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钳工十篇

时间:2023-04-02 17:17:18

模具钳工

模具钳工篇1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在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模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快速地更新模具设计、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在强化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组织流程,逐步健全各岗位群。

一、我国模具企业生产组织流程及岗位群

企业调研显示,我国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组织流程主要有两种,即FE+FP和FE+RP[1]。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应用FE+FP路线较多,特别在北方的模具企业及南方的一些中小模具生产企业。在我国南方模具发达地区,一些模具生产企业也开始使用FE+RP路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和企业运行成本,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FE+RP路线在今后几年将得到迅速普及。一套模具的生产需要各个岗位群的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现在企业更多的采用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组织生产,由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各岗位群人员,组成团队,完成从模具的设计到模具生产制造和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降低了过程失误几率,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效率。

二、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模具钳工模块》课程作用

当今的模具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外,还需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支撑。作为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各种加工机床操作技能,也就是说其所需学习的理论课程多,需掌握的技能也多[2]。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之适应模具企业设备、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的需求。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模具CAD/CAM实训室、机加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等实训条件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践技能。各模块课程以模具企业工作过程(模具设计———模具各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各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为导向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生产的过程及模具设计、制造的各种实践技能。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整个教学内容的综合应用。《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将先前学习的专业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对模具设计、生产加工过程、各种加工工艺及方法、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综合应用及掌握。《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狭义的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及技能,而是在“广义的包含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试模等整个模具生产过程”中学习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和技能。《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合理有效地开设及组织教学,是保证学生系统了解模具企业组织生产流程、掌握模具生产各个岗位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达到适应模具企业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三、《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

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是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学校现有加工条件及学生数量,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模具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在学校有限的加工条件下,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模具企业的加工组织流程,并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即教学项目的确定要保证“模具要有足够的零件数量;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要用到各种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加工及装配过程中,要包括模具钳工的各项技能操作内容;模具各零件的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模具”。

四、教学组织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确定的三个教学内容中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过程依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模具企业生产模具的过程进行设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模具企业模具生产组织流程,系统地掌握模具生产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组织生产的组织能力、各个生产岗位的相互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按计划进行工作,每组都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生产过程的调度,每组都设生产工具保管员,负责刀具、量具、风动工具等出入库管理等。学生依次进行各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都是首先制定方案,然后集体对方案做报告演讲,讨论决定最佳方案,统一思想,详细书写工作计划及过程注意事项、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小组讨论丰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具体操作实施,完成各项目。例如在项目(二)的加工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集各小组进行加工工艺编制、加工情况说明及讨论会,各零件的加工方案只有通过讨论决定才可以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自我进行生产组织协调,要求各种机床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调度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制作方案、计划和进行具体加工操作等逐步掌握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模具生产的组织流程及各个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要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工件加工报废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失误分析,查找失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凹模型面在数控铣削过程中过切后,进行补焊,再铣削型面。总之,每项项目的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由于学院存在现有加工设备数量有限及教学班级众多的情况,在合理安排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项目(五)、项目(六)的教学,达到加工设备不停,教学过程不停,学生时刻在学习的状态,达到加工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教学的最大效率。项目(七)是本课程最后进行的教学项目,也可穿插于各教学项目之间。例如,可以在项目(四)未完成前,应用企业报废模具进行模具试模,分析模具损坏情况等。同样在模具各零件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按照生产设备的调度情况,钳工实践教师组织无加工任务的同学学习模具钳工的各理论知识及操作实践技能、钳工工具使用方法、模具装配等,例如划线、钻孔、抛光、电动工具的使用等操作。按照加工设备的调度情况合理地安排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条件

