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6 20:34:04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过年了》,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了》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感受过新年的气氛,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模拟过新年的生活场景,如做花馍,蒸花糕,剪窗花及新年娱乐等。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部分进行教学,

也可以有机的结合各种场景进行综合性的体验活动。

教学方式、手段:

本课注重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贴近儿童的生活。需要营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过年氛围的教学环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故事入手,将示范性教学技术环境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化、交互性强的特点,利用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合理的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同学,对传统文化和过年的民俗还处在被动感知的阶段,有一定的认知但未形成体系,还不太会区分那些民俗是过年特有的,不同的地域有什么不同点过年习俗。所以,需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信息,创设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进行制作菜肴拼盘装饰与环境布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布置新年家庭环境,模拟过新年的情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学会合作,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与置办年夜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过新年的音乐与录像资料,彩纸、剪刀、胶水、笔墨宣纸、蔬果实物等。

学生准备:彩泥、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阶段

(1)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课前准备做得真好,为了表扬你们,请你们听一首儿歌: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谈话

:同学们,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节日呢?(春节,又叫过年

教师在红纸上用毛笔板书课题:过年了(作为对联的横批)

设计意图:儿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民族习俗。以传统的方式展示课题,显示教师的基本功。

二、讲授新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播放课件《年的来历》)

谈话:看了动画片,请问传说中的年是什么呢?(是怪兽)为什么要挂灯笼,放鞭炮?(为了赶走年)

总结:这其实只是传说而已,今天的人们过年更多的是为了表示喜庆、团圆和对来年的祝福!

(2)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播放课件2,展示不同区域人们的过年习俗。)

谈话:看了PPT你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你的家乡有哪些过年习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说知道的过年习俗。

总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过年习俗,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都有着去旧迎新,为来年纳福的涵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白年的来历,丰富对“年”的认识。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3)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过一个喜庆,丰盛的新年。看,何老师为过年准备了那些年货呢?一一向同学们介绍对联。(对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灯笼,倒福,(福要怎么贴?让学生贴)窗花,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年夜饭(年年有余,汤圆,饺子。年年有余:问生,这是什么菜?你们家的团年饭里有这道菜吗?年年有余的余通剩余的余,意寓来年粮米满仓,富裕有余。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合家欢乐。饺子:我国北方代表性的过年食品,人们往往把硬币等好彩头包在饺子里。)——边介绍边挂灯笼、贴福贴对联贴窗花等。)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创设年的氛围。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制作方法。

a

让学生分析老师出示的“年货”的制作方法。

b重点讲剪窗花的过程:折--画--剪--打开--贴。学生看微课,学习具体方法,介绍并出示代表性的图案与设计方案。这是什么?谁来把它贴到合适的位置?真好看,窗花怎样剪?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课堂时间吧。(用微课向学生讲解剪窗花的过程与方法。)微课学习后,请学生回忆剪窗花的步骤,教师板书。

c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彩泥做团年饭的方法,拧、捏、搓、压、揉。(我们中国人的团年饭讲究色香味俱全,既要形式美又要颜色搭配美),学习基本的泥塑方法并在投影仪下示范制作。

d用教师范作把教室装扮起来,使教室具有节日气氛。

5)

动手制作。

谈话:以前都是大人们忙过年,今天我们也来开动脑筋,动手制作,剪窗花,包饺子,把我们的教室布置得充满了节日气氛,大家一起来体会参与的快乐,过个开心年吧!

a学生选择制作项目,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b对学生制作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示。

三、展示与评析阶段

采用吃团年饭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围桌而立,(请最先停下来的同学来做客)并对团年饭进行评价。再让学生以挑窗花的形式,对窗花进行评价。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制作方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自评,互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拓展阶段

(播放课件儿歌《新年好》)

活动中结束:在倒计时的钟声中,孩子们尽情欢歌!随着课件,一起唱儿歌《新年好》,律动中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的过年氛围,同学们尽情体会新年到来的喜悦感受节日的美好,对所学的知识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业要求

1、学生选择一样“年货”进行制作;

2、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到展示区。

教学评价

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安排合理,教学手段多样而富于变化,能创造性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投影仪下进行展示等。整节课注重创设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创作热情。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作品富有创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年级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是应及时给予鼓励,并明确指出不足,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向。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2

