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十篇

时间:2023-03-21 07:21:15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篇1

1.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

听力进行性的减退若无中耳炎或外伤等病史,仅一侧耳朵听力呈进行性减退,伴有同侧耳鸣,应该高度警惕!很可能是由于颅内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由于人是用双耳来听声音的,所以单侧听力下降,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往往不易察觉。如果早期发现,肿瘤很小,则可以行伽马刀治疗,免去开刀之苦。

2.视力下降或伴视野缺损

视力下降很常见,很多老年人以为视力下降就是老花眼造成的,忽视了进一步检查。实际上颅内肿瘤也会造成视力下降,且和老花眼不同。老花眼可以通过配镜来矫正,而颅内肿瘤造成的视力下降不能通过配镜来矫正。此外,颅内肿瘤还可造成视野的缺损(即视力范围的下降),但是很少能够发现,除非用专业的仪器来检查。到了自己能够发现视野有缺损的时候,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3.嗅觉下降或幻嗅

嗅觉下降一般很难发现,如果偶然发现一侧或双侧嗅觉下降,除了去看五官科外,应高度怀疑颅内累及嗅神经的病变,如前颅底/嗅沟脑膜瘤、嗅母细胞瘤,或累及前颅底的脊索瘤等。如果周围本来没有异味而闻到有怪味(幻嗅),可能是一种癫痫的特殊表现,应高度警惕颞叶内侧面的肿瘤。

4.口齿不清

说话口齿不清是典型的脑病先兆信号,如果在努力吐字发音的情况下,仍有70%-80%的字发音不清,就要考虑与脑病有关。此类患者除及时接受治疗外,还要坚持练习吐字发音,防止说话功能的进一步退化。

颅内肿瘤篇2

早期发现颅内肿瘤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脑部CT的检查。一般来说,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也包括人的大脑,但是常规体检并不能够检查出大脑的肿瘤。所以,我们可在身体出现以下这几种症状时进行头部CT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部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1.头痛、头晕

头痛、头晕是颅内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日常生活中,感冒、受凉、压力大、休息不好等各种因素均可导致头痛、头晕的发生,因此不具有特异性。很多人也会忽略其重要性,仅仅认为是普通的不适。颅内肿瘤患者由于颅内高压或肿瘤本身压迫、牵拉颅内痛敏结构就会引起头痛,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症状的同时伴随恶心、呕吐等时就要引起注意了,需要进行头部CT检查了。

2.视力障碍

颅内肿瘤患者的肿瘤若是长在了脑部的鞍区,则有可能压迫视觉传导通路中的视交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视力发生障碍。比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变窄等。若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视力下降明显、视物模糊的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眼科进行就诊,若检查无其他异常情况时则要考虑是否为颅内肿瘤导致的。必要时甚至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以解除对视觉的影响。

3.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也是颅内肿瘤的一种早期征兆。有些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各种症状,在耳鼻喉科检查始终查不到病因,这种症状也始终无法缓解甚至会更加严重。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颅内肿瘤引起,肿瘤长在听觉神经上,初期可能会出现嗡嗡的声音、耳鸣,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不断长大则很可能导致听力出现严重障碍,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4.行为障碍

颅内肿瘤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偏瘫、单侧肌无力、走路不稳、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等。这是由于患者的肿瘤压迫了运动中枢等。

5.继发性癫痫

继发性癫痫也是颅内肿瘤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常发生为肿瘤长在颞叶皮层区、顶叶皮层区、额叶皮层区。若患者无脑膜炎、脑出血等病史外,出现了口吐白沫、四肢僵直、意识障碍,过一会儿又恢复正常时就要考虑是否颅内有肿瘤的存在。

6.性功能下降和月经紊不调

一般来说,性功能下降或者月经不调大家都会选择去男科或者妇科去看病,如果治疗的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颅内是否出现了肿瘤。很多患者长了垂体瘤后就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一般来说,男性会出现性欲下降、性功能下降、毛发脱落等;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或者停经、分泌乳汁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还可能会出现视觉障碍、头痛、头晕等症状。

7.记忆力下降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若是有的老年朋友在短期内就记忆力下降十分明显或者是年纪轻轻就经常忘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警惕是否颅内出现了肿瘤。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以防延误病情。尤其是老年朋友,更要注意,记忆力下降很容易与老年痴呆产生联系,在就诊时要将有效信息告知医生,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8.呕吐

早期颅内肿瘤的患者由于肿瘤占了颅内的一部分体积,使颅内空间减小,压力增高,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从而出现呕吐的现象,常呈喷射状,一般出现在头痛头晕之后。

