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审计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6 03:52:34

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篇1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和全省审计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重点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关注民生、民权问题,关注国有资产、资源安全问题,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设性意见,为规范财经秩序,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廉政建设,推进衡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贡献。

在审计项目的具体安排上,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审计内容上,一是继续加强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二是围绕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从体制、机制、制度的层面分析问题,选择部分重大投资项目、部分行政执法部门、行业、单位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卫生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效益审计,维护财政资金、国有资产、资源的安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三是认真执行审计署在外资运用等方面的授权项目计划,按质按量地完成授权项目;四是按照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依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方法上,要以实现审计目标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合理确定审计项目规模,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探索审计项目招标制、报送审计制,加大计算机审计和其他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创新审计业务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审计成本,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一)财政收支审计

*年的财政收支审计工作要以*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为目标,关注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坚持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结合起来,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形成财政社会事业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强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使人民共享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依法行政,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目标,注重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效益性和建设性。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涉众资金为主线,关注财政政策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从提高行政效能的角度,解析部门预算编制、调整与实际执行结果差异的原因,揭示预算编制科学性差、预算约束力弱,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结合部门职能特点,掌握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和结构,了解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分析相关资金和项目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揭露和查处专项资金在立项、申报、拨付、实施和后续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在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机制运行方面剖析。

2、财政决算审计。为了加强对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决算的监督,强化税收管理,规范理财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对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人民政府2006、*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查3个人民政府本级决算编制情况和汇总所属单位决算情况,关注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异,反映决算收支规模和总体情况,揭露影响决算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问题和因预算执行不合规影响决算编报的问题。关注专项转移资金,特别是有关民生的涉众资金分配、管理及使用情况。关注人民政府执行上级重大财税政策情况。从决算管理制度、办法和编制要求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提升决算编报质量。

(二)效益审计

根据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住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突出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资金和民生民权主题,开展专项审计、行业审计和审计调查。关注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为促进衡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在建工程跟踪审计。对市城西污水处理厂项目、市松木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白沙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湘江西岸风光带建设项目、市一中搬迁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积极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努力实现以工程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工程造价审计为主转变,以建设项目的事后审计为主向建设项目的事中审计与效益跟踪审计相结合转变,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在摸清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确保审计质量;要高度关注工程质量、投资效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投资安全问题,促进减少损失浪费和节约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促进保护投资行为和工程建设管理,注意发现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并严肃查处;注意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规避审计风险。

2、住房公积金专项审计。审查住房公积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是否存在违规发放贷款,违规支取住房公积金,以及增值收益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增值、有效。

3、数字电视收费专项审计。以摸清数字电视收费的现状,了解国家物价等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促进惠民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审计中,要从数字电视的技术含量、收视效果、网络覆盖面、收视规模、客户满意率、成本构成、管道建设工程、实现利润与缴纳税金情况、人均负担等方面检查和分析,揭露数字电视经营和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重点关注垄断经营、收入分配问题。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完善体制和制度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数字电视收费管理,降低营运成本,规范收费行为,减轻消费者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围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目标,实施全市*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项审计。以检查基金收支真实性为基础,以分析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评价试点工作成效为重点,通过检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政策落实、筹资机制、专户管理、制度建设、统筹补偿、审核支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方面情况,摸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规模、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重点检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及效益,揭示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筹资机制,规范基金管理,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5、抗冰救灾捐赠款物专项审计。以了解和掌握全市抗冰救灾捐赠款物规模和现状,及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将抗冰救灾捐赠款物落实到位等情况,确保我市抗冰救灾捐赠款物专款专物专用,维护抗冰救灾捐赠款物的安全、完整,为市委、市政府完善抗冰救灾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6、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行业审计。设立省级偿债专项资金,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教育权力,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开展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行业审计,锁定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实际债务,将审计认定的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化解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履行职责。这是全省统一安排的项目,省厅已下发通知,决定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对1993年至2005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进行全面审计,省厅要求县(市)区审计局在3月3日以前完成,市局在4月15日以前完成。

7、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计。省厅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了解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垂直管理以来的财务管理现状,摸清经费保障、基础设施、扣押款物管理等情况,揭露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8、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以满足国外贷援款项目协议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为目标,根据审计署授权,按照贷援款项目协议规定时间,对国外贷援款项目实施公证审计。全市计划对国外贷援款项目4个大项的12个项目执行单位进行审计。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要把握总体规模,突出重点,加强分析,提高效益。重点检查国外贷援资金和国内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项目设备采购和使用、提款报账等情况,关注项目执行中有无违反国家法规和国外贷援款项目协定,以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偿债风险高等问题,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项目协议,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9、2006至*年环保专项资金审计。通过对市环保局、市财政部门及有关排污单位和排污费使用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环保专项资金审计,查清环保部门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及时足额收缴排污费,财政等有关部门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有关单位和部门使用治理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效益,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10、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对市财政部门及衡南县、衡阳县、耒阳市、祁东县、衡东县、常宁市等有关县市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专项审计,及时反映全市对该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揭露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11、水利专项资金“上审下”审计。通过对祁东县、衡阳县、水利局、财政局级有关项目建设单位的审计,查清我市水利建设资金计划执行情况、资金拨付情况,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财务收支审计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以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为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局计划对衡阳日报社、市教育局、市委党校、市卫生监督所、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农村经营管理处、市蔬菜研究所、市铁一中进行审计。

