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条件十篇

时间:2023-04-11 15:2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地质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篇1

【关键词】 基础建设 稳定性问题 工程地质 分析研究

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建筑所处地区的活动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是包括地层岩土的类型、地形地貌、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下水和建筑材料等。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复杂的地质条件严重限制工程建设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在一项工程建设之前,应该严格执行地质勘查工作,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确切的分析评价,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做出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避免工程事故地发生。

1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1 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测试来确定地层岩石情况鉴别和划分、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岩石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情况,根据场地地层不同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做出改善地层建筑性能的解决措施。通过对工程场地和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如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和地震等自然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地地质勘查方式和技术,对工程建筑的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和分析,对工程建设场地地层和地下水德分布和运动规律和对工程场地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3 通过研究建筑施工场地的基坑开挖、支护和排水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场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治措施和施工方案。并通过实验间就,对工程场地建筑物的沉降量和变形量进行计算和预测通过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地质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固和支护防治措施和施工方案。

2 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2.1 在工程建设中,首先需要进行工程场地的地质勘查,为了根据所处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不良的地质现象开展地质勘探,并做好工程地质的测绘工作。一般常用的测绘方法是在地形图上分布相应的观测点和观测线,观测点和线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合理地布置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层,便于工作人员根据观测点和观测线来观测场地的地质情况。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和测绘是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测绘和勘查,来初步掌握建设场地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有关规范和要求,对工程场地进行测绘和调查,为场地的选取和场地地层的勘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在场地的调查和测绘工作完成后,地质工作人员开始对场地地层进行钻探工作,通过利用钻机向场地地层中钻孔,根据钻探鉴别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岩层划分,还要进行取样分析,通过地质实验测验工程场地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的基本性质。在地层钻探中依据不同的土层情况和深度一般选用不同的钻探方式和原状土样的方式。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还应遵循不扰动或尽量不扰动地层的原则下,对工程场地层进行测试,来获得地层岩石和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划分情况。目前在工程地质勘查中一般采用土的原位测试技术,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土的原位测试具有对地质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测试精度和速度更高更快等诸多优点。准确有效地对断层的工程地质和节理的工程地质进行评价,同时为了可以准确分析判断地层砂土密实度和粘性土的塑性情况,并且评价砂类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状态。在勘查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取相应的实验方法,来确定工程场地地基土的承载力,测定场区地基土的变形状态和计算分析地基土的变形量和建筑基础的沉降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场区地基土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在为工程抗震和基础设计中,地质人员还需要测试弹性波在土层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分析建筑场地的类别。

2.3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地质人员还需要对地层土体的渗透性进行测试,并分析影响土体渗透性的各种不良因素,为建筑基坑的开挖和支护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建筑物需要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将基坑土体挖去后,容易造成建筑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物地基出现变形,影响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地基的应力场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地下孔隙水的压力出现变化,地基土体中变化的孔隙水压力可能导致地基的抗剪切的能力下降,因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并在建筑基坑施工中应该对基坑地层的土地进行相应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对基坑铺设垫层和浇注底板的施工速度。通过分析评价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坑底土体的稳定性和基坑抗渗流系数,来为基坑的支护结构形式设计和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根据建筑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选取合理的评价方式,来准确的对基坑稳定进行评价,保证建筑基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子啊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和降水等不良因素都会导致基坑的稳定性出现失稳现象,为保证基坑工程开挖施工的正常进行和确保基坑地基土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对地下水位较高和开挖深度较大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还需要排净建筑基坑内的水,保持基坑干燥,以便于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保持对地下水位和基坑周围建筑物、地下建筑构造物、建筑基坑支护和桩基的压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进行适时监控记录,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基坑的稳定性下降。

2.4 在工程建设中,不同的地质构造情况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地质工作人员必须研究掌握各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原理,准确的选取工程施工位置,尽量避免不良的地质构造而导致场区建筑物出现失稳破坏,造成工程事故地发生。

同时地质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工程场区的地下水进行勘察,由于地下水是导致地层岩石土体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还容易对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造成一定程度侵蚀,影响了工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地质勘察中需要详细地对它地下水的成因、分布、运动规律和地下水的性质等诸多因素进行测试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尽量减少地下水工程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总结

对于城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程场地的地质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勘查、研究、评价,来保证建筑构造物的稳定性,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这就需要地质工人员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结合国内外经典的地质分析评价模式,对不同地区的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并且对分析和评价得到不同地区综合的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来提高对工程地质的分析和评价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树德,廖红建,徐林荣等.《高等工程地质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40-474

[2] 常士骤,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89-96

[3] 李福中.《场地综合工程地质定量评价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 (1)

[4] 张成会,王建珍.《如何依据工程地质勘察选择地基方案》[J].岩土工程界,2000,4(11)

工程地质条件篇2

引言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进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和田地区地处偏远且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于和田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尚不全面。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内地省市对口扶贫等因素的支持下,和田地区的工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勘察项目涉及各行各业。笔者通过在和田地区近三十年生产实践活动,对和田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做个大概介绍,仅供在和田地区从事勘察的同仁参考。

1和田地形、地貌概述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越昆仑山抵藏北高原,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腹地,与阿克苏地区相邻,西部连喀什地区,西南枕喀喇昆仑山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有边界线210公里。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和田地区南部昆仑高山成弧形横贯着东西,峰峦重叠,山势险峻。北坡为浅丘低山区,峡谷遍布,南坡则山势转缓。山脉高峰一般海拔为6000米左右,最高达7000米以上。由于气候干燥,山区荒漠高度一般达3300米,个别地段可达5000米,南北坡雪线分别在6000米和5500米以上。在昆仑与喀喇昆仑的地理分界处断列形成林齐塘洼地,发育着现代盐湖与盐碱沼泽,形成高山湖泊。自山麓向北,戈壁横布,各河流冲积扇平原绿洲继续分布,扇缘连接塔克拉玛干沙漠直至塔里木盆地中心。麻札塔格古余山余脉残留于北部沙漠区西北,海拔430米。地貌单元可分为:1、最高山带:海拔5200~5500米,是现代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多由坚硬的变质岩、花岗岩等古老岩石组成,山势雄伟。2、高山带:海拔4200~5200米,一般为裸地。有大量古代冰川遗迹。如策勒亚门的古冰碛、马库卡尔塔西河源头的冰斗区及克奇克库勒冰碛湖。倒石堆、坡面雪蚀泥流在各主体山脉的北坡比比皆是。3、亚高山带:海拔3400~4200米,有较深厚土层,山峰母岩,岩壁陡峭,山坡有明显的侵蚀切割,山势起伏大,一般坡度20~38度。4、中山带:海拔3000~3400米,山势起伏较大,山峰明显,但山顶轮廓浑园具有准平原地貌,覆有很厚的黄土发育形成的草旬草原土类型。分布着辽阔的优良草场,是和田地区重要牧业基地。5、低山带:海拔2200~3000米,山势平缓,覆盖土层很厚,大量堆积着昆仑黄土,在河流沿岸阶地上分布着农田,是农牧结合区。6、山麓倾斜平原:海拔1250~2200米。海拔1700~2200米为粗沙及砾石覆盖的戈壁,着生稀疏超旱植被,海拔1450~1700米为的粗砾戈壁,海拔1250~1450米,古老绿洲分布区,也是和田地区的主要工程建设区。7、沙漠区:海拔1250米以下的北部地区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局部着生耐旱植被。 2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和田地区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河流大都是内陆河。一般可划分为皮山、和田―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及羌塘高原湖区等5个内流区。此外尚有流入印度的奇普恰普河外流区(年外流水量2.93亿立方米)。

