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不孕十篇

时间:2023-03-26 06:25:34

免疫性不孕

免疫性不孕篇1

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主要有抗免疫性不孕和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两种。但对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目前尚无理想的检查及治疗方法。中医借鉴西医对免疫性不孕病因病理研究的理论观点,从中医角度出发,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肾与冲任的病变是不孕症的主要病机。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肾与冲任病变则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对导致肾与冲任病变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因经期、产后,血窦正开,不节,感染邪毒,邪毒内侵胞宫冲任,或肾虚冲任不充,精不循常道而成精邪,与血相搏结,内扰气血,使冲任、胞宫气机失调,失去纳精之力。临床常见肾阳不足,肾阴亏损,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等病机。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有两种模式:一为辨证分型治疗,二为专方中药周期治疗。

辨证施治

1. 肾阳不足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后期或闭经,经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肢冷,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搏沉细。

治则:温肾助阳,活血调冲。

方药:淮山药12克,鹿角片12克,熟地10克,肉桂3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2克,灵芝9克,红花9克。

若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小腹坠胀,可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若见胸闷泛恶,带下量多,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制南星6克。

2. 肾阴亏损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先期或后期,经闭,经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午后颧红,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治则:滋肾益精,活血调冲。

方药:女贞子9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9克,生地10克,菟丝子12克,龟板9克,枸杞子9克,鹿角胶9克,白芍10克,麦冬9克,丹参9克,桃仁9克。

若见潮热盗汗,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胁肋隐痛,可加沙参9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桑椹子15克;若见腰背冷痛,大便溏薄,可加熟附子9克,巴戟10克。

3. 气滞血瘀证

主证:婚后不孕,月经周期延后,或闭经,经量少或多,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胸胁胀痛,舌暗或瘀点,苔薄脉涩。

治则: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方药:当归10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枳壳12克,赤芍10克,丹皮9克,制香附12克,郁金12克,益母草30克,乌药9克。

若见下腹冷痛,得热则减,加小茴香3克,干姜3克,延胡索12克,肉桂3克;胀痛,加川楝子9克,柴胡9克。

4. 湿热下注证

主证:婚后不孕,经行小腹疼痛,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或赤白带下,胸闷烦躁,纳呆,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湿,活血调冲。

方药:当归1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苡仁12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桃仁9克,丹参9克,赤芍10克,野15克。

专方结合周期给药

中药周期治疗是妇科常用的调经方法,在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中也被采用。

免疫性不孕篇2

关键词 免疫性不孕不育 治疗 抗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年龄在25~36岁,均为女性病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检验室用酶标法检查血清抗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结果抗抗体阳性46例,抗子宫内膜抗体42例,抗抗体(As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均阳性者112例。20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10例,其中AsAb和EMAb均阳性58例,AsAb阳性28例,EMAb阳性24例,对照组90例,其中AsAb和EMAb均阳性者54例,AsAb阳性18例,EMAb阳性18例,两组比较P<0.01,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根据脉症,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其中肝肾阴虚型43例,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36例,湿热型31例。①肝肾阴虚型:月经多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腰腿软,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口干,失眠,午后潮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治疗用主方“消抗孕育汤”:黄柏20g,土茯苓20g,生地20g,丹参30g,赤芍15g,丹皮10g,泽兰15g,茺蔚子20g,黄芪20g,杞子15g,紫石英15g,甘草6g,熟附子6g,巴戟15g,补骨脂10g,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鹿角胶15g,知母15g,山萸肉15g。于经期第4~11天,加强养阴补血,滋补肝肾,主方加当归15g,熟地20g,白芍15g,山药15g;于排卵后于经期第17~28天,加强温肾补脾,气血双调,主方加川断10,党参20g(或人参10g),阿胶10g。②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月经多后期,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腰腿软,小腹有凉感,大便易溏,神疲乏力,胃纳差,小便清长或频数,淡漠,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疗仍用“消抗孕育汤”为主方,于月经干净开始服用,于排卵后(即经行第17~28天,加强补肾健脾,温阳化瘀,主方加党参20g(或人参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20g,山楂20g,砂仁10g,干姜10g,川断10g,香附15g,元胡15g。③湿热型:口干、口苦或口酸,月经鲜红,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纳食较差,疲乏,喜睡眠,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脉濡数。治疗仍用“消抗孕育汤”为主方。并加清热利湿,补肾健脾,即主方加败酱草30g,苡仁15g,虎枝15g,茵陈20g,猪苓10g,砂仁10g,白术15g,党参20g,川断10g,香附15g。

以上各型患者大多同时合并黄体功能不全、排卵障碍等,故在治疗过程中并予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调节肾阴与肾阳的平衡,即根据肾阴阳之转化规律,调其阴阳,按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适当予中药随证加减[6],疗效更佳。各型患者均每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月经期停服,连用2个月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强的松10mg/日,维生素E 300mg/日,维生素C 300mg/日,分2次或1次服用,2个月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0mg/日,维生素E 300mg/日,维生素C 300mg/日,分2次或1次服用,2个月为1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

20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用避孕,疗程结束后若要停服强的松则要递减停药。

疗效判断标准: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经过1个周期或1个疗程治疗后均在本院用酶标法复查血清抗抗体及抗子宫内膜抗体。①治疗前仅AsAb阳性,而EMAb阴性的,复查AsAb转阴为治愈,AsAb仍呈弱阳性或阳性者为无效。②治疗前仅EMAb阳性,而AsAb阴性的,复查EMAb转阴性为治愈,EMAb弱阳性或仍是阳性者为无效。③治疗前AsAb、EMAb均阳性,复查两项均转阴性为治愈,复查其中一项由阳转阴性另一项仍是阳性的为有效,复查一项由阳性转为弱阳性,另一项仍为阳性的,或两项均弱阳性的,或两项仍是阳性的为无效。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各分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其中以肝肾阴虚型转阴率较高,而湿热型转阴率略低,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