2、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根据“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为目标,对市裕民煤矿、市自来水总公司、市路桥总公司、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市地方道路管理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要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摸清家底,核实盈亏,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重点检查企业内控制度和成本管理情况,促进企业健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建立收入分配约束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关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检查有无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关注是否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高收入、高福利问题,防止在收入分配中的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年度审计计划篇2

xx市审计局 200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004年,审计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贯彻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按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搞好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各项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着力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防止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004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要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打破专业分工,形成审计合力”的原则。各地除完成市局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任务外,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安排一些自定审计项目,但要给党政交办、审计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留出一定的余地。 一、财政审计 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市局及各县(市区)审计局对本级财政、地税、地方金库进行审计。市局已转省厅统一授权对地税部门的机关经费进行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要紧紧围绕增收节支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进改革,探索新路子。促进财政部门分配行为公平、透明和规范,推动部门预算的逐步完善,增强预算的约束性,重点揭露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动预算,有无预算拨款,收支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路子。同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对税务部门的审计要加大征管工作监督力度,促进依法制税,挖掘增收潜力。 2004年5月底完成。(省定) 2、 财政决算审计 以依法规范地方财政分配行为,市局安排对xx县人民政府2002至2003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重点检查有无严重铺张浪费和搞“形象工程”的问题;上级补助地方专款是否按预算执行,有无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问题;在处理上下级财政关系中,有无挤占上级收入以及财政收支不真实的问题。同时,注意了解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情况,进一步推动下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县级财力调查工作,自行安排。 2004年11月上旬完成。(市定) 二、专项资金审计 3、检察院系统专项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按照省审计厅、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法院、省司法厅川审发(2003)92号文件精神,在全市检察院系统开展专项审计。 通过审计摸清各级检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罚没款物、暂扣款的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揭露和查处在罚没款物、暂扣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检察院系统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履行职责。 2004年7月底完成。(省定) 4、国土资金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市局直接对xx县本级2002至2003年地方政府征收、管理、使用国土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 注意摸清对各类开发区、小集镇等征用、出让土地和各级财政、国土、开发区、小集镇建设单位的征收、管理、上缴及使用的各种国土资金情况。重点审计新增建设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各类建设用地是否全面纳入政府集中统一管理、经营性用地是否全面实行招标挂牌出让、出让的土地是否充分利用等问题。 2004年9月底完成。(省定) 5、民政专项资金审计 根据省厅安排市局和xx县审计局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重点审计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民政专项资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合法性,以及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 2004年5月底完成。(省定) 6、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市局对xx县人民政府2003年度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其余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审计目的是促进社会保障险基金的预算安排、征缴、管理、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审计范围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社保局、就业局、医疗保险中心、民政局和残联等。 重点审计应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险基金是否足额列入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保经办机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管理的社会保障险基金支出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挤占挪用,社会保障险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征集。民政部门管理的各项民政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等。市局对xx县人民政府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7、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全市开展第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审计,该项目由省厅统一组织、统一工作方案。审计范围是2003年底已完成的且未经审计的县(市区)。 通过审计,监督建设资金到位及管理使用,促进项目法人合法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审计重点是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在概算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结算、财务核算中有无不真实、不合规问题,监督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市局任择一区、县开展效益审计。 2004年6月底完成。(省定) 8、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市局对xx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审计。重点是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足额拨付到位,是否用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定的项目上,有无挤占挪用和违法违规等问题,以促进加强农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9、重点建设项目审计 市局对滨江大道工程;市政府一、二、三号楼工程;市政府前区广场和市政新区广场、道路;环都大道;市粮食局办公大楼;市体育场;市大剧院;(国土局)东西干道;绕城高速;建盐路等重点工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摸清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工程结算情况。检查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执行招投标、监理、质量管理、材料组织供应等法律法规情况。揭露和分析决策不当、管理不严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依法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2004年11 月底完成。(市定) 三、财务收支审计 10、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16个) 市局对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市委党校、xx市中心医院、人防办、市畜牧局、水利局、xx市公路桥梁车辆通行收费站、xx收费站、xx收费站、xx财贸校、粮食局、建设局、规划局单位(项目)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水利局、粮食局、建设局同时搞预算执行审计。 在审计中要注意查处行政事业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对违法违规问题要查清原因,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深入剖析,特别是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一定要深查严究,以切实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对xx市中心医院的审计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市局各科在实施在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各择一个写出审计分析报告。 2004年11月底完成(自定) 11、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市局对xx集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审计中,要紧紧围绕“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是有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揭示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审计评价会计信息和资产质量状况以及损益的真实性,积极探索效益审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企业进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2004年10月底完成。(市定) 四、金融外资审计 12、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 根据审计署的授权,市局对xx县2002年、2003年外国政府贷援款项目,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xx扶贫项目、基本卫生服务项目、xx高速公路进行审计。 在审计中,要以提高外资利用质量,降低政府偿债风险,促进有关部门履行外资管理职责为目标。重点是有无挤占挪用外债资金和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偿债风险大的问题,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项目协议,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解剖,从管理机制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各项目完成的时间按专业会的时间执行。(署定) 五、经济责任审计 13、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市局安排对市民政局长唐平、计生委xx、扶贫办xx、粮食局xx、文化局xx、环保局xx、外事侨办xx、人事局xx等12个县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按照《四川省、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要求,继续搞好对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与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合的探索。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经济监督和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发现大要案线索,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 各县(市区)审计局按不超过去年实际完成项目数量与有关部门协调确定计划任务。 2004年11月底完成。(市定) 六、审计调查 14、开展县级财力状况专项调查 根据省厅的安排,市局将在xx县、xx区人民政府2002至2003年度财政决算审计中根据省厅要求选择两县(区)开展县级财力状况调查。以摸清县级财力真实情况、揭露带规律性的问题和现象为目的,为政府指导县级财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2004年10月底完成。(省定) 15、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审计调查。 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授权和省厅安排,市局对xx;xx区审计局对本级农村信用社2003年度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计调查。由省厅统一组织,统一方案,各市县区具体实施。 通过审计摸清贷款规模、贷款结构、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提出加强信贷业务管理、提高信贷质量、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2004年10月底完成。(省定) 16、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效益审计调查 根据省厅的安排,市局对xx区、xx县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资金效益审计调查。 重点调查1999年至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的县区任务完成、造林成活率、退耕户粮钱兑现、生活是否得到保障、退耕户林权证发放、农业税减免及财政减收等情况。 2004年8月底完成。(省定) 17、乡镇债权债务偿还情况审计调查。 市局安排9县(市区)审计局,结合乡镇财务收支审计进行乡镇债权债务偿还情况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的重点是以2002年“乡村债权债务清理的最后确认数”为准,摸清乡镇债权收回、债务偿还情况,县(市区)府和乡镇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现在有无新增债务,如有新增债务表现在哪些方面,数额多大,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与此同时,还要弄清乡镇近三年财务收支情况,特别是支出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是必须支出的,招待费差旅费有多少,白条支付多少,租车费多少,“培训费”有多少,是否用于真正的培训,县(市区)财政对乡镇财务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效果怎样?招待费、差旅费等资金来源于哪里? 各县(市区)审计局在安排审计调查对象时一定要具有代表性,经济条件好的、较好的、中等的、差的各选其一。在审计调查中一定要注意发掘典型事例、典型经验,从政策上、制度上、机制上、法规上深入剖析,并提出科学合法合理、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 2004年7月底完成。(市定) 18、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情况专题调查 根据省厅安排,市局、xx县开展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资金安排、筹融资等方面权力制约办法、措施的建立、贯彻落实情况,有无严重违规行为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的专项审计调查。 2004年11月底完成。(省定)

