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十篇

时间:2023-03-31 10:05:44

农业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技术篇1

关键词: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科学种植

有机农作物产品的食品质量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由于其在种植中采用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所以生产的产品属于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深受当代消费者喜爱。但是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操作复杂,稍有不慎将影响有机农作物生产品质。

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中种植环境的要求

1.1合理选择种植地点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在进行有机农作物种植中需要对种植场地的空气、土壤等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当地没有收到污染,并符合农作物的正常生产。其次要选择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场地,种植人员需做好种植场地的气候考察,了解当地全年的气候变化。一般种植场地应健在工业区等的上风向位置,其周边最好同时存在水源且处于工业区等上游位置,从而确保有机农作物场地水资源灌溉的质量。一般有机作物的种植要选择肥力充足的土地,这样才有助于农作物摄取养分,健康成长。

1.2科学建立缓冲带

在进行有机农作物使用有机农业技术进行种植的时候,其场地的选择一般会受到周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往往会引发土壤间接污染、病虫害传播等问题,所以此时可以采用科学的方式建立缓冲带对有机作物进行保护。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机种植区域和常规种植区域之间设置各类障碍物,或者在缓冲带种植有机农作物,以不断稀释外界环境对有机种植基地地块的污染,也可以在缓冲地带提供虫、鼠等有害生物的天敌的栖息地,降低外界的鼠害、虫害等影响。

2有机农作物种植转换期限要做好科学设置

完全符合有机农作物种植的天然场地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进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使用中,可以现在特定的场地进行有机农作物的种植,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土壤的组成,使其达到种植有机农作物的要求,其中这段种植时间就被称为有机农作物种植转换期限。种植转换期限的控制不是人为能够确定的,它主要与本场地原先的种植情况有关,若这里是1块荒地,那么一般土地种植转换期限大约在1年上下,若是选择在北方地区,由于当地农作物基本是1年1茬植物,所以种植转换期限应在2年左右,若是在南方的2年3茬或密度更高的种植区,那么土地种植转换期应在3年以上。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各种有机植物的种植中应遵循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相关要求及规定进行操作,在此期间种植及收货的所有植物只可以称为转换植物,只有过了种植转换期限且得到国家认证的农作物产品才算是有机农作物产品。

3种子要科学选定

在进行有机农作物种子的选择中,应基于种植技术基本要求进行种子的科学选定。第一要基于种植场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环境状况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有机农作物种子进行种植。第二对于第一次种植的有机农作物品种,如果没有已经定型的有机农作种子或者幼苗,那么就必须坚持无污染、未施肥、未接受农药喷洒的常规种子或者幼苗进行种植或者采取最近一次有机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有机种子作为种子进行种植;若是需要进行市场购买,那么应该选择国家认定的制定权威有机种子销售机构进行购买。

4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重点

在进行有机农作物种植中需做好技术的科学运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种植的产量与品质。一般要重视以下3点。第一点,要确保土地具有充足的肥力,在种植的过程中每一年都应种植种类不同的有机农作物。第二点,应做好灌溉的合理性,在能够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水平的基础上,还要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一般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灯方式,从而在确保水资源供应充足的基础上节约水源、提高有机农作物水分吸收的均匀性,在进行水源的选择中应保证水源的质量,从而提高灌溉的效果。

5防治有机农作物种植的病虫害要点

病虫害传统防治办法主要以农药喷洒灭虫去病为主,但是在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使用中这是明令禁止的,所以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中应采取以下3点措施。首先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采用轮作、套作等方式提高种植环境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要建立缓冲带,通过在缓冲带内部培养病虫害天敌的方式,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病虫害的影响。最后采用高科技的杀虫、诱捕技术,例如采用超声波模仿雄性害虫发出的声音来诱捕雌虫,使害虫不能在有机种植地块繁衍,再比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特点,采用特殊光源挖成对害虫的捕杀,另外,设置防虫网也是较常采用的手段。

