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31 23:23:26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1

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价值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1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 %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

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

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 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

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 "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 "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 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 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

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

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

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

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6、在校内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从业的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范性较差,而且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不愿向别人讲述心理的问题,还有人对心理咨询有偏见,怕被认为是精神病。所以许多时候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不知找谁倾诉,或者自己藏在心里,或者经一些不正规的诊所治疗,最终延误了治疗时机,使问题加重。在这方面高校应该发挥其各种专业人员集中的优势,开展校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且积极开展宣传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遇到问题能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

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2一、不以影响学习为基本条件

大学里是以学习为目的,假如你花了十几万来____学校4年为了泡妞,那我奉劝你别来读书了,十几万够你肾亏了。

读书认真,直接影响到你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后的工作,事业。记住,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至少要有自己的事业心。多学点,以后多赚点。

二、不搞单相思

大学里的恋爱,不再是父母的包办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互相对眼,只有两厢情愿,才是最重要的。

一句话说得好:“两厢情愿,不上法院”。

一般大学里都是女生少,况且很多女生都是认真学习,不愿意谈恋爱的。所以即使一个男生很喜欢一个女生,但是那个女生没反应。

那么这个男生就要问问自己,有必要无谓的浪费自己的感情和精力,或许你感情很丰富,浪费一些无所谓,但是精力呢?

三、处理好钱的问题

即使是社会上,一般消费都是男的比女的多付些。大学里恋爱也是,但是现在有两种情况还是值得小伙子们注意下下了:

1:长期饭票型,确实,我读书那会儿,极个别女生(其他班)还是不行,找个男生当长期饭票,一般选择温州男生居多,只要家庭条件好就行。好在我那会儿除了自己吃饱和打游戏机,基本没有节余的。

即使是成年人,都懂得,爱情和物质是两码事,通过金钱换来的爱情不是爱情,和找个高级________没有本质区别。真正爱你、关心你的女孩子,不是主动花你的钱,不仅会仔细帮你省钱,更会自己掏钱给你买东西补贴你。

当然还有某种女生是先主动取得你的好感,先花些小钱,再来套你大钱,这点切莫上当。

2:AA制型,这类女孩子属于比较理性,毕竟爱情是平等的,况且又没有结婚,所以当这些女生主动采取AA制时,男生可以稍微客气下,所谓恭敬不如从命,你从命了,反而女生对你会很不错哦。

四、学会被拒绝

男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单纯,至少可以外表单纯,但是脑子绝对不能单纯,至少要是“大智若愚”,可别“大愚若智”哦。

大学男生还处于一个生理、心理的发育期,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幼稚行为是女生不能接受的。

在爱情方面,一般假如是男追女,必然是男性的思想成熟度高于女性。男的必须是个聪明人,老练。

假如是纯情帅哥小男生,那就是女追男,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就算哪个女生再喜欢一个男生,她只是会不断的暗示那个男生,而很少很少会直接向那个男生表白。

当然反过来好像很常见,男生向女生表白一般常见,当然男生们,记住一点:表白不代表被接受,被拒绝很正常,只要你别往心里去就行了。

还有一点:表白是可以多向的,这个被拒绝了,就向其他方向发展,反正只要她们互相都不认识,谁知道你向谁表白啦!

我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压迫去相亲,至少相了50个才认识现在的女友,其中有我拒绝别人,也有别人拒绝我的,很正常,千万不要一次被拒绝就闷闷不乐,可能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几次之后就习以为常了。其实你被拒绝了一次,就相当于有下一次的机会,说不定更好的女孩子在后面等着你哦。

五、正确看待性的问题

现在很多男女没有结婚就同居发生关系,这点,在我们学校里也是有发生,这点很令人痛心,但是这个是社会现象,作为男生,你还是要正确看待。

我女友是个妇产科护士,记得当初刚认识她,在她得知我在宁波理工工作后,居然嘲笑我说你们学校经常有学生一对对过来做人流,真是羞死我了。好在我马上反击她说你们医院没有实行实名制,肯定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假冒我校学生过来做人流。我们理工学生的素质都是不错的。。。云云云。。。。

确实,作为恋爱双方,在读书期间还是要注意克制下自己,尤其是男生,也不能太为难女生了,出了事情,你不仅要花钱,而且看到女生受罪恐怕你也于心不忍吧。

想起当年一首张宇的用心良苦:“你说你,想要搞,偏偏没有安全套,现在好,怀孕了,生下孩子你要不要”。。。。。

六、低调处理

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即使要谈,也要注意保密,别搞得沸沸扬扬,影响其他同学。

我的温州弟兄,等泡上MM,我这个下铺还是后来才知道,他们一直处于地下状态。

因为谈恋爱,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尽量低调些,等到正式确立关系才稍微公开化就行了,别太当回事。况且低调行事有助于你保持阳光的良好形象。

兔子不吃窝边草,有时候,你在外面再怎么样子追求女生,只要不传到你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好办。尤其是和同班、同校的女生谈恋爱,更加要注意低调啊!

七、注意察言观色

大学男生恋爱,最重要的是察言观色。很多时候,读不懂女生的语言,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一般情况下,男女生通过互相了解,假如有意思,聪明人可以读懂对方的意思。

其实约女生很简单,只要你认识她,给她留下好的印象了,只要约她出来玩,拉拉手,打个kiss,试探试探就一切OK了。

记住一句话:最傻的男人是去问女人:我可以拉你的手吗?我可以吻你吗?

假如这么一问,即使那个女人喜欢你,也会抗拒你。记住,宁可被人甩一个耳光也不能问这句话,先斩后奏,况且一般来说女生还是蛮文明的,不喜欢你只会猛力挣脱。

当然被拒绝后就不要霸王硬上弓了,就要像一个绅士一样,为了个女人被判刑是不值得的。

八、找有共同性格和爱好的

大学谈恋爱和社会谈恋爱,在性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相爱的人不一定结婚。

大学里谈恋爱,一般都是互相有共同爱好的,而且目的不是结婚,尽管很多小男生心理是渴望结婚,完成终身大事,但是别忘了,女生心理不是这么想的,她们比你成熟,她们是在经历人生的初次恋爱经历。在她们心理,找一个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心仪的男生,但是绝对没有想和你有结婚的念头。

所以男生应该对比自己的长短优劣,选择和自己有共同爱好的女生。

没有必要为了你心仪的女生改变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用的,时间一长早晚要出问题。

九、爱她但别宠她

假如男生适当让女生为自己做些事情,则该女生越会爱这个男生。记住哦,你可以爱她,但绝对不能宠她,要适当给她们一些机会做一些帮助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学习和生活都一样,女人天生愿意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做事。

很多时候男生一味为女生做事,反而女生会忽略该男生的,恋爱就是这样,很奇妙吧?

