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8 11:16:42

数码艺术设计

数码艺术设计篇1

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数码艺术创作文化渊源的发掘,探讨数码艺术设计创作的视觉表现和美学趋向,及其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图形、色彩、民族文化、数码技术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数码艺术。用传统艺术,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码艺术创作,以弥补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不足,解决在现代数码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是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创作中传统绘画艺术美的关键。形成传统艺术形式和数码艺术创作审美情感的差异,首先是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粹形式丰富,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深远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和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数码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其次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

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工艺美术,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受到过像现代数字化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在人们还普遍认为传统艺术只是存在于笔墨和传统工艺的材料技巧之间时,数码技术这一高科技的创作方式进入到艺术设计领域,就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传统的创作技巧和绘画笔墨造型,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绘画艺术价值的认可,但是由于对数码技术的创作形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接纳,引起人们对数码艺术造型在情感上的距离。数字化图形处理技术是数码艺术造型创作的根本基础。数码图形(COMPUTERGRAPHICS,简称CG)是指数码化的作品。作为CG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矢量图形具有数码技术对图形描述的“硬边”表现风格,适合标志和标准字等方面的图形设计,但是“硬边”风格造成了图形表现形式的冰冷机械。像素位图是CG图形的另一构成方式,是基于色彩学解决图像的数码基本技术,同样,在数码艺术创作过程中,由于数字技术的要求,视觉的感官色彩感受必须转换到对其数字化的处理,也就造成数码作品缺乏亲和力,这些数码技术的工整、精密导致的机械感,就是数码作品缺乏亲和力的关键所在,是现代数码艺术作品所普遍存在的不足。

再次,作品的表现风格的差异也是造成情感差异的因素,传统绘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这些传统的艺术语言易于沟通,便于同观众产生共鸣,而数码创作的机械条理导致缺乏表现语言的生动和表现形式的鲜活。申奥标志(见图)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图形标志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就贯穿着一个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数码艺术创作风格相融合的主题,最终使用韩美林先生手绘的笔墨表现风格来升华陈绍华先生的数码图形创作,为我们解决用传统艺术精髓来丰富数码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申奥标志陈绍华在数码艺术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码艺术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数码艺术创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为传统绘画创作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近50年来久负盛名的设计师中,诺曼•塞斯莱维兹(ROMANCIESLEWICZ)、田中一光、靳埭强等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他们的数码视觉表现语言上都是独树一帜,为数码艺术设计与民族传统绘画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都做出很大的贡献。

诺曼•塞斯莱维兹的数码设计作品表现出奇异的构思和超人的想象力,他将自然和非自然,现实和超现实,理性和反理性的事物及观念交织、揉和在一起的非凡的创造力,他对人类自身和文化传统的独特思维和观察,揭示表达主题的艺术手法,都令观者感到激动和震骇。作SAINT-ECORCHE诺曼•塞斯莱维兹品“SAINT-ECORCHE”(圣徒的思维)通过视觉的夸张和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抽象的理念,就体现了他那奇异的构思和非凡创造力的视觉语言。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数字艺术的形式美揉合到日本传统艺术里,作品带有明显的优雅、素净和单纯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备了强烈的现代美感,将现代意识和传统精神融为一体,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新再创造运动。他的海报设计“染织新秀展海报”以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和服作为设计符号,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而且在表现手法上又具备现代设计的形式美。

数码艺术设计篇2

一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设计,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于当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脑数码设计这一艺术形式便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电脑电脑数码化时代的到来而诞生的。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Robert Rauschenberg)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George Capps)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电脑数码图形与电脑数码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TP)开始,电脑数码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脑数码图形技术的成熟带动了CAD/CAM(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的普及和发展,设计艺术与电脑数码技术才得以真正结合。随着现代的电脑数码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电脑数码设计开始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但是当电脑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电脑数码艺术表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一些对电脑数码艺术的模糊认识。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文化渊源的发掘,探讨电脑数码设计创作的视觉表现和美学趋向,及其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图形、色彩、民族文化、电脑数码技术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电脑数码艺术。用传统艺术,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以弥补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不足,解决在现代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是正确表现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传统绘画艺术美的关键。

二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审美情感差异

形成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审美情感的差异,首先是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粹形式丰富,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深远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和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其次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工艺美术,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受到过像现代电脑电脑数码化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

三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在电脑数码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电脑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电脑数码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为传统绘画创作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

数码艺术设计篇3

一、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

1.数码转换功能

数码艺术对于传统艺术创作具有转换功能,其做法就是将美术作品通过扫描技术传输到电脑里面,然后经过数码和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这一功能无关艺术设计的创造性,因为真正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在计算机中的数码环境完成的,但其在网络上的使用比例颇高。这一特征让不少传统美术拥有了网上画廊,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让人们更加贴近传统艺术的本身。

2.数码复制功能

数码复制的实现方法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让传统艺术家脱离纸张、颜料、画笔等创作工具,通过电脑和周边设备创作传统作品来。之后经过计算机的随机生成复制,让作品得到更多的备份,克服了传统艺术设计单一性、不可复制的难题,同时在创造和复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拓宽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同时还为创造提供方便。因而传统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创意,由于传统创造不能为作品提供多样化的思路,艺术家要经过慎重思索来决定作品的最终效果,期间可能会让意外的惊喜想法得到了呈现和表达,只能弃之不用。数码艺术能够让艺术作品最大程度地复制还原,让更多的艺术创意得到清晰的表达与实现。

3.数码媒介功能

数码艺术还应该鲜明的媒介功能,针对仅能够在数码环境中进行创作、传播和欣赏,并具备明显新特征的艺术作品而言,数码艺术是其呈现的必要基础。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传统作品的基础,在结合运用数码媒介功能,进而实现某种更加新颖的传播效果。

4.多维空间化

数码艺术包含了二维、三维等多维动画图形艺术,通过多样的即时输入输出设备系统,艺术家的思维已经能够从简单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立体逼真的三维平面。再加上时间轴,创作思维的想象已经能够漫步四维空间,不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进而实现物体的全方面逼真模拟,能够成功抓住其角度、运动和表情的变化。可以深入探索物体结构、动态以及环境变化。在宽广的视角范围内,艺术设计已经能够涉及到物体展示、动画制作、三维模拟、幻想表现等崭新领域。

