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十篇

时间:2023-03-18 02:51:03

建筑制图

建筑制图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30-02

中职《建筑制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从对制图没有一点概念,到对绘图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初步锻炼出其绘图技巧,是非常大的跨越,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不少中职学校的《建筑制图》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是比较普遍的情况。

一、中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不牢,难以满足《建筑制图》的学习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逐年下降,学生大多是考重点高中失败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薄弱,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建筑制图》作为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要求将完全没有工程制图经历的学生教育成为初步具备制图技巧与知识的专业人员,其要求不可谓不高。不难想象,本来就没有很好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中职生,难以很快适应《建筑制图》的学习要求。如此一来,不少学生觉得该课程晦涩难懂,甚至一些学生感觉教师在讲天书。此外,学生绘图时总是缺乏耐心,无法细心绘图,制作的图纸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也不知道如何去学。大多数中职生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退而求其次进入中职学校,成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少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中职学校,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完全没有目的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迷茫之中。有些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不知道《建筑制图》这门功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与技巧,无法做到用心投入。有的学生甚至一进入课堂就开始睡觉或是做别的事情。

3.学习存在惰性,学习的积累效果不明显。《建筑制图》是一门需要长时间认真学习与持久锻炼的课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掌握制图知识点只是基础,关键还在于学生课后的持续练习。但在不少的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时存在较重的惰性,缺乏恒心,学习的积累效果不明显。一些学生总是上完课后感觉万事大吉,不愿意花时间去巩固知识,练习制图技巧。有些学生则是因为绘图过程枯燥、易出错而对功课失去信心,绘图水平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甚至出现长时间不动手绘图,手越来越“生”,水平下降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下,《建筑制图》的学习对不少中职学生而言,多是原地踏步,只知皮毛,实践能力较差。

4.学生对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建筑制图》教材内容中论证性、陈述性知识比较多,学生要学懂并掌握这些知识比较难。而抽象、复杂的概念居多,教师要真正将这些概念完全讲清楚,也不是件易事。如此一来,学生因为不懂而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不愿意独立思考,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建筑制图》学不懂、学不明白。教师则因为很难将知识的难点、概念表达简明精确,总是感觉要将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所能接受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知识压力较大。例如,《建筑制图》中对线、面的投影进行讲解时,对平行线、垂直线、平行面、垂直面等概念的讲述,总是很难让学生一下子明白。除此之外,《建筑制图》教学中有大量的板书,让学生感觉非赏心悦目,也往往让学生感觉距离太远,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愿意参与进来。很显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建筑制图》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该职业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为了掌握这些技巧应该如何去学,等等。从以往的就业经验来看,建筑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或是与建筑行业相关的行业,岗位则主要以监理、绘图、施工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对制图的要求都十分明确,主要包括熟悉制图规范,准确绘图,具备徒手绘图能力,能熟练应用与绘图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以及通过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与岗位要求,一是可以解决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从事岗位的迷茫;二是可以让他们更加明白自己要掌握的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有全面的了解;三是可以让他们理解《建筑制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提高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不断提高教师水平。通常情况下,一个专业的教学,往往是越基础的课程越难教,一方面是因为要将很多专业基础概念讲清楚十分不易,另一方面是让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快速养成专业思维习惯十分困难。作为整个建筑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建筑制图》课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表达能力。《建筑制图》内容十分复杂抽象,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清晰、通俗地向学生讲述清楚关键的概念。例如,对平行线面、垂直线面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一斜二平为平行线、一框二线为平行面,一点二线为垂直线,二框一线为垂直面。将复杂的概念归纳成简单易记的表述,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的;二是要提高板书水平。《建筑制图》不可避免地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板书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制图的严谨性上,通过教师的示范,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与绘图习惯,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提高教学水平。《建筑制图》的教学应该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针对当前建筑制图相关岗位计算机制图运用的广泛性,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相关制图软件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将AutoCAD绘图与建筑制图有机结合,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建筑制图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绘图技巧,可谓是相得益彰。

3.提高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建筑制图》教材内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建筑制图》课程学起来不容易,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硬性认识,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空间的整体形象,教师就应努力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树立空间骨架,进而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例如,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时,用笔做道具,学生一手拿“直线”(即铅笔),任意放在白纸的上方(先不摆特殊位置),根据点的投影知识,做出铅笔上代表性的几个点的投影,得出“直线的投影是一条直线”的结论,再进一步拓展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肖燕武.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5).

