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1:42:22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六单元《冬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

识字15个,学习多音“哪”,写字7个,学习笔画“横折弯”,学习感叹句、比喻句,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习感叹句和比喻句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教学难点。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

(一)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加上学习本课时,正是下雪的季节,我们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帮助我们的教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课前观察,激发兴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下雪后,小鸟、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组织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说一说下雪的情景。

下雪后,许多小动物来到雪地上玩,说一说它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所以,学生会兴致勃勃的说出许多动物的脚印,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自读,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看到了下雪的美丽景象,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

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4、魔术激趣,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都较为枯燥,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是,识字写字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怎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和“字形小魔术”来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效果不错。

5、课文练习相结合,学习感叹句、比喻句

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在学习感叹句时,课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进行教学;教学比喻句时,则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进行教学。

6、发散教学,突出重点

针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可启发学生: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1、认字写字:利用“字形小魔术”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加”字、“为”字的学习,同学们,我们来变个魔术“力”字加两笔,变成什么字?(为),加“口”字,变成什么字?(加);再如:“风”、“每”加上“木”字旁,变成什么字?等(结合《语文天地》“字形小魔术”进行学习)。

2、句子学习: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和“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2

本学期工作已接近尾声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不知不觉。有成绩也有不足,下面我对这一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做出了如下总结。

指导全局

一、制定计划。

教研组计划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

开学之初,因此。语文组全组教师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和本校实际,集思广益,慎重讨论,确定了经全组教师认可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二、学习理论,塑造自我

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做1000字以上的质量较高的理论摘记,语文组每月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之间互相传阅,以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语文组正在着手探索“参与、对话、共享”式校本培训方式,强调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当然,这个方案正处于探索时期,这一学期所做的成绩并不显著。同时,这学期由于各种原因,关于开展“参与、对话、共享”式校本培训方式的课题研究没有上报,下一学期的重要任务将着手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组将和教导处重点开展这种校本培训方式,以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使我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新课程的实施。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由此而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教师培训。由于我学校地处农村,各项学习经费比较紧张,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校以语文组为龙头,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机制,正在探索一条教师的自身发展之路。

三、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不分年级、隔周一次。备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初一的新教材,本学期的集体备课都是4位教师集中在一起。备课的篇目由初一教师定。备课前全体语文教师查阅资料、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然后把每人的资料在备课活动中互相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组教师共同探索、解决难题。同时在执教后由初一教师写好教学反思,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以期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搞好集体备课。由于本校语文在职教师只有4位(一年级1人、二年级1人、三年级2人)针对这种人数少、分布不匀的情况,教师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本学期的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初一展开。新教材的实施带来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但本校初一只有一位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难题很难和同一阶段的教师交流、沟通。开学之初,语文组就由已参加新教材培训的教师作讲座,传达培训内容;同时,语文教师每人一本新教材,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新课程理论和新教材体系,和初一教师一起成长。

当然,由于本校语文教师较少,在资源共享上还很有限,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本校教师的横向支援,还要走出校门,和其他兄弟学校做好纵向联系。

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交流信息

感触很深。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如何树立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使之变成“学习型”教师?除了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外,教研组还要发挥其导向、引导作用。教研组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对于我这样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教研组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教研组的引导是关键。今后的工作中,语文教研组将取长补短,容纳百川,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提高自我以使语文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我校地处农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语文组除了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外,还利用学校有限的经费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鉴于经费的问题,每次参加活动的一般只有一人。这一学期语文组主要参加了初一语文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十七中组织的初一语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瑞安中学承办的温州市中语会教学年会等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要求做好笔记,回来后把学习的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组内介绍、汇报和讨论。这一活动使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尝试着把所学到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3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为我们展示了学习的广阔天地。使用之,教师们便会自觉地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观念渗透于教学之中。下面就以第二册语文第三单元《春天的手》一课中两个教学片断为例,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使课堂开放些,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自然,更具有活力。

片断(一)

师:今天早上,风和日丽,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语文课好吗?

生:“好!”(小朋友们个个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师生一起来到绿树环抱的操场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和照的春风。)

师:小朋友们,你们站在阳光下,站在春风里,有什么感觉吗?

生A:我感到风吹到脸上不冷。

生B:这风吹来与冬天的风不一样。我不会缩脖子。

生C:风轻轻地吹,树校轻轻地摇动。

生D:我还有补充,这风轻轻的,吹到脸上很舒服。

师:形容春风用“柔柔的”更准确。

(还有一些小朋友想说,老师让他们在自己组合的小组中交流,老师巡视、倾听、点拨。)

师:小朋友们都讲得很好。春风就是那样,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把脸转到迎风的

这一面,再露出你们的小胳膊,让春风吹一吹好吗?

