钢筋连接试验见证百分数。或者要对工程中C40砼进行强度统计评定,只要在筛选条件中选“C40”,所有C40试验报告便一一列出了,包括成型日期、施工部位、强度等报告内容。
3、智能纠错功能。在Ecel中,可以对单元格中数据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当超出范围时,弹出提示对话框。如钢筋原材试验报告中的试验结果“屈标比σs实/σs标”合格值应≤1.3,在Ecel中设定后,当输入值>1.3时,系统即弹出“不合格”提示,避免了输入错误或协助发现不合格资料。
篇2
一年时光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是我成长了许多,我觉的在施工现场不仅仅是施工技术要硬,而且在事情的处理上一定要到位,在本年度我项目不所合作的施工单位是一家在施工方面比较认真而在处理事情方面还不太成熟的队伍。在与本施工单位合作的这一年给我项目部带来了许多不便。
本工程在本年度主要一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在施工中我项目部首先严把原材料关,将不合格的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构配件产品拒制门外。对每道工序要先进行要求,再要求进行样板先行,待样板得到各方认可后在同意施工。重要部位我项目部进行现场旁站,把好每道施工工序,这样才是友爱项目得到各方认可为我公司增添光彩。
在本项目上本人所兼职资料员,安全员,土建监理职务,在各方面各个职务上认真工作,对每件事每项任务我都一丝不苟的完成,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不但在技术上得到了许多,在施工管理上使我再次熟悉了许多,经过对复杂人群的交往使我的处理事情有了新的认可。
篇3
在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这四种吠陀文献中,奥义书是最后一部分,故又称为吠檀多,意即“吠陀之末”或“吠陀的终结”。“吠陀”实际上是印度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宗教、文学典籍,共分4部,全称为《吠陀本集》,其中最古老、最重要和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它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在《奥义书》之前,仅仅注重对吠陀经的口头记诵。父亲可在家庭内部向子女传授。这说明在口耳相授的时代,家庭还可以承担教育的功能。而到了《奥义书》时期,阐释经义的任务就不是一般家长所能胜任的了,而需要对经义有专门研究的印度史籍中所谓的“古儒”来承担。于是就有了专门的典籍、专门的教学人员,进而也就有了古儒在家庭中开设的学校。印度后来的高等教育也兴起于这一时期。并于公元5世纪末的笈多王朝时期渐渐发达起来。而公元5世纪以后佛教教育成就最高、规模也最大的寺院大学纳兰陀寺同时也是藏书宏富的寺院。以上事实说明,没有原典和大量藏书,就没有正式教育的开始。这也决定了图书馆,或专门的、大量的图书收藏从一开始就与大学或高等教育保持着共生同在的关系。中外教育大师的生平也能说明这一道理。中国的孔子如此,西方的柏拉图及其高足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孔子阐述六经,整理古籍;亚里士多德则先是努力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建立了一个图书馆,然后才建成著名的吕克昂学园。实际上,历史上所有的教育大师往往也同时是薮集守护天下文章书籍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功臣。
书籍与中国的教育
典册出,教育兴据古籍记载,我国夏朝(前21-16世纪)已有学校。商朝学校的存在不仅有古籍记载,更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实证。而且,原典、图书积累作为重要的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周朝人对此有很清醒的文化自觉,在《尚书•多士》中留下了这样的感慨:“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换言之,商朝是因为“有典有册”之后,学校教育才得以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备的学校,已出现“太学”(王炳照等1990:8;11)。
由“学在官府”到官学、私学共在教育之发展走向,斯文之传播路径,与书籍之出现、原典的成熟、书籍的增多,及其后来的聚散都有密切关系。周之时,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学在官府”。作为文化发展之荟萃的典章文物,包括书籍,都藏于秘府,掌于专官,属于比较彻底的“唯官有书”,“唯官有器”(参见王炳照等1990:12)。这些典册藏于官府,专供贵族及其子弟传习使用,与百姓无缘。春秋时,天下大乱,礼崩乐坏,文献典册多有散落民间者。学术也随书籍的流布而进入平民世界。孔子所谓“礼失而求诸野(班固2005:595)。”就是针对典册散佚,学术流入民间的历史现实提出的文化传承对策。从此就形成了天下图书不但聚于官府,也藏于民间的格局。同时,随着图书在民间的流布,也出现了私人办学,形成官学、私学共在的局面。自此以后,秦始皇虽“燔灭文章”,焚书坑儒,颁挟书令,禁藏诗书百家之语,禁止私学,要求士人求学要“以吏为师”(参见王炳照等1990:86),也没能阻挡书藏于民间这一发展趋势,更没能逆转这一发展历史。大概也将永远不会有人能逆转这一历史。
汉朝重新重视官府的图书收藏,建策置官,“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皆充秘府”(班固2005:595)。但汉朝,特别是东汉也出现了专门的私人藏书处所或建筑,称作“精舍”或“精庐”,即当时儒家或一般文人藏书、读书和讲学之所。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及资料室之雏形,后来发展为书院,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从唐、五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有官办和私人设置两种形式,但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兼顾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既是藏书之所,又是教育之地。作为官办科举教育的补充,书院在传承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发展等方面,都有过历史的辉煌(贾宇2011)。西方图书馆与大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历史上书院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无书籍,则无教育。
学院资料室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院系资料室的藏书建设多以本学科、本专业的需要为中心,根据专业的性质、服务对象及学科发展趋势来决定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院系资料室在采购书刊资料时都紧紧围绕本院系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所倾斜来制订采购计划;在搜集资料和开展定题服务等工作中也是对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有所侧重;同时,在采集收藏内部文献资料时,特别重视采集收藏其他学校类似本院系的重点专业和新开设专业的内部文献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知名教授的科研报告,学术会议资料、历届毕业生的论文集等。这种专门性,具有不可替代性。譬如,眼下虽然是网络信息时代,国内的、国外的、过去的、现在的时事信息漫天飘,但当你想找时期一个完整的样板戏的时候,却是翻遍整个网络也找不到,而有关这方面的书可能就静静地搁在某学院资料室的角落里。
随着我国高校日趋激烈的学历竞争和科研竞争的不断加深,高校教师是两者竞争的主力军,而为这些主力军提供最新资料情报和服务条件的是各院系图书资料室。院系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院系学科建设的服务性机构和学术性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一些与本专业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开发,为本系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服务,是院系不可缺少的信息基地。学院依托专业所建的资料室具有其专门性,是图书馆不能替代的。所以,大学里各学院必须有固定、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作为稳定的图书库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本学院各专业特需的。它可以协助读者查找书刊文献,指导读者利用各类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文摘、索引等参考工具书,并协助解决读者查找资料中的有关问题等。