设计意图

优秀的图书,除了高质量的内容之外,精美的设计、装订也能体现艺术性。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不同装订方法使书更具趣味性、更具魅力。本课的设置突出了设计性与制作性,通过欣赏、了解制作书的不同材料及装订方法,强调自己动手装订和制作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也许学生的制作不如买的精致,但这是学生亲手所制,融入了学生对书的情感,能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装订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设计的趣味性、实用性,使设计更有创意,进而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情感。

学情分析

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最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装订方法的书,使学生学会制作、装订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思想感情,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不同材料、不同装订方法的书。

教学难点

具有个人风格的书的装订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我们每个同学每天都要看的,我们都是通过书籍来学习知识的,那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书籍,你们看!

师:你们看看老师带来的书籍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内容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装订不同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书的装订

二、探究学习

1、师:谁知道我们现在的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讲讲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书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承载者,是知识传播的媒体,书籍的形态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相同的。从材料上看,古巴比伦人曾用a土平板刻写契形文字;中国人曾用甲骨、钟鼎、石鼓、铜片、玉板、羊皮、贝叶、竹简、绢帛等记载文字;而今天,书的材料是纸张。从融审美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现代书籍形态上来看,所谓的书籍设计不只是指物理性的装订技术,也不只是封面的美术装帧,而是指策划和制定书籍的整体与局部、材料与工艺、思想与艺术、表现与内部等因素的整体方案,它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特色,通过装帧艺术形式获得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从而塑造出书籍的整体视。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欣赏一下书的不同装订方法。

书籍的装订方式一般有中式装和西式装两种,现代书籍多采用西式装法,如平订、骑马订、索线订和胶粘订等。装订方式可分为平装和精装两种。订、索线订和胶粘订等。装订方式可分为平装和精装两种。

2、教师讲解装订方法

①选择好书的封面和内页纸,然后对折。

②在书背用尺做出需要的等份,并剪出小孔。

③把绳或丝带在小孔间来回穿插,并在两端打结。

④书本装订好了,设计一个封面,并在内页上写上与书内容有关的话,除了文字外,还可以画插图。

三、表现与创作

1、自由表现,制作、装订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2、学生的作业过程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在文字、插图的设计上教师应给以相材料进行设计。在文字、插图的设计上教师应给以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指导学生在装订的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以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3

齐良怜等16名齐家后人于2007年12月5日从济南市新华书店购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馆藏近现代国画大师作品精选》,并取得购书发票,并以其中的《齐白石》册侵犯其着作权为由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济南市新华书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法庭。中国美术馆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据介绍,本案涉及的是齐白石先生美术作品的着作权保护引发的纠纷。根据我国着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复制权、发行权、获得报酬权等财产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到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齐白石先生于1957年9月16日去世,其上述权利的保护期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法院立案受理时,尚在着作权保护期内。

经法院核实,提起诉讼的齐良怜等16人均具备本案的诉讼主体资格。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其他符合条件的未参加诉讼的继承人,其合法权益仍可以得到法律保护。

齐白石先生于1957年去世时,其画作是如何处理的,有无遗嘱或遗赠,当事人双方均未能提供相关资料予以证明。法院决定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济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后,齐家16名后人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都向山东高院提起上诉。

案情回放

出版大师名作惹出官司

齐白石先生(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创作有大量的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于1963年成立,馆藏有齐白石美术作品,并先后于1990年、1994年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齐白石作品集》、《齐白石画集》。2005年初,中国美术馆曾举办馆藏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四位中国画大师的作品特选展,并在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展览条件等限制,中国美术馆计划将有关作品集结成册出版。中国美术馆的构想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双方于2005年8月12日,签订合作出版上述馆藏作品的协议。双方约定,作品名称为《中国美术馆藏近现代国画大师作品精选》四册书,中国美术馆作为甲方,授权乙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行四册书的汉文文本的专有使用权。另约定,甲方保证拥有授予乙方的权利。因上述权利侵犯他人着作权,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原作品由甲方拍成可制版胶片,并撰写相关说明文字,乙方将依照该社的稿酬标准向甲方支付文字部分稿酬。原作者及摄影者将不付报酬。协议约定最低印数为2000套。同日,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就有关出版事宜进一步作了约定。

