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十篇

时间:2023-04-04 22:44:55

朝鲜族舞蹈

朝鲜族舞蹈篇1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 舞蹈种类 风格特征 舞蹈动作 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F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83-01

朝鲜族人民居住在中国东北部山清水秀的长白山下,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民族意识。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和各民族的交往中,保持着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的习俗,勤劳善良的朝鲜族人民在饱受多年战乱之苦后,培养了沉着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形成了内柔外刚的舞蹈风格,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著称。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人民喜欢鹤,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反映在舞蹈中多出现鹤步、鹤飞翔等形象,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用气息带动优美的韵律与细腻的内在感情融为一体的风格是其独有的审美色彩,呼吸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的一大特点,也是重要环节,呼吸的长短、轻重、缓急、节奏等是体现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朝鲜族舞蹈种类

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如:古格里舞、扎津古格里舞、阳山道舞、它令舞、沙尔普里及挥毛里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首先要注意在节奏及表现力方面的处理,因为不同的动作具有不同的节奏特点,如:“安旦”是活泼、明朗的,节奏的处理是带有跳跃性的;“古格里”是深情的,节奏的处理是均匀而缓慢的;“它令”应该是深沉有力的。其次,要注意呼吸的运用是否准确,因为人们常把呼吸的运用看成是动作的延续发展和把握动作分寸的内在力量。最后,我们要看膝部和腕子的控制力,是否和呼吸融为一体,同时要看他在舞蹈表现中神与形的统一。

2 朝鲜族的舞蹈形式

(1)农乐舞:是最具农耕生活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它来自民间,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忙季节,农民去大田劳作,在行进的路上,他们以歌舞的形式调剂劳逸,边歌舞、边表演、边行进。农乐舞形式多样,其中以“象帽长缨舞”最具特色。舞者头戴特制的头盔,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蹈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绕飞舞。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2)长鼓舞:长鼓舞也叫“杖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它的特点是常常由慢板起拍而逐渐加快,几经跌宕最后结束在快速的旋转中,戛然停止使人热血沸腾激动人心。朝鲜族的长鼓舞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活泼潇洒,它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鹤步等动作为主,边跳边舞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协调统一。

(3)扁鼓舞: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扁鼓舞是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表演时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鼓面,女性扁鼓舞多为独舞,舞姿优雅,男性多为群舞,动作刚劲有力,富有战斗性,多人表演的扁鼓舞是男女都可以参加的,男子表演以群舞为主,舞蹈者在激烈欢快的鼓声中奔跑跳跃,充分显示了朝鲜族男子的阳刚之气,而女子独舞不但要表现熟练多样的击鼓技巧,还要在鼓声的顿挫、急缓的鸣响下,舞出朝鲜族女性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

(4)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相传是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和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单扇舞和双扇舞两种表演形式,朝鲜族的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多变,他以活泼优美的朝鲜族女性舞蹈特点,表现淳朴善良的民族精神和高雅不俗的民族性格,舞蹈中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子组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特点,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和自由自在的表演形式。

(5)剑舞:又称剑器舞,舞蹈节奏为“它令”并与剑声相谐。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舞蹈时四人头戴战笠身穿战服,腰缠钱袋对舞,剑放在舞台上,每两人东西相对,先跳序舞而后弯腰拾剑,右手先握剑后转到左手,徐徐站起挥剑起舞,整个舞蹈在往前后弯腰并飞速旋转中结束,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6)巫舞:巫舞是贯穿整个祭祀仪式的舞蹈,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The thesis of Korean shaman ritual dance in the study to the writings of many scholars,research-based paper,combined with me in shaman culture,visit museums and agricultural Bo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riting.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introduces the Korean Shamanism Witch dance.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From a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theory method in research of elaborate, and describes the associated with…

3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

朝鲜族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朝鲜族舞蹈的风格要以节奏和呼吸为基础。节奏所固有的特点和韵味是通过拍子、速度、呼吸、抑扬等表现的。在形成朝鲜族舞蹈美学的众多因素中,十分重要的是特殊的节奏赋予舞蹈以动律、性格、生命,朝鲜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无不在节奏长短之中,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因此,为了在舞蹈动作中展现节奏的特征,就必须正确地理解每个拍子、速度、呼吸等与舞蹈的相互关系,并使舞蹈动作与之完美地相结合。在舞蹈过程中,始终保持下垂感和深沉的呼吸,即一定要体现韵律柔韧、感觉连贯、情绪饱满、动作舒展的特征,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朝鲜族舞蹈的抒情性特点。朝鲜民族典雅、含蓄、飘逸的内在精神风韵与优美舞姿的融合,构成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动律。这一动律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气息运用是朝鲜舞蹈表演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势,经由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达成的。其基本特点是松弛,含胸,垂肩,蓄腰,收臀,气息下沉,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美。这一体态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朝鲜族人民温存,内向,但又柔中带刚、富有斗争精神的性格。

参考文献

[1] 陈周玲.朝鲜族舞蹈概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29-30.

朝鲜族舞蹈篇2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风格

舞蹈是一种能够充分表现人体美的艺术,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领略到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自然之美。观众在观赏舞蹈的时候,可以通过舞蹈中的动作和技巧,舞者的表情,以及背景音乐等,来进行综合性的感官体验,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同时舞蹈也是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通用的一些肢体语言,都是演化自舞蹈动作,可见舞蹈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一些少数民族对于舞蹈的依赖更是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比如朝鲜族,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用舞蹈来进行表达。多姿多彩的舞蹈丰富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也给我国的舞蹈艺术宝库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本文通过分析舞蹈的意义和价值,深入解读朝鲜族的舞蹈风格,为繁荣民族文化,传播舞蹈艺术,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贡献一点力量。

一、舞蹈的意义

舞蹈的起源非常古老,在人类还没有语言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懂得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交流。这就是舞蹈最早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舞蹈也从简单的动作,单一的韵律逐渐发展成为有着复杂技巧和精妙配乐的艺术形式。舞者通过舞蹈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观者通过舞蹈来感受艺术的生命力。这使得舞蹈成为了既为大众所熟知的流行艺术,又能够深刻地表现个人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而作为少数民族的舞蹈,更多的还是偏重于前者,来源于生活中的舞蹈虽然简单,却也能够表现的非常高雅,使得舞蹈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少数民族特别善于将生活中的体会感悟转化成为舞蹈,即使是在一旁进行观赏,也会被舞蹈中所蕴含的浑厚质朴的情感所触动。