xx市审计局2004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度审计计划篇3

一、2013年审计工作情况

(一)围绕中心,强化监督,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1.强化对全口径财政预算决算审计监督。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全面检查和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情况和使用绩效情况。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体现绩效、加强整改”为重点,积极探索对政府全口径财政预算决算的审计监督。延伸审计了区教育局、科技局、农委、人计委、食药监局、小区办等6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重点审计了财政预算安排及调整情况、财政收入组织情况、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改革情况。对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对教育费附加、科技三项经费、基本药物补助资金、老小区整治资金等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分析评价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对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公务卡管理、资产管理等财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流程测试和结果评价,评价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绩效性,全面发挥审计的公共财政“卫士”职能。

同时,根据人大对同级审报告的审议意见和审计工作要求,抓好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并形成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有关问题整改情况的专题报告。同级审审计工作报告在区人大常委会上反响很大,会议对审计工作表示肯定。

2.强化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围绕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新农村建设、道路改造、学区改造、房屋征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双十工程”项目等重点投资建设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规范管理、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上的监督和服务作用。今年以来,组织完成了三森河搬迁结算、物流园区道路改造工程结算、森园小区经济适用房二期结算、吴陵路绿化工程预算、育才路工程预算、大浦小学附属幼儿园综合楼预算等65个工程项目审计,送审数31.03亿元,审计数30.58亿元,审计核减工程造价4500万元。

审计中,一是注重审计业务培训。为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学化水平,组织局固投办审计人员去苏州相城、吴中区审计局对口学习取经,重点学习借鉴先进兄弟局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项目组织和管理、制度建设、绩效考核、项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注重前移监督关口。强化预算审计,前移监督关口,严控项目投资规模,对建设项目成本不实、不按规定招投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揭示,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三是注重全程动态审计。围绕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项目,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开展全程动态审计跟踪,重点关注保障性安置房的项目规划、工程质量、安置过程、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绩效情况。四是注重整合审计资源。根据省厅统一部署,打破科室界限,挖掘内部潜力,根据审计人员的特长和优势组建审计组,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对全区苏陈、九龙等4个乡镇12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3.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计划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个,已完成7个,在手2个。审计中,积极调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在组织开展离任审计、任中审计的同时,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结合,逐步推进“三责联审”,探索推进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同步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理念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着力找准绩效切入点,注重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内容 ;把经济决策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把财务管理规范程度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内容,促进领导干部“守规守纪、尽责有为”。注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延伸到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考察评价中、延伸到对干部的日常教育、选拔培养和管理监督中、延伸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中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能。为进一步扩大审计成果运用,与组织、人社、纪检、监察、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泰州市海陵区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的机构、原则、职责和制度,推进了“问由、问责、问效”工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4.强化对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资金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审计(审计调查)。组织完成了海陵区20__-20__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海陵区属相关退休及内退职工管理中心20__-20__年度财务收支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海陵区20__年失业保险基金财务收支暨信息系统运营情况审计等项目。审计中,以促进制度完善和政策执行为目标,以揭露资金支出中的重大违规问题为主线,以资金支出绩效分析为审计重点,切实保证专项资金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审计在维护社会和谐、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成效,有效发挥了审计参谋助手和监督服务作用。

5.规范实施政府性债务审计。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今年,我局参加了市局统一组织的对兴化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并按照债务审计相关要求,以摸清兴化市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为目的,建立组织机构,强化业务培训,精心组织审计,严格审计纪律,全面完成了此次全国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各项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推广应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探索和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我局围绕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突出审计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突出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应用推广,突出计算机审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用。今年,我局加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的应用力度,在全面推行计算机审计的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新方法、新思路,勇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今年,我局选派2人参加了江苏审计厅组织的国家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培训班,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我局审计人员撰写的3篇AO应用实例荣获审计署优秀奖,4篇AO应用实例获审计署鼓励奖。

(三)注重学习,提升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抓好审计领导干部队伍、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打造一支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专业强、作风实、能奉献的审计干部队伍和审计人员队伍,特别注重加强对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锻炼,全面提升审计干部素质和审计工作水平。规范班子管理,发挥班子效能,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打造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加强审计干部业务知识、绩效审计理论、计算机审计应用、审计准则、廉政准则等学习培训,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廉政风险点排查以及廉政文化、普法文化进机关活动,打造审计干部队伍,提高审计干部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教育,拒腐防变,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以提升执行力为着力点,抓教育、严纪律、转作风、强服务,不断推进审计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教育。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中纪委二次全会和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参观市反腐倡廉教育馆,观看海陵区机关作风建设专题片和《雷锋在1959》等廉政教育片,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的勤廉意识,增强自身“免疫力”。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海陵区审计局效能问责办法》,明确了效能问责的依据、原则、程序、对象和需要问责的13种情形,促进审计干部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增强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严格厉行节约。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相关要求,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和降低“三公”费用,认真落实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公务卡制度,推动公务接待透明化和公开化。四是强化服务意识。长效推进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深入挂钩联系的森南、九里两个涉农社区,了解社区状况,梳理排查问题,制定了区审计局三解三促活动方案,充分利用审计部门的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为社区出思路、谋发展、解难题、促和谐,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社区和群众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深入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深入基层社区,为社区群众送健康、送安全、打扫环境卫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积极参与“学雷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周周行”活动,组织了主要由党员干部组成的23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以“文明交通劝导、文明交通引导、文明交通宣传”为内容的学雷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局将紧扣全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核心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注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管理和绩效;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揭示和研究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公共财政“卫士”作用。