建筑制图篇2

【关键词】建筑制图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建筑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图样的读图、绘图能力。但最初学生对《建筑制图》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和记忆,空间想象思维难以形成,极易导致一些学生厌学现象。

如投影作图章节,内容包括点、线、面投影画法,基本几何体三视图,基本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等。按照教材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应循序渐进,先学点的投影,之后才能学习线、面的投影;线、面的投影烂熟于胸后,才能学习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但是,由于“点的投影”太过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这里对制图课产生了畏惧心理。

经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本章节的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表象开始,而后才能上升到理论,因此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也应符合认知规律。制图教学应先从“体”出发,首先理解“图”和“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从物体上抽象出“点、线、面”,再讲解投影特性。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从学生容易感知的“体”入手,可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呢?教学实践中,经过教学反思和课后经验总结,尝试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一、实物制造教学法

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注定要求我们必须采用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智力类型更适合于“行动课程”的学习,即适合动手操作、现场实践、手脑并用的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讲解组合体特别是切割类的组合体的投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形分析的步骤,运用切割类组合体的读图方法,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或泡沫塑料等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完成该形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图样的识读。与此同时,当学生完成上述制作后,结合学生制作的实体,对相应的点线面投影加以分析、讲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点线面正投影法投影规律的理解。这种教学过程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的动手过程里也包含了部分建筑工艺的知识,通过制作的完成,为以后建筑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模型——图形对应法

在三视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参照大量不同的实物模型,绘制出各模型对应的三视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以此来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以正投影法为理论支持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当然,模型的使用,不仅仅只作为教师的教具,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学会用视图去表达这些模型实体,或把模型和相应的视图表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教学中的指导者,做问题的制造者,做学生学习的咨询对象,做学习结果的评判者。

建筑制图篇3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即通过利用数字信息,将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细表达出来,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为核心,包含了从设计到施工乃至建成使用和最终拆除的全过程信息,集成了工程图形模型、工程数据模型以及和管理有关的行为模型,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参数化、智能化的建筑物数字化表示,支持建设工程中的各种运算,且包含的工程信息相互关联。它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涉及内容广泛,在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所有环节均会运用到BIM技术。BIM技术能够对工程各种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设计信息包括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物原材料、建筑工程性能、工程对象名称等;施工信息包括工程原材料、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进度、工程人力、工程施工成本等;维护信息包括工程安全性能、工程耐久性等。另外,BIM技术能够深入分析、控制、预测建设项目的生命期成本、工程环境影响、工程能源消耗等。与此同时,通过利用BIM技术,有助于工程全阶段集成管理的实现,包括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

二、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

1.教学理念的改革

通过对目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理念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其一,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遵循实用、必需、够用的原则;其二,对较少运用的理论知识、理解难度高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例如,将工程制图中画法几何相关理论知识予以删减,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结合建筑工程的构造,构建三维立体图形,以对建筑工程对应的数字模型进行详细描述。目前,建筑工程制图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由二维平面制图转为三维立体制图,对此,过去以二维平面制图为主的教学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转化成为以三维立体制图的教学理念。

