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循环十篇

时间:2023-04-12 11:55:38

无限循环

无限循环篇1

走入该中心,浓烈的化学药品味道迎面而至。建于此处的一系列实验室,其中的任务之一是负责“长链二元酸”――这一当前极具市场前景的特殊化学品的技术更新和升级。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这一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两代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当这一技术被产业化并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之时,一系列涉及“商业利益蛋糕”切割的争夺战格外激烈。

从2010年至今,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凯赛)、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瀚霖)与微生物所之间,围绕“长链二元酸”的专利共进行了五次诉讼,其中一起为行政诉讼。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无效和署名权问题的案件共有三次,涉及专利十余个。

2011年10月下旬和11月中旬,几讼相继开庭,案由纷繁复杂,既有“停止侵犯专利署名权”的诉讼,也有要求停止“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和“侵犯独家买断专利技术”的诉讼,以及“停止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和“诋毁商业信誉”等一系列案件。

这些诉讼环环相扣,横跨北京、山东、上海等多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将“长链二元酸”这一陌生而晦涩的词汇昭示于公众。

而对垒两边,一方是回国创业的华人,一方是政策强力扶持的商人,这场纠纷是遵循市场规律与法治精神?抑或是进入“无限循环案件”怪圈?悬念待解。

谁的功劳?

长链二元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能够合成高级香料、特种尼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级剂、高级油漆、香料合成等,市场潜力极大。

根据上海凯赛获得的市场报告,长链二元酸的市场需求量在2010年为25000吨,按照6000美元/吨计算,每年可有1.5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中国科学院简报称,目前全球每年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总值超过420亿美元。

长链二元酸并非天然存在,流行于国外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化学合成法,但这种方法迄今只能生产其主要元素十二碳二元酸(DC12)。

据介绍,化学合成法以丁二烯为原料,需要经过复杂的反应步骤以及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等苛刻条件反应合成,工业生产的时候需要防火、防爆和防毒装置。这一工艺的弊端是成本高、危险系数高和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心芳(已故)提出设想并成立了专门小组,开展长链二元酸生物合成法的研究。据介绍,生物合成法最早始于欧美国家,方心芳则是中国最早介入此领域研究的学者。

所谓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特有的氧化能力,通过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氧化石油副产品正构烷烃,生产与烷烃基质链长相同的二元酸。相比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环境污染极小,且成本低,商业价值更好。

中国科学院的资料表明,1986年,微生物所研究员陈远童继承方心芳院士的工作,开发出应用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技术。陈远童告诉记者:“方心芳院士算是我的老师”。

1994年,美籍华人刘修才来华创业,通过微生物所研究员张启先结识了陈远童。生物化学专业出身的刘修才对陈远童手中的技术颇感兴趣,并于1997年成立了北京凯赛有限公司,三年后迁址上海,更名为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同年6月,上海凯赛以250万元的价格从微生物所购得DC13、DC14、DC15、DC16、DC17共五个菌种。

“在生产过程中,这五项技术的产酸率低、提取和后处理工艺不过关,并不能实现产业化。”刘修才告诉《财经》记者。

此后上海凯赛投入5亿元用于建厂和技术研发,历经五年自主研发出生产高品质长链二元酸的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2001年7月14日,上海凯赛的关联公司山东凯赛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凯赛)注册成立。

据刘修才介绍,陈远童的技术贡献局限于菌种开发,用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长链二元酸也并不是陈研发出来的。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国家已有这一技术,并开发了高产率的菌种,其中汉高公司和康宁公司的研究尤为成功,康宁的菌种甚至达到100%的转化率,远高于陈远童后来开发的菌种产率,只是因为没有分离和精制技术,无法实现在低成本条件下的工业化运用。

对于上述说法,微生物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凯赛在长链二元酸技术的产业化方面有着很大贡献,“我们对此从未否认”,但这并非上海凯赛一家之功。

在授权上海凯赛购买菌种后可自主研发并申请专利以外,微生物所还在山东淄博广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淄博广通)、南通振益热熔胶厂和中石化集团清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转化,建成了几座千吨级规模发酵工厂,年总产量超过1万吨。

知情人士表示,产业化初期,上海凯赛与淄博广通等有过价格竞争,但由于后者缺乏技术研发,很快失去了竞争优势。

上海凯赛方面表示,当时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九成,因此,这一期间长链二元酸的产业化主要技术指标大部分由上海凯赛完成。

前期裂痕

根据2000年6月双方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微生物所授权凯赛公司拥有专有技术改进后的专利申请权。

依此条款,2004年5月12日,上海凯赛将其长链二元酸生产技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种正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并于2006年12月27日获得授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这个编号为ZL200410018255.7的发明专利记载了一种正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C9~C18的烷烃或脂肪酸为底物,通过发酵法或酶法转化为相应的长链二元酸;对反应液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菌体及残留烷烃或脂肪酸,得到二元酸清液,然后进行酸化结晶,酸化结晶液再经板框压滤得到二元酸粗品;将得到的二元酸粗品通过采用刮膜蒸发、短程蒸馏装置在高真空条件下精制或采用有机溶剂精制。”

发明专利认为,这项技术“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可以作单体应用于高档尼龙、热溶胶、聚酯等材料的制备”。

上海凯赛表示,他们所拥有的上述专利技术和实施该专利的商业秘密,形成了长链二元酸的全套生产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用生物方法制备正长链二元酸,是中国在低碳领域的一项自主创新成果。这项技术是凯赛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使其成为全球唯一通过生物法制造该产品的企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也正是仰仗这一技术,上海凯赛2008年之前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50%”的业绩,进而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投资公司的青睐。

上海凯赛法律顾问管军告诉记者,在上述专利申请期间,陈远童准备参观上海凯赛的关联公司山东凯赛的生产车间。虽然专利公告中描述了技术生产方法,但是山东凯赛方面考虑到一些关键的生产环节涉及商业秘密,在专利公告中也予以了保留,因此拒绝了陈远童的要求。

上海凯赛特别强调,陈远童在上海凯赛申请上述专利前后,也申请并获得授权了多项专利,但陈的专利基本仅涉及菌种的培育,而非具体的生产方法,所以即使出现了关系上的紧张,彼时还未走上诉讼之路。

黑马杀出

托此技术,上海凯赛在国内外市场的扩张一帆风顺,直至2008年一匹黑马的出现。

当年4月,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一家名为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瀚霖)的民营企业设立,注册资金为10万元。7月30日,山东凯赛的一名副总经理王志洲突然离职,不久又带走数名技术人员。8月20日,山东瀚霖递交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增加王志洲等二人成为其股东,公司的经营范围也变更为长链二元酸的生产、销售等。此时,距王志洲书面申请离职不足30天,王在法律上仍为凯赛员工。

11月,山东瀚霖宣布开工建设1万吨长链二元酸工程项目。

2009年4月,山东瀚霖与微生物所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购买C12和C13的长链二元酸菌种以及生物发酵技术。6月,陈远童被山东瀚霖聘为生物首席科学家,并受让该公司原股东王芝珍持有的960万元出资。

由于王志洲的前高管身份,以及之前与微生物所的合作关系,上海凯赛对山东瀚霖所采用的技术产生了怀疑。

但陈远童回应,王志洲是其大徒弟,早年他将菌种、配方和工艺转让给淄博广通时,王志洲即在该公司工作,后被挖至山东凯赛。至于山东瀚霖的股份,陈远童表示对方确有承诺,但自己没见到也未分红,仅领了半年工资。2010年春天患病后,陈再未去过山东瀚霖。

微生物所一份呈报中央多个部门的简报称,该所与山东瀚霖合作的长链二元酸产业化项目总体规划为生产能力每年6万吨,总投资30亿元,计划五年内分三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9月底在莱阳正式投产。

知情人说,实际在2009年7月,山东瀚霖就已经生产出高品质的长链二元酸产品。

截至目前,上海凯赛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只有上海凯赛和山东瀚霖真正掌握了长链二元酸生物合成法的产业化生产方式。

