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计准则十篇

时间:2023-03-26 02:00:57

新审计准则

新审计准则篇1

一、会计重心后移

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与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了突破了实现原则,部分未实现的收益也可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一大突破。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是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全面收益取代传统收益、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对资产、负债的确定性及可计量性要求降低、相关资产及负债确认时点提前,资产确认范围也大大增加,尤其是无形资产口径将大大放宽,这样导致会计确认及计量不确定性增强,会计确认与计量操纵空间加大,因为这种会计模式是传统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会计模式基于成本及交易,而未来会计模式基于价值及未来,会计确认及计量更多基于主观估计而不是客观单据,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会计后续确认与计量重要性甚至超过初次确认与计量,而为了保证会计后续确认与计量的可靠性,更为了充分披露报告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会计表达与披露重要性大大增加,财务报告越来越厚,会计以充分披露应对会计弹性。

会计信息是一种产品,只有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在提供决策有用信息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理念的冲突,一种是价值观,认为会计应提供公允价值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更有相关性;另外一种是成本观,认为会计就应该提供历史成本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更有可靠性从而才有相关性,不可靠的信息只会带来误导。

当前,会计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IT行业对会计的冲击是深远的,它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作业流程;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价值信息取得越来越容易,这种背景下,公允价值越来越受到准则制订者的宠爱。但是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及反对也从来没有信息过,尤其是公允价值负面效应-----更容易操纵导致财务丑闻频繁发生时,监管当局对公允价值运用效果又产生了怀疑。

萨班斯法案是财务丑闻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反财务舞弊。如果会计准则目标是反财务舞弊,则公允价值显然不是理想的的改革路径,公允价值不只是计量问题,它导致会计由稳健走向中性,甚至走向激进。财务舞弊最可能发生在激进的会计政策中,如果会计准则改革是遏制财务丑闻,则选择激进会计政策显然是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的。但是有意思的,美国会计准则改进方向显然与萨班斯法案精神是背离的,它一方面在检讨自己会计准则容易引起操纵,另一方面又在加剧会计准则的可操纵性。为了防范这种操纵性,准则制订者已将会计准则制订重点从确认及计量转向披露上。

二、审计重心前移

在会计计量结果不确定性程度放大背景下,审计师最重要工作是对会计计量的不确认定性进行审计评估,发现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力,这种评估更多是对会计计量所采用的假设、模型及参数评估,它需要审计师了解客户所处的行业及业务,对客户业务未来发展有个合理的预计,从而对报告主体的公允价值财务数据合理性作出正确的评估主,而传统审计模式主要使命是以历史成本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交易价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行价值。传统审计审查重点是交易过程及交易价格是否真实,未来审计重点是交易结果及价值变动情况。审计师不再只是翻翻报表和帐簿,他们需要深入解读企业经营与战略。现代审计不再只关注财务数据,而是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宏观经济及行业)和内部环境上,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公司内控情况,从重大借报风险评估入手,找出审计的高风险领域,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得出审计结论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5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编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现代审计方法教材《审计:鉴证与风险》的佛罗里达大学会计学院审计学教授罗伯特·奈切尔(W. Robert Knechel)在题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与障碍”的演讲中举例说明了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1]:

Rubbermaid曾是美国全球领先的塑料制品生产商,产品包括储藏罐和垃圾箱等。在90年代中期,该公司连续数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且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

对Rubbermaid进行战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对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因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原料是树脂,而树脂是通过原油炼制的。但Rubbermaid没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风险的措施——既没有集中采购,也没有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而实际上,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树脂消费商之一,以其采购规模,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很优惠的价格。但该公司没有利用集中采购所能赋予它的定价能力,而是在全球12个地方分别采购。当原油价格上涨时,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该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与最大客户沃尔玛的关系。沃尔玛拒绝接受价格上涨,并把Rubbermaid的产品放在靠里的货架上,而将Rubbermaid的低价竞争对手Sterlite的产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货架上。

该公司另一个战略方面的问题是制定的增长目标太高——试图维持14%的年增长率。实现目标的困难给管理层形成巨大压力,而这一点对于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它在欧洲的扩张也遭遇挫折。

基于这些情况,审计师可作出合理的财务业绩预期:销售增长放缓、销售毛利收窄、利润降低、研发费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形,如这一年的销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审计师就要打个问号。同时,审计师可能估计它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以达到业绩目标,这就需要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看它有没有改变产品配方来压缩成本;如果它产量过大而销售又不利,它的库存应该会增加;还有资本结构方面,它在欧洲投资失败,这些资本是否作为坏帐冲销掉;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评估,审计师可以判断出该公司风险较高的领域。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现代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重点,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方式那样,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审计平台的扩大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实施经营风险审计会遇到职业能力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数据库、信息化建设和人员结构是否具备了执行能力;对审计师来说,是否具备进行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考核分析等的能力。审计师的知识重心将从目前的会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要求审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不能今天做银行、明天做商业,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

同时,在现代审计框架下,审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风险评估取代审计测试成为经营风险审计的工作重心;审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分析非财务数据;对于风险不同的企业采用个性化审计程序,这意味着,审计师的工作将不再是单纯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而会因审计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

新审计准则篇2

2010年11月,中国财政部了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宣布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对38项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不仅具有结构清晰、风险导向和重视审计有效性等特点,其适用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对于海外分支机构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以便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持续趋同。这也对广大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新审计准则变化的细节和难点,2010年12月28日,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北京代表处邀请相关专家和ACCA资深会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准则之“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陈龙伟女士介绍,现行的审计准则是2006年的。最近几年,我们也对审计环境进行了不断的跟踪和研究,修订现行审计准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形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为了适应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趋同的需要;第三,为了适应新兴的审计实务的需要。

