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短句十篇

时间:2023-03-15 12:31:29

名人名言短句

名人名言短句篇1

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4、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果

5、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6、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 谢觉哉

7、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 海涅

8、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 吕坤

9、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

10、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 高尔基

1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 丁玲

12、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13、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黑格尔

1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雪莱

16、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17、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18、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19、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 郭小川

20、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21、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2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陆游

23、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24、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25、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2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27、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普希金

28、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刘鹗

2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0、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 契诃夫

3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32、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 林逋

33、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3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 罗丹

3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

36、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3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孔丘

38、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 冯学峰

3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40、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42、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4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4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45、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46、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47、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

48、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49、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

51、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 巴尔扎克

52、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程颢

5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 方志敏

5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55、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5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5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58、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 布莱希特

59、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60、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61、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62、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 赫胥黎

63、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 车尔尼雪夫斯基

6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65、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66、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6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68、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 —— 罗丹

69、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朗费罗

70、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

71、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7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73、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牛顿

7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 拉罗什福科

75、生活就是战斗。 —— 柯罗连科

7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尔斯泰

77、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歌德

7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

79、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 秋瑾

80、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 布莱克

81、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名人名言短句篇2

2、磨灭一切事物,唯独恩德,时间越久,它的力量就越大。——拉柏雷

3、时间是最公开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4、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黑格尔

5、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扬格

6、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7、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8、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穆尔·约翰

9、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卡耐基

名人名言短句篇3

关键词: 名词 定名短语 语用差异

1.名词与定名短语的范围界定

1.1名词的范围界定

名词是表示事物名称和概念的词。关于名词的范围,学界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观点,其分歧主要集中在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是否属于名词上。[1]对兼具名词和动词属性的兼类词,是否属于名词同样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

人民(的)代表

认真(的)讨论

其中“代表”、“讨论”具备名词和动词两类语法功能,但在上述例子中做修饰语的中心语时,不能接补语和宾语,也不能带“了”、“着”、“过”等动态助词,在此处只能作为动词使用。笔者对兼类词只考虑其名词性用法。

1.2定名短语的范围界定

定名短语属于偏正短语中的中心语为名词的定中短语。[2]例如:

桌上的书(名词+名词)

前进的路(动词+名词)

我的书包(代词+名词)

还有一类“名词/代词+方位词”的特殊定名短语,其特殊性在于方位词是否属于名词学界还没有定论。例如:

小河旁边(名词+方位词)

他们面前(代词+方位词)

2.名词和定名短语的语用差异

2.1成句功能差异

一般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将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成分。名词和定名短语在充当这六种成分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有学者认为名词不能作谓语、状语和补语,而“定名词组”却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有学者认为名词和“定心名词短语”在成句和充当谓语方面的差异,并对某些现象加以解释。[3]

2.1.1独立成句时的差异

名词和定名短语都可以独立成句,学界称之为“名词性非主谓句”,但是二者在成句时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有强弱之分。例如:

冰雹!——罕见的冰雹!

书?——什么书?

在两组句子中,第一种以名词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脱离了具体语境,读者便无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第二种以定名短语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即便脱离具体语境,读者仍能理解其含义。可见名词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定名短语构成的名词性非主谓句。

2.1.2充当分句时的差异

名词和定名短语都可以作为复句的分句。例如:

彩虹,快来看!

好香的粥,大家来尝尝。

名词和定名短语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的能力有所不同。名词性的分句与包含谓词性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的情况单一,主要表达事物的存在。名词性的分句与复句中其他分句的关系简单,基本表现为顺承和并列关系。例如:

用手一摸,枪!(顺承关系)

花生,瓜子,还准备了大把的糖果。(并列关系)

定名短语构成的分句可以更自由地与动宾短语、主谓等构成的分句组合成复句。定名短语构成的分句与复句中的其他分句的关系更复杂,除了顺承关系和并列关系外,还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例如:

这么大的雪,恐怕我们要迟到了。(因果关系)

那么多书,你们不读,图书馆的工作就浪费了。(转折关系)

这么冷的天,而且又这么黑的夜,我们还是住店吧!(递进关系)

2.2语义功能差异

2.2.1语义完整性比较

名词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归纳、概括、反映的过程。因此,任何名词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只是不同的名词抽象程度不同而已。在语意表达上,抽象程度越高的名词越需要用定语修饰,相应的定名短语就越有可能出现。举例说明:

在条件下——在已知的条件下/在艰难的条件下

在前提下——在这种前提下/在有利于事态发展的前提下

“条件”、“前提”均是抽象性极强的名词,不适用“在……下”的格式,而应该在指代性、描写性的定语修饰下,成为定名短语后才能用于“在……下”的格式。所以定名短语在语意表达方面比名词更具体、完整。

2.2.2语义冗余性比较

定语在句子中促进语义完整的同时,还会造成语义的冗余,使得定名短语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存在重叠。例如:

高耸的高山——高耸的山

雾雨蒙蒙的城市下着小雨。——城市下着小雨。

可以看出定名短语比名词更容易出现语义上的冗余。

2.3语用功能差异

2.3.1信息传递功能的差异

总体而言,定名短语是一个降级的述谓结构形式,自身包含对定语和名词之间关系的微弱断定,往往可以表示成主谓结构“名词是定语的/与定语有关的”。[4]名词往往不是这样,它要么不包含这样一个述谓结构形式,要么难以转化为主谓结构的形式。其实存在于定名短语中的这种陈述命题在名词中都是通过预设完成的,而在“定语+名词”特别是“定语”为结构的组词中往往是明显呈现的。例如:

香肠一点儿也不香。

香喷喷的肠一点儿也不香

两个句子都是包含两个陈述结构的句子:“肠香”、“肠一点儿也不香”意思差不多,但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第一局中,“香肠”是一个词,因此所谓的“肠香”是人们长期经过实验而预设的幻想词汇,而在第二句中,“肠一点儿也不香”是对前一预设句子的否定说明,因而全句只有一个逻辑断定,并不矛盾。在第二句中,“香喷喷的肠”是短语,第一句是明确显示的陈述,第二句则是对陈述命题的明确否定,全句有两个逻辑判断,句子的前后部分互相矛盾,所以是不成立的。