9.幻嗅

幻嗅是指患者的肿瘤若是位于颞叶部则很可能刺激该部位出现幻嗅现象,也就是说患者常常会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味道或者把某种气味闻成另一种气味的现象,最为常见的气味就是烧焦的味道。

10.巨人症

若患者的肿瘤是脑垂体瘤则会出现生长迅速、指端肥大、身高超过正常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巨人症。

11.停止发育

若患者的肿瘤是颅咽管瘤则会出现停止发育、性征不明显、身高矮的同时也会出现向心性肥胖的现象。

颅内肿瘤篇3

【关键词】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护理

根据颅内肿瘤的形成方式分为继发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 继发性肿瘤是指患者其他部位的肿瘤通过血液等方式转移到颅内形成的肿瘤, 原发性肿瘤是指发生在患者颅内组织的肿瘤, 两种肿瘤在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生, 且在20~50岁发病率较高, 患病率男性稍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灶性症状和颅内压增高[1]。目前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光动力学治疗以及热能治疗, 其中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 适用于肿瘤生长在颅内重要区域, 或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颅内放射治疗的重点在于护理, 现将本院收治的68例颅内肿瘤患者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颅内肿瘤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30例, 年龄12~54岁, 平均年龄42.2岁。68例患者中脑膜瘤3例, 颅内淋巴瘤6例, 脑胶质瘤13例, 脑转移瘤21例, 脑垂体腺瘤25例, 所有患者均使用放疗法进行治疗。

1. 2 术前护理

1. 2. 1 常规准备 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有效, 在放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准备, 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 并用CT对患者头部进行平扫,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确定患者满足放射治疗的条件。放射治疗要求患者的血小板不低于80000/mm2, 白细胞总数不低于3000, 体温低于38℃, 如果患者身体不满足以上情况, 应该停止放射治疗。②在开始放射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相应的处理, 要剔除放疗部位的头发, 并保持放疗部位皮肤的干燥、清洁、无损伤, 避免理化刺激。

1. 2. 2 心理护理 积极健康的心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 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也要保证患者的心情积极向上。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时, 会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努力使患者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情。护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并告诉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 避免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②对患者讲解颅内肿瘤的相关知识, 并例举一些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进行治疗;③定期为患者开展一些健康讲堂, 并积极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 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1. 3 放射治疗护理

1. 3. 1 饮食护理 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常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患者的饮食量减少, 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情况,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并且要少食多餐。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和粗纤维食物, 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 忌食用一些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患者饮食困难, 可以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营养物质, 但是要注意防止造成脑水肿。

1. 3. 2 和休息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每天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等卫生用品, 同时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 保持空气流通, 为患者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 为患者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表, 并鼓励患者进行活动。由于放疗会使患者出现脑水肿病症, 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5~30°, 这样有利于颅内静脉血液回流, 减轻水肿症状。如果患者脑水肿症状较为严重, 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250 ml的20%甘露醇, 1~2次/d。

1. 3.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放疗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许多并发症, 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 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褥疮, 由于患者在放疗后, 体质虚弱, 严重者丧失了运动能力, 无法变换卧位, 如果不能及时护理, 患者的某些肌肉和组织可能因为长时间的挤压, 造成缺氧、缺血、组织坏死, 最终形成褥疮。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 并与50%的酒精对患者进行按摩, 防止褥疮的发生。②肌肉萎缩, 由于患者在长时间卧床, 缺乏运动, 会导致患者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如果不能对其处理, 会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 并帮助患者按摩肌肉和做肢体被动运动[2, 3]。③坠积性肺炎, 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使患者肺部出现充血、水肿等症状, 从而引发炎症, 一旦确定患者发生肺炎, 应该立刻对其进行治疗, 并帮助患者将痰咳出。

1. 3. 4 病情观察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是放疗过程中常出现的症状, 在放疗期间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 防止颅内压等疾病的发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①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 定时对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情况, 防止患者颅内压升高。 ②注意患者头痛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 这可能是急性颅内压升高, 如果患者呕吐但是没有头痛, 这可能是慢性颅内压升高。③观察患者瞳孔变化, 在颅内压增高早期, 患者双侧瞳孔缩小, 然后进行性扩大, 且对光反射迟钝;脑疝早期, 患者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④辨别患者呕吐性质, 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出现恶心症状, 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患者无恶心症状, 但是出现喷射性呕吐, 并伴有剧烈头痛, 这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 结果

经过放疗后68例患者中, 治愈20例, 好转4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4.12%。

3 讨论

因为颅内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界限, 加上脑组织具有许多特定功能, 手术治疗时不能多切, 所以颅内肿瘤一般采用放射治疗。放射疗法在治疗颅内肿瘤的同时, 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并伴有呕吐等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从心理、饮食、并发症的预防等各个方面加强对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 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 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燕.脑转移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3):81-82.