山东瀚霖的不断壮大,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其批示:“这是一个科学原创走向产业化的成功案例,也是绿色生物过程形成新兴产业的范例……”而后,山东省领导相继视察该公司。

随之是更大的政策扶持――据其官网资料,2009年6月,瀚霖公司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示范基地;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专家组评审,列为2009年-2010年生物高新技术专项扶持产业。2010年2月,公司项目列入国家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6月入列国家火炬计划。

受到政府支持成长起来的山东瀚霖,于2010年年初公开律师函,称其对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方法享有专利权:“非经瀚霖生物和微生物所书面许可,任何企业或者个人以上述专利方法生产十二碳长链二元酸产品(DC12),均可能构成侵权”。

上海凯赛感觉到了律师函的来势,由此引发一系列诉讼。

连环诉讼未了

2010年下半年,山东瀚霖就长链二元酸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1项专利。此前2009年10月,有客户向上海凯赛反映,山东瀚霖已经开始销售与上海凯赛品质相同的长链二元酸产品。

诉讼纷争即起。

2010年5月,上海凯赛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瀚霖“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要求赔偿4500万元的损失。

诉状称,山东凯赛原副总经理王志洲任职期间负责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掌握了全部施工图纸、设备采购安装和相关技术秘密,同时与山东凯赛签有技术保密协议。

上海复旦大学分析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山东瀚霖所售卖的产品与上海凯赛极为相似。

此外,山东凯赛驻地山东济宁市公安局曾委托上海的专业机构对山东瀚霖“长链碳二元酸的生产方法”等九项专利进行了鉴定,2011年6月21日得出的鉴定报告认为,上述“九项专利的技术内容与山东凯赛、上海凯赛研发所主张的2008年7月31日前形成的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相关技术信息基本相同”。

据此,上海凯赛认为山东瀚霖产品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特征落入了其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山东瀚霖涉嫌侵权。

当年7月,山东瀚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提出申请,要求确认上海凯赛的专利无效。2011年3月23日,专利复审委裁定上海凯赛2006年12月获得授权的专利无效,理由是不具备创新性。

这一裁定导致上海凯赛山东瀚霖“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的案件,至今尚未开庭。

在2010年10月,上海凯赛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山东瀚霖,理由是山东瀚霖“虚假宣传”并对其进行了商业信誉诋毁。2011年8月20日,浦东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山东瀚霖存在“虚假宣传”,但不构成“商业信誉诋毁”。之后,双方均提出上诉,目前二审尚未开庭。

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上海凯赛专利无效期间,2010年9月份,山东瀚霖与微生物所共同向青岛市中级法院(下称青岛中院)了上海凯赛、山东凯赛等关联企业,理由是凯赛侵犯了微生物所的专利权,要求赔偿4990万元损失。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消息显示,山东瀚霖所主张的编号为ZL95117436.3的专利,系陈远童于1995年申请的一项专利。根据专利“摘要”描述: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同步发酵生产长链α、ω―二羧酸的方法,特别是高产十二碳二元酸(DC12)的方法。

“凯赛没有理由侵权使用1995专利菌种。”刘修才说。1995专利本质上就是菌种专利,山东瀚霖认为上海凯赛使用了1995专利的菌种,但微生物所卖给凯赛的五个菌种,均能产生DC12,而且其中一个菌种的DC12产率甚至高于1995专利菌种。这实际是凯赛自行研发的新菌种,然而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考虑,在申请专利时,凯赛没有选择公开这部分资料。

2011年5月,与山东瀚霖方式相同,上海凯赛亦向专利复审委提出裁定上述专利无效的申请。理由是,该专利缺乏创造性,菌种数据与陈远童之前申请的专利中的菌种差异化不大;该专利中的菌种,在上世纪80年代已由陈远童公开,不应该再申请专利;此外,该专利中菌种的保藏不合规。目前,此案已经受理,但尚未审判。

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复杂,“把凯赛的菌种和陈远童的菌种放在一起,找国际权威的研究所,一鉴定就出结果了。”但刘修才表示,可能拿不到菌种。因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就设在微生物所。这正是他认为菌种保藏缺乏“第三方独立性”的不合规之处。

上海律师斯伟江就此判断,凯赛申请陈远童专利无效一案,“比较困难”。因为陈远童申请的一系列专利,内容都较简略,缺乏对菌种特性等问题的具体描述。

无限循环案件

11月初,北京一中院又开庭审理了另外一起案件:上海凯赛诉专利复审委和以山东瀚霖为第三人的行政诉讼,因其“复审程序中的瑕疵,以及对技术认定的合理性问题”,要求撤销对上海凯赛专利无效的决定。

微生物所与山东瀚霖合作后,还曾申请了11项专利,署名人分别有微生物所所长黄力、副所长刘双江、研究员陈远童、山东瀚霖法定代表人曹务波、股东王志洲以及微生物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主任傅深展等。2011年3月,黄力、刘双江等人撤销了对其中六项专利的署名。

故,2011年6月,上海凯赛还向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上述人员侵犯了真正署名人的权利,理由是上述人员剽窃了上海凯赛的技术成果。该案已于今年10月下旬开庭,目前尚未宣判。

一起起连环诉讼远未结束,或可能循环往复。上海律师斯伟江表示,这是专利无效诉讼中一个存在了十几年的怪圈。

专利复审委是一个副部级的单位,在《关于开展专利审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最高法院明确规定了在专利无效诉讼中专利复审委的被告地位。

但斯伟江律师介绍,法院判决后,真正的纠纷仍然无法解决,因为法院只能作出专利复审委专利无效决定的撤销判决,无法作出专利是否有效的判决。最终仍需由专利复审委在撤销判决生效后,重新进行审查。

在新的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可以作出与上次审查不同的决定,也可以与上次完全一致。双方当事人若不服新决定,可再提行政诉讼。若法院再次判决撤销其决定,那么新一轮专利无效审查又行展开,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无穷。

无限循环篇2

"茹,晚上我在河堤等你."他丢下这样一句话,茹愣了,虽然讨厌,但茹还是去了.

河堤晚上很静,只有我们两人站着.

他先开了口:"我喜欢你."

茹习惯了:"恩."

他接着说:"我不知道世界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了无生趣,只有看到你的那一刻我才感到安慰,才想到该做些什么."我静静地看着河面.他突然拉住茹."难道你一点都不喜欢我吗?"

"放开我!"茹想甩开他的手,可是,那家伙的眼神好怪哦,好吓人."你先松手!我就是不喜欢你,讨厌你,行了吧!"

他有些无奈地垂下双手,但依然紧紧盯着茹:"我是真的真的喜欢你,可是你呢,却把我的心践踏得面目全非,既然你这么讨厌我,那我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再见!"

他轻轻地拍了拍茹,眼神里充满了伤感.

如果他现在转身就不要回头,千万不要看见茹流着泪的脸.

果然他没有回头,一直跑,一直跑.

"茹."是好友静,"对不起,我不小心听见他和你……"

茹点点头.

"想哭就哭吧."静把手搭在茹的肩上.

茹故作轻松地笑笑:"呵,那有人要哭,谁说我要哭了……静,可不可以借你的肩靠一下?"

无限循环篇3

"你不要再跟着我了好不好?"茹气冲冲地停下来."你要再跟着我,我就买块豆腐砸死你!"

扬低下头,停在原地.

呼!终于甩掉了这个家伙,好累,旁边怎么怪怪的……茹抬头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几个小混混手里拿着木棒奸笑着.

"妹妹,借点钱用用!"他们慢慢走近.

茹迅速扫向四周,小巷了一个人都没有!

一个小混混把茹推倒在墙边,开始翻茹的包.

"救命啊!"茹放声大叫:为什么我要甩掉扬,他怎么就走了>扬,救我!