二、3D动画的知识领域

三维动画是现代电脑美术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其根基是动画艺术和电脑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呈现出较为独立的艺术风格形式。因而三维动画是数码艺术设计的一个独立领域,数码艺术设计包含了三维动画设计。最早的三维动画是应用在军事,直到个人PC机的大量出现,计算机图形学才得以延展到数码艺术设计,例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后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蓬勃发展了起来,三维动画迎来了独立的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积极开展对于计算机图形动画技术的探索,那时候的三维动画仅可以通过大型工作站完成制作。与此相关的是,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也迎来不断地更新和深入。在DOS操作系统环境下,三维动画的设计多数要依赖3DStudio软件。而Windows操作系统下,工作站上制作软件又升级成为Softimage软件。Win95诞生的时候,3DS升级成为3DSMAX1.0。而1998年诞生的Maya技术几乎代表着3D动画发展的转折点和历史性标志。三维动画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制作工具,多方面运用文学、美工美学、动力学、电影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原理,通过以多人合作为基础开展三维动画的思考进而呈现出来。三维动画能够还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概念,同时也能够呈现立足于现实的人物、景观或物体,因而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有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故事框架。因而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时候往往在故事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二维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再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各类模型的创建,然后在摄像机的帮助下,给每个场景中的模型做动画。最后给模型添加材质,为场景添加上灯光,再经过渲染输出,然后运用软件后期组接渲染出的分散镜头和特效等,让动画变得连贯和完整。三维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包含了详细而严谨的制作步骤,只有完成这些,才能够保证三维动画的成果,如下所示:

1.前期规划

前期规划步骤主要包含了对动画故事的创造和设计,除了故事原稿之外,前期还应该做好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编辑,进而完成动画的造型设计和场景设计等内容做准备。

2.中期制作

在准备好前期工作以后,需要做好三维动画的中期制作,其中主要包含了3D粗模、3D故事板、3D角色模型(场景、道具模型)等内容的制作,还要准备好动画的贴图材质、骨骼蒙皮,做好分镜动画,并打好灯光等。

3.后期合成

对于影视类的三维动画,还要进行后期合成工作,也就是把前面做好的动画片段和声音等素材整理出来,遵循分镜头剧本的设计要求,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工作,经过后期合成之后,三维动画影视文件就制作成功了。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

数码艺术设计目前已经被运用到诸多行业中,例如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和改革,对城市景观的数码制作、对广告摄影的功能呈现等,既承接了传统艺术,又体现了现代商业价值,因而应用领域十分多样化。以下以美术设计、景观设计和广告摄影为例,讨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效果。

1.美术设计

中国作为历史古国,具有源远流长的美术艺术历史,古有文人骚客吟诗作画,今有各类学派代表推陈出新。美术设计既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历史文化产物,又是艺术设计重要的领域学科。数码艺术设计在美术中的应用除了能够让普遍大众更加容易接触美术作品,即使不支付展览厅以及收藏价格的高昂费用,也能够一睹美术设计佳品的风采。

2.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创造必须依托现如今的数码艺术,这是因为景观设计过程会受到一些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设计师依靠脑海的想象往往不能考虑到现实景观位置以及装饰摆放的空间因素。通过数码艺术高清还原景观,不单单能够让画面立体直观,还能够让设计缜密合理。随着人工智能装置的大量出现,人们对于景观造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这就需要数码艺术具有更加强大的完整性、操作性强和效果创作。

3.广告摄影

在现代数码艺术设计的应用中,广告摄影是数码技术和艺术形式高度结合的领域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广告摄影立足于电视、电脑等数码媒介进行传播;其次它的制作过程也需要数码艺术设计的全程参与;第三,传统艺术达不到广告摄影的制作要求,体现不了艺术效果。广告摄影主要是通过拍摄商品的形式,进行商品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流通,主要体现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良好的广告摄影作品能够直观呈现商品的外形、性能和用途等,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摄影一般具有动态广告摄影和静态广告摄影两种分类,动态的广告摄影有电视、电影、动漫等,静态的广告摄影有报刊、杂志、户外等媒体。

四、三维动画的发展趋势

数码艺术设计篇4

数码艺术设计通常认为脱胎于商业活动,因此缺乏艺术根基,从而对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认识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认为数码艺术设计是万能的。这是因为电脑技术的应用确保数码艺术设计得心应手,所以对其产生了盲目崇拜,这是对艺术创作规律以及表现形式的认识不足而导致的错误观点[1]。模拟技术取代艺术原创的观点非常片面,并没有真正理解数码技术模拟以及创造之间的关系,从而误解了数码艺术设计的创作以及再创造特点。第二是认为数码艺术设计是纯商业性的,缺乏艺术因子,也不具备传统的艺术元素,并且商业性是数码艺术设计最为本质的特征。数码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的时间还不够长,导致人们还难以将数码艺术设计上升到艺术层次。不过随着数码艺术设计的不断进步以及设计形式的持续更新,艺术价值会逐渐突破纯商业性的范畴,从而在艺术领域获得应有的地位。第三是对于数码艺术设计的价值缺乏认识。传统艺术创作建立在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底蕴基础之上,艺术价值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尊重。同传统的艺术作品比较而言,数码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批量生产复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感受,对数码艺术设计的价值认可度比较低[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数码艺术设计的作品不仅是技术的应用,也是新兴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视觉语言,因此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并不能用传统艺术的价值衡量。

二、数码艺术设计的美学意蕴

第一,数码艺术设计的现代化魅力。艺术设计领域应用数码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管从硬件还是软件角度而言,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艺术设计技术水平。在数码技术应用的环境下,数码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也不断促进技术同审美的融合。艺术设计同科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技术发展进步的过程当中,能够给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灵感,因此技术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技术是为实现设计目的采用的手段,也是实现艺术设计的整个过程。应用数码技术是完成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设计人员的创作需要应用相关的技术或者工具实现,因此改进设计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表现力。第二,数码艺术设计的人文关怀。数码艺术设计的美学意蕴包含着人文关怀的内容,也就是通过艺术设计体现出大众化的趋势。数码艺术设计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从而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并且应用数码艺术使得艺术设计日益大众化[3]。设计人员从主观出发实现数码艺术设计以及人性关怀的同意,从而体现出精神追求以及文化追,充满人文关怀,体现出数码艺术设计的独特审美意蕴。除此之外,数码艺术设计当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说是顺应社会潮流的要求,可以满足设计人员在精神层面的审美要求,并且在此过程当中实现艺术设计的发展。第三,数码艺术设计的自由美。数码艺术设计当中虚拟性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在虚拟环境当中完成艺术设计,并且可以让设计人员体会到这一环境的特点,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实现生活当中无法完成的设计。应用数码技术进行处理,可以使真实同虚拟互相掩映,从而给艺术设计带来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数码艺术的设计人员也能够在虚拟以及现实之间穿梭,从而获得极高的自由度。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

