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节点十篇

时间:2023-04-11 20:26:40

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篇1

【关键词】城市;景观大道;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的问题得到了设计者的广泛重视。虽然一些设计者在此方面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城市景观大道节点的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城市景观大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

目前,有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景观大道。城市景观大道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城市中不仅提供便利交通,而且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和休闲功能的街道或道路。城市景观大道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已是这个城市的对外窗口和城市标志。

2、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功能的完善,人们对于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向景观方面考虑。除了原有的景观大道外,近两年,许多城市对于城市街道和出入口的景观绿化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以改善城市的绿化档次。如昆明在原有景观大道的基础上重新增加20条景观大道.北京因为奥运会的举办,新添景观大道的建设也都基本完工,而且北京园林部门在2005年还表示,当年将力争通过样板工程建设,带动全市主要道路绿化美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争取近几年在北京建设海棠街、垂直绿化一条街、彩色树种一条街等特色大街;上海,也正在加紧景观大道的建设。可知景观大道在我国大有迅猛发展的趋势,如雨后春笋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景观大道的设计

(1)道路断面设计:既要考虑交通能,也要考虑景观功能

从其道路横断面设计上,主要有4种形式:“两块板”的横断面:路中央有较宽的绿化隔离带,路两侧一般布置较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三块板”的横断面:在机动车路面外再布置两块非机动车路面,两侧布置有较宽的绿化带;“四块板”的横断面:在两块机动车路面外再布置两块非机动车路面,路中央及两侧布置有较宽的绿化带;利用道路两侧的建筑退让形成较宽的绿化带

(2)绿化景观设计:既要考虑景观效果,也要考虑遮荫效果。

(3)公用设施设计:包括公交汽车站点、路禁、垃圾箱、灯具、座椅、桌子等户外公共家俱设计。

四、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规划体现人文、生态理念

利用沿途的丘陵山地,结合地貌特点,围绕道路绿化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原则,植物配置上采用乡土树种,注重多样化,充分发挥植物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各景点及通道均进行无障碍设计,人行道地面设坡道和盲道,方便轮椅或儿童推车通行。真正让人体会到身处现代都市却有回归自然的感受,从而心情放松,能更愉快地投入到旅途之中,有利于满足人们健身益智、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多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2、保护与创新并重发展

在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与加快城市发展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坚持:先保护、再创新、后发展的原则。,避免了文化古迹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破坏,而且还使其成为大道轴线上的一处人文景观。

3、凸现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景观大道设计研究其实是研究该城市的文化历史,在文化底蕴中为该城市景观大道设计定位和定性。从而使其城市地域特色、历史文脉等以城市景观游览走廊形式镶嵌在城市景观大道中,最终成为城市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4、布局的整体性与过度的连续性

从城市发展整体性、连续性出发,绵江景观大道设计是为了保护好名胜古迹及其周围环境,延续绵阳的历史文脉,突出山、水、城的环境特色,从而体现城市的形象和突出城市鲜明性格。在整体布局上将“科技现代、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景观大道中,与城市规划和山水格局呼应协调。

五、实例分析

1、项目背景

规划道路位于秦皇岛市的中心区--海港区,自秦皇岛高速公路东出口至城市北环路,全长3.8km,南北走向,双向六车道,是进入秦皇岛市区、联系高速公路与港口的重要交通干道。道路由北至南依次与秦承公路、102国道和市区北环路等主要道路相交汇,沿线分布着石山村、小李庄村、小张庄村等村镇。规划道路东侧绿带宽度为50m,西侧绿带在102国道以北,宽为150m,102国道以南,宽为100m。场地地势多平坦,只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以南约100m路西侧有一处低洼地势,与路面高差约为3.0m。规划道路现有植物栽植以新疆杨、火炬树、柳、桧柏等为主,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较差,生态防护功能较弱。

2、项目设计方案

(1)道路沿线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道路的区位条件和现状条件,将其划分为三个景观段落--起步区、缓冲区和城市段(图1)。

(2)道路沿线景观分段设计

第一段落--起步区(秦皇岛高速公路东出口至秦承公路匝道区)规划设计目标:凸显特点、突出气势、形成迎宾的氛围(图2)。设置三个景观节点:一是“秦风”,高速公路入口两侧挡墙进行景观化处理,利用大型浮雕景墙表现秦始皇东巡求仙的场景(图3),景墙命名为“秦风”;二是“祥云”,跨线桥桥体采取装饰化处理,采用传统的“祥云”图案对桥体进行装饰,并与“秦风”景墙形成呼应(图3);三是“秦瓦”,秦承公路是联系秦皇岛和承德的一条重要的城际公路,在匝道区设计一组景观柱,上面雕刻有秦瓦当图案,形成景观标示。

第二段落--缓冲区(秦承公路匝道区至102国道交汇处)规划设计目标:城郊向城区过渡,使城郊景观与城市景观形成自然过渡。规划道路与102国道交汇处设置一个景观节点,命名为“璞玉”,此处以“秦代玉璧”为构景元素,利用植物模纹构成简单的图案纹理,设置文化景墙,体现该景观的主题(图4)。

第三段落―――城区段规划设计目标:引导交通,展示城市历史风貌。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将设计方案中最为重要的景观--“秦简”设于此,古代竹简造型的景墙利用秦代小篆书写“寻秦记”,记录秦皇岛的发展以及景观大道建设过程,作为整个景观大道景观设计的“点题”景观效果(图5)。

3、植物种植设计

(1)以乡土树种为主基调树种包括油松、云杉、新疆杨、火炬树;主景树种包括银杏、元宝枫、樱花、京桃、雪松等;植物模纹包括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地被花卉包括景天类、丛生福禄考、野花组合等。

(2)合理配置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乔灌草”复式结构。在水平方向由内至外形成四个层次:常绿树种,选油松、云杉等与白蜡、国槐、新疆杨等大规格乔木构成背景,高度在8~10m;主景组团设计采用有明显季相变化的元宝枫、臭椿、火炬树、黄栌、樱花等作为骨干树种,打造浪漫、悠闲的旅游文化氛围;亚乔木和灌木层次其生长高度主要在1.5~3.0m,作为过渡和联系;前景以地被花卉植物为主,利用花卉材料形成花海,突出迎宾效果(图6)。

(3)合理控制尺度通过群植、片混等种植方式,形成大尺度植物组团,彰显霸气。规划项目的第一段的起步区和第二段的缓冲区,背景针叶和阔叶林组团尺度在150~200m之间,主景植物组团尺度在120~150m之间,亚乔木组团尺度在80m左右,前景模纹和花卉带尺度在100~150m之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城市段将植物组团尺度缩小,背景林组团尺度控制在120~150m之间,主景植物组团尺度为80~120m之间,前景植物组团在60~100m之间。另外,设计注重“净空预留”,即某些区段植物景观适当后退,形成开合有致的植物景观效果(图7)。

六、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的展望

城市景观大道建设便成为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践中要认真学习和总结城市景观大道建设中植物造景的成功经验,尽可能地考虑到多重要素,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灵活合理,努力提高城市道路景观的文化品位,使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亲切。

七、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景观大道节点设计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景观大道节点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方向。因此,在城市景观大道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节点设计的创新,促进城市景观大道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国玮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景观节点篇2