平原区流区有大小河流36条,引用灌溉和人畜饮水的有30条。全地区年均地表水径流量为73.352亿立方米。其中皮山内流区径流量为7.065亿立方米,和―墨―洛内流区径流量为45.094亿立方米,策勒―于田―民丰内流区径流量为21.193亿立方米。另外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共有水资源9.43亿立方米。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两条河水占全区各河总水量的61.2%。两条河在阔什拉什附近汇合而形成和田河。和田河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塔里木河,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源头之一。和田河每年汛期向塔里木河输水12亿立方米左右,对维护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地表径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积雪融化及部分高山降水,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较大河流补给的高山冰川,雪线高,来洪晚、量大、持续时间长,如玉龙喀什、喀喇喀什河;较小河流补给的中低山积雪及降水,来洪早、量小、持续时间短,如尼雅河、杜瓦河等,3~5月地表径流仅占全年的9.3%,为枯水期,6~8月的地表径流量则占到全年的75%,为洪水期。不同年份的地表径流量相差也很大,年平均径流量上下浮动在20~40%。

【地下水】由于历次造山运动,昆仑山脉受到强烈挤压,地层褶皱、断裂,山岩破碎,河谷下切,山体风化,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多属第四纪松散砾层与砂砾石层,河床覆盖层厚,粒粗、坡陡,水的下渗流速快,渗漏量大。山地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是高山降水、融冰、融雪,前山与低山丘陡带以融雪降水为主,并以地下潜流汇入河川径流。平原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是河道渗漏补给,灌溉渠道渗漏补给,田间入渗补给,水库蓄水补给,其他还有河道潜流、泉水、井水、灌溉水回归的重复、降雨等补给。和田地下水流向均是由南向北。315国道以南埋深在50~60米,以北5~30米。全地区地下水年溢出径流量为11.92亿立方米(为可重复利用的泉水),不可重复利用的河床潜流为1.661亿立方米。

【冰川】和田地区南部山区处于昆仑山脉中段,整个山体由北往南急剧升高,慕士峰海拔6 638米,是和田地区最高峰。从喀喇昆仑山口至喀山口全长170千米的山区,大部分为冰雪覆盖,是现代冰川发育与分布区。昆仑山脉的冰川主要集中分布于喀拉喀什河到克里雅河之间约400千米的山区,它属大陆性山岳冰川,雪线高、规模大、融化速度缓慢,是我国最大的冰川区之一。中昆仑山脉北坡的最大的玉龙冰川长25千米,面积251.7平方千米。全地区冰川面积11 447平方千米,占全疆冰川面积的43.9%。冰川水资源储量11 400亿立方米,年补给地表水约14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20%。南部高山区冰川是塔里木盆地南部内陆河流的源头,也是和田主要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3城市工程地质条件

和田地区辖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7县1市。全地区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

本区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地貌上属昆仑山前的倾斜平原。地势平坦,微向北倾,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在上覆厚薄不等的粉土之下为巨厚的卵石层,地层大都以粉土――卵砾石的二元结构形式存在。

【和田市 和田县】市县城区合一,位于玉龙喀什河西岸的II级阶地上, II级阶地高出河床3~14m左右,地势由南向北微倾,高程为1328.5~1393.3m。地质构成简单,表层主要为灰黄色粉土,底部含少量礓结石,厚度3~17m。其下为单一大厚度卵砾石层。以和田县人民法院审判楼、住宅楼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较低并随深度有增大趋势,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5,;

孔隙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塑限一般小于8;

局部地段有轻微湿陷性,表聚性明显;

一般为中等压缩性土;

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20~14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皮山县】皮山县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平坦,高程1366.7~1384.72,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上部为厚度在8~20m的灰黄色粉土,其下为单一大厚度卵砾石层。20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西南部新城区为卵石地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300~400kPa。

以皮山徽商大厦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普遍较小,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4;

孔隙比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

塑限一般小于9;

湿陷系数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变化较大,具轻微湿陷性;

中等~高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10~12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墨玉县】墨玉县城位于喀拉喀什河以西的冲积平原上,表层主要为灰黄色粉土,底部含少量礓结石,厚度12~21m,其下为单一大厚度卵砾石层。地下水埋藏条件:城区东部较浅、城区西部较深,地下水埋深4~12m。以墨玉县人民检察院技侦楼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普遍较小,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5;

孔隙比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

塑限一般小于7;

中等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20~15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洛浦县】洛浦县城位于玉龙喀什河东岸20km处,地形南高北低,地面标高1338.4~1347.6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以粉土、卵石为主;粉土厚度17~26m,颜色随深度变化,灰黄色-黑灰色-灰色,含少量有机质物,下部有20~40cm的青灰色细砂薄层。除城区东部部分区域外,大部分为轻微~中等液化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城区西部较浅、城区东部较深,地下水埋深2~7m。以洛浦县沙陀小区廉租房小区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普遍较高,液限小于2,大部分为流塑状态;

重度一般为16左右;

孔隙比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变化较大;

塑限变化较大;

大部分场区为轻微~中等液化场地;

中等~高压缩性土,以高压缩性为主;

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90~11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策勒县】策勒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海拔高程1425.33~1448.24m,地形平坦,微向北倾。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其表层为灰黄色粉土,厚度5~10m,局部地段为粉土、卵砾石互层或以透镜体方式存在。其下为巨厚卵石层。25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以策勒县国税局职工周转房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普遍较小,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4;

孔隙比0.8~1.1;

塑限一般小于8;

中等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粉土120~140kPa,卵石300~40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于田县】于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地形平坦,微向北倾。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表层粉土厚度在13~20m之间。地下水埋深在10m以下。以于田县工商局办公楼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普遍较小,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4;

孔隙比有随深度减小趋势;

塑限一般小于9;

具轻微湿陷性,表聚性明显;

中等~高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10~120kPa。

标准冻深0.67m,

场地类别:II类。

【民丰县】民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城市面积较小。城区西北两面为尼雅河所环绕,高程1409~1422。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灰黄色粉土厚度11~14m。地下水埋深5~8m。以民丰县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项目为例,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含水量随深度增大趋势,液限小于0;

重度一般为14;

孔隙比有随深度减小趋势;

塑限一般小于9;

局部地段具轻微湿陷性,表聚性明显;

中等~高压缩性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20~140kPa。

标准冻深0.67m,

工程地质条件篇3

关键词 特殊岩土;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141-02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建筑工程经常会遇到特殊岩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为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带来麻烦和隐患。特殊岩土的不良特性是导致工程发生变形状况和各种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性成为全球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科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特殊岩土种类呈多个类型,主要有膨胀土、软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典型的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软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特性进行分析,讨论工程建设中针对此三种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勘察和施工技术措施。

1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及勘察施工技术措施

1.1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所谓湿陷性黄土,是指岩土结构在外界的压力作用下受到水的浸湿而产生破坏性影响,其结构变化产生明显的大幅度的附加下沉,即产生湿陷现象,黄土在受到水的浸泡后发生湿陷即成为湿陷性黄土。在湿陷性黄土中因为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遭到水浸湿而成为湿陷的黄土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非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而遭到水浸湿成为湿陷的黄土属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我国的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干旱以及半干旱的气候地带湿陷性黄土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湿陷性黄土以的颗粒成分多呈50%~70%的粉粒组,其成分间存在的天然缝隙大多在1.0~1.1的范围内,自然空隙较大,压实程度差,其岩土结构多呈现出大垂直节理;

2)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差,其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这是由于存在可溶性的岩胶结物同时还具有负空隙压力导致的。但在水的浸湿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这些特性被瓦解,导致其压缩性明显增强,表面的粘聚力消失,这就使岩土的抗剪强度快速降低从而导致湿陷的发生;

