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例十篇

时间:2023-03-14 06:06:23

名人事例

名人事例篇1

名人事例如下:

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文非常有名,而且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最为经典的例子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居里夫人天下闻名,她一生获得众多奖项与名誉,有一次家里做客的朋友问这么珍贵的奖品为什么被作为居里夫人女儿的玩具,居里夫人说,她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3、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来源:文章屋网 )

名人事例篇2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经历挫折,更能发愤(贝利与记者)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能屈能伸是俊杰(卧薪尝胆的勾践)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

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孔克,一

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名人事例篇3

一、居里夫人,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潜心研究镭,让这种神秘的放射物质渐渐为人类所了解,她一生的研究,总是那么仔细严谨。正因为她拒绝浮躁,坚持一生,以平静的心态、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居里夫人跨越了百年,她用生命的光芒告诉我们,只有拒绝浮躁,才会收获成功。

二、一部《泰坦尼克号》成就了最初的卡梅隆,当铺天盖地的荣誉和巨大的名声落在这个青年导演头上时,他却忽然蛰伏起来,以几十年的策划推出了轰动全球的《阿凡达》。

三、现代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洞数年,在寂寞中耕耘着精神家园,创作出《平凡的世界》。

四、荷兰画家凡·高以一辈子的孤寂生活,忘情地投入到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中,最终锻铸成一位令人仰止的伟大艺术家。

(来源:文章屋网 )

名人事例篇4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名人事例篇5

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张衡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依然的研究,努力钻研,最后获得了成功。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名人事例篇6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的《1940年投资公司法》中,其后于20世纪70年代得到推行,并于90年代中期以后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得到较快发展。

在中国,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现,公司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证监会借鉴其他国家在公司治理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也开始探索如何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以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1997年12月在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把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选择性条款”提出:“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立独立董事”。

1999年3月29日,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规定:“公司应增加外部董事的比重。董事会换届时,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人数的l/2以上,并应有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任职的董事)。

2000年11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中,建议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2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至少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

2001年1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完善治理结构,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其独立董事人数不少于公司全部董事的l/3,并要求独立董事多于第一大股东提名的董事人数。

2001年8月16日,在中国证监会正式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证监发[2001]102号)中,第一次对独立董事的比例、任职资格、提名、选举、职权范围、津贴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

那么,从1997年12月的可设可不设独立董事发展到2001年8月要求必须设立独立董事,及至今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状况究竟如何呢?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专业、从业背景、在职退休、津贴、兼职独立董事家数等实际构成情况做一实证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现状有一个数量化的了解。 二、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引用《证券时报》及《全景网络》披露的上市公司资料,随机选取50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深市254家,沪市246家,时间截止2002年7月30日)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1.数量构成

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独立董事的人数在1―3名之间,因而本文将这500家上市公司分成3组:聘任1名独立董事的为A组,聘任2名独立董事的为B组,聘任3名及3名以上的为C组。结果表明,这500家公司拥有独立董事的总人数为1044名,其中深市540名,平均每家2.13名;沪市504名,平均每家2.05名,两市平均每有2.09名。A组公司数为63家,占总样本数比例12.6%,其中,深市29家,占深市样本数比例为11.4%;沪市34家,占沪市样本数比例13.8%。8组公司家数为341家,占总样本数比例为68.2%,其中,深市17l家,占深市样本数比例67.3%;沪市170家,占沪市样本数比例69.1%。C组公司数为96家,占总样本数比例为19.2%。其中,深市54家,占深市样本数比例为21.3%;沪市42家,占沪市样本数比例17.1%。可以看出,两市中A、B、C三组的比例构成基本相同。

按中国证监会的《指导意见》要求,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从上述结果看,大部分上市公司(B组十C组共87.4%)都达到了要求,只有少数公司(A组12.6%)由于换届或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等原因,暂时只有1名独立董事。