随访情况:随访3个月,复发12例,其中治疗组5例,对照组7例,妊娠105例,其中治疗组73例妊娠率66.8%,对照组32例妊娠率28.6%。

讨 论

笔者把免疫性不孕不育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湿热型进行辨证施治,应用自拟“消抗孕育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激素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较好,同时激素治疗有一定副作用,若结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潮热、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治疗组中肝肾阴虚型的总有效率为95.3%,转阴率较高,湿热型的总有效率为93.5%,转阴率略低,肾阳虚兼血瘀脾胃虚弱型的总有效率为94.4%,各辨证分型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1说明各辨证分型的疗效基本一致。随访当中,治疗组妊娠率为66.8%,对照组妊娠率为25.6%,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中西药联合运用是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中西医治疗,该方案合理、简便、不良反应少,经济安全,适应性广,对于各种辨证分型的免疫性不孕不育者均可达到最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光惠,梁文珍.免疫性不孕症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3):157

2 王丽君,李荷莲.不孕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吉林医学,2002,23(4):199~200

3 王丽,黄萍,黄晓燕,等.1020例免疫性不孕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4~236

免疫性不孕篇3

关键词:中医治疗;辨证分型治疗;免疫性不孕

近年来,不孕不育是作为一种特殊性的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免疫性不孕是现代医学不孕症原因之一。生殖免疫学的研究揭示了免疫反应与生殖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免疫性不孕,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女性抗抗体不孕患者62例,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62例,男方检查均正常。本组62例患者均是本院检验科血清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出抗抗体(As-Ab)阳性者。临床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腿软、月经不调、带下异常及痛经。62例不孕患者中原发性不孕23例,继发性不孕39例;年龄最大者36岁,最小者23岁;疗程:3个月~13个月。气滞血瘀型35例,肾阴虚型19例,肾气虚型8例。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全部病例均嘱使用工具避孕3个月后复查血清抗抗体转阴情况,直至As-Ab为阴性。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2.1气滞血瘀型。证见经期延后,经量或多或少,或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暗有块,经前胀痛。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涩有力。治以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赤白芍、生地、桃仁、制香附、元胡、三棱、莪术、鸡血藤各10g,川芎、红花、甘草各5g。经行量多加三七、茜草;口渴、心烦加黄芩、黄柏、炒山桅;口干、便结、脉数者加大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胀痛明显者加柴胡、王不留行。

1.2.2肾阴虚型。症见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淋漓不断、色红质稠、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用当归地黄饮加味:当归、生熟地、山茱萸、麦冬、杜仲、山药、丹参、钩藤、枸杞子、菟丝子各10g,怀牛藤、甘草各5g。经量多加龟板胶、旱莲草、三七;经量少加鹿角胶、肉苡蓉、丹参;腰骶酸痛加桑寄生、川断;潮热盗汗加青蒿、鳖甲、地骨皮;心烦不寐加柏子仁、珍珠母,带下量多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

1.2.3肾气虚型。症见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治以补肾益气、调和血脉。方用毓麟珠加味;太子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各10g,川芎、炙甘草各5g,川椒3g。经迟腹痛加肉桂、炮附子、炮干姜;经早内热者加丹皮、地骨皮;胸腹胀加沉香;白带量多加山药、芡实;腰痛如折加黄芪、川断。每月月经来潮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加服20 d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根据症状转变情况及抗抗体转阴与否,1~3个疗程不等。

1.3疗效标准

痊愈:经检查确诊为早孕。显效: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或半年复查血清抗抗体已转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3个月复查血清抗抗体转阴。

1.4治疗结果

1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4例,3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38例,13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5例。经统计学处理,本组62例不孕患者痊愈37例,占59.6%;显效19例,占30.6%;有效2例,占3.2%。无效3例,占4.8%。总有效率95.2%。各证型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62例女性抗抗体各证型治疗结果(n,%)

分型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气滞血瘀型 35 23(65.7) 11(31.4) - 1(2.8) 34(97.1)

肾阴虚型 19 13(68.4) 5(26.3) - 1(5.2) 18(94.7)

肾气虚型 8 1(12.5) 3(37.5) 2(25.0) 1(12.5) 7(87.5)

合计 62 37(59.6) 19(30.6) 2(3.2) 3(4.8) 59(95.2)

2、讨论

近年来对免疫因素的研究认为有两种免疫情况影响受孕:同种免疫和自身免疫。本文病例为同种免疫。生殖免疫学Menge报道,不孕女性中的15%~20%As-Ab阳性。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如不洁引起生殖道与直肠粘膜的损伤,月经期或有子宫内膜炎时等,均可增加及其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致敏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反应的机会。《陈素庵妇科补解》:“若经行合房,以致血漏,尤为难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约40%的反复性自然流产与免疫异常有关,以早孕流产较多见。反复性自然流产者抗抗体阳性率达50%以上。本文继发性不孕高于原发性不孕,可见生殖道感染及损伤的患者可能产生As-Ab,而As-Ab又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病因。

本文病例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型较多,占56.4%。与生殖免疫学采用活血化瘀等综合辨证施治,3个月为1个疗程的报告相吻合。生殖免疫学中医中药治疗免疫与不孕报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本文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法对3组证型治疗满意。

现代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如当归、益母草、木香有特异的抑制免疫抗体的功能,因而对血清中含有抗抗体的不孕症患者有治疗作用。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活血化瘀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中医早有提到:“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研究表明,虚证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补虚药可以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许多补虚药可增强T细胞的功能。阴虚证患者及阴虚体质均易受外邪侵袭,此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些作用是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主编.生殖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34.

