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弃物十篇

时间:2023-04-09 07:51:10

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篇1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上海回收渠道消费者偏好政府行为

一、电子废弃物的定义

电子废弃物又称电子垃圾,关于它的定义,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电子废弃物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淘汰的电子仪器等。<

br>国外对电子废弃物有着如下的定义:电子废弃物包括旧电脑主板、监视器、印刷机,其他的信息设备,旧通信设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传真机)和复印机。而这些都是不能正常使用的或者是过时的,只能回收,不能再有利用价值的物品。

我国对电子废弃物的定义是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及其废弃零部件、元器件。包括工业生产及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旧产品或设备翻新、在使用过程产生的报废品;消费者废弃的产品、设备;法律法规禁止生产或未经许可非法生产的产品和设备;根据国家电子废弃物名录纳入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很多场合下也可简单地理解为废旧家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的统称。

而在这些电子废弃物中,尤以产量最大的四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以及电脑为主,本课题即以四大家电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研究来寻求解决目前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二、上海市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在不断地增加

由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的销售量在1985年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电视机1985年销售量达到105.20万台,这时的电视机主要是黑白电视)。目前,在城市居民家中这部分家用电器已经到达了报废期。近年来,家电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销售量和生产量都不断上升,以平均10~15年的寿命来看,2003~2005年上海市将开始面临废旧家电如何处理的挑战。

根据上面数据的显示,1997年上海市的家用电脑销售量为12564台,2007年迅速增长到266758台,增长了20多倍,并且还在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向上增长。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本身使用年限就不长的电脑的使用年限还在在不断的下降。由此导致上海市的电子废弃物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且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没有个健全的回收处理体系,那么对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将造成很大的压力。

三、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渠道探析

通过对博山调剂商品经营管理公司、周家嘴路、大自鸣钟、浦东新区等二手市场的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对上海市电子产品维修协会、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弃物管理署、上海苏宁电器的配送售后中心专家的采访咨询,笔者了解到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

目前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渠道主要有: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可称之为“游击队”);零售商和厂家搞的以旧换新活动;区机管局牵头回收该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废旧电器;家庭、企事业单位直接送到附近的废旧回收点以及电器维修点。

总体上来看,上海市的废旧电器主要分为两块:家庭产生的废旧家电、机关事业单位产生的废旧家电,其中尤以家庭产生的废旧家电为主。而对于家庭这块,主要还是以小商贩的回收为主,对于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废旧家电,目前由该区县的机关管理局牵头负责该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废旧家电回收协调工作,交由上海市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加以回收处理。

目前,这些渠道中还是以“游击队”的收集为主,其中零售商和厂家采取的以旧换新活动据我们调研发现,这只是商家搞的一种促销手段,对于回收上来的废旧电子产品,厂家并不参加直接的回收处理,只是承包给个体回收者,而这些个体回收者大部分是来自于二手市场的经营业主。

电子废弃物相关回收的对象只是局限于个别区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扩展到各个机关事业单位,更谈不上到每个街道社区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为了谋求利益而过早淘汰电子产品的可能。而由家庭、企事业单位直接送往废旧回收点或家电维修点的虽有,但是出于运输成本以及便利要求等原因使得通过这种渠道回收的电子废弃物很少。

通过小商贩等回收上来的电子废弃物,主要运往浦东的博山、金桥等交易市场,市场再把回收上来的产品分配到不同的经营业主手中,通过人员手工的再分类,把产品分为可再用以及不可再用两大类,其中能再使用的产品主要销往当地的二手市场以及旁边江浙等地,不可再使用的则再次通过手工进行拆解加以分门别类并销往浙江、江苏等地的废旧金属小作坊,而这些小作坊只是通过简单的焚烧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处理,提炼其中的贵金

属,剩下的废弃产品就随地焚烧扔掉,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四、消费者的偏好分析

实地走访闸北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的上海当地居民消费者,以抽样问卷的形式下发10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1份。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居民对于家中废旧家电的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还是没有充分的认知度,其中只有16%的消费者表示比较熟悉其带来的危害,超过60%的消费者还只是有所了解,并没有达到一定的认知度,同时对于家中的废旧家电,61%的消费者还是把旧家电卖给上门回收的小商贩,还有1/3的消费者考虑到回收的价格问题。由此可见,目前上海市的许多居民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度,同时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家庭还是偏向于小商贩的上门收购回收方式。

五、政府行为分析

对于上海市政府在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两种模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主要在上海浦东地区的机关事业推广的,可以称之为“浦东模式”。该模式下,政府通过下文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把各自的废旧电器集中起来,然后运送到交投、金桥等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中心,其中的回收和运费都是由政府来承担。此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回收企事业单位的废旧电器,但是政府承担的成本过大,从而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减少。

第二种模式是由政府授权给交投中心加以处理的模式,可以简称为“交投模式”。该模式下,政府通过授权给上海市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让其来回收和处理企事业单位的电子废旧产品。这个模式减少了政府的回收和运输成本,但是又造成了该领域的自然垄断。

六、总结

目前上海市的废旧电器的回收方式还是以小商贩的上门回收为主,消费者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认知度不够,同时缺少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合理处置的意识,政府方面虽然参与到回收市场中来了,但是两种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综上所述,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即EPR模式来考察我国家电废弃物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2007

2.孙焱婧.上海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现状及其体系建设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

电子废弃物篇2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参照德国、日本、美国在电子废弃物治理方面的法制建设,指出我国法律法规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 废弃物回收 法律规制

电子废弃物的不正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能发挥电子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部分的效用,那么这些废弃物就不但不会危害环境,而且还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废弃物物流并不是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如果废弃物物流不能良好地运作,同样会污染环境。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废弃物物流的运行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支持,不但要考虑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社会效益,保障废弃物物流中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利益。所以,在实现废弃物的物流产业化处理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废弃物物流进行规制,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维护相关劳动者的权益。

国外电子废弃物治理概况

(一)德国电子废弃物治理

德国是欧洲电子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其产生量占欧洲总量的1/3(左铁镛、冯之浚,2007),同时是世界上在环境保护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是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德国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确立了无害化和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了相关主体处理废弃物的责任;并于1975年制定第一个国家废弃物处理管理计划,确立了废弃物处理顺序。