[2] 徐雪芳, 赵帆, 曹琦, 等.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7): 1160-1161.

颅内肿瘤篇4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施以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各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满意率较高。

结论:良好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肿瘤外科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26-01

颅内肿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垂体、脑神经等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口。手术切除是脑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术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愈后[1]。我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行颅内肿瘤切除术32例,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40.5±7.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7.5)年。28例行肿瘤全切除术,4例行次全切术,手术时间4~7h,术中出血150~600ml,住院时间20~35d。术后病理:脑胶质瘤8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7例、脑膜瘤6例、脊索瘤和三叉神经纤维瘤各1例。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癫痫发作、多饮多尿和内分泌失调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伤口一期愈合;出现尿崩症10例、电解质紊乱12例、中枢性高热2例和意识障碍1例;31例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脑肿瘤患者一般神志清楚,加上肿瘤部位比较特殊,极易产生心理障碍,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至关重要[2]。护士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开展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其次,介绍主治医生的资历,成功开展手术的经验,消除患者对手术风险的担心。最后,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给患者鼓励、帮助和关心,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①完善术前检查。如常规测定凝血四项、血型鉴定和备血等。②术区皮肤准备。由于头皮的皮脂较多,如果清洗不到位,容易导致术后感染。我们对在术前3~4天对患者进行头皮准备,每日清洗1次;手术前4h备皮后戴无菌帽。前额部手术应将眉毛剃掉,颅后窝手术应将颈部和肩部皮肤清洗。③胃肠道准备。术前1天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便秘发生;术前1天晚食用流食,术前6~8h禁食、禁饮。④其他准备。吸烟的患者,嘱其戒烟,可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入睡困难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2.2术后护理。

2.2.1安置。患者未清醒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防止误吸;患者清醒后,如无禁忌症,则头部抬高15~30o,垂体瘤经蝶手术者床头可抬高40~50o,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可以减轻脑水肿和改善脑循环代谢。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同时要防止舌后坠,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等变化。麻醉清醒前,每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清醒后1~2h观察记录1次。如血压过高、心率快、恶心呕吐等,可能出现颅内压高;神志、瞳孔是反映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状态和颅内疾病的重要标志,如出现意识由清醒转入昏迷、瞳孔不等大等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和渗血情况发生,并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和干燥。

2.2.3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管、创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等),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和阻塞,记录引流液量、性质和颜色等。引流管固定通畅,高度为10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手术后1~2天引流的脑脊液为血性,然后逐渐转为无色、透明,如颜色加深,则有颅内出血可能;如浑浊,提示有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2.2.4饮食护理。患者如果能够进食,应鼓励其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先给予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或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应尽早鼻饲,我们在术后3~5h开始。不能进食者,通过静脉给予足够的能量。

2.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①中枢性高热。术后每2h测量一次体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我们一般将室温控制在18~24℃ 。如过患者出现高热,要及时查明原因,体温38℃以上者,给予退热药物、物理降温。神志清楚能自行饮水者,鼓励多饮水,并静脉追加液体。一般不使用冬眠药物,否则可以影响对患者意识状态、咳嗽反射和口渴反应等方面的观察。②尿崩症。准确记录24h内液体出入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测量尿量时应使用硬性容器,每小时尿量不应超过250ml。早期轻度尿崩时,适当补充水分。应用抗利尿激素时,要监测电解质,2~3次/d,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和补充水分的速度。③电解质紊乱。控制水和电解质紊乱是脑肿瘤患者术后的关键。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类型有低钾、高钠、高氯、低钠和低氯血症等,术后每12~24h抽血检查电解质一次,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如低钾时,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何腹胀等。如果化验结果出现异常,应全面分析,寻找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3]。

3出院指导

再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的情绪,积极面对现实,鼓励重返工作岗位。如果存在有肢体运动障碍,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实现生活自理。定期来医院检查,配合后期治疗,如各种胶质瘤、垂体瘤患者,需放射治疗[4]。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6―267

[2]彭亮.颅内肿瘤83例围术期心理健康教育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09)

颅内肿瘤篇5

颅底肿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开颅和经颞侧、面部或颈部切开的手术入路,不仅创伤大,且需要触动并牵拉脑组织,或者牺牲入路途径中一些重要的结构如面神经和面迷路等,造成面瘫和永久性听力丧失等后遗症。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施行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85例,实施围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施行鼻内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85例,男52例,女33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3岁。临床表现为头痛64例,视力下降6例,颌面部麻木不适8例,颜面部外观肿胀7例。85例均行CT或MR扫描提示颅底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去枕平卧位,头部两侧放小沙袋固定,头略偏向术者侧10~20。,两手分别固定于患者的身体两侧。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访视根据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用和蔼的态度,通俗的语言,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鼻内镜辅助手术及开颅手术的优、缺点,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除心理疑虑,使其能愉快、主动地配合手术。