篇4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图书资源共享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55-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高品质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文化服务机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统图书馆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提供了大量图书资料和文献信息,但是其服务也存在局限性,读者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阅读方式,图书馆不再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社会大众对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传统图书馆改变过去不合理图书资料共享机制,通过积极建设数字化和移动化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供跟多图书资源。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较为缓慢,需要我们强化这方面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图书馆资源共享效率。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要想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系统包含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数据规模庞大。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降低了网络使用的成本,任何人使用网络所进行任何行为会产生庞大数据集信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媒体信息,很多数据信息发展成为以及TB计算的大型数据;其次,数据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或者文本信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持设备中大范围应用,显著增加了人们和网络的接触几率,信息结构呈现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在进行图书资源共享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非结构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利用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最后,图书资源共享复杂化。图书馆面的大量信息资源,传统的图书资源共享模式已经很难满读者多层次需求,很多信息资源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在数据处理和共享过程中选择的处理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共享意识淡薄
首先,很多图书馆依然馆藏数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建设好坏的唯一指标,观念保守,认为馆藏图书资源为本馆所有,很少和外界沟通协作,这就构成了经费越来越少,图书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率越来越低,图书资源空间和重复建设严重,有限的经费不能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其次,有些图书馆办馆规模比较大,图书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是图书为了维护本图书馆的利益,害怕自己图书文献被过度利用,不愿意共享或者只是部分共享馆藏资源,图书文献共享率较低,而一些办馆规模较小的的图书馆总是想着如何占小便宜,不重视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常常以经费和专业人员不足搪塞;最后,很多图书馆图书资源一旦共享,就可能会爱露出自身某些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图书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此外,还有不少图书馆从安全角度分析,认为图书资源共享会给图书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不愿意将本馆的图书资源共享。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不足
首先,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管理体制是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各个图书馆分别旅行着各自不同职能,管理机制不统一,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开展不利,图书资源布局规划不科学,图书馆条块化分割、各自为政、缺乏横向和纵向统筹规划以及协作。整体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调控能力不足,工作水平低下,无法真正发挥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的社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其次,长期以来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工作开展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程度受到行政约束,工作开展死板,缺乏随机性和灵活性。政府部门在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决策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各个图书馆实际办馆规模和共享能力,实行平均主义。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开展都是依靠强制性措施执行,导致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难度大,共享效果较差。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分析
1.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机制
首先,加快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法规条例建设。图书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是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的主要依据和法律保障。目前在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法规和条例。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需要我们加快建设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图书馆资管管理和共享行为,营造良好制度保障环境;其次,建设完善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标准。标准化建设必须贯穿于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全过程,只有保证了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标准化之后,才能实现图书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环境实现高度共享。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软件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建立完善编目组织,制定统一化编目规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开发全新产品,制定统一化的编制联合目录。
2.加强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
