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2 21:40:57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篇1

关键词:片段教学;教材分析;教材片段;化学教学

片段教学,即截取教材中某一相对完整的部分,要求执教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虚拟出一个课堂教学中的片段,在完成片段教学任务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教学思想。近年来,片段教学广泛应用于教师招聘、职称评审,以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中。不少年轻教师表现力较强,语言、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也展现得很好,但由于任教时间不长,对教材片段分析不透、理解还有偏差,他们展现出来的片段教学往往是知识讲不到位或是难度控制不当,在学科思想渗透和学科逻辑等方面尚有欠缺,留下了很多遗憾。片段教学中的教材片段要如何分析?以下从四个方面试做探讨。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

1.分析教材片段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授课者分析教材片段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了解本教材片段是必修还是选修内容,与初中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联系,对今后教学的影响,这样,授课者在片段教学中才能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分析苏教版化学(必修2)P3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交流与讨论”至“元素周期律”之前这一教材片段,授课者应了解: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初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要求仅限于会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不要求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基于此,本片段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交流与讨论“表1-1”,使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画出1~18号(不要求到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面学习元素周期律作铺垫,也为选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等内容打下基础。

2.分析教材片段在本教材中的前后关系

比分析一节课的内容要求更高的是,片段教学不仅要分析该教材片段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还要关注该教材片段与前后内容的关系,必要时要用好前后段的内容。

再次分析苏教版化学(必修2)P3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教材片段。教材片段虽然是从“交流与讨论”开始,但这一片段的前面部分是复习初中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最低原理,片段教学中应加关注。否则,即使学生发现了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的规律,仍然画不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同样,这一片段之后是“元素周期律”,因此,在布置学生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布置学生画3~10号和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有意识地按两行对应排列,以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埋下伏笔。

二、分析教材的内容

分析教材片段的内容十分关键,决定了授课者能否将教材片段中的知识讲到位,能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授课者要精读教材片段,逐字分析,列出所有知识点、关键点,找出本片段的中心部分,以此确定本片段的重点、难点,这样授课者才有可能在片段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分析苏教版化学(必修2)P20-21专题1第三单元“同分异构现象”这一教材片段,该片段教学内容应包含:①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结构可以是不同的;②通过“表1-9”比较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了解到分子组成相同,结构和性质可以不同;③通过分析上述个别现象,归纳出“同分异构现象”这种一般现象的存在;④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⑤通过“观察与思考”,应用“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理解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⑥明确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遗憾的是,不少年轻教师在片段教学中注意到了本片段的重点是“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形成,却忽视了强调“同分异构现象的普遍存在”,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明确“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更有甚者,错把这一片段当成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让学生进行C5H12、C6H14、C7H16等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能训练。他们分析教材时没有注意到本教材片段属于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判断同分异构体,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现象对物质多样性的影响,能写出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即可。

三、分析教学的方法

1.分析片段教学中的逻辑方法

教材撰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按照一定的逻辑思想和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授课者精读教材片段时,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重视学生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意选择合适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等一般性的逻辑方法。

在分析苏教版化学(必修2)P20-21专题1第三单元“同分异构现象”这一教材片段时,可以采用“比较”的逻辑方法,通过比较正丁烷与异丁烷在分子组成、结构和沸点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了解化合物分子组成相同,结构和性质可以不同的这一现象。再根据“许多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差异”的特点,说明同分异构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归纳”的逻辑方法,让学生交流讨论、补充,归纳出“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再用“演绎”的逻辑方法,应用“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理解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教师还可列举出其他简单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让学生进行判断,加深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

2.分析片段教学中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灵魂,学科知识是学科思想方法的载体。教材中在呈现知识的同时,更渗透着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化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和概括,并指导化学学习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常见的化学学科思想有:验证探究思想、构建模型的思想、守恒思想、定量思想、化学平衡思想、绿色化学思想等;常见的化学学科方法有:物质分类法、守恒法、终态法、假设法、结构性质用途、模型方法等。教师在片段教学中,要注意化学学科思想的渗透与学科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如,分析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P91-92第三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这一教材片段时,教师要深刻领会化学平衡思想,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观点来分析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的转化等现象。运用定量的思想,把通过Q、Ksp大小比较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迁移到这里,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模型,即通过比较Q、Ksp的大小来判断、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在教学中通过学科思想的渗透与学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把握化学学习的关键,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本质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四、分析教材的价值