2.性别构成

这500家样本公司的1044名独立董事中,男性有924名,女性只有120名, 比例名为88.5%和11.5%。其中,深市540名独立董事中有476名男性,有64位女性,比例各为88%和12%沪市504名独立董事中有男性448名,女性56位,比例各为89%和11%。同样可以看出,两市的独立董事性别构成情况非常接近,男性差不多一统天下,女性仅占约一成比例,且绝大多数从事与会计有关的工作。

3.年龄构成

我们将年龄在30岁以下的划分为A组,将年龄在30--60岁之间(含30岁及60岁)的划分为B组,将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划分为C组。结果表明,A组共有9人,占总人数比例仅为0.9%,其中,深市有4人,沪市有5人。B组共有856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2%,其中,深市有442人,占深市总人数的81.9%;沪市有414人,占沪市总人数的82%。C组共有179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7.1%,其中,深市有94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7.4%沪市有85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7%。两市独立董事的年龄构成也非常接近,小于30岁的人有,但微乎其微;大于60岁的人也有,但决不是主流,仅占17.1%的比例;只有年龄在30--60岁之间的人才是主要构成部分。年龄最低的独立董事为26岁,年龄最高的独立董事为78岁。

4.学历构成

我们将学历划分为4组;大专及其以下、本科、硕士、博士。统计结果表明,这500家样本公司的1044名独立董事中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共有8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8%。其中,深市有30人,占深市总人数的5.6%;沪市有53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0.5%。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从党政机关退休的老同志。本科学历的共有415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9.7%,其中,深市有217人,占深市总人数的40.2%;沪市有198人,占沪市总人数的39.3%。硕士学历的共有25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4.“,其中,深市有128人,占深市总人数的23.7%;沪市有124人, 占沪市总人数的24.6%。博士学历的共有29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8.2%,其中,深市有165人,占深市总人数的30.5%;沪市有129人,占沪市总人数的25.6%。可以看出,两市独立董事的学历构成基本相同,深市高学历者比沪市稍多些。再深入一些分析可以知道,本科学历只有大量的60岁左右的教授、院士、高级工程师,而30--45岁的独立董事中具硕士、博士头衔的较多。硕士博士学历两者加起来比例为54.3%,因此,可以说独立董事大多数具有较高学历。 5.专业构成 综合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披露信息,我们将占多数的专业分列为经济金融管理类、财会类、理工农医类、法律类、其他类。统计结果指出,人数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金融管理类,共有34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3%,其中,深市197人,占深市总人数的37%;沪市145人,占沪市总人数的29%。人数排在第二位的是财会类,共有27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6%,其中,深市129人,占深市总人数的24%;沪市144人,占沪市总人数的29%。接下来是理工农医类,共有181人,占总人数比例17%,其中,深市94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7%沪市87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7%。法律类共有9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9%,其中,深市有49人,占深市总人数的9%沪市有45人,占沪市总人数的9咒。其他专业如中文历史等以及未披露专业的都归为其他类,共有15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5%,其中,深市有71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3%;沪市有83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6%。从专业上来看,深市经济金融管理类比沪市的比例稍高些,而财会类则沪市比例稍高。按证监会《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至少一名应为会计专业人士,那么这500家样本公司至少应有500名独立董事为会计专业,但实际只有273名,平均只有一半公司达到了规定要求。

6.从业背景构成

在1044名独立董事中,大学教授共有410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9%,其中,深市Z18人,占深市总人数的40%;沪市192人,占沪市总人数的38%。排在第二位的是来自于工商企业的独立董事,共有295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8%,其中,深市154人, 占深市总人数的29%;沪市141人,占沪市总人数的28%。排在第三位的是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董事们,共有14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4%,其中,深市65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2%沪市77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5%。排在第四位的是来自于党政机关的独立董事(大部分是退休人员),共有133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3%,其中,深市是68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3%沪市有65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3%。最后是来自于研究院所、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独立董事,共有6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6%,其中,深市35人,占深市总人数的6%;沪市29人,占沪市总人数的6%。