十、没钱一样可以浪漫

虽然是大学生,虽然没有工作,虽然生活补贴够吃饭后所剩无几,但是没钱一样可以浪漫。

肯定一点的就是每个女人都有浪漫的潜质,假如真的是一个太木讷的男生,确实是没法吸引一个女生的。

男生假如找到同样心仪的女生,其实不用经常花钱带她去外面高档次的地方潇洒。

所以男生只要学会送送玫瑰和写情书就好了,时不时制造一些浪漫的气氛、给她一个惊喜就好了。不需要经常性的,只需要看准时间,关键要让她惊喜!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3、爱情,自古就是人生中敏感而充满诱惑的一个主题。多少人为它迎难奋进,不畏一切;又有多少人为它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它是玉液琼浆,也是穿肠毒药;它是披荆斩棘的支柱,也是看破红尘的向导。它引导人们相知相守,一世相伴,也致使人们相怨相难,抱恨永生。沈园的凄寥,化蝶的壮丽,西厢的谈笑,红楼的泪珠,这一个个诉说爱情的故事,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引出了多少辈的思索。人们是怎样看待恋爱的呢?大学生身心都已经成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美丽的时期,爱情对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恋爱,将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的呢?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成双成对早已不成为什么惊奇之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爱情,怎样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的呢?就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这次调查问卷共制400份,回收392份,其中有效卷共计374份,包括男174份,女200份。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其中大一93份,大二136份,大三44份,大四101份。

本问卷的题目可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题到第五题是第一部分的,可以反映出对爱情的看法。而第二部分是第六题,主要是选择对象的标准。最后一部分为第七题,是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分成有或有过恋爱经历和尚无恋爱经历两大方面,分别有对应的两组小题。均采用选择题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

一、从总体来看。

1、在第一部分中:

⑴对于“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多数人持无所谓态度(66.5%),既不表示支持,亦不表示反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待恋爱方面,具有一定的理智性。支持的比例也不小,占30.5%,反对者仅10票。这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从保守走向开放。②大学生绝大部分年龄超过18岁,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成熟,而恋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③大学生课余时间多,并且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希望通过恋爱放松一下。④大学生全部住校,离开父母家人,约束较少。

⑵“恋爱最大好处”这道题的票数相对分散,并不能用单一选项反映出来,则列出前三项来比较。故票数排前三位的是:恋爱可以丰富生活,可以促进学习,共同进步,可以在难受无助之时有人依靠。同样,“恋爱最大坏处”这道题和“恋爱最大的好处”一样较分散,有28.8%的人认为恋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处”,而有28%的人认为恋爱最大的坏处就是“容易受伤”。

⑶约有1/3的人坚信人世间有永恒不变的真爱,1/3的人只是有时相信,有时不信,摇摆不定。不相信的人也占了约1/5。大概有9.8%的人曾经是相信,而现在已经不再相信,也有极少数人由曾经的不信,转化成为现在的相信。

⑷有一个古老的难题,同时处于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请问该作何选择?近一半的人都选择了爱我的人,1/3的人选择了我爱的人,还有17.1%的人逃避了这个选择,他们两种人都不选择。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应该算是理智的。他们能清醒地分辨爱情的好处与坏处,既不盲目反对,也不一味支持。在大学生中,既有对爱情充满了憧

憬的,也反反复复,摇摆不定的,当然也有害怕受伤,自我保护的,或是正在热恋之中,你侬我侬的。当然也不乏曾被情所伤,不愿再爱的。但从总体上看,多数人对待爱情都持有冷静而执着的态度的。从这些分散的数据中也可以窥见当代大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他们进入大学后,感觉到大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而很多不甘落后,想继续保持向上学习心态的意志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希望通过恋爱相互鼓励,这一想法不难理解。对于“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个问题,近一半学生选择爱我的人则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关。至于对恋爱坏处的看法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还不是很强的,他们还是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2、进入第二部分:

选择恋爱对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度尺。那么,大学生心中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还要求了排序,结果发现第一,第二的分别是:

⑴内涵修养 大半数大学生都会将该项放在自己的首选标准的位置上

⑵兴趣性格 也有过半选票

从以上两个选项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开始重“内”而轻“外”。身材相貌的选票远远低于以上两项,且几乎都是在排序中的老末。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相貌等外在的“硬件”,而是内涵修养等内在的品质。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它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恋爱的主导因素了,而人品和兴趣性格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主要标准了。这与当代大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不无关系。

3、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

⑴在调查中,已经有过恋爱经历的或目前正在恋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5.4%,而从未有过恋爱经历的占54.6%。当然,这个数据只是华师内部的,而且年级之间的样本数控制的不是很好,可能对数据有一定的影响。

⑵在有或曾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中,对于“为什么恋爱”这个问题,3/4以上的人都选择了“因为爱所以爱”。当时设计这一选项时,是考虑到有时爱其实也并不需要一个特点的理由,大概感觉对了,也就爱了,大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意味。结果大家几乎都是这个表态,认为恋爱的理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更不可能用随随便便的几个字说出来,所以选了这个含含糊糊的答案。不过仍有13%的人选择了其它。

⑶约有一半以上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认为恋爱是不会影响友谊的。看来大学生并不会一头扎进爱里,而忘了与周围人的联系。也有34.2%的人大概是在同伴口中被称为“重色轻友”的那类同学了,他们还是处理不好爱情与友情的矛盾,选择了恋爱会影响友谊。

⑷67.9%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会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幼稚,他们多数具有单纯的贡献精神,他们会为了维护这一段爱情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和牺牲。

⑸有73.8%的有或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会把恋爱和婚姻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了大学生恋

爱并不是盲目的,而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现。他们表现出了已经具有的责任感,而且十分认真,不再是孩子了。

⑹而在尚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中,有71.6%的人表示自己可能会在大学期间恋爱,可能性随缘分而定。有12.4%的人表示不会在大学期间恋爱。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大部分人的理智性,不强求,也不会一味拒绝,时刻对恋爱保持平和的心态,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而不排除认为大学恋爱过早而表示不会在大学期间恋爱的同学。也有8.8%的人认为在大学时期人们都比较单纯,容易得到纯真的感情而表示会在大学期间恋爱。极少数人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⑺而在表示“会”和“随缘”态度的人中,问及“为什么会恋爱”时,有80.3%的人也同样选择了“因为爱所以爱”。尚有7%的人表示自己是“随大众”。看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恋爱中虽然不是起至关紧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于一些人身上,而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有我亦有”。不过这种心理比例甚轻,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校园恋爱比率上升,很多同学看到别人都有了,所以自己也希望能恋爱。