德国回收电子废弃物的主要途径:一是由设在社区的收集点从家庭分散回收,运输公司将其运至分拣中心进行分类后,交由预处理厂商进行处理;二是由废旧家电的产生企业直接送到处理厂。在德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中,以后者为主。目前,德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已经形成了产业,从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企业有500余家,以小型企业为主。

德国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其中废旧电池回收循环率从1998年的零上升到2007年的70%。目前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纪红任等,2007)。

(二)日本电子废弃物治理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另一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水平最高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指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指综合性法律,包括《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指特别法,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以及 《绿色采购法》等(王明远,2005)。

《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指出资源循环型社会旨在抑制产品废弃,将废物当作一种资源再利用,对于不可再利用和循环的废物采取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置。它是所有有关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基本法;并指出无论价值高低,废弃物都可以看作是资源,要抑制产品的废弃。该法强调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监督,促进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强调污染者付费概念,包括排放者责任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强化企业和公民的责任。

日本三个层次的法律对发展循环经济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使日本成为发达国家中利用法制武器发展循环经济最好的国家。它从制度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即3R原则,从根本上规范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遏止整个社会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废弃物的管理约束机制。

在上述立法的指导下,2003年日本回收家电900余万台。资源回收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电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在设计产品时考虑环保和回收方便,与1983年相比,电视机上的塑料种类由13种减到2种,零件数由39件减到15件,从而加快了回收的分解速度(纪红任等,2007)。

(三)美国电子废弃物治理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虽然还没有对废旧电子电器实行强制性回收利用的法律。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新泽西州等先后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加州率先通过了《2003电子废物再生法案》,对在加州销售的所有视频显示设备的废弃物管理和回收做出了规定,并于2005年1月起正式实施。对于回收费用,加州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案规定从2004年7月起,消费者在购买新的电脑或电视机时,要交纳每件610美元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费。

截至2008年6月,美国共有27个州针对白色家电产品的回收处理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将报废白色家电产品丢弃在市场垃圾点(刘若微,2008)。现在美国市场上,回收物流处理已经发展成为具有150亿美元的新行业,并对全球业务产生影响(王长琼,2007)。

我国电子产品废弃物立法现状与不足

针对废弃物治理的立法和相关标准,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自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至今,已经先后颁布了十多个治理电子废弃物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包括污染控制和危险废物鉴别在内的标准。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标准的制定,将为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治理建立了规范的秩序。从治理电子废弃物的立法进程看,我国对电子产品的发展和环境立法已经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已形成了不少有利于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仍不能满足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现阶段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现有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而随着电子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当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的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制定的《废弃家电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应由末端向源头管理转型,反映了电子废弃物处置的源头削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思路,也表明了我国电子废弃物法律、法规演变的趋势。

治理电子废弃物的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较低,对电子废弃物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部门规章中,而级别较高的法律则是笼统地对处理废弃物一类的行为进行约束,一般仅作原则性的规范,难以规定具体行为个体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电子废弃物为客体的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级别较低,不容易引起相关领域中的行为主体的足够关注。因此,严格地说,环境保护法与其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在效力层次上并无不同。尽快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缓解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急需一部完善、权威且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以使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的解决获得严格、充分且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因为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当管辖范围不一的时候,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是当多个行政部门或地方政府对同一法律行为进行规范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法律适用的冲突。《立法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虽然依据上述法条的规定,可以解决法律效力冲突的问题,但会增加法律适用上的复杂性,与追求快速响应的社会经济相矛盾。

缺乏环境污染受害者受援机制。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万鄂湘提到“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司法保护环境起到的作用将是无穷的”。他在各地的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而肆意污染环境。建立公益诉讼制度至少能够警示谁污染环境就谁负责承担责任。当前,我国的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均未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这就排除了因社会公益受损而获得赔偿的实体权利。

另一方面,虽然相关危险废物处理和综合排放标准近年来不断得到补充、完善,但是现有的标准对于电子废弃物处理而言还存在缺陷:按照所含主要物质区分不同级别,无法满足电子废弃物多种成份混合的特性;标准散乱,可执行性不强;不能突出全过程性,工艺生产过程特点不明显;污染控制技术未体现出行业特征。

电子废弃物治理的立法建议

在充分发挥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电子废弃物的特性和电子废弃物处置产业的发展特征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制定适合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政策十分重要,但新制定的政策必须要与现有政策相协调,要针对现有政策空白进行补充和完善,不能与现有政策割裂或孤立。

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依据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原理,欧盟将电子废弃物的实施责任、经济责任和信息责任均归入生产者;日本则将实施责任指向生产者,经济责任指向消费者;而我国的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限。故此,我国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虽然存在着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活动,但是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所以,针对我国当前这个不规范的电子废弃物治理现状,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还要研究如何整合现有的混乱现状。

法律法规内容的具体化。电子废弃物的治理在我国还是一项较为新鲜的事物,牵涉的方面多,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实施难度大,也对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很多都是内容空泛,流于形式,无法操作。所以光靠一些政策性的引导是不够的,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规定、标准上。

需加强电子废弃物处置监管力度。由于电子废弃物的治理牵涉到电子信息、资源回收、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从产生源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中都可能包含电子废弃物,对电子废弃物负有责任的部门也涉及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商务、环境保护、信息产业、工商等多个部门。这就造成了电子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管理困难。因此,必须使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电子废弃物处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建立起一个权威的部门,负责各部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提高违法成本,降低守法成本。现在,我国电子废弃物治理中的违法成本相当低,无法引起废弃物持有者的足够重视。如,废弃物持有者随意抛弃废弃物,手工作坊回收有价值的资源后偷排其它废物等等。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督制度,高额的罚款,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回收处理费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倾斜政策,采取更为方便、快捷的废弃物回收程序,降低守法成本。执法成本过大加上管理对象的规模庞大,会导致法律法规无法有效实施甚至完全无法实施。

结论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上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多元化回收和集中处理模式。模式的实现、运转要依靠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模式的完善还要依靠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左铁镛,冯之浚.电子电气产品的循环经济战略及工程.科技出版社,2007

2.纪红任,游战清,刘克胜,田贵平.物流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刘若微.美国3州电子废弃物法案最新进展及应对.WTO经济导刊,2008(9)

4.王长琼.逆向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5.王明远.“循环经济”的概念辨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

6.吴雯杰,王景伟,王亚林,贾金平.对我国电子废物处理技术规范制订的思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

电子废弃物篇3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环保理念,危害性

 