上课地点在数控实训基地,教学环境为一体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可容纳45人。课程可选用设备有:数控铣床一台、数控车床一台、电火花机床一台、线切割机床一台、普铣一台、磨床一台、摇臂钻一台、台钻两台、风动工具三台、角磨机一台、电动抛光机一台、钳工工作台三台、企业报废模具6套。实训耗材主要有标准模架一套、400×300×50的45#板料3块、400×300×20的45#板料3块、准80的45#圆钢1500长、准60铜棒200长、钼丝2卷、150#—180#油石、砂纸、180#—800#砂带、准20×30砂轮、准8—准10砂轮、准20—准10×30锥度砂轮、准6—准25×30抛光轮、准6—准25×30砂布圈、数控铣刀等若干。本课程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学校专任教师、一名外聘企业高级钳工,两名机床操作指导教师。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资源,《模具钳工模块》指导书、网络视频资源、模具结构图册、模具钳工基础教程及其他参考书籍。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同时兼用其它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

1.案例分析法:本课程项目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球模典型的成型零件结构作为教学案例,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将模具钳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对各类工具仪器的使用进行演示及讲解。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小组讨论法:在实施每项教学项目过程中,以组为单位组织项目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做完每项教学项目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方法总结报告,并按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总结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动态教学现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讲解,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采用现场临时集中讨论等方法。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4.头脑风暴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项任务或某项具体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记录员,要求每个组员进行意见性发言,教师应避免立刻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价,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求异、创新,全部发言完毕,教师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团队意识。

六、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效果:

(一)较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体验了模具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了解了模具企业生产的组织流程。

(二)学以致用。在实施每个项目时,通过制作方案、计划,讨论方案和计划以及实际实施过程,综合应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且都围绕着一个具体项目,这为零距离的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方案、计划的制定,对方案和计划的讨论及实际实施过程,会发现自身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足,通过不断向别人学习、翻阅资料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从模具的设计方案确定开始,到模具设计完成,再到模具零件加工完成、模具装配完毕、最后到模具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他们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修改零件图纸、修改零件的加工工艺,重复的打磨抛光模具零件型面,一直到模具装配完成乃至模具试模成功,学生们看着自己制作的每一步成果,都非常高兴,有成就感。

模具钳工篇2

【关键词】高级;模具钳工;教学

从市场就业范围来看,我们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以本地区为主,就本地区的现有制造业水平和发展状况来看,需要的人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企业需要具有数控加工能力,冷冲压模具钳工,特种加工人才;②小企业需要冷冲压钳工,各种锻模、注射塑料模钳工,铸模钳工等。无论大小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具有模具拆装和维修能力,大企业更偏重于制造的先进性、精密性,小企业偏重于一定的设计能力,技能的熟练性、基础性。

高级模具钳工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的制造、装配等工作的技能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冷冲压模具加工能力和注射塑料模具加工、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基础;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看图能力。高级模具钳工专业课改注重了三方面的建设。

1. 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完善精品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2)建设内容及措施:

① 完善精品专业网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资料及专业研究和教学改革课题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② 逐步完善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教材、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多媒体课件等在专业网页上,方便老师和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③教材建设:教材编写以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综合性、实用性 、先进性、时效性;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原则,在现有模块式实习课题的基础上完善整理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式校本教材,同时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

2.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要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将校企合作中一些优秀的单位建设成模具钳工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和专业老师培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

3.1 课程设置原则。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见《模具钳工国家职业考核标准》),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条件,突出实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本着实用可行挖掘提高教学资源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加强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及铣、刨、磨等操作技能;突出模具专业技能(冲压、注塑模具制造、拆装及维护);加强综合技能和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具有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从而实现发挥我校基本操作技能优势,形成突出模具制造专业技能,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教学特色。

3.2 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当今企业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理论教学部分。

① 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② 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具的种类和结构、模具的装配、调试和使用,为模具加工、制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

④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等十大类模具的设计基本知识。系统介绍了与模具相关的原料、设备及其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着重介绍模具设计的一般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例来介绍模具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

⑤ 模具制造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工艺;模具零件铸造成型及挤压成型工艺;模具的装配工艺。其内容应反映最新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降低理论深度,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⑥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⑦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针对模具的成型零件,讲授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⑧ 模具CAD/CAM 。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CAM、Pro/ENGINEER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及对模具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实习中能完整地从绘图设计到备料到组装有一全程的了解。