新审计准则体系主要有六个比较大的亮点:

1 在执行过程中,将会有效提高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

2 全面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3 可以有效增强注册会计师识别和应对舞弊风险的能力。

4 整套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广。

5 加强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有效沟通。

6 这套审计准则增强了对小型企业审计的相关性。

对此,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寿元表示:“我个人认为新准则对我们事务所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因为这套准则体现的是原则导向和风险导向,它整个理念体系是在引导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控制审计风险。另外,在原则导向的时候,它强调了这个原则导向或者目标导向,它可以采取一些更量身订制的审计程序和措施。所以我感觉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措施,提高效率和效果。所以我认为对我们的影响是正面的。”

毕马威执业技术合伙人杨听对于新准则的“新”也给出了评价:“首先,我们会基于国际准则基础而全面趋同,而且也认可有限地加入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部分要求。比如前后任沟通,这个是国际上没有的,我们是参考了中国的环境,才会有这个前后任沟通的准则。还有验资的准则,这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事项,比如验资准则,国际委员会也高度认可财政部和中注协领导的项目跟修订的成果,认为是给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给世界树立了典范。”

给企业的建议

与现行审计准则相比,新准则新增了一个项目:通报内控缺陷项。这正是目前企业高度关注的内部控制审计话题。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的要求,自2011年1月1日,内控审计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试行。2012年扩大到所有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创业板跟中小板择机施行。

对此,陈龙伟表示,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我们提倡企业要提早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1 在选定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我们提倡企业整合审计的理念,内部控制审计跟财务报表审计协同进行,这样对企业和事务所都是有好处的。

2 提早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咨询,对内部控制缺陷及早做一些整改措施。比如很多企业可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集团,可能自己没有能力编合并报表,一般现在审计的时候都是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的;即使是自己编的,报表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错报,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做很多审计调整。可能大家现在都不太当回事,因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如果内控审计真正实行起来,这两项都属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范围。在内部控制审计真正实行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因为有错报就说明内部有缺陷,只要发现一个内部缺陷,我们就出不了“干净”的内部审计报告,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利的事情。

走做大做强之路

美诺食品集团财务总监ACCA资深会员潘钰在其职业经历中,持续而频繁地与审计人员打交道,他的应对之道是:以不变应万变。

他强调,会计的存在并非是以审计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审计的存在是以会计的存在为前提的,有会计才有审计。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注重的是企业的会计准则,而不是企业的审计准则。因此,从会计的制度上要做好内控,做好你该做的事情,这是最起码的。企业研究自己的风险、控制,要从会计角度去看待,而非从审计的角度。

同时,他重点强调,虽说企业的管理中,会计不是因审计而存在,可是审计有时候会促进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甚至企业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想把你的工作做好,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一定要在审计面前不卑不亢,或者说你的风险控制水平要高于审计、高于审计师,你才有可能做得好,否则你会跟在审计师的后面,很辛苦,而且可能还做不好。”潘钰表示。

他说:“坦白地讲,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主要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外族入侵的时候,他处于劣势,唯一的优势是他对自己的家园比入侵的外族人更了解,最终获胜。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也是这样,对企业最了解的人是你,而不是审计师,你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他们是你的老师。也就是说,企业该怎么做,有哪些弱势环节,你应该更清楚。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不要因为新审计准则的推行而紧张。”

中国的审计准则在向国际化发展,也在不断完善更新,这是好的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要真正走出国门、立足国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审计准则篇3

【关键词】 审计收费; 新审计准则; 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审计收费一直是审计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实务界,审计收费研究有助于理解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从而为制定市场发展策略提供指导。对于政府监管者,审计收费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审计市场特性的理解,洞察审计市场主体的策略性行为,从而为制定科学的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新审计准则开始生效。从理论上看,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增加了审计程序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的增加,相应地应提高审计收费。但实际上,审计收费是否得以相应的提高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

二、理论分析: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审计收费由审计成本与利润组成。审计成本又由审计生产成本和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失组成。审计生产成本是指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审计的外勤成本和内部整理复核实施成本。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失,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发生的诉讼损失。

(一)新审计准则审计程序的变化

新审计准则的立足点在于要求注册会计师从更高层次上把握重大错报风险,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变化(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Www.133229.Com与旧审计准则相比,新审计准则在审计程序方面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为了实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目的所实施的审计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注册会计师应针对重大的各项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二)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审计成本的影响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实施新审计准则会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主要原因如下:

1.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增加了事务所审计工作的直接成本

新准则要求审计的起点由原准则的了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前移和扩大到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不仅要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对企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大环境、企业战略进行分析评价。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到分析评估,再到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风险量化,都要花费审计人员相当的时间,增加了审计项目的直接成本。

2.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引起管理成本的增加

作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审计模式,新审计准则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判断能力以及管理、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实施新审计准则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会导致人力成本增加,也会相应地增加审计的总成本。所以从理论上讲,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的增加而理应带来审计收费的提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现行的审计收费标准是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指导价(最低价),以资产总额作为收费的依据。以深圳地区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收费标准为例: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最低收费额4 000元;资产总额101-500万元的最低收费额6 000元;资产总额501-1000万元的最低收费额8 000元;资产总额1 001-3 000万元的最低收费额10 000元;资产总额3001-5000万元的最低收费额20 000元;资产总额5 001-7 000万元的最低收费额30 000元。

为了分析2005年-2006年审计收费有无增长,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步:根据2005年的审计费用和2005年的资产总额推导出审计费用和资产总额关系的回归方程。