新课程教材在呈现学科知识、渗透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注重呈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授课者要积极挖掘教材片段的教育价值,如,能力培养价值(实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力等)、化学观念价值(实证观、元素观、绿色化学观等)和情感态度价值(学习兴趣、爱国精神、辩证思想等),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教材的教育价值。

分析苏教版化学(必修2)P76-77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中“简单有机物的合成”这一教材片段,在“问题解决”栏目中推断甲酸、乙酸和甲醇、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及判断这些产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之后,有这样一句话:“创造新的有机分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发现并选择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把反应物转化成为具有特定结构的生成物,是合成有机物的关键。”授课教师要深刻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一句话:“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由此,教师应理顺这一教材片段内容的逻辑关系:这些酸与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多种酯,这些酯之间有的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其中的某些酯分子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们可以选择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把反应物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具有特定组成结构的生成物。通过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努力实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研究分子、创造分子,为人类服务。这是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材这一片段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在有机合成中还要注意避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原子利用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句话,渗透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等思想。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现,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片段教学篇2

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片段作文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兴趣。

二、片段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文章中“三叔教导狗娃如何观察野豆角花”的情节时,可让学生学习这个片段的描写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描写时要言之有物,抓住特点具体写,可以从绘形、绘色、绘味、绘神、绘情趣等方面着手,学生在深入观察后一般都能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

在描述性、说明性、评论性片段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积累写作素材。除了对学生作文技巧方面提供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灵。例如,学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后,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倾吐了肺腑之言:

中秋节的晚上,我看到一轮缺角的月亮,因为妈妈在南京打工。南京的月亮,也是缺了角的月亮,因为妈妈没有我,没有爸爸陪在她身旁。妈妈,你快回来吧!……

虽然只言片语,却写真话,抒真情,真挚感人!

三、片段作文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文本中有许多言简义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模仿、迁移。

在学习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借鉴课文某一处的写作方法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用饱蘸浓情的笔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让学生在创造的愉悦中感受美。

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这种写作、想象、生活和文本互动的过程,就是一种忠于文本又超于文本的理解过程,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写作内容更丰富,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举多得。

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在一个雨后秋日的傍晚,我来到山中……”根据这一拟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练笔。再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最贴近课文的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片段作文训练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在适时性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尽享作文技巧训练。如作文开头艺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句段仿写,词语锤炼……都可以让学生精心打造出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扎实有效地提高写作基本功。

如在《假如我是……》的片段练习中,有位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风》:

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和天空的彩虹做伴,点缀我们美好的世界;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在下雨的季节出现,随着那沁人心脾的蒙蒙细雨滋润你的心田……风的冷静,风的执著,会成为我的明灯……

在仿写冰心的小诗《母亲》时,有学生这样表达对母亲的爱:

我只愿化作您杯中的一片茶叶,为您消解无尽的疲劳;我只愿化作您身上的一床棉被,为您抵御寒夜的侵袭;我只愿化作您窗前的一缕阳光,为您带来生活温暖。如果这些我都做不到,我只愿做您的好女儿,给您以宽慰,给您以鼓励,给您以帮助。

片段教学篇3

【片段一】教学“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盒子里面放了一些球,只要你能从盒子里面摸出黄球,就有一份奖品。摸球的规则是:每次只能摸出一个球,摸完之后再放回去。

(学生摸球,摸完后发现每次都是白球)

师:为什么大家摸出的都是白球?

生:因为盒子里全是白球,所以摸出的是白球。

师:你看到了?

生:没有。

师:没有看到,说明这是你们猜测的结果。想不想知道里面放的到底是什么球?

