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改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22:05:58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美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提高人才全面素质非常重要。那么,肩负着美育任务的小学美术课堂,又应如何改革创新,实现高效呢?

一、借助“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此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同课”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想象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常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采取“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进而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确保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呈现,使学生更为高效地领会和接受美术知识。同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亦能够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改的目的,使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契机。

二、采取课上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美术教师应意识到,美术课程是一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课程,如若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将会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同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认识到艺术之美。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平铺直叙式的授课方式,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即美术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和介绍相关美术知识,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美术知识,如此,学生不但能更为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美术知识,亦能使学生自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获得宝贵的养成契机,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旨趣获得提升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驱使之下去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从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

三、结合游戏激活美术课堂,创新美术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形式,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游戏环节,使其通过游戏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形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小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如设计一个游戏场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随着线条翩翩起舞,自由地跳跃,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游戏创新了美术课堂,激活了美术课堂,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多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必会对美术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四、依托鼓励评价,让学生增强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2

关键词:美术学;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三)加强任课教师的岗前和岗后培训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质;培养;学习兴趣

时至今日,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个年头,在此期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从最初的实验稿变成了正式审定发行稿,这预示着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工作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当我们反观与之衔接的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时,就会发现在新一轮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中,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具体如何培养,每所高校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发,谈谈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具体方法。

1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基本内容

就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这一就业倾向来看,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美术专业素质,包括扎实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美术创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传承与研究地方文化的基本素质等。相较于以往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如今除了拥有扎实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创意能力、跨学科进行美术研究的能力及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是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包括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合作与沟通、探究与反思的基本能力等。就师范教育教书育人的特点来说,以往普通高校都很重视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其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而新时代的毕业生要面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面对接收过众多外部信息、思维活跃的学生,拥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仍可能无法成功驾驭课堂,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思考出一套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行之有效,这考验的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

2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有效策略

如今很多普通高校都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社会,胜任与所学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就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并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是大部分毕业生的理想状态。要让学生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就需要学生在毕业时就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问题。

2.1课内、课外为学生提供用专业术语清晰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擅长且乐于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素质

在平时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闲聊时能说会道,但一聊到专业问题就表达不清,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课内、课外都要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提供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其学会使用专业语言来评价作品或者描述创作过程,也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内容,若有学生对新课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了解得比较多,课堂中可鼓励这些学生来讲解这个知识点,比如,讲解山石的基本画法这一技法理论时,若有学生课前通过观看网络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已自学了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就可鼓励这类学生大胆站上讲台讲解,讲完之后教师再根据情况补充。课外可让学生组织、参与社团活动,从而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组织书画社团,招收本专业和别的专业的成员,组织书画创作、书画义卖、书画进校园、书画进社区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又能培养自身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2.2将美术历史与理论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扎实的史论功底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意识

高校美术类各专业都开设了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美术历史与理论课程,但真正能将这类理论课程用心学好的学生为数不多。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力军,需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任务,因此,不改变以往这种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是行不通的。比如,带领八年级学生学习《寄情山水》这一课时,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山水画的创作方法,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懂得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领略传统艺术作品的魅力,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既要熟悉山水画史,又要对山水画作品有深入的理解。高校开设的美术历史与理论的相关课程就能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即未来的美术教师获得这些知识与能力。除此之外,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多开展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专题讨论。比如,学习石窟艺术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相关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流失的原因及如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用一个个实例激发学生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热情,培养他们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意识。

2.3专业技能训练课注重过程,让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具体步骤有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

以往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特别将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与美院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区别开来,在教学模式上过多仿效美院,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美术作品最终的效果。如今,我们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在动手实践之前教师要多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也可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讲解。比如,在学习中国山水画这门课程时,教师首先要讲山水画的发展史及基本技法理论,而学生从前期的美术鉴赏与批评、中外美术史等课程中已了解过相关的知识,这时就可让部分学生谈谈他们对山水画的已有认识,学生在“谈”的过程中既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检测自己对已修课程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师动手示范时应该是每完成一个步骤都有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弄懂这个步骤的理论来源,不能只要求学生跟着模仿。学生只有在完全掌握每个步骤的理论依据后,才有可能在他们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既长于示范,又能将理论讲清楚。