3)湿陷性黄土因为多呈现垂直节理,其渗透系数在垂直方向上多倍于水平方向。

1.2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技术措施

湿陷性黄土进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时期,必须首先对其进行湿陷性的正确评价,这是后续进行施工措施采取是否正确合理的先决条件。除了如同一般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之外,应该着重对黄土的湿陷性等级进行正确的计算和评价。具体的勘察内容主要有:湿陷性和非湿陷性黄土的确定;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判定;场地实现类型的判定;湿陷等级的判定以及湿陷起始压力的确定等等。另外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掌握。做好准备的工作以便于根据工程的要求对工程的实施监理岩土工程评价体系和施工措施计划。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施工措施要求将岩土的大孔隙结构破坏掉,改善岩土的不良物理力学特性,以将地基因为水浸的作用产生的湿陷变形减少或者消除。我国目前多采用换土垫层法、土桩挤密法、深基础法等等进行地基的处理。

2 膨胀土的程地质条件特性及勘察施工技术措施

2.1 膨胀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所谓膨胀土指的是由亲水性矿物岩土组成主要的岩土颗粒成分,而且具有失水后收缩、吸水后膨胀的变形特性的粘性土。膨胀土多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中西部地区。膨胀土的伸缩性很强,其发生变化以所处环境的含水量为主要影响条件,其力学特性也是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膨胀土的膨胀率较高,大可达到10%的膨胀率,其收缩率大的可达到0.7~1.0,而且其缩胀具有可逆性。对于工程建筑而言,地基的含水量仅仅发生1%的微小变动便会产生来自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双方面的膨胀变形。

2.2 膨胀土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技术措施

对于膨胀土图的勘察主要以土质的含量及其物理力学特性为先决条件对膨胀土的形成年代,及其范围分布进行勘察,当检测土质中的水含量大于5%,且土质塑限在13%以下,即可进行膨胀土的确定。另外进行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测试,判定其膨胀力,还需对膨胀土进行级别的判定,以便于进行膨胀土工程特性的评价,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对膨胀土进行地基的处理首先在工程设计上进行合理的建筑场地的选择,结合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状况和建筑需要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可采用化学方法或者换土的方法将地质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也可采用桩基或者深埋的方法,同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处理方法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

3软土的程地质条件特性及勘察施工技术措施

3.1软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软土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空隙大于等于1.0、含水量超过液限的细粒土。多为灰黑色的淤泥质土和泥炭质土。在我国,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在我国中西部的沼湖地区也有分布。软土在自然状态下含水量超过液限,其天然孔隙较大,通常大于等于1.0,具有很强的压缩性;软土强度较低,渗透系数小,其灵敏度较高,高者甚至可达到8~9。软土在较大的地震力的作用之下很容易发生震陷。

3.2 软土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技术措施

除了一般场地地基的勘察技术要求之外,对于软土的场地和地基勘察还应该着重对于软土的详细情况的勘察。包括:软土的成因、类型的判定、分布的区域、层理结构的特点。另外对表面硬壳层的厚度、下伏硬土层的深度和范围以及对暗埋的沟坑的深度和填充状况进行了解。结合工程需要和地基对软土的影响进行施工前合理的施工方案的设计。

如果建筑物相邻高矮层具有较大差异的荷载,要对其在变形上的差异和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如果地面堆载存在大面积的情况,要对邻近的工程建筑的影响加以考虑。可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地价沉降的计算,对于上层为硬质涂层下层为软土层的地基需验算下卧层。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条件篇4

关键词: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实践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不仅有岩体坚硬、致密且稳定性好的地质条件,也有复杂多变的特殊地质条件。如黄土地区:黄土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使其具有一定的湿陷性,再加上黄土下部土质多含碎石之类,使得在该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比其他土质类型要大。软土地区:软土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工作包括:搜集与整理工程所在地区的气温、冻土层深度、地温、降雨量等气候状况;分析工程所在地土质构成和下伏土层的分布区域、土层性质以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当地地下水类;细致研究当地植被生长状况等。

1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在对复杂的地形地质岩土做勘察时,都要求在短时期内完成较重的任务,而且它的突击性也特别强。所以这要求勘探工作者在勘探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为完成工作做好准备。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探工作中,常常因为对勘探区地层、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等情况的了解不明确,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勘探点间距与深度

勘探点间距方面,依据规范要求,对于复杂的地基情况应加密勘探点,不能因时间、金钱等因素坚持采用原勘探方案,为以后工程埋下隐患。但是有的勘探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之前大纲执行;现场编录人员办事不细心、随机应变性差,造成相邻两勘探点之间地层相差过大甚至悬殊;还有,没有对勘探区的岩土特性进行充分了解,随便依据某一地基等级就进行勘探,而对采集的岩土在室内进行试样分析时,常发现湿陷性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岩土,造成地基等级因此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勘探点间距不合理。

勘探深度方面,一般而言5至6层的砖混结构住宅,孔深15m即可满足勘探要求,如果存在软土层的情况,15m深度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相对的,在有碎石土地区一般的2至3层建筑物,如果也盲目依据15m深勘探,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2)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应依据规范严格进行,如不规范调零将出现数据采集不准的状况;特别是在地温和气温相差比较大的夏、冬季节,触探指标相差更加明显;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孔深与杆长的校正常不符合规定,在孔底有残留与缩径的情况下,标贯器没有落至测试位置的情况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标贯击数失真严重等。

(3)地下水位测量及试样采取

在地下水位测量的实际施工作中,在量测钻孔水位时,忽视周围是否有滋出地下水的陡壁和抽水井等情况,造成地下水位的测量非常不准,从而给工程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试样采集时未按照规范要求严格进行,从而出现原状样密封不到位、数量不够、高度不足等情况,导致含水量的散失。

1.2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的问题

(1)地基均匀性评价

目前,对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有特定的规定进行参考,但是对于一般性的建筑物却没有与之对应的评价方法,因此,有一部分单位就按照高层建筑的地基性评价方法进行对一般建筑物的评价,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合理,现在急需要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地形地质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地的评价方法;( 2) 地震的效应问题。在对砂土或者饱和粉土做液化初判时,对于地下水位的选择应该以设计基准内的年均最高水位为准,近期内年最高的水位也可用,但是很多单位却用在勘探时测出的水位,这显得非常不合理;( 3)关于地基的承载力的特征值确定和一些基础方案的选择。我国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地质条件也表现出复杂多变,所以目前用查表法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地区的地基承载力是不合适的,甚至会对一些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在地基均匀性评价方面,高层建筑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进行,而一般建筑则按照GB50021-2001的规定要求进行;但是因为国家未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部分单位就以高层建筑的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为参考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是此种方法被大部分专家认为缺乏合理性。

(2)地震效应问题

对于重要的建筑场地,应当进行地层剪切波速测试,然而部分勘察单位却常以“地区经验”进行场地类别与覆盖层厚度判定,给工程抗震造价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于地基处理后场地类别、场地地基土类别、剪切波速是否发生变化等情况,也极少予以重视。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与基础方案的选择虽然GB5007-2002取消了用查表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值的方法,但是仍有很多地区使用此方法,但由于缺乏足够经验,无法建立起适合自身的成熟有效经验。勘察单位各自为政,更有甚者故意借助所谓“地区经验”达到降低承载力指标的目的。

选择基础方案时,必须将场地地层情况和地区经验相结合,以此为依据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基础方案需要勘察人员和设计人一起分析研究,之后选择合理、经济的可行性方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勘察单位不与设计协商,简单考虑工程造价就提供基础方案,而设计方也常对此视而不见,为以后工程造价造成严重影响。