(2)实习操作部分。

模具钳工工艺:锯、锉、钻、刮等钳工手用工具应用自如,姿势正确。零件从下料划线制作符合图纸要求精度,编写出加工合格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工艺过程。

电加工知识:熟练应用电脑绘图,操作线切割机,加工出图纸要求达标的产品,熟练操作电火花机床,电极的应用及制作。

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侧重于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加工工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重点掌握普通车床及铣床的操作。

模具制作工艺:在制图、钳工工艺、电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课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自己动手从设计绘图开始备料,机加工、电加工,模具组装,上机试模成功,制作出冲裁模具、拉延模具等类型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型腔模具。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的理论课程基本到位,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模具的拆装、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电加工知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模具钳工篇3

关键词关键词:中等专业;专业计算; 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7017902

0 引言

《专业计算》是德国中职双元制教学中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训技术工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专业计算能力。《专业计算》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需要有专业计算能力的支持。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反映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素质。《专业计算》课程在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双元制教学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随着国家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专业计算》课程如何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结合该课程特点,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其符合一体化教学要求。

1 教学目标

东风高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东风公司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通过向东风公司模具制造厂、车架厂、东风本田、神龙公司等企业专家进行咨询,对东风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并分析《职业发展阶段与典型工作任务显示表》、《模具生产及维修各岗位工作任务调查问卷》、《模具钳工专业调查问卷》、《模具生产及维修各岗位工作任务调查问卷》、《实践专家引导问题调查表》,总结出不同企业、相同岗位对本专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共性需求,同时根据模具专业技术工人所应具备的专业计算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计算能力,为钳工加工和模具制作提供专业计算能力,同时为今后的工作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与模具专业的专业计算基础知识;了解一定的机械工程计算、综合应用计算和工厂管理计算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具备使用计算工具、利用计算知识解决模具加工的能力和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并承担本岗位工作。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一定的作业练习,不断培养和提高各种计算能力,掌握专业计算的技能与技巧,提高计算的质量与速度,并逐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4)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包括工作态度、质量及安全意识等。特别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2 教学手段

为达到上述能力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拟进行下述课改措施:

(1)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认识能力及今后就业状况等因素,对教材做适量调整,将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联系紧密,同实用性强的内容加大比例,对冷僻、深奥的内容进行删简,例如,夹具技术中的定位误差的计算等内容。

(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合作和相互沟通能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形式、情境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并尽可能运用教学模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理解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讲解冲压技术中有关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时,可以先出示制件图纸提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冲裁模刃口尺寸的确定和计算,在自主体验和探究中学生完成着某种隐性“任务”。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例如,在讲解热工计算时,拿出一对少量过盈配合零件,要求学生讨论装配方法,这样可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时刻贯穿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礼貌待人等,更要结合本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经常进行有关生产规范、工作要求的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3 课程考核与课程评价

采用百分制考核,考核部分为两大部分。改变过去的单一试卷考试评价为主的方式,现在更加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纪律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①作业:要求按时完成,若有特殊情况,须在下一次补齐(10%);②德育:课堂及课后的行为规范,上课迟到、讲话、睡觉、玩手机、衣冠不整等,酌情扣分;若有良好表现、积极参与讨论等,可额外加分(30%)。

(2)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试卷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题。

参考文献:

模具钳工篇4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研究;实施;分析

钳工是中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学的专业实践课程,同时,钳工技能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在进行钳工教学过程中,不仅对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比较

高,同时在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开展中,还要求实现对于学生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在钳工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对机械类专业教学而言,钳工实践教学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和突出。实践教学评价方案主要是指针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它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及深入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通常情况下,教学评价方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使用的专用评价表,另一部分是学生使用的对于教学效果的专用评价表。文章主要结合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的特点,从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创新实施等,对于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研究与实施进行分析论述。