2.4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真正将专业课与文化素质课有机融合在一起,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会成为各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作为中国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较高的综合素养。针对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校在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过程中一般都会开设多门文化素质课,以补充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收获甚微,出现这种状况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长久以来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二是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若想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应打破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具体而言可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渗入文化课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学习还是不会放松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的内容与文化课的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历史学方面的问题,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古诗词。其次,改变文化课教学方式。大多数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中小学阶段的文化成绩都不太理想,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进入高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文化课的学习更是避之不及,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点在专业课程上,文化课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比如,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王维、苏轼这些大文豪的诗词肯定会做重点分析,而教师在分析诗词之前应和学生聊一聊王维、苏轼的画,让学生在钦佩画家王维、苏轼之余再谈及他们的诗,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4

关键字:初等教育艺术素养课程改革

在我国,初等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人一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工程。在我们最初接受教育过程中,最开始有自己想法的融入在小学教育阶段,因此这对于小学教育属于一种考验。我国的小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较好地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初等教育中,艺术素养课程基本上很难得到教师跟家长的关注,除非是专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机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就艺术教育为研究内容,为提高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初等教育的艺术素养课程进行改革入手,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等教育专业下艺术素养课程的现状

在我国最开始的基本课程是有关于艺术素养的课程,可是到现如今很多小学教育中的艺术素养下的课程普遍没有得到我国教育的关注,因此这对学初等教育专业下学艺术素养课程的学生是一门考验。目前在我们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专门的美术课教师,大多是不分文化类和艺术类的一个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由于经济的限制,武陵山地区的中小学的美术设备相对较差,农村家庭的学生拥有完整的美术器材的人数很少,甚至可能一个班的学生没有一套完全的美术器材。当前很多学生脑中基本没有“艺术素养”这一概念,比如在武陵山区的美术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要么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画画,要么叫学生去模仿别人是如何画画的,或教教简笔画,甚至有的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这些所谓的正课,做这些正课科目的习题。虽然国家的教材中有美术课本,可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开设这堂课给学生,一是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器材设备,二是在我国升学机制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艺术类的课程,缺乏“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意识,三是有的学校的确缺乏师资力量开这门课程,因此,美术课大多会被别的课所取代,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也只是会講一些理论课和简单的一些图画内容。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即使聘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仍然无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二、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必须要将他们审美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因为一个人若不懂什么叫审美,那么对美的认知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颜色搭配是提高审美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要偏重于颜色搭配,进而提高学生后期的构图能力。

(一)在课程开发上要强调通识性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在艺术素养这门课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通识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程的改革上必须注重艺术素养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且在新课程的开发上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在学生学习艺术素养课程中,学美术课程的学生,学校应该要搭建一个小学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在合作学校中教学生这门课程,并且利用合作中来共同建立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标准[2]。

(二)在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创新能力

学艺术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增强他们对颜色的认知。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小学教学中去。为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对之前的课程方式实施改革,真正意义上实施和运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重点安排关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黑板报设计和手抄报操作少一些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三、艺术素养课程的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一)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艺术素养课程中,要想打破之前的常规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之前枯燥的理论知识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打破这一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案例来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和灵活的掌握知识[3]。

(二)活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的存在,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是课堂中,都是存在着美,因此这要我们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这一能力,我们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做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也让他们爱上美术这门艺术课程。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的课程,是一门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的课程,它的主要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我们当今时代下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提高现在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才可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当前阶段,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具有普及性以及通识性,这也是有效提升师范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长胜.教学基本要求设计研究———以初等教育(美术)方向中国美术史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6(6):205-205.