首先,建设完善的图书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全国性图书资源信息共享网协调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图书部门,对各个地区图书文献结构进行科学布局,同时各个地区的图书馆联合共享成员还要建设统一共享策略。资源建设方式服务方式和人员设置,按照不同专业、文献类型、语种和出版级别进行科学分工馆藏,通过科学进行文献信息分工,形成完善资源建设保障机制,解决某些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的现象。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要从大数据发展趋势整体出发,科学对图书资源进行高效配置,通过高效协作形成一个相互补偿,相互沟通的图书资源体系;其次,完善图书馆暗藏联书目库建设。在共享系统中各个成员图书馆应该采用统一标准建立藏书书目数据库,尽量使用已有的标准书目数据源,在结合各个成员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第编目工作进行有效分工和协调管理,各个成员图书馆在不断完善自身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国范围内书目数据库建设中;最后,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在图书资高度共享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图书馆自身竞争能力,要结合地区实际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建设本馆特色化数据库,切实做好本地区群众图书资源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海霞.有关高校图书资源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02)
[2]周玮玮.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9)
篇5
关键词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1 引 言
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普通高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院系图书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以自己特有的馆藏文献资料为本院师生服务。它设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是为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设置的学术性教学辅助机构,是教师、学生查阅文献信息资料、获取情报信息、进行自修和切磋学术的重要园地,为学校的跨跃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更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现资料室管理的最优化,是每一个从事资料室管理工作的人要思考应对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测绘学院图书资料管理室实际,讨论了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给出了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2 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
图书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深”、“快”的特点,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情报资料机构,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应是最快捷、最便利的信息资源,所存资料是多年办学的积累,专业书籍相对集中,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既要为教学提供书刊资料,方便老师和学生查阅本专业资料,又要搞好科研探究、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为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保证,图书资料员是图书资料工作的主体,负责文献信息的搜集、组织和传递。因此,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行政上的管理,更需要适合自工作规律和特点的业务管理。行政上采用“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即行政、人事接受院系领导,业务活动由图书馆负责。业务工作规章制度要简明易行,服务上尽可能地采用开架、半开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计算机管理,除了利用计算机代替常规业务工作的手动操作以外,还要实现网络化管理。
图书资料员保障资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 图书资料员应是院系与学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络员。在院系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文献信息供求和保障的桥梁,使本资料室的文献资料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其次,图书资料员应成为本院系的准教学秘书。要及时掌握专业教学进度、课程设置动向以及各个层面的毕业生等情况,并能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第三,对资料室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包括图书的验收、分类、编目、登录、打号、盖章等步骤,每步均应精心操作,不出差错。编制出教学科研需要的专题书目、题录、索引。建立一套集资料、图书、工具书、期刊、论文、检索、会议、情报为一体支撑本院科研和教学的的文献管理和服务体系,使文献资源很好地与学科专业相匹配。
3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办法和成效
测绘学院图书资料室更接近本专业的教师,更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需要, 是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所以在开展信息服务和为教学科研服务方面要比图书馆更专业化、具体化、直接化。这也使体现人本理念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可能。近年来,我院对图书资料室管理不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搞好信息服务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图书资料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资料管理和服务而言,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树立服务创新理念,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牢固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奉行“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的信息服务为多元的知识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信息保障,使图书资料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的自身价值。具体做法是:在服务对象上,实行全面开发,不仅面对学院老师,还向学院毕业班、研究生以及众多的本科学生开放,这为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开放时间上,也较之过去延长了很多,平均每周长达40个小时。在管理上,很下功夫。一方面,借阅方式做了重要改革,实现计算机管理。基于过刊在资料中的重要位置,将过刊资料装订成册,整理上架,便于师生借阅。同时,经常开展定题定期的课题跟踪等服务,了解科研项目的全部过程,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发挥资料室资源的优势。
3.2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内涵建设