一、钳工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在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中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并且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开展主要是以进行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实践教学中又是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实操课程设置为主,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在中高职院校中是一种比较普遍并且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模式。机械类专业更是一个以机械相关知识学习为主,重视机械知识技能培养锻炼的专业,它在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加的严格。以钳工实践教学为例,在钳工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就是要实现对于既掌握钳工技能技术,又具有一定的体力和细心精神,能够进行动手实践的新型社会需求人才的锻炼与培养。因此,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模式就不容忽视。

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方法模式又是一种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或者是为铺垫的教学方法模式,并且在有些中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还适量地穿插了一定的理论教学,形成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分析

对于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分析,以本地某中等专业学校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为例,结合其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具体设计情况,实现对于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分析。

首先,该学校在对于机械类专业钳工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案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该学校钳工课程多年的实践教学情况,并

在参考钳工职业教学目标要求及规定的职业道德标准基础上,制定出钳工实践教学评价的要求与标准,同时结合机械类专业钳工课程的学习知识内容与技能要求,最终形成了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实现。

该校设计的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

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钳工教学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钳工实践教学评价表和进行钳工实践学习的学生对于钳工实践教学的评价表。其中,在相关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应用的实践教学评价表中,主要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资源、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部分,按照相关的要求与情况,对于各部分进行不同分值比例标准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二级、三级评价指标的深化划分,以实现在这一领域中对于教学方法模式的评价实施。比如,对于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评价,就要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手段、方法、示范指导、钳工知识技能的掌握等方面,进行二级指标的深化设计,最终还要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深化出三级评价指标,因此,进行机械类专业钳工实践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用表的设计时,就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先根据钳工教学与学习的知识内容实践训练,进行了钳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教学实践与效果、社会技能等不同标准的一级评价指标划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的影响性,进行相关评价分数比值的确定,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钳工实践教学的评价。

三、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创新实施

根据上述学校钳工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案设计情况,在进行该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中,该校的教学评价方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创新设计实施。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进行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设计中,突出了中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职业性特征与实践性要求;其次,在教学评价指标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评价指标选项,对于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再次,教学评价方案的两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客观性与导向性;最后,结合该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在实际教学中的评价应用,可以体现出相对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具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钳工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进行钳工实践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与实施分析,不仅对于中高职院校钳工实践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参考应用意义,而且对于改进和完善钳工实践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刚,刘新灵,吴元祥,等.高职高专院校钳工实训教学探讨[J].企业导报,2012(23).

[2]欧阳波仪,夏致斌.《模具钳工》实训课程快乐教学的实践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7(34).

[3]范梅花,张兴华,雷军乐.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钳工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

[4]何晓凌.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模具钳工篇5

关键词:中职钳工 实训教学 现状 对策

一、钳工工艺的特点

钳工工艺有自身的特点,它能够灵活地进行一些不适宜自动化机械加工的技术工作,特别是钳工能够加工一些形状十分复杂且精度系数较高的零件,在一些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中,钳工加工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加工效果。钳工还具有所需工具和设备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等特点。当然,钳工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且加工质量受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导致加工的零件质量不稳定,这也是其劣势所在。

二、中职钳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现有课程体系缺乏钳工工艺学课程内容

一般的中职学校大多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并选择相关的教材进行教学,而这样的体系相对缺乏钳工工艺学课程内容。目前,中职学校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对口单招的技能标准进行钳工技能训练,而这一标准与国家人社部门制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也不吻合。

2.钳工实践技能训练考核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

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能力直接反映了钳工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钳工岗位的工作是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或者是对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但中职学校钳工技能训练主要依据对口高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生产实际。因此,项目练习较为单一,实践课程较为浅显,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时还很难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

3.设施设备老化、不健全

中职学校招生的变数较大,机械加工专业的生源时常会出现大小年现象,从而导致钳工技能训练的器材、设备时常不配套,有的精密量具、量仪等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精确刻度也有所磨损,老化现象严重。