[2]黄耿东.有效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以美术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6):28-31.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5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育教学;课堂教学;途径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视野有限,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学生也不能针对教师的问题迅速做出回答。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改善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将素质教育作为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学习的科目,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过度追求小组合作讨论形式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小组教学的目的,学生通常运用大量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难以集中小组内成员的智慧,学生之间存在着应付学习的情况,没有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去执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导致教学存在片面性,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减少讲述理论课程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多赞美学生,切不可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学生观点的对与错,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结合美术鉴赏课程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出并指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强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途径

1.教育者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

要想促进美术鉴赏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将美术教学纳入人文学科的范畴,丰富学生的视野,充分展现美术作品的人文精神。

2.突出学科本位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与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讲述历史和哲学相关知识的时间,着重讲述美术语言,使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特点。同时,美术教师不能用美术作品来实现对历史和哲学的探讨,应借助历史和哲学等学科,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教会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促进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主要运用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从而实现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的图片通常会受印刷版面和幻灯片投影效果不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鉴赏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效果的提升。

4.增强课堂利用效率

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课程鉴赏,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是进行美术鉴赏的最佳地点。我国美术鉴赏教学正向着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方向迈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在美术鉴赏课程内部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齐颖慧.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19.

[2]周迎峰,肖钢.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自主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3.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美术说课教学目标 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的意义

目前,于2001年启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已全面推广新课程。此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给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其中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为此,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在岗师资进行职后培训;另一方面,要做好高校与中小学的链接工作,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

“说课”是1987年起源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的一项具有本土性的教学活动。为使“说课”活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教育科学计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了《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研究》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开题。在很多地区,对说课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视。但是,说课理论与实践并没有被正式列入为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说课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以同行、专家为说课对象(在实践课程教育实习中,多以指导带队教师、实习单位原任美术课教师、实习生为说课对象)。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作为教学与研究相连接的一种手段,为教师反思教学和提升理论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研究平台。说课对培养研究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帮助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习惯,有效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等。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必定会促进学生自觉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为将来走上中学美术教学岗位打下基础。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说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够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目前,美术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开展的较少,对美术说课理论的研究相对就薄弱些。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说课的功用尤其是其在美术师资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当美术生实习的时候,中学美术课课时少,实习生多,美术课被占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实习生上讲台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带有模拟性质的说课训练就非常必要,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其开展不受时间(教学进度)的限制,不受空间(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综上所述,在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增设说课内容极其必要,应大力研究说课理论并开展实践,这定会在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于说课的一般理论包括诸如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特点,说课的作用,说课的类型,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的内容包含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避免说课出现初级错误,诸如把说课当成复述教案、把说课当成再现上课过程等误区,对于这些我们都已达成共识。但在美术说课时,对于以下几个方面仍然需要特别重视。

二、说清教学目标

要“说”好一堂课,首要的任务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并非易事。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说课实践中都说不好教学目标。首先,对教学目标认知模糊、草率而抽象。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具体,课堂教学行为必定目标不明确。如果教学目标定得过大、层级太高,一堂课45分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小,课堂上会出现“空热闹”“假繁荣”的现象。如果教学目标太单一,美术课堂必定单调,信息量必定少而且效率低,很难达到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来说,教学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避免大而空。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前者一定要清晰、具体、适度,后两者也应尽量表述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其次,教学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如“学生掌握或了解什么”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了什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讲授——接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才是主体,学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课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综合权衡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确定。其一是国家美术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总目标是上位的目标,美术课程的每一堂课或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要指向它。我们还要看这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哪一学段,应找到该堂课美术教学的阶段目标与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都有不同的描述。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湘版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前面4课都是属于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与后面4课属于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就不同。其二就是教学对象。在基础教育中,我们面对的通常是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的中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对象的学情加以分析。我们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需要,了解他们知识的增长点。有时,《美术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与标准的差距,才能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三、说好教学策略

在说课实践中,一些学生按说课“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顺序进行说课,诚然这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但面对15—20分钟的说课,再沿用“四说”的顺序,很难做到条理清晰、内容精练。如前面说教材时要说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说教法与说学法都要在说程序的环节中出现,这势必造成赘述。说课的三条线索如知识发展线、教师引导线、学生内化线也往往不清晰,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针对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则很容易避免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的情况,而且教学策略同样包含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基本内容。就一节课而言,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应做出系统谋划,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要把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可以使说课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组合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什么因素,要选择哪种方法,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有怎样的安排等。