7.工作状态问题

在自己主要工作单位正常任职,同时兼任独立董事的共有894人, 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5.6%,其中,深市有467人,占深市总人数的86%;沪市有427人,占沪市总人数的85%。已退职在家或在某些机构仅任虚职的独立董事共有150人,占总人数比例为14.4%,其中,深市有73人,占深市总人数的14%;沪市有77人,占沪市总人数的15%。这与前面的年龄构成分析中独立董事的平均年龄为47.8岁是相一致的,即退休人员提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

8.津贴

所选样本公司独立董事的平均津贴为每年3.19万元(含税,以下同),最高为每年20万元,最低为每年0.5万元,相差40倍。按中国证监会《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所有公司都是以提供工作津贴的名义来给予独立董事报酬的,并且都声明:除工作津贴之外,独立董事不得从公司、公司主要股东以及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处取得任何额外的未予以披露的其他利益。

所有公司都有如下相似规定:独立董事为公司事务如出席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相关规定行使职权时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差旅住宿费、培训费、办公费等)以及为公司事务而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咨询机构及独立财务顾问等的费用可在公司据实报销。

大部分公司对本公司的几位独立董事都发给相同的津贴,少数公司可能是依据独立董事的资历、声望不同而发给不同的津贴;大部分公司都给予独立董事固定的津贴,少数公司则是定了一个津贴范围,实际发放的津贴数目到年终才能确定。

在津贴发放方式上,有许多方式:按年一次性发给;半年发给一次;一季度发给一次;按月发放。

比较特殊的有:

四川双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0935)规定:独立董事在公司不领取工资报酬, 由公司每年发给津贴25万元,缺席会议一次,扣减津贴0.2万元,若在年度内提出辞职或连续缺席会议三次及以上,公司有权不支付其该年度津贴。独立董事津贴,按季支付,自独立董事聘任合同签订之日起,每三个月,支付一次。

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33)的《关于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津贴暂行办法》规定:根据本公司的年度经营成果和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的责任大小,分档按年度考核计算,按月计发津贴。对独立董事津贴,若按考核计算数额低于2000元/月,则按2000元/月发放;若计算数额高于2000元/月,则按实际计算数据发放。因董事会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以上人员负有相应的赔偿责任。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内外情况确定津贴和经济赔偿的具体数额。

名人事例篇7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㈢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㈠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分析例1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例2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例3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㈠判断方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屈原列传》)

2、吊有忧,贺有喜。(《勾践灭吴》)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分析:例1中“听”本是动词,这里用来作兼语,是“听力,听觉”的意思。活用为名词。例2中“忧、喜”本是形容词,这里用在动词“有”后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忧愁的事;高兴的事”的意思。例3中“至”本是动词“到”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到的人”。例4中前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1、标志: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以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四、名词作状语

(一)判断方法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即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二)活用形式

1.表示比喻

例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这里是作者谦称)(《报任安书》)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因景从。(《过秦论》)

分析:名词作状语,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含有“象……那样地(似的、一样)”的意思。例1中的“牛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走”作状语,翻译为“像牛马一样,如牛马一般”;例2中的“云、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集、应、从”作状语,意思是“象云那样汇集”、“象声响那样应和”、“象影子那样随从”。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

例如:(1)倡优蓄之(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报任安书》)

(2)皆谦而礼交之(礼,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应为“当作……那样”、“象对待……的似的”。例1中“倡优”,就可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例2中“礼”可翻译为“按照礼节,有礼貌地与他交往”的意思。

3.表示处所

例如:1、而相如廷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分析:这种形式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哪儿”的意思。例1中的廷,表示斥责秦王的处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例2中的“上、下”表示动作的趋向,翻译为“向上,向下”。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1、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分析:这种形式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例1中“厚币”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表示使用的内容,翻译为“用厚币……”。例2中“舟”,修饰限制后边的动词“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乘船出发”。

5.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

例如:1、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屈原列传》)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3、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李塑雪夜入蔡州》)