图书资料室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资料室能否形成特色。按测绘专业教学科研和测绘学科建设的要求,尽一切努力来收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特别注意收藏国外学者来院讲学赠送的图书资料、教师出国访问讲学带回的图书资料、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和资料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院系师生撰写的论文和论著等。另外,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选订一批最具有权威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外文书籍。目前,我院资料室的英文原版书籍有100多本。这些书籍提供了很多测绘类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和资料,基本上满足了各研究方向教师们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根据自身的资料优势,建立了具有测绘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3.3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资料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有效地利用资料室的平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必须建立和落实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第一,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包括借阅制度、流通制、损失赔偿制度、全开架管理制度等,并且严格管理,依据借阅制度,严格执行,以便加快图书资料的周转速度。进一步理顺体制院系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以及其他院系资料室之间的关系,加强业务协调,建立稳定的沟通关系,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实现共享。
第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检索程序,以便教学、科研人员查找与借阅。
第三,建立健全院系资料室图书资料的采购制度等。在制订图书资料室发展规划以及图书资料购置和期刊杂志征订过程中,及时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味注重资料的藏量,更注重资料的更新和利用程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最大效力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3.4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
突出专业性质和建立特色资料室是学院图书资料室人员的主要任务,要把一般化信息服务提高到突出学术性、专业性、研究性和情报性的特色服务上来,不仅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压缩、精炼,而且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服务,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和科研课题提供综合性、预测性的信息。这对图书资料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人员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出席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资料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特别要强化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其应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3.5加强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和电脑的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知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学院根据需求,加快图书资料室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建立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作为网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起应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使室藏文献与网络资源相互依存、彼此补充,达到两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初步形成了测绘学科文献信息中心。
同时,学院图书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微机联网,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使学院师生通过电脑检索,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对搞好教学和科研、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院系图书资料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尽管我们在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学院图书资料室改革的力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学院图书资料室真正成为培养未来人才和国家栋梁的沃土,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刘士林,李锋.新时期高校资料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2(4),109-110
2 邹文苑,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服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1月,第22期总第200期,131-132
3 李桂花,魏丽娜,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甘肃科技纵横,2009年(第38卷)第1期,115
4 陈丽,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12期,273-273
篇6
二、工程资料的编制填写不够严谨。如试验报告中个别代表数量缺失;检验批中个别检查项目数据过于虚伪,一看即假;个别资料附图不够详细、清晰。
针对如上问题,工程过程中采取以下四个措施应对:
一、明确责任分工,督促流程执行。
二、及时收集整理,及时问题反馈。
三、定期资料整改,再次资料核查。
四、目录及时跟进,完美资料归档。
通过以上措施,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坎坷而又圆满地通过了一次次检查。
对于各个资料的填写要求,资料规程及长城杯指南中都有详细要求,在此不一一重复。现仅通过本工程地探索归纳,对各类资料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概述如下。
一、施工技术资料严格受控。
施工技术资料是指导正确、规范、科学施工的文件,以及工程变
更情况的正式文件,而且变更、洽商、图纸会审要经过设计、建设单位签字,施组、方案要经过公司级审批,交底要施工队签认。一旦遇到工程纠纷或其它特殊情况,此类情况是解决纠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因此,对此类资料要严加管理,一般不外借,谨防丢失,不得不借时,执行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
另外,本工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变动频繁,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展、工程结算。如果因为变更、洽商传不及时而造成经济损失,那么整个项目部的辛苦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因此,一定要及时把变更、洽商发放到项目部相关人员手中,并由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以交底形式传达到施工最前线的施工队。
二、施工测量记录要图示详尽。
施工测量记录是确保工程定位、尺寸、标高、位置等的资料。“失