2.2 器械物品的准备

2.2.1 一般器械准备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常规器械及敷料1套,鼻窦手术特殊器械1套,包括各种角度筛窦钳,各种角度筛窦刮匙等,颅底手术专用器械1套。以上器械及布类均于术前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2.2.2 特殊器械准备 STORZ 0。、30。、70。目镜各一支,纤维导光束、摄像头、鼻科手术磨钻、双极高频电刀笔。该类器械均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乙酸低温等离子灭菌备用。

2.2.3 仪器的准备 内镜监视系统1套,包括进口冷光源机、显示器、摄像仪。动力系统包括鼻窦自动切割器及鼻科手术磨钻主机各一。另备吸引装置两套,托盘一个,器械台两个,双极高频电刀1台。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3.1.1 术晨由巡回护士迎接患者,并按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单的内容认真核对。正确无误后把患者送入手术间,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在麻醉诱导后为患者保留导尿管。

3.1.2 根据主刀医生的站立位置及要求摆放各仪器,一般把内镜监视系统主机摆放在患者头部的前方,鼻科手术磨钻主机、高频电刀摆在患者足部的下方,脚踏开关置术者的左脚前方,连接好各仪器的电源,检查仪器的功能,确保术中正常使用。手术器械台摆在患者右侧,另一器械台置于患者头顶侧。

3.1.3 及时供应手术台上所需各种无菌物品,并协助手术医生连接好各仪器设备,再次检查机器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1.4 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中巡回护士应尽量避免离开手术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出血量,防止并发症发生,随时确保患者术中安全顺利。

3.2 洗手护士配合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物品,协助医生进行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配好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ml(加入0.1%盐酸肾上腺素1ml×3支),沾湿1/2片脑棉片,填塞鼻腔,收敛鼻黏膜。将腔镜器械与一般器械分开放置,排列整齐,妥善固定,避免碰撞损坏器械。密切关注医生的手术进度,备好各种长度的脑棉片,保持吸引通畅,注意各精密器械的术中保养,使处于功能状态。手术配合默契,避免造成忙乱而影响手术配合质量。

3.3 术后工作手术结束后,关闭仪器,撤去腔镜等用物,协助医生填塞鼻腔,准确计算出血量,液体出入量等,及时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各项内容,带齐患者的物品、资料,与麻醉师一起送患者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并做好交班。术后第2-3天回访,征询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利改进工作。

4 体会

4.1 确保手术中仪器的正常运作 由于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部位较深,术野可操作范围小,不能直视,术中使用的仪器、器械较多,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尤为重要。准备好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仪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2 预防术中大出血 手术室护士应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紧密配合,预防患者术中大出血。备齐各种止血材料如速即纱、明胶海棉、膨胀海棉等。采用鼻窦自动切割刀、鼻科手术磨钻等动力工具,缩短手术时间。协助麻醉师实施控制性降压,减少出血。术中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的尿量,评估出血量,防止术中大出血或血压过低造成肾功能衰竭,必要时协助麻醉师输血。

颅内肿瘤篇6

方法:对1例外伤致恶性脑膜瘤出血误诊为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法医病理学分析,阐明患者死亡机制及误诊原因。

结论: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脑膜瘤出血,易造成误诊,应结合外伤史及体格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不明确的应随访病情并建议行核磁共振检查。

关键词:头部外伤颅内血肿误诊法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78-01

1案例

1.1简要案情。杨某,女性,63岁,某年11月22日因“头部外伤后头痛、恶心十天”就诊甲医院。查体:意识清,精神差。头颅无畸形,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鼻腔及口腔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查颅脑CT片示:左侧额顶叶血肿。11月23日CT片示:左额叶脑挫伤。伤后7周在当地对杨某的损伤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结论为左侧额顶叶血肿与外伤有关系,意见:伤情属重伤。次年3月20日患者因“进行性右侧下肢无力10日余”就诊于乙医院。查体:神志清,感觉性失语,头颅无畸形,正常大小,双瞳圆形,光反射存在,眼球无震颤,无舌面瘫,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颅脑CT片示:左侧额叶占位。患者于3月27日死亡。

1.2尸体检验。脑重1200g,蛛网膜下腔未见明显出血及炎性渗出物。右大脑额叶近脑表面可见一球形肿物,大小4cm×6cm×4cm,切面灰红色。其余脑实质未见出血、坏死,脑室未见扩张,脑底动脉散在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病理学检验:脑膜及脑实质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未见出血及炎细胞渗出,脑实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小血管周隙增宽。桥脑部分区域出血。其余脑组织未见出血。脑内肿物见大量肿瘤细胞,间质少,瘤细胞多呈长梭形,核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部分瘤组织出血、坏死。鉴定意见:大脑恶性脑膜瘤;脑淤血水肿;脑动脉粥样硬化症。