(一)围绕中心,突出绩效重点,发挥审计“正能量”。围绕海陵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统领,突出绩效审计重点,不断深化政府投资 项目审计(包括征收项目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民生资金审计,把审计评价政策贯彻执行情况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效益情况作为审计的首要目标,促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促进政府建设资金的廉洁高效,促进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的有效执行,促进民生幸福指标的尽早实现,确保海陵率先发展、融合发展的各种资金运用科学、规范、有效,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年度审计计划篇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关于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和“15511”实施方案的要求,现结合我单位帮扶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使贫困人口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贫困户精气神明显提振,贫困人口达到“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贫困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二、目标任务

   (一)帮扶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庆丰行政村位于张洪镇驻地东南0.5公里处,东临高坪村,南跨沟壑,与原底社区为邻,西接中街村,北靠陆家胡同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庆丰自然村、坳子咀、官道咀及郭家咀村。全村共609户2115人,其中:庆丰自然村310户1052人;坳子咀119户429人;官道咀122户404人;郭家咀58户230人。人口结构中,中共党员96人。全村共有贫困户124户401人,其中:2016脱贫户66户224人,2017年脱贫户14户52人,2018年贫困户44户125人(含兜底13户16人)。

   (二)2018年脱贫攻坚总体目标任务

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今年庆丰村贫困村退出、31户109人贫困人口脱贫、13户16人社会兜底保障、26户危房改造以及进一步巩固提升历年脱贫成效的总目标,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根据庆丰村2018年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计划通过产业扶持、技术培训解决4户14人因缺技术导致贫困的家庭顺利脱贫;‚通过企业代动、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8户10人因缺劳力导致贫困的家庭顺利脱贫;ƒ通过金融扶持、产业扶持、技术培训解决3户11人因缺资金、因灾导致贫困的家庭顺利脱贫;④通过健康扶贫、产业扶持、技术培训解决23户43人因病、因残导致贫困的家庭顺利脱贫;⑤通过教育扶持、产业扶持、技术培训解决3户11人因学导致贫困的家庭顺利脱贫。齐心合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努力打好打赢年度脱贫攻坚战。

三、具体措施

    (一)基础设施方面

以全面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全面落实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加强贫困村水电路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贫困村顺利脱贫退出。2018年针对庆丰村实际情况,计划实施以下项目:1、针对庆丰村村级道路年久失修,坑凹不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积极与县交通局协调沟通,拟对村组3.1公里生产道路进行硬化,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针对村级阵地建设滞后问题。经向上级党委申请,拟投资6万余元新建3间约6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解决村级阵地建设滞后问题。3、针对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协调县林业局为村上提供绿化苗木,拟对1公里进村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改善村内人居环境。

   (二)产业扶持方面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贫困户户有一业。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贫困户脱贫增收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坚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产加销一体、一二三融合,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到2018年底,力争贫困村培育1个中长期增收产业、发展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使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中长期产业增收项目、有1人掌握1项实用技术;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省级脱贫标准。

    1、优化种植结构,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依托“马栏红”苹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旬邑苹果”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十大优秀区域公用品牌两大机遇,按照“以质取胜”和市场化多元化战略,积极引导贫困村优化品种结构,稳步扩大名优品种栽植面积,加大果园有机肥投入,示范推广果园种草、黑色地膜覆盖、微灌等实用技术,综合推广矮砧密植栽培、苹果园标准化管理、果园肥水高效利用等管理技术,鼓励引导贫困户高标准建园。不断提高果品的质量。到2018年底,依托庆丰村苹果优生区的特殊条件,扶持贫困户新栽果园500亩,新建标准化苹果示范园2个300亩,推广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技术2000亩、果蔬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面积达到3000亩。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拟邀请和挖掘村上部分“土专家”对贫困户进行玉米、苹果田间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为“果园开处方”。特别拟邀请苹果种植能手李登峰、张民学、张新民等,玉米种植能手张文彬、郝海峰等,对庆丰村贫困户果园和玉米种植进行手把手教种植管理。另外,拟邀请县农科所的农业专家,分别于4月、5月、9月份在村上开展果园和玉米的技术指导培训。拟邀请县农牧局畜牧专家于5月份为全村所有养殖户和有意向进行养殖的农户进行培训。全年计划玉米技术培训3次、苹果技术培训3次、养殖技术培训1次。通过培训为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介绍,为产业脱贫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稳定脱贫。

    3、围绕庆丰村发展实际,进一步做细做实产业脱贫。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苹果、玉米、杂果种植,最大限度地拓宽农民增收途径。目前,庆丰村苹果面积1721亩(1-5年新园子461.3亩,5-15年盛果期433.2亩,15年以上老园子826.5亩;富士1646.5亩,秦冠74.5亩),苹果产业发展上着重加强技术培训服务,着力提升作务和科学水平。玉米种植620亩,拟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产,增加收入。另外,示范种植花椒30余亩。形成以长期产业(苹果)为主,玉米等其他短期产业为副的多样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4、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土地、荒坡等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以庆丰村闲置土地的形式投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增加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不仅可以享受到土地入股红利,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促使农村资源变资产;同时鼓励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农户的闲置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租赁给合作社,按照约定比例年终进行分红,增加农户收入,将优势资源转变成实际资产,使农民变股东。