[2]刘红霞,胡波.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的用药规律探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

免疫性不孕篇4

[关键词] 滋肾利湿化瘀;免疫性不孕症;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38-02

不孕症一直是困扰家庭及社会的实际问题,免疫性不孕症作为不孕症的一种类型,约占10%~30%,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机体内生殖系统抗原出现免疫或者是同种免疫。目前,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受孕,是女性不孕症中较难解决的难题[1]。发生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血清与生殖道内所存在的抗抗体,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运用西药治疗方法,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且不良反应多,该研究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对其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从收治的80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诊断标准:①排除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不孕症;②妇科检查正常;③B超检查,盆腔没有异常;④内分泌学大体正常;⑤经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双侧输卵管无阻碍,宫颈黏液或血清中抗抗体呈阳性。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的是24岁,最大的是34岁,平均年龄是(28.32±4.13)岁;不孕年限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8年,平均时间是(3.6±1.5)年;原发不孕患者15例,所占的比例是37.5%,继发性不孕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62.5%,其中丈夫抗抗体异常的患者11例,所占的比例是27.5%。对照组的患者40例,年龄最小的是25岁,最大的是36岁,平均年龄是(28.29±4.06)岁;不孕年限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9年,平均时间是(3.5±1.3)年;原发不孕患者14例,所占的比例是35%,继发性不孕患者26例,所占的比例是65%,其中丈夫抗抗体异常的患者9例,所占的比例是22.5%。两组患者排除卵巢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宫颈性不孕以及子宫性不孕,同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3月给予泼尼松(国药准字H12020123 ),2次/d,5mg/次;4~6月给予泼尼松,1次/d,5 mg/次;7~9个月给予泼尼松,1次/d,5 mg/次,连续治疗9个月。观察组的40例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药方:赤芍10 g,甘草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五灵脂10 g,桃仁10 g,白芍10 g,丹皮10 g,丹参10 g,熟地10 g,怀山药15 g,淫羊藿9 g,白花蛇舌草15 g。对于湿热血瘀患者,给予苡仁30 g,山楂、五灵脂10 g,败酱草15 g;对于肝脾失调的患者,给予青陈皮6 g,煨木香6 g。1剂/d,加水煎服,分为早晚2次服用。患者在用药期间,禁止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治疗该病的中西药。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期间停止服药,并且每隔1个月复查1次,如果患者丈夫抗抗体异常,则需要夫妻一起治疗。另外,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方式。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抗抗体转阴,同时出现妊娠;也或者是在停止用药后的半年内,未给予其他治疗方法而受孕;有效:患者抗抗体转阴,但是未妊娠;无效:患者抗抗体未转阴,并且未妊娠[2]。在9个月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机体内的抗抗体转阴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患者数。

1.4 统计方法

资料中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7.5%(35/40),其中治愈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40.0%,有效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2.5%(25/40),其中治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20.0%,有效患者17例,所占的比例是4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并且临床表现各异,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约10.0%育龄妇女患不孕症,其中约1/10的育龄不孕妇女发病原因不明,随着医学诊断技术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入研究不孕症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3],这1/10不孕症妇女中,多数是免疫性不孕症,约占其中2/3,其主要的不孕因素是体内所存在的抗抗体,以往,临床上多采取泼尼松等西药治疗,降低血清中抗抗体的抵抗力,但是此种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免疫性不孕症多是因为肾虚所造成的,据研究资料表明[4],免疫功能若异常增加,则表示肾阴虚;免疫功能若减退,则表示肾阳虚。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时候,虽然未显示肾阴虚征象,有的患者不洁、产后不慎,受到邪毒感染,或者是在经行、产后余血未净而交合,血室正开,容易造成浊精败血相合,脏腑阴阳气血失和而难以受孕。该研究认为治疗该病的病机应以湿热淤血、肾虚为本[5]。

通过给予免疫性不孕症患者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可养血调经,改善患者子宫内的环境,促使血清内抗抗体转阴。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免疫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火旺、肾虚血瘀、湿热互结、气滞血瘀,也正是因为淤毒、湿热等原因而造成患者的精血亏虚、气血失调,使子宫不能成功摄取而受孕[6]。在该次的研究中,通过给予患者滋肾利湿化瘀治疗法,改善患者子宫内环境,提高卵巢局部的内分泌环境,消除或者是减少免疫性不孕症患者体内血清抗体对妊娠的干扰。其中白芍、熟地、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山药具有补益肾阴的功效,五灵脂、赤芍、丹皮、桃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具有调理诸药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诸药联用,可化瘀利湿、补肾活血、扶正祛邪,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抑制异常抗原增生,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患者体内抗抗体转阴,进而达到治疗效果[7]。泼尼松在免疫抑制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给予免疫性不孕症患者滋肾利湿化瘀治疗法,可避免发生痤疮、消化不良、体重变化以及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8]。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在整体上调节与双向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9]。在治疗期间,采取方式避孕,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率,避免生殖道感染及损伤,避免抗原刺激抗体[10]。

在该次研究结果中,滋肾利湿化瘀治疗免疫性不孕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是40%,与资料中的研究数据(43.5%)有一定偏差[11],其主要是因为选择病例数目有限,在以后实践中,应加大研究数量,保证数据有效性与可靠性。综上,该研究认为,对于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给予滋肾利湿化瘀中药治疗方法,具有固冲、益精、补肾的作用,改善卵巢功能和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避免了西药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翁时秋,陈晶晶.滋肾利湿化瘀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2):302-303.