⑻有过半数尚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并不满意,想要改变自己现在的状况。而最想改变的首先是学习,依次是人际、工作和恋爱,,不排除他们尚未恋爱与自己学习、人际、工作等方面有关的可能性。正因为将学习等放于心目中的第一位,故恋爱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并不像有些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只追求风花雪月其实在多数大学生的心目中学习远比恋爱重要,他们不会过分去追求爱情,而通常报以“有则好,无也行”的态度,冷静而又认真;成熟而又单纯。

二、而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和女生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在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的问题上,男生持支持态度的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相对多些。

男生有一半的人坚信人世间有永恒不变的真爱,而女生仅27.86%坚信,男生不相信的人数也多于女生。男生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选择中,选我爱的人的票数近似于是女生的两倍。从以上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直爽,更坦率,更主动,敢于追求自己所爱。而女生则倾向于模棱两可,怕受伤害。这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有关。根据SPSS程序的相关分析,看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55____,是否坚信真爱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09____,选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与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209____。

2、女生多数认为恋爱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受伤,而男生则认为是花费太多。

从这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恋爱时的特点,大概是因为恋爱时多由男生掏钱,故男生认为最大的坏处是花费太多,而女生总担心对方变心,而女生又天生敏感,比较脆弱,故认为最大坏处在于容易受伤。并且中国传统中,女性都处于一种接受爱情的地位,而自己主动追求爱情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受欢迎的。虽然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对中国女性有所影响。

3、爱情选择标准排序,女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处事能力。

而男生的前三位是:内涵修养、兴趣性格、身材相貌。故可见在第三位的选择上,女生注重男生的能力,而男生注重女生的长相。根据SPSS程序的相关分析,爱情选择标准第三位与性别的相关系数为0.206____。

三、在这次调查中,考虑到我们的有些问题的选项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同学们地观点在个别选项处设计了“其它“选项,并请选”其它“项的人将自己的观点写于后置横线上。统计结果分析:

1、有12%的人在“恋爱最大好处”上选“其它”,其中大多数人认为恋爱可以“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有人认为恋爱最大好处是有一个“精神支柱”,有人认为恋爱是“必然趋势”“该来的,躲也躲不了”。

有人希望爱情能“让自己成熟”。由此可见,随着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定义早已超出了一般友谊的局限。多数会想到“性”,尤其是男生。多数人的恋爱思想已经成熟了,已颇有成人化的感觉了,但过于强调这方面,对大学生来说,是否显得太早了点呢?

2、有约13%的人在“为什么恋爱”上选“其它”。

有人是因为“满足性欲”而恋爱。把这作为单纯的恋爱原因,虽然是极少数,但也展现了部分大学生的一个恋爱心态。大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性了。这是成熟的表现,但另一方面,毕竟是学生,那些人是否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单纯一些呢?也有人表明自己恋爱是“被对方的行为感动了”,或是因为对方爱自己,从这方面看,有少数人的恋爱是处于被动之中,而不能够主动去爱。很多人认为在大学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纯真的爱。这又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大学生恋爱思想的单纯性,就是向往那种简简单单的纯真的爱情,所以把握住每一次缘分带来的爱情。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由于身边少了家长亲人的束缚,课余时间的增多,渴望自由,渴望证明自己成熟,渴望真爱的存在,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4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4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5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

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

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

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

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

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

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

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

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

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

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

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2

一:活动主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二:活动内容

1.立足时代,列举困惑当代大学生三个主要问题,引出恋爱观的问题

2.通过案例点评爱情与人生的关系,并导出爱情是什么

3.思考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三.活动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

a少年 b青年 c中年

3.对于婚前性行为有何看法

a可以接受 b不能接受 c随便

4.你相信初恋是永远吗

a相信 b不相信

5.你会以结婚为前提去跟异性朋友交往吗

a.会 b不会

6.经济条件是否会成为你结交异性朋友的条件

a会 b不会

7.你觉得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面包

a二者同时存在 b先有面包 d先有爱情

8.你对我国的婚姻法是否满意

a是 b否

9.你愿意为爱情做第三者吗

a愿意 b不愿意

10.你是否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

a支持 b不支持

11.你是否觉得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a是 b否

四.活动地点:湛江师范学院

五.活动对象:湛江师范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并进一步调查

七. 心得与体会

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的主题,可见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的重要,获得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也是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大学生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但是一份真正的爱情是需要在法律与道德的呵护与照料下培养起来的。

无可否认,爱情是甜蜜的,恋爱中的人们都会为爱付出,为爱播种与收获,那一对对幸福的恋人脸上面带幸福,可是我们依然在怀疑,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是正确的吗?初恋是否会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永远?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在恋爱与婚姻观上依然存在众多误区,下面是就该次调查所做得总结。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我们小组于2013年5月对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湛江师范学院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3

调查对象:湖北医药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4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 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随着提高,就“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 这个问题上,“42”的人选择了“会”,而“3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会,但有调整”,而“1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会”,剩下的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说。毕竟学生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学习,作为在大学生活中另一项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恋爱,这没有强制性,但这又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学里,有忙着学业的,有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同样也有舍学业而保恋爱的,在我们的受调查者中“20%”的人认为“学习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习”,“62%”的人有这种观念“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习 ,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习”,而少数者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其余的则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概念。

通常在面对自己的伴侣的时候,双方都会为自己所心爱的人有所忍让,我们的调查符合这种情况。在“当双方产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上,“80%”的人会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12%”的人选择了“斟酌考虑”。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40%”的人的爱情观是“一生只爱一个人”,“20%”的选择了“不轻易爱一个人”,剩下的“40%”则认为“随兴而为,可同时爱多人”。爱情态度,真可谓是各有不同,分别有“热情爱型”、“游戏爱型”、“友谊爱型”、“现实爱型”、“疯狂爱型”以及“奉献爱型”。“80%”的人还是相信爱情的,有四层的人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认为存在美好的爱情吗”这个问题下,接近六层的人认为还是有美好的爱情的。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附:

大学生恋爱观社会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学生关于恋爱、婚姻及性的观念,特设计此问卷,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回收,此问卷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并且有其它众多的同学和您一起答卷。因此,您完全可以放心地如实地填答。这次调查完全是为了学术研究,恳请您为科学的真实做一些贡献。】

1.您对恋爱的理解是:( )

A 选择终生伴侣,婚姻的前奏 B 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

C 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 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2.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

A 正在谈恋爱 B 曾经有过恋爱经历

C 观望状态,有了合适的对象考虑恋爱 D 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3.你认为自己平时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 )

A 非常喜欢并愿意 B 愿意正常交往

C 淡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性交往 D 害羞,不太愿意

E不喜欢也不愿意

4.如果您遇到喜欢的人,您会主动追求吗?( )

A 会大胆主动追求 B 会有所暗示

C 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 D 我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

E 不大看好感情

5.你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吗?( )

A有 B没有

6.您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

A 一段真挚的感情,人生不可或缺经历 B 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 只是游戏 D 没概念

7.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的必需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是( )