"放开她!"是扬的声音,茹下意识的一回头,他帅帅的脸显得很刚毅.他走上前:"放手!"混混放开茹,用一种挑衅的语气说:"呀,我好怕怕呀,想英雄救美,兄弟们,上……"

后来,茹的脑袋几乎一片空白,只记得扬受伤了,他们跑了.

扬站起来,抹了抹嘴角的血,又摔倒在地上,茹跑过去扶他坐起.他说:"对不起,包还是……"

无限循环篇4

关键词:1、数学理论为什么1+1=2,2、哲理整性质,3、哲理整小数4、广义整数,5、有限不循环小数,6、有限循环小数,7、最大分数单位1/2,8、小数单位,9、最大小数单位——0.5等等

1、数学理论为什么1+1=2(1+1=2的基本原理、道理、哲理是什么?):

纯粹数学理论上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那就是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换言之,纯粹数学在理论上根本无法承认和接受2是数学公理,因为奇数不能被2整除自身就是科学根据与铁的事实,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如此理论太绝对了,已经给纯粹数学的理论造成了不可思议,奇数不能被2整除、能不能以其他方式被2整除?值得深思、探讨、探索——不能还停留在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玄学的理论水平上,要深化理论认识,…。

为什么1+1=2,本文回答既简单又深奥: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却着实能被2哲理整除,奇数与偶数相反相成对立统一,1+1=2是数学首要公理,1+1=2蕴涵着深刻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啊!它真的既简单又深奥,它简单的表面上看似是小学生的基本知识,然而其道理深奥地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如此道理、哲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与接受,更不是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知识,...!

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却着实能被2哲理整除,奇数与偶数不仅存在着对立性,而且还存在着共性和同一性,即异中之同,差异中的共性,…,

其一:奇数不能被2整除却着实能被2哲理整除就是指奇数与偶数的异中之同,差异中的共性与同一性,

其二: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就是指奇数与偶数的差异性、排斥性、对立性,

因此说,奇数与偶数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奇数与偶数二者存在着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揭示着2是数学公理系统的首要公理,这是世界观的认识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方法论,如果玄学,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理解、接受它,如此真理说不清、理还乱、但是它的庐山真面目就是如此,无法更改,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需要“跳出庐山看庐山”,要摆脱两千多年玄学的严重束缚,…。

为什么1+1=2不是指数论的“1+1”,为什么1+1=2?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绝对值1+1=2与数论的“1+1”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如果把素数2看作偶素数,那么数论的“1+1”是指大于等于6的偶数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歌德巴赫猜想,无需奇素数,本文素数就是指奇素数3,5,7,11,13,17,19,23,……,…,数论的“1+1”它是绝对值的特殊公理,数论的“1+1”与绝对值的1+1=2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一脉相承,在绝对值1+1=2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蕴涵着数论的“1+1”,数论的“1+1”是数值逻辑公理系统偶环节上的特殊公理,换言之、数论的“1+1”也是数学公理(例如:6=3+3,8=3+5,10=3+7,12=5+7,14=3+11,16=5+11,18=3+15,……,无穷无尽)拥有客观存在性,并非被摘取下来才拥有真实性、摘取不下来就非真实性和非客观存在性,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模棱两可、这背离了数学(逻辑)排中律,…。

虽然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命题没有被数学专家毕了、依然被人们研究着,但传统的素数“筛法”,此路不通已失去了昔日辉煌,…。

2、自然数与正整数、单位“1”与自然“1”:

1+1=2是科学抽象的、1+1=2以及正整数是相对于广义的单位“1”而言,单位“1”的含量绝对统一,1+1=2并非自然“1”的意义,事实上自然数与正整数既有差异又有联系,自然数是相对于自然“1”而言,正整数是相对于单位“1”而言,正整数是把自然数提升到了抽象的科学高度,由于自然数、时常因单位“1”不统一、“含金量”不一致,如果对自然数直接进行运算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正确、有时有偏差,我们人类是聪明智慧的,有了数学的广义的单位“1”、正整数,消除了自然数的局限性,…。

3、哲理整小数以及哲理整小数的双重性质(或哲理整分数和哲理整分数的双重性质):

小数0.5,1.5,2.5,3.5,4.5,5.5,6.5,......,的绝对值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哲理整性质、其二是普通小数性质,哲理整性质是指小数0.5,1.5,2.5,3.5,4.5,5.5,6.5,......(注:它们的小数部分均为0.5,只涉及到0.5也可以、也足以)的绝对值比其他普通小数的绝对值整装、…、本文将它们的这一特性简称为哲理整性质(相对整),因为1/2是最大分数单位,则0.5是最大小数单位,因此0.5拥有哲理整性质,它地地道道、的的确确客观存在着,我们的认识迄今为止还未意识到,如此道理、哲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接受,唯恐越看越不明白,令人意乱、劳神,...。

哲理整小数:本文将小数0.5,-0.5,1.5,-1.5,2.5,-2.5,3.5,-3.5,……,…和它们的哲理整性质(相对整)统称为哲理整小数,务必明确的说明,哲理整小数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哲理整性质、其二是普通小数性质,…。

哲理整分数:本文将分数1/2,-1/2,3/2,-3/2,5/2,-5/2,7/2,-7/2……和它们的哲理整性质统称为哲理整分数,哲理整分数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哲理整性质、其二是普通小数性质,…。

普通小数:不包含哲理整小数在内的小数简称为普通小数。

普通分数:不包含哲理整分数在内的分数简称为普通小数。

4、1/2和0.5哲理整性质的科学依据:

分数拥有分数单位,数学教科书应该明确指出1/2是最大分数单位,1/1不是最大分数单位、是整数分数,1/1=1依然体现整数性质、是一个特例,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小数单位,数学需要向前发展提出小数单位、最大消暑单位,要明确指出最大小数单位是“0.5”,而且为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提供客观科学依据,才更符合数学的客观实际!单凭直觉,最大分数单位1/2和最大小数单位0.5还未体现出其真正数学意义,最大分数单位和最大小数单位在本质上体现哲理整性质才是其真正的数学意义,这是如何对待数学真理的重大认识问题,并非可有可无,可无必然是一个数学错误,1/2和0.5的哲理整性质是微小微妙、微乎其微的变化、微不足道的差异性,若不仔细认真观察很难被人们发现,形而上学排斥它、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接受它,有理难辩啊,难!真的很难!不仅如此还会遭人讽刺、挖苦等等,…。

关于分数和小数:分数单位1/2,1/3,1/4,1/5,1//6,1/7,1/8,1/9,1/10,…对应下的小数应为小数单位,例如:1/2=0.5,1/3=0.333….,1/4=0.25,1/5=0.2,…,1/10=0.1等等,….。

哲理整性质的来龙去脉: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派生子集合,0.5,1.5,2.5,3.5,4.5,5.5,6.5,……,…从系统发展变化中分化出来,占据整数的位置充分地十足地体现其哲理整性质或者说体现其相对整性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为其提供科学依据;最大分数单位1/2、最大小数单位0.5也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才能够发现0.5,1.5,2.5,3.5,4.5,5.5,6.5,……(1/2,3/2,5/2,7/2,9/2,11/2,13/2,……)拥有哲理整性质,单凭直觉无从谈起,单凭直觉只能看到最大分数单位和最大小数单位,…。

能被2整除的是偶数,…,整数0,1,-1,2,-2.,3,-3,4,-4,5,-5,……,…为偶数能被2整除提供科学依据举世公认,…。

为了便于理解接受也可以首先把0.5,-0.5,1.5,-1.5,2.5,-2.5,3.5,-3.5,……,…暂时将它们看作哲理整数(相对整数),哲理整数为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哲理整数指小数0.5,-0.5,1.5,-1.5,2.5,-2.5,3.5,-3.5,……,…的绝对值比其他普通小数的绝对值整装——因为0.5是最大小数单位,与整数形成异中之同,差异中有共性,数学与哲学将这一特性简称为哲理整性质(相对整)——哲理整数(相对整),但是理解接受以后:绝对不能忘记了哲理整数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一是拥有普通小数性质、二是拥有哲理整性质,只承认它们的小数性质认识是片面的,只承认0.它们的哲理整性质认识是片面的,…。