分析:时间名词作状语,有三中情况,其一,表示时间的阶段性、经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时间的持续性、逐渐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过去,含有“往日”、“从前”、“当时”的意思。例1中“日”属于第二种情况,翻译为“一天天地”;例2中的“日”、“月”属于第一种情况,含有“日日”“月月”的意思,“日削月割”,就是“每天的割地每月的割地”;例3中的“时”,用在句首,来追溯当时的情景,“时大风雪”,就是“当时大风大雪”。

(三)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

1.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2.和动词又不是主谓关系。

五、使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行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即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就是使动用法了。这种用法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语+动词+兼语+宾语”,现在简化为“主语+动词+宾语”,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要翻译成兼语式。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当它异乎常规地带上宾语的时候,往往属于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当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使它怎么样”,即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2、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过秦论》)

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鸿门宴》)

分析:使动用法的翻译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格式为:“主语+使(宾语)+谓语”。二是动补式。格式为:“主语+动补词组+宾语”。例1中“归”,即“使之归”,翻译为“使……回去”的意思;例2中“朝”,即”使……朝拜”的意思;例3中的”活”,即“使之活”的意思。

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净;美,使………美)(《勾践灭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分析:例1中的“洁、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洁净;美,使………美”;例2中的“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词,翻译为“使变绿”的意思。

㈢名词使动用法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分析:例1中的王之,是“使他为王”的意思;例2中的“将孙膑”是“使孙膑为将”的意思。

(二)规律总结

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六、意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㈠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例如1、公子怪之(怪,感到奇怪)(《信陵君窃符救赵》)

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例1中的“怪”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感到奇怪”;例2中的“羞”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羞耻”;例3中“私”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翻译为“以……为美”.

㈡名词意动。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的人或事物,可翻译“把……看作”“把……当作”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

3、粪土当年万户侯.。

分析:例1中的方为名词“先”、“后”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例2中的名词“粪土”,活用为动词,翻译为“把……当作粪土”。

(二)规律总结

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即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做(看成)什么”,即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七、动词的为动用法

(一)判断方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系,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从语法结构上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以动宾式来表达状动式的内容。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例如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急,为……着急)(《信陵君窃符救赵》)

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而死)(《报任安书》)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分析例1中的“急”应理解为“为人急”,就是“为他人着想.”。例2中的“死”应理解为“为节死”。例3中的“泣”应理解为“为之泣”,“既泣之三日”,就是“已经为它哭了三天”。

(二)规律总结

动词的为动用法:

1.看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是不是“为动”关系。

名人事例篇8

关键词:形式名词;抽象事物;词义;名词化;惯用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32-02

学过日语的人皆知,日语语法中有名词和形式名词之分,且具体分为普通名词、固有名词、数词、代词、形式名词。如:「本、「、「花子、「三枚、「これ、「こと等。其中的「こと既是普通名词亦是形式名词。作为普通名词不难掌握,但作为形式名词非常抽象是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笔者针对形式名词的「こと从词义和构文等角度进行整理及归纳,以便提高学习效果,仅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一、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

形式名词亦称形式体言,是日语有的语法现象之一,其失去了作为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句中受连体修饰语的修饰,将用言体言化并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日语句法中的句子成分主要是由各种助词决定的,而助词只能连接名词,若一个长句或段落充当句子的主语、主题、宾语等各种句子成分时则需要将其名词化,这个语法功能便由形式名词「こと等承担。作为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是表示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等,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表示与某人某事相关的事情或以什么为中心的事情。其词义与「ありかた「合相似。例:のことは心配するな/不要担心我。

2.表示以某人作为动作、心情的对象或抽象的概念。多用「好きだ「嬉しい「悲しい「分かる等表示好恶之类的情感形容词或表示状态的可能动词。例:あの人のことが忘れられない/我忘不了他。

3.表示某种行为、状态。其词义与「行「子相似。例:自分のしたことを反省しなさい/请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4.表示说话思考的内容、意思。其词义与「内容「意味相似。例:彼女は私の言うことがよく分からないらしい/她似乎不大明白我说的意思。