第二步:利用上述回归方程和2006年的资产总额计算出2006年的预计审计收费。

第三步:将2006年预计的审计收费与实际的审计收费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则证明审计费用并无增加)。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构成

本文研究所需的样本全部取自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和2006年年报。在选取样本时,本文剔除了2005或2006年未公布年度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剔除了所公布的审计费用中含上年度审计费用、含验资等特殊服务费用和差旅费补助另算的上市公司和境内境外审计费用没有分开的上市公司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具有特殊性的银行类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计量单位为万元。最后得到了有效样本101个,现采用spss统计包软件对两个年度的审计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三)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2005年的审计收费和资产总额进行分析,用曲线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根据点的分布,得到三次方曲线与数据的拟合较好(见图1):

其中,x为资产总额;f为审计收费

从表2可以看出,本文的审计收费方程整体上还是高度显著的(f=170.84,p=0.000),其解释能力也较强,样本测定系数r2为0.841。

将各上市公司2006年的资产总额代入上面的方程式,计算出2006年各公司的预计审计收费,与2006年的实际收费比较,其描述性统计如表3。

对2006年的预计审计收费与实际审计收费进行显著性检验,其结果如表4。

由此可见,t=-1.242,p>0.05,差异不显著,即2006年的预计审计收费与实际审计收费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对2006年年报的审计并未由于新审计准则的实施而相应地提高审计收费。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表明,新审计准则实施后审计收费并未提高,这与理论上的分析不符。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实务中新审计准则并未严格执行

相当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的执业中根本没有遵循新执业准则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没有执行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仍然按照老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即使有部分注册会计师执行了新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但其大多数仅是套用了或多或少的几张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底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没有真正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程序,所实施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与其后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毫无关联,不具有利用风险评估来导向审计的作用,仅是为了表示其执行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走形式而已。其一,新审计准则本身执行难度大。新审计准则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时,有一个原则即为了保持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不敢随便改变国际准则的意思,有相当一部分准则条款进行直译,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且新准则及其指南过于理论和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中注协至今仍未能出台新准则的工作底稿指南,使得注册会计师缺少具有指导性、可操纵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类教材,从而不知究竟应如何规范操作。其二,条件不成熟。我国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是仓促上阵。实际上,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具备执行新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前提和条件,如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管理现状及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特别是中小企业)等。

(二)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中提高收费是不可行的

尽管审计项目的契约是自由的,但事实上客户拥有对会计师事务所聘用、续聘、决定审计费用水平的控制权,由于我国会计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供大于求,会计师事务所数目众多但是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拉生意或者保住生意而不能提高审计收费,有的甚至降低收费。

【参考文献】

[1] 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财经研究,2006,(3):44-55.

[2] 李爽,吴溪. 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新审计准则篇4

    审计模式是一定审计环境下并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准则、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机构设置等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执行者对审计活动本质的逐步加深,依次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这三种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又称内控导向审计。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基于这样的前提,产生了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重点明确,把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抽样质量。可以说,制度导向审计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要跳出账簿,跳出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着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二、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的区别

    (一)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二)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建立在“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之上的,使得传统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使得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进行审计工作。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把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上,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密切关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对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还必须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审计起点不同

    在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在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这种新模式的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这将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主要针对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内部控制要素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五)风险评估方式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三、新旧审计体系审计模式比较分析的启示

    (一)依据增值服务合理提高审计收费

    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关注风险,而且对旧的审计模式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依照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成本,但在目前国内各事务所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直接提高审计收费又不可行。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可以是,在审计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调整审计程序,让客户感到他们获得了审计以外的很多增值服务。此举,不仅有助于新审计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准。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根据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信息系统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风险分析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采用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从而了解、分析客户风险管理过程以及客户控制风险的手段、方法。

    (三)完善法律环境及监管手段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当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达到可接受的低水平,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签发审计报告了。这在法律风险较低时很容易产生审计师的道德风险问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性取决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是否成熟,一个成熟的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环境不仅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合法执业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所以,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的改善入手,可以为审计的公正性提供有效地保障。

    (四)使用并完善辅助审计的软件

    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分析性复核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

新审计准则篇5

关键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审计风险

一、会计准则的变化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我国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8个,在2014年3个企业会计准则,所以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共41个。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比较突出的就是有些资产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计量是有选择的,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很大;使用了新概念,出现了资产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概念;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新的规定,与国际准则趋同,一是明确规定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二是改变现行准则将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规定,而是将企业的研发项目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分别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关于存货,现行准则对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审计必然会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的工作主要是审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在制作过程中都是遵循会计准则进行制作的,所以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影响到审计工作。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失实更加明显,实质性测试更加困难,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会防止会计人员出现造假的现象,另一方面会审计人员必须要学习会计准则,根据新的会计准制定策略,防止会计在工作过程中造假,但是审计准则的学习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审计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既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加快我国审计行业国际化的脚步

新的会计准则在制定时遵守了国际通用规则,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同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很多与国际相接轨的理念,这样的改变可以促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向国际化靠拢,在商业方面,也必定会减少很多的差异性,这样也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的实用和有效,同时可以促进审计国际化的脚步,促进审计同世界接轨。

2、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的会计规定,就说明做这项处理的资产在经过计提减值之后,只能等待进行资产处置时进行处理,避免了部分审计单位利用大额计提与回冲,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利润的调节的不正当行为,从而降低了审计的难度和审计风险。同时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合并会计报表应当将全部子公司的纳入合并财务报表中,这就意味着在旧的会计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随意性会降低,改变一些企业只将有利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行为,可以防止人为地调节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的现象,使得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更加的可靠、真实,同时也是降低了审计的风险,未审计带来有利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带来的挑战