A 以前谈过,现在单身 B 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 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

8.你认为大学恋爱的动机是什么( )

A 丰富生活,排遣寂寞 B 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C 身心需要 D 寻找生活伴侣

9.你认为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 ( )

A 会 B 基本不会,但有调整

C 完全不会 D 不好说

10.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 )

A 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影响学习 B 爱情是动力,促进学习

C 没有必然联系 D 没概念

11.当恋爱双方产生矛盾是,您会:( )

A 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 B 决不让步

C 斟酌考虑 D 其他

12.您的爱情观是什么?( )

A 一生只爱一个人 B 随兴而为

C 可同时爱多人 D 不轻易爱一个人

13.您的爱情态度是什么?( )

A 热情爱 B 游戏爱

C 友谊爱 D 现实爱

E 疯狂爱 F 奉献爱

14.你认为自己是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的观点吗?( )

A 是 B 不是

C 说不清

15.你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存在美好的爱情吗? ( )

A 完全不存在 B 基本不存在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5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

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记者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

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

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

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

[数字]

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看重的仅占8.8%。

[观点]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中南大学的罗同学

[数字]

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

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

[数字]

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或同居。认为对待婚前“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

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

[数字]

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6

《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1月,机构:百合网

青年看点:4000元恋爱门槛。累计近80%的受访单身女性认为男性月收入4000元以上才配谈恋爱,相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高了10多个百分点。有27.1%的人甚至认为这个收入要到1万元以上。而九成的女性将有稳定收入作为必要条件,超过七成女性表示“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随着物价的水涨船高,爱情也遭遇了CPI飙升。4000元也好,1万元也罢,都在考问这个时代的我们,对于“爱情”、“婚姻”这些“神圣话语”的再理解和再期待。

无论如何,在我国人均月收入远未达到4000元的背景下,这一结果所暗示的爱情门槛的快速上升,即使不说会产生示范效应,至少也会对无数青年男女的婚恋意识和选择产生影响。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什么来保卫爱情的尊严?

《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2012第1季》

时间:3月,机构:世纪佳缘网

青年看点:2012年“剩女门槛”:26岁。“剩女”年龄标准由2010年的27岁降低到26岁。调查显示:32%的单身女性认为自己是“剩女”,73%的“剩女”认为自己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认识异性的途径”,但62%的男性认为“眼光过高”是造成“剩女”现象的主要原因。

中国目前有1.8亿的剩男剩女,而到2020年,未婚男性将比未婚女性多出2000万。青年群体的婚恋问题,已经绝不仅仅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也更不仅仅是家庭和家族的事情,而是日益成为需要全社会上上下下一起来关心的大事。广大单身男女青年之间那根若有若无的红线,牵动的并不仅是一份缘和爱,更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

时间:9月,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青年看点:青年健康进展成效明显,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青年人群在诸多指标上都有明显进步,特别是青年健康方面,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身体形态得到了长足发展,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同时,最令人关注的变化,仍然出现在婚恋领域。目前,我国青年恋爱、婚姻的典型特征是,初恋年龄降低,初婚年龄继续推迟,婚姻质量提高但稳定性明显降低,离婚率持续上升,北京、上海的青年人群离婚率已超过1/3。

《90后群体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时间:年初,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青年看点:90后开始离开校园,进入社会。

在该报告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中,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在谈到成功的榜样时,28.7%的人选择了“家人、长辈、朋友等周围的熟人”,这一比例超过了“中外企业家”、“娱乐体育明星”和“中外政治领袖”,排在第一位。

90后对偶像的理解与前辈们有所不同,他们更看重的特质是“才华横溢”(49.5%)和“勤奋努力”(29.4%)。他们喜欢选秀节目,昨天在食堂里一起吃饭的同学今天就成为舞台上的明星,这种强烈的角色代入感让90后痴迷。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7

婚前性行为上升

中学生认可比例上升

国内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的态度,自1990年以来,中学生赞同及认可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上升。

北京市7所中学中,26.6%被调查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或宽容态度,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

辽宁省阜新市四所中学888名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的调查也报告了类似的结论,即大多数中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但在调查中,有29.3%的中学生对"计划马上要结婚的人可以发生性行为"表示赞同;16.4%的中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7.8%的学生认可"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

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宽容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有61.2%的高中生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男生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张志红等对天津市高中、中专、技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近一半的学生(44%)认为只要双方相爱或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1/2多的学生认为青春期较早的性体验对身心健康不利,10%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甚至有4.5%的学生认为性经历对青少年健康有利。

农村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相对保守。成都市某郊县三所普通中学被调查的初中生中,绝大多数(75.0%的男生和88.4%的女生)反对婚前性行为。而陕西省的郑全庆等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83.6%被调查的高中生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发生性行为。但湖南省益阳市的调查结果却不同,8所农村高中的女高中生普便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尽管有30.96%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贞节的行为,但近70%的女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34.91%)或真心相爱(34.13%)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大学生态度更加开放

1990年以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就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对发生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是基于爱情和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加开放。

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的学生(16~26岁)中有87.33%的男生和73.13%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

浙江三所大学1130名大学生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调查中74.4%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35.3%的学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39.1%的学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且男生持宽容态度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只有17.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道德谴责";0.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法律制裁";没有人认为"应受行政处分"。研究中,有相当多的男生认为"婚前应该尝试性生活",男、女生持此观点的比例分别为66.0%和16.4%。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为宽容。

广州地区8所高校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这一结论。调查中,71.6%的本科生不反对婚前与恋人发生性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7.4%)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与道德无关,半数以上的大学生(54.5%)认为,性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双方相爱而不是婚姻。

在对北京市5所大学学生的研究中,虽然有5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双方相爱(60.9%)、双方朋友关系稳定(54.4%)、正准备结婚(60.6%)的情况下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约1/3的学生(36.3%)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方同意(35.3%)、对方只有一个性伙伴(39.2%)、是安全的性行为(32.5%),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

未婚青年态度较为开放

1、城市外来未婚女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城市外来的未婚女青年是一个特殊的脆弱人群,不仅缺乏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而且几乎得不到生殖健康服务,但其婚前性行为十分普遍。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贵阳开展的定性研究发现,多数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有条件的理解和容忍态度,即只要双方彼此相爱,准备结婚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在家乡相比,她们的态度都变得较开放,认为"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应向城市人学习,变得开放一些""只要没人知道,发生婚前性行为也不会使父母丢脸"。观念开放、寻求精神寄托和经济靠山是其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多个定量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调查中,39.7%的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而崔念等1998.11~1999.10对成都地区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也报告了,近半数的未青少年(44.6%)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

2、对婚前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态度

绝大多数中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婚前妊娠,但仍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认可或宽容态度。北京市一项对12~18岁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77.8%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但仍有11.5%的中学生对未婚先孕持认可或宽容的态度;调查中87.1%的家长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程怡民等报告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有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前妊娠所持的态度较为宽容或无所谓(54.4%),男性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宽容。