2.教学体系的改革

以制图理论教学结合计算机二维绘图是传统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它主要对画法几何理论原理进行重点讲解,投影表达各种几何元素,通过对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运用,对建筑施工图进行详细描述,由此看出,在传统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中,三维立体绘图概念处于空白状态,学生的接受是被动的。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利用BIM软件建立3套中小型工程图纸的三维立体模型,用于该课程制图和识图的教学。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学习以3套实际工程图纸为主线,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应会的知识。围绕BIM三维绘图,对工程制图课程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有效结合计算机绘图和理论教学,以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其中,教学体系的主线是计算机三维绘图,教学体系核心为BIM思维,此设计有助于建筑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3.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选取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时,应对画法几何部分进行精简,包括截交线、相贯线等,同时利用实际工程图纸实施教学,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场参观建筑实体的机会,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建筑工程空间想象能力、专业识图技能不断得以提高。老师可以运用BIM软件,开发出三维立体模型学习情境,学生在3D视野下,课程会变得易学易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升。CAD二维绘图时结合三维实体进行识图,学生的制图和识图能力互相促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板书、PPT、二维CAD模式,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比较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这是传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改革教学手段,即以计算机三维绘图为主,结合二维绘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可以观看到利用BIM技术对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4.教学环境的改进目前,BIM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在建筑行业中逐步深入,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第一,高职院校老师面临着BIM技术新知识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对BIM技术相关知识进行及时学习和认识,加深对BIM技术的理解,不断对自身建筑工程制图和识图知识进行更新。第二,高职院校应提高对BIM专业师资的培养力度,为老师提供更多BIM技术培训的机会。同时还应对BIM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对相关最新知识进行深度理解。第三,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环境,与施工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等进行合作,共建BIM实训室,运用BIM技术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掌握工程制图投影原理,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在工程二维建筑图、施工图上建立三维空间模型,以掌握工程图纸的识读。

三、结论

当前,BIM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大趋势,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正逐步进入以建造过程应用为主的深度应用阶段。高职院校在对土建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将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BIM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工具的工程技术技能人才,顺应建筑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鸣,吕梅,李苏红.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与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7(04):11-12.

[2]齐宝库,薛红,张阳.建筑类高校BIM高端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7(01):23-24.

[3]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7(02):25-27.

[4]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05):34-35.

建筑制图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建筑制图与识图 教学方法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样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文件资料。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开课较早,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教师讲授专业图的识读和绘制困难很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受到: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成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强化职业素质,养成良好习惯

客观上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对最初接触的专业课程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展到施工现场、相关设计院参观,学习视频宣传片,组织比赛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建筑制图课程的学习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作为建筑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工程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我尝试快乐教学法,让每个学生在制图课上都有所收获。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讲解圆周的等分时开展“谁的五星最闪亮”评比,通过同心圆弧的绘制开展“最美大眼睛”评比,也可以结合工程实践、利用教学模型进行演示、例举学习生活中的实体、自制教学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实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是这门课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制图课教学的抽象性、复杂性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构建的实体模型,使学生在学习投影知识时,对于点、线、面、体以及相互关系更清晰明白,更能准确地表达出各个投影面中的图形以及各自的关系情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以环境中的实物为模型来培养空间想象力

如在学习三面投影体系时,我们可以例举教室的墙角作为三面投影体系;学生的橡皮、三角板、文具盒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形体时的模型。这些模型方便又具体。

2.利用现有教学模型或挂图培养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实体模型或是挂图,能够准确的反映物体各方向上的投影情况,既形象生动又科学准确,有助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动手自制模型来培养空间想象力

自制的模型有助于学生从抽象分析变为形象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制作模型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橡皮泥,也可用木制的大模型或是通过折纸的方法。如在学习组合体的投影时,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做模型,运用正投影原理来分析形体的三面投影。求水平面投影时从上向下观看模型,求正立投影面时从前向后看,求侧立投影面时从左向右看。也可以通过模型的组合或分解,学习组合体投影的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对形体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制模型,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加制图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

4.构建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培养空间想象力

培养空间想象力,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构建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可以用虚拟工具将物体中的各个部分拆卸下来,让学生从头到尾,从里到外,详细观察各部分;可以将各部分重新组合还原,还可以对物体或各部分进行任意的旋转、放大或缩小。学生根据投影原理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增强了空间的想象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三维实体造型相比其它模型要快得多。