2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实践

2.1 采用和创新先进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

依据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有效测量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关参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主要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大致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察取样、地质钻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室内试验等。

(1)地质测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进行地质测绘,其主要目的为: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属地区地形,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地层与不良地质等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划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貌单元、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形成原因与年代、岩土的性质等,完成鉴定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工作等。

(2)岩层钻探

进行岩层钻探时可使用KY-250型钻机、100A-D型钻机等进行,钻探方法可采用全部采芯、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等方法。砂土层岩芯与粘性土岩芯采取率分别大于75%和90%,仔细观察与描述各个土层宏观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地层结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做好不同深度的底层采样工作之后再认真做好分析工作,详细记录各土层垂直与水平方向发生的变化,最终达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岩土的工程勘察相关指标的目的。

(3)原位测试试验

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使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注意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保持20次/min左右的锤击速率。原位测试试验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4)岩土工程勘察的室内试验

依据拟建场地环境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室内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试验;借助于此方法,能够科学判定岩土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评价与分级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标准。物理性指标试验一般包括:测定土层物理性质、压缩试验、水质分析、颗粒分析等。

2.2 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沉积地层,其土壤颗粒构成属于细砂、粉细砂一类,直径多数在1.6mm~2.2mm之间;尤其是一些地区表层的砂子含水量低、粉细砂多呈松散形状,因此不适于当作天然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一:垫层法

作为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垫层法(又称水坠法)广泛应用于黄土地区的松散粉细砂层。实施时,开挖基坑至设计处理深度,将样桩在基坑两侧设置好,铺设砂子,控制铺砂层厚度为0.25m;铺好之后,注水至与砂子面齐平的位置;在砂子中插入钢叉并摇匀。砂子如若已经沉实,则提出钢叉,并在相距0.1m位置,重新插入进行摇匀,重复上述过程。

(2)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二:强夯法

强夯法是加固软土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借助于速度快、成本低、施工简单等优点,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夯锤下落带来的巨大冲击波与能量撞击地基土,地基土层可以被快速、有效的夯实,沙土振动液化现象、土地湿陷性、地基压缩性等都得以有效降低,实现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双重目标。

(3)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三:振冲法

振冲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振冲法,需要添加填充材料(砾石、砂子等);另一种是不需要填充材料就地振密的振密法。在黄土地区多使用振冲砾石桩的方法,对于中等或较粗的沙砾地基多使用振密法。借助于水冲与振动加固土壤的振冲法,其对地基加固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常用于振密松砂之类的地基。此技术通过振动器冲力带来的强力振动,将松散饱和砂层得到一定液化后借助振动而实现砂粒的重新排列之后减小其空隙度,同时加回填料,通过振动器振动力实现砂层的挤压、加密。

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尤其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勘察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勘察技术探寻新的方法,才能为我国岩土勘察工作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杨旭然,苏航,王宏刚.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

[2] 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工程地质条件篇5

关健词 隧道 地质条件评价 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of a Tunnel in Zhangjiajie

FAN Baoping

(Hu'nan Provincial Highway Design Co., Ltd., Changsha, Hu'nan 410011)

Abstract The tunnel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Zhangjiajie Jiaoding Mountain at about 8km, and into the hole located in Yongding District, located in the original export Sancha rural terri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dverse g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the project proposed measures for reasonable proposals.

Key words tunnel; geolog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Zhangjiajie

1 工程概况

该隧道位于张家界市东南侧约8km处的轿顶山中,进洞口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西溪坪镇汪家山村下自生桥,出口位于原三岔乡境内。隧道设计长度1.545km,主接线长0.6645km,进洞口主接线桩号K8+400~K8+570(含短链20.151m),出洞口主接线桩号K10+115~K10+630(含短链0.360);主接线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7.5m。收费站长度60m,路基宽23.0m,路面宽度17.82m。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隧道区海拔高度在339.8~848.9m之间,地形切割深度大,两侧谷底高程在337.7~453.2m之间,相对高差达395.7~511.2m,属中低山地貌。两侧山坡坡度多在22~61咒Z段和洞身段白云岩及灰岩形成福~63.3m不等的陡崖,地势险要。洞口段隧道轴线均与地形等高线成大角度相交。

2.2 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调查以及钻孔揭露,隧道区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

2.2.1 第四系全新统(Qh)

(1)种植土:褐灰色,稍湿,松散,以粘粒为主,含有植物根系。(2)角砾土:褐灰、褐黄色,稍湿,松散~稍密,以角砾为主,含量30%~35%,碎石次之,含量15%~20%,余为亚粘土。碎砾石母岩均系黑色板状含炭砂质页岩或含硅炭质页岩。该层主要分布于SZK4及附近山坡上,分布不连续,厚约1.4m。(3)亚粘土:褐黄色,稍湿,硬塑,以粉、粘粒为主,碎石和角砾共占10%~15%,砾石粒径一般3~15mm,碎石粒径一般20~40mm,母岩主要为白云岩及板状含炭砂质页岩。

2.2.2 寒武系下统(∈1)

(5)清虚洞组(∈1q):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白色,薄~厚层状灰岩。属隧道顶板最上层岩层,主要分布于K9+340~+650段山顶,边缘多形成高度36.3~63.3m的陡崖。出露高程约为710.0~846.0m。(6)杷榔组(∈1p):岩性为深灰、灰黄色,板状页岩夹黑色页岩。根据调查资料推算该层也在3倍洞径范围之外,隧道中不会揭露到该组地层。(7)牛蹄塘组(∈1n):岩性主要为黑灰、灰黑色,板状含炭砂质页岩及黑色炭质页岩等,底部夹有镍钼矿。泥质结构,板状或页片状构造,该层厚28~52m,钻孔揭露厚度分别为0.6m(SZK5)和21.2m(SZK4)。其全风化带呈土状,尚能识别出层理,手可捏碎,厚2.9m;强风化带岩芯呈碎石或中粗砂状,碎石锤击声哑,岩芯采取率16%,厚0.6~4.5m;弱风化带岩石坚硬,性脆,锤击声脆,岩芯一般呈短~中柱状,局部呈饼状,柱状岩芯长一般11~25cm,少数达25~33cm,采取率约25%,RQD=53%,钻孔中揭露厚度13.8m。该层也在3倍洞径范围之外,若向斜轴部无大型断裂或揉皱发育,隧道也不会揭露到该组地层。

2.2.3 震旦系上统(Zb)

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夹硅质岩,局部有砂质页岩夹层。(8)硅质岩:黑灰色,弱风化,中~薄层状,隐晶质结构,岩石坚硬,锤击声脆,但节理裂隙发育,见有方解石脉,岩芯呈短~中柱状,芯长一般5~13mm,采取率达90%,RQD=53%。该层在SZK4中单层厚度可达0.75~4.9 m。(9)白云岩夹鲕状白云岩及硅质白云岩:灰白、浅灰~深灰色,隐~细晶质结构,或鲕粒状结构,薄~中层状构造。鲕粒一般1~3mm,个别达3~5mm。钻孔揭露岩层以微风化为主,弱风化次之,强风化仅在SZK6孔上部有揭露。由于岩溶作用,局部出现微风化夹弱风化或弱风化夹微风化的现象。

2.2.4 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ann)

冰碛砾岩:灰绿、紫灰色,风化色多呈灰黄色,中~粗粒结构,岩屑上细下粗,粒径一般5~15mm,局部夹有漂石,粒径可达35mm左右,漂石多呈棱角状,岩质相对较软,差异风化明显,多已风化剥落形成空洞。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三岔连接线和三岔改线段,地层出露较好,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

3 不良地质

区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和崩塌。(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5页)