6结束语

做好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运用,紧抓各项要点的实施,将提高有机农作物技术使用的价值,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从而为人们“餐桌上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希祥.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对生产技术的要求.中国农业信息,2015,(07)

[2]梁楚云.有机农业及其生产种植技术探讨.科技风,2015,(18)

农业种植技术篇2

1现代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植技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人力耕作方式被机械所取代,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对种植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机械化起步晚,在现代农业种植中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在机械设备使用中生产人员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较高[1]。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渐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广泛引用自动灌溉设施等,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从长远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阻碍。农业种植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借鉴多年来的农业种植经验,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采取的一种种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要改善农业生产状态,提高农业紧急效益,就要和农业机械化相互结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2]。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使用中,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辅助,同样农业机械的使用,也需要农业种植技术作为其技术支撑,共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影响

2.1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通过利用机械设备,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利用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机械化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规模小,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技术并不重视,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农业机械化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地形环境,气候差异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机械设备,例如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较大,在农业生产中就可以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只能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不适合集中生产[3]。

2.2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已经更加重视对设备的使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集中生产,例如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种植,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实现了从体力劳动到机械劳动的转变,减少人力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地区差异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及改进农业政策,增加设备使用范围,为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供使用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4]。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保养及维修知识等,切实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水平。

2.3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对生产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还要提高生产人员机械设备的使用意识,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技术。从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种植中年轻人较少,农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落后,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专业人才,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业种植技术篇3

关键词:新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策略

引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建设是重要内容,必须要重视,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相比,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创造更多的产量与效益。尽管,我国农业种植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对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种植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深入研究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付昂范应用于国民生产领域。农业种植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常用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数据库新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生产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农业信息系统,这是农业种植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农业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支持,构建信息数据库,信息化管理农业种植过程,为查询与共享农业信息提供方便,根据数据库技术构建农业专家与种植模拟系统,其中,专业系统是在数据库中输入专业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等方式,遇到问题即可借助专家系统解决问题,专家无需在现场就可完成任务,因而效率比较高。而农业种植模拟系统是在系统中输入农业种植相关参数,系统分析与模拟技术上,直观呈现参数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正问题,因而工作效率比较高。

1.2无线传感器监控

农业种植生产中,作物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土壤pH值等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大棚种植时,外界环境条件无法满足作物实际生长需求,因而人为方式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以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此种情况下,要及时检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为作物创造恒定的生长环境。以往,通过人为方法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人力与物力资源成本大,还无法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是利用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实现不用人为值班守候监测整个生产过程,处理器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传感器传送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无线传感器监控设备是在预先设定条件下开展各项工作,控制动作器通风、灌溉及供暖等,促进系统正常运行,操作方便简单,减缓了种植人员工作压力,另外,为农业种植生产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3可视化种植生产技术

现代化计算机新技术中,可视化生产技术是重要构成内容,是利用监控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并传送到电脑显示屏,为农业种植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展现现场人员工作行为,对工作人员操作做好坏有效监测与管理,准确监测问题出现的具体时间,促进工作人员选用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并解决问题,降低农业种植生产存在的风险,获得更高的种植生产效率。

2农业种植生产中光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种植中,光合作用是作物生产的必备条件,一旦光合作用缺失,作物将无法健康生长。所以,为了满足农作物种植生产,一般在大棚种植生产中,光技术应用比较广。原因在于,大棚种植中,自然光无法满足作物种植生长需求,因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选用人工光源。例如,利用日光灯或白炽灯,种植人员增加作物光照强度。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农作物有不同的品种,因而光照强度需求也不同,即要求科学使用光源,并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此外,害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假若光技术应用合理的话,还可有效消灭害虫。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生长中的应用

3.1组织培养技术

农业种植生产中,组织培养技术即无菌环境中,农作物种子生长到幼苗的培养阶段,通过人工诱导进行培养,生长周期减少,植物完整培育而成。种子到幼苗生长阶段,植株抗病能力不强,应用该技术可预防病毒、细菌等侵害农作物幼苗,加快种子发育速度,为新品种研发创造条件,另外,外植体最初培育过程中,褐变防治要落实到位,尽可能降低褐变外植体接种伤害。总体而言,要全面落实各项处理工作,保障培养质量