   (三)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方面

庆丰村危房改造目前共26户(2017年完成16户;2018年拟改造剩余10户),今年将积极实施危改开工、验收、入住等工作环节,使危房改造政策早日落实,尽快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危房改造政策宣传,使农村危改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宣传改变群众建房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确保建房面积适当,质量合格,鼓励有条件的危改户提前进行规划设计,全力备工备料,力争10户危改户3月底前全面动工,6月底前完成改造任务。2017年移民搬迁任务2户,目前工程已处于收尾阶段,经多方努力,按时完成入住任务。

   (四)扶贫扶智方面

为了解决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自主脱贫意识不强、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外部帮扶和自力更生“双轮驱动”、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双轨并行”,今年将广泛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创业先进个人”、“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村民摈弃愚昧、落后、封建旧俗,树立科学、进步、文明的新风尚。县审计局和村两委会拟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在年终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进一步激发群众道德热情,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另外,村委会平时通过大喇叭、功德榜、好人榜等形式多样地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工作,使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五)积极实施脱贫兜底保障,构建生活安全网。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以保障庆丰村13户兜底户的基本生活为重点,继续落实五保户政策享受,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督促村两委会定期对贫困对象进行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对实现就业或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且已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实行“渐退帮扶”政策。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及时上报进行救助;增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力度,协调落实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六)政策宣传方面

结合庆丰村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阵地,把加强宣传作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营造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1、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积极联系县“八个一批”单位,深入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全面宣传各级脱贫攻坚政策,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覆盖、准确知晓。工作重点:一是围绕我县确定的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工作任务、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措施,准确宣传解读上级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政策措施。二是围绕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生态脱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八个一批”专项扶贫项目,精准宣传解读“八个一批”精准扶贫政策。三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及时入户开展对照政策“把脉”活动,依照帮扶政策,根据贫苦户贫困原因,针对性展开政策宣传。四是继续组织开展好“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主题展,抓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关注贫困、关心扶贫、关爱贫困群众。

2、强化群众教育培训。按照全民教育行动规划有关农民教育行动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从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内生动力、脱贫信心等方面入手,引导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思想,使“扶贫先扶智,脱贫先立志”成为贫困群众的基本认识,进而建立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强思想、提技能、争脱贫;着力发掘出依靠自身发展实现脱贫的典型、榜样,加大典型榜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引领其他贫困群众脱贫领头人、引路人;狠抓移风易俗。从婚嫁“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实问题入手,把庆丰村精神文明建设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破除婚俗陋习,倡树婚育新风,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带动贫困群众建立生活信心,实现早日脱贫。

3、依托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进行宣讲。重点宣传扶贫相关惠民政策,并对帮扶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实现全村所有农户政策宣传全覆盖,营造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村级大喇叭、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向群众宣讲养老、医疗、教育等相关惠民政策。对全村贫困户、非贫困户进行地毯式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向群众详细讲解各项民生政策,确保政策知晓率只高不低,进一步提升群众知晓度、关注度和满意度,使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巩固提升工作奠定群众基础。2018年拟开展进村入户宣讲活动18次,直接受众达2000多人次。

   (七)干部帮扶方面

选派驻村工作队,夯实责任。为了确保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2018年及时调整充实了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按照一个驻村干部包扶二十户的要求,强化了扶贫驻村力量,并按照“干部入户,责任到人”的要求,明确帮扶对象,帮扶任务和帮扶方式。所有帮扶干部都制定了帮扶计划。同时要求全局帮扶干部与所帮扶的贫困对象,至少每月实地到户二次,做到对帮扶的贫困对象底子清、情况明,并能积极为帮扶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次到户情况和每次联系情况,要如实在台账中记载。帮扶措施一年一制定,一年一落实,要切合实际、扎实有效。制定帮扶措施时,既要统盘考虑国家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又要结合帮扶户的具体实际情况。坚决杜绝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帮扶做法,重点在给予智力支持、开展技能培训以及明晰发展思路、指引脱贫门路上下功夫。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技能培训和产业扶贫,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帮扶资金。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做好帮办代办服务。要求帮扶干部把扶贫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扑下身子,积极深入,扎扎实实开展帮扶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要按照党中央提出增强“四个意识”的要求,坚定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扶贫问责机制,设立单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职领导和专人负责单位扶贫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帮扶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单位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精准脱贫会议精神,明确单位2018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认真制定详细、充实、具体可行的脱贫措施。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要根据帮扶村实际特点,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计划和措施。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对脱贫攻坚任务,要逐项实施,逐家落实,逐户见效,做到全局一心,携手共进,脱真贫、真脱贫。

3、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之一,定期不定期对单位各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以实际成效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年度审计计划篇5

【关键词】 审计 计划 问题 对策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保证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龙头,是质量控制的源头,是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切实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对于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立足于当前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现阶段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新要求

1、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新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科学安排审计计划。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坚持‘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实行分类管理,制定5年审计项目总体规划和分领域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做好年度审计计划与长远规划的衔接,加强年度计划的统筹和整合。”按照上述要求,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制定计划,而是应该不断提高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创新审计项目生成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审计工作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实现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总体目标。

2、国家审计准则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以下简称新《准则》)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与审计署原来的《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办法》相比,新《准则》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作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包括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步骤、调查审计需求的方向、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调查的内容、符合专项审计调查的情形、审计项目计划应反映的内容等,同时还明确了工作分工: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确定备选审计项目,以业务部门或者派出机构为主实施;备选审计项目排序、配置审计资源和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以计划管理部门为主实施。

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盘棋”理念,未达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

(1)不重视审计项目计划计划的龙头作用,缺乏系统性。新《准则》明确的计划编制工作分工,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综合统筹。但是,由于部分审计机关在编制计划前,未自上而下地确定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和总体目标,计划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汇总,往往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非系统。此外,部分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是有一定交叉的,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并非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在提出备选项目时,仅仅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分别提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再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后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存在不熟悉审计对象的问题。