二、朝鲜族舞蹈的价值

朝鲜族的舞蹈和其他的舞蹈一样,是朝鲜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承载了朝鲜族的文化和历史。朝鲜族人民通过将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融入舞蹈之中,使得朝鲜族的舞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在众多的舞蹈当中独树一帜。朝鲜族舞蹈还具有极强的典型性,由于朝鲜族自古与中原文化多有往来,因此其文化中受到很多其他民族的影响,是除汉族舞蹈外,能做到集大成者的又一种民族舞蹈。即使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新时代,舞蹈也是朝鲜族人民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的舞蹈工作者从民族舞蹈中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增添助力。朝鲜族人民的优秀品德通过舞蹈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开来。特别是一些民间的舞蹈艺人,由于长期生活在民间,拥有着最广阔的创作空间,舞蹈工作者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向他们虚心求教,认真体会民族舞蹈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比较和学习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两者之间求取平衡,争取创作出更多既符合新时代审美标准和高尚情操,又能很好地传承民族舞蹈历史使命的舞蹈作品。

三、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厚重的文化底蕴。朝鲜族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朝鲜族人民自古就是勤劳朴实、能歌善舞、尊老爱幼的典型代表,很多的古老习俗都经由舞蹈传承了下来。朝鲜族人民每逢重大的节日,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全体人民一同载歌载舞,不分彼此。历经千年的风霜洗礼,这种习惯没有被改变,反而多了一份令人动容的厚重感。特别是朝鲜族人民热情潇洒、含蓄有礼的精神面貌,直接表现在了他们对于舞蹈的审美和喜爱之中。有的舞蹈高雅朴实,有的则细腻含蓄,时而热情似火,时而淡雅如菊。这种种的表现都源自于舞蹈中所蕴藏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即使是在悲惨的历史时期,也没能摧毁朝鲜族人民对于舞蹈的喜爱,反而给舞蹈中注入了一股截然不同的悲悯之气,使朝鲜族舞蹈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二)特殊的艺术特征。正是由于厚重的历史底蕴,朝鲜族的舞蹈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充满了个性魅力。舞蹈中处处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气息,它与优雅的韵律配合得当,将舞蹈中细腻的内在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但又能够将所有的元素完美地融为一体,形成独有的审美价值。朝鲜族舞蹈还有着丰富的舞蹈语言。舞蹈语言是指表现舞蹈的动作,配合以舞台布景、音乐节奏等,将舞蹈中的核心内容完整地传达给观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舞蹈的动作,它是舞蹈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朝鲜族的舞蹈动作松弛自如、流动畅达,与朝鲜族人民性格中的热情奔放是分不开的。然而光是依靠舞蹈语言是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朝鲜舞蹈的。它还有着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节奏。丰富的节奏赋予了朝鲜族舞蹈极强的表现力。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能通过舞蹈尽情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如果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节奏就是舞蹈的血肉。它使舞蹈变得更易于接受和欣赏,使舞蹈充满了吸引力。甚至在舞蹈动作中的呼吸,也是一种节奏。良好的呼吸,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而标准的舞蹈动作,有助于舞者更好地体会舞蹈的节奏,把握舞蹈的精髓。两者相辅相成,使朝鲜族舞蹈变得更加富于艺术性,深受朝鲜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

四、结语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观赏性高。作为当代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保护了传统的舞蹈艺术,又哺育了新时代的舞蹈创作。无数的舞蹈工作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提升了自身的水平。因此,要做好朝鲜族舞蹈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这需要广大舞蹈工作者和人民共同努力。让朝鲜族舞蹈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在不断开拓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它自身的风格特色,让朝鲜族舞蹈一直屹立在艺术的高峰上,为后来者指明前行的方向。

朝鲜族舞蹈篇3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教学;重要环节

朝鲜族舞蹈是民族舞蹈专业,尤其是从事少数民族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整个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群众艺术馆针对社会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对中小学生开设免费朝鲜舞培训课程。这项活动,不仅让朝鲜舞在本地区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而且让更多的学生从学习朝鲜舞的过程中感受到朝鲜族文化的魅力,进而有效地推动了朝鲜文化在本地区的传承和发扬。本文主要结合朝鲜族舞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普遍规律,并结合作者自身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朝鲜族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期时间内熟练的而准确的掌握朝鲜族舞蹈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把握好朝鲜舞舞蹈的韵律性

韵律主要指的是在舞蹈律动过程中,对动作进行处理的节奏对比、对呼吸的控制以及情感的贯通。在中国古典舞中,气是一种自然和精神层面的审美过程,在练习朝鲜舞蹈过程中,只有将韵律中的某种形式和方法有效的外放,使得韵律和气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较高审美意蕴的境界中。在朝鲜族舞蹈韵律中,十分强调圆和曲造型和韵律形态的表现。在围手动作练习过程中更加强调围圆和曲膝动作的展现。而在行进过程中舞蹈人员步伐的展现主要是通过圆曲和直线进行,同时在行进过程中多数都是以半圆的形式完成。在绕腕手动作练习过程中,强调练习手臂大圆连接手腕的小圆进行,而身体枝干在活动过程中又能够是形成腰部的横甩圆动作。在整个构图中形成了大圆,而在造型上形成了半圆,在旋转过程中可能形成是单转圆,双转圆,或者形成八字圆。有的舞蹈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也多呈现为圆形。朝鲜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其一起一落的形态,举手投足之间的意蕴,以及风格方面的韵律感都是在气息的支撑之下完成的。在呼吸过程中除了能够产生有形的动作之外,还能够表现相应的情感,表现一个民族舞蹈演员控制力的大小,因此,在朝鲜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练习呼吸方式和特殊形态和节奏,保证教学的互相衔接,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独特的民族韵律风格。

二、情境教学,融入文化氛围

民族舞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因为,舞蹈在学习过程中,有些舞蹈的形态和意象是用语言无法有效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在朝鲜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建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体验态度,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保证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朝鲜族特色的音乐、服装、乐器以及刀具等不断对舞蹈进行体会,体验朝鲜民族特定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地域,促进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朝鲜文化中的氛围,实现对学生朝鲜文化的渗透。在进行情境教学过程中,自然也是需要最求的教学境界,意境的创造说白了就是保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这样才能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一部好的朝鲜族舞蹈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不仅要做到情景交融,而且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艺术联想,以达到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三、积极采用多媒体设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放一些优秀的舞蹈联系教材,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全面准确的对舞蹈艺术形态进行认识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对比改善自身存在不足,提高学生对朝鲜族舞蹈的掌握程度。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保证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刺激下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感受,并能够迅速的转变为形体的表现;通过播放优秀的朝鲜族舞蹈作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并解决优秀作品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通关观看学生自己练习的录像材料分析自身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变,从而能够帮助教师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玉玲.浅谈舞蹈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肖梅梅.提高舞蹈教学质量――非智力因素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朝鲜族舞蹈篇4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文化