3.1 岩溶

各岩溶点虽散点状分布,但其发育方向总体受区内主控裂隙控制,且主要发育于进洞口一侧。根据隧道物探成果,隧道进口区域存在一条岩溶发育带,详见工程物探纵断面图(WT-2)。该条带沿白云岩层面或裂隙面发育,条带发育高度约5~7m,宽度不详。条带区域内岩溶较发育,这与钻探资料相吻合。岩溶发育下限高程约为411.1m,位于设计标高以下,且区内侵蚀基准面已下降至225~230m,岩溶仍有向下发育的趋势。隧道区岩溶发育,不排除隧道中还有未查明的隐伏岩溶,施工中需高度重视。

3.2 崩塌

隧道区陡崖广泛分布,且节理裂隙较发育,易发生崩塌。如进口附近山坡上零星分布的大小孤石即为历史崩塌遗留下来的痕迹。隧道施工期间仍有崩塌的可能,建议施工前清除危岩。

3.3 滑坡与坍塌

目前,区内未发现滑坡及边坡坍塌等不良地质,隧道区土层总体较薄,岩层产状平缓且内倾,洞口段岩石相对较完整,故不会出现滑坡及边坡坍塌等不良地质。

4 工程地质评价

4.1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隧道横穿轿顶山平缓向斜北东扬起端,碳酸盐岩区岩溶较为发育,区内无新构造运动迹象,总体地质条件较为稳定,适宜构筑隧道。

4.2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进出洞口稳定性评价:张家界端进洞口桩号为K8+570,位于冲沟山坡上,地面坡度为32~45m层樱俊.0m的亚粘土层,山坡上零星分布有孤石,下伏基岩为震旦系薄~中层状白云岩,岩体破碎,洞口岩体体积节理数Jv=24条/m3,建议洞口边坡、仰坡均按1:0.75~1:1.0放坡,洞门墙基底均应嵌入完整基岩0.5~1.0m,奠基高程为417.9~418.4m。进口端陡崖稳定性较差,建议清除危岩并延伸洞口或设置支挡构筑物。沅陵端出洞口桩号为K10+115,位于冲沟山坡上,表层有0~4.2m厚的亚粘土层,下伏基岩为震旦系薄~中层状白云岩,岩体破碎,建议洞口边坡、仰坡均按1:0.75~1:1.0放坡。

4.3 隧道洞身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性的差异, Ⅳ级围岩洞室内渗水较严重,建议采取措施设防。Ⅲ级围岩隐伏岩溶亦为此段主要的不良地质,洞室开挖后有渗漏水甚至突水现象,建议采取措施设防。Ⅱ级围岩修正的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530,属Ⅱ级围岩,岩石质量好(推测)。洞室有渗漏水现象,建议采取措施设防。

5 结论及建议

隧道围岩分级定为Ⅱ~Ⅳ级,Ⅱ、Ⅲ级围岩成洞条件较好~一般,Ⅳ级围岩成洞条件较差,建议采取辅助工程措施。开挖后若围岩实际稳定性与原定级别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围岩级别并重新制定施工和衬砌方案。开挖中围岩应力平衡遭到破坏,洞壁易发生掉块、局部坍塌、岩爆或底板出现底鼓等现象,需注意防范和治理。隧道施工建议采用新奥法,并在施工期间有效开展施工地质调查及必要的超前预报手段以指导施工,并做到动态设计与施工,最终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条件篇6

关键词:正阳防洪堤 地质条件 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45-02

1 工程概况

正阳防洪堤扩建工程位于梧州市西南侧的长洲岛中,堤线基本上沿着长洲岛中现有的防洪堤布置,只有局部地段截弯取直为新建堤段,绕岛一周。防洪标准按二十年一遇洪水位设计,堤线布置大致沿原堤加高布置,堤型结构拟采用土堤为主,堤路结合方案,设计建设北泵站一座。

本次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对拟建北泵站场地进行补充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任务是:

(1)查明泵站的地层岩性,特殊土层、粗粒土层等的性状、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2)查明浅埋基岩面的埋藏及起伏情况,风化带、卸荷带的厚度及特征,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性质、产状、充填和透水情况等,易风化或软化、中等~弱渗透性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性状。

(3)查明工程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埋藏条件、渗透特性及其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及地表水质并评价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查明工程区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土洞等的特征、分布范围,危及工程的滑坡、崩塌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和稳定性,评价其对工程渗漏、稳定的影响。

(5)确定地基岩土体、主要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6)对地基的渗漏、渗透变形、抗滑、抗冲刷、沉降变形、边坡稳定性等问题进行评价。

2 地形地貌

北泵站位于正阳防洪堤工程区北堤内侧的阶地上,距堤防约50m,泵站范围内地面较平坦,附近与民宅相邻。阶地地面高程一般在22.00m~24.0m之间,局部地势低洼处高程约21.5m,阶地上大部分为菜地。河岸坡脚高程6.00 m~8.00m,河岸坡高度一般15m左右,坡度一般15°~25°,局部30°~45°,坡面有树林竹林等植被覆盖。坡顶为人工填筑的土堤,堤顶高程约25.0m,为长洲岛上的主要交通公路。场地在地貌上属浔江冲积一级阶地。

3 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北泵站场地揭露的主要地层包括:人工填土层(Q4s)、冲积粉质粘土、粘土、砂卵石(Q4al),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花岗岩(y52),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①:褐红色、褐黄色,杂色,由人工填筑防洪堤及公路路基而成,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内含碎石及少量建筑垃圾。土体固结程度较低,孔隙较大,高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岸坡前缘的公路、堤基一带,厚度3.1m。

(2)褐灰色粉质粘土②:褐灰色,土质较纯,较均一,刀切面较光滑,内含少量砂土团块,局部手搓有砂感。湿,可塑,中高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上部,厚度1.5~3.5m。

(3)黄褐色粘土③-1:黄褐~浅黄色,内含铁锰质土,土质较纯、细腻,刀切面光滑,粘性较强,湿,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上部,厚度1.9~7.0m。

(4)黄褐色粉质粘土③-2:黄褐~浅黄色,土质欠均匀,局部夹粉土团块,刀切面较平整,手搓带粉砂感。湿,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部,厚度4.7~9.0m。

(5)灰黑色粉质粘土④;灰~灰黑色,含粉砂质及有机质,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粉砂或粉质粘土团块,刀切面平整,手搓粉砂感强,湿,可塑,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下部,厚度5.2~5.4m。

(6)砂卵石层⑤:灰色、灰黄色,主要由卵石混砾石、中粗砂及少量泥质等组成,卵石含量50~70%不等。砾石、卵石成分多为石英岩及硅化砂岩等,大小以20mm~60mm居多,少数大于10cm,呈浑圆状及次圆状卵石、砾石间多为中粗砂及粉土等充填,饱和,结构稍密~密实。分布覆盖层下部,厚度3.0~3.3m。

(7)基岩: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花岗岩、弱风化花岗岩,分述如下:

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夹黑色,中粗粒结构,花岗斑状构造,岩石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质较坚硬,锤击声哑。揭露厚度0.4~2.7m。

弱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夹黑色,中粗粒结构,花岗斑状构造,岩石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清脆。

4 水文地质条件

北泵站位于浔江冲积一级阶地上,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次为裂隙水及少量上层滞水,前者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之中,水量较丰富;裂隙水则埋藏于基岩裂隙中,水量相对较贫乏;而上层滞水则零星分布于人工填土层之中。按其地下水的含水性质和埋藏条件分为:孔隙潜水和裂隙水,其中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覆盖层尤其是卵石层的孔隙中,含水量较丰富;裂隙水主要分布于花岗岩的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其含水量随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而变化。