事实上只有把哲理整数统称为哲理整小数体现双重性质才更确切、完整、正确,…。

5、有理数系数值逻辑公理系统(就不展开叙述了):

{[0~1]}1{[1~2]}3{[2~3]}5……,…(此结构式上下交错对应不能散开)

[0.1~1.5]}2{[1.5~2.5]}4{[2.5~3.5]}6……,…

第1环节:1∑{[0~1]}=∑{[0~1]},

第2环节:2∑{[0~1]}=∑{[0.5~1.5]},

第3环节:3∑{[0~1]}=∑{[1~2]},

第4环节:4∑{[0~1]}=∑{[1.5~2.5]},

第5环节:5∑{[0~1]}=∑{[2~3]},

第6环节:6∑{[0~1]}=∑{[2.5~3.5]},

……,…,

∑{[0~1]}意指0与1之间的基数之和,它是集合族、有无穷个子集合或有无穷个数组,其他依次类推,符号:意指派生子集合,很显然,在系统数值逻辑运算过程中,小数0.5,1.5,2.5,3.5,4.5,5.5,6.5,……从系统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分化出来,占据整数位置,充分体现其哲理整性质,即派生子集合,为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提供科学依据,蕴涵着完整的数值运算规律,数论、集论、算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蕴涵着完整数学公理2,3,4,5,6,7,8,9,10,11,12,13,14,15,16,……,…。

潜无限给数值逻辑奠定基础并给作科学指导,潜无限排斥实无限,…。

实无限只能给数理逻辑奠定基础,如何给数值逻辑作科学指导?实无限排斥潜无限,事实上互相排斥,…。

6、广义整数:

广义整数:将整数和哲理整小数统称为广义整数(将整数和哲理整分数统称为广义整数),…。

7、有限不循环小数:

有限不循环小数:为了便于理解,简言之,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数字(小数点右边至少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不循环数字)称之为有限不循环小数,例如:3.14,3.1415,3.141592,3.1415926,1.4142,1.41421356,2.17181938,……,有无限不循环小数必然存在着有限不循环小数,在数值逻辑中,有限不循环小数与潜无限不循环小数拥有替代无理数数值的巨大意义与作用;有限小数中的小数再如此细致地划分出有限不循环小数、有限不循环小数,才更切合实际,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会发现:有限不循环小数拥有客观存在性,拥有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必然存在着有限不循环小数,这的确是一个认识问题,有限不循环小数可表达为分数形式,因此有限不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同时还是超越无理数的有限形式,因此可替代无理数数值(无理数的近似值),只谈无限不循环小数(只谈无理数),不涉及到有限不循环小数是不行的,…。

尤其是有限不循环小数,在实质上拥有替代无理数数值的巨大意义与作用——此乃有限不循环小数的重要数学意义。

8、有限循环小数:

有限循环小数:为了便于理解,简言之,我们把无限循环小数有限个循环节(小数点右边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循环节)称之为有限循环小数,如:0.1616,0.161616,0.666,0.666666,0.78787878,0.999999,……,有无限循环小数必然存在着有限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客拥有客观存在性,它可替代无限循环小的数值,…,这也是一个认识问题,有限循环小数可表达为分数形式,因此有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9、普通有限小数:

把小数点后边有一位数或两位数以内的小数简称为普通有限小数,例如:0.9,1.1,1.2,3.6,3.8,5.8,6.8,7.16,………,…。

10、总之、数学理论要有所突破、要有所进展:

数学(算术)需要向前发展有所突破:

(1)提出数学理论为什么1+1=2,

(2)明确指出1/2是最大分数单位,

(3)提出小数单位、最大小数单位、0.5是最大小数单位,

(4)将有限小数细致划分为:

a、哲理整小数:0.5,-0.5,1.5,-1.5,2.5,-2.5,3.5,-3.5,……,

b、普通有限小数,

c、有限不循环小数,

d、有限循环小数,

(5)有理数系数值逻辑公理系统,

(6)广义整数,

(7)哲理整分数:1/2,-1/2,3/2,-3/2,5/2,-5/2,7/2,-7/2,……,

(8)整数分数:把1/1,-1/1,2/1,-2/1,3/1,-3/1,4/1,-4/1,5/1,-5/1,6/1,-6/1,……统称为整数分数,拥有双重身份,…。

(9)双素数:例如6,10,14,22,26,34,38,……,其特征,能表示为两个等值素数之和,双素数星星点点揭示着哥德巴赫猜想拥有客观存在性,无法否定它,

(10)偶素数——2:2既是一个偶数又一个素数,把2简称为偶素数,

等等才更接近数学的实际情况,希望数学教师率先转变数学思维理念给以鼎力支持,…。

总之,依然还是把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只不过是又将分数划分为哲理整分数、普通分数、还有整数分数,...,为什么1+1=2——是探索其原理、道理、哲理,一定要弄明白其中的原理、道理、哲理!…,再次说明,如此道理、哲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接受,这是很正常的,且末当真、切莫较真,同时也说明一点本文为什么1+1=2的含义不同于1+1为什么等于2?,也未直接涉及到数论的“1+1”,…。

错字、多字、漏字、错误在所难免,本文作为数学学术最新观点,仅供参考、并不强加于人。

参考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古今数学思想》(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原作者:(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著

3、《普通逻辑原理》,主编: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

无限循环篇5

不能说小数包括分数,也不能说分数包括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和分数是两个并列概念,不是从属概念,也不是同一概念。但它们有一定联系,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者循环小数,反过来,有限小数或者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不能化成分数。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无限循环篇6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即企业内部资源循环模式、生态产业链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以及城市整体层面循环经济模式,从点、线、面三个层级解析了山东青岛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产业链 生态园区 环境污染

城市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

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即单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是通过合理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优化生产链条,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 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循环经济在这一层次依托的是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源头削减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流量,以主动的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其次,采取一定的技术工艺对生产环节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打造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进一步减少了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第三,以新的思维来设计产品,使得产品在使用寿命终结后,便于回收和重复利用。

企业是城市经济体系的具体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微观循环经济的发展可实现城市宏观循环经济的目标。山东青岛在发展企业内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以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为重点,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自觉主动实施、推进循环经济。

目前,山东青岛已有223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377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青啤集团公司等50家企业被树为循环经济示范点。以海尔集团、青啤集团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污染物的最小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青钢集团通过建立多层次节能目标考核机制,调动全公司各方面节能降耗积极性,通过技术节能,调整和优化工序以及产品结构。2008年吨钢能耗实现651千克标煤/吨,比2007降低了2千克标煤/吨,共实现节能效益2000余万元。余能发电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自发电总量10566万kWh,比2007年同期增加2461万kWh,自发电占总用电比率达到13%。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吨钢回收达到95 m3/t,每年利用率提高10%。成功破解了钢渣、白泥资源化利用的难题,固体废弃物100%实现循环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新突破。

城市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由于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以及企业内部的循环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有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 经过企业内部循环后仍然无法消解,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充当自身废弃物的循环使用者。但是,依照工业生态学的理论,经济系统中是存在着工业生态群落的,各行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业代谢”关系,即一个企业的废弃物可被另一个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突破了企业内部局限,企业自身所无法处理的废弃物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消解,生态循环产业链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建立起来的。

企业之间资源的循环通常以循环经济产业链形式出现,把城市内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企业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等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因此,通过构建企业之间生态产业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企业间循环。

山东青岛各企业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间互利共生关系,构建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以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化工、电力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见图1),最大限度实现了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实现山东青岛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青岛碱业、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青岛发电厂三家企业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技术,开辟了一条实现纯碱行业白泥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发明了一种技术可靠、经济运行的电厂脱硫新工艺。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技术的特点是白泥用量大、无残留,效益好,以废治废,节能节材,同时解决了电厂脱硫和碱厂白泥治理两个难题。采用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技术,不但摆脱了使用石灰石法脱硫存在的二次污染(石膏、废水),设备易结垢的缺点,两家发电厂每年由此可以节约海水74500万吨、电力6784万kWh、石灰石1.287万吨。采用这一技术所节约的电量,相当于山东青岛内四区居民一个月的用电量。