前言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文地域的不同,历史文化的差异与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形式也更具有多了更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朝鲜族舞蹈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完善且精细复杂程度比较高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对鲜族舞蹈历史本源的分析与介绍,探究其舞蹈风格特征产生的历史渊源,希望可以对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1.朝鲜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动律是各族民间舞蹈进行区别的关键,鲜族舞蹈的动律是通过呼吸与长短之间相互作用来体现的。呼吸是朝鲜族舞蹈的力量支柱,气起于丹田在吐气的时候气要沉到脚底,在吸气的时候气要达到头顶,气要在全身各个部位都能达到,掌握舞蹈中呼吸的作用与技巧是对朝鲜族舞蹈全面掌握的一个关键。会呼吸的舞者可以巧妙的将呼吸与节奏进行转化,从而给观舞者一种内在舞动的感觉。长短是舞蹈节拍、风格、速度、节奏等的概况,舞蹈中的每一种长短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鼓点与敲打方式,形如活泼且带有跳跃感的安丹长短,刚劲而又具有劳动气息的他令长短,缓慢均匀的古格里长短。在朝鲜族舞蹈中,节奏的不同会导致呼吸的差异,从而对舞蹈的形态产生影响。所以说表演者打仗鼓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着舞蹈的演绎。尤其是在剑舞、仗鼓舞等以女性表演为主的舞蹈中。朝鲜族舞蹈的呼吸与长短之间的相互衔接与互相融合能够展现出舞蹈特有的动律韵味。朝鲜族舞蹈是以呼吸为动作的动力,舞蹈自身的动律始终贯穿在整个舞蹈的表演气韵之中。长短节奏下形成的律动也不相同,主要有含蓄性律动、弹式律动、韧性律动和顿式律动等四个方面。

2.朝鲜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朝鲜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体现在其优美的动作和矫健的舞姿上。双脚呈八字打开,胸部略含,双膝靠拢,提起臀部,垂肩,收腹身体呈自然状态,似得身体具有特殊的曲线美。其特点要求身体体态要在横向上圆,纵向上拧,在动态上有抻、推等,讲究在舞蹈过程中要有一顺边,鹤臂柳手虎步的体态,这两种体态都表现出了朝鲜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取自生活,高处生活的独特审美心理。

二、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

1.刚毅、豪迈的图腾崇拜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类的愚昧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对对各种强大的动物产生恐惧,在人与野生动物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图腾崇拜,有学者认为朝鲜族舞蹈起源与对鹤的图腾崇拜,但本人认为这重点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合理,朝鲜族的舞蹈应该是在对虎的图腾崇拜的基础上演变出了朝鲜族舞蹈。在历史上朝鲜族的祖先都是以虎作为神的形象存在的,朝鲜族也是以虎作为自己的图腾,在研究朝鲜舞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朝鲜舞深受虎的影响,朝鲜舞蹈中的脚法就模仿虎的脚法,朝鲜族男子在舞蹈中的步伐能明显给人一种王者风范。

2.朝鲜族的名族意思和自强的名族性格

在朝鲜族古老的历史中朝鲜族是饱经战乱的,曾多次遭受侵略,在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中,使得朝鲜人民的性格异常坚韧,从而使朝鲜族的舞蹈也有了坚韧的特色。朝鲜族在最初迁徙到东三省定居时所要面临的是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朝鲜族仍能培育出优质的水稻,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这些都无疑都体现出了朝鲜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名族意识、

3.浓重的宗教文化影响

纵观朝鲜族的历史发展中国文化对其产生这深沉而久远的影响。在朝鲜族引入了儒家思想后,朝鲜族的一些学者创造性的那儒家思想和国情民情接起来,使得儒学在朝鲜文化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朝鲜族的学者都在对儒学学习的基础常更是对其改造,创新创造出了自己的新儒学,这种儒学思想深入到朝鲜族各个阶层人民的心里对朝鲜族舞蹈也产生了影响,在朝鲜族舞蹈中我们也能看出你包含儒家的含蓄,洒脱只美,另外在影响朝鲜舞发展的因素中佛教思想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朝鲜佛教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在朝鲜族舞蹈中,僧舞就是取自于佛教仪式,而扇舞中所用的扇子,最初扇子上所刻画的人像被称作三佛因此这种扇子也叫三佛扇,这些都是佛教对朝鲜族舞蹈产生影响的结果。提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那不得不说道教也深深的影响着朝鲜族舞蹈,道家讲究养生。飞升的思想和朝鲜族舞蹈中的鹤动态和飘逸的风格相对应,而舞蹈动作中的鹤臂也很好的说明了道家思想对朝鲜舞蹈的影响

4.上收下放,上短下长的服饰影响

朝鲜族的传统服饰略微繁琐,男子上半身穿着短衣搭着坎肩,下身着灯笼裤而女子穿着短衣和超过腰部的长裙,外出时候常常穿着用斜襟布带打结的长袍。在长裙的上端超出人体腰部,为了避免出现脚被裙摆所拌,在行走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幅度比较大的跨步,加上朝鲜女子需要束胸,呼吸上多呈现深吸气长出气,这就与舞蹈的步伐相一致。

5.歌舞风俗习惯的继承与古代的伎生制度

古代的朝鲜族宫廷为了满足王公贵胄的歌舞享乐需求,宫廷就制定了一个伎生制度,即一种训练和培养女子舞技的制度。这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对规范朝鲜宫廷舞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传统舞蹈的传承与推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古代伎生制度的出现从侧门反映了古代朝鲜人民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对舞蹈都非常的喜爱。许多舞蹈从民间传入宫廷,通过规范最终又从宫廷传播到民间,在不断的规范与创作中渐渐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风格。鲜族舞蹈无论在静止的动作中还是一些方位的变换都受到了古代宫廷制度的影响,例如杖鼓舞与剑舞就是宫廷规范下的一些典型例子。以此同时,朝鲜族自古就有尊敬老者的风俗习惯,不同的鲜族人居住的地区,老人节几乎都会过。朝鲜族人民是以能歌善舞著称的,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即兴而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歌舞活动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多样。例如朝鲜族中有一个出名的村子,马克村就有一种自娱自乐即兴而舞的风俗。这些歌舞形式是现代生活与古代风俗习惯相适宜的产物,是朝鲜族人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6.现当代舞蹈家们的影响