生:想。

(教师拿出球验证学生的想法)

师:果然全是白球,那从这个盒子里能摸出黄球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里没有黄球,所以不能摸出黄球。

师:是的,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黄球,所以摸出的就不可能是黄球。那可能摸出红球吗?可能摸出蓝球吗?

生:不可能。

【评析】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教师让学生在“从白球盒中摸黄球”的摸球活动中直观感受和验证了“不可能”,学生在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不可能”这一概念进行了感悟、体会、理解。

【片段二】教学“一定”。

师:刚才通过验证盒子里面全都是白球,如果现在再从里面摸一次,摸出的会是什么球?摸两次呢?再接着摸下去呢?

生:还是白球。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盒里放的全是白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师:说得太棒了,而且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一定。是的,因为盒子里放的全是白球,所以不论摸多少次,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评析】步步引入,环环相扣,由“不可能”到“一定”,在与前一个情境的对比中,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正确区分在什么情况下用“不可能”表述,什么情况下用“一定”表述。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实践、验证,渐渐走近数学文本,让学习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碰撞,快乐生成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片段三】教学“可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要在盒里放入什么球。(教师在盒内放入3个黄球)

生:3个黄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球?

生:黄球和白球。

师:如果现在让你摸,你猜猜摸出的会是什么球?

生1:白球。

生2:黄球。

生3: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那我们动手摸摸看,注意摸出球后要放回去才能再摸。(学生摸球)

生4:摸出的可能是白球。

生5: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师:通过刚才的摸球验证我们发现,当盒子里有黄球和白球时,同学们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评析】教师在这一环节注意了活动的连贯性。通过在摸球活动中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了 “不可能”和“一定”可以表述事情发生的绝对性与不确定性。教师适时引出“可能”这一概念,紧凑,妥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片段教学篇4

片段教学能否成功与教师常态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只有常态教学的卓越,才能有片段教学的精彩。那么,如何在常态教学中苦练内功从而获得片段教学的成功?

一、读懂教材是前提

读懂教材是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教师开展片段教学的基础。要把一节课的片段教学上好,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至关重要,读懂,读不懂,甚至误读,在实际的片段教学中,其最终的效果大相径庭。怎样做到读懂教材,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是从理解编者的意图的角度读教材。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可以从“主题图”“问题情境”“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等呈现的内容中正确理解编者的意义,理解编者为什么这样编排内容。

二是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本节知识内容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这样的。

三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读教材。要注意抓住数学的本质内涵看教材,思考教学内容蕴含哪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同地域的学生是不同的。例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在“探索与发现”中安排了一课“有趣的算式”,原来教材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而对于很多发达地区的孩子,这显然要求偏低,为此,我校刘胜峰老师在参加全国赛课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教学目标调整为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应用“以小推大,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调整,《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张丹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二、精心设计是根本

一部优秀的影片一定先有一个优秀的剧本。同样,一节精彩的片段教学,首先源于一个精彩的片段教学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片段教学的成功,精心设计是根本。和常态教学一样,片段教学在设计的时候同样需要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板书)、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业练习等内容,但是,片段教学和课堂教学毕竟是有区别的,它的设计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新课导人要精彩。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吸引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在一次片段教学考核课中,一位教师抽到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他设计了这样一个导人。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个游戏,老师出一道题,结果是多少,请大家用拍手的形式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得到多少个?

生:(拍手):啪、啪。

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得到多少个?

生(拍手):啪。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得到多少个?

学生拍不出来,脸上露出疑惑。

师:咦,怎么不拍手了?

生:老师,这次分不成多少个了?

师:原来是这样,那么,到底是分了多少呢?