2004年,青岛碱业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该技术在青岛海芙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建成了规模为2万吨/年,以白泥为载体的“生态宝”生产装置。该产品被用于海产品养殖业,可以使海产品的产量提高30%―50%,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高了食品安全性。自2005年5月份投产以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电石法PVC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泥用于纯碱生产,不仅能使氯碱行业的电石泥得到资源化利用,大大缓解青岛海晶化工等氯碱行业的环保压力,同时又使纯碱行业节约石灰石和煅烧石灰石所需要的无烟煤,每年可实现节约效益700万元,节省的石灰石还可发展下游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电石泥渣浆温度为60至75摄氏度,碱业股份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热量,节省能源。而海晶化工将电石泥浆直接送到碱业股份的生产线上,每年可节约电石泥处置费约400万元,实现了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煅烧石灰石制取氯化钙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也是纯碱制造的重要原料,电石泥和二氧化碳气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电石泥用量大了,纯碱生产用二氧化碳气就会不足,因而限制了电石泥的用量。青岛钢厂石灰窑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用于纯碱生产,可以扩大电石泥的利用。

青岛青碱建材有限公司(原青岛水泥厂),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将钢渣、粉煤灰、沸石、白泥、塔疤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变成水泥原料,形成了一个处理工业废弃物的产业链关系,化工和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的生产废料变成了水泥生产的“上游”原材料,青岛青碱建材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周围大型企业完全成为一个闭合的发展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3年,该公司又成功开发出以钢渣和粉煤灰为原材料的新型建材产品矿渣粉。矿渣粉的使用范围广阔,现在已经是大型建筑工地混凝土的主要掺和物料之一。

青岛琅琊台酒厂将公司产生的酒糟、酒糠及母液进行开发利用,分别年产5000吨冲施肥与5000吨叶面肥及300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这一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废弃物的附加值,彻底解决了处理废弃物污染而产生的巨大费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胶南水泥制品厂主要利用工业废弃物,特别是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解决了华电青岛发电厂和黄岛发电厂等的粉煤灰处理问题,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带来了社会效益。

城市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青岛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我国大部分工业园区一样,经历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同阶段。 工业园区建立初期主要以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过程比较粗放。目前高新技术开发区注重清洁生产,着力发展具有生态工业园区特征的企业内和企业群之间的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在具有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群之间尝试建设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积极推进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多个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其与生产环节紧密联系的内在工业共生关系,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在达到节能减排的同时,加强了企业之间工业生态层面的联系与合作。在具有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群之间发展循环经济,有明显的虚拟生态工业园区特征,效果非常明显,是一项创新性实践。

紧扣产品链条和产业的生态化,加快改造已有工业园区和指导新工业园区建设。为推动循环经济由“线”到“面”的扩展,山东青岛重点引导工业园区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将引进高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将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将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截止2007年,继青岛新天地工业园被国家批准创建部级静脉产业类生态示范园区之后,青岛高新区市北产业园被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园,胶南环保国际产业园也被国家批准建设成为首个国际环保产业园。

城市整体层面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山东青岛固体废物现状,结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R”原则,山东青岛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首先,加强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包括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危险废物鉴别技术、可利用固废的资源化技术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为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集中建设技术设备较全面、处理处置水平高的大型固体废物处理场。已经初具规模的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的生产区就是集中处理和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机电产品、电线电缆等固体废物。

再次,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目前山东青岛已建成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正在建设堆肥厂,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根据国内外经验,充分考虑山东青岛现有及规划垃圾处理方式,确定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模式。在居民住宅区,市民对垃圾进行厨余垃圾、非厨余垃圾、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在机关、学校、商业办公区,市民对垃圾进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类,然后分类投放到相应区配套的收集容器内,由垃圾收集工分类收集运输到转运站,然后运送到相应处理场(厂),大件垃圾由环卫清洁公司预约上门收集或者由居民个人运送至环卫管理部门指定的处置场地,有毒有害垃圾运输到专门存储场所集中存储。 2007年,山东青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山东青岛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以“典型示范、行业推进,上下联动、通报进展,政企联合、重点突破,月有亮点、体现特色”为工作思路,以“三废”治理为重点,实施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的战略,逐步形成了“点、线、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宣传教育等方式,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途径.软科学,2006(1)

2.胡仁霞,孙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途径与企业的应对措施.经济纵横,2008(6)

3.刘明君.循环经济实践在青岛[R].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

无限循环篇7

【关键词】物联网;镀镍废水;回用

0.前言

镍,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一类污染物且不能降解。广东省目前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镍的排放浓度限值仅为0.1mg/L。新标准的实施,将成为制约众多电镀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此外,电镀企业产生的大量水和镍资源未加回收重新利用而白白损失,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电镀含镍废水是主要的镍污染来源之一,然而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看,电镀技术是现代化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镀工艺不可能被淘汰。如何有效地控制电镀含镍废水污染,同时实现水和金属的循环利用,是摆在电镀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1.含镍废水处理现状

珠三角地区镀镍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是化学沉淀法,属于典型的末端治理技术。它以废水达标排放为最终目的,不考虑水和金属镍的回收利用,为了使镍离子达标不计成本。其技术弊端为:

(1)无法实现将含镍废水处理到0.1mg/L而达标排放。

(2)无法实现含镍废水的回用。

(3)无法实现镍的资源化。

2.基于物联网的镀镍废水达标处理及回用系统的搭建结构

基于物联网的镀镍废水达标处理及回用是依托物联网技术,采用离子交换原理,通过各种检测装置、离子交换树脂、循环水收集和镍回收设备及信息传感存储设备,把离子交换树脂的信息、循环水的信息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测、跟踪、管理,既可解决电镀企业含镍废水稳定达标排放问题,也可实现镀镍工艺水和金属镍的循环回用。

(1)搭建感知层即现场端:在含镍废水产生现场安装离子交换器树脂、水量计、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循环水收集装置、各类电磁阀及管线。对离子交换树脂实时工况信息、循环水实时工况信息进行采集、监控、分析。

(2)铺设网络层即传输端:感知层各传感器采集的离子交换器树脂实时工况信息、循环水实时工况信息、水量信息通过工业总线,以太网,GPRS无线通信技术上传至客户端上位机。上位机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中心信数据处理系统。成熟的通行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真实和可靠。

(3)建立应用层:应用层即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对离子交换器树脂饱和信息实时状况、循环水水质实时状况、水量信息进行关系运算及判断,准确的判断出树脂的饱和点、循环水水质,发出预警报警,并实现联网对接,提示现场端完成相应的操作。

3.离子交换树脂处理镀镍废水原理

含Ni2+废水流经Na型弱酸阳树脂层时,将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2R-COONa+Ni2+(R-COO)2Ni+2Na+

这样,水中的Ni2+被吸附在树脂上,树脂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而树脂上的Na+便进入水中。当全部树脂层与Ni2+交换达到平衡时,用一定浓度H2S04再生,反应如下:

(R-COO)2Ni+H2S042R-COOH+NiS04

再生后,此时的树脂为H型,需用NaOH转为Na型,反应为:

R-COOH+NaOH RCOONa+H2O

如此树脂可重新投入运行,进入循环使用,直至树脂的使用寿命。废水经处理后可回车间清洗槽重复使用,洗脱得到的硫酸镍经净化后可实现资源回用。

4.感知层控制关键点

4.1树脂饱和点的判断

经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与树脂饱和度存在相互关系,使用企业可总结出符合本企业的PH变化规律,设定一个PH值的运行区间,即PH上限和PH下限,在此区间完成树脂从开始吸附镍离子到树脂完全吸附饱和的全过程。即PH传感器实测PH值等于PH上限值时,饱和度为0;当实测的PH值等于PH下限值时,饱和度为100%,此时树脂需要再生。正常使用过程中实测的PH值介于PH上限和PH下限之间。为避免出现树脂吸附不彻底,造成镍离子的泄露,通常设定一个饱和预警点,即镍离子泄露点,当检测到PH到达预警点时启动报警提示,并启动。饱和预警点的精确判断非常关键,如不能精确判断就会造成镍离子的吸附不彻底或树脂的浪费。如下将结合工艺流程图说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树脂饱和点判断及预警。