1 引言

厦蓉高速公路起于福建厦门,止于四川成都,是我国西南腹地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七射九纵十八横网内18条东西向高速公路中的第16条,编号g76,全长2211km,其中长汀段6881km。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快捷、安全、舒适,而是畅、洁、绿、美的绿色生态景观大通道。前几年由于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繁重,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到了建设上,高速公路两侧一重山的绿化美化相对滞后,特别是进出口、枢纽互通、服务区等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周边一面坡生态景观林建设还在探索之中。针对厦蓉高速长汀重要节点——进出口、服务区两侧森林景观现状,确定了景观林营造的指导思想、设计目标和原则,设计了5种模式,6个造林绿化类型,按照“绿化、彩化、花化、美化”的“四化”要求,进行了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配置,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绿化美化技术措施。力求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和科学配置,把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周边可视一面坡打造成为“片、带”相连,季相色彩化、层次立体化的高速通道森林景观,充分展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建设成果。2 作业区概况

2.1 区域位置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位于东经116°00′45′~116°39′20′,北纬25°18′40′~26°02′05′,北与宁化相接,东北靠清流,东邻连城,南连上杭,西南接武平,西和西北与江西省交界,全县东西宽66km,南北长80km,土地总面积46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91万亩。

规划范围包括长汀进出口周边可视一面坡,位于长汀县策武乡李城村和德联村,共8个小班,面积998亩;长汀服务区本文由收集整理周边可视一面坡,位于长汀县策武镇红江村和策田村,共9个小班,面积687亩,总面积1685亩。

2.2 自然资源概况

长汀县属武夷山脉南段,地貌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等类型,以低山类型为主。全县年平均气温15~19℃,无霜期年平均为260d,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mm,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动植物的生长栖息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环境条件。地质构造复杂,土壤种类繁多,以红壤为主,占土地面积79.81%。该县溪流纵横,水系发达。全县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有17条,以汀江最大,全长153km,流域面积2649.2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5.5%。

作业区地貌以丘陵类型为主,海拔高度在300~375m之间;林地平均坡度20°;全坡;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100cm,腐殖层厚度10cm左右;多为ⅱ、ⅲ类地。植被总盖度80%,乔木层以天然马尾松、杉木为主,平均高30m;灌木层以桃金娘、小叶乌饭为主,平均高10cm;草本层以芒萁骨为主,平均高65cm。

2.3 作业区森林景观现状

作业区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是周边一重山现有树种多为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树种结构单一。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占91.0%,阔叶树仅占9.0%。部分路段还存在生态断弱点,森林景观效果较差,品位低;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能力低,林分结构单一,巩固难度大,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属典型的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

(1)树种结构比例失调,呈针叶有余、阔叶不足;绿色有余、彩色不足等特点,绿化树种单一,森林景观效果差。

(2)大面积的马尾松林面临着遭受森林火灾的严重危害,特别是马尾松林面积仍然占林分面积的86.1%以上,是一座没有设防的易燃品大仓库。据《中国森林火险调查与区划》,长汀县是一级火险区,防火形势十分严峻,责任极为重大。同时马尾松林易引起松毛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据统计,长汀县自1986~2010年25年间松毛虫累计发生年均3.1万亩。马尾松林景观极易破坏。

(3)林分生长类型较差,林分总体质量差,并严重导致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破碎性和单一性的残次林。森林系统演替向针叶化、低龄化、稀疏化、单层化、中小径化逆向方向发展,造成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加快,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多,致使森林景观呈破碎性和单一性。因此,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林分的层次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3 设计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 指导思想

以景观生态学、林学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为指导,以建设长汀森林县城为契机,以绿色通道建设为载体,以大力改善长汀县生态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安全为宗旨,根据长汀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造林绿化、补植套种、林分修复、抚育施肥、优化提升、封山育林等多种措施,恢复和重建稳定、健康、多功能的沿路绿色生态体系,全面提升长汀县森林生态功能和绿化美化水平,厦蓉高速长汀重要节点——进出口、服务区两侧森林景观实现“绿化、彩化、花化、美化”的“四化”要求,为全力打造长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推进生态强县建设提供环境支撑。

3.2 设计目标

以厦蓉高速长汀重要节点——进出口、服务区两侧可视一面坡生态景观林建设为中心,采取“种、补、改、封”综合技术措施,通过造成林绿化、抚育施肥、林分改造等景观林的培育措施,力争作业区当年形成景观林群落框架,3年初见成效,5年把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周边可视一面坡打造成为“片、带”相连,有季相变化、近自然的高速通道复层林景观,提高森林景观观赏价值和生态效能。

3.3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包括以人为本与生态景观功能优先的原则;适地适树,特性协调的原则;适时适法,循序渐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原则;突出分区(块)引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 造林绿化模型设计

依据不同的地类、林木状况,“绿化、彩化、花化、美化”的“四化”要求,选择不同的造林类型及其造林技术。长汀厦蓉高速公路进出口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周边可视一面坡生态景观林,共设计了5种模式,6个造林绿化类型,面积1685亩,其中设计改造提升型(近山坡下型),面积338亩;改造提升型(近山全坡型),面积542亩;设计补植套种型(远山稀疏型),面积261亩;补植套种型(远山高密型),面积261亩;设计林分改造型(低效果园型),面积210亩;设计抚育施肥型(幼林抚育型),面积25亩(表1)。

5 技术措施设计

树种选择补植设计5种及以上,乔木层补植至200株/亩以上;“近山种大树,远山种小树;坡上(近山)种小树,坡下种大树;果园补花树,好的常绿阔叶树不种树”;种大树挖大穴(80cm×60cm ×60cm)施大肥(基肥500g/穴+追肥300g/穴×5年),种小树挖小穴(60cm×40cm×40cm)施小肥(基肥250g/穴+追肥150g/穴×5年)。

5.1 树种选择

遵循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注重选择阔叶树种的原则,乔木层主要选择彩叶树种枫香、山乌桕、黄花槐、红叶石楠和较速生、较耐瘠薄的木荷、闽粤栲、油桐、马褂木、无患子等阔叶树。

5.2 苗木要求

选用壮苗。设计补植乔木树种,多年生合格苗,苗径5~8cm左右,全冠或半冠3叉以上,带土球,高3.0~4.0m。灌木大苗,多年生合格苗,带土球,高2m左右。

5.3 配置方式

依据现有林分和立地条件状况,以及树种特性的不同,沿等高线带状(各占1/3)布置,按各块设计思路从下至上依次种植,在保留原有林木的情况下,按株行距1.8 m×1.8 m或1.8 m×2.0 m设计补植。

依现有林分调查情况,设计补植常绿树种平均30株/亩;彩叶树种平均15株/亩。

5.5 整地方式、规格及施基肥

在保护原有植被的情况下,采取条带状、块状整地,要求在穴周围1m2内除草松土,整地规格:大苗穴面80cm×底60cm×深60cm见方,挖明穴,施钙镁磷500 g/穴,回表土;小苗60cm×40cm×40cm,挖明穴,施钙镁磷250 g/穴,回表土。

5.6 植树季节和方法

1~3月,尽量掌握在阴雨天气进行,采取植苗方法。树木种植时,应在穴内将种植土填放至球底高,土球放置在上面,定向后再打开泥球包扎物,从穴边缘向树木土球附近培土(包括营养土),分层捣实,培土高度达到土球2/3时作堰,树干必须扶正。