在定名短语中,定语可以用来负载新的信息,成为焦点。定名短语中的定语如若不重读,负载的一般是已知信息,而复合名词中的定语更是难以成为新信息。例如:

他今天买了一条黑裤子。

他今天买了一条暗黑的裤子。

两句都包含了两个述谓成分,其中的第一句是预设,负载的是次要信息,第二句则是主要信息,即所谓的核心信息,是对比焦点。

2.3.2表述功能的差异

有一类由“形容词+名词”构成的定名短语,定语是不定量的单音节形容词,而且基本上是极端对立的关系形容词。名词一般为双音节且高抽象性的名词,例如:小范围、宽领域、大幅度、深层次、全方位、快节奏。

这类定名短语与相应的名词有不同的表述功能,体现在这类定名短语可以做状语,而相应的名词却不可以。例如:范围调查、速度发展、层次交流、方位服务;大范围调查、高速度发展、深层次交流、全方位服务。

可以看出,这类定名短语在句法中主要承担修饰功能,这是它和一般名词的差异所在。

3.结语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在成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用功能三个层面,名词和定名短语存在众多差异。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一定弊端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一关乎人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课题,推进两者在语功能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其中包括描写和相适应的解释。文化界的研究现状是这篇文章选题的探讨基础和缘由。我们普遍认为的定名短语是作为以名词为核心语的短语成分,这和名词相比,必然有其相同之处;而且定名短语是作为以定语为修饰语的短语,和名词相比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可否认,这种差异是普遍且客观存在的。举例说明名词和定名短语的众多差异,是希望讨论能够逐渐加深人类对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定名短语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的交流技巧等实际应用有所收获,这不仅是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的,更是传承了我国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优良民族精神,研究和不断地对语法、语句进行指正和修改是语言文化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环节还不够彻底,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敏.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名人名言短句篇4

[关键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高中以来,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是如临大敌,原因很简单: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考核基本上都是课内的必修内容,可是高中的文言文考核却是以课外的文言文形式进行考察文言文的知识重、难点。

一、虚词是链接三大文言句式的标志

文言文是靠句子堆砌而成的,所以首先要读懂每个句子的大意。文言文的三大经典句式分别是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这里省略了省略句式)。而能否读懂一个句子,关键就在于能否分清这三大句式。

1.乃、为、则、者、也都是判断句的标志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乃”在此处的意思表示为“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在此处的意思表示为“是”。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则”在此处的意思也是“是”。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放在主语后面,和“也”连用,表判断。

2.为、于都是被动句的标志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在此处的意思表示为“被”。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于”在此处的意思表示为“被”。

3.倒装句里面细分为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三部分,其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之”是定语后置和宾语前置的标志;“于”是介宾结构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之”在此处表示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师说》)“之”在此处表示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鸿门宴》)“者”在此处表示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燕王拜送于庭。(《蔺颇蔺相如列传》)“于”在此处的意思是“在”,和“庭”构成介宾结构,因此,“于”也可看作是介宾结构后置的标志。

二、虚词是判别词类活用的催化剂

文言文的第二个难点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大致分为三大类――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当然,活用为动词又可以细分为――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但是判别一个词的活用情况主要是根据这个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三大词类活用围绕的中心是“动宾短语”,当形容词或名词需要扮演动词的角色时,就产生了活用为动词的情况;当形容词需要扮演宾语的角色时,就会产生活用为名词的情况;当然,当动宾短语没有任何残缺时,动宾短语前面的名词就需要活用为状语。幸运的是虚词往往是判断动宾短语的依据。

1.虚词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在文中的代表蔺相如,而语言环境告诉我们蔺相如不可能自己轻易离开秦国,所以此处的“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完整的意思是秦王使蔺相如回到赵国。

2.虚词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此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登东山”和“小鲁”都是动宾短语,呈并列关系。由此可知,“小”的意思应该是“认为……小”,此处的用法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虚词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此处的“之”的意思是代词。由此判断“名”的意思应该为“命名”,这里的用法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虚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人名言短句篇5

论文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语法单位;差异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句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转引自冯广艺《变异修辞学》)

“美”是形容词作中心语,“难受”是形容词作补语,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

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格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按照这个定

义,修辞格并不仅是出现在句子层面,也可以出现在短语层面或句群层面。出现在短语层面的大都可以看作小句;而出现于句群层面的修辞格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少数,其它的修辞格都不适用,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认为修辞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层面。

不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属于科学语言,而运用修辞格大多属于艺术语言。按骆小所先生的分类,修辞格有44种,如比喻、比拟、移情、易色、飞白、设问、同形等。我们认为设问、反问可以看作是用于科学言语,其它都是用于艺术语言。用于艺术语言的,我们仅举比喻、比拟和通感为例。

1.比喻

(16)横在峡谷中的山脊梁都很薄,像一块块竖起来的板子,四五百米高的山,顶部只有米把宽。(和国才《雄奇的怒江大峡谷》)

用“板子”作比喻,形象表达了怒江大峡谷中的山陡峭和薄的特点。

2.比拟

(17)潮水亲吻沙滩,

椰风和着海韵。(邹纲仁《绿岛之恋》)

把“潮水”一次次的涌向沙滩,写成是“亲吻”,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柔情。

3.通感

(18)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钢琴曲属于乐音,自然是美妙和谐,而名曲,尤为和谐美妙,以此比喻“光和影”,体现了月色下的景致美丽异常。

4.设问

(19)你那叫同情?你那叫伪善,劳动人民不用你怜悯!(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5.反问

(20)说真的,我不大喜欢那山门的口气:西双版纳总佛寺。佛门也分个等级,岂不俗气?(黄晓萍《版纳560寺》)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句段,是意义上有联系,但句法上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已由隔离停顿和完整语调分割开了的数个句子。句群一般是段落的一部分、或者等于一个段落,或者等于几个段落,无论大于、等于或小于段落,都是跟段落有关系,我们称之为段落句群;还有一种句群就是等于整个篇章,我们称之为篇章句群。句群通常就分为这两类。在段落句群层级可以运用的修辞格只有比喻,因为它已经跨出句子的范畴,我们称之为整体比喻。如:

(21)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是用整体比喻说明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篇章,如果整体用拟人的手法,就是童话,属于文艺语体的童话语体。如:

(22)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用童话故事的方式,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如果整体用比喻的手法,就是象征,例如有的散文和散文诗,如:

(23)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本文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同时本文发表在国民党统治区,所以采用象征手法,写得含蓄隐晦。

(24)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的英雄们。(鲁迅《秋夜》)

鲁迅用象征暗示出那个时代血腥的斗争现实,也表达了对春的渴望。

我们从各级语法单位的角度,考察了艺术语言语法上的偏离性。也正是这种偏离,拉大了辞面和辞里的距离,拓展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赋予艺术语言更多的空灵与弹性。对艺术语言语法的进一步阐释,深化了我们对艺术语言丰富特性的理解。

名人名言短句篇6

关键词: 计算机翻译 Systran 词语切分 未登录词

在我国,外汉机器翻译系统,特别是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功,达到初步实用的水平,并且推出不少实用系统,如“译星”、“汉神”、“通译”等。但汉外机器翻译,特别是汉英机器翻译的研究却进展缓慢,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要把英文句子“We should do our utmost to achieve our goalin life.”翻译为中文,机器一般可以翻译得较为准确,但是要把汉语句子“他踢坏了三双鞋。”翻译为英文,机器有的翻译为“He plays three pairs of evil shoes.”,有的翻译为“He kicked three pairs of shoes bad.”,还有的翻译为“Him kick spoil 3 pairs of shoes.”。这些软件翻译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词法、句法和语法几个方面。

1.词法分析的难点

1.1词语切分

汉语的书面形式是字与字之间的连续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自然的界限,因此,汉语的自然语言理解首先要解决词的自动切分问题,而词的自动切分中,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把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解决得比较好,要把汉语的自动切词正确率提高到99%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且汉语的自动切词正确率即使达到99%,对于机器翻译来说也是不够的。因为机器翻译系统不是以词为单位的,一般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处理的,这样一个句子只要有一处切词错误,整个句子就很有可能面目全非。

1.2未登录词

未登录词指没有被分词词表收录的词语,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和新出现的词语。未登录词是不可穷尽登录的,如人名、地名,几乎可以看成是无限的,新词也是不断产生的。未登录词包括专名和非专名两大类,专名包括人名、地名等,非专名包括新词、简称、行业用语、部分习语、俗语,等等。未登录词不仅在汉语中存在,英语中也存在未登录词,不过,英语中的未登录专名名词有形式标志,其首字母是大写的,但汉语中的未登录词不仅没有形式标注,而且组成汉语未登录词的汉字可能本身又是汉语词,也就是说,汉语的未登录词容易与普通词语混淆。

1.3词表

英语中的词是基本确定的,汉语中的词却很难确定,或者说汉语中的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词和语素、短语是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但由于汉语中的词和自由语素、短语都能单说或单用,因此要分清词、语素和短语比较麻烦。举一个例子,“肉”是一个词,“猪肉”、“鸡肉”、“狗肉”倾向于是一个词,“海豹肉”、“海豚肉”倾向于是一个短语,“果子狸肉”、“猫头鹰肉”就更倾向于是一个短语。可以看出,汉语的词的确认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供机器使用的词表的原因,而词表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机器翻译中绝大多数知识和规则都依赖于词表而建立,这样就加大了汉语自动分析的难度。

2.句法分析的难点

2.1核心动词的分析

对于句法分析而言,抓住谓语中心词就意味着这个句子有可能分析准确,如果连谓语中心词都找错了,就意味着这个句子不可能分析准确。例如“王先生邀请她一起开车出去玩。”,对这个句子进行分词、词性标注等预处理后得到:王/n先生/n邀请/v她/r一起/d开21.720.9车/v出去/v玩/v。然而,其中有可能充当谓语中心词的有:“邀请”、“开车”、“出去”、“玩”。由于汉语属于分析语言,缺乏明显的形态标记,在这些词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谓语中心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2.2特殊结构的处理

汉语中的某些特殊结构是汉译英系统较为棘手的问题,包括连动式、兼语式、受事主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动补式等。连动式由若干个动词或动词短语相互连接,没有明显的形式标志,机器往往难于确定其中的主要动词,如果主要动词的判定有误,整个结构的分析必定失败。

2.3标点符号的影响

现有的机器翻译系统一般都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翻译的,但是要确认汉语的句子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汉语“句子”的随意性太大,短的可以只有一个词(独词句)或一个短语,长的句子可以是一个复句,甚至可以是一个段落。这样,当遇到一个特别长的汉语句子时,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时空开销,而且这样做增加了分析的难度;而分成几个小句来处理,又难以准确地断句。也就是说,汉语由于没有形态变化,导致从句和分句没有明显的差异。

3.转换过程中的难点

由于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的语言,而英语却有形态变化,因此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转换为英语的过程存在多种“从无到有”的选择。以下是在汉英机器翻译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几种比较难解决的转换问题。

3.1冠词问题

汉语没有冠词,英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往往要加上冠词,冠词又分为零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三种情况。这样从汉语的“无”冠词到英语的“有”冠词,翻译时需要确认究竟是零冠词,还是定冠词或不定冠词。

3.2单复数问题

汉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没有单复数形式,只有“们”等后缀可以勉强充当形式标志,但英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却存在单复数。这样从汉语的“无”单复数到英语的“有”单复数,翻译时需要确认究竟把汉语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翻译为英语中的单数还是复数。

3.3时态问题

汉语没有时态,只有一些可以有助于显示时态的助词(如“着”、“了”、“过”)、副词(如“将要”、“马上”、“正在”)和时间名词(如“现在”、“从前”、“目前”)等,不过,这些标志词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态标记,如“了”有时翻译为过去时,有时翻译为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有时甚至不表示任何时态;英语动词却有时态,这样从汉语的“无”明显时态到英语的“有”时态,翻译时要确认究竟把汉语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翻译为英语中的现在时、过去时还是将来时。