一、引言

随着电子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电子废弃物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也逐步认识到,以单纯追求GDP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社会弊端,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就是最突出的表现。工业界已逐步认识到,自身再生产经营总以损害环境作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得不偿失。各国正在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对电子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不仅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专门机构、统一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技术和设备对其进行管理,而且更要促使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和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才是电子废弃物问题解决的根本之道。

二、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性

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是各种达到或接近其“生命周期”重点的电子产品,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通称。具欧盟2005年相关报告指出,电子废弃物每5年便增加16%~28%,比总废物量的增长速度快3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电子废弃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成分复杂,多数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1) 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根据来源划分,电子废弃物可以分为两类:电子电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达到使用寿命后废弃的电子电器设备。这些废弃物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垃圾,其制造材料复杂,有些家电材料还含有化学物质,如不妥善处理而直接填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电冰箱的制冷剂和发泡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而电脑、电视机的显象管属于具有爆炸性的废物,同时它还含有2Kg~4Kg的铅,荧光屏为含汞废物;各种电路板中的锡、铅、聚氯乙稀、汞等有毒物质很容易随渗沥液浸出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当雨水接触到这些埋在地下的垃圾时引起化学反应,形成“垃圾渗沥液”,其毒性更大。即使把填埋区的底部和顶部密封,也可能由于地面沉降、地质变迁等原因使密封的纤维胶布和焊接的接口损毁或遭侵蚀而导致泄漏或造成持续性的污染。如果采用焚烧法,被烧的电子废弃物会释放出多种毒性极强的气体如CO、HC、NOX,在阳光作用下会形成刺激性极强的光化学烟雾。焚烧还会释放出大量的微粒,影响气候,使能见度降低,释放出汞蒸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极大。

(2) 电子废弃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电子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而其中的有毒物质却危害人类健康。如电脑中的材料50%以上对人体有害:显示器含有铅、镉、水银、六元铬、聚氯乙稀塑料和溴化阻燃剂等有害物质;阴极射线管(CRT)铅含量达27%;铁机箱中含有镉;开关及位置传感器中含有汞;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镐和溴化阻燃剂;电线和老式包装均含有聚氯乙稀、芯片和磁盘驱动器含有汞和铬。他们可对人体器官及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致癌或致畸形、致突变物质,大多数可使大脑与脊髓、肾脏、神经等受到损伤,其余可使身体变弱或损害外形。

三、环保理念平台的构建

电子废弃物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战略联盟,遵循一定的运行机制,从全球范围防治电子废弃物的污染。我国正在通过制定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来引导和约束企业界、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变一般性原则要求为具体量化指标。要唤起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支持环保,参与绿色变革,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环保理念。

(1)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处理电子废弃物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硕士论文,危害性。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既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又是一种新型的、具体的发展形态和实践模式。硕士论文,危害性。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垃圾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所有的废弃物都可以找到它的有效用途。废弃的电子垃圾含有丰富的可回收物质,包括贵重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能再利用的零部件。目前我国淘汰的电子产品的出路主要有:捐赠给欠发达地区;处理给旧货市场,回收利用;放在仓库或储藏室中。几乎没有人把整件电子产品当作垃圾扔掉,只有维修下来的废旧零件才被当作垃圾抛弃,但上述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环境造出那个的潜在危害。向欠发达地区输送淘汰产品实际上只是缓解对环境的压力,而且更危险的是将被捐赠地区作为电子废弃物的接纳地。作为旧货重新使用的电子资源不但浪费能源,而且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其污染也不可小视。报废的电子产品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也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要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就必须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科学的回收利用。比如:采用具有粉碎、分选、模拟的回收装置,从粉碎后的电子线路板中分选塑料、铜、铅等;采用磁选和重力以及涡电流分选的方法,以此可完全分离塑料、黑色金属和大部分有色金属,再用化学方法分离铅和锌;采用分离有色金属的专门技术,分离金、银、铜、锌、铅、铝等有色金属。我国尤其要以科技和教育为后盾,加强技术研发和普及循环经济知识。

确立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可以保证环境发展优先于经济发展,防止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第二、给环境立法体系提供一个总的方向;第三、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应计划和综合性的推进建立循环社会政策的实施是以此为目标;第四、通过在全社会普及环境法的知识,让企业和公众都有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参与意识,并自觉的循环利用社会资源、保护环境并相互监督。同时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电子废弃物)非常有必要。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微观来看,它是公民环境实现的有力保障。硕士论文,危害性。硕士论文,危害性。

(2)基于公众参与理念处理电子废弃物

公众的责任是要抑制产品变成废弃物,尽量循环使用,并适当处置电子废弃物。硕士论文,危害性。当然这更多是民事主体对自己物品的处置,若无强行法的禁止性规定,民众享有处置自己财务的自由。硕士论文,危害性。电子废弃物环境保护组织NGO(非政府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具体表现。该民间组织是保护环境的社会基础和民众力量,其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和群众运动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活动有助于政府加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民间组织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道德风尚形成。具体到电子废弃物就是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公众全部参与到管理中,防治电子废弃物污染。

(3)以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治理电子废弃物污染

传统决策的失误呼唤决策,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催生综合决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手段。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坚持决策成本适度、从源头控制污染,充分体现科学性、可持续性和民主性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以制度化规范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行为,强化宏观环境管理,提高综合决策能力。电子废弃物最好的治理办法就是将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式发展,在全社会形成推动经脉产业发展的电子废弃物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陈苏等.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与管理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 2003,10.

[2]张玉林.现代环境保护理念[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14.

[3]高丽峰等.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电子废弃物再利用[J]. 中国环保产业, 2004,(12):21.