3.2生物农药

现代农业种植生产中,生物农药喷洒技术非常重要。与传统农业喷洒相比,现代生物农药喷洒技术没有化学添加剂,以组合性生物代谢产物为主。该生产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杀虫效果;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农作物不会受到伤害。虽然生物农药优势突出,但因其有较高的使用成本,推广难度大。生物农药生产中,要尽可能降低其生产成本,在种植人员可接受范围内调控价格。如果农作物发生病虫害,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没有发生病虫害,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否则就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产量目标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种植人员要根据区域种植特点,针对病虫害合理规划防治方案,利用该技术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病几率。

3.3转基因

现代新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其主要指农作物种植生产中,种植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原基因充足,将新基因转入农作物体系,改变其基因结构。该技术主要包含农药与种植培育2种类型的转基因技术,使得农作物成活率明显提高,还可有效防治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农业种植生产中,该技术投入量大,转基因农作物食品安全性备受关注。所以,国家食品安全部门要加强转基因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保障农产品安全。

4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建议

4.1提高农业种植生产水平

农业种植生产中,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因而,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相关部门创新研究农业新技术,加大投入资金,为技术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资金与制度方面,奖励取得突出成就的部门,激发研究人员技术研发热情。此外,通过政府补贴,增强农民学习意识,比如手把手开展农民教学,便于其正确掌握现代新技术与设备的操作技巧,种植产量提高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益。

4.2构建现代技术使用新标准

农业种植中,现代新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但因技术缺乏规范性,且缺乏成熟的标准,因而严格制度措施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根据农民实际状况,逐步完善规范,优化升级生产种植技术,提高技术应用影响力,实现规范而专业化的农业种植生产发展格局。

农业种植技术篇4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

1开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1.1降低农业污染,保护自然生态

绿色种植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对特定地区大气、水土起到保护作用。

1.2促进农作物的质量安全

使用绿色种植技术,会大幅降低农作物中的农残比重,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对应的自然肥料通常牲畜的粪便如牛粪、羊粪数量会提升。使用此种方式种植的农作物,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还没有化学毒素残留,成为众多粮食基地“绿色食品”的安全信任标签。1.3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特定区域往往仅适宜种植某些特定作物。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区域,种植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产量相较传统农业也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因为区域农作物产品的绿色种植特点,价格也会得到提升。同时,使用无机肥和种植环境的养护,往往可以形成地区农业产业链,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地域要求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农作物地区,需要符合农作物种植的地域和自然条件要求,这样才可以大面积进行农作物种植和技术推广。通常绿色种植区域都会建立绿色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式农业种植能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降低不良气候带来的影响,同时能集中有效地使用工具进行施肥、灌溉及除草等。通过基地先进的技术推行方式,起到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快绿色农业的推广进度和覆盖率。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

3.1构建绿色种植技术的多元推广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方面:绿色种植技术的成熟度、示范效果及种植经济效益的高低。由传统种植转变为绿色种植,需要绿色种植技术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效果,让农户充分了解绿色种植的益处,获得他们的认可。专业农业机构可采用走基层、现场指导答疑、一对一技术等实地与微信公众号、小视频、微博及论坛等推广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农户对绿色种植技术的了解,加强技术人员与农户的实时沟通。

3.2适时出台相关惠民政策

相较于传统农业,绿色种植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周期长,投入产出在短时间内无法很清晰地看到,对农业经济效益没有把握,是农户无法直接应用绿色种植技术的根本原因。同时,绿色农业在防虫、除草、施肥及护苗等技术层面的要求相对更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数据和手段,这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除了技术上的支持与推广宣传外,需要给予农户相关的帮扶政策,如发放技术津贴、大面积种植奖励等,农户在经济效益有一定的保障基础,才会有兴趣尝试绿色种植。