四、加强作业指导,提高绘图识图技能

《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提高绘图和识图能力。而要确保绘图的规范和准确,伴随着理论学习的逐步深入,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绘图作业的指导。从执笔的方法,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到线型粗细、字体和字母语、数字的规范注写、图形尺寸的正确标注、投影图的符号书写、规定符号的绘制、图例的正确画法以及图纸的布局是否合理等,都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绘图作业中的错误。画图是手段,识图是目的,学生只有多画图、多识图、多上机、多练习、多实践,才能不断地加深印象,熟悉内容,提高绘图与识图能力。

五、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素质提升

在《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学校办学特点,利用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适时地到实践中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到当地设计院、住建局等单位的设计部门实践,了解施工图纸的产生过程;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实践,了解由施工图纸到生产施工再到实现工程完工的各个环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绘图与识图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结合建筑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达成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秀丽. 试析《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05期.

[2] 张剑. 浅谈中职学生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75期.

建筑制图篇5

【关键词】识图能力;建筑模型;空间想象

0.引言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所培养的施工图识图能力是建筑类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技能。通过建筑识图和建筑构造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表达、阅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房屋建筑施工图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筑工程图纸的识读教学方法虽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没有得到大的突破和改进,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变化。

1.施工图识图能力培养教学现状

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各高校在建筑识图教学改革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都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一些相应的课程也做了整合,冠以“……学习情境”,但实质上未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仍处于原来的知识理论体系来编排课程内容。很多院校在教学中插入了一周的实训环节,或者引入实例工程图纸进行训练。但在教学中还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施工图的识图过程中从二维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还是比较困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的教法单一,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要求。再加上高职教学大多采用了“2+1”教学培养模式,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的时间。因此,高职识图能力的培养中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课时相对紧张,需要探索简单易行的空间想象过程。

在实习生顶岗实习巡查指导中,我们发现很多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还不能全面识读施工图,识图能力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还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学院大力推行“驾证式”考核的教学改革下,我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 明确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 突出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优化,精讲多练,在传统纸质教材和课堂教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知识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图片、动画课件、视频录像的方式将复杂的制图知识及构造工艺进行形象化的表现。其次,充分利用建筑实体模型演示,学院1:1构造模型现场教学等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近年来高职学生情况以及学生数量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变化,急需探求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目前的高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施工图识图与模型的结合

建筑模型制作是把平面的设计转化为真实的立体三维空间或四维空间的设计和艺术创作过程。模型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方式。建筑设计师的创意设计要通过模型来展示给非专业人员。相比建筑施工图而言,建筑模型具有更强的空间立体感,更能很快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施工图识图过程就是将二维设计平面图转换为空间立体的过程,无论在施工现场还是在工程造价的算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运用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读懂按照一定的制图规范绘制的二维平面图纸。高职学生中大多数都是从普通高中升学的学生,对本专业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锻炼的实践很少,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建筑专业知识的共同结合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在识图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图纸的形成,更不用提识图过程了。在教学中我们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三维动画课件模拟施工图的形成过程。虽然比较形象,但是虚拟课件与实物毕竟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在建筑构造的教学中引入了小型建筑构造模型的制作,发现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由于学校除实训馆外,我们不能找到真正的建筑实体制作现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

3.模型制作与施工图识图相结合教学法的实施

3.1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实践探索

为使建筑模型与施工图识图能结合起来,我们开设了《建筑识图与模型制作》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选修课作为教学实践。

3.2课程教学实践开展

3.2.1精选施工图纸

图纸的内容不宜过难,因为学生为刚接触建筑专业的初学者,对建筑的理解和施工做法的认识较浅。过难的图纸对于未接触过建筑模型制作的学生来讲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不利于发挥,更容易使其丧失耐性,适得其反。故在图纸的选择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学生较易理解和接触比较多的简单独院式多层住宅楼作为训练项目。