四、说明理论依据

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要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美术专业的一些学生疏于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美术说课环节很难说出专业术语的理论,说课实践显得苍白无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而脱离教材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牵动了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目前,后者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带有某种滞后性。美术新课改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挑战,在理论知识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学习新课程试验区的调查报告,总结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积极参加职后专家培训与相关研讨会,做好校本研究等。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必须重视这些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快乐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等。另外,美术教师必须掌握讲授、演示、示范、合作学习指导、讨论、营造情境、练习与实践指导、案例学习指导、展示、辩论、问题探究指导等多种方法。

结语

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说课非常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这是研究美术教学非常好的平台。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说课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谋划好教学策略,找到理论支撑,使美术说课条理清晰、策略详尽,方法灵活多样,并做到有理有据。

(注: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08)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美术说课教学目标 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的意义 

目前,于2001年启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已全面推广新课程。此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给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上,改革是全方位的,其中既有教学理论、思想、观念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为此,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在岗师资进行职后培训;另一方面,要做好高校与中小学的链接工作,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 

“说课”是1987年起源于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的一项具有本土性的教学活动。为使“说课”活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教育科学计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了《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研究》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开题。在很多地区,对说课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视。但是,说课理论与实践并没有被正式列入为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说课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以同行、专家为说课对象(在实践课程教育实习中,多以指导带队教师、实习单位原任美术课教师、实习生为说课对象)。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作为教学与研究相连接的一种手段,为教师反思教学和提升理论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研究平台。说课对培养研究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帮助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习惯,有效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语言沟通表达能力、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等。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必定会促进学生自觉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为将来走上中学美术教学岗位打下基础。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说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够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目前,美术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开展的较少,对美术说课理论的研究相对就薄弱些。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说课的功用尤其是其在美术师资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当美术生实习的时候,中学美术课课时少,实习生多,美术课被占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实习生上讲台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带有模拟性质的说课训练就非常必要,因为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其开展不受时间(教学进度)的限制,不受空间(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综上所述,在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增设说课内容极其必要,应大力研究说课理论并开展实践,这定会在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于说课的一般理论包括诸如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特点,说课的作用,说课的类型,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的内容包含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避免说课出现初级错误,诸如把说课当成复述教案、把说课当成再现上课过程等误区,对于这些我们都已达成共识。但在美术说课时,对于以下几个方面仍然需要特别重视。 

 

二、说清教学目标 

要“说”好一堂课,首要的任务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这并非易事。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说课实践中都说不好教学目标。首先,对教学目标认知模糊、草率而抽象。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具体,课堂教学行为必定目标不明确。如果教学目标定得过大、层级太高,一堂课45分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小,课堂上会出现“空热闹”“假繁荣”的现象。如果教学目标太单一,美术课堂必定单调,信息量必定少而且效率低,很难达到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来说,教学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避免大而空。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前者一定要清晰、具体、适度,后两者也应尽量表述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其次,教学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如“学生掌握或了解什么”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了什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讲授——接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才是主体,学生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课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综合权衡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确定。其一是国家美术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总目标是上位的目标,美术课程的每一堂课或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要指向它。我们还要看这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哪一学段,应找到该堂课美术教学的阶段目标与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都有不同的描述。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湘版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前面4课都是属于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与后面4课属于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就不同。其二就是教学对象。在基础教育中,我们面对的通常是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的中小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目标要对教学对象的学情加以分析。我们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的兴趣需要,了解他们知识的增长点。有时,《美术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对学生分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基本内容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其中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与标准的差距,才能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三、说好教学策略 