2.4.4语式问题

语式是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区分陈述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汉语没有语式,英语中表示与事实相反的假设或个人主观愿望时,要使用虚拟式。这样从汉语的“无”明显语式到英语的“有”语式,翻译时需要确认究竟把汉语翻译为英语中的陈述式还是虚拟式。

4.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还是源语言向目标语言的转换,把汉语译为英语都存在“从无到有”的困难。正是因为在汉英机器翻译中,除了一般机器翻译(如英汉机器翻译)都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一词多义、结构歧义、语义歧义、语境因素等)之外,还存在这些“从无到有”的困难,这些特殊的困难几乎分布于翻译的各个阶段,导致机器翻译中把汉语当做源语言要比把英语当做源语言要困难得多。

参考文献:

[1]刘群,俞士汶.汉英机器翻译的难点分析.载黄昌宁主编.1998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名人名言短句篇7

关键词:新闻报道 简讯 词汇 句法

电视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体传播形式,很多人都是通过它来了解世界上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简讯更是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及时报道人们感兴趣的消息,但目前国内针对汉语新闻简讯的语言研究还不多见。笔者收集了2009年8月14日至1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7组简讯,共50条消息,其中23条为国内简讯,27条为国际简讯,播音字数共4962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按其发音采计算数目),总用时15分50秒。本文将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分析新闻简讯的语言特点,希望能为新闻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词汇特征

大量使用专有名词。新闻报道离不开时间、地点、事件和相关人物,因此国家名称、组织机构名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简讯中频繁使用。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中各类专有名词出现294次,共1066字,占总字数的21.5%。如例(1)这条96字的简讯中专有名词就出现了8次。

(1)加拿大麦格纳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夫13日说,麦格纳国际公司和俄罗斯储蓄银行已就联合收购德国欧宝汽车公司的方案同欧宝的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达成原则协议。两家将购买欧宝55%的股份。(2009年8月14日)

大量使用缩略语。语料中50条简讯播报总用时950秒,平均每条播报时间只有短短19秒。为了节约时间,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记者大量使用缩略语来压缩信息,使简讯报道更加简明清晰。常见的缩略语往往从新闻播报一开始就得到应用。如国际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博会(世界博览会)、中海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美国加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上证综指(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深证成指(深圳证券成分指数)、参展(参加展览)、重建(重新建设)等;而不太常见的缩略语在第一次全称后才使用。如发审委(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大众(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新油气田(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田)等。

较多使用数字。当新闻报道涉及时间和数据时。记者通常运用精确的数字来说明,给观众留下科学和客观的印象,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中共使用数字193个,读音数目504个,约占总字数的10%。如例(2)中的9个具体数字客观地说明了我国在电力装机容量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人信服。

(2)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电力装机已突破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6%;水电装机1.8亿千瓦,占21.77%;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12%:风电装机1427万千瓦,占比超过1%。(2009年8月16日)

常使用新闻套语。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具有长期延续或反复出现的特点,新闻语言在反映这类事件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固定表达方式,即新闻套语。简讯中常使用的套语有:为……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截至目前、拉开帷幕、与世界先进工艺水平同步、同比上升/下降、相关措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创历届之最、紧急转移安置等。新闻套语准确简练、富有节奏感,既能节省播报时间,又能吸引观众。

多用新词语和外来语。词语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社会生活出现了新事物,语言中就迅速地出现与之相应的新词语。CCTV-l新闻简讯中所使用的新词语和外来语富于时代气息,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现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如并购、回购、旗下、挂牌竞价、动漫电玩、乐队“粉丝”、凭证式国债、租赁房地块、碳纤维远程客机、ATV货运飞船、高尔夫球四大满贯赛等。这些来自经济、科技、体育、娱乐等方面的新词语和外来语鲜明、生动,给简讯报道增添了表现力和新鲜感。

恰当使用客观报道性词语。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地陈述事实,不应带有感彩和主观判断,因此简讯中大量使用客观报道性词语,如说、称、宣布、透露、报道、公布、介绍、表示、提议、警告、数据显示、根据(协议、规定)等。我们收集的50条简讯共使用客观报道性短语34个,其中国内部分4个。国际部分30个。如例(3),4个中性的短语客观严谨地表明了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避免了个人偏见。

(3)15号。英国警方公布了6号伦敦邦德大街珠宝抢劫案的调查进展。珠宝店提供的监控录像显示,两名劫匪早在4号就曾来到珠宝店门口打量店内情况,并且有过抢劫企图。据警方介绍,有关方面愿提供100万英镑悬赏金捉拿这两名劫匪。两名劫匪劫走的顶级珠宝价值4000万英镑。多家英国媒体称,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珠宝抢劫案。(2009年8月16日)

常使用俗语、成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新闻简讯常使用生动、形象的俗语和成语来增强吸引力和亲切感,如打量、顶级、说法、看点、名号、不堪设想、别开生面、独领、名将云集、脱颖而出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创造了鲜活的语境,使新闻语言丰富多彩。如萎缩、蔓延、挥杆开战、拉开帷幕、为两家公司合并铺平了道路,以及(航天飞机)现役、退役等。例(4)、例(5)、例(6)中使用的11个俗语和成语大大增加了新闻语言的魅力,让观众备感亲切。例(6)中把短跑比赛比喻成“飞人大战”,把运动员比作“种子”、“飞人”,形象地说明参赛选手水平之高超和比赛之激烈。例(7)中把玉门油田比作“摇篮”,生动地显示出它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拟人的手法“迎来70岁生日”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引起读者联想。

(4)今天,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一只6岁大熊猫生下一对“龙风胎”,(2009年8月18日)

(5)13号。两头刚出生不久的亚洲狮幼崽在伦敦动物园首次公开亮相……两头幼狮一公一母……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个头较小,皮肤比较皱……(2009年8月14日1

(6)本届大赛的一大看点――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当天也打响第一枪。在当天进行的初赛和复赛中,媒体普遍看好的三大种子――牙买加人博尔特、鲍威尔和美国人盖伊都过关斩将。百米飞人的名号最后花落谁家,16号的比赛见分晓。(2009年8月16日)

(7)中国石油的摇篮――玉门油田今天迎来70岁生日。(2009年8月18日)