3.2.2设置训练和考核项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建筑平面图识图和单层建筑模型制作、建筑立面图识图和立面模型制作、建筑施工图识图与整体模型制作。通过认识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等基础知识,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建筑模型制作。通过各层的平面图与该层的建筑模型制作,熟练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培养如何从平面图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建筑立面模型制作,熟练掌握立面图和建筑详图图示内容,从模型细部处理培养读图能力、简单色彩搭配处理能力及耐心。最后,基于前面两个项目的训练,通过图纸的对照识读,完成全套施工图的识读,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整体模型的制作,作为课程的考核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全套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能力,建立各类建筑图的整体协调性。

3.3教学方法的推广

通过模型制作的实践,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方法,如识读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训练,建筑施工图的形成动画模拟等,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相互协调的团队协作精神。

为此,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大胆引入了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项目,配合建筑构造教学,进一步服务于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通过细部构造模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建筑细部构件的施工工艺过程,掌握构造层次。对照模型与图纸,从模型制作的过程体验构造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了建筑构造,变模型展示教学法为模型形成操作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了模型在建筑识图过程中的应用,符合高职学生好动手不爱理论学习的认知现状,提高学习兴趣。

4.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建筑模型的制作在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中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认可,符合从二维图纸到三维立体的空间想象过程,对提高学生阅读施工图识图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为《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之一付诸教学实际收效明显。此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符合高职学生能动手,不爱学枯燥理论的认知情况,在模型制作实践中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协调,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建筑施工行业小组分工的团队意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耐性。

【参考文献】

[1]金梅珍,吕淑珍,张正平.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及“驾证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黄正东.建筑施工图绘制与识读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

建筑制图篇6

关键词:建筑制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它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活动以“任务”为核心,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结果反馈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适时给予帮助,为其提供所需资源,采用自主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宗旨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它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极大地激发了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进行“第二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教学时,授课教师通过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以“建筑施工图”为核心,设计了整套课堂教学方案,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 任务驱动式教学学案的设计

1.1 任务内容 将班级学生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5人为宜,推选组长,引导学生推选的组长能起到带头和组织作用。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绘制一套建筑施工图(具体见图1),整套建筑施工图主要包括底层平面图、南立面图、剖面图、顶层平面图以及外墙身节点详图等8张具体施工图。每位小组成员绘制其中两张和一张A3幅面的手工图。待绘制完成后,由小组另外一名成员进行审核和评价,并签名。最后由小组长协调整理汇总,并按照顺序装订。

1.2 任务目标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全面性、可行性以及弹性,以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和质量。具体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教学时,就需要以国家建筑施工图具体规定和标准为基础,了解工程施工图的绘图重点和方法,按照规定画法进行绘图。

1.3 任务特点 ①符合学生的特点。“建筑施工图”是学生学习到的第一套较为完整的施工图,它实现了工程施工和建筑施工理论的有机结合。学生刚开始这部分学习时,都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施工图即了解了房屋的组成,熟悉了建筑施工图的图示规定、内容和用途又掌握了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的内容及识读要点。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先将学案发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熟悉整个学习任务。在教学进行中,师生围绕“正确理解以及规范绘制”这一中心任务,制定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果。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建筑施工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多种图样,各图样之间联系紧密,同时又涵盖了很多专业知识。但由于学时有限,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补充扩展知识。

2 教学学案的实施

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其次教学过程中以布置明确任务-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制定绘图计划-具体实施-检查绘图成果-评价这个思路进行教学。将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具体模块,利用四个课时进行讲解与研究,再利用四个课时针对学习中的难点重点以及易错点进行答疑解惑。为了进一步提高情景设置的真实性,提升课堂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自由结组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同时,教师还要制定严格的任务执行规范,以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3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以往在学习时,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式地抄画,并且不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现在多张图纸结合,反复切磋,巩固了知识,对工程绘图更重视了,画图质量明显提高,为今后工作的绘图奠定了基础。

4 结束语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基础课,主要讲述投影作图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规律。在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肇承琴.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CAD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9,30(S1):121.