5.接形容词连体形后起副词作用,所表示的事态与后续谓语有关。例:いこと留守にする/长时间不在家。

二、构文上的名词化用法

1.当谓语部出现表示可能性、正确与否、评价、感情、思考等词语时,主语部的名词化即可用「こと。如:「当然だ「真だ「正しい「嘘だ「いやだ「嬉しい「悲しい等。例:彼女が怒ることも当然だ/她生气是理所当然的。

2.当谓语部出现表示知觉、视觉、感觉等词语时,主语或主题部分的名词化则不能使用「こと。如:「こえる「える「感じられる等。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ことがこえる。(×);子供が泣いているのがこえる/听到小孩子在哭。

3.当主语部及谓语部均需要体言化时,主语部可用「こと或「の,但谓语部只能用「こと不可用「の。例:常に真をること(の)は大切なことだ/总是说真话很重要;常に真をること(の)は大切なのだ。(×)。

三、构成惯用表达

「こと作为形式名词使用时,更多的是惯用的表达即形成了固定的句型。学习者熟知了解这些句型,是学会掌握并能应用形式名词「こと的最好捷径。

1.「~(去形)+ことがある/ない。表示曾经的经验、体验或经历。可译为“……过”。例:フランス料理を食べたことがある/吃过法国料理。

2.「~(在形)+ことがある。表示有时或偶尔发生的事,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不能使用。可译为“有时”“经常”。例:朝早く起きることもあるんですよ/有时也会早起的呀。

3.「~(在形)+ことができる/できない。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可与表可能的「V-れる型动词替换。但在强调可能性时,一般多用「ことができる。可译为“会”“能”“可以”。例:信してくれる人を失望させることは出来ない/不能让信任我的人失望。

4.「~(在・去形)+ことになる。表示主体以外的客观决定或决定的结果。可译为“决定”“定为”。例:今度北京支店に行くことになった/(公司)决定了我这次调到北京分社。

5.「~(在・去形)+ことにする。表示主体的主观决定或决心。可译为“决定”“决心”。例:就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我决定就职了。

6.「~(在形)+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表示约束人们生活行为的各种规定。可译为“规定着”“按规定”。例:休むは学校に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いる/学校规定,请假不上学时必须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

7.「~(在形)+ことにしている。表示根据某种决定而形成的一种习惯。但表示一般意义的习惯或礼仪时则不能使用,其句型本身不能出现否定形。翻译要灵活。例:私は日必ず日をつけることにしている/我每天坚持必写日记。

8.「~(在形)+ことだ。表示说话人就某种行为进行忠告、劝解、命令或主张。可译为“就得”“该”“最好”。此用法的否定形是「ことはない。可译为“用不着”“不要”。例:邪を早く直したんだったら、暖かくしてゆっくり寝ることだ/要想感冒早点儿好,就得保暖好好睡一觉。

9.「~(在肯定形)+ことはない。表示绝不可能发生的全面否定。可译为“绝不…”“不会…”。「~(在否定形)+ことはない。表示部分的否定,留有肯定的语意。可译为“偶尔…”“有时…”。例:私はして友情を切ることはない/我绝不背叛友情。

10.「~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だ「(在・去形)+ことだ。表示说话人的惊讶、感叹、感慨等心情。可使用的形容词等很有限。翻译要灵活。例:家族みんな健康で、けっこうなことだ/全家人都健康,这太好了。

11.「~名+だ/だった+と言うことだ「形容・形容(在・去形)+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在・去・ている形)+と言うことだ/とのことだ。表示传闻,用于诉说从他人处听到的事情,直接引用感强。可译为“听说”“据说”。例:王さんは近く会社をやめて留学すると言うことだ/据说小王最近要辞职去留学。

12.「~名+なことは~同一名+だが「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は~同一形容?形容(在・去形)+(だ)が「(在?去?ている形)+ことは~同一(在・去・ている形)+が。此句型用以表示强调,虽承认或认可某事,但并非是积极肯定的语感。在同一语句中前后出现的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必须是同一词语或同义词的反复。可译为“…是…但…”。例:手うことは手いますが、あまり期待しないでください/帮忙是帮忙,但请别太期待。