镀镍废水经流量计、电子阀1进入1#柱,废水中的镍离子被吸附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达标,经阀2排除,可通过管路进入循环水收集装置并进行回用。在阀2管路上安装检测仪(PH传感器),检测PH值,并将检测信号通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至客户端(上位机),客户端(上位机)所采集信息通过以太网上传至信息处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进行智能决策、判断1#柱树脂的饱和情况。当1#柱出现饱和时,信息处理中心发出报警信息,提示树脂需更换信息,并关闭阀1,启动阀3、阀3,进入与1#柱同样的镍离子吸附过程。如此循环进行,准备的判断树脂的饱和,保证了含镍废水的稳定达标。

4.2循环水水质的判断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来的Na+和没有发生反应的阴离子进入了循环水中,如果持续的积累,循环水中的含盐量将不断升高,最终将影响循环水的质量和生产用水的需要。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循环水中的含盐量与电导率程一定的关系,因此,适当的补充新鲜水是必须的,通过电导率测试可以方便地了解循环水中含盐量的积累情况,准确判断循环水补充新鲜水的时间及补充量,保证循环水的水质,达到最佳的动态平衡。

通过电导率监测来判断经树脂吸附镍离子后的循环水水质,废水循环管路中设置电导率传感器,测试循环水的电导率,使用企业可以总结出适合与本企业用使用要求的生产用水的电导率上限值,当电导率传感器监测到的电导率超过预定值时,表示水中含盐量已经积累到影响生产用水效果的水平,必须补充清洁水,此时通过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发出指令,补水自动阀门开启,清洁水补充进来,循环水的含盐量随之降低。通过试验确定的电导率保持在某个值以下不会影响生产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

5.结论

利用物联网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离子交换原理而搭建的镀镍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通过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准确的判断树脂饱和点和循环水的含盐量,将有效的保证镀镍废水的稳定达(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7页)标排放,实现循环水的高效回用和镍的资源化。

【参考文献】

[1]李健,石凤林,尔丽珠,张惠源.离子交换法治理重金属电镀废水及发展动态[J].Plating amd finishing,2003,(11).

[2]李春华.离子交换法处理电镀废水[M].轻工业出版社,1989:104-105.

[3]沈晶华.电镀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电镀与环保,1998,(5).

[4]付丹.离子交换技术与镀镍废水处理.电镀与环保,2006,(03).

无限循环篇8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推动和积极倡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所以当前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关注的是资源减量、循环及再利用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1税收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和调控企业经济行为最有效的措施,政府制定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由立法机构和政府制定一系列强制性的法律和政策规则,规范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是直接作为微观的主体加入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制度安排,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循环经济模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其中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适当提高资源税和改进计征办法,使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益比如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物品开征环境税,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或将费改税,从严征收,使环境成本内部化;比如扩大综合利用“三废”税收减免的范围,对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减免税收;比如加强对资源性产品和开发生产过程中高污染的产品进口关税或出口退税的调节力度,等等。总之,通过有增、有减的税收调节,起到限制和鼓励某种经济活动的作用,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2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利用环节

2.1.1对资源课税的目的局限于调节级差收入,其定位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战略不相符合

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由国家垄断,而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必然体现为一定的经济差别。而我国现行的资源课税体系是通过制定定额税率对经营过程中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而对占用国有自然资源必然带来的收益未纳入资源课税体系,使各个经济主体竞相掠夺性地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从而影响我国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

2.1.2现行税制对资源课税的范围窄,税收的调控功能无法发挥到位

目前,我国对资源课税范围仅限定在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属于资源课税体系,仍然征收资源使用费,形成税费并存的局面。收取资源使用费,随意性很大,社会效益低下;资源课税和资源使用费给经营者带来的负担不同,产生不公平的问题;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严重,生态效益低下。

2.1.3资源课税的规定比较分散,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课税体系

我国现行资源课税的规定主要分布于《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税收法规之中,各个条例都有自己的立法目的,税收政策体系不配套,无法形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成严密的调控体系。

2.1.4资源课税的计税依据不合理

资源课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对企业已经开采但未销售或未使用的资源不征税,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大量的资源积压和浪费。《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耕地)面积,基本未考虑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以后该地段的土地价格及收益情况,刺激了企业和个人占用好地以及繁华地段的土地,加剧了人类生存空间与土地使用的矛盾。

2.1.5税率的设计与价格机制不协调,无法实现立法初衷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按照市场机制原理,资源的价格必然会提高。但我国现行资源课税税收制度大多数采用定额税率,使应纳税额与资源的价格相脱离,税率、应纳税额与价格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联系,税收杠杆和价格杠杆均无法发挥调节作用。

2.2产品制造环节

2.2.1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可以抵扣,但该项优惠局限性很大。另外,当前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只集中在电力、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方面,仅涉及煤研石、石煤、炉渣、粉煤灰、油母页岩等几项,这些只是循环经济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循环链及相应的原料和产品未被纳入。

2.2.2消费税存在的问题

现行消费税对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从范围上看,没有涉及我国消费最主要的能源产品—煤炭,那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日常消费品如电池、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餐饮容器等,也没有被列入征税范围。而且从力度上看,现行消费税很难对重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的消费起到限制作用。

2.2.3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期限过短、优惠方式单一。目前所得税对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优惠期限为5年或1年,不符合循环利用企业的运行规律.因为循环利用企业从正式投产经营到形成一定规模并初见效益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维护正常生产的成本也比浪费资源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高。所以,一旦优惠期过,企业面临的是同其他非循环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以及高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很容易导致企业放弃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转向低成本利用原生材料生产的模式。同时,优惠方式单一,仅限于减免税,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其次,企业所得税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管理很严,对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比例,摊销方法和年限都有严格的限定。

2.3资源再利用环节

2.3.1增值税存在的问题

在资源再利用环节,增值税没有形成合理的税负差距。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来说,以低成本的废渣等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产,产品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使用的废弃物又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虽然取得相关票据,但抵扣率低于征收率,在按增值的比例缴纳增值税时,形成高征收低抵扣的状况,与其他非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相比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收。另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设计思路遵循的是“末端治理”的资源化原则。比如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以废旧物资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但其优惠程度回收企业明显高于生产利用企业,具有鼓励回收有余、促进生产利用不足的嫌疑。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增值税优惠,促使一部分企业投资于对资源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这一政策只是促使企业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而没有考虑从输入端节约资源的减化和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再利用原则。

2.3.2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企业所得税仍然存在着税收优惠期限过短、优惠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废弃物产生环节,没有设立适当的税种。目前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以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排污费的形式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末端约束。现行排污费制度存在收费标准偏低、征收面窄、征收依据不科学、征收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且专向收费的收入功能在一些地区被异化,演变为收入第一、治污第二,在制度安排上不利于环保及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由于总体上企业的排污负担较低,一些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在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与排污两者之间选择排污。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优惠政策本身没有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税收理念,不利于政策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而涉及循环经济的主要税种调解力度不均衡、不到位,甚至缺位,不利于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的完善

3.1资源利用环节相关税收的完善

(1)生产和消费要尽可能地从使用污染环境的原料和能源转移到可再生利用的材料上来,从而奠定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物资源化的基础,是再循环的前提。而且,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通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减量化,也可以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周期拉长,为自然资源的再生和人类寻找替代资源提供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从而促进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生产者应尽可能地生产可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可以直接再延用或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其他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为再利用原则创造条件。显而易见,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反过来又深化了减量化的实施。而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中,资源课税是实现减量化的有效手段,所以,当前对资源课税的改革和完善也就成为了重点。