[2]陆淑华.建筑制图与识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二版:90-107.

[3]张岩.建筑工程制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104-165.

建筑制图篇7

关键词:制图与识图 自我学习 互动教学 学有所用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13-01

近年来,面对蓬勃发展的制造业,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我们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压缩课时又增加教学内容,这给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提高教学质量,已经尝试着实施新的措施,但大体上是更换传统教材和教材次序,进行重新组合,以及授课重点内容。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较大幅度压缩课时的基础上,而不减少教学内容的难题。因此,为解决这些难题,本人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

1 进行启发式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提出一些具有诱发性问题,创造出一种具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给学生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要想学好建筑制图,必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即从二维平面图形想象出三维形体的形状,这也是初学者学习制图的一道难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要适当运用各种方式启发、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直观式教学,在讲授平面、立体时,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利用教学模型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在头脑中产生鲜明的表象,使他由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逻辑思维。现成建筑形体教学模型较少,与题目能完全匹配的模型更难找到,作为教师应自制一些模型,或利用现有条件加上语言表述图形。我的教学办法是自制直观图挂图或现场画多个方向的直观图表现立体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利用对比式教学,在讲授习题时选典型题,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阔学生的思路,同时,还要提出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思考,从中找到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对传授知识的不同方面进一步深入掌握。在已解出的题目上稍加改变,让学生自己在改动中找到答案,受到启发。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用放手式思考和讲解典型题等方式使得教学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2 重视师生间的交流,采取互动式教学

在每学期之初,向学生这一学期的“建筑制图教学大纲”使学生早知道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以便于学生预习课本,使得知识接受更轻松,快速。实际教学中,教师基本按照计划执行教学,有变化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提前做好准备充分,心中有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表情及言语,随时调整讲解速度,重点、难点内容要详细讲解。通过学生作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差生要个别指导、督促,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统一辅导讲解。

经常与学生交流教学方面的问题,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看法。另一方面,教师既要对学生要求严格,不放过小问题,培养学生制图识图的严谨性,又要懂得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对于建筑制图感兴趣,将育教娱乐容为一体。

3 根据建筑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让学生所学有所用

随着现代科技、工艺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都有了较大发展。在建筑制图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典型例题,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应用到课外典型建筑上去。收集一些典型建筑,讲授不同建筑的形体分析方法、表达方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到所学有所用。

如,在建筑设计表示方面,随着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建设部列为1996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现在平法上的教学尤为重要。平法的推广使用使得建筑图纸识读日趋专业化,能看懂平法标注也成为建筑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现随平法的改革推广,平法已从过去的一本到现在的共六本,这就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得学生能更上建筑行业的发展。

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需符合社会市场经济需要。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要为社会提供什么人才。

4 多媒体教学在制图、识图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都能利用现代化器件进行解决。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这样即能有效解决压缩课时又增加教学内容的问题,又能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变得趣味、生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形、图像、动画、音乐和语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利用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和多样化,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多媒体能有效解决用语言表达图形时费时费力且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问题,现在引用图像和动画表现图形形象、生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授课计划自编了一些建筑制图课件,在课件中以平面图形、三维立体图形、动画为主线,穿插着少量图片、音乐等多种信息,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授几何作图画椭圆时,先用鲜明的动画配以声音将授课的主要内容展现在投影仪上引起学生兴趣,再用飞入字体将椭圆画法的种类介绍给学生,然后将各种椭圆画法的方式和与之相对应的作图步骤动画用超级链接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形象的方式接受椭圆的各种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形象生动,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我们现在急需一系列与书本相配套的电子课件,多媒体在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效果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电子课件的推广使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期盼的。

通过采取上述各种教改探索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的主动性,普遍引起学生兴趣。与以往相比,学生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对于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也开阔了建筑制图这门课程的知识领域,明白了建筑制图的重要性,也为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基本上达到了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凌.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7,20