电子废弃物篇4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绿色产业

吉林市发展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的研究,即如何发展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的研究(资源再次深加工过程)。

一般认为,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处理电子废弃物,实现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最大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物资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效率,因而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处理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世界性资源危机的出现,电子废弃物作为一种不断增长的潜在性资源的特征也逐渐得到认同。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后可再次利用,从而实现电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下面我们从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想和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说明其存在的价值。

第一,前面我们论证了在有效回收、分类、拆解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可利用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基于此,可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想: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消费者(使用)――废物回收、分类、拆解――有效资源再利用――再进行深加工、生产――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循环产业体系。

基于上面设想的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体系,我们根据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发展现状及其循环利用产业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推行“电子产品企业责任制”下的生产者无偿义务回收模式,即谁生产谁负责监管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问题,如果生产者没有能力回收、处理,可以联合吉林市内各大电子产品经销、生产企业共同回收、处理,也可指派专门部门或某企业单独负责此事,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也可以达到电子废弃物能够被有效处理的问题,为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鼓励政策,促进消费团体、个人对电子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理的认识,从而更加广泛地收集闲散、搁置的电子废弃物,为电子废弃物有效回收、分类、拆解处理产业提供必要资源;经过处理后,企业间可以进行有效资源再利用,即对大量的拆卸物进行深加工、生产,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电子产品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这样就基本完成了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想。可见,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将有效解决电子废弃物难处理的问题,对资源短缺问题也有着极大的缓解和补充作用。

第二,建立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化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产业模式,有助于改变“低技术、高污染”的传统处理方式,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并可产生电子废弃物小规模处理所不能达到的规模效益,因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把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纳入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不仅是对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补充,也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过程能够与其他产业相衔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也要求电子产品经销、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推进电子废弃物产业化,把电子废弃物产业纳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企业行为促进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化。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对于与环卫部门联系密切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企分开”的政策,引导企业与环卫部门脱离隶属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从而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市场条件下实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在提高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的准入“门槛”的同时,以优惠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促进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和资产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综上所述,吉林市发展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是新兴的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也可以减少由于采用传统处理技术所造成的“二次资源浪费”的现象。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而主要靠、也必须靠国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教育的手段来引导和规范所有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吉林市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查建宁:电子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2.9:35~37

电子废弃物篇5

荷兰是欧盟研究、实施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简称WEEE)法律比较早的国家,在欧盟WEEE指令出台前,1998年4月21日,荷兰就已颁布实施了《白色家电和棕色家电法令》,其要求近似于欧盟WEEE指令的规定。1999年1月,进一步将大宗家电和信息产品包括在内,2002年1月将所有电子电气产品都纳入其管理范围。

荷兰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回收处理经很长时间争论后,各相关利益方取得共识:都认为毋庸再讨论原则和目标之类的问题,而应该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即在现有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能够取得什么结果。至此,一项回收再利用的系统得以启动,并逐步向着环境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为给该实用方法提供依据,1996年,以立法部门、地方当局(负责收集)、产品生产商及零售商共同资助和实施了一项示范项目。从示范项目实施的结果出发,确定未来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以及系统运行要实现的目标。

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和《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后,荷兰的相关法律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分别于2004年7月6日、7月19日采纳并通过《WEEE管理法令》和《WEEE管理办法》,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照明产品实施时间推迟到2005年8月13日。《WEEE管理法令》是荷兰有关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管理和某些有害物质使用的国家法令,主要完成对欧盟RoHS指令的法律转换;《WEEE管理办法》则是荷兰住宅、空间规划与环境部制定的对欧盟WEEE指令的法律转换。

荷兰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法律规定的产品范围、回收、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目标与欧盟WEEE指令相同,其中,电器整机的再使用(指进入旧货市场的旧电器)不包括再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率的计算中,零部件的再利用可以包括在内;出口到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也不包括在内,除非出口商可以证明出口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已经按照等同于EC标准的要求进行再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处理。

荷兰对电子废物实施了有效的回收利用。消费者可通过两种渠道免费交付电子废物,一是通过零售商来实现,二是直接送至市政指定回收点。这样的组织形式为零售商的以旧换新业务留下空间,可以继续保留他们早先拥有的客户源和维修业务。

荷兰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建立了三个回收组织。NVMP(家用电器)、ICT系统(IT产品、办公设备、电信产品)和Stichting Lightrec(照明设备),还有可能建立其他产品回收系统。

NVMP是荷兰金属和电子产品处置协会依据1998年荷兰的《白色家电和棕色家电回收处理法》建立,主要处理白色电器和小家电。该系统是一个伞形机构,除了进行制度建设的总协会(董事会)外,下设5个独立的基金会,分别负责5类产品――白色电器、棕色电器、通风设备、电动工具和金属电动产品。政府以监督员的身份出席董事会会议。

NVMP系统1999年1月开始运行,2005年8月13日开始对欧盟WEEE指令涉及的所有产品类别负责。NVMP目前有15位工作人员。截至2005年10月,加入NVMP的生产商或进口商会员有1350家,几乎涵盖全部的大、小家电市场。

ICT系统主要处理IT产品、办公用品和通讯产品,1998年由160家生产商和进口商共同出资建立。但是ICT不采用可见收费,每个会员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回收成本付费,并内部消化这些成本。

ICT系统分销商接收普通消费者或商业用户交回的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生产商负责将之运输到处理厂。大多数旧设备通过“以旧换新”收集。回收商负责登记所接收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据此计算出生产商应承担的费用。收集处理费用的收取方式则由生产商自行决定。收集渠道有多种,包括转售商、修理中心和市政当局。

2002年,ICT收集的全部废弃电子电气设备中,孤儿产品以及逃避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到了32%。2003年开始,ICT根据爱立信、惠普、飞利浦等公司的建议改为根据各个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分摊回收费用。现在生产商负责收集和处理所有“灰色”产品,而不仅仅是自己品牌的产品,分类工作大为简化,创造了一个更为公平的收费体系。

ICT系统的生产商和进口商每月支付一次回收处理费用,包括分担孤儿产品以及逃避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处理费用。不同类型产品的处理成本不同,如打印机约为2.75欧元/台、PC整机约为15欧元/台。如果生产商自行处理旧设备,需支付的费用将会降低,但需填写相应的声明表格(与回收发票一起发给会员)。

Stichting Lightrec是由包括飞利浦、SLI Benelux、Cooper Menvier等公司在内的企业为履行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义务,于2003年12月成立的一个专门处理商用和家用废灯泡和照明器具(至少有一个灯泡的器具)的回收组织,采用可见收费。NVMP将承担其实际的产品回收和处理事务。

电子废弃物篇6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非规范回收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3.29

中图分类号:F713.2;X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3-013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from the standard and nonstandard recycling perspective as well as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view,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ewaste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and its fact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motional and rational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belongs to standard and nonstandard recycling orientation respectively. Variables such as recycling attitude, knowledge and situation perception influence emotional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and have no casual relation with rational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Subjective standard affects recycling attitude. Situational factor can directly affect recycling attitude and adjust the recycling attitudes influence on emotional recycling behavior intention.