在说课实践中,一些学生按说课“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顺序进行说课,诚然这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但面对15—20分钟的说课,再沿用“四说”的顺序,很难做到条理清晰、内容精练。如前面说教材时要说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说教法与说学法都要在说程序的环节中出现,这势必造成赘述。说课的三条线索如知识发展线、教师引导线、学生内化线也往往不清晰,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针对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则很容易避免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的情况,而且教学策略同样包含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基本内容。就一节课而言,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应做出系统谋划,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要把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可以使说课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组合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什么因素,要选择哪种方法,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有怎样的安排等。 

 

四、说明理论依据 

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要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美术专业的一些学生疏于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美术说课环节很难说出专业术语的理论,说课实践显得苍白无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而脱离教材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牵动了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目前,后者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带有某种滞后性。美术新课改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挑战,在理论知识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学习新课程试验区的调查报告,总结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积极参加职后专家培训与相关研讨会,做好校本研究等。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必须重视这些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快乐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等。另外,美术教师必须掌握讲授、演示、示范、合作学习指导、讨论、营造情境、练习与实践指导、案例学习指导、展示、辩论、问题探究指导等多种方法。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8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知识、领悟学习美术技巧的有效方法。探究法改变了美术教学中单纯地接受学习的模式,给美术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引导观察,在分析中探究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观察是探究的基础,是研究和创新的前提。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体验之前,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美术课中,既要引导学生对描绘物体细致入微的观察,又要观察、体会课本、课件中的范作。例如:教学“小运动员”一课,教师可以先放一段运动会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体会人物的动态,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学做几个运动动作,再去练习。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人物的动态描绘,这样形象就能自然、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动手实践,在操作中探究

实践出真知。对于形象思维胜过抽象思维的小学生,单把美术知识以“说教”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远没有通过实际操作去引导、探究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好。例如:笔者在教“三原色”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记忆,让他们先挤出两种原色――红、黄,再把这两种颜色进行调和,出现橙色,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得出结果。又如:在“人体动态”这一课中,人体的比例是新的知识点,笔者先让学生凭直觉说说头与人身长的比例,接着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头长与身长的比例,确定他们这个年龄的人体比例。根据计算结果的统计,学生发现大多数人头与身长的比例是1∶6。然后笔者又介绍了幼儿和成人的人体比例,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了新知识。 三、尝试领悟,在练习中探究

新课改理念改变了以往在技能训练中,美术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尝试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习后讲解,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尝试中领悟技法。如在线描、中国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读范画,观察、讨论笔法和作画的先后顺序,然后放手练画。在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干湿浓淡,哪里不足,应该怎样画。又如:在“美丽的丝巾”一课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学会读作品,分析折法和染法,再尝试不同的折纸方法,染色的时间、水分把握等。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尝试探究中获取经验,逐渐掌握规律。然后教师针对难点示范,总结归纳,做到先放后教,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探究。 四、讨论合作,在交流中探究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其实质是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中,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师生讨论,也可以是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如上“蔬果动物”这课时,笔者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设计方案登记卡,让小组成员根据桌上蔬菜和水果的外形、颜色、质地,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联想,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填写具体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主体参与,相互促进,合作完成作品。 五、化整为零,在发现中探究

“化整为零”是指在手工课中,教师发给各小组制作好的作品,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拆开,在拆的过程中探究制作方法。拆的过程,是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在分解中了解各个部分组成的次序,以逆向推导确立步骤,按“分解―感知―发现―创变”的流程,培养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如上“站立的动物”这一课时,笔者先给每组发一个做好的折纸粘贴动物,然后让学生把站立的动物拆开,推导制作方法,再进行制作,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学科综合,在情感中探究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 新课改 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

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此,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访和讨论,以期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改进。

一、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总体上说,美术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大有提高,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我国的美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地区,城市与农村,乡镇与乡村,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师资状况等方面差异很大,美术教育水平也不大相同。而“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农村的美术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美术教育现状是很不乐观的。以县级学校为例,极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也没有一件专供学生写生的石膏静物。去年“五一”去农村风景写生时,我顺便走访了许多乡村中学,结果发现有70%的乡村中学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更多的美术课依靠其他学科教师或班主任来兼任,使美术课成了平衡教师工作量的砝码。乡村中学尚且如此,乡村小学的现状就更不用说了。据调查在乡村中学,本科学历的专职美术教师人数为5%,大专学历的专职美术教师占40%。所以,从目前广大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现状来看,笔者认为,除了要切实提高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要加强农村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课程安排不够完善