第一,数码艺术设计的虚拟模拟技术取向。虚拟模拟可以说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出虚拟的幻象,以虚拟的假想来展现主题。例如好莱坞的灾难大片《后天》当中,就通过数码技术模拟地球遭遇灾难的场景,视听效果极其逼真,可以说将数码设计技术应用的炉火纯青,也给人们带来视觉方面的真实体验,通过模拟幻象警示人们保护地球的环境。第二,数码艺术设计有着观念性取向。艺术设计的意图主要在于展现设计人员的观念思想,数码艺术设计也是如此,观念突出以及立意明确可以说是数码艺术设计重要的原则。数码艺术设计往往有着典型的公共性特征,从而能够对公共文化产生强烈影响,并且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传播方面有着先天优势,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例如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从而发展成为大众艺术,并投入到消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当中,走出传统艺术的私密性以及自我性限制。第四,数码艺术设计有着流行性以及时效性取向。数码艺术设计往往可以抓住时尚热点话题,及时迅速做好传播报道,艺术形式容易同流行文化之间接轨,成为带有前卫性以及先锋性的艺术形式。数码艺术设计不再局限于象牙塔,其对象也不只是美的精神,审美价值方面更多地指向可变性以及虚拟性,能够体现出大众文化的审美取向。

数码艺术设计篇5

1.虚拟融合的载体特征。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数码艺术设计,利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以电脑显示器为纸,以数字化输入设备为笔,进行数字化的生成、编辑与存储。数码艺术设计纷繁复杂面纱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数据,以比特的存在形式,实现便捷地在互联网间复制、传播与修改。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艺术设计创作客体的表达形式与载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艺术基于表达客观世界,创造出以物质形式存在的物象;而数码艺术设计则基于挑战主观世界,创造出虚拟融合的意象,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求索。

2.动态交互的传播特征。

动态交互是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灵魂所在。动态交互实现了交流机制的实时动态交互,催生了数码艺术设计美感激发模式的全新特征,触发了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动态交互不仅体现于数码艺术设计作品创作的构思与实现过程中,而且侧重于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与数码艺术设计欣赏者相互之间的交流,换言之,数码艺术设计欣赏者能够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参与到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再创造中去,突破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模式,模糊了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界限,却赋予了数码艺术设计作品以更强的活力与生机。

3.意象模糊的情感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数码艺术设计,任凭创作者发散思维与驰骋想象,提供创作所需的各类艺术元素和技法,借助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创造出具有各种艺术特色的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甚至实现不可思议的奇妙景观。在数码艺术设计的虚拟世界影响下,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都日益模糊起来。

二、数码艺术设计的美学意蕴

传统艺术从来就不是纯粹自我的存在,其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因素紧密相关,数码艺术设计亦不例外。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语境必然对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数码艺术设计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艺术创作形式。数码艺术设计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艺术世界的格局,促进了艺术创作方法的革新。数码艺术设计的美学意蕴是对传统艺术美学的传承与拓展。

1.数码艺术设计闪现着技术美的光芒。

数码技术运用于艺术设计,极大地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无论硬件的更新换代,还是软件的升级完善,都使数码技术更加趋于科学化与理性化,强化着艺术设计的技术美特征。在充分发挥数码技术的强大功能下,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实现了技术与审美的统一。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与科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系。每次新技术的开发、新工艺的应用都会对艺术设计造成重要的影响。技术不仅包括为达到设计愿望而采用的手段,而且包括设计得以实现的生产过程。可以说,技术手段是实现艺术设计创作者设计思想的重要手段。艺术设计创作者的构思需要借助适宜的工具才能得以实现,提高艺术设计环节的技术手段将会极大地推动艺术创设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

2.数码艺术设计呈现着人性化的关怀。

数码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关怀就是审视与反思艺术设计大众化趋势的体现。数码艺术设计的普及促进了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数码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发展也滋生了大众艺术的诸多弊端。有识之士有意识地将人性化关怀注入数码艺术设计之中,以此使人们避免陷入技术奴役的困局。取代追求物质性,数码艺术设计逐渐注重追求精神性与文化性。功能化的数码艺术设计呈现着人化性的关怀,蕴涵着审美的诉求。数码艺术设计注入的人性关怀与美学沉思,顺应了艺术设计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审美诉求,影响了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向。人性化关怀正在转变为数码艺术设计的内在追求。

3.数码艺术设计充满着诗意化的律动。

作为数码艺术设计的典型特征,虚拟性为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营造出虚拟的世界。此虚拟世界可以使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体会到极其类似于现实环境的虚拟存在,帮助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随心所欲地实现难以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梦想。依托于数码技术的虚拟性与交互性,数码艺术设计充满着诗意化的律动,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地驰骋,从精神上获得了高度的自由。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独特传播特性及价值取向

毋庸置疑,就其独特的传播特性数码艺术设计的确带来了与传统艺术所不同的全新审美体验,但是与此同时,数码艺术设计审美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忧虑。数码艺术设计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艺术的价值观念。

1.认知是数码艺术设计基本的价值取向。

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较短,具有新媒体传播特性,数码艺术设计正在凭借其特有的审美特性满足人们认知世界的需求,拓展人们的认识视野和实践范围。尽管数码艺术设计存在于虚幻的空间与虚拟的场景,但是数码艺术设计的优劣仍以欣赏者从中所获得的广泛知识多少为衡量标准。兼具真实性与虚拟性的数码艺术设计作品,既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规律,又尽可能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的外观。通过欣赏数码艺术设计作品,人们可以增长才识,拓宽视野,了解现实与历史。由于具有虚拟性与可视性,数码艺术设计能够涉足与表达传统艺术所无法实现的领域,同时也能够带来使人如临其境的认知效果。