(小朋友们有的仰起脸,有的伸出小胳膊,有的扭扭腰说:“真爽!”)

师:我们在春风中觉得神清气爽。让我们看看操场四周的花草树木在春风吹拂下有什么变化?

(小朋友们自由结合纷纷散开,各自观察,然后交流。)

生A:我们这组的同学发现操场四周的树上都长出嫩叶。有的是青青的,有的是嫩黄黄的,有的是嫩红红的。

生B:我们小组的同学发现墙角下的小草冒出来了,草芽是浅黄的,几片草叶是浅绿的。

生C:我们小组的同学栏杆外、草地上开着粉红的、淡黄的小花。

(还有其他小组的代表说观察到围栏外木棉树开出火红的花,银桦树开着黄褐色的花,批把树结出小果子……)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春风一吹,树儿绿了,草儿青了,花儿开了,把大地打

扮得五彩缤纷。在这美丽的春光中谁快活地唱起歌来?

(小朋友们静下来,顷刻间又七嘴八舌地说是小鸟在叫。)

生A:听“瞅……瞅瞅……”

生B:“还有,还有,叽喳,叽喳,叽……喳喳……(小朋友欢快地学鸟叫)

评析: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兴致高的时候。”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孩子走进自然,充分感受春风的温暖轻柔:春色多姿多彩:春声悦耳动听。小朋友们个个眉飞色舞,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同学倾吐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体验。师生互动、交流、共享沐浴在春风中的喜悦,又领悟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题,想一想,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生:(纷纷抢答)是春风。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春风吹过,我觉得就像一只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脸。

师:是吗?请每一位同学用手轻轻地摸着小伙伴的脸。

生:互相做抚摩的动作。(小朋友都笑了)师:感觉如何?

生:温暖轻柔。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儿歌的第一句读一读。

生A:(响亮地读)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生B:我有意见,刚才*同学读得不够轻柔。

师: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B:(用舒缓的语调轻轻地读)

师:读得真好,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全班同学鼓掌)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林同学一样继续读儿歌中的其他句子吗?一边读,一边想,读出感情。

(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各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他们有的商量,有的争议,有的请教老师。师生一起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情景中)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4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六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单元需要学习25个部首:第二单元学习6个部首,第一篇看图识字,从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引入。后面分三部分,学宝盖(宀)头、穴字头、广字头、厂字头还有门字框和户字头这6个部首,都是和建筑有关的部首。第七单元学9个部首,学和身体各部位有关的一些名称,和人体有关的9个部首,通过这9个部首来识字。第十二单元又安排了10个部首的学习,先学的是山、土、石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冬冬对话:山上有什么?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关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么?有金属矿藏、宝石,引出了金、玉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么?有鱼、有贝,就引出了带鱼字旁、贝字旁和贝字底的生字;最后是和厨房有关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厨房中的这个排序,选择了相关的部首进行识字,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识字有兴趣,并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认字475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书上的77页金钥匙有认字方法小结。方法就是看字形来认字,比如是山字就是象形字;看拼音来认字;也可以去问别人,还有看上下文来猜,还有读字读半边,比如说青等一些字;还有查字典。可以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以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了。一年级渗透性的学习了字理识字,但它一直不是作为知识点来讲授的,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思考。在一年级识字量的积累上,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初步认识,有体会。三个集中识字单元都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一个认识,而汉字的形声字,用声旁来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十单元和第十四单元就出现了这类的设计。比如说67页那个小话筒,“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就开始渗透汉字声旁的特点。另外第十四单元93页有一个“比一比,读一读”,就是进行比较,深一步了,让学生想一想字意有什么变化。这一册集中识字是从表意的特点来进行,到下册的时候再来讲声旁。在教学中希望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认字目标应当靠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能当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更不等于能熟练掌握,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来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至少需要半年的努力,教学时也应把它当一个过程来看待,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同时都能掌握,难点越分散学生学起来越容易,积极性也越高。第三,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但它不能成为识字教学的支柱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形声字、形旁、部首等概念,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它们,适度的渗透字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让他们悟出汉字的特点,可是过分的重视字理分析使学生失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效率,即使是那些学生明白了字理的字,也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一年级上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册是稍做面上的渗透,本册争取让孩子在认识上产生飞跃。但是教材也没有涉及声旁表音的情况,许多部首学了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原意,查字典也并不要求学生要读懂正文,总之文字知识要掌握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不宜要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在分析字形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来学习分析字形)编上一句话等等,这是一种记忆术,老师不必用所谓正规的字理知识去纠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这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老师本人要说的就必须是符合文字学的知识了。3.学习查字典。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是以金匙钥的形式出现的,第13页认识字典,第三单元19页学习查字典,第四单元27页学习查找难检字,这三个单元连续出现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但并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第七单元的时候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查字典速度,基本上要求一分半钟查到。学习部首查字法,如果由老师来讲那将包括很多的内容,特别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的设计希望能利用画面,引导学生来读画,读画中的文字,有的学生就开始说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既然要查字典肯定有一些问题需要前期解决,这个孩子就说提手(扌)旁、门字框、单人旁都是部首,用部首来查,那咱们找一找部首的目录,找一找检字表,看一看正文。可以像图画表现的一样,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字典自主来学习,根据画中的提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发现,去学习,遇到障碍可以小组交流,其他的同学可以帮助,老师也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指点。这样就需要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学生想学查字典了,就引出这个活动。像19页学习查字典,是用丁丁冬冬交流的形式说你是怎么查字典的?他说我的方法是数、查、记,数部首的笔划,查部首的目录,记住检字表的页码,查到后到检字表上就要数另一部分的笔划,再查检字表,从检字表上找到正文的页码这样才能找到,底下查一查、试一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候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的语言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比老师去说更好。难检字在“勇敢”单元,学查难检字设计这个金匙钥有三个目的:学习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熟悉没学过的常用部首,学查难检字表。字的部首,一般是以上到下、左到右、内到外的顺序来确定的,如果在这几个位置都找不到,就可以去查难检字表了。教学生学习查难检字表之前,应该先熟悉部首目录,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看,对照目录去想例字,再由学生出例字练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上中下都可以,然后学生会找部首在哪个位置,学生可能找不到,这时候就引出问题:这样的字怎么办?那就去查难检字表。凡是做部首的字都不在难检字表里,比如鲜血的血,身体的身,因此熟悉部首目录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练习是不可能使学生熟悉所有常用部首的,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一边查一边认识生的部首。凡是没学过的部首可以暂且可以称它为什么旁,由学生自己给它命名,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不要求非常的精确、准确,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去学习,去找出学习的办法来。