去年夏天,我走访了许多乡村小中学,据这些学校的教师说,美术课程每周只有一次,有时还让其他课的老师占用,这远达不到新课标的每周两节到三节课的要求,还有些乡村中小学没有开设美术课。就我校来说,高一级美术鉴赏课两周一次,美术课和音乐课轮流进行,高二、高三级没有开设美术课,只有一些专业生才学习美术技法,并且训练时间很少。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必须开设美术课,小学初中最少每周两节,并且应将美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而目前来说,在一些城市也只开设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更何况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呢?另外,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的小组,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在农村中小学就成了泡影。

三、美术教材准备尚不充分

美术教材是根据美术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目的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从广义的角度说,美术教材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图像教材、实物教材之外,还包括视听教材、计算机信息教材等。但是这些教材在农村中学来说就更为稀少。据调查农村中学90%的学校没有画室,更不用说展室,多媒体教室几乎为空,美术课就很难占用,再加上制作课件也无电脑配备。本来就很难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抽象,既累坏了老师,也听睡了学生,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以致很多学生的艺术细胞被摸杀了。

1.美术教科书

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不再是美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当下,美术课堂教学由封闭式、单一化教学模式向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美术教师自主创新的热情,教师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课堂活动之中,以体现自主教学的话语权。然而,在这种高涨热情的背后,却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偏颇。尤其在农村,虽课程资源很多,但学校为了安全,要求学生不能出校门,使得很多有利的资源被浪费。对一堂风景写生课来说,农村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很理想的教学资源,但紧闭的校门却成了最大的阻碍,导致师生长期在封闭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使用统一的美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被设计成了固定统一的套路,教师只需如样“翻版”,久而久之,教师不仅失掉了认真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教学目标的习惯,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教育理想追求。当然也不会对创造性地吸纳与整合课程资源感兴趣,在落后的农村,更加封闭了这些线索,美术这门课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

2.美术教学的物质设备

美术教学的物质条件是教学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保证,随着教学技术学的完善和医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物质设备在质量规格上和功能上都不断得到改进。

美术教学活动比其他学科更为特殊,所以,教学的物质设备也更加复杂。美术教学物质设备完善的程度是衡量学校美术学科建设水平、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影响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全国有75%的学生在农村,而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在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有两个学生,这就更加给农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因为我也生活在农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民的收入很了解,又顺便走访了一些农户。据他们说这几年的庄稼收成还算可以,政府也对农产品的价格有了调控,但是对于一个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难供他们上学。

2.社会因素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这些年来,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还实行了免除学杂费的政策,这都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尤其是有特长的一些学生,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农村的一些社会风气对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或者是不学无术的学生,这也就给学生造成了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也不愿听这样的舆论,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专业敬而远之。

美术教学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能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改变美术教学现状,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兴旺有很大的改变。

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篇10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美术教育 课程改进

2007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至此,终止了10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开始恢复。实施办法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沿袭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制定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旨在增强农村基础教育,充实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并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一、美术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分析

在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1972年)中明确提出了成为“完人”的条件,其中有一项就是美感经验。对美的兴趣、识别美的能力、把美吸收到一个人的人格中去以及其他美感经验的组成部分等。①

自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并开设了“画法”科目开始,我国美术教育开始得到重视。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日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从对全国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美术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美术教师的缺乏。一般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是非美术专业的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显然对美术学科重视度欠缺。

美术教育具有视觉情感性、启发创造性、情感享受性与治疗性等功能②,通过情感与技能的培养能够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所以,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其他教育的辅助部分。