(2)不重视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近年来,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审计项目计划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突出。二是部分审计机关未搭建财政资金联网审计平台,未能利用计算机对财政资金重点支出存在问题的分析作为编制项目计划的依据,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

2、频繁调整,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准则》规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调整,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但是,审计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突况而发生调整,其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一定程度上是由审计工作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的。

(1)下级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计划年度不一致。如某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但其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8月至次年7月期间实施。计划年度不一致,导致上级审计机关下达新的审计项目计划时,下级审计机关已将审计项目计划报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印发实施。其结果是,下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通过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来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统一组织实施项目。

(2)党和政府临时交办任务较多。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党和政府相信审计机关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调查某些棘手问题或突发问题,因此临时交办一些审计或调查项目。由于交办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占用一定的审计资源,加剧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从而影响正常的审计项目开展,妨碍审计项目计划的推进。

3、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未设立专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或法规处承担,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虽然配备了计划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存在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4、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力度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检查与控制,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掌握得不充分,跟踪督促和指导落实工作做得不实。有的审计机关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不够认真,未有分析造成未按时完成年度计划项目的原因,对年度计划项目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考核和奖惩不到位,影响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果对策研究

1、形成计划“一盘棋”的思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统一审计思路。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开端,其作用举足轻重。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过程,可先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机关制定的长期工作规划,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提出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审计总体目标,报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讨论确定。计划管理部门应将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内容及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事项、群众举报或公众关注事项、近年已审计单位名单等,提供给业务部门,由其开展审计需求调查,提出备选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先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再分别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甄选调整,然后报至计划管理部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计划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提高针对性,既考虑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抓住影响大、风险高、资金总量大的项目进行审计,也从维护财经秩序角度出发,抓好一定层面,一定周期项目的审计,克服审计死角。

(2)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2014年5月,广东省审计厅蓝佛安厅长在各市审计局局长座谈会提出:“要摸清审计对象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做到对本级审计管辖对象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坚持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制定滚动项目计划。”这就强调了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本级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资料、审计情况等进行调查,建立并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要定期到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

(3)将审计信息化技术作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技术支持。广州市审计局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在2011年完成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财政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总预算会计等大部分业务的审计监督。同年,下辖黄埔区也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审计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访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广州市审计局正着手研究,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利用联网系统对重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可疑对象作为重点审计对象,确保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一般审计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

2、预留审计力量减少计划调整

为避免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保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灵活性原则,预留一定审计力量是必要的。计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以前年度党和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量,评估自身的审计资源,预留一定比例的审计力量。年度终结时,再将临时增加的审计任务,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3、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组织架构

针对计划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的问题,应加强计划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的建设:一要明确管理机构,保证相关机构以主要力量认真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二要强化管理职能,特别是注重计划管理的统筹功能,发挥其总揽全局、指导全程的作用,使其在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提高人员素质,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4、加大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和评价的力度

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为依据,建立考核指标,对项目进度执行情况、审计组织实施情况、审计成果、审计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及时报告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争取做到年中通报、年终考核。

针对审计计划执行“前松后紧”的问题,广州市审计局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时间节点为突破口,自行开发管理系统,以表格形式,对项目各阶段计划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进行对比,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反映项目进度“超时、即将超时、符合预期”三种情况。该局在印发了审计项目计划后,要求业务部门在系统上填报各审计项目完成实施方案、发出通知书、进点、现场审计结束、发出征求意见稿、业务会议审议、签发审计报告等计划时间,经过分管局领导确认后生效。该系统由业务处室按照项目实际执行时间及时填报。项目计划时间如需修改,须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由计划管理人员修改。针对“即将超时”项目,计划管理人员会提醒业务处室加快工作进度;针对“超时”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定期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 王志楠: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审计研究,2005(5).

年度审计计划篇6

关键词:审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落实审计战略规划、提高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编制项目审计计划的关键,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为审计工作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我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否能够发挥真正职能令人堪忧,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现状不容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缺乏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项目计划管理工作落实随意性大、计划编制程序过于简单、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计划和策略。

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审计分为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其本质都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审计不仅起着查找问题、揭示问题的作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审计,达到预防经济问题、经济犯罪的目的。审计具有一定威慑作用,审计基本职能就是监督。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调整、检查、考虑的总称。只有在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下审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才能顺利完成,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意义重大。

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并不重视,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质量和执行力。由于缺乏重视导致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开展中方式比较粗放,随意性较大,对审计项目计划没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仅走形式,这最终导致了一些审计项目的被迫终止。另一方面,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和技能,工作中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也使得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职能发挥并不理想。

(二)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导致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意性较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制度的约束,缺乏相关管理制度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少了制度的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保障。并且没有相关制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时常表现出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使得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多只是做表面功夫。制度是保障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更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落实的重要依据。

(三)缺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上,并没有很好的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利用,甚至一部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计算机、信息化认识[1]。传统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职能很难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办公、科学分析等等[2]。

三、新时期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势在必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对审计工作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3]。另一方面,加强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真实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

(二)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是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想要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实,必须制定完善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很多事情都很难开展,只有在制度的硬性规范下,才能保障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开展的流畅性和有效性。此外,除了要构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外,还应形成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监督机制,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以此确保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和科学性,从而促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完善制度是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度普及,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融入现代化技术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保障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先进性,以便应对千变万化的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武装自己,从而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水平,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详细计划。计划制定时应以年为单位,通过制定年度计划来规划一整年审计工作的开展。详细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计划能够起到明确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目的,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详细的年度计划可以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提供导向和依据,让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工作进度也将得到更好的掌控,这样才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应明确规定年度总任务、季度任务、月任务、工作目标、审计策略及方案。以避免缺少计划的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出现无从下手、过于随意性现象的发生。想要保障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有效性,切实改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现状,必须要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年度计划。

四、结束语

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目前我国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才能保障各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佳玉.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2012,13(11):119-124.