13.「~(感情を表す)形容・形容(在・去形)+ことには「~(感情を表す)(在・去形)+ことには。此句型的「ことには前必须是表示情感的用言。可译为“…的是…”。例:困ったことには、今、金の持ち合わせがないんです/为难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钱。

通过对上述日语形式名词「こと的探究,我们找到了较为容易学会和掌握形式名词「こと的方法。可按上述分类进行,首先弄清形式名词「こと的词义。其次是构文上的语法功能。然后是已形成了的惯用表达方式。希望这篇拙稿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名柄迪,等.外国人のための日本例文・シリズ2形式名[M].荒竹出版,1987.

[2]寺村秀夫.日本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くろしお出版,1987.

[3]森田良行.基日本2[M].角川店,1987.

名人事例篇9

[关键词]食品名称;“n1+v+n2”短语;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命名原因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35-1.5

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名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原因。本文针对食品中的菜肴、面食等食品名中n1+v+n2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且说明其命名原因。

一、食品名中“n1+v+n2”短语的语法方面的分析

食品名称中的“n1+v+n2”短语是一类名词性短语,它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食品名中“n1+v+n2”短语中各成分的语法特征

食品名称“n1+v+n2”短语中的“n1、n2”双音节词居多,尤其是n2,它们都是菜名例如柿子、鸡蛋、豆腐、尖椒等。但是单音节词也不占少数,但大多都是表示工具的名词,例如锅、刀等。并且,这类短语中名词都是专有名词。食品名中“n1+v+n2”短语中的动词基本上都是单音节动词,并且都是及物动词。例如:(A)水煮肉片(B)柿子炒鸡蛋(C)手抓饼,其中“煮”、“炒”、“抓”等都是单音节的及物动词。因此才能构成“v+n2”的短语形式。

(二)食品名中“n1+v+n2”短语的语法结构

食品名“n1+v+n2”短语中n1与v的语法关系有几类:一类是n1与v不构成任何语法关系,例如:(A)啤酒烤鹅(B)片皮脆炸鸡。一类食品名中“n1+v+n2”短语,其中的n1与v+n2构成偏正关系。例如:传统烤鹅/老张家烧饼等,这些短语中的n1一类是既有形容词词性,又有名词词性,例如:传统既具有形容词词性又有名词词性。一类是名词,但这个名词只是修饰v+n2,它与整个菜名没有意义上的实质关系,它只是为了强调该食品的特殊性。例如:“老张家烧饼”中的“老张家”就是修饰“烧饼”的。还有一类是n1与v是主谓关系。例如:手抓饼/刀切面/锅包肉。相对于n1与v的关系,v与n2的关系就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述宾关系。;例如:(A)手抓饼(B)锅包肉。但是“肉夹馍”同样作为“n1+v+n2”格式的短语,v与n2的关系就不是述宾关系,“夹”并不是对“馍”的一种处置,应该说成“馍夹肉”才对。这一类短语是个特例,看起来并不符合句法结构。有人说,肉夹馍是“将肉夹在馍的中间“的一种省略的口头语,这也不妥当。

二、食品名中“n1+v+n2”短语的语义方面的分析

(一)短语“n1+v+n2”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食品名称中的动词在语义上也都有[+处置]的语义特征,“煮、炒、拌”等这些动词也都有[+制作]的语义特征,大部分用于熟菜的动词,例如:(A)水煮鱼(B)木耳炒鸡蛋(C)蛋黄南瓜。这些短语中出现的动词,它们的语义特征都有[+加热,+使熟]这些语义特征,使人们知道该类菜属于热菜。