建筑制图篇8

BIMRevit建筑制图

建筑制图课程是建筑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时较长内容较多,一般需学习一年时间。学生经过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视图和绘图原理、方法、技巧。上世纪90年代引进AutoCAD平面绘图软件技术以来,使建筑制图课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实现了无图板、无绘图仪器、无图纸化绘图。但还是停留在平面图形的范畴里,时至今日一直没有大的改动。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突飞猛进,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学以致用、产学结合,学的与实际用的应该一致且够用为原则,学时尽量少,与实际结合的越近越好。如果说从使用绘图板到AutoCAD软件绘图是一次革命的话,那么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的引进和普及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二次革命。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落后

大部分教材和教师还延续着以往的课程内容,画法几何、点线面分析、投影的建立、形体分析、组合体画图、计算机AutoCAD软件操作等。其中画法几何和点线面分析在实际的工作中几乎没用,学生学习起来也枯燥无味,占用较多学时。

2、从三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绕的弯子较大

建筑本身就是三维的,而我们课程是用二维图形表现三维建筑,从三维到二维,学生是有距离感的,学生对二维视图很不适应,因为二维视图不直观、易出错,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如果在课程里加入三维模型可大大节省认知过程的时间。

3、建筑施工图与实际施工不能完美结合

即使学生学好了二维的建筑制图,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图是平面图,设计师的设计无法准确详细地反映在图纸上,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思路肯定存在差异,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建筑结构之间、各种管路设备之间在整个施工进程中需随时调整变更,设计变更变一次花一次钱,有的管理不到位的甚至出现混乱,拆补是很常见的情况。

4、用建筑平面施工图统计材料量单不准确

各种材料量单是计算造价的依据,用人工量图统计肯定不如计算机统计精准。工程量单靠平面图和立面图的拼凑也不准确。

二、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要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科学的、最前端的技术引用到课堂中来,缩短学校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把创新和创新思维成果体现在教学中,否则明知道没有用的东西我们也按部就班地学,明知道有先进的东西也不引进,造成学生还要通过其它渠道学习更先进的东西,这无疑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导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力欠缺,需要重新适应工作环境。

三、改革的可行性

1、BIM的引进和普及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以Revit为代表的BIM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实现从虚拟三维到三维建筑实体的最简洁完整的转换,建筑实体的二维描述可以简略。

2、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房的升级,机器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学生大多能够买得起笔记本电脑,标准配置都能满足BIM软件的运行,使得使用BIM相关软件成为可能。

四、改革的建议

1、首先应该去除掉传统建筑制图课程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内容

画法几何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意义不大,与实际应用关系更小,好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都有同样的感受。而且学生对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普遍感觉难学、枯燥,没有兴趣。把去掉画法几何部分节省的时间用在BIM专业软件上,更能体现与时俱进,更能符合创新的要求。

2、将BIM的代表软件Revit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Revit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BIM软件,是我国建筑业BIM体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是专为建筑信息模型 BIM构建的。可帮助建筑设计师、施工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更快更好完成建筑施工,在工程实践中Revit有很多方面的优越性,单从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面Revit可以自动生成三维效果图,生成楼层平面图,还可以随意漫游动画,其设计的直观性、精确性、高效性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建筑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Revit系列软件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模与制图。对于创建好建筑模型,就能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图纸、大样图及明细表,而且他们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建筑制图的又一次飞跃,是我们建筑制图课程的发展方向。

3、加大师资培训

M管Autodesk公司推动BIM软件多年,Revit作为BIM概念的相关软件引进了相当的时间,但离普及还有相当的距离,前几年毕业的年轻老师有的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将Revit引进课堂首先要培训老师,在专业教研活动中应该有组织地举办培训和交流,制定引进课堂的实施步骤,逐渐稳步推进。

五、结论

(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筑制图课程必须改革,废除基本上没什么用处的点线面分析,将BIM技术成果引进教学当中,成为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工作大有作为。

(2)作为学校和教师,面向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全过程,与时俱进,推动建筑制图课程的改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向建筑制图课程改革要效率、要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制图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