2.审美是数码艺术设计核心的价值取向。

作为科技与艺术联姻的产物,数码艺术设计具有新媒体传播特性,在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相互碰撞中,借以人们的互动参与而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交流,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生活中,人们总是离不开审美活动,体验着不同层次的审美情感,满足着不同方面的审美需求。数码艺术设计最主要的价值所在就是审美。审美离不开审美对象的参与。数码艺术设计既传承了传统艺术的元素,又以其虚拟化与交互化的美学特质带给艺术创作新的创作方式与手段。优秀的数码艺术设计作品之所以可以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技术美与艺术美特质。借助网络媒体与数码技术,数码艺术设计创作者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追求与艺术体验传递给欣赏者,而且可以与欣赏者形成更为直观而紧密的互动。依托虚拟数码技术,数码艺术设计使欣赏者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建构与完善了整合多重感官体验的能力,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3.社会组织是数码艺术设计必要的价值取向。

从开始起,数码艺术设计具有新媒体传播特性,就是为社会而创作的,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虽然数码艺术设计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毫无疑问,创作者期待着欣赏者沉浸于虚拟世界,忽略真实与虚拟的差别,融入到作品的环境之中,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沉浸与共鸣是否引起,不仅可作为数码艺术设计创作成功与否的标志,而且可作为数码艺术设计创作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数码艺术设计的沉浸性与构想性渗透到物质生产活动当中,既提供了物质与功能满足,又带来了精神满足,并作用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通过与非物质因素相互结合,数码艺术设计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意识,赋予了其社会组织价值。数码艺术设计的社会组织价值既来源于其内容,又来源于其艺术活动形式本身。数码艺术设计结合艺术活动与数码技术,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言,以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形式传播给大众,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

四、结语

数码艺术设计篇6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开创了研究视觉艺术的相关学科,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与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空间”、“数码装置”这些词汇也逐步成为“新型艺术”中的一员,数码艺术空间正成为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本文将着重探讨景观设计中的“数码空间”,并对户外空间设计中数码艺术的应用及表现手法做初步的研究。

二、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首先,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数码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数码艺术一般以一种动态的、连续的、多感官体验的手段作为其艺术形式,风格上也多受现代及后现代设计与艺术思潮的影响。其次,数码艺术的工作方式不同于传统艺术。几乎所有的数码艺术都需要并且依赖机械或仪器进行工作。简单而言: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媒介有很大差别,传统艺术多依赖于实体物件来表现,如纸张,画板等物品;而数码艺术多借助计算机来表现,其传播媒介可以更换,显示器只是数码艺术最常用的表现媒介。同样的数码作品,用不同的媒介来表现,所展现出的效果就会有很大差异。数码艺术在这一点上与传统艺术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表现手法。此外,数码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新型工具,而传统艺术完全不具备这个特点。数码艺术需要大量计算机设计编码专业的从业人员配合,从技术层面入手,以艺术的思维来驾驭整个呈现效果,因此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发新工具的过程。比如在数码艺术创作中,计算机辅助人员一次新的尝试有可能会带给数码艺术作品全新的展现。这种新工具的创造有时候会比艺术品本身带来更大的商机。

三、数码电子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近年来电脑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电子装置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媒介在公共艺术领域大展拳脚。户外水景喷泉、灯柱、LED光柱、电子屏幕数不胜数的数码艺术与我们的环境互相融合,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的风景线,为我们的都市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四、数码艺术在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手法及效果分析

数码艺术在户外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目前还受到一些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因此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是数码艺术在景观行业应用并发展的动力。多方面地收集、研究、探讨有关数码艺术的具体案例,分析其艺术表现形式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结合滨水广场的模拟声光电特效——烘托主题型

在景观设计中结合数码艺术的方案不胜枚举,但在滨水区域尤为多见。“上善若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体现了水的灵动、柔美、韵律感强等特点,因此数码电子技术结合滨水区域的装置艺术显得尤为突出。

1.国内方面在4年前的上海电子艺术节上,五角场商圈和浦东等地区的户外电子艺术作品均是结合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建筑景观环境进行艺术表演和展出的。而同为电子艺术节开幕式的“河流体”大型新媒体现场演出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颇具震撼力。它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建筑、人”三者合为一体,以散点式的演出配合浦东张家浜原生态河道水面上奇异的灯光效果,用高科技表达具有传统意义的内容,营造出炫丽宏大的整体效果,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来演绎浦东的美好未来。该演出的绚丽华彩给我们带来了时尚、先锋的感受,对景观设计者而言,互动艺术装置与表演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对于我们设计庆典类广场等空间具有借鉴和学习参考的价值。近几年来,我国提倡环境保护,大量兴建绿地公园,苏州金鸡湖作为大型湖泊公园的典型代表,展示了激光喷泉艺术的现代科技之美。激光喷泉艺术以预成设计的激光表演结合音乐与喷泉,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彩色的激光光束下,呈现出现代科技下夜晚滨水景观的特色。激光喷泉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激光技术与色彩、音乐的恰当配合对烘托空间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2.国际方面奥地利林茨电子技术博物馆灯光互动装置的设计,利用了一种称之为“虹膜”的光感互动装置(由萨尔布吕肯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生产),通过加载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触发器改变灯的颜色;该系统还可以用于播放游戏。奥地利博物馆坐落在河岸边,动态的灯光效果在远处显得非常耀眼。在数码技术结合喷泉的表现手法上,国外的喷泉水幕激光电影比起国内单纯的激光喷泉,其表现形式更为新颖。比如新加坡圣淘沙音乐喷泉水幕激光电影,情节富有变化,图像丰富,更为吸引人的眼球。其设计之完美、技巧之精湛、画面之迷人、声音之美妙,国内罕见。当然,水幕电影也以其相对较高的成本和技术使众多公共空间放弃广泛应用。不过该技术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般的场景一定能顿时提升空间氛围。

(二)结合室外景观模拟真实场景——点缀型

1.国内方面同样是2008年上海电子艺术节上的作品,徐家汇港汇广场的“金色的钉子”装置就属于电子数码技术结合室外建筑场景的作品。它作为一种点缀给人带来了遐想和一种新的理念。四面立体的LED方柱演绎着模拟真实的巨大钉子被敲打入地面的场景,同时在地面上真实地制作出了钉子入地下的痕迹,配合扩音器,整体感觉似真似假,若有若无。而该设计的寓意则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种下来年的希望。