[2] 计家平,张狄,程泾.免疫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与中医治疗近况[J].中医药信息,2010,27(5):115-117.

[3] 刘昱磊,王俊玲,滕辉,等.助孕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l(5):98-99.

[4] 张玮.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42-143.

[5] 朱贵忠,杨进波.抗抗体与不孕不育相关性回顾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384-1386.

[6] 常兴隆,赵惠萍,田葱,等.抗透明带抗体与免疫性不孕症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l,20(8):969-970.

[7] 韩延华,刘继梅,俞梅.免疫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4(1):68-70.

[8] 刘芳,王兰菊,李泉香.中西医效应疗法治疗不孕不育症疗效观察 [J].社区医学杂志 ,2012,15(12 ):264-265.

[9] 刘瑞芬.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 26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1):68-69.

[10] 何会霞 ,袁惠霞.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临床研究概况 [J].中医杂志 ,2011,49(9) :848-850.

免疫性不孕篇5

益肾活血1号方/治疗应用

不孕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不孕不育夫妇中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AsAb+)者,男性约占9%,女性占15%[1]。本研究从临床角度探讨慢性生殖道炎症与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的相关性,并评价中药清湿化瘀合剂、益肾活血I号方对抗精子免疫性不孕患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不孕症、慢性生殖道炎症的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3]以及《妇产科学》[4]有关章节制定:①婚后夫妇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1年以上未再受孕者;②妇科检查子宫后倾,活动受限,有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粗、增厚、或有包块或有压痛;③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④基础体温(BBT)双相或B超提示有排卵;⑤子宫输卵管通水和造影提示输卵管双侧或一侧通畅,或通而不畅。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5]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有关标准制定:(1)肾虚血瘀型:①不孕;②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③胫酸膝软或足跟痛;④耳鸣或耳聋;⑤尿后有余沥或失禁;⑥性欲减退;⑦小腹或少腹疼痛;⑧舌淡黯,或有瘀斑瘀点;⑨脉沉涩,或沉弱。以上具备①⑧⑨和②~⑦中任何1项即可诊断。(2)湿热瘀结型:①不孕;②小腹疼痛,拒按;③带下量多色黄;④口渴不欲多饮;⑤大便泄泻;⑥小便短黄,或涩痛;⑦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⑧脉滑数或弦涩。以上具备①⑦⑧和②~⑥中任何1项即可诊断。

免疫性不孕症与慢性生殖道炎症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1.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湿热瘀结型,年龄在22~40岁,并排除由于生殖器官畸形、排卵功能障碍、双侧输卵管阻塞、盆腔肿瘤等引起的不孕症,即可纳入本观察。

1.2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200名不孕患者,全部病例均经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8例,年龄21~38岁,平均(28.59±3.27)岁,不孕病程1~15年,平均(3.84±2.38)年。生殖道炎症情况:感染衣原体(CT)或支原体(UU)共10例,宫颈糜烂8例,子宫炎3例,输卵管炎25例,混合感染(指宫颈糜烂合并子宫炎症,或宫颈糜烂合并输卵管炎症,或子宫炎合并输卵管炎症,或3者皆具备)22例。

58例患者中肾虚血瘀组18例、湿热瘀结组20例、西药组20例,3组年龄、不孕年限、生殖道炎症情况等方面的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择来自门诊体检的健康妇女2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 表1 各组年龄、不孕年限、生殖道炎症分布情况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肾虚血瘀组

以益肾活血I号方(由菟丝子20g、当归12g、桃仁12g、茺蔚子15g、熟地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金樱子18g等10味中药组成)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停服。

1.3.2

湿热瘀结组

以清湿化瘀合剂(由丹参20g、败酱草20g、茵陈15g、王不留行20g、黄柏12g、蒲公英15g、郁金12g、车前草20g、桃仁12g等11味中药组成)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停服。中药方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中药房统一代煎。

1.3.3

西药组 口服强的松(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5mg,3次/d;卡斯迈欣(克拉霉素,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5g,2次/d,经期或经后服用,连服7d。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避孕套避孕。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妊娠情况。