(3)建立一般性质的资源税,弱化其原有的调节级差收益的功能,向所有的自然资源开采、生产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改革之初,建议先将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纳入征税范围,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和森林、草场资源的生态破坏问题。条件成熟时,将现行的其他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纳入资源税,并将其他资源(如海洋、地热、动植物等)纳入其征税范围。

(4)调整税率,对所有的资源应普遍提高单位税额或税率,使之与目前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相协调。通过对资源税的改革,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价格,有利于从物质输入端对物质的输入量进行控制,适当减少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的价格差距,促进对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3.2产品制造环节相关税收的完善

3.2.1增值税的完善

当原材料投入生产环节后,税源不容易控制。因此从效率角度看,不适宜作为重要的纳税环节。重点应该放在对符合循环经济的行为给与相应的税收优惠上。针对国家将要出台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产品目录,结合工艺流程特点、重要性、现实可操作性一要求,有选择地扩大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的产品适用面。重点是重化工产业部分产业链上的产品,因为这些产业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其税收优惠效应将会得到有效扩散,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引起我国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变革。

3.2.2消费税的完善

要重点将非循环经济范畴的重要消费品纳入消费税范畴,以此拉开其与循环经济范畴产品的税负差距。应把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如一次性生活用品、高档建材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高能耗的享受型交通工具,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等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为了保护煤炭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缩小其与石化能源的比价,可增设煤炭资源消费税税目。对于资源消耗量小、能循环利用资源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不征收消费税。

3.2.3企业所得税的完善

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在生产过程中积极购置机器设备防止污染,改进技术、工艺流程,生产高产出、低消耗产品,或者在资源开采和利用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以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均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3.3资源再利用环节相关税收的完善

3.3.1增值税的完善

对利用废旧物资生产的产品,除继续实行从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取得普通发票所注明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外,在企业能按税法规定或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核算条件下,再按利用废旧物资的价值比例给予同比例减征增值税的优惠。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从外部购入的废渣等原材料、循环利用的内部废弃物等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在核实购入量、使用量等数据基础上准予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意义重大、但回收成本高、经营亏损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如垃圾电厂、废旧电池处理厂等,可由他们在即征即退和免税等优惠政策中自行选择一种优惠方式,并上报主管税务局备案。

3.3.2企业所得税的完善

对综合利用资源的企业,制定多种优惠方式。例如对于新成立的以废弃物为原材料的企业,可以采用在开始经营生产的五年内减免税收的方式;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利用内部生产形成的废弃物,可以给予延期纳税或退税的政策;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行申请所得税优惠方式,税务机关予以审批。另外,对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综合税收优惠,以从源头上鼓励企业进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处.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无限循环篇9

关键词:结构设计;断裂;疲劳

一、引言

构件断裂和疲劳是造成工程结构物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结构物的疲劳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一般已考虑构件的疲劳因素,但是在实际的结构中仍然会出现由于疲劳失效造成的结构物垮塌或者断裂等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疲劳理论和疲劳试验对于设计各类承受循环载荷的机械和结构,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疲劳有限寿命设计中进行寿命估算,必须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能,以此作为理论计算的依据。由于疲劳寿命的长短取决于所承受的循环载荷大小,为此还必须编制出供理论分析和全尺寸疲劳试验用的载荷谱,再根据与各种疲劳相适应的损伤模型估算出疲劳寿命。

2.1、对构件中金属材料应力应变特性试验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的瞬态响应。了解金属材料在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不同阶段的应力-应变滞后环形状。实验原理:当承受的外载荷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就形成了迟滞回线,亦即滞后环,而产生塑性耗散。当材料所受到的外载荷处于材料的弹性范围内时,宏观上认为材料不产生塑性。图1、图2分别为应力―应变处于弹性范围和应力―应变处于塑性范围。

图 1 应力―应变处于弹性范围

图 2 应力―应变处于塑性范围

图3稳态循环σ-ε曲线主要反应材料的稳态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描述了当材料的瞬态行为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图 3 稳态循环 σ-ε 曲线

第一次循环的σ-ε曲线称为骨架曲线。如果用屈服强度增量来表示直线段的变化,则第i次循环的屈服强度可表示为:在R=-1时,钢棒材的疲劳极限时279.3MPa。在工程设计中,以材料的抗拉强度达600MPa,屈服强度355MPa来设计。实际工程材料由于其瞬态特性不同,它们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是不同的。

2.2、理论计算

承受外压载荷的壳体,当外压载荷增大到某一值时,壳体会突然失去原来的形状,被压扁或出现波纹;载荷卸去后,壳体不能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外压壳体的屈曲或失稳。

(1)受轴向压力的管件

受均布轴向压缩载荷圆筒的临界压力为:

(1)

(2)临界长度

临界长度:

(2)

如果圆筒计算的有效长度小于临界长度(L

(1)长管件

当 σcr

(3)

当μ=0.3 时:

(4)

临界压力: (5)

(2)短管件

采用拉姆公式:

(6)

2.3、疲劳判定

结构疲劳破坏的表现是:钢构件在晶体缺陷处产生细微裂纹,细微裂纹发展成断口并造成构件破坏。疲劳破坏原因是:动荷载反复作用。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部位:构件存在缺陷处、构造造成应力集中处、材料缺陷处、动荷载集中作用处等,主要就是引起应力集中处。

三、疲劳理论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疲劳理论的工程应用,经历了从无限寿命设计到有限寿命设计,有限寿命设计尚处于完善阶段。

3.1、构件尺寸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弯曲与扭转试验表明,疲劳极限随试件横截面尺寸增大而减小。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用2根直径不同的试件来说明,在最大弯曲正应力相同的条件下,大试件处于高应力区的材料多于小试件。这样,大试件出现裂纹的可能性要大于小试件,疲劳极限就要低于小试件。尺寸对疲劳极限的影响程度用尺寸系数来描述。

3.2、无限寿命设计与有限寿命设计

有限寿命设计方法只保证设计构件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安全使用。因此,它允许构件的工作应力超过疲劳极限,是当前许多结构设计方法产品的主导设计思想。按照疲劳极限进行疲劳强度设计,称为无限寿命设计;若按照条件疲劳极限进行疲劳强度设计,称为有限寿命设计。通过S-N计算推测出这种材料或者产品的永久寿命载荷以及分布情况,即各个疲劳破损率的疲劳曲线。

3.3、结构设计中疲劳理论应用实例

以45号型钢材料为设计样板材料,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45号型钢疲劳强度计算、无限寿命疲劳计算及有限寿命疲劳计算。

3.3.1、疲劳强度计算

常规疲劳强度计算假设构件没有初始裂纹,应用标准试样实验得到的材料疲劳极限或S-N曲线为依据,再考虑构件由于表面状态、尺寸及几何形状引起的应力集中等因素。图4所示以最大应力σmax为纵坐标,疲劳寿命N为横坐标,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的S-N曲线。

图 4S-N 曲线图

钢材的S-N曲线的右侧是一条水平渐近线,水平线起始点对应的应力值称为疲劳极限。疲劳极限表明,只要最大应力小于疲劳极限,应力循环次数可以无限大而不发生破坏。水平线起始点的横坐标Ne,N>Ne的区域称为无限寿命区。根据S-N曲线水平线段进行的疲劳强计算称为无限寿命计算。疲劳曲线的左侧是一条近似斜线,在斜线段N<Ne,称为有限寿命区,根据这段斜线所作的疲劳强度计算称为有限寿命计算。

3.3.2、疲劳强度计算准则

如果构件的应力循环次数N<Ne对应的循环数,一般当构件受静强度条件控制时,不需作疲劳强度计算。如果构件的应力循环次数N>Ne,(Ne称为应力循环基数)。根据构件对应的疲劳强度σ,对构件进行有限寿命疲劳计算。如果构件的应力循环次数N>Ne,根据疲劳极限σ,对构件进行无限寿命疲劳计算。