(二)短语“n1+v+n2”中n1、n2语义格的分析

食品名称中出现的基本格类型。基本格包括主体格、客体格和与事格。其中主体格包括施事格、主事格、参与格和遭遇格。

食品名称中出现的主体格类型。在食品名称中,施事格一般出现在n1的位置上。如:“麻婆豆腐”实际上应是“麻婆炖豆腐”,其中,“麻婆”即为施事。在食品名称中,n1的语义格是参与格的很少。例如:鱼胶圆肉炖水鸭。有时人们为了方便,给多菜作成的食物起一个简单的名字。例如:新三鲜,即柿子辣椒炒卷心菜。

食品名称中出现的客体格类型。客体格可进一步划分成受事格、结果格、说明格、客事格。在食品名称中,客体格出现在n2的位置上,例如:(A)肉饼炖蛋(B)肉丝扒豆腐(C)水煮鱼。这些食品名称“n1+v+n2”短语中n2的语义格的类型就属于受事格。

食品名称中出现的一般格的类型。一般格包括环境格、凭借格、和根由格三类,它们都可以进一步区分。在食品名称中出现的一般格的类型基本上都是凭借格。凭借格指谓词、的运动、行为等实现或发生时,依靠的工具、材料以及方式和基准。

食品名称中的工具格。工具格是施事藉以实现行为、动作等的工具、手段。例如:(A)烤火腿(B)锅包肉。这些短语中的n1的语义格就属于工具格的类型。

食品名称中的材料格。材料格是实现谓词所表行为等的材料、原料,或指出项所表对象的质料。例如:“水煮鱼”中的n1“水”就是菜的制作材料,属于语义格中的材料格。

食品名称中的方式格。方式格是指出实现谓词所表行为等的方式、方法、途径。例如:(A)手抓饼(B)手撕面(C)手擀面。这些短语中n1就是方式格。

(三)短语中各成分的语义关系对位置关系的影响

食品名称短语“n1+v+n2”中的n1、n2的语义格有施事格、受事格、参与格、工具格和材料格。由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处置],所以,短语中v+n的语义关系就应为“动作+受事”,大多数受事格出现在此短语n2的位置上。相应的,语义格类型是工具格、材料格、施事格的名词,它的位置应出现在动词前。所以我们看到的食品名称如:“刀削面”而不能说成“面削刀或是削刀面”等。这样不符合语言规律,也会在生活中闹出笑话。

虽然,语义格类型中受事格多数位于n2的位置上,但是n1的语义格中也有受事格。例如:“柿子炒鸡蛋”、“小葱拌豆腐”等,这些食品名称也可以说成“炒柿子鸡蛋”、“拌小葱豆腐”。因为这些短语中的n1也是受事格。但是出现在n1的位置上,可见,在食品名称的命名问题上,语义关系固然重要,但是其他方面也影响着食品名称的命名。

上文中提到的“肉夹馍”,它的意义是肉夹在馍中,应该说成“馍夹肉”。这两个名称看似意义相同,但是实际上,它们的语义关系是不同的。“馍夹肉”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动作+受事”,而“肉夹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析为“受事+动作+处所”。类似这样的食品名称看似不符合情理,但是从语义关系方面看,就不难解释它的命名原因。

三、食品名中“n1+v+n2”短语命名原因分析

食品名中“n1+v+n2”短语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食品名称的命名大多本着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人们可以从食品名称中看出该食品的做法、材料。例如:(A)锅包肉(B)刀削面(C)水煮鱼。这些食品名称中“N1+V+N2”的动词能够表达出这种食品的做法,而从“N1、N2”可以看出该食品的材料。还有一些食品名称,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该食品的食用方式,例如:手抓饼。

某些食品名称的命名可以看出此种食品的材料的分量的多少。例如:“柿子炒鸡蛋”,主要是炒鸡蛋,而柿子是这道菜的配料,是炒鸡蛋的一种做法。再如:“小葱拌豆腐”,主要是拌豆腐,小葱是配料。在食品名的命名中,既要符合经济的原则,又要符合“量”的原则,需要告知人们足量的信息。还有一些食品名的命名符合象似性原则,即按照人们的认知顺序给食品命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食品名称的命名看似不符合情理,这时,就需要从它的深层的语义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出现许多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食品名称。这些特殊的食品名称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人们的使用心理。

[参考资料]

[1]毕冬春.现代汉语名词性n1+v+n2短语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田惠刚.“肉夹馍”小议[J].语文建设,1995(12).