1、公允价值的引入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计量更加科学,但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资产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计量是有选择的,我们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只有在能确定取得的时候,才能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易的过程中,新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计量,所以在交易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具有商业性质,只有确定了是否具有商业性质,才能确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同时确认损益的状态同采用的计量方式还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新会计准则给计量人员带来的那题就是计量人员要采用正确的计量方式,否则审计工作就会出现风险。

2、新概念的应用

资产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概念的出现,使得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较就会计准则又丰富了很多。但是这些新概念的引入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又是一项挑战。我们单拿出金融资产进行说明,金融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很重要,并且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审计人员如果想对这些资产进行审计,就需要精通各类金融资产和账务处理,并且审计人员要学会如何鉴别一个企业的资产组及如何进行减值测试。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眼球和更多的风险,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更加要求审计人员在某些审计项目上先评估某些计量方法的真实性、合理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的会计账目的时候,一旦没有发现隐藏在会计账目中的造价成分,就会出现会检查风险,同时给企业的资金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损失。新准则中的非货币换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一变化就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做了调整,但是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一变化不仅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还将企业的控制风险转嫁在审计人员的身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面对挑战,审计人员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面对新的会计准则对审计人员带来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应对。首先审计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通过参加培训会或者讲座等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网上的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关注会计弹性空间较大的方面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给了企业更多地空隙以便于他们操纵企业的利润,所以审计人员应当多关注会计弹性空间较大的方面,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应当值得审计人员注意的地方主要与两个。第一,关注企业中应用新的会计核算方式的项目,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有利于他们对利润进行认为的调节,所以值得审计人员关注;第二,关注企业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会计科目。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观性,所以对于应用公允价值的会计科目很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

(三)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作假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中加入了公允价值,将旧的准则中的历史成本去掉了,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来说,更能反映时间性效益。对于新准则中出现的公允价值,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合理的眼光看待。为了反映公允性、符合市场行情,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评估机构提供的数据评判公允价值在评判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观上的偏差。

审计人员在对价值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注意企业是否参考了资产近期的涨跌情况,考虑到这个因素之后再对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价。

(四)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遵循从整体出发,推定局部是否合理的原则。在旧的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是从局部出发,推定整体的合理性,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这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原则,所以要对其进行改正。在审计中,审计人员要遵循“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模型,改变旧的“无错推定”的审计模式,改为“有错推定”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警惕,防止放过任何一个漏洞。在审计工作的开始,审计人员就应当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方针进行综合的评定,寻找企业有可能作弊的地方,特变留心企业的公允价值的使用,通过审计的方式将可能造假的地方逐一排除,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四、总结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审计带来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为审计带来了挑战,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引进了公允价值,更加向国际准则趋同,使得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为了避免会计准则给我们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关注弹性空间比较大的方面,减少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安全性。(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思涵.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与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

新审计准则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审计;估计;偏见和失误;判断

自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尤其是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fair value measurements,简称fvms,下同)以来,不仅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且财政部会计司对上市公司2007年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分析也证实:存在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等问题。如对于同一交易事项,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议价格确定公允价值,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所有这些最终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增大。在此市场氛围下,那些不了解公允价值实质的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依然沿袭仅看每股盈余的传统思维,并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损失惨重,最终将影响新准则的实施效果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同年6月15日,最高法院公布实施的最新民事赔偿规定为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损失获取合理赔偿提供了现实的法律保障。作为投资者权益保障第一道防线的注册会计师,如何规避剧增的审计风险,令公允价值审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尽管国外审计师对fvms的确认、核实等实务工作已达三十年,但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却极度匮乏。相反,大量的研究却集中于对资本市场相关变量的影响上。不过,研究者正逐步认识到公允价值审计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公允价值准则实施的时间还很短,公允价值审计实务还处于摸索阶段,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对国外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介绍、对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借鉴意义和国内外审计准则异同的比较;二是对公允价值审计的概念、内容和一般策略的阐述。显然,仅仅停留在基本知识的介绍、讨论,远不能满足我国审计实践和理论的需要,审计行业如何应对复杂的公允价值审计的实务和理论问题,时不我待,以往的研究还都没有探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偏见。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给出公允价值审计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并给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供相应对策,也为政策制订者和未来公允价值审计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一、公允价值审计的概念及相关规定

公允价值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fvms)的资产、负债及价值评估模型中的变量或信息进行评价,并检查客户的fvms和披露是否与规定的标准一致。具体而言,公允价值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在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过程。其对象是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有关项目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情况,其目的是通过降低计量者的偏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2003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之审计准则委员会

(asb)的审计准则公告《审计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第101号,对fvms及披露给出了一般的审计方法。该准则仅给出了适用于所有fvms的框架,如管理者必须报告其是如何进行fvms的、财务报告怎样产生的,其选择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并确保财务报告及披露与gaap的规定相一致,但对公允价值审计具体的资产、负债或股票项目未提供实际的操作指南。虽然fasb于2006年公布实施了fvms准则,要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披露能使使用者自己估计出财务报告中管理者已确认价值的大小,但是,却没有对fvms审计提供相应的程序性指导。

虽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规定了fvms的确定原则、计量方法,但由于实务情况较为复杂,特别是估值技术的应用,如如何选择假设、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等,没有提供详细指南。新审计准则第1322号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报表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做出评估,但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准则没有国外详细。从2008年开始,新准则的实施已经扩大了范围。我国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深入了解并正确评价fvms就显得格外重要,其特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也给其审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给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注册会计师如何进行公允价值审计

国内外以往对fvms审计直接进行检验的研究很少,其中最困难的三个问题是:第一,对fvms内部控制的评估;第二,确认和评价那些高风险的fvms;第三,来自激励性推理和过度自信的审计偏见。