Key words: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ewaste; standard recycling; nonstandard recycling

提升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效果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1]。但我国同时存在规范回收和非规范回收两种形式[2]。其中,非规范的个体回收商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的主体,它们缺乏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技术,处置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反,有能力对电子废弃物进行专业处理的规范回收企业却因回收不到足够的电子废弃物而长期停工。为鼓励电子废弃物流向规范回收处理企业,国家从2012年开始实施拆解补贴。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虽参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规范回收企业明显增加,但其回收的电子废弃物仍不足总量的60%[3]。为此,本文将通过辨析规范回收和非规范回收两种形式,并在审慎处理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理意向和感意向的基础上,研究居民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

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

在社会行为领域,一个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是计划行为理论(TPB)[4,5]。TPB已被成功应用于行为研究的多个领域,并且绝大多数研究证实它能显著提高对行为的解释力与预测力。TPB目前不仅广泛应用于废弃物回收行为研究[6],在电子废弃物回收领域中也经常被使用[7]。

1.2 研究假设

在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模型中,个人决策受利己动机的驱动。但也有实证研究却表明,更多的人们自愿提供这些公共产品[7]。对公共利益做出贡献的人通常是受到道德压力,而不是纯粹的自我利益[8]。可见,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行为主体的行为意向存在理(实际做什么)和感(应做什么)的区别。大量实证研究证明积极的回收态度对回收行为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现有文献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给出一致的研究结果[9]。为此,可假设:

H1a: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态度影响感性回收行为意向;

H1b: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态度影响理性回收行为意向。

通常,居民拥有的电子废弃物本身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方面的知识越多,其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应越强。类似的,居民感知到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所面临的形势越严峻,其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越明显。正如许志端指出的那样,居民对目前的环境状况越悲观,将促使他们更加支持环保政策和行为[10]。于是,可假设:

H2a: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知识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2b: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知识对理性回收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

H3a: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形势感知影响感性回收行为意向;

H3b: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形势感知影响理性回收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对回收行为的影响有很大不确定性。一方面,其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影响已得到研究支持。如,在蓝英的研究中,主观规范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行为有显著影响[11]。但在其他情况下,其影响甚弱,这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如此。故假设:

H4:主观规范影响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态度。

对于知觉行为控制变量,蓝英认为,可将其分为内外两种因素[11]。内在因素包括缺点、技巧、情绪等;外在因素包括资源、机会、障碍等,属于情境因素范畴。Linda指出,情境因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被态度因素中介[4]。同时,它还可调节态度等动机因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考虑到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外延的复杂性,本文使用相对更明确的情境因素变量,并假设:

H5:情境因素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态度有正向影响;

H6a:情境因素调节态度对电子废弃物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

H6b:情境因素调节态度对电子废弃物理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

根据前述假设,形成了本文研究的概念性框架(图1)。

2 问卷调查与检验

2.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为峨眉山市。

2.2 问卷设计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借鉴相关研究[6,7,10,12]设计问卷。包括变量和社会人口属性两大部分。变量包含电子废弃物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理性回收行为意向、态度、主观规范、情境因素、回收知识、回收形势感知共23个因素,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社会人口属性包括性别、年龄等6个指标。

2.3 问卷调查

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在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初测,根据测试结果和个别交流修改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在2014年9月完成,调查对象为峨眉山市城市居民。调查方式是随机从该市小学中选择学校和班级,并将印制好的问卷发到调查对象班级的学生,由其带回家交给家长填好后交回班级,再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72份,收回840份,回收率为96.33%。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768个有效样本。分析表明,样本基本情况与实际吻合,具有较好代表性。

2.4 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检验与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为评价调查问卷的内在信度,采取Cronbachs α系数进行度量。结果表明,样本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1,大于0.7;各变量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效度包括内容效度与建构效度两种。采用专家判断法和重复测试法确保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对建构效度,用因子分析法加以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847,远超过0.7;Barrletts球形检验中,X2统计量为4668.132、显著性水平为0。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为简化影响因素并实现降维目的,对回收知识、形势感知、态度和情境因素、主观规范等变量所属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这5个变量都通过了KMO和Bartlett检验,且显著性都低于1‰、KMO值都大于0.7(表1)。同时,这5个变量所属初始因素都分别提取了一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均超过70%。这再次证明调查问卷质量较高。

3.2 多元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情境因素、主观规范与回收态度之间,以及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与感性回收行为意向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为检验前述假设,了解情境因素、主观规范对回收态度,以及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与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分别以情境因素与主观规范,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为自变量,以与之相对的回收态度、感性回收行为意向为因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表2)。

由表2知,两个回归模型显著性都小于1‰。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主观规范和情境因素回收态度的直接影响,且情境因素对回收态度的影响要强于主观规范对回收态度的影响。由此,H4和H5得到研究支持。同时,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回收形势感知、态度、知识。该结果也支持假设H1a、H2a、H3a。进一步以理性回收行为意向为因变量,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Sig.为0.45,远大于0.05,表明该回归模型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即,回收态度、知识、形势感知对理性回收行为意向不具有影响作用。可见,H1b、H2b、H3b不成立。

3.3 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已明确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为深入洞察情境因素在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下面将情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继续实施分层回归分析和分组回归分析。作分层回归分析时,将回收态度作为第一层、情境因素作为第二层。结果表明,引入情境因素变量后,回归模型仍然显著。同时,R2系数等明显提高,回收态度变量的Beta值则明显下降。这证实了情境因素在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当因变量改为理性回收行为意向后,无论是否引入情境因素变量,以回收态度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H6a得到验证、H6b则被否定。为更好地理解情境因素变量在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影响的调节效应,下面考虑情境因素变量的具体因素,就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变量的4个具体因素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即分别只有选择“最赞成”的样本,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才具有影响作用,而且Beta系数均比前述用整体样本进行回归的Beta系数0.129都显著增加。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出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模型如图2所示。

4 研究讨论

回收态度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差异,它只影响感性回收行为意向而不影响理性回收行为意向。可将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理解为存在于居民心中的某种“理想状态”,是未考虑自身利益下的一种选择。与理性回收行为意向关注直接和眼前因素不同,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更关注间接、远端因素。也即,对一些居民而言,如不影响自己的根本利益,他们还是乐意选择环境更友好的规范回收方式;相反,如果涉及到自身利益,其回收行为选择要理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在理性回收行为意向选项中,选择规范回收的样本大幅下降至43.0%,明显低于非规范回收。可见,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本质上属于规范回收导向,而理性回收行为意向则更偏向于非规范回收。