生:半个。

师:很好,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苹果。……

二是核心内容设计要新颖。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片段教学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我们要展示的只能是重要环节的“实况”,因此,在新课教学的核心部分,设计一定要有新意,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只有核心部分的精彩,片段教学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同一次片段教学的考核中,一位教师抽到了“角的度量”,在核心内容的教学上,他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比一比”。

比一比(一):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和把两个角重叠的方法,比较出角的大小。

比一比(二):出示另两个角,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在学生无法得出大多少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为5度的“小角”,让学生去度量这两个角,分别量出9个和7个,这样就很清楚地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比一比(三):再出示两个角,度数分别是43度和37度。再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显然,再用刚才5度的小角去度量,是无法度量出完整的个数。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思考的方向指向寻找新的度量单位,也就是1度的教学。

片段教学的设计,教师除了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在设计思路上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之外,还应结合片段教学的特点,换位成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可能怎么理解、怎么回答、怎么合作、怎么辩论。换句话来说,在备教师的教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思考学生是怎样学的。

三、把握学情是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片段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师的模拟来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开展片段教学之前,认识学情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已有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所在,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片段教学才能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相反,学情把握不准,片段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情况的模拟,势必出现许多违背规律、胡编乱造的失误。

例如,一位教师在《平行与相交》的片段教学中,出示一组画好的平行线,提问学生:他们会相交吗?为什么?然后模拟学生的发言:因为这两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所以他们不会相交。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后指出“在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显然,教师在这里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为依据,来“证明”两条线不会相交。而事实上,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平行线的认识之后学习的,这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不准,从而导致了用后续知识解决前面问题的错误。

片段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活动片段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出的活动片段中,通过教师的适当讲解,学生能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活动片段

数学活动片段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但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且数学活动片段中的教学思想要以活动的方式来呈现,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个活动片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联系好现实与数学,这样才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并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活动片段的原则

1.要始终坚持活动围绕问题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片段,并不是为了活动而进行活动,而是要明确所开展的数学活动片段是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的。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没有中心问题,那么也就不存在数学活动了。因此,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针对某一问题开展。并且在活动中,不论是采用独立思考的方式还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都要坚持以某一中心问题为核心,所设计出的活动也都是要符合问题本身特征。

2.要始终坚持活动依赖主动的原则

主动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心理学上来讲,其实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要大于外在因素。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出知识的结构,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一直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并与自己的认识相融合,然后再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就使学习具有探索的意义了,就让数学活动能够得到高效的实施与开展了,而这也成为数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3.要始终坚持活动要依托民主的原则

民主在这里主要是指在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因此,在实施数学活动片段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主动参与的。并且学生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想要凸显出这种主体性,就必须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操作与思考,同时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地位,变成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这样就确立了民主的局面。在数学活动中,民主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以及见解等。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选择数学活动片段的要求

数学活动片段的采用时机主要在于实际需要,这种需要一方面在于教师对于数学知识了解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在于课堂内容上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师应在开展数学教学以前,先进行备课。

1.明确教材的要求

在数学教材中,基本要求主要涵盖了数学思想、基础知识延伸、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等。这些内容便于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数学活动,要明确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还是以逻辑推理为主。

2.明确教材的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内容的编排是具有一定顺序的,所选择的内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内在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如,在教材中,先让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然后让学生学习《实数》,这样的编排就是按照数学的发展历史来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以前先明确教材的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

3.明确教材的重点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前,要先明确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只有找准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思考怎样教会学生,怎样到达教学目的等,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数学活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采取怎样的活动方式与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

4.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学习的习惯等。只有在了解学生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数学活动,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同时才会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连接好旧知识与新知识。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片段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思考怎样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互动中获得经验,就必须让学生能自己完成。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以此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并进行推理等,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以及操作经验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

片段教学篇6

孔子立于庭院之中,沉吟道:“诗三百,诗三百。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作诗的人,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这时,孔鲤快步恭身穿行庭院。

孔子:鲤儿!

孔鲤:(恭身应答):爹爹!

孔子:鲤儿,你学诗了么?

孔鲤:还没有。

孔子:鲤儿呀,不学诗,说出话来就不会得体了。

孔鲤:是,我这就去学。(下)(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孔子继续沉思。(子贡上)

子贡:先生!为人在世,贫穷却不巴结奉承,阔绰却不骄傲自大,这怎么样呵?