5.7 幼林抚育

根据现有树木生长情况,林地植被状况和经济条件,对原有幼树和新补植树苗,设计每年1次幼林抚育结合施肥,连续3年。

(1)抚育方法:块状除草松(培)土,块幅1.0m2。

(2)抚育次数:一般造林当年抚育1次,连续抚育5年。

(3)抚育时间:每年8~9月间进行。

(4)施肥:每年8~9月结合扩穴培土,大苗每穴施尿素150g、复合肥150g;小苗每穴施复合肥150g。

5.8 封山育林

实施全面封山育林,封育方式为全封。在封山育林期间,严禁在封育区内放牧、割草、打枝、烧灰积肥等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殖的人为活动,聘请专业护林员,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及林政资源管理等工作。

6 实施效果评价

(1)该设计以“绿化、彩化、香化、美化”为设计原则,突出厦蓉高速长汀重要节点——进出口、服务区两侧森林景观,通过生态景观林建设,将逐步调整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树种结构,恢复自然乡土阔叶林,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景观。良好的森林结构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自身防火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减少森林火灾的损失。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效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2)项目实施不仅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建设步伐,而且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将在全县人民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公民都能自觉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景观节点篇3

1.用地形态研究。百灵庙镇区四周环山。艾不盖河自西向东,再转而向北又向西,形成老城区三面临水。城区内的塔尔洪河也是本镇的一条主要过境河流,与艾不盖河两河相汇,与周边山体共同形成了百灵庙镇复杂而独特的“山水”地形地貌。

2.规划发展概念。在现状分析及原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魅力百灵”的发展目标、功能及形象定位,提出了城市滨水区发展的七大概念:(1)山水百灵。强调对沿江山水景观资源和山水城市格局的保护,通过建立绿化通廊,保持山水、城市间的视觉联系,开辟“山水城市”的对话空间,营造北国“山水城”风貌。(2)文化百灵。充分挖掘达旗地方特色文化,分区段营造,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达旗和百灵镇特色文化,将“十公里环城水系”打造成达旗文化展示轴。(3)活力百灵。引导城市向江边发展,沿江设置各类旗舰性大型公共项目,带动滨水及周边区域的发展。(4)生活百灵。整合沿江土地,强化河道生活功能,优化生活居住形态,创建沿江景观步行道,把市民日常生活与滨水空间联系起来,体现百灵镇向宜居城市转化的趋势。(5)动感百灵。有机布置生活休闲场所和体育运动绿带,建设多层次立体堤坝,通过体育活动和节庆活动体现百灵镇动感。(6)生态百灵。从生态的角度强调城市所形成的“蓝脉绿网”的生态格局;通过在沿江不同区域分别建立绿化通廊和各类生态模块及网络状的道路绿化带,促进生态流的循环。(7)民俗百灵。规划沿江布置民族风情歌舞厂场,开辟民族活动场所:民俗风情园、农业观光民俗园,组织民俗节庆活动。

二、景观概念规划设计

1.总体规划构思。通过上述七大子系统的建构整合总体资源,明确沿线功能,打造全新的景观风貌,形成“两轴、两带、双核、六区”的景观空间整体格局。“两轴”:河流发展轴,两河将沿线各个景观点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十公里景观序列。“两带”:沿河两侧绿化景观带,形成城市重要的绿色廊道。“双核”:按发展时序形成的景观生长核心,打造重景观中心。“六区”:按所处位置、所含内容及所属特色确定景观区域,各区域分别拥有独特的区域中心。

2.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构思的框架下,进行了分区域的景观详细设计。(1)后河运动风景区。包含后河森林公园和体育运动休闲公园两大风景区,是百灵庙镇北向的门户。它包含两个景观节点,一个是“运动休闲区”,另一个是“城北广场”。“运动休闲区”:对应普通城区的运动场地——人们在此环境运动休闲。“城北广场”:城市的北门户。(2)居住风貌区。主要展现的是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休闲画卷,女儿山的人文气息,通过河水的奔流,蔓延至河流两岸。设计强调两岸的对景,实现了景与景、人与人、人与景之间的互动。其中包含三个景观节点,新城二类居住区一个,一类居住区一个,对岸的老城区临近体育休闲公园处一个。二类居住区景观节点:成为附近居民的“社区会客厅”,是居民运动交流的场所。一类居住区景观节点:“夜明珠会馆”。相对静谧,但静中有动,是动静两相宜的地方。体育公园节点:作为城市生活向郊野空间的过渡,更多的是地形的利用与梳理。(3)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区。该区域有三个景观节点,女儿山半岛处于主体地位,与另两个节点与女儿山半岛在地理位置上呈稳固的三角形态,在景观处理上也取得了视觉的平衡,三个景观节点互观、互显、互动,共同构成了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节点一:女儿山半岛亲水平台。节点二:位于旧城区的以“翔”为主题的广场,地理位置上位于两条城市主干道和一条旧城河滨道之间,朝向新城区的金融和行政中心,寓意通过新城区的兴建,带动老城区的腾飞。在视觉上可尽享三角洲区域和新城新貌的美景,成为老城区居民重要的休闲活动场地。节点三:新城区的“大地露天剧场”,位于城市主干道和新城河滨道的交叉处,与女儿山隔江相望,在新城区处于金融商贸中心和居住用地相交接的地方,功能上应承揽一定的商业活动和居民活动。该露天剧场能容纳近五百人,枯水期舞台与观众席之间以绿化相隔,丰水期把水源引入,则成为一处水上舞台。半岛标志性城市景观区的设计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老哲学思想,“翔”广场(天时)、“大地露天剧场”(地利)和女儿山半岛纪念公园(人和),占尽了三江口的优势,预示并将显现百灵庙镇的辉煌。(4)老城居住风貌区。橡胶坝亲水平台:与原有的公园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尽量保持老城原有的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设施的更新,使居民在享受新景观的同时,不至于感到陌生,延续该地块原有的场所精神。这是最能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轨迹的区域。(5)行政中心现代城市景观区。节点一:该区域的河岸东侧邻新的行政中心,也是连接新旧城区的生态绿轴的重要节点,故考虑到人群的疏导和集散,我们在此地块设计了一个大型的“人民广场”,并在护坡上作一定的图案化设计,使对岸的“人民广场”有较佳的景观。节点二:该节点位于新城行政中心和金融商贸中心的交汇处,发挥为两个中心提供交流场所的功能,并且紧邻城市主干道,考虑部分道路景观要求。(6)城市门户景观风貌区。大型公共汽车站紧邻该地块,使得它成为城市对外的门户景观区。不仅对外展示城市新貌,而且满足新区居民滨水休闲要求。

景观节点篇4

【关键词】台塬地形;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城市绿地;城市景观

引言

台塬地区地形复杂,其地形条件对规划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其规划布局,道路的走向、线形,各种工程的建设,以及建筑的组合布置,城市的轮廓、形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以台塬地形的特征分析入手,以宝鸡南客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GIS建立复杂的地形模型,结合地质灾害的用地评价,阐述如何构建规划区的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城市绿地、城市景观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个系统,探讨复杂地形台塬城市的控规应综合权衡的各方面因素。

1 用地布局规划

1.1 规划结构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原则:有机分散于紧凑集中原则;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绿地楔入原则。【1】

对于宝鸡南客站片区,由于地形复杂,台塬地貌,规划形成“三轴、两带、六片区、五组团”的总体结构。(如图1)

1.2 土地利用规划(如图2)