2.国际方面德国设计师理查德及其伙伴一起设计的名为“笑脸”的互动艺术装置放置在一个临近河岸边的钟塔顶部,通过LED灯管组成了一个笑脸的形态。事实上,这是一个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变脸的发光装置,微笑的嘴型会因为夜幕降临或者降雨等因素改变形态,给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和感受。在普通雕塑上结合动态数码装置的典型案例还有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立体人头雕塑。该雕塑利用许多不锈钢板塑造了一个人的头部造型,水从它的嘴里喷出,形成一个大的喷泉。雕塑建设利用自定义编写的程序,由嵌入式电机控制内部结构功能。因此在不同时间段,雕塑板块可以横向旋转,形成丰富的表面形态。

(三)结合自然植物景观模拟超现实场景——融合型

英格兰康沃尔伊甸园项目设计中,灯光设计师BruceMunro设计了“原野之光”装置。其设计灵感来自于他15年前穿越澳大利亚红色沙漠的经历。“原野之光”就像是自然之中突显的外来生物,由雕塑光纤心柱相互缠绕形成了灯泡造型的“沙漠种子”。像是静静卧在沙漠上的生命种子,夜幕一旦降临,光纤心柱就会发出柔和的光线,富有节奏感。事实上,户外景观中植物占地面积最广,而我们大部分景观设计师都将目光投向硬质景观的设计上,而植物设计师只是单向配合,设计手法上相对比较单一,很少将数码互动装置与绿色植物环境结合,而运用灯光和大片草地植被来营造环境空间相对于简单的植物色彩搭配设计而言更具有新意。地公园等都可使用;而它的互动媒介也并非单一的个体,而是多媒介、多方位的,触控屏幕、LED电子显示屏、激光、声控等等,可以说是多重感官的体验模式;在交互方式上有程序自动设置模式,也有人机互动模式。当然在户外景观中运用数码装置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而因为户外气候的多变性,作品的可控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作品的某种随机性与趣味性,就必须突破艺术创作的传统思维。同时需要满足公众与装置的互动性,就必须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从回馈的真实效果出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装置的出现,人们对其营造的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计算机编程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不断提高相互协调的能力。可见一个完整的、操作性强且效果独特的数码艺术创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当然,艺术表现的方式和手法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方面。

数码艺术设计篇7

关键词:数码技术;平面设计;艺术

一、背景及概况

1.平面设计发展概况

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平面设计可追溯至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如图一),包括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出现的书写语言,它也是其他相关领域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基础图形,这可以说是平面设计史上的里程碑。约在西元800年由凯尔特修士所制作的圣经福音手抄本——凯尔经(BookofKells),有着华丽装饰文字,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我国唐代,使用木板雕刻图形并印染于纺织物,随后在868年用于印刷佛教经典,直至宋代,毕昇发明简单实用的活字印刷术,让书籍更为广泛流行起来。而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开始从美术中分离出平面设计,设置为专门的学科,特别是英国。平面设计之父——皮特•蒙德里安,现代的广告、印刷和网页版面的设计就来源于他使用网格的灵感。1849年,亨利科尔在其创办的期刊《设计和制造杂志》中大力宣传了设计的重要性,并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1892年之后的几年,威廉•莫里斯设计出版了许多有着非常精致视觉风格的书籍,不但为大众所喜爱,也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无疑这是平面设计商业市场已然存在的最好证明,莫里斯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直接影响到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加速推动了平面设计领域的独立,同时也简介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平面设计的快速发展,莫里斯那些精致书籍被视为工艺美术运动中平面设计产品的代表。中国大陆现代平面设计的建立是在1992年深圳“中国平面设计”展览,代表中国大陆设计师的王序、陈少华、王岳飞策划了这个设计展览,这是我国平面设计第一次从中国美术中独立出来,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2.平面设计的近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商业环境因此而发生的剧变意味着从此可以通过电脑等网络技术直接与客户取得联系,这一切都使得平面设计与数码艺术发生了技术性的融合,为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师们创造新的设计平台和载体。目前,设计行业常常指的是商业设计行业,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不但把设计与市场结合,同时也不离设计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手段更加完善,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而且要跟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网络领域已然成为了现代设计和制作的主要阵地。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动力下,平面设计行业似乎正在在向多元化发展,当平面设计渐渐从人工手绘演变到数码技术化时,商企界从市场经济效益角度,十分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并对设计提出了新挑战,这要求数码技术下的平面设计需要更加完美的灵魂,即创意,更加强调了作品的设计创意和内涵,通过运用数码技术对内容设计、布局等设计要素进行重新群体构成,寻找个性的演变,强调设计风格以及视觉感,使设计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无疑激发了现代设计市场的潜力。

二、平面设计的传统制作技术

1.传统手工绘制

传统手绘创作是指传统平面广告设计时期,即上个世纪20-90年代,手绘是当时平面广告设计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好坏主要依附于设计师的审美以及主观能动性,每个设计师都是独立创作,工作量非常大且繁琐,每制作一件设计作品,设计师首先构思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创意并画好草图,然后用铅笔,尺子,油漆和其他各种绘画工具绘制成品。不难看出,手绘痕迹明显是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观赏者在欣赏优秀设计作品时,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出设计人员突出的手绘能力、个人风格明显并具有较强的设计独立性,因为从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整理,包括创意稿的形成和图纸成稿,都是由设计师独立完成,可以说,这一时期所有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独立的。与数字化时代相比,工作效率很低,但也不可否认传统平面设计时期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2.作品关键在于绘制者的绘画功底

手绘作品十分考验绘画者,即传统平面设计时期的设计师的绘画功底,这些作品制作复杂且难以修改,所以这一时期设计师们通常在初稿阶段就确定作品的创作内容,如果在制作途中有了更好的创意,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来重新绘制,后期的修改非常不便。为了使得作品突出且引人注目,设计师经常使用生动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来表达作品内容,设计内容极大程度上出于设计师的主观能动。从设计行业的设计人员薪资水平来说,传统平面设计时期是按照设计师的绘画功底强弱来拟定薪水的,而现在,不少设计师在制作平面广告设计时根本不用手绘技术,设计人员只要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思维,就可以直接运用数码技术进行设计创作。

三、数码技术与现代平面设计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米歇尔诺尔开发出一组抽象的计算机图形,这可以说是数码艺术的萌芽,上个世纪末,数码艺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平面设计资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数码技术也在设计领域波及面甚广,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1.电脑制作的便捷