大量使用模糊词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要真实、准确

地报道客观世界的事件,就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词语的使用在新闻报道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符合新闻报道讲究准确性和时效性的特征。如果相关信息来源不明确或是难以预知动态事件的发展,记者常采用模糊的处理方式,为事态发展留有余地,使报道更准确、更客观。如例(8),记者可能不清楚非正规就业人口的确切比例以及失业人口的精确数字,因此使用了模糊词语“很高”、“更多”来进行概括,增强了新闻的灵活性。

(8)今年第一季度阿根廷的失业率为8.4%。由于非正规就业人口在阿根廷劳工中所占比重很高,因此实际失业人口更多。(2009年8月15日)

第二,在新闻报道中,对次要的或冗余的信息使用模糊语言,可以更加突出主要信息的准确性@,满足受众的认知习惯。如果消除词语的模糊性,对报道的内容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那么新闻语言就会变得贫乏繁冗,造成受众的理解负担。例(9)中,模糊词语(等地、超过)对次要信息的描述更加衬托出主要信息(阿根廷、4.2吨、、麻黄碱)的准确性,符合受众的心里需求,同时也节省了播报时间。

(91阿根廷海关和警方近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等地缴获了4.2吨可用于制作的麻黄碱,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2009年8月14日)

第三,模糊语言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严谨性,避免表达绝对化。在新闻简讯中,记者经常使用“重要战略意义”、“主要来源之一”、“有关方面”、“远远低于”、“及时做好”等模糊词语概括客观事实,增强表述的严谨性。

句法结构

少量的句子。简讯往往只用少量的句子报道新闻事件的梗概。不提供详细介绍和背景材料。统计结果显示,50条简讯共包含138个句子,每条简讯平均使用句子仅2.8个。句子最多的一条国际体育简讯使用8个句子,句子最少的一条国内财经简讯使用1个句子。

长句和短句。从统计数字来看,新闻简讯中长句和短句的使用频率都很高。50条简讯的播音字数共4962个字,平均每个句子35,7个字,其中最长的句子77个字,最短的句子10个字。我们把含有1-35个字的句子视为短句,36个字以上的句子视为长句。138个句子中,短句75个,占54%;长句63个。占46%。23条国内简讯中有19条首句是短句,占83%;而27条国际简讯中有19条首句是长句,占70%。长短句交替使用,使新闻简讯的语言更加丰富,避免了单调,有助于观众在短暂的瞬间抓住新闻的主题。

陈述句的优势。句子一般可划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用来叙述事实或说明事物的运动、形状和类属等。语料中所有的句子都是陈述句,这体现了新闻简讯传递信息的根本功能。

多重名词前置修饰成分。多重名词短语前置修饰成分是新闻简讯的一大特点。50条简讯中,带有4个以上前置修饰成分的名词短语并不少见,如新疆首届群众才艺大赛、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壮举、民主改革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架从墨西哥托卢卡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有些名词前置修饰成分甚至超长且复杂,如:世界第三大存储器集成电路制造商――德国奇梦达在海外最大的研发机构;四川、重庆、海南三地遭受暴雨洪涝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群众: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9・20”重大火灾等3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名词短语的复杂一方面固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也是实际的需要。简讯报道有时问的限制,而且报道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是间接的一次流,因此。在不影响内容信息的前提下,增加名词的前置修饰成分既能使语言准确清楚,又能节省时间。

名人名言短句篇8

关键词:巧析;文言实词;活用

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高度的要求,要想形成更高的语文素质,学生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不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而读不懂文章,在翻译语句时出现失误。而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分值也是稳中有升,学生失分也较多,如何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呢?

首先要掌握文言实词的五个特点,即单音性、多义性、近义性、通假性和活用性。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怎样使学生掌握巧析文言实词的活用性的方法。

文言实词的活用性,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可以按照习惯临时改变意义和功能,用作其他词类。

文言实词一般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代词五大类。代词一般不活用,所以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现象及 规律 。

那么,怎样发现文言实词活用了呢?

首先,可以结合语境思考,做到字不离句,名不离段,段不离篇。如果该实词按照它本身的词性和固有意义去理解,可是翻译不通时,该实词就可能出现活用。如《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其中的“义”字,你如果按照“正义”或“道义”去理解,肯定翻译不通,因此只能把义字翻译成为一个动词性短语(在本处是一个动宾短语)——坚持正义,这就是名词“义”活用作动词了。WWW.133229.cOm

其次,可以使用语法分析法,去定词性,划成分,猜意义。不光 现代 汉语的单句可以划分句子成分,其实对于古文的语句同样可以使用成分分析法。

第一,可以先把现代汉语单句的成分划分口诀教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去实践,在不断的练习中去熟练掌握方法。口诀如下:“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划分先找中心语,谓前是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的定地状得后补。”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例句,再用符号法标注出来。如主语下标双横线,谓语下标单横线,宾语下标曲线,定语标小括号,状语标中括号,补语标尖括号。如:

(精通武功)的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猛)虎。

第二,使学生比照尝试着对文言语句划分成分。当然,这需要注意实词所处的句法环境。如是省略句,在划分前应补出省略成分;如是变式句,在划分前应调好顺序;如有需要删除的虚词(主要是连词、语气词、音节助词和偏义复词中没有意义的词语)要先删除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 刃 相如。”很明显,刃字是名词动用,用刀杀。

第三,要对学生进行词类活用的分类指导,使学生能够结合语境,用好成分分析法,随机应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提高。可以先列出词类活用简表如下:

就以名词活用作动词为例:

判断名词用动词,大致有以下方法:一是当用这个名词的原义在句中解释不通,而换上一个与相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可以解释通的时候,这个名词就用作动词了。二是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是否处在动词谓语的位置上以及它前后的词和它构成的关系。要用动词和动词性短语来解释。具体情况如下:

两个名词连用,两个名词都不作主语且不形成动宾关系,全句也没有谓语动词时,则前一个名词用作状语,后一个名词用作谓语动词。如《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的统治者)[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石子。

当名词前有“能”“欲”等能愿动词时,名词用作动词。如《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名作动。