(一)评估fvms中的内部控制

fvms审计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估客户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进而决定对其依赖程度。一方面,fvms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程序必然与其他的交易控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相同点,即都属于传统的交易控制,很难有效估计。因而注册会计师必须确信其关键控制程序,特别是与责任分离原则相关的控制程序适当。fvms及其运用不断完善的趋势也给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必须跟上新的评估程序的步伐。所以,在许多传统的控制程序稳定后, fvms相关的控制程序却需要投入大量的审计工作,如了解和评估等。

fvms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是其主要依赖于不同的机制设计而不是更多的传统控制系统,具体体现在:第一,由于采用成本法或fvms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假定和资产未来的用途,因而对其控制更加困难;第二,建立fvms控制机制还可能受到种种偏见的影响(与传统交易过程中运用更多单一程序的控制系统相反),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更多了解和检验fvms控制的具体形成过程。如管理者要通过对未来股价波动的估计来对职工股票期权定价,并建立和保持对该过程的控制。随着fvms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复杂,期望涌现出更多的价值评估保险专家来确定其中的关键控制环节,从而为评价fvms过程的控制效果提供更多借鉴。

(二)确认和评估高风险的fvms

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允价值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估之后,必须考虑其结果赖以成立的重要假定。虽然管理者对fvms中使用的假定已做了明确说明,但其在检查重要假定、fvms模型和重要数据时,还必须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其在审计职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时,必须考虑管理者对期权的期望值、期望股价波动、期望股利、期望无风险利率等的估计、错误运用或偏见。不同的人,即使是专家在对未来事件和条件进行估计时,对同一信息也可能会赋予不同的权重。如果其独立估计的结果与管理者的估计并无显著差异,那么就会认可后者输入的信息。否则,如果二者显著不同,那么就应当提高专业怀疑程度。长期而言,注册会计师一旦掌握了fvms审计的专业技能,以及不同客户fvms的普遍规律,将会做出较好的独立估计。

在fvms日益普及的趋势下,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挑战是必须认识到聘请价值评估专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专家的知识。然而,现实中大多注册会计师不仅不聘请计算机保险专家作顾问,且对其自身估计erp系统风险的能力表现出过度自信,也许是因为不能把握请求专家帮助的时机吧。因此,不仅需要检验注册会计师在评估管理者的假定或评价模型时聘用价值评估专家的必要性,还要检验如何使用专家的评估结果。

(三)激励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当以往的观点或偏好影响人的决策时,就产生了激励性推理偏见,其途径主要是信息搜索(证实性偏见)、评估和赋予权重。在fvms的产生过程及其审计中,个人很少挑剔其偏爱的证据。事实上,注册会计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审计标准本身。如果仅仅按照审计标准的字面意思进行审计,就可能产生证实性偏见。因为其不能只寻找支持其观点的证据,而不寻找那些反对其观点的证据。

以往的研究都表明:1.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证实

性偏见和激励性推理偏见,并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法;2.要求注册会计师寻找并验证那些与管理者的观点相左的证据以及可能导致最终反对后者的观点。随着技术在审计中特别是在fvms审计中应用的逐渐深入,注册会计师在fvms审计过程中更应关注管理者在公允价值估计过程中使用的假定和输入的信息,因为这些假定和信息可能支持或反对其观点,尤其是在检验假定的合理性时,除了寻找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外,还要寻找支持其他假定的证据,从而有助于防止其过早地接受后者的观点。

(四)过度自信

国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在fvms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还应避免自身出现过度自信偏见。当决策中充斥着大量信息,尤其是在审计fvms中往往会遇到大量支持或反对管理者观点的证据时,无论这些信息是否能提高实际决策的准确性,注册会计师往往都会更加自信,因此,必须避免陷入过度自信的泥潭。另外,源自过多信息的过度自信并非注册会计师唯一需要关注的焦点。与it专家审计相比,注册会计师往往高估自身评价客户erp系统风险的能力,在fvms审计中,其结果是不聘请专家,这种过度自信会显著影响审计效果。

三、结论及对策

在当前国内外要求企业广泛接受和采用fvms 的大趋势下,公允价值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实务的工作重心和审计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给审计标准的制定者和注册会计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一定的决策战略对管理者fvms的恰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做出准确判断,并重点关注其中的高风险领域,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一)避免自身的种种偏见,采取措施努力具备fvms审计必需的专业技能,确保管理者的估计保持在适当范围内

(二)教育部门应考虑是否,以及如何把价值评估知识引入大学的会计课程

(三)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和接受培训的方式获

得相关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还可以从客户那里收集和分析公允价值方面的信息,建立和评估fvms的定量模型,减少或消除许多常见的预测误差

(四)聘用该方面的专家和重塑审计团队

即使注册会计师正逐步拥有基本的评估知识,但是有效评估管理者的fvms系统却需要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复杂的、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更是日新月异,其要求不断建立新的价值评估模型,这种演进阻碍了“艺术性”技术(即素养和技能)的获取乃至在审计中的运用。

另外,由于我国的制度背景、法律环境以及相关配套机制与国外还有差距,如对于价值评估方面的专家还很稀缺,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观判断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进行公允价值审计中,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不能轻信、不能只证实,不证伪。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诗芬.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6).

[2] 吴舒. 基于国际审计准则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43-45,48.

[3] 林丽端,谢梅. 新准则视角下的公允价值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 2008(2):34-35.

[4] hunton,j.e.,a.m.wright, and s.wright.2004. are financial auditors over confident in their ability to assess risks associated with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8(fall):7-28.