3.3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绿色农业种植概念由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和应用,在我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外对绿色农业种植的选取作物、培土、栽种、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看护、各种无机肥的浇溉及产出加工的全产业链都有完整的运作体系。国内在学习国外技术时,要注意各国不同的自然环境、土地气候及农作物适应情况。

农业种植技术篇5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最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背景之下,更多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被不断应用到了农业种植活动当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农业种植户自身的农业种植热情。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业种植作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1重要性分析

现代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的综合产量。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走进了城市当中,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渐减少。因此,想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就应该注意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使得农业种植活动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农业活动增收[1]。在对现代化技术进行应用时,可以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方法以及种植原理,也使得农业种植活动的展开与时俱进,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种植户自身的经济收入。

2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光技术的应用

对于农作物来说,其生长不可能离开光合作用,因此,光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作物的生长品质。将农作物种植在大棚中之后,应该科学设置人工光照,要对人工光照的强度进行准确调节,从而使作物生长的光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此外,借助光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升了农作物的绿色环保程度,使得农业生产活动的展开更加经济环保。

2.2生物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很多生物技术被应用到了农业种植活动当中,主要包括无菌培养以及转基因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品质得到了保证[2]。目前已实现农作物的无菌环境人工培养,可以对种植的发育状态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这样也提升了幼苗的综合成活率,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动态调节,预防幼苗枯死。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农业作业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将生物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时,也应该注意与农作物生长的实际规律相符合,在对此项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要反复进行试验,从而对技术特性有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在农业种植活动中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农业种植技术篇6

[关键词] 有机农业种植 土壤培肥技术 有机肥 生物肥料

[中图分类号] S15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68-01

引言

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目标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破坏周围环境,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并且还要为人们提供优质而又健康的食品。此外,有机农业注重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都应该加强管理与控制,保证食品的安全、环保、无污染。同时,为确保食品安全,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推动有机农业种植活动顺利进行,合理利用土壤培肥技术是必要的。本文将结合有机农业种植需要,探讨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希望能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土壤培肥工作,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对有机农业种植也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有机农业的种植和发展,离不开土壤培肥技术利用。作为种植人员,应该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种植需要,对土壤进行培肥,进而提高土壤肥力,为有机农业种植创造条件。

1.2 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有机农作物的有效成长,需要综合发挥土壤、气候、病虫害防治药物的作用,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便利。而采取土壤培肥技术,能更好适应和满足农作物的种植要求,确保各种养分和营养元素充足,为有机农作物生长创造便利。

1.3 提升作物种植水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而土壤培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满足这种需要,为作物种植和生长创造便利,有利于确保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培育路径

虽然土壤培肥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人员未能有效掌握该技术的培育路径,对有机农业种植产生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为农业种植创造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2.1 扩大有机肥的来源。目前,由于化肥的使用便捷,见效快,导致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更好进行土壤培肥,应该扩大有机肥来源,拓展绿肥种植面积,科学安排绿肥品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绿肥单位面积产量。重视绿肥对土壤养分的供应,采用不同作物轮作、间作、混作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绿肥单位面积产量。发展牛、马、羊、猪等养殖业,有效利用厩肥,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营养元素。厩肥营养元素丰富,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

2.2 发展沼气和秸秆还田技术。沼气是优质肥源,发展沼气既能获得优质无害肥料,还能为居民提供能源,改善农村环境。因此,应该对农家肥、杂草、垃圾等进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增加农业种植的有机肥源。发展秸秆还田技术,秸秆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丰富,是优质的有机肥来源。因此,应该发展该项技术,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条件。

2.3 注重生物肥料的研究和施用。合理应用微生物肥料,主要包括根瘤菌、硅酸盐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肥料不会污染环境,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促进有机肥分解等优势。并且还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条件,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抵抗病虫害能力,保持土壤肥力,因而应该注重该技术的应用。