2005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美术馆藏近现代国画大师作品精选》四册,印数2000套,其中《齐白石》单册定价370元。书籍凡例中记载,因考虑四位大师的作品数量不等,画册厚薄相近,因此,将部分作品列入附图。《齐白石》画册正选作品160幅,另加两幅作品局部,列入附图作品计239幅。2006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该套书第二次印刷,印数1200套。以上两次共印刷3200套。人民教育出版社以4.5折向中国美术馆售出500套。

2007年5月8日,济南市新华书店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订购涉案《中国美术馆藏近现代国画大师作品精选》(四册)一套。

庭审焦点

作者合法继承人可以主张涉案作品着作权

庭审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围绕着齐良怜等16人是否具有本案诉讼主体资格,是否对齐白石涉案作品享有着作权和赔偿数额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16人是否为合法继承人

在庭审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及中国美术馆提出,齐良怜等16人未逐一证明其与齐白石的身份关系。

关于齐良怜等16人是否为齐白石合法继承人问题,山东高院认为,该问题关键涉及对齐良怜等16人主体身份的确定,而该事实问题的认定应结合本案相关的各项证据加以综合分析判断。

本案中与此事实相关的证据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为证明齐良怜等16人与齐白石的关系,齐良怜等16人在一审中提交了部分当事人由公安机关开具的身份证明,在二审中又提交了部分当事人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上述证据从内容即可以反映其个人身份以及与齐白石的继承关系,同时,由于公安户籍部门是证明自然人身份关系的官方部门,其出具的证明信亦是民事诉讼中证明该问题的直接证据。二是,对于齐良怜等16人与齐白石的身份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二审中对其中8位的身份予以了明确确认,此8位当事人的身份也在齐良怜等16人提供的证据中得以佐证。而对于其他有异议的当事人身份,亦可以在公安户籍机关出具的证明信中得到查实,上述证明信在亲属关系上存在相互认可的内容。三是,对于依据上述证据认定的有关16位齐白石后人的身份情况,亦与齐良怜等16人提供的亲属表、家谱等记载的内容相符。并且,在已确认的齐白石后人之间亦可以相互认可各自身份。综合上述证据,各证据间内容可相互印证,可综合反映出涉案当事人与齐白石之间的继承关系。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认定规则的相关规定,山东高院认为,上述证据可以证明涉案齐良怜等16人所诉称的与齐白石的身份关系。

是否有权主张着作权利

齐良怜等16人主张,他们作为齐白石的合法继承人,可以就涉案的作品主张着作权。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还看: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4.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5

关键词:美术 欣赏教学 审美

儿童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 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 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 现场欣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6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8

一、美术教学导入设计的几项原则

1.时间不宜过长原则:初中美术课一节课时长45分钟,根据课型特征,一般来讲主要用时应该分配在学生练习和实践操作阶段,用在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影响后面的教学用时,也有喧宾夺主之嫌。

2.适合性原则: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当针对某一课有很多好的导入设计时,我们应该选取最方便、最容易表达的方案。

3.趣味性原则:导入应别致、生动有趣、吸引人,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生动、情感丰富,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4.启发性原则: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应该尽量以具体的情景为基础,引入新的知识。

5.关联性原则: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不能牵强附会,要求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举隅

(一)结合生活,从学生的经历出发

[案例]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播放无锡灵山大佛景区梵宫多彩穹顶视频,请学生欣赏。提出问题:欣赏的视频中图案有怎样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

教学前两周我刚好带领学生到无锡灵山大佛景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进入梵宫之后,大家发现梵宫的穹顶是用莲花花瓣状的带有雕塑感的图案来装饰的,从底座到穹顶依次缩小构成了完美的渐变重复,再加上声光电的效果,显得美轮美奂。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撼,我用手机摄像记录了下来,觉得很美,回来后当设计《重复的魔力》这节课时,我立刻想到了这个素材。学生对此亲自体验过,记忆犹新,所以用它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非常合适。让学生知道这就是重复构成,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这么广泛,装饰后的视觉效果是这么完美。

(二)结合时事,从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或事物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张贴的画》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课件出示巴西世界杯宣传招贴画(构成:由巴西传统图案和巴西风情图案构成的两条踢球的腿和足球巧妙围成的巴西版图,中间是主题,左下为时间要素、右下为大力神杯形的巴西世界杯标志),同时出示问题:从这张宣传画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招贴画的概念,强调宣传作用,并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时间为5月中旬,巴西世界杯即将召开之际,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此比较感兴趣,在很多媒体上都见过这张宣传画。再加上这张宣传画设计相当有创意,画面布局富有动感、主题鲜明、图案丰满、色彩和谐、基本信息完备,用它来进行导入最适合不过了。用这张宣传画导入,我想到的是它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针对性,而且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这就显得比较自然。学生在接触正式教学内容之前,通过这一张招贴实际上就已经对招贴画的样式、构成、作用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这有助于后期的教学开展,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意设计和绘制上面。