[3]贾彦德.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J].语文研究,1997(3).

名人事例篇10

关键词:不可数名词 无界 同质性 可分割性 可复制性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77-02

1 引言

数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法范畴之一,而数又跟名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英语名词数的区分在学好英语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学者都开始着手来研究英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国内学者薄冰,章振邦(2007)等从能否计数的特征来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这一特点也确实给学习者带来了帮助但还是有其缺陷,因为这种区分只能解决人们较熟悉的典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而不能解决很多的例外。后来国外学者Langacker(1987)从认知的视角来解读英语名词的区分,提出了“界理论”等一系列原理。再后来Taylor(2002)也认为大概可以说任何一个名词,给出一定的语境,都可以被作为可数或不可数名词使用。国内学者黑玉琴(2008)也同意Taylor的说法,认为在正常的语言交际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单词单独使用而总是将其置于一定的话语场景或语篇中来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也试着从认知的视角来解读英语不可数名词,希望给学习者带来有益的帮助。

2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

2.1 传统的区分

夸克(Quirk)等人(1982:174)根据零(或无)冠词、定冠词、不定冠词、不定量词、复数形式五项标准对名词分类。夸克等认为,可数名词的特征是可带定冠词或不定冠词,有复数形式。例如,the book,a book和books;不可数名词的特征是无冠词,也可带定冠词和不定量词,没有复数形式。例如,我们不能说a water或waters但是可以说the water和some water等。中国著名英语语法学者薄冰,章振邦等在编写语法书时也根据夸克的定义给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定义。

2.2 认知的区分

与传统观念不同,美国语言学家Langacker(1987)从认知的视角出发系统地探讨了名词数的问题。他(1987:189)认为名词这个象征结构的语义极例示的是[事物]图式;或简单地说,名词表示事物。他使用“界理论”来区分名词的数,认为可数名词是有界的,不可数名词是无界的。例如,“桌子”就是有界的,“水”就是无界的。另外,他还提出了与界理论相关的三个属性:同/异质性、可/不可分割性和可/不可复制性(1987:203)。这三个属性在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起着重要的作用。异质性指事物的内部构成是有差异的,由不同的部分构成。例如,“桌子”,其构成成分有桌面、桌腿,体现物体内部异质性特点,所以可数名词具有异质性;有的物质由相同的成分构成,例如,“水”,其内部特点是同质的。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同质性特点。不可分割性指一个事物被任意拆分后不能再被称作原来的事物,例如,若将桌腿从桌子中拆分出来被拆分出来的部分就不能被称为桌子而只能被叫做桌腿或者其他的东西,所以可数名词具有不可分割性。而可分割性则是指一个事物可被任意的拆分却仍能被叫做原来的事物,例如,一杯水不管被分成多少份都能被人们叫做水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可分割性。不可复制性指不可数名词的两个例子结合起来时,结果不是两个独立的例子而是一个单个的,扩大了的例子,例如,将一杯水倒进另一杯水中,结果不是两杯水而是一杯量增多了的水,所以不可数名词具有不可复制性。而可复制性是指可数名词的一个例子能加到另一个上,结果是两个独立的例子,例如,一张桌子加到另一张桌子上结果是两张独立存在的桌子,正是由于可数名词的可复制性才使其能在末尾加-s构成复数。

3 不可数名词的认知理据分析

英语名词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张道真(2002)名词分为两大类即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其中普通名词分为四类:物质名词,抽象名词,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其中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不能用数来计算,称为不可数名词;而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可以用数来计数,称为可数名词。此种分类对于解释典型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能解决很多的例外情况,又由于不可数名词的可数性成为了学习者学习的困难,所以下面将从认知的识解来解读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和集合名词的不可数性。

3.1 物质名词