朝鲜族有许多出名的民间舞蹈家,这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形如舞蹈家崔成喜,在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下,创作了许多出名的舞蹈种类,其创作的舞蹈作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同时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将传统的鲜族舞蹈揉入了许多更加开放式的元素,这让鲜族舞蹈更具生命力与鲜活力。同时她还创建了立舞的舞蹈训练体系,她一生为朝鲜族舞蹈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还有一位舞蹈家,崔美善,她创造的长鼓舞不仅具有朝鲜舞本身优美、深情的特征,同时还运用了击鼓道具与熟练的旋转技巧,让舞蹈的生命力在变换多样的鼓点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富有塑造感同时准确的舞蹈造型是其舞蹈的一大突出特点。在飞速旋转的双手击鼓中瞬间的嘎然而止,稳健的舞步造型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观赏都具有无可挑剔的美感。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舞蹈编导李承淑结合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有名的舞台剧,女子独舞垂柳,运用象征比拟的艺术手法将朝鲜族女子勤劳、坚韧、内刚外柔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赋予了柳树以新的艺术概念。该舞蹈作品相比以前无论是创作的手法还是方式上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是我国朝鲜舞蹈工作者开创精神的重要体现。在那个时候,我国朝鲜舞蹈工作者已经具备了独特的舞蹈风格特征,在表现鲜族人民生活与人民内心世界思想感情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同时在舞蹈的动作风格方面也形成了与韩国朝鲜舞蹈相异的特征,这些都是我国广大的朝鲜族舞蹈工作者常年累月的心血结晶,也为未来朝鲜族舞蹈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可能。

7.相对较高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

朝鲜族人民向来就比较重视教育,在二十年代初期新建了许多学校。民间俗语有云,无论生活多艰难也要孩子把书儿来念,这从侧面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朝鲜族人民具备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同时朝鲜族厚重的民族舞蹈文化传统让鲜族儿童从小就接受了舞蹈艺术的熏陶,这也就造就了朝鲜族人民较高的艺术修养。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与水平在朝鲜族舞蹈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渗透,这也是鲜族舞蹈动作含蓄深沉、风格内敛形成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在这样浓烈的艺术氛围之下,朝鲜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促进,在舞蹈的精神面貌上也就更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舞蹈艺人们也为舞蹈的创作于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都是文化底蕴深厚所带来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朝鲜族舞蹈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趋势,延边一些艺校的建立让舞蹈更加规范化与正规化,也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蹈艺人。

结语:新时代下的朝鲜族舞蹈结合了传统的舞蹈形式与现代化生活的元素,具备了更多的艺术形式,这也是鲜族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民间艺术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化让鲜族舞蹈逐渐蜕变着发展着。朝鲜族舞蹈是我国朝鲜族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古代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下的艺术综合体,是朝鲜族人民真实生活的体现,深受人民喜爱。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近年来对舞蹈的学习和体会,意识到对于舞蹈艺术的学习不仅但但是一些教材教程上的内容,更多的还需要向许多舞蹈艺人进行学习,同时要融入到自己对舞蹈的体味。笔者通过本文对鲜族舞蹈进行的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朝鲜族舞蹈的推广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于平主编.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 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

[4] 德铭.中国朝鲜族舞蹈源流及其民族特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朝鲜族舞蹈篇5

关键词:巫舞;扇子舞;图案;开合;呼吸;情感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57-03

一、扇子的涵义与用途

(一)涵义

扇子,古亦称“”(sha厦),有多种涵义,一是扉子,二为屏也,三乃古代仪仗队中障尘蔽日之具,四则是用来煽动气流之具物。

(二)用途

1、实用上:凉快。

2、艺术上:舞蹈:扇子舞;戏曲:帮助表达人物的情感;相声:借由扇子来表达动作(吃饭、看书、写字……等);书法:文人喜欢在扇上题字,称为“题扇”。绍兴有题扇桥,传说王羲之曾在桥上为一老妇题扇。(《晋书・王羲之传》);绘画:此类画作称为扇画。除了以毛笔绘画扇面之外,亦可烙画。

3、其它:棋士在思考时拿着;装饰;军事:战扇、团扇可以号令、占卜。武术中亦有动作借助扇的,例子有陈式太极扇;切腹(扇子腹);行街指引:扇子上绘上地图,可作旅行指引。

二、扇子与舞蹈的联系

首先,先说说扇子舞蹈都有哪些种类。扇子舞在民族民间舞蹈中主要分为少数民族与汉族两大类。汉族扇子舞则主要有山东胶州秧歌、山东海阳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多用绸质折扇。少数民族类的扇子舞也存在于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中,其中使用最多保存及发展最好的则是朝鲜族的扇子舞,多用纸扇、绸扇、纱扇等。

三、朝鲜族舞蹈

(一)概述

朝鲜族是一个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民族,朝鲜族人民素有勤学习、重知识、有礼貌的美德,朝鲜族还是一个农耕生产比较发展的民族。这些民族特色也在朝鲜族的民间舞蹈中反映出来,朝鲜族舞蹈总的风貌是典雅优美,潇洒柔婉与刚劲跌宕兼而有之;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内在的韵律感很强。

(二)朝鲜族舞蹈的呼吸方式与特征

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有各种不同的节奏类型,细腻又具有跳跃感的12/8拍是主要的节拍型之一。人们还把不同节拍形成的节奏型称作“长短”,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长短一词,是朝鲜语中形容乐舞的特有名词,包括有:节奏、节拍、速度、风格等含义。每种“长短”都有特定的鼓点与敲击方法,都有与它相应的特定舞蹈动作。而且舞者呼吸与“长短”相吻合中、与乐手默契交流,随着“长短”流畅地进行,其表演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朝鲜族民间舞蹈富有艺术性,舞姿优美,技艺精湛,深受人们称赞。

四、朝鲜族巫与朝鲜族扇子舞的艺术源流

(一)巫舞

说到巫,朝鲜族可以说是一直信奉巫教,朝鲜族的巫被称之为巫堂。巫还不是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是它植根于先民的原始信仰,已带有宗教的意义。行巫过程中,包含了相当多的舞蹈成分。行巫中的主要神灵有:北斗七星神,上帝神、身之神、南道神、小兵神、驱鬼神等。巫舞,则因巫堂所领之神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随巫堂的情绪变化,也有即兴发挥的部分,但总体来看,巫舞有基本稳定的程序、舞姿和动律。

(二)扇子舞

扇子舞就是巫舞的一种。原始形态讲求祭政统一,巫是最高领导者、是贵族,之所以扇子舞是书生、贵族才能跳的舞蹈,开合扇用来通灵、引起注意。朝鲜族扇子舞是民间巫俗活动的产物,它的起源、形成与巫俗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史料记载:“上元甲子(唐尧时),十二月三日神人降于太白山檀木下,俗为檀君。其长子扶娄贤而多福,故受人们尊信,后日择地设坛,每岁至十月新谷即登,以甑饼酒果致诚祈祷。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巫人(朝鲜语称巫党)。