之毫厘,谬之千里”,由于放线的疏忽给后续施工带来麻烦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测量资料一定要有详尽的图示以确保测量施工的准确。如楼层平面的放线记录,洞口放线要画剖面简图,注明放线的标高尺寸,应有平面简图,若是平面放线要求注轴线尺寸,说明墙柱断面尺寸、门窗口位置尺寸,轴线控制线和墙柱边线尺寸,若是外墙、门窗洞口放线要画剖面简图,注明放线的标高尺寸。
三、施工物资资料要齐全有效,有可追溯性。
工程中物资种类繁多,且来自不同厂家,把好物资质量关,便为
整个工程质量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各种物资进场均要提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因为这些物资全部来自外单位,因此,此类资料的可追溯性尤为重要,鉴于此,资料质量证明文件要尽量使用原件,当不得不使用复印件时,要清晰、齐全、有效,并且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并注明进场时间及使用部位。
四、施工记录内容要详细具体。
施工记录是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各种检查、记录等。记录中的内容要详细具体,不可泛泛而言,并要与技术交底保持一致,如钢筋绑扎隐检,要写清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及垫块绑扎和钢筋除锈等情况。当出现数据时,要计算出具体数值,避免使用规范性语言。当发生变更、洽商时还要写清变动内容并注明其编号。
五、施工试验记录要及时、齐全。
施工试验合格是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的前提条件。如钢
筋连接试验报告是钢筋安装检验批验收的前提,混凝土试验报告是混凝土施工检验批验收的前提。所以施工试验记录要按部就班的进行,以免遗漏,影响后续施工。
六、检验批验收记录检查项目要填写齐全。
检验批是工程验收的最小单位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因此检验批中各项评定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检验批中各个应检项目不应漏填。如有预埋件部位的钢筋安装检验批中的预埋件项,有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检验批中的施工缝项。
在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对资料员来说,将收到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归档,编制分项目录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在本工程中采取以下两个措施应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
一、编制动态资料总目录,便于资料检索。
资料总目录以规程中的类资料分类,具体到盒内每册资料。资料总目录随施工进度、资料的增加,不断更新,并在总目录中每册资料后设备注栏,标明每册资料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总目录,对所有资料情况一目了然。
二、分项目录采用excel编制。
一般人都用word编制目录,但与excel相比其效率及功用就望尘莫及了,excel编制目录的优势主要如下。
1、操作简便快捷。首先其同一窗口中多工作薄模式就为统一分类管理资料提供不少便捷,另外其单元格自动填充、自定义数据格式功能更使其快捷操作如虎填翼。如输入“XX年年11月15日”,自定义数据后只需输入“9-11-15”即可显示“2011年11月15日”。
2、协助统计汇总。利用其“筛选”功能,能按条件进行数据筛选汇总。如要查询钢筋连接试验报告见证批次是否够,只要在筛选条件中选“见证”,excel便将所有见证试验报告列出来,用见证试验报告数除以总报告数,便钢筋连接试验见证百分数。或者要对工程中c40砼进行强度统计评定,只要在筛选条件中选“c40”,所有c40试验报告便一一列出了,包括成型日期、施工部位、强度等报告内容。
3、智能纠错功能。在excel中,可以对单元格中数据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当超出范围时,弹出提示对话框。如钢筋原材试验报告中的试验结果“屈标比σs实/σs标”合格值应≤1.3,在excel中设定后,当输入值>1.3时,系统即弹出“不合格”提示,避免了输入错误或协助发现不合格资料。
篇7
1硬件环境
1.1网络主干我院目前已建成主干千兆光纤网,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网络覆盖了全院疗养、医技、机关等各个部门, 院内各科室全部配置有网络工作站。已建成的网络架构能较好地满足电子图书系统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需要,并且满足全院办公电脑都能访问电子图书系统。
1.2 网络布线确定网络终端位置和数量(留出一定的冗余),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选用高质量的超5类双绞线。新建用房根据整体布局,在建筑图纸上标注网络走线方向和位置,以便预埋管道、穿线等工作与建筑施工过程同步;原有办公用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做到走线隐蔽,线槽横平竖直,不影响房间美观。网络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双绞线过长或过短,过长会造成浪费,过短则会影响使用。
1.3服务器、计算机电子图书系统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网上图书信息检索、阅览或下载,对服务器的运算能力要求不高,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比较可靠。因此,我们选择的是Dell双核925 CPU、2 G内存、1 500 G硬盘服务器。服务器放置在中心机房,以方便统一管理和获得可靠的电源、温度、湿度、运行环境。计算机终端选用标准配置的主流产品即可满足需要[1]。我院电子图书系统运行以来,信息传输良好,性能比较稳定,目前未出现过任何故障。
1.4操作系统服务器端所选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EB服务器端版本6.0,客户端为Window XP或Windows 98。
2软件选择
2.1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提供1989年以来的1 400多种医学类专业中文期刊和860多种相关期刊的500多万篇全文数据,来自420余种重要报纸的39余万篇全文数据。收录国外医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杂志、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及神经病与精神病学、外科及皮肤病与性病学、妇产科与儿科、肿瘤学与特种医学、五官科、药学、综合性医药期刊、医药学大学学报与院刊、生物科学类共十五大类。支持传统检索、高级检索、分类检索、期刊导航等检索功能,拥有题名和关键词、刊名、机构、分类号、文摘等10多个检索入口,可支持中文全文下载。
2.2外文期刊整合服务系统提供1 100多万篇外文期刊的题录文摘数据。收录国外医学类、生物类及相关专业期刊2 460多种,涵盖了国外七大西文检索系统Chemical Abstracts (CA)、Biological Abstracts (BA)、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Engineering Index (EI)、MedLine、AGRICOLA、CAB Abstracts (CAB) 收录的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累计文献量150余万篇,支持外文文摘下载。
2.3电子图书精选近年出版的实用医学图书7 000余册,分为医学类、药学类、管理学类等。包含了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临床治疗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书籍。检索项分别为书名、作者、关键词、出版社等,支持与或非的二次检索。
2.4中国大百科全书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0余个学科领域。共计收录条目78 203条、12 568万字,图表5万余幅。设置有分卷检索、全文检索、条目顺序、组合检索、大事年表、帮助信息、安装字体八个主页面。提供按条目顺序浏览、分卷检索、全文检索、组合检索等多种定制的检索方式 ,还可提供几十种逻辑检索的语句检索方式。在条目正文中提供了打印、下载、复制功能,为有效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资源提供了方便。
3 实现功能
系统支持IP访问。也可通过院内局域网连接登录。支持多客户端同时在线访问,无限制资源共享和下载,提供访问计数。各计算机终端用户可在本工作站,登录图书阅览程序,进行网上阅览。图书、杂志的使用管理和存储电子化,可以达到无障碍图书信息共享,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4实施效果