尽管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到了结婚年龄就会以赶紧结婚的方式来对待婚前妊娠(49.6%),但仍有近半数的青少年(41.1%)认为会去做人工流产。事实上人工流产是青少年解决婚前妊娠问题最主要的方式。但人工流产往往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什么是理想性伴侣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青少年认为最理想的性伴侣应是感情相投、人品与素质好、年龄相当的年轻人。

北京市对3086名婚检青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是感情相投次要条件外貌气质以及对方的经济条件、职业、家庭条件。女性较男性更注意对方的经济条件和职业特点。50%以上的青年认为男性和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4~26岁。

另一项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349名三、四年级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品、性格、气质、才华、处世能力、受教育程度、外貌、情趣爱好、收、年龄、家庭背景、地域,反映出大学生择偶更注意个人素质,而相对看轻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地域因素。多数大学生(59.9%)认为男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84.1%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为25~30岁之间,而一半以上的男生(52.7%)则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性伴侣大多数是其恋人,少部分是熟人、亲戚甚至陌生人。以非恋人为其性伴侣的青少年多以获得好处为性交目的,其性伴侣往往是能交换金钱、地位和荣誉等的对象。陈晶琦等对中学及中专学校学生的多项研究报告,约有0.7%~7.8%不等的学生认为"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李爱兰等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79%)的性伴侣是其恋人,但仍有约1%的大学生,其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女生为0.9%,男生为1.0%)。郑立新等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未婚女工的定性研究也报告了,出于对金钱的追求或由于无专业技能及受环境的刺激,有相当多的未婚青年女工的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

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报告,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外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12~18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5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建立多个恋爱关系,13.81%的中学和平方公里可婚外恋,还有约10%的中学生对外恋不置可否。李春玲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在北京市被调查的691名12~18岁中学生中,对婚外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者达14%。

大学生对有多个性伴侣所持的态度更开放。在河北5个市9所高校被调查的7310名大学生中,近一年的男生(49.18%)和1/4多的女生(27.86%)明确回答婚外性行为可以理解,22.25%的男生和13.78%的女生认为有多个性伴侣无可指责。大学生中约1/2的男生(49.88%)和1/3的女生(34.59%)认为基于爱情和配偶同意就可以发生婚外性行为的结果,且男生所持的态度较女生开放。

对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了1/2多(51.38%)的男生和近1/3(31.76%)的女生对婚外性和赤所持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观念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性行为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一份对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研究报告,93.5%的未婚青年认为,未婚青年如有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70%表示在性们要求时会同意使用避孕措施;近半数(45.5%)的未婚青少年认为应该主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未婚青少年回答适合其使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和安全期。

同时,有关研究还发现,未婚青年常常对避孕药具的副作用表示担心,并认为使用避孕措施比较麻烦。对北京市某区306名18~24岁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女青年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健康有害,40%认为长期使用避孕药会引起不孕;1/3左右的未婚女青年认为使用避孕套会减少性欲(38%)或感觉不适(31%);34%表示使用避孕药具太麻烦和耗时。

国内学者对未婚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上海市的一项研究发现,具城市户口、文化程度较高、对人工流产影响健康的认识比较清楚、母亲管教严的未婚女青年,在首次性生活时更倾向于使用避孕措施;北京市一项对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研究则表明,对避孕知识了解越多、对意外妊娠风险认识越明确、认为计划生育服务越容易获得,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其男友同意使用避孕方法、与男友讨论使用避孕方法的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性成熟提前性行为增多

性成熟提前,渴望异性关爱

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从多数研究来看,90年代我国地区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周年,男性初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周岁,与80年龄相比均明显提前。因此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序的"性早熟"现象。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早熟,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年龄提前,比例增加。"早恋"已成为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恋爱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中生中的比例高于初中生。研究发现,高中生中约1/3曾经恋爱过,正在恋爱的比例为15.2%。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恋爱与成人恋爱有明显的不同,很少是以婚姻为目的,多数只是出于好奇或成人行为的模仿。中学生中曾经写过情书或与异性约会的比例均低于曾恋爱过的比例。中学生的多数恋爱只能归于成长过程中异性间的一种较亲密的交往。学生自己也反映,感觉与异性在一起比较有意思,男同学比较宽容、大度,而女同学在外语、语文方面的学习中有优势,交往中可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共同进步。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这种交往似乎缺乏正确的反应。有学生报告,学校为了防止他们谈恋爱,禁止男女生交往,晚自习时老师只要看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点名批评,他们很反感。现实生活中因老师或家长的误解使本来只是一般交往的学生真的谈起恋爱的报道也不少见。由此可见如何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引导,既满足身心发育的正常需求,又避免一切不良的后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我性行为比例提高

自我性行为是指对象自身对性活动的追求和自我满足方式。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性唤起(或性冲动)、性梦、性幻想和手淫。初中生报告有性冲动的比例最高 为20%,高中生最高可达40%,而在大学生中已有性冲动的比例更高,男生中最高达90%。

潘绥铭教授的研究显示,首次性唤起时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4周岁,而女生为16周岁。

伴随着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许多人经历过白日的性幻想和夜晚的性梦体验。在石家庄的研究显示,初中生42.3%有过性梦,而高中生56.1%有过性梦,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首次有性梦时最小年龄为12岁。大学生中作过性梦的比例更高。95.0%的男大学生和68.5%的女大学生已经有过性幻想。值得注意的时,尽管女生因性梦而害怕、因性梦而自责、因性梦而有罪恶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与同伴交流性梦的比例也高于女生。女生是性意识困扰和心理冲突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系。手淫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较大,如中学生中最低不到5%,最高达70%,多数为15%~30%。对象的年龄越大,手淫发生率越高,男生的手淫率高于女生。男女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龄几乎相同,但不同地区初次手淫平均年龄有差异,最小为14周岁,最大为17周岁。尽管多数学生认为手淫对身体健康无害,但仍有部分学生手淫后有犯罪等不安的感觉,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粤东地区两所大学1~2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1/3的对象手淫后自责、羞愧和苦恼。与80年代开相比,90年代末大学生对手淫有正确认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分别为40.92%和30.1%),提示性教育对改变学生的观念是有效的,但仍有33.56%的对象认为手淫有害。

看描绘性交的文字或图像最易引起各种自我性行为的发生。其他诱因包括与异性的直接接触、阅读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等。各种媒体中有关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促使青少年发生各种自我性行为甚至直接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直接接触黄色制品的途径较多,上海王书梅等的研究发现,30%的高中生接触过色情制品。河北赵宠儒等的研究发现,52.94%的男大学生和18.15%的女大学生自我报告看过黄色制品。而北京和广州两地参加婚前体检的对象中有1/3报告接触过黄色制品。对全国11个省市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自己认为"看过黄色书刊或影视"是第一大不良行为。