(1)台塬下集中集约建设

塬下的土地属于城市生长发展的城市轴线上,是城市南移、东扩的重要战略节点,重点建设商务中心以及高铁站客运枢纽,强化综合服务职能。

根据总体规划,台塬下提升商务中心和客运枢纽中心服务职能,通过规划组织城市功能和交通网络,使得城市各项建设有序发展。

(2)整理交通台塬上保护性生长

秦岭北麓属于生态敏感地区,属于保护性开发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强化监督管理,保护区域的生态格局,防止无序的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台塬上坚持生态优化策略,保护关键性生态廊道,建设山城交融的城市意象,引导城市的有机生长。

2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高铁设施对地块的分割、台塬的自然屏障是区域交通组织需要克服的问题。结合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趋势,规划构建片区联动、组团衔接、差别供应、舒适安全的交通体系。有针对性地布局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合理地引导交通需求,实现区域内交通畅通;加强公共交通对各片区、组团的交通支撑,完善各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发展。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小汽车停车需求,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尺度宜人的道路网络和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针对规划区域的六片区和五组团,实施不同的交通策略,其中南站南部的商业商务核心区的道路系统突出通达顺畅,在满足其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起到融合贯通周边片区和组团的作用;南站东、西生活片区道路系统强调其与周边的联动发展;石油产业园区、钛产业园区、钛工业园区的道路系统需要起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而台塬上的居住组团需要营造便捷联络、私密幽静的道路交通系统。

3 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3.1 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台塬地区的特点,构造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城市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2】

1)保护生态

台塬地区现状存在生态廊道,规划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导,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塑造景观

绿地规划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形与生态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

3)便民服务

公共绿地指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将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分为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两类。公园绿地主要指综合性公园和居住区公园;街头绿地指沿道路、河流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

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规划可结合山体坡地种植本土植物,为城市提供地方特色的绿化植物。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规划区内的防护绿地主要是铁路防护绿地、河流防护绿地、工业防护绿地和高压廊道防护绿地等。

3.2 景观系统规划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岩、坡、坎、梯、坪、坝、岗、垭、十字、梁子等。

台塬地形是地区的重要景观界面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是得天独厚的城市背景。发挥台塬地形的台座效应,是指山地城市景观形态在总体造型上呈现出的台座特征,以及因此而表现出的分层效应、边缘效应、皇冠(顶冠)效应、鸟瞰效应、夜景效应等。【3】

台塬地区的景观系统需要将台塬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城市设计可以通过对生态景观界面控制,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网络,提高整个规划区域的生态性,从而促进规划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城市生活,营造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3.2.1 梳理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规划区内现状生态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可分为生态资源和人文景点。生态资源主要有:人工林、果园、灌木林地、草地、有林地河流水系和鱼塘。此外还散落有燃灯寺和蒲明寺等一些人文景点。

3.2.2 控制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是景观本底上分布的线性空间要素,它具有沟通自身相联的不同“斑块”和阻止廊道两侧之间要素流动的双重作用。

3.2.3 塑造景观节点

空间节点系统是南部台塬区生态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旅游服务设施和景观生产价值(如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的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中,形成结构合理、物尽其用、高效和谐的生态旅游区。

根据规划原则和生态建设规划思想,规划形成“两横、三纵、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如图3)

3.2.4 “两横”——秦岭北麓生态景观带、高铁防护景观带

秦岭北麓生态景观带是秦岭北麓台上、台下的分界线,它分别与东沙河景观带、西沙河景观带和燃灯寺景观带三条纵向廊道相交,在相交处形成多个景观节点。由于规划区南高北低的特殊台塬地地貌,并且景观廊道具有沟通自身相联景观节点的功能,秦岭北麓生态景观带能使北部城市建成区内保持良好的视觉环境,促进台塬下人建环境与台塬上自然景观相融合,进而保证城市景观的均好性。

“三纵”——东沙河景观带、西沙河景观带、燃灯寺谷景观带现状谷地两侧沟坡地带地势陡峭,坡度多为25°以上,并有滑坡和地质断裂等地质灾害。生态用地面积过少,生态系统严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规划两条河流景观带和燃灯寺景观带以生态维育为目的,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强对现有河流、河谷、坡地等的保护,积极培育水土保持林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靠近城市建设区的地段,是生态网络的关键点。结合郊野公园的设置,布置景观林地;局部拓宽水面,与城市郊野公园相融合,形成特色滨水景观,并同时起到蓄水和调洪的作用。对谷内现有的人文景点如燃灯寺、蒲明寺和渭滨佛教协会加以保护和修复,成为谷内重要的旅游景观节点。

3.2.5 “多节点”——自然景观节点、人文景观节点

节点A与节点B是规划区内的两个景观核心,分别位于两条横向景观带与燃灯寺景观带的相交处。节点A位于台塬下高铁防护绿化带内的南客站广场,是规划区台塬下最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节点B则是南客站的南大门,并且是城市发展轴到生态发展轴的转换节点。

节点E、F、B和G由西向东依次是秦岭北麓生态景观带与三条纵轴相交产生的自然景观节点。规划区内节点E处于组团1和组团2中央,地势起伏较大且隐蔽幽静,景观上应该与组团1和组团2的小区景观相融合。节点F和G依托西沙河和东沙河自然河流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是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节点G位于东沙河西侧,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并布置有郊野公园。

4 结语

台塬地区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适应发展,促进建设;契合自然,优化环境;切合实际,利用现状;挖掘特色,延续景观”的规划原则。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整合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处理好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建设环境优良的城市功能区。充分利用现状建设基础,引导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建设,充分挖掘规划区内特色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思考;城市生态规划,2005年29卷第I期

景观节点篇5

【关键词】定位;资源;文化;细节

地产景观园林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大人民在满足物质需要,对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人们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房屋的功能性和环境的舒适性都有更高的要求。景观园林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配套项目,已成为地产项目的一个卖点.如何能提高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我想不仅要看投资商的投资力度,更重要的是看景观设计师对居住区设计要点的掌握情况。

1 符合项目的定位

项目定位是一个项目的根本大纲,框定了规划设计的方向,决定了相关配套设计的标准和要求。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地产项目的面子工程更应该有所体现,产品如背离了定位就会做出完全不能用的方案。例如某小区定位是中小户型的白领社区,价位适中,档次中等,但不知为何原因,景观设计单位确给出了一个奢华的景观设计方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中庭园林景观设计,几千上万平方米的中庭,里面设计“地中海”、“爱琴海”、“波罗的海”等景点,连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加上喷泉、叠水、水幕墙等,景观效果相当的奢华与震撼,虽为项目的销售带来了很多的卖点,但留下更多的是缺点:增加开发产建设成本、项目业主承担因奢华景观带来的高额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承担更多的额外费用与服务。 因此、地产景观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项目的定位,包括项目主题定位,风格定位,客户定位等等。

2 挖掘项目自身资源

地产项目自身资源包含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景观设计时如何去挖掘、利用、升华和传承这些固有资源,将是项目景观设计考虑的要点之一。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始终应将城市大环境与居住区小环境相结合,将小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对城市绿化功能的延伸和过渡,让人们从进入居住小区到走入居室,始终置身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此外,通过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将园林小品、建筑物、园路充分融合,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有机联系,并在空间组织上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进行园林绿化总体设计前,应在统筹考虑居住小区的总体定位与规划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避免大面积的调整,尽量减少动土方量。例如,利用土堆或土丘营造起伏的园林地形,利用低洼地开挖水池营造水景,保留、利用原有大规格花木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居住区园林景观层次,还可提高园林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实用功能。如增加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在提升园林景