(三)实践操作,激趣导入

[案例]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设计]

师:老师现在要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一幅兰花图,现场创作,而且会送给今天上课学习最认真的同学,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创作大作。(完成后)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工笔画,知道画一幅工笔画的时间会比较长,今天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画了一幅国画,请问老师今天用的这种绘画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顺此展开写意花鸟画的教学。

[设计说明]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9

经过反复推敲,我决定把手工创作引入课堂,这样就能把更多的美术形式和美术材料提供给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丰富想象、扩展思维,促使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经过一年的尝试和探索,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艺术感受力、审美能力几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谈一谈我是如何在绘画课程中融入手工课程进行美术教学的。

一、以丰富的主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纵观我们以往的美术教学,侧重以传授粗浅的美术技能为主线,内容题材往往服从于学习技能的需要。这样必然导致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而忽视孩子对所表现内容的感受、理解和欣赏的问题。因为孩子没兴趣、没经验、没实践,这就不可避免地束缚孩子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学生大都出现会画却不会做的现象,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这样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也越来越明显。美术课堂要将绘画与手工很好地结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不同主题为背景,来培养情感丰富、乐于探究、敢于创造、个性健康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我将教学主题一共分为“人物荟萃”“动物世界”“植物天地”“生活创想”这四大主题。而这些主题在我们的美术教材中,也都能找到相应的课程。如“人物荟萃”类有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卡通》、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机器人伙伴》……“动物世界”类有二年级下册第4课《动物朋友》……“植物天地”类有一年级上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二年级下册第6课《花儿朵朵》……“生活创想”类有一年级下册第5课《美丽的盘子》、第14课《中国民间玩具》……这些不同的课程内容,为我们的主题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以独特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根据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了手工制作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在“做”中提高美术技能

在“人物荟萃”类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卡通》中,我把“喜羊羊”“灰太狼”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运用于课堂中。学生有的在画,有的在剪,有的在刻……通过不同的形式创作,学生合创了搞笑版《懒羊羊与灰太狼》《青青草原大舞台》……又如“动物世界”类二年级下册第4课《动物朋友》,同学们通过“画、剪、贴、卷”等方法做出了一条条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小鱼。学生在绘画与手工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掌握了不同的制作方法,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能力,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2. 在“玩”耍中增知识添兴趣

比如《动物朋友》这一课,学生先画出狮子的头部,用绘画工具进行装饰并把它剪下来,然后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狮子的鬃毛。再利用一课时,让每人戴着狮子的头饰或者面具来一起玩狮子大冒险的游戏,大家在嬉戏、表演中认识到狮子的眼睛、鼻子、嘴巴、鬃毛是如何制作刻画的。学生在玩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心情愉悦,如此一来,怎么能不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可见,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娱乐、玩耍中学习手工知识和技能,把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

3. 在“实”用中废材料巧利用

生活中有不少废旧材料。通过跟同学的交流,我们利用废旧的挂历、喝过的一次性纸杯、丢弃的卡纸,制作生活中实用的物品如笔筒、扇子……学生不仅在手工与绘画中增添了美术知识,掌握了美术技能,还能利用废旧材料创造出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学生的美术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切身的体验感受到美术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在美术绘画教学中运用手工制作,可以让学生在“做”中提高美术技能,在“玩”耍中增知识添兴趣,在“实”用中废材料巧利用,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创作出一幅幅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作品,让人感到无限的生命力。

三、以多样的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生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出这么多精彩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展示舞台,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差的。因此,在教学中,师生一起布置美术室、班级“新世纪我能行”、墙面……丰富多彩的展示环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览无余。另外,我还结合不同主题的美术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用美术的方式去表达自我认识和自我感受。例如“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绘画比赛,孩子们用画笔和手工的形式表达了对华爷爷的崇敬和作为一个金坛人的自豪之情。从作品中能够看出,学生的作品很真实,线条也很流畅,能用画面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内容。从人物的造型、色彩到整体画面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安排得都较合理。除此以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比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0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开始进入社会,考虑和选择人生目标和道路等的重要时期,应特别加以重视,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