有过性行为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性成熟的提前和性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愈趋广泛。拥抱、接吻等边缘性行为的发生几乎与恋爱的比例持平。研究发现,28.2%的男大学生和40.4%的女大学生有异性爱抚的经历。

报告的异性性交发生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中学生中报告的比例最低不到1%,1%~2%的有一定比例,多数在5%左右,地区差异不明显。但广州市中学生中,23.5%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中曾发生过性交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多数研究发现比例在10%左右。

对西北大学65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41%有性行为,男生中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11.61%和5.04%),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分别为14.29%和3.40%),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分别为11.05%和5.14%)。

广州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14.1%(男女生分别为22.5%和7.4%)。张河川等1993年对云南省10所大学4189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08%有过性行为,男女性的比例.07%和1.41%。对该省三所大学2557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云南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达14.3%(男女生分别为19.4%和8.4%)。

对全国大学生性文明状况的对比研究显示,大学生承认有手淫、填写初次性接触年龄、避孕方法、与异性有搂抱行为及与异性有接吻行为的比例均有上升,两次调查的比例分别为50.5%和39.0%、20.5%和10.7%、18.1%和9.8%、39.7%和29.9%及38.6%和26.8%,10年内有性行为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虽然各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学生中男生有性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回答的真实性可能不同。广州女大学生对是否有性行为问题的漏答率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7.6%和2.8%)。

同年龄社会青年性行为的发生比例比在校学生高。

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对象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7.31%,其中男性为10.02%,女性为4.37%,15~19岁组比例为5.45%,20~24岁组为10.53%。中学生为4.37%,大学生为7.43%,非学生为11.81%。

对成都地区15~22岁青年的研究发现,总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1.61%。农村地区对象的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对上海市参加婚前体检对象的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则小于市区对象。

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女性最小的只有13岁。上海涂晓雯等的研究显示,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年龄较小。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阻止其性交的原因主要为快报伤害对象的感情(37.4%)和害怕各种后果(20.3%),而认为其不符合道德的只有4.7%。

即使未发生不良的健康后果,性行为对未婚对象的心理也有不良的影响。因为这种行为与社会传统标准相悖,当事人往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后相当比例的未婚对象有不良的心情反应,特别是女性,既后悔一时的冲动,又害怕怀孕等不良后果。广州夏苏建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57.0%的女生和21.7%的男生担心"婚前性行为对以后的婚姻产生不良影响"。

避孕服务影响未婚青年避孕

因为知识缺乏及其他原因,未婚对象性生活时的避孕使用率较低。不同特征对象的避孕使用率差异较大,但均低于50%。

北京市5所高校1310名在校各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过婚前性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和13%,首次性行为时,只有42.2%的人使用了避孕措施。医科大学生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为47.8%。

对上海参加婚前体检女性的调查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为21.8%。北京市调查发现,婚前体检首次性行为发生时55.4%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人工流产妇女中首次性行为时87%未使用避孕措施。在人工流产女青年中,仅有13.0%在过去的12个月中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26.4%和26.8%。北京和上海人工流产女青年意外妊娠的原因分析发现,约70%的女青年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妊娠,其余多数为避孕失败。随着性教育的加强,未婚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呈现增加趋势。

上海的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常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42.8%)、体外射精(24.0%)、口服避孕药(17.5%)。

北京的男女大学生中半数以上使有的是避孕效率很低的体外射精方法。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使用者中约43%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在避孕失败人群中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分别占50%和25%,而使用避孕套和紧急避孕药者仅占15%和8%。不使用避孕措施和使用避孕效率较低的方法成为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用过避孕方法的对象中,56%是男方先提出,44%由女方先提出,女方的主动性仍然不足。

对年轻人有性行为而未使用避孕措施原因的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会怀孕和性行为突然发生没有准备。大学生中未采用任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事前未预料到会发生婚前性行为;缺乏避孕知识;认为不会造成怀孕。从未使用避孕方法的人工流产女青年中,"没想到会怀孕"(73%)是不避孕的最主要原因。对云南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66.1%不会使用避孕套,53.1%的男生和75.5%的女生认为,去买避孕套感到难为情。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 暴力;爱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37-03

Appointment Violence Status Among Female Students in A College/WANG Yong-hong*,CHEN Jing-qi, YANG Qiu-xia. * Xingtai Medical College,Xingtai(054000),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prevalence of appointment violence among female students in a colleg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ly developing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about adolescent appointment violence. Methods By using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1 094 female students in a Hebei college were surveyed about appointment violence experience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in April 2007.Results Among 1 094 female students surveyed,368(33.6% ) female students had taken violent behaviour toward lover in appointment, and 248(22.7%) female students had been aggressed by lover in appointment. The students with familial violence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showed higher occurrence of appointment violence. Conclusion The appointment violence is common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adolescent appointment violence.

【Key words】 Violence;Love;Students

约会暴力( dating violence )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最近的20 a,很多调查证明了存在约会暴力这种现象。约会是许多青少年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之一,他们对约会充满了期待、憧憬,认为约会是浪漫的、美好的。但是,约会中也会有暴力的发生,这可能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发生在青少年约会关系中的暴力行为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1]。约会暴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和精神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无论躯体暴力和心理虐待的受害者还是施暴者,均容易报告低水平的自尊、降低自我价值感,并增加自责、愤怒、痛心和焦虑[2-4]。为研究约会暴力在女大学生中的发生情况,笔者于2007年4月对某大专女生进行了约会暴力发生情况的专题调查,以期为今后在中国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约会暴力流行病学、预防措施、有关政策及社会卫生服务等研究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同意参加此项调查的河北某大专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对大一和大二19个班的1 243名女生进行了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094份(应答率为88.0%)。被调查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20.4±1.06)岁。56.9%的学生家庭居住在农村,18.8%居住在县城,24.3%居住在城市。