名词前面是副词时,该名词用作动词。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目”前有副词,“数”故活用为“使眼色”。

名词前有“所”字时,名词用作动词。如《陈涉世家》:“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前有“所”,故活用为“用鱼网捕”。

名词后有介宾短语或有表处所的名词,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如《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舍”活用作“盖房子定居”。

两个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则后一个名词活用(表判断的名词谓语句除外)。如《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 军,名作动,驻军。

名词后面带有宾语或补语,则该名词活用作动词。如《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名作动,推究。

一个名词之前之后用“而”连接,特点是“而”的另一端是动词,则该名词必定用作动词,这时的“而”起的是连动作用,如《侍坐》:“子路从而后。”后,名作动,落在后面。

名人名言短句篇9

关键词:汉日对比 形谓句 主语 谓语

一、引言

关于汉语形容词谓语句(形谓句)的研究,赵元任(1979)运用结构主义对汉语形谓句进行了考察,认为形谓句有三种作用:1.对比;2.肯定;3.叙述。范晓(1998),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形谓句进行了研究对形谓句的句法语义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对其下位句型的句法语义特征也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并对这些句型的语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日语形谓句的研究方面,山冈政纪(1995)运用“情报归属理论”对日语属性形容词和感情形容词作谓语时的构文特征进行了探究,认为:1.所有的形容词句都持有依据“感觉者”的报告的主观性;2.如果是属性形容词,则通常所理解的客观性也是从称为知觉共有的信念这一主观性而来的;3.比较表达中形容词句的主观性被排除。而半藤英明(2006)对日语形谓句主语的确立方式的研究表明,如果形容的是人物或事物,则被形容的主体有必要明示出来;形容方式可以用连体修饰也可以是形谓句形式,用形谓句形式的场合,使用“が”还是“は”与形容词的种类、句子类型有关;属性形容词可用于现象描写句和判断句,而感情形容词基本上用于判断句。

纵观语法研究的历史,对汉日形谓句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偏重于形容词的类型对句子的影响,忽视了对形谓句主语的考察。然而,谓语是根据主语的特点选择的,主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基于此,本文采用汉日对比的方式,以形谓句的主语为中心,着重探讨汉日形谓句的主谓关系。

二、对主语的定位

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学界对“主语”与“话题”的看法各执其词,没有定论。那么在形谓句中,什么样的意义内容可以作为主语确立呢?下面对本文使用的汉语的“主语”“话题”,日语的“主格”“主题”“话题”各用语进行说明。

(一)汉语主语的定位

一直以来,“主语”和“话题”的关系问题备受语法学界关注。但是汉语学界对“主语”和“话题”的句法地位、功能等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石毓智(2001)对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作了区分,见表1。

本文所用“主语”概念与表1“主语”概念基本相同,故依据以上条件设定主语。范晓(1998:92)指出,“形谓句在构造上分为前段和后段两部分,前段是主语,后段是形容词性词语所作的谓语”。本文亦依照此说。

(二)日语主语的定位

一般认为,“主格”即以格助词“が”为标记,表示与谓语的格关系。“主题”以“は”为标记,表示与谓语之间的解说关系。关于“主格”与“主题”的表示,野田尚史(1996)作了详尽的论述,然而在其对“は”与“が”的分析中,并未用到“主语”这一概念。北原保雄(1981:204)提到,“对日语主语的问题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之后,其结果果然是主语对于日语语法学是无用的”。尾上圭介(2004)认为主语为以“が”格确立之项,且为事态认识的核心项目,主语的成立要素以“が”格为基本。若如尾上圭介所述,主语以“が”格为基本的话,本文对形谓句主语的分析将不能完整。所以本文不采用此说。野田尚史(2002)认为,一直以来主语的处理都是“动作主、主格、意志主、语气主”等相混同,这有必要进行整理,从意义的层面来处理的话,从谓语的意义内容来看,只有将与其主体相当的成分称为“主语”才是妥当的。C上,本文将形谓句的“主语”界定为:成为被形容主体的事物或者概念,即属性、状态或感情的主体。

三、汉日形谓句的构造

汉日形谓句在构造上大体相同,都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为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谓词性短语构成的主语,后面是由形容词构成的谓语。例如:

(1)现在的物价贵。

(2)卖掉那些书真可惜。

(3)富士山が美しい。

(4)私は嬉しい。

(5)雨がこんなに降ることは珍しい。

例(1)、(3)、(4)的主语“现在的物价”“富士山”“私”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2)、(5)的主语“卖掉那些书”“雨がこんなに降ることは”为动词性短语。汉语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熙,1982)。例(1)的谓语部分“贵”是性质形容词,例(2)的谓语“可惜”是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大、红、快、好)和一般的双音节形容词(大方、干净、规矩、伟大)。状态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小小儿的)与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干干净净的)。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而日语的形容词从性质上分为属性形容词(如例(5)中的“珍しい”)和感情形容词(如例(4)中的“嬉しい”)。下面就形谓句的主语类型对形容词的选择影响及主谓关系进行分析。

四、不同类型主语对谓语的影响

如上文所述,形谓句的主语可以是名词性主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本文对这两类主语分别进行分析。

(一)名词性主语对谓语的影响

形谓句的主语为人称名词的情况如:

(6)你忙,就不打扰你了。

(7)他很老实。

(8)文洁聪明,很快就学会了。

(9)Wは蛇がこわい。/我怕蛇。

(10)彼はしい。/他和蔼。

(11)妹が若い。/妹妹年轻。

汉语人称名词作主语时,所用形容词可为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如例(6)、(7)、(8)中的“忙”“老实”“聪明”都是性质形容词。也可用如“老实巴交”“可怜巴巴”等。日语人称名词作主语时多为感情形容词,如例(9)中的“こわい”,也有属性形容词,如例(10)、(11)中的“やさしい”“わかい”。然而日语感情形容词作谓语时,有人称的限制,由于表示的是主观感情,所以不能用于第三人称的表达。如:

(12)*花子は蛇がこわい。

(13)*弟はすしを食べたい。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寺村秀夫(1973)提出了一些方法:①使用连体修饰;②使用接词“がる”,将其动词化;③附加“のだ、らしい、そうだ”等助动词;④引用节;⑤表示理由的从属节;⑥使用过去式。如:

(14)蛇がこわい人。

(15)弟はすしを食べたがっている。

(16)弟もすしが食べたいのだ。

(17)太郎は蛇が怖いらしい。

(18)弟はすしが食べたいそうだ。

(19)弟はすしが食べたいといっている。

(20)その子はその家の犬が怖いので、いつも回り道をして学校へ行く。

(21)その子はその犬が怖かった。

形谓句名词作主语的情况除了人称名词,还包括其他事物名词、地点名词、时间名词等。以下统称事物名词。如:

(22)山美、水美、人更美。

(23)我的房间小,你的房间大。

(24)那把刀快。

(25)日本はなんと言っても国土が狭い。

(26)この列は、早いねえ。

(27)腕がLい。

汉语事物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可以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由性质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的句子一般表示诊断,如例(28)、(29)。而当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一般对主语进行描写,而没有诊断的意思,具体运用时相对比较自由,如例(30)、(31)。日语方面,由于感情形容词多用于有生命主体充当主语的场合,所以事物类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多使用属性形容词。如例(32)、(33)。

(28)这件衣服贵。

(29)半夜里冷。

(30)他的脸铁青。

(31)那女孩的嘴唇薄薄的。

(32)用のバットはXい。

(33)新志と言っても、思ったよりWい。

(二)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作主语时对谓语的影响

汉语和印欧语在语法上的显著区别之一是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直接充任主/宾语而无需改变形式(熙,1982:101)。有的语法著作认为,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已经转化为名词。那么在形谓句中,谓词性短语作主语会表现出什么句法特征呢?这里参照熙(1982),将汉语谓词性短语分为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进行分析。汉语动词性短语作主语的情况如:

(34)先别告诉他比较好。

(35)教书不容易。

(36)他不去是对的。

很明显,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使用评价性语气的性质形容词,而较少使用描写性强的状态形容词。

在日语中,动词是无法直接充当主语的,充当主语的必须是“体言”(名词、代词等名词性词)。于是日语动词用作主语要先进行名词化(“体言化”),或仅H充当连体修饰语,修饰主语名词。此时主语的性质已不再是动词性短语,而成为名词性短语。如:

(37)彼が草を吸うのはめずらしい。

(38)考えるのが面倒くさい。

(39)走りAける人がwましい。

例(37)中的“彼が草を吸う”、例(38)中的“考える”被形式名词“の”名词化,可以整体地看作一个事件(出来ごと),即已成为一个名词性主语。而谓语形容词“めずらしい”“面倒くさい”均为属性形容词。不难认定,无生命的事件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为属性形容词。例(39)中的“走りAける”作为一个连用修饰节修饰“人”,“wましい”则是感情形容词。

那么,汉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形谓句的主语时,会有什么不同呢?汉语方面,汉语中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作主语,根据张国宪(2006)对形容词情态类型的统计结果,能用作主/宾语的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共958个,如“安定、清闲、正常、紧巴巴”等。不能用作主/宾语的形容词有109个,如“昂贵、枯黄、透、妥善”等。在形谓句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主语的情况如:

(40)干净最重要。

(41)大一点儿好看。

形容词充当主语时,由于汉语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而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所以谓语形容词一般会使用带评价语气的性质形容词。日语形容词作主语时使用方法与动词相同,不能直接作主语,必须先将其名词化,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相应谓语。例如:

(42)新しいほうが良い。

(43)旨みが足りな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形谓句主语的词性对谓语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汉语方面,当主语为人称名词时,可以使用性质形容词也可以使用状态形容词;而日语第三人称作主语时使用感情形容词有一定的限制。汉语事物类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的选择较为自由;日语中由于感情形容词多用于有生命主体充当主语的场合,所以事物类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多使用属性形容词。谓词或谓词性短语作主语的场合,汉语谓语形容词多使用评价性语气的性质形容词,而少使用描写性强的状态形容词;由于日语动词或动词短语无法直接充当主语,所以需要进行名词化之后整体成为事件名词,无生命的事件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使用属性形容词,而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主语时与动词一样,必须将其名词化。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3]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2).

[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山政o.UYの⑹艨臻gと形容~文のT}(I)[J].大学o要,1995,(5).

[8]半藤英明.形容~述Z文の立て方[J].熊本h立大学文学部o要,2006,(12).

[9]野田尚史.「はと「が[M].|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10]野田尚史.主Zと主}――}合的な概念である「主Zの解体に向けて[J].言Z31-6,2002.

[11]北原保雄.日本Zの世界(6):日本Zの文法[M].|京:中央公社,1981.

[12]尾上圭介.朝}日本Zv座(6):文法(II)[M].|京:朝}店,2004.

名人名言短句篇10

关键词: “短信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 成因

1.引言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同时这些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近来,手机短信、互联网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在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同时也挑战了语言的弹性。对于这些看似“叛逆”的形式,我们不能断然肯定或否定,因为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弄清其形成的原因才能作出客观的评判。本文拟以“短信我”为切入点,从历史、认知、语用角度解释其成因。

2.“短信我”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

“短信我”这种用法常见于手机短信和互联网,例如:“前段时间有个女孩短信我。”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前段时间有个女孩发短信给我。”“短信我”可以理解为“发短信给我”,前后意义相同,但前者用起来显然更简洁,所以成为人们的“新宠”。从词汇角度看“短信我”这个组合,可以分成“短信”和“我”两个部分,前者是名词性成分,后者从广义的角度看也是名词性成分(为了方便起见,下文将两者分别称为名词1、名词2),我们会发现“短信”与“我”之间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在分析以下例证之后,我们再下结论。