观多样化的同时,有效实现隔热、蓄水、净化空气等功能;采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草花、地被等的复层绿化形式;借助墙壁种植攀援植物,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相对于自然资源的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显得是那么的飘渺。对于很多项目要找到其文化资源确实显得不是那么简单。往往因为不易,所以很多景观设计师不去寻找和挖掘,从而导致很多项目的设计有形而无神。所以说只有把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运用,才能设计出一副神形兼备的好作品。

3 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考虑

景观设计的根本在于改造环境,给人以良好的审美享受和舒适的使用功能。然而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的设计项目过于强调审美,而忽略了使用,给项目使用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很多居住区项目景观一度以“软性”景观成为主流,大面积草坪、人工河道蔚然成风;又或以“硬性”景观流行,大广场成为各项目的标志。而这些片面追求软景观的结果是:集中的绿地虽可以带来宽阔的绿化视野,但由于多数绿地只能观赏不能活动,实际上降低了公共空间的使用面积;而片面追求硬景观的结果是:气派与震撼,但广场上缺少基本的座椅等休息、休闲设备,导致人们无法使用。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景观,在功能上并不完全适合居家生活环境的要求。这也让一部分地产商开始思考:景观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审美,同时应该具有实用性,为业主的交流、娱乐、健康服务,为营造整个小区的生活氛围服务。小区环境不同于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它被相对稳定的一批小区居民重复使用,承担着居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闲活动。比如散步、交谈、休憩,同时要照顾到儿童、成人、老人等不同年龄住户的不同需求,所以既不能只要景观不要功能,也不能只要功能不要景观。因此住宅景观项目设计应放弃过度的追求景观效果,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并始终注重社会化、人性化要求,居住区景观主要是满足人们游憩、活动、交流的功能,其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居住区内的小游园应设计在居民相对集中且经常经过或自然到达的地方;在景观小品的设置中,应考虑到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具体要求,在达到放松身心作用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

4 细节设计

准确的定位是良好的开端,精细的设计是成功的保证。凡是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在功能、色彩、尺度等上做个周密的考虑和精细的设计,所以说细节是体现景观设计品质的重点。

4.1 空间设计细节。

空间设计细节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周围容易被忽视的环境空间进行设计,把一些容易忽视或不宜做景观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利用。通过对现有空间的改造,对虚拟空间的塑造,给欣赏者因空间变化而带来愉悦的心情。丰富的空间细节设计在于空间的变化和意境的传达,而非过多的空间元素的叠加和排列。譬如某居住小区中心绿地,设计师为了营造不同的空间要不把所有的景观元素进行堆砌、塞满;要不只对其进行简简单单的装饰而过,给人的感觉要不空间过于复杂,要不过于单调。因此,景观设计应注重空间细节的塑造,要为使用者塑造一种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富有韵律、色彩丰富的开放空间、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

4.2 功能设计细节

功能设计细节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即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为人。在设计之中以人体工程学和行为理学为使用标准,以美学的视角掌控效果。譬如,室内外台阶设计的高度和宽度,花坛、座椅的边缘棱角设计,地面防滑设计等等。

4.3 色彩的设计细节

景观节点篇6

关键词:综艺晚会;电子大屏幕;背景设计;节目情绪、风格、形式

进入21世纪后,观众观看晚会最大的感受就是视觉上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科技革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舞台背景呈现方式――电子大屏幕。它让过去那些固定不动的软(画)景和雕塑景瞬间黯然失色,让舞台的空间感、立体感、画面感得以充分展现,其晚会的艺术创作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节目的整体观赏性和创作空间得到了加强与延伸。可以说,如今的综艺晚会大屏幕是标配了。这是一种进步,可是近些年来大部分的晚会已经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是主体了,尤其是商业性晚会,为了迎合主办方、博取观众眼球,下大力气在大屏幕上大做文章,更有甚者是怎么绚丽怎么设计,完全不考虑节目的实际情况,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舞台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很美,但节目则是东拼西凑,只要热闹就好,完全不知道演的是什么,纯粹以营造气氛为主,这类晚会其主体部分已经是喧宾夺主了,大家看完了也就忘了。

这让我们怀疑晚会到底是看节目还是看大屏幕?而业界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个情况。那么究竟这个大屏幕在晚会中要怎么运用?综合笔者的晚会经历,认为要想做好晚会,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晚会的主体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肯定是节目,因为没有节目就谈不上晚会。以往我们看完晚会后都会津津乐道哪个节目怎么样,你特别喜欢的相声和小品,我特别喜欢魔术杂技等,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有观众最喜爱节目的评选,这就充分说明了节目是晚会核心的唯一性。业内人都知道,任何一个节目的产生都是非常漫长的,其艺术规律决定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从创意构思到设计制作、排练,再到修改,到最后成型,其目的就是要让它尽可能的好看,符合晚会要求,让观众满意。

其次,背景设计应遵循的基础有哪些?虽说晚会的主体是节目,但是电子大屏幕作为背景在节目中的效果是无可替代的,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运用得好就是画龙点睛,这点央视春晚已经做到了极致,整体来说他们运用的合理程度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那么就一般规格的晚会来讲,电子大屏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节目情绪为基础的,这类背景的设计主要是围绕节目的节奏和肢体来进行的。以背景设计需求最广泛的舞蹈节目为例,当节奏缓慢的时候画面的变化就要尽可能的少,而且在色彩和画风的搭配上不能让人感觉太突然,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的视线都会集中在舞蹈动作的创意设计上,随着节奏演员的肢体语言也会相对缓慢,艺术技能则会加强,如果画面节奏、画风不同,则会干扰观众的视线,无法集中精力欣赏节目内容。当节奏非常明快甚至激烈的时候,如果没有主题内容要求,则可以按节奏同步变化出一些简单的效果画面即可,如果演员的动作设计场面非常有震撼力,背景变化无论是节奏还是色彩则要放慢一倍以上或以大段落节奏来进行变化更为合适,让背景的变化节奏和节目的节奏错开,也就是依然还在同一个节奏型里,只是大节奏和小节奏的区别,这样节目和背景的各自设计思想就都能互不干扰地体现出来。这种以情绪为变化的背景设计主要是对节目进行烘托和弥补,在亮度上、色彩上都不宜太过,否则灯光设计的效果会显现不出来,节目依然会失色。二是以节目风格为基础的。这类节目背景的设计主要由节目形式和内容所决定。歌、舞、杂技类节目由于音乐环境以及节奏的变化,所以通常应该是动态的背景,根据节目内容又可以分为现代的、古典的、民族风的、地域特点的,之所以要分得这么细,主要是为了和节目进行融合,与节目风格融为一体。曲艺类节目大多是表演人数少且演员表演位置相对固定的,那么背景设计应该是静态的,这样可以让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员表演,在这点上央视春晚多年来都以电子背景大幕的设计呈现,和其他节目形成了一个反差,观众的视觉在这里也得了到缓冲。小品节目根据内容需求背景可以分为静态或者是动静结合的,如果没有特定效果,要求一般都是用静态的,因为演员表演舞台调度变化太频繁,对于背景观众的视线最多只在节目开始前给予关注外,其余时间都在集中精力观看表演,即使有个别地方要插入动态的背景,也需要和演员的舞台行动相统一才行,这类节目背景主要的作用就是交代环境。诗朗诵类节目则和上面的大部分类型节目有所不同,除内容的基本要求外,它的风格是相对独特的,大部分节目背景的设计是动态静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朗诵的表演方式有别于其他节目类型,必须让观众清楚地听明白你讲的是什么,还有一些舞台调度,有的甚至可能会增加表演的成分,那么背景既不能夸张也不能单调,基本上要按照内容的线索用照片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就是“动态静景”的意思,这样就能和节目相融合,让观众享受视听的美感。三是以节目形式特别要求为基础的。这里的特别要求是指那些个别创意设计上必须和大屏幕合作才能完成的节目。比如舞蹈和魔术里就有一个创意设计类型的表演方式,它是现场表演和大屏幕交替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比重一半对一半,有时候大屏幕的比重要相对比舞台表演多一点,这样设计的节目就不存在单纯的背景了。在节目进行时,如果大屏幕内容设计得不够的话,反而会让人不满意,它和之前两个基础的感觉正好相反,当然这类节目和大屏幕背景的关系只是个例,在绝大部分的晚会里都不会做这种节目,因为它对大屏幕设计者的技术和节目设计者的创意构思要求非常高,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的,所以这点我们只要了解到就可以了。如今央视的大屏幕设计已经是多维立体空间了,让很多原本单调而又缺乏艺术美感的节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X,让节目内容的艺术环境和要体现的意境表现得非常到位,使观众得到视觉的享受,其包装的程度是无比华丽的,但无论它怎么绚丽和夺目,都不会干扰观众看节目,只会为节目增色。