五、从扇面图案分析它的呼吸与情感特征

(一)扇面

扇面是中国书画装裱形式的一种,圆形的扇面流行于宋元,而明代约永乐后开始流行折扇,据宋人诉述,绫、绢、纸都可以来做折扇是由朝鲜传播而来的。扇面大致可分为带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它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必须成竹在胸。所以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创作者做出恰当地安排。

(二)巫党行巫的扇面――三神扇

“三神”指的是朝鲜族祖先神桓因、桓雄、檀君,三神扇上画有三神像故以此扇象征三神。单从扇子的图案分析它是对祖先的祭奠,可最初用此扇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有一种原始崇拜意蕴在其中。在之后的发展中,巫的能量也随之发展,从最初的与农事有关,后来又演化出了多种内容的祈求:祈求谷神(粮神);祈求产神;家宅守护神;路途平安;三神招魂等。而这些职能赋予他的使命就是与神对话、神灵附体,为人类带来福音。因此这扇面图案也就决定了它的舞蹈动态激烈、发狂,相应它的呼吸状态也应处于一种癫狂、一种不正常的、无序的状态。而情感则处于人神的交叉情感之中。

(三)通过对近年来朝鲜族扇子舞中扇面的图案分析来解释它的呼吸与情感特征

接下来,再分析一下近年来的朝鲜族扇子舞。本文主要选择了解放前后到1954年左右出现的朝鲜族表演性舞蹈――《扇子舞》和青年女子组罗莹表演的朝鲜族剧目《扇骨》作为分析对象。

1、《扇子舞》

《扇子舞》中的折扇,从它的扇面上看,它没有文字、没有数字,扇面也并非纸质,而是用绸布的质地做成,整个扇子的底色依然沿用朝鲜族最喜好的白色(白黄色),它在灯光下给人一种朦胧的透明感。在它的整个扇面上等距离的画了三朵粉红色的大花,整个扇边插满粉红色的短羽毛。而服装也配合使用粉红与白色两种色调,裙子使用与扇子花朵相呼应的粉红色,上衣与头饰则使用扇子的底色白黄色,这样,扇面的颜色表达就被扩大化了。整个舞台的形象始终围绕花朵的各种各样娇态、媚态、风中的摆舞与静态等等,从花蕾到花朵再到盛开在舞蹈中反复出现。

从扇面的图案来看,三朵盛开的大花会给人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感觉,而羽毛象征着富贵、饱满,象征着百姓丰衣足食以及对生活的赞颂与满足感。之所以从扇面的质地、图案、颜色等,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个舞蹈作品的呼吸较其它作品来说相对平和、舒缓,较为匀称,相似于生活中的正常呼吸。而从扇面上反映的情感表达也不尽相同,正同于之前我们说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颂,是他们对现有生活状态满足的表现。之所以它的情感是热情、美好、积极向上的,歌颂美好现状与展望明天的。

2、《扇骨》

《扇骨》这一剧目,单从它的这把扇子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把纸质折扇,扇子的底色为白色,分别画有橘黄色与深蓝色两种颜色,颜色约占扇子总面积的五分之二,重点涂于扇子的其中一半,以半弧型呈现。很直观给我们的感受是它与这一作品的服装在颜色与造型上做了一个很好的搭配与呼应。其实,这只是这一剧目的表面现象,我们再深入其中去看这一这把扇子:

第一个颜色:白色是朝鲜族人民始终崇尚的颜色,我暂且把这个颜色理解为朝鲜族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理念,这些是这个人物形象最本质的、最骨子里的东西,这一剧目中的节奏型与呼吸方式呈现也以最基础的朝鲜舞蹈古格里节奏型为主,始终透出朝鲜民族最深沉、最醇厚的表情方式。

第二个颜色:橘红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它理解为暖暖的、幸福的、有希望的等等之类的积极向上的寓意,可是这里我想把“橘色”理解为“女人味”,一个朝鲜族女人与生俱来的细腻的、柔美的一面,从剧目的第一、二段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一个合扇的过程之稳缓、扇子与身体之间的缩影与外化关系,或形容为扇子的一次动作主导着身体的一点一滴的知觉,同时也带领着演员的呼吸与情感表达

第三个颜色:深蓝色我把它看作是剧目中深层的,女人刚强的、铿锵的一面,师父去世后,要去代替师傅传承朝鲜的唱剧艺术,独当一面,她就得拿出男人的气势与魄力。而在剧目的第三段,“深蓝色”的表现较为突出,呼吸状态与之前相比更为明显、强烈,动作幅度放大,节奏多安排出现紧凑的鼓点,使得剧目在前两段较慢的节奏处理的铺垫下达到高潮,对师傅的怀念与继承师傅遗志的决心与热情达到最高点。

六、从扇子的“开”“合”动态分析它的呼吸与情感特征

(一)巫党行巫时的“开”“合”扇动态

以上分析的巫舞与扇子舞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没有具体把开合扇的过程说清楚,只是提到“舞动扇子,做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动作狂而无序”“庄重、整齐”“用扇子把脸遮住” “将扇子一甩合在一起”,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扇子舞中扇子动作已经很丰富,多为“乱舞、狂舞”,无固定的表现模式与表情语态,而是用扇子与身体的配合舞动、反复的开合扇去与神对话,与神通灵。

(二)近现代扇子舞的“开”“合”扇动态

在近些年的舞蹈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朝鲜族扇子舞的语汇在不断进步与丰富,它们也不再只是局于“巫”“祠堂派扇子舞”留给它们的,而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在不改变它的本质、民族精华的基础上,给予他新的血液与水源。例如:以张晓梅老师创作的《扇骨》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她探索的痕迹与用心,她不仅在作品中让演员从外在肢体的表现力量到内在的骨气、情感都流露出朝鲜族女性血与肉的民族情感,用的是朝鲜族传统唱剧的背景音乐,与此同时在动作的发力、动作连接与扇子的运用上也可看出借鉴于她主教的另一门课程――民间舞基训课。而由此可见这个作品的处理方法是多元的,可它们都在为着突现朝鲜民族舞蹈的风格,塑造朝鲜族女子坚忍不拔的形象服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舞段中的多次并运用不同方式的开扇,不仅为舞蹈形象性格的塑造起到强化作用,也能够更好的把动作重拍、情绪情感的强化。

(三)对近年来扇子舞作品中扇子的“开”“合”动态的分析:

1、与呼吸的关系:

近些年舞台上呈现出的朝鲜族扇子舞剧目,形式多样,体裁各异,无论是北朝鲜风格较强还是韩国气息较重的剧目或组合,都较传统形式又了一定进展,不仅加入了编导个人赋予的情感、形象特征之外,也在传统风格改编与创新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这里我主要对这些鹅剧目中的开合扇与呼吸关系进行分析:

(1)快开扇

剧目中多次涉及到一拍快速的将扇子由合打至开,这里强调速度,开扇时扇子会发出铿锵有力的响声。身体则配合扇子,依据朝鲜舞的呼吸模式,往往在开扇的前一拍会顺应的安排一个沉气作为缓冲。快开扇的气息则作为吸气并摒住呼吸处理。这里的“吸气并摒住呼吸”其实就是吐气缓冲之后的那一拍,可以以亮相或摒住气息来解释。“吸气”就是在顺应呼气吸气的正常呼吸原理,在呼气后的必须形式,却又因下一拍是快速开扇,以至于只完成朝鲜族吸气的第一下“丹田的肌肉后抽”动作,并同时摒住呼吸,使姿态瞬间凝住。

(2)缓缓开扇与缓缓合扇

缓缓的关闭或打开每一个扇骨,要求感受扇子开合的过程。在民族民间舞中,无论说到少数民族还是汉族舞蹈,只要存在道具,我们都不会把他当作身体表演以外的东西,扇子舞也不例外。我们往往把它当作身体的一部分,要完全驾驭并掌握它运行的一丝一毫,它超出了身体的正常长度,却又是情感的延续。而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怎样在它超出身体长度的同时又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能够很好的控制它并用它表情。让每一根扇骨都成为身体表情达意的一部分。

(3)开合(松收)扇

基本上表现为扇子打开:缓缓打开与一拍打开;收扇同上,可提腕快收与缓缓收扇。而开合扇的配合,缓快交叉。而在《扇骨》中的开合扇,则是缓缓开扇,身体配合感受扇子每一个扇骨的一点一点打开,拿扇手大指拨第一扇骨带动其它一点一点打开扇子,待扇子完全打开,手心朝上、以腕发力上提收扇。在这里呼吸配合“吐、吸”,它们的长度根据开收扇的长度变化而变化。

(4)合开(收开)扇

与开合扇一样:收扇可提腕快收与缓缓收扇,开扇分为缓缓打开与一拍打开两种,开合扇之间的配合,缓快交叉,它与开合(松收)扇是截然相反的。

2、与情感特征的关系:

扇子的开合分析它的情感特征暂以快开扇、缓缓开扇、开合(松收)扇、合开(收开)扇这四种开扇方式进行分析:

(1)快开扇

快开扇一般用于作品中的“亮相”,情感的“停顿”或“延续”,多是为开扇后的那一动作、情态服务。一般在一拍内打开扇子,接下来有一到两拍的摒住呼吸,此时的情感处于凝固状,是较为浓厚的一种表情方式,在剧目的细节呈现上分析,它的片刻停顿,起到了情感的强化作用,身体形态、舞蹈状态的强化作用。

(2)缓缓开扇与缓缓合扇

缓缓开扇表现一种温暖、幸福,情感的一股股流出。从它的开扇状态看(1)打开每一个扇骨时,演员的心情与感情全身心的关注在扇子的一举一动上,心也随着扇子的打开而一点一点的放开,身体动作或身体的敞开面也会受到扇子的影响。例扇骨中的缓缓开扇。(2)是扇子的一种象征幸福的寓意,它为了某种舞蹈形象的构成或舞动而设计的缓缓开扇。例如在《扇子舞》中呈现的。

(3)开合(松收)扇

开合扇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忧郁状,情感撒出去又擒住了。我把它理解为松、收扇。把扇子在手指松弛状态下打开,这里情感有宣泄、任其放纵的意思在其中,可是当扇子刚刚完全放出时,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又将其收回,给人一种欲言又止,想宣泄有收回的情感状态。

(4)合开(收开)扇

合开扇则是一种情感扩张性表达的手法,为了扩大情感的涌出,前面用一个合扇进行铺垫。这一合扇动作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开扇,能够尽可能把开扇这一动作放大,把演员的心理情感扩张到最高点,对比的放大效果是更加的大。

七、结论

从朝鲜族扇子舞的整个发展脉络看来,在舞蹈体裁、选用题材,舞蹈结构安排、道具运用等等方面继承了舞蹈风格核心,而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改编与创新。我们不仅能从扇子舞中扇面图案的发展变化看出编导的别出心裁与用心良苦,从扇子“开”“合”的动态语汇也能够看出肢体语言的越发丰富与细致。再从呼吸与情感的表达角度看,扇子的绘图是舞蹈情感与艺术意蕴的缩影,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它也是一种辅助舞蹈角色形成、明确舞蹈情感表现的工具;扇子的“开”“合”动态通过对情感表达的强化也更能够明确舞蹈的主题内容以及编导想要表达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朝鲜族舞蹈篇6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极具朝鲜族民族特色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鹤舞》起源历史悠久,是16世纪传说的产物,高句丽时被人们创编成舞蹈,展现在舞台上,是朝鲜族独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这个舞蹈反映的是大自然中,人、动物、植物、山水之间的共存与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愿。

姜丽华是安图县文化馆四级演员,同时也是《鹤舞》的传承人。她积极参与《鹤舞》资料整理和创编表演工作,熟练掌握《鹤舞》的基本要领,并将舞蹈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传承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多次参加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在万宝镇红旗村培养了一支表演队,常年为游客进行表演,为旅游景点的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便利。在姜丽华眼中,《鹤舞》与其他朝鲜族舞蹈的表演有所不同,动作和舞蹈语汇比较特殊。一方面要模拟仙鹤的动作,另一方面要遵循舞蹈表演的规律,在两者相互融合中求得表演的精美细致,不能以完成基本表演动作为目的,要传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鹤舞》以鸟类原型编入舞蹈表演之中,在众多朝鲜族舞蹈中还是第一个。2007年,《鹤舞》被列为安图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6月被列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安图县唯一一个被评为部级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拔草龙,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最早起源于朝鲜半岛。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流行于安图县的长兴、新屯、石门等地,现在已成为具有表演性质的项目。拔草龙游戏最早就是古代朝鲜族部族之间比拼力量的一种方式,后来拔草龙游戏主要表现部族之间联姻而采取的力量比拼方式来进行。

古人的足迹随着历史已经远去,但拔草龙这种古老的游戏却被代代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的演变,拔草龙游戏已经成为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它来自民间,传承也在民间,以往,很多地方的朝鲜族村民在丰秋之年,两个村屯的农民要进行拔草龙比赛来庆祝。