孔子:这样当然可以啦。但这样还不如清贫自乐,富裕多礼更好一些。

子贡:哦!《诗》里面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要精益求精,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呵呵,端木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啦!告诉你一件事,你还能有所发挥,有所推断。好啊!(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正说着,子夏上)

子夏:先生!《诗》里面说:“巧目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是什么意思啊?

孔子:(略作沉吟)就跟画画一样,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用彩色画花。

子夏:那就好比说,有仁义为基础而后产生礼乐,是吧?

孔子:哈哈,卜商啊,你的话启发了我!现在呀,可以和你讨论《诗》啦!……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孔子和子贡、子夏边说边下)

《学记》有云:“虽有佳(一作“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上述孔子教诗的片段中,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目的明确:增益语言,推行仁义;其教学过程以文本为据,又不拘于文本,师生互动,共同受益,收到教学相长之效。

片段教学篇7

关键词:联系实际;情境;创设;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83-01

在夏饶正老师一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里,通过精彩的教学设计,没有枯燥的概念,也没有机械的运算符号给人以全新的感受。笔者认为,这堂课有三个亮点。

一、导入新课别具一格

教师巧妙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夏饶正老师以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导入新课,意境深远的古诗为学生营造了高雅、宁静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地学习状态。一个简洁明快的“数”字与“一水间”的“一”字形成强烈的数据对比,巧妙地引出:像数重山的“数”这种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从而很自然地揭示课题。教师深挖古诗素材,寓中国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学生生活实际融入课堂

课中精彩片段

师: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前几天老师就到书店买了一些书。

课件出示例1: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0本。

师:从这条信息中,你们发现什么信息?

师:猜一猜老师买了几本故事书、几本科技书?

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我们刚才写的所有算式吗?

学生小组商量,然后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如果用a表示故事书的本数,那么科技书就是a+10本。

练习拓展精彩片段

1.填一填: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张嘴,4只眼睛8条腿,…..()只青蛙()张嘴,()只眼睛。

2、师: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身边的一些事物吗?

生1:公交车上原有x人,下了5人,还有有x-5人。

生2:存钱罐里原有n元钱,又存了3元现在有n+3元。

生3:橘子每千克4元,买了m千克,一共需4m元钱。

数学本身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接轨。在保障知识成分的前提下,应给纯粹的数学理解和运算加以生活化的包装,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也就是说要把“机械计算”为“生活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王国的美妙神奇。上面的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实践了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开展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课堂练习精彩片段:

师: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会请教不说话的老师――书。

课件演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景图。

师:宇航员为什么跳着走路呢?

课件演示:(翻开百科全书)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谁能举个例子说说。

生:略。

出示表格,学生填写:

让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写一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

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议一议:课本插图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多重?

片段教学篇8

关键词:片段教学;片断教学特点;有效设计和展示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教师的素质提升与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片段教学作为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与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很多方面得到了运用:例如,福建省于2010年和2012年开展的两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都包涵对片段教学的考核,而且所占分值最大;1998年,福州市教育局首开先例,把片段教学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考核内容,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以及特级教师评审时用于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片段教学以其集实践性、虚拟性、完整性、预设性、简约性和公平性于一体的特征而备受青睐[1]。

二、片段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博士首创了教师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模式,即选取教材中某个片段,课时长度为15分钟左右的微型课[2]。这种微型课在教学形式上基本保留课时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严密性和层次性,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虚拟情景的限制,教师只能用自己的指令语言代替学生的活动环节,用自己的话语转述虚拟师生互动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反馈,用虚拟情境代替实物演示。

虚拟情境性片段教学具有实践性、完整性、预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3]。片段教学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它有教学指导思想,有明确的目标,有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有虚拟的师生活动。教师只有了解片段教学这些特点,在展示时才能尽量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确保片段教学顺利进行。总之,短短的片段教学一定是浓缩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发展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学精华的展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风格。