景观节点篇7

1设计主题———冯村新门、永定翠染

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设计和具体措施,运用以点带面的设计手法将定都峰历史、山水文化、镇域文化融入到整体设计中,使其打造为西长安街延线末端,集生态、文化、景观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开放型景观带,塑造门头沟滨水文化和新城独特风貌,为门头沟新城增添希望和生机。

2景观空间格局

结合冯村沟所处地理位置、周边整体环境、交通以及现有地形的综合考虑确定其景观空间格局为“一轴、两带、三区、五景”。其中一轴为冯村沟;两带为冯村沟两岸绿化带;三区为3大特色景区;五景为分布在3处特色景区的亮点,其中节点1、节点5为本次设计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景观格局框架的重要两极。见图1。

2.1功能分区

(1)生态美景区。此段为冯村沟的起源段,设计以山为体,以水为魂,以绿为衣,以自然为元素,使河流蜿蜒曲折,呈现溪流、岛屿的自然美景。满足附近村民、健身、散步和游憩等文化需求。此区域布置两处景观节点1、2分别为龙都元水、戏水石滩。

(2)亲水家园区。设计以永定镇为背景,结合两岸居住区,利用河道右岸有利地形,将河坡放缓,运用生态护岸形成浅水湾并与微地形绿化带相结,局部设置亲水平台、步道和文化广场等亲水设施,使此段河道达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装点为两岸居住区居民的亲水乐园。

(3)文化长安区。此段依长安街西延的文化优势,沿岸设计运用城区河道的设计元素,集中展现“‘门城’文化”、水文化、现代村镇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河道断面设计以梯形断面为主,从水岸至岸边依次为河道主槽、观景步道和绿化带,此段设计水面开阔,河形简洁大气,并以三石路桥为主要视点,观赏上下游河道两岸美丽景色。

2.2特色景观节点

(1)节点1———龙都元水。节点1位于起点现状桥右岸,为本河道的源头,交通便利,长约80m。设计巧妙利用现状桥作为视点,纵观河道周边自然环境,呈现一派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景象。在设计中充分展现自然河流形态,以门头沟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突出九龙山和定都峰的主题风格,在恢复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为周边村民,提供一处休闲文化场所。右岸的文化广场翻开了定都峰的历史篇章。它的整体布局为阶梯式平台,共分两层,错落有致,在设计中运用了古代码头的设计元素,河岸厚重的条石,20多米长的汉白玉浮雕文化墙及高耸云天的白色九龙柱,令人赏心悦目。据说顶部的犼又名叫“望帝出”,它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经常提醒皇帝勤政爱民。在一层平台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为9.5m高的九龙柱,寓意为“九五至尊”,象征九龙山,接着映入眼帘的是20多米长的定都峰历史文化浮雕墙和文字介绍,浮雕墙演泽着北京城创建的历史典故。沿着东边林下休憩空间的蜿蜒小路,来到一处幽静的古建回廊中,在这里可以纳凉、谈天。在沿着浮雕墙北边的大型条石铺装甬道,来到了二层平台,同时这条甬道作为链接两岸景色的视觉轴线,将两岸景观呈现在眼前。站在码头向河道下游看去,耸立与河岸边的木质水车,使人眼前一亮,一二层平台为游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从一层继续向东走沿入口下到蜿蜒曲折的古建曲桥中,将河道上下游景色尽收眼底。在每层平台的周边进行围合式种植设计,主要以树形优美的海棠、白玉兰、碧桃为特色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形成一幅美丽如画的休憩场所。

(2)节点2———戏水石滩。此节点位于桩号0+150上下游,长约100m,设计利用河道的自然形态,以自然元素为基调,与溪流、跌水、垂柳、碧波、倒影相结合,形成风格自然清新,意境深远的精美画面。主要景观设施有木质观景亭,休憩广场、古井及石碾等,与右岸跌宕起伏的微地形,层次丰富的绿化带,蜿蜒曲折的趣味园路相融合,使游人来到诗情画意的滨水空间。

(3)节点5———永定文园。此节点位于冯村沟末端节点,是景观设计的收尾之笔,设计将永定镇文化与长安街文化紧密结合,即实现人水相亲的治河理念,又服务于城镇居民。广场设计融入中国元素和自然元素,从主入口来到广场中心,被一组紫藤花架所吸引。穿越花架休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雕塑墙,精湛的雕刻讲述着长安街西沿的历史故事,走过雕塑墙区,沿着台阶下到水边亲水平台中,亲水平台与入口广场直接由美丽的花台相连接,使幽静的水面中增添了一份让人喜悦的心情。

2.3种植设计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植物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并且具备美化环境的作用。变化多样的植物外形、丰富多彩的植物色彩、独具特色的植物质感,都是营造景观环境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冯村沟种植设计充分结合了景观功能分区及河道景观节点设计,植物配植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制定了不同的植物群落配植形式,运用了丰富的植物造景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既保持与总体种植的统一,又突出水生植物的特色。根据不同河段的不同特点,种植共划分为三大区域,依其特点分别命名为春花烂漫、夏荫送爽、色彩斑斓的不同意境。春花烂漫主要体现桃花红艳、迎春嫩黄、繁华点缀、树木冒出嫩绿新芽的春景;夏荫送爽营造出葱葱郁郁、绿色中点缀着粉红紫薇的清凉的氛围;色彩斑斓描绘出一幅秋高气爽、霞升枫柏、层林尽染、果红若涂的秋季景色。

结语

景观节点篇8

[关键字]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 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令各类生产建设效益不断提升,同时也令各类资源、能源供应的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不是过快的经济建设、也并非过度发展带来的持续经济效益提升,而应是以构建节能型社会、节约型建设为主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以最节约的能源需求促进各类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不良环境,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始终强劲、明显,然而高能耗与高碳排放量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令节能减排的建设目标承受着巨大压力。如何高效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任务,履行保增长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的平衡发展更显得具有科学现实性与紧迫性。节约的本质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运行时间中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应实行减量化,同时对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的持续运用,渗透于园林景观建设中,则更有利于良好改善生态环境,在节约建设能源的同时促进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违节约理念的现象