首先,设计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作品成稿,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绘制出方案和电子成像作品,这样设计作品出稿时间大大缩短;其次,使用计算机能在互联网上迅速地搜索设计作品所需要的资料和素材,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素材资源库,各种创新方法也能得到交流,刺激更新的好创意的出现;再次,数码技术下设计师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可以快速改变图形、字体、颜色、构图以及排版效果等设计工作,同时计算机的复制、删除和撤销能够实现设计作品的即时性修改,可逆性强;最后,数码技术还可以有效的在设计中对图像进行控制,避免了传统设计实践里对图像更改时出现的资料浪费现象。平面广告设计在数字时代以最直观、高效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作品传达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这样的设计方式,不受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只需设计师掌握数码技术,勾绘出草图使用电脑就可以完工,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无疑是为设计界的商业化发展开辟新天地。

2.作品关键在于主题的创新创意——关注点的转移

可口可乐招贴数码技术大大改善了繁琐的创作环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模,可动态、静态分析。同样可进行成本分析,在质量,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在设计的初期,同样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设计产品功能。现代数码技术化时代的设计还具有周期短的特点,一般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周期不会超过3个月,甚至更短。所以,设计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的创意和创意点上。比如可口可乐招贴设计中,其很多的创意点在于充分使用色彩传递的视觉语言,首先入目的便是大片的红色,这激情并热烈的作品氛围强烈刺激人们的视觉,并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可口可乐广告还非常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数码艺术,虚构出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场景中布置了很多夸张的奇异的陌生的图形,引发观赏者的好奇心,达到最终的广告效应。诸如此类创新型画面是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所获取到的物象画面,恰恰利用数字技术作为辅助,我们却可以任想象腾飞,为设计增添亮点。

3.顾客零距离面对设计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顾客和设计师的零距离感沟通交流,使得设计师可以无地域客户,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能力远程展示于网络,也能使得设计师充分了解客户的诉求和想法,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客户参与度,做出更为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作品。因此,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缩短了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4.平面设计的新领域

交互式设计体验界面的出现,标志着平面设计里新领域的出现,是数码技术的进步、普及与运用的直接结果。数码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平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码技术持续推动着艺术新风格的出现,使艺术形式更为多元化,技术手段更为完善,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态,如以网络为平台的许多不同形式的网络艺术,更甚者,在现代设计师开放的创新思维理念下,运用数字技术为辅助,甚至病毒也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之一。就这样,在数码技术专家与设计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数码艺术呈现了更为开放的姿态,数码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全面盛开。现代广告的视觉传达展现出了一番新的景象,我们正处于一个从单一纸媒介向屏幕媒体为主的多媒体发展过度的时代,平面设计和视觉元素从以往平面的、静态的和单一的,开始逐步增强向动态化发展的节奏,并向立体性和空间性的广告媒体式方向转变。互动式广告设计的兴起和普及,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体现。

四、平面设计与数码技术的未来前景

社会经济进步速度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平面设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面貌,数字技术水平的日渐提升,数码艺术的全面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语言和平台,平面广告设计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活力,标志着平面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1.未来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数码技术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平面设计师利用数码技术进行设计创作,使得设计师的想象空间更为庞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创意,新时代的许多设计作品的新理念和创意点,都是传统平面设计时期不可想象的。结合平面设计历史发展规律和特点,平面设计离不开数码技术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未来的发展亦离不开现代通讯手段,所以,平面设计必然进入计算机的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历史阶段。从设计师角度来说,掌握了数码技术后,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字技术是一个平面设计的一个新世界,能为设计作品的成稿节省大量时间,并提供了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可以使用数码技术快速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能够及时修改,不论是图形、颜色、字体、文字、图像、构图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调整和修改,即使对最后的成稿进行调整也是可以实现的。相信在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平面设计将会产生更多新的设计理念和形式。

2.数码艺术极大促使平面设计的飞速发展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贸易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的计算机软件,各种数字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迅速渗透到平面广告设计行业,为现代平面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创作载体,推进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与过去固有的传统平面设计有着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段,这对平面设计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使得平面设计的任务必将变得越来越重。然而,每件事都具有其两面性,设计师们运用数码技术为设计创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现今很多平面广告设计缺乏生动,显得呆滞。因此,数字化时代,设计理念的再创新发展、工作思维的转换也显得尤其重要,这要求设计师不但拥有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和充分运用数码技术进步给平面设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新挑战,并适应这种变化,使自己的设计融入一个新世界,这种意识在推动平面设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现今数码技术辅助平面设计创作,在数字时代已经成为平面设计的典型特征,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数码技术的优势使得未来平面设计对数码技术的依赖会继续加强,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好的现象,许多现代设计师已然过分依赖计算机,使得作品缺乏生气,然后现代数码技术下的平面设计和传统平面设计的手绘是不能够完全分割开的,因为现代平面设计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没有手绘的扎实功底也就不存在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和最大程度的视觉感,数码技术是手段,是能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的手段,我们应该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平面设计数字化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特征,并反映出全球化新风尚的时代风格。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合理运用数码技术,将传统艺术与民族智慧、时代精神相融合,设计出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时代风格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施威南.对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1997(3).

[2].数字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理念的消解与重构[J].拾壹月刊包装世界,2011.6.1.

[3]柳国伟.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J].艺术与设计,2011.1.1.

[4]田欣欣.论平面广告创意思维方法的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2005.7.30.

[5]晋甜.数字化的平面商业广告设计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3.10.

[6]陈念群编著.《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数码艺术设计篇8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色彩 现代数码插图

长期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与插图工作者都受到国外的设计思潮和插图风格的影响,致使目前我国现代数码插图设计的作品大部分如出一辙,缺少民族个性,由于现代数码插图设计人员没有立足本土语言,不懂得如何运用富有我国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现代数码插图设计,导致我国的现代数码插图作品普遍存在缺乏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的现象。

在进行现代数码插图创作的同时,应该体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怀,将民族精神和历史文脉融入其间,并在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变革和发展,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数码插图创作理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数码插图的需求。