2.4 利用蚯蚓进行土壤培肥。蚯蚓能让土壤中的枯枝落叶以及还田的秸秆分解,促进有机质分解,加速有机肥养分释放,对增强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蚯蚓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蚯蚓死亡之后又是含氮量很高的动物蛋白,分解后还是优质的含氮肥料。因此,增加土壤中蚯蚓的数量,能取得良好的培肥效果,让土壤保持肥力。

2.5 合理进行施肥及科学安排农作物种植。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农作物种植需要,合理进行施肥。除秸秆之外,一般要经过堆沤处理,使其充分腐蚀后才能施肥。人畜粪尿是含氮量高的有机肥,适合做追肥使用,施用前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堆肥、沤肥、沼渣肥含大量腐殖质,常做基肥使用,有利于土壤培肥。作物秸秆和山草是高纤维含量的有机肥料,应该与鲜嫩绿肥配合使用。此外在施肥过程中,还要考虑有机农作物的品种特性、生长规律、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利于更好进行土壤培肥,为有机农业种植创造条件。

2.6 防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过程中,防治土壤污染是非常重要的h节。常见土壤污染源包括施肥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底部有害重金属污染等。种植过程中坚持不用未经无害处理的人畜粪便、城市垃圾和有害物质超标的矿物质肥料,不得使用污染水灌溉。一般选择远离城市,土壤有害物质符合要求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设立隔离区,避免土壤受到污染,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土壤培肥技术,不仅能有效满足有机农业种植需要,还能推动农业种植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条件,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作为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土壤培肥技术的作用,创新思路,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土壤培肥技术水平,进而为农业生产和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冰.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11),34

[2]张世玲.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培肥技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74-75

[3]关宏达.浅谈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88

农业种植技术篇7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应用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拓宽了道路,生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生物技术不仅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

(1)对农作物抵御病虫害、节约资源有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就必须使农作物免于虫害及自然灾害,其应对对策便是农药,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我国可耕种土地污染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生物技术应运而生,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农作物抗旱抗虫抗灾等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存活率。其从根本上使农作物基因发生有利改变,使农作物本身具有防治虫害的本领,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极大地保护了我国的耕地。

(2)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基数大,现存可耕种用地难以满足人口的巨大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农业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提高产量。而生物技术可通过改变农作物基因的方式,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真正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3)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有积极作用。

近些年,地沟油、瘦肉精、催熟剂等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普通大众、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这对农作物种植要求更加严格,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绝对安全,“无公害”蔬菜、食品受到普通大众的高度追捧,农产品不仅要具有高营养价值,还应安全无害。生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低质量的源头,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我国农业种植中应广泛应用生物技术。

2生物技术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

将基因进行人工修饰和分离后,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生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其能将一种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中,例如,一种作物抗倒伏力强,可将其抗倒伏基因转移到其他抗倒伏能力弱的作物中,使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与外来抗倒伏能力,产量会获得大幅提升。此外,还能加大社会经济效益成长力度。ISAAA的年度报告指出,早在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就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国位于世界各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第四。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大量耕地,减少了大量杀虫剂的使用,降低了燃烧秸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管如此,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疑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例如,“华恢1号”和“Bt汕优63”这两种转基因水稻,虽于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但由于转基因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且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过程并非透明,这加大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疑虑,转基因水稻是否可放心食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否会破坏环境。

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可视为一种新的物种融入当地环境中,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其抗除草剂的基因在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流入其近源物种之中,打破整个农田的生态平衡。其产生的破坏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但其危害确是真实存在,其解决途径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虽然转基因技术遭受公众质疑,但其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转基因技术在未来应用中不断得到革新、优化,其终将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

2.2组织培养技术

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适宜的环境下,对农作物细胞进行培养,使农作物细胞良好发展并生长完全。其可以加速农作物的生长,降低病毒对农作物的侵害程度,并且能够快速的培养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因而组织培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未来农业领域。首先,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培育环境,光照时间、室内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培养效果;其次,创造符合标准的培养基,培养基内需加入矿物质成分,矿物质成分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最后,科学处理褐变现象也是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褐变现象直接影响作物培育进展,需及时科学处理。