在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及认识观念的偏差,令其绿化建设工程普遍存在重视外观形象建设却忽略节约环保理念与综合环境效益强化的不良现象。主要体现为园林水景观泛滥、大肆开展填湖造园、不依据季节特性反其道而行之栽种植物或逆境培植、草坪的大范围建造、外观豪华、装修高档材料的过度使用、耗费电能较高的城市夜景点亮高价工程、大面积的硬质材料铺装等工程量繁重、规模庞大的复杂建设活动。这种现象不仅令有限的国家资源在不良使用中造成了严重浪费,同时耗费巨资换来的城市景观也令当地富于特色的景象消失殆尽,这些均是不良设计规划背后显现出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错位思想。

3、 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实施途径

节约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扭转当前行业内广泛流行的照搬、照抄其他地域的理想景观,令原有城市的场地景观特征、领土的固有景观模式遭到面目全非的破坏,同时有限的城市建设资源也被严重浪费。

3、1节水设计

在景观设计层面有效的节水控制来自于科学的蓄积,而科学的用水则来自于良好的渗透,因此我们应合理的将滴水之恩充分融入土地建设与园林改造实践进程中。例如依据北方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园林工程的水景设计环节,由于受到水资源匮乏的局限性影响,我们应充分结合城市的地域色彩做到灵活设计、合理节约用水,科学的设计多功能的水景布置,如小溪流的景观,在降水丰富的丰水季节其可供人们欣赏嬉戏,而在降水量较少的枯水季,其中的卵石景观同样可供人们欣赏娱乐、陶冶情操。另外我们还可采用循环利用与一水多用的设计思想科学的展开水景观中的喷泉设计、瀑布造型设计与跌水设计,充分利用潜水泵将水景中的压力通过加压方式提升,从而满足喷泉、瀑布景观的用水需求,同时令其实现科学的节能循环往复利用。再者我们可将水景中长期使用的水源待其需要更换时进行公共卫生厕所的冲洗,或排入化粪池进行有价值的厌氧处理,也可将其用于苗圃的灌溉、园林景观的浇灌,实现高效节能的一水多用,进一步节省宝贵的水资源。另外我们还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构建区域性雨水回收利用设施,从而有效实现因地制宜的就地滞洪蓄水,将景观环境设计、水处理设计与未来的持续应用等层面有效统一在一起,令其与污水处理工艺深度结合,实现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共同节约发展。再者我们还可通过意境水的借此物言它物的设计手法,利用其他丰富的造景元素合理代替水资源,例如水车、假山、石桥等创造出园林景观的意境美,达到无水似有水的高层次感官境界。

3、2节能设计

为了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夜间效果,大量的夜景美化工程、亮化工程成为行业内设计人员广泛追逐的新亮点,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美化设计效果,但同时令有限的电能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在该环节中的节能设计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尽量减少大规模设计的夜景照明系统,并科学采用节能设施代替耗能设施。想要降低照明用电消耗,最显著的做法便是提高照明系统的利用率、采用高效能灯泡或降低点灯时间,采取适当照度并尽量选用局部照明的设计方式等。在园林景观的照明设计中我们可科学采用低能耗的高压钠灯、亮度较高的LED照明系统、金属卤化物灯具、紧凑型荧光照明等环保型灯具,同时采用照明时间控制装置或光感装置科学控制各类夜景的灯光照明时长,在人流较少的次级道路我们可科学设计声控延时开关装置。依据权威测算不难得出,在同样的照明亮度下,节能灯要比白炽灯节约近百分之八十的电能,且使用寿命较长,虽然先期的建设投入成本较普通照明系统要高出许多,但其耗能低、寿命长的特点却是现实存在的,从长远发展角度讲,总体系统属于节约型建设。再者我们可以采用清洁型能源代替节约性能较差的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从而合理实现清洁、安全的园林绿地建设与简便的日常管理。例如在偏远地区的公园及道路设计环节可采用安装风光互补的路灯系统,令其将源源不断的风能与太阳能合理转化为电能,将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相关布景与优美的外观设计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仅大大节约了管网建设费用,且可以营造较独特的园林景观,可谓一举多得。

景观节点篇9

关键词:节能;环保;夜景景观设计

1 城市夜景景观照明发展的背景

能源和照明设备的应用、发展使人们摆脱了黑暗的束缚与视力的局限,延长了生活工作的时间,扩大了生活的范围和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夜景照明始于娱乐、商业和节日庆典活动的需要。自19世纪发明白炽灯以来,城市夜景照明经历了白炽灯、霓虹灯即氖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也称HID灯)三个时代。激光技术、电子技术、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等迅速发展,使得现代夜景景观照明有了更多选择。我国经历了三个时期:起始时期(1990年以前),夜景照明工程仅有少数案例;发展时期(1991~2000年),上海、北京等夜景景观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如西安等城市,夜景照明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升华时期(2001年至今),城市夜间景观不仅重在照明,更是将功能、美学、文化、科技、生态结合起来的综合型设计,节能高效的新技术和照明设备的介入使城市夜景绽放出新的光彩。

2 现代城市夜景的设计原则

2.1 适用性

现代夜景景观设计中要遵循适用性原则。适用性不仅仅体现在夜景道路照明中突出地标、满足视觉舒适性等功能,更体现在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夜景照明上。通过对照明设备的安装高度、照明灯具的造型、电气的设计方案、照度值的合理计算等方面科学的验证考量,确保照度、亮度、眩光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国家规定标准,满足城市受众人性化、舒适性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城市文化和习俗、经济发展现状、夜景空间利用程度合理建设,防止过度照明,浪费资源和资金,造成光源污染等后果。

2.2 美观性

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的生理和心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反馈到对整个城市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当人们自豪于北京夜幕下的鸟巢;震撼于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回味于古城西安夜间绽放光彩的钟鼓楼时,除了环境空间本身的造型外,通过色彩、光影的表现,配套的光环境设施、使空间环境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大雁塔北广场著名的喷泉夜景景观设计中,光线随着喷泉和音乐的起伏而变化,使拥有悠远历史的大雁塔被重新赋予了新时代的生机。通过光线动、静的对比和光与影的交替互动,使夜景景观空间成了有思想、有表情的空间。在满足照明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光的表现力对空间进行艺术重塑,弥补建筑环境缺憾,表现建筑、环境、景观的美学。所以,美观性是夜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原则。

2.3 安全性

安全性体现在对道路的基础照明,楼梯陡坡的光源警示处理,空间、路标标识的清晰化,电力设施的安全设置等方面。防止炫光和光污染在城市夜景建设中是安全建设的重点,很多城市相互攀比亮化程度,过度关注豪华绚烂的效果,却忽略了严重的光污染以及城市供电超负荷,造成“人工白昼”,遮盖了天际星辰的光芒,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等。据天文学统计不受光污染的情况下,夜间可视的星星约为7000个,而在路灯、景观灯等光线斑驳交织的城市里,只能看到大约20~30个星星。

除了生理安全外,对心理安全的关注也不可忽视。夜景环境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光照强度、色彩冷暖、明暗对比等,满足人们心理安全感的需求。