装饰性色彩对现代数码插图的启示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明快、强烈,多用纯色和对比色,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这可以为数码插图设计的民族化提供养料。中国民间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把自然界丰富绚丽、变化微妙的色彩归纳为少数几种有代表性并受群众喜爱的颜色,主色有佛青、桃红、新红(黄丹加大红)、草绿,配色是金黄、天蓝等。民间艺人运用色彩大胆自由,不受表现对象固有色的局限。而现代民间艺术创作中更强调厚重,鲜亮透明,显示出沉重而又充满动感的视觉形象。它主要运用两对对比色:黄、紫和绿、红。其中黄色接近土黄,属暖色系,倾向于朱红,而冷色系的绿偏黄,紫则偏红,这样就使整个暖色系显出了厚重感。在红与绿、黄与紫之间又用橙色加以协调,这样既使整幅画的色彩达到了饱和,同时又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其设色规律与西方现代绘画主张自由奔放的用色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与现代设计色彩的配色原理也有着相同性。一件现代数码插图商业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的运用。为了在众多的视觉图像中脱颖而出,在现代数码插图设计中,设计师常采用这种“高纯度、强对比”的设色手法。民间美术色彩对这种手法的运用也许不像现代数码插图那样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色彩设计观念,但在“高纯度、强对比”的设色手法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家与今天的现代数码插图设计师相呼应。

这种装饰色彩的显露,依靠色块大小、形状、空间距离来统一经营,如果将其运用于现代数码插图设计中,无疑是我们设计创意取之不尽的源泉。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数码插图艺术正处在如此多元化的时代,它特有的现代数码技术使其和各门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极其方便,借鉴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语言对现代艺术家来讲无疑是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新窗户。

象征性色彩对现代数码插图的启示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对色彩的要求不断提高,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人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性、象征性、装饰性以及机能性的特点。现代数码插图设计应充分考虑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设计者可通过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符号特征来传达概念,使人的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性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使现代数码插图更为深刻、更为有力地揭示创意主题。

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认识不应局限于表面的感知,而必须对隐含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内容和观念形态的象征意义、人文精神予以体会和把握。五行色彩学体系中的“正色”、“间色”被现代设计艺术所借鉴,广泛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以及标志设计等领域。民间美术是伴随生产活动和民族习俗而存在的,这种人类最原始的审美观,对人类造物求善求美的心理特征,以及象征寓意性的造型表现手法,对完善人性化设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代设计艺术的“共生美学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无视民间美术表现主题的寓意性和追求完美向上的精神因素,一味抄袭西方设计,便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设计受用对象的根基和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

从中国民间美术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既是审美性的体现,又是一种文化色彩的呈现,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原色、补色的强烈对比,视觉的冲击性、变换性、意象性等,呈现在现代数码插图设计中,将体现具有民族特色设计的艺术形式及审美心理,更为大众所接受。在数码插图设计领域,如何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融会贯通,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数码插图中的运用

要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运用到现代数码插图中去,就必须直接在民间美术作品里学习它的设色法则,汲取精髓。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对传统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再造,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在传统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中对一些色彩元素进行改造、提炼,使其富有现代的时代特征,融入到现代数码插图的色彩元素里;再把中国民间美术色彩造型的表现形式运用于现代数码插图中,用其色彩的“意”来表达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色彩个性。如现代数码插图设计师zakizhang的作品(图1),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红色,而红色作为生命的象征,有着喜庆、庄重、积极、向上、温暖、前进、神秘的象征意义。而在这幅作品中无不显示出一种对生命激情的迸发,张扬的红色夸张刺激,简洁明快,诱发人们情感的联想,再配合现代数码插图造型元素、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画布所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几秒钟以前从自然对象发出的。但是, 它在途中经过了一个邮局。它是用代码传递的。……直到它跟画布上其他各种东西之间的关系完全得当时, 这种密码才能被译解, 意义才能鲜明……不再是自然之光, 而是艺术之光。”①一个艺术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而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现代数码插图设计师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发掘视觉形象,通过这种代码的传递,转化到自己的作品上。把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视觉色彩形象,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色彩语言,并给予表达,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视觉色彩语言。

任何事物的过程都是如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改造和创新,并传承,转化为历史。“美术的整个历程并不是一部技术熟练的进步史, 而是一部观念和需求的变革史。”②无论西方还是东方的艺术都是从原始艺术中出现,传承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民间美术本身就是中国美术的母体,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母体语言上的延伸。

然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写意,更多地运用的是想象的色彩,在表现物象的时候,有时红色是天紫色是地,完全不被物象原本的固有色彩所限制,使观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所说的以色扶形。让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并且很自然地表现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家的自然与随意的生活理想,和内心深处向往美好的意识。

在KOJIMA的现代数码插图我们可以看出,运用中国民间美术写意的色彩语言与现代元素的结合的效果。(图2)在他的这幅作品中,具象人物色彩的周围充满了凌乱的色彩线条,这些凌乱的色彩线条,就是运用色彩语言的情感,来诉说画面中的女人的一种内心生活。写意的色彩线条密集且凌乱,以这种人物的简和线条的繁,也体现出中国民间美术剪纸造型中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在变化不拘的情境中,把握了其要表现的真实韵味。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也不乏有色彩淡雅、透明或者强烈黑、白对比的作品,天津杨柳青年画就是清秀典雅的代表。这类作品大部分是由于因地、因时、因材的关系造成的。但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却巧妙地利用了现有材料的质地和色泽,创作出更贴切作品的特有意味。而现代数码插图拥有强大的数码技术和视觉特征力量,具有可以模仿一切艺术的特色。所以我们今天不用担心材料的质地与色泽,而要关注的是怎样利用好手中的数码技术,更好地借鉴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情感语言,将其传统的视觉色彩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我们的现代数码插图艺术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形神兼备,创作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数码插图。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数码插图中运用体现的文化价值

如今,现代数码插图艺术日益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深层欲望和无意识中,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比其他艺术作品更为深刻。近年来掀起的民间文化热,与其说是一种艺术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充分反映出我们设计者在重新审视、比较东西方文化后,汲取西方文化营养的同时,又从中国民间美术中发现了蕴藏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与文化内涵的中国民间美术又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它的应用,无疑呈现给大众一股亲和力,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设计需求。这种传统文化的折射,使现代数码插图与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结合,将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无疑也在体现民俗文化上有着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生命力的。”③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多元化的文化面前,现代数码插图设计与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民间美术元素融合,这是一种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运用中国民间美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来充实中国现代数码插图的文化价值,这种双赢的组合,将使中国的现代数码插图在发展本土化特色的现代设计中迈出重要的一步。

注 释:

①②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258页。

③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数码艺术设计篇9

关键词:数码摄影;平面设计;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34-2

科学进步会带动很多事物的发展,数码摄影既是一种艺术,也是结合科学技术发展诞生的产物。数码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会体现出很多优点,比如:丰富了平面设计的理念,更加全面地诠释了艺术的思想,提高了平面设计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数码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一、数码摄影技术的优点

(一)增加了存储的容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照相的工具也在不断的革新,最初的照相机由于像素低、存储容量不高等因素,无法很好地呈现出摄影的效果;而数码摄像机的诞生弥补了传统照相机的这些缺点。首先,数码摄像机的存储容量加大了,像素也非常高,这就提高了数码摄影的质量和效果,加快了人们追求摄影艺术的步伐。增加了存储的容量,减小了照片本身的大小,可以有效地避免照片损坏的现象,也可以更方便地存储照片。

(二)革新了后期制作方式

传统相机拍摄出的照片,后期制作过程都是在暗室里进行的;而数码摄影技术的后期制作是通过电脑完成的,提高了照片制作的速率和效果。数码摄影技术在处理照片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修饰、打印的方式来完成照片的后期制作。这种处理照片的方式,丰富了照片的视觉效果,提高了客户对照片的满意度,是完善我国摄影技术的重要措施。革新了后期制作的方式,也促进了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脑软件来处理照片可以实现多种效果的展现方式,商家在推销产品时,都比较注重产品的图片处理,要求细致全面地表现出产品的效果。所以,改善照片后期制作的方式,也促进了商家的产品销售。

(三)提高了对事物的审美态度

数码摄影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其对事物的审美理念与其他艺术的审美大致是相同的,但由于表现的方式不同,采取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使数码摄影艺术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理念。数码摄影技术在图片的后期制作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处理的方式以及采取的装饰样式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数码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这种独特的审美理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摄影师的创作思想,是体现摄影技术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地出现,摄影师的审美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使其更好地能应用在平面设计中。

二、数码摄影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的初期

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传统的设计方式只是单纯地呈现出图片的内容,在文字的设计以及图片摆放位置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提高照片的效果。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数码摄影。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注重了平面设计中文字的排版以及图片处理的质量,注重了平面设计理念的表达效果。在应用的初期,已经成为平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种设计语言,不断提高着平面设计的效果。

(二)实现了平面设计表达商品信息的作用

随着我国各类商品的不断出现,商家更加注重了平面设计的效果,认为平面设计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而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非常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商家的要求。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使平面设计实现了表达商品信息的作用。通过数码摄影技术协助平面设计,使广告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更能生动的体现出商品的特质。

(三)使平面设计更加满足美学的要求

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美学设计的要求,达到美感和效果的双重呈现,就要求设计者要合理地应用数码摄影技术,在设计的广告中融入美学设计的理念。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接触到很多的事物,对于美感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设计者要及时抓住大众对于广告欣赏目的的转变,根据美学设计的基础,更好的应用图片处理工具来提高广告的视觉效果。而数码摄影技术应用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是提高设计美感的重要措施。

三、结语

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提高,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世界万物的欣赏,也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质量和呈现出的设计效果。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码摄影技术也实现了网络化的图片处理和传输,提高了摄影的技术;平面设计也摒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使广告的设计效果可以更好的促进商品的销售,既提高了商家的利益,也为自己带来很大的进步,所以,数码摄影技术在平面设计的应用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会实现更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美]阿历克斯・伍・怀特著,黄文丽,文学武译.平面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潘云华.数字化背景下广告摄影传播特点研究[N].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06).

[3]谷莉.试论数码影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4]赵小林.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数码艺术设计篇10

 

关键词 :数码时代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 改革

摄影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同时,摄影还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影既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因此,摄影课一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摄影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有三个部分:摄影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数码摄影技术等;摄影艺术方面的课程,包括摄影构图、摄影的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相关修养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摄影美学、绘画、中外摄影史、大众传播学、计算机、语文写作、外语、哲学、法律等等,是一个知识面宽、综合性知识强的庞大体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摄影只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总共64学时,相对于摄影这一庞大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学生在开课之前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知识作铺垫。摄影又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所需掌握的创作手段之一,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和艺术,为以后的专业创作奠定基础。所以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摄影技术方面,多少涉及部分与专业相关的摄影艺术方面的知识。这一教学体系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它的作用,也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领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从手动相机到自动相机再到数码相机,从暗房操作到“明室”扩印再到电子暗房,从“银盐留影”到“数码记像”。每一次变化无不烙印着时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痕迹,每一次变化无不更新人们对摄影本质的认识,推动着摄影艺术和摄影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摄影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它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依赖于技术,因此,又是一门发展变化特别快的专业。摄影创作是构建在技术的载体上,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的思维空间加大,手段增多。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的百年模式,使传统的摄影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新的一代青年人已对银盐、感光材料等没有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数码相机、电脑制作以及喷墨打印。数字化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自由的同时,也对现代摄影教学体系、摄影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码”一词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摄影技术的革命。对数码时代带来的冲击再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对于现代摄影教学来说,已是万万行不通的。摄影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如何进行摄影课的改革?如何培养摄影人?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考虑到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的趋势,以及专业人才需求多样的趋势,并根据这些综合性考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教学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笔者试就改革内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可忽视传统摄影技术教学

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似乎变得比以往反而更容易解决,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傻瓜式的轨迹延伸,数码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的摄影教学来说无疑具有颠覆性的挑战。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碰撞,是当今摄影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了新型的照片拍摄与加工手段,很多教师和学生就不愿意在摄影基础上下工夫,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使摄影简单到几乎所有人都能拍照,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摄影教育如何继续,如何发展,是摄影教学中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摄影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加强传统和基础教育,打好坚实的摄影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美国密尔沃基地区技术学院的马克·萨克逊教授说:“学生必须修完作为学习数码摄影先决条件的传统摄影课程才能上数码摄影课。”他将传统的摄影技术和数码成像技术形成了有机的关联。南京大学谢白老师在《人民摄影报》主办的第三届大连摄影理论研讨会上说:“数码相机只是换了一个胶卷。”

我国台湾视丘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吴嘉宝先生认为:“越是数码时代,越需要让学生了解影像本质的东西,黑白暗房恰恰起了这样的作用。”传统的黑白暗房技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视觉关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黑白暗房对于手工的制作调整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学生在经过严格的黑白暗房训练之后,(转第93页)(接第54页)不仅学到的是暗房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敏锐的视觉发现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二、加重数码成像技术的教学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