三、提升中职钳工实训教学的有效对策

1.就学校方面而言

(1)科学制定训练标准。组织专业教师研讨,结合对口高考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社会对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等,拟定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标准,及时下达到相关系部和教师,以便有章可循。

(2)有计划地更新教学设备。根据训练标准,有计划地引进新的教学器材和设备,积极配合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效果。

(3)科学安排训练课时。对钳工的课时训练进行科学测算,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并制定考核标准,做到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2.就教师方面而言

(1)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中职实践课程改革理念,科学引进项目教学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钳工实训课程的实效性。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己,与学生交流沟通,积极配合学生的钳工课堂实训,探讨在钳工实践课程训练中遇到的情况,指导学生的操作姿势和使用钳工量具测量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强化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根据学生在实践训练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相应的个别指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更加明显。

(3)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平台。要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难点问题、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与别人分享实践成果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提高对钳工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就学生而言

模具钳工篇6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创新

钳工是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工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文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人才,是每个从事钳工生产实习教学的教师的任务

一、改变错误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大部分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也是最受冲击的工种。钳工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实习条件差、体力付出大、有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另外,家庭、社会上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学习完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前途产生怀疑。对钳工的实习课兴趣不高,在实习课上处于被动状态,普遍认为许多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代替,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作为教师应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引起足够的重视,倘若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学生今后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影响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大都是由对钳工专业的片面认识造成的。作为从事钳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专职教师,有义务使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钳工专业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最终能够减轻或解放劳动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是应该依靠钳工完成。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罗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在向现代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是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从事技能培训教师的光荣任务

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产生于认识活动过程中,或产生于某种运动、游戏、劳动中,同时,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一件折纸玩具并且爱不释手时,便在需要的基础上对折纸玩具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到人的兴趣产生于需要,这里不是说人对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具有兴趣,而是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必然有对它们的需要

从事钳工技能培训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 钳工的实习教学实际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技能与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知识、能力是技能掌握的前提,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难易程度、灵活性与巩固程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时,除了要规范地讲述及演示站立姿势、锉削时身体的倾斜度、锉刀的握法及锉削速度外,还要重点讲授并演示在锉削过程中左右手如何用力,这样,学生便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教课书教,学生按教课书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工艺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课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生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模具钳工篇7

1 改变错误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应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基本上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也是最受冲击的专业工种之一。钳工教学的内容和实际操作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如象实习条件差、体力消耗大、有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短时间内很难熟练掌握;另外,家庭及社会上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在学习完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前途产生怀疑。对钳工实训课兴趣不高,在实习课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普遍认为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替代,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那么作为钳工教师就应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引起足够的重视,倘若任其发展下去,势必要影响学生今后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影响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大多是由于对钳工专业的肤浅认识造成的。作为从事钳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专职教师,有义务使学生全面正确而深入的了解钳工专业。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的确能够减轻或解放部分劳动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不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操作,还是必须依靠钳工加工来完成。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学习、提高水平。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在向现代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是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从事技能培训教师的光荣任务。

2 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产生于认识活动过程中,或产生于某种运动、游戏、劳动中,同时,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好发展的。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家长或教师的知道下,成功的完成一件折纸玩具并且爱不释手时,便在需要的基础上对折纸玩具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事例,可以看到人的兴趣产生于需要,这里不是说人对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具有兴趣,而是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必然有对它们需要。

从事钳工技能培训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

钳工的实习教学,实际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技能与知识、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知识、能力是技能掌握的前提,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难易程度、灵活性与巩固程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时,除了要规范的讲述及演示站立姿势、锉削时身体的倾斜度、锉刀的握法及锉削速度外,还要重点讲授并演示在锉削过程中左右手如何用力,这样,学生便能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4 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照教科书教,学生按照教科书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工艺和计算公式一律按照教科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生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如象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接到了公司里下达的两个机械加工制作任务:沉降仪与击实仪的制作。当时我就带领了几个同学耗时近三个月,比较圆满的完成了该次任务,同学们通过实作,不仅把所掌握的技能得到了巩固、提高,使之更熟练、流畅,同时更加深了对钳工工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充分体现了目前职业教育改革 “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新模式。