如今,拔草龙游戏从田间地头,走进了朝鲜族的大型娱乐活动中,表演机会也越来越多。表演拔草龙游戏时,两队人要打着旗从两个方向进入场地,旁边还要有乐队,要边打击乐器边跳舞入场。比赛获胜的草龙会被人们高高举起,人们都围着它跳舞,输的草龙要退出场地。每次表演拔草龙游戏,因为参与活动人数不限,观众也可以参加,最多可以达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与。因此,这个游戏的现场会非常热闹。

柳逸是安图县文化馆外联部主任,安图县《拔草龙游戏》唯一传承人,他对《拔草龙游戏》有着深刻了解和深入研究。多年来,柳老师不断参与此项活动,逐步对这一游戏的表演技巧掌握并熟知。在继承朝鲜族拔草龙游戏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现代游戏表演的特点,使其更加群众化,增强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在草龙道具制作方面,柳老师改进了一些筋骨结构,更加易于运用和保存,外观保留了传统草龙的样式,增加了龙环,表演时更加方便。

除朝鲜族民族特色舞蹈《鹤舞》、拔草龙游戏外,安图县还有汉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代表性技艺松花砚、宫廷派舞蹈的代表作品《牙拍舞》、朝鲜族传统游艺《龙头游戏》等众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全面普查,目前,已挖掘掌握的非遗项目28项,共五大类,其中,已列入非遗名录部级1项,省级7项,州级9项,县级6项,拟列入县级6项。同时,这些非遗项目在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朝鲜族民俗舞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朝鲜族舞蹈篇7

0 引言

我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民族民间舞由来已久,它的发展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是我国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舞蹈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每一动作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与神韵,因此,要想真正的学会民族民间舞,就必须了解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才能使民族民间舞形神具备。所以说,民族民间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也是接受中华民族文化洗礼的时候。

1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民间舞蹈也具有多种样式,并且完整地保存于各个民族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中。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性,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使民族舞蹈语言也各有不同,因此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先进行民族形态的渗透。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在舞蹈教学的过程结合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性对舞蹈肢体语言进行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区别各民族舞,掌握各民族的舞蹈特点,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民族民间舞蹈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它也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重现民族舞蹈的精髓。

例如,我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蒙古舞,起源于蒙古人民群众中,其舞蹈节奏感强、肢体动作热情奔放,具有鲜明的蒙古特色。其中,蒙古舞蹈中女子的动作具有抖肩、翻碗等动作,表现了蒙古女子爽朗、热情的特点;蒙古舞蹈中男子舞姿挺拔、豪迈,展现了蒙古男子的健硕、阳刚,这都表现了蒙古的风土人情和生活背景。因此在蒙古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蒙古舞蹈中的热情奔放,充分地释放自我,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

2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渗透现状

2.1 在教学的过程中民族文化渗透部分缺失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关注舞蹈肢体动作的教授情况,教学较为死板,缺乏沟通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授内容死板、枯燥,影响舞蹈课程的教学效率。并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渗透,致使学生的舞蹈表演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舞蹈表现力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对民族舞蹈背后民族文化背景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舞蹈肢体动作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影响教学效率。

2.2 民族舞蹈教师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不足

在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忽略了此方面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渴求的是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文化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出,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民族文化渗透措施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民族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两者紧密相连。但是从上文中可以发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渗透民族文化,既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弘扬,也抑制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措施,旨在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族文化的双重发展。

3.1 改变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变革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关注舞蹈肢体动作的同时,也要强化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使舞蹈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例如,舞蹈教师在教授朝鲜民族的舞蹈时,应该先讲述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人文风俗,并分析朝鲜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具体含义,通过舞蹈动作的示范,展现朝鲜人们的勤劳、智慧,以及其含蓄、内敛的品质,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储备,又提高了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舞蹈教学课程中设置专门的民族文化培训课程,分解舞蹈动作

首先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融合民族文化的设计,例如在每个舞蹈教学单元中,将与这一舞蹈对应的民族文化课加入其中,为学生制造深入感受民族文化内涵的契机。同时,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还要对舞蹈动作进行深度剖析,因为民族舞蹈中的每个动作都是基于其民族文化而来,例如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等动作都是源于草原马背文化,蒙古族舞蹈中还经常出现模仿马和雄鹰的舞蹈姿态,这些舞蹈动作,都无不体现着蒙古族人民勇敢、豪迈的民族心态,因此我们在跳此类舞蹈时,必须将豪放、潇洒等情感融入于舞蹈中,通过民族情感的融入,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舞蹈的神韵,而非单纯的模仿。朝鲜族民间舞蹈多用自身肢体模仿鹤的形态,在舞蹈中可以感受到朝鲜族典雅、飘逸的气质。

3.3 抓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

上文中已经明确地表明各个民族舞蹈都具有自己的肢体语言,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民族的特点,抓住舞蹈中的典型动作,指出民族舞蹈的风格,进行着重教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各个舞蹈的掌控力。例如,在进行傣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相对舞蹈的整体内容进行浏览,总结该民族舞蹈的特色以及典型动作,加重学生对这类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提升整个舞蹈的表现力。例如,傣族舞中的“三到弯”是最具典型的代表动作,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对整个傣族舞蹈的掌控力。

朝鲜族舞蹈篇8

关键词:呼吸;民间舞蹈;应用策略

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文化难以利用文字表达,随着表演者艺术境界的提升,舞蹈的动作与姿态都会形成优美的对比,在此过程中,气息运用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民间舞蹈演员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

一、自燃呼吸与舞蹈呼吸的区别

自然呼吸与民间舞蹈呼吸有着较大的区别,从广义上讲,呼吸时人体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人类通过呼吸对身体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被称为自然呼吸,其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以及内呼吸三种,不仅可以体现出人类的呼吸频率,还能将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人类在冲动情绪下受到中枢神经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呼吸,在激动的时候呼吸会加快,心平气和的时候,呼吸是较为平稳的,因此,自然呼吸是受情绪作用的。从狭义上讲,民间舞蹈呼吸是一种艺术形式,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呼吸进行控制与把握,保证能够从生理上支配呼吸,进而提高呼吸的旋律性,达到呼吸与音乐韵律协调的目的。因此,自然呼吸与民间舞蹈呼吸之间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自然呼吸是人类生命的象征,而民间舞蹈呼吸是舞蹈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赋予舞蹈生命力。

二、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中,气息的运用是较为重要的,其可以表现出舞蹈中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气息文化,同时,中国各个民间舞蹈都有着一定的范畴性质,主要因为受到气候、社会环境与民间风俗的影响,民间舞蹈的特征各不相同,正确合理的气息运用,可以有效表达出民间舞蹈的风格,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将艺术的内涵与情感完美体现。民间舞蹈中的呼吸一般都是由吸气、提起、屏气与呼气组成的,呼气的目的是做好舞蹈准备工作,提气的目的是提高舞蹈演员的重心,屏气的目的是帮助舞蹈演员收紧躯体,吸气是为了能够使舞蹈演员放松身心,在此类背景之下,民间舞蹈演员只有良好的运用呼吸,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舞蹈效率,增强躯体的协调能力,达到良好的舞蹈修养,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三、各个民间舞蹈中呼吸应用特点