4.1无时空限制资源共享电子图书系统的建成,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内阅读、馆外借阅只能一人独占的时代,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馆内所有的图书资料向所有联网的工作站开放,医务人员只要在自己的办公室就能方便地浏览到各种资料。以往常常为了一本杂志要等好几天,并且以往订阅的杂志有限,也就200多种,图书年购买量也不足,而现在大量的医学资料仿佛让读者应接不暇,方便的阅读方式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专业理论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值班时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资料的查阅,也大大地节约了时间,促进了整个疗养院学习、科研氛围的培养,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疗养院的诊疗水平。
4.2节约投资如把目前等量的电子期刊与传统的纸质期刊订阅比较,可节约资金数十万元,虽然初上系统一次性投入看起来投入较多,但从年更新和年订购纸质期刊相比,就体现出电子期刊的实惠性,且收录期刊量是原订期刊的10多倍。电子期刊和图书的保存简单实用,既节省了存储空间,又节约了经费开支。我们在建设此系统时资金投入就在于购置服务器和存贮设备,而网络设备、PC机等可与其他系统共用,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也扩展了疗养院局域网络应用功能。
4.3检索快捷高效系统采取WEB方式,客户端只需点击IE浏览器,输入相应的IP地址即可,也可到院内局域网直接点击电子图书馆下的分类图标完成登录。图书管理员定期按月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我们对疗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和操作指导,经过短期练习工作人员都能应用自如。
电子图书系统所特有的快速检索功能是过去纸质图书所不能比拟的[2]。以往查新、检索需要图书馆人员去完成,因为我院图书馆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有时会影响读者使用。而现在已是每一位读者都能掌握,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信息查新和检索,极大地提高了图书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1-80
篇8
[关键词]图书资料;网络化建设;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41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发挥积极作用,可降低图书资料管理难度,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
1 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意义
1.1 保护及共享图书资料信息
在图书馆管理中,采取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对于一些破损文献、古老的图书资料,若是在借阅过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不仅会降低图书资料在文化传播共享中的价值,也会降低图书馆服务质量。同时,一些早期的图书纸质资料文献也不宜在馆内进行长期保存,因为其很容易受到人为阅读因素影响,造成图书磨损,降低馆内图书资料信息完整性。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将图书资料信息保存在网络数据库中,这样可以确保图书资料不因时间、人为因素而丢失,同时,也可以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共享,发挥积极意义。
1.2 转化高校图书资料服务模式
转化高校图书资料服务模式,可以及时地对图书资料信息进行相应的采集优化,并可转换图书资料获取模式,应用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方式,为读者提供一种更为迅捷、更为完善的优质图书信息网络化服务。读者可以在网络建设下的图书服务平台中,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偏向,运用信息网络手段选择检索所需的图书资料信息,并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目标图书资料信息。读者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获取任何自己想得到的知识,其快捷性和有效性是传统模式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图书信息网络化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工作、学习知识服务。将图书资料由纸质向信息网络化转换,随着时间不断更新、完善,可以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需求。
2 优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策略
2.1 优化网络信息化导航库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中,提升信息网络导航库辅助作用,以确保读者快速发现和定位图书资料信息资,例如:在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网站设计中,就融入最新动态、读者服务、资源检索、在线咨询、本馆概况、文章中心、下载中心、图片中心与师院图书爱好者协会等多个服务模块,丰富图书资料查询形式,使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更具时代气息。快捷、实效地共享图书资料信息,实现图书资料的自动化管理,确保用户通过信息网络获取图书资料,发挥积极影响。统一高校网络信息建设中图书资料的存贮格式,以方便读者下载阅读图书资料信息,实现对图书资料数据的统一化管理,促进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发展。
2.2 提升文献检索功能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检索图书资料,免费浏览馆内网站、馆藏目录检索、电子资源,同时保证品种齐全,减少复本,使其形成专业的特色。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优化设计,面向用户提供自由化检索,引导读者关注图书馆微信号后,可以使其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动态,还可以绑定读者证,直接使读者在手机上检索所有书籍,查看自己的借阅信息,还会自动提醒读者注意归还日期,并提供续借功能,以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2.3 强化馆际合作
在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实践过程中,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图书信息资源,并且能整合高校现有图书资料信息,构建有特色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资源库平台,合理配置图书文献资源。强化馆际合作,以便形成更加专业化、资料更齐全的高校间图书资料文献收藏体系,更好为高校读者提供资料信息阅读服务。对此,可以建设兼顾高校内部局域网同外网相结合的信息网络模式,实现WiFi无线网与有线网的双重网络覆盖功能,以便为各高校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图书资料借阅、检索服务。建设图书资料数据库,实时更新、上架高校图书资料信息,并同时完成对网络数据库中各图书资料管理、调用工作,确保网络端读者在搜索图书资料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可以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有效管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端的各种载体文献,合理有效使用图书信息网络化资源,确保用户在权限范围内自由访问数字化的图书资料文献信息,这样不仅方便用户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
2.4 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