模具钳工篇8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很多内容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且教学手段和内容已落伍,学生在训练中极易疲劳,加上单调的动作、枯燥的内容,学生极易厌烦,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引导,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在机加工中的重要性、应用的广泛性,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的实训效率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1. 端正认识、明确目的和任务适应现代加工需要 钳工实训课是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它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平面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和常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刀具刃磨、机械的装配等等基本操作。随着科技发展的今天,钳工种类已被细化,如工具钳工、模具钳工、维修钳工等。对工人的操作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陈旧、落后。再加上钳工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实训条件差、学生体力消耗大,技能提升慢,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抵触的情绪,对钳工实训课程没有兴趣,尤其是现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陈旧思想影响下,如何更新钳工教学模式、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摆在技工教育面前的难题。在分析钳工实训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 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

2. 特点分析 (1)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如钻床、锉刀、手锯、刮刀、钢直尺、手锤等。对钳工学生没有新奇感,也就无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2)钳工实训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 ,容易产生疲劳感,特别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更是如此。再加上钳工训练时各种工具产生的噪声交织在一起,声音大,再加上环境差,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感觉到心烦意乱。

(3)钳工工作效率低,课题进度缓慢,不能马上看到劳动成果,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如要加工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操作不得要领的甚至需要一两个小时也加工不好,极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

3. 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存在着上述特点,加之目前独生子女多为缺乏锻炼,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了钳工在实训教学中存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生对钳工实训认识不高,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认为钳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没有认识到钳工在现代化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性。在实训时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

(2)部分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训内容,在训练中偷懒耍滑,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造成了体能难以胜任钳工训练需求的。有的学生尽管实训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是由于体能不足 影响了训练效果和教学质量。

4.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积极性 经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影响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既有本专业特点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钳工课题的特点,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钳工实训操作教学质量。

模具钳工篇9

钳工是以手工作业为主,利用锯弓、锉刀、手电钻等工具来完成的零件加工、装配和修理的工作,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实训是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修内容,传统的钳工实训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训项目,以手工操作为主,实训时间长,劳动强度高,但劳动效率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实训项目单一

钳工实训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是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在实训的过程中,由于实训项目单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1.2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

长期以来钳工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机械单调,训练内容单一,且实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如要求学生将工件锯割成1mm的薄片这一任务,对于学生就是很大的考验,部分学生由于怕苦怕累而中途放弃了。

2钳工实训加工工艺改良的重要性

传统的钳工实训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加工工艺方面并未过多关注,钳工实训中手工操作占的比例较大,劳动强度大,学生普遍带有抵触情绪。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与之相对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大量缺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钳工是机械制造的传统工种,传统的钳工量具较为简陋,加工工艺也比较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钳工实训过程中所用到的工作台和主要工具的革新为加工工艺的改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实训加工工具的简单安置,现在的实训加工逐渐向加工单元的微型化扩展,钳工量具的深度和空间得到了拓展,钳工工具设备更加轻便,操作过程更加便捷,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实现加工工艺的改良,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钳工实训的积极性,极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实践分析能力的提高与培养,为学生今后走向职场奠定基础。不仅如此,钳工加工工艺的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钳工技术上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钳工实训加工工艺改良的方法