部首查字法应该用来独立认识生字。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查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认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是有困难的,学习查字典刚开始只要求他会查,能找到字,读准字音就行了。初学的时候不宜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速度的问题:丁丁冬冬就有一个提示,我用八分钟查了五个字,你怎么样啊?到了十五单元就要组织查字典的比赛,比一比谁查的快。要让学生在学查字典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来说,查字典的困难,第一个就是确定部首,还有翻页找页挺麻烦,但有些孩子很聪明,他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有的孩子把部首的页码记住,到时候就翻那一页,有的孩子在某页码夹纸条,有的孩子把字典用彩笔涂了,到时候一翻,这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老师要发现这些小创造,要及时让孩子总结经验,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怎么能查的快,引导学生先找出耽误时间的环节在哪儿,再想办法,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以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教参上也提了几点建议,第一个记住部首的目录,检字表和难检字表的页码。第二掌握确定部首的方法适时地使用难检字表。第三要记住同一部首同一笔划的字是按照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的,比如说月旁,六划的字有32个,要找脏字,第一笔是点,点在32个字中靠后排,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最好,如果学生没有找到这个规律,老师也可引导他适当注意一下。查字典是一项技能,技能要靠练,不能靠讲,所以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在实践中提高速度,他就会产生兴趣。4.写字260个。在语文天地中设计了例字描红,并对字形结构的安排做了指导,我们有一个写字本,对所写的汉字做了规范的很具体的指导,但教师不要把这些指导做为知识来传授,也不必特意提醒学生对照指导去写每个字,而是由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发现汉字的美。在低年级阶段首先是要求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规范。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关于书写的提示,能领悟多少是多少,能尝试多少是多少。在今后的书写过程中逐步通过量的积累,通过比较逐步理解、掌握。由学生自己去看、去尝试,发现字体的变异,字形的框架。老师不要太着急,不要反复枯燥的练习、书写,以免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学习写字的兴趣。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实现部分认字与写字的合流,学生学习字理的过程,学习练习分析字型既是认字也是写字的步骤,所以凡是那些引导学生分析过字型的汉字即使是不要求写的也可以在分析以后试着写一写。当然要学生自愿,有兴趣就可以写一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分析字型的艺术,也会巩固学会的字,同时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因为他已经超过了必学的范围。什么是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呢?恰当与否一要看是否出于学生自愿,二要看是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要看效果是否好。之所以特别强调恰当是说教材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认写合流,在这里教师有广阔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你班学生的发展情况自己确定。二年级下册将继续学习将近450个生字。到二年级的结束是一个学段了,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希望老师能根据四册教材的整体安排正确把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们前面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刚开始学汉语拼音时,拼音都不要求写,很多老师很着急,实际我们安排在第二学期,学生大量的看了以后基本上就掌握了,写起来就很容易。我希望老师尽量按照教材的安排来做,不要把某些东西提前,不适当的提前就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当然我们也尊重有些老师的创造性,您可以根据您学生的状况,选择学生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希望不要加重学生负担,这做为一个基本原则吧。