1.4 观察指标 (1)AsAb+合并慢性生殖道炎症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分布情况。(2)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3)治疗前后血清AsAb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实验室采用德国IBL公司生产的抗精子抗体检测试剂盒),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在酶标仪上450 nm处读D值,根据标准曲线查出其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与试剂盒提供曲线吻合。(4)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由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ALTRA型流式细胞仪测定,试剂为CD3+/NK、CD4+/CD8+双色直标单克隆抗体及溶血剂,由IMMUNOTECH公司提供;IL6定量水平测定采用双抗体ELISA法(试剂盒购至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与试剂盒提供曲线吻合。(5)AsAb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不孕症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经1~2个疗程治疗后,1年内妊娠;或抗精子抗体AsAb转阴。有效:经1~2个疗程治疗后,AsAb含量下降1/2以上、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改善,但1年内未妊娠。无效:经1~2个疗程治疗后,AsAb含量下降不足1/2,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1.6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sAb+合并慢性生殖道炎症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200例不孕症患者中原发性不孕91例,继发性不孕109例,其中AsAb阳性96例,阳性率为48%。而合并生殖道炎症者122例中AsAb+62例,占阳性率的64.58%;非炎症者78例中AsAb+34例,占阳性率的35.42%。炎症与非炎症A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2可见,肾虚血瘀组、湿热瘀结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70.0%,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3组疗效相仿。肾虚血瘀组治愈5例中妊娠2例,湿热瘀结组治愈7例中妊娠2例,西药组治愈7例中妊娠1例。 2.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AsAb定量测定变化比较 从表3可见,益肾活血Ⅰ号方、清湿化瘀合剂可使明显升高的血清AsAb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AsAb定量测定变化比较PostT肾虚血瘀组(A)18197.76±67.96164.00±78.34①湿热瘀结组(B)20210.70±69.75141.61±94.57①西药组(C)

20196.10±63.36158.87±89.38①统计方法:配对t检验;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vs preT in the same group)2.4

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及IL6变化比较 从表4可见,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湿热瘀结组CD8+水平降低, CD4+、CD4+/ CD8+、NK细胞水平升高,而肾虚血瘀组的CD4+ 、CD8+水平降低,CD4+/CD8+、NK细胞水平升高。治疗后肾虚血瘀组和湿热瘀结组CD8+水平升高,CD4+/CD8+ 、NK细胞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及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湿热瘀结组和西药组的血清IL6水平升高,肾虚血瘀组的血清IL6水平降低,经治疗后湿热瘀结组和西药组的血清IL6水平降低,肾虚血瘀组的血清IL6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2.5 血清AsAb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从表5可见,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sAb与IL6、CD4+/CD8+、炎症程度及炎症病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4 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及IL6变化比较 表5 血清AsAb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AsAb是导致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而生殖道炎症、生殖道屏障受到破坏和免疫功能紊乱是产生AsAb的重要因素。本研究200例不孕症患者中AsAb+的阳性率为48%,比文献报道AsAb免疫性不孕的发病率稍高[1],可能与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合并有生殖道炎症者较多有关。在122例合并生殖道炎症的不孕症患者中,AsAb+的阳性率为64.58%,78例非炎症者中AsAb+的阳性率为35.42%,可见生殖道炎症与AsAb的产生有一定的联系。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报道认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中58例炎症性抗精子抗体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均进行了UU培养+MH培养+CT检测。但治疗前阳性率仅为17%,与文献报道不符[6],考虑与样本含量不足有关。

AsAb的产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但较肯定的是机体发生了免疫功能的紊乱,研究发现其主要表现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7]。本研究发现,CD4+/CD8+比值与血清AsAb呈正相关性,而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CD8+ 明显减少和CD4+/CD8+ 比值明显增加。由于抑制性T细胞(Ts)降低,不能调控亢进的辅助性T细胞(Th),Th分泌过多有害的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的活性与增殖,B细胞明显增加,促进淋巴细胞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AsAb阳性,进而影响孕育。IL6是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的一种,本研究IL6与血清AsAb呈正相关,考虑是生殖道炎症时,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产生异常增加的IL6,同时刺激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反应,产生AsAb。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肾虚冲任损伤,急性期以感染邪毒或湿热内蕴为主,慢性期则久病及肾入络[8]。益肾活血I号方是在罗元恺教授指导下研制的经验方,有补肾养血、活血祛瘀之功效;清湿化瘀合剂有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提示,清湿化瘀合剂通过有效控制炎性反应,从源头上清除产生AsAb的病因。益肾活血I号方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性。二方既可提高已被减弱的免疫稳定功能,又抑制了亢进的异常免疫反应,通过调节Th /Ts(CD4+/CD8+)的偏移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Ts与Th保持平衡,清除AsAb和避免AsAb的进一步产生,促进妊娠。

【参考文献】

[1]刘静君.李广文教授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经验[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5):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

[3]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S].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6.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9,381-383.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20-327.

[6]于锦玉,谈小秀.女性不孕中UU、CT感染与抗精子抗体的关系探讨[J].广西医学,2004,26(7):1038.

免疫性不孕篇6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内分泌的关系。【方法】将75例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和痰瘀互结4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IgG、IgA、IgM、IgE等体液免疫指标和雌二醇(E2)、孕激素(P)等内分泌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以及血清E2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血清孕激素(P)水平比正常组下降(P<005),其中湿热瘀阻型组的血清孕激素水平比其他3种证型下降得更低(均P<005),而痰瘀互结型组则比其他3种证型稍高(均P<005),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血清孕激素水平比正常人降低,而不同证型患者的血清孕激素水平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子宫附件炎/并发症; 不育,女(雌)性/中医病机; 不育,女(雌)性/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类/血液; 孕激素类/血液; 雌二醇/血液

不孕症的妇女约占已婚妇女的10%左右[1]。造成女性不孕的因素有很多,而盆腔炎性不孕占不孕因素的30%~40%[2]。慢性盆腔炎性不孕虽与病原菌感染有关,但并非生殖道感染均导致不孕。其中感染是主因,而感染后机体所产生的反应亦值得关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慢性盆腔炎性不孕中医证型与免疫内分泌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75例,为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的诊断[3],且性生活正常,其中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20±343)岁。正常对照组20例,为正常已婚女性,其中年龄最大39岁,最小21岁,平均(2889±389)岁。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具可比性(P>005)。