三、片段教学有效设计和展示的建议

1.明确目标、驾驭教材,体现课程理念,合理设计片段教学

一般情况下,教师业务技能考核和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的时间是一个小时,片段教学的时间为15分钟。要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规划教学程序、撰写教学设计,没有平日常态的教学实践根本是不可能的[4]。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历练,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程序,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如何合理设计片段教学呢?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要有教学导入,又要有教学过程的展现,还要有片段小结,可以包括:合理导入──呈现新课──组织操练──拓展延伸──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等环节。当然,这一结构设计还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才能栩栩如生地将课堂展现在评委或观众面前。

2.预设环节,合理安排,创设逼真情境,酝酿生成片段教学

设计完片段教学后,如何有效生成片段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预设好片段教学的内容与节奏,注意导课语、环节间过渡语、总结语的设计。其次要精心设计好课堂各环节的自然过渡和衔接,包括师生问答、教师评议等教学语言,做到教学过程有引导、有问有答、有评有议。第三,要注意科学的提问技巧,如问题的表述方式、问题的顺序安排、问题的分布、问题的提示、问题的侯答时间、问题的难易程度处理等,确保在相应的展示时间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3.把握节奏,得体稳重,注意细节,自信展示教学风采

教师的片段教学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功底、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展示了课堂教学技巧。如何有效展示片段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自信的走上讲台,微笑面对评委或观众,自报题目后便开始进入主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作要得体、稳重,避免过于夸张或频繁走动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再次,如果比赛时间充足,要给所讲内容做出总结,如果比赛时间不够,也要停止片段教学,大方走下讲台;最后要注意处理好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做到内容精简化、形式多样化、目的明确化、书写板书时机适时化等等。当然,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注意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教师的风采。如口语能力强、语音语调好的教师,可以利用优势,展示自己的语言基本功;书法与绘画功力好的教师应利用特长,做好板书版画的设计。此外,教师甜美的微笑、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娴熟的技能都能打动评委或观众,获得他们的好评。

四、结语

“片段教学”不仅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而且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功的片段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语言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对片段教学内涵的理解、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展示技巧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片段教学一定会成为促进教师业务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展现教师业务素质的有力平台,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之一。因此,中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片段教学的重要性,以片段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素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什么是片段教学[OL].漳州教研网.http:///newsInfo.aspx?pkId

=70683/2010/1/28。

[2]Allen,D.W.Allen.DwightW.Allen’sWebpage[OL].http://odu.edu/educ

/dwallen/,2011/4/9

片段教学篇9

如何让自己从中学历史片段教学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呢?我认为最大的诀窍就是以“精”取胜。

一、精心准备。通过加强训练培养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没有自信就无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容易导致片段教学平淡无奇、索然寡味,甚至漏洞百出,而自信来源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加强训练。

1.精读竞赛规则,了然于胸。规则是公平竞赛的基础。以福建省和厦门市的片段教学评分规则为例,都是以百分制计算,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评分。从四项的分值分布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讲解占的分值比重最大,要求教师的片段教学设计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策略得当,媒体选用合理;教学设计新颖,观点正确;举例恰当,条理清楚;善于启发引导,富有激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目标达成到位;板书正确,符合规范,布局合理,疏密得当,板书整洁,美观大方。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教师必须认真阅读竞赛规则,具体分析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精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实践的灵魂,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片段教学只有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才有教研和实践价值。比如教学目标要恰到好处地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要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全貌,采用新的视角挖掘教材信息。因此,教师要通读并精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多层次的知识框架体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与合理渗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3.精设模拟训练,举一反三。片段教学要求教师完全按照正常上课时的状态去讲课,考验教师在没有学生回应的情况下扮演教师的角色。换句话说,教师越自信从容、思路清晰、结论准确,自觉融入模拟的课堂情境中,片段教学就越能成功。因此,片段教学的反复模拟训练非常必要,可以让教师查漏补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能生巧,让自己在专家指导或者与同伴切磋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挖掘理解教材的深度,减少教学的失误。

二、精彩展示,通过扎实的专业功底征服评委

片段教学属于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求教师通过扎实高超的专业功底和开阔灵动的教学思维,巧用适当的学科渗透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展示自己的专业广度和厚度。