2.3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生物农药也得到应用,生物农药主要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将其制成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可逐渐替换现阶段的普通农药,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但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技术难度大,且生产成本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农药的应用进程。针对此种情况,可将具有产生药物作用的生物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使其产生药物,这不仅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优化了制作过程,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3应用前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物技术也不例外,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小觑。由于我国科研水平的限制,对转基因技术掌握的还不够透彻,其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是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加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强化科研技术,以求提高我国综合科研水平。例如,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强化植物固氮能力等,使植物生长突破环境的制约,利用可造优势快速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等。使生物技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各个方面,真正为人类的发展谋福祉。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种植技术高速发展才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生物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农业乃至其他许多领域中都被应用,其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持续发展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继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09):122-123.

[2]骆春波.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20):24.

农业种植技术篇8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生产技术;要求

有机农业种植是近年来在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对种植环境、种植等有机化的技术管理,做到植物的生长中所需的营养成分都是有机的,在生产种植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的有污染的人工添加剂,农药,生长剂等,只是使用有机肥料而种植出的自然、生态、健康的农作物产品。

1现阶段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所面临的技术要求

1.1对有机农作物种植生长环境的选择

由于有机农作物种植与普通农作物的种植是非常不同的,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要比普通农作物高,所以,在有机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前就要对所要种植的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种植区要四面开阔,空气流通顺畅,远离闹市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区以及有可能存在污染和辐射的区域。选择的种植地点最好在位于风向流动的上风位置;种植物种植区要选择水源水质较好的地方,远离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水所在的区域,避免被污染的水流给植物生长的土壤和所需的水分供养造成污染等这一系列有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需要制定一套相关的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体系,好的技术体能能够统筹兼顾,更能够更好的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生产技术是种植技术体系关键所在。

1.2有机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和抵御灾害能力的提升

在有机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兼顾周边环境气候和土壤等方面的差异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种植,对于北方地区的有机农作物品种就应当以选择适合北方生长气候和生长环境为前提,南方地区的有机农作物品种选择上要考虑到南方的雨水较多,温度常年较高等因素。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提升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可以通过利用农作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模式,打乱病虫害生长所需的环境和周期,做到通过自然手段抑制和抵抗病虫害侵害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与病虫害的天敌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当中,通过生物与环境的自然生长法则来抵抗灾害的侵袭。

1.3有机畜牧业和有机种植业进行互相结合

在有机作物的研究和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有机畜牧业和有机作物之间的联系,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去考虑,统筹兼顾,全面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有机农作物的生长和有机农业体系的完善。在有机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种植和耕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在给农作物增加辅助营养和配料的时候,要严格把控好配料的各方面质量的检验,确保质量的安全合格,才能在运用到种植过程中,通过植物对阳关、空气、大自然的光合作用汲取养分的同时,加上有机辅助营养的供给,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对种植中出现的杂草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避免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通过以上细节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共同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环境的创建,意义重大。

1.4通过有机示范区的形式完善农作物发展体系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对有机蔬菜水果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有机农作物的发展和关注。主要方式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模式,选取有利的地势,有效的对农作物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达到农作物与养殖、农作物与生活体验,农作物与旅游相结合等诸多的发展形式,形成一个综合的农业发展体系,改善农作物的单一种植结构,为农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1.5在有机农作物种植中人力劳作技术还有待提升

由于种植环境的不同,种植地势的不同,许多机械化科技化的种植管理措施和手段无法应用到细节当中,这就缺少不了人力劳作的作用,通常这些主要是在田间耕作中进行,在处理杂草过程中,不能使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剂,只能通过人力及一些传统的田间耕作工具进行人工除草,所以这个过程中的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效率也比较低,还需要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不断的提升。