中医证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罗元恺主编《实用中医妇科学》[4]的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痰瘀互结型4型。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121 免疫指标 以全身体液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包括IgG、IgA、IgM、IgE?4种(抽血时间选在月经前1周)。患者早晨空腹,抽静脉血?2?mL?置干燥玻璃管内,离心后取血清检验。其中IgG、IgA、IgM用美国生产的Beckman Array 360仪器,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IgE用美国生产的BIORAD 3550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

122 内分泌指标 雌二醇(E2)、孕激素(P)的检测,抽血时间选在以LH试纸检测尿液呈阳性后的1周。患者早晨空腹,每项抽静脉血?2?mL?置干燥玻璃管内,离心后取血清检验。选用SERONOI型仪器(瑞士进口),北京倍爱康提供的试剂(瑞士进口),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以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证型的免疫指标比较 表1结果显示,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不同证型的内分泌指标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E2水平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血清孕激素(P)水平均有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5),其中以湿热瘀阻型下降最为明显,与其他3种证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痰瘀互结型在4种证型中为最高,与其他3种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血清孕激素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表1 不同证型的免疫指标比较表2 不同证型的内分泌指标比较

3 讨论

病原体感染可导致宿主代谢和免疫机能失衡[5]。大量研究表明,女性生殖道感染时局部的细胞免疫被激活,一方面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如粘膜分泌的分泌型IgA,有中和病毒、抑制微生物粘附物、活化补体作用[6],另一方面,激活的细胞免疫产生了作为细菌感染时的炎症递质,引起宿主的病理损害,如TNF介导炎症反应[7]。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各项体液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炎症局限在生殖道,全身反应往往不明显,故全身体液免疫变化不大。从另一方面说明,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微生物感染主要导致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异常而影响受孕,而对于全身免疫机能影响甚少。

在内分泌检测中(见表2),患者的血清雌激素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孕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低(P<005)。这与慢性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盆腔长期处于慢性或隐性感染状态[6],炎症对卵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黄体的形成与退化有关。湿热瘀阻型临床炎症反应明显,对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影响较大,故其孕激素水平在4组不同证型的患者中最低(均P<005)。其中以痰瘀互结型下降得最少,与其他证型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不同证候患者的血清孕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病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战立功,杨建萍.妇儿疾病问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

[2]王秀兰,张丽珠,唐尧,等.6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处理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4(4):201.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252,276-277.

[4]罗元恺.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张文浩,黎,胡自正.不孕症的免疫学因素[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0(2):68.

免疫性不孕篇7

关键词: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早已成为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传染疾病。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疫苗的大量使用,我国HBV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从原来的10.1%下降至了6.2%。但是母婴传播依然是最为主要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素。就从目前的局势上看,我国在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措施上还并未统一措施,而预防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次研究将分析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和婴儿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其中对观察组注射乙肝疫苗;对照组不给予注射乙肝疫苗。其中对照组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4.3±1.5)岁;观察组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3±1.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中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全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IU,除此之外给予新生儿注射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新生儿在1月-6月期间注射等剂量的第2针以及第3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同时观察组孕妇给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3次,每次200IU,共600IU。对照组则不给予注射。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

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9%(1/52);对照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8%(2/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孕期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母婴传播影响

3.讨论

宫内、产时以及产后等阶段均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资料曾表明,有近30%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是通过母婴进行传播的,同时有90%的婴儿可能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1]。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表面抗原孕妇所产新生儿接受了乙肝疫苗的注射,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几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同样也有相关的文献指出,由于研究结果不同,所以传播率的波动范围也相对较大,相关报道称胎儿出现宫内感染的几率约为35%左右。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起到中和效果,当乙型肝炎病毒在发生免疫作用前,能够给新生儿提供被动免疫,从而防止孕妇发生产后或产时感染,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下降有着直接关系;但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宫内感染是导致孕妇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这和相关文献上报道的结果相似。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HBVe抗原为阳性的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相对较高,进而说明此类孕妇应当作为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对象。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孕妇HBV、DNA定量值若是越高,那么孕妇感染的几率可能也就越大。我们认为孕妇血清HBV、DNA为6logcopies/ml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界点,这值得将来对其进一步研究[2]。

有相关的资料曾经报道,针对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小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够进一步提升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之间传播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有部分医疗机构将上述方法列为预防母婴传播的常规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够完全治愈乙型肝炎病毒[3]。针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在术中对其注射10000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肝切除7d后注射大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达1a才可降低乙型肝炎的复发率。所以,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而言,孕期见若是单纯接受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是不可能的[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对孕妇注射小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提高表面抗原阳性和HBVe抗原阳性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答效果[5]。我们认为,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只能对产后或分娩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进行一定的阻断作用,但是无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孕妇宫内的传播[6]。

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在宫内感染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大量文献以及相关资料显示,孕妇分娩前或孕前采用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进行治疗有可能能够阻断宫内传播途径。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9%(1/52);对照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8%(2/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经过此次研究后我们发现,对孕期妇女注射乙肝疫苗病不能提升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阻断效果,乙肝疫苗免疫阻断失败可能导致孕妇宫内产生感染。

参考文献:

[1]薛璐.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2]杨少鹏,李静. 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5,10(3):183-185.

[3]唐洁,许联红,陈洁,刘爱民,张静芳,胡娅莉,周乙华. 新生儿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传播易患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11(21):3427-3430.