2讨论

关于颅内肿瘤出血的机制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肿瘤新生血管脆性增加;脑血管被肿瘤侵蚀;肿瘤生长过速;发生缺血性坏死和肿瘤栓子所致出血性梗塞等。另外,凝血机制障碍也是肿瘤出血的原因之一[1-3]。神经胶质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颅内肿瘤,能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内出血形成血肿而致脑瘤卒中,易与脑血管病误诊。本例死者在脑肿瘤所致的血管病理改变基础上,加上颅脑外伤,使上述病变血管破裂而成脑内血肿。

颅内肿瘤出血后的CT表现,成人多表现为脑内血肿,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的肿瘤结节[1-4]。但在部分患者,发病时CT表现也可不典型,仅表现有脑内血肿,而无瘤结节的征象,这可能与血肿压破推挤肿瘤有关。本例死者头部外伤前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故使瘤卒中后的症状与头部外伤相混淆,而CT只表现为颅内血肿,因此,临床误诊为外伤性颅内血肿。

为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外伤史,同时要做到详尽的体格检查。根据调查,本例死者所受脑外伤较轻,表现为较小的头皮血肿或者局部头皮挫裂伤,此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到颅内原发疾病发作引发颅内血肿的可能性,同时认真分析伤后颅脑CT扫描资料,对患者病情变化动态追踪随访,当其症状、体征按初诊疾病治疗无效时,要进一步行MRI扫描等相关检查。及时选择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也将是进一步避免该类误诊误治的根本性关键措施[5,6]。

参考文献

[1]Okuno S, Touho H, Ohnishi H, et al.Falx 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acute subdural hematoma:caser report[J].Surg Neurol,1999,52(2):180-184

[2]Ogun SA, Oluwole O, Ogunseyinde AO, et al.Misdiagnosis of stroke- 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 study J.West Afr J Med,2000,19(l):19-22

[3]Paueksakon P, Parker JR, Fan X,et al.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infancy discoveredafter head trauma J.Pediatr Neurosurg,2002,36(1):33- 36

[4]Lefranc F, Nagy N, Dewitte O, et al.Intracranial meningiomas revealed by non-traumatc subdural haematomas: a series of four cases[J].ACta Neurochir(wien),2001,143(10):977-983

颅内肿瘤篇7

颅内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20~50岁是脑肿瘤的多发期,其发生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40岁后开始逐渐下降。目前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1]。术后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颅内肿瘤患者更快康复。本研究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对其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颅内瘤患者150例,排除严重基础疾病或二次颅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50.22±7.91)岁,其中室管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3例,胶质瘤22例,脑膜瘤38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52.46±8.02)岁,其中室管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瘤30例,X膜瘤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颅内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禁忌与注意事项,并进行遵医嘱给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包括措施如下:①成立医护协同小组:医生与护士对应成组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即一组医生与一组护士护理一组患者。②进行医护联合查房:护士及时准确向对应医生进行患者病情症状及要求的汇报,医生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的护理方法[2]。③心理干预: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具会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才去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称呼,以增加亲切感;当患者觉得自卑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来缓解情绪,放松心情;指导患者可以通过倾诉等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压力,与医务人员交流,并开导患者[3]。④用药指导:由对应的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品种、剂量、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指导,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规避。⑤术后情况跟踪随访记录。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对两组颅内肿瘤患者的将两组患者的HPHQ-9评分与GAD-7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PHQ-9评分与GAD-7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肿瘤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指脑本身有占位现象出现,而继发性指在非原发性基础上由其他病变部位通过血液转移引发的颅内占位。一旦占位形成,将导致脑组织受压迫、颅内压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外科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康复[4]。医护一体化护理的特征是医生护士协作,共同护理,与患者充分沟通,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与医护人员信息沟通,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的护理新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脑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PHQ-9评分与GAD-7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颅内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剑英,管晓萍,张利岩等.颅内肿瘤患者亲属照顾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2):71-73.