5.继续练习抄写音节。在本册语文天地里没有出现抄写,但是老师们不要把这个忽略掉,要让学生练习抄写,要求学生给生字标音,能够在查字典的时候准确的读出生字字音,注意不要返生。这里提醒各位老师注意,我们把拼写的一些规则和写都放到一年级下册,但一年级下册实际上是没有全部讲完,有一部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如大Y和小i在拼写的时候就要出问题了,就是一定要教给学生这个规则,大Y在什么情况下用,小i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什么时候用。再比如ü上两点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不去,老师一定要强调。还比如说u和o相拼,和o,活泼这个词,声母和o之间什么时候需加u,这些需要老师带学生去做练习,去发现它的规律。

6.阅读。第一,一年级上册提出指读,让学生把小手指放在要读的对应的文字上,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下册开始要求指但不要出声或者说小声读不用手指;本册继续练习。这样逐步逐步的过渡到二年级下册以后能够尽量的使学生脱开手指降低声调来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就要求学习默读。学生现在脱不开手指也可以,但要把声放小,或者只用手指别出声。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不必要求所有学生一步到位,到本册结束大部分孩子能够默读一个段落就可以了。第二,要学会借助课文的插图来阅读,能够看懂情节简单的多幅画面讲故事。如书上36页有个看图讲故事,能看出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也能够看懂单幅图,根据文字提示和图中显示的一些细节来理解这个图表现的内容。又如《勇敢》单元42页,放了一个小话筒,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你自己在家害怕吗?介绍你独自在家的经历。这个练习就是要求学生看图想象编一个故事,老师就要引导孩子注意他的表情,在什么环境里他的动作都要注意,注意细节。第三,在阅读中要积累词语,学习不同的句式,同时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愿意和书交朋友,同时学习查找目录,树立查找资料的意识,初步知道书是应该分类的,这在第九单元《书的世界》里面。要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有怎么办图书角?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一下当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一看别人是怎么查找图书的,向同学们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给自己的图书分一下类,交流怎么分类,这是最基本的,让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第四,背诵和朗读是按教材的要求,但是我们鼓励多背,多认字,自读的短文里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第五,要积极地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能结合课内外的阅读共同讨论,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象。总之是要在语文的学习的过程中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三、教学建议

1.关于备课。备课备什么?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备。一是准备教参以外的相关资料。我们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各地情况各位老师的水平、经历、教学风格不同,要和当时当地的实际相结合,要准备教参以外的相关资料。二是对每个单元总体思路的把握。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来研究教材内容。三是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和水平。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策略和方式,这点特别重要。要了解学生,不然备的课就白备了。四是树立科研意识。把我们的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要理性的备课。那么教案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呢?教案不再是线性的形式,不再是由一连串的序号组成。不再是一导入,二学习新知,三巩固练习。而应该是板块式的或者是网络形的,学生的状况,教材的内容,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还有教师自身的优势都应该考虑在内,都应该在教案上体现出来,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在动态环境下的主体创新活动,每教学四十分钟,既有学生的创造也有老师的创造,每一份设计都是有多个方案的,而不是一个。这里要特别强调,不能无视儿童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到他们头脑中已有了哪些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备课。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主要依据,不要再一厢情愿的编写和导演剧本。一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好事情》。有一位老师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把尤拉想做的好事写在黑板上,希望同学明白尤拉想做的好事是做不到的,由此揭示这个故事的主题。读完以后问学生,尤拉想做的好事你能做吗?同学都表示能做。这个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不能因势利导。上述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了成人的思维。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漠视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真诚的想办法做好事,都被否定了,也就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损伤了学生向善的美好的情感。教材是学本,是学生的直接的对话者。我们不要把它当成至上性的东西,老师们可以进行再创造再修改,让它更符合自己地区的需求。