[5] johnston wilson, d.2003. managing stock option expense: the manipulation of option pricing model assumptions. working paper,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6] pyszczynski,t., and j.greenberg.1987.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on social inference: a biased hypothesis-testing model.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20, edited by l. berkowitz, 297-340.newyork, ny: academic press.

[7] slovic, p.1982.toward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decisions. in human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vol.2,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ecision making, edited by howell, and fleishman.hillsdale, nj:erlbaum.

[8] davies, f. d., g. l. lyhse, and j. e. kotterman.1994. harmful effects of seemingly helpful information on forecasts of stock earning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5: 253-267.

新审计准则篇7

关键词:新审计准则;企业审计;影响

新审计准则,其在不断的向国家审计准则的标准靠拢,在不断的磨合中逐渐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的与国际进行接轨,同时其所有的条款以及规章制度也与我国市场要求越来越一致。这也正是我国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走出国门的发展方向。新审计准则的出台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也标志着我国将与国际的通体资质进行接轨。

一、新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架构体系

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出台,这是对我国会计行业准则以及其执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是将大力推进审计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将对会计行业行形成全新的规范,同时使其架构体系进一步完善。

1、新审计准则加强了对会计行业的规范

对于最新出台的审计准则,对相关的会计工作的影响以及该行业的标准也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这些对于行业体系的规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整和充实,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真实性,这也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构成一定的指导性,尤其是其中的审计报告,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及日常经营情况来说,也具有十分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2、新审计准则加强了审计工作对会计行业的信息指导

我国目前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的完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意义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行业的工作也主要是依附于企业的内部协调以及管理而存在的。针对于目前会计行业的情况,会计报表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随着我国审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得到了不断的规范以及完善。

二、新的审计原则强化了风险的审计理念

审计准则的完善,新审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测量以及控制有了进一步的指导作用,这也对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

1、新审计准则对于企业风险的测量

对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经常会出现的经营风险,在新审计准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监控以及规避的导向作用。针对于企业日常的经营中,风险以及风险的控制措施、风险语境能力具有全新的改善。从整体的层次上来说,审计环境、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的改变都会对于企业的风险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提示作用。

2、新审计准则中心向企业风险评估风险转移

通过对会计行业的现状、监管力度、法律环境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等其他影响因素,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是越来越难以预测,越来越大,针对于新出台的审计准则,其核心的内容也就是为了针对于那些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进而通过正确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措施,使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转移,从而降低对企业的管理以及发展的威胁。

3、要对重大会计事项进行披露

对于最新出台的审计准则,将以往的颞部经营错误、审计风险以及投资失利等进行审计报表的披露,进而为企业的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相关利益进行更好的保障。

4、进一步扩展了审计证据的内涵

审计证据通常情况下都是企业想要进行外部搜集的扩展证据,在企业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时,外部的环境变化以及影响对于企业的取证也是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的。通过出台的新审计准则,将审计的证据不断的增加和扩大,同时也将账户、往来以及交易等全部都纳入到可以提供证据的基本方面,这也让企业的整体审计风险控制有了更进一步和更深一步的确立。

三、新审计准则对企业审计工作风险防范的影响

1、新审计准则对于企业风险的审查

新的审计准则中使用了分析性的检测方法,同时通过特定的比率以及计算方式方法,针对于企业目前的资金、资产、经营等变动情况进行计算,在进行审计的报告以及检测的同时,也利用同种方式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检测,进而采用适当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规避,当所出现的风险不可避免的时候,就将所有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新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的拟定

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以及风险评估工作,新的审计准则都开展了更加深入以及更加确实的审计程序,进而通过参入企业的风险评估程序,让更多的随着企业新的审计程序的采用而消除,进而将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表面的保障工作。在较为有限的条件以及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整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处理风险的能力。

3、新审计准则全面达成报表的程序

通过企业当前资金既定的运行程序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项目对于其所从事的经济项目活动具有十分重要且实质性的审核性质,其中就包括:1)现金的盘点;2)存货的管理;3)损失的计量;4)计提减值准备;5)应收账款的处理;6)固定资产的盘查;7)累计折旧的核算;8)纳税调整;9)成本与费用的归集等。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不论企业将其风险评估防御系统做的如何的完善和稳妥,都不可能将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化为零,也就是说企业不可能完全不产生风险,这也就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能够对整个审查程序进行认真的对待,对其实质性去进行正确的看待,然后将整个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和全篇的展开和深入,进而让整个审计工作的影响和监督能够辐射到企业的每个工作环节当中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企业通过利用新审计准则可以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规范以及会计报表,其在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整体经营能力,对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审计处)

参考文献

[1] 陈丽京,李飞.从审计模式的演进看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当代财经,2006年06期.

[2] 沈红波.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J].财会月刊,2006年11期.

新审计准则篇8

传承作用。2006年、2010年我国分别对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2008年审计署制定了《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2008年至2012年审计法律规范建设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新准则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它一方面要以上述法律法规为制定依据,对法律法规的规定作进一步的细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传承各个发展规划中体现的科学审计理念,通过对条件、程序、标准等要素的设计和设定,形成可操作的方法、步骤。充分认识新准则的传承作用,要求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新准则与学习贯彻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科学审计理念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和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规范作用。新准则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新准则第二条明确指出: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新准则规范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包括审计工作目标、审计监督对象范围、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确定、审计程序运行、市计组运作、外部人员聘任、重大违法行为检查、审计结果公告、审计责任的确定和追究、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充分认识新准则规范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增强遵守规范的意识,在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中自觉地按照审计规范办事。

标准作用。审计标准就像是审计工作的“通行证”。新准则被明确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并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审计人员职业要求、职业道德标准、独立性要求;审计公文格式和内容要求;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标准;审计判断、审计复核、项目审理标准以及审计责任认定标准等。充分认识新准则的标准作用,一方面可以用这些标准作为评估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由此构建我国新的国家审计标准体系。