颅内肿瘤篇8

【关键词】 神经内镜;钦激光技术;颅内肿瘤

临床对颅内肿瘤患者治疗中, 应当采用有效的临床治疗对策, 针对患者病症积极治疗, 应用合理治疗方案, 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病疗效。以下本篇就对本院从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6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分析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以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从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60例颅内肿瘤患者,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符合颅内肿瘤诊断标准[1], 患者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5.3±4.1)岁;且患者中均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并排除先天性疾病、心肝重要器官疾病;然后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各30例, 其中试验组女12例, 男18例, 平均年龄(45.3±4.2)岁;对照组中女14例, 男16例, 平均年龄(45.3±4.2)岁,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中, 应用钦激光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 针对病情, 对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进行治疗, 首先应定位病变部位作开孔点, 并“+”形切开硬脑膜置入神经内镜, 采用钬激光技术分块切除肿瘤, 并在术后置引流管。最后,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 3 疗效评定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全切除率、出血情况以及术后癫痫发生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的试验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颅内肿瘤患者中, 试验组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后症状得到很大改善, 试验组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13例;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颅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改善情况, 见表2。

3 讨论

据悉, 颅内肿瘤治疗中,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钬激光手术, 在神经显微内镜引导放大作用下, 通过遥控激光束对颅内肿瘤进行切割汽化, 可以彻底清除病灶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治疗颅内肿瘤中, 应该针对患者病情,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 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较淡出钦激光治疗有很好的临床优势,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率高, 术后发生癫痫几率低, 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颅内肿瘤患者治疗中, 应针对患者病因采用合理治疗方案, 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 较常规钦激光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仅提高治愈率, 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形成, 使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颅内肿瘤篇9

[关键词] 3.0T磁共振弹力成像;继发性颅内肿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9.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4-0104-02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secondary intracranial tumors

ZHOU Xun SHAO Guoli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secondary intracranial tumors. Methods Selected 87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and they were all of brain metastases. All patients diagnosed through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normal MRI, and then by surgery or biopsy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Compared brain metastases detection accuracy of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normal MRI. Results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tche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MRI,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cy level was also better than normal MRI (P < 0.05). Conclusion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n stretch secondary brain tumors make an accurate judgment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3.0T elas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condary intracranial tumors; Application value

颅内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近些年诊断及影像技术的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颅内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是指来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多来源于肺和乳腺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6%~7%,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目前对继发性颅内肿瘤的准确定性、定位、定数并确定恶性程度对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3.0T磁共振弹力成像技术应用于颅内转移瘤的应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肿瘤术前患者87例,其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23~65岁,平均(42.5±5.5)岁,主要以颅内高压、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就诊,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有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其中肺癌32例,乳腺癌40例,其他15例。排除所有炎症、良性占位病变、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及其他原因导致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取常规,使用Siemens公司3.0T MRI成像系统,常规行轴位、矢状面和冠状位扫描,记录患者的诊断结果,然后再使用弹力成像技术进行分析,所有的图像均经过两名放射科医师(从事体部磁共振诊断5年以上)分别阅片,定性诊断意见不一致时请高一级医师阅片,得出最后结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转移程度确定恶性程度,确定其为转移瘤是根据病理检查的癌细胞的类型与原发病灶的癌细胞类型相符。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的成像结果

通过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进行诊断,可以清晰地检测转移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弹性差别,使诊断结果更加清楚,见封三图7。

2.2 普通MRI和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颅内继发肿瘤的诊断比较

所有患者经过普通MRI扫描诊断后,87例肿瘤患者诊断70例为转移瘤,确诊率为80.5%,而3.0T磁共振弹力成像诊断87例患者中82例转移瘤患者,确诊率为94.3%,提示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MRI(P < 0.05)。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的磁共振技术对于颅内继发肿瘤的诊断比较

2.3 普通MRI和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颅内继发肿瘤的恶性程度的诊断比较

普通MRI对低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为66.67%,明显低于3.0T磁共振弹力成像对低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P < 0.05),两种磁共振技术对于高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的磁共振技术对于颅内继发肿瘤的恶性程度的诊断差异[n(%)]

3 讨论

磁共振弹力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根据组织硬度弹性来判断组织性质的无创伤性“影像触诊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不受诊断部位的限制对组织的弹性进行客观、机器化及定量的诊断[1]。因为不同的组织类型或者不同阶段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弹性,因此利用对组织弹性的变化来诊断病变现在是一项研究的热点,脑组织的弹性模量具有很高的诊断潜能,因为它可能与一些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脑积水、脑肿瘤以及多发硬化等均可能会引起脑组织弹性的变化,磁共振可以对脑组织的弹性模具进行定量测量,而超声无法达到这种效果[2]。