2.4 文化性

夜景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品位同样不可忽略。城市夜景景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满足都市人夜间休闲、娱乐、放松的生活需求同时,蕴含着城市人文关怀和人、光、环境、文化的情感交流,体现着城市本土文化的内涵。因此,应注重城市精神的需求,城市文化的介入能更好地营造情景交融、互动性强的城市文化夜景景观。

2.5 经济节能性

好的夜景景观是城市的名片,带动旅游休闲娱乐外还拉动了周边服务经济的上升。经济性还体现在城市夜景照明的节能低耗上,这已成为城市夜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少城市的夜景照明已实现自动化、景观照明设置“开关”,部分老城区等也实现了对传统照明设施的节能改造。在力求达到最佳照明效果的同时,综合评估各项指标,合理控制经费预算,将现代当经济、绿色、人文协调发展的理念贯彻其中。

3 夜景景观的营造手法

3.1 照明方式

(1)点光照明。运用点光照明来导视参与者的视线,强化流动感和连续感,也可用于局部强调某些重点照明空间或构建。

(2)线光照明。根据景观空间形体,将灯管或灯带连续排列于形体周围,给人以强烈的造型印象,强调建筑环境空间形态,勾勒亮化营造其光轮廓。

(3)面光照明。对建筑或空间区域以投射的方式进行面光渲染,通过改变照明光线的强弱、色彩冷暖的变化、投射图案的造型来营造面的照明效果。例如,西安大雁塔夜间照明设计,就将多变的光色效果、图案造型以面光形式投射到塔身,使得这座古老的历史建筑散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3.2 光色选择

由于人对不同光色营造的空间产生的心理生理感受不同,在夜景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光源或几种光源混合形成的光色,营造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

3.3 智能控制

通过现代网络智能技术,夜景景观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情景采用智能控制的新型夜景景观。可根据情景的变化、节日的气氛、人流的走向、时间的变化,相应地改变用光光色、方向、投射图案,自动关闭照明设备,节约能源等。

4 新技术材料创造新生态节能夜景景观

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生态节能夜景景观的发展。现代夜景景观设计正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如新型产品LED光源更替了产热高,耗电大的霓虹灯、白炽灯等传统光源的使用,可连续使用10万小时,是普通白炽灯泡的100倍。LED(发光二极管),曾用于电子设备等指示灯,随着生态节能环境建设的需求,正迅速应用于城市室内光源和夜景景观设计中,成为现代城市照明的主流。LED有以下特点:节能环保、使用周期长、安全稳定、抗潮抗震动、光色亮丽、冷光源,无辐射。LED光源设备的生态节能效益丰厚,且其动力可来自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为夜景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石。

5 结语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倡导,城市夜景设计不仅局限于满足功能需求、美化城市夜景环境,更体现了节能、环保、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节能低耗技术和科学的设计,创造人性化的现代新型绿色环保城市夜景景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丁有生.LED照明设计的图形化在城市夜景景观中的应用[A]. 2015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 2015.

[2] 常志刚.基于光视空间概念的光与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5.

景观节点篇10

摘要: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具备传统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减少和杜绝了器物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解除人们居住和工作中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景观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气候条件也呈现出恶化的态势,沉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共同主题,温室效应所引发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不断突出,环保理念已经成为了遏制全球气温逐渐增高、气候不断恶化的不二之选。景观工程作为改善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方式之一,将节能环保材料应用到景观工程中,这将大大提高景观的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成为今后景观工程的发展方向。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气候的恶化也更加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的产生释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温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样的大背景下,环保节能逐步成为全球性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以科技创新理念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产业生产链为主线,绿色环保材料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趋势。一、节能环保材料在景观工程中的发展现状1.1在环保景观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很多建筑被肆意拆迁、广场大面积硬质铺装、很多大理石雕刻的雕塑等,很多景观工程建设中不仅资源浪费了很多,过分追求人为的改造而忽视大自然本身的自然美和生态效益,很多人在景观工程建设上都是主张铺张,只是片面的追求效果化,失去了景观工程本身的艺术价值观,这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1.2有关环保景观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国内关于景观工程设计施工中低碳环保节能的变现形式研究应用较为有限,很多所谓的低碳环保节能只是停留在理想化或者初始化间断,新技术新创新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短期内要有高成本作为代价,低碳环保也只能很大上限定设计师长期以来的固有思路,因此在新技术和低成本之间找平衡、在低碳环保节能与没血之间找平衡,是当今节能环保景观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环保节能,是否可能导致更多的高碳消耗和排放,是否会引申出更多的环境问题,但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提高,这些问题很快将会得到解决。二、现代景观工程建设中环保材料的运用2.1环保材料产生的背景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以此发展下去必定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景观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环保型建设,也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低碳环保节能才能油然而生。2.2低碳环保材料的选择景观工程的构建,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道路铺装,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比如:木结构在加工物化的阶段消耗的水及能量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要少,用这种材料部分代替或者全部代替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将大大减少碳排放和低能耗,同时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更好地固定碳的排放。2.3新型环保材料的运用在现代景观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材料是在设计景观过程中用来表现设计思想的载体,建设材料一般分为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两种。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日益成为景观工程建设材料的主流。低碳环保材料的推广和使用,不但节约了能源和物资消耗,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水平。2.4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不仅可以起到装饰性的美感,也经常可以起到提供能源或粮食作物的作用。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通常可以看做一个生产性景观的代表,不仅由于他拥有优美的外在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还能形成可再被利用、可持续的能源来供城市能源的消耗,以用来减少城市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从理念上将减少碳排放量三、 景观工程中新型环保材料运用的优势分析3.1低碳环保特性低碳环保新型材料不仅节约天然资源,而且兼具各种天然材料所特有的美观和质感。比如目前在中国应用广泛的木塑复合材料就是一种可再生材料。可再生性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还体现在通过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低碳环保材料的环保性除了体现在其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是可再生原料外,还体现在低碳环保材料本身的健康低害性。3.2低耗节约特性低碳环保材料也具有低耗节约的特性,在景观工程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材料是实现景观建造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常常在景观建造中适当运用低碳环保材料,就能大大节约能源。比如在户外景观中常用的玻璃屋,如果采用隔热性和保温性较好的节能材料,就能大大节约玻璃屋内的电耗。与传统的景观材料相比,低碳环保材料性价比优势显著。环保材料不仅质量稳定,而且成本低廉,它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3.3新型环保材料的实用性在目前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木塑复合材料,它的加工工艺多种多样,可以注塑、挤出、压制等,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在景观建造中实用性的特点尤为突出。由此可见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低碳环保材料的运用可以缩短材料的生产时间、节省材料的生产成本。此外,新型环保材料也更适用于户外装饰。由于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的特点,因此,环保材料更适用于室内外装饰。同时很多景观环保材料因其独特的技术能按照客户对尺寸、外形等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做。四、园林建设中低碳环保材料运用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的景观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景观工程绿地的规划、施工、养护的过程上,遵循资源的合理化,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保持水分、净化空气等方面的有效作用。通过运用低碳环保新型景观材料来提高能源使用率,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园林环境设计和建造的发展趋势,也是低碳经济时代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是未来景观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见得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环保园林景观材料也将会日渐取代传统材料,成为景观工程建设材料的重要部分。结语把低碳环保景观工程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美好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运用合理的环保低碳节能材料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运用适当的环保节能材料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参考文献[1]金生,浅析建筑及室内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7).[2]林晓晨,园林井中的低碳理念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3]牛翊,浅析“低碳园林”中造园材料的运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