3.3.3、无限寿命疲劳计算

当构件应力循环数N大于循环基数Ne,应进行无限寿命疲劳计算。这一设计准则要求构件或结构在无限长的使用时期内,不发生疲劳破坏。S-N曲线的水平段说明,只要将构件部件或结构的工作应力限制在它们的疲劳极限以下,就可以使构件或结构的寿命无限长。无限寿命设计是最老的设计准则,按照这种准则设计的构件或部件,一般尺寸较大,比较保守。疲劳强度计算一般在静强度计算之后进行,采用许用应力法或安全系数法。

3.3.4、有限寿命疲劳计算

有限寿命疲劳计算的基本思想是,在确保零部件或结构规定寿命的条件下,依据零件S-N曲线左段斜线部分,采用大于疲劳极限的设计应力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这样能使材料的承载能力充分利用,零件或结构的自重得以减轻,而减轻质量通常是提高产品性能水平的关键之一。对减轻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机械产品,都使用有限疲劳计算。

四、结束语

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断裂和疲劳对构件的影响,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构件材料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无限寿命疲劳计算、有限寿命疲劳计算,只有进行过验算的设计构件材料,才可以在实际的设计中采用。疲劳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对结构的安全性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在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构件的疲劳性是结构物安全性能保障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 胡志佳,马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典型疲劳裂纹分类及其原因分析[J].钢结构.2014(02)

[2] 田文亮,李志鹏.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改进的探讨[J].铁道建筑.2013(02)

无限循环篇10

[关键词]中医药学 数物性 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17-01

中医药学中数与物有相关性,数是物的表现,物是数的性化,元素周期表是以质电数进行规律性的排列而成,中医药学产生的第二张周期表是以全体质子与一个电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而形成的。

1 资料与方法

设a为外层一个电子数,n为从1到100的质子变化数。用c=a/n,式中c值为周期中的分类数,其中c 等1到0.5为第一个横行,c是整除数为第二个横行,c是一位循环小数为第三个横行,c是二位以上循环数为第四个横行,c是9的互补小数(循环节内二等分,顺序相加和都等于9)为第五个横行,其它互补小数为第六个横行,无限不循环为第七个横行,相关7个周期,周期表的18个纵行族不变。表中电子层,电子数改称为合计,根据以上规律得出第二张元素周期表,简称元素数性表附在后面。

2 结果

1.周期表第一周期只有1号氢 c=1,2号氦c=1/2=0.5,它们是宇宙元素。

2.第二周期1到18族有:4、20、64、100、40、25、80、5、32、50、16、8、10共计13个元素,c都是整除数。

3.第三周期的c值是1位循环小数,有:3、12、60、90、72、24、75、45、30、48、6、15、9、36、18,共计有15个元素。

4.第四周期的c值是2位以上循环小数,有:87、37、21、57、62、63、67、69、71、92、93、94、41、42、74、43、27、78、79、31、82、51、83、84、53、54、86共计有27个元素。

5.第五周期的c值都是9的互补小数有:19、55、11、38、56、88、61、68、65、59、58、70、89、91、92、95、97、98、22、23、73、26、44、76、77、28、46、29、47、49、13、14、7、34、52、17、35、85共计有38个元素。

6.第六周期的c值都是除9外的其它互补小数有: 39、66、99、81、33共计有5个元素。

7.第七周期在100内全部质子与一个电子c=a/n的关系中没有出现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质电和质中电的其它关系式中,c的无限不循环性还在研究之中。

3 讨论

1.第一周期只有氢、氦两种元素。氢的c值是1,氦的是0.5,它们都是宇宙元素。

2.第二周期的c值是整除数,有13个元素,物理性质有:抗腐蚀、硬、活泼,加热后反应增加,有同位素和同素异体等,这些都比其它几个周期出现的比率高,这几个物理性排在六个周期之首。

3.第三周期的c值是一位循环小数,共计有15种,物理性质有:燃烧性,与氧反应等排在首位。

4.第四周期的c值是三位以上(含三位)循环小数,有27种,排在第一位的物理性质有:放射性,与水反应等。

5.第五周期的c值是9的互补小数,共计有38种,排在首位的物理性质有:导电、导热、延展、光电、生物体内存在等,占六个周期的首位。

6.第六周期的c值是9以外的互补小数,共计有5种,占首位的物理性有:软、导磁、对人体有毒、催化剂、两性、金属性等。

4 结语

1. c= a /n,a=1,n=1至100,分为7个周期18个族,其中c大于0.5的有2个,整除数有13个,1位循环的有15个,3位和3位以上循环的有27个,9的互补小数有38个,其它数互补循环的有5个。

2. 9的互补小数占7个周期中的38%,并且导电、导热、延展、生物体内存在,光电关系等这几种物理性占7个周期之首。因为9的互补小数相关的物理意义是:有序循环、圆球对称,二联体12种构态三大特征。

3. 9以外的互补小数只有5个,占首位的物理性是强磁、软、溶酸、溶碱两性、催化剂作用、对人体有毒等,这些物理性相关的物质种类在自然界极少,只占5%以下,与今天的观察实际相符合。人体为什么是弱磁性,并且有一定硬度等,这与1/13=0.076923076……,2/13=0.153846153……二套9的互补小数是相关性。

4.整除数有13种,其物理性几乎与其它互补性小数5种相反,前者硬,后者软,前者有同位素,同素异体多,后者少,前者有磁性元素只占0.08,后者占0.67,前者溶点高,后者低,整除数与其它互补小数物理性大多是相反性,说明物的规律同样表现在数的规律之中。

5. 第二张周期表、称二表,对18族没有变动,把原2到7周期以c值进行调整,重新编排。元素的族不变,周期改变,周期以 c 值为依据编排,在同周期中具有基本相似的物理规律。用元素的物理性证明数性的存在,例如:在同周期同族的元素中,它们的溶点、沸点与密度的乘积,绝大多数是相等的数量级,但数值不相等。

6. 二表是数学与物理学、化学产生相关性的实例,反证出物理性与数性相关。

7. 二表以质电关系为基础,只统计一个电子与多个质子的相关性,并且只用c=a/n式进行计算。如果用多种算式,再加上电子、质子与中子三种,那么必然出现c是无限不循环的第七周期元素。相关的物理性是稳定性、无序性、不循环性,混沌性,无规律性,复杂多样性等,这是二表以数性预测物性的实用例子。

8. 用a示一个或多个电子与质子,n示中子,c=(a2+2an)/(2a2+n2),计算元素外层与内层电子与中子的关系c值。其中不完全统计是整除数的有28,循环小数有80,9的互补小数有102,34号元素硒以后,50位以上还没有找到循环节的有58。因c1=a1/n,在c1中a1表示外层电子数,c2与a2表示内层电子数,理论计算应有200个值,加上c的反向值,c3= (2a2+ n2)/(a2+2a n),又有200个,c值共计有400个,目前只统计出268个。9的互补小数占102/268=0.38,其它循环小数占80/268=0.29,整除数占28/268=0.1,50位以上不循环的占58/268=0.22,这些比值与c=a/n中各周期所占比例基本相似。其中9的互补小数占0.38,与表二相等,含有深刻的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

9.如果c=,其中a示电子数,n示中子数,B示质子数,那么100种元素的7个周期18族元素周期表又是另一种编排。不同的算式得出不同的C值,编排出不同的周期表,表达出不同的物理性和物理规律。110种元素它的周期表数应大于110种,各自表达出一种以上基本的物理运动规律。从中医药学提出的第二张元素周期表走出其它周期表编排的第一步,仿此可编排出无数种元素周期表,能表达出自然界的无数种自然规律与元素的理化规律。

10.从表二看出每一种物理性、化学性能在周期中有集中分布的趋势。反应出质电关系的一种基本规律,是一个电子和全部质子的相关性,一个电子被全部质子的集体作用性。这种作用与它们的商值有相关性,称质电商关系,表二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