1.2 方法

1.2.1 约会暴力定义 采用Wekerle等[5]提出的定义:从躯体、性或心理方面故意地控制或支配对方,造成一定程度伤害的任何行为,称之为约会暴力。约会伴侣的界定包括:(1)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异性朋友;(2)没有确定恋爱关系,但已经约会,并有意在将来成为恋人。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陈晶琦设计的调查表。本调查表是在以往暴力伤害研究基础上设计而成[6-9]。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一般人口学指标。(2)约会暴力经历。主要调查在过去的12个月里约会暴力发生情况。有关约会暴力经历分为施暴和受害2种情况。对恋人有过下列任何1项暴力行为即为施暴经历阳性:①羞辱;②诅咒或骂;③威胁;④徒手打,如掴耳光、用拳头打、踹、踢、掐等;⑤用物品(如棍子、扫帚、皮带等)打;⑥窒息、烧烫或用刀、其他利器刺伤;⑦用威胁或武力手段发生。在上述7项暴力行为中,曾经历任何1项来自恋人的暴力行为攻击,即为约会暴力受害经历阳性。在约会关系中,有过上述7项施暴行为中的任何1项或7项受暴力攻击中的任何1项,即为约会暴力经历阳性。整个调查过程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采取不记名自愿参与,在填写问卷前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调查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填写自填问卷。填写问卷中,学生的座位以考试距离相互隔开,并要求学生不要相互看和相互谈论。填写好的问卷由学生自己装入信封内并封好,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数据处理 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核查并逻辑检错。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有关指标的频数和百分率,以描述大学生约会暴力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约会暴力发生情况 在过去的12个月中,有368名(33.6%)女生报告在约会中对恋人实施至少1项暴力行为,有248名(22.7%)女生报告在约会中受到恋人至少1项暴力攻击行为。各种施暴行为和受暴力伤害行为报告率见表1。

2.2 不同家庭暴力水平女生约会暴力发生情况 根据女生童年期家庭暴力伤害经历,将被调查学生分为有家庭暴力经历组和无家庭暴力经历组。

有家庭暴力经历的女生对恋人羞辱、咒骂、威胁和徒手打的报告率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经历的女生,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有家庭暴力经历的女生被恋人羞辱、咒骂、威胁和徒手打的报告率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经历的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恋人施暴的发生率为33.6%,受到恋人暴力攻击的发生率为22.7%。Marina等[10]在2007年调查了2 416名16~20岁的高中学生,发现躯体暴力的发生率女生受害者是37.4%;女生施暴者发生率是41.9%。Heather等[11]对633名加拿大高中学生约会暴力的调查显示,51%的女生报告对约会伴侣曾使用至少1种形式的暴力行为。Schwartz等[12]调查指出,44%的高中女生报告对约会伴侣至少实施1种躯体暴力行为。Lu-Anne等[13]对南非928名九~十二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43.5%的女生报告在过去12个月的约会中对伴侣施加躯体暴力行为,在这些学生中, 16%的女生指出他们对伴侣造成了伤害;41.7%的女生报告在过去12个月的约会中成为躯体暴力的受害者;总的来说,52.4%的女生在约会中成为躯体暴力的受害者或/和施暴者。陈晶琦[6]在2001年对辽宁某中学611名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的年龄为15~18岁,平均(17.3±0.68)岁,在调查的近12个月中,有4.3%的学生曾被男友或女友有意打过或伤害过身体,除调查工具、地区差异使得研究可比性较差外,研究对象的年龄差异是另一重要因素。

Foshee等[14-15]的研究认为,青少年约会暴力的发生率波动在8%~43%之间。有关约会暴力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约会暴力的界定不同,类型不同,例如有的调查仅包括躯体虐待,有的调查还包括语言暴力,有的调查包括性暴力。大多数调查的是躯体虐待,仅有一部分是心理虐待,性暴力的调查非常少。约会暴力调查的时间不同,一些研究调查以前所有时期约会关系中的暴力行为,而有些研究仅考虑最近1 a约会中的暴力行为;另外,测量约会暴力的工具不同。这些都是研究结果差别比较大的原因。

另外,本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有家庭暴力经历的大学生约会暴力发生率高于无家庭暴力经历的学生。这点与Leonor(2007)等[16]的研究结论一致。Smith[17]调查显示,曾被父母虐待的学生约会暴力的发生率非常高。肖汉强[18]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时认为,许多施暴者都是从受害经历中学会对他人施暴的,由于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在受到暴力侵害时简单地通过暴力反击,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调查来自方便样本,使结果的外推受到限制,并且属于回顾性调查研究,难以避免回忆偏差。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约会暴力在大学女生中比较普遍,所以应关注青少年约会暴力问题。

(致谢:向所有参与这项调查的学生, 以及对这项调查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教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4参考文献

[1] HANSON RF.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Prevalence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Child Abuse Negl, 2002,26(5):447-451.

[2] ACKARD DM,NEUMARK-SZTAINER D. Date violence and date rape among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hild Abuse Negl, 2002,26(5):455-473.

[3] ACKARD DM, NEUMARK-SZTAINER D, HANNAN PJ, et al. Binge and purge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sexu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Child Abuse Negl,2001,25(6):771-785.

[4] SMITH DM, DONNELLY J.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A multi-systemic approach of enhancing awareness in educators, parents and society. J Prev and Interv Community, 2001,21(1):53-64.

[5] WEKERLE C, WOLFE DA. Dating violence in mid-adolescence: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emerging prevention initiatives. Clin Psychol Rev, 1999,19(4):435-456.

[6] 陈晶琦,李宝光.阜新市611名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576-578.

[7] 陈晶琦.565名大学生儿童期待经历回顾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 873-877.

[8] 陈晶琦.391名大学生儿童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校医, 2005,19(4): 341-344.

[9] 陈晶琦.小学生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6-757.

[10]MARINA, MUNOZ Ph D.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dating relationships: Prevalence, justifcation and health consequences. J Adolesc Health, 2007,40:298-304.

[11]HEATHER AS, BYERS ES, ELISA P. The co-occurrence of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use of psychologically, physically and sexually abusive behaviours in their dating relationships. J Adolesc, 2007(30):487-504.

[12]SCHWARTZ, O'LEARY SG, KENDZIORA. Dating aggress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Viol and Victi, 1997,12:295-305.

[13]LU-ANNE S, MOHAMED SS, IZABEL R. Violence in adolescents'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indings from a survey amongst school-going youth in a South African community. J Adolesc, 2002,25(4):385-395.

[14]FOSHEE VA, LINDER GF, BAUMAN KE. The safe dates project: Theoretical bases, valuation design and selected baseline findings. Am J Prev Med, 1996,12:39-47.

[15]RICKERT VI, WIEMANN, HARRYKISSOON S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mographics,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 J Obstet Gynecol, 2002(187):1 002-1 007.

[16]RIVERA-RIVERA L,ALLEN-LEIGH B,RODRIGUEZ-ORTEGA G,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dating violence: Baseline study of a cohort of 7 960 male and female Mexican public school students. Prev Med, 2007,44(6):477-484.