年度审计计划篇7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年度审计计划篇8

[关键词] 审计计划;风险导向

素有企业“内部警察”之称的内部审计已随着企业集团化、业务流程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内部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在实践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制订的年度审计计划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如何进行审计计划的风险评估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广为认可的模型可供参考。笔者结合实践尝试,提出风险诱因评估和审计范围框架体系的搭建模式两种可供应用的方法向读者推荐。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风险估值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与传统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时间安排上更能接近企业的组织目标,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均纳入风险导向审计视野。

2、为什么要应用风险导向理念制订年度审计计划

所谓审计计划风险诱因评估是指在制订审计计划之前,对影响审计计划编制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以利用审计人员依据评估结果制订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内部审计工作同样如此。科学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是开展全年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充分发挥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方法。但当前审计领域不断扩大,任务空前饱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优先考虑风险较严重的领域,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包括审计人员及审计时间)用于最需要的审计项目,才能实现审计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八条中“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订工作。由于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内部审计机构未来年度审计任务的整体规划,因此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全盘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内部审计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此外,国内外监管机构都对审计计划的风险评估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国际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工作标准》第2010条明确提出:“首席审计执行官应根据风险制订审计计划”;从国内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1条明确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订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3、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中应用风险导向理念

应用风险导向理念,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审计计划,笔者认为主要可遵循如下步骤:

3.1划分业务流程

要想制订科学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首先要依据企业特点,正确划分管理机制及业务流程。以通信企业为例,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可以将所有业务划分为三大方面七项流程十项管理机制:

策略与监察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策略管理机制、企业管治(含审计与监察)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品牌策略管理机制、研发管理机制、投资(并购与剥离)管理机制、法律与合规管理机制。

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市场推广及销售流程、客户服务流程、收入保障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网络规划和建设流程、采购及物流管理流程、网络管理及操作流程。

资源管理机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信息技术管理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各流程下可细分子流程:比如,市场推广及销售流程可细分为市场资费制定、渠道费用管理、计费管理等子流程。

3.2确定可审计对象,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搭建审计范围框架体系

可审计对象是指值得审计事项与关注点,涉及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职业判断,并基于一定风险考量基础。《内部审计标准说明》(S1AS)建议了10种可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业务循环划分审计对象。企业内的各类组织通常被看做是由营销和销售、存货管理、资本性采购、人事薪金、采购和付款五种业务循环高度结合的系统。将组织简化为这五种业务循环,审计师就可以对范围较大的关联活动进行系统的检查。

(2)按职能部门划分审计对象。职能活动具有综合性,与内部控制有明显的重要联系。按职能部门划分审计对象,其结果与传统组织的组织结构相符合,便于操作和理解。一般服务业的职能部门包括营销、财务、管理、会计、人事、设备管理以及从事特定服务的部门。零售业存在采购和存货管理部门。制造业还包括制造职能。

(3)按项目划分审计对象。企业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有时是按项目进行的,如基建项目、基础研究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等。按项目划分审计对象可能难以覆盖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按这种划分方式对重大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常常能明显的为企业增添价值。

(4)按决策中心划分审计对象。这种划分方式与责任会计体现的思想一致,按权责利相互对应的原则将企业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分别确认审计对象。想以组织中较大规模的部分作为审计对象,可以按决策中心划分。

(5)按地理位置划分审计对象。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其内部组织分布的地域广。将地理位置临近的组织归集到一起作为审计对象,能方便审计工作,节省工作中的差旅费。按地理位置划分审计对象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地域跨度小的企业,譬如将各办公楼和各大楼中的不同分部、部门,按其楼层进行划分。这种标准过于简单,往往要与其他因素结合考虑。

(6)按会计系统划分审计对象。开展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时,是按财务报表的种类划分审计对象。内部审计可以针对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工资账等进行专项审计。因此,按会计系统划分审计对象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3.3开展审计风险诱因评估及数据分析、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审计风险诱因,是直接影响风险程度的因素,通常是由于公司架构、人员、经营活动、技术或财务结果的变化而导致的。包括:基础架构稳定性/变化频率、地理因素、经营规模(收入水平、交易量、业务量)、业务及系统的复杂程度、合规要求、资产安全因素、对外部客户满意度、企业运营目标或公司业务模式的影响、外部合作/外包业务等以及一些重要/加权因素,例如前期审计结果、管理层需求及增长率等。针对这些风险诱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

在开展审计风险诱因评估中,可采取三种管理方法:

第一,以问卷形式收集各可审计对象所对应的风险诱因分析评估数据。针对各可审计对象可以采取定性及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细化数据指标,编制信息收集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对可审计对象的风险诱因进行评价排序,并将初步评价结果与各业务部门沟通。

第二,与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审计工作范围框架中的可审计对象在日常经营中都由适当的业务部门负责。作为风险评估程序之一,内审部门与业务部门就可审计对象在日常经营中的风险概况进行讨论分析,获取充分的风险诱因评估信息,对项目组依据定性定量数据分析判定的风险排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参阅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记录。通过参阅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记录,对风险诱因有进一步的认识。在与业务部门负责人通过研讨方式评估这些风险诱因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前期的审计发现,与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依据每年度的风险诱因评估及数据分析,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将可审计对象逐一排序,排序后,可以按照ABC方法,选取风险估值高的流程安排年度审计计划。

如果有下属分公司,参照上述风险评估方法选取风险估值高的分公司安排年度审计计划。围绕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时间安排、审计方案制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的开展,可确定基本建立审计计划的编制流程及操作模式。

3.4持续评估,调整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工作中,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行业政策的变化,公司工作重心可能出现变化,流程中控制风险可能增强或减弱,这些风险因素的变化必将引起风险诱因估值的改变,原来风险评分低的可能因此会变得较高,年度审计计划需紧随风险诱因估值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半年工作结束时进行再评估,或者在风险因素出现显著改变时适时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卓继民.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风险管理审计,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2006(6).