约束作用。新准则在我国审计法律体系中属于部门规章层次的法规,其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包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本准则规定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应当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审计人员不得参加影响审计独立性的活动,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以及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其他诸多“应当”和“不得”的条款。充分认识新准则的约束作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应当”和“不得”条款下新准则的各项规定,“应当”的必须严格执行,不折不扣,“不得”的决不违反,令行禁止。

推介作用。新准则除了约束性条款外,还明确“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良好的审计实务是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通过长期审计实践,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新准则如此进行推介,其用意一方面是为了经验共享,另一方面也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认识新准则的推介作用,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可以根据所处审计环境情况、承扭的审计任务难易程度、人员自身素质条件等,对使用“可以”的条款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

解答作用。新准则是广大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工作手册”,因此,它必须能够对审计活动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和术语作出“名词解释”。新准则在这方面,不辱使命,对审计主客体责任内涵、审计各个目标内涵,审计职业道德各个要素的内涵,审计证据及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概念,重大违法行为概念等都给出了相关解释和定义。充分认识新准则的解答作用,有利于审计人员对新准则有关条款的正确把握和执行,减少不当理解可能给工作带来的损害。

控制作用。新准则较好地将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确立的审计质量控制理念和有关措施引入进来,在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第六章还规定了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立的范围、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的层级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持续评估等内容,再加上其他各章、各条款相关标准的建立,使新准则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权威性文件。充分认识新准则的控制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水平。

强调作用。新准则根据我国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将一些特别事项纳入到准则之中,并用专门章节予以特别强调。如第四章第四节把对重大违法行为检查事项作了专门的规定,包括概念、评估内容、判断重点、应对措施等。在第五章第五节还对审计整改检查事项作了专门规定,包括审计整改检查机制建立、审计整改检查的主要内容、报告程序等。充分认识新准则的强调作用,需要审计人员在学习贯彻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这些新规定应用的条件和要求。

提示作用。新准则借鉴了一些国家审计准则的做法,力求通过一部审计准则基本满足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在篇幅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新准则对一些事项只作了简明扼要的规定,如跟踪审计事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重要性水平判断事项、审计抽样事项、审计听证复议事项等。这就提示我们,新准则只是为上述事项办理点了一下题,而全面办理这些事项,有的需要依据或参考审计署、中注协制定的其他相关的制定规定,有的则需要在以后出台的审计指南中加以具体规定。

新审计准则篇9

在此次的12项审计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增加了关于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事项的规定,要求在审计报告中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要项目予以单独说明。除此之外,对审计结论和报告、持续经营等涉及的6项准则做出实质性修订,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5项做出一些文字性的调整。

一、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修订背景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遭受重创。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在积极反思原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重要性认识,审计报告的改革应运而生。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满足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保持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了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新审计报告准则改变以往对于审计报告标准化的要求更加强调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增强其对于报告使用者的有用性,加强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的沟通,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主要内容

(一)新制定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贤ü丶?审计事项》,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实体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用于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1)准则对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明确定义并给出了其如何决策的整体思路。

2)明确要求单设“关键审计事项”段,说明其原因,应对策略

3)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有关的关键审计事项

4)不得在审计报告的关键事项部分沟通的其他相关事项

(二)实质性修订的准则的主要变化内容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要素顺序发生变化,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报告的第一部分,并要求在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增加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增加了有关管理层评估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责任。

3)改进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责任和工作的表述,增加对“合理保证”、“重要性”,尤其是关键审计事项等审计概念的核心阐述。

4)增加“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段落,根据具体情况改为“形成保留/否定/无法表示意见的基础“。

5)增加关于披露项目合伙人姓名的要求,要求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注明其项目合伙人。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1)涉及与关键审计事项相关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时,不允许其审计报告中包含关键审计事项部分。

2)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时,不得包含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部分。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1)规定增加强调事项段的前提是不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无保留意见,以及该事项未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

2)“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段落,不再列入强调事项,而要求单独作为一部分分列,使得强调事项段适用的范围变窄。。

3)明确了增加其他事项段的前提,并将其他事项段单独作为一部分予以列报。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1)扩展了与治理层的沟通事项,将影响审计报告形式和内容的情形(如有)也包括到了沟通事项当中,并且特别指出还应包括识别出的特别风险。

2)对沟通的对象以及沟通的形式和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1)增加了第十六条,要求注册会计师就其获取的关于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进行评价。

2)增加了第十九条,如果注册会计师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认为识别出的影响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对这些事项或情况作出充分披露。

3)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单独部分。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1)名称修订为“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2)将其他信息的范围进行了限定,明确了财务信息初步公告、证券发行文件不使用该准则条例。

3)增加了注册会计师获取其他信息的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到似乎存在重大错报的迹象时要保持高度警觉。

4)增加了注册会计师面对可能增加审计风险的事项的应对措施。

5)将“其他信息”作为单独、 的一部分进行报告。

(三)仅作出文字调整的准则项目

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第1111号、1131号、1301号、1332号、1341号,分别就审计业务约定、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期后事项、书面声明作出了一些文字性的调整,以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

三、新审计报告准则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增强其决策相关性

新审计准则新增加的关键事项段,能够进一步的说明被审计单位的某些重要事项,使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和详尽的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金量,也是的使用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些变化更便于信息使用者进一步的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增强其决策的相关性。