地下水补给来源多为大气降水,此外堤内分布的串珠状水塘也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之一。排泄于地形低洼地段或河流之中。

地下水与浔江水力联系密切,常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江水,洪水期则江水补给地下水,故地下水的升降受季节及江水涨落的影响较大,其动态变化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来说,雨季地下水位高,水量大,旱季则地下水位低,水量相对减少。

根据勘察,北泵站地下水埋藏深度为3.9米~6.5米,平均埋藏深度5.2米,埋藏高程为17.7米~20.3米,平均埋藏高程19.0米。

根据正阳防洪堤其它堤段钻孔取水试样的水质分析结果,本区地下水化学成份为碳酸镁钙型水,其对砼无侵蚀性。5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北泵站场地揭露的主要地层包括:人工填土层(Q4s)、冲积粉质粘土、粘土、砂卵石(Q4al),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花岗岩(ys2),现自上而下分别评价如下:

(1)人工填土层①:褐红色、褐黄色,杂色,由人工填筑防洪堤及公路路基而成,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内含碎石及少量建筑垃圾。土体固结程度较低,孔隙较大,高压缩性。主要分布于岸坡前缘的公路、堤基一带,厚度3.1m。土层分布不均匀,承载力低,fak=80kPa,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对其进行清除置换。

(2)褐灰色粉质粘土②:褐灰色,土质较纯,较均一,刀切面较光滑,内含少量砂土团块,局部手搓有砂感。湿,可塑,中高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上部,厚度1.5~3.5m。土层厚度薄,

分布不均匀,承载力低,fak=130kPa,该层土体工程性质一般较差,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

(3)黄褐色粘土③-1:黄褐~浅黄色,内含铁锰质土,土质较纯、细腻,刀切面光滑,粘性较强,湿,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上部,厚度1.9~7.0m。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其承载力较高,fak=190kPa,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可作为基础持力层,但应注意厚度不均匀及其下伏软弱土层的不利影响。

(4)黄褐色粉质粘土③-2:黄褐~浅黄色,土质欠均匀,局部夹粉土团块,刀切面较平整,手搓带粉砂感。湿,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部,厚度4.7~9.0m。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较均匀,其承载力一般,fak=160kPa,该层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可作为建筑物持力层,但应进行基础变形验算。

(5)灰黑色粉质粘土④:灰~灰黑色,含粉砂质及有机质,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粉砂或粉质粘土团块,刀切面平整,手搓粉砂感强,湿,可塑,中等压缩性。分布覆盖层中下部,厚度5.2~5.4m。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较均匀,土体富含有机质,局部夹粉细砂透镜体,灵敏度较高,承载力低,fak=125kPa,该层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且埋藏深度较大,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深基础持力层。

(6)砂卵石层⑤:灰色、灰黄色,主要由卵石混砾石、中粗砂及少量泥质等组成,卵石含量50~70%不等。砾石、卵石成分多为石英岩及硅化砂岩等,大小以20mm~60mm居多,少数大于10cm,呈浑圆状及次圆状卵石、砾石间多为中粗砂及粉土等充填,饱和,结构稍密~密实。分布覆盖层下部,厚度3.0~3.3m。该层厚度较均匀,层面起伏变化较小,承载力较高,fak=350kPa,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7)基岩:按其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花岗岩、弱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厚度0.4~2.7m,承载力fak=500kPa。弱风化花岗岩承载力fak=1500kPa。岩层层位稳定,承载力较高,由于埋藏深,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6 土体渗透性分析评价

影响土体渗透性的主要原因,是土体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致使土体的组成成份、颗粒大小、性质、结构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阶地内串珠状池塘分布范围广,塘内水源充足,水深约1.5~2.5m左右,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表层人工填土层、褐灰色粉质粘土层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作用下,有可能存在渗漏及渗透变形破坏问题。下部砂卵石层大部分均有相对隔水的粘性土覆盖,而且厚度较大,一般不存在渗透稳定问题。

7 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北泵站位于浔江岸坡后缘的阶地上。正在建设的正阳防洪堤为土堤,在旧土堤基础上培厚压实加宽,堤基稳定性好。防洪堤扩建时,同时对外江的岸坡进行护坡处理,因此,防洪堤建成后岸坡稳定性好。

拟建北泵站位于正阳防洪堤的内侧,距岸坡顶的防洪堤约50m,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泵站所处的阶地,地形开阔平坦,无临空面,场地稳定性好。

8 结语

地质条件评价是防洪堤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时,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

工程地质条件篇7

【关键字】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工程勘察

一、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野外勘探

1.1.1勘探点的深度与间距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地基情况复杂,对勘探点应该进行加密,需要结合勘探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勘探方案。但是在实际工程作业中,勘探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差,遇到特殊情况,不知道变通,仍然按照原有的方案执行,导致两个勘探点之间的地层相差过大。勘探人员在勘探之前,只是在勘探区域进行随机取样分析,并没有充分了解勘探区的具体岩土特性,由于岩土的特殊性,导致勘探点之间出现间距不合理等问题。

1.1.2地下水位的试样采取及测量

在地下水位的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抽水井和滋出地下水的陡壁等情况,导致钻孔水位测量出现误差,从而直接影响地下水测量的准确度。地下水位测量出现的误差,会对实际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试样采集工作未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会导致原状样的数量不足、高度不够、密封不到位等问题,从而降低含水量,地下水位会下降。

1.1.3原位测试

在进行原位测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温与地温的变化情况,温度的不同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原位测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另外,孔底如果有缩径和残留,无法判断标贯器是否落到测试的位置,导致贯击数严重失真。

1.2评价问题

1.2.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现有的地基评价缺乏合理性,通常利用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为准,来判断一般建筑的均匀性,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在建筑地基评价方面缺乏重要的依据。

1.2.2地震的效应问题

地震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高,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要在建筑场地上进行地层的剪切波速测试,判断场地的类别和覆盖层的厚度。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场地地基类别、场地类别及剪切波速变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

2.1地质测绘法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是指对所属地区的地形和地质剖面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深入研究地层、地貌特点、地质结构等问题。地质测绘法主要包括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勘探工程定位测量、露天矿测量、物化探测量坑探工程测量等。需要勘察人员结合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岩土形成的年份、原因以及岩土的分布等情况。

2.2钻探法

钻探法是指通过钻孔在孔中取得岩心、土样等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判断地基基础能否满足工程建设的承载重力。钻探时可以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全部采芯的方法,获得更高的采取率。详细记录和分析各土层的方向变化和宏观特点,从而确定地层结构和岩土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深度的岩土进行采样比较分析,最终掌握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指标。

2.3原位测试法

原位测试法是指岩土层在原来的位置,保持天然的结构、含水量及天然应力的情况下,测试岩土的各项指标。原位测试法可以避免在岩土取样过程中,释放大量的应力,影响岩土的测试结果,而且相对取样测试,原位测试法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使用落锤的自由落体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可以有效地确定风化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应力铲试验、岩体应力试验等均属于原位测试法。

2.4室内实验法

室内实验法是指在室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试验,拟建场地中岩体工程的问题,对岩土的指标做出相应的判断,降低试验的误差。室内实验法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掌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规划合理的方案,确定地层的稳定性。

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研究的建议

3.1规范岩土工程勘探的要求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探缺乏相应的规范要求,会导致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勘探行为和技术性的问题,给岩土工程勘探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严格规范复杂地形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提高勘探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岩土勘探的时间,还可以减少勘探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岩土勘探的准确度,从而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为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规范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要求,各部门各负其责,将任务落实到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充分调动岩土勘探人员的积极性。