2结语

有机农业在我国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相比于传统农业,有机农业不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产结构和生产环境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并且还能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与有机农业相关的种植技术加强重视,促进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种植技术篇9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技术;葡萄种植;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农业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FID)、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设备,将农业系统中的动植物、环境要素、生产设施工具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分析,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1]。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对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拓展,可帮助人类提高对农业系统的调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正悄悄走进农业种植领域中来,葡萄种植中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

1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改善葡萄种植环境中的应用

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区设置多个物联网信息采集点,进行葡萄生长环境条件的信息采集,包括葡萄种植区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利用互联网将各个信息采集点联系起来,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给终端管理平台,再由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对所采集的种植环境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该种植环境下葡萄的生长状况,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将所需处理的事项以命令的形式传输给控制柜,对葡萄进行灌溉、施肥、喷药等。某葡萄种植园引进物联网技术后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收入,该葡萄种植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每亩葡萄可节省2000余元的人工费用,施肥和灌溉的费用也节省了近50%,每年减少农药投入在300多元左右,葡萄的亩产值也由原先的每亩3万元增加到了如今的每亩3万7千多元,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原先依靠经验种植葡萄的情况已被当下物联网智能化管理所取代,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时采集、存储其所在地点的各种土壤和环境参数,获得包括土壤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光照度等数据,这些数据直接输入监控室的计算机内,农户点点鼠标就能及时了解结果。如果数据显示湿度不够,那么轻点鼠标发出指令,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动启动水泵给葡萄喷灌[2];另外种植园内安装了移动视频监控,农户在家中只要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时看到种植园内部的情况。

2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葡萄智能化灌溉

滴灌技术是目前葡萄灌溉常用的技术之一,滴灌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滴头出水的孔径小,容易堵塞;灌水不均匀;关闭部分管道后,会造成管道内部压力增大,易损坏管道;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很难进行精准控制等。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引进自动变频灌溉系统(见图1),通过物联网控制箱和专家信息系统,根据所采集信息对葡萄进行精确灌溉。自动变频灌溉系统运用了变频技术,可实现水泵的自动启动和停止,不需要长时间运行,减轻了水泵的负荷,只要设定好相关参数,即可保证管道内水压和水流速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了对管道的损坏,减少了管道堵塞现象的发生[3]。物联网可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葡萄种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当检测到土壤水分较少,影响葡萄生长时,传感器就会将信息传输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收到信息后,发送指令将所需灌溉区域的电磁阀打开,自动给需灌溉的葡萄浇水。当灌溉到一定程度后,由专家信息系统对是否继续进行灌溉做出判断,专家信息系统可以将专家知识和相关种植经验转换为控制参数,再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为判断当前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3葡萄种植中的智能监控

智能监控在葡萄中的应用同样也是属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可直观地观察到葡萄种植区域内的人员管理情况和葡萄生长状况,为葡萄种植管理和人员调度提供了图像等直观信息,提高了管理效率。另外,通过监控摄像头传输回来的高清图像和视频,管理人员可对葡萄的生长状况做出判断,对葡萄出芽、开花、结果等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发现葡萄出现病虫害或生长不良时,可直接将获取的图像和视频传输给现场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再根据接收到的图像和视频,并结合物联网传感器所采集的种植环境信息和专家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专家知识找出出现问题的葡萄植株,判断病虫害类型,查清葡萄生长不良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智能监控系统也可实现异地实时监控,只要有网络,管理人员可在任何地方通过电脑或手机查看葡萄生长情况和工作人员管理情况,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其已成为葡萄种植生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葡萄种植物联网平台的构建