[17]SMITH WJ. From abusive household to dating violence. J Fam Viol, 1992,7:153-165.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 客体依恋;自我概念;回归分析;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14-03

伯恩斯(Burns)[1]认为:个体如何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他还认为一定的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是高度不同的[2]。当个人的既有自我概念消极时,每一种经验都会被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到一起;反之则可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受到自我概念极大的影响。恋爱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中心内容之一。恋爱关系可以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在整个青少年期的发展过程中,恋爱经验是不断变化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已具有恋爱经验大学生的依恋模式及亲密关系心理对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影响,以及依恋模式及亲密关系心理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12月,由研究者在某师范院校中招募已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107名,女生102名;恋情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下者32名,3~6个月42名,6~12个月28名,12个月以上105名,有2人未报告;恋爱次数为1次94名,2次64名,3次及以上45名,有6人未报告恋爱次数。年龄为21~24岁,平均21岁。

1.2 工具

1.2.1 成人依恋问卷 由关系问卷中文版(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组成。关系问卷包括4段短文,分别描述4种依恋类型,要求被试者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型。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包括36题,其中18道题测量依恋回避,18道题测量依恋焦虑,为Likert 7点量表,计算其平均分作为维度得分。该量表被证明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3]。本研究中2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77。

1.2.2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简称TSCS) 该量表由美国田纳西心理治疗医生Williams于1965年编制,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于1978年进行了修订。研究表明,量表的Cronbach系数α=0.869 4 ,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965 6,且证明有很高的效度[4]。量表共有70道题,形成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总分。除了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概念越低外,其余各项得分越高表示他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成人依恋类型和亲密关系经历 成人依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恋爱学生的依恋类型为安全型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测量结果显示,依恋回避(3.74±0.34)分,依恋焦虑(3.87±0.56)分。

2.2 不同依恋类型对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影响 比较恋爱持续时间分别为3个月以下、3~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大学生依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5)。比较恋爱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及以上者,大学生依恋类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

2.3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测评结果

2.3.1 不同恋爱持续时间、恋爱次数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比较 以恋爱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恋爱持续时间不同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概念各维度得分上,除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及自我总分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4,2.91,4.29,2.87,3.76,P值均

2.3.2 不同性别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比较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我概念的各个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在亲密关系体验上,女性依恋焦虑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

2.3.3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自我概念得分比较 以依恋类型作为自变量,以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4 成人依恋和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外,与自我概念其他各维度均呈负相关;依恋回避与自我概念各维度间均无相关。

2.3.5 依恋类型和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见表4。

以性别、恋爱次数、恋爱持续时间、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等5个分指标预测自我概念总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调查表明,拥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安全型高于40%,而矛盾型(即倾注型)占20%;男生在依恋焦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在依恋回避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与

李同归等[5]对成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自我概念的整体情况男大学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说明具有恋爱经验的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相比,更敢于承认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6]不一致。可能与本研究关注的群体与以往研究不同有关,也可能反映了社会期望对有恋爱经验的男女自我概念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除在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的得分均高于其他3种非安全型的被试。这说明安全型被试对自己各方面的感受均好于非安全型的被试,更能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能以此采取积极的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自我概念各维度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依恋回避而言,依恋焦虑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性。此外,恋爱持续时间也能预测自我概念,恋爱持续时间越长自我概念总分越高,个体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4 参考文献

[1] BURNS RB. The self-concept: Theory measurement,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Longman, 1982:58-76.

[2] 刘岸英. 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 心理科学, 2004, 27(10):248-249.

[3] 李同归,加藤和生.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心理学报,2006,38(3):399 -406.

[4] 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订.中国测验年刊(台湾),1980,27:71-78.

[5] 李同归,李楠欣,李敏. 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46):47-49.

[6]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篇10

英国心理学家佛曼斯特在《人格与社会心理》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指出,单相思比恋爱更常见。在英国,每年约有100余万人不幸陷入“单相思”泥潭,尤以男性居多。

单相思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14-18岁时更常见,因为少男少女此时正处于爱幻想的青春期,不善于自我控制。而在适婚男女中,60%的人“单相思”过,20%的“多情种子”还可能每年单恋他人2-3次。另外,60岁以上老人也不时出现单恋。

佛曼斯特认为,单相思的普遍化,与电影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为影片中锲而不舍的单恋比比皆是,终于感动对方的成功案例更让人心动,于是很多人误以为,感情就是由单恋发展起来的,所以很容易陷入“单相思”中难以自拔。

求子别心切

大多数女人都渴望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这种渴望可以大到无限,尤其是当她没能如愿怀上宝宝的时候。德国《PETRA》杂志对1042位25-39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女性愿意利用一切医学手段要一个孩子,只有11%的女性表示可以收养孩子。柏林的妇科兼心理医师肯特尼希说:“当想要孩子而不得的时候,几乎所有女人都会陷入情感危机。”许多女性一直在使用避孕措施,觉得自己一旦不注意,就会立即怀孕,可是到了真想怀孕时又怀不上,于是感到伤心失望。在这样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其实,从解除避孕到成功怀孕,这中间经历几年时间是完全正常的。

美国男性认为拥抱更重要

男女交往的时候,男性是不是永远脑中就只有性这档子事呢?根据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男性所作的调查,答案似乎让人跌破眼镜:31%的男性认为手牵手和拥抱等亲密动作,才是他们最喜欢的,只有23%的男性认为性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男女对于男性对爱情的看法,似乎还有不少的落差,认为男性会选手牵手等亲密动作最重要的,男性占了35%,女性只有28%。而觉得男性会选择性为第一位的,女性则高达27%,男性出乎意料之外的,只有19%。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似乎误解了恋爱中男性的需要,不过到底事实是不是这样?显然还有个前提,那就是所有参与调查的男性,在填写问卷时都坦诚以对,没有说谎。

孕妇适度饮咖啡不会导致早产

丹麦的科研人员观察了1207名孕妇在怀孕期的饮食状况,得出了新的结论: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果每天只饮用不超过3杯的咖啡,不会影响妊娠以及胎儿的健康。在这1207位孕妇中,一半的人在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了不多于3杯的普通速溶咖啡,而另一半的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只喝了些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结果科研人员发现,这两组孕妇最终妊娠的期限和产下的婴儿的重量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与先前医学界的观点不同的是,在饮用不含咖啡因咖啡的孕妇中发生早产的人数反而要更多一些。

领导这项研究的博迪尔•贝克教授认为,孕妇每天适度饮用咖啡不会对其妊娠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贝克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孕妇每天饮用超过10杯的咖啡,那么她体内胎儿的早产率或死亡率就会提高。

孕妇吃牛肉影响儿子数

美国科研人员针对出生于1949年至1983年的美国男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若母亲在怀孕期间每周吃牛肉的次数超过7次,其子的数比其他男性低24%多。这些男性中有许多人的数量甚至都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不影响生殖能力的最低数标准。

研究人员将研究报告发表在了《人类繁殖》期刊上。报告主要撰稿人斯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对牛肉的摄入量与儿子的数低甚至生育能力差有关系,这主要归咎于牛肉中所含的化学品。从理论上而言,胎儿和小男孩特别容易受到那些化学品的影响,所以孕妇和小男孩在食用牛肉时要格外小心。”

丹麦人最快乐 意大利人最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