主观规范本质上是个体感知到的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其来源具有多样性。从被调查对象选择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看,“公民责任感”因素的均值最大,达到3.75;其次是“法律”因素的均值,为3.64;再次是“社会舆论”因素,其均值是3.48;均值最小的是“近邻”因素,只有2.92。该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结果似乎不一致。其实,这不仅不矛盾,反而相互印证。事实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主观规范对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不产生作用,只是影响回收态度,而且其影响强度也不高。主观规范四个因素的均值差异只是表明,在态度层面,相比“近邻”,其实居民潜意识更多的是受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影响;“公民责任感”的均值最大,说明大多数居民还是意识到自己在资源环境问题上是负有道德责任的。

情境因素影响回收态度,表明如果达不到期望的条件,居民的回收态度就会改变。同时,虽然情境因素并不直接影响电子废弃物的感性回收行为意向,但却证实了其在态度和感性回收行为意向之间的调节作用。分层回归显示,情境因素的全部4个因素中,只有选择5分的样本,情境因素对电子废弃物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才有显著影响。同时,从表3知,在情境因素中x择5分的样本,其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均值都高于选非5分的样本。这意味着,对情境因素相关的回收条件要求越高的居民,其内心越支持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回收,故也就具有更强的感性回收行为意向。此外,在一些研究中,通常认为“上门回收”是影响大型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影响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社区回收”情境因素中,选5分的样本达到420个,占全部样本的54.69%。同时,表3的情境因素中,“社区回收”因素的均值最大,为4.17。这表明,“上门回收”虽然是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受上门回收的时间、频率等被动因素限制,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回收方式。该结论也得到其他研究的支持[13]。除了方便性考虑,这还与社区回收的归属感[13]和社区压力[8]等因素有关。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存在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和理性回收行为意向两个维度,既有文献研究中的回收行为意向本质上属于感性回收行为意向。考虑到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规范回收导向,而理性回收行为意向本质上反映非规范回收倾向。故在电子废弃物,特别是其中具有“高成本”特征的大型废旧家电的回收行为研究中,要避免高估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对规范回收行为的预测作用。

回收态度、回收知识和回收形势感知影响电子废弃物感性回收行为意向,且与理性回收行为意向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意味着,不能用回收态度、回收知识和回收形势感知预测理性回收行为意向,更不能用其预测居民的规范回收行为。

主观规范不直接影响电子废弃物感性回收行为意向,而是通过回收态度发挥作用。情境因素直接影响回收态度,也调节回收态度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

5.2 建议

回收态度影响感性回收行为意向表明,居民“内心”是支持规范回收的。只要能够逐步改善规范回收条件,降低参与规范回收的各种成本,就可得到他们的支持。

对情境因素持不同态度的居民宜采取差异化策略。比如,对那些在回收态度上坚定支持规范回收但因回收条件限制而不能实施的居民,改善回收条件很重要;而对在回收态度上不认同规范回收的居民,如何通过增强其对规范回收的了解和重要性认识,改变回收态度就很关键。

主观规范各因素对态度的影响差异意味着,在中国推行规范回收,具有强制作用的法律要比周围其他人的影响更有效。从该角度看,完善相关法律并加强执法力度是必要的。同时,从对回收态度的影响可知,如何使居民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有助于促进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回收。

居民对社区回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因此,在今后的电子废弃物规范回收实践中,积极推进社区回收值得尝试和努力。

对感性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上,回收行为感知相比回收知识的重要性表明,宣传非规范回收产生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比宣传回收知识更有意义。

6 结语

研究结果仅部分支持TPB理论。将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意向区分为感性回收行为意向和理性回收行为意向的研究结果,不仅说明在回收行为研究中避免被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结果误导甚至“欺骗”的重要性,也提供了避免发生类似错误的可行方法。当然,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包括通过小学生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可能导致的样本代表性问题,部分讨论结果的证据充分性问题,以及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提供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为的社会人口属性差异方面的分析内容等,需在未来研究中解决。

参考文献:

[1]杜茂康,陶波,朱圆.基于三方博弈的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推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4,28(12):55-59.

[2]Xinwen Chi,Mark Y L, Wang,Markus A, Reuter. E-waste Collection Channels and Household Recycling Behaviors in Taizhou of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80:87-95.

[3]叶文.废旧电器回收新补贴标准出台[N].中华合作时报,2015-12-15(5).

[4]Linda Steg,Charles Vlek.Encourag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9,29:309-317.

[5]Iosif Botetzagias,Andora-Fani Dima, Chrisovaladis Malesios.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Recycling:The Role of Moral Norms and of Demographic Predictors[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5,95:58-67.

[6]Calvin Wan,Geoffrey Qiping Shen,Ann Yu. The Role of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Measures in Predicting Recycling Behaviour in Hong Kong[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4,83:141-151.

[7]Jean-Daniel M.Saphores,Oladele A, Ogunseitan,Andrew A, Shapiro.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A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An Analysis of E-waste[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2,60:49-63.

[8]Kiriaki M, Keramitsoglou, Konstantinos P, Tsagaraki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signing A Recycling Scheme towards Maximum Public Acceptance [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3,70: 55-67.

[9]尹洁林,葛新权,郭健.大学生电子垃圾回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测,2012,31(2):31-37.

[10]许志端.我城市消费者废旧手机回收意愿研究[J]. 商业研究,2011, (5):185-189.

[11]蓝英,朱庆华.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中消费者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7):52-55.