颅内肿瘤是一种原发或者继发的颅内占位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不断提高,仅次于肺、胃、乳腺及食管的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5%。其中继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肿瘤一般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约占颅内肿瘤的6%~7%,大多来源于肺及乳腺的肿瘤[3],可以单发或者多发,病理显现为结节状或弥散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颅内炎性反应、脑水肿、颅内高压及相关的神经症状。目前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主要是影像学手段,临床上要求影像学能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数目和性质,目前主要的手段为CT和MRI,很多研究显示对于肿瘤的诊断MRI的效果要明显优于CT。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主要是1.0T和1.5T,3.0T是临床上应用的最高场强磁共振,与1.0T和1.5T磁共振相比,明显提高了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因此成像质量更好,就颅脑肿瘤的诊断而言,其采用标准头部线圈,与中低场强磁共振相比,视野明显增大,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增高、磁敏感更精确、血管的成像质量也大大改善,其对于脑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4,5]。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技术根据其诊断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加权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磁共振弹力成像、磁共振张量成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等[6],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对患者颅内疾病进行诊断。本研究主要采用磁共振弹力成像。

对于颅内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原发病灶的存在及使用适当的方法确定颅内肿瘤的来源,断定颅内肿瘤是来源于本来存在的原发病灶还是在颅内自发产生的颅内的原发性肿瘤[5]。我们使用两种磁共振技术对于本研究的所有病例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普通MRI扫描诊断后,87例肿瘤患者诊断70例为转移瘤,确诊率为80.5%,而3.0T弹力成像技术诊断87例患者中82例转移瘤患者,确诊率为94.3%,提示3.0T弹性成像技术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普通MRI(P < 0.05),而且普通MRI对低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为66.67%,明显低于3.0T弹力成像技术对低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P < 0.05),两种磁共振技术对于高度恶性转移瘤的诊断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利用人体的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弹力的理论,对颅内的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根据其与原发性肿瘤的弹性的相似性从而断定颅内转移瘤的存在,可以大大地提高对于颅内外源性肿瘤的诊断率,而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变化,肿瘤组织也呈现不同的弹性,从而也可以大致地确定外源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临床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治疗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7]。

综上所述,3.0T磁共振弹力成像技术是影像技术的一个新的阶段,其可以大大提高对于颅内转移性肿瘤的诊断率,并且能很好地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和治疗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Kousi E,Tsougos I,Tsolaki E,et al. Spectroscopic evaluation of glioma grading at 3T: the combined role of short and long TE[J].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2:546171.

[2] 姚田岭,邢健,张晶,等.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性病变的应用现状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2):81-82.

[3] 刘茜玮,谢晟,王武. 磁共振弹性成像[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0):11-18.

[4] 王红,马景旭,贾文霄,等.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J]. 磁共振成像,2012,3(2):136-140.

[5] 胡鸿博,刘鹏飞.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J]. 磁共振成像,2011,2(2):118-122.

[6] 姚磊,陶陶,骆慧,等. 3.0T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在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江苏医药,2013,39(12):1442-1445.

颅内肿瘤篇10

【P键词】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内肿瘤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3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指对颅内某一具有局限性的病灶靶区应用大剂量高能射线聚集后使其损毁, 而病灶靶区外邻近正常组织则不受累及, 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类似, 不仅能减少患者颅脑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及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而且在颅内肿瘤治疗方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 良恶性颅脑占位性病变局可使用。目前, 临床上对于立体放疗中应用的γ刀治疗精度、应用剂量及最佳使用范围争议较多, 需医师在掌握患者临床表现, 结合病情需求等相关情况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2, 3]。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4月~

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4例颅内肿瘤患者,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段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4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4例颅内肿瘤患者, 男189例(66.55%), 女95例(33.45%),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0.51±10.68)岁, 肿瘤病灶大小10~45 mm, 卡氏(KPS)评分55~90分;胶质瘤Ⅰ级26例(9.15%), 胶质瘤Ⅱ级35例(12.32%), 胶质瘤Ⅲ级40例(14.08%), 胶质瘤Ⅳ级32例(11.27%), 垂体瘤40例(14.08%), 脑膜瘤35例(12.32%), 松果体区肿瘤33例(11.62%), 听神经瘤27例(9.51%), 其他肿瘤16例(5.63%)。

1. 2 方法 患者均采用γ刀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以60Co作为放射源, 由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ET-Luna-260月亮神全身伽玛刀, 60Co放射源42个, 呈扇形放射性排列, 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孔径, 用CRW定位头架, 个体性设计制作的头模及牙模, 保证定位头架与患者头部重复定位次数不变形至少30次, 经三维放射治疗方案设计、制定及验证后方可治疗:胶质瘤Ⅰ~Ⅱ级分次3~6次, 6~10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0%, 胶质瘤Ⅲ~Ⅳ级分次6~12次, 3~6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85%, 垂体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90%, 脑膜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5%, 松果体区肿瘤分次6~12次, 3~6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0%~85%, 听神经瘤分次3~8次, 5~8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75%~90%, 其他肿瘤分次6~10次, 5~7 Gy/次, 边缘计量曲线为65%~85%[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5, 6]进行判定。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明显变化(NC)、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脑水肿及放射性脑组织坏死、放射性颅神经障碍或器质性损伤。