3.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掌握的勘探能力也不相同,年长的勘察技术人员对现在的先进技术难以消化,年轻的勘察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导致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展缓慢。首先需要对勘察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时代在不断变化,岩土勘察技术同样日新月异,勘察人员的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彼此之间交流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全面提高。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规范勘察技术人员的行为,有效地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3.3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

岩土勘探人员的技术是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保障,同样决定着能否顺利完成岩土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对勘察区域进行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地貌等情况,并进行理论分析,掌握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等状况,客观分析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研究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地下水位的具体因素,分析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是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保障,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需要对建设施工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具体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情况。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制定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顺利开展国家的工程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忠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07

[2]雷晓莉.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

[3]朱彦.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

工程地质条件篇8

关键词:地裂缝,地铁工程,防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西安的地裂缝特征比较典型,它受到构造活动和人为因素控制。构造活动是地裂缝形成的基础,人类活动导致了地裂缝活动加剧,且视其相对的强弱表现出不同的属性。西安地裂的人为属性表现为地裂强烈活动地段多位于承压水位降落漏斗及地面沉降的中心区;地裂有年内周期性变化规律(3一4月份快,9一10月份慢),且与地沉的年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抽水量增加的区域内,地裂活动由隐伏到明显增强。

一、 诱导缝、变形缝防水措施

笔者所施工的地铁车站主体不设变形缝,采取在混凝上结构中易开裂的部位设置诱导缝的措施,可适当减少钢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将车站主体结构分为5个段,共设置4道诱导缝,确保避免发生有害裂缝。而在车站与风道、出入口、区间衔接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为20mm。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止水,缝间充填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变形缝内侧设接水槽,在变形缝外侧设外贴式止水带。见下图1、图2。

图1底板诱导缝纵剖面示意图图2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平面示意图

二、施工缝防水措施

结构施工缝处设置钢板止水带,浇筑前应将先浇混凝土基面凿毛冲洗干净,并涂刷优质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环向施工缝间距宜取8~12米。

三、 穿墙管件的防水措施

穿墙管件(如穿墙管或接地电极等)穿过现浇混凝土结构的部位采用止水法兰和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同时根据选用的不同材料对穿过防水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防水密封处理。

四、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

结构自防水是整个防水工程的主体,也是决定防水成败的关键,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自防水不好,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渗漏,处理代价大,施工困难。

结构自防水的核心问题是裂缝问题,主体结构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结构自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8,同时保证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的低干缩率和高耐缩性,尽量减少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出现裂缝,提高结构的抗渗性能。

保证防水效果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收缩成因主要包括水化收缩和降温收缩,为此从混凝土级配和混凝土养护两方面着手。

结构顶板掺加混凝土微膨胀剂,这是减少混凝土水化收缩的最根本措施。

1 混凝土浇筑

对应于防水要求,结构混凝土在运输与浇筑过程中防止混凝土产生漏浆、离析和尽量减少坍落度损失,混凝土实行分层浇筑,分层捣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特别注意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

(1) 浇混凝土过程中注意浇混凝土流向,一般每30~40㎝一层,同一层中沿一个方向浇筑,相领两层浇筑时间不超过2h,严防出现冷缝,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夏天尽量安排在夜间浇筑混凝土。

(2) 浇混凝土前协调好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既要保证浇混凝土的连续进行,又不能使混凝土罐车现场等候时间过长。

(3) 混凝土振捣采用Φ70振动棒,在钢筋密集处采用Φ30振动棒,转折较多或钢筋极为密集处可适当结合模外振捣。振捣间距应符合不同直径振动棒要求。

2 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在终凝后立即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养护期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得超过2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若温差>25℃,应对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

(1) 顶板养护采用带模养护达100%强度方可拆模。

(2) 侧墙养护采用带模养护7天后立即使用养护液养护,养护液养护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3) 底板养护采用浸水养护,斜腋处采用覆盖浇水养护。

五、 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1) 本车站综合接地装置是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的人工接地体,引上线均与结构钢筋绝缘,同时考虑穿越结构底板时的防水问题;

(2) 如果接地网不要使用降阻剂,则水平接地体直接敷设于沟槽底部(无需设置降阻剂施放槽),水平接地体沟槽及垂直接地体孔洞用素土回填。

(3) 接地网沟槽、孔洞中回填用的素土,可采用粘土或土壤电阻率的粉末状强风化岩。

(4) 水平接地体:仅对接地网周边水平接地体施放降阻剂。首先开挖沟槽,抽干内部积水。其次敷设水平接地体并按要求与相邻接地体连接。最后想降阻剂填充区灌注降阻剂,并保证水平接地体应处于降阻剂填充中心部位。(可在灌浆前对水平接地体进行必要的底部支撑)。降阻剂每米用量约19公斤。见下图3、图4。

图3垂直接地体断面示意图 图4水平接地体断面示意图

(5) 在向敷设完接地体的沟槽、孔洞中填充降阻剂或素土时,应使填充料与接地体充分接触,并夯实。

(6) 为配合车站施工,综合接地网敷设可分段进行: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的综合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测量,以此推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如推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余下部分接地网敷设中应采取(例如添加降阻剂等)相应的补救措施。

总之,对于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特别是横穿地裂缝的隧道结构,在地裂缝上下盘相对错动状况下,隧道衬砌在纵向将承受比正常情况下大得多的附加应力和变形,此时衬砌在结构强度和防水两个方面都可能失效,使隧道不能正常运营。为了搞清楚地铁隧道在地裂缝作用下的受力特征,需对地裂缝的几何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是上下盘的错动特征、错动影响范围、地表断坎的形态等。

参考文献:

[1] 刘戈,崔华兵.基于GIS的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J]. 建筑技术. 2011 (06)

[2] 刘铁男.大连地铁应急演练 [J]. 东北之窗. 2011 (16)

[3] 张海云.浅议地铁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0)

[4]张遥,张恒洋.试论地铁工程中防水施工技术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1)

工程地质条件篇9

关键词:基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涌现大型地下工程,这使得基坑工程的开挖深度也愈来愈深。虽然我国在基坑施工方面有着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但是愈来愈深的开挖深度也为基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确保基坑的施工质量,我们就必须要做好有关的施工监理工作,以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对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力的帮助。

1 监理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

1.1 事前的监理控制要点

(1)监理人员必须对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实际相关数据。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的设计是整个施工监理控制的开头。如果其设计图纸和方案没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依据,或者因为设计者的粗心导致计算错误,进而将影响整个施工的质量和进程。由于复杂地形的客观现实状况,其设计图纸无法向普通地形一样在施工中进行调整和改正,其一旦出现错误就必须重新进行施工。这将加大施工的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施工的进程。因此,监理人员在对其设计图纸进行检查时,需要到现场地形考察,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分析图纸的各个小点,确保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相符。

(2)对相关施工队伍的选择进行检查。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工程其施工的难度较大,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施工的队伍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理人员需要参与到对施工队伍的选择和审查之中,综合经济、专业、信誉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挑选。

(3)在施工之前,监理人员还需对施工所选的技术、设备、材料、施工方案等进行检查,进一步确保施工的质量。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合格。施工技术和设备对施工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监理人员需要事先对施工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保证施工的进度。

1.2 事中的监理控制要点

(1)对工程施工的顺序进行,工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之中,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顺序进行监控,一方面可以约束施工人员的相关行为,确保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对施工的设备、材料、技术等进行监督,确保工程严格按照正确的工序进行。

(2)监理人员需要监督施工单位依据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监理人员还需对现场的施工环境等进行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减少和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以及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等进行不定期的审查,确保施工人员依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进而保证复杂地形的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质量。

1.3 事后的监理控制要点

近年来,在复杂地形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中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害,也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总成本。为了避免和减少此种现象的出现,监理人员需要认真对待其工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其负责的监理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