1.精巧开篇,引人入胜。开篇导入要言简意赅,一分钟左右即可。有新意最好,如果一时没有合适的导语就直接开门见山,链接旧课,讲授新课,直切主题,让评委马上明白你对这个片段的理解和驾驭,切忌哕唆许久仍然没有切入正题。

2.精心讲解,高人一筹。片段教学要想让人耳目一新,就要做到详略得当,精彩纷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当板书,脉络分明。例如在讲授有关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激趣导人――背景分析――代表人物――各自主张――意义影响――感悟历史”的片段教学顺序来模拟课堂教学,并适度联系古今中外的相关史实,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等级制度、美国的三权分立学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等来启发学生,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3.精心总结,承上启下。历史片段教学的小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板书小结,也可以通过名人名言来小结,还有答问式、图表式、史料式、对比式小结……但不论哪种小结方式一定要精准简练,不能拖泥带水。小结不是授课的简单重复,而需要经过精心提炼和科学概括。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抓住历史本质特点,梳理线索,得出精练而又深刻的科学结论,使历史知识更趋于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因此,课堂小结不只是要“温故”,还要“知新”,不只是要承上,还要启下,要给学生“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4.精辟升华,拓展延伸。学史明智、学古鉴今是历史课程的基本功能之一。历史是有生命的人文科学,通过教学的交互融合、合理的情感升华和适度的思维拓展,可以搭建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平台。好的片段教学都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性和一定厚度的人文性。例如,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比较英国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侵略扩展的本质和清政府愚昧无知、腐朽落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人强不如国强”的道理。

三、精美结束,通过自信的表现提升自己

片段教学篇10

在众多针对老师资格评定以及业务审查的考核形式中,说课教学与片段教学这两种形式运用最为广泛。其中,说课教学主要考察老师对实际教学内容的思考以及熟练程度;片段教学则更加侧重于考察老师实际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作为老师而言,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学过程的成败。而在片段教学中,并没有学生的参与,因此,老师必须凭空虚拟出学生来进行教学,甚至要在虚拟中追求真实课堂情境的营造,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

一、明确片段教学中的模拟要素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学生还没有理解、没有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学生对于所教授知识的融会贯通,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片段教学中,并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因此,老师很难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

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反馈信息,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的要素:1.学习任务:即老师具体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2.学习考核:即老师用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的练习与测试等;3.教学资源:包括各种实验仪器、教学讲义、多媒体资源等。在片段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些要素,加强对要素的合理调动,模拟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答,使得课堂显得更加真实合理,并尽可能地展示流畅的教学流程,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此外,在整个片段教学过程中,应从始至终牢牢抓住引发学生反馈的各方面要素,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生动地展现实际课堂教学的情况,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重点展示课堂教学的艺术

1.加强在师生双重角色之间的转换

在片段教学考核评比中,老师必须保持自己从始至终良好的教态,并能够在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之间从容转换,形象地模拟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答,避免表达生硬、姿态扭捏、不自然等情况。

作者认为,在实际片段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转述、模拟扮演、第三方陈述等方式模拟学生的场景,以追求教学课堂的真实效果,分别简述如下:(1)转述:一般用于陈述学生对于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要确保声音清晰洪亮;(2)模拟扮演: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问自答,在二者转换期间应该适当变换语气语调,并做必要的停顿,以示区分;(3)第三方陈述:主要用于说明课堂师生间互动的实际效果,为评审人员留下直观明白的印象。

2.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重点

片段教学的演示时间一般只有15到20分钟,远远短于实际教学时间。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的时间分配,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尽快地提出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2到3分钟的课题引导后就要转入实际教学任务中,根据教学计划有组织、有层次地进行展开论述,务必给评审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3.声情并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因此,在片段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学生的实际参加,老师也应该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素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做到声情并茂地投入教学,让评判人员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如同进入了真实的课堂。

作者认为,任课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工整规范的板书:这不仅给整个教学过程插入了适当的安静空间,更能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理解,更逼近实际的教学过程,也体现了老师在书写方面的基本功;(2)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应该在课堂加强与学生的动态交流,自然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调节学生疲倦的听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