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 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建筑制图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横道图,进度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项目关系着群众生活和城市的形象,要求严、工期紧,并且逐渐向着高复杂度、高参与人数的方向发展,工程造价高,又容易受到天气、材料价格等的影响,项目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这时,传统的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政工程项目的全局性要求,因此,如何高效的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协调控制管理是工程管理人员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横道图在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1横道图概述

横道图又叫甘特图 (Gantt chart) ,它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横道图在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方面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横道图”不仅在国内的工程领域应用非常流行,国在际上也相当普遍。

2我国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应用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项目进度控制方面的管理还采用完全靠手工的情况,就算是应用信息化进行管理,但是总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监督和调整追踪等方面更是少之又少,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项目进度控制和管理的平均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即使是较大的建筑企业的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水平也也较为滞后[2]。即使有的建筑企业使用横道图进行项目计划的编制,也仅仅是使用横道图将项目的先后进度简单地分解,然后用横道图内的逻辑关联起来,整个项目进度控制和管理工作都仅仅是停留在最简单和表面的计划编制上,而并没有利用横道图的进度执行的跟踪和优化功能对项目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也没有对横道图在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中的作用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都不重视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作用,在项目实施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根据情况修改计划进度,而是一味盲目地赶工期,使各个工作之间不能及时协调和沟通,产生更大的矛盾,最终影响项目质量,造成工期拖延。

3横道图技术没有在项目进度控制中得到有效应用的原因

(1)我国企业应用横道图进行项目进度管理的条件不成熟

当前我国的国情决定着在我国使用横道图这样的信息技术进行项目进度管理仍有些条件是不成熟的。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预见的。这些因素的作用会对项目的进度和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变化、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及资金问题等。如果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原有的施工进度计划被打乱,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就没有办法按照预先安排的进度计划来施工。

第二:横道图虽然相对后来出现的“网络计划技术”要简单,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横道图理解起来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很多施工人员的知识层次较低,在利用横道图进行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横道图所表示的施工意图和信息就难以完全立理解。要完全按照计划进度进行就需要培训大量的施工人员,让施工人员对横道图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建筑项目施工中涉及的人员较多且流动性较强。这样的培训就会花费企业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施工企业往往不愿意去花费这个在他们看来似乎是额外的费用。所以说,从人员素质和软件方面来看,我国现在合完全使用横道图进行项目进度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相关横道图技术软件的使用和推广程度不够

在国内外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可以有效缩短工程项目工期约20%,节约10%的项目成本。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给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信息技术相关工具的了解和推广力度不够,造成了管理者对这些管理软件的使用能力较差,甚至完全不会使用。

(3)管理思想落后

由于各行业自身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建筑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过于强调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进行企业相应的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意识相对企业行业更要薄弱和落后,尤其是对于利用先进有效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优势更是不甚了解,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推广和传播,所以,以横道图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和研究力度水平都较低,建筑施工类企业不能建立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造成管理效率差,决策水平低等问题,最终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和国际竞争力。

4提高横道图在项目进度控制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若想在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推广横道图等现代化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的应用,笔者提出如下两点的建议:

(1)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时要突出计划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强调进度计划对项目的管理、控制和指导作用,使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在执行计划时能够相互协作,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沟通,及时完善和优化项目进度计划,加强进度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在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按照计划和合同的要求,确定各项工作之间的实践和逻辑关系,利用制成横道图等先进的技术工具对进度加以管理。

(2)执行项目施工管理和控制标准,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和控制

在对项目进度进行计划时,要按照项目施工规范和动态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前期通过横道图绘制出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图,保证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监管,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将实际的实施进度和原计划的进度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纠正横道图中的偏差,修改和调整计划进度。既不能消极对待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拖延工期,也不能为了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5小结

随着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和工具不断发展,横道图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推广,为广大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者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推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水平不断进步,有效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促进工程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津明.工程项目进度与成本辅助控制横道图[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Vol.19,No.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