2 结果

所有受试者随访1~5年, 平均随访(2.55±0.82)年。28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237例(83.45%)。胶质瘤Ⅰ级26例, CR者14例(53.85%), PR者9例(24.62%), NC者3例(11.54%),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26/26);胶质瘤Ⅱ级35例, CR者20例(57.14%), PR者11例(31.43%), NC者4例(11.43%),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35/35);胶质瘤Ⅲ级40例, CR者16例(40.00%), PR者15例(37.50%), NC者5例(12.50%), PD者4例(10.00%), 1年生存率77.50%(31/40);胶质瘤Ⅳ 级32例, CR者4例(12.50%), PR者20例(62.50%), NC者5例(15.63%), PD者3例(9.38%), 1年生存率75.00%(24/32);垂体瘤40例, CR者13例(32.50%), PR者23例(57.50%), NC者4例(10.00%), PD者0例, 1年生存率100.00%(40/40);脑膜瘤35例, CR者4例(11.43%), PR者25例(71.43%), NC者4例(11.43%), PD者2例(5.71%), 1年生存率82.86%(29/35);松果体区肿瘤33例, CR者19例(57.58%), PR者9例(27.27%),

NC者5例(15.15%), PD者0例, 1年生存率84.85%(28/33);听神经瘤27例, CR者6例(22.22%), PR者16例(59.26%), NC者5例(18.52%), PD者0例, 1年生存率92.59%(25/27);其他肿瘤16例, CR者4例(25.00%), PR者9例(56.25%), NC者3例(18.75%), PD者0例, 1年生存率81.25%(13/16)。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75例(26.41%), 其中Ⅰ度31例(41.33%)、Ⅱ度25例(33.33%)、Ⅲ度19例(25.33%);放射性颅神经功能障碍16例(5.63%);放射性脑组织坏死13例(4.58%)。

3 讨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最初由国外神经外科专家提出, 是指针对颅脑占位性病变将大量放射线聚集后一次或分次放出, 可使靶区出现大分子化合物结构与细胞结构被破坏, 从而因此细胞核酸、DNA以及白等被破坏, 从最大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 并且使靶区中心与边缘处存在明显剂量剃度变化, 从而保护靶区边缘紧邻正常组织[5]。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γ刀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肯定。60Co源(γ刀)应用率越来越高, 通过微创立体定位框架或个体性设计制作的头模及牙模, 保证定位头架与患者头部定位, 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定位精度良好, 多经单次照射治疗, 中心精度甚至达到0.1 mm, 具有半封闭治疗空间[7-9]。据文献报道[10-13], 头部γ刀最初应用于临床时, 仅用于治疗头部占位性病变, 目前在临床上γ刀治疗头部最适合直径

总之,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刘力华, 王轩, 夏廷毅. 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成人脑干胶质瘤近期疗效观察. 山东医药, 2013, 53(43):48-49.

[2] 吴建珩, 李晓辉, 单峤, 等. 放射性脑病的临床与MRI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22):75-77.

[3] 吴高峰, 雷进, 吴娜娜, 等. 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978例临床分析. 四川医学, 2016, 37(5):542-544.

[4] 赵东亮. 伽马刀治疗颅内肿瘤的30例临床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3(2Z):215-216.

[5] 余少雄, 尹勇, 刘泽. 依达拉奉在颅内肿瘤γ-刀术后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36):130-132.

[6] 李春田, 菅青, 马明, 等. 伽马刀治疗脑干肿瘤的疗效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3):116.

[7] 黄润生, 钱伟, 房景玉, 等. 伽玛刀分次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 18(6):358-359.

[8] 张倩, 胡力宏, 宋旭旭, 等. 全脑放疗联合γ-刀局部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医疗卫生装备, 2016, 37(7):87-89.

[9] 翁卿吉, 吴世勇, 李建一. 颅内肿瘤伽马刀治疗术后放射性脑水肿的磁共振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18):3454.

[10] 刘守勋, 李文涛, 孟喜军, 等. 颅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陕西医学杂志, 2001, 30(8):451-453.

[11] 赵明媚, 宁, 刘伯晨. 立体定向内放疗并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效果. 齐鲁医学杂志, 2014(6):500-501.

[12] 刘才兴, 杨卫忠, 陈建乐. 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疗效分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5(1):65-66.

[13] 高永军, 冯忠堂, 孙亮, 等. 脑肿瘤的γ-刀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3):100-103.

[14] 邹跃, 张加望, 马敏, 等. 超级伽马刀治疗儿童脑干肿瘤36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0):6862.

[15] 利, 邓印辉, 梁舜尧.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疗效分析. 中国临床医生, 2003, 3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