电子废弃物篇7

第一条 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第三条 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制订和调整《目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国务院财政、工商、质量监督、税务、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

第六条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以下简称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条 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其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 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进口。

第二章 相关方责任

第十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第十二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电器电子产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应当将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旧货。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五条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六条 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第十七条 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八条 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九条 回收、储存、运输、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第二十二条 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除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二十三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二)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暂停直至撤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第三十条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5日《经济日报》)

电子废弃物篇8

第一条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第三条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制订和调整《目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国务院财政、工商、质量监督、税务、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

第六条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以下简称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条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其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进口。

第二章相关方责任

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第十二条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电器电子产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应当将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旧货。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五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六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第十七条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八条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九条回收、储存、运输、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第二十二条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除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二十三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二)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暂停直至撤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第三十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电子废弃物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3R原则;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现状问题

一、电子废物的范畴、分类及特征

我国对电子废物的定义,可参见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电子废物做了专门的定义。电子废物是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以下简称产品或设备)及其废弃零部件、元器件,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报废产品或设备、报废的半成品和下脚料,产品或设备维修、翻新、再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报废品,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废弃的产品或设备。

电子废物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废弃性”,即被其所有者所废弃或者抛弃。电子废物就是被其所有者抛弃或者放弃的电子电气设备、电子电器产品,无论该设备或产品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或利用价值。本文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电子废物称之为“工业电子废物”,将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废弃的电子电器或设备定义为“生活电子废物”。电子废物来源于生产生活两大领域,可回收物质包括电路板、金属部件、塑料、玻璃等几大类。具体有来源于家庭的各种废旧家电,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影音设备、电脑、电话、手机等;来源于办公室的各种废旧电子电器,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脑、网络设备、电话等。

在我国,电子废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我国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已达4.5亿台,电冰箱约1.9亿台,洗衣机约2.3亿台,空调约1.5亿台。仅以年报废更新2%计算,每年淘汰的四大家用电器就达2500万台,加上电脑、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和各种新型家电产品,我国家电的实际年更新报废量高达3000万台以上。

电子废物主要由金属、陶瓷、玻璃、树脂纤维、塑料、橡胶、复合材料、半导体等组成,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多氯联苯、铅、汞等有害有毒成分。美国硅谷防止有害物质联盟SVTC的调研指出,一台个人电脑(PC)含有700多种化学原料,几十种金属和有机物:显示器含有铅、镉、汞、六元铬、聚氯乙烯塑料和溴化阻燃剂等有害物质;阴极射线管(CRT)含有27%左右的铅;铁机箱中含有镉;开关及位置传感器中含有汞;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镉和溴化阻燃剂;电线和老式包装均含有聚氯乙烯;芯片和磁盘驱动器含有汞和铬。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得电子废物的处理处置不同于一般的固体废物,它要求具备一定的环保技术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释放出的重金属、持久毒性有机物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复杂而长久的危害。

然而,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电子废物又具有很高的再生利用价值。根据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1吨随意收集的电子板卡中含有大约271.8千克塑料、129.6千克铜、0.5千克黄金、40.8千克铁、29.4千克铅、19.9千克锡、18.1千克镍、10.0千克锑。日本横滨金属公司对报废的手机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每100克报废的手机机身中含有14克铜,0.19克银,0.03克金和0.09克钯。

电子废物的高增长性、高危害性、高价值性,决定了必须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电子废物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我国电子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二、循环经济及其对电子废物的指导意义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将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应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消费及其废弃过程中,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资源消耗型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按生态循环重构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闭环流动的经济系统。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并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资源化Recycle,3R”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则。“减量化Reduce”就是要减少进入社会循环系统的物质流量,属于输入端预防控制原则;“再使用Reuse”就是要求消费主体尽可能多次、多种形式地使用已经购买的产品,最终也是要达到废弃物减量化的目标,属过程性方法;“资源化Recycle”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转变成再生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置量。

循环经济对于电子废物的指导意义,在于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贯穿于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消费、回收、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实现电子废物的循环利用。这种基于循环经济的电子废物循环利用,就是按照3R原则设计建立电子废物的收集、贮运、处理、处置的网络体系,防止并减少上述过程中的潜在环境危害,提高电子废物再生利用水平,尽可能降低最终废物处置量,它包括电子废物的回收、再使用、再生利用及热回收四个方面。回收,是指向地理位置分散的废物排放者收集电子废物,运输汇集至指定集中地的过程;再使用,是指将电子废物作为产品直接使用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以及将其全部或者部分作为零部件或其他产品的一部分予以使用;再生利用,是指将电子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原料进行利用;热回收,是指对全部或部分的电子废物通过利用其可供燃烧或有可能燃烧的物质获取能量。

三、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现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电子制造业高度发达、电子产品高度普及的地区之一。2006年上海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名列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浙江台州路桥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2006年实现行业销售收入150多亿元,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2003年,国家发改委确定浙江省为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省份。2005、2007年国家四部委确定浙江、上海为循环经济试点地区,并确定了相关的产业园区、行业、企业为试点单位。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废物循环利用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究了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现状。

1 上海市电子废物回收渠道分析。通过对电子废物的相关监管部门、流通市场、电子电器零售商等的实地调研,了解到个体回收户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随行就市。就地成交,是目前上海市现存的直接面向“废物排放者”的主要回收渠道。

具体来说,上海市电子废物回收渠道主要包括以下5种:

(1)个体回收户上门收购。个体回收户,有称流动小贩,有称“街边游击队”,是目前上海市的回收主力军,个体回收户走街串巷,上门收购,随行就市,就地成交,是目前上海市直接面向“废物排放者”的主要回收形式。

个体回收户收购后,有直接再用价值的,直接转售至旧货市场(又称二手市场、调剂市场)或城乡结合部的各种“贸易市场、小商品市场”。比如:九亭镇小商品市场、七宝镇东方国贸城,虽名称各异,实质都是废旧电子电器集散地。

(2)旧货经营业主坐地回收。旧货经营业主几乎不直接面向家庭收购,而是面向个体回收户或下游旧货经营业主收购。旧货经营业主有上下游之分,下游旧货经营业主多是些资金少、仓库小、收购量小、收购价低、转售价亦低的小业主。上游旧货经营业主则多是些资金大、仓库大、收购量大、收购价高、转售价亦高的大业主。大业主不是面向个体回收户而是下游小业主,一些大业主甚至与大型零售商合作直接参与“以旧换新”活动,有的还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定期回收其淘汰更新的废旧电子电器。

旧货经营业主收购后将有直接再用价值的整机和经过维修拼装的整机直接出售。其余不具有上述两项属性的电子废物,则经简单拆解后将具有再生价值的部件经上游大业主或直接流向“地下拆解工厂”(即不具环保生产能力的非法违规资源再生企业)。实地调研中发现,电路板、压缩机、电线、金属部件多销往广东、浙江,而CRT玻壳多销往西北,如新疆、青海等地。维修拼装后的整机和能直接使用的整机多销往上海周边的欠发达地区,如安徽、江西、苏北。流程如下图。