二、首届美术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显现的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教育部6所院校共招收首届免费师范生10933人。各校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性”,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结构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并且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基地、建立基础学校之间的导师制等一系列的措施。但从首届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学习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首先,是学生本身。第一,由于生源60%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的专业及其他能力会表现出不自信,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第二,由于免费师范生毕业就业目标明确,工作岗位有一定保障,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出现不思进取、麻木及盲目的学习状态。第三,由于美术专业高考的特殊方式,导致一些本身不热爱美术专业的学生为了能够考取学校而学习美术,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第四,由于协议上的支教政策,使得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农村美术教育的了解而担心自身以后的发展问题,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学院课程设置方面。第一,课程的单一性。尽管对课程结构做了一定的调整,但还缺乏美术专业知识的多样性和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性。第二,理论多于实践。课程中理论学习在比例上远远大于实践教学活动。尽管学校在中小学建立了一定的实践基地,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及实习基地自我保护意识严重等原因,实施比较困难,而且效果并不如意。

三、免费师范生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进思路

由于当今文化的多元性,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同程度不断攀升,美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使得美术基础教育一样需要培养出适应素质教育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改进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教育的关注性

美术专业免费师范生是未来的美术教师,其美术教师角色定位正确与否,事关师范生自身的成长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落实,所以在课程中加入一定课时的心理教育课程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至关重要。第一,加强美术教育观念。使他们认同美术教育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内心真正接受自己的教师角色,树立为美术基础教育、为社会发展终身服务的学习目标。第二,加强师德教育观念。在固定的心理课程外不定期加入优秀美术教育者的成长经验报告及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礼仪方面的讲座来提升学生“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通过心理教育课程能让学生把积极主动投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真正热爱美术教育专业。

(二)专业素养的多样性

因师范生有特定的职业方向,所以对其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课程中所涵盖的美术专业内容题材包罗万象。要做好每一节课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厚的美术知识。因此在美术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中应适当添加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民间美术课程。设置民间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各地区所拥有的民族艺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弥补乡村教学资源缺乏的状况,能够尽可能地挖掘乡土教材。第二,现代美术知识。新课标中不仅包括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如素描、水粉等,还包括一部分紧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流行的大众文化,这就需要课程兼顾传统和现代出现的各种新的美术门类与表现形式。第三,中小学画材课程。由于新课程的全面性与灵活性,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还会应用到许多在以往课程中接触不到的材料与制作工具,在课程中设置此类科目,既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心应手,也会起到舒缓情绪与提高创造力的作用。

(三)文化素养的全面性

美术教师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当拥有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及较丰厚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分析好教材、处理好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在不断探究和追问中体验美术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理解美术中蕴含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尽量增加对其他艺术门类的交叉学习,即对音乐、戏剧、文学等门类的了解与欣赏。通过增加此类选修课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兴趣,同时也会为本身的创作及教学提供偶发灵感。

(四)美术教学理论的融汇性

美术教学理论课程主要是针对美术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这类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完整的教学过程、形成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学会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对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以往的美术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通常为考查课,但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尽早接触教育理论知识有助于他们在大学期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美术教学研究水平,同时能使他们在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教学活动得心应手。因此,应将此类课程提前至第二学年,在以后的每一学期中尽量增加一些课时来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并将重要的科目如“中学教学法”等设定为考试加考查科目,以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

(五)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贯通性

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技能。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美术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在课程内容弹性加大的情况下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科学、灵活、熟练地运用教材。所以实践活动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现行课程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集中在第四学年的一个学期显然是不够合理的。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教学实践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中。这种实践活动可以以两种形式进行:第一种是校外实践。学校应尽量多地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培养基地,在每一学期的课程中设置一定的课时带领师范生到中小学课堂中去观摩、实践,进行实地教学活动。第二种是校内实践,也可称为美术教学模拟活动。在每一学期设置一定的课时,通过教学设计、模拟课堂、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的话,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③成功的高校美术教育能够确保未来的美术教育家在教学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提高全民的美术兴趣、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力。相信通过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美术专业免费师范生会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为美术教育做出贡献。

(注: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

注释:

①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②高明主.美术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