(二)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拉近社会公众的距离

过去的审计报告采取标准的格式和内容,实际上造成了与社会公众一定程度上的隔阂,社会公众很难从其中发现其想要获取的更多的有价值的,针对自身特点需要的信息,此次新修订的审计准则,尤其是增加的关于关键事项的沟通问题,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增强社会公众对审计行业的认识,使审计报告更接地气。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提高审计质量,弥补了之前对于持续经营、其他信息等方面的不足,更加关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新的审计准则对于报表使用者关注的持续经营、其他信息等给于明确的规定,并且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对于独立性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其关注的重点邻域的信息需求,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

四、应对新准则挑战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一方面确实是缩小了信息使用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给计师事?账?和注册会计师带来极大的挑战。

新审计准则篇10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型市场工具的不断创新,对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境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执行新审计准则体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等实现新的突破,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审计理念上的创新,以此来满足执业环境的要求。创新审计理念,就是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其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审计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审计功能,为更好地执行新准则体系,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科学、和谐的审计理念

200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制定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刘仲藜会长在题为《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依据科学、严谨的审计准则,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保障经济活动有序运行,是政府、公众和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责。

刘仲藜会长在《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其强调行业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行业发展结构与多元化的市场结构相协调,强调行业内部要和谐、行业与社会公众要和谐。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资源环境也在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些都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和谐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功能。这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口号,要求审计人员顺应时展潮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审计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并要真正落实在审计行动上,真正用于指导我们的审计实务工作上。

二、受托经济责任理念

受托经济责任理念源于会计学家和审计学家对契约经济学中委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的基本前提,这实际已是一项普遍公认的假设。审计学家理查德・布朗在论述审计起源时指出:“审计的起源可追溯到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检查”。这里就提出了受托经济责任关系问题。审计本质来源于受托经济责任,英国著名审计学家大卫・弗林特教授认为“作为一种近乎普遍的真理,凡是在审计的地方,必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其是审计存在的必要条件,审计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关系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澳大利亚审计学家怀特和麦克维克指出:“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是紧密交织的,缺一不可。除非一个组织内有人向该组织投入的资金负责,否则审计就无法有效进行。”

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是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从历史角度来看,审计形式已由最初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了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和环境审计等形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投资、融资和贸易活动的日趋活跃、复杂,受托经济责任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国际间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正在形成与发展,国际审计的产生和形成已是大势所趋。

广大审计工作者只有创新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念,才能充分认识到审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并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审计功能拓展理念

从现代审计史的发展来看,现代审计历程中每一次重大变革的背后,必然伴随着现代审计功能内涵的演变和外延的拓展,而现代审计形式的多样化也要求现代审计功能作为其理论基础。

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多重因素的驱动,现代审计自身需要随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性的调节,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这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表现为现代审计的形式、种类、内容等相关方面不断分化,而其中现代审计功能拓展则是现代审计拓展的核心所在。事实上,无论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近几年来其具体的服务形式、种类以及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创新。

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专业服务为例,根据美国确认委员会列出的有潜力额CPA服务产品来看,六种收入潜力大于10亿美元的服务为:风险评估、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确认、健康护理效果评估、老人护理和网络认证。这些业务对国内审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提供了众多的非审计服务,如管理咨询类的经济活动分析、经营策略、投资咨询;税务服务类的税务、税务筹划等服务。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基本框架中包含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等不同业务领域准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功能拓展的基本方向,并随着业务准则的不断完善而实现审计功能的全方位拓展。

基于现代审计业务内容不断出现的新趋势,从整体上了解现代审计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用功能,将直接指导现实的审计业务规范和确立审计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权责范围。

四、现代风险导向理念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单独列示了一组与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有关的准则。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在内的一组审计准则,充分体现了改进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是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最好诠释。

传统审计实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的基础上,存在很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握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是直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容易产生审计失败。如果企业管理层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如果审计人员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方面,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由于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不进行风险评估,造成审计工作无的放矢,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

新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为目标,对原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由此认为我国新建立的审计准则框架体系是建立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基础上的,这不仅满足了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审计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同时拉近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距离,要求注册会计师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五、职业判断理念

注册会计师职业性质为专业职业,是相对于商业性投机而言的,其要求具有专业教育、职业自律、执业证书和社会责任等特征。专业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区别是专业人员必须将客户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较之原有审计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更加强调专业职业特别是职业判断的要求。

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客观审计事项和主观审计行为与一定的判断依据进行比较、识别,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审计活动和最终审计结论的各种意见。自20世纪70年代起,审计判断就成为审计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其重要性早已被许多国家的准则制定团体认识到。在《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尤其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重要性、鉴证业务风险以及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在具体业务中评估重要性以及数量和性质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时,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等多项具体准则中,都要求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

由此可见,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至关重要。职业判断的运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在接洽业务、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它。注册会计师只有树立职业判断理念并在实务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出具恰当的意见。

六、质量控制理念

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准则》的基础,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恢复和重建的历史只有二十几年,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12月26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历经十年,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又对其进行了修订,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两个准则。前者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上进行规范,适用于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后者从执行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层面上进行规范,仅适用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

质量控制准则系统地总结了近些年审计失败的经验教训,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落实对业务质量的领导责任、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得以遵守、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和监控等七个方面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控制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将准则中的要求落实到审计实务工作的各个方面。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立足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充分研究和分析了新形势下资本市场发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细化了对注册会计师揭示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指导。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强化执业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贯彻风险导向理念,提高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加积极地承担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现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牢固树立并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并在实务中不断发扬光大,必将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审计研究,2009(1):

3-11.

[2] 蔡春,车宣呈,陈孝等.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47-60.

[3] 李嘉明,李兰芬,胡志涛.基于行为心理理论的审计判断模式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1):26-30.

[4] 邱学文,郭化林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阐释与应用[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