[4]黄美虹.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阻断的相关因素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4.13(2):145-148

免疫性不孕篇8

【关键词】 阻断

AntiHBV immunoglobulin combined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in preventing intrauterine infection of HBV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potency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blocking HBV transmission from mother to the infa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HBsAg/HBe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were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of whom 42 pregnant women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HBV immune globulin combined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40 pregnant women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only, and 38 pregnant women in group C received no treatment. Pregnant women in group A and in group B were subjected to treatment from the 20 th week of gestation. ELISA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erum HBV biomarkers of pregnant women and serum HBsAg of the infants. RESULTS: The HBV infection rates of infants were 7% (3/42), 30% (12/40) and 37% (14/38) in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respectively. The HBV infection rate of infant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in group C (P

【Keywords】 preventive intervention;hepatitis B virus;intrauterine infection;HBV immunoglobulin;hepatitis B vaccine.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

【关键词】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胆白;乙肝疫苗

0引言

孕妇携带的乙肝病毒可垂直传播给新生儿,虽然分娩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完全阻断母婴传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1],因此,阻止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环节.我们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来控制乙肝宫内传播,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202/200402在我院就诊的孕18 wk孕妇检查中检出的HBsAg和(或)HBeAg阳性120例,按接诊次序分为A(n=42)、B(n=40)、C(n=38)3组.120例孕妇肝功均正常,3组年龄、孕次、胎龄无明显差异.120例孕妇生产新生儿120(男64,女56)例.

12方法A组在孕20 wk每月1次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1支免疫球蛋白(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剂量为200 U)和乙肝疫苗(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剂量为30 μg),B组只注射乙肝疫苗,疫苗来源、注射时间、部位同A组.C组38例未给任何处理.通过观察新生儿和孕妇血清标志物(HBVM)来评价干预效果

13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孕妇采分娩前肘静脉血2 mL,新生儿采脐静脉血2 mL,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用ELISA,试剂由上海科化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转贴于

2结果

21均衡性检验在孕妇18 wk时检测其HBVM,3组之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1, Tab 1).

表1孕妇18 wk时HBVM 略

223组孕妇产前38 wk HBVM比较孕妇分别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其产前A 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B、C组(P

表2孕妇38 wk时HBVM 略

233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与产前孕妇相对应的产后A组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C组(P

表3新生儿外周血HBV感染率 略

3讨论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携带率达12亿,其中50%以上为母婴垂直传播所致[3],80%~90%的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携带者[4],而这其中35%将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最终有一部分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而成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的慢性化不足3%.因此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孕妇血清中的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感染呈正相关,孕前降低孕妇血清中的病毒含量,能有效的降低宫内感染率,而发生主要在孕晚期[5],特别是在孕20 wk时,此时胎儿各主要器官已发育成形,并且胎盘具有主动转运IgG型免疫球蛋白,给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不但可以降低孕妇血清中的病毒含量,而且HBsAb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使其在宫内获得被动和主动免疫的保护,可以预防宫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可选择在孕20 wk时,加强免疫治疗比较合适.

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孕晚期应用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后,可降低孕妇血清中的病毒量机制可能是乙肝免疫球蛋白能使感染细胞释放出来的HBV发生中和反应,不但减少乙肝病毒再感染宿主细胞,也可能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乙肝疫苗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通过免疫调节而抗HBV复制,使血清病毒含量减低.

【参考文献】

[1] Zhang SL, Han XB Yue YF. Relationship beween HBV viremia level of pregnant women and intrauterine infection: Nested PCR for detection of HBV DNA[J]. World J Gastroenterol, 1998;4:61-63.

[2] 王清图,修霞. 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2;18(1):51-52.

Wang Qing TU, Xiou Xia. Clinic study of different scheme preventing on motherinfant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J]. J Hepatol,2002;18(1):51-52.

[3] Cacciold, Cerenzia G, Pollicino T, et al. Genomic heterogeneieg of hepatitis Bvirus (HBV) and out come of perinatal HBV infection[J]. J Hepatol, 2002;36(3):426-432.

[4] Shiraki K,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Yirus emelits prevention[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0;15(Suppl):11-14.

免疫性不孕篇9

关键词:免疫因素;不孕;不育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06-01

不孕不育一直是生殖医学中研究的重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已婚夫妻中,不孕不育的比例约在10%至15%间,其中部分患者属于免疫性不孕不育[1]。必须将不孕不育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清楚,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免疫因素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1024例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9例,女性865例,年龄在23至41岁间,平均年龄28.96±5.63岁。在159例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炎患者74例、淋病与炎患者23例、膀胱结石患者62例。在865例女性患者中,流产患者152例、子宫颈炎患者321例、阴道炎患者176例、宫颈息肉患者216例。

1.2 检测方法:

首先采集标本,静脉采集血液2毫升,待其自然凝固后,将血清分离,放置于零下2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保存。然后采用酶标仪与进口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需根据相关操作执行,加入稀释剂、显色剂、血清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卵巢抗体、血清抗抗体、抗子宫膜抗体、AsAb、HCGAb、ZpAb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男性与女性AsAb阳性情况:

在本次研究的159例男性患者中,前列腺炎患者74例、淋病与炎患者23例、膀胱结石患者62例。共检测出AsAb阳性患者76例,阳性率为47.8%。在865例女性患者中,流产患者152例、子宫颈炎患者321例、阴道炎患者176例、宫颈息肉患者216例。共检测出AsAb阳性患者165例,阳性率为19.1%。