2 实例分析

江门市河南下沙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河南下沙138号,共有八幢小高层住宅,沿街商铺,配套社区服务中心和地下车库组成,地下车库一层,1-4#楼地上建筑十四层,5-8#楼十五层,商铺为一层,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总建筑面积共47334.31m2,建筑总高40.2m至43m。

本工程东面为裕安花园,离基坑边约15m,南面为临时木屋废品站,离基坑边约5m;西面为河涌,离基坑边约30m;北面住宅楼,离基坑边约40m。现场原自然地面标高约为+2.0m,1#-4#(1-A)轴至(3-A)轴地下室标高为-0.15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7m,最深处电梯井基坑约为5.0m。由于基坑的面积较大,地形较为复杂,为了减低其长边现象出现的机率,局部使用双排桩支护,南部的第一和第二区连通的通道使用灌注桩和撑的支护方式。在对此项目进行设计和施工等环节进行监理时,监理人员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确保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依据监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的调研数据,该场地的地下水较为丰富,

属珠江三角洲西缘冲积平原地貌,场地内地下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包气带中上层滞水、赋存于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中、富水性较好、透水性较弱,临近河涌,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水位受季节性影响,水量较大。② 潜水含水层,赋存于细砂层的孔隙中,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河流补给,水量较大。

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确保其施工的质量。监理人员需要基坑的定位点、水准基点、支护技术参数等因素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施工程序的正确性。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材料的保护、施工设备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监督依据监理人员调研的相关数据,此项目的基坑支护工程的工序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东部使用桩锚式的基坑支护,其中间部分利用双排桩和锚索支护相结合的方法,关注桩的高约为3.30米,桩的长度约为22.50米等。建立人员需要对这些实际的数据进行审查。其次是南部,其灌注桩总高度约为3.30米,桩长约为22.50米至28.30米之间,其桩顶和灌注桩部分采用东部基坑支护的方案。再次是西部,其主要使用桩锚式,基坑中存在的坑中坑部分则采用双排桩和锚索支护的方法,为了减少对市政道路相关建设的影响,西部锚索式可以让可回收锚索代替,进而节约相关的成本和材料。

3 其他应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舆论和社会舆论对监理人员的工作有着监督作用。目前,我国一些复杂场地基坑支护工程的建设监理力度不够,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责任心有待提高。为确保监理的质量,监理人员可以采取不定期的抽查,确保施工每个环节的质量。

再则,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政府监督是较为常见的部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一些社会监理公司的作用,完善对复杂地形基坑支护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确保其整体的质量和效率。在选择监理公司时,需要对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

除此之外,需要不断的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监理人员一方面反映的是政府整体的态度,另一方面关系到基坑支护建设的质量。因此,其在工作时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相关的工作,树立正确的责任观。这样有利于建立较好的社会形象,也有利于确保监理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推动相关监理工作的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复杂地质的基坑工程具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和一点的安全危险,因此,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对其相关的质量监理控制,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监理控制方法,以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条件篇10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勘察人员都要先进行当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是为了给岩土工程的设计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提供关于当地地质环境的数据信息,供这些人员参考。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岩土勘察这项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后续的工程施工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应当遵守特定的勘查程序,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各项勘查工作。

一、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在一个施工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的效率提升以及工程种类的增加会使很多地形工程具有更复杂的地形地质区域。同时,该施工地区由于复杂的地质以及地形条件会对该区域的岩土工程施工的勘察造成巨大的阻力。例如,我国的西部很多地区大部分是高山、低山及盆地地貌,这种高山、低山与盆地相互交叉的复杂地形会对其岩土工程勘察带来极大的困难,随地貌的不同,地层岩性也不断地变化,故对勘探点的布置需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地下岩层的复杂构造以及河流的复杂性都会对岩土工程勘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勘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勘察地区的地形地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地形地质情况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实施调控措施,以使整个勘察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1、对勘察工作的进度控制

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勘察的主要方向就是野外勘探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这两个方面。对于勘探工作者来说,复杂的地形、地质勘察工作往往会要求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岩土勘察任务,这就在无形之中给整个勘察队伍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整个勘察队伍在岩土勘探工作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详密的施工计划,这样就极其容易在勘察的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进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勘察队伍在勘察的过程中没有对勘察地点进行详细的设置,忽略对地层结构的差异性分析,对勘察的深度计划不足,亦或是对于原位置的勘察有所偏差。这些因素都会进而影响整个勘察计划,使整个勘察工作缺乏原有的合理性、科学性。

2、报告不准

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完成实地勘测工作之后,需要拟定一种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并交给工程设计单位来分析研究。然而,部分勘测人员在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时候,没有进行认真的篇章结构分析,也没有做到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设计观点,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缺乏严密的条理性,逻辑线索不清晰,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合。这样的勘测报告,不仅很难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还会误导城市复杂地形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给具体的施工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另外,部分勘察单位编写的勘察报告缺少重要的数据信息,有的编写人员将勘测结果全部堆砌到报告当中,使报告看起来杂乱无章,这些现象都影响到了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如果参数标准没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这个标准就会与工程要求之间形成差距,影响到信息质量,干扰城市复杂地形的正常施工程序。

3、质量问题

原位测试应该按照严格的规范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些所谓的“捷径”:例如静力触探如果按规定的话应该定深调零来减少零漂,但是有时候会因为省事而不按照要求进行凋零,所以会造成数据采集并不准确,特别是在气温和地温有较大相差的冬天,夏天的触控指标会相差更大。对野外地层进行正确的划分是对室内资料进行整理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一些较为大型的工程,因为施工大多采用多钻机进行平行作业的形式,其技术人员比较多,各个勘探班组经常各行其是,所以最后的资料汇总之后会很难统一,会对室内整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改进措施

1、完善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制度

从实践来看,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中所占的地位未能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任然存在着重设计而轻勘察的想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勘察制度的不完整和体制建设的滞后。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特别是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建设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为勘察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制度标准和执行规范,且明确该种规范仅为指导性规范,具体勘察实践中应根据地域和地形地质的复杂程度进行变更适用。

2、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

岩土工程勘察最为重要的是具体勘察工作的执行,因此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等都会对其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就勘察单位而言,因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的勘察技能,该种技能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转化应用以及勘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等、还包括勘察工作人员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以保证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勘察标准,从而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

3、采用和创新先进的岩士工程勘察技术

依据实用性高、针对性强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有效测量岩土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关参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主要的勘察技术和方法大致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地质勘察取样、地质钻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室内试验等。

(1)地质测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进行地质测绘,其主要目的为: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属地区地形,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地层与不良地质等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划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貌单元、岩土的分布情况、岩土形成原因与年代、岩土的性质等,完成鉴定岩土层风化程度的工作等。

(2)原位测试试验

使用原装液压静力触探探头完成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工作,并将采集的信息在电脑上进行分析、整理。使用标准落锤自由落体法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注意做好试验前的清孔工作,保持20次/min左右的锤击速率。原位测试试验也可以使用动力触探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完成风化基岩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

4、认真整理资料

在完成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之后,勘察人员通常要整理编写勘查材料。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勘查数据的归类整理,可以为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勘察人员应当认真对比原始的数据和实验结果与工程现场的测量结果,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并分析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恰当的技术处理措施。技术人员要严格依照勘测标准,认真整理勘测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在整理完之后,应当将资料交给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并通过两次以上的检查。技术人员应当认真仔细地对待资料整理工作,确保勘察记录和信息的精确性。

结束语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对整个岩土进行全面的勘察之后才可以根据整个地形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建设,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以提高整个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以为整个施工队伍的顺利进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金奇.复杂地形中岩土工程勘察的控制措施探讨[J].门窗,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