选择复合型人才进行图书馆管理,使他们参与到图书资料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维护工作中。同时,确保图书馆员具备信息资源评价管理能力,能深层次开发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为特定读者群提供所需信息资源的指引系统。在工作中,图书馆员应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拓宽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改造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环境,积极实现人机结合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局面。此外,高校应引导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这样他们就可有效帮助读者在图书资料信息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可在网络中开展图书馆服务调研,为相关咨询读者提供参考意见。图书馆员要正确理解检索主题,明确检索目标,制定统一图书资料数字标准,避免数据格式混乱,图书馆员还可对自身工作制定可行的检索策略,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保证为读者提供合理的服务,以整体提升图书资料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水平。
3 结 语
在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建设中,应抓住时代信息网络化技术发展优势,结合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自身特色,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便更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络化的生活逐渐普及和推广。在社会上形成了新的信息环境,在信息资源环境中会产生很多新的知识和先进技术。与此同时,人们在图书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图书案管理资料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推动了资料资源的发展。因此需要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
一、信息化时代下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网络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传统媒介更新速度的十五倍,因而我们通过网络所获得的知识,不论是在质量、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抑或是电视等媒介,所以这些都对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然了,在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也为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网络知识的优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知识快速的更新速度也带动了图书资料的更新速度。在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对资料的管理一般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因而经常存在效率低以及出错等现象。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对新兴技术的引进,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都电子化、系统化,在电脑办公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在质量上得到了提高,同时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而这更是进一步地推动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二、当前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欠缺。在图书资料的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图书资料的管理上既不规范化,也不制度化。图书资料在归档要求以及范围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因而在进行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一些图书资料迟迟得不到归档的现象。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的制度上仍然没有得到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意识淡薄。图书资料的管理反映出的不单单是图书馆的形象,也是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者工作成果的一个反映。然而,多年来管理人员在意识和认识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上有关领带并没有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因而在图书资料管理上没有投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方法落后。大多数的图书资料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被保留下来的,久而久之,图书资料也就越堆越多,不仅仅占据了图书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时由于图书资料纸质化的缘由,对其的管理还应该要时时做到湿度、温度以及防盗等工作,这些无疑都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成本,因而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不具备创新的意识。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建议
图书管理实现电子信息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图书资料的安全性会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很容易出现盗版书籍。用户只需一份电子版的复制材料就可以实现打印的过程,然后将资料转化为纸质形式,就不会再需要图书馆。但这不足模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势。
(一)共享图书资料和相关的资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开始进入网络化的阶段。因此,对于管理现阶段的资源工作,需要借助网络技术,而且各大图书馆需要通力合作,不仅需要大力建设自身管内的局域网,还需要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全国地区之间以及全球联网的工作。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料和相关资源的共享,更便捷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处理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更有层次和深度的信息化服务。
(二)促进文献管理的统一。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现阶段我国的各个图书馆中珍藏的文献都是以两种方式存在的,一种是纸质版,另一种是电子版。但是在今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以上两种文献保存的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使二者和谐发展。应该促进二者之间的互补作用,实现共存的目标。而且在保存图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这两种保存方式间比例的平衡,促使二者结合的更加完美。