2.2 女性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AsAb阳性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经研究得知,在原发性不孕女性患者中,其AsAb阳性率为22.5%,在继发性不孕女性患者中,AsAb阳性率为9.3%,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AsAb抗体产生的主要目的是对体内入侵异物进行抵抗,这类抗体的免疫反应非常复杂,主要表现有产生淋巴细胞、形成抗体。男子抗原可以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并体现于女性生殖道免疫上,从而致使不孕不育的出现。

当男性体内,为了避免免疫细胞破坏,便会有防御机制产生,也就是指血睾屏障,不过如果血睾屏障遭到破坏,例如组织受到手术创伤、局部炎症、膀胱结石等情况发生之后,极有可能在男性免疫系统中暴露及可溶性抗原,促进高滴度抗抗体的产生,诱发自身免疫性不孕症[2]。抗抗体对顶体反应、获能造成一定影响,对生育能力也因此产生了影响。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本次159例男性患者中,共检测出AsAb阳性患者76例,阳性率为47.8%。

表2 女性6种抗体阳性情况

对于女性而言,如果在经期、患有炎症、出血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性活动,便会促使抗原吸收增加,以至于女性对产生免疫反应,诱发不孕不育症。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在865例女性患者中,共检测出AsAb阳性患者165例,阳性率为19.1%。这表明女性身体如果有抗抗体形成,便易出现不孕。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不会对男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主要原因在于在精浆之中,包含免疫抑制物质,这些物质于精体表面存在,可将抗原决定族遮蔽,或者使其产生变化,同时还可以识别抗原[3]。不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女性生殖道受到损伤后被接触到,便会导致免疫反应的产生,出现免疫性不育。女性体内如果形成了AsAb,就难以受孕。除此之外,尽管存在于女性生殖道中的抗抗体滴度较低,不过会对早期胚胎直接产生作用,加大了流产的风险,有相关资料显示,在抗抗体阳性患者中,其流产率约为50%,这表明发生流产的风险非常高[4]。因此,检测AsAb在不孕不育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女性患者中,不仅出现了AsAb阳性患者,也存在EmAb、HCGAb、AoAb等阳性患者。EmAb阳性患者通常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检出率较高;AoAb早期会使生殖水平大大降低,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与抗体水平的上升后,会出现卵巢功能衰竭现象;HCG抗体生理作用遭到阻断后,怀孕维持难度较大,发生习惯性流产的可能性高,易导致不孕不育。上述抗体均可导致不孕不育的出现,免疫因素不同,可采取不同措施治疗,通过测定免疫因素,有利于提高不孕不育的诊断率,促进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 陈健华,卢义生,黄绍坤等.不孕不育患者的免疫因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02):160-162.

[2] 宋爱民,王晓军.免疫因素与不孕不育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58-159.

免疫性不孕篇10

关键词:不孕;抗心磷脂抗体;抗抗体

女性不孕患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且近年由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增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收治的女性不孕患者数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与女性患者的不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近年来对不孕患者行免疫因素检查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其中检查较多的两种免疫因素即为抗抗体(AsAb)与抗心磷脂抗体(ACA)[1]。本研究通过检测和比较女性不孕患者和正常妊娠女性的血清抗抗体(AsAb)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对AsAb与ACA在不孕女性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28.36±3.87)岁。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不孕者;意识清楚者;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意识不清楚者;其它病变因素引起不孕者;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进行本次研究。将同期体检正常的妊娠女性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两组4 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2]检测血清AsAb、ACA阳性率,AsAb测定IgM和总抗体,ACA测定IgA、IgM和IgG及总抗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清AsAb和ACA阳性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AsAb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A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AsAb阳性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ACA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A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ACA阳性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且临床中治疗不孕不育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因素在人体的各个生殖系统疾病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抗抗体(AsAb)与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与生殖免疫系统相关的比较常见的两种抗体,且AsAb、ACA与不孕不育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可抑制胚胎着床、减少卵精结合以及降低活性等,可能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影响因素。

AsAb抗体主要结合表面抗原,为复杂的病理产物,可使穿透宫颈黏液受到抑制,减少获得的能量,进而降低存活率以及减少顶体反应,降低女性受孕能力,引起流产,甚至不孕。普通情况下,存在于男性胞浆中的免疫抑制物和女性生殖道所特有的血液屏障作用,可阻碍淋巴系统免疫应答抗原,从而免疫反应很少发生,所以正常女性体内通常很少产生AsAb。但是当女性的生理屏障由于炎症或生殖道损伤等遭到破坏时,抗原会与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进而产生AsAb。当女性体内产生AsAb后,活力受到明显影响,引起聚集,流动性变差,很难穿过宫颈黏液,进而获能及顶体反应均受到显著抑制[3]。本研究中观察组女性不孕患者血清AsAb的阳性率为26.34%,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女性的1.06%(P

A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人体内多种具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均可与ACA发生免疫反应。研究发现,多种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不孕症、宫内死胎、宫内发育迟缓、习惯性流产以及自然流产等均与ACA有关。ACA损害女性患者的受孕能力可能的机理如下:ACA结合子宫内膜磷脂成分、的磷脂成分以及卵巢组织磷脂成分形成一种复合物,该物质可对女性卵子形成和排出造成较大的干扰,进而使聚集、流动性变差,使受精卵着床受到抑制;ACA与细胞表明的依赖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进而使女性受精卵着床受到影响,降低女性的受孕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女性不孕患者血清ACA的阳性率为24.19%,正常妊娠女性为2.05%,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抗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与女性患者不孕有着非常密切关系,其检测对不孕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富鲜,周萍,杨泽星,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妇女内分泌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02): 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