首先,许多学校都存在着重视学科教学、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自我成长等方面缺乏目标引领。其次,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忽略了对其进行必要的社性别意识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花美男”“女汉子”等中性化趋势。再次,常规德育工作带有强制性与滞后性,有必要在长期观察了解女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德育理念,切实引领女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自主成长。最后,现代女校应当确立鲜明的女性意识,为女子教育创设一种有利于女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空间,使女生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科学的女性性别意识教育,进而真正确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在这一背景下,“美丽女孩・自主成长”项目应运而生。

二、“美丽女孩・自主成长”德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该项目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女校特色,可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女生德育问题探索出一条高效切实的新途径。目前,学校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女学生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中陶会女专委”)理事长单位,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女校学术年会,主办了全国女校教科研大会,即将主办第十七届女校学术年会。学校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全国女校的发展,比如在镇江崇实女子学校复校中,学校起了积极的作用,对该校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和无条件的经验分享。另外,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南京人民中学(汇文女子中学)、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沈阳崇泽高级中学女中部、珠海女子中学、郑州市女子中学、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女子中学、昆明女子中学、成都十一中学(女子中学)等18所女中中学跟学校均有密切的交往,学校曾派出骨干教师为他们示范教学或进行经验交流汇报,在女子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美丽女孩・自主成长”德育研究成果及其运用

在教科研方面,学校力求创新,2013年3月《现代女校美丽女孩自主成长的行动研究》成功申报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5年12月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研究成果显著,2016年12月结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省级以上刊物7篇。其中黄皓的《中学女子德育的困境及现实路径》一文在部级期刊《基础教育参考》上发表,《对传统女德的再认识及其对中学女子德育的启示》《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分别在部级期刊《中国校外教育》《班主任》上发表。张小利、马悦、冯宜、黄音花等人的多篇论文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几乎人人获校级奖项,并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美丽女孩・自主成长”项目用于教育实践已经5年,师生相关素质及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创新成果丰富。目前已经完成的专著有:《美丽女孩的成长》(高中卷)、《美丽女孩的成长》(初中卷)、《听花开的声音》(初中成长手册)、《花季的证明》(高中成长手册)、《女中大讲堂》(10册)、《身边的榜样》(3册)、《守望》杂志(12册);行动方案有:“十八岁成人礼活动案例”(无锡市文明办经典案例)、“德育主题设计方案大赛”“我的教育故事”等。其中,德育校本教材《美丽女孩的成长》等获得无锡市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学校“美丽女孩”的各种活动,吸引了省内外同行慕名参观考察。2016年10月举办的美丽女孩“雅心慧思,至真于行”教学活动,吸引了省内外听课领导和教师300多人。

四、“美丽女孩・自主成长”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1.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有五大学生社团―《守望》文学社、阳光心理协会、志鸿义工团、清聆记者团、胜蓝管乐团。其中,《守望》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胜蓝管乐团、志鸿义工团和阳光心理协会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和十佳社团。五大社团之下,有20多个学生自发组织的、受学生会领导的子社团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种类繁多,基本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其中有小语种、音乐舞蹈、体操,还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汉风社”“越剧社”,以及分辨是非的“校园法庭”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了合作能力,彰显了个性,挖掘出了个人的潜能,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学生积极利用这一平台促进了自己的成长。每年社团成员总结发言时,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潜能,激发了她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一个个学生社团承载着学生的梦想,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充分展示了学校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活泼的青春风采,成为女中素质教育的闪亮名片。

2.主题教育活动多姿多彩。如通过国旗下讲话、“端庄勤朴校训”主题演讲、经典朗诵比赛、主题寻访实践、主题征文等活动,深入开展爱国、爱家、爱校的“三爱”教育;通过系列文明礼仪教育、争创明星班集体,深入开展弘扬中华美德、重在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通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开展消防疏散演习,举行法制、安全、交通、禁毒等专题讲座,落实安全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法制意识;通过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号召做“诚信学生”等,开展诚信教育;此外,学校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关爱同学、帮助弱小为基本内容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学校还通过“国际禁毒日”“国际禁烟日”“国际艾滋病日”“世界环境日”等教育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