在研究民间舞蹈中呼吸应用情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中国各个民间舞蹈中,呼吸应用特点都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族民间舞蹈呼吸应用特点。在汉族民间舞蹈呼吸应用期间,其具有快速吸气、停止呼吸与慢速吐气的特点,例如:在汉族东北地区秧歌舞蹈中,其踏步训练较多,收腿与踢出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用力的过程,这就需要舞蹈演员能够快速呼气,并且在落脚的时候,呼吸骤然停顿,在舞蹈演员快速转移重心期间,需要缓慢的将气体呼出。同时,舞蹈演员会在绕花的时候,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弧线,这就需要舞蹈演员能够在瞬间停顿呼吸,保证能够达到良好的肢体配合效果,形成秧歌舞蹈风格[2]。

第二,藏族民间舞蹈呼吸特点。藏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以缓慢吸气与缓慢呼气为主,主要因为藏族人民长期居住在高原牧区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呼吸具有压抑感,使得民间舞蹈中形成慢速呼吸的特点。例如:在旋子舞蹈中,音乐的曲调悠扬动听,舞蹈姿势优美缓慢,并且呼吸具有延绵不断的特征,需要对连贯性进行控制,进而形成良好的舞蹈体系[3]。

第三,蒙族民间舞蹈呼吸应用特点。蒙族民间舞蹈的呼吸以快速吸气慢速呼气为主,主要因为蒙族人们身体健壮,其呼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通过下沉的调节,才能保证呼吸效率,在舞蹈活动中,其呼吸的应用与气质训练相互结合,在流畅呼吸线条中,能够体现出动作的结构体系。

第四,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呼吸特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呼吸以屏气、快速吸气、快速吸气为主,讲究的是短、粗呼吸体系,主要因为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多属于螺旋形,例如:在维吾尔族民间舞步中的三步一抬动作中,要在舞蹈中利用屏气、快速呼吸形成优美的舞姿。

第五,朝鲜族民间舞蹈特点。朝鲜族的民间舞蹈特点以快速呼气、屏气、慢速吸气为主,主要因为朝鲜族的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连续性,例如:古格里朝鲜族民间舞蹈,在节奏与鼓点上要求舞蹈演员呼吸的配合,能够全面体现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进而形成良好的舞蹈体系。

四、结语

民间舞蹈中呼吸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各个民族民间舞蹈呼吸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舞蹈呼吸应用特点与当地气候环境、人们的身体体态息息相关,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研究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闫雪洁.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9):125-125.

朝鲜族舞蹈篇9

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表现艺术,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古至今,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次的重大活动,都是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的,舞蹈可以将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充分的表达出来,从文化的视觉上来看,舞蹈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外观的表现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烙印,许多“天生”的体态,其实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对于体态的理解不同,造成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和种类,从社会语言学来说,舞蹈的表现形式在于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者“体态符号”的角色。不同舞蹈表现形式和不同的体态,都是由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每一个民族形成的“动力定性”成为了区别其他民族的鲜明旗帜,比如说,朝鲜族的体态是身体略微收合,自然下垂,含胸垂肩,这种比较儒雅的舞蹈,显然是受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朝鲜族的性格比较温和、内向,但是因为多年来的战乱和压迫,使得朝鲜族人具有极强的反压迫和斗争精神,所以,对于朝鲜族人的体态来说,更多能体现出的是外在的温和、收敛,而内在具有很坚韧顽强的性格,这也就正是朝鲜人民的性格的真实写照。东北秧歌体态是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动作收回时,基本动作扎实快速,是膝关节的规律性顿挫和舞蹈表演时的节奏一一对应,形成了传统的东北秧歌体态动律。其实,这种刚强不屈,豪放不羁的体态与东北人民的性格十分吻合,所以,这种舞蹈体态也体现出了东北人民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社会文化。蒙古族的体态是女子后点为步,男子前点为步,身体向前倾斜,颈部略后倾,动作造型都十分简单却典型。这种粗犷的蒙古体态与蒙古人民生活的草原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蒙古人豪爽粗犷的性格,造成蒙古族的体态十分豪迈,当然,这种豪迈的体态与蒙古族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因为长期生活早人烟稀少的蒙古草原,在辽阔的大草原的上,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豪放不羁。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习惯了头部向后的倾斜的姿势,只有这样,人的视野开阔,使自己更加符合这种天高地远的视觉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将男子的豪放不羁和憨厚表现出来,才可以将女子的圆润温柔协调统一的展现出来。所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仅仅只是交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将自己做的动作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当地的生活习惯,是同学更加理解体态的重要性,只有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和性格特点融合在舞蹈教学中,才能使同学身临其境,能够将动作把握住要点,将一个“死动作”做活,才能更好的理解体态动律的深层含义。

二、舞蹈表演中的传情艺术思考

舞蹈的表演主要就是通过动作的展示来表现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反映出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的表演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通过编曲,编词,服装等很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能力才能实现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各方面的配合都需要表演者进行调整和筛选,最终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一个优美可视的舞台形象。所以,舞蹈的表演性就逐渐成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舞蹈最早起源于人类的诞生,与人类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沉淀,更是人类对于一些事物的情感宣泄,人们将对于生活的经验和对于生命的感觉都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舞蹈表演的本质就是要抓住人的思想最为集中、凝练和动人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从改变后的动作中,提炼出一个舞蹈表演者,通过他来抒发人们内心世界的激动和不安。所以,情感的表达对于舞蹈表演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性之一。

三、结束语

朝鲜族舞蹈篇10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6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7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下面来谈谈民族舞的作品赏析。

汉族民间舞蹈就拿《红绸舞》来说,此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作品以民间传统舞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翻身作主的喜庆心情,体现了工农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时代精神。编导在民间秧歌的基础上,注入弹跳的律动,加强动作的热烈欢快的情绪;道具红绸大小8字、横波、立波、肩圈、大车轮的展开,形成了丰富生动、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蹦子、射雁、翻身、倒踢紫金冠等传统戏曲语汇的纳入,更增强了整个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构思的特点:(1)主次分明,领舞无论在长绸动作难度或空间上都占有突出的地位;(2)热闹而有序,台前、中、后方各成一体,看似杂沓纷乱,却又秩序井然;(3)画面设计别致。

《红绸舞》的服装道具,亦见匠心。作为主要道具的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将编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服装方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舞蹈在色调上鲜明开朗,富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