2.关于教学的策略问题。我们所有语文学习活动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学习语文,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来学习语文。不要单一的,而是整体推进。有的老师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放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仅仅保证知识单线出击了,明显的表现在识字和写字的问题上。还有单纯搞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就是说活动和学习不要脱离,不要成为单一的课型。关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们现在经常说要进行小组合作,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学习者与他人互动的社会环境是学习的媒介。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去探究,去合作,但是要讲究适当二字,只有当多个人比一个人更好的时候才应该采取合作的形式。当分享交流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有益的时候才应该采取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而且要注意要有个人体验的空间,进行独自思考,要有这个过程。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要让他自己去修正,学生是通过修正来实现他的学习和发展的。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修正自己总结。放在板书上解决,需要老师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注意一点:除了合作学习外,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一个流程图,当一个人在陈述的时候,在反驳的时候才可能重建自己的知识的结构,所以说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策略方面,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探究答案的机会。教师要实现几个转变。第一,由重视讲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第二由重视学生记录现成的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第三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第四由重视单科独进只作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贯通。第五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和个体发展。注意:第一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第二是把学生需求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第三要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第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3.课堂的即时评价。一年级下册提出让学生设立评委。如第一单元“元宵节”的口语交际,由学生轮流担任评委。本册仍继续采用学生评委的形式。学生对别人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教师的指导要具体,不要走形式。目前课堂评价的偏差,一是一律化——你真棒!学生的称赞并不是发自内心。况且让学生看到差距也会是一种激励。二是一边倒——或者都挑刺,或者都说好。本册应有评价水平的提高。评价时要讲出理由:为什么给这个成绩?还应能提出建议:需要怎样改进?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评价评价者,这种评价是一种示范,一种提高,教会学生如何评价,也是一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应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来对待。

4.自主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学习内容等不同情况组织自主学习的形式。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不要空泛地开展,没有具体措施或要求过多。

5.整体推进。两种偏向:活动和学习分离,趋向两极,形成单一课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任何学习活动都要考虑三个维度,促使学生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有临场发挥,要有教学机智,新就新在前面没有,教案上没有。教师需创新,也需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6.自主性作业的设计建议:

难度自选——根据学习目标设计ABC三个等级的作业。分别体现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等。例如,一年级下册《大熊猫》一课,课后思考题是:“大熊猫是什么样的?描一描,说一说。”可设计为:A完成要求,并编一个熊猫的故事讲给别人听;B完成要求,并用“熊猫”一词写一句话;C边读课文边完成要求。A级作业适合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掌握了熊猫的基本特点,且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可要求离开课本独立完成;B级作业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有关熊猫的资料,且有表达愿望——要求能够借助课文完成;C级作业适合于程度较低的学生——要求完成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应多加关注,给以及时的指导或采取同学互助的形式,保证这些孩子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

数量自选——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记忆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选择确定各自的作业量。此种方式适用于重复性作业。例如抄写生字:如果抄写三遍即可掌握,就不必一律要求写五遍。这需要老师在开始时即提出明确要求,并及时检测,逐渐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自觉运用学习技巧加快学习速度,有效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样做也可以使抄写的过程不再枯燥,成为学生激励自身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体验。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篇5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自己试读一一读给你的朋友听(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评议——指名读

5、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来到了遥远的北方,真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六、学生字

(一)记生字“呼、地、吹、雪、变”

1、齐读——指读

2、2、猜字游戏。

(二)写生字“冬、是”

1、讨论这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小组讨论)

2、观察范字“冬”,记住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学生练习写一遍:评议。

3、观察范字“是”,说说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上台写,学生评议,修改:学生练习写一遍。

七、小结。

教学反思与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冬天是个魔术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对于从小生活在厦门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由于他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也不大了解北方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采集有关北方冬天的录像,让学生通过图像具体感知北方冬天的雪景、人们的活动及动物怎样过冬的情况。如在教学前播放一段“冬天的景色”录像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中进入冬天的情境,加上老师富有表情的解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北方冬天的神奇和美丽。当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美丽的冬景时都显得十分激动,他们告诉老师他们真想躺在“雪白的被子”上睡大觉,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想到北方去感受冬天。又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通过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青蛙、蛇和熊是怎样过冬的,从而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一回事。

二、抓住“趣”字展开教学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趣”字,围绕“魔术师变魔术”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如看完录像后让学生直接从课题中的“魔术师”导入,让学生展开质疑。也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冬天是个魔术师:还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会变什么:有的学生问,冬天这个魔术师是怎么变魔术的。看来孩子们的心已经被“神奇的魔术师”揪住,此时,他们一定很想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