[2]K.H.斯宾塞·皮克特,审计计划编制:风险导向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年度审计计划篇9

为了切实做好2008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整体功能和在促进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

一、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2008年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调整审计职能和人员结构,不断强化审计管理,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手段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促使公司的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为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快发展服务。2008年的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讲求实效,实事求是,突出管理和效益审计,强化控制力与执行力的审计,严格财务报告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着力抓好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和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公司扎实推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服务。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工作,要以当年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与管理的中心任务为依据,同时结合各单位经营管理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科学予以编制。一是要优先安排好制度规定的审计项目,保证制度规定的审计监督工作得以落实;二是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好相关审计监督工作,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要贴近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工作,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选择和安排好审计项目,以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和改革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要根据历史审计情况,对所属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防范风险和完善管理。

(二)编制原则。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要坚持“抓重点、求实效、留余地、上水平”的原则。1.抓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等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明年要把原油、成品油、物资装备的采购、化工产品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成本费用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2.求实效,就是审计工作计划要注重实效。要通过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抓领导关心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或典型性的问题,并注意坚持点面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在维护公司或企业权益、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留余地,就是审计计划的安排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要与审计力量相适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计划既不能安排得太满,也不能安排得过松,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4.上水平,就是审计工作要把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注意把促进科学管理和提高水平作为审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并选择、安排好有关审计项目和单位;另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三、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

(一)审计项目计划应围绕六大项目内容予以编制:1.经济责任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根据制度规定并接受人事部门委托予以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可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两类,要逐步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2.管理和效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以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拟选择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及因素或围绕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等来安排。管理和效益审计既可以按专项安排,也可以按单位立项安排。3.财务收支或财务报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依据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对企业风险评估情况的目标,选择风险较大和审计间隔时间较长的企业开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适当安排财务决算同步审计试点。4.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派出机构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可安排工程投资及检维修项目预(结)算审计。5.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此类审计项目应按照总部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并适时开展。此外,围绕领导关心的问题,可适当安排一些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

(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属地单位审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需要予以编制。审计管理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计划。2.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的计划。3.加强审计业务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计划。4.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方面的工作计划。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方面的工作计划等。

年度审计计划篇10

关键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审计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管理包含组织目标的制定,也包含目标达成具体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加强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全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审计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审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组织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进而对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是为调和审计任务无限性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整合审计力量而产生的。其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整个审计业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工作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审计业务繁杂琐碎,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和目标,有利于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益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是无限的,通过审计计划管理,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权威。此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任何组织都追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提高审计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优劣程度的标准,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受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周密的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提升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现状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成果

我国审计机关自20世纪后期组建以来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使命和任务、管辖的审计对象、审计机构及人员和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各省、市、县审计计划制度的建立、审计计划动态管理的施行,还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管理进行创新,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跟踪审计、联动审计等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的实践等。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并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明确

编制详细明确的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但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对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将要开展的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纲要,造成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和具体的目标。影响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需求、审计能力等,但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了解、定位不准确和党政领导意图不清晰等问题,在制订计划书时敷衍了事,指导思想死板、笼统等,这些都使审计计划缺乏条理性,各审计目标之间断节等,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和审计应达到的效果。

2.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够

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况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但必须基于对宏观社会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得考虑。地方审计机关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动向,对当今的社会走势和经济发展动向也不了解,这就导致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此外,还出现一些重年度计划而轻中长期计划的现象。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年初必须制订年度审计计划,以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缺乏长远考虑,主观意愿太强,甚至还有些没有制订中长期的审计计划,这就使得审计计划在年度衔接上脱节。

3.计划编制程序简单,执行随意性大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地方审计机关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简单的计划编制很难应付大量审计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计划前缺乏实证材料和调研分析,审计计划仅仅是一般性的汇总而缺乏创新点,年初的审计计划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编制不够严谨等问题,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时不加重视,领导审批不严,对审计机关的计划执行监控不力,监督和指导工作未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或行业长期得不到审计,出现审计盲区现象,年终总结、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审计计划工作的执行。

4.计划管理手段落后

有的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其一,存在重计划轻可行性现象。制订审计计划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计划是否施行则很少重视。因为审计计划是在年初制定出的,由于缺乏长期计划的指导和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导致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安排等是否合理等问题不得而知。其二,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较少引进和采用现今的审计技术和计划方法。例如,在网络时代,引进网络计划方法,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审计单位信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进审计方式;用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方案评估方法等提升审计机关的效率等。但大多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5.人员素质较低,统筹协调能力缺乏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对审计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甚至还存在行政后勤人员接管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现象,能力较高的都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审计任务安排不合理、不平衡,导致对审计计划缺少通盘考虑。

三、改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也不断深入发展,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1.突出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管理在审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计划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审慎行和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提高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积极指导和谋划工作计划,将计划管理工作真正作为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需要集体合作和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因而,要不断强化人人参与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识,广泛借鉴和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潜力。

2.健全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够健全、专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机构,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量增加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和宏观意识等的人员,满足管理理岗位的需求。

3.注重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

地方审计机关要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有赖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其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宏观国际国内环境,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制定审计计划的先进经验,综合前期的审计情况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好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等,提高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其二,社会在飞速发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等也在不断变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审时度势,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针对性。

4.充实审计计划内容,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

审计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并建立数据库,融年度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长期审计计划为一体,充实审计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等,完善审计计划体系。其次,各地方审计机关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将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区分开来,制订完整的审计计划流程并将其固定下来,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效率;再次,为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地方审计机关须创新审计计划手段和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审计计划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引进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先进审计计划方法。

5.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反馈与调整

审计计划下达后,各单位就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计划地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已有的审计成果,并及时调整审计工作中不适宜方面,为改进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策;另一方面,执行审计计划时,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加各部门间的互动频率,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情况,以保证调整审计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结语

改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管理的第一道工序。当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管理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尤其重要,这对提升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构想[J].审计研究,2006,(1):7-10,24.

[2] 涂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3]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