葡萄种植物联网平台主要包括环境信息采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等,种植园内的工作人员可通过网络访问该种植园的网站,在控制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现对园内各设备的控制,通过监控摄像头传输回的图像来掌握葡萄的生长状况。管理人员也可通过设置在园内的各种传感器传输回的环境监测信息来了解葡萄的生长状况,并通过专家信息系统来实现对园内葡萄生产的指导与管理。借助于物联网平台消费者可实时了解葡萄是否成熟,葡萄在种植过程中是否绿色环保,由此一来,消费者对于葡萄的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信任,从而扩大了葡萄的销量。环境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完成信息的采集,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是采集系统的最末端单元,在布置传感器节点时,既要保证传感器节点能准确检测到种植环境的各类参数,又要保证其能覆盖整个园区,实现系统效率的最大化。传感器节点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传感器模块、计算与存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监测节点采用无线传输,每隔一定距离就布置一个监测节点,按照不同的地面高度,将监测节点层次化,在距离地面不同高度各设置一个监测节点,用以监测园内空气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另外设土壤pH值传感器和氨氮传感器,用支架将其分别插入土壤中。智能监控系统(见图3)主要是对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园内的空气、温度、湿度等做出适当调整。智能监控系统以微控制单元为控制中心,电池模块对系统进行供电,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传送到PC机端,再通过PC机进行显示,并与标准的葡萄生长环境信息进行比对。

5结语

农业物联网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葡萄种植中的农业物联网系统的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和各类传感器的监测来实现对葡萄种植的管理,实时采集葡萄种植区域的环境信息,进而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测,优化葡萄生产管理工作,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葡萄生产管理水平,节省了人力物力,在保证葡萄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增产增收,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实现葡萄种植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勇,聂鹏程.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J].中国果业信息,2013,30(6):41-43.

[2]宋艳.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种植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3(24):38-39,42.

农业种植技术篇10

关键词:有机农业;农业种植;土壤培肥

1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的原则

第一,结合生物培肥、人工培肥的原则。前者可通过种植豆科、多年生牧草、绿肥等农作物培肥地力,成本低,没有污染;后者是在土壤里施入有机肥料、无机肥料,虽然成本较高,但速度快、效力大。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中只有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才能事半功倍。第二,长短结合、主次分明的原则。在农业种植制度中,需先明确需肥多、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在施肥时考虑肥效差异和灌溉、耕作等多样化要求,以慢效肥为底肥,适宜早施、深施;以快效肥为追施肥,适宜及时施、浅施;如果是干旱地块要基于实际情况适量适时施肥,能灌溉的地块应高水高肥。第三,大力培肥中低产田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加大土壤施肥量,农作物产量也会增加,但效益报酬却递减,所以要注重培肥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增产效益。

2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措施

2.1科学合理地耕作

一方面,科学使用耕作方式,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安排好农作物的布局,以便维持、提高土壤的肥力。例如豆科植物根瘤就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典型,它能固定空气里的氮,成为氮源,在植物成熟之后地下保存根瘤菌固定的氮,培肥土壤。使用豆科植物轮作方式,就能有效利用根瘤菌,改善土壤有机物。另一方面,选择合理的耕作技术,协调土层、肥料、水分、空气等,改善土壤状况,优化有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例如合理疏松土壤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高效使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能确保农作物生长空间足够大、土壤肥力充足;合理灌溉能保证按照农作物生长情况决定需水量,促使有机肥发挥作用。

2.2根据有机肥特性施肥

有机肥是组成有机农业种植的重要部分,具有安全和高效的特征。有机肥成分不同,适用的农作物也不同,所以在施肥环节应合理选择有机肥及其营养成分,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这就需要种植者合理选择肥料。在化学肥料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量是非常清楚的,使用时可以对比例、数量等进行控制;有机肥则涉及复杂的营养成分,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对养分含量的理解不足,很难把控其用量,也难以基于农作物需求施肥。所以必须了解有机肥中各种营养元素成分及其含量,通常可从农业经济技术手册或肥料手册中查找。例如在土壤培肥计划的制订环节,务必要确定氮、磷、钾等肥源的含量及其当季利用率,一般是20%~40%,还有农作物养分需求。有机肥的含氮量往往较低、含钾量较高,但氮素需求量最大,所以计算有机肥使用量时应从农作物的需氮量着手,氮量足够磷和钾就不会少,如果农作物喜磷、喜钾,就可补充适量草木灰或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