3.1钳工加工工艺实例

钳工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内容,正六方体的加工是钳工实训中的典型案例,对正六方体钳工加工工艺的实例分析在整个钳工实训中占重要地位。工艺流程如下:1)对坯料进行检测,检查坯料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图样要求;2)除去工件表面的氧化层、毛边等残留污垢,为确保划出的线条更加清晰,可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硫酸铜;3)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划线工具在划线平台上划线,划线结束后要认真检查线条有无遗漏和错误,划线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各部尺寸是否正确;4)为防止划线标记在搬运、装夹的过程中被摩擦掉,保持划线标记的清晰,可以在划好的线上打上冲眼,冲眼应打在线宽的正中间,冲眼与冲眼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且深浅适中,直面的部分冲眼可有可无,在曲面凸出的部分则必须冲眼;5)选用9mm钻头对工件进行钻孔,再用12mm和13.8mm进行扩充,然后用14+0.015+0.005mm的铰刀替换钻头进行手动铰削:6)根据加工表面的大小及加工余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锉刀,对正六方体的六个面应两平行面为一组,分为三组依次进行锉削,在锉削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比例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锉削的工件无论是外廓尺寸还是垂直度、平行度都要达到图样要求,如图1所示。

3.2开展模块式实训法,保证钳工工艺实训质量

根据实训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模块并对每一个模块提出质量要求,确保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实训课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预见在实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实训意外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每一模块都要有详细的实训计划。如在锯削的实训中,按照锯条规格的不同设置子模块,使学生掌握手锯的握法、锯削站立姿势和动作要领,从而增强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实训时要根据实训工作台、现有设备,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以2~6人为宜,在实训之前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并指出注意事项,如锯削时要调节好锯口的方向,根据锯口的方向使力,起锯时应该以左手拇指靠住锯条,右手稳推手柄,锯条与工件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15度为宜,如果锯角过大会使锯齿崩碎的几率增加,锯角过小则有可能打滑,损坏工件表面,锯削时右手握锯柄,左手轻握弓架前端,锯弓直线往复,锯切快要结束时要逐步减小压力和速度,以免碰伤手臂和折断锯条。通过分组教学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视野,发展思维,使其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4结语

模具钳工篇10

摘要:“教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技能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钳工实训;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9-01

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是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应用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它不仅是机电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是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这一技能,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那么,在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通过近十五年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以“教学结合”的授课方式,供同行们参考。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

1.三大版块,四个阶梯

“三大版块”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示范讲解时应包含①做什么②怎样做③为什么,使学生在“做”的同时明确做的目的、掌握做的方法、了解做的原理。而“四个阶梯”指的是在钳工实训中的“准备、示范、模仿、总结” 四个步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步骤进行“做上教”,动手操作以“做”来进行示范,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体会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这里的操作是“做”,而讲解是为了“做”而讲解,同样也是“做”。学生以具体的操作来获得技能,是在“做上学”。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从中得到反馈信息,对于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及时指导纠正,使学生通过正确的“做”掌握技能。其次,要正确地执行“教学结合”的原则,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大胆实践,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2.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进行钳工实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的可塑性大,也容易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又因缺乏自制力、不善于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工作时的举止,并非都符合职业准则和道德的要求。如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稳定后就难于矫正,并常常会使学生不自觉采取类似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在钳工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准则的教育。具体在工作中,教师同样要遵循“教学结合”的原则,以学生的“做”为主,结合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在“做”的同时,养成爱护劳动工具和成果,节约原材料,遵守劳动纪律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做”也就是操作来完成提高学生技能的。那么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呢?答案是否定的。钳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钳工加工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钳工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今天的莘莘学子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就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的。

3.材施教,创新教学

钳工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但是前面也说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学生有着基础相对较差、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不良等诸多不利因素,过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只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钳工技能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职业学校的钳工实训教学工作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

3.1 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2 学生应用钳工理论的能力,突出钳工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钳工加工技能。

3.3 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钳工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钳工操作人才。

3.4 定课题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因材施教。对于学得好、干得快的学生提高精度、加大难度,使他们保持积极性,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使技能向更高一步发展。反之则降低难度,选用较简单的课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工件从而掌握钳工技能。

综上所述, “教学结合”是钳工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教师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齐鹏,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第8期.

[2] 孙洪军,机电专业钳工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职教论坛》,2050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