(3)零售商“以旧换新”。经调研发现,“以旧换新”活动仅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厂家并不参与回收处理过程。“以旧换新”得来的废旧电子电器,由与商家有协议的旧货经营业主回收。甚至“以旧换新”活动本身就是厂家、商家、旧货经营业主三方合作搞的促销活动。厂家要推新产品,商家要增销量,旧货经营业主可大批量购进旧货。

(4)通过社区废品收购站回收。据调研发现,通过废品收购站回收的电子废物很少,主要原因是旧货经营业主的出价比废品收购站高,个体回收户并不将电子废物卖给废品收购站。只有当旧货经营业主不收时,才将电子废物卖给废品收购站。家庭出于价格、时间和运输成本的考虑,也很少将电子废物卖给废品收购站。

(5)机关、事业单位统一交投。这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将机关事业单位淘汰更新的废旧电子电器统一交投给有资质的资源再生企业,集中处置。

电子废弃物篇10

2010年9月21日至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东南亚南亚多边环境协议地区执法网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的理查德・古铁拉兹先生情绪激昂地对美国等国家进行强烈抨击: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废物依然猖獗;他们打着循环利用的幌子转移有害废物毒害进口国人民;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批准控制有害废物跨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的发达国家。

在2008年至2010年间,巴塞尔行动网络对179个由北美输出的电子废物集装箱进行追踪,结果表明北美96% 的电子废物抵达了亚洲。

美日欧,废物主要源头

非法越境转移的废物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

发达国家之所以热衷于将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很简单:由于严格的环境标准、较高的人工工资以及很强的劳动保护条例,致使发达国家的废物处置费用高昂。如在欧洲处理一吨有害废物的成本是1000美元,而在非洲,仅需10美元,因此,将废物倾倒给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首选。同时废物非法转移的背后是庞大的利益纠葛,如美国政府2000年的犯罪评估报告称:犯罪组织通过非法越境转移废物,每年可牟取100亿至120亿美元的非法所得。

尽管欧盟1994年全面禁止出口有害废物,但欧盟的废物非法转移仍然很严重。欧洲环境执法网络办公室(IMPEL)近年来组织了一系列打击废物非法转移行动,在2006年的一次行动中,发现50%的出口废物都是非法的。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欧盟22个国家对10481个运输工具及相关单证进行了检查,包括集装箱、卡车、火车,实际查验中约25%的运输工具涉及到废物跨境转移。

日本也是电子废物的出口大国。日本于2001年生效的《家电回收法》规定:制造商有义务对废弃的家电进行回收,消费者承担对废旧家电运输和资源回收的费用。但法律同时允许出口废旧家电以重新利用。日本环境省、日本经贸和工业省统计:在2005年,2287万个废弃的家电中,只回收了1076万个。这意味着日本一半以上的废旧家电都出口境外。

全球固废转移线

发达国家的废物主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涉及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等。

这些废物的最后用途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其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拆解和提炼,以获取工业生产中的原材料;二是对还可使用的旧电器维修,再出口到更不发达的国家。至于那些完全无用的废物则随意留置或者倾倒。

中国是联合国、欧盟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报告公布的最受有害废物非法贸易影响的国家之一。

资源与环境的博弈

对废物的循环利用,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做法,也是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有专家指出,再生塑料和再生纸可分别节省80%和64%的能源。但废物的循环利用需要高科技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废物的同时,却封锁了先进的废物回收技术,致使发展中国家以极原始的手工方式操作拆解和提炼废物,给当地环境和从业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2001年,巴塞尔行动网络、硅谷有毒物质联盟曾联合出版报告:《出口危害――流向亚洲的高科技废物》。报告指出:美国每年产生几百万磅的电子废物,其中约50%-80%回收的废物都出口到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废物的拆解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造成严重的污染,极端危害人体健康;与其所有的环境正义原则相反,美国不但不阻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毒电子废物,反而采取鼓励措施。

当贵屿成为世界“废物之都”的代名词后,废物对于环境的伤害才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需要大量资源,固体废物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大量的废旧材料处置带来的环境成本,亦需充分考虑和计算。这是扩展资源来源与环境成本之间的一场博弈。

切断固废非法转移源头

未来固体废物的形势还很严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2月公布:全世界每年生产20亿吨废物。发达经济体每天每人抛弃的固体废物达1.4公斤。同时中国自身的废物生产量也很惊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0年2月份的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废弃计算机将是2007年的2到4倍,手机为7倍。2010年预计中国将产生230万吨电子废物,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

固体废物非法跨境转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于跨国犯罪,仅凭一国或一个机构之力,难以有效打击。首先要做的是遏制住固体废物非法跨境转移的源头,同时将废物有效地阻截在本国国境外。

因此有必要敦促世界上最大废物输出国――美国加入《巴塞尔公约》,切实遏制美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固体废物。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有效打击废物非法转移的行为。如中国环保部与欧盟的信息交换,已推动了环境执法。未来中美还须加强废物监管合作。

在拒绝废物入境时可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做法: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关都提出把危害杜绝在边境之外,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及国际合作,加强监管;荷兰规定,非法跨境转移有害废物,初犯进行罚款,每吨200欧元,并承担退运费用,再犯处以刑罚;中国香港海关与香港环保署签订备忘录,规定承运人必须承担退运责任,不能因为进口商或出口商造假或逃之夭夭就把废物弃置香港。2008年,香港查获 136起废物案件,135起退运;2009年1至6月查获32起案件,全部退运。

此外,鉴于固体废物的复杂性,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同时有必要加强港口检查行动,对非法贩运进行跟踪打击。

中国持续高压打击

近些年,中国政府积极打击废物非法入境,国家“十二五”规划大纲中首次对防止有害废物做出国家规划,列明了在2011-2015期间将实现的目标:一是全面控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二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三是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科学有序发展;四是加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五是积极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为应对即将来临的电子废物高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在2011年1月正式实施。条例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管理制度、废弃电气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制度、集中处理和处理资格许可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不得进口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等。

此外,中国还提高了集中利用和处置有害废物的能力,国家环保部已给100余家企业发出了处置有害废物许可,还在天津、杭州等地建立了集中处置废物中心,集中处置能力达到了年1900万吨。

2010年3月,海关总署了第21号公告,对进口重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装运管理,有效打击利用进口固体废物渠道进行的走私违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