(三)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管理图书资料的工作上。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应该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还需要他们具有纯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专业的技能。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现阶段的图书馆工作不止是借与还的简单操作,而是各种信息的记载。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是信息管理者。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深刻的现代化信息意识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另外,各大图书馆应该重视培养信息资料的技术团队,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促进新型技术团队的创建和壮大,以此来推动图书资料平台的顺利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管理图书资料是了解信息发展方向的关键。现代化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需要知识的积累,知识源自于书籍,因此应该掌握信息化时代图书的根本,不断的创新,树立读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仅来自于对着阅读大量的书籍,吸取大量的知识精华,并且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且还来自于对阅读过程的体验、萌发以及升华。大部分的成功者也是创新者,他们都是将创新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创新的更高目标。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有利于促进读者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与实践经验相配合,创新出更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现代设计;表现媒介
汉字图形化设计就是通过视觉化的具象或抽象图形符号与汉字字体构成自身趣味,使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相融合,表现方式也更具视觉张力。汉字图形化设计有其独立的表现价值,应注重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可能性,在设计中不仅从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还应拓展视觉空间,向多角度、多层次发展。拓展汉字设计的空间、时间,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设计出非限制的带有实验性的文字效果。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一直主张在设计中融入“五感”,即视、触、听、嗅、味。使设计像胰岛素化学结构式的信息传播,也就是横向、纵向、多向位的、漫反射式的相互照应牵连、触类旁通。[1]
1 空间性表达
现代绘画最先在视觉上显示出20世纪人类空间观念变化的趋势,现代人类从哲学、艺术、文化等方面将时间与空间观念进行一种根本性的重新调整,成为了最突出的课题。[2]空间是可以变化的,空间是一种秩序,是主观与客观相协调的秩序。康德认为人先天具有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空间以秩序性。汉字图形化设计对空间的探索,可以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图式来进行对原有图式的改造与设计,创造其设计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二元”图像与空间的表现;二、设计从“二元”层面跳到“三元”层面、以至多维层面。汉字经常给人以“平面的”视觉印象,通常是以“二元”图像的形式出现,“二元”图像往往有悖于线性透视基本原理和目的,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上是作前后移动,是穿透负载汉字图形的平面,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左右移动。这一点巫鸿说,‘二元’模式则是基于一个形体应当同时从正反两面来观看的这样一种假定前提;当一个形体以‘二元’模式呈现时,它引导观众的视线前后移动,但并不是向画中的一个实在或隐含的消失点接近。”[3]南朝书法家庾元威的《论书》中,最后还提到“倒书”和“反左书”,这两种镜像的书写风格都是在“二元”图像的基础上对“形式”的重视超越了对“内容”的关注。
研究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空间性,改变国内一直以来的字体设计“二元”化,使汉字设计具有超越现实世界及其时空限制的可能。在“三维”层面―“体”的创造中,“观看”与“想像”之间的关系尤显得十分重要。日本设计大师五十岚威畅和福田繁雄的文字雕塑作品,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形”和“体”的形式探索。德国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平面系的字体创作课程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以“建筑与文字设计”为题,将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迫使学生打开思路,改变文字设计的空间。该院学生放弃了对字母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是研究字母在三维状态下的内部形态展现。他们制作了4个字母立体模型RAUM(即德语中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模型进行拍摄。然后在由25个小格组成的框架中,对字母的特征进行整理,最后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的字体形。该院的学生通过对建筑、空间语境的运用以及光线、投影、声音、影像资料等广泛领域的选择,找到文字设计的多维表达方式。[4]
2 时间性表达
首先,汉字的书写是一种线性艺术,就如杉浦康平在《疾风迅雷》一书中说,“从右向左画线,即呈现过去向未来的时间流。”[5]其次,我们在阅读汉字时边读边思考,时间性也介入其中。再者,由于多媒体手段的介入,文字可以与动画、声音相结合,将静态的文字主题注入时间的动态演绎,使汉字图形化设计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韩国设计大师安尚秀设计的《自由音乐演奏会》海报,将文字和声音的静态视觉形式结合起来,由文字的动感组合,使观者产生立体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用设计师自己的话说“这是追忆失去的音声的手法,或许也是表现新音声的方法。”
3 材料表达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工艺专著《考工记》中记载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6]。古代成器技术多以材料技术为核心,其具体内容大致包括:材料的选用、加工、成型及表面处理等。在汉字图形化设计中运用不同材料和技巧为主题服务,对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创造,材料的肌理和质感可以通过“视觉触摸”或者实际触摸获得对字体的感觉经验,这个设计过程是需要对肌理、质感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如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指出,“某一特殊感性领域的理取决于这种媒质中的材料是如何被接合或组织的。”[7]德国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平面系学生利用学校回廊天花板上有孔眼的金属板为设计素材,进行字体设计实验。设计者发现每当阳光透过天花板上的金属孔投射出来,产生无数奇幻的光点和光束,自然地制造一种字体构成形式。基于这个场景的启发,设计者用有孔眼的金属板制作成字体装置,并用三台投影仪将投影折射向回廊的幕布,使装置和建筑互为媒体,一个有生命的字体设计产生了。[4]
对汉字图形化设计表现手段与媒介是设计方法论的问题,对其视觉表层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归纳,可以获得设计的清晰途径,可以使设计者思维与情感表述的更加准确清晰。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审时度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方法、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现代设计视觉创造的方法,是现代中国设计巧妙与智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
[2] 冯雷.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3] 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 臧可心.构字[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5] 杉浦康平.疾风迅雷[M].杨晶、李建华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