我用百度搜索了包含“短信我”的句子,整理出176条,按照用法的不同,大致分为5类。限于篇幅,从中选择一部分列于下面。

2.1 X1+短信我

(1)exGF刚才短信我。

(2)外地工作,贱卖(衣服)~~~看上直接短信我。

(3)有获奖的玩家,请论坛短信我。

(4)阿姨半夜短信我要涨工资。

(5)请楼主尽快短信我。

(6)更新地址,不要再短信我了。

(7)她昨天短信我。

(8)3月8日晚上的相亲男这两天经常短信我。

(9)要照片的话单独短信我。

(10)要看扬马照片的到开心网短信我。

分析:“刚才、直接、尽快、再、经常、单独”这几个词,常常以副词身份做状语修饰动词。“论坛、半夜、昨天”与介词词组“到开心网”也可以充当状语,表示地点、时间。以状语来看待“短信我”之前的成分X1,各句的意思与结构是讲得通的。这样,“短信我”就应当是谓词性成分。

2.2 X2+“短信我”

(1)如果你不希望有人打扰你平静的生活,可以短信我。

(2)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短信我。

(3)要Q号的可以短信我。

(4)需要的电我。Q我。不要短信我。

分析:“可以、(不)要”是能愿动词,一般用在动词前面表可能、意愿和必要。这里X2+“短信我”,可以理解为能愿动词+谓词性成分。

2.3 “短信我”+Y1

(1)转让几块纹石珍珠,看好了就短信我价格。

(2)谁能短信我一个DZ7.2测试站邀请码?

(3)请直接短信我姓名地址邮编。

(4)请所有去厦门的朋友短信我你们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5)请亲人们短信我你们的手机号。

分析:以上5例的斜体部分皆为名词性成分,其中例1、2、3中“短信我”之前有“就、直接、能”,可视为副词及能愿动词,“短信我”为谓词性成分,则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应为宾语。例4和例5的结构为请+名词词组1+“短信我”+名词词组2,“请”之后的部分解释为主谓宾结构比较合理。

2.4 “短信我”+Y2

(1)哪位朋友知道feng的联系方法,短信我一下。

(2)来之前短信我一下。

(3)请再短信我一下。

(4)决定参加的XDJM们站内短信我一下。

分析:“一下”为动量词组,通常跟在谓词性成分之后做补语,因此“短信我”应为谓词性成分。

2.5“短信我”+了/名词性词组+“短信我”

(1)他短信我了。

(2)知道的朋友短信我。

(3)还没吃饭又不知吃什么的短信我。

(4)想要邀请码的兄弟短信我。

(5)有套房找合租的人短信我。

(6)MM短信我。

分析:例1中“了”为动态助词,一般跟在动词后边,5个例子解释为主谓结构比较合理,因此,“短信我”应该是谓词性成分。

通过以上5类例证分析,我们认为“短信我”应该是动词性词组:它可以前加状语、能愿动词,后加宾语、补语,还可以加动态助词“了”。

3.以历史、认知、语用的视角看待“短信我”

从根源上讲,“短信我”成为一个动词性词组,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名词+名词(成分)的组合中“短信”活用为动词。下面我将要从历史、认知、语用角度进一步探求“短信我”形成的原因。

3.1历史视角

说起来,“短信我”这种名词1+名词2组合,其中名词1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古已有之。所谓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的是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等,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动词,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以下4例摘自“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注:“目”,本是名词,指眼睛,句中临时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意为“使眼神”。

(2)綦毋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之战)

注:“肘”是名词用如动词,作谓语,“皆”是范围副词,“肘”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是“用胳臂肘触动”。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箪”是“用圆形竹筐装”,“壶”是“用壶盛”。

(4)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能愿动词“欲”,表示想要,与名词“刃”连用,“刃”原意为“刀口、刀锋”,而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杀”。

因此,“短信我”并非凭空而来,它与历史上名名组合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一脉相承。

3.2认知视角

语言现象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除了着眼于语言结构之外,还应重视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功能主要是交流信息,语言的结构是语言为了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而自我调适的结果。”(沈家煊,1998)“短信我”是“发短信给我”的意思,其短小的形式突出了内容(短信)与接收对象(我),适合手机短信与互联网上快速传递信息的需求,也符合“眼球经济”时代人们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这种形式的出现应当是语言结构自我调适的结果。

“短信我”形成的认知上的原因可以用“宾语和自然焦点”的相关理论来解释。所谓自然焦点指的是:一句话的语义重点通常在陈述或谓语部分,如果谓语动词带有宾语,宾语通常成为语义的重点,即自然焦点。Bolinger曾指出一条“线性增量”原则,即在没有干扰因素的条件下,随着句子由左向右移动,句子成分负载的意义越来越重要。Firbas进一步提出“动态交际值”概念(简称CD值),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CD值指一个语言成分在推进交际、完成交际目的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一般的主动宾句而言,其宾语的CD值最高,是“自然焦点”,因而最易引起人的注意。(沈家煊,1998)

“短信我”的意义来源于“某人发短信给我”,按照宾语自然焦点的理论,宾语“短信”和“我”的CD值相对比主语“某人”和谓语动词“发”都要高,自然成为句子语义的重点和焦点,很容易就凸显出来。从认知心理来讲,在许多事物中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总是那些有凸显性的东西,于是“短信我”就产生了。

3.3语用视角

手机短信的最大信息长度不超过160个英文、数字字符或70个汉字,在网上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时候,大家偏向于用尽可能少的字符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短信我”应用的场合主要是手机短信与互联网,它的出现是人们追求省力、经济的结果,符合经济原则。所谓“经济原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符号形式来表示尽可能多的意义内容,又不至于使人难以理解或是误解。在手机短信与互联网这样的特殊语境之下,人们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省力,在能够传递信息又不至于造成误解的时候往往选择短小的形式,突出语义的重点。所以经济原则是“短信我”产生的语用学原因。

4.结语

语言的本质特点是社会性,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词新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换。但人类的发展总是在一定历史基础之上逐步前进的,同样的,在某一个共时平面上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语言现象,往往能够在历时的平面上找到根源。当然,人是语言这一工具的创造者与运用者,人的认知特点与交际需要无疑会对语言的表达形式产生影响。“短信我”只是众多新奇表达中的一个小点,与之类似的还有“电话我”、“QQ我”、“E-MAIL我”等,正是这些创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使它能更好地满足我们的交际需要。新词新语的产生可能是个人的作品,但其生命力的长短却非个人可以决定,要经受时间和大众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周安,徐春婷.名词动用现象的古今汉语对比分析[J].剑南文学,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